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一种反思和总结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4.以下是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2023年对台湾问题的心得体会(专业17篇)篇一
台湾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中国内外人士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有自己对台湾问题的独立思考和深入了解。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对外影响力的提升,台湾问题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此,我们应该对台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发表我们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第二段:认清事实,扬起爱国之旗。
对于台湾问题,我们大学生首先要做的是认清基本事实。我们必须理性对待台湾地区的历史背景和核心利益。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绝对不容侵犯。大学生应该扬起爱国之旗,坚决支持祖国统一的原则立场。我们应该牢牢记住,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凝聚起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第三段:弘扬和平,激发共识。
面对台湾问题,大学生要始终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以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我们应该主动宣传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公众关注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大学生也应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共识,加强相互了解和信任,共同打造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实现和谐稳定的两岸关系,让我们与台湾同胞走向共同繁荣。
第四段:拒绝歧视,促进交流。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拒绝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见,包括对台湾同胞的歧视。我们要坚决摒弃一些极端言论和偏见观点,提高我们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思维素质。只有互相理解、和平相处,才能建立起友好的两岸关系。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两岸交流活动,增加对台湾的了解,促进两岸学生在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第五段:自身修养,用行动践行。
对于台湾问题,大学生首先要从自身修养做起,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我们应该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要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引导他人正确看待和处理台湾问题,传播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理念。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为祖国的统一和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对台湾问题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认识。我们要坚决支持中华民族的统一利益,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增加对台湾的了解和认知,促进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我们要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大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为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和祖国的统一发展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祖国的繁荣富强。
2023年对台湾问题的心得体会(专业17篇)篇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这些问题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沮丧或者无助。作为一个学生,我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困难问题。但是,我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中,逐渐发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第二段:认识问题。
首先,了解问题的性质和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需要进行问题分析和自我反思,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且尝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原因寻找解决方法。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了解自己的学习难点和问题所在,从而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
第三段:积极思考。
其次,积极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各种问题。当我们面临某个问题时,不要陷入悲观和消极状态。相反,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并且不断地尝试。通过积极思考,我们可以开创新的思路,克服各种难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信心和勇气。
第四段:多方借鉴。
第三,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当我们面临问题时,可以寻找身边的专业人士、前辈或者同学,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意见。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与讨论等方式,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灵感和启示。
第五段:总结心得。
解决问题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和尝试。通过分析问题、积极思考、借鉴经验等多种途径,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这些经验也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未来面临的各种困境和挑战。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不断地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年对台湾问题的心得体会(专业17篇)篇三
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之一,关系着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对台湾问题有了一些心得体会。首先,我认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民族认同与情感纽带的重建;其次,我们应该通过和平对话与互利合作来解决台湾问题;第三,强调一国两制的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石;而民意调查与沟通交流则是构建两岸关系的有效手段;最后,既然中国有坚定的意愿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我相信台湾问题最终会在和平与协商中得到妥善解决。
首先,台湾问题的核心在于民族认同与情感纽带的重建。多年的分离导致了两岸之间在历史、文化、价值观等方面逐渐产生了差异。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措施来加强两岸人民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比如,增加两岸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加强两岸学生的交流,推动两岸间的文化艺术交流等。只有通过加强两岸人民之间的联系,才能逐渐消解两岸之间的分歧和误解,重新建立起相互信任和情感纽带。
其次,我们应该通过和平对话与互利合作来解决台湾问题。和平对话是解决任何争端的重要途径,而互利合作则是增进两岸人民福祉的有效手段。两岸关系的发展与两岸人民的福祉息息相关,只有通过和平对话与互利合作,才能找到双方的共同利益点,实现两岸关系的和谐与进步。事实已经证明,“冷和平”期间,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了长足的进展,这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三,强调一国两制的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石。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它意味着大陆与台湾可以在一个国家的统一下保持各自不同的制度和发展模式。一国两制原则的提出,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方案,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香港、澳门等地区的成功实践也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原则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因此,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推动一国两制原则在台湾的实施,以维护两岸的和平稳定。
民意调查与沟通交流是构建两岸关系的有效手段。民意调查是了解两岸人民对于两岸关系的看法和期望的重要途径,通过民意调查,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两岸人民的需求和期望,进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双方利益的政策。同时,两岸之间的沟通交流也非常关键,只有通过充分的沟通交流,才能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化解误解和分歧,最终达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目标。
最后,既然中国有坚定的意愿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我相信台湾问题最终会在和平与协商中得到妥善解决。中国是一个坚定捍卫自己核心利益的国家,对于台湾问题,中国一直以来都坚定地主张和平解决,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来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近年来,两岸关系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坚定意愿。我相信台湾问题最终会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妥善解决,并实现两岸人民的共同繁荣。
总之,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之一,解决台湾问题需要从加强两岸人民的认同与情感纽带、通过和平对话与互利合作、强调一国两制原则、民意调查与沟通交流以及坚定维护核心利益等方面进行努力。我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台湾问题最终会得到妥善解决,实现两岸人民的共同繁荣与和平发展。
2023年对台湾问题的心得体会(专业17篇)篇四
近年来,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焦点之一。因为历史原因,台湾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一部分,虽然两岸现在的“一国两制”格局下没有统一,但是两岸民众的联系是愈加紧密了。作为一名研究台湾问题的学者,在进行深度研究的同时,我也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这些让我更加了解两岸问题背后的复杂性和必要性。
第二段:认识“实体主义”的局限性。
研究台湾问题很多是围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实体主义的话题。但是,我们深入分析后会发现这样的研究手段是存在局限性的。首先,过度关注某些标准参数的数据分析,不仅很难反映现实的情况,而且很难把握两岸关系主流的态势和变化发展。其次,忽略了两岸之间深刻的历史渊源。也就是说,实体主义很难解释许多精神方面的因素和两岸之间的情感纽带。基于此,我认为必须通过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来更好地理解两岸关系的整体情况。
第三段:文化共同体的重要性。
尽管历史、地理和政治纷争对两岸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产生了很多影响,但两岸同属中华文化圈,有着相似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基于此,文化共同体不仅可以化解两岸之间的政治争议和经济竞争,在人文交流方面也可以达到相互理解和和谐的目的。我们必须承认,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暂时没有合适的方式解决两岸之间的问题时,文化共同体是打开今后合作的大门。建立良好的文化共同体,可以极大地促进两岸关系向前发展。
第四段:合作方案的建立。
基于实体主义和文化共同体的理解,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积累合作的经验,建立一个基于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合作平台。其中,政治争议和经济竞争并不是终极问题,合作平台的建立既可以维护政治互信,又可以促进区域的繁荣和友谊。具体来说,在经济领域,两岸应该加强投资、贸易、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在文化方面,可以展开大量的文化交流和媒体合作,以促进两岸民间友谊。总之,建立两岸合作机制是实现和平统一和谐共处的必然趋势。
第五段:结论。
研究台湾问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各种角度的分析。在我的研究中,我发现实体主义手段虽然可以从某些角度理解两岸问题,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应该以跨学科的方式,促进对台湾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此外,我们应该设法建立两岸的文化共同体和合作网络,以促进双方的友谊,共同打造一个两岸和平稳定繁荣的未来。
2023年对台湾问题的心得体会(专业17篇)篇五
近年来,台湾问题一直是全球议论的重点之一。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统一大业的核心问题。在研究台湾问题的过程中,我有一些心得体会。本文将从多个角度阐述我的一些感悟。
历史是理解台湾问题的关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直到1895年,因为中国在第一次中日战争中战败,日本强占台湾。1945年日本战败后,台湾由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全中国进行接管并实施宪政,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接着,1949年,在国共内战中,中国共产党获得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共两党在政治上分裂,国民党占领了台湾,开始了长达50多年的分裂状态。因此,历史因素是导致台湾问题的根源。
第二段:台湾问题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问题。
台湾问题不仅与历史因素有关,而且涉及到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无论国际社会是否承认,“一个中国”的立场不会改变,这也是中国外交的底限。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问题,因此,中国政府将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第三段:解决台湾问题需要和平协商。
台湾问题的解决需要和平协商,绝不能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部事务,必须由中国政府和解决台湾问题的政治力量协商解决。和平协商是维护稳定与和平的基础,是中国稳定发展、促进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各方应当抛弃冷战思维,转变观念、挖掘共识,为解决台湾问题做出应有的努力。
第四段:大陆与台湾人民有着深厚的情感基础。
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基础,这在人民交流方面尤为明显。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人民在语言、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家人。双方经济和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活跃,这是加强两岸之间互相了解的基础。加强两岸交流,为维护两岸同胞的利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重要的力量。
第五段:全球化时代需要和平合作。
如今,全球化时代正在改变世界的格局。这意味着各国都需要面对共同的挑战,如气候变化、国际恐怖主义等。因此,各国需要携手合作,而不是相互对抗。台湾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参与,推动和平协商解决问题。只有在和平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类的和谐与发展。
总之,解决台湾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在研究台湾问题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历史因素、主权问题、和平协商等不同因素缠绕在一起,彼此影响。我坚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只是时间问题。两岸同胞需互相尊重、寻求共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023年对台湾问题的心得体会(专业17篇)篇六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直以来都对台湾问题充满关注。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和统一,因此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我对台湾问题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首先,我认为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基本原则和底线。无论是中国还是台湾,都不能容忍对自己领土的侵犯和割据行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历史和现实的铁证。以台湾为代表的一小撮人试图独立出去,不仅违背了历史的事实,也无视了广大中国人民对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原则,任何企图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径都是不可容忍的。
其次,解决台湾问题需要坚持和平发展的路径。对台湾问题的解决不能通过武力和战争,而应该通过对话和谈判。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诉求,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中国大陆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一直秉持着温和的态度,主张“一国两制”,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进步,将有利于台湾人民的福祉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
再次,台湾问题的解决必须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台湾地区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也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解决台湾问题不能忽视对台湾人民的意愿和诉求。两岸关系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上,尊重台湾人民的选择和发展模式。只有真正体现了对台湾人民的关怀和尊重,才能促进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推动统一进程。
最后,解决台湾问题需要加强两岸人民的交流和合作。过去几十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局限和阻碍,导致很多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被浪费。要解决台湾问题,必须弥合两岸人民的心理隔阂,加强对话和交流。无论是经济合作、文化交流还是人员往来,都应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促进。只有两岸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才能够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总之,台湾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去解决。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坚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也相信两岸人民有能力和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只要我们坚持和平发展、尊重彼此的意愿,相信最终能够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23年对台湾问题的心得体会(专业17篇)篇七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冷战结束后,世界由两极争霸向多极化发展,和平的力量有力地制约了战争的因素。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战争的根源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和与此相伴随的强权政治,构成了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一)帝国主义称霸野心日益膨胀。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一些西方大国把冷战后国际力量严重失衡,视为其扩张霸权的大好时机,特别是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凭借其军事实力,科技水平和经济优势,霸气上升,加紧推行称霸全球战略,常常打着人权、和平的幌子,到处插手热点问题,谋求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他们为了取得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控制权,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反复对伊拉克进行制裁和武力打击;为了肢解南联盟,加强对北约和欧洲的控制,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染指有着21世纪能源基地之称的里海沿岸国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再次策动了野蛮的科索沃战争。近年来,美国为了保持自己的“霸主”地位,正着力建设一支全球进攻性的军事力量,谋求保持其绝对军事优势。他们不断增加对军队建设的投入。其1999年的军费开支就高达2879亿美元,相当于欧盟、俄、中、日军费总和的近两倍,占世界军费总额的三分之一。他们还加快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等高技术武器,构制空间防御盾牌。此外,美国至今还在世界各地保持着数百个军事基地,扼守着全球海域的16个咽喉要道。为了加紧推行其称霸全球的新战略,美国还企图把北约变成了自己的战略工具,目前已完成了在欧洲的首轮东扩,接纳了波兰、匈牙利、捷克等新成员,使北约成为一个拥有19个成员国、25个“和平伙伴关系国”的庞大军事组织。南联盟战争就是其推行称霸全球新战略的一次尝试和预演。这些都给世界和平蒙上了厚重的阴影。
(二)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不断加剧。由于霸权主义的本性没有改变,战争的根源没有消除,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愈演愈烈。据军事学家统计,冷战期间,苏美长期对峙,世界共发生过182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年均4场;冷战结束后,从1991年今,世界共发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92场,年均近10场,比冷战期间高出2倍多。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常常打着“人道主义干预”的旗号,采取战争威慑与实战相结合的手段,恣意侵犯别国主权,粗暴干涉别国内政,随心所欲地对小国、弱国、无核国家发动战争。自9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对外出兵就多达60余次,平均每年6次,也就是说,冷战后的武装冲突和战争,有60%是美国参与和挑起的,大大超过了其在冷战时期对外用兵年均2、8的纪录。活生生的事实表明,霸权主义者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的倾向在不断发展,战争的危险时刻存在。
(三)美国对华遏制变本加厉。苏联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解体后,美国企图构建单极世界,而且,直接把矛头转向了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一中国。他们在1997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称,到2020年前后,中国可能成为与美国势均力敌的全球性对手。对此,有专家估计,21世纪的头10年,美国将会采取打压和遏制政策,把防止中国经济、军事强大作为主要目标,与中国进行全面对抗。从近10年来的情况看,可以讲,美国在我周边国家和地区下了很大功夫,企图构建起新的反华包围圈。在东边,美国加强了与日本的防务合作,经常进行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在南面,美国和菲律宾、越南建立了军事、经济同盟,租借了军事基地,特别是在我南海争议地区搞合作和共同开发,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南海问题国际化;在北边,美国突破性地与蒙古建立了军事联系和合作关系;在西面和西南面,美明里暗里支持民族分裂势力,放纵印度进行军事扩张。这些情况都使得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变得更加严峻起来。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流,虽然世界大战在短期内打不起来,但作为战争根源的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一天不退出历史舞台,世界就不会安宁,战争的危险就依然存在,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时刻提高警惕。
一个国家的安全状况,与周边的安全环境有着直接关系。就周边环境来说,我国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仅与我国直接接壤的国家就有15个,属于我国周边范畴的国家在30个以上。我国与大约10个邻国曾经有过或目前仍然存在陆地边界和海域划界方面的主权争端,加之一些西方大国插手我国陆海疆域的某些争端,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造成矛盾的局部激化。多年来,由于我们坚定不移地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周边安全环境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善。目前我国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除不丹外,我国已同所有邻国建交,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外部强敌对我国发动大规模军事入侵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周边还存在着许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争端依然存在。旧中国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由于西方列强推行殖民主义政策,造成我国与周边大多数国家存在着边境领土纠纷。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同周边大部分邻国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但有些边界问题到目前还未完全解决。一方面,从陆地边界现状看,我国的陆地边界约有22000公里,现在与印度、锡金、不丹等国还有近4000公里的边界尚未划定。我国与印度之间陆地边界的争议领土达12多万平方公里,其面积不仅是我国本身,而且是世界上国家与国家之间面积最大的陆地争议地区。虽然双方同意保持实际控制线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但尚未在边界问题上进入具体的实质性谈判。这就给我国的边境安全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从海洋边界状况看,近年来,随着海洋开发利用价值的提高,使过去局部的或基本不存在的海洋争端日益变的突出起来。南中国海海域和南沙群岛的争端,现在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引人注目的热点问题。我国的南海岛屿及其海域正在被瓜分,30多个岛礁被外国非法侵占,使我国海洋权益受到了严重损害。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已经露骨地插手了南海争端,妄称应将南海问题纳入多边范畴,企图引导南海问题趋向国际化。这些争端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局部激化。
二是地区性军备竞赛仍在持续升温。我国所处的亚太地区,以往就有军事强国多、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多、购买先进武器装备的国家和地区多、军费增长绝对值多的“四多”特点。现在,这种情况非但没有改变,反而变本加厉更加突出了。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有三个国家和地区;一个是日本,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有所抬头,他们已不满足仅仅作一个经济大国,急欲依靠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政治大国和军事强国。他们不断提高军费、扩军备战,其军费开支已由1990年的不到300亿美元,猛增到1997年的近5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已建立起了一支超出本土防卫范围的武装力量。近年来,他们还不断向外派兵,执行“维和”任务,企图走出国门,扩大影响,恢复昔日军事强国的地位。另一个是印度,印度一直怀有称霸南亚、争当世界大国的野心,并且对我存有“报复”心理,虽然其经济实力较弱,但其军费增长较快,目前,已由1995年的79亿美元增加到了160亿美元。其军队装备了航空母舰、潜艇、第三代作战飞机和先进的作战坦克等。此外,他们还加紧了对核武器和导弹的研究,并多次进行核试验和导弹试射。在军事上公开与我国“叫板”,谋求与我对等的核威慑。再一个是东盟各国,近年来,他们的扩军备战势头也有所增强,九十年代前半期,其军费年均增长率一直高达7%,也是我周边一个重要的不稳定因素。此外,值得关注的还有俄罗斯,虽然解体后其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大不如前,但他仍拥有仅次于美国的军事力量,并正在致力于“全面提高军事能力”。上面讲的这些新的军备竞赛,不仅加剧了地区局势的动荡,而且也对我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所以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
三是霸权主义干涉我国内政、插手我国周边纷争。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出自其称霸世界的需要,历来把亚太地区视为利益攸关的地区,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他们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崛起。冷战结束后,美国及其盟国就把遏制的矛头指向了中国,以中国为主对手的“接触与遏制”政策逐步确立;90年代末,以北约东扩、日美防卫合作协定重新修订及日美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研制启动为标志,已形成了对俄罗斯和我国呈两翼合围态势的战略布局。此外,在亚太地区,美军一直保持着10万兵力,经常有2至3个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水域游弋,并在从日本到南中国海,形成了意在封锁中国、降低我制海权的“岛屿锁链”。在这种格局下,虽然还不存在外部强敌对我发动大规模军事入侵的危险,但仍有可能发生有西方大国暗中插手或直接介入的局部战争。特别是美国,可以说只要是与我国有争议、争端的地方,总有美国的插手。美国为了自己的战略利益,一直把台湾视为“不沉的航空母舰”,明里暗里支持台湾,利用台湾问题对我进行牵制和遏制。为了使我国失去最接近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基地,从而进一步失去对由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这一战略要地的控制力,美国千方百计地插手我南海争端,暗中或公开支持我国周边国家对南海提出的主权要求,企图动摇我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地位。
(一)中华民族历来是喜爱和平的民族。从中国的历史看,我们国家统一始终是主流,统一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的时间,各族人民都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可以说“统一”也仍然是我们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的干涉和破坏,我国的统一大业至今仍未完成;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分裂祖国的破坏活动更加獗,有时这些矛盾还有可能发生激化,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二)台湾问题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最大内患。解决台湾问题,既关系到祖国的统一,也关系到我国的整个安全。近年来,随着国际“大气候”与台湾岛内“小气候”的变化,台湾当局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们在加紧推行“台独”政策的同时,大力整建军队,扩充军备,以作为抗拒统一的筹码和实力。为维持其与祖国大陆抗衡的军事实力,台湾的军费开支多年来一直高居不下。1999年高达120亿美元,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武器进口地区。台军现已装备了第三代作战飞机约300多架,先进的作战舰艇约460艘,还有“爱国者”防空导弹和预警飞机等。台湾当局在完成守岛作战兵力部署的同时,还提出了所谓攻势作战的军事战略,大力发展制空、制海和抗登陆力量,加强联合作战训练,企图武力拒统。种种迹象表明,台湾问题非军事手段难以解决。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台海战争一旦发生,印度和东盟国家必然会有所动作,国内民族分裂势力和极端宗教势力也可能会乘机作乱,这必将置我于十分不利的境地,这些都需要我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军事准备。
(三)民族分裂势力和极端宗教势力的威胁不容忽视。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由于旧社会反动统治阶级实行民族压迫政策,造成了各民族之间地位的不平等,猜疑、隔阂和不信任感严重存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的怂恿下,极端宗教势力与“台独”“藏独”、“蒙独”和民运分子相互勾结,活动十分猖獗。尤其是在多民族聚居和民族宗教问题比较敏感的西北地区,境内外分裂势力积极筹组武装力量,大搞颠覆、分裂宣传和非法宗教渗透,在组织上趋向联合化,在对抗上趋向武装化,在手段上趋向多样化,形式上趋向暴力化。在一些地方,民族分裂分子的暴力犯罪升级,被他们所伤害的不仅仅是汉族群众,还有维吾尔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同胞。有时甚至把爆炸、凶杀矛头专门指向少数民族爱国宗教人士和基层干部,以破坏党同各族人民群众的关系。这些情况表明,西北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形势依然很严峻,“化剑为犁”的时代还远未到来。作为驻西北地区的官兵,不仅要把反侵略扩张作为根本职能,而且还必须把反对民族分裂作为重要责任。作为新时期的民兵,我们一定要看到,现在的和平是相对的和平,是武力对峙下的和平,是包含和孕育着战争因素的和平。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我们更要冷静观察,透过复杂多变的国际风云,正确分析认识国际国内形势,真正做到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关键时刻,军委一声令下,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各项任务。
2023年对台湾问题的心得体会(专业17篇)篇八
作为一名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研究台湾问题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我所体会到的不仅仅是复杂的历史和政治背景,更是我们需要开放心态,去理解并尊重不同观念和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台湾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台湾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内战后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将其治理地区扩展至全国范围,其中包括台湾、澎湖列岛、金门列岛和马祖列岛。而在同一年,中华民国政府逃往台湾,建立了所谓“中华民国台湾省政府”。这一历史背景为今后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埋下了不少隐患。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台湾问题已变得愈发复杂、敏感。民进党执政后,台湾逐渐倾向于推进“去中国化”,主张独立。再加上一些西方国家的支持和干预,台湾问题的复杂程度更形显著。这种情况下,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政治互信受到极度挑战,两岸关系愈发紧张。
第三段:多角度去看待台湾问题。
截至目前,我所了解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处理台湾问题时,多元文化的影响不能被忽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决定了不同人在看待问题时的观点及态度,而且我们理解问题的角度也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因此,尊重和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加相互认知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推进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
第四段:重视和平的重要性。
在研究台湾问题的过程中,我认为一个关键点就是维护两岸地区的和平。就我所了解的和个人的观点而言,只有和平才能使两岸其他领域的交流、合作及互利都得以实现。相反,若我们只是持续的进行军事威胁和敌意表态,对台湾问题未来的任何解决都无法提供良好的基础。
第五段:理性处理问题的必要性。
最后,我深信,在研究台湾问题时,理性处理问题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不能以情绪和情感代替事实和逻辑。我们不能让错误的判断、偏见或没有根据的负面评价影响我们的判断。因此,我们需要持续地提高我们的认知和知识水平,积极学习并探讨有关台湾问题及其他国际关系的问题,以更全面、更准确、更对类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
总之,研究台湾问题是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和方面了解和学习的中心议题。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严格遵守国际法,倡导和平共处,并具备尊重与理性处理问题的表现,以实现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
2023年对台湾问题的心得体会(专业17篇)篇九
作为一个生活在中国大陆的普通人,台湾问题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紧张和复杂化,我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政治因素、人文交流、和平统一以及两岸共同发展的角度,总结我对于台湾问题的心得体会。
历史背景。
台湾在中国的历史长达数百年。自明清时期起,台湾一直是中国的领土。然而,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台湾独立运动逐渐兴起。随着时代的变迁,两岸人民的认同感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我认为,我们不能忽视历史的作用,在推进两岸关系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历史、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因素,不能光从现实利益出发,否则会加剧矛盾。
政治因素。
台湾问题涉及到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尊严。作为中国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国政府的核心立场。然而,台湾当局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不愿意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这种政治斗争导致两岸关系长期紧张。我认为,政治问题的解决需要政治智慧和互信的基础。双方应该停止以对抗的方式对待对方,而是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分歧。
人文交流。
在两岸关系中,人文交流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无论是文化、教育、经济还是旅游,两岸人民的交流都能够增进友谊和了解。然而,由于政治问题的阻碍,人文交流的渠道受到限制。对于这一点,我深感遗憾。我认为,两岸人民的交流应该是自由和多样化的。通过人文交流,可以促进相互理解,减少误解和偏见,为两岸关系的发展铺平道路。
和平统一。
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终目标。和平统一不仅对两岸人民有利,也符合整个亚洲地区的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和平的力量,使双方能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找到共同解决的办法。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可以减少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保障两岸人民的福祉。
两岸共同发展。
最后,两岸的共同发展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两岸的经济互补性很强,双方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可以有很大的合作潜力。只有通过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双赢的局面。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到合作和发展的路径,最终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
总结起来,台湾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政治智慧,又需要相互理解和包容。通过历史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岸人民的情感和认同感。而通过政治因素的考量,我们可以找到解决的基础。人文交流和和平统一,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手段。最终,通过两岸的共同发展,真正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将成为可能。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历史和国家的利益,台湾问题一定能够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并为两岸人民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未来。
2023年对台湾问题的心得体会(专业17篇)篇十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或大或小,或让人心情沉重,或让人乐在其中,而我们面对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做呢?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正确处理问题,才能更加成功地走完自己的人生道路。
第二段:问题可以引发思考和改变。
问题可以激发我们思索,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认识事物,得出新的答案。有问题就意味着有待改变的地方,有机会让我们在实践中进步。而对问题的态度决定了成败,如果对问题敬而远之,不去看清问题的本质和真相,那么这个问题就不会得到有效解决。相反,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地面对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那么问题就会逐渐得到迎刃而解。
第三段:正确处理问题的重要性。
正确地处理问题对我们的人生非常关键。首先,我们需要认真去看待问题,不可轻易放弃或回避。对问题的认真态度是问题处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种态度可以让我们制定正确的处理计划。其次,我们需要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有时候,我们认为的正确方法可能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我们需要尝试其他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最后,我们需要去寻求帮助。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问题。当我们遇到难题时,我们可以向家人、朋友、老师等寻求帮助,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第四段:成长离不开问题。
在学习生涯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我们逃避和回避问题,就会让自己没有进步的机会,错过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尤其是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是很平常的,我们也不必苦恼,反而,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问题根源,寻找打破瓶颈的方法。问题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学有所得,你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第五段:总结。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不断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收获的过程。正确的问题处理方式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进步和成功,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地看待问题,认真处理问题。因为对于一个有追求的人来说,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迎接挑战是成长的源泉。无论是学习生涯还是人生道路,它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所有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走对了处理方式和取向,我们都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2023年对台湾问题的心得体会(专业17篇)篇十一
第一段:介绍背景和问题的重要性(字数:200)。
自古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华民族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感台湾问题的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关系的不断变化,台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正确认识和处理台湾问题,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责任。
第二段:分析台湾问题的背景和复杂性(字数:200)。
台湾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复杂而敏感。台湾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的脱胎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后,日本、美国等列强相继入侵中国,逐渐瓦解了中央政府的威信与统治。其中,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使台湾问题成为中华民族的痛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台湾成为一个孤立的地区,两岸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如今,台湾问题在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复杂性更加凸显,涉及到两岸各方的政治意愿和国际影响。
第三段: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审视台湾问题(字数:250)。
在审视台湾问题时,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历史因素,也需要从现实的角度来思考。历史上,台湾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和尊严。从现实角度看,两岸同胞的血脉相连,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共同的利益。而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与大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合作共赢是唯一的选择。我们大学生应该站在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积极参与两岸交流,推动和平统一进程。
第四段:强调民族团结与和平统一的重要性(字数:250)。
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民族团结和和平统一的基础。作为大学生,我们应积极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全民族意识和自豪感。同时,我们应积极参与两岸交流活动,增进了解和友谊,加深两岸同胞的认同感和共同目标。只有通过民族团结和和平统一,台湾问题才能最终解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顺利实现。
第五段:呼吁大学生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台湾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字数:200)。
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接班人,大学生应当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台湾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过程。我们应当关注两岸关系的发展动向,深入了解双方的需求和利益,推动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未来的工作和社会服务做好准备。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共同的奋斗,我们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
台湾问题远不止于我们所看到的表面,它涉及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现实、未来以及全体大学生的责任。通过全面的思考和积极的参与,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处理台湾问题,为推动两岸和平统一进程贡献我们的力量。对于每一位大学生而言,参与解决台湾问题是实现个人志向与民族伟业相结合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自我价值与国家发展相契合的迫切需求。
2023年对台湾问题的心得体会(专业17篇)篇十二
第一段:引言(100字)。
最近,一个重大的话题围绕着中国的“台独”和美国“台湾保护”政策引发了许多关注。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也努力了解这个问题,通过不同媒体的报道和分析,以了解这个问题的背景、连锁反应和未来的可能性。观察这个问题的报道,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国际关系和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复杂联系。
第二段:了解背景(300字)。
台湾问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问题,也是中国与世界的一个长期争议。2016年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她表示台湾是“中华民国”的一部分,这导致了两岸关系的紧张状态。同时,美国也在台湾问题上发挥了关键作用,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向台湾出售军事装备等。这种做法也激怒了中国。
在这个问题上,某些人声称“台湾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事实上,台湾一直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台湾地区一直为中国的一部分。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西方国家和媒体也在这个问题上对中国进行了指责。于是,这个问题成为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之一。
第三段:看待政策(300字)。
我认为,让台湾加入国际体系或在外交上发挥更多的作用,可能会引发世界上不同国家之间的矛盾。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可以通过减少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并通过其他方式来避免受到外部干扰。但是,我也坚信,难以挽回的严重局面可能需要在特定情况下寻找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所有国际组织都应该遵循国际法和公认的准则,这不仅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也是为了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第四段:处理办法(300字)。
在中美之间,通过加强对话和讨论,我们可以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台湾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有建设性的商谈平台,充分考虑各自的必要性。通过坦诚和透明地谈判,中美双方可以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促进两岸关系的和谐和发展。
建议美国政府和台湾地区当局认识到中国的立场和利益,避免冒进行动,以避免带来更大的矛盾和冲突。相反,这些国家可以通过合作和相互尊重,开展互利的合作,包括文化和教育领域、贸易和投资、科技创新,来促进不同维度的发展。
第五段:总结(200字)。
最后,台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充分的讨论和审慎的政策制定。我们需要避免通过暴力或不高明的行动来引发旋转这个问题。相反,我们需要从更广泛的背景和视角出发,寻找解决方案。只有通过合作和谈判,才有可能让双方得到政策的妥善解决,这样人们才可以存在和发展的长期合作关系。
2023年对台湾问题的心得体会(专业17篇)篇十三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先生的一首《乡愁》道出了无限的愁绪,也引出了一个中华民族亟待解决的问题——台湾问题。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一名大学生,台湾问题一直都是我关注的问题。对于台湾问题,我想在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台湾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出来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早在50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自70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中国政府一直努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近年两岸关系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从1988年台湾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亲,到1997年两岸启动直航,再到2005年两党领导人举行首次会晤,最后到08年两岸实行海、空运直航,都标志着两岸关系跨越性的进步。而近期发生的,关于两岸关系的大事当属台湾大选。国民党籍的马英九继续连任,在政治方面,马英九承认“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无疑是有利于两岸关系在和平的氛围中逐步解决。对于未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于台湾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台湾政府是否存在?很多大陆人都认为台湾是属于中国的一个省,他们对台湾政府采取的态度是“不承认,不存在”,我认为这样是不理智的。如果台湾政府不存在,那么这么多年来我们谈“三通”问题是跟谁谈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台湾与大陆政权分离的这个事实,承认台湾已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政治、经济等体制的事实,承认台湾政府。我们不能够回避这个问题,况且承认台湾政府并不等于承认台独,因为这里面的关键是你对于这个政府性质的看法和态度,而不是是否承认台湾政府。我之所以强调我们首先应该承认台湾政府,是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明白两岸关系的现状,和它问题的根源,明白到与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的究竟是谁,怎样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种任人宰割的痛苦经历,台湾人民一直盼望当家作主。而现在台湾实行的“总统”直选满足了他们多年的愿望,所以大部分台湾民众不希望改变现状。其次,现实原因。台湾的一些“台独分子”,在感觉到“政治台独”是死胡同后,就试图走“文化台独”这条路,采取以“台语”取代汉语,削减教科书中有关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内容等手段,影响岛内二、三代青年台胞,以割断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联系的纽带,进而削弱和淡化青年台胞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和历史认同。从大陆看,我们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之而来的一些腐败现象,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等所造成的一些台商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等问题,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使台胞对统一后的前景心存疑虑、持观望态度。
对此,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台湾同胞的工作。据统计,目前在大陆的台商及其家属、技术人员达40多万人,来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有3500多名,在大陆定居的台胞有3万多人。两岸日益密切的广泛交流为我们争取台湾人民的支持提供了空前的机会。台湾与大陆有着五千年中国文化传统,两岸文化同根、同宗、同源、同脉,其根深蒂固的影响维系了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因此,我们要按照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增强信心,继续做好台湾同胞的工作。不论什么阶层、什么党派、什么团体、什么人,只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拥护祖国统一,我们都坚持同他们的联系,达到瓦解“台独”势力、争取“观望”民众、扩大“统一”力量,实现早日解决台湾问题的目的。
我们要坚定贯彻落实“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是指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我之所以强调要坚定贯彻落实这个方针,是因为我时常能在网络上、同学中间看到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少部分人希望中国政府能动用武力尽早收复台湾。纵观现在的局势,两岸关系走到了历史的最高点,大陆和台湾都在为两岸的发展不断努力着,如果现在中国政府贸贸然对台动武,肯定会引起国内、外社会的不满,更重要的是引起台湾人们的不满,显然武力解决问题是最不得人心的。另外也有不少人不太同意“一国两制”,他们认为只要台湾回归就应该改变社会制度,和大陆一样实行社会主义。正如上一段我所阐述的一样,我们首先得承认台湾作为一个与大陆分离的独立体已经很多年了,而且一直发展良好。在将来回归后,台湾只有保持自己的社会制度,才是对台湾最有好处的,香港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知识分子,我们一定要坚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维护两岸人们的利益。同时要深刻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清楚一旦日后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应该给予台湾怎样的待遇,怎样更好地维持两岸关系。
虽然两岸和平统一的道路还会有坎坷和曲折,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把握总的方向和原则,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提出灵活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把握、引导、创造导向事业成功的有利因素,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最终实现两岸统一是完全可能的。我相信,只要全国人民和台湾人民共同努力,台湾问题迟早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实现中华的统一。
马上大四的我们有时候总有一种“老年”的感觉,看到过两级新生的到来,每次好像都会从那些新来的师弟师妹身上看到自己刚入学时的影子。整个校园都是新鲜的,处处都想去探索一番,事事都想去尝试一次。似乎很有开始享受的准备。当那种新鲜感过去之后,就开始发现大学生活不是和高中所期待的那样舒服。在没上大学之前,我们憧憬着,期待着,努力着。而当我们熟悉之后,突然有种失望涌上心头,我们疑问为什么大学生活会和想象中的相差如此之大。
在收到高考通知书后,我就开始憧憬自己的大学生活,觉得要做什么,什么好多的事情。到现在,三年过后,回头看看才发现很多那些美好的愿望都已随风飘远,留下的只是一段段残缺的梦。有时候拿出大一时自己所做的职业规划,看到自己还在坚守着那个梦想,而且自己的经历也基本上符合了规划时的路线,心里还能有些许欣慰。
“说到不如做到”,有这句话应该是说明很多时候大家只会说到,而做不到。我在想每年那么多毕业生,毕业时会有多少不后悔自己那四年的大学生活的。我现在都后悔,后悔自己没多看些书,后悔自己没把握更多的锻炼机会,后悔自己没有听师兄师姐的一些建议。有时候会想,我要很好的提醒那些师弟师妹一定要怎样怎样。这会不会是一个循环?一届提醒下一届,下一届做不好,又提醒再下一届···生活就是这样,只有体验过了才有有深切的体会。无论是好是坏,都要自己承担。
我不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管理者,我觉得自己过去好像无缘无故的就浪费掉了很多时间。平时的生活学习没有一个比较长期稳定的计划,基本上都是一天安排一天,而且有很大的随意性,对自己是相当的宽容。有时候发现有好多的事情该去做,可是无头无尾,不知该做些什么,然后就费掉了很多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什么大道理每个人都懂,只要你不是弱智。我们更多的不是进行说教,讲一大堆空洞的道理,每个有思想的人都不喜欢听别人的说教。需要做的是引导,大家最缺的是什么?不是想法,是执行力!现实是一种什么情况,这个人讲一堆道理,那个人讲一堆道理,大家已经听得麻木了。更多的应该放在如何引导大家去执行上。
再说说人际交往。生活当中肯定要有几个朋友,不然会孤独致死,除非他是自闭症。人际关系本来应该是一个很平常很自然的一个社会关系。但是,现实生活目前的社会人向其中加入了太多的功利性。就像“人脉”这个词,无论是师兄师姐还是老师,都会经常谈到。本来多交朋友该是追求“天涯若比邻”的感觉,而太多的人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充满了功利的交所谓的朋友。我想这些人应该算是“势利眼”吧。过分的强调它的重要性,让它更多的充满了功利性。这是不是教育的一个失败?在学校都经常听到同学的抱怨说“黑幕”,为人师表啊!!!
人与人交往最重要是一个“礼”字,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礼尚往来”。无论知识水平如何,为人处事都要“礼”字当先,这是一种尊重和礼貌。现在大学生很缺少的就有礼仪。我想这也跟我们生活的群体有关,大家都是同学朋友,那些可能不是很在意。但是一出学校就不行了,甚至丑相百出,遭人鄙视。
看了那段关于谈当代大学生缺少什么的视频。当代大学生缺少什么?缺少心态,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缺少对社会对集体的关心。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能力好像很高似的,摆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对别人指手画脚,对这个不满,说那个不对。纵然你能力真的很强,但也该在工作学习中体现出来,而你体现的是什么?是一颗轻浮、焦躁不安的内心。有能力的人多的是,关键还是一颗平常心。
想起那天的实习面试,本来很紧张,担心会问什么问题。结果当天却是很简单,三个问题有两个问你能不能吃苦,能不能坚持。当然这个和他的工作性质有关,但是没有几个工作会轻松的吧。能吃苦也是一种素质和能力。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想这和自闭患者差不多吧。社会越来越复杂,或者说社会一体化越来越强,各个方面都是有着某种联系的,并不是要多精深,而起码是需要有所了解,有自己的思考。一个没有思考的人,就像一个木头或者说木偶,只能机械重复的工作。无法提高集体的水平和质量,甚至连自己的生活质量都提高不了。这不是平凡,而是平庸。
总之,无论如何我们总是要去适应社会,环境我们没有能力改变,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我想到在一次班会上我只讲的那一句:不要将来为今天的所作所为而感到后悔!生活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无论经历什么,我们都要对自己负责,承担那些失败与挫折。
台湾自古以来便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海两岸的领土,同属一个中国。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联合国的历次大会对有关中国问题的讨论,都没有把台海两岸的领土主权作为问题讨论过。因此,任何的联合国成员国都没有讨论过台湾对中国的领土的所有问题,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已经是事实。
接下来,我将会说说我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首先,什么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历史遗留问题,纯属是我国的内政。是当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从中国大陆败退台湾,至今所衍生的一系列主权或领土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因为美国政府一直凭借着《与台湾关系发》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和干涉中国内政,阻挠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统一。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中国及全体人民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决反对各种分裂势力和分裂活动。
其次,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是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陆的对台政策,一方面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主张,另一方面不作“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这一政策实际上是由“软”、“硬”两手构成的。“软”的一手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希望通过善意的召唤、优惠的政策、不断扩大的两岸交流,以及先期回归的香港和澳门的示范效应,使台湾当局最终接受大陆的主张。“硬”的一手则是通过“不放弃使用武力”震慑台湾当局,使其不敢搞台独,并阻止西方反华势力插手台湾事务,从而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赢得所需要的时间,创造必要的条件。这一政策实施以来,两岸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交流不断扩大,对促进双方的经济文化发展,双方居民间的相互了解,以及维护大陆周边国际环境的稳定,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技术的发展,促进国企改革,乃至加快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就中国目前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力量的发展水平而言,实现国防现代化,使其足以对台独和西方反华势力产生强大的威慑作用,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台湾岛内和国际形势会发生各种难以预测的变化。对于这样的变化,只有真正做到胸中有大局,心中有战略,才能应付自如,始终掌握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应我会时刻通过新闻,报纸等关注台湾问题的发展情况,了解台湾的最新动向,对挑衅“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原则的人和事,通过网络发帖表示谴责并且与一切企图分裂台湾、损害国家利益的敌对势力作斗争,当我国的领土受到侵害时,自觉的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加对国防知识的了解,为将来我国国防和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和台湾企业、高校大学生等各阶层的交流活动,实际行动起来推进两岸持续、和谐、稳定和亲密的关系,使得大家相互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有利于发展海峡两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两岸同胞的理解和包容。
我相信当我国解决了台湾问题,实现了祖国的完全统一,将是我国真正意义走向世界强国的标志。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已经有几个星期了,我们从没接触这门课程到学习了这门课程之间的思想转变真的是天壤之别。在我们没有学习《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之前,我们根本不了解这门课程是学什么的,学这门课程是干什么的,有什么意义,觉得这门课程与那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没什么区别,上课的老师授课的时候肯定像上这些课程一样的枯燥、无味,可是,到我们上完了第一天的两节课之后,才发觉,原来我们的所想的、所担心的、所忧虑的都是错误的,《形势与政策》并非像我们所想的那样枯燥、无味;也并非像我们说说的那样没什么用、没意义,相反的,《形势与政策》直接与我们现在和未来挂钩,可以说是我们未来去向的指引灯。下面是我们组集体讨论出来的学习形势与政策的意义与体会:。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同时,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包括了总结过去经验、指导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对我们的发展和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对家庭有贡献的成功人士!
另外,我们也认识到,我们必须要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世界不断在更新变化,地球村里的变化也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需要的不是静静地呆在教室里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四角书橱,我们需要的更是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授课的叶老师也经常跟我们说,她希望她的学生能够到社会上走一走,走的地方、越多、越远越好,因为她总说“一个人走得越远,心就会越大”。见识多了,才能够把握好自身发展的条件。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根据如今的形势与政策,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发展自己,力求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才能、有人品的优秀人才,为未来的祖国、社会、家庭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得到的总结是: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而且非常有意义。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们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思想进步了,才能够把握住现在的形势,力求做到更高的人生目标。
今年初春,单位开展形式与政策教育活动,作为我们政府机关财政部门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多少年来我们都以“服务三农”为具体工作,对于形式与政策的了解与宣传做的甚少,借此机会进一步去学习、去做.....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我国行政机关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形式。近十几年来,党和国家对加强公务员形势与政策教育越来越重视。
首先,加强机关公务员形势与政策教育,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使工作人员思想上获得全面发展,明确“以人为本”是加强和改进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就是促使人们追求自我完善,获得整体的全面发展。------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都应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我们这些公务员应该把握形势政策,但是,一些情况可能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有些工作人员忙于专业知识学习,忽视了对形势政策的了解;有些工作人员不关心政事、时事,上网只是聊天、玩游戏或看电影,其中一些人甚至连基本的时事常识也不明白;有些公务人员虽然关注形势政策,但由于自身学识、阅历、方法等方面的局限性,不能正确地把握形势政策;因此,加强政府机关人员形势与政策教育,才可能比较好地解决公务员正确把握形势政策的问题。
其次,加强政府机关公务员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加强和改进人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我国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特别强调实效性。有实效才真正解决问题,才有质量,才有素质。因此,体现实效性成为我国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工作要求、奋斗目标和评估标准。努力提高政府机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加强机关公务员形势与政策教育应是一项很有效的措施。形势与政策教育往往是就国内外重大事件及其对策开展教育,这种教育是具体的、生动的。人的认识总是从具体走向抽象。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能使人产生兴趣,容易理解,印象深刻,乐于接受。
综上所述,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坚持形势与政策教育。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作为公务员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拥抱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二十四个节气中哪个节气最温馨?这当然数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了。在我们南方,冬至象征着团团圆圆。这天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与家人团聚是最幸福的事了。
教室外面寒风习习,冻得人直打哆嗦,而教室里却温暖如春,大家的脸上都挂着幸福温暖的笑容。这时,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我们每个冬至都会吃汤圆,可是北方人却不同,他们冬至吃的是饺子。虽然吃的食物不同,但汤圆和饺子同样象征团团圆圆。“我有些惊讶了——同在一个国家,同在一片土地,节日习俗竟有差异!老师打断了我们的讨论:“在冬至这天,太阳正好到了南回归线上,所以这天的.白天是一年之中最短的。”这使我们更加期待接下来的搓板汤圆活动了。在老师的一声令下,各路“人马”都以最快的速度冲出了教室。
所有人都想着马上能搓汤圆,就以最快的速度把手洗干净,“嗖”的一声又冲回教室。只见我们的桌子被分成了五组,每组都铺好了桌布,准备好了面团,有白、红两个颜色。先到达“战场”的同学已经开始搓了。我连忙抓起一把面团搓了起来。家长们都把面团搓成条状,再把它分成许多小段,后沾点面粉,便开始搓了。我也按着他们的方法搓。两个颜色的面团混在一起就能搓出“双色汤圆”。我只听“叮叮咚咚”的几声,汤圆们顽皮地跳入了铁盘。接着,几个家长抬着一个大锅上来了,哇,原来是食堂阿姨们煮的汤圆——有包着芝麻、花生馅的大汤圆;有和我们搓的一样白、红小汤圆;有胡萝卜做橙色汤圆;还有玉米做的金汤圆;菠菜做的绿汤圆……当然,还有我们最喜欢的芋圆,那可是用木薯粉做的,吃起来那是很有劲道的。
家长们见我们搓得差不多了,就开始煮汤圆了。他们先把汤圆倒入沸水中过一遍,再把汤圆盛回带有面粉的铁盘中,不断重复这一系列动作,这样煮出来的汤圆才有嚼劲,而且不会粘锅。几分钟后,汤圆终于正式入锅了,家长们在锅中加入桔皮、生姜。据大人们说,吃了这样的汤圆,冬天才不会感冒,一直暖暖和和的。
在大家的期待中,汤圆出锅了。吃着自己亲手做的汤圆,心里暖滋滋的。
回到家里,我发现餐桌上摆着一盘饺子。我顿时感到奇怪了,我们不应该是吃汤圆吗?怎么回事?妈妈说,现在北方的习俗与南方融会贯通了,我们也学北方人吃饺子吧!是啊,同在一片土地上的人当然要互相学习!吃了汤圆和饺子,冬至原来如此温馨!
这样平凡的一天,竟然这样不平凡。冬至——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节日,让所有人收获了爱和亲情!
学习《形势与政策》已经有一个学期了,虽然这个学期的课较少使我们感觉意犹未尽,但我的收获却很多,尤其是在一些现在很敏感和热门的话题上有了很多新的看法。并且是我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对问题的见解也更加客观。
这学期的形势政策课涉及到国际国内形势、国内政策等宏观问题。老师通过滔滔不绝的讲述和丰富多彩的素材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真正思维活跃的人的不凡表现力,形势政策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解当今局势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复兴。社会的大发展早以成为决定个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又是受社会的大环境影响比较大的群体,我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受到这个社会大环境的制约。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利用形势与政策的导向作用,把握住当前的发展方向,让其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和能力。
在学习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的时候,我有更多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提出的重大理论和政策突破是: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向农业企业流转,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选择试点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这些重大论断和政策突破,必将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从理论上讲,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城乡要一体化发展。
农业和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支柱产业,农村和城市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两个基本区域。工业和农业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有机的联系,彼此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业和农村发展,离不开工业和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同样,工业和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业和农村的支撑和促进。
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充分发挥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如果把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割裂开来,使它们失去相互联系,形成两个封闭的体系,那么农业和农村的健康发展就会遇到极大障碍,农业和农村就发展不好;工业和城市的健康发展也会遇到极大困难,工业和城市也发展不好。也就是说,城乡分割,城市和农村都发展不好。只有城乡一体,才能实现农业和农村、工业和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深刻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同时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
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形势与政策课,这门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学期我们的形势政策课学习了《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当今世界形势十大关系分析》这两讲,通过这两节课老师的讲述,我对当今国内国际形势又有了新的认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下面我想谈一些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讲是《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着重总结了我国“十五”计划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对“十一五”规划做了分析和展望。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在过去五年,我国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经济方面,无论是贸易额,还是生产总值,我国取得的成就都异常喜人,空口无凭,看看教材上的数据支撑就足以使人信服。在科技方面,我国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技实力节节攀升,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我国的“神舟”号系列飞船,从20xx年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到20xx年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再到20xx年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表明了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以及“神舟”背后无数的工作人员都成了我们心中的英雄。新的“十一五”规划不再是“计划”,这充分反映了我国现在正在全方面去除计划经济的残留,全面与市场经济接轨。展望“十一五”,综观国内外发展环境,形势一片大好。
在第一讲里,老师还讲了教材上没有的问题,主要有国民幸福度的问题。最近联合国已经把国民幸福度确定为衡量国家的一项重要指标,甚至可以与gdp齐名。在我国,各大城市的媒体纷纷就国民幸福度展开调查,结果得出我国各地人民普遍幸福感较高,尤其农民比城市人更觉得幸福。其实我感觉这也和我国“十五”以来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关,国家富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安居乐业了,自然幸福感就高了。
第二讲是《当今世界形势十大关系分析》,主要讲解了自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的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的一些新的变化。这段时间概括起来就是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或者说是处在由二极世界向多极世界过渡时期。学了这节课后,我感觉世界并不是完全和平的,虽然世界大战不会再次爆发,但小规模局部的战争也会不停地发生。虽说多极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不会被撼动。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无可争议的唯一超级大国,它认为应该由它来主宰一切国际事务,因此它向全世界推行它的价值观,美国的外交处处凸显单边主义,全然不顾其他国家的想法,并时刻推行它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也许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美国以种种借口打击了它认为邪恶的阿富汗和伊拉克两个国家,并还一心想除掉朝鲜和伊朗等“心腹大患”。美国与我国也有很深的矛盾。
1999年,美国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三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殉职;20xx年,美国的飞机驶入中国的领空,我国的飞行员王伟去拦截,被美国的飞机撞到,坠入海中,以身殉职。在这两件事上,美国找了很多借口搪塞我们,总说是“意外”。可是究竟是不是意外,我想明眼人应该能看个清楚,就更不用说美国对纯属我国内政的台湾问题的粗暴干涉了,它的企图任何人都应该看得很明白。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国家一定要努力发展高科技,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今世界形势中处于不败之地,才能振兴我们的民族。“科教兴国”战略正是如此。上面的“神舟”号飞船成功的事实,已经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实力。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了祖国的未来,深感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培养和期望。
以上就是我对这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一些心得体会。有些看法可能还很肤浅,希望老师不吝赐教。
一是国际因素的干扰是台湾问题形成当今局面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台湾久久不能回归的关键因素。国际因素主要是日本和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涉,日本是台湾问题形成的最初原因所在,而美国则是一直干涉台湾问题,意在把台湾同中国分离,以便自己控制台湾。从二战胜利前,美国就开始考虑安排战后格局的问题。从罗斯福提出的建一个大中国,到后来蒋介石节节败退之后,美国自信的认为可以对台湾实行实际托管,但因蒋介石死守“汉贼不两立”,所以再到后来杜鲁门上台为澄清美国对台政策上的混乱,确立一系列政策不干涉中国内政,但又在后来反悔,最后在朝鲜战争之后,策划了《旧金山和约》提出“台湾未定论”。而日本虽在与新中国建交的之后对台湾问题的干涉有所收敛,但插手台湾的野心从未消退,-年美日在举行“安保会议”之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第一次把台湾海峡列为练功的“共同目标”,声称鼓励和平结局有关台湾海峡的问题。其实这把日本干涉中国内政、支持“台独”的面目表现出来,成为了台湾问题的另一大国际障碍。这两大国的目的都是“以台制华”,而很多台独分子的底气也都是从美国来的,也有的国家如今还与台湾保持着邦交关系,所以从如今的国际形势上来看,要消除台独分子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台湾久久不能回归的因素之一。
二是在政治上台湾领导人都持台湾独立的态度,坚持两个中国,这对台湾回归问题也是有重要的影响的。从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但是要以中华民国为国号,致使在蒋介石执政期间台湾不能回归;到李登辉在两岸关系上鼓吹“两个对等的政治体”、“两岸分裂分治”,阻挠两岸关系的发展;再到陈水扁登台一直沿用李登辉的台独政策;到现今的台湾执政人蔡英文也只是主张两岸和平友好发展,对台湾回归问题也没有积极的态度。一个领导人的政策对所领导人民的态度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如果台湾的历届领导人能慢慢地往祖国靠近,那么台湾回归也就指日可待,但是如果每届的领导人都坚持两个中国的政策,那么台湾回归也就遥遥无期了。
三是台湾人民的怨恨心理,这也是台湾久久不能回归的因素之一。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隶属于中国的台湾及澎湖列岛等地划归日本,直至二战结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当时的台湾人民看来,这无疑是被自己的祖国抛弃了,他们在当时有挣扎过,抗议过,但还是没改变被划给日本的命运。这就像是家长因家庭经济所迫,把自己的亲生还是送养给别人,当家庭经济好了,又要把孩子要回来,孩子心里怨恨亲生父母当初把自己送人了,不愿与自己的亲生爸妈相认的情形。虽然心里有爱,但也有恨。还有一点是,随着老一辈人的逝去,年轻一辈对祖国没有太多的感情,可能看到被划的那一段历史还对祖国持怀疑的态度,没有太多的热爱反倒有了恨,且台湾在被日本统治的那几年,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也不错,所以更加不愿意回归祖国了。对这个问题,中央其实不太重视,但我认为这也是台湾人民不愿回归的一个因素,对此,相信采取政策去改变台湾人民的看法,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回归祖国的。
以上三个原因都是我认为的台湾久久不能回归的重要原因,且这三个原因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要解决台湾问题就要从这三个形成问题的原因入手,但从分析上来看要解决这三个问题是很不容易的,要对付国际大国的干涉,还要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国家的能力强了才能排除外来因素的干扰,也要制定近期和长远的政策,努力加强与台湾的合作,增加两岸人员的来往,增设两岸的交通设施、通信设施,从根本上排除台湾人民对祖国的偏见,对台独分子实施部分强制措施的同时,对台独分子进行政治教育。
最后,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对台问题上,不能过于急功近利,在各方面的阻碍下,想要快速地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不然台湾问题也不会拖到现在还未解决,但在中央一味地给与台湾便利政策的情况下,台湾还未有回归迹象的现象下,中央应调整政策,适当的采取一些更为强硬的措施。软硬兼施,也许会比一味地施行便利政策好得多,例如可以对台湾当局执政人适当地施加压力,对民间的台独分子严加查处,并采取强制措施等。
今年以来,两岸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先后会见连战、萧万长、吴伯雄等人,阐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政策主张。国共两党在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重大问题上增进了共同认知。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第五届海峡论坛成功举办。两岸人民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交流合作继续发展。民间探讨解决两岸政治军事问题的研讨活动增多。认识当前台海形势和对台工作,一要深刻理解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总体考虑和政策主张。要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二要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国共两党一致的立场,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目前,国共双方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形成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对于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具有重要意义。三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保持两岸关系大局稳定,继续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主张和活动。推动两岸民间政治对话,为今后两岸协商解决政治分歧创造条件。四要积极宣导“两岸一家人”的理念。凝聚两岸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明确携手实现振兴中华的努力目标,共同谱写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新篇章。
早在2012年7月,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就首次增设政治性较强的“两岸和平发展”议题,可谓两岸民间政治对话的萌芽。2012年底,“台北会谈”以“强化认同互信,深化和平发展”为主题,首次促成两岸“红蓝绿”学者直接对话,收到良好的试水效果。2013年,自“习吴会”对“民间先行开展政治对话”形成高度共识以来,包括在北京举行的“北京会谈”、“两岸军事安全筑信研讨会”、在香港举行的“两岸关系发展与创新研讨会”、在沈阳举行的“第22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举行的“第7届两岸发展论坛”等,频繁就两岸政治关系、军事安全互信等议题践行“民间先行”,推动两岸民间政治对话的内涵、机制、模式不断走向成熟。在一系列铺垫之下,10月中旬的首届两岸和平论坛达到两岸民间政治对话的高潮。
2013年,两岸两会继往开来,打开两会机制化协商新局面。一是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两岸服贸协议历经两年多商谈,在去年6月新任海协会长陈德铭与海基会张林中森首次会谈时终于顺利签署。该协议明确了两岸服务市场开放清单,为两岸服务业合作提供更多优惠和便利的市场开放措施,是两岸ecfa后续协商的重要一环。该协议的顺利签署,不仅标志着两岸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更为两岸两会下一阶段协商奠定良好开局。二是加速推动互设办事处。两岸两会互设办事处的提议由来已久,但因岛内“台独”势力阻挠及政党轮替而几度延宕,直至2008年后台当局态度转变才重露曙光。2012年8月,第八次“陈江会”将互设办事处再次提上日程。2013年3月,两岸两会在完成各自内部评估后,同时宣布双方同意将互设办事处正式列入两会协商议程,标志着互设办事处进入实质协商阶段。此后,两会历经4次业务磋商,就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的实质内容及技术问题进一步求同存异、凝聚共识,台当局目前已将相关议案提交“立法院”审议。两会互设办事处一旦落实,将是继两岸“三通”、陆客赴台之后的又一两岸关系里程碑。
2013年两岸经贸关系,在留有遗憾的同时,也有不俗的表现。两岸经贸关系的遗憾,是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岛内引起争议,迄今未被批准生效。6月21日,两岸两会在上海签订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这是两岸ecfa后续谈判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两岸经贸关系的制度化与机制化进程取得重要进展。但两岸签订服务贸易协议消息传出后,引发岛内强烈反弹。岛内出版、美容等行业纷纷发动大规模抗争,民进党等绿营势力也竭力反对。几经周折,台湾朝野达成共识,协议“应经;立法院;逐条审查、表决,协议特定承诺表应逐项审查、表决,不得全案包裹表决,非经;立法院实质审查通过,不得启动生效条款”。为此,服贸协议审查要举办16场公听会。截至12月17日,已经举办完成12场,后续仍有4场未举行。根据这一进程,两岸服务贸易协议2013年不能通过台湾“立法院”审查已成定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尽管如此,两岸经贸交流在2013年依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014年,两会将商签避免双重课税、地震监测、大气合作等一系列协议,两岸新型产业合作将持续深化发展,两岸人员往来将保持热络发展态势,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局面将继续巩固与发展。可预见的是,两岸经贸关系将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势头,从而将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部将继续推动商签两岸文化领域交流合作协议和互设民间文化办事机构,明确具体合作目标和阶段性措施,争取有所突破,提高交流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台湾当局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大陆民众赴台从事文教交流的人数超6.7万人次。两岸交流频率之高由此可见。2013年,包括美术、民俗、音乐、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的交流盛宴在两岸各地不断上演,内容可谓丰富多彩。同文同宗、语言相通,让两岸文化交流更为方便,深入寻常百姓家。综艺节目《我是歌手》火爆大陆,一个海峡之隔的台湾也跟着“疯”。台湾报纸不吝版面大篇幅报道“我是歌手”的相关资讯,还有电视台直接转播决赛,收视率比平常时段增长了近220%。大陆电视剧《甄嬛传》的主演接连赴台,更引发热潮。两岸文博会、两岸汉字艺术节、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等一系列两岸文化交流品牌活动不断形成,实现定期化交流。如7月在河北举办的“情系燕赵-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增加了台湾合作单位,让已有十余年历史的“情系”品牌活动彰显出新的活力。据介绍,文化部还新创了“艺传两岸”、“艺绘两岸”、“艺游两岸”等交流品牌,以期促进青少年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等领域的交流。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先生的一首《乡愁》道出了无限的愁绪,也引出了一个中华民族亟待解决的问题——台湾问题。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一名大学生,台湾问题一直都是我关注的问题。对于台湾问题,我想在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台湾问题是指从-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出来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早在50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自70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中国政府一直努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近年两岸关系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从-年台湾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亲,到1997年两岸启动直航,再到20-年两党领导人举行首次会晤,最后到08年两岸实行海、空运直航,都标志着两岸关系跨越性的进步。而近期发生的,关于两岸关系的大事当属台湾大选。国民党籍的马英九继续连任,在政治方面,马英九承认“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无疑是有利于两岸关系在和平的氛围中逐步解决。对于未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于台湾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台湾政府是否存在?很多大陆人都认为台湾是属于中国的一个省,他们对台湾政府采取的态度是“不承认,不存在”,我认为这样是不理智的。如果台湾政府不存在,那么这么多年来我们谈“三通”问题是跟谁谈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台湾与大陆政权分离的这个事实,承认台湾已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政治、经济等体制的事实,承认台湾政府。我们不能够回避这个问题,况且承认台湾政府并不等于承认台独,因为这里面的关键是你对于这个政府性质的看法和态度,而不是是否承认台湾政府。我之所以强调我们首先应该承认台湾政府,是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明白两岸关系的现状,和它问题的根源,明白到与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的究竟是谁,怎样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大多数台湾民众希望“不统、不和、不独”,维持现状的心态给解决台湾问题带来一定的难度。由于台湾和大陆目前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大多数台湾同胞希望两岸暂时维持现状。笔者认为,除了因为两岸隔绝的时间太长,以及台湾当局长期对大陆刻意的歪曲宣传,使得台湾民众对大陆了解不深,心存疑虑外,还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历史因素。在历史上,台湾人民有过两次痛苦的殖民回忆。一次是甲午战败,台湾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使他们受到50年殖民统治的屈辱。另一次是台湾光复后,台湾人民满怀希望和欣喜,但迎来的却是腐败的国民党政府的高压统治,令人大失所望。终于在1947年爆发了“二·二八”起义,最后遭到国民党的残酷镇压。由于这种任人宰割的痛苦经历,台湾人民一直盼望当家作主。而现在台湾实行的“总统”直选满足了他们多年的愿望,所以大部分台湾民众不希望改变现状。其次,现实原因。台湾的一些“台独分子”,在感觉到“政治台独”是死胡同后,就试图走“文化台独”这条路,采取以“台语”取代汉语,削减教科书中有关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内容等手段,影响岛内二、三代青年台胞,以割断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联系的纽带,进而削弱和淡化青年台胞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和历史认同。从大陆看,我们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之而来的一些腐败现象,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等所造成的一些台商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等问题,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使台胞对统一后的前景心存疑虑、持观望态度。
对此,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台湾同胞的工作。据统计,目前在大陆的台商及其家属、技术人员达40多万人,来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有3500多名,在大陆定居的台胞有3万多人。两岸日益密切的广泛交流为我们争取台湾人民的支持提供了空前的机会。台湾与大陆有着五千年中国文化传统,两岸文化同根、同宗、同源、同脉,其根深蒂固的影响维系了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因此,我们要按照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增强信心,继续做好台湾同胞的工作。不论什么阶层、什么党派、什么团体、什么人,只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拥护祖国统一,我们都坚持同他们的联系,达到瓦解“台独”势力、争取“观望”民众、扩大“统一”力量,实现早日解决台湾问题的目的。
我们要坚定贯彻落实“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是指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我之所以强调要坚定贯彻落实这个方针,是因为我时常能在网络上、同学中间看到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少部分人希望中国政府能动用武力尽早收复台湾。纵观现在的局势,两岸关系走到了历史的最高点,大陆和台湾都在为两岸的发展不断努力着,如果现在中国政府贸贸然对台动武,肯定会引起国内、外社会的不满,更重要的是引起台湾人们的不满,显然武力解决问题是最不得人心的。另外也有不少人不太同意“一国两制”,他们认为只要台湾回归就应该改变社会制度,和大陆一样实行社会主义。正如上一段我所阐述的一样,我们首先得承认台湾作为一个与大陆分离的独立体已经很多年了,而且一直发展良好。在将来回归后,台湾只有保持自己的社会制度,才是对台湾最有好处的,香港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知识分子,我们一定要坚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维护两岸人们的利益。同时要深刻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清楚一旦日后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应该给予台湾怎样的待遇,怎样更好地维持两岸关系。
虽然两岸和平统一的道路还会有坎坷和曲折,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把握总的方向和原则,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提出灵活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把握、引导、创造导向事业成功的有利因素,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最终实现两岸统一是完全可能的。我相信,只要全国人民和台湾人民共同努力,台湾问题迟早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实现中华的统一。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领土完整而英勇奋斗的历史。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因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已然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两岸和平统一有两大障碍、台湾岛内长期存在的分裂意识。美国的干扰。
(1)坚持台湾独立的民进党是台湾一个大党,不承认“九二共识”,对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建构有很大牵制作用。在陈水扁“一边一国论”的冲击下,两岸关系一时很难缓解。一段时间内,“政治冷”和“经济热”的形势还会有所继续.但从短期看,也许是政治决定经济;但从长远看,一定是经济决定政治。政治与经济是不能完全分开的。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决定两岸关系未来的是两岸的广大民众,是关系到两岸人民切身福祉的经济利益,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而绝不是台湾岛内少数顽固不化的“台独”分子,更不是他们所高唱的那些远远脱离人民需要的空洞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口号。因此,我们一定要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对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充满信心。
(2)美国是阻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题的矛盾和斗争仍会持续下去。然中国的最终统一乃大势所趋,绝不是美国少数反华势力所能阻挡的中国政府的对台斗争,实际上是对美斗争。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对台海两岸的政策不会根本改变。它确实有点像“钟摆”那样,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轴心,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时左时右地摇摆不定。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和复杂的。然而,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人民的支持下,海峡两岸终将统一,两岸中国人民终将取得最后胜利。
第一,增进共识,确认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随着岁月流逝和社会的前进,面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两岸都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国家统一、民族昌盛和人民幸福为己任,以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求同存异,化干戈为玉帛,结束两岸之间的分隔与对峙。
第二,增进互信,加深理解。传统文化尤其是长期占居中国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是联系两岸人民的纽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深渗透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维持了两岸同一民族的心理稳定性。大力进行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可以唤醒台湾人民的“大中华意识”。如果未来两岸能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基础上的统一,更是全球华人所乐见的,搭好对话桥梁,沟通谈判渠道。
第三,增加民间交往,扩大经贸合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之间文化、艺术、体育、演艺、学术、科技的交流不断增多,两岸人民受益日增。但总体上看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台湾当局的阻挠和限制。如:两岸不能全面直接“三通”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与加强。至于未来两岸经济贸易合作与发展,则更是前景广阔,机遇多多。两岸经贸互补性极强,内地有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充裕的劳力,台湾有较雄厚的资金和较强的技术。
用战争的方式来实现统一的话,无疑对中华民族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万不得已不会走这一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最可取的一个方法。
2023年对台湾问题的心得体会(专业17篇)篇十四
从《灰姑娘》论中美教育一文中,我看见美国教育的确有他的可取之处。但我们也不能一次还否认中国的教育。在我小学的时候我们经历了很多老师的教育,我很庆幸我的启蒙老师我的语文老师给我不同教育。她再教育我们的时候就想美国的老师一样,问我很多问题,去明白很多人生的道理。虽然在应付考试之时,我们也背诵了很基础性的文学常识,但我觉得这并没有错呀!了解一个作品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可以更好的理解当时作者的写作背景,也更好的理解。我觉得这样很应该这样。我也不否认现实中国的也有以考试为目的而忽略了教育的实质性。尤其是当今时代,当有人问我,你喜欢怎样的老师,是教课刻板还是幽默风趣,愿意与我们分享的人。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懂得分享的老师,才能交出更多乐于分享的人。这么样能把枯燥的东西讲的更有吸引力,是在考验老师的能力上了。
其实教育的问题不仅涉及到学校的教育还涉及到家庭的教育,还有个人的自我教育等等。中国在家庭教育的问题比较有严重的缺陷。例如,在涉及到心理和性的问题上,中国的家庭教育上是避而不谈。还有中国的家庭教育是趋于稳定和平衡,不希望有太大格局变化,有一种保守心理。当一个新的想法和理念出来的时候,一般中国人都会拒绝,不愿意去相信新的东西,让人无法接受。例如我们学校的无臂哥,他大部分的时间去别的学校去演讲,去实现他自己的梦想,而在有些人的眼里他是荒废学业不务正业。还说当他美好的光环失去时,他该何去何从等等。我只能说在那些否定的老师的眼里,他们的角色只是一个观众,在看他的学生怎么样失败怎么样去放弃。最后自己洋洋得意说自己猜测是对的。老师你们很了不起,高高在上,享受好工资福利。对待学生只是迎来送往,学生的命运与你们似乎没有任何的关系。其实说真的跟你们真的没关系。我们的何去何从还是得看自己。对不起,我不能这么讲,即使事实是这样的我们也不能去抱怨,也不要把话说得这样直白。这样根本就起不了作用,反而会给别人不好的影响,说你的生活只有抱怨。让抱怨离开我们吧!
我忽然想到罗伯特清崎写的《穷爸爸与富爸爸》这本书写到了一些反常的观念,老师你是否能够接受他的观念和思想呢。他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自己有太多的抱怨去讲,为什么大学的教育没有教会我如何的去创造财富,为什么我们努力的工作却赶不上物价的飞速上涨,为什么等我们的工资上涨了,却得到却没有以前的那么多,为什么在我们上大学之前没有接受过任何的财务知识,为什么即使在大学还有同学没有一些财务知识的常识。还有为什么我们要上大学呀,是因为有太多人都在上大学,所以我们才在上大学吗?我不知道,我很迷茫,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做为大学生的我们该怎么样去应对这样的问题呢?是用时间的等待去看待这样的问题去寄于希望于别人去解决吗?还是怎么样了?我不知道,看见目前的自己我只能说改变好难呀!但必须得去改变自己。我不知道这本书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它们的价值何在,但我能大志的猜测一般人不会接受这样的观点和这样的思想。曾经有一个学长说过我们专科学校只是一个原材料加工厂,我们都是原材料被学校加工成产品,三年后我们成形了,有的人被加工成优等品,有的人成了次品,企业就选择那些优等品,次品就自谋生路。但优等品的比率是少的可怜的,我们的大学生活该怎么样度过你们自己心理应该清楚。除了努力和把握机遇我们别无它选择,去实现曾经的梦想,好好珍惜吧!
别人晚了三年,你想想三年的时间他又能学到什么而我们又失去什么。
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缺乏意识的教育,总以考试至上为追求,缺乏人生道路的指引教育,让学生没有学会做人,做事更是一团糟。
在这本书理摘抄过这样的一句话,不要让你孩子认为得到任何东西,都是理所应当的,想要玩具就必须有付出,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应该为你做些什么的。想要得到必须就要有付出。这种意识我现在才有,我的优越感从此消失。学会却尊重别人,去爱别人。
在那本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妈妈,”他又开口了,“这次轮到我演讲了,跟上时代吧!”因为时代的确变了,现实的许多例子告诉我们:得到好的教育和好的成绩不再能确保成功了,“妈”,儿子还在继续他的演讲,“我不想将来像你和爸那样辛苦地工作。你们挣了很多的钱,使我们住在一所有很多玩具的大房子里,但同时你们每个月也要付大量的账单。如果听从你们的建议,我将来就会像你们一样,加倍努力地工作只是为了付更多的税和欠更多的债务。现在世界根本没有什么稳定的工作了,人生潮起潮落,变化莫测。相信你也知道大学毕业生在今天已经比你们毕业时挣的钱少得多,再看看医生,他们今天挣的也已经远不如从前了。我知道我不能再寄希望于社会保障或公司的退休金了,我要寻找新的出路。”沉默了片刻,我想他是对的,他的确需要新的答案,我也是我父母的忠告也许对1945年出生的人来说是用的,但对出生于当今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的人来说,则可能已经派不上用场了。我不能再只是简单对孩子们重复:“去上学,争取拿好成绩,然后找到安全,稳定的工作,它会供养你一辈子。我知道我必须找一条新路并指引给孩子们。
2023年对台湾问题的心得体会(专业17篇)篇十五
TSP(TravelingSalesmanProblem)问题是一类经典的组合优化问题,它要求在给定一组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找出一条最短的路径,使得每个城市只经过一次后返回起点。在解决TSP问题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之道的多样性。
首先,TSP问题的复杂性令人瞠目。TSP问题属于NP-困难问题,即目前没有找到高效算法能够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问题。尽管如此,人们仍不断提出各种启发式算法和近似算法来寻求问题的最佳解或者接近最佳解的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TSP问题的复杂性还反映在数据规模的增加上。数据规模越大,TSP问题的解决难度就越大。当城市数量超过20个时,基于穷举搜索的传统算法已无法满足需求,必须寻找其他解法。
三、解决之道的多样性。
尽管TSP问题的复杂性极高,但问题的解决之道却并不单一。在解决TSP问题的过程中,人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算法和策略。
1.蚁群算法。
蚁群算法是一种模拟蚂蚁觅食路径选择行为的启发式算法。每只蚂蚁都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和信息素的引导选择路径,通过不断迭代更新信息素浓度,最终找到最短路径。蚁群算法在解决TSP问题上表现出色,尤其适用于大规模问题。
2.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优化算法。将解空间中的解看作生物个体,在每一代中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操作,逐渐进化出更优秀的解。遗传算法在解决TSP问题上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快速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案。
3.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是一种基于状态转移和最优子结构的问题解决方法。通过将问题划分为子问题,从而求解整个问题的最优解。尽管动态规划在解决TSP问题时面临状态爆炸的问题,但通过合理的状态压缩和剪枝等技巧,仍然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四、启示和体会。
在解决TSP问题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问题解决的艺术和方法的多样性。首先,问题的复杂性迫使我们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思路和算法,不断挑战自己的思维极限。其次,通过学习和实践不同的解决方法,我对各种算法的优缺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问题解决思维。
解决TSP问题还教会了我坚持不懈的品质。由于TSP问题的复杂性和数据规模的增加,解决过程常常是漫长而艰辛的。在迭代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不断调整思路和方法,最终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五、总结。
TSP问题作为一类经典的组合优化问题,既体现了问题的复杂性,又展示了解决问题的多样性。面对TSP问题,我们可以运用蚁群算法、遗传算法和动态规划等不同的算法和策略,不断寻求最佳解或者接近最佳解的解决方案。通过解决TSP问题,我深刻认识到问题解决的艺术和方法的多样性,以及不断学习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2023年对台湾问题的心得体会(专业17篇)篇十六
学号:541013100152姓名:喻康。
正文。
从蒋经国过世到现在,在超过二十年的时程中,先是国民党李登辉在朝、民进党在野,然后是陈水扁侥幸当权主导,李登辉指导的“台湾团结联盟”配合,曲折合作推动的“本土化运动”,把台湾政局从上世纪中叶国共内战后,两岸政权互争“中国法统地位“的格局,逐步走向实质分治、与中国切割的现状,2006年之后,跛鸭的阿扁再刻意操弄各项台独激进作为,冲撞两岸紧绷的敏感神经,以转移人民对其家族和亲信贪腐弊案积累的民愤。即使国民党这次再度掌权后,不论喜欢与否,台湾经过四次总统大选,各个政党政见竞合扬弃后,在可预见的未来,坚持在普选的民主体制和司法独立基础上,台湾人民不接受外来政权统治的政治氛围,已逐渐大致形成台湾的主流民意,对未来台海两岸关系的发展有著相当的影响。
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廷被迫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平民少有识字者,能说北京官话的人绝少,两大语族和各族原住民间各操不同语言,不能互相沟通。日人殖民政权剿抚台湾各族反抗势力的同时,大力推动所谓的“国语化运动“,并进行著眼於将台湾变成日本南进跳板的强制性小学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等等各种现代化建设,日语成为所有台湾人通用语言,台湾开始具有现代社会的雏形。经过日本数十年殖民统治,1945年台湾人民已是一个大幅度受日本文化影响,以汉民族为主体、异于中国文化的地区。
国民政府1945年来台湾接收时,面对的是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严厉搜刮以支援战事、美国为了摧毁日本有生力量,连番持续轰炸台湾各地,造成战后台湾民生凋敝、经济残破、基础设施毁坏严重,整个社会的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
1947年三月初蒋介石从大陆紧急派兵来镇压**后的台湾,杀戮株连过广,造成不少台湾人到现在还能在法理台独基本教义派煽动下,简单接受”来台的大陆人就是来欺负台湾人”,就是“骑在台湾人头上外来政权”的深刻印象。当时台湾农村还是普遍存在地主剥削佃农的情形,地下党在台湾农村地区获得相当的支援力量。国民党主张的三民主义明确规定了“平均地权”土地改革的主张,1927年国共合作北伐有成后,蒋介石下令清党基本上就是要保护少数富人的既得利益。1949年开始为了消除地下党的支持力量,退据台湾的国民党统治阶层,所拥有的土地都在大陆,此时开始进行土改是革台湾地主的命,不再会伤害自己的利益,逐渐顺利地推行了“三七五减租”,“耕者有其田”的土改政策,地下党得以获得支持的基础不复存在。土改因此在两岸都得以实施,这是历史的反讽。
日据五十年后,国民党政府在台湾实行国语化运动,清除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是必须执行的政策。但是处於刚发生二二八事件后,国府既不能成功绥抚创伤,还把清理日据时期文化上的作为,刻意扩大到对地方方言的压制,采取了各种强制性惩罚手段,是国民党治台早期的另一败笔,造成多数现在年龄在五十岁左右和以上年龄层的台湾在地人,尤其是闽南语族人口,到现在都难以抛弃的心理阴影。
经济上采取市场经济路线的两蒋时代,确实让台湾经济有飞跃的发展。不过在经济翻腾、民生经济显著改善的同时,“二二八事件”和延续近五十年的白色恐怖造成的问题,如同股市快速上涨后,遗留下来需要补上的“跳空缺口”。
李登辉掌权后,台湾人首次自己成为这片土地上的管理者,国民党本土化运动在李登辉著手解决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遗留的“跳空缺口”后,让国民党有脱离被称为“外来政权”骂名的契机。期间曾经疏解了一部分怨气,但是2000年李登辉下台后,这个没有成功填补的缺口再度现形,让这八年来台湾的民主化道路走的格外崎岖。台湾当前政局的混沌动荡,是因为在历史伤痕没有适当抚平以前,就全面启动普选机制。
台湾在2000年政党第一次轮替后,民进党依靠起家的招牌“清廉,勤政,爱台湾”,被陈水扁和家人亲信轻易践踏破坏,2006年以来相关丑闻不断,失去了号召力的民进党,反向成为卖力填补这个严重跳空缺口的铺垫者。
煽动起来的庞大惯性力量所碾压,民进党先前领导人许信良、施明德或者林义雄都有类似的遭遇。
血缘或历史文化的关联性不是一个国家能否独立的关键。台湾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以汉人为主体岛屿的命运。台湾处於中国船舰自由出入太平洋的关键位置,一系列由阿留申群岛、日本群岛、台湾和菲律宾群岛,形成的岛链是阻止中国成为海洋大国的障碍。中国为了保有岛链枢纽地位的重大国家利益,任何领导人都不可能让台湾脱离中国而去,这是台湾人无法回避的现实。
回顾我们过去沉重的历史包袱,和当前面临的种种挑战,在既有的各种制约条件下,新任台湾总统承载著人民非常高的期望,果真未来四年中,勇脚马不能满足人民迫切改善生活的需要,“跛脚马”怕将是另一次政党轮替的被牺牲者。
台湾是我们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我们国人都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很好的解决台湾问题。
2023年对台湾问题的心得体会(专业17篇)篇十七
身为一名学生,对于国际问题的关注显得尤为重要。最近,我们班级英语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即观看新闻节目和报纸,了解台湾地区的局势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议题,并写一篇心得体会。本文将分享我的观察与思考。
第二段:政治立场。
在观看了多家媒体的报道之后,我发现不同的媒体对于同一事件往往会有不同的报道和态度。这提示我们在阅读时应该保持理性。同时,大陆和台湾的政治立场也会对报道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台湾一直未得到国际正式承认,因此大陆媒体常常会将台湾视为“中国的一部分”,而台湾媒体则会着重强调其独立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了解并对其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第三段:历史背景。
深入研究台湾问题,我发现多方面历史背景也很重要。自二战结束以来,台湾的归属问题就一直是世界瞩目的焦点,尤其是1980年代中期之前,台湾一直被当作中华民国政府的统治地区。在此之后,台湾逐渐朝着独立方向发展,并多次重组政府和行政区划;而中国大陆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把台湾视为自己领土的一部分。了解历史背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方面的行为和表态,从而作出更为明智和客观的判断。
第四段:冲突与调和。
观察台湾问题还应该关注其当前的冲突与调和趋势。自2008年以来,两岸之间逐渐展开一系列贸易和经济合作,同时也在一些文化、教育和旅游等领域展开交流。这些互动使得两岸关系逐渐缓和,也为日后政治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但近年来,台湾政府的独立行为和表态也让两岸关系重新陷入紧张状态。观察和研究这些冲突与调和可以让我们预测和发现其中的发展潜势,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第五段:结论。
总体来说,观看台湾问题报道的心得体会让我意识到,关心国际问题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是尤为重要的。同时,我也更加明确了作为媒体读者和观众的责任和角色,应该保持理性、多方面分析,不偏不倚地了解和接受各种信息。最后,我希望我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对于台湾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