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知识。欢迎大家阅读以下教学计划范文,一起分享教学设计的心得和经验。
2023年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汇总15篇)篇一
教学目标:
1、体验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2、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3、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线、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朗诵的传统文化的片断,非常精彩,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呢?(出示课件)。
师: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它们都有圆。
生:它们都和圆有关。
板书:圆。
二、自主探究新知。
(一)、画圆。
生:想。
请同学们拿出画圆的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圆。
生:他拿圆规的方法不对。(圆规应该拿在手柄处)。
生:他画圆时可能针尖移动了位置。(画圆时针尖的位置一定要固定)。
生:他圆规两脚一下近一下远。(对,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
(学生边汇报,师边示范用圆规画圆)。
其实,同学们刚才说的就是画圆时应注意的地方。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
(二)、初步感知圆。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努力画出了这么美丽的圆,那在这之前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汇报,师出示相应课件)。
这些图形和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边都是直直的。
对,它们都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拿出课桌里的圆片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弯弯的。
这样弯弯的线我们称它为曲线。(课件出示曲线)圆就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课件演示圆)。
(三)、自学圆的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俗话说圆是最美丽的几何图形,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呢?
生:我想知道怎样求圆的周长.
生:我想知道怎么求圆的面积.
无论是求圆的面积还是求圆的周长,我们都必须先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1)引导学习圆心。
生:这些折痕相交与一点。
对,这一点呀我们称它为圆心,用字母o表示。(边总结边在黑板上标出圆心)。
请同学们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圆心。
(2)自学半径。
其实,在圆里还有半径和直径两个重要的概念,科学家是如何定义它们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数学书56页的例2中,请同学们自学相关的内容并用笔画出相关的概念和重要的词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吗?
生:从圆心出发至圆边上任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师:圆边上任意一点我们叫它圆上任意一点。
请你帮老师找出黑板上这个圆的半径,其他同学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半径。
(3)自学直径。
通过自学你们认识了半径,那你能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径来吗?(出示课件)。
ab为什么不是直径,它是什么?
生:它虽然通过了圆心,但它只有一端在圆上,所以它不是直径,它是圆的半径。
ef为什么不是直径?
生:它没有通过圆心。
gh为什么不是直径?
简单的说,圆的直径必须满足哪几点要求?
生:一要通过圆心,二要两端都在圆上,三要是线段。
(四)、自主探索圆的特征。
(1)探究。
生:有(自信地)。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
(随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并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2)汇报。
生:是。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发现吧!(师收集了一些在代表性的发现)。
展示发现1:圆有无数条半径。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折发现的。把一个圆先对折,再对折、对折,这样一直对折下去,展开后就会发现圆上有许许多多的半径。
生:我们组是通过画得出这一发现的。只要你不停地画,你会在圆里画出无数条半径。
生:我们组没有折,也没有画,而是直接想出来的。
师:噢?能具体说说吗?
生:不需要了,因为道理是一样的。
师:关于半径或直径,还有哪些新发现?
展示发现2: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长度都相等。
师: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量发现的。先在圆里任意画出几条半径,再量一量,结果发现它们的长度都相等,直径也是这样。
生:我们组是折的。将一个圆连续对折,就会发现所有的半径都重合在一起,这就说明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长度相等,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生:我认为,既然圆心在圆的正中间,那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应该都相等,而这同样也说明了半径处处都相等。
生:关于这一发现,我有一点补充。因为不同的圆,半径其实是不一样长的。所以应该加上“在同一圆内”,这一发现才准确。
师:大家觉得他的这一补充怎么样?
生:有道理。
展示发现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师:请原创组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们是动手量出来的。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们是动手折出来的。
师:看来,大家的想象力还真丰富。
生:我们组还发现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半径越长,圆就越大,半径越短,圆就越小。
师: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那它的位置和什么有关呢?
生:应该和圆心有关,圆心定哪儿,圆的位置就在哪儿了。
生:好。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从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主去探究。这样的设计更突出了对学的过程的重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相互交流、讨论、补充、启发,得到圆的特征,不仅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学生感悟了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总结圆的特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小组内交流,组与组交流,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信息不断交流,思维不断碰撞,学生在探究未知领域的同时,实现了智力的发展]。
三、拓展练习。
生:圆心。
师:那同长又指什么呢?大胆猜猜看。
生:半径一样长。
生:直径一样长。
师:这一发现,和刚才大家的发现怎么样?
生:完全一致。
师:更何况,我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听到这里,同学们感觉如何?
生:特别的自豪。
生:特别的骄傲。
生:我觉得我国古代的人民非常有智慧。
师:我们不单为中国人民而自豪,更为我们有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面自豪。
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老师这儿还搜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动画演示)。
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生: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圆的半径是3厘米。
师:说起中国古代的圆,大家还记得它吧!(课件出示太极图)。
生: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想!)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课件出示构成图)。
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生:小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半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直径是12厘米。
生:小圆的直径相当于大圆的半径。
……。
师: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过四近十分钟的努力,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师:其实啊,生活中圆的魅力无处不在,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善于思考,就能探索出关于圆更多的奥秘。
五、板书设计:
圆 的 认 识。
2023年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汇总15篇)篇二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完整、准确地掌握圆锥的基本特征及各部份的名称,认识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的认识》这部份内容有:圆锥的特征、圆锥的底面、圆锥的高、圆锥的侧面及它的展开图。
圆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圆锥在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有很多,课的开始,就让学生用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圆锥入手,概括中圆锥的几何图形。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的认知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2.教材重点圆锥的特征及各部份名称。
3.教材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圆锥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一部份内容。前边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头脑中几何表象较丰富。在教学中,突出“观察、对比、操作、分析讨论,大胆探索,总结规律”的学法指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主要通过网络和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主动的教学情境中,集体讨论归纳出圆锥的特征。另外,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注重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加深对圆锥的认识。
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出示:圆形、长方形、梯形、直角三角形。
学生大胆猜测后,教师用准备好的教具演示。
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立体图形——圆锥。(板书课题)。
2023年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汇总15篇)篇三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即能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今后的打下基础,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圆锥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判断推理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根据对过去学生试卷的分析,在计算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体积的变形题中,错误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不清,因此教学中对于算理的推导要特别注意。
教法建议。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教学时首先需要复习已学的圆柱体的特征,然后结合实物,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猜测、动手实测操作,利用课件演示测量过程,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
教学圆锥的体积,重点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时可以按照“演示:利用课件演示圆锥体的形成;猜想:你觉得圆锥的体积和什么立体图形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操作:通过实验(包括等底等高和不具备等底等高条件的多个实验)引导学生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验证:进行基本计算”四个步骤组织学生创造性.教学中通过学生大胆的猜想尝试与创新,自主探究,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创造空间。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圆柱体,引导学生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2、什么叫圆柱的高,并在实物或几何图形中指出。
3、导入 ,今天我们一个新的几何体——圆锥。(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圆锥体吗?
3、(课件演示:圆锥体的认识)1、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侧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4、测量圆锥的高(课件演示:测量圆锥体的高1或2)下载。
(1)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
(2)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测量圆柱的高。
5、圆锥侧面的展开图(继续演示课件:圆锥体的认识)下载。
(1)想象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
三、随堂练习。
1、说出圆锥的特征。
2、说出圆锥各部分名称。
3、指出下列各图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锥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区别?
学生明确:
2023年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汇总15篇)篇四
2、揭示课题:
出示圆锥教具,问:你知道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圆锥体)。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新的立体图形——圆锥体。圆锥体可以简称圆锥。(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1、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学生举例,如果学生举的例子有限,教师补充一些例子。如,呈圆锥形的煤堆,圆锥形的粮食,圆锥形的帐篷,削过的铅笔头等。)。
2、出示课本的三幅圆锥形实物图。并抽象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3、师:今天我们来认识圆锥,圆锥各部分叫什么名称、圆锥又有何特征呢?
让学生拿出圆锥体的实物,小组合作,探究圆锥的特征。(教师巡视、倾听,适时地参与学生讨论。)4、小组汇报,随着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板书如下: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
1、师:圆锥有没有高?你们认为圆锥的高在哪?(让学生在实物或教具上指出圆锥的高,针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和“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一点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两种说法,让学生展开辩论,明确圆锥的高的含义,并在图中标出高。)。
2、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补充板书:一条高。)。
3、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圆锥的高,如果要量出圆锥形物体的高你会吗?
4、有学生说会,请他做。如果没有学生会做,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
5、总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第一、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第二、把一个直角三角板同圆锥竖直放在同一平面上;第三、把另一个直角三角板一条直角边同竖着三角板的一条直边直角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靠近圆锥顶点,即可量出。
6、学生测量一个圆锥的高。
师:同学们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形状?那么圆锥的侧面展开又是一个什么形状呢?谁知道,告诉大家。
师: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获得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感受?
用圆规、剪刀,硬纸板按教科书图样做一个圆锥。
1、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会看圆锥的平面图,并能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做圆锥。
2023年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汇总15篇)篇五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例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折圆纸片、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圆的一些特征。这样的组织教学,使整节课充满了“做数学”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现。
现代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其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学生学习背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本课例的教学设计还着力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时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年龄在1112岁。他们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此时,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圆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触,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同时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交流与表达的愿望,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可能。
三、教学内容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p5558页的内容。
本单元教材教学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在低年级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圆的认识》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是这一单元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四、教学阐明: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合作、探究、游戏等活动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发现圆的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体验圆与人类生活的不解之缘,感受圆的美、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归纳圆的特征,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在本年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创设一个自主性、研究性、协作性的教学环境,构建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七、教学媒体:
硬件环境:计算机多媒体教室。
软件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圆的认识》自制课件。
教师准备:教学用大圆规、直尺。
学生准备:自带剪刀、白纸、直尺、画圆的工具等。
2023年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汇总15篇)篇六
l 教学内容:
l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其非认知品质的健康发展。
l 教学准备:
圆规、三角板、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多媒体教学软件、正方形纸片。
l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学生回答后,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二、教学圆的特点。
1、结合实例,感知特点。
生:硬币表面是平的,乒乓球的表面是弯的。硬币只有正面看才是圆的,乒乓球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
师:说得好!足球、乒乓球这一类物体,我们把它叫做球形物体,硬币是圆形物体,它的正面的圆形是平面图形。
请同学们摸一摸你们手中的书和圆形学具的边缘,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生:长方形的边是直的,圆的边是弯的。
2、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师:有同学举例说车轮是圆的,那么车轮不做成圆的会怎么样呢?动画演示:车轮为椭圆的轿车上下颠簸着驶入画面。(生哄笑)。
师:车轮做成圆的为什么就会平稳行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圆的奥秘。
3、操作讨论,发现特点。
师:现在四人一组,用发下的圆形纸片来研究圆的特点。
屏幕显示:“折一折、量一量、议一议,看有什么发现?”
生操作,讨论。教师巡视。
4、汇报讨论结果。
师: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发现多次对折后,折痕都通过同一个交点,这个交点在圆的中心。
师:真聪明!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在黑板上贴出圆,画出圆心并标出字母o。)。
生2:我通过测量还发现了对折后的折痕长度都相等,每条都是10厘米。
生3:我这个圆的每条折痕都是8厘米,我共测量了4条。
……。
师:(板书:都相等)可以折出多少条折痕?(学生回答后板书:有无数条)我们把对折后的折痕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在黑板上的`圆中画出直径并标上字母)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上画出直径。
屏幕显示图形:下面圆中的线段是直径吗?说出理由。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直径的意义。
生4:通过测量,我还发现直径的一半也相等。
师:很好!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在黑板上的圆中标出半径及字母。)请大家在圆形纸片上画出半径。
屏幕显示图形:下面的线段是半径吗?(回答后引导学生概括半径的意义。)。
师:“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这句话对不对?(学生回答后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6、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什么知识?
2023年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汇总15篇)篇七
教学目标:
1、体验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2、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3、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线、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朗诵的传统文化的片断,非常精彩,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呢?(出示课件)。
师: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它们都有圆。
生:它们都和圆有关。
板书:圆。
二、自主探究新知。
(一)、画圆。
生:想。
请同学们拿出画圆的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圆。
生:他拿圆规的方法不对。(圆规应该拿在手柄处)。
生:他画圆时可能针尖移动了位置。(画圆时针尖的位置一定要固定)。
生:他圆规两脚一下近一下远。(对,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
(学生边汇报,师边示范用圆规画圆)。
其实,同学们刚才说的就是画圆时应注意的地方。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
(二)、初步感知圆。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努力画出了这么美丽的圆,那在这之前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汇报,师出示相应课件)。
这些图形和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边都是直直的。
对,它们都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拿出课桌里的圆片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弯弯的。
这样弯弯的线我们称它为曲线。(课件出示曲线)圆就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课件演示圆)。
(三)、自学圆的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俗话说圆是最美丽的几何图形,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呢?
生:我想知道怎样求圆的周长.
生:我想知道怎么求圆的面积.
无论是求圆的面积还是求圆的周长,我们都必须先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1)引导学习圆心。
生:这些折痕相交与一点。
对,这一点呀我们称它为圆心,用字母o表示。(边总结边在黑板上标出圆心)。
请同学们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圆心。
(2)自学半径。
其实,在圆里还有半径和直径两个重要的概念,科学家是如何定义它们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数学书56页的例2中,请同学们自学相关的内容并用笔画出相关的概念和重要的词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吗?
生:从圆心出发至圆边上任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师:圆边上任意一点我们叫它圆上任意一点。
请你帮老师找出黑板上这个圆的半径,其他同学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半径。
(3)自学直径。
通过自学你们认识了半径,那你能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径来吗?(出示课件)。
ab为什么不是直径,它是什么?
生:它虽然通过了圆心,但它只有一端在圆上,所以它不是直径,它是圆的半径。
ef为什么不是直径?
生:它没有通过圆心。
gh为什么不是直径?
简单的说,圆的直径必须满足哪几点要求?
生:一要通过圆心,二要两端都在圆上,三要是线段。
(四)、自主探索圆的特征。
(1)探究。
生:有(自信地)。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
(随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并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2)汇报。
生:是。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发现吧!(师收集了一些在代表性的发现)。
展示发现1:圆有无数条半径。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折发现的。把一个圆先对折,再对折、对折,这样一直对折下去,展开后就会发现圆上有许许多多的半径。
生:我们组是通过画得出这一发现的。只要你不停地画,你会在圆里画出无数条半径。
生:我们组没有折,也没有画,而是直接想出来的。
师:噢?能具体说说吗?
生:不需要了,因为道理是一样的。
师:关于半径或直径,还有哪些新发现?
展示发现2: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长度都相等。
师: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量发现的。先在圆里任意画出几条半径,再量一量,结果发现它们的长度都相等,直径也是这样。
生:我们组是折的。将一个圆连续对折,就会发现所有的半径都重合在一起,这就说明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长度相等,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生:我认为,既然圆心在圆的正中间,那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应该都相等,而这同样也说明了半径处处都相等。
生:关于这一发现,我有一点补充。因为不同的圆,半径其实是不一样长的。所以应该加上“在同一圆内”,这一发现才准确。
师:大家觉得他的这一补充怎么样?
生:有道理。
展示发现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师:请原创组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们是动手量出来的。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们是动手折出来的。
师:看来,大家的想象力还真丰富。
生:我们组还发现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半径越长,圆就越大,半径越短,圆就越小。
师: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那它的位置和什么有关呢?
生:应该和圆心有关,圆心定哪儿,圆的位置就在哪儿了。
生:好。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从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主去探究。这样的设计更突出了对学的过程的重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相互交流、讨论、补充、启发,得到圆的特征,不仅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学生感悟了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总结圆的特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小组内交流,组与组交流,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信息不断交流,思维不断碰撞,学生在探究未知领域的同时,实现了智力的发展]。
三、拓展练习。
生:圆心。
师:那同长又指什么呢?大胆猜猜看。
生:半径一样长。
生:直径一样长。
师:这一发现,和刚才大家的发现怎么样?
生:完全一致。
师:更何况,我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听到这里,同学们感觉如何?
生:特别的自豪。
生:特别的骄傲。
生:我觉得我国古代的人民非常有智慧。
师:我们不单为中国人民而自豪,更为我们有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面自豪。
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老师这儿还搜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动画演示)。
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生: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圆的半径是3厘米。
师:说起中国古代的圆,大家还记得它吧!(课件出示太极图)。
生: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想!)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课件出示构成图)。
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生:小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半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直径是12厘米。
生:小圆的直径相当于大圆的半径。
……。
师: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过四近十分钟的努力,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师:其实啊,生活中圆的魅力无处不在,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善于思考,就能探索出关于圆更多的奥秘。
五、板书设计:
2023年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汇总15篇)篇八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有关概念,理解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有关的问题。
理解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这些数。
教学过程: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对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同时又是中学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为此,必须认真地学好本单元,要积极主动地搞好整理和复习,使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复习数的意义。
举例说说,小学阶段学习了哪些数?
教师板书: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
理解整数、自然数、0之间的关系。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
整数自然数0: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比0小的数(以后学习的内容)。
练习73页“做一做”
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
小数与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数分几种情况,划分的根据是什么?当学生总结后,可归纳如下: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
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
整数和小数位顺序表,理解整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填写教材74页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
请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回答问题:
什么叫数位?
整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练习教材75页上的“做一做”。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及有关术语。
举例说说什么叫百分数。
练习教材75页下的“做一做”
3.复习数的读法和写法。
请同学们总结整数的写法。
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和分数应怎样读?怎样写?
练习教材76页上的“做一做”
巩固练习。
做78页练习十五中第1题、第2题中的(1)。
全课小结。
2023年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汇总15篇)篇九
《圆的认识》一直是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几乎所有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名师大家都用过这节课来“吟诗作画”,各领风骚;后生新秀们更是频频用这节课来“小试牛刀”,异彩纷呈。
我在欣赏品味之余,发现我们对于“圆的认识”这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注重组织学生通过折叠、测量、比对等操作活动来发现圆的特征,不重视通过推理、想象、思辨等思维活动来概括出圆的特征;第二,注重让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不重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圆规可以画出圆”;第三,注重数学史料的文化点缀,不重视数学史料文化功能的挖掘。
我思考――“圆的认识”这节课究竟要讲什么?
我思考……。
经过一段时间的慎思明辨,我认识到“圆”这一节课应该讲的有价值的东西实在是太多,有舍才有得,一课一得足矣!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中创造“圆”
1.课件创设问题情景。
2.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3.展示学生的作品。
二、追问中初识“圆”
1.结合学生作品,追问:是什么?为什么?
2.课件动画演示。
3.研讨圆的特征。学生说,古人说。
4.质疑古人说法。“大方无隅”。
三、画圆中感受“圆”
1.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并标上半径、直径。
2.从不圆中,感悟圆的画法。
3.追问“为何这样做?”
2023年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汇总15篇)篇十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上来说,也进入了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和圆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则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解决措施: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解决措施:通过展示学生用圆规画出来的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画得不好看和画得好看的圆里面的线段究竟分别有什么特征,然后师生共同验证,让学生充分理解利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猜图形游戏。
2、对比椭圆和圆。
二、突出主题,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练习1、2。
(二)小组学习用圆规画圆。
1、介绍用圆规画圆并认识圆规。
2、根据要求学习用圆规画圆。
(1)解释画圆的原理。
(2)归纳画圆的步骤。
2023年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汇总15篇)篇十一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上来说,也进入了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和圆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则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解决措施: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解决措施:通过展示学生用圆规画出来的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画得不好看和画得好看的圆里面的线段究竟分别有什么特征,然后师生共同验证,让学生充分理解利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猜图形游戏。
2、对比椭圆和圆。
二、突出主题,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练习1、2。
(二)小组学习用圆规画圆。
1、介绍用圆规画圆并认识圆规。
2、根据要求学习用圆规画圆。
(1)解释画圆的原理。
(2)归纳画圆的步骤。
三、应用特征,解决问题。
(一)判断题。
(二)拓展延伸。
四、总结评价。
五、作业。
2023年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汇总15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一套。学生准备硬币等圆形物体若干;圆规一把、直尺一把、三角尺一副;小剪刀一把;红色、蓝色彩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你见过圆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能说说吗?一直说下去能说完吗?的确圆是无处不在的。(打开有关生活中圆的课件)问:同学们你们从中又看到了圆了吗?你会画圆吗?动手试一试,看谁想的方法多。
3、怎样可以画出一个圆?还有其它方法吗?
师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
(1)定长(2)定点(3)旋转。
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再画一个圆,并很快把它剪下来。
要进行套圈比赛的圆肯定比较大,用圆规画行吗?怎么办?
4、揭题:为什么站成圆形大家会觉得比较公平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心。
1、圆形画好了,游戏可以开始了吗?套圈用的瓶子要放在哪儿呢?
2、你能很快找出圆的中心吗?试一试,找出刚才剪下的圆的中心。谁先发现,谁就先上来介绍。
说明:圆的中心叫“圆心”,就是画圆时针固定的一点,用字母o表示。(师板书:圆心o)。
(二)认识半径。
2、要站在圆上,随便哪一点都可以吗?为什么?怎样证明?(引导学生画一画、量一量)。
说明:象这样,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3、你能画出几条半径?
4、认识特点:在同一个圆里,有()条半径,它们的长度()。
5、想一想:(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其实就是圆的什么?针尖固定的一点呢?
(三)认识直径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刚才我们用折纸的方法确定圆心时,发现圆上有许多折痕。这些折痕叫什么?有什么特点?与半径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看看书、动动手画一画,看看能画几条?并在小组中说一说。
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画直径时有意两端不在圆上,让学生判断。
教师板书:(1)直径:d。
(2)d=2r或r=1/2d。
追问:直径肯定是半径的2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一下你手中圆的直径,会不会是黑板上圆的半径的2倍?你认为应该怎么说?(板书:在同一个圆里)。
3、口答: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是()。
4、完成课本的做一做。
三、全课总结。
四、延伸拓展。
1、同学们想一起到篮球场玩套圈游戏,你会怎么安排?说说你的想法。
2、在篮球场上要画一个直径6米的大圆,至少要准备一根多少米长的绳子?
站在这个圆上的同学中,离得最远的两个同学最多相距多少米?
追问:依据是什么?怎样证明“两端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3、利用发现的规律你能测出硬币等圆形物体的直径吗?
4、生活中哪些物体必须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课件出示两辆跑车)让学生展开讨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讲述:同学们,其实何尝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在我们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里,圆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都成了美的使者和化身。(显示生活中圆的魅力)。
2023年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汇总15篇)篇十三
l教学内容:
l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其非认知品质的健康发展。
l教学准备:
圆规、三角板、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多媒体教学软件、正方形纸片。
l教学程序:
一、导入。
学生回答后,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二、教学圆的特点。
1、结合实例,感知特点。
生:硬币表面是平的,乒乓球的表面是弯的。硬币只有正面看才是圆的,乒乓球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
师:说得好!足球、乒乓球这一类物体,我们把它叫做球形物体,硬币是圆形物体,它的正面的圆形是平面图形。
请同学们摸一摸你们手中的书和圆形学具的边缘,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生:长方形的边是直的,圆的边是弯的。
2、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师:有同学举例说车轮是圆的,那么车轮不做成圆的会怎么样呢?动画演示:车轮为椭圆的轿车上下颠簸着驶入画面。(生哄笑)。
师:车轮做成圆的为什么就会平稳行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圆的奥秘。
3、操作讨论,发现特点。
师:现在四人一组,用发下的圆形纸片来研究圆的特点。
屏幕显示:“折一折、量一量、议一议,看有什么发现?”
生操作,讨论。教师巡视。
4、汇报讨论结果。
师: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发现多次对折后,折痕都通过同一个交点,这个交点在圆的中心。
师:真聪明!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在黑板上贴出圆,画出圆心并标出字母o。)。
生2:我通过测量还发现了对折后的折痕长度都相等,每条都是10厘米。
生3:我这个圆的每条折痕都是8厘米,我共测量了4条。
……。
师:(板书:都相等)可以折出多少条折痕?(学生回答后板书:有无数条)我们把对折后的折痕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在黑板上的`圆中画出直径并标上字母)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上画出直径。
屏幕显示图形:下面圆中的线段是直径吗?说出理由。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直径的意义。
生4:通过测量,我还发现直径的一半也相等。
师:很好!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在黑板上的圆中标出半径及字母。)请大家在圆形纸片上画出半径。
屏幕显示图形:下面的线段是半径吗?(回答后引导学生概括半径的意义。)。
师:“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这句话对不对?(学生回答后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6、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什么知识?
2023年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汇总15篇)篇十四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掌握圆锥的特征。
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每人一个圆锥,师准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补充习题。
1出示一组图形,辨认指出哪些是圆锥。
2出示一组图形,指出哪个是圆锥的高。
3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观察、感知中认识并掌握圆锥的特点,经历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的过程,加深了对圆锥高的认识。在旋转,对比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加深对圆锥特点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2023年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汇总15篇)篇十五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