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下是一些备受教师好评的六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教学思考。
部编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精选15篇)篇一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将不能填到括号里的一项选出来。
1.造型()。
(1)古朴(2)生动(3)优越(4)简单。
2.工艺()。
(1)复杂(2)精制(3)精细(4)精湛。
3.构思()。
(1)巧妙(2)奇妙(3)精巧(4)惊奇。
三、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老农打死了狼。
老农把狼打死了。
1.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
2.纤绳勒红了红衣少年的肩膀。
例2:红军夺下了泸定桥。
泸定桥被红军夺下了。
3.巨浪磨圆了岸边的石头。
4.可恶的草地吞没了老同志的生命。
四、将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这怎么忍受得了呢?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雷锋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五、修改病句。
1.参加这次田径运动会的有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青年、妇女和学生。
2.我上完五年级了,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没有毕业。
3.昨天,整整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雨。
4.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
六、读句子,按要求填空。
1.鼎作为一种重要利器,象征着______、______和______,是代表______、______、______的吉祥物。
2.它(宝鼎)的______、______和______,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3.《矛与盾》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郑人买履》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关尹子教射》讲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我喜爱的玩具。
我的写字台上,摆放着一只小蜡猴,它只有一寸来高,是妈妈买来的一种造型蜡烛。
这只小蜡猴身上呈棕色,脸和肚皮是白色的,它蹲坐在那里,睁着一只大眼睛,双手搂着一个大蜜桃,长长的尾巴翘在后面,一副()的样子,别提多逗人了!
小蜡猴总是笑呵呵地陪我写作业,我写作业不()的时候,小蜡猴就好像在()我说:别着急,用心点,别像我似的毛毛躁躁,猴了巴唧的。当我遇到难题时,它又好像在()我说:你比我聪明,你要动脑筋,再想想,再想想,想出来给你桃子吃。
有一次我家停电了,蜡烛也没有了,爸爸就只好把小蜡猴点着了,我可真有点舍不得!刚把小蜡猴点着,电就来了,害得小蜡猴的头缺了一块。我马上找来一块红绒布,给它缝了一顶小帽子。从此它就戴着小帽子,还是笑呵呵地陪我写作业。不过我总觉得对不起它,而它好像在说:没关系,这是我的()嘛!
1.选择下面适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鼓励安慰职责俏皮耐烦。
2.归纳第二、三自然段段意。
3.从文中找出拟人化的句子。
(二)掩饰过失的猫。
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他太瘦,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我不是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把我的脸搞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糊满了污泥。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目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就沉没了。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1.这则寓言写了猫掩饰过失的哪几件事?
2.这只猫最后为什么淹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鼎、铸、铭、湛、昌、矛盾、寓、履、构、熔。
二、1.(3)优越2.(2)精制3.(3)惊奇。
三、1.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了。2.纤绳把红衣少年的肩膀勒红了。3.岸边的石头被巨浪磨圆了。4.老同志的生命被可恶的草地吞没了。
四、1.这不能忍受。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3.雷锋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五、1.参加这次田径运动会的有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和学生。2.我上完五年级了,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就要毕业。3.昨天,整整下了一天的大雨。或:昨天,整整下了一夜的大雨。4.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六、略。
七、(一)1.俏皮、耐烦、安慰、鼓励、职责2.第二自然段:写小蜡猴的外形。第三自然段:写我与小蜡猴的情感。3.小蜡猴总是笑呵呵地陪我写作业。小错猴就好像在安慰我说:我说:别着急,用心点,别像我似的毛毛躁躁,猴了巴唧的。它又好像在鼓励你比我聪明,你要动脑筋,再想想,再想想,想出来给你桃子吃。
(二)1.捕鼠、捉鱼、掉进泥坑、掉进河里。2.要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切不可文过饰非。
部编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精选15篇)篇二
要求1、认读11个生字。
2、了解南沙守礁官兵的艰苦生活,体会他们艰苦奋斗、热爱生活、无私奉献的精神。
3、体会侧面描写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了解南沙守礁官兵的艰苦生活,体会他们艰苦奋斗、热爱生活、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介绍南沙群岛的有关知识。
二、由原题《生命禁区的太阳花》做引导。
1、什么是生命的禁区?文中指哪儿为生命的禁区?为什么称这里为生命的禁区?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找出来读一读。
2、太阳花在北方称为什么?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这种花?(指名简单介绍)。
3、为什么南沙战士回把这种不起眼的太阳花定为南沙礁花?(坚忍不拔、无所畏惧)。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章内涵。
1、在这生命的禁区,为了祖国的领土的完整,我们的守礁官兵数星、望月、听涛、思乡。即使再艰苦他们没有忘记祖国人民的重托。文中战士们的哪些生活片段让你深受感动,找出这些生活片段,说说你为什么感动?(可以在文中作批注。)。
汇报a、缺淡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每日只有5公斤淡水。
(2)洗衣难,战士干活不穿军装,怕洗衣费水。体会侧面描写的好处。
(3)洗澡难。
战士们用雨水洗澡。出示句子,练习朗读,体现战士们盼望洗雨水澡的焦渴心情。
南沙桑拿,主要体会南沙桑拿给战士们带来的困难,重点体会“烤箱”这一词语。
何正会的遗体。重点体会“长癣、发炎、惟一”等词语。
(4)自己蓄水。
b、缺蔬菜。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
“半天、切得不能再薄、舍不得”
c、生活单调。
训练、放哨、巡逻、侦察,数星、望月、听涛、思乡,体会到什么?
2、在南海,淡水就是生命。有了水,荒岛才能变绿;有了水,官兵才能生活。为此,官兵们千方百计地节水,想方设法的储水。但是他们对祖国的亲人却是无比的慷慨。
从文中的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战士们对祖国亲人的慷慨?在文中找一找,说一说你的感受。
(给病人治病、帮助修整渔船、送300千克的水)。
这300千克的水意味着什么?这其中包蕴着什么?
小女孩想表达什么样的心声?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4、每当政委看这幅画时,心中的情感总如大海的波涛,他在给小女孩的回信中写到:齐读(谢谢——幸福)。
这几句表达了守礁战士怎样的心声?(谈感受)复备课。
四、扩展练习:
1、如果你是南沙的一名守礁战士,你想对祖国的人民说些什么?
2、如果你想给南沙的战士写一封信,你最想说什么?
3、如果你是一位即将登上南沙的一名守礁新战士,你又想说些什么?
4、如果……。
板书设计。
南沙卫士。
坚韧不拔、无所畏惧。
生命禁区的太阳花。
部编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精选15篇)篇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围绕“高尚”这一主题,学习了哪些人物的哪些高尚品质?(学生自由回答,可以是一个人物的一种品质)。
师:这些人物中有的像周总理这样的伟人值得我们尊敬,有的像桑娜、看林人这样平凡的人也值得我们尊敬。(板书:尊敬)你认为还有哪些人值得我们尊敬?(学生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尊敬普通人》。(板书:普通人)。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检查朗读,纠正学生的读音,并交流预习中画出的好词佳句及生词,交流文中破折号的作用。
3、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文章主要内容。
三、质疑问难,合作讨论。
1、分小组再读课文,互相检查阅读情况,在读中遇到的问题能解决的小组内自行解决,不能解决的记下来班内交流。
2、在预习及互读中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者是难理解的句子?提出来全班交流。
四、深入阅读,体会感情。
1、自学的提示要求:
(1)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尊敬普通人?这些普通人有什么特点?
(3)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综合出有价值的讨论。
学生默读文章,独立思考,在书的旁边做相应的批注。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内将自己读书的感受,理解提出来,小组内共同探讨。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注意指导小组内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
五、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在文章中有“……”,它的作用是什么?(还有很多的普通人也值得尊敬)。
2、课堂小练笔:除了作者写的这些普通人,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尊敬那些普通人?模仿课文自己写一写。(注意:观察身边的人,从他们身上找到值得你尊敬的地方,要合情合理)。
3、学生自由写。
4、全班交流。
六、总结:
师生互相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部编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精选15篇)篇四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主要通过张骞这一人物的事迹向读者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和意义。教学本课时我依据课后的问题“课文主要写张骞和丝绸之路的故事,为什么还写恺撒大帝看戏?”和金钥匙:“很多课文的题目很精彩,不但简洁、鲜明,而且能启发读者联想到很多事情。”这两点入手,让学生感悟写作中的一些技巧。
部编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精选15篇)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线索和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3.学习彼得从小就具有尊敬老人的美德;。
课前准备:
借助“自读引导”,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本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当别人赠送你有意义的礼物时,你会作永恒的纪念;当友人作别时,赠送的礼物常常是由物想起人。但也有一种特殊的礼物,往往会引起人的伤心。今天我们来学习弗·达尔写的一篇小说,题目是《离别的礼物》,看看这其中的礼物属于哪一种。
二、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一)生字词:(展示投影片,要求学生注音、释义)。
1、悭吝()。
2、喋喋不休()。
3、尴尬()()。
4、戛然而止()。
(二)根据小说的三要素,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展示投影片中的思考题)。
1、小说中写了几个人?(彼得、爷爷、爸爸、那个女人)。
2、根据故事情节,课文应分为几个部分?
(1)1-8节:写离别的前夜,彼得和爷爷在一起;。
(2)9-21节:写彼得的爸爸和那个女人回来,彼得巧妙地教训了那个女人。
3、构成全文故事情节的线索是什么?(一条毛毯)。
三、新授:
1、分析人物的形象(要求学生指出课文的具体内容)。
彼得:敬老、懂事、聪明(5、15、16、18节)。
人物爷爷:宽厚、慈爱(2、4、8、17节)。
爸爸:孝顺、软弱(12、21节)。
那个女人:悭吝、刻薄(12、21节)。
2、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求举例、说明)。
语言、心理、神态、肖像、动作。
3、归纳全文的主题:
本文围绕彼得的为什么要送走爷爷的问题,通过不同人物对一条毛毯的态度,展开了善良与邪恶的冲突,提出了一个敬老的社会问题,对不敬老人的行为作了无情的谴责。
四、质疑:
若学生在质疑中没有涉及下列问题,则老师补充提出:
1.第1节中写月色很好,为什么彼得和爷爷无心欣赏月色?
2.彼得的第二次心理活动交待了什么信息?
3.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用意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持怎样的态度?
五、积累感悟:
重点突出要孝敬老人,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对长辈的态度,谈谈如何尊敬长辈?
六、课堂训练(附课堂练习)。
七、总结(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
八、布置作业:完成书后的作业题。
部编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精选15篇)篇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涵的深刻哲理。
3.认识“渭”字,正确书写“渭、拘、悠、翁”等8个生字,积累“无拘无束、悠悠然、寂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地平线”的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作者贾平凹的资料以及文章读一读。
2.课前搜集有关地平线的一些资料和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初识地平线。
1.同学们见过“地平线”吗?(交流课前观察到或是搜集到的有关地平线的资料。
2.教师播放从各个场景拍摄的地平线的图片,指导学生观看。同时解说:清晨,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出,傍晚,夕阳从地平线缓缓坠落,广阔的大漠,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海洋……都有你绰约的身影,美丽的地平线,你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去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板书课题:地平线)。
4.师生讨论交流,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课文写了作者从发现地平线,追求地平线,到后来从中受到感悟的事。
二、检查预习,读顺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用普通话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倾听。(重点是读正确、通顺并上口。可于读中评议,对于不能读正确的地方,及时停下进行点拨并进行练读,直至读好)。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探谜“大自然中的地平线”
1.自读课文,找一找:地平线是什么?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地平线的样子的?在文中做上标记。(第1到第3自然段)。
2.解读地平线:
(1)作者发现的地平线是什么样子?指名读。
(2)这道地平线在“我”的脑海中留下的是什么印象?
(3)出示课件,观察地平线,看一看屏幕中的彩图,拿出手指看着屏幕画一画地平线。
简要概括:地平线是向水平方向望去,远处的天与地形成的三角形的交叉处;地平线的颜色是很亮的灰白色;地平线的形状是一道线。
3.作者看到了地平线,是什么心情?(惊喜)指导朗读“啊,天到尽头了!”
四、读悟“第一次追寻地平线”
“我”带着对这道很亮的灰白色线的遐想和惊异,开始了第一次的追寻。
1.接着默读课文,找一找“我”第一次是怎样追寻地平线的?(第4自然段)。
2.读后交流。
教师出示句子:“我拼命向那树丛奔去。骑了好长时间,赶到树下时,发现天地依然平行。”
3.指导朗读。
指导学生读出“我”“奔”去时的充满希望,看到“天地依然平行”时的失落。
五、读悟“第二次追寻地平线”
1.自由朗读课文5—12自然段。
2.读后交流。“我”遇到一位老人,询问地平线,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了解到:地平线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是个谜。
3.分角色朗读“我”与老人的对话。
要读好对话中的问句。“我”问时的好奇、急迫,老人家说的“天边?”要读得疑惑不解,后面的话是意味深长。
4.听了老人说的话,“我”又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第12自然段)。
以为老人骗了“我”,继续追寻地平线,又失败了。
六、体会哲理。
1.两次追寻失败,此时,“我”在想些什么?(学生齐读第13自然段)。
2.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层层深入地体会:
(1)这里的“咀嚼”是什么意思?(联系语境,可理解为“反复思考”或是“不断品味”等)。
(2)“我”咀嚼着老人的什么话?(联系上文)。
(3)从老人的话中,“我”咀嚼出了什么?(联系“我”的经历)。
师小结:追寻的过程是充满新鲜和乐趣的,即使是失败了,失败的也是这样有滋有味。这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执着的探索精神。它乐在其中,乐就乐在追寻这个谜一样的地平线的过程。
3.带着自己的感悟,再次齐读13自然段。
第2课时。
一、读悟“人生的地平线”
1.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
(1)这里的“地平线”和上文中的“地平线”是一个意思吗?(这里的“地平线”已经从自然界中的地平线升华为人生的地平线,指的是人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2)这里的“追求地平线”与上文中的“追寻地平线”一样吗?(不一样,这的追寻指的是对人生的理想和目标的追求。)。
(3)反复诵读这句话(师引导,学生接读。先男生读,后女生读,再齐读)。
师引读:是的,在人生的不同时段里,我们应该为自己确立不同的地平线,也许,在我们遇到挫折,处在失败的低谷时,这时一抬眼,看到了那道人生的地平线——(男生接读“地平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师引读:也许,在我们取得成功,处在胜利喜悦中时,这时一抬眼,又望到了一条新的地平线——(女生接读“地平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师引读: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考上一所理想的中学,是我们在座所有同学人生路上的一道地平线——(生齐接读“地平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二、总结全文,解谜地平线。
1.再读课题:想一想,课题“地平线”究竟指的是什么?它是谜吗?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将谜底写出来吧。
2.课件出示:地平线是。
3.让我们在记忆中珍藏大自然中那谜一样的地平线,让我们珍视人生道路上那充满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的地平线,让这一道道的地平线,伴随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一路去追寻,一路去收获!
三、落实识字。
1.认读。
2.指导书写。
四、词语积累。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空洞—品味—。
艰苦—融会—。
2.自选词语,填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
7地平线。
(谜?)。
永远走不到永远去追求。
(大自然中的地平线)(人生的地平线)。
崇高的理想。
美好的愿望。
幸福的生活。
部编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精选15篇)篇七
教学目标:
了解朗读中的几种基本语调,能准确、清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浓浓的祖孙情和作者向往自由的情感。
[设计说明]: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要善于运用朗读促说话、朗读促写作、朗读促理解及朗读促感悟。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本课重点。
2.作者把“我”对祖父的深情与祖父对“我”的爱融入大花园的生活再现中,“我”对事物的热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密不可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设计说明]:学生在读到大花园的美景时,往往把那里的美丽、生机勃勃和祖父隔离开来。因此在学生了解“我”对大花园喜爱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感受这样美好的环境是疼爱“我”的祖父为“我”营造的,是因为祖父的爱才有了这片自由的天地,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设计: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凝聚着温情的字眼,有家真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或许我们会偶尔彷徨、偶尔感伤,但家人永远是我们温暖的源泉。特别是儿时的我们,那个陪我嬉戏玩乐,为我们遮风防雨的至亲是谁呢?可能同学们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或者是祖母、祖父。《祖父和我》写了一副怎样的童年生活画卷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设计说明]:直接导入,通过质疑增加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散读课文,要求:标上小节号.圈出读不出或读不准的生词,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落实知识卡片关于语调的知识,读音上的共性问题板书重点落实,加强印象。
3.预设问题通读全完: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快乐、自由等)。
4.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你觉得能够体现“我”快乐、自由情感的句子或段落。
5.全班交流:请学生个体朗读,教师要追问“为什么选择这一句(段)?”或“这一句中什么词语最让你感受到她的快乐自由?”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述。
[设计说明]: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而这些作者想表达的情感,都隐喻在美景和鲜活的童年趣事背后,需要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感知。小组交流读后感,在体现合作学习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认知。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圈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找出本体、喻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及解答作业。
1.小结上一节课的内容:主要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以第3-7段为例,让学生了解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并以第7段中“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一句为例,你认为这样比喻恰当吗?作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时美丽的样子(进一步明确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
[设计说明]: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景美”及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选点读析。
1.作者笔下如此美丽的大花园,无疑是“我”的乐土,小结上一节课学生对大花园的理解,我们可以用“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美丽……”等词来概括。这样美好的环境从何而来?请大家再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他们把美好的大花园和慈爱的祖父联系起来,让他们领悟到:这样美好的环境都是祖父营造的啊(“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是祖父日复一日地维系着这个园子;我调皮、胡闹,祖父都不责备我;祖父对我并非放任自流,他也会适时教我知识等等)。
3.重点欣赏感悟:
先引入作者及文章的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感知到“我”的童年乐趣的来之不易,更加凸显祖父对我的爱和我对祖父的依恋。然后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29、30段,找出大花园里花草虫碟等的共同特点。
学生找出:“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要怎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将感知升华到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4.拓展延伸:品读文章第1、2段,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不说“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为什么重复介绍祖父的年龄?),通过全班讨论学生举手发言合作探究,老师总结释疑。(偌大的呼兰河,祖父是我的亲人、的依恋、的温暖;童年里,祖父和我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原来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道出了浓浓的祖孙情。)。
[设计说明]:大花园里的美景时祖父创造的,大花园里所有食物的随意自由是“我”赋予的,而“我”的快乐从何而来?通过质疑让学生思考。原来祖父给我的不止是爱,更给了我一颗享受快乐、向往自由的心。
四、作业。
1.写一篇寄情于景的小文章,例如:通过对校园多角度的描写,表现你对学校生活和学习的热爱(300字左右)。
(以上两题选做一题。)。
3.自查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文章背景,写一篇关于萧红的人物介绍(200字左右)。
4、阅读萧红的其他作品。
[设计说明]:这样设计作业的目的:1、巩固学生对文章中写景手法的掌握;2、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感知;3、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部编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精选15篇)篇八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海子,并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歌意象解读诗歌意境,体悟诗人的心灵世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怀和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部编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精选15篇)篇九
汶川大救灾,你们冲锋在前,。
将坚强与温暖带给灾区人民。
北京奥运会,你们精益求精,
用真诚与微笑赢得了世界的美赞。
西部计划,你们主动到西部边远地区,
将青春与热血洒满边陲大地。
三支一扶,你们踊跃到基层一线,
用热情与操守服务着万千儿女。
没有殷实的生活,缺少丰厚的回报。
你们玉汝于成,无私奉献。
远离亲人的牵挂,遥望友人的祝福。
你们信守道义,传递友爱。
面对正义的坚守,面对担当的责任。
你们心手相牵,互帮互助。
勾画宏伟的事业,渴慕伟大的壮举。
你们淡定从容,点滴进步。
你们的正能量,创造着社会的和谐。
你们的志愿精神,感染者每一个良知的人。
让我们多帮一把,社会就会多一份友爱。
让我们多走一步,社会就会多一份前行。
让我们多看一眼,社会就会多一份亲仁。
让我们多说一句,社会就会多一份温暖。
行动吧,让我稚嫩的心灵随你们高翔。
努力吧,让我噤若的身躯伴你们远航。
或许,我奉献一片树叶,能收获整个春天。
或许,我埋头一往无前,能尽享美好世界。
因为,你们早已成为我最可亲可敬的人。
部编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精选15篇)篇十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学习启蒙老师的`爱国品质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深入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感悟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
以学生自学为主,对于一些难懂得字、词,教师要适当讲解,讲解有关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在读、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圈圈、画画、做旁注等形式,记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你的启蒙老师,谈谈他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2、本文作者写下了怎样的回忆,是为了表达什么?
二、自学本文:
1、思考:
(1)“我”为什么难忘启蒙老师?
(2)本文哪几段是写回忆往事?回忆了小学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情?
(3)这些事情表现了启蒙老师的哪些品质?
(4)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道理。
a、“宽严之间”指什么?(老师对各门课的要求很严,但对日语课特别宽松)。
b、从“宽严之间”领悟到什么道理?(对日本侵略者不能屈服,要记住自己是中国人)。
2、讲解:
(1)1942年,沦陷时期。
(2)学校所处的位置。
3、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句子,再把它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句子的意思不变。
4、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我们播下的种子也一定会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开花结果的。
三、联系自己,谈谈启蒙老师的几件事情。
1、请同学们谈谈。要求:有条理、有中心、重点突出、语句通顺连贯。
2、把这些写下来,并认真修改。
3、教师巡视指导。
4、同学之间可互相交流欣赏。
作业设计:
把你的感想写出来,好吗?
板书设计:
17、难忘的启蒙。
组织抗日演讲爱国之心。
沦陷时期启蒙老师严格要求学生。
抵制日语课严谨治学。
部编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精选15篇)篇十一
1.学生读课文,并回答。
2.看看电视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播放光盘)。
3.认识剧本的特点。(剧本开头写时间、地点、人物、布景,括号里的小字介绍剧情变化和人物的动作、情感、说话语气,最后写幕落即剧演完了,幕布落下来。)。
部编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精选15篇)篇十二
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设计思路是:
1、学生汇报查阅的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
2、检查字词读音书写、课文朗读的情况,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丝绸之路的意义;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4、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5、拓展丝绸之路上的故事资料。
6、最后联系课文做学习乐园上相关练习。
“丝绸之路”这段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没有感性材料,学生很难理解。如何帮助孩子走近历史,更好地去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是我是本堂课要解决的重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课前,我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影视资料。也鼓励孩子们自己查资料,读课后资料袋。使他们初步了解了“丝绸之路”的路线,知道了张骞的丰功伟绩。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收获,从把握主要内容入手,说说“丝绸之路给你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接着要求“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如,作者在遐想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一幕时,字里行间都体现了这条路是中西方的友好往来之路:安息国大军列队奏乐迎候来使,互赠礼品,彼此彬彬有礼,惊喜连连;这是一条经济、文化交流之路:中国的绫罗绸缎,西方的鸵鸟蛋、魔术表演,都代表着双方不同的经济文化发展。
部编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精选15篇)篇十三
在本次学习中,我们班同学都沉浸在诗歌这个大国度里,畅游诗歌海洋的精妙之处,品味诗歌的优美绝伦,享受阅读诗歌的无限乐趣。
众所周知,古往今来,中国数千年的文学发展犹如长江黄河,滔滔滚滚,奔流不息。诗歌不仅抚育、浇灌了世世代代的诗人作家,也沾溉、浸润了数千年来不同阶层人们的心田。身为一个中国人,必须会读古诗,更好的是能写诗。
这次活动,本小组成员制作了一本小诗集,名叫《诗行万里》。因为我希望我们辛苦劳作出的诗集能够行走千里,行走万里,永不停歇,让所有人都能记住这诗集。本组成员各有所能,有写现代诗的,有写古体诗的,有绘画的,有搜集古诗的……各个组员其乐融融,各有所能,所以这个活动进行的十分顺利。
轻叩诗歌的大门,品读诗歌,去感受祖祖辈辈的光辉历程;去聆听无限的诗歌音乐;去畅游诗歌的.海洋吧!
部编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精选15篇)篇十四
1.对于这样一个剧本,你们想做些什么?(分角色朗读)。
2.你们最想读剧本的那一部分?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对于不同角色的台词我们应该怎样读?(学生自由回答)。
4.听听电视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播放光盘)。
5.分小组练读。
6.各小组比赛读。
部编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精选15篇)篇十五
诗人抓住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表示军旅生活的漫长,出征时春意盎然。
这种以景传情的方法是本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春夜喜雨》——。
杜甫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这首五言律诗写的是“春雨”。诗人抓住了雨的特征,抒发了自己的喜悦心情。
注意“重”念zhong。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最后一个字“见”同“现”
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展现了山村夏夜的特有的情趣。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天净沙秋》——。
这是一首描写秋景的小令,用飞鸿这一句,把静寂的景物和飞翔的大雁联系起来。白草、红叶、黄花,展示了一幅秋天的美丽画卷。
《太阳的话》——。
作者艾青,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全诗运用拟人的手法。
《白桦》——。
叶赛宁俄国诗人,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
《我们去看海》——。
金波,热爱大海、热爱生活。
《给诗加腰》——。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诗中的秋》——。
欣赏诗歌的方法:要反复朗诵,体味诗句的意思,其次要入情入境揣摩诗的意境。再次,要透过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诗人的境遇,懂得诗人是怎样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的。
概括为:联系生活读懂——描绘画面入境——比较着读会情——了解背景通心。
独立作业,不懂便问。
上完课后,老师往往留作业,这些作业大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延伸、迁移,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动脑,积极完成。在这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现在有很多的参考书,有现成的答案,写作业前不要去看,须知别人嚼过的馍不香,照抄别人的东西必定使自己失去锻炼的机会,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照样不会,如确需验证一下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可待作完后翻看、修改。
如作业中遇到问题,就要及时的讨论、发问。“学问”一词事实上就包含学与问的两个方面。陶行知说,做学问就是要学要问。光学不问,只做到一半;光问不学,也只是一半。又问又学,才是完整的学问。连两千年前的孔子都注重问。他曾“问礼于老聃”,“学琴于师襄”,还曾求教于一个七岁的小孩子。当然,好问,不是瞎问、乱问,要问得有意义,有价值,问到点子上。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就生活在汉语的语境中,这一点和别的科目有很大的不同,真正不懂的内容较少,大多难于理解的是文章背后的东西,因此,我们应注意:
首先,要先问己,再问人,陈景润说:“不要一遇不懂的东西,马上去问别人,自己不动脑子,专门依赖别人。而是要先自己认真的思考一下,这样就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其中某些困难,对经过很大努力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虚心请教别人,这样往往会得到更大的帮助和锻炼。”
其次,问要有目的、有中心。要抓住核心问题,容易有收获。
第三,追根寻源,一问到底。
1、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切忌不懂装懂。
2、课后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