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与分享,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教案模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值得教师们借鉴。
2023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模板19篇)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2、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3、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教学难点:
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知道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按一定的比把实际距离进行放大或缩小。请同学们观察教科书p55的图。
2、说说图中反映的的是什么现象?哪些是将土体放大了?哪些是将物体缩小了?生活中还存在许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新授。
1、教学例4。
(1)。
出示例4,让学生说说题中要求的按“2∶1”放大图形什么意思?(按2∶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2)学生尝试着画出正方形和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3)。
画直角三角形时,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看出是多少格,怎么办?(只要把两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再连成封闭图形就可以了)画完后通过量一量的方式,发现放大后的斜边的长度也是原来的2倍。
(4)。
观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说说有什么变化?(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但图形的形状没变)。
2、例4的延伸。
(1)如果把放大后的这组图形的各边再按1∶3缩小,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后的出:a、图形缩小了,但形状不变。
b、缩小后的图形各条边分别缩小到原来长度的。
(2)学生独立画出缩小后的图形,指名投影展示。
3、归纳小结: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4、学生独立完成书p57的“做一做”,交流是怎样思考与操作的,并及时纠正错误。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p60练习九第1题,找出图形a放大后的图形。
2、教科书p60练习九第2题。
四、总结。
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2023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模板19篇)篇二
3,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知识重点相反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4,-2,-5,+2。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和-5,+2和-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
(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
思考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思考。
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一试。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渗透数形思想。
深化主题提炼定义给出相反数的定义。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规律: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a。
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一个练习体验对称的图形的特点,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做准备。
深化相反数的概念;“零的相反数是零”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
强化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几何意义。
给出规律。
解决问题问题3:-(+5)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简它们吗?
学生交流。
分别表示+5和-5的相反数是-5和+5。
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二个练习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得出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1,相反数的定义。
2,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3,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
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3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相反数的概念使有理数的各个运算法则容易表述,也揭示了两个特殊数的特征.这两个特殊数在数量上具有相同的绝对值,它们的和为零,在数轴上表示时,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等性质均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教学设计围绕数量和几何意义展开,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教学引人以开放式的问题人手,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把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观察它们的特征,在复习数轴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也能加深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问题2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相反数的概念;问题3实际上给出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3,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观察归纳,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并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
2023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模板19篇)篇三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好奇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
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的两边分别是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
教师提问:如果改变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练习:
下列说法对不对。
(1)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2)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3)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
四.巩固运用例题:如图,直线a,b相交,求的度数。
2023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模板19篇)篇四
1、让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法。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后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整数的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让我们用一道习题回顾一下。
(呈现多媒体,学生自主完成习题并总结计算算理)。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棒,那么今天我们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例题讲解。
(1)小丽买了下面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生:好的。
(展示小丽遇到的问题(1),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师:根据咱们总结的整数加减法的算理,想一想这个式子怎么计算呢?
(让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小组讨论,并列出竖式)。
师:你们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1:注意数位对齐。
生2:注意小数点要对齐。
生3:……。
老师小结:小数点要对齐,得数的小数点也要对齐。
师:小丽啊还有一个问题让我们看一看(展示问题(2))。
(让学生自主解决,并再回忆需要注意什么?)。
完成后学生给予总结,完成小数加减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三)习题巩固。
课本72页做一做。
课后小结。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给出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课后习题。
一、计算。
1.5-0.5=1-0.9=2.3+0.6=0.9+0.8=。
1.9-0.8=3.5-2.4=0.36+0.65=0.96-0.32=。
二、竖式计算。
20.87-3.65=3.25+1.73=。
18.77+3.14=23.5-2.8=。
三、解决问题。
1、小红买文具,买钢笔用去6.7元,买文具盒用去9.8元,一共用去多少钱?
板书。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2023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模板19篇)篇五
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2.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叙述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
2、对顶角有怎样的.性质。
二.新课:
引言:
前面我们复习了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垂足为o。
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实例。
注意:
1、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过程:(如上图)。
反之,
(二)垂线的画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画法:
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如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延长线上。
(三)垂线的性质。
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即: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练习:教材第7页。
探究:
如图,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
a,b,c,……,其中(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
l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pa、pb、pc……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上图,po的长度叫做点p到直线l的距离。
2023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模板19篇)篇六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number)。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number)。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number)。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axis)。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value)。
7、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3、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5、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6、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8、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9、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在an中,a叫做底数(base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ht)。
22、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显然,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3、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24、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25、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number)。
26、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digit)。
短时间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
1、查查在知识方面还能做那些努力。关键的是做好知识的准备,考前要检查自己在初中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否还有漏洞,是否有遗忘或易混的地方;其次是对解题常犯错误的准备,再看一下自己的错误笔记,如果你没有错题本,那可以把以前的做过的卷子找出来。翻看修改的部分,那就是出错的地方、争取在答卷时,不犯或少犯过去曾犯过的错误。也就是错误不二犯。
2、一定要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心态问题是影响考试的最重要的原因。走进考场就要有舍我其谁的霸气。要信心十足,要相信自己已经读了一千天的初中,进行了三百多天的复习,做了三千至四千道初中数学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是收获的时候,自己会取得好成绩的。
3、看完书后,把课本放起来,做习题,通过做习题来再一次检查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如果碰到不会的地方,可以再看课本,这样以来,相信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数学学习方法。
1、基础很重要。
是不是感觉数学都能考满分的同学,连书都不用看,其实数学学霸更重视基础。,数学公式,几何图形的性质,函数的性质等,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基础的好坏,直接决定中考数学成绩的高低。
李现良表示,班里某位同学来找自己讲题,其实题目并不难,但这位同学就是因为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没有掌握透彻,导致做题的时候没有思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个小小的知识漏洞可能导致你在整一个题中都没有思路,非常危险。
2、错题本很重要。
在所有科目中,数学这个科目最重要错题本学习法。李现良同学也特别提倡大家整理错题,李现良对于错题本有一些小窍门,那就是平时如果坚持整理错题,最终会导致自己错题本很多很厚,我们可以定期复习,对于一些彻底掌握的,可以做个标记,以后就不用再次复习,这样错题本使用起来就会效率更高。
3、做题要多反思。
数学学习要大量做题去巩固,但做题不要只讲究数量,更要讲究质量,遇到经典题,综合性高的题目时,每道题写完解答过程后,需要进行分析和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把题真正做透。
4、把数学知识形成体系。
数学学霸李现良表示,课本上的知识都是零散的,建议大家自己画思维导图把知识串起来,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不断理解,让知识变成结构的过程。
2023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模板19篇)篇七
几何图形大小:长度、面积、体积等。
位置:相交、垂直、平行等。
2几何体也简称体。包围着体的是面。
3常见的立体图形:柱体、椎体、球体等各部分不都在一个平面内。
4平面图形:在一个平面内的图形就是平面图形。
5展开图:识记一些常用的展开图。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6点线面体: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7直线、射线、线段。
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做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8角。
9角的比较与运算。
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性质: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2023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模板19篇)篇八
2.会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二、知识结构。
有了,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表:
定义。
三要素。
应用。
数形结合。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
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帮助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每个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并非都是有理数。
比较有理数大小,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
在理解并掌握概念的基础之上,要会画出,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根本依据。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关于有理数与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的相关知识点。
1.的概念。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这里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
(2)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以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有了,数和形得到初步结合,数与表示数的图形(如)相结合的思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另外,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还可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因此,应重视对的学习.
2.的画法。
(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o”.
(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并标出箭头.
(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具体如下图。
(4)标注数字时,负数的次序不能写错,如下图。
3.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的写法,正确应写成“”。
五、定义的理解。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如图1所示.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例如: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如图2).
a点表示-4;b点表示-1.5;。
o点表示0;c点表示3.5;。
d点表示6.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上的位置,可以知道: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因为正数都大于0,反过来,大于0的数都是正数,所以,我们可以用,表示是正数;反之,知道是正数也可以表示为。
同理,,表示是负数;反之是负数也可以表示为。
3.正常见几种错误。
1)没有方向。
2)没有原点。
3)单位长度不统一。
2023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模板19篇)篇九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口算方法的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口算。
20×3=7×50=6×3=。
20×5=4×9=8×60=。
24÷6=8÷2=12÷3=。
42÷6=90÷3=3000÷5=。
2新知探究。
1.教学例1。
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从中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列式80÷20。
(3)学生独立探索口算的方法。
师:怎样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口算方法:
a.因为20×4=80,所以80÷20=4这是想乘算除。
b.因为8÷2=4,所以80÷20=4这是根据计数单位的组成。
为什么可以不看这个“0”?(80÷20可以想“8个十里面有几个二十?”)。
这样我们就把除数是整十数的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
(4)师小结:
同学们有的用乘法算除法的,也有用表内除法来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欢哪种方法呢?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5)检查正误。
师:我们分的结果对不对?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演示分的结果)。
(6)用刚学会的方法再次口算,并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40÷2020÷1060÷3090÷30。
(7)探究估算的方法。
出示:83÷20≈80÷19≈。
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你怎么知道的?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求83除以20、80除以19大约得多少,从题目中的约等号看出不用精确计算。
师: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预设:83接近于80,80除以20等于4,所以83除以20约等于4。
19接近于20,80除以20等于4,所以80除以19约等于4。
2.教学例2。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
150÷50。
(2)小组讨论口算方法。
(3)你是怎么这样快就算出的呢?
a.因为15÷5=3,所以150÷50=3。
b.因为3个50是150,所以150÷50=3。
这一题跟刚才分彩旗的口算方法有不同吗?
都是运用想乘算除和表内除法这两种方法来口算的。
师:在解决分彩旗和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口算方法,(板题:口算除法)口算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口算。
口算练习:150÷30240÷80300÷50540÷90。
3.估算。
(1)探计估算的方法。
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
你能估吗?请先估算,再把你的估算方法与同伴交流,看看能否互相借鉴。
(2)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3)总结方法: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看作与原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方法算。
(4)判断估算是否正确:122÷60=2349÷50≈8为什么不正确?
3巩固提升。
1.独立口算。
观察每道题,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
如果估算的话把谁估成多少。
2.算一算、说一说。
(1)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2)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
3.解决问题。
(1)一共要寄240本书,每包40本。要捆多少包?
你能找到什么条件、问题。你会解决吗?
240÷40=6(包)。
答:要捆6包。
(2)这个小朋友也是一个爱看书的好孩子,她在看一本故事书。
出示条件: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每天看1个故事。
问题: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问:要求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你会求吗?
120÷30=4(个)。
答: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4个月。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本节课学习了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板书。
口算除法。
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80÷20=。
文档为doc格式。
2023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模板19篇)篇十
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用绝对值或数轴对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让学生学会尝试评价两种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数轴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形成“脑中有图,心中有数”的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做一做“议一议”“试一试”问题的思考及回答,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发展学生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合作交流、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
1、教师检查组长学案学习情况,组长检查组员学案学习情况。(约5分钟)2.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交流。(约5分钟)3、小组分任务展示。(约25分钟)4、达标检测。(约5分钟)5、总结(约5分钟)。
四、小组对学案进行分任务展示。
(一)、温故知新:。
(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五组完成)。
大象距原点多远?两只小狗分别距原点多远?
归纳: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一个数a的绝对值记作:.
4的绝对值记作,它表示在上与的距离,所以|4|=。
2、做一做:
(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四组完成)-1.5,0,-7,2(2)、求下列各组数的绝对值:(一组完成)。
(1)4,-4;(2)0.8,-0.8;。
从上面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3、议一议:(八组完成)。
(1)|+2|=,
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正数的绝对值是它,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0的绝对值是。
4、试一试:(二组完成)。
若字母a表示一个有理数,你知道a的绝对值等于什么吗?
(通过上题例子,学生归纳总结出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的关系。)。
5:做一做:(三组完成)。
1、(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1。
(2)求出(1)中各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你发现了什么?
2、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1)-1和–5;(五组完成)(2)?
(3)-8和-3(七组完成)。
5和-2.7(六组完成)6五、达标检测:
1:填空:
绝对值是10的数有()。
|+15|=()|–4|=()。
|0|=()|4|=()2:判断(1)、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2)、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3)、一个数的绝对值不可能是负数。()。
(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的绝对值一定相等。()(5)、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近。()。
六、总结:
1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2.绝对值的性质: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3、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七、布置作业。
p50页,知识技能第1,2题.
2023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模板19篇)篇十一
1.单项式:只含有数和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它的本质特征在于:
(1)不含加减运算;。
(2)可以含乘、除、乘方运算,但分母中不能含有字母.
2.单项式的次数、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4.整式:单项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2023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模板19篇)篇十二
1.理解加减消元法.
2.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过程与方法】。
由具体的简单的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例子,体验加减消元法,在此基础上学习加减消元法的概念,再运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最后使同学们认识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要先观察,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情感态度】。
体验先观察,再选择合适的方法是做数学题的重要技巧,也是今后解决工作、科学问题的重要技巧.
【教学重点】。
加减消元法.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问题3_________法和_________法都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它们都是通过消元使方程组转化为________方程,只是消元方法不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应根据方程组的具体情况选择更________它的解法.
【教学说明】对问题1,可鼓励学生独立作业,但也不反对分组讨论.然后交流成果,引导学生归纳加减消元法.在此基础上可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96练习1.
对问题2,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知道本题有两种方法:(1)用加法消元法消去y.(2)用减法消元法消去x.
对问题3,可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p97后填空,然后加以正确理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什么叫做加减消元法?
【归纳结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2023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模板19篇)篇十三
回顾这一节课,既有成功,又有不足的地方,为能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将本课总结如下:
在这一课教与学的过程中,我力图体现新《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学习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数学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了学习的主人,素养得到提高。
多角度、透彻地观察,这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实施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1)导入新颖。课题提示自然,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主体参与,探索新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3)利用多媒体联系实际。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要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我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确实就在我们身边。
(4)内容安排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低层次的展开到高层次的结合,不断深化,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5)在学生已掌握本课知识后,设计了一个同位竞赛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搭建立方体画主视图和左视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赋予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1)整合后的课堂,时间显得紧张,需要教师准确把握。
(2)对圆锥、圆柱、棱柱等较难理解的三视图的问题,没有作补充,没有让学生有一个对此进行动手操作,充分认识。
(3)留给学生交流和总结的时间偏少。
常言道:问题是进步的阶梯,缺憾也是一种美。它将激励我继续深入地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为提高课堂效益作出不懈地努力。
2023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模板19篇)篇十四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探究的过程,学习两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经历由几组算式推导有理数乘法的法则的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从哪几个角度概况算式的规律。
三、课前准备:
2、出几道小学里已经做过的两数相乘的题目,并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问题:根据课前准备,小学我们计算的两个数相乘都是正数乘正数或者正数乘零,现在我们知道有理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三类,根据这种分类,你能说出两个有理数相乘会出现哪几种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各种类型)。
预设:学生可能会把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当作一种情况,教师可引导为两种。
(二)观察归纳,学习法则(设计说明:法则的得出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分类探究(说明:3组探究重点是探究1)。
探究1(师生共同活动)。
问题1、观察下面熟识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3=9。
3×2=6。
3×1=3。
3×0=0。
预设: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提示学生观察两个因数有什么变化规律,积有什么变化规律。
这样会得到规律:左边因数都是3,右边因数依次减1,而积依次减3。
问题2、根据这个规律,你能填写下面的结论吗?
3×(-1)=。
3×(-2)=。
3×(-3)=。
问题3这组数据的规律,对其他组类似规律的数据也成立吗?自己根据这个规律构造一组数试一试。
归纳可得:(板书)正数乘正数,结果为正,绝对值相乘;正数乘负数,结果为负,绝对值相乘。
阶段性学习方法小结:回想探究1的结论,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得到的?
(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教师适当引导,得出主要环节:观察-猜想-归纳)。
(说明:设计意图有两个,一是初一学生学法意识的形成,二是为探究2,3的.学习做好引导)。
探究2(小组讨论)。
根据刚才得到的规律,你能得出下面的结果吗?能据此总结出规律吗?
3×3=9。
2×3=6。
1×3=3。
0×3=0。
(-1)×3=。
(-2)×3=。
(-3)×3=。
(选一组代表上讲台分析,得出结论)。
归纳小结:
(负数乘正数,结果为负,绝对值相乘)。
探究3(同桌交流)、
利用上面的规律填空,并说出其中的规律。
(-3)×3=。
(-3)×2=。
(-3)×1=。
(-3)×0=。
(-3)×(-1)=。
(-3)×(-2)=。
(-3)×(-3)=。
由学生总结得出:负数乘负数,结果为正,绝对值相乘。
第二部分归纳总结、
问题1: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说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吗?
在师生共同交流下,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问题2:你认为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应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运算?可类比加法的运算方法。
(说明: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及类比思想,再次形成学法体系)。
(三)、例题示范,学会应用。
五、归纳与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存在?
六、作业:课本练习题1、2、3。
板书设计。
2023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模板19篇)篇十五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你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相应的括号中.
1.若一个数的倒数是7,则这个数是().
a.-7b.7c.d.
2.如果两个等角互余,那么其中一个角的度数为().
a.30°b.45°c.60°d.不确定。
3.如果去年某厂生产的一种产品的产量为100a件,今年比去年增产了20%,那么今年的产量为()件.
a.20ab.80ac.100ad.120a。
4.下列各式中结果为负数的是().
a.b.c.d.
5.如图,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cb的中点,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c=cbb.bc=2cdc.ad=2cdd.
6.下列变形中,根据等式的性质变形正确的是().
a.由,得x=2。
b.由,得x=4。
c.由,得x=3。
d.由,得。
7.如图,这是一个马路上的人行横道线,即斑马线的示意图,请你根据图示判断,在过马路时三条线路ac、ab、ad中最短的是().
a.acb.abc.add.不确定。
8.如图,有一块表面刷了红漆的立方体,长为4厘米,宽为5厘米,高为3厘米,现在把它切分为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能够切出两面刷了红漆的正方体有()个.
a.48b.36c.24d.12。
二、填空题:(本题共12分,每空3分)。
9.人的大脑约有100000000000个神经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0.在钟表的表盘上四点整时,时针与分针之间的夹角约为度.
11.一个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差等于度.
12.瑞士的教师巴尔末从测量光谱的数据,,,…中得到了巴尔末公式,请你按这种规律写出第七个数据,这个数据为.
三、解答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5分)。
13.用计算器计算:(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
14.化简:
15.解方程。
16.如示意图,工厂a与工厂b想在公路m旁修建一座共用的仓库o,并且要求o到a与o到b的距离之和最短,请你在m上确定仓库应修建的o点位置,同时说明你选择该点的理由.
拓展知识。
2023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模板19篇)篇十六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刻认识到学生的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很差,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我的设计效果,我采用引导、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设计以下主要教学流程:
1)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和铺垫。
2)知识的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与收获。感受成功的喜悦。
3)课堂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同类项的认识,加强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理解。
4)例题讲解与巩固练习:让学生掌握在多项式中判断出同类项和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运算的技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螺旋式上升。
5)课堂小结: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6)拓展延伸与挑战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在重难点突破的问题上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概念的探讨,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与交流的活动,自主得到同类项的概念,并利用实际问题和学生一起观察并归纳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在课堂上运用实际例子,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探讨出知识的规律性,找到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探讨出知识的规律性,找到学数学的乐趣。利用投影片,给出的例子、习题节约了书写时间,把多余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
本节课虽采用了合作教学,但还有些传统教学的模式,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课堂时间没有把握好,致使为学生设计的知识延伸的题目。习题及课堂小结没有进行,我觉的是一大遗憾也是不成功的地方。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但要很好的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把握课堂驾御课堂。在教学设计上要给与足够的重视,重点放在学生的活动的层面上,教师活动主要是组织,让不同的学生由不同的思维方式,最大力度发展学习潜能,突出合作交流,实现自主学习。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2023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模板19篇)篇十七
整式及其相关概念和整式的加减运算,与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密切联系,而同整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建立在同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的,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单方程。这些知识是学习本章的直接基础。因此充分注意与这些内容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充分体会字母的真正含义,逐渐熟悉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计算,为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打好基础。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似乎遇到的都是具体的数字,但在数字运算的背后,却隐含着式的运算,加强了与实际的联系,无论是概念引出,还是运算法则的探讨,都是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展示的,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整式的概念与整式的加减运算来源于实际,是实际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看到整式及其加减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整式比数学更具一般性的道理。
整式可以简洁地表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它比只有具体数字表示的算式更有一般性,关于整式的运算与数的运算具有一致性,数的运算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运算,因此,充分注意数式联系与类比,根据数与式之间的联系,体现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的内在联系和数学的内在统一性。
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用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整式化简,准确判断同类项,把握去括号要领,防止学生易出错地方,并进行一定的训练,才能有效的掌握。
2023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模板19篇)篇十八
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一年来,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认真回顾这一年的教学工作,现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思考,将反思所得总结如下:
第一、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改变了自己在以往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角色:将要讲述的内容为自己编好“剧本”,然后自己在讲坛上尽情演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现在是给学生编好“剧本”,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演绎,自主、合作地获取知识。事实证明,这一教学理念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师生各自信息无互动的枯燥学习模式,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在新课标的新理念下,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做一做,从中探索规律和发现规律,通过小组讨论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培养合作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第二、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要让学生演好主角的角色就必须为学生设计好适合学生演绎的剧本。
第三、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努力提倡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别,不挖苦、不讥讽,相反在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都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能主动参与,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或有能者有大作为,小能者有小作为的练习。
第四、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做到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的反馈。但由于人数较多,新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有针对性的辅导还不完善。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体现在小组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今后还可适当增加。
第五、改变单纯以成绩高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传统评价手段,逐步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与形式: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本学期所任教的班的学生生性好动任性,自制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形成双差生,为此,我在反复教育的基础上,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有些同学平时不太安份,但数学测评做得比较多,我及时在我所教的班中表扬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惊喜,并在之后的学习较为积极。另外也有十几个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我反复强调会与不会只是迟与早的问题,只要你肯学。同时,我加强课外的辅导,想办法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经过近一年来的新课程与新课标的实施,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2023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模板19篇)篇十九
1.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
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重为x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探索新知:
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抽象:
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交集思想)。
四、拓展:
合作解决第4页“动脑筋”
1.分组合作:每人先自己读题填空,然后与同组内同学交流。
2.讨论交流,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练习:
p5练习题。
六、小结:
通过体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第5页习题1.1a组。
选作b组题。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