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博的知识储备,能够驾驭各种表达技巧,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对大家写作时能有所启示。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精选17篇)篇一
在小学生中不喜欢。
作文。
的小学生占多数,找不到合适的内容是不喜欢作文的主要原因。学生喜欢写自己想的,。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作文指导的。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高玉宝、高尔基等人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证明。?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就不会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2、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各年段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
3、明确求真、立诚是最重要的作文要求。求真,就是习作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成人话;立诚,就是?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诚于中?才能?形于外?。为人真诚,才能说真话,吐真情。这既是作文的问题,又是做人的问题。我们要通过作文教学,既教作文,又教做人,既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又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对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立诚,就要有作文内容。作文的源头活水是充实的、鲜活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习作不胡编乱造,不搞?五子登科???动辄就是推车子、抱孩子、领瞎子、捡票子、让位子,就得有生活,投入现实生活,开源活流;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有所发现??世界上不缺少美好的事物,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
4、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当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师要把习惯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各个年级的教师根据年段要求,注重落实以下习惯的养成: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
5、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凭借课文这一个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既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要体现快乐作文、放胆作文、生活作文、个性化作文等理念。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精选17篇)篇二
加强词、句的训练。在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基础知识的巩固作为教育的重点内容,着手于课本中的内容,让学生将课本中的词语做到烂熟于心,将熟字运用到新词中,加强对形容词、名词、动词等词组的分类,多联系课本中的词语搭配与句式的变换。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勤加演练,经常温习课本中的词、句,夯实语文的基础知识。
引导并培养学生对于语文词句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等,来分析和理解词语的实际意思。在人教版三年级的《盘古开天地》一课中,让学生自己将不理解的词语标示出来,并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来辅助理解,比如: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了“混沌、猛劈、缓缓上升”等生词的意思,能够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学生通过熟读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开头的“巨大蓝色宝库”指的是什么。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对词语、语句的积累,在学生理解一篇文章之后,通过摘录和背诵等方式,来积累文中的精彩语句,并感悟作者的造句与表达方式。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矛与盾的集合》中通过对“矛”与“盾”的应用,来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等。
加强段落训练。文章段落的训练是为了能够准确掌握本段中心内容,并找到重点的语句,可通过分析和了解来进行段落的仿写。比如:人教版《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指导学生将每一段进行反复朗读,在感知不同段落对于不同季节小兴安岭的美景描写之后,提问学生分析哪一句话是段落的中心句,这时,学生们会踊跃回答问题,从而可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将不同季节小兴安岭的形态找出,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阅读形式,使得学生掌握总分的构段方式,从而取得良好的阅读训练效果。
(二)教授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习阅读的方法。进行三年级的语文阅读训练,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而大量阅读的基础就在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需要教授给学生阅读的方式:通过熟读课文,做到流利地朗读课文;边阅读边思考,在阅读完文章之后能够大致地归纳出文章的内容;借助字典对生字进行理解。在人教版三年级《赵州桥》一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制订预习计划,学生根据这个计划进行自主式阅读。在其阅读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文章内容,并与同学一起探讨出阅读的方式和步骤。通过这种阅读方式的反复练习,概括出阅读的技巧和方式。
分段教学法。在语文的人教版课本中,教材都是按照一定主题来划分单元的,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某一单元的文章为训练重点,有策略、有重点地训练学生进行阅读,从而在根本上提升他们对阅读方式的实际运用能力,打造一种相对高效的阅读课堂。
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争吵》一课中,引导学生初步理清文章的层次之后,让学生自主找出文章中的重点人物和发生的故事,按照“争吵的起因――争吵的经过――争吵的结果――争吵的尾声”这一顺序为课文划分段落,充分学习到文章的分段阅读模式。除了课本中的文章,教师还可以挑选课外的出色文章,让学生根据课堂中所学习到的阅读方式,来进行自主阅读,通过分段阅读的方式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通过科学的阅读教学方式,才能够在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出色阅读习惯。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精选17篇)篇三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出色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
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精选17篇)篇四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未来社会里,“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
关于语文整体的基本学习方法,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论述。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
关于对小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为字词的学习方法,句子的学习方法,段的学习方法,篇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等。
如:字词的学习方法有:运用汉字的构造规律来理解字的方法,组词法,造句法,查字典法,用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同义法的比较法,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方法,追根溯源理解词义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学习方法有:扩写、缩写句子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用关联词语理解简单复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学习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学习方法有:分段的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学习写作文的方法有:审题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选材的方法,组织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精选17篇)篇五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问题情境,渗透方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愉快地学习,积极地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例如,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时,在理解“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一句时,教师引导:(1)平常王维思念家乡的亲人吗?(2)为什么重阳节这天他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样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注重心理体验,侧面领悟方法。
在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如果他们能够重视自己的心理体验,那对于理解文本来说帮助将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学生的心理体验是在感受文本语言基础上的一种深入。心理体验是学生内心深处对感受的强化,体验既可以间接来自对语言感受的深化,也可以来自想象力的引导。新课标重视了对文本语言的整体把握和感受,体验性阅读教学强调学生自己从语言中产生真实地情感冲动、情感共鸣,积淀情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我们所积极倡导的。如学习《掌声》一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小英的自卑:为什么小英总是早早来到教室,放学后最后一个离开?让学生大胆体验小英当时的真实想法,从而与后来的改变形成强烈的对比,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归纳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例如在教学《军神》一文时,首先通过查资料了解刘伯承,再着重引导学生从沃克医生在术前、术中、术后不同的态度变化中,感受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让学生对侧面描写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但作为教师不应该满足于这个结论,而应该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一要注意抓住人物前后态度的变化,二要将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
四、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方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例如,学生学习了查字典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及结合生活实际解词等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新词。还可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教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后几段学习。另外,当遇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精选17篇)篇六
从教材要求上讲,小学语文教材低段(一、二年级)的教学,着重是进行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说、阅读、写话的训练。从心理特征上看,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七至八岁阶段,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在认识、理解事物或学习时往往要借助实物或形象。要学生掌握简单的学习方法,具体说来就是:
1.借助形象物学习汉语拼音和简单的汉字。
2.学会写字的基本方法。
3.能用形象记忆法、趣味记忆法、情境记忆法背诵课文。
4.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的方法。
5.通过先想后说的方法,说、写完整的话,通顺的话,规范的话。
6.课后能用复习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或家长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手段,教会学生学习。这个阶段中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多数是从老师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感知到的。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精选17篇)篇七
教学目标:
1、为学生现场提供写作素材,使习作教学成为愉快的师生交往过程,使学生的习作成为“有米之炊”。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使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一、课前交流:
离上课还有几分钟,我们玩一个“谁是我的知心朋友的”游戏吧。请你们猜一猜我伸出了几个手指?(分别伸出1、3、5个手指)。
你有什么猜测的窍门?
你真聪明!能够知己知彼,明察秋毫。看这个大大的“聪”字,我们发现,做一个聪明的人,就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口勤说话,心多思考。(幻灯片)。
二、导写过程:
(一)巧解“聪”字,情境练说。
我们现在就来试试这几句话的效果。这里是教室的门,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先向大家问好,同学们回答。别小看这个短短的过程,其中有走上讲台的教师,有老师和同学们的问答,而且上这样的一节课,你们一定会有自己的感受。这就要求同学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多思考,再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就是口勤说话。
(学生练说)。
小结:今天,我们要让自己的眼、耳、口、心都投入到观察之中,准备好了吗?
(二)设置期待,深切体验。
1.听说礼物,期待过程。
a.今天这节课,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薄礼。你们猜猜这份礼物是什么?说说自己的理由。
b.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理由,那么刚才你都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连起来说一说就是出口成章了。(学生练说)。
c.仔细倾听同学们的发言,听听他做到了几个“到”。
2.却是白纸,体验奇怪。
a.这个礼物因为能够千变万化而格外珍贵,所以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等待我拿出它。大家可以欣赏礼物了,这个礼物就是--(拿出白纸)小小礼物,不成敬意。
b.你们看到什么礼物了?怎么一片笑声和叹气声?(引导学生把前因后果说清楚)。
c.学生练说。
3.设计礼物,创造精彩。
a.看来这份礼物实在是不成敬意。那请同学们帮我想个办法,将这张白纸设计成一份能表达出我的心意的礼物,好吗?(剪纸、书签、画画、折纸、魔术……)。
b.看来,白纸也有白纸的优势,它给我们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如果这个过程写下来。(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前后桌同学之间交流)。
4.细细体会,明白心意。
(三)拟定题目,放手写文。
b.现在大家拿起笔,把自己最想说的内容细细写下来。根据自己的习作速度,可以写全文,可以写片段。
(四)展示习作,互动评点。
a.请同学们把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发表意见。(学生朗读习作,其余同学点评,教师也参与其中,相机评点)。
b.同学们,一节课很快结束了,希望大家记住这节课。今后要多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口勤说话,心多思考”,使自己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反思:作文课,孩子们历来比较头疼,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想让孩子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下享受习作的过程。孩子参与其间,既能学到必要的写作知识,又能自由驰骋的想象。
课前,我通过玩游戏,借助“聪”字,顺水推舟地和孩子们共同发现其中的奥秘:聪明的人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口勤说话,心多思考。其中蕴含了本节课需要具备的写作知识:多角度观察,缜密思考,大胆表达。
其次,我让孩子猜测礼物,并且出其不意地展示了这神秘的礼物--一张白纸。礼物看似平淡无奇,但通过引导,孩子们思路开阔了,习作的粗略构思也就在这灵动的教学过程中自然生成。
第三,“说写不分家”。孩子们的即兴口头作文能得到师生的评改,当堂就能在评说中有所提高。孩子们说的很充分:师生巧解“聪”字,孩子们在情境中练说;教师设置礼物的情景,孩子们在参与后总结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自主拟定题目时,孩子们放胆表述自己的文题,其实也在阐述自己要写的文章的大致构思。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精选17篇)篇八
三年级奥数课本系统的介绍了四则运算及其巧算,关于数的计算是比较枯燥的内容,但它同时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是历次竞赛或选拔比赛中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实际的教学经验表明,在二、三年级打下良好运算基础的同学,一方面使得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更加轻松,另一方面,在高年级竞赛或选拔中往往会有相当大的优势。
2、应用题,重中之重。
从三年级起,奥数课本中介绍了大量的奥数专题知识,尤其是应用题部分,是所有年级所有竞赛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知识。学生一定要在各个应用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习计算的基础上,三年级逐步引入了基本应用题,简单图形问题等奥数知识,面对突然增大的奥数信息量,学生可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复习、总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精选17篇)篇九
三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写作的门槛,掌握的词汇不多,认识的事物不丰富,见识也少,普遍存在怕写作文,怕作文写不好,作文无处下手等问题。因此,必须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突破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想方设法指导好初学作文的学生,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研究作文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树立作文的信心。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主要做法。
一、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能力。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还必须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可以带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探索、思考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引导学生注意不同的观察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同样的事物,由于观察点和时间、天气的不同,观察者的心情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一样。好像观察我们学校校园内的花园,在晨雾里,朝阳下,烈日中,风雨中,夕阳下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景象。如果观察点站在校门口看,我们描绘的景象不同,站在左右边看上去又不同。因此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观察质量。
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与书交朋友,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及时把课外阅读中看到的好词佳句摘抄到采集本上,为顺利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三、学会仿写。儿童有一个天性就是模仿。小学阶段的作文,既要放手让学生去写,又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逐步形成良好的写作技能。无论写什么都要求能够表达准确、清楚。所以读和写是可以相互迁移。因此,可指导学生模仿范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将范文的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开头、结尾及过渡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写作中。例如:《翠鸟》这篇课文中的第一段,作者对翠鸟的外型(颜色非常鲜艳)进行形象、具体的描述。我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型特点。最后让学生写一篇《我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这样联系实际,让同学们写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学生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了。通过模仿练习,学生不但掌握了观察事物的方法,而且学会了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精选17篇)篇十
“说”,即是把所见、所闻、所思表达于语言。能说者善写,培养学生好说的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我发现,平时不善说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往往也不能把要叙的事、要说的理,有条理、有中心地诉诸于文字。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缺乏说话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我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然景物或亲自参加的各种活动等等,在训练过程中,列出简单的提纲来引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然后按说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多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学生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多读,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课文是多读的起点,读好课文,揣摩作者的思路和语言表达,奠定基本的阅读量,由此扩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需要,去阅读报刊杂志和书籍,就迈向多读的天地了。
多写。
作文活动是实践活动,学生写作技能的形成、写作水平的提高,依赖于作文实践。因此,多练笔就成了整个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多写,可以促进观察思考锻炼思维的敏捷、严密和灵活,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
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把眼看、耳听得来的“材料”,直接贮藏在脑子里固然好,只是有些“材料”琐碎,容易忘掉,写作时暂时又想不起来、写不出来。那就可以把平时得来的“材料”,以写的形式保留下来。如遇到一件有意义的事,看到一个动人的场面,发现一种富有特色的神态,或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语言,都可以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大量积累生活素材,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加很多的练笔机会,为今后写文章时做到得心应手、水到渠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改。
作文修改是小学生作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作文写完后,要反复修改,力求文字精练、表意准确、语言生动。
多鼓励。
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付出了一定的辛勤劳动,总希望别人对自己劳动的价值给予肯定与鼓励。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做到少改多批,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学生的作文瑕瑜互见,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优秀习作中的谴词造句和布局谋篇中的“闪光点”,更要发现差的习作中情感表达的“闪光点”。
实践证明,小学阶段的作文起步,只要坚持多说、多读、多写、多改、多鼓励,多多点击,就能使小学三年级学生顺利跨进“作文大门”。
1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记叙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来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肖像描写。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动作描写。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精选17篇)篇十一
我的爸爸和妈妈都是出租汽车司机,他们为了全家的人的生活,为了我和哥哥能上学读书,常年辛苦奔忙在公路上接送客人。他们很少与我们一同按时在家中吃饭,因为人们正常的吃饭时间正是他们最忙的时段。
尽管他们是那样的忙碌,那样的辛苦,但他们还是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和成长。每天临出门时提醒我在学校要努力学习,晚上回来时还常常检查我的作业,发现我有做错的题还耐心地进行辅导。他们除了关心我的学习,还经常教育我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下下幸福的成长着。我决心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学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用好的成绩回报爸爸和妈妈对我的养育之恩。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精选17篇)篇十二
一、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新课标提出积累各种素材、加强背诵的要求。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语汇,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
二、积累素材,开拓思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想让学生写好生活作文,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
1、在家庭生活中体验。
鼓励学生学做一些家务,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洗衣服、烧菜、钉钮扣、整理房间等。学生亲自参与生活,获得深刻的劳动体验,丰富了情感,为写作开启了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2、在学校生活中寻找。
学校生活精彩无限,留心学校中的人、物、事也是学生积累素材的好途径。同学、老师的喜怒哀乐,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自主创新的少先队活动……无不有待于我们去细心寻找。
3、在社会生活中开阔视野。
现实生活丰富多采,人人都在生活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社会这个大舞台每天也在上演着不同的节目。我们要留心观察社会中的一切事情,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四季交替,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观察工地上的劳动场面,观察上学、放学的路上发生的变化。
三、积累写作技巧,提高能力。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四、积累修改方法,力求完美。
一篇好的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字斟句酌,注意文字表达的通顺、完美。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
原始习作:
文具们的争吵。
有一天小明在家的时候,看见了铅笔“先生”、橡皮擦“小姐”、钢笔“爷爷”、修正带“阿姨”发生了争吵。
铅笔先生说:“我可是画画、写字专用的哦!谁有我牛?”
橡皮擦小姐不服地说:“就你那臭德性还臭美呢!没有我请问你有啥用?写错了或画错了怎么办?还在那臭美呢!”
铅笔先生生气地说:“你……你……哦!对了,没有我你有什么用?当摆饰吗?哈哈哈!”
橡皮擦小姐:“你……”
“咳!咳!”钢笔爷爷假咳了几声,说:“我可是练字、写字专用的!还得配上高档的墨水!不是你们这些晚辈能敌的!”
“谁说的!?”油笔叔叔生气地问,接着说:“我可是中小高大用的!就你们?哼哼……”
修正带阿姨生气地说:“可恶!你在那儿狂妄个啥?!没我的话,钢笔油笔都无用!写错了怎么办?!”
油笔钢笔说:“没我们,你还有个什么用?”
小眀见此情况,赶快说:“你们都是我笔袋里最重要的文具!铅笔没了橡皮不行,橡皮没了铅笔不行,油笔钢笔没了修正带不行,修正带没了油笔钢笔不行。所以你们都是我笔袋里最重要的文具。”
从此,铅笔“先生”、橡皮擦“小姐”钢笔“爷爷”、修正带“阿姨”又成了好的朋友。
点评与指导:
这篇作文写得生动活泼,让读者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里。有以下几个明显优点:
一、文章开头开门见,直奔主题,并制造了悬念,引人入胜。
二、作文中,小作者给各种文具都加上了称呼,如:看见了铅笔“先生”、修正带“阿姨”,加上称呼会让人感觉很亲切。
三、文中的对话描写,语句非常连贯,又非常生动,心理和神态的描写,使文章增色不少,合理想象,文字优美。
四、作文最精彩之处是标点符号使用很恰当。文中冒号、引号的用法准确,生动。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缺点:
一、不足之处是油笔、钢笔说:“没我们,你还有个什么用?”这句话后面是否可以用省略号连接。表明争吵声不断,场面相当激烈。
二、作文的结尾可以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内容,这样的作文看上去比较完整,而且主题突出。
文具们的争吵。
一天,小明在家的时候,听见了铅笔“先生”、橡皮擦“小姐”、钢笔“爷爷”、修正带“阿姨”发生了争吵。小明很好奇,所以悄悄躲在角落里听他们到底在吵什么。
这时铅笔先生说话了:“我可是画画、写字专用的哦!谁有我牛?”
橡皮擦小姐不服地说:“就你那臭德性还臭美呢!没有我请问你有啥用?写错了或画错了怎么办?还在那臭美呢!”
铅笔先生生气地说:“你……你……哦!对了,没有我你有什么用?当摆饰吗?哈哈哈!”
橡皮擦小姐:“你……”
“咳!咳!”钢笔爷爷假咳了几声,说:“我可是练字、写字专用的!还得配上高档的墨水!不是你们这些晚辈能敌的!”
“谁说的!”油笔叔叔生气地同,接着说,“我可是中小高大用的!就你们?哼哼……”
修正带阿姨生气地说:“可恶!你在那儿狂妄个啥?!没我的话,钢笔、油笔都无用!写错了怎么办?!”
油笔、钢笔说:“没我们,你还有个什么用!”
……。
小明看场面就要不能控制了,赶快说:“大家别吵了!你们都是我笔袋里最重要的文具!铅笔没了橡皮不行,橡皮没了铅笔不行,油笔钢笔没了修正带不行,修正带没了油笔钢笔不行。所以你们缺一不可。”
大家听了都很惭愧,觉得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才对,于是停止了争吵。从此以后,铅笔“先生”、橡皮擦“小姐”、钢笔“爷爷”、修正带“阿姨”又成了最好的朋友。
评析:
经过修改,内容更加活灵活现,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展现了当时文具们争吵的画面,吸引人们的眼球。文章的结尾更是点明了中心,突出了大家要各取所长、互帮互助,让小朋友们在童话故事里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精选17篇)篇十三
1.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一般来说,中考高考作文要求都不低于::—::字。如果要求是::字左右,那就顶多写到::字。如果是不低于多少字,建议考生,争取合理安排卷面,把给的卷面写满到:%左右。譬如中考作文不低于::字,那么试卷给的卷面多是::字左右,那么,你争取写到::字,留下最后一两行。作文老师一看你写得那么多,肯定觉得你的作文相对熟练,作文打分就趋高不趋低。
2.设计悬念,吸引读者:我快要死了——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到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报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精选17篇)篇十四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观察不精细,思维有初步的条理性,但形象思维能力比逻辑思维能力强,认识了两千二百个常用字,积累了一些词汇,但口头语言比书面词汇多,会造句;能看图写几句话,能连贯地说几句话。,然而能把自己看到、想到、听到、体验到的内容用一句话,一段话表达,是作文基本功训练铁的起步,句子是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作文教学中句子教学的启蒙工作做得扎实,以后的语言训练的效率才有可能提高,“段”可以说是文章的`缩影,作文教学中,段落写作的启蒙工作做得细致,学生写起文章来也就比较得心应手了。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我主要采用将实物引进课堂,创设情景的办法进行作文教学,把事物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教师能有所凭借地引导学生认识事物,训练语言,便于儿童讨论。结果观察不细致,可以引导他们细致地观察;认识杂乱,可以诱导他们有条理地正确认识;词不达意,可以引导他们正确遣词造句,让儿童真正学会把事物用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三年级教材中有一个要求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或蔬菜的作文,小朋友所好不同,那息样来指导员这类作文呢?我是以一种水果为例,具体教给学生息样有顺序地观察事物,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种事物的方法。下面将我实际教学过程记录如下:
师:(把苹果放在讲桌上),讲桌上放着一个什么?请小朋友用一句话完整地说一说。
生:讲桌上面放着一个苹果。
师:苹果的外表叫什么?什么颜色?这个苹果的开头怎样?
生:苹果的外表是果皮,果皮是浅绿色的,这个苹果圆溜溜的。
师:(拿出一个粉红色的苹果),仔细看看,这两个苹果有什么不同?
生:这个苹果皮是粉红色的,形状是椭圆形的。
师:对,苹果的颜色形状不止一种,谁来说说你见到过的苹果还有些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生:我还见到过浅黄色的苹果,有些苹果的形状很不规则。
生:我还见到过红色中带绿的,深红色的苹果。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这两个苹果有什么感受?
生:我很想吃。
生:我迫不及待地想品尝品尝这两个苹果是什么味道。
师:(将这两个苹果用刀削掉皮),削了皮以后,我们看到的叫什么?是什么颜色?
生:削了皮以后,看到的叫苹果肉,是浅黄色的。
师:(将果肉削成片,分给小朋友吃),谁来说说你品尝到的苹果是味道?
生:甜中有酸,脆生生的。
生:甜甜的,粉嘟嘟的。
师:你们还吃过别的什么味道的苹果吗?
生:甜津津的。
生:酸溜溜的。
师:你们喜欢吃苹果吗?谁来说说吃苹果有哪些好处?
……。
就这样,生动有趣的一节作文课结束了。学生学会了怎样有顺序地仔细观察事物,怎样用语言来表达所观察到的事物,用同样的方法,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蔬菜、水果,并有顺序地把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写下来,这样作文又避免了“道玉制板”、“千篇一律”的缺点。
小学三年级是分化阶段,作文教学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教师应寻求一个作文教学的新体系,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精选17篇)篇十五
在习作指导方面,本话题可以抓住校园中最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绘,要注意:
1.抓住特点,细致描写。不同的景物总有不同的特点,要抓住它独有的特色写,从大小、形状、色彩,甚至动态、静态等几个方面,逐一地细致描写。对眼前的景物要细致看。不但看外观,还要看内部,不但看表面,还要看深处,经过多方面的观察了解,才能抓住特征,然后再动笔进行描述、展现它的全貌,使人读后如临其境,引人人胜。2.描述景物,层次分明。写景有序,可以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我们在写特点校园里的景物的时候,首先按一定的顺序对景物进行观察,远看到了什么,近看到了什么,高处看到了什么,低处又看到了什么,按照观察顺序写作,才能给人以清晰的“图像”。3.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情景交融”是写景文章常用的方法。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把自己对景物的爱倾注在字里行间,用积极的思想去感染读者,/,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二、在习作评价方面。四年级小学生作文,作文应该使其从评价中或看到希望,或听到鼓励,或充满自信。苏格拉底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这样,师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发展性的教学策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习作情境(教学、生活)的充分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以达到学生在认识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目标。作文教学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情感交流与理解沟通,而不是知识的增减;关注教学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知识授受结果;关注师生在情境中参与的程度,而不是结果的正误;关注师生的自我评价,而不是他人评价。我们实践新课程标准,应该改革作文评价的理念和方式,实施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多维评价,多向评价,多层评价,发展评价,开放评价,从而做到以评价促开窍,以评价导开窍,人人皆开窍,次次能开窍。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精选17篇)篇十六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正式”作文,比较陌生。很多同学对作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作文课上,急得脸红耳赤,抓耳挠腮。写出的作文,常常是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那么如何引导三年级学生“作文入门”呢?以下几“多”十分重要。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学生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多读,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课文是多读的起点,读好课文,揣摩作者的思路和语言表达,奠定基本的阅读量,由此扩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需要,去阅读报刊杂志和书籍,就迈向多读的天地了。
在作文教学中,多读名家文章是重要的,但是,阅读学生的优秀作文也不可忽视,因为这些作文都出自年龄心理特点和生活体验大致相同的同学之手,具有十分自然的可比性和启发性,最能引起学生自己的共鸣,是学生最直接的作文借鉴。阅读的实践证明:有比较的阅读,可以最有效地发现自己需要吸取的东西;同龄人的习作,最容易得到立意、选材、构思和语言等方面的启发。所以要支持学生们订阅《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作文向导》、《百家作文指导》、《作文大王》等。这样,学生们人人争读课外书籍,人人摘录优美词语,人人珍藏生动章节,作文时才能运用书中所学到的知识,才能尝到了阅读课外书籍促进自己习作的甜头。
“说”,即是把所见、所闻、所思表达于语言。能说者善写,培养学生好说的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我们发现,平时不善说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往往也不能把要叙的事、要说的理,有条理、有中心地诉诸于文字。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缺乏说话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我们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然景物或亲自参加的各种活动等等,在训练过程中,列出简单的提纲来引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然后按说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们先对一位爱说话的男生提问:“你给大家讲讲你的妈妈吧。”这位男生先是奇怪,但还是回答了:“我妈妈三十来岁,胖敦敦的,扎着一条大辫子。”我们点了点头。他又补充说:“我妈妈会绣花,绣得可好啦!在我的一件新毛衣上还绣了一只可爱的米老鼠呢!”接着又问了其他几个同学,效果都不错。于是,板书了《我的妈妈》,然后我们又鼓励学生把刚才讲的写下来。这样做,学生感到“胸有成竹”,写起来比较顺手,学生对作文感到不是太“难”,而是把它当成一种乐趣。
作文活动是实践活动,学生写作技能的形成、写作水平的提高,依赖于作文实践。因此,多练笔就成了整个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多写,可以促进观察思考锻炼思维的敏捷、严密和灵活,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
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把眼看、耳听得来的“材料”,直接贮藏在脑子里固然好,只是有些“材料”琐碎,容易忘掉,写作时暂时又想不起来、写不出来。那就可以把平时得来的“材料”,以写的形式保留下来。如遇到一件有意义的事,看到一个动人的场面,发现一种富有特色的神态,或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语言,都可以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大量积累生活素材,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加很多的练笔机会,为今后写文章时做到得心应手、水到渠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文修改是小学生作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作文写完后,要反复修改,力求文字精练、表意准确、语言生动。
在课内,我们指导学生作文后,学生做草稿,要求学生用铅笔做稿,写一行空一行,学生草稿完成后,第一,要求学生自读自改,放声读稿,看看是否符合写作要求。并在反复的阅读中把错字、不恰当的标点和语句修改过来,把不具体的地方补充具体,把多余的字、词、语句或段落删去等。第二,学生互改,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朗读交换评改,在读中改、在改中读。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最活跃,总想表现自己,千方百计地把别人作文中在的问题找出来,有时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潜在智能得到了开发,写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第三,教师面改,有少数学生的作文需老师的帮助进行批改。教师的批改是对学生作文的一种鞭策和鼓励,要根据儿童的认知能力,做到多改少批。
这样,以改促写,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改出高质量的文章。
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付出了一定的辛勤劳动,总希望别人对自己劳动的价值给予肯定与鼓励。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做到少改多批,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学生的作文瑕瑜互见,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优秀习作中的谴词造句和布局谋篇中的“闪光点”,更要发现差的习作中情感表达的“闪光点”。我们常把学生习作中的妙词佳句,或别具一格的构思,出在黑板报上,使学生“对自己的进步有满意的感觉,对求学发生内在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即便有欠缺的地方,也要婉转地提出,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和可望可即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励不断进步。
在此,佐乐米作文认为,小学阶段的作文起步,只要坚持多说、多读、多写、多改、多鼓励,多多点击,就能使小学三年级学生顺利跨进“作文大门”,就能使学生在日后的作文道路上,任意驰骋、高奏欢歌。
生活是由各种各样的爱组成的。有亲人的爱,同学的爱,老师的爱……但让我感动的是来自一个陌生人的爱。
今天,阳光明媚,“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我哼着小曲儿,独自出去遛遛,但使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爱,世界上的爱有亲情,友谊,爱情,陌生情……爱很微妙,这是不可改变的。
记得我五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带我去超市,
妈妈自己忙着买家庭用的生活用品,就在卖鱼肉、蔬菜的货台转悠,相中了就买,全然不顾幼小的我对这些东西是极不感兴趣的。
等妈妈买完鱼,却发现我不见了。她急得满头大汗,快步疾飞,不停地询问,最后在超市一个卖芭比娃娃的柜台前找到了我。我入神地看着穿着各式各样美丽衣裙的芭比娃娃,心中充满欣喜与仰慕,忘却了妈妈和周围的一切。妈妈找到了我,舒了一口气,上前一把抱住了我。我见到妈妈,急忙对她说:"妈妈,我要芭比娃娃!"售货员阿姨对妈妈说:"孩子这么喜欢,给她买一个吧!"没想到妈妈刚听完阿姨的话,竟头也不回地拉着我走了。一颗冰冷的泪珠落在了我的衣袖上。
回到家,我脑海里总是浮现着芭比娃娃那高贵可爱的身影,她轻盈地举手投足,优雅地向我点头微笑。我吃不下一口饭。虽然我知道家里生活并不富裕,爸妈有他们的困难,但我心里好想有一位芭比娃娃来跟我作伴呀!晚上,我独自躲在卫生间,默默地祈祷:芭比娃娃,你快来到我身边!我默念了三遍,我觉得这样就会梦想成真!
6月6日,一个令我盼望许久的日子,我的生日到了!随着生日蜡烛的点燃,我闭上了眼睛,在心里说出了我的愿望——芭比娃娃,请你来到我的身边!当我睁开双眼,哇!我震惊了,一位美丽的芭比娃娃站在了我面前!这时,一股暖流融进我的心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以为上帝听到了我的祈祷,给我送来了生日礼物,我小小的心灵充满了快乐!妈妈亲切地对我:"孩子,芭比娃娃来找你玩了。"过了几天我无意中发现了一张超市购物小票,上面写着,芭比娃娃:100元。原来是妈妈送给我的芭比娃娃。我的眼睛又一次湿润了。妈妈,你真好!
时光流逝,我已经11岁了,这么多年里,妈妈的头上生出了白发。我也明白了妈妈给予我的不仅是生命,她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送给了我,还给了我一颗珍惜生活的心。母爱无疆,我想对妈妈大声呼喊:"妈妈,我爱你!"。
小学三年级指导方法(精选17篇)篇十七
第一“五”即强化“五字训练法”
五字就是“读、标、注、划、思”即读五遍课文,标出自然段,把生字条和田字格里生字的拼音注到文当中,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四”即每天积累四个好词语。
龙文教育老师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好词好句摘抄本。每天摘抄四个好词语,要求会背,理解意思,初步会用该词语说一句话。对程度好的同学,外加好句子两个。允许在课文中摘抄,鼓励在课外抄录。这样做既给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增强。
第三“三”即强化“三步生字学习法”
此前所述,生字已不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步生字学习法”的第一步是“识别字音,字形,这都在预习课文里进行,使学生对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是在“课堂中辨形辨意”,坚持“字不离词”的原则。结合文中的词语分析字意,初步学会口头应用。第三步是“单元巩固法”。这是纠正错别字的重要阶段,运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错字等多种灵活方式,检验巩固学生对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对本阶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采用在书上用红笔圈记的方法,缩小复习范围,不定时抽查。
第四“二”即坚持每天20分钟课外阅读。
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坚持20分钟阅读,内容不限,可以是出色作文,童话故事,也可以是报刊杂志。读后填写读书卡,家长签字,每周老师进行检查评比。在评比中,结合好的阅读典型,逐步向学生渗透精读、略读、速读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先从精读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认真读,懂得每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字词及时找工具书解决,对不理解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发问。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在班级中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对学生词语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一”即每天一篇日记,每周一篇作文。
归根结底,学生写作能力的展示,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观的体现,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所以,尽管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但结合学科特点和新教材的需要,从孩子们入学之日起,老师就把作文教学始终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实践证明其辐射带动全面提升的作用十分有效。
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但传统教材中的一些常规性的训练的内容大大减少了。
大家有个突出的感觉是现在教材越来越不会教了。其实是编排简单了,但是老师的要求提高了,所以平时仅仅按部就班照本学科远远不够了,平时我们要穿插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如修辞手法的训练,修改病句的训练,句子变换的训练等,以使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
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
第一要抓时序的特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或晨、午、黄昏一天早晚,景色自然不一样。比如:《高大的皂荚树》中:“春天,下小雨啦。皂荚树为我们遮挡着,雨滴就不会很快调下来。我们就能够像平常一样,在操场上做体操,做游戏。夏天,暴烈的太阳当头照。有了皂荚树的遮挡,烈日就只能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我们活动在操场上觉得格外凉爽。秋天,皂荚树上许许多多得皂荚儿成熟了,那样子,就像常见得大扁豆。
高年级得同学爬上树去,用带钩子得小竹竿把皂荚儿钩下来。小同学呢,把它们捡进筐里,交给老师。冬天,皂荚树落叶了。枯黄的小叶子,打着旋儿,不断地飘落,在地上铺一层一层。这时候,我们就把树叶扫到一起,堆放在墙脚下。”这些片断作者抓住了皂荚树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反映了作者对校园皂荚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要抓场所的特点。
写景的文章有的指明了场所的,如《街头一景》、《校园春色》,就要把“校园”、“街头”、等这些场所的特点写出来。
第三要抓景色的特点。
不同的风景点特点是不同的,如有的是山景为主,有的以奇石闻名,有的借江湖增光,就应当抓住这些不同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如:《火烧云》中:“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
二、动静结合,写好景物特点。
在写景作文中,景物有静态与动态的区别。自然景色总是沉静的,但又都在不断地运动与变化之中。写景时既要注意静态的景,又在善于看出景中的动态,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描写时或先写静态后写动态,或先写动态后写静态,使景物处于静态与动态时的特征和谐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中的景色特点“活”起来。
三、以情观景,借景抒情。
写景物的作文,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表达人的一种情感。关键在于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贵在溶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达到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境界。在方法上,可多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带有人的特点,让写实与想象完美结合在一起。
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使读者也能从课文美的文字中真切体会到景美物美,以及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如:《夕照》中:“太阳被裹上了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一样调皮!”
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和巧妙的拟人手法,写出了夕阳的柔美,落山时调皮的模样,使夕阳有了情感,有了生命活力,充分抒发了作者对夕阳的赞美,对夕阳的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写好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平时要多观察、多练习,把你所看到的最美的景色写出来,让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