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有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行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的二年级教案,希望能够给大家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一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乘法的竖式写法,知道乘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用竖式计算表内乘法。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探索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三、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但抽象逻辑思维较弱。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学法设计。
根据以上的这些情况,本节课,我采用电教手段,利用flash软件,设计了多个动画画面来进行辅助教学。大大的方便了学生主动的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主动去想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这一部分我我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我首先出示这个画面,并说:秋天来了,天高气爽,请看,小天使来我们班做客了,她还带来两道题想考考大家呢。这么设计,目的在于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并把学生带入本课的学习意境中来。在学生进行计算时引导学生回忆做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而为这节课的乘法竖式计算埋下伏笔。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这一环节我又出示这张画面,小天使见大家那么聪明,她又带来了一个问题,观察画面,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怎么列式?通过这样一问,学生可能列出4+4=8、4_2=8、2_4=8三种算式,我选择4_2=8这个算式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这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初步尝试之后,我请做出来的同学上台展示,并让她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我则结合学生的方法边板书整理边强调:当积是8时,8的位置应在哪?让学生明确:积的位置要跟第二个乘数2对齐。接着让学生认识乘法竖式中各部分名称。这样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锻炼他们探究新知的能力。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2)在学生初步掌握乘法竖式计算后,我趁热打铁,又出示这样的画面说:你看,小天使难不倒你们,她走了,可小猴又来了。他在问我们呢:我一共有几个桃果?怎么列式计算?我想学生会有以下两种算法:5_7或7_5,我则强调第二种方法的算理:有5个盘,每盘7个,就是5个7,在学生理解算理后让学生根据算式列竖式计算并汇报计算情况。在学生汇报时我追问:这个算式的积是35,是两位数,你们是怎么摆放的?这个环节正是本课的难点。我预想到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让学生判断哪种方法正确,为什么?通过让学生进行判断,使学生再次明确当积两位数时,积的各位要和乘数的各位对齐。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真正的掌握了乘法的竖式计算。
3、练习反馈,巩固提升。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我又设计了以下几个练习。
第一题我以填空的形式来让学生注意积的摆放位置。
第二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以此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第三个练习是多项填空题,这样的设计既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又巩固算法与算理。激起了全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回顾总结,点拨学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想今天的课大家也一定有不少的收获,能跟大家谈谈吗?(这样设计,让学生能总结出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积的各位要和乘数的各位对齐,让学生在总结知识的同时,将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也表达出来,从而使课堂体验更丰富,让学生更加喜欢充满智慧与感情的数学课堂)。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决的编制过程,会用三的乘法口决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能够发现乘法口决的排列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编制和掌握3的乘法口诀,记忆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熟练运用。
教具准备:
纸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学法:
1.教法:本节是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学生通过实际的看一看、数一数,自己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将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
2.学情:我班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很多孩子都没有乘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时,对于这一特点,要多组织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学法:在本课的学习中,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动笔完成表格,动脑编制并且记忆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通过同桌练习乘法口诀对应的乘法算式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动机,导入新课。
我是这样导入的:(出示图片三轮车)同学们,你们见过三轮车?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三轮车需要6个轮子,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需要几个轮子?(板书:需要几个轮子)。
二、实践,编写3的乘法口诀。
1、填一填。
(电脑出示表格)。
说清楚表格的意思。每个数字代表什么,让我们求什么。用三根小棒来代替三个轮子。三根小棒就组成了三角形。那么有几辆车就要摆几个三角形。接下去,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一边摆三角形,一边完成表格。全班反馈。
(电脑填好表格)。
2、说一说,写一写。
诀。2辆车需要6个轮子,也就是几个3?学生列2个乘法算式并编制乘法口诀。说一说口诀的意思。接下去,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编口诀,并把算式和口诀填写在课本16页试一试的第2小题中。全班反馈。(师板书3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3、集体交流并记忆。
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3的乘法口诀。说说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发现什么规律了?同桌交流,全班反馈。提出问题:如果你记住了三五十五,不知道三四多少怎么办?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一记口诀。
4、巩固练习。
设计了以下几个小活动。
(1)小兔过河,蜗牛找家,找朋友,采蜜。
(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同桌练习。
一生说口诀,同桌说两个乘法算式。看谁说得好。练习2-3组。
三、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
1×3=3一三得三。
2×3=6二三得六。
3×3=9三三得九。
4×3=12三四十二。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三
本课程主要是在学生们知道几种常见的图形图形,通过折叠,剪切,打架学生的活动,简单的图形分解和拼凑起来,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学习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初步形成有意识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语言技能,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主要使用折叠,剪切,比赛,说话等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探索,观察活动中学习知识,为学生充分发挥空间的想象力。
学生在飞机图形的生活中有很多知觉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在观察的操作中已经观察到,理解常见的四种平面图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和圆形,在此基础上学习这一课,学生们非常喜欢。有些学生非常英俊的能力,会用纸张折叠出几种图案;有些学生可以折叠图案;有些学生不会折叠。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他们应该注重教学设计。
一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差,不喜欢乏味的解释和分析,对于学生的特点,本课通过自己喜欢的游戏教学教学,教学过程主要使用折叠,剪切,比拼,让学生操作,探索,观察活动,学习知识,为学生充分提供空间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的】。
1,通过折纸,切纸,拼图等活动,进一步了解图形图形的特点。
2,将使用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拼写出一些模式。
【教学过程】。
首先,创造情况,激发兴趣。
创造一个戏剧的王国的智慧的情况,让学生欣赏国王画三幅画,审查了几个常见的图形图形,这导致的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智慧的宫殿这种情景设计,可以动员学生的热情学习,并通过国王的三个笔画学习飞机学习图形,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二,亲身操作,探索新知识。
新的赠款,设计突破了游戏,刺激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打破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它可以娱乐,让学生在高中玩,在学校玩,教学效果不错,而在智慧的王国可以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始学习。)。
第一个:折叠一下,剪一个。
学生第一步切割广场,总结了法律。
(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自己的帮助下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后面这种方法的内容探索学习。
二折:折叠,剪切。
让学生折叠矩形,三角形和圆形。(加强难度)。
(设计意图:矩形,三角形,圆形折叠成同样的两部分,有很多种折叠方法。学生在实践中实践探索不同的法律,在小组展示,交流,学习,给予学生充分反思和自我表达的空间。)。
三,巩固和完善,发展思维。
第三个障碍:打一场战斗,谈论。
第一步学生享受各种各样的谜题,和谈论哪些平面图形从什么?法术究竟是什么?(设计意图:在同一张表的过程中,让每个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尝试接受他人的观点,分享成功的经验。
获得智慧和更多的星奖,整个班的结束。
(设计意图:经过一系列突破性的游戏,学生学会在知识中发挥,培养活跃在教室气氛的能力,重要的是让学生使用脑和大脑,充满活动,实现生动,活泼,积极和快乐的学习最终选择的智力多星,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客观地评价他人,知道如何有一定的评价标准。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四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第一课,是常见量教学。这节课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明确时、分的含义,能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理解常见的时间单位,掌握基本的时间知识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时间的知识就在身边,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
2、能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
1、理解1时=60分。
2、概括认识时间的方法。
3、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
(四)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课件,钟表模型,制作钟表。
二、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对于时间并不陌生,生活中按时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经常接触时间,并已掌握了关于时间的一些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我以学生参与研究为主体,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
运用演示法,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动画,演示时针分针运转过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合作交流中,达到知识的自我构建。
运用引导法,概括看时间方法时,适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扶放结合,相得益彰。
运用延迟评价,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修正,掌握知识的同时收获成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二)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反思,我选取的学习方法是:
让学生探究思考,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试一试中完成对新知的探究。
让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小组讨论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相互纠错,获得知识的同时,达到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四、说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数学,构建知识,形成能力,塑造品质的方式,基于以上理解,我设计了以下步骤:
(一)整体设计,有以下4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二)环节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猜一猜: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以猜谜的形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兴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参与学习,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心理准备。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由于本课容量大,知识点多,因此我设计了5个活动,我将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取知识。
活动一:复习旧知,认识钟面。
让学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8时,1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认读已经学过的时间,让学生们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小组内交流汇报。(设置组长,监督员,分享员)(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钟面,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通过学生观察和交流可以说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
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
这一问题是本课重点部分的第一个突破口,学生可以通过加法、刚学过的乘法等各种方法来计算出12个大格里有60个小格,给接下来的认识分针走一圈是60分打下了基础。
活动二:认识时。
课件演示:闪动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学生发散思维,任意说出时针从几到几也是1小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得到张扬。
(课件演示:1时多)现场操作演示时针指向几时多,引导学生说出时针是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如果时针指向学生不确定,可以延长指针,让学生明白确定时针的指向。
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通过灵活的现场教学演示,让学生更加明确时针的指向,为后面学习认识几时几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三:认识分。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边说边演示。
利用课件边演示边提问:
分针从12走向任意一个数是字是多少分呢?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
认识每个数字各表示几分,是本课的关键,因为学生前面对钟面上数60个小格掌握了各种方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以致用,迁移转化,得出每个数字各表示几分,分针走1圈是60分,比较轻松的突破了这一关键点。
活动四:认识时、分的关系。
理解1时=60分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根据前面掌握的时针走1大格是1时,和分针走一圈是60分,以及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能清楚明白的理解1时=60分。这里没有让学生动手拨钟表,并非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考虑到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如多媒体演示更加生动,直观。在学习中寻求的学习方式,以期待的学习效果。
活动五:学会认、写钟面时间。
是本节课的重点。
出示例二3个钟表,请学生试着认识钟面上的这3个时间,和同桌互相说说各自的方法。
学生们学到新知后渴望实践,出示这3个时间,形成新的认知冲突,而这些新问题正是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的,例如:时针是走过4,是4时多,分针是指向9,是45分,和起来就是4时45分。通过再次的小组合作交流,去发现、经历和体会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即提高了学生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接下来是在黑板上出示了这3个时间,让学生认读,指导书写方法。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从认识时间到会读时间,再到会记录时间,全面而又系统的把认识几时几分这一知识重难点突破了。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动手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1、让学生拨出第一节课下课的时间8时40分。
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2、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注意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基本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了时间观念。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认识时间,而且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到生活中去寻找时间的不同表示。打通书本与生活,使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生活之中,实现有效的沟通。这样,学生将到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数学知识,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五、说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1时=60分。
钟表图钟表图钟表图。
4时5分4时30分或4时半4时45分。
(4:05)(4:30)(4:45)。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五
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我想,编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匠心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其逻辑顺序如下:
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2.本课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3.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等。
4.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发展为本”的理念,不仅注重双基的落实,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虑有以下三点。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5.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采取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电化教学、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教学过程时,在学生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经历运用除法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懂得应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合理地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许多数量之间都存在着倍数关系。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充分依*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联系实际,复习旧知。
以本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为例,我设计了三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复习题,如第1题:二年级三班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人?学生说出答案后,讲一讲思考过程。这时,教师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复习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三,一是唤起学生对已有“倍”的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二是复习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师生情感交融,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心情。三是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课的新授部分,我结合例2的电化教学,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参加的用小棒摆飞机的游戏活动。主要过程是这样的:先以动画形式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三位同学在用小棒摆飞机)并演示5根小棒摆一架飞机的过程。这时老师问:“你们想参加这个游戏活动吗?”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到动手摆飞机的活动中来。学生在音乐声中摆完飞机以后,汇报结果,如“我用5根小棒摆了一架飞机”“我用15根小棒摆了3架飞机”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适时提出问题“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学生兴趣盎然,提出了诸如“我用10根小棒摆几架飞机”的问题,由此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为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奠定了基础。在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的基础上,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在动脑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15÷5=3。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由于倍概念的复习及例2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了用除法计算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件首先出示例3情境图:35人唱歌、7人跳舞、5人看节目,请学生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如“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唱歌的是看节目的几倍?”等等,根据所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后,讲解题思路,这样不仅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还能体会合作交流给自己带来的收获。
此环节的教学设计,摒弃了传统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法的套路,把应用题和运算教学结合起来,重点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快速获得正确答案,而是着重探索和研究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式。
(四)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有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开放练习等几个层次,目的是巩固新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清解题的思路,达到融会贯通。
(五)发展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六
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担任二(4)班数学教学工作,本班现有38人,全部是老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本班的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和合作互助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比较有兴趣。学习成绩较优秀而稳定,但是学生之间两极分化较明显,基本没有中间层。大部分学生思维敏锐冷静,成绩稳定;有小部分学生在家庭教育、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及学习方法上有所欠缺,需要更多关注。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兴趣的激发和韧性的培养,更要满足优秀生的跳一跳“摘苹果”的愿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针对学情采取的教学措施:
针对这些学情,本学期数学课不但要上得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以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要踏踏实实检查好每次作业,尽量逐一面批,每课每日每周过关,以此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本班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如下培优措施:
(1)开展二年级奥数每周一讲,每日一练活动,以帮助他们开拓视野,锻炼思维能力。
(2)开展争做小老师活动,每节课安排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锻炼和展示自己的能力;开展小组长负责制活动,每天按时协助老师完成教学工作培养领导能力。
针对本班需要帮助的学生,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保证每节课都有发言机会。
(2)课堂练习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优先面批,优先辅导。
(3)采取小老师“一帮一、一教一”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附重点关注名单:栩嫣、益轩、懿霖、瑷如、乾育、恩铭、佳霓、浩冉、嘉航、贤亮。
教学内容:
1、长度单位。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角的初步认识。
4、表内乘法(一)。
5、观察物体(一)。
6、表内乘法(二)。
7、认识时间。
8、数学广角――搭配(一)。
9、总复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学期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针对教学内容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措施:
1、扎实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坚持做到三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混淆点;坚持三不讲:可自学可以理解的不讲、学过的知识点不讲、过于难的不讲。
2、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以学生活动为主,保证每节课十分钟的练习时间。
3、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每课围绕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开展教学,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互说与互教帮助理解数学内容。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通过算法、解法多样化及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
7、分类(新授、练习、复习、试卷讲评)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8、通过作业的书写示范和检查,作业纠错的及时性检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七
尺子是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1米=(100)厘米。
6米=(600)厘米。
700厘米=(7)米。
400厘米=(4)米。
数学书长26(厘米)。
房间高3(米)。
教室长10(米)。
语文书厚1(厘米)。
一步长40(厘米)。
课桌高60(厘米)。
床长2(米)。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八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照片,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介绍各位置的名称。
3.发现法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引导同学仔细观察玩具。通过自主探索的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感受到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的形状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1、.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2、.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小熊的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的照片,为什么同一只小熊,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子的照片。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照片上小朋友(背面)是谁?
2、明确位置,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朋友的什么位置。照相是每个学生所熟知的,但从照片上不能一下子看出对象是本班中的哪位同学,给学生一个悬念。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初步参与感知的过程。
3、本位观察。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对象。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熊的样子选照片,说一说。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熊,为什么他们照片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熊,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二)联系生活实际。
1、比比谁的反应快(做一做)。
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设想: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在的探索空间,是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2、书上例6完成,书上连线。
3、猜一猜游戏。
分别出示从前面拍摄课室的图、从上面看的桶、从左右前后位置看都一样的杯子、侧面的纸。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物体,不能只看一个面,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猜测,也从中体会到要全面地观察一个物体,才能真正地认清此物,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三)应用拓展。
1、看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四)、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九
教学。
内容:
《6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第十一课时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因此乘法口诀的教学是本学期的一个重点。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出发,灵活处理教材,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的3点:
(1)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出6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的来源,熟记口诀,比较熟练的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合作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编出6的乘法口诀,并应用口诀正确计算。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探索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的难点。
我认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关键就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加强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二大方面是说学生: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天真可爱,但注意力不稳定。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口诀教学比较单一,要上好本节课,最需要的是创设生动的情境,采用有趣的小游戏和小竞赛,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空间,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二、教法。
《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教学我运用了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也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要求。
另外,音乐是陶冶人心灵的神丹妙药,是调节情绪的有效工具。也为了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乐曲中进行操作。并以“掌声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意见。
三、
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以学生为中心。”为此,课中我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表述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体验,我把本课设计成为生动有趣的游戏和不同层次的活动,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培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
五、教学程序。
接下来我来谈谈教学过程的设计,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一步体现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方式,我采用以下四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复习铺垫中,我就采用采蘑菇和开锁游戏,让全班同学回忆“2—5的乘法口诀”,目的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促进新旧知识的迁移,为探索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操作迁移,探讨新知。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课中我创设“去参观海底世界”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准备题的学习,为新课中的编写口诀打基础;接着,我让学生动手用三角片摆小鱼,共同学习“一六得六和二六十二”这两句口诀;然后,我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编写口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口诀。
(三)学以致用,巩固提高: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练习的设计我力求体现“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原则,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不同的人保证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6个练习:夺星星、摘苹果、夺锦旗、夺红花、我能行、用数学,让学生在愉快中应用新知识。
(四)创新评价,
总结。
全课这是教学过程最后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总结在一节课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把总结全课设计为:先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表现和在本节课中的收获,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接着通过提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再次把学生带到另一个高潮。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感受了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又达到本节课的升华作用。
六、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课主要体现学生得出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设计如下:
6的乘法口诀。
一个6相加6×1=6一六得六。
2个6相加6×2=12二六十二。
3个6相加6×3=18三六十八。
4个6相加6×4=24四六二十四。
5个6相加6×5=30五六三十。
6个6相加6×6=36六六三十六。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十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用连加、连减解决简单的问题。
2.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连加、连减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果园丰收,小朋友们在果园帮助收南瓜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出示表格及问题:一共摘了多少个?
预设:28+34+22=。
提出问题:这是三个数连加的问题,要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提出问题:连加计算应该注意什么呢?
预设: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预设:连加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
设计意图:利用尝试练习、合作交流、比较算法等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同时体会灵活、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2.连减。
出示问题:共用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小组交流讨论计算方法好和计算过程。
提出问题,在计算连减算式时,你发现了什么?(可提示学生找运算顺序。)。
预设:连减和连加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预设:还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84-(40+26)。
提出问题:这该怎样计算呢?
设计意图:通过连加的计算,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知识迁移,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1.列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同时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2.看谁算的对。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3.算出红星小学参加3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同时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计算连加、连减,在计算时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能口算可以不写竖式计算。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减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减。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总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学会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十一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5、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
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
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
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十二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练习:
1、1米21厘米=()厘米53厘米-18厘米=()厘米;一棵大树高10()。
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一本书宽15()。
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千米和吨知识点。
1、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进率:1千米=1000米。
数量式:跑道一卷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
2、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进率:1吨=1000千克。
3、单位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赞美数学的句子。
1、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
2、数学是一种会不断进化的文化。
3、数学是一切知识中的最高形式。
4、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
5、数学是知识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识工具的泉源。所有研究顺序和度量的科学均和数学有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十三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p20―p21“填一填”、“说一说”及“练一练”第1-4题,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
教学目的:
1、在学习2、3、5乘法口诀的基本上引导学生学习4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2、掌握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4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开火车口算卡片:5×85×55×36×29×5。
3×42×84×57×23×6。
(个别说说应用哪句乘法口诀)。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小熊请客”图。
师:今天小熊家来了许多客人,小熊采了许多红果,要把它们串成糖葫芦请客人们吃,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熊准备了多少红果吧。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贴出一串糖葫芦图和表格。
(可先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学生说出4×2=8或2×4=8,再编出口诀。)。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
板书算式和口诀。
(学生通过前面5、2、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对此类新知的学习过程及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填表,写乘法算式和编口诀的工作。)。
(4)学生齐读口诀。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独立背诵4的乘法口诀;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
可采用小组接龙游戏,引导学生用数桌腿来记忆口诀。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3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十五
1、使学生认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鼓励性的情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懂得要解决最后问题必须先找出隐藏的中间条件。
多媒体课件。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桃园参观,你们想去吗?(课件演示)
今年的桃子大丰收啊!这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谁会算一算?(学生口答,说一说怎样想的?)
如果第一棵树上有80个桃子,第二棵树上有60个桃子,两棵树上一共有多少个?
谁会列式解答?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1)你们真了不起,遇到的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妈妈和猴宝宝在桃园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请你们帮忙。
媒体演示例题
(2)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猴: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你能根据两只猴子的采桃情况提出问题吗?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先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3)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23=36(个)
36+6=42(个)
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
教师归纳:有的同学这样想: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题目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猴采了多少个,所以必须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个,然后把大猴采的个数加上小猴采的个数。这是从问题想起。还有同学是从条件想起,根据大猴采3筐,每筐12个,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再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并起来,就是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这两种想法都很好。
我们在解决问题后要写出完整的答语。教师板书答语。
(4)教学试一试
刚才有同学还提了一个问题,你会解答吗?
先在本子上独立解答再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
指明汇报,板书算式。提问: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要先算什么?
比较:在解决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相同的是两题都用两步计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题求两只猴一个采了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计算,而第2题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减法计算。
(1)参观了桃园后我们再去森林公园看看,进公园先买票。我们来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体出示条件和问题)
谁说说这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汇报,说一说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别忘了写答语。
(2)我们进公园去。这里有2个小朋友在浇树呢!这里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会做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后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我们继续参观森林公园,看,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根据这些条件你会提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再让学生分别解答。
解决这两个问题分别是怎样想的?都要先算什么?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十六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轻松掌握并运用关于6、7、8、9的除法知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6789的除法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谈话:冬天到了,小鸟们从北方飞回南方过冬了。这个冬天它们准备住在温暖舒适的“长颈鹿”宾馆。
小鸟:长颈鹿先生,您好!我们有42个小伙伴,想住在你这儿,请你安排房间吧。
长颈鹿:每间客房可以住6只小鸟,我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
教师:同学们,请你帮助长颈鹿先生来算一算吧。
教师板书:42÷6=7(间)。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板书:48÷6=8(间)。
教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够利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问题。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看谁做的好就奖励他一朵小花。
1.p82练一练1后,投影出示反馈。
2.p82练一练2后,投影出示反馈。
3.小动物回家。
天已经黑了,住在长颈鹿宾馆的小兔和小鹦鹉旅游团也要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了。请同学们猜猜看,它们该进哪个房间呢?p83练一练3。
4.猫捉老鼠。
游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可是,尽职尽责的`猫保安却坚守自己的岗位,保护游客的安全。快看,小偷老鼠出现了,我们一起来帮猫保安捉老鼠吧。
每个口诀写出了几个算式?(4个)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5.餐厅里的故事。
看书p83“数学故事”你从故事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今天,在“长颈鹿宾馆”里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我们能干的小朋友们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你们高兴吗?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呀!
板书设计:
长颈鹿和小鸟。
42÷6=想:六()四十二。
48÷6=想:六()四十八。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十七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微视频、微练习。
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
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视频练习题。
一、导入。
1、根据微练习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
3、出示课题:旋转。
1、在观看微视频,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
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2、孩子们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课件展示)。
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四、课堂作业。
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十八
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德育点: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口算题,学生与教师比赛,引出乘法简便。
3+35+5+58+8+8+8+8+8+89+9+9+9+9+9。
4+4+4+4+4+……+4。
15个。
2、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问:你在哪见过乘法?
3、3×2=6中间是什么?怎样读?
问:这节课你还想学什么?
二、自主探究:
1、观察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的特点。(口算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十九
教材第31页例3,以及练习七第7~9题。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种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感知旋转现象,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
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像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们叫做什么呢?
判断: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呢?能不能举例呢?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小结:像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师:是我们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你们知道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吗?同学们先独立看看,再想一想。
学生独立看题,并判断、思考。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哪些是平移现象,而哪些又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旋转现象,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
那么分针走到“10”的时候又是几分呢?(50分)
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小组合作,用圆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
两人一组游戏,每人各转两次,计算出两个数的乘积,比比谁的积大。
出示紫荆花图,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对旋转现象有了那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旋转是在生活中不同与平移的另一种现象,他们的特点是围绕一个点转动。我们常见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旋转现象就是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的旋转,所以如果一个物体的旋转方向和钟表的指针方向一样,我们就说它是顺时针旋转,相反地,我们就叫做逆时针旋转。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二十
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b.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20÷5=4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20÷5=4。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二十一
一、引入课题。
播放《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配音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听后谈感受与收获,引出并板书课题:辨认方向。
二、调动原有经验,感知现实中的新方向。
(一)、复习。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哪四个方向?(东、南、西、北)你能在教室里辨认吗?如果到了一个新环境,你怎样辨认这些方向?(观察太阳、树木、利用指南针……)。
(二)、探究新知。
1、你还听说过哪些方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果有学生说出南东、北东、南西、北西,教师也应有意识地对应板书。
2、借助人们生活语言习惯,统一对方向的描述性词语。
学生可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总结:东方与南方的中间,是东南方。
以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辨认东北、西南、西北三个方向。
(三)、深化体验。
1、活动体验二: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学生先自主找一找,再指名汇报。
2、活动体验三:指名两位同学到讲台前,让其他同学说一说学生甲在学生乙的什么方向?学生乙在学生甲的什么方向?然后思考讨论交流:同是两位同学,但对他们位置的描述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使学生真切体验到方向的相对性。
二、生活经验升华,探究地图新方向。
(一)、复习。
教师出示方向板(小黑板出示)谁能在老师的方向板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指名板演。总结强调:方向板上的方向特点。
(二)、探究新知。
1、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方向板上标出其余四个方向。学生可小组交流合作、互相帮助,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汇报总结,展示自己制作的方向板。
完成“认一认”。
3、深化感知。说一说动物园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学校在动物园的哪个方向?
三、拓展应用。
1、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练一练”的第1题。
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强调向北的方向标,然后进行辨识方向的训练。
2、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练一练”的第2题。
先让学生小组内互说,再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有了路线图,还要认识路线图才能不迷路,所以认识路线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路线”。
到了抚顺,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里,她想到去劳动公园去玩,应该做几路公交车?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的行驶路线。
(1)从十道街出发向行驶站到三道街,再向行驶站到西一路,再向行驶站到百货大楼,再向行驶站到友谊宾馆,再向行驶站到劳动公园。
1、瞧,这里是一张1路车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线图。仔细看图,你能按照1路公交车的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十道街按照什么方向,怎么走到劳动公园?请你当小司机,手握方向盘自己说一说。
2、小组讨论,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二)从劳动公园到十道街的行驶路线。
1、笑笑游完劳动公园要回到十道街又该怎么走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2)从劳动公园出发向行驶站到友谊宾馆,再向行驶站到百货大楼,再向行驶站到西一路,再向行驶站到三道街,再向行驶站到十道街。
2、把结果记录在练习卡上。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4、对照答案订正错误。
(三)看路线图回答问题。
(1)小明从三道街出发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说说他的行车路线。
(2)小红坐了3站在百货大楼下车,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车的?她又是怎样走的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课件演示。
(3)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三、自主参与、拓展练习。
1、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图。
说出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填在书上。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订正错误。
2、笑笑为了感谢同学们为他指路,请你们到“海上乐园“去游玩,但是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内部路线图,防止迷路。我想这一定难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乐园“彩图)。
提问:a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
b居民区的居民怎么走可以到山洞?
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一张从家到学校的导游路线。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二十二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探索两个数(指非0自然数,下同)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及求法的过程,进一步引发认识自然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愿望。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的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看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初步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 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景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计算公式,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过程,用公式解决有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策略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因数学的自觉性。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
1、方程
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等式性质的理解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确定位置
重点:理解数对的含义,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的物体的位置。
难点:用数对描述实际情景中的物体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的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
3、公倍数和公因数
重,难点:会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认识分数
重点:理解单位1,分数单位及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应用。
难点:单位1,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5、找规律
重点: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规律的发现过程。
难点:是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平移,根据这两个方向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
6、分数的基本性质
重点:使学生在探索中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难点:熟练,正确地进行约分,通分,分数大小的比较。
7、统计
重点: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
难点:能对复式统计折线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
8、分数加法和减法
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9、解决问题的策略
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难点:在合作交流中探索倒过来推想策略的合理解题步骤。
10、圆
重点:认识圆的特征,会画指定大小的圆,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圆的周长及面积公式的推导。
三、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24名,女生26名。学生的学习上最大的障碍是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学习往往浅尝辄止,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的同学凤毛麟角。有几名学生虽然有着聪明的脑袋,却总是不能安心于学习,作业常常草草了事,反而不如一些个虽然思维反应慢,但踏实学习的学生。另外,有些同学虽然看似很努力,但是由于思维较慢,基础较差,成绩总是提不高。问题最严重的还有作业经常拖拉,缺乏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想使本班的学习成绩更上层楼,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师生在今后不断努力。
1、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上课力求以最浅显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要学,乐学,愿学。
2、课后加紧对中差生的辅导工作,拟采用一对一,教师从中作指导。作业当天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加强家校联系,借助家长的力量,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着手,加强基础训练,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设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一方程3/8
2 一方程5/8
3 二确定位置3/3 机动2
4 三公倍数和公因数5/6
5 三公倍数和公因数1/6四认识分数4/10
6 四认识分数5/10
7 四认识分数1/10五找规律3/3机动1
8 六分数的基本性质5/10
9 期中考试
10 放假
11 六分数的基本性质5/10
12 七统计3/3机动2
13 八分数加减法5/5
14 九解决问题的策略3/3十圆2/10
15 十圆5/10
16 十圆3/10整理复习
17 整理复习
18 期末考试
二年级数学说课教案人教版(实用23篇)篇二十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能力目标: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策略合作探究。
前置作业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想一想。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如果有22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先独立思考: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说图。
独立探究,小组交流方法。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四、总结:2.试一试,有30元,租1条船最多可以划几小时?想一想,说一说。
你能列式解决吗?
1.完成练一练的1、2题。
2.完成练一练的3、4题。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学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