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教师有效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如果你对编写教学计划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以下的教学计划范文,或许会有所启发。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汇总18篇)篇一
三维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
三、全课总结: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汇总18篇)篇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三分钟)。
真聪明!今天我们就利用数学课研究研究生活中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可能性)。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既活跃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身边到处是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玩一玩:
1、活动一----转盘(五分钟)。
同学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转盘)现在老师想转动它,大家猜一猜指针最有可能停在哪种颜色上?(学生说)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转动转盘,验证。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转盘,想不想再猜一猜?(出示两个转盘,学生观察,判断)。
班内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说可能性大的原因。
设计意图:在判断的基础上说明理由,是锻炼孩子判断说理的能力,初步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某些事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会不同,同时体会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活动二----抛纸杯(十二分钟)。
1)问:老师这里有一个纸杯,如果老师把纸杯抛出去,掉到桌面上,大家猜一猜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猜,引导学生补充完整三种情况)。
2)问:出现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一样大吗?(学生猜)。
3)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抛纸杯,验证一下。
活动要求:
a、先独立活动,每人抛5次,把抛的结果记录在抛纸杯表格中。
b、抛完以后,小组长汇总,把你们小组出现每种情况的次数进行合计。
c、组长统计完以后,观察组长记录的表格,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d、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小伙伴之间的合作,仔细观察,认真操作,认真记录。
4)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到小组中,指导学生的活动。
5)班内反馈。
a、请学生在班内说说自己的发现,用出现次数的多少来证明可能性的大小。
b、看到这种情况,你有问题吗?(如果学生提不出,教师问)为什么纸杯躺着的可能性大呢?(让学生说说)。
c、与我们的猜测怎么样?看来,同学们的猜测能力很棒!
过渡语:我们平时都玩过纸牌,现面咱们看一看纸牌中有没有我们要研究的可能性。
3、活动三----摸纸牌(六分钟)。
第一步:摸纸牌。
1)教师出示盒子,内装1黑桃2红桃。“盒子里有1张黑桃,2张红桃,任意摸出一张,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那种花色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2)盒里再加3张梅花。“如果老师再放入3张梅花,任意摸出一张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那种花色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为什么”
(出现三种可能性与牌的颜色有关)。
第二步:讨论。
1)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会有哪些结果,填在表格里。
2)班内反馈:三种情况(黑黑、红红、黑红)“哪种可能性比较大?”
3)摸牌验证。9个人上前抽牌验证,组长纪录。
4)观察摸牌记录,说说发现。“观察你们的摸牌记录,是不是我们猜测的三种结果,哪种可能性最大?”
第三步:练习(四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两个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人文性的教学内容能有效的接轨学生的生活现实、有效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通过小组探究,学会合作学习,进一步验证可能性发生的大小与什么密切相关,从而为推理和猜测提供理论依据,弥补各自知识上的缺陷。
4、活动四---抛骰子(八分钟)。
师:同学们真棒,都可以当猜测家了。可能性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来读一读这个小知识。课件出示“你知道吗?”,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瞧,在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可都是有心人,那比赛中,会怎么样呢?下面请同桌小朋友,一个当甲、一个当乙,进行比赛,以抛骰子决定胜负,每人抛一次,如果抛到骰子数大于2,甲胜,在这里打个钩,如果抛到小于2,乙胜,在这里打个钩,如果抛到2,重新来一次。
请同桌小朋友一边玩一边填写记录表。
活动结束,师:哪一桌小朋友愿意把你们玩的结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
师:你喜欢当甲,还是当乙?并说说为什么?
(甲胜的可能性大,乙胜的可能性小)为什么说甲赢的可能性大,乙赢的可能性小呢?
(甲抛到3,4,5,6就赢,乙抛到1才能赢)。
师:我们小朋友真聪明,从实验中发现,甲只要抛到3,4,5,6就赢,有四次机会,乙只有抛到1才能赢,只有一次机会,结果是甲赢的可能性比较大,乙胜的可能性比较小。那你们觉得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不公平)。
师:那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他们的比赛变得公平?
小结:我们同学多会动脑筋啊,用自己的智慧,使比赛变得公平而有意义!
设计意图: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游戏的公平与否,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实际基础出发来解决,使学生发现问题并很好的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人文性,因为学生需要的不是复制别人的数学,而是去构建自己的数学。
三、返回生活,巩固延伸(两分钟)。
师:这节课的学习,你快乐么?为什么?
师:小朋友今天学到的还真多,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说说生活中摸奖的现象吗?
师:那你想跟周围摸奖的人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你快乐吗?”我们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而且更加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用数学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现象,进一步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保持好奇心继续去学习,这才是我们最理想的.数学课堂。
四、思考。
1、盒子里装9个白球,3个黄球,1个红球,闭上眼任意摸出两个球,结果有几种可能,请列举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有了充分的感官认知,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让学生把感官认知与理论结合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事物发生可能性的理性认识和思考。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汇总18篇)篇三
三维目标:
1、通过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的正确率。
2.复习运用计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32页例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订正。
师:笔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小结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八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几题进行验算。小结验算的方法。
三、解决问题:教学第32页例2。
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后提出数学问题。
上层和下层共有几本?上层比下层多几本?
上层和中层共有几本?上层比中层少几本?
上、中、下共有几本?下层比中层少几本?
2、对提出的数学问题先估算,再笔算。讲评订正。
四、练习八的第2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讲评:你是怎样想的?
3、师:还剩下这些鸡蛋对吗?怎样验证?学生进行验算。
4、订正: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五、全课小结。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汇总18篇)篇四
第一、加强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
有不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单地模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变化了情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义,而不能全面掌握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
第二、重视和加强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
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三年级下册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
第三、观察活动:
所谓观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注意。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察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汇总18篇)篇五
教学内容:设计新校园(课本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学校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在课前教师要先让学生为本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以调查形式写出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调查的内容,可以用平面图的形式画出,也可以用文字来记录。最好要说明位置。
2、教师要准备一些平面图。
(1)小组设计时用的。
(2)教师讲解时用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我们每个人都是校园的小主人,你喜欢自己的学校吗?相信你们对学校的每个地方都很熟悉,校园这样设计你满意吗?你想让校园的那些方面得到改进和完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的知识一起来设计一下我们的校园,让我们的校园更美,更有特色,富有生机。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2、让学生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规律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调查、收集、整理、分析信息。
(出示某校园的平面示意图)。
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师:这样的校园设计你觉得怎样?
师: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你满意吗?你还有什么建议?
开展小组活动:
1、小组交流: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了解到其他校园的情况。(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
3、小组讨论:我们的学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4、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三、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手设计)。
提示:根据新规划画出新校园的平面图。为了把图画得美观、合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各建筑、设施在图上的方位(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注意各建筑、设施在图上的大小,比例要适中。
(3)先用铅笔画,再涂上合适的颜色。
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四、展示各小组设计的作品。
1、各小组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个设计的优点和不足,再说一说你喜欢那一个设计,为什么。
2、板报展示每人的校园设计图,让同学们去参观交流,评出最优秀校园设计奖。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谈谈你的收获?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汇总18篇)篇六
1.训练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感悟,读中欣赏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描述景物的方法,积累课文中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写了珍珠泉的那些特点。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见过泉水?我国有许多神奇的泉水,你们看!(出示制作的关于泉水的课件,播放的同时老师做介绍)。
2.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欣赏一个泉水,它叫珍珠泉。(板书:4.珍珠泉)。
3.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教师相机对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
展示了泉水的图片,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读题生疑,引导学生面对题目端摩思考,读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一个平台。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认读词语:镶嵌青苔蕨草缘故嘟噜扑哧一笑干涸。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了珍珠泉那些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也可以和同伴讨论。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落实学生的自主读书,一读是读通顺,二读是读懂内容。这环节给学生你的读书时间,学生独立地阅读思考。
三.细读课文,研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那些方面描写珍珠泉?(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2.提问:你最喜欢课文描写珍珠泉的哪一部分,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3.珍珠泉所在位置。
(1)提问:那绿色的大绒团是什么?(感受环境的幽静和生机,体会比喻的贴切)。
(2)你喜欢这山林吗?喜欢就用朗读来表达吧!(读出幽静和生机)。
4.四周环境及泉水。
(1)出示句子:水是那么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提问;这里描写了泉水的什么特点?圈出绿、深、清。
(2)对比朗读,出示句子。
a.水是那么绿,那么深,那么清。
b.水是那么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提问:多种形式读一读,让学生谈哪句写得好。
(3)这样的潭水多美啊,我们用朗读来读出它的美吧!
5.泉水涌动的特点。
(1)提问:本文最精彩的部分是描写泉水的涌动,你们画出相关的语句,反复地读一读,然后告诉大家你读后的感受。(学生进行说和读,教师及时评价指导,让学生理解更深刻,感受更丰富)。
(2)出示句子: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重点指导:扑哧是水泡绽开的声音,扑哧一笑是拟人句,把水泡当作人。
你看水泡多活泼可爱,我们来有感情地读读吧!
(3)出示句子: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提问:读到这,你知道珍珠泉名字的由来吗?
这水泡多美啊!让我们来读一读。
6.体会家乡情怀。
面对这美丽的珍珠泉,作者不由地说了一句--。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让我们读出作者的自豪和骄傲吧。以及对家乡无比地热爱。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环节按照作者的思路去指导学生认真地读书,每次读的目的是不一样的。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语言,揣摩表达形成,加强了重点语句的理解和积累,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
4.珍珠泉。
位置--泉水--泉水涌动--爱家乡,热爱大自然。
泉水(绿、深、清)。
水泡(扑哧一笑、彩色的珍珠)。
【设计意图】。
本板书设计简要展示了文章叙述的顺序就及泉水的特点,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汇总18篇)篇七
反思1:首先是复习正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函数知识,为接下去学习反比例函数作好铺垫,其次给出了三个实际情景要求列出函数关系式,通过归纳总结这些函数都是反比例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几种形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又通过列表格的方法对反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函数进行类比,巩固反比例函数知识。通过做一做的三个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但到这里用时接近25分钟,时间分配上没有很好把握为接下去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埋下伏笔。
接下去是要进行例1的教学,先进行的是杠杆定理的背景知识的介绍,在学生练习纸上让学生自己来独立完成三个问题,然后有学生回答,当进行到第二时,时间已经不够了,很仓促进行了小节。
这节课在设计过程中多多少少忽略了学生的想法,在备课过程中,没有备好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这方面做的很不够,有些问题的处理方式不是恰到好处,思考问题的时间不是很充分;还有的学生课堂表现不活跃,这也说明老师没有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课堂中指教者的示范作用体现的不是很好,肢体语言也不够丰富,鼓励的话显得很单一,而且投影片上在新课导入的时候还出现了差错,总之,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上存在的问题。
综观整堂课,严谨亲切有余,但活泼激情不足,显得平铺直叙的感觉,缺少高潮和亮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方方面面进行改善!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让自己收获不少,反思更多。教学之路是每天每节课点点滴滴的积累,这条路的成功秘诀只有一个:踏实!对于我,任重而道远,我将默默前行,提高自己,让我教的每一个孩子更加优秀。
反思2:上完此节课后,我回忆着这节课的段段细节,不断思索着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希望能使自己在这节课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反思3:《反比例函数》第一节课讲完后的反思,本节课学生表现积极踊跃有活力,效率比较高。但是做为新老师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概念讲解过于简单忽略了形成过程,例题设置过于机械化梯度和深度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上要注意不能靠以往的经验来讲课,一定要精心设置,进一步探索和挖掘教材和考点,使得每一节课有价值而非浮于表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汇总18篇)篇八
1.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官”等14个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西门豹的资料。
2.投影片。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挂图(或播放课件),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揭题谈话。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绸”是翘舌音,“尚”是后鼻字,“麻烦”的“烦”读轻声。
认清字形。“渠”是上下结构,“灌”是左右结构,不要和“罐”相混,注意“溉”与“概”的区别。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
课文释疑,学习“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
问题: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读后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四次问答的内容。
2.在学生自读、讨论及教师点拨的基础上,概括出西门豹四次发问的主要内容:
a.了解原因。
b.了解作恶的坏人及其头目。
c.了解受害者。
d.了解漳河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
4.引导学生探究。
a.从哪里可以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b.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
c.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研读探究,学习“破除迷信”部分(第10~15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
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记下读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讨论。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a.西门豹怎样惩治巫婆的?
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的有关重点语句,让学生体会西门豹的巧妙之处。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关键,是说新娘不漂亮,这个借口既救了新娘,又为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提供了理由,一举两得。一句“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就客客气气而又坚决地叫卫士抱起巫婆,将她投进了漳河。
b.西门豹怎样惩办官绅头子的?
启发学生体会假戏真做的妙处:西门豹待巫婆“沉下去了”后,还“等了一会儿”,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又叫卫士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c.西门豹怎样教训其他官绅的?
引导学生读有关语句,体会西门豹讲究策略、区别对待:“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请你们去催催吧!”“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官绅一个个求饶,西门豹还说“再等一会儿”,显得煞有介事,最后才让官绅们“都回去吧”。达到了惩办首恶、教训胁从的目的。
d.教育了广大老百姓。
要引导学生知道西门豹不仅惩治了恶人,让百姓看清巫婆、官绅骗钱害人的真面目,还破除了百姓心中的迷信,明白要防涝必须治水、兴修水利。
3.观察插图,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读文看图,抓住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对照插图,发挥想象,说说他们怎样“求饶”,“求饶”些什么,让学生借官绅之口说出河伯娶媳妇的真相,加深对官绅们丑态的了解,进而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所达到的效果。
[《西门豹》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汇总18篇)篇九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视对两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
和归纳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8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
2、笔算乘法。4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把练习十四第2题制成香蕉形的口算卡片。注意补充相关的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题,如:32×20、13×300。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口算下面各题。
40×460×530×3300×7200×8。
12×424×213×332×311×5。
自己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需要用整十、整百数解决的问题,可以是与教材上完全相同的问题,也可以是不同的。
例如:“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对于学生想出的方法,尽可能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全体同学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例如:300×10300×9+300=2700+300=3000。
100×10×3=1000×3=3000。
300×303×3=9→300×3=900→300×30=9000。
300×10×3=9000。
教师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比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23×30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样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方法。例如:42×10→42个10→420;
42×10→40×10+2×10→420……。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次体验成功。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完成教科书第58页“做一做”中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结合订正过程,有意识地选择两、三道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小精灵儿童网站]。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结合“做一做”中的口算,引导学生总结口算方法,发现规律。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开始做题前,提出:看哪一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能全做对。
完成后,集体订正。对全体都对的小组给予表扬,奖励小红旗一面。
3.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十四第3、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和小伙伴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
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香蕉形口算卡片,组织学生做“摘香蕉”游戏。说明游戏规则:谁算对卡片上的题,就把香蕉摘下来。
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请学生谈收获。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汇总18篇)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描写荷花开放的词句,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荷花的美。
2、理解“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那一段文字。
教学课时:一节课。
教学准备:白纸、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读词语。
二、导入:
1、让我们随叶圣陶先生一起去欣赏这一池的荷花。(板书:3荷花)。
2、我们就一起来看课文是如何描写这美丽的荷花。
三、图文结合,抓住词语,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品味荷花的美丽。
(一)、齐读课文。
(二)、分段学习。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2)、作者来到荷花池边看到了什么?
2、学习第2自然段。
(1)、小组读(思考:“已经开了不少了”是什么意思?)。
(2)、还看到了什么?
a、课文是怎样来描写荷叶的?(把它画下来。)。
c、“挨挨挤挤”说明人多,这里说荷叶“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怎样?(荷叶多、密)。
d、“碧绿的大圆盘”指的是什么?(荷叶)。
e、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3)、接着后三名写的又是什么?(白荷花)。
a、“冒”让我们一眼就看到这一朵朵白荷花。
b、这一朵朵白荷花它们开放的样子相同吗?(画出句子)。
c、说话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4)、齐读第2自然段;以填空的方式背诵。
(5)这么多的白荷花,它们各有各的姿势相同。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么多的白荷花各有各的姿势,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千姿百态”
(3)如我们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那这画家是谁呢?(大自然)。
(4)看着这么多美丽的荷花,作者会产生怎样的感情?
4、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用一句话来表达作者对荷花的感情)。
(2)作者是一朵荷花吗?那为什么“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喜爱荷花)。
(3)他这时的心情怎样?(很高兴,喜悦)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翩翩起舞、快乐、好梦)。
(4)“翩翩起舞”:像鸟儿一样轻盈地跳起舞来。
(5)说话练习:(小组合作)。
(6)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老师读,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朵荷花的情景。
(7)现在你觉得自己是谁?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5、学习第5自然段。
(1)师读。
(2)“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荷花太美了)。
(3)那作者对荷花有着怎样的感情呢? (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齐读全文(带着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四、板书设计:
闻到:清香。
荷叶:挨挨挤挤、碧绿。
3 荷花 看到:
才展开。
荷花:千姿百态 全展开。
花骨朵。
想到:“我”仿佛是荷花。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汇总18篇)篇十一
电影院。(教材第36~37页)。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经历估算的过程,会解释估算的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
教法:引导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电影院吗?电影院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借助“电影院”来继续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板书课题:电影院)。
投影出示教材第36页的“电影院”情境图。
师:这幅情境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
1.估算的方法。
师:通过观察,我们能知道哪些信息?电影院的座位够用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生1:我们知道看电影的共有500人,这个电影院的座位共有21排,每排可坐26人。
生2:电影院的`座位够用,如果电影院的座位仅有20排,那么电影院里就共有20×26=520(个)座位,520500,所以够用。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电影院里的座位想成20排,每排想成25个,共有20×25=500(个)座位,500=500,所以座位够用。
师小结: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估算出电影院的座位总数,然后把它与学生的总数进行比较。若学生总数等于或小于估算的座位总数,则坐得下;若学生总数大于估算的座位总数,则坐不下。
师:总结一下,座位总数是如何估算的呢?
生:估算时,把座位排数或每排可坐的人数(即每排座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几十五的数,然后用“座位排数×每排座位数”求出座位总数的估值。
师小结:把已知的数据想成稍小一点儿的数据后,结果大于或等于要求的数据,那么原来数据的结果一定大于要求的数据。
2.计算方法。
师:那么大家一定想知道这个电影院具体一共有多少个座位,那怎么列式呢?
生:把每排的26人×排数21就可以了。(师板书:26×21=)。
师:怎么算呢?
学生既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同桌交流。
生1:先算前20排共有520个座位,后面还有1排有26个座位,一共是546个座位。
20×26=520(个)1×26=26(个)520+26=546(个)。
生2:我是用上节课学到的列表的方法算的。(教师用投影仪演示列表法)。
生3:我是列竖式算的。
学生叙述,教师板书。
师:太好了,你们的这三种方法都很好,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
师:用竖式的计算方法简便易学,大家一定要掌握。
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2。
师:刚才我们通过估算知道了电影院的座位大致是多少。那这道题怎么估算呢?
学生和同伴讨论,师巡视辅导。
生1:我觉得应该比380多。我是这样估算的,我把12看成10,38×10得380。(师板书:38×10=380)。
生2:我觉得应该比480少。我把38看成是40,40×12得480。(师板书:40×12=480)。
师:大家看一看,为什么会出现两个估算答案?
生:一个是取38的邻近的整数来估算,乘数变大了,所以得数比较大;一个是取12的邻近的整数来算,乘数变小了,所以得数比较小。
师总结:得数应该是在380和480之间。
师:我们用竖式算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然后指名学生板演。
小结:估算可以快速估出得数的大致范围。
三、师生归纳总结。
师: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吧。
生1: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乘,最后把两个积相加。
生2:也可以列竖式计算,先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师:这个计算方法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熟练掌握。
板书设计。
电影院。
26×21=546(个)38×12=456(元)。
答:电影院有546个座位。答:买电影票需要456元。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汇总18篇)篇十二
整理与练习(3)。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点。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3.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重点: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课前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第11题。
可以先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观察它的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时,应该怎样选料。
做好后组织相应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介绍自己选料时的思考过程。
二、练习与应用第12题。
出示学生在课前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交流。
三、评价与反思。
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表现,对自己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四、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13题及思考题。
教学反思。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汇总18篇)篇十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1、体会面积的意义。
2、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一)拍手游戏。
(二)比一比手掌面。
(一)认识物体的表面的面积。
1、找一找: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身边物体的面。你找到哪些物体的面?
2、摸一摸: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物体的面,现在就来摸摸这些物体的`面吧!
3、比一比:同学们,摸了这些物体的面,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物体的面有的大,有的小,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课件出示: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4、说一说:谁来说说其他物体的面积?
(二)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什么是封闭图形。
2、辨一辨:(课件出示五个图形)师:请大家判断一下。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封闭图形,哪些不是封闭图形?(把不封闭的图形隐藏)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课件出示)。
(三)总结面积的意义。
师: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课件先出示: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出示: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全班齐读两遍。
(四)基本训练。(课件出示:课本41页练一练第1题。)。
(一)(课件出示)探密游戏,激发比较的乐趣(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大小)。
(二)小组汇报。师: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的呢?
(三)师小结比较的方法,比一比哪种方法好。
(一)小小设计师。(课本40页画一画)。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
1、明确比赛要求,创意要求:在方格中画3个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7个方格那么大。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2、小组内交流作品,数数他的作品是不是占七格?然后欣赏他的作品!
3、投影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4、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二)数一数;课本41页练一练第4题。(课件出示)。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汇总18篇)篇十四
教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卡片、尺子等测量工具。
教学方法:
教法: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课件演示,交流感受、互动合作等方式教学。
学法:“玩中学”、“趣中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动物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小灰兔(显示)和小黄狗(显示)。它们俩都说自己跑得快,这不今天就来比赛来了。小灰兔围着这个花坛跑一圈(动画演示),小黄狗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跑一圈(动画演示)。结果小黄狗跑得慢,可是它却不服气,说:“不公平,因为我跑得路远”。小灰兔却说:“不对,不对,我跑得路才远呢!因为长方形还比正方形长呢!”小黄狗说:“我跑的正方形还比长方形宽呢!”它们吵了起来。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一)长方形的周长。
1.提问:什么是周长?周长指的是哪里?举例说明。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2.提问:老师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8米(显示),宽是4米(显示),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教师利用课件形象直观的演示可能有这三种:
(1)8+4+8+4=24(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依次相加求周长。
(2)8×2=16(米),4×2=8(米),16+8=24(米)。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道理,用2条长的和加2条宽的和求周长。
(3)8+4=12(米)12×2=24(米)。根据一条长加一条宽的和就是长方形的一半,那么两个(长+宽)的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
有的学生还想出了第4种,第5种方法……。
6.比较这几种不同的算法。
接着,我让学生比较这几种算法,哪种方法最简单?通过比较,找出区别,暗示性的让学生注意策略的最优化。
7.举例应用知识:黑板4.1课桌100.40打印纸30.20等。
(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已经解决了,那正方形游泳池的周长该怎么算呢?我们来看,当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件演示长方形变为正方形)正是小黄狗跑的游泳池的图形。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6米,四条边都相等,那算出他的周长就很容易了。
学生汇报。说说道理,四边都相等,可以快速的求出6×4=24米,运用边长×4来求正方形的周长。
(三)小节。
通过开始的猜想,然后我们用多种方法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
三、知识应用、深入研究。
利用课件出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一、计算小兔子长方形奖状框的周长。巩固了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应用能力。
活动二、计算小兔子正方形手帕的周长。巩固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活动三、求菜地篱笆的长。一块长方形菜地,一面靠墙,三面围篱笆,求篱笆的长。课件出示长方形菜地图。
活动四、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领奖台正面这样一个不过则的图形该怎样求它的周长呢?学生思考交流,让学生注意看,好好想,课件演示图形变化过程。当图形变成长方形的时候,学生们计算图形周长。
四、知识拓展、动手实践。
动手测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现在请你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它的周长。
(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卡片、铅笔、记录纸、尺子或三角板等进行操作)。
五、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能把你今天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回家后请选择你喜欢的物体,比如数学课本,测量并计算出它的面的周长。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汇总18篇)篇十五
学生已具备知识点是二年级已经会求两位数的近似数,已经学了几百几十加减加几百几十。.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新课导入。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教材习题。
提问:这里接近200的有几个数?其中最接近200的是哪个数?小结:估计时看实际情况,有时候是需要估到整百,有时候需要估到几百几十。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a、求准确数解答问题。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
b、估算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
师: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c、阅读教材。
d、教材投影板书,师生一起进行书写格式的训练。
e、做一做。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196+226<441200226196+226<441200230小结:和例题比较,例题是尽管把数据难看小点,和还是大于441,所以座位不够。做一做是尽量把数据看大点做比较,结果和还是小于441,所以座位一定有多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8题。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汇总18篇)篇十六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列出综合算式。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渗透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
3.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与习惯。
4.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1.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初步体验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主动获取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能理清解题思路。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还认识我吗?喜欢数学吗?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李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生活,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世界。
大家都逛过超市吧,我们一起去看看超市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几幅超市画面,定格一张。4个信息,每盒有4个蛋挞,有6盒蛋挞,每个蛋挞3元,每个面包5元。)。
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出示:每盒有4个蛋挞,有6盒蛋挞,?
1、师: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吗?同意吗?怎样解答?
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孩子们真能干!继续。
师: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课件出示),买一盒蛋挞多少钱?那必须得知道哪些信息?同意吗?可不可以补充有6盒蛋挞,每个面包5元这两个信息?为什么呢?(解决问题时要选择与问题相关联的、有用的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把信息补充完整出示,(每盒有4个蛋挞,每个蛋挞3元)。
那么我们补充的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学生答:因为是求4个3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因为每个的钱乘以个数就能够得到总的价钱。是的,每个的价钱是物品的单价,个数是数量,一共的钱就是总价,我们通常用单价乘数量就可以得到总价。
师:同学们,你们真能干,已经能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授。
师:回忆一下,解决问题一般分哪几个步骤呢?(学生回答,师贴板书,
3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师:接下来我们就按这个步骤来解决超市中售卖保温壶的问题吧。(课件出示题目)。请同学们拿出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
(老师巡视指导时追问,你为什么先求这个问题?方法的不同。对比它的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2.汇报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
阅读与理解。(预设,学生说,在阅读理解这里我知道了已知信息是……,要求的问题是……)老师立即贴黑板。
师:12箱这个信息是在哪里找到的?我们在阅读理解时就要从文字或者图片中去寻找信息,图文结合。
分析与解答。
方法一:学生汇报,先算每箱卖了多少钱?
列式:12x45=540(元)。
再求5箱一共卖了多少钱?
540x5=2700(元)。
综合算式:12x45x5。
=540x5。
=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钱。
同意他的做法吗?你有什么问题问问他呢?
师:你是根据怎样想到先算每箱卖多少钱的?
生答:我根据每个保温壶是15元,每箱有12个想到的,老是迅速贴思路图。师:又是怎样算到一共多少钱的?贴。
师:和他一样,想到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真棒。(学生回位,单子留下。)。
师:同学们,看这个思路图,我们一起来说说这种方法是怎样解答的。根据已知信息每个45元,一箱12个,用乘法可以求出每箱多少钱(添乘号),然后再用每箱价钱和卖出了5箱这两个信息,又用乘法就能求到了一共卖了多少钱?(添乘号)。
师:按照这样的思路好多同学用了分步计算解答和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个问题,比较这两种解答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生答。
(相同:解答思路相同,都是先求一箱卖了多少钱,再求5箱一共卖了多少钱。不同:分步计算时用了2个算式来解答,综合算式解答是由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并成一个两步计算的连乘的.综合算式。板书“用连乘”今天我们就是用连乘来解决问题的)。
方法二:
师:除了先算每箱卖了多少钱这种方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汇报:先算一共有多少个?
列式:12x5=60(个)。
再求5箱一共卖了多少钱?
60x45=2700(元)。
综合算式:12x5x45。
=60x45。
=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钱。
师:也想到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谁能照黑板上的方式介绍一下这种方法的思路吗?学生说老师贴,用每箱12个乘一共有5箱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到一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用求到的数量乘每个保温壶的单价,就求到了一共的价钱。
1.这个题我们解答正确了吗?还要怎么办?(生:检查------)你是怎么检验的?(重算一遍)。
我们做的第一种方法的结果和第二种的结果一样,可以互为检验。用两种方法都算出来,一共卖了2700元,证明做的结果是正确的。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全班口答。
(课件出示两种方法)。
2.师:刚才我们用了两种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请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小组讨论。
(相同:结果相同,综合算式都是用连乘来解决的。都用到了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这个数量关系。第一种方法的第一步是用单价乘数量求到每箱一共卖的总价;第二种方法的第二步也是用单价乘数量求到5箱一共卖的总价)。
不同:解题思路不相同。方法一是先算每箱卖了多少钱?方法二是先算一共有多少个?
解题思路不同找到中间问题就不同。解决问题时找准中间问题是关键,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殊途同归)。
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我们一起看看有关问题解决的微课。
看了微视频你想说点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小红坚持锻炼身体,每天跑2圈,跑道每圈长400米,他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
2.开放题。补充一个信息和一个问题,让它变成用连乘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张庄小学新盖16间教室,。每扇窗子安装8块玻璃,
老师巡视。汇报。
师:适时表扬,真能干,同学们真棒,今天学了新知识的连乘问题就知道运用了,我太佩服你们了。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想学什么?
师: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认真分析,理清思路,就能解决更多的其他问题,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汇总18篇)篇十七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米、厘米。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2、复习量法:
(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
子的什么刻度线?
(2)认整厘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
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
二、引入新课:
小结: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米尺放大图上有一些什么样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认识1毫米。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
(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
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出示米尺放大图: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3)1大格有几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
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
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相同。
(二)分米的认识。
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大约这么长。
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几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
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分米和米的关系。
画出1米长的线段。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里有几个10厘米?
1个10厘米是几分米?2个呢?10个呢?
这条线段的长是几分米?还可以说是几米?
小结:10分米和1米怎么样?(板书:1米=10分米)。
三、巩固练习:
1、p3、4"做一做"。
2、p5页1、2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1厘米是多少毫米?10厘米是多少分米?1米是多少分米?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1毫米1分米。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学后记: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汇总18篇)篇十八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 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以单位面积为参照, 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提高估测能力。
3、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 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 乘积。
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知道用面积单 位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 这节课我们继续 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 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 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
(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
(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
(3)用 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 方法一样?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 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
(3)课件演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 单位了。
4.运用半铺方法测量长方形面积。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
( 2 )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 个)
(2)能想象出
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间接测量方法。
(1) “半铺”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它是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长方形面 积的计算呢?
(5)为什么宽是 4 厘米,就能摆这样地行呢?怎么列式?
(6)量出长和宽还真的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呢!
6.利用多张卡片深 化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 比比谁能很快地算出这张卡片的面积,面积是多少?怎么列式?(板 书算式。 ) 大家共同研究,有了这么了不起的发现!
(三)归纳公式
(1) 研究到现在, 你知道量出长和宽后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吗?
(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
(3) (指算式)看到长几厘 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
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1.这种发现对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吗?
2.交流反馈:选取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 再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较接近。 3.练习: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的研究过程。今天我们研究出 了求长方形的好方法,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其实利用这个方法, 还可以求其他图形的面积,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