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是一种在某一特定主题或领域内,具备典型特征和较高质量的文本样本,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我想我们需要找一份范文来指导我们的写作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品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学习。
2023年环境概论的论文(专业18篇)篇一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它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少能耗。本文对绿色建筑的概念、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提出加强绿色低碳建筑的宣传,提高绿色低碳建筑市场需求是关键。
关键字:绿色建筑,发展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
引言: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旧有的建材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开发新型多功能材料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同时还要重视研究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包括制品加工新技术等,如将纳米技术与建筑材料结合,可开发出具有光催化性、抗菌、除臭、消毒等功能的生态建筑材料,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1.1绿色建筑又究竟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给出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2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
2.绿色建筑与人类的关系。
2.1人类社会越来越发展,对房子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但如果我们的房子一直只考虑人类现在的居住环境,那么地球的未来可想而知将会是非常可怕的。于是人们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代表了自然、生态、生命与活力,贴切而直观地表达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内涵。
2.2发展绿色建筑,直接关系到全市节能减排目标的最终实现,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促进人、环境和建筑的和谐统一,改善人居环境,构筑美好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同时,绿色建筑的发展还直接推动建筑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我市建筑产业优化升级,拉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是我市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市建设领域落实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市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绿色建筑的综合利用。
3.1在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我们看到,一家公司展出了利用太阳光实现室内采光的一种新型设备,这种设备通过新技术和特殊材料,最大规模地吸收太阳光源,并通过管道折射到无光区域,把最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太阳能利用起来,节约了电能,同样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除此之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泵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3.2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
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节能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群策群力,探讨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的各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思路。
(1).德国采用双管齐下的做法,一方面提高能效;一方面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政府把经济与生态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建筑产业方面采取更大的举措。德国已对建筑提出强制性要求,推出能源保护法规,密切关注与建筑有关的能源消耗。德国还将采取激励措施,提供一定的补贴以鼓励建筑使用可再生资源。此外,通过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资助,启动了一个减少建筑物二氧化碳的项目,目前已完成了165万个住宅的改造工作,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0万吨,提供了290万个工作岗位。
(2).英国政府现提出所有新住房到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并希望这个要求扩大到商业领域。对英国工业领域来说,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是减少碳排放量的关键动力,采用整体分析方法,英国建筑领域将可以持续贯彻应用到建筑的设计、建设以及投入使用,同时也惠及居住者。而实现全球范围内采用和协调建设环境评估方法对于推行绿色建筑至关重要。
(3).美国在智能电网通过与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和协作,在发现用电量超出设定标准时,便可自动生成信号、调整载荷。通过更先进的建筑自动化控制,使设备系统和技术集成和协同工作,可为实现大规模建筑和区域集成化模式发挥重要作用。换言之,使电网上的建筑物内部设备和技术,如电梯、安防系统和暖通空调等,以及不同建筑物之间集成互联,实现片区和城市大规模的节能效果。
(4).我国财政部与住房建设部刚刚颁布相关文件,将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支持开展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这项工作有望形成世界上最庞大的太阳能屋顶计划。具体是采取对光电建筑应用示范与直接的资金补贴,鼓励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财政扶持政策,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建筑节能是所有节能项目中最具有潜力的,而零排放与合作是绿色建筑发展思路的关键词。
5.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6月9日,由丹麦王国科技部和丹麦王国驻沪总领事馆创新中心主办,杭州市科技局协办的丹麦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杭州)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丹麦科技部it管理和绿色it部主任、丹麦外交部科技创业中心领事率丹麦科研机构、商业团体代表一行20人参加了研讨会。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楼健人、副局长周军出席研讨会。会议吸引了我市三十余家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大学参加。
研讨会上,丹麦科技部it管理和绿色it部主任介绍了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丹麦大学、公司代表也就有关技术与企业情况进行了展示。研讨会席间,市科技局局长楼健人、副局长周军还与丹麦科技部it管理和绿色it部主任、丹麦外交部科技创业中心领事举行了专门会谈,就进一步增进双方科技合作与交流交换了意见、提出了建议。
结论:绿色低碳建筑,绿色低碳观念已经收到各个阶层人员的重视。绿色低碳建筑的本质在于充分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其直接效果就是节约了资源,有利于资源的自然循环,保护了自然环境和地球环境。但是绿色低碳建筑观念并未步入平常百姓,因此政府大力宣传绿色低碳建筑带来的各种效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人们的绿色意识,从而逐渐增加绿色低碳建筑的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催生各种绿色建筑人才,设计人才的出现,形成有效循环。
人民过上健康的小康生活,成为建筑节能技术和建筑节能产业的强国。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术论文网。
[2]杭州科技局《浙江日报》。
[3]丹麦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杭州)研讨会举行2009-6-23。
[4]国内科技报道12月25日。
2023年环境概论的论文(专业18篇)篇二
结合《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该课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具体途径,其中主要包括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的经验介绍,以及从教学中发现科研问题的方法,以期为高校教师解决教学与科研矛盾提供思路。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热议,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和方法备受关注,涵盖这一领域的《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在环境相关专业的本科教育中越来越被重视[1]。从社会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环境科学概论》列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2]。通过科学选择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环境领域的研究型人才,成了许多高校的重要目标。然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内容相对落后,方法有待完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有待深化等问题。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能,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并真正落实于日常工作中,对于高校人才培养以及教师个人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3-4]。《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现实环境问题案例更新迅速,因此,如何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全面反映其应有的科学内涵,是该课程教学中应时刻关注的问题[2]。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本人如何通过教学内容寻找科研的思路与素材,以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也是亟需探讨的难题[5-6]。笔者结合数年的教学经验,针对《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途径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1当前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内容落后。
《环境科学概论》教科书内容的更新速度严重落后于环境科学的学科发展步伐[1-2]。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激发了科研人员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热情,产生了大量环境科学领域的新案例、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然而该课程的教科书内容大多仍以传统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许多内容仍是对20世纪发生的环境问题的分析[2,7-8]。可想而知,其中涵盖的知识点十分狭窄,这必然会限制学生的发展,不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从而制约了《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1.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大多仍遵循传统的方法,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很少重视对学生科研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2,7-8]。相对于该学科的前沿性来说,学生对课程涉及的具体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的掌握不足,导致的最严峻的问题是大学毕业生在质量上,尤其是实践创新能力上远远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要求。这充分暴露了我国高校“照本宣科式”教学培养模式与社会对实践创新型人才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因此,高校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格局,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通过科研的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科研素材,使二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9]。
2.1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环境问题不断涌现,如雾霾、电子垃圾、全球变化、食品安全问题等,而且科学技术带动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技术、新方法的飞速进步,这些在目前的教科书中并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导致《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科研前沿严重脱节。因此,如何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到课堂教学是《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所面临的一项挑战。唯有多关注科研动态,才能使教师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充实到自己的课堂中,进而弥补原有课程知识与最新研究之间的断层。因此,在《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应全面实施科学研究性教学,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思维。
教师在《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中,首先要紧跟学科发展方向,随时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例如笔者在讲到土壤农药污染时,给学生补充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的概念,并告诉学生首批被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12种pops中,有9种为有机氯农药,既强调了有机氯农药的特性,又给学生扩展了pops的相关知识。第二,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如笔者在讲到“伦敦烟雾”和“洛杉矶烟雾”时,将其与中国当前重大环境问题“雾霾”进行对比,从它们的成因、影响范围和主要危害几大方面分别进行对比讲解,既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这两大公害事件的实质,又使他们认识了雾霾问题的严重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要将传统知识体系的最新研究成果穿插于教学过程中,以丰富教学内容。如在讲到土壤重金属的电动修复和植物修复时,补充了关于采用重金属活化剂促进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效率的研究结果,以及用硫代硫化物辅助汞的高效植物修复的最新研究进展,弥补了原有课程知识与最新研究进展之间的断层。另外,要将最新的环境污染案例带到课堂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讲到水污染来源时,穿插了5月底至6月初发生在无锡的“太湖水污染事件”,通过介绍了该事件的前因后果,使学生认识了化工污染任意排放的严重后果,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总之,《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要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将科研成果穿插于主线内容中,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实现基础与前沿、传统与现代的衔接,使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同步。
2.2教学中发现科研问题。
实践证明,很多重大科研成果都来自于好问题的引出。一位优秀的大学教师授课时决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再认识。教师在《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原有的基本理论理解透彻,然后不断发现、挖掘问题,并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新问题,或者通过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问题的.解决途径,从中发现科研素材,进一步将这些素材形成研究课题,由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课题的研究,以此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教师再将研究的成果带入课堂,使教学-科研-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教师要上好课,绝不能局限于课程知识之内,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宽阔的眼界,以拓宽科研工作的思路和领域。首先,在精心备课过程中,教师需阅读大量与课程相关的研究材料,这将促使教师对专业问题的深入思考。例如,笔者在讲到土壤农药污染时,通过精心备课查找资料,发现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促进土壤农药降解的途径,并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其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些实例,在这个过程中,常常给教师带来课题研究的启发。另外,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一些新奇的想法通过筛选、提炼,也会成为科研的素材。通过这样不断地积累、沉淀,必然会大大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经常反映的问题是学习的知识到底能干什么。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兴趣[10]。笔者在《环境科学概论》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应用型的知识更感兴趣。因此,在该课程教学中除了环境学基础知识外,还增加了阅读最新文献,加强师生互动,分析最新科研案例等内容。同时,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研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并围绕科研实践布置作业和安排考核。例如,在讲到一些难解决的环境问题时,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的解决途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形成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汇报,教师和班级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对每组学生的表现给出平时成绩。通过这种师生互动,十分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3结语。
笔者在对《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找出存在分歧或有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并从中提炼科研课题,不仅能够推动教师的科研工作,亦给学生提供参与科研和进行实践的机会,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对于具体环境问题的研究,可使教师不断创新。新的研究成果既丰富了教师的授课内容,提升了教学质量,又扩宽了学生的视野,引领学生抢占科研先机并提高科研兴趣。因此,通过《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将教学与科研的内在统一关系真正落实于该课程的教学及相关研究工作中,可促使教学与科研做到事半功倍。
2023年环境概论的论文(专业18篇)篇三
在进行城市环境信息系统研究的过程中,充分了解系统需求是研究的重中之重,只有对环境信息系统的需求有了准确的把握,才能进一步对环境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和创新。通过系统需求找出环境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改进和完善,增强环境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为城市环境做好预测、监测和规划管理工作,让环境信息系统更好地为城市环境发展服务,进一步推进我城市化发展进程。
2.1数据统一集中管理。
在城市环境信息系统的运用过程中,数据管理是其中的基础环节。城市环境信息系统主要是将已经保存的分散的数据输入进城市环境数据中心里,对环境数据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为数据的进一步使用提供保障。使环境监测数据向分析、决策方向进行结构转变,为了使已存数据得到充分的利用,数据中心应该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可以让格式不同的数据放入到数据仓库当中,实现城市环境信息数据的共享与交换,为城市环境发展提供数据基础,在城市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4]。
2.2数据的深层分析。
目前,对我国的城市环境信息数据的分析正处在一个简单统计和简单汇总的处理水平,而数据分析对制定环境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将复杂的数据分析隐藏于简单的界面下面,实现数据访问的高效性,让用户在选择、研究数据时更加容易操作。
2.3灵活的数据表达。
城市环境信息系统不仅存在时间和动态两种性质,还具有一定的空间性,选用gis进行系统表达最合适不过,在城市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gis可以对城市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对城市污染源的排放和治理、生态环境发展状况等进行分析。在城市环境信息系统中发挥了充分的功能优势[5]。
3总结。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城市环境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环境的发展对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市环境信息系统是城市环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进行城市环境预测、监测和规划的重要手段,城市环境信息系统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环境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城市的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快了城市环境发展进程和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2023年环境概论的论文(专业18篇)篇四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发达似乎成为了时代的主流思想,信息时代是对这个社会最好的概括,事物的双面性决定我们只要看到时代发展的优势与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需要补充的部分,本文将会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相关知识进行简单介绍,着重解释vf的相关内容,分析时代对信息处理为主的科技成果上的要求,以相对发展的视角对未来信息处理提出期待。
关键词:vf;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技术。
面对社会发展体现出来的越来越激烈的信息处理热点问题,立足于社会,也面向着时代,来自于时代需求,也面向时代发展,解决信息处理弊端,完善相应系统资料良性发展,想要保证一个科技成果在其所应用行业领域内发挥最极致的作用,就必须从这个科技成果的各种构成基础演化发展趋势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1相关概念介绍。
1.1vf系统的具体含义。
数据库软件visualfoxpro的简称,又叫vfp。在类型上被归为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一种高级集成编程语言,是开发小型数据库的前端工具。visualfoxpro中的visual的意思是“可视化”,该技术使得在windows环境下设计的应用程序达到即看即得的效果。目前来看,vf因拥有一个可靠而丰富的数据库产品而得到程序员喜爱,在整个业内使用量和应用度极其广泛,得到很大一部分人的认可。
信息管理系统是档案管理上十一个相对强大的实用工具,最直观的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与一个学校管理档案上的作用,无论是对于管理者还是使用者来说,能够简单快捷而实用性强的信息管理系统都是相对重要的。他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速查询资料的渠道,也可以对使用者减轻使用压力,更愿意去探索某种资料的出处相关问题。也可以提高使用效率以及安全度。所以问题发展和管理指明方向,提出一些发展意见,促进信息技术管理行业发展。
1.3vf系统使用情况。
vf信息管理系统以其方便快捷的巨大优势深受程序员的喜爱,不仅可以减轻他们的工作难度和跨度,也可以用相对较少的时间内完成强度大的工作量,规格也相对较为标准,内容充实而丰富,数据库一应俱全,内容涵盖范围广,对于当前的科学技术学术方面的信息处理等问题都是一项划时代的`研讨。
1.4进行vf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优势。
(1)借助vf技术数据库的强大功能,有强大的功能性依托,以便捷程度吸引客户,能够提高系统开发的综合能力。取得绝对的软件能力,也具有绝对的信任程度。
(2)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管辖范围内的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有关内容的输入、查询、删除、打印等操作,便利管理阶层的信息了解和工作人员的资料搜集,也是为工作人员的心理增加一份依靠和踏实。
(3)通过技术性质的方式引入简化工作量,也减少了重复性的劳动。把资料录入和信息管理人员从机械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
(4)科技成果的准确性、灵活性较好,在出现有同名同性的人或资料重复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其它的条件加以辨认,提高各个部分的独立性,减少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依赖性,对环境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在不同的信息管理类型中都发挥其原有优势。
(5)vf信息处理系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比较好。系统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而存在的,以便于用户使用,整合整体的资源,简化工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良好的人机界面,在出现变动或系统危机时便于维护和操作,也可以有预见性,防止恶性事件的出现。
2.1以学校为例具体应用表现。
因为必须要说明的是学校,其实也是说整个教育体制内的各级组织,基本上可以说是当前需要接触到资料最多的一个群体。去参与教育接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需要掌握控制和梳理的资料也就越来越多。在学生信息管理方法上,原始的方法很难避免浪费大量人力物理财力资源的问题,也不能很快的进行更新,在需要调出资料时也相对费力,不能实现便捷和准确。
2.2安全性问题分析。
随着信息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就是说当今信息安全问题是一个得不到完全保障的不可控因素。所以进行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的全方面透彻研究,融合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现代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先进管理手段。实现相对的安全性可控。
2.3空间使用把控。
由于信息收藏是一个绝对浩大的工程,在不断攀升和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信息的更新替换,这时如何进行很好的信息管理就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准确地调出相应资料,去进行增加或删减的操作,及时清理无用的阻断系统正常运行的资料,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实现信息管理的简单性和高效性。
2.4社会具体表现。
在很多大学都开设了有关于计算机的课程,今年更是只有争议较大的电竞专业走入学校,不得不承认的是,信息科技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存在,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只要有关于科技,就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剪不断的关系,不只是面对考试,也是面向未来的职业生存技能,能够熟练的运用网络操作一些相应的程序,在短时间内高效且准确的完成大工程量的任务,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想象不到的优势,学校也在有意识的培养同学们在信息科技上的兴趣与能力,也说明了当前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的热门和被社会的认可关注。
2.5当前存在问题。
由于当前情况下,研究人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存在知识面的狭窄和经验的不足,缺乏社会实践的问题,不能对系统进行更深层的研究和开发,系统的不足之处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绝对值得肯定的,不仅见到了初具规模的形态,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不断地完善和整修,在各种调试进行下,已经成功的开发了,并且在各种具有实践意义的部门进行了初步的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虽然目前很局限,只适合小范围的使用。但是,在今后的学习和开发研究中,相信这些科技的先行者一定能弥补不足,努力开发出一个大范围使用软件,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3进行vf信息管理系统分析的意义。
3.1当前发展状况。
基于当前我国处理档案以及信息管理水平停留在一个不高的水平上,手工应用较多,存在着效率低,保密性差,部分文件丢失,难以及时更新维护的问题,需要一种实现投入较少,在不浪费较多人力物力时间的前提下实现与先进科学技术接轨,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进行信息管理是大数据时代下所必须前进的趋势,面对越来越多的数据处理需求,也是越来越有难度的收集管理,局限于从前的处理方式,定会被时代抛弃。想要实现更为规划化和有效化的操作,对于信息技术的眼睛是一个必然方向。vf技术以其方便快捷,河大数据库的强硬条件被人们所熟知,也占据了信息处理行业中的大部分江山,所以技术性软件工程向更大行业范围内拓展,进行信息方面的处理与把控。
3.2应用环境分析。
基于vf信息管理系统分析,实现高效的信息管理需要一个相对较高的环境,需要性能较强的处理器,你需要较大的内存来支撑程序运行。我国各高校都会进行国家统一组织的计算机考试,考试重点内容就是以vf为主以及相应的基础知识,考察技术实践操作和理论结合的能力。学生所必须进行的就是关于信息处理上的学习。不得不承认的是,vf技术有绝对的优越性,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也相对较大,是一个比较矛盾的学科。要依托绝对的计算机操作熟练度,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掌握,对时代敏锐的嗅觉,对信息处理的专注与认可,通过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持续投入,以绝对严格的标准进行绝对精准化任务的执行。
3.3使用拓展表现。
以vf程序为基础结合数据库进行管理分析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应用在档案管理上,在图书馆,医院登相关人流量较大工作单位中,信息管理难度较大应用上就较为频繁。要保证信息的实时传递,和整个程序操作上的流利性。在财务信息的录入管理上也有很突出的表现,计算机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慢慢的是以一个很难替代的作用存在的,解放人力,解放浪费的空间,保证信息精准,不能出现误差,计算机在计算上有着比人类强太多的标准与准确,可以很好的胜任这个任务。
4总结。
信息管理系统,是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传播的产物,而vf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承认。实现科学技术和管理系统在理论和技术上的不断改进与完善,点明其在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必要作用,也将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劣势一一表明,进行更好的完善发展,使之可以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内,为当前科技信息网络信息领域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诗.不同信息管理系统间数据集成及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7(12).
[2]赵艳萍,拜得珍.基于c++.net的台湾青枣种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开发[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2).
[3]袁超,付涛.新时期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漏洞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07).
[4]何明芬.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数字技术与研究,2015(02).
2023年环境概论的论文(专业18篇)篇五
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因此现阶段我国已经有超过500所中职、高职及高等院校将化工类环境工程专业纳入学校教学体系之中,实验是化工类环境工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想要切实提高化工类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效率,学校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结合中职院校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简单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变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
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应激发起学生的动手实践的兴趣。目前来说大多数学科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都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实验教学并不具备挑战性,而中职学生正值少年时期,他们具备很强的冒险精神,实际的学习及生活过程中更喜欢一些挑战性较强的活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兴趣不高,自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有效的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教师应创新实验教学的方法,比如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再为学生提供完整详细的实验指导书,正式教学之前提前将实验的题目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搜集学习资料完成实验内容的编写,并自主完成实验目的、意义、实践应用价值等等内容的总结;学生实验中需要的试剂及相关设备不再由教师预先准备好,开放学校的实验室,由学生在实验员的协助之下自己取用需要的试剂及设备。通过类似的方法激发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实验设置应于理论教学及生产实践相结合。
实验项目的设置必须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以及生产实践相结合,当前化工类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内容包括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等部分,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设置实验内容时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循序渐进,第一个层次的实验项目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中学习的理论基础,第二个层次的实验项目则用于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第三个层次主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课程中,教师应明确要求学生在实验准备工作中必须对实验内容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范围、实验中具体的操作方法、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的实验参数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
三、实验教学方法应多元化。
目前来说大多数中职院校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方法都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课堂实验完成实验教学,大多数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应积极引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仿真实验、非课堂实验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课堂实验主要为探究性实验,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完成,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探究的过程,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教师可以予以指导,但不能过多干涉,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目前来说仿真实验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已经比较广泛的应用于高等院校电子电工等等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但在中职院校化工类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应用相对较少,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计算机机房,通过仿真软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实验的全过程,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
四、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主要承担引导作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实验教学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实验设计及探究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实验,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将其进行分组,由成绩优异、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带领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共同完成实验过程,学生探究实验时教师应做好辅导工作,防止学生实验方案偏离本次试验主题,此外,为了更好的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教师应严格检查学生撰写的实验预习报告,确保学生对于实验的基本原理、总体的流程及实验要点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实验的过程中做好全程跟踪工作,保证学生事实求是,不存在造价等不良现象,也可以有效防止因学生操作不当引起不安全事件,威胁学生的人身安全。学生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符等现象,此时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对实验进行验证,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坚决杜绝敷衍了事等不良现象,帮助养成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十分有利。此外,实验报告是检验学生实验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必须保证实验报告内容及结构的完整性、真实性,也有利于学生求真务实学习作风的养成。结束语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有效方法,但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化工类管径工程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这些问题简单提出几点建议,仅为当前我国中职院校的部分一线教师提供教学思路。
2023年环境概论的论文(专业18篇)篇六
我校属于地方省属重点高校,又是以“财经类”高校而闻名,对于工科的研究生招生相对很是被动,成为制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志愿报考以本校和市内考生为主,报考人数少,学生素质偏低,造成第一志愿考生上线率偏低,对后续招生产生更大压力。纵观往届招生情况,以调剂生为主,而且大都来自其他地方高校,有一部分生源则是各类专科和自考在职生。因此,相对于其他高校我校研究生生源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在导师指导环节,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选择资格老、担任有一定行政职务的导师,他们本身就负有繁重的本科教学和管理职责,难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研究生,尤其是身处实验一线指导研究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时间更少。其次,对研究生的要求偏低。按照现在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研究生答辩前,只要能在公开出版物上至少发表(含录用通知)与研究课题相关的1篇研究性论文(硕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就可顺利毕业。要求偏低,学生易懈怠,进而失去创新能力,不但制约了他们自身能力的开发,也影响了学校培养研究生的整体质量。最后“,低投入”是制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经济因素。随着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经费、科研经费的投入以及实验室建设并没有相应跟上;同时,这两年物价上涨过快,研究生的生活补助并不见涨,很多学生在外兼职打工赚钱为生计而犯愁,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研究中去。因此,必须在招生规模与经济投入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2.1加强招生宣传,保证研究生的数量及质量。
受客观因素影响,研究生生源成为影响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点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我们应积极扩大影响,增加研究生招生的辐射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积极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通讯设施,与外省市兄弟学校互通有无,加强联系与沟通建立对接渠道,扩大我校研究生的来源地,同时扩大我校的影响力及吸引力。二是通过各种渠道促使更多的考生报考我校。为了获得更多的优秀生源,注重发动老校友、同学、教师,以及导师的各种关系,推荐合格的学生报考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三是注重宣传优质毕业生的去向及发展情况,建立联系网群。往届大部分毕业生进入各级环保局、环科院、监测站、环保公司,及考上公务员,这对吸引考生并鼓励在校生意义重大。
2.2加强年轻导师队伍建设,实行“双导师”制。
对硕士研究生的指导,理工科与文科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差别,对于后者可能需要资深的,社会阅历和经验丰富的导师去指导研究生,理工科的导师除具备这些素质外,尤其对于环境科学与工程这类实验研究性质的硕士点,还要求导师亲自去指导研究生的实验操作,仪器使用,样品检测等。目前的现状是大多资深导师都是“双肩挑”人员,除了担任学校的行政职务外,还在业内身兼数职。而一些年轻导师(博士)参加工作不久,也不存在过多行政职务,正在全心全意为教学、科研工作奋战在一线;此外,他们也掌握了最新科学仪器的操作方法,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指导研究生的实验技能。当然,年期导师(博士)也存在他们的弊端,即影响力不够、资历尚浅,缺乏项目支撑。这样可以与资深导师们形成优势互补,实行“双导师”制,主导师(资深导师)负责全面管理及指导学生的.研究计划,制定合适的研究计划及检查研究进展;副导师(年轻导师)协助主导师,承担一定的实验指导工作,提供专业意见。这样便于培养更加全面优秀的研究生。
2.3提高研究生毕业要求,加强培养环节管理。
对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不能仅仅依据学校类型来制定,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生根据自身特点依然能够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要求偏低,容易达到,使研究生在三年(两年)的学习、研究工作中容易放松自己,产生懈怠心理。提高毕业要求,如必须发表“cscd”级别以上期刊,使研究生在刚入学的时候就产生紧张心理,意识到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一定要做出些“东西”,这样才能时时鞭策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产生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及毕业论文,使自身的能力得到提高并被就业单位认可。与其他高校相比较,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管理机制已较健全,甚至与一些一流大学硕士点差距亦不大。但对制度的有效实施方面仍需加强,改变以往研究生培养“严进宽出”的观念,杜绝“走过场”,实行“严进严出”的政策。此外,频繁的学术交流,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待加强,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交流,或者派研究生参加一到两次的国内外相关学术交流,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4增加实验室场地,更新仪器设备,建立资料数据库。
从各方面增加对研究生培养的投入,扩建实验室,购买实验仪器设备,建立符合研究生要求的文献资料数据库,才能为研究生取得高水平成果,为学校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提供有利的物质保障。同时,在国家对研究生的补助不变的情况下,学校应根据内外环境,多增设针对研究生的奖学金、助学金项目,并适当加大力度;亦可通过设立研究生创新型项目,自主申请,择优批准,赋予一定额度的科研经费,鼓励研究生潜心做研究,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023年环境概论的论文(专业18篇)篇七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改革开放后一系列经济制度变迁的结果。中国的经济制度变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具有明确的市场化方向,并采取了渐进式、系统化推进策略以缓解改革阻力:以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为突破口,尔后逐步推进城市经济制度变迁;从制度外增量改革入手,尔后逐步推进制度内存量改革;从政策性调整入手,尔后逐步推进制度创新;从局部性制度创新入手,尔后逐步扩大到全局性制度创新;从塑造真正的市场主体到构建完整的市场体系再到制定有效的市场规则,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中国的经济制度变迁坚持了党的领导,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党和政府对家庭承包经营等自下而上的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进行了充分肯定、积极推广和科学优化,并自上而下地推动了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等系统化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因此,中国的经济制度变迁不但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转变,而且还实现了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奇迹,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要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变迁,促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对外经贸高水平高层次发展,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还应将中国市场经济的实践优势上升为制度优势和理论优势,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制度变迁提供借鉴,并为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完善提供中国方案。
经济制度是由一组经济规则集合而成的,是对人们经济行为和方式的界定和规范,也是对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界定和维护。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经济制度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随着生产力发展,经济制度也会不断变迁。人们对财富积累的追求使生产力持续进步,而从短期来看经济制度具有稳定性,经济制度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生产力进步;当经济制度阻碍生产力进步时,就必然要求改变经济制度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然而,任何一种经济制度都会形成与其相依存的、相对均衡的利益格局,并被视为是合法的、不可侵犯的,经济制度变迁也就是经济利益关系的变革。从理论上说,经济制度变迁是用效率更高的新制度替代旧制度,新制度具有旧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终究会给全体社会成员带来日益增进的利益。但是在新制度的积极效应还没有完全释放以前,经济制度变迁必然会使有些既得利益者(即获得较大相对利益的人群)受到暂时性甚至长期性的利益损失。因而,旧经济制度的既得利益集团往往会反对经济制度变迁,成为经济制度变迁的阻碍者;而能够从新制度中获得更多利益的经济主体往往会拥护经济制度变迁,成为经济制度变迁的推动者。需要强调的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国家和政党的形成与发展,使政府在经济制度变迁中起到关键作用。而政府本身(尤其是地方政府)也是经济行为主体和利益相关者,加上多元化经济、社会、政治理论和道路的并存,对于生产力进步驱动的经济制度变迁,政府可能是倡导者和推动者,也可能是抵制者和阻碍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站了起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苏联模式的影响下,中国建立了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中国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但这是一种集权式的经济制度,其固有的集中过度、统得过死等弊端严重地束缚了地方、企业、个人等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在当时乃至现在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都是一种低效率的经济制度。因此,经济制度变迁成为必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的变迁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创造了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奇迹,在短短的四十年间使中国富了起来强了起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本身的成效及其带来的经济增长绩效都是极其显著的,并且在此过程中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是稳定的、健康的,但这并不代表没有阻力。中国的经济制度变迁是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虽然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但这种转变也是系统性的,必然带来利益分配格局的大调整,尤其是“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利益关系产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利益受损者会支持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合法性,反对经济制度的市场化变迁,形成经济制度变迁的阻力。此外,中国经济制度的市场化变迁总体上是实践先于理论的,因而其还会受到传统社会主义理論和观点的干扰。对此,中国的经济制度变迁选择了渐进式推进的模式[1],即从改革阻力最小的领域入手,尔后逐步创造条件继续向前推进。目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将涉及更多的利益调整,可能面临更大的阻力。因此,有必要充分借鉴渐进式、系统化改革的经验,妥善处理好各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以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中国经济制度的市场化变迁。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取得成功以后,我们就转到城市。城市改革比农村改革更复杂,而且有风险。”[2]117我国经济制度变迁之所以选择农村为突破口,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而城市居民则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受益者”。突出的表现是,搞了20多年的社会主义,许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著《摆脱贫困》,主要也是研究农村的贫困问题以及如何脱贫致富。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与之相联系,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在启动阶段表现为“自下而上”地推进,带有很大程度的自发性。因此,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属于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也称为需求主导型的制度变迁)。这种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也是市场取向的制度变迁,是建立在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制度变迁,或者说是收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制度变迁。这种带有自发性的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充分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求生存、求发展的内在要求,其核心是把生产经营自主权还给农民,让权、责、利高度统一于农户。这种新制度的创立,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积极性,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又未解决的温饱问题。
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著的绩效,根本原因在于其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承包户)真正塑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即中国的经济制度变迁从一开始便具有市场化取向。塑造微观市场经济主体的核心是产权很明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土地所有权属于农民集体的前提下,将农村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划归农户所有,实现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5]马克思这里所说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个人所有制,而是集体所有制与个人所有制有机结合在一起。按照传统的所有制概念,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收益权、转让权是同一的,不可分割的;但是,根据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概念,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收益权、转让权是可以分开的。通过用益物权法可以破解这个难题。用益物权是指非所有权人对他人所有的物享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以及转让权。当用益物权人在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对他物权依法享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以及转让权时,所有权人不得干涉用益物权人行使上述权利。农户有了明晰的土地产权,则会形成刚性的市场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6]。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是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是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制度变迁,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与此同时,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也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一方面,党和政府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肯定、推广和优化比如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就是党和政府根据经济发展实际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進一步优化。,使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成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并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在肯定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的同时,也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即坚持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农民集体所有。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较大规模的包产到户在全国曾经出现过三次,但都被“自上而下”地压下去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包产到户或家庭承包也是被禁止或限制的,中央文件对包产到户或家庭承包的态度先后经历了“不准包产到户”“不要包产到户”“少数边远山区和落后地区可以包产到户”;直至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才明确指出家庭承包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可见,对待人民群众自发推行的经济制度变迁,只要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政府都应予以支持,并积极进行推广和优化。邓小平同志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由农民首先提出的。”[3]711-712习近平同志也指出,在农村选择什么样的经营制度,“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能代替农民选择。”[4]59从这里我们可以更深刻体会到习近平同志“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经济制度变迁中的指导意义和战略作用。
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功,必然会触动城市经济系统,进而引发城市经济制度的变迁。但与农村自下而上的需求诱致型经济制度变迁不同,城市改革是供给主导型(或政府强制型)的制度变迁,无论是财税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制度、住房制度还是户籍制度,城市改革都表现为自上而下地推动。之所以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别,原因在于城市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较为强大的地方,制度变迁带来的利益分配格局变化较大,改革的难度也大;而农村则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较为薄弱的地方,改革比较容易推进。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一样,城市经济制度变迁的方向也是市场化,但由于是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往往不容易一步到位,在改革初期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双轨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比如,“农民工”“城中村”等是城乡二元制度在城市的缩影。
中国经济制度变迁是“扬弃式”的经济制度变迁,不是(也不能)采取推倒重来的“休克疗法”,不能即刻废除传统计划经济制度。既要依靠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又要进行经济制度创新,这是不可回避的矛盾。变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必然涉及经济利益的重大调整,如果步子迈得过大,既得利益集团难以接受,而其往往又具有占主导地位的话语权,改革会面对相当大的阻力,这就需要进行渐进式的改革。首先是选择能使所有人都能获得利益增进的经济制度变迁,如前所述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其次则可以选择使部分人利益增进但又不损害(或损坏很少)其他人既得利益的经济制度变迁,即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以外的领域率先改革,也称之为从“制度外改革”或“增量改革”入手。这种制度外增量改革突出表现在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上。
邓小平同志指出,“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2]238“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创造的。”[3]631乡镇企业之所以被称之为“异军”,是因为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国有企业是“正规军”,国家工业化的推进要依靠城市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工业化与城市化相辅相成。谁也没有料到在广大农村也会自发地发展出与“正规军”(即国有企业)相竞争的乡镇企业(即草根企业),而且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市场化的,进而形成一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之外的在市场经济中运行的“异军”。早在1985年,乡镇企业产值就超过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成为发展农村经济、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20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6万多亿元,相当于1985年全国社会总产值;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达12万多亿元,约占当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5%,从业人员超过1亿人,与当年国有企业的职工人数相当。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包括“长三角模式”“珠三角模式”“温州模式”以及“晋江模式”,都是建立在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的。
非公有制经济或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是制度外增量改革的重要方面。中国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没有非公有制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非公有制经济或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城镇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对经济增长、国家税收、居民收入、科技创新以及对外贸易等的贡献份额持续上升,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国民营经济对税收的贡献率超过5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0%,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占比超过70%,提供城镇就业超过80%,对新增就业的贡献达到90%。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占主体地位的国有企业),资本实力较为雄厚,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非公有制企业机制灵活,能够较好适应市场经济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市场潜力和增长能力。无论是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三个不可或缺的内在要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创新和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质量不断提高的制度保证,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集中表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相匹配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种分配制度有利于兼顾效率与公平,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相匹配的经济运行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将公有制经济主体与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置于统一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公平的市場竞争。
现在回顾起来,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以外的增量改革,要做到完全不触动既得利益者是不可能的。因为传统经济制度结构下的利益结构是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状态的,并且各经济主体在此利益结构下的既得利益是受法律和制度保护的。传统经济制度外的增量改革推进到一定阶段,必然会打破制度交易的平衡,从而使传统既得利益者受到一定程度的利益损害。市场空间总是有限的,增量制度变迁的产物——乡镇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或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必然会对传统公有制企业的既得利益造成较大的冲击,两者成为竞争对手,冲突和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只是这种损害程度比起制度内存量改革要小得多,相对比较容易被既得利益者所接受。因此,只进行制度外增量改革不能实现真正的“帕累托改进”,不是最优方案,只能说是次优方案。还必须进行制度内存量改革,将公有制企业也塑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并构建统一的市场体系、市场规则和市场运作机制,让其与非公有制企业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公平的市场竞争和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帕累托改进”。
我国经济制度变迁之所以能够迅速打开局面,并不断地向纵深推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庭承包制的建立和乡镇企业的崛起。如果说家庭承包制把“一统天下”的传统计划经济制度打开了一个缺口,那么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则使中国经济制度不可避免地朝着市场化的方向演变。但是,这两项制度变迁都是农民自己创造的,都是源于农民群众的自发行动。农村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发源地,但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绝对离不开城市改革,离不开国有企业改革。在城市经济制度变迁及其制度内存量改革的启动阶段,为了减轻制度变迁遇到的阻力,在很多领域并没有立改传统计划经济制度,而是先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框架内做些政策性调整。这里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例进行分析。
为克服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对国有企业统得过死的弊端,改革开放后首先实施了对国有企业“扩权让利”的过渡性政策,即把一部分权力和利益下放给地方、企业和个人(包括利润留成、利改税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政策调整),以利于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但是,一般情况下,这种政策性调整,只有激励机制,而没有约束机制,往往会导致工资、奖金、福利等的增长速度超过企业利税的增长速度,进而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政策性调整转入制度创新。建立硬预算约束机制则是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标志,只有建立起硬预算约束机制,才有可能把国有企业塑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而要形成硬预算约束机制,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是企业必须为自己占有的生产资源支付代价,二是企业必须按事先规定的标准向国家上缴利税,三是企业经营亏损时不能随意获得国家的财政补贴,四是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契约(包括信贷契约、商业契约等)。因此,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探索,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股份制或公司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模式。
但是,要把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改造成为股份制或公司制,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国有资产产权问题。比如:如何准确评估国有资产价值,以防止在转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如何有效保障国家、集体和个人作为股东的合法权益,进而建立合理的产权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风险防控机制;如何管控国有股权交易,使国家、企业和个人能够平等分享国有资产增值利益;国家的股东职能应由政府的哪个部门代理,以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政企不分;等等。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通过产权流动或转换推动资本流动和重组,使包括资本在内的各种要素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从效益低的部门流向效益高的部门,进而促进生产的集聚与集中以及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在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即国有股占绝大比重,導致股份制或公司制改造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还需要为重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进入创造有利的条件。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强调的是,国有企业改革离不开市场化的推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任何权利的获得都应通过市场交换实现,所有权也不例外。不完全的市场条件必然导致不完全的所有权形态,扭曲的市场关系必然造成扭曲的所有权关系。所以,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进一步从产权制度改革来看农村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差异性。表面上看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具有相似性,都是“两权分离”关于“两权分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需要从理论上厘清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离开所有制关系谈所有权,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马克思提出了科学的所有制和所有权理论:所有制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系列经济关系的产物,所有权则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所有制关系包括归谁所有、归谁占有、归谁使用、归谁受益,其主体是同一的;所有权也包括归谁所有、归谁占有、归谁使用、归谁受益,但与所有制不同,所有权的主体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分离的,即分属于不同主体。马克思把所有权关系或财产关系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7]。既然是法律用语,法律可以对此作出具体的规定,进而使所有权与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相分离有了法律依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但两者的“两权分离”所带来的委托代理成本具有本质区别。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不一致,所有权人把资产或资源委托给经营权人经营,就会产生代理关系带来的代理成本,使经营者的经营方向有可能偏离所有者的目标。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承包农户则是集体成员,经营者与所有者的目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加上农业家庭生产经营规模及监督成本较小,因而农村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几乎没有代理成本;同时,包干制使农户的经营绩效与其自身收益密切相关,进而极大地激发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和经营活力,也为农民走向市场扫除了障碍。而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相对于“农民集体”,“全民”更为抽象,也有更多的目标取向,导致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可能具有较大的不一致性,加上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组织运行较复杂,监督成本也较高,因而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会产生较大的代理成本;同时,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益与经营绩效的关联度相对较小,其努力程度也难以衡量,如果没有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但可能产生激励不足问题,还可能引发寻租、利益输送等弊端。此外,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和政府干预的惯性,简单的“两权分离”并不能使国有企业转变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还需要在诸多领域进行相应的市场化改革。可见,公有化程度越高的领域,改革的难度越大,产权越难明晰,越难与市场经济接轨。因此,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经济制度变迁是一步到位的,并在短期内取得了巨大成效;而国有企业改革面对的利益关系要复杂得多,需要逐步推进,其短期绩效也逊色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制度,要实现从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的转变,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是难以想象的,阻力也是相当大的。加上没有现成的经济制度和经验可供借鉴,中国的经济制度市场化变迁没有一下子全面铺开,而是在实践中探索前进,选择了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动全局的制度创新路径。这种以局部带动全局的制度创新在地域上表现为:先在条件较好的地区通过发展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再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全国的经济增长和市场经济发展;先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改革试点,再推广到全国。具体来讲,最为典型的就是根据不同阶段改革开放的需要,相继建立了经济特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区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等。
为了在经济制度变迁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就必须从计划经济制度较为薄弱、市场经济制度较易建立的地方开始,经济特区应运而生。1980年中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以引进外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区域,一般设置在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比重较低、计划经济制度较为薄弱的地区。这些地区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制约较小,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外资经济比较容易发展。在当时投资环境较差的情况下,为了吸引外资,中央赋予这些地区特殊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金融优惠、土地厂房使用权优惠、固定资产折旧优惠以及放宽外汇管制等。这些特殊优惠政策对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引进外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构建了经济特区独特的经济竞争优势,使经济特区以超常速度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并有效带动了全国的经济增长,也为全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窗口”和“试验田”作用。在经济特区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固然对突破旧制度、建立新制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却不符合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公平竞争规则,不符合经济制度变迁的最终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特殊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将越来越狭小直至消亡,而普惠政策的覆盖面将越来越宽大直至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又先后建立了一批包括深圳、厦门经济特区在内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经济制度变迁从重点突破、单方面改革向综合配套改革转变的必然产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必然选择。顾名思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在于全局性、系统性、链条性,要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以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城乡、生态等方面多领域进行制度创新,形成相互补充、相互配套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以增强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的协调性,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央选择有一定代表性又符合条件的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并把解决各地区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与攻克全国性制度创新难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全面系统的制度创新,率先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综合性配套改革发挥示范作用。应当说,创建经济特区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都是为了促进计划经济制度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转变。如果说经济特区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開辟了道路,那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则是与经济特区一起,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创造条件[8]。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规模效益的存在决定了市场经济是开放的。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市场经济与外部的市场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为了适应新时代经济制度创新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建立了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深化制度创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地,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商品、服务、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的国际流动,通过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时,要从商品和要素市场的开放上升到市场规则的开放,不但要学习发达国家好的经验,也要坚持和推广自己好的做法,还要为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完善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优化作出积极贡献。截至2020年9月,各地自由贸易试验区已形成260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为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有效促进了国内经济制度的市场化变迁。
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具有明确的市场化方向,目的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但需要逐步推进,还要求制度变迁是系统性的。这里基于中国市场体系的发展,进一步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市场化变迁的渐进性与系统性。高标准的市场体系要求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竞争充分、秩序规范:国内市场统一,不仅仅是地理空间上的统一,还包括市场规则的内在统一,要消除各种行政障碍,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开放不仅仅是对外开放,对内也要开放,即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部门之间相互开放,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城乡、跨行业的商品和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的统一市场体系;完整的市场体系不仅包括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商品市场,还包括资本、劳力、土地、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不仅包括现货市场,还包括期货市场。完整的市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分阶段逐步推进,进而具有渐进性、顺序性,具体表现为商品市场发育、要素市场发育和期货市场发育三个不同阶段。
与计划经济制度相辅相成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只承认消费资料是商品,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更不承认要素是商品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商品关系“只限于个人消费品”。。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把商品的范围从消费资料扩大到生产资料,但也明确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土地、矿山、银行、铁路等等一切国有的企业和资源也都不是商品”。因为这涉及要素和资源的核心问题,即所有制问题。然而,经济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放开包括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的购销和价格,使商品供给根据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使供给与需求相匹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就要求要素配置也要市场化,让要素能够根据市场信号进行自由流动、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没有要素市场对资源进行市场化配置,只能发挥微观组织的比较优势,无法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提高要素生产率和报酬率。此外,要素市场还可以通过地区间、城乡间的要素流动和配置,缩小地区间、城乡间的差距。因此,没有充分发育的要素市场,也就没有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就是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础性作用”上升到“决定性作用”,从而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9]。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央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第一份文件。
在中国经济制度变迁过程中,消费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要素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育呈现明显的渐进性和顺序性,要素市场、期货市场的发育相对滞后。要素市场发育滞后,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认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公有的土地是不能买卖的;劳动者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人,劳动力不应当成为商品;既然土地和劳动力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都不是商品,不能进入市场流通,那么就不存在要素市场。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新中国成立后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追赶型经济发展战略,而重工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当时的条件下所必需的资本原始积累只能由“三农”来承担,其主要途径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和城乡要素价格剪刀差,这就必然会抑制农村要素市场的发育,比如严禁农村劳力、土地在市场上流通和交换。中国“三农”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要素市场发育滞后是其中重要的原因。长期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在供给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供给侧和需求侧都有影响,但并没有改变供需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侧。只有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才能促使要素从低效领域向高效领域流动,提高要素质量和要素配置效率,推进经济发展动力转变、效率提高、质量提升,从而不断优化供给结构。而要发挥市场在资源(或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就必须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步伐,推动政府从“定价格”向“定规则”转变。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要素流动都要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直接干预,通过市场竞争形成要素价格,进而调节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优化要素资源配置。
随着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形成与发育,客观上要求建立规避市场价格风险的机制,以防止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对经济社会正常运行造成的严重冲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规避和转移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借助于政府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特别是经济手段,即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实施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过多的政府干预,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种是借助于市场经济所特有的自我调节、补偿和平衡功能,将价格波动风险进行分解和转移,比如由风险投资者承担,这主要是通过期货市场来实现。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相辅相成,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有两个:一是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即通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有效分解和转移现货市场中的价格波动风险;二是提供较为正确稳定的预期价格信号,减轻和削弱资源配置中可能出现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使价格信号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还需要积极发展健康的期货市场。
除了各类市场发育程度参差不齐,要素市场和期货市场发育明显滞后外,当前中国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还面临诸多难题,主要包括:一是与城乡二元制度结构相联系的城乡市场分割仍然存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若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的趋势将难以扭转;二是由行政分权和财政分权改革造成的市场分割较为严重,地方和部门利益膨胀限制了要素在地区间和部门间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区域和产业协调发展,也不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三是如何解决数据要素的确权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要素提出,目的是促使其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比较优势明显削弱的挑战,要重塑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必须加快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但是,数据交易中如何确權、单位是什么等问题尚在探索之中。,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四是市场规则建设滞后,市场交易行为不够规范;等等。由此可见,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积极推进经济制度的市场化变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是改革开放后从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转变的结果。中国经济制度的变迁起源于农民自发性的需求诱致型制度创新,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市场化取向,并逐步而坚定地系统化推进:以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为突破口,尔后逐步推进城市经济制度变迁;从制度外增量改革入手,尔后逐步推进制度内存量改革;从政策性调整入手,尔后逐步推进制度创新;从局部性制度创新入手,尔后逐步扩大到全局性制度创新;从塑造真正的市场主体到构建完整的市场体系再到制定有效的市场规则,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渐进性式的经济制度变迁,之所以以传统计划经济制度较为薄弱而又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为严重的农村为突破口,从农村到城市,从增量到存量,从政策到制度,从局部到全局,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减轻改革阻力,以维护制度变迁中的经济社会稳定。同时,这种渐进性式的经济制度变迁也坚持了党的领导,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党和政府对家庭承包经营等自下而上的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进行了充分肯定、积极推广和科学优化,并自上而下地推动了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等系统化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中国的经济制度变迁不但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转变,而且还实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但仍需不断完善,而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将面临更多更大的利益关系调整,可能会有更大的阻力。今后的经济制度变迁也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市场化方向,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也要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新时代的经济制度变迁要着眼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也要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经济制度变迁,一方面要进一步促进生产力进步,实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要平衡好地区间、部门间、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协调发展。在促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经济制度变迁也要促进高水平高层次对外经贸发展,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在新冠疫情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的冲击下,世界经济下行而中国经济独好,反映出中国的市场经济至少在集中力量办大事、减缓经济波动、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基于市场化方向,中国以往的经济制度变迁学习和借鉴了发达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有益经验,今后也需要学习和借鉴,但更应挖掘本土经验并进行系统化集成,以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势。因此,应将中国市场经济的实践优势上升为制度优势和理论优势,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制度变迁提供借鉴,并为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完善提供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许经勇.论我国的渐进式改革[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5(6):1-8.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思想年编(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4]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32.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
[10]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j].求是,2020(16).
《浅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坚持。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立了举世闻名的灿烂文化。但是,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和历史局限性,到清代的康、雍、乾时期,虽冠以帝国之称,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加之统治者盲目乐观,其实已到历史发展的尽头,光彩夺目的“盛世繁华”背后映衬着的只是落日余晖。终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的坚船利炮首先撕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朝军队不堪一击,中国自此开始逐步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此后的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蹂躏,国家主权和领土不断受到侵蚀,中华民族蒙受着空前的屈辱和灾难。
面对着“亡国灭种”的严峻局面,多少仁人志士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为了寻求救国真理,历经千辛万苦,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民族赞歌。但无论是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运动领袖,还是以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派,亦是模仿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戊戌维新派,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究竟路在何方?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
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但马克思主义自诞生起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都超出了马克思当年的预想。要将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伟大理想,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不断以新的内容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以使自己始终充满活力,不断与时俱进,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在。
马克思主义初入中国时面临着“如何中国化”的问题。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之间的相互结合、双向建构的互动关系,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相互适应、相互融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必须在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不断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并把它改造融合为自身成分;必须适应中国实际情况,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相应的调适;必须随着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不同阶段的条件、特点、任务而发展自身。同样,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全面认识,从而真正把其精髓融入到中国人的“血液”中。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初始就信奉马克思主义,把其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史。中国共产党94年的发展史表明:解决中国的时代课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行,但是忽视中国实际,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同样不行。
土地革命后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在党内盛行,他们不顾中国国情,机械理解马克思主义,将苏联经验神圣化、教条化,最终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在关乎存亡的危机时刻,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主张,从而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型革命道路,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经验不足,照搬他国模式,在此过程中我们走了弯路,付出了巨大代价。“文革”结束后,中国何去何从,历史又一次将中国推到了十字路口。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正确把握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初步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深刻变化,我们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实际,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马克思中国化取得全新进展,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等时代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它们既反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以新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既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显而易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之所以能够从失败走向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毛泽东大胆地倡导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独立思考,大胆创新,最终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适合于中国的实际,并引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同样,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曾一度遭受严重挫折,也是因为党在那个特殊时期,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理论观点教条化、公式化,背离了中国实际,背离了时代特征。
当下,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它的建成和实现标志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阶段,意味着我国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唯有在认真分析国情、民情,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脉搏的基础上,紧紧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我们唯有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创造新办法,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以发展的理论推动和指导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各方面的创新,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难题。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中国特色,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时代课题。历史上它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新时期仍将可能经历新的艰难曲折,出现各种争论和斗争。但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只有这样,国家才有出路,民族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徐向前.历史的回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
[2]郭建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沿问题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3]刘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毛泽东文化观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大量学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通过对这一时期毛泽东早期文化观以及毛泽东文化观产生的渊源、特征、文化领导权等研究成果的梳理,为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毛泽东文化观;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毛泽东文化观引起学界高度重视。学者从毛泽东文化观产生的渊源、特征、毛泽东早期文化观、毛泽东文化领导权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研究,成绩斐然。本文旨在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概括,以期为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笔者将改革开放以来的研究成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梳理。
这一阶段出现了研究毛泽东文化观的热潮,对毛泽东文化观研究不断得到重视。将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1对毛泽东早期中西文化观的研究。
1.2对毛泽东文化观的特征研究。
这一阶段对毛泽东文化观的研究趋于成熟、稳定,且侧重从微观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这一时期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更为客观地论述毛泽东文化观,牟岱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为目的出发,对毛泽东倡导大众文化观的原因、特点和意义进行分析,指出毛泽东倡导大众文化观与其家庭生活经历、传统文化教育、“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关,受马列关于文化论述的影响、是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结果、是政治斗争的必然要求。[13]张慧明以建设好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为目的出发,深刻分析了毛泽东文化教育思想,指出毛泽东关于新文化教育的基本观点是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同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对待中西文化的正确方针。
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更加细致丰硕,主要研究成果分為以下几个方面:
3.1对李大钊文化思想与毛泽东文化思想关系研究。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以陶红霞等人的研究最为典型。关于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趋同性的研究,陶红霞认为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趋同性表现在对待中西文化都采取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态度,都主张中西合璧创造中国新文化。[17]管晓莉则认为李大钊与毛泽东对于中西文化观的趋同性主要表现在李大钊、毛泽东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主静,西方文化主动,对中西文化都进行辩证的否定,均认为中国新文化源于中西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3.2毛泽东文化领导权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后,很多学者试从微观入手研究毛泽东文化观,譬如对毛泽东法制文化观、民俗文化观、民主行政文化观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如下:
2023年环境概论的论文(专业18篇)篇八
xx暑假已经到来,许多的学生放假在家。他们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参加各种补习班,或外出旅游等等。假期本就是一个放松的时间,可以随性所欲。
二、问题的提出。
轻松愉快的暑假是每一个中小学生所向往的。那么,在暑假期间学生们又在做些什么呢?他们是在家复习功课,和父母出门旅游,还是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培养自己的特长等等。中小学生的暑假还存在哪些问题?学生们的暑假究竟该怎样度过?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对当地的中小学生的暑假生活进行了调查。
三、正文。
现在多数的家庭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平时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可到了暑假,学生常常是自己在家。没有了父母和老师的看管,这些未成年人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吗?处在这样一种无组织、无规律的生活之中,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最大的隐患。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超过6成的学生在暑假期间是独自在家,没有父母或其他大人的照看。他们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看电视,什么时候出去玩,什么时候参加课外的补习班……尽管每个学生的暑假生活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内容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网吧是多数学生打发假期时间最常去的地方,另外,暑假天气炎热,很多学生为了避暑去野浴,这都是很危险的行为。据调查,本市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学生,整天泡在网吧或是游戏厅里,给孩子们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也给家长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家住本市湘北市场姓王的同学,今年14岁,暑假的第一天进游戏厅玩耍,另一个姓杨的同学上前找王要游戏币,王不肯,杨便操起椅子向王猛砸,尔后又用木棒打其后背,将王打得鲜血直流,晕倒在地,终因抢救不及时,流血过多而死亡。又如一姓胡的孩子暑假在家无所事事,便和几个同学去附近农村的坝里游泳,胡本来还会游几下,但由于水草缠身,一时慌张,弄不清方向,他拼命地往深水处挣扎,终因体力不济而活活淹死。其年近七十的奶奶突闻噩耗,一时支持不住,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而死亡。
如果这些学生有大人的照看,有人来管理他们的生活,这些惨剧或许就不会发生……但既然已经发生,我么就要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时间的再次发生。
暑假的时间很长,很多家长并不放心把孩子单独放在家里。于是,家长为孩子报学习班,既希望能培养学生的某些特长,又能让学生的生活有些规律,毕竟学习班里有老师看着学生,情况会好些。
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32%的中小学生在暑期中参加了课外辅导班,但喜欢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孩子数只占6%。数据显示,家长在孩子学费上的支出占所有支出的65%,学习科目主要集中在英语、计算机、数学、文艺等方面。其中,28%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参加暑期活动来提高学习成绩,26%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提高学习兴趣。
所以在暑假期间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的学生背着书包坐公交车到各各学习班上课。商家也看准这个时机,开设各类的补习班招揽生意。
作为“假日经济”的一种延伸,长达两个月的暑期成为不少商家获得经济效益的“黄金时期”。这对有些孩子而言,假期却十分难过,他们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又会给他们报上各种各样的学习班、特长班,对此,家长们也有自己的难处。
通过对所的数据的频数分析可以看出,大一学生的课外时间最多,平均达到每天六小时,而大三学生的课外时间相对较少,平均每天两小时。如图课外时间柱状分析图。
在调查中显示大学生对课外生活自我安排的态度可以看出,50%同学都是稍微安排自己的课外生活,余下的部分,约有10%是仔细安排,而大多数都是无所谓或者不安排,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自己的课外生活都是没有自主安排得,由此窥视出大学生的课外生活质量出于一个不理想的水平之上,亟待解决。
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类型以娱乐主导为主。
根据某种活动在课余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为标准,可简单地将大学生课余生活分为学习主导型、活动主导型、运动主导型、娱乐主导型等类型。在学生课余活动中选择率最高的是上网,占89%,而睡觉、玩手机、体育运动等也分别占55%、445和35%,这说明大学生课余生活类型是以娱乐主导为主。
对课余生活的利用情况。
大学生课余生活脱离了社会,不利于技能和经验的提高在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做兼职、义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很少,体现了大学生的课余活动脱离了社会,不利于大学生在个方面能力与技能的提高,也不利于大学生为走向社会做准备。
以上的种种数据从各个方面反映了目前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课余生活的状况,对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二)对比比分析。
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对比分析其中在购物和健身方面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在购物这一项上女生占36%,而男生只有16%;相反,在健身一项上男生占22%,而女生则7%。通过性别之间的对比我们不难得出,男女生之间的课外生活所存在的差异极大程度上是受各自性别因素上的影响。
2上网的学生多,使用时间长,上网目的不一。
从调查结果看,约40%的学生每天花2-3小时上网,占其所有课余时间50%左右,且12%的时间用于学习查资料,68.6%的时间用于聊天,上校内及论坛,看影视剧。这表明,网络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大学生也越来越钟情于这种新兴的娱乐学习方式。但仅有12%的上网时间用于学习查资料,其余大部分用于聊天,冲浪,游戏和看影视剧。可见,大学生的网络的学习价值和功能有待开发和提高。
3、上网的主要内容分析。
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范文。
毛煤生产综合成本控制分析论文。
2016财务报告分析的概主要形式「解读」。
个人简历中的内容一概而论。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
毛胚房租赁合同范本。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精选论文。
2023年环境概论的论文(专业18篇)篇九
目的提高高职高专卫生统计学教学效果和卫生统计学的实用性.方法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和需要,对临床和护理两个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充分利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通过在实践中获得的统计资料,按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结果学生通过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提高了学习效果.结论在夯实理论的同时还熟练掌握了统计分析的`技能,有效地应用于实践中,为在将来的卫生工作中进行数据分析和科学研究与评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徐凤xufeng作者单位: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37000刊名:中国医学创新英文刊名:medicalinnovationofchina年,卷(期):6(35)分类号:g71关键词:卫生统计学预防研究
2023年环境概论的论文(专业18篇)篇十
从93年开始,清华附中承担了教育部三年制高中理科试验班的教改任务,目的是对理科学习优异的学生进行大中学衔接培养试验,为造就跨世纪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杰出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学生面向全多数省市招生,生源质量较高。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理科方面有突出特长的优秀中学生。理科试验班的教学模式是,高一、高二在清华附中上课,用两年时间完成高中三的教学任务;其主要学科要求是,数学、物理、化学和语文达到高中生的较高水平,相当部分学生英语达到大学三级水平;第三年进入清华大学(预科),上大一的课程,进行大中学衔接培养试验,高三毕业时英语全部达到大学三级以上水平。这些学生可以不参加会考和高考,毕业时符合保送条件的学生直接进入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学习。
从理科试验班的培养模式和相应政策可以看出,第一,培养目标比较高,第二,大中学衔接进行培养,第三,政策宽松(可以不参加会考和高考,保送上大学)。以上三点决定了这个班的重要试验意义和进行教学改革的良好环境。
在高中两年的英语学习中多数学生达到大学英语三级水平,任务是艰巨的。王英民同志在承担理科试验班的外语教学任务期间,以改革的精神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教学改革试验的主要思路和做法。
94级理科试验班有25人,来自全国13个省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求知欲强,为人朴实,组织纪委性强,争强好胜,愿意做带有挑战性的事情,有韧性。存在的问题是,多数学生重理轻文,理科方面的`竞赛又较多,理科导向明显,容易导致学生大量时间花在数理化学习上,而在外语上花的时间不多。从学生实际还必须况看,考试成绩还可以,但考试成绩与实际能力相差甚远。外语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能力差距很大,有的学生方言重。多数学生入学前,除课本外几乎没有看这其他外语书。
高一入学后,为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习外语的兴趣,在第一学期以《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为主,以高中课一第一册为辅进行教学。第二学期以课本为主,以新概念为辅的教学方法。一年后,同学们的口语水平和基础语法有了很大提高。
进入高二,王英民老师承担了这个班的外语教学工作,经过调查,发现同学们还有很大潜力,希望多学。如果还按照高一的思路和进度,学一认为进度慢,吃不饱。针对这种情况,王英民老师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明确学习目标。
王英民老师认为,学习目标的高低与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密切相关。理科试验班学生有学习目标,但较笼统。在外语学科上学生缺少具体的目标,不少人是因为要考才学,而且一些理科特长突出的学一不肯在外语上多投入力量。因此,帮助学生树立外语学习的具本目标至关重要。
王英民老师首先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一年后英语达到大学三级水平的奋斗目标,并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他还结合很多具体的事例,激励学一学好外语,珍异理科试验班的优惠条件,适应21世纪对外语交际能力的高要求。经过动员,学生桌上英语材料多了,有的学生背记5000英语词汇,有的学生每天坚持英语广播,掀起英语学习的高潮。
2.修订教学计划。
学生学习热情高,只要引导得好,方法得当,就可能有大的突破。基于这种考虑,王英民老师加快教学进茺,改革教学内容打破规,加大语言输入量,在大量输入中提高学生外语的听、说、读定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高二上学期考完高二第二册教材(半年完成普高二学生一年的任务),高二第二学期完成高三第三册前8课,工基本学完大学教材《新英语教程》第一册。
3.课堂教学交际化。
王英民老师认为,教学的实质在引导,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培养学生一种习惯。外语教学是要培养学生敢于开口讲,敢于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习惯。25人的小班授课为使用交际法教学、充分进行外语实践创造了难得机会。在课堂教学中,他注意创设情景,使表演、演讲、讨论、辩论、答记者问等多种方法,提高学一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文处理上,贯彻“说好”、“写好”、“用好”的原则。“说好”即能回答课文中有关问题,复述课文;“写好”即能写出生词,听写课文;“用好”即能用该课文中的词汇、短语造句,连词成文,且能根据适当情景发挥。
4.创设英语环境。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生主动学习外语的驱动力。我校外语组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一中总结出一套外语课外活动的系列。即高一上学期英语演讲比赛、下学期英语歌曲比赛;高二上学期英语阅读比赛、下学期英语短剧比赛;高三上学期英语基本功大赛,下学期单词比赛。以上活动理科试验班都积极参加,并有较好表现。多年来我校一直聘请外籍教师,并在高二为理科试验班开设英语口语课,使学生在课内外都处在良好的学习外语的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
5.引入大学教材。
《新英语教程》使用后,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学生学习热情极高,许多学生常常手不释卷。虽然从内容、词汇量上看,《新英语教程》要比中学英语深得多,但同学们似乎感到不是负担,而且越学越有兴趣,高二暑假中,学生又都买了《新英语教程》第二册,并预习了几个单元。通过该册书的学习,明显感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提高,英语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
6.培养自学能力。
王英民老师深深的懂得“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他认为,一全优秀教师,特别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最重要的不是看他教给同学多少知识,而是看他如何教给同学知识,以及他是否教给同学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也就是给学生“面包”还是“干粮”的问题。针对理科试验班学生自学能力较强的特点,王英民老师又采取一些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练习册一律附有答案,让学生自己做题后自己对答案;假期布置自学作业;学生自己准备演讲、辩论稿,鼓励查字典,翻语法书;安排《新英语教程》的三个单元让学生自学,等等。
7.寓思想、文化教育于教学之中。
王英民老师认为,学习外语实际上也是在学习一种文化,不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诊费不能真正学好这门语言的。加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遗产,作为21世纪的优秀科技人才,必须借鉴吸收各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在整个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有总识地把两国文化上的异同贯穿到语言教学中来。
他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教材中的思想、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高中第二册中,学习《littlehero》、《williamtall》、《thelastlesson》等课文时,对学生进爱国主义教育,学习高中第二册、第三册课本中有关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海伦凯勒等伟大人物的内时,,对学生进行献身科学和自强不息的教育;学习阅读课教育的费用、底普斯普林斯学院等内容时,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向国外大学生学习;学习《thevoicesoftime》、《americantable-mannners》、《theenglisharedifferent》,时帮助学生了解西主国家的文化习俗,人文礼仪等,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一次,外籍教师在课堂上对中国的人权状况进行指责,宣扬美国的人权观,一位学生当场站起来反驳了他。这与王英民老师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分不开的。
二、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理科试验班学生参加海淀区高三“一模”考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月,该班调一下学期时,同学们参加了海淀区高三“一模”考试,平均成绩为115.5分,明显高出高三其他班级英语成绩。
理科试班学生高三参加清华大学在一分级考试,成绩突出。96年9月20日,94级理科试验班进入清华大学进行衔接培养的第一个月,同学们参加了清华大学新生英语分级考试。结果该班有12人通过三级,8人通过2级,5人通过1级。该班平均分72分,在清华大学新生80多个班级中名列第二;其中,词汇部分平均分名列第一。这一结果在清华大学教学部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以上两次考试都是理科试验班学生(高二、高三)与其上一届学生(高三、大一)相比较的结果。这说明94级理科试验班的英语学习是比较优秀的。理科试验班学生参加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2]下一页。
95年参加国际英事竞赛进入北京市前6名1人,参加国际英语竞赛进入北京市前14名2人。
全国竞赛获一等奖1人。北京市英语竞赛获一等奖2人,表扬奖1人。北京市科技英语竞赛获二等奖1人,三等奖4人。
三、结论和启示。
1.王英民老师对理科试验班的英语教学改革是成功的。
经过两年的学习,半数的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三级水平。再经过一年的大学预科学习,高三毕业时,学生们基本做到全部通过大学英语三级,一部分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是完全可以的。这就基本解决了高中阶段一门外语过关的问题。
2.对优秀理科学生在高中阶段实现一门外语过关的试验是很有意义的。
学生进入大学后,一门外语基本能够过关,不用再上大学英语课,可以直接学习专业外语或研究生外语,能够节省学生的大量时间,也可以节省大学的很多资源。
如果给予重点中学一定的条件和优惠政策,参把清华附中理科试验班的教学改革方法和全国不少中学外语教学的好方法进一步加以提炼,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并推广到重点中学的普通班级中去。特别是有条件的学校从初一抓起,进行6年的改革试验,使重点中学中的大啊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实现一门外语过关是完全可行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我们相信,李岚清副总于多次指出的我国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是能够很好解决的。
(清华附中校长赵庆刚“海淀教育信息网”
上一页[1][2]。
2023年环境概论的论文(专业18篇)篇十一
3、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
4、危险固体废物的主要处置技术为——————,——。
5、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有——————,-————————,——————。
6、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是——————,-————————,——————,——————,-——————。
7、按环境要素的不同,可把环境标准分为————————,————————,————————。
8、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
9、三同时制度的含义是—————————————。
10、环境污染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有————————,————————,——————。
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传递性,累积性,交叉性。
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飘尘,ch。
4、焚烧,填埋。
5、预测,影响、现状评价。
7、土壤,水,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8、国家级、地方级。
9、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监理。
10、急性危害,长远危害,致癌致畸。
1、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在大气圈平流层中。
能吸收大量的红外线而被我们称为人类的保护伞。()2、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含量太高。()。
3、高而刺耳的声音称为噪声,优美旋律的音乐不是噪声。()。
4、tsp是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简称。()。
5、空气中的氨可消除二氧化硫,从而减少酸雨的生成。()。
6、环境监测包括大气环境监测和水体环境监测。()。
7、环境管理就是管理各种工程,项目的投资,以及政策的符合程度。()。
8、环境质量的好坏是以其是否适宜于人类生存和发展作为判别标准。()。
9、放射线的严重危害是因为他具有很强的穿透性。()。
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1)公平性原则,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2)可持续性原则。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3)和谐性原则。4)需求性原则。5)高效性原则。6)阶段性原则。
2、物质循环就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包括在生物群落中和在无机环境中两方面。主要在考试中会涉及到的就是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硫循环等。简单叙述各种循环的特征。
四、简述。
1、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主要是由能源结构决定的,属于煤烟型污染。我国能源结构中有75%是由煤为原料组成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酸雨态势扩大,出现酸雨的城市占全国城市半数以上,从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南方。随着小汽车走入中国百姓家庭,汽油消耗量急剧增加,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将会增加,城市交通污染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为此,我国已经将发展电动汽车和轨道交通作为今后交通发展战略,将会有效解决交通能耗污染问题。
1)减少燃烧。集中供热、限制汽车数量、杜绝燃化炮竹(尤其是首先解决机关单位的烟花炮竹)。
2)改进制冷技术,限制使用氟利昂制冷剂。3)治理腐败,落实环保管理。变罚款为治理。4)限制乱砍乱伐,指数造林。
2、固体废弃物一般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废物料和旧物品。它包括工业废物、农林水产废物、商业性废物、环境治理废物及城市居民垃圾。这些废物如果利用、处理不当就可能造成很大的环境问题,但如果利用得当,则往往一过程的废物可以成为另一过程的原料,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固体废物是“被放错了地方的原料”,应加以利用。同时处理得当,也不会造成环境问题。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固体废物的减量化。
固体废物的减量化指的是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它是解决固体废物问题的最好方法。要减少工业生产中的废物产生量,就要实现无废、少废生产,这涉及到原有工艺的改革、开发新的工艺流程,实现物料的闭路循环、原料的综合利用、改进产品的设计、重新调整化学品的配方、用无害化学品代替有毒化学品。
(二)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
2023年环境概论的论文(专业18篇)篇十二
作为一个生态环境专业的学生,我在学习了《环境概论》这门课程后,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与环境之间稳定和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到世界大局的变化,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些学习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环境与健康。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环境与健康的紧密关系。环境中的污染物质或过度开发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空气污染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水污染可导致胃肠道疾病,噪声污染可导致情绪不良和睡眠障碍。环境与健康密不可分,我们需要关注环境问题,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第二段:环境与经济。
环境也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但是,经济发展通常会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可以通过建立环境税收、制定环保法规、推广低碳经济等方式,来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三段: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在这门课程中,我还学到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青年人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需要提高环保意识,参与环保活动。同时,加强微观环保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环保知识、培养环保习惯,将环保理念融入生活中。
第四段: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前景。
环保产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环境政策的鼓励,环保产业有望成为未来的支柱性行业。在这个行业中,资源再生利用、节能减排等技术将成为重点。同时,环保企业需要不断壮大,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推进市场化和规模化发展。
第五段:个人责任与环保。
在这门课程中,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个人责任在环保中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如垃圾分类、水电节约、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等,为环保事业出一份力。
总结:在学习《环境概论》这门课程中,我对环境保护、环境与健康、环境教育、环保产业、个人责任等方面深入了解。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环境保护是我们应该履行的责任,才能够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必将得到更好的改善。
2023年环境概论的论文(专业18篇)篇十三
从93年开始,清华附中承担了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部三年制高中理科试验班的教改任务,目的是对理科学习优异的学生进行大中学衔接培养试验,为造就跨世纪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杰出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学生面向全多数省市招生,生源质量较高。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理科方面有突出特长的优秀中学生。理科试验班的教学模式是,高一、高二在清华附中上课,用两年时间完成高中三的教学任务;其主要学科要求是,数学、物理、化学和语文达到高中生的较高水平,相当部分学生英语达到大学三级水平;第三年进入清华大学(预科),上大一的课程,进行大中学衔接培养试验,高三毕业时英语全部达到大学三级以上水平。这些学生可以不参加会考和高考,毕业时符合保送条件的学生直接进入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学习。
从理科试验班的培养模式和相应政策可以看出,第一,培养目标比较高,第二,大中学衔接进行培养,第三,政策宽松(可以不参加会考和高考,保送上大学)。以上三点决定了这个班的重要试验意义和进行教学改革的良好环境。
在高中两年的英语学习中多数学生达到大学英语三级水平,任务是艰巨的。王英民同志在承担理科试验班的外语教学任务期间,以改革的精神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教学改革试验的主要思路和做法。
94级理科试验班有25人,来自全国13个省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求知欲强,为人朴实,组织纪委性强,争强好胜,愿意做带有挑战性的事情,有韧性。存在的问题是,多数学生重理轻文,理科方面的竞赛又较多,理科导向明显,容易导致学生大量时间花在数理化学习上,而在外语上花的时间不多。从学生实际还必须况看,考试成绩还可以,但考试成绩与实际能力相差甚远。外语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能力差距很大,有的学生方言重。多数学生入学前,除课本外几乎没有看这其他外语书。
高一入学后,为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习外语的兴趣,在第一学期以《新概念。
[1][2][3][4][5]。
2023年环境概论的论文(专业18篇)篇十四
防治措施。
德江县。
1德江县区域概述。
2.德江县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
德江县农村主要存在生活垃圾、生产垃圾、生活污水、养殖污水以及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乡镇企业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点,造成水质变坏、土壤污染、大气浑浊恶臭等现象,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危害农业生产,且易传染疾病,影响居民健康,严重影响乡镇的形象,至于经济的发展。
2.1德江县农村垃圾污染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消费观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人均产生的垃圾量逐年增加,但是,人口在逐年增多,垃圾排放总量也在快速增长,我县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废衣服、废材料等,其中有几废弃物占50%以上,生产垃圾主要为秸秆、塑料棚膜、农药瓶等,秸秆年产量高,利用率低,焚烧量就更低,闲置和丢弃,全县耕地面积23617公顷,化肥使用量大,农药使用量高,其中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剂等使用比重量大。
目前,我县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程度低,垃圾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等地方散乱丢弃和堆放,有些甚至进入河道水体中,散发乡镇的垃圾收集池,焚烧池也成为二级污染的隐患。化肥、农药、地膜及土壤污染危害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饮用水的安全。
2.2德江县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
我县在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为人粪便、厨房产生的污水、家庭清洁、生活垃圾堆放渗透等产生的污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也在逐年增长,但是,处理率低,在以前是生活污水基本是零排放,现在只有小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大多数没经过处理就任意排放进入农村水塘,河沟,有些淤积变黑发臭,这现象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了生活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影响农村日常生活、农作物灌溉用水,还会威胁农村生活饮水安全。
2.3德江县现代化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
化肥、农药和农膜的大量使用,使耕地和地下水受到了大面积污染。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已制约农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肥料之间结构不合理现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2.4德江县农村规划不合理造成人居环境污染现状。
随着我县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规模迅速扩大。我县在“新镇、新村、新房”建设中,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未能跟上,我县大部分乡镇只重视编制城镇总体建设规划,忽视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联系,规划之间缺位或不协调,农村聚居点则缺少规划,使城镇和农村聚居点或者沿公路发展,形成马路和带状集镇,或者与工业区混杂。我县乡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则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特别是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乡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县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正在与日俱增。
2.5德江县乡镇企业布局不当产生工业污染现状。
我县乡镇企业布局不当,工业“三废”污染严重受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农村工业化实际上是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农村环境和农业环境污染与危害。目前,我县乡镇企业废水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目前,工业“三废”排放量及污染仍呈增加的趋势。
3.德江县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存在问题。
3.1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
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缺乏科学发展观是导致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忽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对农村土壤以及河道的污染。大多数农民对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知之甚少,不能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土配法施肥,只是一味单纯地加大剂量滥施农药,,盲目施肥,结果不仅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不高,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造成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因而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难以根治。
3.2乡镇环保力量薄弱,无法适应形势需要。
乡镇环保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形势需要。一是“兼”多“专”少。二是业务不精。三是人员常变。
3.3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目前,我县环保投入不足,仍是各乡镇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需要。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4.德江县农村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措施。
4.1提高认识,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一是要浓化宣传氛围,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治理我县农村环境污染,关键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在农村营造一个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环境保护政策、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热烈氛围,要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我县各级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不断加强村级农村环境卫生知识和技术培训,传授他们好的技术,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让农村环境保护变成生产者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4.2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在我县要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做到产业间协调发展和产业内部的高效、清洁生产。促进集约化畜禽养殖和生态农业的“种养平衡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既实现对已有污染物的综合利用,也避免化肥、农药可能造成的污染。除了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大力推进污染集中治理和采用新的处理工艺是更为现实的对策。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乡镇企业,应多方配合建立乡镇企业的进园机制,以利污染集中治理,克服污染治理的“最小经济规模限制”和“高折旧率限制”。
4.3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监督和管理。
要在我县各乡镇建立健全各类机构,加大治理力度。要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完善管理机制清理垃圾。要在全县所有农村村头地角、河边沟渠、房前屋后、公共场所、室内室外等存量垃圾,定期集中时间进行全面清理。同时,各镇、村要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设置农村生活垃圾桶点(垃圾中转站),配备环卫机具等作业设施、设备,组建保洁队伍,建立起“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体系和集中处置机制,建立管理、考核等相关配套制度。加强督促检查,严格奖惩。各级乡镇部门组织要把治理环境污染列入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严格奖惩,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4.4德江县环保局“八坚持、八不准”切实改进作风。
德江县环保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中央“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省“十项规定”、市“十项规定”,制定了“八坚持、八不准”干部职工日常行为规范和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八坚持、八不准”指:坚持作息制度,不准迟到早退;坚持首问责任,不准推诿扯皮;坚持忠于职守,不准聊天游戏;坚持良好风尚,不准打牌赌博;坚持厉行节约,不准签单挂帐;坚持秉公办事,不准吃拿卡要;坚持环境优美,不准杂乱不洁;坚持安全防范,不准违规操作。同时,不断加大督查力度,局党组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加大对各股室人员进行检查,凡对违反出台的规章制度的行为,发现一起、通报一起,凡三次以上交县纪检部门作出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并印制了“八坚持、八不准”行为规范明白卡片发放到每位干部职工手中。目前,通过“八坚持、八不准”的出台,全局干部职工行为进一步规范,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
4.5德江县环保局认真处理群众环境污染投诉案件。
总结:
在关注农业污染的同时,工业污染逐渐向农村延伸的现象是不可忽视的,我县要结合农村环境自身的特点,落实环境保护有效机制,展开环境综合治理,充分调动各级部门的力量,改善农村环境和资源合理运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农村环境污染现在及治理对策-----(冯欣)2。
2023年环境概论的论文(专业18篇)篇十五
环境结构: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环境规律:环境多样性;人与环境和谐;五律协同;规律与规划。
环境组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工程环境;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环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名生活中的作用。
化学需氧量(cod):只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时所需要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简称生化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用单位体积的污水所消耗的氧量表示。
溶解氧(do):指一升水中所溶解的氧量。
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污染物参与物质转化和循环过程,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其分离或分解,使排入的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使水体基本上或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恢复原有的生态平衡现象。
水质标准:规定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污染源排放污染的数量和浓度的技术规范。氧亏:亦称“缺氧量”。指水体中饱和溶解氧和现存溶解氧的差。
水环境容量:不影响水的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或自身调节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
水体富营养:n、p等职务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干洁空气:没有水气和悬浮物的空气。
温度层结:是指地球表面上方大气在垂直于地表方向上的温度分布。
干绝热递减率:气块绝热上升100m降温1℃称为气体干绝热递减率。
大气稳定度: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
逆温:与标准大气情况下分布相反的现象叫温度递减,简称逆温。
城市热岛效应:工业的发展,人口的集中,使城市热源和地面覆盖物与郊区形成显著的差异,从而导致城市比周围地区热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土壤:土壤是由大小不等的土壤颗粒组成的,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的一个复杂体系。
土壤污染:土壤生态系统由于外来物质、生物或能量的介入,而使其有利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遭受破坏而降低或失去正常功能的现象。
土壤自净作用:指土壤被污染后,由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作用,在一定时间后各种有机物、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和有毒物质等逐渐分解、吸收、转化、沉积,最终达到无害化的能力。
土壤环境背景值:指未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自然含量,是自然成土因素和成土过程综合作用下的产物。
2023年环境概论的论文(专业18篇)篇十六
摘要:
摘要:《电子商务概论》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是了解电子商务概念、模式及发展的入门课程。本文通过对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概论》教学现状的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探讨教学改革措施,以期达到高职院校“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满足当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关键词:电子商务概论,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作者:张芊《电子商务概论》是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一...
摘要:《电子商务概论》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是了解电子商务概念、模式及发展的入门课程。本文通过对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概论》教学现状的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探讨教学改革措施,以期达到高职院校“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满足当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电子商务概论,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作者:张芊。
《电子商务概论》是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埋下伏笔,也为学生今后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开展工作奠定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技术也不断发展,因此需要教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方式、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来适应现代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步伐。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概论》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上仍然以讲授为主,辅助少量实训,师生间缺乏有效地互动,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将很难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同时,教师队伍自身实践经验的欠缺,导致在技能实践环节,只能利用实验室模拟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只会按模拟软件的固定流程走,却不懂灵活应用,面对真实环境的操作无所适从,难以满足社会用人需求。
2.1、内容的选择。
《电子商务概论》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程,所以应该体现出专业课程的基础性和专业知识内容的前沿性。整个课程的学习,既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基础,又需要对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但课程实际开设过程中,有良好上述知识基础的学生少之又少,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困难,所以,我们可以尝试在整个课程体系结构中,添加部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弥补学生相关知识基础差的不足。教师可以尝试将相关内容分块讲授,将原有分离的电子商务各知识点最大限度的利用其关联性有机的整合起来。比如可以将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电子商务理论、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子商务应用。理论部分包括概念、术语、基本框架等;技术部分包括电子商务的实现、安全技术以及支付系统建设等;应用部分包括营销管理、网上服务及供应链管理等。
2.2、教材的选用。
作为高职类院校应该尽可能多选用实践性较强的高职教材。同时,并不是十一五、十二五的规划教材就是最好的,那些由本地区或本校教师参与编写的教材可能更适合本校教学使用。同时任课教师也应积极关注学科发展和业界动态,在教材之外及时补充最新的行业信息完善整个教学内容。
2.3、把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
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学生,将来很可能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所以教学内容的组织应围绕助理电子商务师的职业技能要求来组织教学,将职业资格考试和教学内容相融合。
通过多年《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尝试,作者发现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比较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1、实践教学法。
高职学生对单纯的理论讲解十分厌烦,因此采用理论教学+上机实践的教学方法,在每次理论课后,辅助一到两次相关的上机实践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3.2、参与教学法。
许多课程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在开课初期兴趣很高,但随着理论教学的深入开始厌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变被动为主动是一个保持学生兴趣和积极主动性的好方法。比如每次课后安排学生查阅和整理一些资料,在下次上课前几分钟让他们谈谈自己查阅资料后的感想,并将这种发言记作平时成绩加分项目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3.3、实例+讨论的教学法。
现在很多教材每章都有开篇案例,且多为经典案例,但要想学生能真正吃透理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需要任课教师选取最新的、发生在学生身边、有真实感受的实例来配合教学。可以是互联网上最近热门的事件,也可以是学生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将这些实例根据授课内容,设置讨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寻找解决方案,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方法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还能让学生对电子商务产生浓厚的兴趣。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目的,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考核的重点。考核成绩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利用笔试考察同学们对本门课程理论部分的掌握程度,另外一部分就是要考核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2023年环境概论的论文(专业18篇)篇十七
无论室内室外、空间大小的环境都要满足人们一定行为需求,这就是功能,这样的环境才有意义,环境应具备物质功能、精神功能和审美功能。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三种功能应同时具备,根据人们的需求、环境空间构成要素、空间组织及空间特征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原则:1.功能原则2.形式原则3.材料与技术原则4.整合优化原则5.识别性与创造性原则6.尊重公众意识原则7.未来可能性原则 评价标准:方便性、舒适性、含义性、个性、和谐性、愉悦性。
在环境艺术形态中,形、色、光、质感与肌理、嗅、声音这六个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感知现象。但是,在六要素中,形无疑是最基本的。因为其他元素都是依附于形而存在的,起到加强形的的表现力并烘托整体气氛等辅助作用。另外,在环境艺术设计实践中,有时也有特意强调光、色、质、嗅、声的作用而不突出形的作用。
光的照明、造型、装饰的作用,在城市灯光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集中体现。街道的照明首先是满足行人使用上的要求,同时也与店面、广告牌的照明协调好,赋予其视觉审美性。通过人工光源对城市环境再塑造,是灯光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城市文化和文明的体现。
色:色彩有时会使很平常的形体变得富有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的视感或加强形的表现力。
质:在设计材料与造型一样是表达构思的有力手段,在居室设计中,不同的材料与色彩配置会使同样形式的空间产生不同的情调。
嗅:尽量采用环保型材料,减少有害性气体挥发,使人更好的从事活动。
声:声学设计的基本作用是提高音质质量、减少噪声的影响。声音不仅能满足人们生理上听觉的需求,而且悦耳的声音也是增强环境美感的一个组成元素。
1与业主接触。
2研究与分析(基地调查)基本图准备、基地分类(资料收集)及分析评估、与业主访谈、课题发展。
3设计:理想的功能图解、相关的功能图解、概念图、造型组合研究、设计草案、主要计划、细部设计。
4执行设计:施工、植物栽种。5维护。6评估(施工后)
4.为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强哪些方面的训练?
你的综合能力,思维性,创造性,实际上来说,是要学好cad,3d类型的基础软件。
因为环艺本身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艺术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你的综合能力一定要强,知识面要宽,要多了解环艺所涉及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很宽阔的,它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广的专业知识面,才能覆盖得起环艺这个宽阔的涉及领域。
要设计一个建筑,除了要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还需要考虑它的经济合理性、安全性,还要解决施工技术问题,要具有进行工程检测、工程质量可靠性评价的初步能力。
环艺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这些内容在学校学到的还不够,还要自己多阅览书籍,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专业,前提是你是否能真切的学好它!
1.公共艺术设计指的是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创作和与之相应的环境设计,公共空间艺术是公共空间建设的核心与灵魂。它是以某种载体和形式创造的,面向非特定的社会群体和特定社区的市民大众,通过跟高渠道与大众接触,设置于公共空间中的,为社会公众开放和被其享用的合法的艺术作品或艺术活动。
2.公共艺术是由“公共”和“艺术”构成,艺术是中心,公共是限定即界定核心。
3.公共艺术繁荣是社会发展、人口聚集、城市化加快的背景下产生的,现代社会人们需要沟通、交流,这是公共空间艺术形成的基础。
4.公共开放空间是指城市中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隙”构成的公共空间环境,公共开放空间的建设是城市人文景观建设和城市环境空间改观的主要内容。
5.公共空间艺术是多种艺术功能的综合性艺术—兼具现代艺术、城市家具、场所标识、装饰艺术;公共艺术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而逐步产生出来的一门新兴的艺术门类。
6.公共艺术这一术语来源于美术家、工艺美术师在建造的、自然的、城市的和乡村的环境中的工作及工作方式。具有易变性,积累性和渗透性,与建筑合为一体或产生新的建筑学空间或产生新的公共空间及景观美化。
2023年环境概论的论文(专业18篇)篇十八
摘要:本文概述了和分析了毛泽东思想对世界的国际影响,高度赞扬了毛泽东思想的世界价值。
关键词:世界影响。
1概要。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到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概括,从而形成了一个适合中国具体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对世界的影响。
国外对于的研究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至今为止仍在升温。苏联是最早将作为研究对象的国家之一。早在1950年12月苏共的《布尔什维克》杂志就先于中国的《人民日报》刊载了《实践论》;50年代美国学者本杰明·施瓦兹出版了《中国的共产主义和毛的崛起》,可谓是西方研究的开山之作。
2.1毛泽东外交思想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
在毛泽东国际战略中,“三个世界”理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毛泽东晚年在国际战略层面上对世界的研究,其精华部分主要包括在这一理论中。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正式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他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美国、苏联原子弹多,也比较富。第二世界,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原子弹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富;但是比较第三世界要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是依据当代世界各种基本矛盾的发展而得出的结论。他希望以第三世界为主体,建立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可以这样说,毛泽东“三个世界”的战略观点反映了毛泽东对世界新结构的认识和力图建立对霸权主义统一战线的思想。
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外交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社会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美苏必战”、“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爆发”等悲观主义大肆横行。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毛泽东力排众议,于1946年4月写下了《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他指出:“世界反动力量确在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危险是存在着的。但是,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世界反动力量,并且正在向前发展,必须和必能克服战争危险。因此,美、英、法和苏联的关系,不是或者妥协或者破裂的问题,而是或者较早妥协或者较迟妥协的问题。”毛泽东还进一步指出:“美、英、法和苏联之间的这种妥协,只能是全世界一切民主力量向美、英、法反动力量作了坚决的和有效的斗争的结果。”这说明,和平不会从天而降,只有经过世界人民的不懈斗争,才能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毛泽东通过对国际形势的冷静观察,正确地得出了战争危险虽然存在,但世界和平力量将压倒战争力量的重要结论。大胆预测出,对峙的美苏迟早会达成某种妥协,从而避免爆发战争。
2.2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世界人民解放战争的影响。
军事领域,是毛泽东一生最辉煌、最精彩的一个活动领域,是中最具魅力的组成部分,对世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2.1对尼泊尔的影响。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对殖民地国家反对外来侵略战争起了很大的作用,不仅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巨大,在西方的一些国家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英、美、法、日。
2.2.2对英国的影响。
英国巴特曼说:“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但研究游击战运动问题,事实上,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很多内容都直接或间接地被西方国家的军事理论所吸收。如: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重视人的因素,注重群众战线,研究游击战,强调群众纪律等有关内容,都被吸收到美国作战条例当中去了。当然他们战争的非正义性质决定了他们对这些原则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这些情况表明毛泽东军事思想逐渐被各国所接受,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军事学术还将进一步产生重大影响。
2.2.3对美国的影响。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雷霆万钧式的胜利大进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震撼了世界,当然也震撼了美国朝野上下。1961年,肯尼迪下令美国陆军要研究毛泽东游击战争的理论,据说美国的西点军校还专门开设了毛泽东军事思想课。1989年上海一家报纸介绍,美国海军陆战队,至今还要求把毛泽东军事著作作为必读书。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菲利普·戴维逊在他的《毛泽东的战略》一书中,公正而客观地说:“毛何止是一位游击战士!他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在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他在一系列辉煌的游击作战中,把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弄得苦恼不堪。10年后,他以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在中国打败了日本人。40年代后期,他在一系列得心应手的运动战中征服了中国。最后,他的部队在朝鲜阵地战中顶住了美国。哪个领袖能像他这样在这么多的不同类型的冲突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2.2.4对日本的影响。
60年代至70年代,在国外研究领域,日本仅次于美国。日本学者新岛淳良作为对研究较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编写了许多关于的论著。他认为作为中国革命的思想,是在战场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本共产党也创办了很多宣传的进步报刊,呼吁广大日本人民要深深体会到“只有,才能救日本。”在指引下,日本人民反美爱国斗争深入发展。群众高举毛主席画像,高喊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口号向日本官僚主义展开进攻。
3结语。
不仅谱写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同时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史有着深远影响。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也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更是唤起世界受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精神的缔造者,同时还是推进世界哲学体系进一步发展的缔造者。不仅是推动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力量,更是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外交文选[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600.
【2】姚有志,陈宇.毛泽东大战略[c].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426.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85.
【4】杨凤城.研究述评[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