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一种参考和借鉴,通过模仿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范文范本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写作素材和思路。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一
苏州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瑰宝,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在前往苏州游玩期间,我也有幸深入了解了苏州园林的魅力。在苏州游玩的过程中,一次次的园林鉴赏,让我受益匪浅。今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苏州园林鉴赏心得体会。
苏州园林是指苏州地区的传统园林,以设计精美、造型奇异、意境深远而著称。整体来看,苏州园林大致分为四个区域: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狮子林。每个区域的规模和特色都不同,但是都彰显出苏州园林恢弘大气的艺术特色。
第三段:苏州园林艺术特色介绍。
苏州园林虽然整体上表现为独立的景观,但是却充满着内聚性。也就是说,苏州园林中建筑、陈设、植物、湖水、石头等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是苏州园林与其他园林的明显不同点。苏州园林的设计和建造都十分讲究,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其圆润的设计和精妙的布局。苏州园林中的建筑物也很有特点,除了精细的做工外,还带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苏州园林虽然已经具备了园林美学的特点,但是需要配合一些审美方法来进行浏览。在游览中,可以通过赏古往今来不同风格的建筑物,观赏栩栩如生的景观塑像,或者欣赏花草的美丽,来发掘不同的园林之美。同时,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园林中的形体美,例如建筑物的曲线和错落有致的排布。总而言之,在欣赏苏州园林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第五段:结论。
苏州园林被誉为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其以精美别致的建筑设计、细腻优美的造园技艺,赢得了世人的赞誉。与此同时,苏州园林也需要游客们去领略,才能够真正的被发现、被欣赏、被传扬。在苏州的行程中,走访苏州园林,探寻其中的历史和文化,感悟园林艺术中的精髓,从而增长我们的见识和审美能力。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二
《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下面是《苏州园林》课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苏州园林》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地位。
第二部分(2~9段),作者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
第一层(第2段),总括说明苏州园林的特色。
第二层(3~9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第三部分(第10段),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说的这些,结束全文,引人回味。
中心思想:
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整体把握:
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名字,没有描述某一处具体的景色,但读者得到的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是全面、明确的。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换句话说,也就是“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苏州有许多名园,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是其中最突出者,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如何从这些面貌、风格各不相同的园林中概括出共同点来,大非易事。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给游人留下的印象着眼,“硬”是从不同中找出同来。中国园林艺术和诗、画艺术相通,中国园林一向被誉为如诗如画,因此,作者的这种作为游览者的感受是精当的、恰切的,这也表明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另外,对于“图画”,我们也应该深究一下,才能更好领会苏州园林的特点。一般说来,图画中描绘的景致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画家将自然天成的景色进行抽取、提炼、集中,然后创作出既不悖于自然之理又更具有美感的画图来。据此,我们可以领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眼前总是”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作者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介绍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比较,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
(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巧妙运用花墙和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
最后,作者又从园林的细部着眼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般的美,即讲究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这是对苏州园林的特征的再次强调。
问题研究:
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找出几处加以简要说明。
1、“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2、“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3、“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这是不足取的。”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5、“……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以上语句中所说的“画”“图画”,应该是指中国画。第1、3句的议论,是以中国画的审美观为依据的,而第2、4、5句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我们觉得很熟悉,因为它们原是在中国画上常见的。
艺术特征:
一、语言美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苏州园林》的语言不仅准确简练,而且优美耐人寻味。如“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蔓延”、“补”字,表示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重峦叠嶂”一词写出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俯仰生姿”又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满眼的“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
二、动态美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恰当的引用勾勒出一个情趣横溢的意境:夏秋季节,眼前一片碧绿的荷塘,鲜艳的荷花,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嬉戏、玩耍。此时此景构成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动态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
三、谐和美
所谓谐和美,就是指布局、配合得适当、匀称的美。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比如布局上的谐和。苏州园林的布局是不讲究对称的,要求自然之趣,符合“美术画”的要求。至于假山的堆叠和配合,则使人忘却了苏州城市,给人置身山间的实感。至于园林建筑色彩的谐和,文章则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的建筑颜色与北京园林建筑的颜色进行比较,说明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大多漆广漆(天然漆的一种),这种颜色与周围颜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使人有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到了花开的季节,相映成趣,把花衬托得更加“明艳照眼”。
四、映衬美
映衬美称为陪衬、衬托。园林中花草树木的映衬也着眼于画意:“高树与低树……”两个“……相间”从而使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远景和近景层次的映衬,园林中设置花墙、廊子和漏窗,其目的都是为增加观赏点,力求从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多的优美的意境,让游览者感到美不胜收。
五、结构美
精巧的结构给人以美的感觉。本文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文章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叙述。全文的结构脉络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提出总纲(“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接着说明总体上的特色,阐发总纲的思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就形成这个总体上的特色的四设计原则(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分别作出具体介绍、并谈到其他的一些次要特色(门、窗、梁柱的特殊风格);最后结束全文,留有余地,给人回味。从而使文章严丝合缝。
总之,《苏州园林》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炉,以精炼优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作了正确、深刻的介绍,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此文章不仅给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三
苏州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小编收集了一些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叶圣陶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苏州园林》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介绍园林知识的说明文。叶圣陶是苏州人,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
课余之暇,经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在本文中,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抓住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勾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具体分项说明了亭台轩榭的布局特点在自然之趣;假山池沼的配合给人置身山间的实感和高低屈曲的自然感;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在画意;近景远景具有层次的美。同时,作者还从极小的局部介绍了园林的图画美,从门和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等,表现了其图案美,从极少使用彩绘来表现园林的色彩美。这样,我们就从作者的介绍中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有了总体的认识,从而体会到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的地位。
阅读本文,要学习其抓住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从几个方面,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分项说明的写法,学习其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四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园林设计和艺术特色,吸引了无数人的赞叹和钦佩。本人有幸到苏州游玩,亲自参观了苏州园林,深刻体会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特此撰写本文,以便与广大读者分享我的园林鉴赏心得体会。
第二段:苏州园林的历史。
苏州园林是一项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州园林在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园林不仅成为了当时帝王贵族展示自己权势的场所,也成为了普通百姓感受自然美好的去处。苏州园林以其卓越的手工艺术和景观构图,在中国的园林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段: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
苏州园林的设计最大的特点在于充分融合人文元素与自然景观,其设计细节精美、大小巧妙。苏州园林采用了多样的建筑手法,如窗棂、廊檐、拱桥、亭阁等,这些手法充分表现出了中国古建筑的独特风韵。同时,在园林布局方面,苏州园林讲究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从而构建出一个形式优美、富有韵律感的空间。
第四段:苏州园林的艺术魅力。
苏州园林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设计特点,还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苏州园林深深的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哲学和艺术,包括音乐、诗词、绘画以及建筑。这些元素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构筑出一个精致的艺术世界,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和美学理念。
第五段:结尾。
总之,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是中国古代古建筑的瑰宝之一。到苏州游玩,难以不去感受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参观与体验,我深深的领略到了苏州园林的艺术内涵和文化魅力,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苏州园林是中国文化摇篮之一,是值得我们继续探究和传承的伟大遗产,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为苏州园林点赞、传颂。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五
第二部分(2~9段),作者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
第一层(第2段),总括说明苏州园林的特色。
第二层(3~9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第三部分(第10段),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说的这些,结束全文,引人回味。
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名字,没有描述某一处具体的景色,但读者得到的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是全面、明确的。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换句话说,也就是“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苏州有许多名园,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是其中最突出者,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如何从这些面貌、风格各不相同的园林中概括出共同点来,大非易事。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给游人留下的印象着眼,“硬”是从不同中找出同来。中国园林艺术和诗、画艺术相通,中国园林一向被誉为如诗如画,因此,作者的这种作为游览者的感受是精当的、恰切的,这也表明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另外,对于“图画”,我们也应该深究一下,才能更好领会苏州园林的特点。一般说来,图画中描绘的景致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画家将自然天成的景色进行抽取、提炼、集中,然后创作出既不悖于自然之理又更具有美感的画图来。据此,我们可以领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眼前总是”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作者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介绍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比较,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
(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巧妙运用花墙和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
最后,作者又从园林的细部着眼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般的美,即讲究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这是对苏州园林的特征的再次强调。
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找出几处加以简要说明。
1.“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2.“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3.“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这是不足取的。”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5.“……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以上语句中所说的“画”“图画”,应该是指中国画。第1、3句的议论,是以中国画的审美观为依据的,而第2、4、5句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我们觉得很熟悉,因为它们原是在中国画上常见的。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苏州园林》的语言不仅准确简练,而且优美耐人寻味。如“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蔓延”、“补”字,表示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重峦叠嶂”一词写出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俯仰生姿”又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满眼的“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恰当的引用勾勒出一个情趣横溢的意境:夏秋季节,眼前一片碧绿的荷塘,鲜艳的荷花,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嬉戏、玩耍。此时此景构成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动态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
所谓谐和美,就是指布局、配合得适当、匀称的美。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比如布局上的谐和。苏州园林的布局是不讲究对称的,要求自然之趣,符合“美术画”的要求。至于假山的堆叠和配合,则使人忘却了苏州城市,给人置身山间的实感。至于园林建筑色彩的谐和,文章则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的建筑颜色与北京园林建筑的.颜色进行比较,说明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大多漆广漆(天然漆的一种),这种颜色与周围颜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使人有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到了花开的季节,相映成趣,把花衬托得更加“明艳照眼”。
映衬美称为陪衬、衬托。园林中花草树木的映衬也着眼于画意:“高树与低树……”两个“……相间”从而使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远景和近景层次的映衬,园林中设置花墙、廊子和漏窗,其目的都是为增加观赏点,力求从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多的优美的意境,让游览者感到美不胜收。
精巧的结构给人以美的感觉。本文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文章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叙述。全文的结构脉络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提出总纲(“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接着说明总体上的特色,阐发总纲的思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就形成这个总体上的特色的四设计原则(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分别作出具体介绍、并谈到其他的一些次要特色(门、窗、梁柱的特殊风格);最后结束全文,留有余地,给人回味。从而使文章严丝合缝。
总之,《苏州园林》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炉,以精炼优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作了正确、深刻的介绍,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此文章不仅给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
袁化村,安徽宿州市祁县中学教师。
1、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这个特征。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方面,具体说明了这个特征。在这之后,文章还附带谈到苏州园林的一些次要特色:角落、门和窗、色彩。
2“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中“标本”一词有典范、代表的意思。它形象地表明苏州园林继承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
3、如何理解“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大多”表示很多、大部分。“无所依傍”指不依靠在其他建筑物上,目的是增加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真的把景致分开。因为花墙和廊子的设置是为了避免一览无余。使整个园林时而幽曲,时而开朗,有分有合,互相穿插,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增加观赏者的兴致,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无限的意境。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允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用肯定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为了强调园林特征的共同点,又从反面表明设计者追求目标的坚定态度。
5、“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此句精练而形象,写出了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错落有致的层次感,而这种“错落有致”是符合自然美的原则的。
6、“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
多么富有画意的句子。“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珠光宝气”,显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画面,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7、“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8、写出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每一个极小的局部都是一幅美的画。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六
通过读《苏州园林录》,()从中了解到苏州园林从春秋战国时期发迹,由于吴国的国王内治城池宫室,外修院闱别院。开苏州之先河,为苏州园林之滥觞。可以说,苏州园林和苏州古城是同步产生和发展的。所以苏州园林是经过千百年来,前人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而遗留下来的艺术瑰宝,在我的眼中那不是一座死气沉沉的庭院,而是一副活的历史画卷。鲜活的记录了我们的祖先伟大的智慧,和给我们留下的精美礼物。
书中一开头就写到的夏驾湖,写的相当的美丽,并且还有诗词为证,解释说明此湖的美景竟然可以比西施更加美丽,连西施都比不上。我想是它太美了,可以说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可惜到了清初就已经没了,变成一片平地,不然真想去看看那的景色是否有书中所写的那么迷人。
在全书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寒山寺。南园。这两处,作者都是从前人的历史资料上来详细描写,并且用了浓墨重笔去详细描写,使我在书中看到了一幅幅的画一样的。我喜欢寒山寺是因为它经过两起两落却任然毅力不倒,反而更加的恢弘壮大。寒山寺迷人的地方就是“近郭古招提,毗连浒墅名区,渔水秋深涵月影;傍山新结构,依旧枫江野渡,客船夜半听钟声。”我觉得寒山寺最好的景色应该是登上寺院西南的“枫江楼”,那应该是别有一番景致。等高而观课纵览古运河两岸的美丽风光,江远山近水尽收眼底,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啊!!并且还可以领略张继《枫桥夜泊》诗的意境。
南园虽然美但是在五代的时候,还是稍逊于“沧浪亭”。文中写到南园到了春天,杨花开的很茂盛,基本上开满了城南路,并且周围叠石为山,引泉为池,岛屿峰峦,出于巧思,求致异木,品种甚多,亭台台榭,借景而造。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园林景观都是十分有讲究,比如说假山的堆叠也很有讲究:“可以说不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重峦叠嶂,或者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宽畅的就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上假如成河道,往往安排桥梁”。池沼的边沿很少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由得让人联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里的描述“为坻、为屿、为,为岩”和“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两者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总之,在我看来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的标本,也是我国最美的园林。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七
xx年我们学校组织了综合实践活动――游苏州乐园。现在我又读到了一篇文章也是关于苏州的,名叫《苏州园林》。苏州的园林多的很,例如有拙政园、留园、沧浪亭和狮子林。
作者曾留意过苏州园林的资料,发现这些园林的主人都曾是仕途不得志的文人。比如:
拙政园为明代王献臣弃官回乡后所建,王献臣学识渊博,擅长诗文,但仕途不得志,官场受诬陷连遭贬谪。
留园也是建于明代,为徐泰时的私家花园,徐泰时也曾被诬陷过始终被罢职不用,回乡后专门治园圃。
网师园建于南宋,主人叫史正志,亦曾遭贬谪,最后流寓吴中,构建此园。
最后还有著名的沧浪亭,它的主人是北宋的苏舜钦,曾屡次上书议论时政得失,被罢了官贬到苏州,在此构建了沧浪亭。
其它的还有一些如曲园、耦园、退思园等等。通过这些园林可以看出中国文人与平民大众的关系和他们对封建思想的依恋程度。
以前的文人只占社会的一小部分,他们将那么多美好的食物溶在一起,把不同特征的物象集中起来以突出自己的高风亮节,这就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质,也恰恰是因为中国文人的这样一种品质,才使得我们这个国家的整体思想得不到解放,才能使自己的精神不至于这样垮掉。
通过苏州园林,让我看到了我国古代文人的许多不足,他们尽管是社会的精英,但是如果连他们都不能获得解放,那么但愿我们这些祖国的栋梁能使祖国兴盛起来,前提是我们要好好学习,学会做人。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八
第一段:引言苏州园林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文化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在这里,我和我的旅游伙伴也来到了苏州的名园游玩,对其进行了深入的鉴赏和体会。在这次游玩的过程中,我们从苏州园林的建筑、景观和特色等方面逐一感受和欣赏,以体验一个真正的文化之旅。
第二段: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苏州园林的特点与普通园林建筑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意境。园内的建筑是用砖、木、石搭建而成的,其造型充满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如华丽的屋顶、精细的浮雕等。同时,在苏州园林中所采用的灵活、开放、曲折、隐逸的形式传达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时代特色。
第三段:苏州园林景观的艺术体现苏州园林的景观主要体现在园内的三个方面,分别是建筑景观、园景景观和水景景观。其中建筑景观主要表现在园林中各种古建筑和长廊走廊中。园景景观是指苏州园林中各种花卉和绿色植物的景观,春日里的樱花、夏日里的荷花、秋日里的菊花等不同季节的盛开都令人目不暇接。水景景观则是苏州园林最重要的景观之一,水榭、流水、亭台、拱桥、石汉、石渠等各种园林景致的精华均呈现在水景中。
第四段:苏州园林建筑的特色鉴赏苏州园林建筑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拱桥和壁廊了。拱桥是苏州园林的代表建筑之一,其精美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雕刻为其赢得了“东方维纳斯”之美誉。壁廊则是苏州园林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建筑形式,其特点是耐水、耐潮、轻便、美观,同时也能季节性的控制园内的温度和湿度变化。
第五段:结语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之一,其融合了中华园林艺术的精髓,表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精神的高度。游赏苏州园林,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增长见识,更可以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当你仰望上方那华丽的屋顶、走过那庭院小径,触摸那经过岁月浸润的雕刻时,你会印证眼前的美景为何对中华文明的要素成了永不凋零的象征。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九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始于隋唐,兴于明清,流传至今,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在苏州旅游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苏州园林所吸引,我在这里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气息和建筑艺术的魅力。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鉴赏心得体会。
苏州园林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它们往往由水、岩、树、花组成,还有精美的廊亭、亭台、楼阁、假山等建筑物。长河、平湖、留园、拙政园等园林无不各具特色。在这些园林中,我感受到了它们千姿百态的美,以及对建筑艺术和自然美的深刻理解。
苏州园林不仅是传统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在苏州园林中,你不仅可以领略建筑艺术的魅力,还可以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比如留园的“爱晚亭”,就让人联想到《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的恋情;拙政园的“诗画院”,则让人想起文人雅士的文化生活。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也令我深思。它们讲究的是自然、平衡、和谐。这种理念的体现不仅在建筑上,更在景观上。苏州园林的建筑物、花草植物、水景等都是相得益彰的,彼此呼应,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些景观之间的关系和谐而不突兀,让人感到非常自然。这种理念告诉我们,在设计中要考虑整体性,注重平衡和谐。
五、苏州园林的价值与意义。
苏州园林不仅仅是一种游览景点。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已经超越了一个地方的范畴。它传递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通过苏州园林的欣赏与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苏州园林也为保护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留下了重要的遗产。
六、结论。
苏州园林的美丽和特点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这些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也让我流连忘返。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园林,让更多人了解它们的价值和意义,让它们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绽放其无穷的魅力和价值。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十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认知目标:学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教学设想:
1、学习重点: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
2、教学方法、手段:利用幻灯等直观式教学手段,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对学生掌握总分式结构进行学法指导。课堂教学力求讲练结合。
3、预习要求:
(1)粗读课文,给预习提示中加点的字注音,标注小节。
(2)思考问题:《故宫博物院》一课介绍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由此可见苏州园林地位如何?(从文中找答案)。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其中介绍皇家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今天我们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大家一个答案。(板书课题、作者)。
集体朗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叶圣陶,苏州人,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体会。
2、苏州园林的特点:富有诗情画意,是艺术品。
3、学习重点:说明语言严密生动,运用总分式的结构。
展标:总分式的结构,严密生动的语言(分行板书教学目标)。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请同学顺序读出,用幻灯片打出正确答案,集体朗读两遍,标注到课文中。(补充的当堂注音)。
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镂空、蔷薇。
补充:相间、斟酌、模样、对称、庸俗、阑干。
2、回答思考问题,导入课文学习:(预习布置粗读课文)。
请学生回答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上一课就提出的问题,请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分析总体结构。
1、上面同学回答的很正确,就是课文第一小节听这句话。
板书:各地园林的标本。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开头总领全文。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板书:不止这些。
2、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外,可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我们学过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二节,找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板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向个方面说明:(四个“讲究”)。
板书: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3、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7节:图画美8节:图案美9节:色彩美(板书)。
四、精读4、5两节:
1、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4-5节为主)。
(1)这一节说明了什么?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1句、2-3句、4-11句,总分式。
(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
(4)“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
(5)“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
小结: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说明语言的严密性(板书在教学目标上)。
2、自读第五节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做)。
(1)结构形式?(怎么找出来的?)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
(2)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
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
五、总结:(回应教学目标,时间允许完成练习)。
1、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安排结构。
2、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在:以说明为主兼顾其他表现形式;运用概括和描述性的句子;用准确、周密、精确。
练习:课后练习三、四。
六、作业:抄写字词注音,完成课后练习一。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十一
1、明确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空间顺序,或者从前到后,或者从上而上,或者由外到内,或者从点到面,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位置和方向。例如《中国石拱桥》。
2)时间顺序,因为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恐龙无处不有》。
3)逻辑顺序,先主要后次要,先现象后本质,由总到分,或者把说明内容分为几个方面,一个一个地并列展开。例如《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等。
3、常用说明方法包括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引资料、作诠释、画图表等。
(1)分类别:说明事物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说明。例如《向沙漠进军》把风沙进攻的方式分为两类:“游击战”“阵地战”,然后分别加以说明。又如《中国石拱桥》把赵州桥的特点分为四点,一点一点分别说明。
(2)下定义: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对象一个说法,使读者对被说明的对象有明确的概念。例如:统筹方法是什么呢?先给它一个说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3)举例子:举出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能够反映一般的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举出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4)作比较:选择有外部或内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往往能增强说明事物的效果。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在说明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时,就进行了比较。
(5)列数字:有些事物为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往往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就运用了说明大会堂的宽度、深度、中部的高度、体积等。
(6)打比方:适当运用比喻,能够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如说明石拱桥形式美,就用了“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比喻不但贴切而且很美,既说明了桥洞的特征,又能吸引读者。
(7)作诠释:就是对事物的一般性的理解说明。与下定义相比,作诠释比较详尽具体,下定义比较简洁。因此有人则说,作诠释是部分定义,即对定义的某个义项加以解释说明。
(8)引资料:引用典籍、文献、故事、名言、谚语、诗词、科技成果等来充实说明内容。
4、说明文的分类:科学性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5、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明,扼要,科学性和严谨性。
6、文章结构(1总分2分总3递进式4连贯式(事物发展程序顺序))
7、段或句子在文中作用:
第一部分(第1段),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
第二部分(2~9段),作者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
第一层(第2段),总括说明苏州园林的特色。
第二层(3~9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第三部分(第10段),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说的这些,结束全文,引人回味。
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名字,没有描述某一处具体的景色,但读者得到的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是全面、明确的。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换句话说,也就是“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苏州有许多名园,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是其中最突出者,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如何从这些面貌、风格各不相同的园林中概括出共同点来,大非易事。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给游人留下的印象着眼,“硬”是从不同中找出同来。中国园林艺术和诗、画艺术相通,中国园林一向被誉为如诗如画,因此,作者的这种作为游览者的感受是精当的、恰切的,这也表明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另外,对于“图画”,我们也应该深究一下,才能更好领会苏州园林的特点。一般说来,图画中描绘的景致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画家将自然天成的景色进行抽取、提炼、集中,然后创作出既不悖于自然之理又更具有美感的.画图来。据此,我们可以领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眼前总是”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作者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介绍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比较,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
(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巧妙运用花墙和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
最后,作者又从园林的细部着眼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般的美,即讲究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这是对苏州园林的特征的再次强调。
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找出几处加以简要说明。
1.“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2.“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3.“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这是不足取的。”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5.“……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以上语句中所说的“画”“图画”,应该是指中国画。第1、3句的议论,是以中国画的审美观为依据的,而第2、4、5句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我们觉得很熟悉,因为它们原是在中国画上常见的。
一、语言美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苏州园林》的语言不仅准确简练,而且优美耐人寻味。如“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蔓延”、“补”字,表示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重峦叠嶂”一词写出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俯仰生姿”又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满眼的“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
二、动态美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恰当的引用勾勒出一个情趣横溢的意境:夏秋季节,眼前一片碧绿的荷塘,鲜艳的荷花,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嬉戏、玩耍。此时此景构成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动态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
三、谐和美
所谓谐和美,就是指布局、配合得适当、匀称的美。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比如布局上的谐和。苏州园林的布局是不讲究对称的,要求自然之趣,符合“美术画”的要求。至于假山的堆叠和配合,则使人忘却了苏州城市,给人置身山间的实感。至于园林建筑色彩的谐和,文章则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的建筑颜色与北京园林建筑的颜色进行比较,说明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大多漆广漆(天然漆的一种),这种颜色与周围颜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使人有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到了花开的季节,相映成趣,把花衬托得更加“明艳照眼”。
四、映衬美
映衬美称为陪衬、衬托。园林中花草树木的映衬也着眼于画意:“高树与低树……”两个“……相间”从而使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远景和近景层次的映衬,园林中设置花墙、廊子和漏窗,其目的都是为增加观赏点,力求从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多的优美的意境,让游览者感到美不胜收。
五、结构美
精巧的结构给人以美的感觉。本文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文章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叙述。全文的结构脉络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提出总纲(“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接着说明总体上的特色,阐发总纲的思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就形成这个总体上的特色的四设计原则(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分别作出具体介绍、并谈到其他的一些次要特色(门、窗、梁柱的特殊风格);最后结束全文,留有余地,给人回味。从而使文章严丝合缝。
总之,《苏州园林》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炉,以精炼优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作了正确、深刻的介绍,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此文章不仅给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
袁化村,安徽宿州市祁县中学教师。
1、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这个特征。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方面,具体说明了这个特征。在这之后,文章还附带谈到苏州园林的一些次要特色:角落、门和窗、色彩。
2、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中“标本”一词有典范、代表的意思。它形象地表明苏州园林继承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
3、如何理解“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大多”表示很多、大部分。“无所依傍”指不依靠在其他建筑物上,目的是增加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真的把景致分开。因为花墙和廊子的设置是为了避免一览无余。使整个园林时而幽曲,时而开朗,有分有合,互相穿插,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增加观赏者的兴致,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无限的意境。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允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用肯定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为了强调园林特征的共同点,又从反面表明设计者追求目标的坚定态度。
5、“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此句精练而形象,写出了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错落有致的层次感,而这种“错落有致”是符合自然美的原则的。
6、“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
多么富有画意的句子。“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珠光宝气”,显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画面,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7、“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写出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每一个极小的局部都是一幅美的画。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十二
上周我们055班所有的同学在您和汪老师的带领下去了苏州游览了虎丘,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等地方,让我们领略了另一番风情,让我们感受到了泥土的清新和大自然的气息。
虎丘素以“苏吴中第一名胜”著称,以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宋代大文豪有“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句。位于虎丘的万景山庄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画。我们在那里拍照留影,甚是高兴,。绿树成荫,气息清新,让我们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虎丘的几处泉也很吸引人,尤以剑池为胜。剑池,是唐代李季卿品评的天下第五泉。石壁上刻有"虎丘剑池"四字,相传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迹。剑池位在千人岩底下,呈长方形,深约5米。池上两崖如劈,藤蔓披拂。崖底便是一汪碧波,形如长剑,澄澈透明,冷气逼人。崖壁上有宋书法大家米芾手书"风壑云泉"刻石,字体雄浑遒劲。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现全园占地约50亩,大致可分中、东、西、北叫个景区。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留园以宜居宜游的山水布局,疏密有致的丰间刘比。独具风采的石峰景观,成为江南园林艺术的杰出典范。留园于1961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渐被称为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留园虽小,但却有种小家碧玉的感觉。听导游跟我们讲留园的历史与发展过程,我们不由得为此惊叹!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东北侧。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前后,王献臣用大宏寺的部分基地造园,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句意为园名。现在的拙政园经过多次修建,规模非常宏大,现为苏州园林之首,面积约为62亩,分为东区(原“归田园居”)、中区(原“拙政园”)、西区(原“补园”)三部分。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是私家园林,风景如画,景色宜人,鸳鸯阁,芙蓉榭,兰雪堂等都非常能吸引人。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内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此园的特点是水面在园区以外,园内以土石山为中心,建筑环山布置,漏窗式样和图案丰富多彩,古朴自然。北门渡石桥入园,两翼修廊委蛇,中央山丘石土相间,林木森郁。沿西廊南行,至西南小院,有枫杨数株大可合抱,巨干撑天,枝繁叶茂,院墙表面嵌有多幅雕砖,刻画历史人物故事。东侧为清香馆和五百名贤祠,祠建于道光七年,内壁嵌砌本地历代名人线刻肖像及小传数百方。再南有厅屋翠玲珑和看山楼,环境清幽。由此折东,为明道堂一组庭院,此堂为园中最大建筑,格局严整。堂北山巅,绿荫丛中,有石柱方亭名沧浪亭。下山有复廊景通内外,复廊外侧临水。还有小亭观鱼处和厅屋面水轩,可俯览园外水景。沧浪亭虽然很小,但是很有风味。
有很多都是听导游讲的,我们之前了解的甚少,但这次我们亲身体验了苏州园林的秀丽风景,可谓是大开眼界,虽然辛苦了点但是很值得!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十三
1、弄清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并掌握其作用。
2、揣摩语句,品味语言。
本节课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
1、弄清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并掌握其作用。
2、揣摩语句,品味语言。
自学指导:
这节课我们就本文中的说明方法进行一下整理,看看作者为了准确生动地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时间:3分钟。
1、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与讨论。
2、老师提请学生回答问题,其他生补充,师点拨,生整理总结。
自学指导(一)。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1、这里四个排比的句子的次序能不能任意调换?为什么?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效果:
点拨:四个“讲究”的次序不能任意调换,因为前后有着从主体到“配合”到“映衬”,并由近而远的关系。如果任意调换次序,就会使文章条理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自学指导(二)。
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5)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6)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蔽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点拨:
(1)“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2)“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鉴赏”词最恰当。
(3)“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
(4)“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5)“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6)“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伴你学》7.13.14.15。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十四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其奇妙的园林景观能够令人惊叹不已。作为一位教师,在苏州这座美丽的城市工作及生活多年,我有幸拜访了苏州园林,并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体验与感悟,下面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第二段:苏州园林的美。
在苏州园林的一日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美。园林内处处可见,假山、廊亭、小河纵横、荷花盛开、石雕、池塘、桥梁、花园、石纹……构成了苏州园林漫漫长廊。每一处细节处理得十分精致,每一个仔细的观察都能发现苏州园林的巧妙之处。在园林中漫步,仿佛能够穿越时光,感受到了苏州园林一脉相承的文化底蕴。
第三段: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代表之一,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从苏州园林的构造中发现许多古人的智慧:慕名廊、映月亭、双玲珑,无矢桥、园林配合、意境延绵,到处充溢着诗情画意、意境深邃,离奇变化、意象丰富。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苏州园林的造园设计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第四段:苏州园林的乐趣。
苏州园林中不但具有美的感受,还能够感受到园林游览的乐趣。在园林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悠闲、自然、愉快的情调,让我们远离繁琐的生活,放下所有的束缚,在园林中感受到自由与放松。同时,不同的园林也能够让我们发现不同的乐趣,有的园林围绕着山水而建,有的园林则注重建筑的造型,并融入了许多美轮美奂的雕塑。
第五段:结论。
从苏州园林中,我们不但看到了园林美景,还能够感受到园林的文化内涵、游览的乐趣。作为一位教师,在苏州园林的参观体验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化的升华和问世。我坚信,苏州园林的美和文化价值必将折射到人们的内心,成为一处中国文化的珍贵瑰宝,在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的同时,也为人们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愉悦和满足。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十五
《苏州园林》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介绍园林知识的说明文。叶圣陶是苏州人,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
课余之暇,经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在本文中,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抓住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勾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具体分项说明了亭台轩榭的布局特点在自然之趣;假山池沼的配合给人置身山间的实感和高低屈曲的自然感;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在画意;近景远景具有层次的美。同时,作者还从极小的局部介绍了园林的图画美,从门和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等,表现了其图案美,从极少使用彩绘来表现园林的色彩美。这样,我们就从作者的介绍中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有了总体的认识,从而体会到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的地位。
阅读本文,要学习其抓住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从几个方面,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分项说明的写法,学习其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十六
《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
一、文化背景。
《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其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它的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从构思上说,诗中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由天界、神灵、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风、雷、鸾风、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这超现实的虚幻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表现上的一个补充。诗人设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传说中的神山昆仑之上,这是与从原始社会开始形成的一般意识和原型神话相一致的,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学作品中通过死、梦、成仙到另一个世界的处理办法更具有神话的色彩,而没有宗教迷信的味道,形成了这首长诗内部结构上的大开大阖。诗中所写片断的情节只是作为情感的载体,用以外化思想的斗争与情绪变化。然而这些情节却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长篇抒情诗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二、创新价值。
《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离骚》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句和十字句,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统篇隔句句尾用“兮”字,句中则往往配以“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也有全句不用虚字的。这种新的诗歌表现形式,为《诗经》以后兴起的骚体文学奠定了基础。
三、艺术价值。
《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这标志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一个新时代。他立身处世的方式,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引为仿效的榜样。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四、韵味之妙。《离骚》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其中的比喻,以物喻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别事物的类比上,还体现于整个形象体系的构思中,可谓引喻之妙,因而又含有整体上的象征意义。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伤灵脩之数化”即指怀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对屈原态度上的几次反覆)。但表现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不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也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而诗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拓展阅读:屈原简介。
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汉族,芈姓屈氏(芈后改为熊姓),名平,字原,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新考古发现可能实际为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他留下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记录共25篇。主要作品为《离骚》,《九章》,《九歌》,《天问》,《哀郢》,《怀沙》,《招魂》,出自屈原的名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的身世记载屈原身世的材料,以《史记·屈原列传》较早而具体。司马迁之前,贾谊在贬谪长沙途经湘水时,曾作赋以吊屈原。文中引用了屈原《离骚》及《九章》中的一些篇章,转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与《史记》所载完全契合。和司马迁同时代而年辈稍早的有东方朔作《七谏》,庄(东汉人避讳作严)忌作《哀时命》,都是摹仿屈原的作品,文中所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也与《史记》所述相接近,所以《史记》所载屈原事迹是基本可信的。当然,传中也有偶然失叙或史实错记之处。
近代少数学者对屈原的存在表示怀疑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
《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
关于屈原的出生年月日,《离骚》中自述:“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对此有不同解释,大致可分两说:一是王逸说,他认为“摄提”是“摄提格”的省称,屈原生于“太岁在寅,正月始春,庚寅之日”,即寅年寅月寅日;二是朱熹说,他认为“摄提”是天上星座名,并不说明什么年份,两句只是说屈原生于寅月寅日,但年份不明。二说之中,王逸说更为流行,但因所据历法不同,结论各异。浦江清推定屈原于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正月十四日生,这一结论较为精细。
屈原的远祖是颛顼高阳氏,应是夏氏族的一部分。据《史记·楚世家》说,高阳氏六代孙名季连,是楚的创业始祖,姓。周成王时,季连的曾孙熊绎受封于楚,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传至熊通(一作达),就是楚武王。其子瑕,封采邑于屈,子孙就以屈为氏,所以屈是楚国姓的分支。自春秋以来,屈姓历世都担任楚国的显要职位,担任高级官职莫敖的有屈重、屈完、屈荡(前后两见)、屈到、屈建、屈生等,多半是父子相传。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十七
苏州园林,又称江南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因其独具匠心的设计和精湛的施工技艺,被誉为“诗画之境,园林之城”。苏州园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苏州园林不同于其他景点,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创造出的一个微观而和谐的世界,给人一种无限的意境和艺术享受。
第二段:苏州园林的特点。
苏州园林有很多特色,比如山水对称、点线面的艺术表现手法,追求小而精、层次分明的空间感,运用多种自然元素和景观手法创造独特的意境。苏州园林中常见的建筑,如建堂、亭、楼、阁、廊、庑等,不仅用于雅集、赏景、休憩,还有表达各种文化内涵的作用。比如园林中的假山采用玄武岩、石灰岩等石材制作,象征着江南山水的秀美和奇险;水池则用青石板铺底,并铺上一定数量的水晶石片,从而呈现出水如镜面的景象;园林中的小小收藏室里也收藏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对古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苏州园林的鉴赏需要有深入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素养,可以从建筑结构、装饰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苏州园林常采用的点线面手法和套路也需要用专业的术语来解释和描述,而不是简单的表达。同时,也可以从园林的情境、主题、氛围等方面进行体味和感悟。对于像苏州园林这样的高度压缩式设计景观,观赏者只有运用整体性思维,并加上对细节的敏感,才能领略到园林的奥妙。
第四段: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
苏州园林不仅具有古建筑文化、泉、假山、花木草等自然景观、园林文学等方面的价值,同时也突出体现了中国古代观念之美。苏州园林的建筑构成似乎一切均为城市空间的构成历史,苏式园林的传承就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苏式园林的文化内涵、民族品格、审美意识、美学价值,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体现了古时中国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因此,苏州园林不仅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具有高度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走进苏州园林,仿佛身临一幅精美的山水画,让人心旷神怡。我在欣赏苏州园林时,深深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底蕴和精神,同时也让我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赏苏州园林,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让我对于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对苏州园林的鉴赏,我也认识到中国文化在风格、学问和审美方面的不可替代性,从而使我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祖国文化。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十八
《化石吟》由化石推及大自然,盛赞大自然这位“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诗歌写得美丽而深情。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诗人以优美的语言,神奇的意境,热情洋溢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化石,为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神话般的生物世界的奇观,让我们了解了那些已经灭绝的生物的生命信息,一睹了它的迷人的风采。诗歌构思巧妙,,语言优美,意境奇丽,很有特色。诗歌开篇,诗人用一组设问句组成的排比句,从个体到整体,由鱼儿、鸟儿、树儿推及到整个世界,发出一连串有趣的诘向,激发读者的情思,激活读者的思维,引导我们去思索探究亿万年前的神奇世界。
在此基础上,作者十分机智地再用一设问拟人句:“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讲述那奇幻的神话。”激情满怀,巧妙扣题,总领全诗。一个“沉睡”、一个“长眠”、一个“苏醒”,使诗歌上下呼应,环环相扣;一个““请”字,,极富人情味,使诗歌情趣盎然。接着,诗人用了四节诗,吟咏化石,盛赞化石的功劳,为我们展现了亿万年前奇幻般的生物世界,为我们指点迷津。是化石把我们的“思绪引向远古”,为我们描绘“生物进化的图画”、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回答了生物进化的“平凡的.真理”、“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在“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的过程中;是化石,“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保存了“生命的档案”;是化石,使我们得以复原恐龙、猛犸,让我们仿佛看见了它们的“引颈长吼”;是化石,使我们得以重现远古的林木,一睹它们“葱茏、幽雅”的风姿。然后,诗人以一“啊”字领起,用第二人称亲昵地直抒胸臆,议论抒情,由化石推及大自然,盛赞大自然这位“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诗歌写得美丽而深情。由于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精美而灵动。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是诗眼,诗人在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又弘扬了唯物主义的进化论的真理,诗歌因之而更具深意。最后,诗人专门用了一节诗照应第二节,巧妙作答,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之美.结尾句”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不只是对第二节诗诗意的重申与反复,而是水到渠成,画龙点睛,总结全诗,有力收束.读罢上文,化石讲述的故事难道不”令人神往,惊讶“诗人在这样的抒情议论中收束全诗,不但独具匠心,而且强化了主旨.诗歌向我们讲述了化石保存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神话世界,盛赞了化石,宣传了生物进化的真理,既富有科学知识,又颇具唯物主义精神,给人深深地教育和启迪,真是难能可贵啊!
拓展阅读:化石吟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
1、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
2、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学习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骸骨()潜行()葱茏()卓越()。
海枯()裹藏()。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称赞而且佩服。()。
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草木)青翠茂盛。()。
奇异而虚幻。()。
3.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
事在必行()其貌不洋()坐想其成()以逸代劳()。
故技重演()针贬时弊()言不由中()出神入画()。
4.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十九
汉乐府本来是西汉设立的音乐官署。以后就把这个官署内收集的可以唱的诗称为乐府诗。
《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诗,无言叙事诗。
主旨。
叙述使君调戏采桑女罗敷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赞美了罗敷女的坚贞和智慧,讽刺使君的愚蠢,反映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荒淫和无耻。
课文串讲。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起因。描写罗敷劳动情景,服饰容貌的美丽。
第二部分:事件经过。描写使君调戏罗敷,遭到严词拒绝。
第三部分:结局。描写罗敷夸夫。
疑难词句。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坐:因为。
秦氏有好女。好:美女。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颇:略微。
何用识夫君,白马从驪驹。从:跟从。
学习要点。
1、女主人公罗敷的形象特征。
形象美,心灵美,机智勇敢。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比如文中的环境描写,从环境描写来看,属于正面描写;但从表现罗敷的美丽来看,又属于侧面描写。尤其“行者见罗敷,——”更是侧面描写,没有描写罗敷如何美丽,而是从旁人的反应衬托出罗敷的美丽。
重点段落分析。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夸夫表现罗敷对自己夫君的忠贞,对使君的嘲讽,蔑视。使使君相形见拙,无地自容。
2、划分层次。
分为五层。
前四句。描写夫君地位显赫。
“青丝系马尾”四句,描写夫君的财富。
“十五府小吏”四句,描写夫君官职。
“为人洁白皙”四句,描写夫君的美貌。
侧面描写,借他人评价。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二十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熔成的诗篇。下面是课文的鉴赏,以供参考。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这是一首浪漫主义杰作,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崇高理想和火热的感情,迸发出了異常灿烂的光采。
《离骚》的命名,司马迁解释为“犹离忧也”,汉代班固在《离骚赞序》里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这是汉代人从文字本义所得出的解释。诗里叙述了诗人的所以“遭忧”和反复曲折地表达了他的忧心之深,因此在这首抒情诗里,含有不少叙事的成分。这首诗几乎可以看作诗人的“自叙传”,它曲折尽情地写出了诗人大半生的思想和行事。
这首诗可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他的家世、出生和他自幼的抱负;第二部分写他在政治上的遭遇;第三部分写他遭受迫害以后的心情,表示他坚持理想,至死不屈;第四部分写女媭劝他不必“博謇好修”,他就向传说中的古帝重华陈辞,正面地说出他的政治理想;第五部分写他在心情抑郁,无可告愬之下,幻想上天入地,寻求了解他的人;第六部分写他的矛盾心情;他问灵氛和巫咸;冀求得到指引,灵氛劝他离开楚国,巫咸劝他留下来再作打算,但环顾楚国政治情形,却又使他失望;第七部分写他幻想离开楚国远游,但终于依恋不舍;第八部分是“乱辞”,表示要以死来殉他的理想。
《离骚》表现了诗人眷念祖国和热爱人民的胸怀。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有着宏伟的抱负。他想刷新政治,挽救楚国的危亡:“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并且还愿意奋身而起,作楚王的先驱:“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他的目的不止在于挽救楚国的危亡,还想让楚国强大起来,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统一中国,这是当时人民的愿望,也是有远见的人物的共同理想。屈原在《离骚》里,时常提到尧、舜、禹、汤、周文王等,就是想让楚怀王以他们为榜样。当时的儒家是提出这些人物来加以理想化,希望统治者要像这些理想人物一样来统一中国的。屈原这种思想是当时爱国思想的一种最高的表现,他不仅想使他的祖国成为强国,而且要让他的祖国来完成当时伟大的历史使命。
《离骚》还表现了诗人坚持理想、憎恶黑暗、嫉恶如仇的的精神。诗人的理想在楚国腐朽统治集团的阻力下不能实现,他愤怒地斥责了楚国统治集团;还这样描述了他自己的情操和耿介之志: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擥木根以结兮;贯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作彭咸之遗则。
……。
诗人写自己早晨饮木兰花上坠下的露水,晚间食秋菊初开的花朵;身上佩带着薜荔、菌桂,胡绳等香花编成的装饰,用来比喻自己的高洁。和那些统治集团人们的贪婪、嫉妒、驰骛、追逐相比,更衬托出了诗人对于那些丑恶灵魂的鄙视。接着诗人在斥责了统治集团的“謠诼”和“偭规矩而改错”后,又写他自己的绝不妥协:“鸷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屈原作品里的思想光采正是这样表现的:他十分憎恨腐朽的统治集团,憎恨他们,是为了保护自己美好的思想。正因为这样,憎恨就愈深。他不只是对于腐朽的统治集团揭露和鞭挞,而在揭露和鞭挞时,还举出自己美好的理想,这就更显出了被揭露者的丑恶,鞭挞也愈重。
这篇作品整个说来都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后半部里,这种色彩更浓烈。诗人在前面写他的生平经历、政治理想以及对于黑暗政治的揭露等,多系实写。但其中采用了一些“比兴”手法,它和《诗经》中的“起兴”完全不同,也不是单纯的比喻,它所用来比喻的形象中,包含了一种幽远的意境: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蘺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攬洲之宿莽。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美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巳兮,苟余情其信芳。诗人在作品里写他对于种种香草幽花的癖爱,这是用来比喻他的志洁行芳,人们在读到这些诗句时,不只是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重要的是觉得被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住。“江蘺”、“辟芷”、“秋兰”、“芰荷”、“芙蓉”,这些生长在水国深岩的幽花香草,本来容易把人们的心情引到奇丽的幻想境界。诗人用它们来象征高洁的品德,披戴着它们,就是象征他的被服德义。这就写出了诗人的高洁的动人的形象。
但《离骚》的浪漫主义最重要的特色还不在此。是重要的特色在于诗人的笔锋底下,大量驱使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山川流沙等,构成了一幅異常雄奇壮丽的完整的图画。如诗人写他的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能了解他,在无可奈何的情绪下,幻想驾着鸾凰、凤鳥、乘风飞上天空,寻天帝去倾诉:
朝发轫于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屬;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鳥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这一段所写的意境极其开阔宏伟。诗人幻想他早晨离开南方的苍梧,日落以前就到了西北的昆仑山上。他还叫太阳神缓轡徐行,要趁日落以前去“上下求索”。他在太阳沐浴的咸池饮马,在太阳所经的扶桑歇息。跟随他的有月神、风神、鸾皇,雷师等一大群的神物。声势十分煊赫。
不独这一段的描写是这样,还有大量的描写也是这样。宇宙间一切奇丽的景象,他都能使它奔赴到他的笔端。
《离骚》里面还有一些地方抒写诗人的幽独的情怀,和上面那些又有不同: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汝)?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这些句子能使人迴腸荡气,显出了作品中的另外一种深婉的感情。
屈原在《离骚》中借助于神话传说和宇宙间奇丽景象来抒发他的悲愤,他在现实中失望了,就幻想到神界去漫游。但是,幻想总不能消除他在现实中的愤懑,因此诗中写到十分绚烂之处时,紧接着就描写了他失望的心情,如写他驾着鸾凰、凤鸟飞向天空,叫天上的“帝阍”开门,而“帝阍”却是“倚阊阖而望予”,他在日色昏黄中,只好“结幽兰而延佇”。又如写他一路车马喧阗,转道昆仑,行过流沙,指向西海时,在光明的天空中忽然看见故乡而悲伤起来。作品里面错综复杂地写出了诗人的满腔悲愤的心情。同时又写得反复曲折,有抑揚顿挫之妙。
《离骚》是一首极富有变化的诗篇,它把事实的叙述、幽独的抒怀和幻想的描写等交织在一起,波澜壮阔而又结构完美。全诗每一部分都优美动人,合起来又是一个雄奇壮美的和谐的完满的整体。只有具有那样热爱祖国坚持理想的最充沛和最激烈的感情,才能写出这样伟大的篇章来。
拓展阅读: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从屈原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但以他的巨大的创作成就来说,他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也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作品,但它基本上是群众性集体性的创作,个性的表现甚少。而屈原的创作,却是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这标志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一个新时代。
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他关心国家和人民,直到今天仍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受到高度评价。虽然他的爱国和忠君联系在一起,在这一点上,他并不能背离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但同时也要看到,屈原又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并不把自己看作君主的奴仆,而是以君主从而也是国家的引路人自居。他对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有坚定的信念,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与自身所属社会集团的大多数人对抗,宁死不渝。这就在忠君爱国的公认道德前提下,保存了独立思考、忠于自身认识的权利。作为理想的殉难者,后人曾从他身上受到巨大感召;他立身处世的方式,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引为仿效的榜样。
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汉儒曾说,《离骚》与《诗经》中《小雅》同为“忽而不伤”之作,明代诗人袁宏道于《叙小修诗》中驳斥道:《离骚》“忿怼之极”,对“党人”和楚王都“明示唾骂”,“安在所谓怨而不伤者乎?”并指出:“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正是“楚风”的特点。他的意见显然是正确的。不仅如此,屈原赞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实袒露;咏唱神灵的恋爱,是热情洋溢、淋漓尽致;颂扬烈士的牺牲,是激昂慷慨、悲凉豪壮……。总之,较之《诗经》总体上比较克制、显得温和蕴藉的情感表达,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造成了全新的、富于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屈原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后代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
屈原是一位爱美的诗人。他对各种艺术的美,都不以狭隘的功利观加以否定。《九歌》、《招魂》中,处处渲染音乐歌舞的热烈场面和引发的感动。“羌声色之娱人,观者憺兮忘归”,在屈原笔下,是美好的景象。同样,他的诗篇,也喜欢大量铺陈华美的、色泽艳丽的辞藻。他还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赋予草木、鱼虫、鸟兽、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诗歌的美质。大体上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总之,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形成无穷的影响。而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南北文化的区别,楚辞较之《诗经》,已有显著的进步。因之,它对后来文学的影响,更在《诗经》之上。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二十一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其精湛的艺术水平和优雅的园林文化,吸引了无数游客和爱好者前来欣赏、研究和品味。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其特点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自然、恬静、安逸的园林景象,同时凸显出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和文化精髓。身为一名教师,我深刻感受到了苏州园林对于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发扬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感性的园林体验。
我曾在私人导游的带领下,游览了苏州的几个园林,如拙政园、留园、虎丘等。在苏州园林的欣赏中,我不仅仅是看,还体验了更多的感受。在暖阳下游走在曲折的小路上,穿过青石地和蜿蜒的竹林,看到池塘和桥梁,仿佛走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外面喧嚣的世界。这样的体验让我深深感受到真正的园林并不是简单的树木和花草,更多的是身心的享受和心灵深处的怡然自得。
三、园林美学的研究。
走进苏州园林,我们发现它的美学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独特的园林造景风格,其中包括各种细致精美的装饰和布置,如假山、廊、雕花窗、屏风、桥、湖泊等。在这些景物的元素之间,设计者运用了某种特定的比例、色彩、材质和空间等,使其形成了一个流畅、和谐又自然的环境。这样的设计不仅仅是艺术表现,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各个方面的精髓。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感到当代人的责任是不断地传承和保护古代文化。苏州园林不仅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属于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如今,苏州园林面临着诸多的保护和继承问题。一方面,园林的维修、保养和开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支持;另一方面,各种污染和人为破坏也在威胁着园林的安全与完整性,经常听到消失令人痛心的消息。因此,尽可能地通过园林的宣传普及和教育指导,让更多的人进一步理解和了解此文化遗产的精华和独特魅力,则成为了我们教师要承担所有人的责任之一。
五、园林与教育的结合。
对于我们这些有着教育职业的人来说,能够将文化传承和教育任务结合起来,则更具备意义和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将苏州园林作为教学资源,通过讲解,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的美感培养和审美素养。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汲取园林的设计思想和美学基础,运用到教育学科中。苏州园林的美,其实是对于中国文化的一种强力体现,与当代的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上是我的一些园林欣赏心得和对于苏州园林加强传承和保护的观点。身为一名教师,我深信将这些情感和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促进人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推动着历史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二十二
暑假,爸爸带我去游览了苏州园林。
我们刚来到古典园林,就被一幢幢古香古色的建筑物,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古树,吸引了目光。先说那古香古色的建筑物吧,红漆漆的柱子,绿漆漆的栏杆,漂亮极了!每一间的横杠上都有五彩的画,画上各种人物、花草,上千幅竟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建筑物里面很宽,有四五百平方米,要是晚上一个人在里面,还真有点害怕。建筑物是用木头建的,富有民族特色。
穿过建筑物,就来到了后院。哇!苏州人真会享受,院子虽说不算大也很宽敞,不但能乘凉,还能舒心。这院子可真漂亮啊!既有小桥又有流水,让我不禁想起“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来,好一番诗情画意的布置。湖面上开了无数朵荷花,白里透红,好像小娃娃的脸蛋。还有一个专供休息的凉亭,看了这么多美景,就属凉亭最个人化了。走过小桥,一片树林凸现出来,走进去,草地上零零星星地洒落着点点阳光,松鼠偶而从树上跑过,花草的芬芳扑鼻而来,真像是处身于一片大自然美景啊!
走完院子,出口就到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美丽的世外桃源。
林作文二:
今天是我和妈妈来上海参观世博会的第四天,这几天在世博园里观看实在太累了,所以我和妈妈随旅游团来到了苏州,早上起床,旅游团派车来到我们住的宾馆接我和妈妈,车子沿着郁郁葱葱的树林来到了苏州的偶园。苏州所有的园林之中,只有偶园里的结构是对称的,园里有石,有花有竹,景色清新自然,离开偶园的方式很特别,是坐船离开的,据说这是古时送客的一种礼仪。在船上,摇船的大妈还给我们唱了几句苏州唱腔,很有意思。
然后我们去蚕丝场,里面有好多的蚕宝宝吐着丝,用那些丝织出好多蚕丝被,枕头,还有我们带的围巾,衣服,帽子等等。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寒山寺,正如古人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里的景色更是一番美丽迷人。
苏州的野生珍珠也是很好的,它可以用来做药,可以治百病,还可以当护肤品使用,使人的肌肤变得越来越光滑,细腻。
然后我们又去了苏州最北边的北塔寺,我们在这里见到了观世音菩萨的真身,原来观世音菩萨不是女儿身,它是男儿身,还看到了七位佛祖,我们的前世,今生,后世。在这里许愿是很灵的,我许的愿是一家人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这时,我望了望天,已经是黑了,我们坐上返回上海的车。在车上,大家伙高兴地唱起了歌,一路上欢歌笑语的到了上海,这一天是多么的愉快,有趣啊!
苏州真不愧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人们对苏州的赞美。
大家好!欢迎来到苏州园林参观。我是你们的导游,姓潘,就叫我小潘或潘导好了。下面就让我带你们去参观吧!
苏州园林以山水秀丽,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那里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
现在我们来到了拙政园。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它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你们看,拙政园建筑布局是不是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它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主要建筑有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等。下面大家拍拍照吧,小心点,不要掉到水里或乱扔垃圾了!
参观了拙政园,现在大家跟我来到了沧浪亭。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沧浪亭园内以山石为主景。瞧,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多美丽啊!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最后,让我们参观留园。留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现在,我们已经把苏州园林的几个名园都不得参观完了。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游览这些名园,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的支持!再见!
百转千结的是眷恋,这一世情结再不会搁浅,终有一刻魂梦里相牵……——题记。
梦里的我们……醒来的失落,无法言说,当我发现所谓醒来其实是另一个梦,梦的出口散不开的浓雾太沉重……真是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啊!
苏州园林课文鉴赏范文(23篇)篇二十三
在拜读完完金学智老师的佳作之后,就不自觉的回想起这首诗,姑苏的景致和人文,被无数才子化作缠绵悱恻的诗词,流传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历史之中。
而苏州城内的园林,就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金学智老师的书大致分为八个版块,分别是建筑构成,山水构成,花木构成和关于意境的清新朴素,曲折幽深,透漏空灵,秀婉轻柔还有总结饿综艺大观。
苏州园林在中华土地乃至于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华夏子孙的骄傲,更是世界的瑰宝,其中比较著名的几个在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例如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退思园,留园等等。
如果说,苏州的园林是块美玉,那么这些细节和金学智老师就是匠人,他的文笔渗透了姑苏的情怀,化作了玲珑剔透的一座城。
整本书从宏观到微观,从写实到写意,不仅带我们领略了大体的气概,就连雕刻在石面上的花木兽禽都一一在目。
要说苏州园林的最大的特色啊,并不只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景,而真正引人入胜的更在于它的"花木寓意,叠石寄情。"。
例如拙政园,她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可见其造诣之深,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拙政园的后池种满了荷花,一到三伏的盛夏,接天的莲叶无穷碧,映日的荷花也别样红。荷花的品性高洁,花木中它的寓意最高,正如园主人的性情,不好官场荣华富贵,也不鞠躬于车马前,隐居之后留心于农事,造福于百姓,这何尝不是荷花寓树人。
我最中意的园林在苏州一个叫木渎的小镇上,它并不出名,那里没有人山人海的游客,倒也落得清闲,它有个很美的名字,叫做虹饮山房。它的建筑风格相较于拙政园显得亲切了许多,就像一幅水墨丹青,落到人间,满怀柔情的展开画轴,成了人们口中传唱的歌谣,就等你迈入其中,听树下的女子弹琵琶,拂手抬袖间,苏州的评弹和着吴侬软语回响在她的一颦一笑间,这苏城的风华和婉约早就揉进了你的眼帘内,叫人怎么能不如痴如醉。
苏州的园林比不上紫禁城的大好河山,也敌不过长安洛阳那富贵花开的繁华,却能寄你一份求之不得的奇缘。
姑苏总有下不完的细雨连绵,唱不尽的才子佳人,这一切的一切,请你好好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