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实施需要教师的全面考虑和充分准备,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小编整理了一些常用的教学计划模板,供大家参考和使用。
四年级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热门21篇)篇一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猫》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1、研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
2、学习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完成小练笔。
3、借助阅读链接,比较三个作家对描写猫的不同方法。
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读课文,已经认识了老舍先生家淘气可爱的小猫。长大后的猫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猫。
1、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课文1-3自然段,看看谁能把这三段话读成一句话。
2、交流,然后说说,你怎样理解“古怪”?
3、猫是我们最常见的小动物,作者为什么说它性格古怪?默读1-3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句,说一说理由,也可以在书上先批注上你的.想法。
4、交流:
猫老实—贪玩——尽职
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害怕—勇猛
1、我们为了语言简练一些,我尝试着把文章的前三个自然段做了一些改变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却很贪玩。说他贪玩吧,它却很尽职。它高兴起来,比谁都温柔可亲,若是不高兴啊,就会一声不出。它什么都害怕,有时候也很勇猛。
同学们,我们来读一读这段话,多简洁明了啊,也可以把这“古怪”写完整。你怎么看?
2、讨论,交流,通过比较发现
虽然语言简短,但是,我们不能具体地感受到猫的性格。
3、其实,在前面的文章《白鹅》中,我们也看到
(1)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用这样具体的事实写出了白鹅吃饭时的镇静、不慌不忙,鹅的高傲也在这具体的事例中体现出来了。
(2)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母鸡)
这一处也是具体的事实描写,写出了什么?
4、指导小练笔:
所以我们如果要写小动物时,也可以试着用具体的事实来表现它们的特点。比如
我的小兔子太可爱了,————————
小猴子真顽皮,——————
爷爷家的大黑狗非常——,————
5、展示,点评
1、同学们,其实,不光是老舍爷爷喜欢猫,还有很多大作家,也描写了猫。请大家看课后阅读链接。
1、谈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试着用上这些方法,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四年级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热门21篇)篇二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挥”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集中、交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写了一首诗《绿》,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这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2、指名分小节读诗,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3、再读诗歌,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三、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伴着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2、板书: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
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节:好像……(自己轻声朗读)
5、感受绿的美: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
6、齐读第一、二小节。
(二)学习第三、四、五小节,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这么多的绿集中起来,会是一幅怎样的画呢?朗读课文第三、四、五小节。
1、自由朗读第三、四、五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2、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再仔细读读。
第三小节:
说一说:
风中的是绿色的。
雨中的是绿色的。
水中的是绿色的。
阳光下的也是绿色的。
(学生看图,挑选其中一个交流)
指名读,全班读。
第四小节:
(1)出示文中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第五小节:
(1)出示小练习。
想象说话:
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
(2)“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点名读,老师范读,全班齐读。
(三)全文朗读。
四、读写结合,拓展阅读。
春天到了,校园里,公园里,田野里。
2、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
(1)学生自读“阅读链接”。
(2)从视觉上感受灵隐之绿,以及“绿”的层次。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年级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热门21篇)篇三
1、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飞夺卢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3、体会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
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小黑板重点字词。大渡河的图片。资料及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
讲授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区西边,有一座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学习当年红军战士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板书课题:飞夺泸定桥。
释题什么叫飞?什么叫夺?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归纳整理。
1.为什么夺,为什么飞夺。
2.怎样飞,怎样夺?
3.飞夺结果如何?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尽情的读课文,可轻声读,放声朗读,也可独自读,小组合作读。
要求:(1)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通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来解决。
(2)读了课文你从课文里面知道了什么?
2、再读课文出示小黑板填空。
文章讲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的事。(小组合作交流)。
三、研读泸定桥的情况。
找找课文哪些段落是写泸定桥的?
第一、第五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写了大渡河的险?
第五自然段写了桥的哪些地方?桥上,桥下,对岸。
通过学习研究出桥的险。
有感情的读一、第五自然段,要读出桥的险。
一、复习导入。
红军在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飞”,为什么要“夺”?继续学习飞夺泸定桥。
红军要夺泸定桥为什么要“飞”?研究怎样“飞”?
(一)学习“抢时间”部分(2至4自然段)板书:抢时间。
1.红军在飞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
(1)敌人的阻击击溃。
(2)饥饿疲劳不顾。
(3)天雨路滑点火把与敌人赛跑。
2.你佩不佩服红军战士的这种精神,佩服什么?
红军为什么能神速的飞?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2至4自然段。读出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
二、研究怎样“夺”
1.师引述泸定桥的结构,渲染气氛。
2.读课文5至7自然段学习夺桥的过程,理清夺桥的过程。看看他们是怎样攻天险,板书:攻天险。
发起总攻——二连突击,三连铺桥——穿过大火与敌人搏斗——夺下泸定桥。
那些句子使你感动?有感情的朗读。
3.这一段主要写夺桥,但作者花大量笔墨写桥,为什么?
三、最后结果如何?
红四团的战士们英勇夺下泸定桥,取得长征途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主力浩浩荡荡奔赴抗日最前线。板书:夺胜利。
“又”说明什么?
结尾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浩浩荡荡”什么意思?
四、总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红军战士说什么?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飞夺泸定桥。
抢时间。
攻天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夺胜利。
四年级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热门21篇)篇四
【教材分析】。
“三角形分类”是在学生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和三角形的特征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通过集合图形象地揭示三角形按角分得的三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并体现分类的不重复和不遗漏原则;二是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里又包含等边三角形。按边分类较难一些,教材不强调分成几类,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认识各种三角形。
2、经历动手操作、分析思考的过程,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从不同角度给三角形分类,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按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神秘的王国,你们想去吗?进入这个神秘王国的密码是一个谜语。大家请看:
1、猜谜语,激发学习情趣。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手尾连,学问不简单。”打一几何图形(课件出示谜语)。
大家真聪明!现在,这个王国派了代表迎接我们。
2、出示课件:四个三角形。
师:这四位代表,就像孪生兄弟,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
都有3条边,3个顶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等等。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问题预设: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
可以按照什么标准分类?
4、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形成自探内容。
小组合作要求:小组长从课前下发的信封中取出三角形,分好工,每个同学负责测量一个三角形的相关数据。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三角形对应的位置上。各小组按照你们讨论的方法去进行分类,并在桌子上分一分。
(2)、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哪几种呢?各是什么?
(3)、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哪几种呢?各是什么?
(4)、三角形的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图表示呢?
(5)在直角三角形中,请同学们量一量它的直角边和斜边,再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7)、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二、解疑合探。
(一)、小组交流自探提示的问题,尤其是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二)、全班汇报自探效果:让学生汇报自探结果。差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反馈。
(1)按角分类。
1、每个小组的成员带上你们的三角形把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展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你们小组的分法是否和他们的一样)。
2、请小组长汇报为什么这样分?
一个直角,两个锐角一个钝角,两个锐角三个锐角(板书)。
3、有没有哪个小组也是这样分类的?需要补充吗?
4、你能给这三类三角形分别取个名字吗?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板书)。
5、像这样的三类三角形我们是按什么方法分类的呢?按角分(板书)。
7、课件概括三类三角形的概念。
8、在直角三角形中,请同学们量一量它的直角边和斜边,再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大于任意一条直角边)。
(2)按边分类。
1、刚才那一组是从角的角度进行分类,其他小组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的呢?(小组成员进行成果展示)。
2、请你说一说你们为什么会这样分类呢?
三条边都不等两条边相等三条边相等。
3、有没有哪个小组也是这样分类的?需要补充吗?
4、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5、我们来看看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否具备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呢?(教师引导分析)这就说明等腰三角形包含等边三角形,那我们通常把等边三角形归为等腰三角形这一类。
6、在小组内找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看看它们各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呢?(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等边三角形有三个角相等)。
7、下面我们来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请同学们看书上第64页的内容。
8、课件出示各部名称。(学生回答后再逐一出示)。
9、总结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10、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物品的外表形状是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的。学生交流后教师课件出示:
慢
(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1、你还有什么疑问?
三、质疑再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解决。
问题预设:
思考: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
三角形中能有两个钝角吗?为什么?
四、拓展运用。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愉快吗?为什么?
六、布置作业。
第65页练习十五,第4题;
第66页练习十五,第10题。
四年级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热门21篇)篇五
1.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剪、拼、折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2.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过交流、比较,培养策略意识和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思维提升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重点】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一规律的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规律。
【难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教师准备】ppt课件、三角尺。
【学生准备】各类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量角器、剪刀、活动记录表等。
小游戏:猜一猜藏在信封后面的是什么三角形?
预设生1:第一个是直角三角形。
生2:第二个是钝角三角形。
生3:第三个可能是锐角三角形,可能是直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揭示课题:三角形的这三个角究竟存在什么奥秘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创设的不是生活中的情境,而是数学化的情境。有的学生认为一个三角形中可能会有两个钝角,还有的提出等边三角形中可能会有直角,这两个问题显现出学生在认知上的矛盾,学生用已经学的三角形的特征只能解释“不能是这样”,而不能解释“为什么不能是这样”。这样引入问题恰好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例6,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1.介绍内角、内角和。
出示一个三角形。
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在哪?谁上来给同学们指一指。
(学生上台指)。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那么谁来说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指的是什么?
预设生: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把它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
师:计量内角和的单位是度,可以估计一下,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一个固定的数?有可能会是多少度?把你的猜想也写在本上。
(学生自己写一写)。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探究用哪些方法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
2.确定研究范围。
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应该包括所有的三角形?只研究黑板上这一个行不行?
预设生:不行。
师:那就随便画,挨个研究吧。
预设生:太麻烦了。
师:请你想个办法吧!
(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哪几类三角形,就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这个问题)。
预设生:可以研究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
3.动手操作实践。
师:请每个学习小组拿出课前制作的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先找到三个内角,把每个角标上序号。
师:先试着研究自己的三角形,然后再共同研究小组里其他同学的三角形,看看各种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一样的。
(学生动手操作试验,在小组中讨论问题)。
4.汇报交流。(预设约15~20分)。
(1)测量的方法。
预设生:我们组是采用测量的方法,三个角的度数加在一起大约是180°。
(2)剪拼的方法。
预设生:我们组采用的是剪拼的方法,把三个角剪下来,然后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我们认为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
师:能想到这个方法不简单,拼成的看起来像平角,到底是不是平角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教师和学生剪一剪、拼一拼)。
(3)折拼的方法。
预设生:我们组采用的是折拼的方法,通过折,然后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我们组也认为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
师:我们要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实际上就是想办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凑到一起,像剪和折的方法,看三个内角拼到一起是不是180度,都是借助我们学过的平角解决的问题。
(4)演绎推理的方法。
(借助学过的长方形,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认为这种方法好不好?我们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演示课件: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内角和等于360°,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等180°)。
师:这种方法避免了在剪拼过程中操作出现的误差,非常准确地说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度。
5.验证猜想。
师:请学生把刚才研究的三角形举起来,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三类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那就可以说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这个结论和课前刚才知道的或猜的一样吗?
预设生:是一样的。
6.进一步感受。
(1)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大小的关系。
教师出示一个小三角形。
师:内角和是多少度?预设生:180度。
再出示一个大的等腰三角形。
师: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预设生:180度。
(2)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形状的关系。
(演示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可以不断变化的三角形)。
师:仔细观察,在这个过程中,什么变化了?什么没变化?
预设生:三个角的度数都在变化,内角和却总是不变的。
师: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预设生: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关系,都是180度。
7.巩固练习。
选一选。
(1)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100°,一个底角是()。
a.140°b.40°c.55°。
(2)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5°,另外的两个角可能是()。
a.95°,20°b.45°,80°c.65°,60°。
【参考答案】(1)b(2)a。
[设计意图]为了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独立探究和组内交流,实现对多种方法的体验和感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到方法,分享经验,更重要的是领悟到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学生的发展而言,探究的过程比探究获得的结论更有价值。
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69页“练习十六”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四年级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热门21篇)篇六
学情与教材分析:
三角形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学生都已经掌握,而且学生已经学过了角的分类,认识了各种角的特征,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中,能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会根据三角形的角和边的特点进行分类,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2、在活动中渗透分类和集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中,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会根据角和边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各类三角形学具、实验报告单、量角器、尺子等。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用手比角。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猜谜,复习旧知。
师:孩子们,喜欢猜谜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猜猜看。
课件出示:
形状似座山,
稳定性能坚。
三竿首尾连,
学问不简单。
――打一几何图形。
师追问:猜得真准!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导入、揭示课题。
师: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它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瞧,今天三角形王国的许多朋友来了(课件出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一样吗?(不一样)对,它们形态各异,各有各的特点。这节课咱们就根据它们的特点来分分类。(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设计意图:趣味竞猜,引“生”入胜。通过竞猜,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角和边的有意注意,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课伊始,趣亦生”。)。
二、实践操作,探究分类。
师:孩子们,认真想一想,你要根据什么来给这些三角形分类?有不同意见吗?对,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三角形可以按三个角和三条边的特点进行分类。接下来我们先按角来分。
(一)、按角分。
1、师:老师把这些三角形放在小组长的1号信封里,在操作之前我们来看看学习提示,请位同学读一读。
学习提示:
a、每个组员从1号信封里取出2个三角形,仔细观察或比一比、量一量三角形三个角的每个角分别是什么角,标在三角形上。
b、有顺序地汇报,把同一类的三角形放在一起。
c、组长填写好报告单。
d、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
2、动手操作,合作分类。
3、全班汇报交流、评价。
师:你们组分成几类?哪几个分成一类?有什么特点?有不一样的分法吗?
4、课件展示,并根据各类三角形的特点起名称。
5、小结,师介绍三角形按角分的集合图并板书集合图。
6、比较三种三角形的异同点。
7、小结。
(二)、按边分。
1、师:学会了按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我们再来研究按边分的三角形。我把这些三角形放在小组长的2号信封里。操作之前请看学习提示,请位同学读一读。
学习提示:
b、有顺序地汇报,把同一类的三角形放在一起。
c、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
2、动手操作,合作分类。
3、全班汇报交流、评价。
4、课件展示,并根据各类三角形的特点起名称。
5、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关系和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关系。
6、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课件展示。
7、小结。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以活动促学习是本节的教学定位。在活动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由的、开放的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分一分、猜一猜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数学对话”的机会,力求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充分展现做中学,从而获得对三角形边、角特征的认识,进而学会给三角形分类,促进学生的分类、概括、推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感悟出数学的真谛,逐渐养成探索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猜角游戏。
师:把三角形藏起来,只露出一个角,你能猜出是哪种三角形吗?(课件分别出示:露出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
追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在点子图中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
投影展示,介绍既是什么三角形又是什么三角形的知识。
(设计意图: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力求把学生带人一个活动场,一个思维场,一个情感场!学生在这个场域中游历,逐渐地内化知识、增长智慧、提升能力。)。
四、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说说吧!
2、完成课本第87页第5题。
3、用三角形拼一幅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帮助学生统揽知识要领,完善认知,使得对三角形有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再把知识从课堂延伸课外,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实现小课堂大社会,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年级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热门21篇)篇七
1、观察植物的外形,知道很多植物不能随便触摸。
2、了解一些带刺的、有硬枝的、会引起过敏的植物存在安全隐患,玩耍时要远离。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6、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培养幼儿自己保护能力。
1、多媒体教学资源或幼儿用书第44—45页:家中各种常见植物图片。
2、幼儿用书第46页《花儿好看不能摸》。
1、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中各种植物图片,请幼儿选择感觉安全的植物。
(2)提出问题,引出故事内容:有的植物没有刺,好像很安全,但是真的安全吗?
2、教师用情境性语言讲述,让幼儿了解有些植物看起来很安全,但有可能引起过敏或中毒。
(1)教师讲述:有一天,佳佳看到妈妈买来一盆花,看着很美,她就伸手摸了摸,她手上有个小伤口,摸了之后,觉得伤口周围的皮肤很痒,变得更红了,过了一会儿,她觉得头晕,快要晕倒了!
(2)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佳佳怎么了?为什么会头晕?
小结:原来有些花虽然没有刺,但碰触后我们的皮肤会过敏,起小疙瘩,很痒。用带有伤口的手去触摸植物,有的会引起过敏及感染。
(3)提出问题,引发幼儿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不能随便触摸?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师介绍:有些花径和叶里含有汁液,不能随便用手去触摸,更不能用舌头舔尝,有种植物叫万年青,它的汁液会引发过敏,吞食后很可能会引起声带麻痹,说不出话来。
3、提升幼儿生活经验,让幼儿了解在家中玩耍时,不能扯拽植物。
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将幼儿已有的安全知识经验扩展丰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了幼儿的自己保护意识,提高了幼儿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通过真实的案例,我向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幼儿精力集中,记忆深刻,发言积极踊跃。课件、图片的运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幼儿进行了深刻的教育。用孩子喜欢的情景表演,选择孩子身边熟悉的生活情景为题材,让幼儿进行热烈的讨论,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年级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热门21篇)篇八
1、对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吗?)。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这两种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2、初读教材,我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我的问题一定也是学习者的问题,我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许会给学生提供启示。)。
三角形有几种?课前收集资料。
3、设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障碍?)。
1.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两个内角是锐角,它就是锐角三角形吗?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
4、我认为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参里设定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5、我要给学生传递什么信息?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决定!)。
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材,让学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三角形的认识,引出课题“三角形分类”。接着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寻找三角形分类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6、我要怎样布置预习?(有充分的预习,才有课堂的真正自主!)。
三角形分几种?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边三角形?
7、我有哪些资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励思考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纸、三角形平面图、固体胶、剪刀等。
8、我预设的教学程序有哪些?(模块式主题,不用详述。)。
(1)复习铺垫。
(2)揭示课题。
(3)探究新知动手操作。
(4)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5)全课小结。
四年级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热门21篇)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类三角形特点,分辨各类三角形。
2.在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在操作、思考中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思考和动手操作准确地按照不同分类标准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
能够区别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区分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三角板、量角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剪刀、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请看大屏幕,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三角形有哪些基本特征?
生:都有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角、边)。
师:仔细观察,它们的长相有不一样的地方吗?哪里不一样?
生:三角形的角有大有小,边有长有短。
师:无论是从角的大小来看,还是从边的长短来看,都各有特色。你能给这些三角形分分类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一)根据提示,引发思考。
师:分类首先要确定?标准。
你想根据什么来给这些三角形分类呢?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先让学生说一说,有的按角的大小分,有的按边的长短分,我们先看一下要求(出示: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1.同桌两人讨论,确定好分类标准;
2.分一分;
3.议一议,找出各类图形的共同特点。
看明白了吗?好,开始!看哪个小组分的既快又准。
(二)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分类活动中。当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很快就分好时,适机指出:“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同学很快就分好了,你们还能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来分类吗?”学生尝试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分完的同学用你们的坐姿告诉老师。
(三)全班讨论、汇报交流。
师:按角的大小分类的请举手,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你们的想法?
师:把你们的想法展示在黑板上。
我们先来看一下,他们分的第一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生:有一个角是直角,另两个角是锐角(教师板书)。
师:你能给这样的三角形起个名字吗?
生:直角三角形。(板书:直角三角形)。
师:大家同意吗?
师:再来看一看第二类三角形,它们的三个角有什么特点?
生:有一个角是钝角,另两个角是锐角(板书)。
师:应该叫什么三角形呢?
生:叫钝角三角形(板书:钝角三角形)。
师:再看第三类三角形,它们的三个角呢?
师:我们就叫它--------。
生:锐角三角形(板书:锐角三角形)。
(四)游戏激趣:
大家学累了吧,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放松一下,好吗?(出示:猜猜我是谁)。
师:纸袋里面有一些三角形,如果只露出一个角,你能猜出它是哪种三角形吗?
(露出一个直角)。
生:我猜是直角三角形。
师:你确定吗?
生:确定。
师:其他同学呢?
生:点头说是。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拿出三角形)真是这样啊!
师:一个三角形中会有两个直角吗?如果有两个直角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出示:两个角是直角的演示图)。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不是三角形。
师:既然不可能有两个直角,有可能一个是直角一个是钝角吗?(教师投影出示第二个角是钝角演示图。)。
生:不可能。
生:锐角。
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直角三角形吗?
生: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还有必要再加上两个角是锐角吗?)。
师:一起来说说什么是直角三角形?
师:还想猜吗?(露出一个钝角)这次谁来接受挑战?
生1:我觉得是锐角三角形。其他学生纷纷举手表示反对。
生2:我认为是钝角三角形。
师:为什么?
生2:它露出来的是个钝角,不可能再出来第二个钝角啊!
生: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
师:还想接受挑战吗?(只露出一个锐角)。
生1:是锐角三角形。生2:直角三角形。生3:钝角三角形。生4:都有可能。
师:为什么会有不同答案呢?
生:因为所有的三角形都会有锐角,只露出一个锐角并不能确定另外两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你能在脑中分别想象出这些三角形的样子吗?(闭上眼睛想一想,出示三种三角形)。
师:这三种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每一个三角形中都至少有2个锐角。
师:你是怎么理解至少的?
生:最少2个,最多3个。
师:那要是露出两个锐角你能猜出这个三角形是什么形状吗?
生继续摇头:还是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因为每一类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另一个角不一定是锐角,还有可能是直角或钝角!
师:你认为怎样才能判定出一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生1:得告诉三个角的度数。
生2: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三个角都露出来。
师:三个角都是锐角才可以判定出是锐角三角形。(教师投影出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随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看来按角分类只能分为这三类)。
师:如果用大的集合圈表示三角形,你能把这个集合圈补充完整吗?(找学生完成)。
(五)研究按边的分类的三角形。
按边分类学生小组请举手。哪个小组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你们的想法?
师:你们的想法和他们一样吗?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第一类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特点?
生:三条边都不相等。
师:像这样的三角形我们就叫做不等边三角形。(板书:不等边三角形)。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类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特点?
生:有两条边相等。
生:等腰三角形(板书:等腰三角形)。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生: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出示:图形)。
师: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的长度什么关系?
生:相等。
师: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呢?
生:相等。
师:怎么验证呢?
(利用手中的等腰三角形纸片)。
生1:折一折。
生2:量一量。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余下的这个三角形,它是等腰三角形吗?(学生意见不统一,有说是有说不是的)。
生1:我觉得不是,因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而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
生2:我反对,因为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了,肯定满足两条边相等。
师:理由非常充分!掌声送给他!
师:等腰三角形只要满足有两条边相等就可以了。所以说这个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标注集合圈)。
师:这个三角形与刚才的几个等腰三角形相比,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生:三条边都相等。
师:我们把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等边三角形(板书)。
师:它还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正三角形。
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我们再看一下大屏幕。
(先播放2条边相等,说明它是等腰三角形,再补充),说明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并且三个角也相等。
仔细观察集合图,你能说一说,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吗?
生1: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
生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师:如果用一个大的集合圈表示三角形,你能把这个集合圈补充完整吗?
同学们真了不起,能分别按照角和边两种不同标准来给三角形分类。
5.综合判断,渗透本质特征。
出示;两个等腰三角形(一个锐角的,一个钝角的)。
师:你认为第一个是什么三角形?
生1:等腰三角形,因为它有两条边相等。
生2:锐角三角形,因为它的三个角都是锐角。
师:第一个图形既是等腰三角形又是锐角三角形。说它是等腰三角形是按边的长短来分的,说它是锐角三角形是按角的大小来分的。
师:第二个图形呢?
生:既是等腰三角形又是钝角三角形。
师:等腰三角形还有可能是什么三角形呢?
生:还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我们来看一下(出示等腰直角三角形)。
师:大家看,它是什么三角形:
生:按角分是直角三角形,按边分是等腰三角形。
师:这是我们以后会经常遇到的一类特殊的三角形叫等腰直角三角形。
师:所以,我们判断一个三角形的形状时,既可以根据角的大小来判断,也可以根据边的长短来判断。
(六)游戏升华,培养综合能力。
出示:连一连。
以ab为三角形的一条固定的线段,想一想,和哪个点连接起来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和哪个点连起来组成锐角三角形?和另一个点连起来能组成什么三角形?
第一次,可以吗?现在组成的是什么图形?
第二次,可以吗?现在组成的是什么图形?・・・・・・。
三、全课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四年级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热门21篇)篇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4字词语。
2、抓重点词语、激发想象、分角色表演等形式,感受白鹅高傲的特点。
3、知道白鹅性格高傲这一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来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了解丰子恺先生是怎样写出鹅“高傲”的特点。
1、师:一提到鹅,大家都会想起《咏鹅》这首诗,哪位同学能背诵这首诗?(生齐背)这首诗描写了鹅色彩的美丽和姿态的优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白鹅》这篇课文,进一步了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的特点。
2、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检查同学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颈、厉、吭、吠、苟、倘、脾、供。指名认读,组词。
【设计意图:在谈话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1、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你是从哪知道的呢?你真会学习,那么第二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总起句”。)。
【抓住主线“高傲”,能使学生有明确的读文目的。】。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写具体的?用自己的方式画出有关句子,从中体会鹅的高傲。
(一)叫声:(第3自然段)。
通过展开想像体会鹅叫声的高傲,并指导朗读,读出鹅的高傲、尽职。
(二)步态:(第4自然段)。
1、师:鹅不仅叫声高傲,它的步态也是那么与众不同。
小声读读第四自然段,你能想像出鹅的步态是什么样的吗?
2、生汇报。
师:什么是“净角”?
“净角”是京剧中的一种角色,也叫“大花脸”,你们见过净角出场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净角出场是什么样?师边讲解,边表演。
我们的大白鹅走起路来的样子,就像我们刚才看到的净角出场一样,大模大样的,特别的高傲。
出示鸭、鹅步态的句子指名读。
师:丰老先生为了突出鹅的步态,还把鹅和谁做了一个比较呀?
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步态有什么不一样?
谁能联系描写鸭子和鹅走路样子的词语,试着来演一演。
指名,一人演鹅,一人演鸭子。
师:丰老先生真不愧是大作家,仅仅用了2个4字词语,就把鸭子和鹅步态各自不同的特点描写的这么准确、形象!(体会“对比、拟人”的写法。)。
3、请你再来放声自己读读第4自然段,边体会白鹅步态的高傲,边感受这精炼的语言吧。(自己放声读一读)。
(三)吃相:(5—7自然段)。
生:三眼一板、一日三餐、一丝不苟……。
师:“三眼一板”在词典中是什么意思?(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条理。这里指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
那你能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从哪儿最能表现鹅吃法的“三眼一板”。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师:你们瞧,鹅吃饭的时间不变,吃的东西不变,就连顺序也一点都不能变,多有趣呀!谁能读读这一段,把它吃饭时三眼一板的样子读出来。
2、师:这鹅三眼一板的吃法,常常让我们发笑。你还能从那看出特有意思呀?
快来读读第6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地方读给同桌听听。
师:作者就是喜欢它,喜欢它的高傲,怪脾气。
板书:喜爱。
本文作者运用了生动准确、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描写,勾画出了一只惹人喜爱的白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
小练笔:请同学们课下也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试着用我们发现的写法(对比、反语、拟人),把它的特点写出来,把你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四年级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热门21篇)篇十一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作者是怎么样逐层深入地提示课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3、学习本文对话,通过人物对话,提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找一些有关中法友好往来的文章。
两课时。
1、“心愿”的意思是会什么?
(指心里的愿望、想法)。
2、课文写谁的心愿?
(写一家普通的法国人和中国工作人员的共同心愿。)。
3、是个什么样的心愿?
(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第一段:(1--17)写我与一位法国小姑娘的对话,说明小姑娘的全家都是是中国迷。
第二段:(18--20)写小姑娘的爸爸两次去中国,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使全家人都爱上了中国。
第三段:(21--29)讲作者与小姑娘一家人的谈话,知道了小姑娘全家的希望: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第四段:(30)写修一座友谊的长桥,是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人物有哪些?
3、哪些词语表现法国小姑娘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是纯真和朴素的?
4、“闪耀着欢乐的光”说明书了什么?
5、从小姑娘的回答说明书了什么?
6、“我家有好多中国人”指的是什么?
7、小姑娘熟悉中国人的相貌特征,原因何在?表现了什么?
8、有感情朗读课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
2、抄写生字、新词。
1、法国小姑娘怎么会知道我是中国人的?
2、她说她家里有好多中国人,这是真的吗?表达了小姑娘怎样的思想感情?
1、小姑娘为什么对中国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2、为什么把小姑娘的家称为“中国物品展览馆”?这说明书了什么?
(指小姑娘的'爸爸从中国带回了泥人,并陈列在家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爱。他的这种真挚感情感染了全家,连小姑娘也成了中国迷了。)。
4、小姑娘的爸爸向我介绍了什么?他是怎么样介绍的?
(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赞美,对中国繁荣富强的期望以及对中国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1、“乞求”是什么意思?
2、小姑娘到底“乞求”什么?
(乞求爸爸同意带她去北京。)。
3、“用会说话的眼睛乞求着”说明了什么?
(说明她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多么纯真)。
4、小姑娘的心愿是什么?她爸爸的心愿又是什么?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又是什么?
(去北京当老师;希望女儿为法中人民作贡献;修一座友谊的长桥。
5、课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本文记叙了一位中国工作人员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公园里同一家法国人进行友好谈话的情景,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反映了发展中法友谊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1、完成课后作业。
2、有感情朗读课文。江江万春高东小学。
四年级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热门21篇)篇十二
本册教材是依据浙江省教育厅新颁布的《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编写的,共有26课,主要涉及《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内容纲要中的主要内容有浙江沿革(浙江名人)、浙江环境(浙江气候)、浙江经济(浙江风景)、浙江文化(浙江工艺)、和谐浙江等五大主题内容。各个板块的内容的安排如下:浙江沿革:《我们做游戏》、《玩小棒》、《跳房子》、《挑花线》《踢毽子》、《我的家》、《我是浙江人》、《杭州和西湖》、《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活动》、《过端午》、《牛郎织女的传说》。浙江环境:《怎样洗手更干净》、《垃圾箱在哪里》、《让教室更整洁》、《管好我的物品》、《我是浙江人》、《乘车去杭州》;浙江文化:《张乐平和三毛的故事》、《江南神童骆宾王》、《家乡的古桥》;浙江经济:《我是浙江人》、《家乡的古桥》;和谐浙江:《认识新同学》、《我们一样吗》、《男孩和女孩》、《怎么办》、下课了》、《走路的安全》、《乘车去杭州》。每课课文由课题、主体文和活动栏目“阅读”“交流”“活动”组成,并配有相应的图画、照片等。全册课文按照《课程标准》内容纲要各模块的排列顺序编排。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教学内容的具体化。教学内容的具体化有利于摆脱空洞说教模式的羁绊,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创造了儿童参与活动过程、思维过程的条件。同时,使教学过程在实际的层面上实施方法指导,满足儿童的实际发展需求。
二、教学目标:
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乐意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玩,从中体会其友情和乐趣。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是个很聪明的人,培养发现孩子们的自信心。逐步养成经常洗手、讲究卫生的习惯。让学生知道我们的身体需要水,我们每天都要喝水,提醒学生注意喝水的卫生与安全。初步懂得爱护自己的学习环境,学习简单的清扫环境的方法。懂得垃圾应仍到垃圾箱内,初步了解垃圾与环境卫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初步懂得空气应该保持新鲜、不应受污染,逐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初步懂得在不同才,场合要注意说话声音,学会轻声说话,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尝试解决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养成不说谎的习惯。培养与同学合作的精神,以及练习身体的反映能力。平时能注意交通安全。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学生30名,因为地处偏僻农村,学生知识面较狭窄,课外知识储备及少。而且又是一年级新生,有很多知识几乎是空白,而且学生缺少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探究的能力,对于这类课程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有较强的探索科学,探索奥妙的精神,所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是比较强的,学习态度也比较认真,积极性较高,能够很好的和教师进行合作学习。为了尽量发挥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尽量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有所特长,上课时想方设法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用新理念、新思想去适应现在的学生,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观察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和学习。从而让他们走出社会时学会一点用武的本领。
1、自身要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2、加强思想教育,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课前预备,课后复习,学习时专心致志,平时善于收集家乡的资料等。
4、拓展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探索地方课程,与班队活动、户外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学校开展的综合性活动有机整合。
第一周开学1课时。
第二周。
《认识新同学》1课时。
第三周。
《我们做游戏》1课时。
第四周。
《玩小棒》1课时。
第五周。
《跳房子》1课时。
第六周国庆放假1课时。
第七周《挑花线》1课时。
第八周:《踢毽子》1课时。
第九周:《我们一样吗》1课时。
四年级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热门21篇)篇十三
1、引导学理解课文内容。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会认“侨、涉、耽、犯”等5个生字,会写“袖、涉、隆、镇、赚、犹、豫、范、欺、侮”等10个字,掌握“远涉重洋、兴隆、赚钱、犹豫、示范、欺侮”等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抓住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学习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课件、陈嘉庚办学的`背景影像资料。学生查阅有关陈嘉庚生平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激情导入,板题质疑。
1、同学们,如果老师问你们将来想上哪一所大学?我想首先跳入你们脑海的就是清华、北大吧!其实我国的福建省也有一所有名的大学,那就是厦门大学。你们知道它是谁创办的吗?他就是陈嘉庚。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陈嘉庚的课文,题目叫(板书课题:14、陈嘉庚办学)从题目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呢?课文讲的主人公是谁?(陈嘉庚)说了他的什么事(办学的事。)。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4、出示陈嘉庚的图片及生平介绍。
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感知大意,理清脉络。
1、自主探究学习,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感知文章大意。
2、找出文中的中心句。(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指导朗读:联系全文,朗读时突出“爱国”二字。
3、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与同桌交流。想想谁概括得比较贴切、完整。
4、同桌代表向全班汇报。(本文写了陈嘉庚发现家乡因贫穷办不起私塾,几十年如一日支援家乡办学的事。)。
5、学习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
6、理清文章脉络。
第1、2自然段:介绍陈嘉庚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远在异乡的他,时时想念自己的故乡。
第3——9自然段:具体写了陈嘉庚是如何为家乡办学的。
三、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1、生自学生字词。
2、组员轮流读生字词。
3、多种形式认读字词,及时纠错和评价。
4、讨论记字方法。
5、总结记字方法:
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猜谜语。
6、练习书写,注意“涉”“隆”“赚”“侮”的书写。
7、完成练习:
柚()镇()赚()侮()。
袖()慎()谦()悔()。
8、练习读课文中长的或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和文段。
9、展示学习成果:指名读课文中难读的段落或句子。
四、自主探究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默读第1、2自然段。
2、思考,划句子。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1)陈嘉庚少年时代吃过很多苦。
出示句子:十七岁时,陈嘉庚远涉重洋,到新加坡学做生意。
a、理解“远涉重洋”。
b、朗读,体会陈嘉庚的艰苦。
(2)陈嘉庚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
出示句子:但是,远在异乡的他,却时时想念着自己的故乡——福建省同安县集美镇。
a、你是从哪个词语体会到这种情感的?(时时)。
b、抓住关键词,朗读句子,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五、小结。
说说从这节课中你收获了什么?
与学生一起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与中心句,初步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热情。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形近字组词。
柚()镇()赚()侮()。
袖()慎()谦()悔()。
油()填()歉()梅()。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杰出()欺侮()。
4、填入恰当的词语。
()地聆听()的音乐()的劳作。
()地劝说()地走着()的经营。
四年级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热门21篇)篇十四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却严重失衡。所以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的创新,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越来越强。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但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后果。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在我们经历了禽流感、非典、海啸、地震等天灾之后,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人们普遍认识到,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人与自然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但是人类绝不可能退回到被动适应自然的道路上去,只有依靠科学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从和谐到失衡,再到新的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历史的不同发展时期会发生性质上的巨大变化,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矛盾不断展开和不断解决的循环过程。马克思曾说过:“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本质的统一,才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
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纵观人类历史,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远古时期:在远古时期,人们尚未形成对自然界的深刻认识,认为大自然都是神创的。面对变幻多端的外部世界:电闪雷鸣、地动山摇„„充满畏惧和恐慌。对于自然界,只是单纯的屈服与膜拜,为自然界的力量所左右。人类也只是主动地去适应它而不是改造。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使用木器、石器、骨器等直接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人口较少。对自然界的破坏也不大,而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也微乎其微,人与自然还处于原始的统一体中。
2.农业文明时期:到了农业时代,人们对自然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自然界改造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人们开始使用铜器、铁器开垦农田,砍伐森林。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初步对抗,出现了相互竞争和相互制约的局面。在这一时期,由于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初步开发,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很多冲突。如刀耕火种的农业技术,使许多森林消失。总的来说,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改变还未超出自然的负荷,在某种程度上,环境可以自行恢复,人类大部分的活动仍受自然因素制约,人与自然的关系尚处于平衡时期。3.工业文明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人类带入了工业社会,18世纪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先后走上了工业化道路,人类利用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升改造自然的能力,试图征服自然,成为自然界的主宰。在这个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向自然界过度索取,积累巨大的物质财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不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空前激化。环境污染、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全球臭氧层严重耗损,温室效应加剧,土壤退化严重,能源资源危机等等。大自然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给予了严厉的惩罚,人类的生存面临着威胁。这一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矛盾冲突时期。
4.生态文明时期:工业文明的到来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也带来了生态的破坏,随之,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呼之即出。它要求人们通过对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行生态化的改造,以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也要求人们转变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制定相应的环保法则,保障人与自然关系的良性发展。在生态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缓和,人类致力于自然环境的净化与美容,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生态链条的完整,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一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和谐共处关系。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所以,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还要对自然进行涵养保护。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应是共生、共赢、共荣的伙伴关系,必须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前提,克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思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
三、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
1.树立正确的观念。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自然观,建立生态的自然观。人类一直以为社会要发展就要不断征服并改变自然,人类社会要发展进步,就得向大自然不断的索取,索取的越多,发展的程度越高,物质财富越丰富。这种建立在人与自然对立基础上的传统的自然观,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界无休止的掠夺,资源日益枯竭,造成生态危机,进而也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完全违背了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内涵。其次,要改变传统价值观,树立生态价值观。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受一定的意识和观念指导,要改变人与自然的对立局面,必须转变过去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然而,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我们追求人与自然、人的身与心、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文明。这无疑使人类社会文明发生根本转变,它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随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再次,要改变传统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传统的社会生产只强调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以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为日标。仅仅通过经济的增长来衡量和评价一切发展,其结果必然是全球性生态危机和人类的毁灭。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又能满足人类的长远利益及子孙后代利益需求的发展,是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十分明确的选择。
最后,要改变传统的生产观。自从人类文明产生以来,生产就被当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用来获取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活资料。然而,就是这种以工具性为基础的生产的发展及人们对工具理性的宣扬与膜拜,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对大自然的破坏。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里,发展生产应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进行物尽其用,避免对自然的破坏和浪费。
2.依靠科技进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人类财富的同时,却也对自然生态造成了破坏。为此,我们就要进一步的发展科技,利用新技术消除旧技术对环境的破坏。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的那样:“要探索整个自然界,以便发现物的新的有用属性„„采用新的方式加工自然物,以便赋予它们新的使用价值„„因此,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顶点。”而要使物尽其用及把浪费降到最小,就要利用科技发展应用低耗、高效、无污染、可再生和替代技术。例如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实现社会经济向低能耗、低碳排和高能效转变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3.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绿色科技。
要通过制定合理的社会制度来约束人类活动,把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领导人作出的一项英明正确的抉择。因此,要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尖锐矛盾,就要有效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环境资源学、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学等绿色科学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可以保护环境的绿色技术。
4.改造和引导人性我们每个人,不论高低贵贱,对物质需要的满足实际上是有限的。人吃饱了,即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难以下咽;房子装修得豪华无比,人也只能睡在床上。因此,我们的文化要引导人类选择健康适度的物质消费,追求健康高雅的精神生活。要把人的思想从过分追求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财富的占有的贪婪中拉出来,引向更多地追求人的精神生活,满足人健康、理性、高雅的精神需要。这既是人性改造的出发点,也是人性改造的归宿。只有守望好精神生态,才能保护好自然生态,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总之,在我们倡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综合体,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需要全人类联合起来共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未来社会里,人类应该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地保护自然,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
四年级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热门21篇)篇十五
一、指导思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加强素质教育和老邓的“三个面向”为准则,依照《教学大纲》和《英语课标》认真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适当介绍中西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接任四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四年级共四个班,各班有各班的特点,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对英语产生了厌烦情绪。四(1)班学生课堂纪律好但举手发言不积极,成绩相对较稳定,两极分化不明显;四(2)班学生思维活跃,但两极分化较严重;四(3)班学生乖巧思想单纯,课堂纪律较好,唯一不足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而且家长不太重视英语学习。所以整个班的后进面较大;四(4)班是一个由寄宿班转为再走读班的特殊班级,在这个过渡时间要重新养成学习习惯也并非易事。当然所有这些我认为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大家喜欢英语,认为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家长也已经意识到了小学英语的重要性,在家长的支持和学生的配合下,我想他们的学习肯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全期教学总目标。
1、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提高英语学习兴趣。课前课后可采取歌曲表演、歌谣朗诵、听写单词、故事表演等活动。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增加词汇量的输入,促进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4、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尽量避免两极分化。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6、尽量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能听懂、会说12组对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66个单词和听说读写26个字母和36个四会单词。
(3)能听说吟唱8首歌谣。
(4)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5)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四、全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编写而成的。本教材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目的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本套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二、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三、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需的能力。四、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五、注重融合学科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六、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七、注重教学资料的配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全册书共6个新授单元、2个复习单元。每个单元分a、b、c三个部分。第一单元是围绕“认识教室”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教室设施;第二单元是让大家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单元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形容词来描述朋友特征;第四单元是围绕介绍自己的家展开话题,让大家爱家;第五单元是讨论自己的兴趣爱好;第六单元是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整册内容的编排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玩中学,从而为培养他们用英语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措施。
1、合理分析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的将内容化难为易。
2、以赏识为主,多鼓励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缩小两极分化。
3、采用分层教学法,让每个学生能充分肯定自己的水平,从而增强自信心。
4、作业布置多样化。比如朗读录音、画画、英语歌曲(歌谣)、对话表演等。
5、借助多媒体教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6、尽可能多的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不让他们感到学习的被动。
六、教研专题及研究措施。
专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措施:
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互相帮助、互相提高。
2、提倡学生课后多看英文书籍或英语碟,增加词汇量,提高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4、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多听英语,多练口语,尽可能多的寻找机会与他人交流。
5、鼓励学生自制英语小游戏,尽量做到课堂游戏既有趣又有用。
四年级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热门21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教学难点:
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
同学们对二组环境照片谈看法。
教师归纳总结:我们都喜欢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而且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环境需要人人去保护、改造。
二、明理提高。
2.小组展示自己讨论的结果。
3.你还能否说一说破坏环境的因素和造成的后果吗?小组讨论。学生谈谈之外,教师补充说:人类的活动导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炭增多。温室相应加剧导致全球变暖。让两极的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导致一些岛国举国搬迁。接着就是氧气减少。气候突变。粮食减产。最后人类灭绝。人类大量使用冰箱空调释放的化学物质破坏臭氧层,使南极出现臭氧空洞,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还有重庆酸雨的危害等。这都是我们人类所造成的,那我们同学能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生活中的环境污染?4.学生画画,然后展示。
5.问:你们知道世界环境日的时间吗?(6月5日)世界水日呢?(3月22日)。
三、学生朗读环保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
(1)家庭方面的环保:
1、节约用电;。
2、出行尽量坐公交车或步行;。
3、设计家庭用水环保小主意;。
4、家庭用水的再利用;。
5、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装放;。
6、在外买东西尽量不使用一次饭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2)学校方面:
1、我们节约用电、用水,小粉笔头这些小事出发,同学们自觉养成节约的习惯;。
3、在食堂节约粮食;。
4、让电脑不处于长时间的待机状态;。
6、各班负责把本班卫生区域的草地圈围好,自己平时不践踏草地,也制止别人乱踏草地行为。
7、为了身边的环境更加优美自觉爱护环境卫生,自己主动做到不乱丢乱放,同时督促身边的同学也爱惜环境。
(3)社会方面:
把自己在学校里形成的良好习惯带到生活中,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行动去带动.
四、环保憧憬。
1.学生朗诵“地球母亲”2.合唱《好大一棵树》。
五、结束全课。
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今天“绿色环保”一课上得很成功,了解了我们万盛的环境,了解了许多环保知识,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人类与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保护好我们赖以生息和繁衍的大自然,我们才会有美好的将来。我希望大家都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做一个具有良好社会公德的人。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一个美好的万盛,美好的世界。
六、课后作业。
写一篇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题写一篇论文。
四年级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热门21篇)篇十七
1.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整体感知课文后,进入分段研读阶段。研读的重点是: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在思考此问题的同时,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3.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始,可通过情景渲染导入课文,如通过图片录像、教师的导语,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指名分段朗读,引读、看画面配音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研读第二自然段时,重点让学生思考:
(1)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这样写能让你产生什么感觉?
(2)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
(这些问题也可由学生质疑问难中产生)。
师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对话时,结合理解相关词句。如“无瑕的翡翠”。同时再次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第三自然段可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从对内容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两个方面交流各自的感受,结合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图文结合理解“屏障、兀立、嶙峋”等词语的意思,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具体的描述。
上述两个自然段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引读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进而感悟作者是如何运用多彩的语言和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景物写具体的。
最后一自然段可以通过配音朗读等形式加深理解,读后说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象桂林山水的美,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对笔画较多,字形结构复杂的生字,如,“澜、瑕”等要让学生在看清字形的基础上认真书写;本文的词汇丰富,句子优美,除了在阅读过程中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外,还要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如对词语的归类;提供一个新的语段,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迁移运用这些词语;用几个词语连缀成几句话,如用“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连绵不断”等词语写一段话;还可以仿照例句写话,如仿照“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的句式练习写话。
5.把指导背诵与理清文章的结构联系起来。可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并列出写作提纲。然后根据提纲练习背诵。
6.“阅读链接”与课文有着紧密联系。可让学生自己阅读。读后说说,这首诗写出了漓江的哪些特点,哪些句子写得最动人等等,让学生懂得可以用多种形式来描绘同一景物的特点。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这首诗的内容,进行再创造,也写一首诗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年级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热门21篇)篇十八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的算理。
2。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准确书写商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
明确算理,准确计算。
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一)教师:同学们,在学习新知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最大能填几?说说你的想法。
30×()6120×()84。
40×()27060×()378。
70×()27080×()330。
(二)、投影48÷4=42÷8=?
教师:这里有两道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谁还记得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的法则是什么?
(投影学生练习纸,汇报笔算过程)。
教师小结:那看来,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大家掌握的很好,那如果除数是两位数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笔算除法(板书)。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通过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图书馆去看看。
课件出示:这里有92本连环画,178本故事书。各种书每班30本。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学生:这里有92本连环画,178本故事书。各种书每班30本。
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教师随机板书:(1)有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教师:怎么列式?
学生:92÷30(教师板书)。
教师:好,其他同学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有178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教师板书:(2)有178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教师追问:会列式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78÷30=?
3、迁移引导,解决问题。
1。算法多样化。
教师:同学们,像92÷30这样的算式,谁有好办法能够很快的就算出结果?
学生:92÷30=3……2。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的回答。
1:30×3=90,90<92,90+2=92,所以92÷30=3……2。
2:92≈90,90÷30=3,所以92÷30≈3。
教师评价:除了想乘法做除法和估算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列竖式计算。
2。怎样确定商的位置(两位数除以整十数)。
教师板书竖式边说:那么这道题该如何笔算呢?请大家结合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法则,两人一组讨论除数是两位数该如何笔算,然后把竖式写下来。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下去巡视并选择做对的学生上台板演)。
教师:你能来说一说你的笔算过程吗?
教师:他说的好不好?那我有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商3要写在个位上呢?
(投影错误的解答过程)。
教师追问:哦……那我们看这位同学出什么问题了?
教师评价学生生回答:你可真善于观察。那么他们说的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一起验证一下。
教师:练习纸上画着92根小棒,就代表92本连环画,那么每30根为一份,到底能分成几份?请大家动笔圈一圈。(课件出示小棒图)。
教师:怎么样?(可以分3份)。
课件演示。
教师:那么这个3表示什么?谁再来解释一下?(出示课件填空)。
教师:因为是3个30(“个”字强调),所以……?
(商3,要把这个3写在个位上。)。
教师:恩,写错的同学一会儿把它改过来。那谁能再来说说这道题的笔算过程?
学生:92除以30,从被除数的高位起,因为除数是两位数,所以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92里面有3个30,所以商3,把3写在个位上。30×3=90,92―90=2。所以92除以30等于3个余2本。
教师:好,你能告诉老师90是怎么得来的?
教师:2表示什么?
(表示还剩余的连环画的本数。)。
教师:那既然是有余数的除法,我们还得注意什么?
(余数是不是比除数小。)。
教师:最后别忘记把得数写在横式的后面,然后写上答案。
请大家完成书中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逐题汇报。
3。怎样确定商的位置(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
请正确的学生上台板书。
学生板书: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笔算过程吗?
教师:那要是商6会怎么样?
教师:最后我们来检验一下除数和余数的关系吧。怎么样?(余数小于除数)。
教师:所以得数是5个余28本,答:可以分给5个班,还剩28本。
教师:咱们再来完成几道题。(做一做第2题)抽生汇报结果及1、3题的计算过程。
教师:谁能任选一题,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试商的?(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4、比较分析,归纳算理。
教师:被除数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三位数,除数都是两位数(整十数),商都是一位数。
教师:那么这样的除数是两位数、商又是一位数的的除法到底该如何笔算呢?你能用自己的话归纳总结一下吗?(两人一组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
教师评价:那么如果有余数,还要注意什么?
教师随即引导:同学们说的真好。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老师将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步骤编成了歌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除到哪位商哪位,除数当姐,余数当妹,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师:希望今后大家在计算的时候,能够运用歌谣,准确计算。
四、巩固运用,熟能生巧。
教师:接下来到了我们学以致用的时间了。
1。说出各题的商是几,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书本74页第2题)。
教师:分析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独立列式计算。汇报。
教师:同学们,看来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总结交流。
教师:40分钟过得真快,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在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四年级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热门21篇)篇十九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因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找出1到10的所有因数,从而引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本节课的内容较多,而且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因数的意义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2、理解质数与合数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过程,了解因数的特性。通过练习活动,学生理解因数的意义,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
了解因数、质数的概念,能有序的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一、炫我两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做铺垫,引出新课的探究。】。
二、尝试小研究。
课前尝试小研究。
把12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我可以写成下面几种形式:
知识加油站:乘数也叫做因数,如21=3×7,所以,3和7是21的因数。
12的所有因数是:。
要想找的.又快又全,可以这样找:。
课上尝试小研究。
找出1~9的所有因数。
1的因数有:2的因数有:3的因数有:
4的因数有:5的因数有:6的因数有:
7的因数有:8的因数有:9的因数有:
观察写出的因数我发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也叫素数),1~9中质数有:
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它因数的数叫合数,1~9中合数有:
我感觉,1~9中特殊的数字是,这是因为。
三、小组互助合作。
交流前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和小组内交流,最后由记录员记录好组内讨论的结果。组长要确定好发言顺序。
四、班级展示提升。
1.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进行汇报,其他小组的同学倾听、补充、质疑。
2.引向深入,总结点拨。
3.互相纠错。
组内同学检查一下尝试小研究中的题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加以改正。
五、教师点拨。
汇报、交流后,教师进行及时点拨:
(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本身。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像2、3、5、7、11、13等的因数个数都是两个,只有1和本身。
(5)像4、6、8、10、12等的因数个数都多于两个,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他因数。
六、挑战自我。
1、下面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67728993。
2、从2~50中,找出所有质数,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拓展延伸:42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人数相同(不少于2人),可以排几行?
【设计意图:练习体现基础性、目的性、层次性原则,让学困生吃饱,资优生吃好】。
七、反思梳理。
八、拓展延伸。
42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人数相同(不少于2人),可排几行?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活学活用,激发探究欲望。】。
四年级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热门21篇)篇二十
摘要:古代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传统的国家,这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诗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处理。与西方不同,中国诗中自然既不是人化的自然,同时中国诗中人也没有消失,人与自然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中国古诗中没有浪漫主义。
关键词:神;人;自然。
古代中国被认为一个没有宗教传统的国家。此言甚当。但在孔子之前,殷商时期是有宗教的,而且已进入人格化一神崇拜的阶段。[1]到了西周,天的观念又增加了上神赏善罚恶的神人感应观念。[1]22这样,“天”被赋予了善恶和理性色彩。这样,“天”就出现了分裂,一方面,天是至高无上的神,另一方面,重人事的观念又显现出来,[1]25也就是说,西周宗教观念已开始淡化,事实上,中国也跟西方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宗教阶段,但中国率先走出了这一愚昧的阶段。到了孔子,这一变化得到了强调。“西周时代的天命论,总体上说,仍然是一种神意论,而不是后来发展的自然命定论或宇宙命运论,仍然拽着皇天上帝的神性外衣,但也不可否认,其中已缓慢地向一种秩序和命运的思想发展。”[2]孔子的思想正是体现了这个发展过程。
在滋夫?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于予何?”(《论语·子罕》)他注意维护天的至上地位:“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如果到此为止,则孔子是一个十足有神论者了。其实不然。孔子对“天”“神”的根本态度可用一句话来概括:“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又如:“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还有:“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这是说,祭祀应庄敬,但几个“如”字,又表示一种态度,即孔子并不真的相信鬼神的存在。
于是命运的观念与天并列出现“子夏曰::商闻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与。公伯寮其如命何?’”(《论语·宪问》)所谓的“命”,无疑就有更多的理性色彩。而孔子弟子也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孔子还有一段著名的话:“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这里的“天”已是自然之“天”。已没有人格神的色彩。这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件大事。
孟子则更进一步,孟子的“天”指人力之外的必然,与命的意思相近[1]44,孟子并有著名的命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总之,说中国到了战国时期,改造了宗教传统,是没有疑问的。不管我国和西方的某些学者如何把“儒家学说”说成是“宗教”,也改变不了其非宗教的本来面目。[3]同时,由于中国没有类似西方的国教,本文也不再讨论佛道等教。[4]而老子认为“道”或“无”是天地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章》他对天的态度很明确:“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五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七十九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总起来看,天至少不是一个人格神。而道呢?《老子·二十五章》说得很详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里的“道”明确反对“天”为最高的主宰,明确破除了神创的宗教观念。尽管“道”仍然保留了某种神秘主义的色彩。
正是与此相对应,中国文化产生了与西方文化中“主客二分”迥异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二
而主客二分的传统,不是客观战胜主观,便是主观战胜客观的思维方式也贯穿西方文化的始终。
原文原意,其实质是强调、赞扬以至吹胀自我、主体,主张自我能最终认识世界之真实,能创造一切,征服一切。对自我、主体的这种自负,发展到极端,就是像黑格尔那样把自我、主体神化为‘绝对精神’”[5]147也就是说,神学既是主客二分的来源,又是主体膨胀的根源。主客二分必然导致主体性的极度膨胀。在西方人看来,自然必然是人化的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这样一种主客二分的传统,不是客观战胜主观,便是主观战胜客观的思维方式也贯穿西方文化的始终。
从这种思维方式出发,黑格尔就对东方诗(包括中国诗)产生了著名的评论:
与西方相对应,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一直占着主流的地位。同样提倡天人合一,儒道又有所不同。
孟子最早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5]19孟子的天人合一注重道德方面,“仁人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孟子·告子上》“尽其心也,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这样鲜明的道德主义倾向,是儒家天人合一的特点。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则与此不同,正是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真正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审美追求。
庄子描述了虚静的意义。《天道》:“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
蝶与?蝴蝶之梦为庄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除了这种诗意的描述,庄子还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正是物化的另一种说法。
与西方人与自然的对立不一样,庄子的自然是与人和谐的。在西方的自然中高大的物体给人以崇高感,恐惧感,体现了神的旨意和人征服自然的崇高,在《庄子》中与之相反:“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万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阙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庄子·田子方》)这就很明白了,《庄子》中的自然不是崇高感的象征。无论多么危险的自然物都不应与人形成对立的使人恐怖的因素。
在庄子的自然观中,自然不是人化的自然。
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之过也。”(《庄子·马蹄》)也就是说,庄子提倡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不是主体性凌驾于自然之上。这就和所谓人化的自然有根本区别。“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庄子·秋水》)庄子反对一切人为的东西。
在庄子的自然观中,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是不是就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人就否定了自己呢?也不尽然。
禅宗的灯录,也没有理解王夫之“情景交融”的含义。禅宗灯录的第三重境界“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并非排斥作者的主观情绪,事实上正融入了作者主观情绪。中国诗当然极力排除知性的干扰,当然也排除情绪的干扰,但融合不是干扰,这种融合中是人与自然是对等的,人没有凌驾于自然之上。如果按叶维廉的说法,则中国诗怎么与西方的摹仿说相区别?中国诗岂不正像黑格尔所说否定了自我,从而让山水以直接的原貌出现?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说:“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
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
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
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庄子·德充符》)这就说得更明白了,庄子并不是否定情本身,而是世俗的好恶之情,如果是自然之情,则不是否定的对象。
事实上也是如此。即以叶维廉上文中所引并分析的诗为例,就是神与物游所得,而不是叶维廉所说的“以物观物,”或“山水本身的呈现。”所谓“山水自身具足”,从来就不可能,也不是山水诗中的实际。
叶文中引用的王维《鸟鸣涧》、《辛夷坞》、《鹿柴》诸诗,无不渗透诗人的主观情怀。“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由光影的静止而更显出林的寂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衬静。“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则虽曰无人,实则描写了芙蓉花的自然状态。这些诗都寄托了诗人的情怀,那就是对寂寞的共鸣。“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给人以很多联想。寂寞者得其寂寞,恬然者得其恬然,既感受到自然的永恒生机,又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寂寞。中国古诗从来就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西方式的描写,也就是说,不是一种西方式的摹仿。
句。其它象“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白云抱幽石,绿篠媚清涟。”(《过始宁墅》)“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泽兰渐披径,芙蓉初发池。”(《游南亭》)这些诗中,“净”“明”“抱”“媚”“戏”“弄”“渐”“初”诸字,都恰如其分地渗透了诗人的感受,这就是王夫之所说的“情景交融”。
谢眺的诗也同样。“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游东田》)“余雪映春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高斋视事》)“朝光映红萼,微风吹好音。”(《和何议曹郊游》)“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和徐勉出新亭渚》)这里的每一句诗都表达了诗人的心情,那种清新,明丽的景象既感染了诗人,也感染了所有读这些诗的后来者。
我们再看一看唐代诗人所写的诗。在文学史研究中,以西方文论解释古代文学的现象,早已存在。比方苏雪林《唐诗概论》,[8]第十章标题为“浪漫文学主力作家李白。”第十一章标题为“写实主义开山大师杜甫。”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9]第十四章的标题为“浪漫诗的产生与动摇”第五节为“浪漫派的代表诗人李白”。不过两种文学史论著都没有说明李白为什么是浪漫主义诗人。
的现实主义传统,这从一些标题即可看出:“李白诗歌的现实性”“李白与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从这些方面看出,林庚对用西方概念来解释古诗是犹豫不决,左右为难的。它从反面体现了林庚对古代文学的深刻理解。
然后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这些书中的观点流传甚广。
也因此看到,李白诗中的自我形象有一种亲切、自然的神态。
至于李白诗中的表现手法,更不足以说明他是浪漫主义的诗人。夸张和运用神话作为素材并不足以表明李白的宗教性质,使用神话也并不意味诗中的神学色彩。运用夸张与运用神话素材造成了李白的瑰奇、豪放的诗歌风格,而不是造成崇高感。正如前面我们所说的,崇高来源于痛苦与恐惧,而雄浑则没有这种恐惧与痛苦。曹顺庆对崇高与雄浑从风格上进行了区分:“康德所描绘的高山断崖,飓风怒涛,是着意渲染自然界的威胁人的暴力,所以有‘狂暴肆虐’,‘狂啸’,‘摧毁’,‘威胁着人’等等字眼,这些威胁人的暴力,自然会令人恐惧、害怕,从心惊胆战中感受到生命力受到‘阻滞’的痛感,而司空图所说的‘雄浑’,虽然十分强调形体的巨大雄伟,力量的强大无比,但却并非是威胁着人的暴力。恰恰相反,这巨大的形体与无比的力量,正是人们蓄集涵养来的,体现了人的巨大胸怀与主体力量。”[12]这种说法,抓住风格特点,是颇为精彩的,但分析有问题,实际上,雄浑并非体现人的主体力量,崇高也并非仅仅使人恐惧。崇高与雄浑的区别不仅在于风格的区别,更在于其对待自然的态度:一为对抗的,一为和谐的。其实崇高的目的才真正是为了实现人的主体力量,而雄浑风格的目的则是一种忘我状态。
吐大荒、横绝太空的品格,其豪情壮志、宏大壮阔,是浪漫主义文学所无法比拟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较书叔云》)“凭高远登览,直下见溟渤。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李白《天台晓望》)“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在李白诗中,即使是《蜀道难》,也不是造成恐怖,凶险的效果,而是瑰奇、豪放。《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不是压抑的、恐怖的。《观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仿佛看到庐山瀑布飞泻而下的仙姿,这是一种真正神与物游的境界,李白的诗,不能以浪漫主义来概括。
再说,李白的诗从来就不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那是一种效果,而不是过程,李白的诗,有最高明的技巧,那就是后面还要分析的兴的运用。而无节制的感情的宣泄,怎么会有诗。
四年级角的分类教学设计(热门21篇)篇二十一
自然地形跑。
在自然地形跑的时候注意动作和呼吸的调节。
在身体困难的时候鼓励自己和同伴坚持下去。
八、有趣的队列练习。
教师活动:
1.提出队列练习的要求。
2.组织齐步走的练习。
3.讲解反口令练习的要求与要求,组织练习。
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成齐步走的练习。
2.认真、积极的进行反口令练习。
组织:
九、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在自然地形跑的时候注意动作和呼吸的调节。
难点:在身体困难的时候鼓励自己和同伴坚持下去。
教师活动:1.提出游戏“大鱼网”的要求。
2.讲解游戏的`方法。
3.组织全班同学为一大组进行游戏。
4.教师随时对游戏进行调控。
5.组织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进行柔韧的练习。
6.分两组进行大鱼网的游戏。
7.提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然地形跑。
8.组织学生自主的组合分成若干小组,明确小组的职责。
9.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自然地形。
学生活动:1.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集体游戏。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主的进行柔韧练习。
3.分组合作进行游戏。
4.自主的寻找伙伴并民主的推选小组长。
5.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自然地形练习。
组织:
十、自主的练习、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活动:提出素质练习的要求。
组织素质练习。
学生活动:自主的进行。
组织:散点队形。
四、放松身体,愉悦身心。
放松操:《melody’sathm》(伴唱)。
组织:学生成四列横队集合;成广播操队伍散开----走。
1、课后小结。
2、安排回收器材。
3、师生告别。
()课后小结:
这节课出现了几个问题,我对其做了深思,以便能更好的上下节课。
1,在常规中,体委的整队的时间应该紧凑。加强同学们的常规练习。
2,在进行反口令的练习时可以采用小组间的比赛。
3,在进行游戏“贴烧饼”的时候在对蹲着的同学的处理手段可以灵活。应该让其他参加游戏的同伴都知道,这样可以相互的督促。
4,在进行自然地形跑的时候,教师在讲解跑的要求应该明确。
这包括:a,小组长的职责。
b,奔跑的速度和时间,同时要求认真的听教师的讲解,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更好磨练,锻炼自己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