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理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学计划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开放的心态。
最新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模板22篇)篇一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2、能正确背诵默写课文。
3、能说说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异同。
1、反复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沁园春雪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异同。
3、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读,读正确,读出感情。
2、说,说说词中表达的感情,
3、背,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1、教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听朗读带,给生字词注音。
3、齐读,读准字词。
4、点名读,读出感情。
5、师生点评,指导朗读。
6、再指名朗读,指导朗读。
7、男女生分别读。体会感情。
1、让学生自读,整理自己的感悟。
2、请同学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3、教师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谈,比如写作思路,修辞方法,写景顺序,写景的角度。
4、让学生有充分的发言机会。广泛交流。
1、展开竞赛,积极背诵。
2、仔细分析字形,找出易写错的字。
3、当堂默写。
4、视频展示几位同学的默写,集体订正。
1、继续巩固背诵默写。
2、完成同步练习。
最新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模板22篇)篇二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学习诗歌的一般的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
2、学习诗歌情感与景物相生,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
3、感受诗人的形象,感悟作者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并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二、学法指导。
1、将作者用文字所描绘出来的`的景物形象化,在头脑中转变成一幅幅图画。
2、反复朗读,在读中悟,读中感,读中生情。
三、课前热身。
1、选词填空:
(1)(饶、娆、挠)分外妖()美丽富()不屈不()。
(2)(娇、矫、骄)戒()戒躁()小玲珑步履()健。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分外()数见不鲜()妖娆()莽莽()谦逊()数九寒冬()风骚()分别()可汗()不计其数()。
3、动手查资料:
对于我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你了解哪些呢?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这首词的呢?请将你所搜集到的资料向同学们展示。
4、反复朗读这首词,体会: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
四、课堂学习。
(一)导入。
(二)交流预习情况,并让同学展示预习成果。
(三)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全词,注意节奏、字音。并尽力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2、听范读,并思考: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你能否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呢?
(四)研读上阕。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字引起?它统摄的句子是哪几句?
4、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5、词的上阕抒发词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研读下阕。
1、开头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对于这些人物作者用了一个字作了评价,是哪个字?这个字有什么具体含义?(分小组讨论)。
3、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六)研读探究。
(七)揣摩运用。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上阕最后三句诗的意境。
五、拓展练习。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思考:
1、根据你的理解,读这首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看”和“忆”字各领起哪几句?
3、试着分别概括这首词上、下两阕的内容。
最新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模板22篇)篇三
教学目标。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教学难点。
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2、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2、比较法。如对《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的比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
二、背景介绍。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诵读欣赏。
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万”“遍”“漫”“争”“击”“翔”字,体会其作用,抓住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如“独”“立”“洲”,把握“看”和“忆”等起贯穿全词作用的词语,展开联想与想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力求背诵全篇。
(二)整体感知。
1、思考: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
讨论、明确:
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四、再读课文,诗歌鉴赏。
(一)写壮景,抒豪情。
1、研习“湘江秋景”图(“看”字所领的7句)。
提问: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呢?
明确: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俯瞰:鱼翔浅底(动)。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2、研习“中流击水”图(最后三句)。
品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想象词人当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
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二)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
1、“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
2、“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3、“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与明处对比。
4、“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三)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有表现力。
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四)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沁园春雪》上阙描绘北国风光,下阙评古论今,抒发壮志豪情。
这首词上阙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有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阙回忆了往夕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与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的给出了“谁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
(五)比较分析。
明确:《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是指才华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沁园春长沙》中的包括词人在内的'“同学少年”正是这样的人物,他们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关心国家命运,富有斗争精神,正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中流砥柱”。词下阙通过写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同学少年,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同学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答了上阙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这样,上下两阙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2、分析毛泽东《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讨论、明确:这首诗写出了毛泽东年轻时期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主宰国家命运、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五、结束语。
朗读《诗人领袖》。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常于马背上构思,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最美的意象。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畅想,神思飞扬起来,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屈指数算,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
六、作业与练习。
赏析《重阳》《北戴河》。
板书设计。
独立寒秋图独立寒秋橘子洲头景。
远眺万山红遍中。
层林尽染静寓。
湘江秋景图近观漫江碧透情。
百舸争流。
仰视鹰击长空动情。
俯瞰鱼翔浅底中。
峥嵘岁月图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显。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志。
中流击水图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安徽省马鞍山市安工大附中。
ahmashgwhgw@。
作者邮箱:ahmashgwhgw@。
最新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模板22篇)篇四
1、感受词的意境美,提高欣赏能力。
2、领会作者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心。
一、导入新课。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领略一下毛泽东诗词的风采。在学之前我们先欣赏一下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多媒体展示,放录音。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事后作《沁园春·长沙》。这时毛泽东同志正在苦苦寻求一条救国之路,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呼喊。
1936年2月,遵义会议后,抗日战争爆发前,此时否定原来的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找到了救国救民的路。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沁园春·雪》。
二、整体感知:
学生看书、听读,正音。(放录音,学生将音记在书上)。
出示幻灯片。
一、给加线字注音:
分()外妖娆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今朝()。
二、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人物——。
折腰——。
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初步体会词的意境。
学生自读,两人互指缺点。
三、分析重、难点:
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很明显,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在上下两阕之间有一过渡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这一过渡句。(学生作答)。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学生作答,并将这一过渡句标出,作用记在书上)。
“江山如此多娇”是承接上阕来写的,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是贬?
是褒义,是赞扬。
那祖国江山有哪些可赞之景呢?看题目,是什么景?
雪景。
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在祖国的北方(北国风光)。
北国风光怎样呢?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在这里用到一种修辞方法是互文,实际指整个的北方冰封、雪飘,这是总写北方雪景,注意用到的两个字封、飘。(“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
下面有一望字领起,望到了什么呢?(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望字领起下文,从“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是望字统领。
“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让学生思考、交流: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指导:长城内外,长城东西走向,长城内外实指长城南北。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实指黄河的上游、下游。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以动写静,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
以上景物确实很美,有没有更美的呢?
明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须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那么现在天还没有晴,晴之景应该是想到的,也就是说这一部分是虚写。现在我们就看一下天晴后的景色,。
(放幻灯片,让学生看图想像、交流,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
上阕写北方的雪景,作者先写眼前的实景,再写想象的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江山如此多娇。
学生齐读上阕一遍。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战功赫赫。
对他们,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什么呢?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略”、“稍”,用词恰当,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为引出下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至此,我们回头看“问苍茫大地,谁住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学生齐读下阕一遍。
四、梳理巩固。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听《沁园春·长沙》的录音一遍,齐读《沁园春·雪》一遍,注意体会两首词的意境和毛泽东的思想发展规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找毛泽东的诗词自读,体会其思想发展的规迹。
[板书设计]。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最新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模板22篇)篇五
一、知识目标:
理解拟人、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词作中的恰当运用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标: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象。
1、学习诗词精炼、形象的语言,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掌握本词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懂得动静相衬、虚实结合写法之妙。
4、有感情的朗读全文,熟读成诵,并从中更好地体味情感。
一、课文导入。
今天我们要见识的是一个独特的中国文学类群——“帝王文学”。帝王诗歌之滥觞,当推汉高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以及霸王项羽狂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宋太祖的咏月“未出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那股唯我独尊、凌驾群伦的雄风和霸气贯穿古今。他们几乎都是离乱之世的帝王,所作诗词格调高昂,气势雄浑。帝王诗歌中的意象阔大,全部意象可以说是帝王意志所统治、所“照耀”的万物——从时间上看,往往是千年万载;从空间上看,常常是山河宇宙。而毛泽东诗词是继承创造中国古代帝王文学的一个最好的典范。千古之下,惺惺相惜,所以才有毛泽东对曹操诗歌的赞叹不已:“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沁园春?雪》,来领略毛泽东的豪迈才情。
二、朗读品味。
先合上书本,欣赏视频朗读。再请同学泛读和齐读。
三、把握词意。
提问:这节课我们试着改变以前的上法,摈弃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来解读这首词,好吗?
1、是否还记得我们学宋词时提到的,古体词上下阕的一般分工?
——上阕写景,下阕言情。
2、哪位同学试着用对偶句来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如: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山河壮丽;下阙纵论历代英雄发诗人抱负。
过渡:这样就把写景色、抒情和议论融为了一体。那我们不妨先来看作者是如何写景的。
四、把握词景。
1、有感情朗读词的上阕,不妨把自己想象成一位登高远望的伟人。
2、全词之景是由哪句话来总起的?——“北国风光”
3、一看到“北国风光”这四个字,我们马上会联想到白雪茫茫的景象。
最新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模板22篇)篇六
《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教学应以读为主,教师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象,体会词的情感,借鉴词的表达。为此,我对本课的教学做出如下构想:
1.创设情境(登高远眺),加强朗读。介绍背景,还原毛泽东主席登高远眺创作此词的场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这样做,不仅在于指导学生将词读通读顺,而且还在于指导学生注意词句的重音、节奏,在读中初步整体感受情感。
3.播放《沁园春雪》的配乐flash,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进行朗读,实现“言、象、意”统一。
(一)感受诗化的意象,把握上阕内容,体会情感。
1.登高远眺,广袤无垠,胸怀宽广。
静物描写,想象丰富。
动景衬托,生机勃勃。
展开想象,北国大地,晴日当空,红妆素裹,妖娆美丽。
2.通过描绘北国雪景,诗人的宽广胸怀得以崭露,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得以表达。
(二)评论历史英雄,抒发远大抱负。
1.“惜”字奠定评论基调。肯定历代帝王的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批评历代帝王欠缺文治才华,显示无产阶级革命者将会后来居上的雄心壮志。
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褒扬中带批评;对成吉思汗,先扬后抑,略带嘲讽。
2.点名主旨,抒发抱负。
俱往矣,一笔带过封建王朝,显示诗人对自己的自信。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诗人的远大抱负,今朝的风流人物,斗志昂扬,武功与文治皆具,必将创造空前的奇迹。
1.写景抒情。概括写景、具体写景、想象写景,动静相称,虚实相生,融情于景,抒发胸怀。
2.惜中褒扬批评,惜中寓志,后来居上,点名主旨,抒发抱负。
【教学目标】。
1.联系《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沁园春雪》,体会诗词蕴含的情感。
2.抓住领起诗句内容的关键句,说出诗词上阕和下阕的内容;品味并说出诗词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用,学习景中藏情,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诗词朗读中体会情感。
难点:品味关键词句的意思及作用。
最新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模板22篇)篇七
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2、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3、赏析回味,明确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2、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教学难点】赏析回味,明确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
【教学手段】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结合注释,把握形象。
三、聆听范读,感受形象1、标题为“沁园春·雪”,词中究竟写出了怎样的雪呢?
讨论明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四、反复诵读,体会形象。
五、质疑讨论,明确形象。
1、北国的雪景特点如何?
讨论明确:豪迈、壮阔、富有气势。2、词中哪些语句,总体概括了北国雪景的特点?
讨论明确:虚景:“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5、如此美妙的北国雪景,你觉得如何?
六、结合想象,再造形象。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2、默写并背诵词的上片。
最新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模板22篇)篇八
1、背诵默写本词。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并用精练优美的语言仿写句子。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1、查找资料,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2、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3、给下列字正音,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正音:分、娆、逊、数、汗。
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一)朗读词作,合作学习,完成下列几个问题:
1、上阕分几层意思?每一层各写什么?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
分三层。
第一层(前三句):总写北国雪景,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第二层(中间七句):具体写北国雪景。气势磅礴,生机盎然;
第三层(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下阕分几层,每一层写什么?
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后回答:
分三层。
第一层(前两句):过渡句,承上启下;
第二层(中间七句):评论古代英雄;
第三层(后三句):赞颂当代英雄。
3、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结合词作谈一谈。
学生讨论后回答。
上阙重在写景。写景部分,严寒的冬天没有一点凄凉枯槁,恰恰相反,使人的乐观使北国冬天的风光雄壮朴素美丽动人,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虽然句句写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浓重。下阙评论人物,不流于枯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理有情,极有分寸。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4、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学生讨论后回答。
词人在下阕着力评古论今。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三个字结束评古,其用意很明显,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气势逼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此词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1、背诵本词。
2、体会本词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色。
这四个问题都可以让大家在反复诵读词作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合作下顺利完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词作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对其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教学教程中,学生可能会对评古论今目的理解不到位,尤其是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不到位,这时最好让学生查找此时的历史背景和毛泽东个人经历。这样会帮助大家的理解。
最新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模板22篇)篇九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深入领会作品蕴含的崇高情感。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通过问答讨论,使学生在了解当时历史背景的情况下,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小组合作探究,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借辽阔景象表达的伟大胸怀、坚定的信心,获得诗词鉴赏的审美愉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本首词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诗词主旨,初步学会知人论世的阅读赏鉴方法。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教学难点:了解毛泽东的伟大功绩,体会诗词大气磅礴的创作特点源于献身国家、民族的伟大的人格与胸怀。
三、教学策略。
1.教学实践中不主张在一篇文本中面面俱到讲很多琐碎的知识点,无论是在学习方法、知识技能、情感价值的哪一方面,都要力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课有一得,突出重点。
2.由于本文产生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历史背景又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激发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本课主要采用扩展思维的学法,调动历史课及日常积累的学习成果,贯通文、史、哲思维为语文课堂所用。在朗读中不追求表面的抑扬顿挫,而是加大思考力度,赏读、评议结合,以真正的情感领悟自然地带动朗读语气,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今天学生对毛主席已经非常生疏的教学背景下,注重在课文解读中以知人论世的角度切入,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伟人、诗人毛泽东,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以及阅读毛主席诗词的兴趣。
4.在讨论中教师不能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而应在部分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同时教给方法,注意引导。
(一)情境导入。
(二)感知学习。
1.再次朗读课文,反复体会,揣摩正确语气。(1)诗词中的雪与以往我们读到的雪的作品有哪些显著不同?(2)“气势宏伟”是通过哪些画面体现出来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宏大雄伟的场面与磅礴的气势?【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激发了解历史背景、了解作者的兴趣。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1.关于背景。
(1)关于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大家都有哪些了解?展示课件并展示图片素材“一代伟人毛泽东”。【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于领袖人物了解意识并正确评价。
(2)调动历史课上的知识及课外积累,说说关于写作的1936年,中国发生了哪些大事?师补充:1月到11月,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相继成立。8月11日,日本政府确定《对中国实施的策略》和《第二次处理华北纲要》。日本、中国驻屯军以北平为目标开始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8月25日,中共中央致书国民党,再次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8月,日军参谋部制订《1937年度对华作战计划》。日伪军开始进犯绥远,国民党将领傅作义率部抵抗。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历经千辛万苦,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三支红军会合时虽不足3万人,但他们是经过千锤百炼后保存下来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宝贵精华。正当抗日烽火即将在全国燃起的时候,三支主力红军在接近抗日前线的陕北会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从此,开始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11月5日,绥远抗战爆发。12月12日,西安事变。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党外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3)了解了历史背景,现在我们在来体会诗词中仅仅是写雪景吗?抒发的豪情究竟是什么?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诗篇,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抵御外辱,誓死抗日的民族豪情。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设计意图】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体会诗词大气磅礴的特点,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2.关于内容。
(1)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设计意图】齐读全词,整体感知内容。
(2)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设计意图】历史知识的介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跨学科学习思维,均可为语文学科所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历史知识,引领学生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目的是准确理解作家及作品,丰富语文课堂。
(四)语言探究。
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
(1)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望”字应该好找,但教学不应停留在找出这个字,还要适当传授一些有关知识,但应点到即止,不可深究。)“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即便是作者视野开阔,但这些景象已经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说明这个“望”字带有很大的想象成分,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
(2)“惜”字中包含哪些复杂的感情?“惜”中有褒:中华历史英雄辈出,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惜”中有遗憾:他们的不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全词以“望”“惜”作为上下两阕的两个领字,前者领起对景物的描写,后者领起对英雄人物的评价。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上下阕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全词浑然一体、一气呵成。【设计意图】通过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了解品赏语言的角度;通过评析语言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词中大都涉及历史与战争。学者王克煜通过深入研究分析认为,《沁园春雪》可谓写得最为出色的一首。它既不像有些诗篇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运用中国诗歌传统的比兴手法,而是“比”“赋”得体,善于将“赋”的陈述方式融于“比”之中,从而形成了比较雄浑的词风与宽阔深厚的境界。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诗人对“雪”都成功地做了新的发掘。毛泽东这首词因“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而起兴,想象浪漫,文采华美,气魄宏大。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写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五)写法探究。
本词旨在表达对人民的赞颂,那为什么还要大书雪景,评点帝王呢?作者大笔挥洒,疾书北国雪景,然而并未停留在此,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丰富独特的想象:茫茫冰雪世界,呈现出阳光照耀大地后银装素裹的瑰丽景象。江山如此多娇,不仅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也有强盗觊觎。祖国壮丽山河岂容日寇铁蹄践踏!中华儿女捍卫民族尊严、主宰自己命运、抵抗外辱内患的豪情力透纸背!下阕引出叹服于自然美景的英雄人物,评价封建帝王功绩卓著的英雄在历史上留下种种遗憾,因为他们的一己江山的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相形之下,唯有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能使祖国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因此,写景写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后面抒情议论打基础。【设计意图】在挖掘时代背景之后,来探究写法和主旨,可以更加准确把握作家情感和作品内涵。避免人云亦云贴上歌颂无产阶级大众的泛标签。
(六)布置作业。
1.根据本课的学习收获,课外选读《毛泽东诗词选》《地球上的红飘带》或《中国抗日战争史》。
2.任选一个方面,试比较《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的异同。(从诗词内容、语言、写作手法、情感主旨等方面自由选择。)。
3.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主题,举办一个毛泽东诗词朗诵会。【设计意图】以课堂教学激发阅读兴趣,功夫在课堂之外;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基本的语文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并学会运用。
最新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模板22篇)篇十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2、揣摩、品味词的凝炼、贴切的语言;
3、正确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导入课文。
二、朗读,整体感知。
教师示范读,学生读。
理解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三、生成——探究。
预计学生生成问题:(可参见《读写导航》的“探究与体验”)。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句?
2、上阙中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诗人是如何来表现这些景象的?
(对偶、比喻等修辞;以动写静,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写景与前面的诗句有何不同?
(前面是写实,这里是想象的虚景。)。
5、发挥想像,用自已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并谈谈此时你的感受。
(广阔、壮丽的北国雪景风光,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胸怀,雄伟气迫,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6、诗人如何从上阕描写北国雪景转入下阕纵论历代英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
7、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
(惋惜、委婉批评不足。)。
8、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四、拓展欣赏(比较阅读)。
1、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2、课后比较阅读《沁园春·长沙》,重点比较和体会词在情感、表现手法上与课文的相似点。(见《读写导航》)。
五、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
六、作业。
1、课外阅读鉴赏毛泽东诗词,并选择自已最喜欢的一首在班里朗颂交流。
2、背诵课文。
最新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模板22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一、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
二、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
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收集有关词的文学知识。
2复习《沁园春雪》。
二课堂活动。
(一)交流有关词的文学知识。
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3、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二)研习全文。
1.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
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
2.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说说各领起哪几句。
上阕“看”字;领起七句。
下阕“忆”字;领起八句。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4、炼字炼意(体会下列词句中彩色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层林尽染。
“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鹰击长空。
“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鱼翔浅底。
“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4.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
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升空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
5.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作者想到了什么?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6.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
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精神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谈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讨恶扬善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随堂练习:
1.词的上片意象密集,说说作者是怎样借。
2.这首词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简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
1.写乐景,写豪情。词中写的虽然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万山红如烈火,鱼儿自由自在,雄鹰奋力搏击长空。山河的壮丽,越发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诗人正是从中突出了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强烈的革命精神。
2.对比手法的运用。词中含有多种对比,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候”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通过对比使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既而引出对民族命运的思考,抒发胸怀天下,指点江山的豪情。
同步练习。
1.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
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
2.吟诵《沁园春雪》,完成后面问题。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问题1:仔细分析这首词同《沁园春长沙》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问题2:这首词中作者是怎样写景抒怀的?
参考答案:
问题1.字数相同,相应位置的结构相似,韵脚相同。
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现出雅驯典重、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
问题2.词中所写虽然是冰天雪地,却毫无悲凉肃杀,连绵的山如舞动的银蛇,白雪覆盖下的高原如同奔驰的大象,化静为动,有雄浑的力量感;阳光下,无边的雪景更是分外妖娆。此景基调高昂,体现了作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赞扬了今天人民大众无往不胜的力量。
相关资料:
1.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2。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3.毛泽东诗词鉴赏。
毛泽东诗词是怀着巨大的诗的激情,按照写诗的艺术规律,运用形象思维创造出来的。著名诗人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风靡了整个革命诗坛,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毛泽东要求文艺家“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毛泽东诗词正是运用这样的世界观分析和表现社会生活的光辉的典范。比如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战胜敌人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是他对群众力量无比信任的群众观点的强烈表现。相信群众,热爱群众的思想,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毛泽东诗词之中。
毛泽东诗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就是说,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人类社会同样是如此。沧海与桑田总是更迭着的,新生也总是战胜腐朽。正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七律长征》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歌典范。它既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又把红军为了实现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而排除一切障碍,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发挥到极致,达到了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可以称之为艺术精品,千古绝唱。诗的题材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斗争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与牺牲,而是集中笔力表现了长征取得胜利,实现了革命理想的喜悦和对于艰难困苦的蔑视。
在毛泽东诗词中讴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警句,时时出现,美不胜收。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欲与天公试比高”、“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埃”、“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等等。在那月没星沉,夜色如磐的日子里,这种革命理想曾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耀着人民前进的道路;在那电闪雷鸣、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这种革命理想曾像展翅高翔的海燕,呼唤着人民向黑暗、腐朽的势力冲击;在那硝烟迷漫、战火纷飞的岁月,这个革命理想像嘹亮的号角,鼓舞着人民去奋勇杀敌;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个革命理想则像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着人民去乘风破浪,锐意改革,创造奇迹。
毛泽东1928年在井冈山创作的《西江月井冈山》,连同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如梦令元旦》、《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清平乐会昌》等九篇精品构成了一组气势雄伟,笔力千钧的井冈山道路的胜利凯歌。这一组意境超拔,诗采飞扬的词,多是“在马背上哼成的”。它们是伟大革命领袖的战斗豪情与杰出诗人的创作激情浑然一体结成的革命诗词的奇葩。
毛泽东诗词在读者心灵里铸造美的殿堂。毛泽东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它表现美的重要特色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
最新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模板22篇)篇十二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2.过程和方法。
(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词的内容。
(2)结合视频,体会本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豪迈情怀。
(3)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进行比较,加深对词主题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
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学生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沁园春雪》。
(学生接触古典诗词不多,对此的兴趣爱好尚未形成,对毛泽东的了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层面。设计这段导语的目的在于引起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了解毛泽东作为古典诗词爱好者和伟大诗人的一面。)。
二、听范读,正读音,感受气势。
1.学生出示生字词,教师选有代表性的用实物投影展示,请学生读准每个字音,教师示范,学生纠正自己的读音,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发音。
2.听第二遍时,请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怀。
(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同时,让学生对全词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给学生形成感性上的认识,通过范读给全词定下一个磅礴大气的基调,也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朗读树立一个较好的模仿的范例。)。
三、读课文,理解词意。
(一)学生自由朗读全词,要求读准确、流畅。
(二)齐读上阕,感知内容。
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学生可能用找上阕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国风光”,教师可从准确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风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宽泛,不准确。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望“字应该好找,但教学不应停留在找出这个领字,教师还是应当适当传授一些有关知识,但应点到即止,不可深究。)。
3.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想象。
5.想象仅限于这几句吗?
还有后三句。
6.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是闭上眼睛想,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作家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哲学家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现在看哪位同学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然后再在全班描述。
(这是一个很好的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训练学生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学生在想象和表达的过程中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也能得到感悟。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能够在此有机融合。)。
(三)齐读下阕,感知内容。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2.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
(相应历史知识的介绍有助于理解词的内容,也应帮学生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在充分肯定学生历史知识丰富的同时为学生不完善的介绍作补充。)。
3.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管到哪句?
惜。“只识弯弓射大雕”。
4.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讨论)。
5.请部分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这里不仅指个人的文学才华,还指治理国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是历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学生的发言还可能不够深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原因,结合时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如: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作者惜前人(对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自信自己必定胜过前人。
6.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当学生的发言或片面或肤浅时,教师不应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而应在部分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同时教给方法,注意引导,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继续主动积极的思维,并在今后的思考中运用这些方法举一反三。)。
学生可能直接从注释中照搬“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说具体。“无产阶级及其革命领袖和人民大众”或“当代英雄”。
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
“江山……折腰。”
9.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承接上文的写景,总结上文,“引无”领起下文,正因为有了这句话,才使这首词的上下阕更加浑然地有机的成为了一个整体。
(过渡句的作用应具体分析,避免学生形成只会说空洞的套话的习惯。)。
四、全班齐读全词,读出感情。
最新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模板22篇)篇十三
1、感受词的意境美,提高欣赏能力。
2、领会作者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心。
一、导入新课。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领略一下毛泽东诗词的风采。在学之前我们先欣赏一下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多媒体展示,放录音。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事后作《沁园春·长沙》。这时毛泽东同志正在苦苦寻求一条救国之路,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呼喊。
1936年2月,遵义会议后,抗日战争爆发前,此时否定原来的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找到了救国救民的路。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沁园春·雪》。
二、整体感知:
学生看书、听读,正音。(放录音,学生将音记在书上)。
出示幻灯片。
一、给加线字注音:
分()外妖娆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今朝()。
二、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人物——。
折腰——。
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初步体会词的意境。
学生自读,两人互指缺点。
三、分析重、难点:
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很明显,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在上下两阕之间有一过渡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这一过渡句。(学生作答)。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学生作答,并将这一过渡句标出,作用记在书上)。
“江山如此多娇”是承接上阕来写的,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是贬?
是褒义,是赞扬。
那祖国江山有哪些可赞之景呢?看题目,是什么景?
雪景。
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在祖国的北方(北国风光)。
北国风光怎样呢?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在这里用到一种修辞方法是互文,实际指整个的北方冰封、雪飘,这是总写北方雪景,注意用到的两个字封、飘。(“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
下面有一望字领起,望到了什么呢?(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望字领起下文,从“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是望字统领。
“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让学生思考、交流: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指导:长城内外,长城东西走向,长城内外实指长城南北。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实指黄河的上游、下游。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以动写静,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
以上景物确实很美,有没有更美的呢?
明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须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那么现在天还没有晴,晴之景应该是想到的,也就是说这一部分是虚写。现在我们就看一下天晴后的景色,。
(放幻灯片,让学生看图想像、交流,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
上阕写北方的雪景,作者先写眼前的实景,再写想象的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江山如此多娇。
学生齐读上阕一遍。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战功赫赫。
对他们,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什么呢?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略”、“稍”,用词恰当,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为引出下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至此,我们回头看“问苍茫大地,谁住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学生齐读下阕一遍。
四、梳理巩固。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听《沁园春·长沙》的录音一遍,齐读《沁园春·雪》一遍,注意体会两首词的意境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规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找毛泽东的诗词自读,体会其思想发展的规迹。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最新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模板22篇)篇十四
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学生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沁园春雪》。
(学生接触古典诗词不多,对此的兴趣爱好尚未形成,对毛泽东的了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层面。设计这段导语的目的在于引起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了解毛泽东作为古典诗词爱好者和伟大诗人的一面。)。
二、听范读,正读音,感受气势。
1.学生出示生字词,教师选有代表性的用实物投影展示,请学生读准每个字音,教师示范,学生纠正自己的读音,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发音。
2.听第二遍时,请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怀。
(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同时,让学生对全词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给学生形成感性上的认识,通过范读给全词定下一个磅礴大气的基调,也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朗读树立一个较好的模仿的范例。)。
三、读课文,理解词意。
(一)学生自由朗读全词,要求读准确、流畅。
(二)齐读上阕,感知内容。
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学生可能用找上阕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国风光”,教师可从准确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风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宽泛,不准确。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望“字应该好找,但教学不应停留在找出这个领字,教师还是应当适当传授一些有关知识,但应点到即止,不可深究。)。
3.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想象。
5.想象仅限于这几句吗?
还有后三句。
6.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最好是闭上眼睛想,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著名作家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现在看哪位同学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然后再在全班描述。
(这是一个很好的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训练学生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学生在想象和表达的过程中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也能得到感悟。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能够在此有机融合。)。
(三)齐读下阕,感知内容。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2.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
(相应历史知识的介绍有助于理解词的内容,也应帮学生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在充分肯定学生历史知识丰富的同时为学生不完善的介绍作补充。)。
3.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管到哪句?
惜。“只识弯弓射大雕”。
4.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讨论)。
5.请部分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这里不仅指个人的文学才华,还指治理国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学生的发言还可能不够深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原因,结合时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如: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作者惜前人(对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自信自己必定胜过前人。
6.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当学生的发言或片面或肤浅时,教师不应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而应在部分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同时教给方法,注意引导,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继续主动积极的思维,并在今后的思考中运用这些方法举一反三。)。
学生可能直接从注释中照搬“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说具体。“无产阶级及其革命领袖和人民大众”或“当代英雄”。
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
“江山……折腰。”
9.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
最新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模板22篇)篇十五
学生:不熟悉!
解说:这是一首歌的歌词,老师只是知道,但我的父辈们却是非常熟悉,而且人人会唱,不信就请某老师唱一段。
(学生介绍毛泽东的光辉业绩)。
小结:毛泽东不光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不信,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亲自感受一下他的词风。(板书课题)。
老师介绍写作背景。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词所描写的内容。(思考:词的上下阕各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读文,并能结合文章谈自己的理解。
画面一:绘北国壮丽雪景。
画面二: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师:刚才同学们能够结合文章,介绍画面,谈得都很好,但是却未能通过你的朗读展示词的魅力,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
要想把握词的精髓,朗读很重要。朗读要收到成效,标准的普通话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同学们静心看下面的片断,酝酿感情,再次朗读全文。
1、放片断。
2、学生自由朗读并对需处理的字、词做好标记。
3、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望领起七句写景;山舞的“舞”、原驰的“驰”;竞折腰的“竞”;“惜”等)。
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词人溶为一体,也变的气宇轩昂,意气风发。老师是灵机一动,又有了一个新的提议,看看我们同学能否给词配上必要的神态、动作等,更好地展示这首词的魅力。(以大组为单位,进行个性创作,并加以展示)。
介绍词的知识:沁园春是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114字。雪、长沙等是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写词又叫填词。
现在就让我们来做小词人,以《沁园春勤中》为题,填一首词。
当堂交流,课后润色。
最新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模板22篇)篇十六
1、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及全词表达的感情。
2、了解词多种表达方式共用的特点。
一、检查背诵,复习上阕。
二、学习下阕。
1、齐颂下阕。
2、提问: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提问: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
(惜)它领起哪些句子?
4、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三、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四、小结。
五、处理课后第三题。
最新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模板22篇)篇十七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学习诗歌的一般的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
2、学习诗歌情感与景物相生,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
3、感受诗人的形象,感悟作者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并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二、学法指导。
1、将作者用文字所描绘出来的`的景物形象化,在头脑中转变成一幅幅图画。
2、反复朗读,在读中悟,读中感,读中生情。
三、课前热身。
1、选词填空:
(1)(饶、娆、挠)分外妖()美丽富()不屈不()。
(2)(娇、矫、骄)戒()戒躁()小玲珑步履()健。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分外()数见不鲜()妖娆()莽莽()谦逊()数九寒冬()风骚()分别()可汗()不计其数()。
3、动手查资料:
对于我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你了解哪些呢?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这首词的呢?请将你所搜集到的资料向同学们展示。
4、反复朗读这首词,体会: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
四、课堂学习。
(一)导入。
(二)交流预习情况,并让同学展示预习成果。
(三)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全词,注意节奏、字音。并尽力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2、听范读,并思考: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你能否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呢?
(四)研读上阕。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字引起?它统摄的句子是哪几句?
4、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5、词的上阕抒发词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研读下阕。
1、开头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对于这些人物作者用了一个字作了评价,是哪个字?这个字有什么具体含义?(分小组讨论)。
3、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六)研读探究。
(七)揣摩运用。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上阕最后三句诗的意境。
五、拓展练习。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思考:
1、根据你的理解,读这首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看”和“忆”字各领起哪几句?
3、试着分别概括这首词上、下两阕的内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模板22篇)篇十八
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录音机。
2
一、题解与背景:
xx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xxx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一次,毛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三、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哪几句是虚景?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6、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惋惜、委婉批评不足)。
7、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四、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
五、作业:
1、查找资料。抄录一首毛主席的诗词并谈谈你的理解。
教学课后记:
学习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较好。好学生一般都能当堂背诵。
一、复习上内容。
1、背诵默写这首诗词。
2、交流所抄录的另一首毛主席诗词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3、学生评价。
二、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望、看、惜——贯穿全文;飘、舞、驰——动词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四、当堂进行练习或做《目标检测》。
教学课后记: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学生基本明确了诗歌中运用几种基本表达方式的必要性及运用修辞的好处。
最新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模板22篇)篇十九
5、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
1、了解精炼的语言;
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
1、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
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两课时。
一、导入课文。
可从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或咏雪名句谈起。
二、释题。
沁园春,词牌名;雪,词题目。
三、回忆词的有关知识。
概念、分类、派别。
四、字词,学生板演。
五、教师范读,然后学生朗读全词。
力争在短时间内读熟。
六、学生齐读课文,指导学生看注释,理解上阕字面意思,并解释上阕。
七、根据意思划分上阕层次。
结合课文分析层次(三层):上阕哪些地方是概括描写,哪些地方是具体描写,哪些地方是相象之景,借以明确层次。
八、概括描写,即开头三句的分析和领会。
1、“千里”与“万里”互文,写出“北国”的辽阔和壮观;
2、“冰封”与“雪飘”的基本色泽及静态与动态的不同景象;
3、诗人登高望远与借助想象拓展视觉形象,显示宏大气魄。
九、具体描写,即中间七句的分析和领会。
1、“望”字领起哪几句?
2、“望”中所见,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静?
十、想象之景,即最后三句的分析和领会。
1、什么词表现了以下所写是想象之景?
2、“晴日”景象是怎样别有境界,有什么含义?
十一、总结本节课内容,上阕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写景手法的运用。
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十三、学生朗读课文并背诵上阕。
十四、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熟背上阕。
3、预习下阕。
最新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模板22篇)篇二十
教学目标:
1、多样朗读加深理解词所描写的意境;
2、通过朗读更好的传递词的磅礴大气;
3、比较中理解词的知识并试着填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句话同学们熟悉吗?
学生:不熟悉!
解说:这是一首歌的歌词,老师只是知道,但我的父辈们却是非常熟悉,而且人人会唱,不信就请某老师唱一段。
问:歌词中有一句——“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对毛泽东的赞美,何以对毛泽东给以这么高的评价?你能介绍一些毛泽东的革命事迹吗?(学生介绍毛泽东的光辉业绩)。
小结:毛泽东不光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不信,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亲自感受一下他的词风。(板书课题)。
老师介绍写作背景。
二、自由朗读全文。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词所描写的内容。(思考:词的上下阕各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读文,并能结合文章谈自己的理解。
画面一:绘北国壮丽雪景。
画面二: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师:刚才同学们能够结合文章,介绍画面,谈得都很好,但是却未能通过你的朗读展示词的魅力,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
三、观察画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读文章。
要想把握词的精髓,朗读很重要。朗读要收到成效,标准的普通话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同学们静心看下面的片断,酝酿感情,再次朗读全文。
1、放片断。
2、学生自由朗读并对需处理的字、词做好标记。
3、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望领起七句写景;山舞的'“舞”、原驰的“驰”;竞折腰的“竞”;“惜”等)。
四、个性创作(大组诵读)。
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词人溶为一体,也变的气宇轩昂,意气风发。老师是灵机一动,又有了一个新的提议,看看我们同学能否给词配上必要的神态、动作等,更好地展示这首词的魅力。(以大组为单位,进行个性创作,并加以展示)。
五、活学活用。
介绍词的知识:沁园春是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114字。雪、长沙等是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写词又叫填词。
现在就让我们来做小词人,以《沁园春*勤中》为题,填一首词。
当堂交流,课后润色。
附1:学生作品。
七(1)班邵凯。
勤中初建,
震慑四方。
赏红砖绿瓦,
金碧辉煌;
弧形楼宇,
环抱学子。
残阳西沉,
红楼斜影,
欲与名校比高低。
须寒冬,
看银装素裹,
格外清幽。
勤中如此多娇,
引常州学子尽折腰。
观艺术教育,
首屈一指;
创新理念,
独一无二;
驰名老校,
东南西北。
只可仰叹拜下风。
喜人矣,
寻明日之星,
就在勤中。
毛泽东。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沁园春。
咏北大百年。
杨河。
戊戌流年,
沙滩路断,
红楼初建。
望紫禁深宫,
残阳西沉;
白塔斜影,
折线孤雁。
八旗烟云,
燕山空晚,
清风无力百草怨。
途茫茫,
惜荷塘寒月,
圆明断垣。
五四钟声风雨,
引主义文章乾坤换,淘博雅清泉,
未名春满;
仰观星宇,
俯究人间。
砥砺德业,
道说长短,
争鸣自由问必然。
路漫漫,
览天下长卷,
理论河山。
佚名。
首都北京,
千里病风,
万里菌飘。
望长城内外,
人心慌慌,
京城上下,
顿失吵闹。
吃板蓝根,
服维生素,
欲与sars试比高。
无宁日,
看口罩手套,
分外妖娆。
病毒如此多焦,
引无辜良民竞折腰。
惜胸透b超,
略输文采,
西医中药,
稍逊风骚,
一代庸医,
齐聚华夏,
丧心病狂乱开药。
具枉矣,
究病源何如,
待看明朝。
最新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模板22篇)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1、多样朗读加深理解词所描写的意境;
2、通过朗读更好的传递词的磅礴大气;
3、比较中理解词的知识并试着填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句话同学们熟悉吗?
学生:不熟悉!
解说:这是一首歌的歌词,老师只是知道,但我的父辈们却是非常熟悉,而且人人会唱,不信就请某老师唱一段。
问:歌词中有一句——“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对毛泽东的赞美,何以对毛泽东给以这么高的评价?你能介绍一些毛泽东的革命事迹吗?(学生介绍毛泽东的光辉业绩)。
小结:毛泽东不光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不信,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亲自感受一下他的词风。(板书课题)。
老师介绍写作背景。
二、自由朗读全文。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词所描写的内容。(思考:词的上下阕各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读文,并能结合文章谈自己的理解。
画面一:绘北国壮丽雪景。
画面二: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师:刚才同学们能够结合文章,介绍画面,谈得都很好,但是却未能通过你的朗读展示词的魅力,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
三、观察画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读文章。
要想把握词的精髓,朗读很重要。朗读要收到成效,标准的普通话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同学们静心看下面的片断,酝酿感情,再次朗读全文。
1、放片断。
2、学生自由朗读并对需处理的字、词做好标记。
3、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望领起七句写景;山舞的“舞”、原驰的“驰”;竞折腰的“竞”;“惜”等)。
四、个性创作(大组诵读)。
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词人溶为一体,也变的气宇轩昂,意气风发。老师是灵机一动,又有了一个新的提议,看看我们同学能否给词配上必要的神态、动作等,更好地展示这首词的魅力。(以大组为单位,进行个性创作,并加以展示)。
五、活学活用。
介绍词的知识:沁园春是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114字。雪、长沙等是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写词又叫填词。
现在就让我们来做小词人,以《沁园春勤中》为题,填一首词。
当堂交流,课后润色。
最新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模板22篇)篇二十二
1.以协作式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知词的内容,提出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自主解决问题;b.学生通过竞争式发言,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调整思路并和全班同学交流。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教学资源与工具。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拓展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