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可以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提升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以下是一些读者们对于一些文学名著的读后感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和思考。
故宫的读后感(优秀19篇)篇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愿变成一条小鱼,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暑假我读了很多书,其中最喜欢的是《故宫里的博物学》这套书。
这是一套彩印精装书,从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它里面的图文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的眼睛一分钟都舍不得离开,以至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这套书分为三本,第一本是关于“兽”的。这一本书分成三个篇章,里面讲了很多我看也没看到过甚至听也没听说过的动物,有麒麟、白泽、罴……我拿着字典,一边看书一边查字典,因而也认识了很多的字。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麒麟。你问我为什么喜欢它?因为它长得像鹿,头上有一只角,脚上有马蹄,还有一条像扫把的尾巴。它还是四灵之兽。你知道什么是四灵吗?就是麒麟、龙、凤、龟。我想,它能当上四灵之首一定非常厉害,而且它是吉祥的象征。
第二本书是关于“海错”的。这一本分为七个篇章。里面讲了很多我不认识的海错,有印鱼、河豚、人鱼、跳鱼……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神龙。神龙我们又叫它龙,是四灵中的老二。龙的样子非常奇怪,头像骆驼,角像鹿,眼像兔子,耳朵像牛,颈像蛇,腹像蜃,鳞片像鲤鱼,爪像鹰,掌像虎。我喜欢它的的原因是:我属龙。而且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没想到我的生肖是这么厉害的。我想,我一定要刻苦学习,练好本领,成为一条真正的“龙”。
第三本是关于“鸟”的。这本书分为六个篇章。我在里面认识了很多鸟,有白鹇、洋鸡、北翠、白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锦鸡。公锦鸡的羽毛非常鲜艳,有红、黄、蓝、绿、棕、黑六种颜色。但是母锦鸡不太美,只有灰白两色。告诉你们一个秘密,锦鸡又叫凤凰,是四灵的老三。
我非常喜欢这套书,因为它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愿我这条小鱼继续吸取知识海洋里的养分,变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鱼。
故宫的读后感(优秀19篇)篇二
一次到读到博物馆的时候,突然看到几件小动物陶偶,粗拙的造型中透着几分稚嫩。一瞬间,在玻璃的反光中,几个小孩子围在爸爸的身边,用双手认真修饰自己的泥宠物,爸爸就地点起火堆,准备把这些泥宠物烧成陶偶。火光中,映出他们脸上幸福的笑容。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每次到博物馆都会莫名的感动,因为他们透过这些小宠物,把幸福的感觉带到我的心中。这是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让我忘记了四处漂泊的寂寞,让我知道自己的根在何处,让我相信,总有一天也会找到梦想中的幸福。
故宫的读后感(优秀19篇)篇三
《了不起的故宫》是一套非常了不起值得收藏的优质图书,笔者对这套书简直是爱不释手、如获至宝。因为历史类书籍,往往都是比较严肃,活泼感不足,给人一种不太能够亲近的距离感,而此时绝非雷同,绝对是个性万千。
就笔者个人而言,对那些历史类书籍真是不太感冒,为啥呢?太难了,或者不容易理解。其实,这跟个人学习兴趣、学习方式或者有或多或少的一些联系。而入手这本书觉得,简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果真兴趣来了。
第一,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全书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宫里的稀世珍宝,下设“如果每天认识一样故宫宝贝、一间小屋里的秘密”等10个系列小故事。第二章皇帝是个玩具迷,下设“皇帝也喜欢看星星吗、不怕寒冷的暖手宝”等九个故事。第三章宝贝们的前生今世,包括“给宝贝建一座大房子、惊心动魄的国宝流浪之路”等6个故事。最后是“写给孩子的话”。这三个章层次感分明,从打出入手、小处着眼;以小见大、大中有小;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首尾呼应。首先,让读者对故宫珍宝有个大体的了解,粗略上了解一二,然后再细分,各个了解;最后,对那些精美物件的前世今生,展开典型分析、详略得当,简直是一本活灵活现的优质教科书。
这样简洁的介绍多么美妙,多么神奇,自然、便捷,的确写得好。可不幸的是,明朝末年,战火纷飞,皇宫里的人们根本没精力好好照顾《永乐大典》,结果其正本和副本也在这时神秘失踪了,没人能说清楚他们去了哪里。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永乐大典》竟然又“莫名其妙”的出现了。到了光绪年间,只剩下800多多册了。真是可惜,这套奇书,就这样被糟蹋了,真是让人绝对痛心。据本节最后介绍,《永乐大典》正本消失的真正原因,最终成为历史上的一桩未解之谜。而作者对小读者充满殷切期望,希望小读者们能破解历史之谜,这样的任务型驱动方式果然让人想读、角色感非常明晰。
综合来看,这本书从大框架、小细节相结合,遥相辉映、蓬荜生辉,一本值得青少年朋友细细阅读、慢慢回味的一本好书。
故宫的读后感(优秀19篇)篇四
这个暑假刚把阎崇年《大故宫》读完。阎崇年作为满学研究专家,可谓名利双收。我在借阅《大故宫》之前,只是在十几年前游览过一次故宫,当时没什么大的收获。只是为那些宏伟的建筑而赞叹过。带着对故宫的好奇和想更近一步了解它,因此我很认真的读了它.
这次我从书中比身临其境更知道的许多关于故宫的故事。如有机会再次游览我想收获应是远远超过从前了。
故宫的读后感(优秀19篇)篇五
你一定知道乾隆皇帝吧。你觉得乾隆皇帝见过大海吗?有人说他是皇帝,一定见过;有人说也不一定,那时候海离古人很遥远。皇帝虽执掌万里江山,却不一定能事事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他也渴望了解这神奇的大千世界,赏尽天下的奇珍异兽。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谁也不知道。但不管乾隆皇帝有没有真的见过大海,他对海洋可是了解很多呢!答案就在清代皇家珍藏的“海底总动员”——《海错图》。
“海错图”是什么呢?“海错”源自《尚书?禹贡》“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其实是古时候鱼类和水产的统称,《海错图》则是记载着海错的图谱,也是聂璜唯一存世的作品。我最近读的《故宫里的博物学?清宫海错图》就是在《海错图》基础上重新编著的。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我便深深地被它吸引。读完以后,我更是爱不释手。这本书图文精美,简单易读,字里行间还洋溢着古色古香,难怪《海错图》被誉为乾隆皇帝的枕边书。乾隆皇帝还经常把这本书念给他的孩子们听,希望孩子们能学到更多自然知识,它也深受皇子皇孙的喜爱。
《故宫里的博物学?清宫海错图》从《海错图》中甄选了四十种动物,有可以在水面滑翔的鹅毛鱼,有成双成对的比目鱼,还有闻名天下的神兽龙。有晶莹剔透的海月,有背着坚硬外壳的玳瑁,还有三尾八足的大神龟……除了这些海产品,我一看,还有好多奇特的海洋生物,别说有没有见过它们了,我连字都不认识!什么鲻鱼、鳓鱼、鼍、鼋……一窍不通,字典都快要翻破了!实在怀疑自己没文化。好在除了原图,书中还配了说明文字。
整本书以讲故事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物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不仅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更蕴含了古人对海底世界的探索以及融合神话传说事的丰富想象力。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海市蜃楼》。刚看到题目时,我想,这不是一种自然现象吗?为什么是海错呢?看了文章后,我明白了。古代人认为海市蜃楼是一种名为蜃的大蛤吐出的雾气所化而成。这真是奇妙的想象,我可真佩服那些脑洞大开的古人啊!
美人鱼是真实存在的吗?书中介绍的人鱼是一种形似人的鱼,它长着四只脚,叫声如婴儿啼哭。不禁让我想起了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的女主人公小美人鱼。后来我才明白海里并没有美人鱼,我们说的美人鱼其实是儒艮。它们前肢鳍状,后肢退化,尾巴是扁平鳍状。时常用前肢拥抱幼仔,就像人抱着婴儿。
在《海错图》中,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待证实。原来是作者凭古书记载、实物写生和渔民口述来交叉印证,虽然和现代的真实情况有出入,但是在当时来说已经很牛了,仿佛为大家打开新世界大门,为人们鲜活的记录了时人对这些海洋生物的看法。
“一个一个梦飞出了天窗,一次一次想穿梭旧时光……带着光,跟我飞翔,感受风的速度在耳边呼啸远方……”从古至今,人生的意义在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从盘古开天地到后羿射日,从精卫填海到嫦娥奔月,从砖木取火到神农尝百草,人类因为有了好奇心,所以才有了梦想。因为有了梦想,所以才有了科技的快速飞跃。因为有了时代的飞跃,才有了我们如今的便捷生活。从平板电脑到智能手机,从灯泡到扫地机器人,从微信到人脸识别,人类,为了社会进步和生活,总是不断扩大活动的领域,去探索未知的一切事物。
这本书就像打开博物学这扇科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伴随着我们上天、入地、探海,带着我们走进妙趣横生的博物学世界,保持我们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刺激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的好奇心。
故宫的读后感(优秀19篇)篇六
一天晚上,我与爸爸躺在床上,闲聊最近读过的书。
“是的,故宫里有好多怪兽呢!”我肯定地回答。
“怎么可能?前年暑假,我们一家去过故宫,看到了宫殿屋脊上有不少神兽,宫墙上有一些龙,哪有什么大怪兽?”
“爸爸,这本书说,大怪兽都是在晚上出来,那时候,游客都出去了,当然看不到怪兽!”我告诉爸爸。
“哦,这样啊!”爸爸有些明白了,“那故宫里有哪些怪兽呢?”
“有仙人,有天马,有斗牛,有吻兽、行什,还有睚眦、角瑞、螭虎,还有好多好多。”我一口气说出来。
“这么多啊,这些名字有些我听说过,有些还真不知道呢。”爸爸停了一下,又说:“小家伙,你知道得还不少呢!”
我听了,心里有点得意。
“爸爸,我好想成为书里的李小雨,她有一颗‘洞光宝石’,可以听懂怪兽和动物的话呢!”
“李小雨?书里的人物?”爸爸又问。
我回答道:“李小雨是一个小女孩,她妈妈是故宫文物库房保管员。李小雨妈妈工作很忙,所以李小雨放学以后就只能去故宫玩。如果她妈妈加班,她就得在故宫里过夜。一天傍晚,李小雨捡了一颗‘洞光宝石’,她能听懂动物的话,才知道了故宫里有好多大怪兽。”
“这套书真神奇!我也想读一读。”
“是的,这是一部魔幻小说。”我连连点头,“李小雨和那些怪兽还发生了许多惊险又有趣的故事呢!”
故宫的读后感(优秀19篇)篇七
《故宫里的博物学之兽谱》,讲了各种各样神奇的兽。兽分三种,第一种:神兽;第二种:普通兽;第三种:异国兽。但这么多的兽,却有一半都不是真的,而是传说。可是我却从中获得了很多真实的历史知识。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最可怕的,是戎宣王尸,它的下半身是白马的样子,上半身没有头,想想就可怕。上面记载说它是死而复生的,看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不过怕归怕,好奇心还是驱使我去看去了解神奇的兽世界。
在这本书里,也有最好笑的,那就是猩猩,就是现在在动物园里吃水果的猩猩。在古人眼里,猩猩是个爱喝酒、爱穿鞋子,味道鲜美的食物,所以,古人们就会把鞋子绑在一起,再准备几坛酒,等猩猩上钩。但是,猩猩也不傻,知道这是圈套,所以,会把那人连同祖先都骂一遍再走,但好像又放不下,最终,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跑了过去,上钩了。看得我哈哈大笑。
这本书还告诉我们,任何事物不是光看外表的,比如:窫窳,是一个长着马身子和一个猴头的动物,看起来很温顺,但实际是个吃人的危险动物,还好那只是个传说。
看了这些神兽,让我想起了京杭大运河拱宸桥下的那四只神兽——趴蝮。很小的时候,我就常常趴在拱宸桥上往下看桥下的趴蝮。那时候还不知道它们的名字,只知道它们的样子像龙。后来慢慢长大,我去查了资料,才知道它叫趴蝮。传说,趴蝮是龙生的九子之一,因为趴蝮的祖先触犯天条,被贬下凡,压在巨大沉重的龟壳下看运河1000年。获得自由后,人们为了纪念它,所以用石头造了一只趴蝮,防止洪水侵袭。以后,人们就把它当作守护桥梁的吉祥物,寓意四方平安。
看了《故宫里的博物学之兽谱》这本书,我不由得感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智慧,闪闪发光,熠熠生辉,是祖国五千年文化中的一颗星星。
故宫的读后感(优秀19篇)篇八
故宫里的博物学的作者是小海,书名又为清宫《海错图》,讲述了在古人眼中那些奇怪生物的样子。
在书中有着许许多多样子古怪,并且满口尖牙,而且性子极其凶的生物,就比如说书中的一种湾鳄,这种生物不仅仅是体型巨大,尖牙利齿,性情极其的凶狠残暴,还能够捕食鹿类等大型动物。
然而还有一种最为奇特的是一种叫鹅毛鱼的海洋生物,也叫飞鱼,它们体型狭长,背青腹白,两个胸鳍像张开的翅膀一样,所以又被称为文鳐,根据《山海经》中记载,文鳐鱼身鸟翼,苍纹白首,以夜飞,文鳐的出现,预示着天下庄稼会大丰收。
并且在书中还有两种特别可爱的动物,分别是江豚和海豚,这两种动物还经常的会被人搞混,让人傻傻分不清,海逐有着长吻,身上有背鳍,但江豚却没有,脑袋是钝圆的。
江豚露出水面时总是嘴角仿佛含笑,憨厚可爱,在古人看来,江豚能够欲知风暴。由于风暴要来,气压会变低,江豚就会频繁地露出水面,就像是在迎风祷拜,渔民们称之为“拜风”。
并还有传说,说江豚是由懒妇所化,又称懒妇鱼,听说江豚油脂所做的灯油点燃后会忽明忽暗。在古人看来,如果是吃喝玩乐,那灯火灿烂明亮,如果学习劳作,纺纱织布时的灯火会昏暗不明,但这都是古人的心理作用。
书中有一种我们熟悉的动物,但是又奇怪动物,那就是鹿鲨,并且每当鹿鲨现身时,天气会说变就变,刚刚还风和日丽,随即刮起大风,海上会翻棋起几米高的大浪,出海的小渔船就如同牵线的木偶,任凭风浪摆弄,每到春夏交替之时,鹿鲨会选在大雾弥漫的清晨,逆着潮水游到海岸边,然后奋力跃出水面,企图跳到岸上,但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极其凶险,因为海边竖立着大大小小的礁石,稍不留意就会遍体鳞伤,甚至会搭上性命。
鹿鲨化鹿的时候,是最脆弱的时候,他们选择大雾弥漫的天气,到人迹罕至的海岸边登陆,据说,鹿鲨所化成的鹿会成群结队地在大海中穿行,长角的鹿的头上,顶着青草作为群鹿的口粮。
故宫里的博学是一本启蒙书,也是乾隆皇帝的枕边书,《海错图》画页钤有“乾隆御览之宝”“重华宫鉴藏宝”“石渠宝笈”等玺,可见其价值。
还有着《清宫兽谱》和《清宫鸟谱》两本,都为故宫出版,让人们也能了解这神奇的大千世界,赏尽天下的奇珍异兽。
故宫的读后感(优秀19篇)篇九
提起“海错”这个词,相信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其实“海错”是中国古代对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与海产品的简称。当初看到《故宫里的博物学?清宫海错图》这本书时,一下子就被封面上的图案吸引了,有肚子鼓鼓的河豚,有长着“翅膀”的鹅毛鱼,有长得像小雨伞一样的?鱼……翻开书本,里面的内容也是精彩绝伦。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明末清初大名鼎鼎的画师聂璜先生。聂璜先生不仅学识渊博,还能够细致观察,实地亲测,推敲辨析,再加上画技娴熟,因此,他所绘制的《清宫海错图》能在当时脱颖而出。
《清宫海错图》所描绘的生物物种有三百余种,既有百姓常见、易见的生物,也有进贡用于御膳的珍贵种类,还有难见或是神话传说中的奇鱼、异鱼。对每一海洋生物的介绍,不仅具有科普的一方面,而且更注重人文知识的浸润。
古人爱吃鲈鱼,还留下了不少传世诗篇。鲈鱼此篇就引用了诗人李白《秋下荆门》一诗中的后一句:“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此地无银三百两,想吃鲈鱼的心思显露无疑。相比之下,范仲淹直截了当地写道:“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我们再来瞧瞧平时常见的墨鱼在聂璜大师的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吧。“乌贼身有墨囊,形如算袋,有两触腕极长。遇风则‘下碇’。遇险境,喷出墨汁,逃之夭夭。”哇!这描绘得可真传神呀,把墨囊比作算袋,古人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据说,这里面还有个小故事呢!乌贼又叫墨鱼,相传,秦始皇巡游到东海之滨时,看到河清海晏的盛景,一时兴起,大手一挥,一不小心把装有墨、砚的算袋抛入了海里。谁料,这些算袋入海后竟化成了乌贼。算袋化作乌贼后,其形未变,所以有一些渔民把乌贼叫做“墨斗鱼”。除了乌贼这些常见的物种,那些十分罕见的物种,或是在神话里的奇物,在《故宫里的博物学?清宫海错图》都有详细的记载哦!
《故宫里的博物学·清宫海错图》以标本式构图,尽可能地展现了海洋世界的丰富多彩,聂璜先生笔下的“海错”或憨萌可爱,或张扬凶恶,或丑陋夸张,无不让人印象深刻,他还用简洁、诙谐的语言,将画中生物的来龙去脉做了说明,既有说赞,又有考辨,读来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我们在了解海洋生物故事的同时,又有助于阅读和学习古文,还可以从博物学视角,从历史、民俗、动物、神话等方面,了解背后的神话传说、文化渊源、历史演变、地理环境及生活习性等。希望这本图书能成为我们打开博物学这扇科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伴随我们上天、入地、探海,带我们走进妙趣横生的博物学世界。
故宫的读后感(优秀19篇)篇十
可能是受宫廷剧的影响,很小的时候就幻想要是变成公主,穿着华丽的裙子,戴着漂亮的头饰,住在繁华的宫殿,有丫头伺候饮食起居,那样子想想都不要太美,我相信很多人也有过类似的想法。网络上有很多穿越小说,每每回到古代,都是很多的笑料,以今日之习俗和文化来反衬时代的特征。
不知道在小朋友的心中,是否也有这样一种穿越到过去的想法,去最华美的故宫一探究竟。现在有一套《了不起的故宫》系列书籍,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故宫的过去。今天,我们选择其中一本《热闹中国节》来介绍此书。
老百姓过节,与家人欢聚一堂,喜庆,隆重,那过节的时候皇帝他会干些什么呢?其实宫里跟民间是差不多的,他们也会跟着一块儿过节。
春节之后是立春,对于古代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他是耕种的节日,是万物发展的日子。在这一天皇帝会去打牛,就是把纸做的牛打得稀巴烂。牛的肚子里面有五谷,打碎之后象征着五谷丰登。皇帝打牛,那皇后去干什么呢?古时候啊,农桑是不分家的,皇帝重视农业要耕地,皇后重视桑蚕,要去喂蚕宝宝的。可见在古时候,皇帝都是为民着想,为天下社稷祈福。
端午节要吃粽子,吃完了粽子,皇帝还要和后妃一起饮雄黄酒,吃新鲜的时令水果,一家人一起看戏。如果一家人在圆明园的话,那他们一定还会去看一场赛龙舟。你看,他们是不是跟我们一样,也是非常重视和家人在一起欢度时光的。
这是一本童书,分为三个部分系统化地讲了很多关于皇宫里的中国节日,大多讲的是清朝的皇宫,围绕着皇帝发展,这也体现出当时统治阶级的地位极高,同样也体现出统治阶级对中国自古以来节日的重视。
原来清明节在公历4月5日前后,所以要多读书,要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这本书不仅趣味性极强,同时知识内涵也是相当丰富的。在读这本书时,看到古时候皇宫的节日气氛,同时也了解到实用的常识,了解过去,读懂历史,同样也是让我们更好成长的方式。在与孩子的相处中,阅读此书,也会出现联想性的其他知识,不妨读一读,和孩子共同学习。
故宫的读后感(优秀19篇)篇十一
恰逢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这里是故宫:脊翔瑞兽》一书出版,该书宗旨鲜明、语言活泼、通俗易懂、老少咸宜。主编向斯,书中自称“呆书生”,为这本封面设计为“中国红”的图文并茂之书注入了一许憨萌。实则,在现实生活中,向斯先生是著名的宫廷历史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图书馆副馆长,属于大名鼎鼎的故宫学者派。
最早接触向斯先生的作品,源于在其著作《故宫国宝流传宫外纪实》中考证紫禁城珍宝和秘籍流失的内容。文字之中,有向斯先生对故宫珍宝如数家珍般的熟悉,虽然只领教了片羽吉光,可是就已令人歆羡不已了。
基于多年对故宫的研究,紫禁城如同向斯先生的私邸,其中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只需搬出一点点,就足以搞个营养丰富的深入研究课题。对于《这里是故宫:脊翔瑞兽》此书,“呆书生”恰好是拿出了大家熟而不识的“脊翔瑞兽”作为下酒小菜。
脊兽家族,是中国古代大型建筑屋顶的兽型构件,素有“五脊六兽”之说。了解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人,对此词表达的深层含义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紫禁城是皇宫禁闱,曾一度拥有着神州大地规格最高、身份最为尊贵的建筑群体,其建筑脊端,由一支特殊队伍组成。以垂脊为例,领头的是骑凤仙人,身后跟着十个脊兽,分别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关于垂脊的“队长”和十位“队员”,向斯先生在书中逐一进行了讲解。其中,除了队长齐湣王是战国时期齐国国君被演义而成的仙人,队员们清一色都是祥瑞之禽兽。当然,铺首衔环、正吻、嘲风、殿顶跑龙、螭首等也都不是等闲之辈。
对于中国古代高大建筑之上“脊翔瑞兽”的设置,向斯先生认为其中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第一,脊兽的设置体现了中国古人思想的“阴阳五行”概念,即金木水火土的相互克制。比如说,故宫建筑材料多为木质,而北京地区的多雷暴气候往往导致高层建筑容易遭到雷击而失火,故而建筑顶端必然要多设置与水有关的脊兽,寓意驱邪避火。第二,故宫建筑设置的脊兽多用黄色琉璃瓦烧制而成,黄色在传统五色“青赤黄白黑”中位居中央的“土”位,历来被视为皇家正统颜色,黄色的脊兽有居于天地之间、色泽尊贵之意。
对脊兽的美学需要逐步深入,脊兽形象日臻飘逸完美,成为古代高大建筑不可或缺的美术构件。六百年前,紫禁城的建成,更使得“脊翔瑞兽”具备了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禀赋。
诚如向斯先生在书中所言,“不是每一种动物,都能在故宫里谋得一席之地的。那些坐镇在故宫建筑不同方位里的神兽,背后通常有着某种特殊的意义”。当我们目极八荒,神游万千建筑风貌,却恰好在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的此时,有缘将目光一起聚焦在了故宫巍峨宫殿的“脊翔瑞兽”上。也因此,《这里是故宫:脊翔瑞兽》的适时出现,让我们有幸系统、理性、愉快地畅游在中国古代精美的建筑工艺传承中。
故宫的读后感(优秀19篇)篇十二
《史记》是中国史学上第一本记传体通史,而且是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经受了各种打击,呕心沥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旷世巨作。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时代中各领域英雄豪杰和记载国内外少数民族的“列传”,是它让我感受到了历代英雄人物的气概与豪迈。
比如说列传中的“刺客列传”里的聂政、荆轲等人。以前,我认为刺客不过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知道搞偷袭的人,但史记上的叙述,让我明白,有些刺客是不仅仗义疏财、劫富济贫,而且对君子赤胆忠心,像有些为了自己的国家去行刺君王,是冒着生命危险的,随时都有可能被处死,真可谓是有去无归。虽然如此,但他们依然一心为君,就像荆轲临走时在易水河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更有那后来身中八剑却仍一心想着太子丹,这就是他们的赤胆忠心的最好表现。
在《史记》里,我认识智勇双全的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陈轸,少年有为的孟尝君,错失良才的魏惠王,贪利失地的楚怀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不从浊流的屈原。
屈原是楚国著名的大诗人,他知识非常渊博,口才也很好,无论是对外交际,还是管理内政,他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楚怀王很赏识他。可是,屈原的才华受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在楚怀王面前造谣生事,楚怀王听得多了,也就信以为真,渐渐地疏远了屈原。德才兼备又清高孤傲的屈原,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长诗《离骚》,多年来屈原报国的愿望未能实现,最终跳进汨罗江自尽了。
假期里,我读完了《史记》。通过它,我看到了卧薪尝胆的勾践,善于用兵的孙武,围魏救赵的孙膑,知错就改的廉颇……仿佛真的看到了魏惠王的十颗夜明珠,赵惠王的和氏璧;秦始皇焚书抗儒,商鞅立木取信也令我印象深刻。
其中,项羽的故事最使我受教。
在“鸿门宴”之前,项羽的谋士范增早就看出刘邦是日后与项羽争夺天下之人,请求项羽在宴会上将其刺杀,以除后患。但项羽没能听从他的建议。范增又派项庄在宴会上舞剑刺杀,可时机太晚,被刘邦看出,刺杀失败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要听得进劝告,不要自以为是,一意孤行。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有一次,门口有个小贩在搞抽奖游戏。正好我兜里带了五元钱,看着那些“奖品”,不禁心动了。于是,我拿出一块钱。这时,一个同学走过来,说:“不要抽啊!那是骗人的!”我却听不进去,把所有的钱都买成奖券。结果,我一个也没中。直到现在,我还十分后悔,五元钱,就这么装进了小贩的腰包。这都是因为我没有听那个同学的劝告,一意孤行。
之后,项羽和秦军展开了一场战斗,项羽凭着勇气,破釜沉舟,把所有的船只凿沉,又把所有做饭的锅砸碎,每个人身上只带三天的干粮。军队由于没有了退路,个个视死如归,以一当十,赢得了战斗的胜利。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我们不能知难而退,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有一个周末,爸爸带我去“跳跳虎”游乐园玩。其中有一个项目是走钢丝。开始,我很害怕,有爸爸拉着我的手才敢走。可是刚走了一会,爸爸突然把手松开,自己先走了。我很害怕,心想:怎么办?钢丝这么危险,我一个人怎么走啊!这时,我看到一个比我小的男孩在我后面,一步一步地走着,旁边没有一个大人。我心想:他那么小都敢走,我为什么不能呢?于是,我也开始走。走了几步,我找到了窍门,走得越来越快,终于到达了终点。
《史记》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非常喜欢它。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荣幸的,这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的神秘国度,这是一个物华天宝的泱泱大国,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文明古国。先贤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文典籍,作为后世子孙的我们在茫茫书海中寻觅古贤人的踪迹,感慨曾经的惊心动魄,思量曾经的纷纷扰扰,而作为华夏儿女的我在品读《史记》之后,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历史中充塞的豪迈、悲壮与辛酸。不过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同时更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敬孔子,畏霸王,颂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纣王,悲韩信,怜李广。读书,读史,读人,亦是解读一种精神,苏武牧羊的爱国与执着,张骞出使的坚毅与无畏,陈胜举兵的大义与凛厉。品味全书,我心中只有一个人可谓为英雄——项羽。是的,就是那个四面楚歌,垓下自刎的落魄之人。鲁迅先生曾写道: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但我想项羽是个例外,遭汉军重围,一人杀敌数百,死战到底。乌江亭长敬他为豪杰请他渡江再待卷土重来。然“燕鹊安知鸿鹄之志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大丈夫岂能苟且偷生!于是,他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遗恨千古。然而,刘邦违背鸿沟和约终究成为其一生难以拭去的污点,他终究是个不顾手足之情的刽子手。于他,项羽不过就是冗长而虚渺的过渡之梦。梦醒之时,天下尽在咫尺。于我,他终只是个鸟尽弓藏、为权势而活的枭雄。成王败寇,战争俨然成为解救之法,英雄与枭雄无数次站在风口浪尖上角逐,其中一人的失败便意味着另一个人的成功。然而英雄无所谓清贫抑或富贵,不为名利所趋,所欲追寻的不过“正义”二字,为的只是黎民百姓与江山社稷安危。姬昌父子起兵反商,为的是因炮烙之刑无辜惨死的冤魂,为的是不让比干一颗赤胆忠心付诸东流,为的是维持天下秩序,国家需要周武王这样一位领袖。恰恰相反,淮南王刘长醉心权势,不满已有的封地,引发战乱,最终也不过是不成气候的“过江龙”。
故宫的读后感(优秀19篇)篇十三
在首都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紫禁城是明朝和清朝两代的皇宫,是我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也可以看做是一篇故宫导游解说词。写作本文的感情基调是爱。作者着手与赞美建筑,文物的精美,劳动人民的智慧,重要的历史价值。但由于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明清两代先后有24个皇帝和一个女皇盘踞在这里,对他们作者是憎恨和揭露。比如在介绍养心殿的一段中,作者用了一些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贬义词,表达对祸国殃民的娜拉是慈禧的憎恨。
故宫是文艺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结晶。他毕竟是一座伟大的而奇特的建筑,同时也是中华几百年来的历史见证,这是我国的一个象征,一个标志,我们为他而骄傲和自豪。
解放后,人民政府对故宫进行了修建和保护,而今,人民政府修建的故宫博物院已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圣地,他每天都吸引着国外游客,焕发光彩。
故宫的读后感(优秀19篇)篇十四
爱国有两种,一种是歌颂祖国的文化,一种是批判政府及国民性,后者如柏杨,前者的例子就是阎崇年。批判国民性是站在现在民主意识的角度来检讨我们历史和文化中的问题,而歌颂中华文化,则是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角度,寄予历史之同情。换而言之,如果仅仅是不能超越历史的局限,那么作为个体生命是无罪的。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举个例子而言:当一个时代,全民没有生发出民主意识,这个时候统治者还主张独裁,知识分子还为集权统治唱赞歌,这样的民族不可哀。而当民主意识已深入人心,统治者还要搞集权政治,还有知识分子高唱集权好,那么这样的政治才可耻。
阎崇年先生是运用还原历史背景后的视角对历史进行解读。与现在风靡的诸多学者相比,阎是一位更传统而无立场的史学家。说传统,是因为他的视角;说无立场,则这立场又是今天的,是民主的,是民众的,是历史审判的`。《大故宫》一书就是这样的作品。
本书与作者其它作品不同,是用空间的角度讲述故宫的建筑、帝后的生活、皇朝的制度、历史的兴亡,带领读者在历史的时间和共时的空间里尽情地穿梭,神游驰骋,兴怀不已。
故宫的读后感(优秀19篇)篇十五
读完了《故宫里的大怪兽》第七本,我觉得李小雨是一个非常勇敢、善良的小女孩!她认识了许许多多的大怪兽,那些大怪兽都居住在故宫里,有些住在房顶上、有些住在宫殿里、还有些长在房子上面。但那些怪兽们并不凶,还很亲切。之所以李小雨能听懂怪兽和小动物们的话,是因为她捡到了一颗洞光宝石耳环,是狐仙故意丢掉的。她的好朋友杨永乐也捡到了另一个。李小雨还认识了一些故宫里的动物,其中我最熟悉的是野猫梨花,它是《故宫怪兽谈》的主编,这是故宫里小动物们和怪兽们看的报纸,用人们丢掉的广告纸做底板、借用院长的打印机打的。
有一次,梨花生病了,兽医说它只能再活两个星期。李小雨非常着急,抱着梨花去问故宫里的好朋友,有谁能帮梨花治好病。她的朋友杨永乐认识一位仙人叫做马师皇,特别小气,要一斤金子。李小雨去问龙大人要,龙大人也很小气不给她。后来,马师皇一分钱也不要了但是给李小雨提出一个要求,叫龙大人以后不恐吓他。李小雨按马师皇说的,给梨花喝药,终于梨花又变得活蹦乱跳起来。
我想赞叹这位作者,写得真好。她写文章用了许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真的看到了她描写的那些东西,一看就入迷了,跟外婆说好看完这章又忍不住多看了一章。
暑假开始啦!10后的暑假和80后真是天壤之别,想放她出去和小朋友疯玩都很难约到玩伴……窝沙发上捧本故事书傻乐也不错,不花一分钱也能撑起整个暑假的节奏。珺同学人生中第一篇,献给了故宫里的大怪兽,暑期完成1/6!
故宫的读后感(优秀19篇)篇十六
《了不起的故宫》系列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捷径,走进故宫,去探索属于故宫的秘密。《了不起的故宫•神秘大怪兽》故宫里所包含的动物种类让人大开眼界,因为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各类的飞禽走兽,还可以看到来自远古和神话故事里怪兽。这些怪兽的形象不一,各具特色,而且各自的能力和本领皆是非常的独特。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在故宫里见得最多的就是神兽里的王者——龙。龙在故宫里代表的人就是皇帝,由于古代科学知识不够丰富,所以更多时候给龙赋予了神圣,威严和神秘感。在这本《了不起的故宫•神秘大怪兽》着重讲述了神兽图腾,特别是在故宫的,太和殿这里的龙多到数不清。算上殿里殿外的龙,总计接近15000条,“如果小读者喜欢画龙,每天画一条的话,画完太和殿内外的龙得需要40多年。”喜欢这个系列的丛书在于该书的专业和有趣,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读者更加直接全面的了解故宫。
故宫于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有着我们神往的过去,也有着不可预知的未来。它就是打开我们传统文化大课的大门,历史可以很有趣,同样故宫也可以是非常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故宫里的文物更是多种多样,凡是能够进入故宫的东西都是精品。特别是里面的文物都是凝结了无数能工巧匠的心血,并且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平和审美。里面的文物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性最直接的体现者。《了不起的故宫•神秘大怪兽》一部孩子最爱看的故宫百科故事书,600岁的紫禁城,原来这么有趣。
故宫是全世界瞻仰的对象,它是世界五大宫殿之首,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同时它更是代表了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
走进故宫,走进故宫厚重的历史,在这里不仅有古建筑、文物珍藏、历史遗存,在这里发生过的人和事都是一个文化的整体。故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值得每一个人去探索,故宫的红房子里藏着无数的秘密,而《了不起的故宫》则像是摩尔福斯,带着我们去侦破秘密。
故宫的读后感(优秀19篇)篇十七
这个周末刚把阎崇年的新作《大故宫》读完。阎崇年作为满学研究专家,可谓名利双收。
我在买《大故宫》之前,其实并不喜欢阎崇年,当然还是从学术的层面上看,他讲的袁崇焕及对明末清初那段历史的评价我并不完全认同。特别是他把袁崇焕的功绩成倍放大,把袁崇焕的过失严重忽略,让我对他的评价大大减分。
我认为,明朝灭亡有其综合的原因,从明思宗崇祯帝,直到朝野、文武各大臣;从嘉靖帝、到隆庆帝、到万历帝,都有责任。就拿袁崇焕来说,他对明朝灭亡应负起的责任是:
1)袁崇焕是对清作战最前线的统帅,唯一任务是平辽,却完全没有完成任务,反倒让八旗军两次突破边防,兵临京城,最终军事失利而亡国。
2)对清作战基本不作为,不出战,坐看清朝皇太极一步步壮大,以至关外彻底丧失。
3)朝鲜在关外战局上,本为牵制八旗的重要力量,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在清军进攻朝鲜时,袁崇焕不救,自剪羽翼。
4)袁崇焕矫杀关外抗清重要武装毛文龙,彻底帮了皇太极的大忙。要知道,毛文龙是明末歼灭八旗军数量最多的军事统帅。
由此可见,阎崇年没有摆脱中国人的通病,即说一个人好,就什么都是好,打个屁都好。俗!不令我佩服!
让我买《大故宫》的原因,也还是基于阎崇年对满学、明清史、故宫的权威。我可不想因不喜欢一个人,就把他给全否定了。
看完《大故宫》后,感觉总体写得不错,娓娓道来,就是阎崇年在cctv“百家讲坛”上给普通老百姓普及知识的感受。作为一个专家型学者,能够如此深入浅出,把专业、深奥,甚至是枯燥的学术研究成果,像讲故事一样动听,这确是功夫。
我还是愿意推荐这本书给我的朋友们,特别是那些想对故宫有更多了解的人,其中特别是导游。呵呵。
《大故宫》通篇主要讲人,其次说事,再次描建筑。如果说在书名里面不加一个“大”字,则无可厚非。一旦有此字,则又落入炒作、夸大之流。例如,礼仪品秩、家国教育、典藏传承等,基本没有讲。
故宫的读后感(优秀19篇)篇十八
故宫,相信大家都听过这熟悉的名字,光是听,估计大家都没有亲身游览过故宫,这是很遗憾的,但是我去过故宫,真是书上说的那样,我相信你们读了《故宫博物院》就能弥补那个遗憾。
黄传惕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故宫的宏伟,犹如身临其境。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故宫的位置,历史,和古代建筑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让我们对故宫有了大致的了解。
还介绍了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以一游览者的眼光介绍了从前向后的游览故宫所看到的一切。,以总分的说明顺序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接着介绍了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分别介绍了它们的.作用。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游览完观全景,从景山离开这次故宫的旅行。
让没有去过故宫的人可以领路到故宫的奇特和文化底蕴。
故宫的读后感(优秀19篇)篇十九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
紫禁城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皇帝办公和居住的地方,经历了明清两个封建王朝,到2020年紫禁城已经屹立在北京整整600年了,现在已经成为了北京故宫博物馆。每年都对外开放,进行展览与文化交流。
很多人带着孩子去旅游,也就是走马观花,看个热闹,唯有照片能证明到此一游而已。
笔者做过一个关于故宫参观旅游的调查,调查的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调查的结果是:一个班级里有1/3的孩子去过故宫,大部分都是在幼儿园的时候去的。他们对于故宫的记忆也模糊了,有的记得红红的柱子,有的只记得买过里面的纪念品。还发现去旅游前家长们也没有和孩子们做旅游攻略,也就是说孩子们对故宫是一无所知的。这说明了,家长对孩子的人文教育不重视,对带孩子旅游参观学习也没有规划和计划。带孩子旅游也就没有了意义。
关于故宫介绍的知识有很多,比如视频、图文资料等。唯有书籍更能让人记忆深刻,找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理解的书籍并不难,绘本童书是首选。有鱼童书出品的《了不起的故宫》系列绘本故事书,就是这样一个适合亲子阅读的故宫旅游攻略的书籍。想和孩子去参观故宫先看看这套书籍。这套书分别是《神奇的红房子》《一起建故宫》《皇帝的宝贝》《热闹中国节》《神秘大怪兽》每一本都侧重一个主题,这些主题都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这套书籍像一个宝藏,里面藏着故宫600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