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文章的主题和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的艺术价值。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读后感,作者把自己的情感与书中故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幼儿好奇心读后感(优秀16篇)篇一
很多人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其实,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才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真实写照,《幼儿园教师标准》读后感。
在别人眼中,教师就是知识的使者,爱的化身。我也深知,要当好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幼儿教师,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它既要有严父的教诲,更要有慈母般的温柔和钓鱼式的耐性,要像一个雕塑家一样,时刻注意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用自己的感悟,胆大心细地去雕刻每一块璞玉……于是,乘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航帆,将开启爱和责任的延续和执着追求。
幼儿园的孩子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我们“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读后感《幼儿园教师标准》读后感》。但是,有些事往往事与愿违,当你满怀期待与热忱,可能换来的却是一泼冷水……可这种时候,我们老师需要的正是教育的责任感和给予幼儿更多的“爱”。我们如果能够和孩子“一同哭泣,一同欢笑”,如果在与孩子嬉笑游戏时,我们老师能够蹲下身子,放下架子,玩进孩子中间,用爱心融化孩子,时时处处以孩子为重,尊重他、关心他,无疑会被他们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孩子最纯真的心灵,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以爱育爱”,懂得“爱”比“罚”更有益,那么我们教育的成功就在眼前。因为有爱,所以感动。
其实我们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甚至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有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幼儿教师由于工作的繁琐,孩子的调皮经常会头昏脑胀,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冲动,所以我们要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幼儿教师,更要时时变换自己的角色,站在家长和孩子的角度去换位思考。我们教师要始终抱着“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爱”的心态,在“爱”的道路上才能感染到更多的人。
现在的我,回首以往,每每看到孩子进步后的一张张甜美的笑颜,被爱呵护后的一句句真挚的喜欢,被感动后的一个个甜蜜的亲吻和拥抱,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教师“爱”和“责任”对幼儿的影响,我也将本着《标准》中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的理念,继续向“爱”出发!
幼儿好奇心读后感(优秀16篇)篇二
《幼儿园数学活动指导——幼儿的现实数学教育》这一书中提到了幼儿数学学习的两点特点对我的印象尤为深刻:第一是幼儿的数学认知刚由量过渡到数;二是幼儿的数概念起源于他的动作。
分类、排序、对应、等量、相对、守恒、包含等逻辑观念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理解加减法的基础,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应该先帮助幼儿建构这个基础,再让幼儿学习计数和加减运算,而不要把这个过程倒过来,先让幼儿计数,把计数作为数概念的基础,让幼儿仅依靠计数手段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和进行加减法运算。也就是说在幼儿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先让幼儿学习量,让幼儿通过对量的认识逐渐向数过渡。
幼儿数学教育中的量(连续量)的大小、长短、宽窄、粗细等是有形的、可触摸的、可比较的。幼儿可以通过直观感知、操作、摆弄,发现其特点、规律。《指南》中也提到了这一方面: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我们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幼儿这一发展认知规律,首先从比大小,长短,粗细等能够直观感知的现象去引发幼儿的兴趣,逐渐地从量转变到数,这是一个不可缺失的部分。
幼儿的数概念起源于动作,幼儿数概念的建立,不同于幼儿对物理知识的获得,物理知识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幼儿可以直接从事物本身获得,即只依靠个别物体和作用于物体的个别动作就可以获得。如,看一下,发现颜色;闻一下,发现气味;拍一下球,球跳起来,发现它有弹性,可以称之为经验抽象。数学知识不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所反映的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它不能从物体本身获得,需要幼儿对一组或更多组物体采取行动,并通过一系列动作之间的协调,抽取出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称之为关系抽象。如,对连续量的认识,“大小、高矮、长短、粗细、深浅、厚薄、轻重”等,都是在对一组物体的比较中获得的。再如,了解数的实际意义“四个苹果、四枝铅笔”,它们的共同属性是具有相同的数“4”,则是在对苹果和铅笔两组物体的比较中获得的。
《指南》中指出,在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和幼儿一起发现和体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队形整齐有序等等,这些都是对幼儿数概念起源与动作的完美诠释,我们幼儿的数学不是纯粹的数字,而是一种由自身体验的一个数的概念。
也就是说,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依靠的是幼儿作用于一组或几组物体的一系列动作,并在心理上建立这种协调关系。现阶段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缺乏理解事物的抽象关系的基本观念及相应的感性经验,他们的推理要借助于具体形象和操作来进行。因此,幼儿不能仅靠教师的语言传授和看教师演示理解数学知识,而要从改变客体的动作中获得。也就是,通过作用于物体的动作来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另一个主要特点。
看了这本书里幼儿数学学习的这些特点,对我的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只有深刻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那么在自己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变得更加游刃有余,更好地去引导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在自己的数学学习中会变得更加主动。幼儿的数学来源于自己的生活,我们应更多地从生活中去找数学素材,帮助幼儿总结数学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才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关键。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幼儿的现实数学教育。
幼儿好奇心读后感(优秀16篇)篇三
本书重要先容了二零世纪二零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职位地方不断的强化埋头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阐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生长从描述性阶段向阐明性阶段过渡,儿童生长心理学可以或许为此提供阐明性的控制论模型。
教育是一门关于兽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兽性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干系与牵动都将丰裕着调和与愉悦。
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门对生长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阐发,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心理学的内容。读这本书,使我充实体会到作为一个教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仔细和耐烦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语言,把本身和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索,去体会。这样的话,才会成为一个好教师。
在这本书中,我对皮亚杰的认知生长实际印象颇深。皮亚杰把儿童当作是一个初露头角的科学家,在与情况的互动中不断构建新的认知布局,而信息加工实际把儿童(和成人)比喻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担当问题信息,储存信息,加工信息,然后作出答复。而儿童的认知也可比喻为从情况中担当信息,储存信息、按需要提取和加工信息,然后作出反响。
信息加工是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把认知过程中理性部门(如觉得、知觉、细致和影象)与理性部门(头脑)联合起来成为一个从输入到加工到输入的完整的控制系统。信息加工论者运用了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模仿,在理性认识部门获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尤其在影象研究方面最有结果。
教育是一门关于兽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兽性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名著读后感范文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干系与牵动都将丰裕着调和与愉悦。
儿童多方面的认知生长正如以上提到的这一整个系统的运转是精密的,完整的,通过了解儿童学习的纪律,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比力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懂。
幼儿好奇心读后感(优秀16篇)篇四
寒假中,我又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为《好奇心》,讲述的是由好奇心而闻名于世的诸位科学家。
壶中的水开了,壶盖噗噗的往上跳。许多人见了,只是把壶提开了,但瓦特却很好奇,他偏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往上跳,结果发明了具有现代意义的蒸气机,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苹果啪啪啪的往下落,最多是捡起来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苹果为什么不往天上飞而往地下落呢?于是他发现了万有引力,从而成为一名著名的物理学家。
说是好奇心是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没有好奇心的人觉得一切都是司空见惯的,他们的口头禅都是“神马都是浮云”,好似看破红尘的过客,又如心如止水的高僧,其实都是为了掩饰自己那颗麻木不仁的灵魂。他们的眼睛虽然睁着,但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他们的耳朵虽然没堵着,但是他们什么也听不见。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对他们作文来说只是琼光而过,他们只像浮萍,永远无法潜入海底深处去探索大海底的奥秘。肤浅的认识,注定了他们昏昏碌碌的一生。
而这恰恰是是给人们丰富多彩的旖旎世界,花开花谢,草长莺飞,在常人眼里只不过是自然的生命现象罢了,但是兰科真告诉我们,这里面都有丰富的物候学知识。田间长出了一根“毛毛草”很多的人只是拔了就走,但袁隆平却深受启发,发明了耐旱的杂交水稻。古今往来的发明创造几乎都源于好奇心。
幼儿好奇心读后感(优秀16篇)篇五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幼儿的常规,不论孩子在上教学活动也好,在区域活动及游戏活动也好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但是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并不是说做就能够做到的,都是得靠一点一滴慢慢累积起来的,今天在看幼儿教育的书本中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题目并吸引了我的眼球,看完后让我觉得对幼儿这种规则意识的培养又有了新的一个想法。
在平时生活中有时觉得我们大人对遵守某些规则都比较困难更何况是幼儿了,而且孩子现在的记忆力和专注力都尚在发展之中,控制他们的情绪确实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在文中提到了几个重要的措施,一、守规则,要帮助孩子自律。首先我们老师要坚定自己的立场,要让孩子有这样的意识,并非只要哭闹就可以达成自己的愿望,那么他们以后就会一直以这种方式来达到自己的一个目的。相反如果他们发现只有自己听话守规则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他们会学会守规则。二、通过建设性的意见比批评更加有效。就像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吗,如果孩子犯错误了,我们往往第一个反应就是:“你怎么可以这么做,不知道如果食物放太多,小鱼就会死吗?往往某些批评的话语对幼儿来讲他们并不能够真正理解,就像是有一次孩子将过多的鱼食放到鱼缸里,我知道孩子的这种做法会使金鱼死亡,而我当时或许因为太紧张对孩子的语气就不是很好,只是一直的在质问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并没有告诉她正确的做法,在事后我才想到,其实如果这样对他说的一个效果会更好。小鱼宝宝和我们是不一样的,它吃的食物也不一样,每天我们只要给它喂养两三粒鱼食它就能够吃饱了,如果你喂的这么多会把金鱼宝宝的肚子撑坏的,我们一起去给它重新换上清水吧。这样一来孩子也能够理解真正的做法,也比较乐意这样去做。三、巧妙应对孩子的哭闹对孩子的这种哭闹家长不能心软,严肃平和的心态是对付孩子哭闹的最好方式。四、多关注孩子守规则的行为。孩子的遵守规则和他们每一点的进步都来之不易,所以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及支持,让孩子更有自信,更让孩子明白他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这样他们才能学习更好、更快地成长。
教师的发现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进步的点滴中给予他们鼓励以及支持,通过一位幼儿的这种激励让其他的孩子也能够更加有效地向他学习及模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幼儿好奇心读后感(优秀16篇)篇六
霸王龙最近都在忙着面试幼儿园。目标又要距离近,又要活动空间大,又要老师温柔不体罚……忐忑又徘徊,霸王妞不到两岁半去了三四家都说年龄不够不接收,肯接收的幼儿园三千块左右经济承受不住。前几天去面试一家幼儿园,她不能坐在凳子上跟老师交谈,一下子弄这个一下子弄那个。提问的问题都不愿意回答(在家模拟的挺好的)然后老师说你的小朋友还没准备好大一点再来,内心有一瞬间感觉这个面试搞砸了,忍不住心里骂一句霸王妞不争气。出了门口真的骂了她一顿把她骂哭了,心里立马很内疚不停给她道歉。
提到幼儿园绘本没团过,也很难给霸王妞讲明白去幼儿园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要离开妈妈开始独立生活。一方面她是我亲带的,比较害羞有点不合群。对上学这话题比较抗拒,谁提打谁。说上学不好不要去,要跟着妈妈。要么就是说我今天去了,明天不用去。最后一次面试的时候因为我骂了她再也不愿意去幼儿园面试呢。
正在焦头烂额之际,看到lily爱绘本呀,小姐姐正好分享去幼儿园相关的幼儿绘本,忍不住倒了一次苦水。当天晚上lily小姐姐就回复我了:亲爱的,我跟你其实情况比较像,我也是95%是我一个人带的孩子,特别理解你。我送你另外一本入园经典绘本《我爱幼儿园》,这本书从书名到内容都是让宝宝从心理上接受幼儿园的过程。希望可以帮助你的宝贝迎来全新的开心的幼儿园生活啦[爱你]两天时间就收到这个绘本了,原来是当天晚上就给我寄的,太感谢了,真是解决燃眉之急呢。
霸王妞收到绘本是很开心的,然后看到莱昂(我阅读的时候直接改成霸王妞了)跟她一样早上赖床不愿起床在偷笑,看到莱昂去幼儿园第一天哭了她又有点担心地问我:是所有人都哭吗?妈妈为什么不留下来陪我?再看到很多小朋友做游戏唱歌画画的一天,她自己嘀咕:老师妈妈也是这样陪我玩的(我是业余教小朋友画画的美术老师)。然后我引导她妈妈陪你就两个人玩不太好玩。你看看,去幼儿园好多小哥哥小姐姐陪你一起做游戏很好玩的。她跟莱昂说了同样的话:我今天上了明天不用来可以吗?我会想念你的。我说:妈妈也会想念你的,幼儿园是一个交朋友的地方,每一个小朋友长大了都会去交朋友。你再大一点愿意了,我们再去幼儿园玩一下好吗?她沉默一会说:我现在不愿意,长大了再去好吗?我说好的,我们一起长大。
绘本让孩子更有代入感,也许我们努力点就会成为《我爱幼儿园》。
幼儿好奇心读后感(优秀16篇)篇七
这不是一本书,是篇文章,但我把它当书一样的看了一篇又一篇。
我看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这位作者用反写方法,突出了幼儿教师的伟大。幼儿老师虽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却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当新生幼儿才入园时,二三直个孩子一起哭,抱完这个哄那个,哄完那个又抱这个,老师常常是骗一个,哄一个,抱一个,拉一个后头还跟着好几个!要是遇到几个感情脆弱的家长,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长。于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场面那家伙那整个一人间练狱啊!哭还算小事,现在的孩子普遍奥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闹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儿园,所以老师身上留点小伤那是常事。”就从这点上,就看出了幼儿老师的不同一般。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时,觉得这作者真的写出了老师的心里话,一些不平。但多看了几篇后,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儿老师的不简单!我做为一名普通幼儿教师感到真幸福。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伟大,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高尚,因为我看到了我们幼儿老师在人家眼里的不同。虽没有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那么的高级,但我们却能把一个不懂事的孩儿学会懂事,未来的才子们都是从我们手中开始起步的!
读一本好书,会让人觉得格外的舒畅,于是在暑假期间我拜读了《幼儿园教师治班之道》,读过后发现原来所谓的治班之道真是包罗万象,什么“以正治班、以柔治班、刚柔并举”等等,真的令人耳目一新。
《幼儿园教师治班之道》分为上下两编,共十章。上编围绕着幼儿教师治班的角色定位、理念确立、情感因素、基本原则和理想状态等五个方面引发幼儿教师对治班的理性思考。上编内容在引导幼儿教师定位自己的角色,即让幼儿教师对作为班级管理者的自己以及应具备的决定班级各项工作并有完成工作的能力产生认同感;指导幼儿教师明确生活管理、教学管理、家园管理等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任务与职责。下编围绕着幼儿教师治班的实践行动提出了多种策略,并围绕着这些策略指出了各种具体的方法。让我在书中有了更多的领悟。
治班要用“心”,而孩子更是班级的核心。作为一个好的幼儿园教师不仅能上好课,还要善于管理班级。工作中,我们接触的人很多,孩子,家长,同事以及领导。对待家长要做到贴心,对待同事要做到放心,对待领导要做到交心,对待我们的孩子要做到用心。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知识与能力的素质,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就应该对孩子负责。我们应该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关爱每一个孩子,对他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呵护,用真诚的心去爱他们。我愿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所以,既然我选择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将自己的心态放平和些,保持最初职业的热情,平等对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甚至每一个人。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里,我将担任小一班的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我更有了理论和实践双重的认识,希望我可以适应自己的新角色,把班级管理的有声有色,把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当作一件大事情来做,让孩子能感受的到我对他的关心、在乎。让他们觉得老师也是我的好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一起生活、学习、游戏。
摆正自己的心态,相信我的每一天都会过的充实,快乐,并不断取得进步。
幼儿好奇心读后感(优秀16篇)篇八
有幸拜读了陈鹤琴的《怎样做幼稚园教师》,一边读书我也一边对这个从事了三年的幼教职业产生了新的认识。书本开篇就说:“教师是最伟大而又最辛勤的雕塑匠,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所负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看到这句话我很感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许多人不理解我们的工作,认为幼儿园老师不过是带带小孩子,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对我们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陈鹤琴先生理论的精髓是“活教育”。按他自己的说法,“活的教育”就是“不是死的教育”,而“死的教育”就是“书本主义的教育”。在我看来,“活教育”并没有准确的定义。我在工作时也尝试着“活教育”的实践。我非常强调班上的孩子们“动手、动脑、动嘴巴”。学前儿童大部分还处于动作思维阶段,通过锻炼动作能力来提高思维能力,同时促进语言的发展。比如,让幼儿进行开锁游戏,先让他们自己动手尝试,孩子们一边尝试开锁,一边思考:怎样把钥匙插入钥匙孔;怎样开锁;怎样转动钥匙??尝试之后,引导孩子们将自己的发现用语言总结出来,之后再次操作。第二次操作时,孩子们的多余动作明显减少,开锁时间减少了许多。
陈鹤琴先生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这一原则我要不断理解、不断实践才会做好。我们班上有一个孩子刚来上幼儿园时不说话,他很内向,既不喜欢和老师说话,也不喜欢和小朋友讲话,我每天都和他聊天,即使他不讲话,我也会讲一些有趣的事给他听。有一天他早上上学时,主动和我打招呼,说:“老师早!”我知道他在慢慢接受我,慢慢学会和老师打招呼,于是我开始用问他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告诉他可以点头或摇头来回答,慢慢的,他开始会说话并且也愿意说了。现在的他改变了,可以主动和老师讲话,还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这句话,我想,就是这样体现的。不仅孩子进步了,我也从中得到了启发,从中我感受到教师的责任是:引发、供给、指导、欣赏。
陈鹤琴先生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的话,比如“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等等。
刚刚成为幼儿园教师的时候,我还不太明白这份职业于我、于社会的意义,那时候只是单纯地喜欢孩子,喜欢和孩子们呆在一起。而陈鹤琴的这本《怎样做幼稚园教师》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它给予我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理念、一种信仰,它让幼儿园教师的价值在我的心中越来越明晰:从事教育,不仅仅是为谋生,教育是崇高的,更是充满魅力的,这是我毕生所追求的事业。热爱孩子,是幼儿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但是仅仅热爱孩子是不够的,我将继续秉承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将其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把陈鹤琴精神传承下去,把中国教育人的精神发扬光大。
幼儿好奇心读后感(优秀16篇)篇九
本书是从关照幼儿需要的角度,提出了打造幼儿园魅力班级的各种策略,从第一章开始就讲述了关于如何消除新生入园焦虑的策略。这对于我下学期带小班非常有用处。
首先我了解到了孩子入园前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消除焦虑。记得在小区里散步,一个阿姨看到我,就拉着她的孙女喊我,说“这就是你以后的幼儿园老师,要有礼貌,要会喊人”。当时孩子小,大人叫她喊,她就乖乖顺从。过段时间看见我,孩子就不愿意喊我了,并且会躲在奶奶身后,她奶奶就说“噢哟,不喊人啊,老师就不喜欢你,不让你上学了”。当时我听了就问她:“你是不是在家里说什么了,怎么孩子不愿意喊我了”,她说没有,我继续追问:“你有没有说,不乖乖吃饭,老师就不要你之类的话啊”。她就笑笑。老人带孩子就会有这类话语习惯性的讲出来,说者无心,但孩子听了就会感到害怕、排斥等情绪。我就提醒了她几句,要像孩子介绍幼儿园的好处,比如:“老师喜欢你的,会像妈妈一样爱你,你有什么不高兴的是都可以和老师说。”
其次,在开学之际多向家长宣传相关知识,请家长要克服自己的焦躁情绪,保持一种良好、平和的心态。提醒家长避免将自己的不良的负面情绪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许诺,如果孩子能高高兴兴去幼儿园,周末可以让他做一些平时喜欢的事情或满足他的一些要求;走的时候能和孩子大大方方地说再见,相信老师会有办法平息孩子的激动情绪。
最后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天天送孩子上幼儿园,放学时能按时来接。这是给家长的一些建议,但也是老师需要去与家长积极沟通,有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迅速帮助幼儿融入大集体。
作为教师如何有效应对新生入园焦虑,我支持书中所讲述的四禁止:禁止对幼儿发脾气,如:对幼儿瞪眼、不理睬、大声吼叫。禁止拉拽孩子;禁止欺骗孩子;禁止恐吓孩子。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安,不利于幼儿与教师形成亲密依恋的关系。教师需要明确表达我们对幼儿的爱,摸摸他的额头,抱抱他,亲亲他,拉拉他的小手。还有教师需学会每天对着孩子说一句“甜言蜜语”,让孩子感受教师的爱意和关怀。
在书中有一章节还讲述了“如何打造充满魅力的如厕活动”。这是新幼儿进入幼儿园后需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家里的如厕环境和器具都与幼儿园不同,很多幼儿都不敢上厕所,这需要家长与教师的配合,帮助幼儿适应在幼儿园放入如厕,使其不抵触。当幼儿敢在幼儿园如厕时,我们应及时告知家长,请家长一起给予肯定和鼓励。还有的就是,若孩子有尿裤子行为,教师应及时处理,将孩子悄悄带离,避免尴尬,不责骂幼儿,轻柔地安慰孩子,消除孩子的畏惧心理。
看了几个章节,找到了现阶段较适合我接下来的教育教学,进行了分段阅读,并写了读后感。其中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需要我下阶段去阅读、吸收。
幼儿好奇心读后感(优秀16篇)篇十
本书重要先容了二零世纪二零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职位地方不断的强化埋头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阐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生长从描述性阶段向阐明性阶段过渡,儿童生长心理学可以或许为此提供阐明性的控制论模型。
教育是一门关于兽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兽性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干系与牵动都将丰裕着调和与愉悦。
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门对生长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阐发,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心理学的内容。读这本书,使我充实体会到作为一个教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仔细和耐烦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语言,把本身和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索,去体会。这样的话,才会成为一个好教师。
在这本书中,我对皮亚杰的认知生长实际印象颇深。皮亚杰把儿童当作是一个初露头角的科学家,在与情况的互动中不断构建新的认知布局,而信息加工实际把儿童(和成人)比喻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担当问题信息,储存信息,加工信息,然后作出答复。而儿童的认知也可比喻为从情况中担当信息,储存信息、按需要提取和加工信息,然后作出反响。
信息加工是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把认知过程中理性部门(如觉得、知觉、细致和影象)与理性部门(头脑)联合起来成为一个从输入到加工到输入的完整的控制系统。信息加工论者运用了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模仿,在理性认识部门获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尤其在影象研究方面最有结果。
教育是一门关于兽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兽性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名著读后感范文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干系与牵动都将丰裕着调和与愉悦。
儿童多方面的认知生长正如以上提到的这一整个系统的运转是精密的,完整的,通过了解儿童学习的纪律,在以后的中就可以采用比力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懂。
幼儿好奇心读后感(优秀16篇)篇十一
初学琴的小孩子上钢琴课,家长一定要陪。这会让小孩子一开始就觉得练琴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和妈妈共同的任务。我觉得妈妈甚至可以摆出这样的姿态来:“妈妈也不懂,所以要跟你一起学。”上完课之后,要常常和孩子交流,问老师今天说了什么,你听的懂吗,妈妈这里听得不是很明白,你能不能解释给妈妈听,这种互动,首先让孩子感觉他是不孤单的,其次鼓励了孩子学习的自信。
有一条纪律:陪着上课的妈妈绝对不能发言!妈妈坐在旁边,不是监督,也不是助教,她的职责就只是在旁边观察,学习,记录,或者是孩子出现某些老师不能解决的特殊情况的时候出手帮忙。
七八岁的孩子完全可以有一些时间让自己去上课。接他的时候,妈妈别忘记问他,今天老师跟你说了什么?今天哪个曲子弹得好?那个弹得不好?今天学的最难的你觉得是什么?让小孩子对这堂课有一个重新的回忆。这时候的妈妈,虽然不陪着上课,但却仍然是老师最好的帮手。
幼儿好奇心读后感(优秀16篇)篇十二
我园正在进行关于图画书阅读活动方面的课题研究,在图书室发现这本书后,便如获至宝般地找来读一读,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与帮助。
“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比较深刻地阐释了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的过程及其与幼儿发展的关系。书中运用了大量详实的个案描述、案例分析、情境描述等,通过“看(观察)”、“想(想象)”、“琢磨(探究)”、“弄个水落石出(理解)”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复杂多变的情绪情感五个方面揭示了图画故事书阅读与幼儿心理互动的过程,清楚地展示了幼儿走进图画故事书世界的过程以及此过程中幼儿心理的变化及其特点。
本书共有五个篇章,其中我重点阅读了第二篇:走进幼儿图画故事书世界。书中大量的观察记录和思考使我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在其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或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走进图画书世界的,都是在与图画书的对话与互动中逐步发现、欣赏和品味图画书的,幼儿走进图画书世界的过程就是幼儿与图画书主动对话、主动建构的过程。
反思我班幼儿的图画书阅读活动,自认为有几点我们做得还是不错的。第一,有足够多的图书,供幼儿自主选择与阅读。一方面我们鼓励孩子们把家中的好书带来,大家互换读物。另一方面,定期到幼儿园图书室借阅一些新书,以保证幼儿的阅读量,让幼儿对图画书阅读保持浓厚的兴趣。第二,有较多的时间,允许幼儿自主阅读。如在一日活动的各个过渡环节和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随时翻阅自己喜爱的图书。第三,有固定的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提升阅读能力。所以,我班孩子已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已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与技能,对图画书阅读也有一定的兴趣。但是我发现除了集体阅读活动以外,幼儿自主阅读图书时获得的知识还是比较浅表的,通常只是快速地翻阅一遍图书就草草了事,对图书中的故事情节只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或者只是一知半解,使阅读活动浮于表面。那么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进行深度阅读呢?这将是我以后思考的方向。
幼儿好奇心读后感(优秀16篇)篇十三
作为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心理学》是进修的必读科目,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了解幼儿心理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浅谈本人读了《幼儿心理学》后的启示。
幼儿是人生起点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撒播智慧种子的播种季节。这本书让我更进一步了解到幼儿一些心理行为偏差,也让我结合班里个别孩子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和教育。
本书的语言很严谨,而且举了丰富的例子来说明解释,让人容易理解,而且增加了趣味性,把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结合专业分析,使我们新教师学会灵活的处理一些教学上的问题。例如在解释幼儿的想像力发展时,举了一个例子:一名6岁的幼儿画的未来的交通工具,就是对汽车和直升飞机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出的新形象,例子后还配有插图,让人一看便明白了幼儿想像的过程是怎样的。在书中有很多让人记忆深刻的句子,例如恩格斯说的:心理现象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这句话告诉我们心理现象丰富多彩、复杂有趣,吸引着人们去探究、摸索,闻一闻它的香味。在书中还谈到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对于幼儿幼儿身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游戏活动,幼儿的知识水平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游戏也可以促进幼儿感知、观察力的发展,例如在玩娃娃家的时候,幼儿通过扮演爸爸妈妈#fromend#的角色,观察生活中爸爸妈妈所承担的工作,理解了爸爸妈妈养育自己的不容易,从而激起幼儿爱父母的情感。现在大多数的幼儿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平时在家中是个宝,他们虽然有宽容、温和、正直等优点,但也难免有撒娇、自私、固执等缺点,而且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很欠缺,为幼儿提供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通过游戏也可以疏导这些不良的消极情感。
从这本书上的确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其实以前在学校也学过有关孩子心理方面的课程。但现在面对这么多的孩子,又做不到一对一的接触,要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把握每个孩子的性情和心理特点并不是那么容易。而通过读了《幼儿心理学》这本书,让我更进一步了解到幼儿一些心理行为偏差,对幼儿孩子的性情和心理特点和成长过程中的身体心理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结合班里个别孩子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和教育。
幼儿好奇心读后感(优秀16篇)篇十四
就是在这样一套小书里,孩子们那些千奇百怪的“胡思乱想”被平等地尊重,哪怕是最简单最幼稚的个体思考也被赋予了合法性。以《好和坏,是什么?》为例,它将这个大主题分解成了“法律:你能偷东西吃吗”、“友善:你应该善待别人吗”、“服从:你应该听爸爸妈妈的话吗”、“说话:你应该实话实说吗”、“自由:你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和“慷慨:你应该总是帮助别人吗”等6个次主题。
在“友善:你应该善待别人吗”这个次主题下,作者试着给出6个可能的答案:“应该!如果他们也善待我的话”、“应该!即使他们并没有善待我”、“应该!这样我就可以获得他们的回报”、“不应该!因为有的人对我不好”、“只有在我心情好的时候我才会善待他们”、“应该!不然别人就不会喜欢我了”,将友善这一行为具体而复杂的条件和一些场合下的利益驱动特征展示得淋漓尽致。
书中搜集陈述了众多孩子们初识世界最常提出的问题,采取连续问答的方式,引导孩子独立思考,找到答案。文字清新简约,互动性强,配以诙谐幽默的彩色图画,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书中的问题虽然源于儿童的好奇,简单而朴素,但却涉及了许多人生最初的哲学思考,极具哲学思辨色彩。教师、家长们如何应对孩子们的这些疑问,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思考等,都可能对孩子未来的性格形成、孩子看待他人和世界的态度产生巨大的影响。“儿童哲学智慧书”系列恰恰在这方面给了我们一个参考,帮助我们正确而有效的应对孩子们数不清的为什么。
通过和平区两年多的儿童哲学研究,我更加坚定、认同了,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说法。同时也认识到:认真对待孩子这些最初的好奇和疑惑,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孩子正确认知,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当我们明白了哲学真正的价值内涵,就会发现,它其实就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特别是存在于孩子的每一次好奇的提问之中。重要的不是回答出每个问题,而是唤起孩子的思考意识,帮助孩子将自己和世界联系起来。
幼儿好奇心读后感(优秀16篇)篇十五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幼儿的常规,不论孩子在上教学活动也好,在区域活动及游戏活动也好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但是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并不是说做就能够做到的,都是得靠一点一滴慢慢累积起来的,今天在看幼儿教育的书本中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题目并吸引了我的眼球,看完后让我觉得对幼儿这种规则意识的培养又有了新的一个想法。
在平时生活中有时觉得我们大人对遵守某些规则都比较困难更何况是幼儿了,而且孩子现在的记忆力和专注力都尚在发展之中,控制他们的情绪确实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在文中提到了几个重要的措施,一、守规则,要帮助孩子自律。首先我们老师要坚定自己的立场,要让孩子有这样的意识,并非只要哭闹就可以达成自己的愿望,那么他们以后就会一直以这种方式来达到自己的一个目的。相反如果他们发现只有自己听话守规则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他们会学会守规则。二、通过建设性的意见比批评更加有效。就像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吗,如果孩子犯错误了,我们往往第一个反应就是:“你怎么可以这么做,不知道如果食物放太多,小鱼就会死吗?往往某些批评的话语对幼儿来讲他们并不能够真正理解,就像是有一次孩子将过多的鱼食放到鱼缸里,我知道孩子的这种做法会使金鱼死亡,而我当时或许因为太紧张对孩子的语气就不是很好,只是一直的在质问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并没有告诉她正确的做法,在事后我才想到,其实如果这样对他说的一个效果会更好。小鱼宝宝和我们是不一样的,它吃的食物也不一样,每天我们只要给它喂养两三粒鱼食它就能够吃饱了,如果你喂的这么多会把金鱼宝宝的肚子撑坏的,我们一起去给它重新换上清水吧。这样一来孩子也能够理解真正的做法,也比较乐意这样去做。三、巧妙应对孩子的哭闹对孩子的这种哭闹家长不能心软,严肃平和的心态是对付孩子哭闹的最好方式。四、多关注孩子守规则的行为。孩子的遵守规则和他们每一点的进步都来之不易,所以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及支持,让孩子更有自信,更让孩子明白他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这样他们才能学习更好、更快地成长。
教师的发现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进步的点滴中给予他们鼓励以及支持,通过一位幼儿的这种激励让其他的孩子也能够更加有效地向他学习及模仿。
幼儿好奇心读后感(优秀16篇)篇十六
前些天读了一本有关海鸟的书,近几天又在读《鱼的好奇心》,我真是好爱海里的生物呀!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生长在海边的缘故。但是其实我本身是有些恐水的,面对很深的水域我会感到恐惧和压迫。这么说吧就连卫星地图上整片的深蓝色我都不敢直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喜欢鱼类。就像书中说的:“占地球表面70%以上的海洋和淡水都为鱼类掌控。海洋的平均深度近4000米,这样一个物种多样、纷繁复杂的生物圈几乎占据了地球上90%-99%的可利用生存空间。鱼类已经在这片巨大的水域中统治了数亿年。”
我对鱼的喜爱,与其说是出于喜欢,不如说是出于敬仰。敬仰这一个物种,敬仰它们的进化历程。人类越进化就越轻视其他物种。据说英国还有保护宠物鱼的法律,一男子在女朋友的拍摄下吞下一条金鱼,据说起因是跟人打赌。后来这两个人“被判刑18个周,被罚200小时的社区服务工作,并且5年内不准养鱼”。以及“英国人每年吃掉7万吨大西洋鳕鱼,但是只有三分之一的海鲜消费者能认出这种鱼”。
从中不难看出我们对鱼的忽视。很久以来人们总是说鱼的记忆只有七秒,好像它们只是一个凭本能生活的物种。但是在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真实情况完全不是这样。比如清洁隆头鱼拥有复杂的社交能力,孔雀鱼会数数,慈鲷会推理,射水鱼居然能识别人脸……看来我们其实根本不懂鱼。
这对于我来说不敢想象。在本书中作者向我们传递了诸多有关鱼类的知识,比如鱼的分类,鱼的自我保护方法,鱼的食物等。以及她令人折服的水下冒险经历。在“会发光的鱼”这一章节,作者描述了她在斐济岛带着紫外线灯进行夜间潜水的所见。在紫外线灯的照射下,珊瑚礁和各种鱼类都发出绚丽的光:“珊瑚的分枝呈荧光绿色,……小海螺长着豆绿色的脚,……狗母鱼浑身闪烁着耀眼的绿光……”多么奇异的景象啊!
作者说本书并不是罗列自己见过的鱼类,而是希望让读者们知道鱼类能够帮助我们感知生物的进化发展,向我们揭示有关生命进化更宏观的真理。是的,尊重每一个生命及物种,这种态度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