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是对某个范畴内最具有权威性和标杆意义的样本,通过学习范本,我们可以了解该范畴的标准和规范。下面是一些值得阅读和借鉴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写作总结时有所帮助。
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通用21篇)篇一
音乐对每一个人来说都不陌生,且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影响性,音乐可以调节人们的心情,激发人们的灵感,使人们更热爱生活、更热爱生命,这就说明了音乐对人们的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要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在小学阶段大力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让学生更加热爱音乐。而教师在教授音乐知识的时候,可以将情景教学融入音乐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情景教学可以更生动地为学生传递音乐,可以更好地表达出音乐中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有更大的收获,从而使学生在音乐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一、创设语言情景。
在学生进行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语言是有很重要的影响的,语言决定着学生对音乐的感兴趣程度。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语言优美甜脆、生动形象、富有情感,就能让学生喜欢上音乐,积极地去学习音乐,对教师所教授的音乐也能很好的掌握。因此,教师在进行讲解音乐知识的时候,要尽量使自己的声音轻柔暖和,如清风般吹过学生的脸庞,温柔又具有亲和力,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魅力中不能自拔。
二、创设生活情景。
音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活同样也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影响,音乐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可以说音乐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中,应该把音乐与生活相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验到生活的多彩多样,也让学生在生活中倾听到音乐的声音。如,教师在讲解《蜗牛与黄鹂鸟》这一课时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讲解这首歌主要是描述蜗牛与黄鹂鸟在一棵葡萄树上的对话,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以此让学生将音乐融入生活中,更有效地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意义。
三、创设情感情景。
音乐都是与人的情感有关的,可以通过音乐表达爱情、亲情、友情、师生情、祖国之情等,每一首音乐、每一段音乐,都有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音乐知识点的时候,要营造与音乐相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丰富情感。如,教师在教授《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时候,就要营造悲伤凄美的氛围,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凄美爱情;而在教授《我们美丽的祖国》的时候,就要营造激励昂扬的氛围,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创设丰富的情感情景,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音乐。总而言之,情景教学对小学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努力创设大量的音乐情景,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空间,从而使学生在音乐上有更高的造诣。
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通用21篇)篇二
首先要明确何谓音乐欣赏与鉴赏,音乐欣赏是怀着喜欢与美好的心情去品味、感受你认为美好的东西,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鉴赏”是通过对照、比较、评价判断和知识性的欣赏。“欣赏”又可称玩赏、领略,指一种相对被动的、多从感官出发的审美行为,常常以其感性直观引起的精神愉悦令人产生美感:“鉴赏”则更进了一层,往往兼及感性和理性,又带有品鉴、判断、反思的意思,所以鉴赏含有区别、品味、品评的成分,是比欣赏更多些主观成分的一种审美态度,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意义。那么,音乐欣赏与音乐鉴赏这两点笼统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区别,细微来看只是一字之差,可“鉴”却是更深一层的涵义,在听了这个音乐之后,研究一下蕴涵在音乐当中的人文内涵,还有一层就是鉴赏就有比较在其中。音乐欣赏的目的,是在保持个人爱好音乐的天性而发展的,听众听了高尚的音乐而更加爱好与了解,进而接受它的感化。
针对职专的学习,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第一,在教学中贯彻以聆听为主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欣赏音乐。在音乐鉴赏教学的活动建议中提到:音乐鉴赏的教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和方法,都应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在这节课里,我始终贯彻了这一原则,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我利用自己较好的钢琴演奏基本功,从导入到知识讲解以及乐曲的不同演绎变化等环节,让学生一直沉浸在五彩斑斓的音乐中。通过仔细的聆听,学生获得了关于“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命题的大量感性认识,为自己的进一步思考做好了铺垫。这个阶段在美国著名音乐家艾伦·科普兰看来,应该属于美感阶段,即对纯粹的音响产生听的乐趣。而在我国的音乐学者张前的理论中,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音乐欣赏的感性体验,是人类本质力量的表现。
但这只是聆听和欣赏的第一层次,要想在理性层次上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思考,还得有精心设计的探究性问题。于是我在学生聆听音乐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关于旋律、节奏以及和声的知识,让他们边听边思考,然后回答。这些问题的重点是音乐的语言具有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需要学生仔细聆听并结合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来进行归纳和总结。在学生进行思考的同时,我则用琴声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由于不受限制,学生的回答显示出了极大积极性,特别是《少女的祈祷》的主题及几个变奏,学生回答时的思路开阔,想像力非常丰富,大大超出了教材上提供的几种“答案”。通过这些富有挑战性问题的回答和互动交流,学生逐渐领悟到了本课的核心知识:由于音乐的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以及审美主体的各个人之间的个体差异,虽然乐曲的外在形式上(旋律、节奏及和声)给我们带来某种情绪的感受和体验,并引发我们的联想和想像,但乐曲并不能明确告诉我们具体表现了什么。在我不断地引导下,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达到了科普兰认为的第二个层次“表达阶段”,并且在第三个层次“纯音乐阶段”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理性认识得到了强化与提升。
第二,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在聆听基础上,开展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培养学生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理论上讲,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的接受活动,我们从音乐欣赏中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就是我们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客观化的体验。作为欣赏的主体,我们的精神活动是自由而富于创造性的。虽然音乐作品的音响结构具有相对的确定性,但是,它一经进入欣赏者的听觉,就会被欣赏者的精神同化而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正是要注重学生的这种主体性,让他们在聆听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培养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设计好探究式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和讨论,并通过比较和评论的方法,激发其兴趣,使之积极参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音乐欣赏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让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充分发挥其创造性,让他们进行互相交流和学习,在学习方式上进行整合。通过音乐欣赏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进而养成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习惯等目标。
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通用21篇)篇三
一、在孩子心田播种“合唱”的种子,走近“合唱”
1.携手合作,播撒“合唱”的种子。
合唱是一门让孩子通过声音的合作感受表现和谐的艺术,所以笔者认为“合作”是合唱的种子,是合唱的基础。在音乐课堂中“合作”可以多种多样。
(1)节奏合作接触节奏的初始阶段,为了能让孩子更形象深刻地记住节奏,于是有了用“走”“慢走”“跑”等生活中的动作来表示“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常见音符,用这一连串的动作来形象地表现黑板上抽象的一条条节奏。在完全熟悉了节奏的情况下,就可以加入声音的合作了,从易到难,遵循原则。首先可以是一组“走走走走……”另一组为“跑跑跑跑跑跑跑跑”的合作,最后可以尝试简单的两条节奏的合作练习。随着游戏的深入,学生有了合作的意识,从刚开始的只顾我自己,到在不一样的“你”中去寻找统一。
(2)乐器与歌声的合作几年前就提倡乐器走进课堂。沙球、双响筒、圆舞板……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怎样把他们运用到我们的“合唱”教学中来呢?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做,只是还没来得及发现,这其实就是“合唱”教学的铺垫……让孩子在音乐与伴奏乐器中找到共性,可以是情绪上的,也可以是音色上的,一个好的合唱队员必须要有一双会“听”的耳朵。选择好合适的节奏后就是“唱”与“奏”的合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合唱,不同于我们平常的是一个旋律声部是由童声演唱的,一个旋律声部是由孩子控制打击乐器“演唱”的,在这个特殊的合唱过程中,相互聆听、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合唱精神从未改变过。
2.学会欣赏,让“合唱”和我们越靠越近。
在小学低段的欣赏内容中,因为孩子们的音乐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多以歌曲为主,而歌曲中又多以童声齐唱和童声独唱为主。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接触合唱作品的机会几乎为零。为了不让孩子们等到教材上出现合唱的时候有一种“陌生”“突然”的感觉,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的音响资源。例如,课间时间、大课间活动时间、中午休息时间等等,播放一些好听的适合儿童听合唱作品,如《歌声与微笑》《下课十分钟》等,只作为纯粹的欣赏,潜移默化地让“合唱”靠近孩子,亲近孩子,让“合唱”不再陌生。
二、让“合唱”在孩子心田生根发芽,走进“合唱”
1.充分利用柯达伊手势,走进合唱。
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接触到了柯达伊手势。柯达伊手势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它可以通过空间的手势帮助孩子们建立固定的音高概念。而我们对柯达伊手势的运用也仅限于音阶和单音的练习上,殊不知其对合唱训练也是有效的。我们利用柯达伊手势从简单的单声部练习,上升到单音延长的简单双声部练习,最后到类似于(轮唱)的双声部练习,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孩子们已经跟着我们的.手势不知不觉走进了合唱里,产生了“声部”的概念。
2.合理对简单的单声部歌曲做加法,体验合唱。
小学中低年级段的歌曲中,有很多篇幅短小、旋律易掌握的歌曲,很适合教师对其进行二度创作,使孩子们能够更多地体验合唱。(1)长音伴随在执教《钟》这一课时,利用钟这一音乐形象发出的声音与原有旋律进行合理叠加形成简单合唱:在第二声部加入“当-当-滴答滴答滴”。又例如,《长吧,小孩》歌曲的副歌部分:在第二声部加入“快长大-快快长大吧”。这种长音伴随形成合唱对于孩子说,比较容易找准音,对合唱增强了信心。(2)三度音程叠加三度音的叠加对刚刚接触合唱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图谱或者是柯达伊手势同时进行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所在声部的音高。在教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乐句较短,旋律音重复简单的乐句进行叠加。例如,在执教《牧羊女》这一课时,结合了羊宝宝和羊妈妈的声音在“555550”的地方进行“333330”的叠加,这种叠加能够让孩子体验合唱音与音之间的融合。
3.齐唱变轮唱。
轮唱也是“合唱”的一种,虽然大家所唱的旋律基本相同,但是起始时间不同,对孩子们的抗干扰能力要求比较高。在选择歌曲的时候,选择一些节奏比较规整统一的歌曲,例如,《闪烁的小星》《共产儿童团团歌》《放哨歌》等,其中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尤为适用。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要注意,任何一种合唱的教学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它应该贯穿在游戏、活动、情景里,学生才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教师走进合唱里。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把“合唱”做足做实。
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通用21篇)篇四
学科:
年级:
教师:
学校:
上学期教与学情况分析:上学年音乐鉴赏课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感受了音乐的美,从探讨音乐能不能告诉我们什么到培养音乐的耳朵,增强了学生的鉴赏兴趣,感受了音乐不一样的美。给学生美的享受,也为以后的音乐鉴赏活动做了铺垫,以致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根据新课程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本学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并鉴赏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外国的民间音乐以及具有时代性的音乐,让学生丰富音乐视野,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树立多元化文化价值观。音乐欣赏教学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鉴赏音乐。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2、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
3、课堂欣赏教学与课外欣赏活动(音乐会、音乐欣赏讲座、教师推荐的音乐作品录音等)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欣赏教学对课外欣赏活动的指导作用。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1、强化治理,突出重点,抓住高考生命线。
2、树立坚定的事业心,虚心好学,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3、加强教研教改,注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1、欣赏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音乐作品。介绍有关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及其表现作用。
3、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
4、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教学内容要求。
5、欣赏内容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原则。
6、欣赏曲目的选择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弘扬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7、注重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音乐欣赏课是考查学科。考查的方法分平时考查和期末考查两类。平时考查可采用课堂提问、书面作业等形式;期末考查可采用问卷、写作短文等形式。考查的内容重点为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及分析、比较、鉴别音乐作品的能力。音乐欣赏课的考查成绩纳入学生的考绩范围。
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通用21篇)篇五
摘要:在总结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拓展式与主题式两种主要儿童音乐剧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尝试将两种教学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探寻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更为有效地开展儿童音乐剧教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初步总结出儿童音乐剧教学的基本教学框架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儿童音乐剧;小学音乐课堂;综合艺术。
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关注学科综合,其中包括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教学内容领域二‘表现’中有一重要内容―――综合性艺术表演,要求与他人合作,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儿童音乐剧这一综合艺术形式正符合上述课标内容。音乐剧,又名歌舞剧,集音乐、美术(包括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等)、戏剧(包括剧本、编剧、导演、演员、观众等)、舞蹈于一身,主体是少年儿童,因此它除了具备音乐剧的各种元素之外还具备了明显的儿童化特征:有趣、短小、简明易懂等。儿童音乐剧从专业舞台进入小学音乐课堂,成为使全体学生直接参与编演,提升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的具积极意义的教学内容。
在探讨艺术教育的意义、价值和功能时,学者们常常提出并进行辩证的论题首推“工具论”和“本质论”两种取向,前者视艺术教育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达成的手段,后者强调艺术学科价值。儿童音乐剧作为高度综合的艺术教育形式,其取向自然也受到了艺术教育取向的影响。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儿童音乐剧教学形式可概括为以下两种:
1.1拓展式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所谓拓展式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意为在新授一首歌曲之后,为加深儿童对作品的理解或达到复习巩固、加深记忆的效果,教师引导儿童用表演的形式把歌曲中虚拟的故事表现出来。没有剧本的即兴自由创作是拓展式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最大的特征。这种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是作为完成核心教学内容之后的拓展延伸,体现了艺术教育中“工具论”的取向。其优点是让儿童毫无限制的放飞想象力,充分发挥儿童自主性。不足在于一味强调“工具”价值的拓展式教学使儿童音乐剧变成了课堂教学的“调味剂”,忽略了儿童音乐剧本身的艺术价值。
1.2主题式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相对于拓展式教学中的无剧本发挥,主题式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中的剧本(包括台词)是固定的。教师辅助训练儿童的各项技能、帮助儿童研究分析剧本的`结构、情节发展、角色关系、场幕等,终以呈现理想的舞台效果,体现了艺术教育中“本质论”的取向。其优点在于传承和展现了儿童音乐剧的本质性艺术价值,丰富了儿童的审美体验。遗憾的是它不能满足儿童的想象创造的欲望,儿童的创编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容易使儿童出现过分依赖老师的现象。
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通用21篇)篇六
1、首先高中学生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经历,还有十六岁的阅历,“鉴赏”更多的是理性学习,和用自己积累的知识进一步学习,通过比较、对照、知识的联系、评价,进行自我的判断。“鉴”字古时是一面镜子,对照,有别于欣赏。
2、重在心理感受与联想,重在内心参与。
音乐是一种音响,是人类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聆听她的形式美。
人类通用的“第二种语言”,是非语义性的、非具象性的、情感的、心灵感受的。
二种音乐情感不同的:激越的与悲哀的。
1、音乐的基本语汇
音乐要素、音乐语言
2、物理的思维方式可以判断音高、音长、音强、音色,这些有机的结合起来就形成了音乐的形式要素。
3、音乐要素: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等。
4、用这种语言表达人类情感
1、记住主题(大多数是旋律)
2、听出主题的变化:音色的变化等
3、听出体裁、结构:体裁、曲式
6、作品产生的背景:可让学生课后完成,让一二个学生轮流完成。
滚动向下的旋律,《1812年序曲》,老柴的作品。人们虔诚祈求和平,同样的旋律会长生不同的效果。
有个老师讲民歌,从旋律的流淌来讲,《小白菜》课例,从下行的音调,进一步分析歌唱着的状态分析,从《白毛女》分析,让学生分析以小白菜作为素材,下行的音调,有悲凉的情绪。
《孟姜女哭长城》——河南民歌:学生一听原生态的民歌,原汁原味,
采编后的版本,听出起承转合的旋律走向。
你能听出起承转合的音乐逻辑吗?
创作歌曲《孟姜女》
宋祖英的版本听民歌的旋律,试着体会原有旋律的新发展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性的”,让学生寻找哪些歌曲里有民歌的素材,原生态是最民族的,学生应做民歌的传承者。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通用21篇)篇七
摘要:音乐是当今最主要的艺术形式,古今中外人们都喜欢音乐、热爱音乐,音乐在人类社会中有着重要意义,所以音乐教学在现代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小学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有着很大帮助,是小学生艺术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实际上,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活动课教学质量并不理想,有效性较差,存在着诸多问题。进行音乐课堂改革,组织有效课堂势在必行。本文将针对小学音乐活动课的有效组织与实施策略展开研究和分析。
音乐是最能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感情的艺术形式,是人类丰富精神文化的主要途径。音乐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通过优美音乐,净化心灵学生,帮助学生形成高尚品德,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在音乐活动课教学中,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中传递出的情感与内涵,产生情感共鸣,这对于小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音乐教学中应积极解决课堂活动上存在的问题,组织科学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
音乐教学是典型艺术教育,但音乐并非一个独立学科,音乐作品多有着特定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音乐,能够激励学生,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情感教育的途径之一[1]。但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并不理想,教学思路和目标模糊,教学过程基本停留在老模式、老思路当中。大多小学的音乐活动课堂上,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缺乏互动和交流,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完全属于模仿式学习,学习效率低下,没有音乐意识。并且教学过程中,往往重理论轻实践,照本宣科,学生积极性并不高,不愿意配合教师,多处于溜号状态。这种死板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音乐兴趣及音乐素质培养,完全偏离了音乐活动课初衷[2]。同时还扼杀了小学生天性,违背了儿童成长规律,极有可能对孩子心灵造成伤害。小学音乐活动课教学应基于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构建课堂,合理组织音乐活动,打破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僵局,通过诱导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使学生体验音乐魅力。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进行音乐活动课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有效组织和实施小学音乐活动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音乐活动课堂,展开具有实效性、有效性、针对性的音乐教学[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理想的音乐活动课教学方法之一,能够有效组织和实施音乐教学活动。传统教学模式中,基础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没有乐理视唱知识,缺乏自信,所以音乐兴趣淡薄。基础课程是帮助学生学会唱谱、读谱、识谱的重要课程,若基础课程存在问题,后续教学必然无法顺利进行。在基础教学中,可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格子节奏练习法,帮助学生打好音乐基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视唱知识。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将不同时值的音符放入不同格子,展开音乐游戏,进行音乐教学活动。这种组织模式,使学生成为了课堂中心,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局,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游戏中学到了音乐知识,学生积极性更高,课堂气氛更轻松。同时,这种模式加强了师生互动,让学生体验到了音乐学习的乐趣,乐理知识也变得简单易懂。在唱歌教学中,则可以利用集体教学或小组教学模式,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唱歌教学是音乐活动课的重点内容,具体教学中不应以教师为中心,应将教学模式转换为,学生合唱、伴唱、重唱、独唱等学生为主的形式。丰富的音乐活动形式,对于学生音乐素质和兴趣的培养、音乐能力提高都有着很大帮助。唱歌教学中曲目选择应选择优美婉转,适合小学生演唱的曲目。乐器教学中,应加强教学互动性。乐器教学是小学音乐活动教学的关键,但大多教师重视度不够,教学质量差。具体的乐器教学中应融入实践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通过多种实践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小乐器操作,让学生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节奏和风格,让学生对乐器产生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音乐规律。课程活动中常用的小乐器,如:碰铃、角铁、木鱼等都十分便于操作,适合小学生使用。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结束语。
音乐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音乐素质和基本审美能力,同时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活动课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因此,在具体音乐活动课教学中,应积极调整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路,丰富课堂内容,合理组织,科学实施。
参考文献:。
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通用21篇)篇八
过早固定化的剧本会限制儿童大胆的创造;而没有剧本,儿童的表演又会陷入混乱的局面。通过对拓展式和主题式两种儿童音乐剧教学形式的分析比较,笔者尝试着将两种教学形式进行融合:在保留主题式教学活动优点的基础上,将剧本从事先固定改为由儿童自主创作,以求同时展现课堂儿童音乐剧的“工具”和“本质”价值。经笔者总结,将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儿童音乐剧教学的框架分为确定主题、创编剧本、确定剧本结构和场次、搜集音乐素材、分工排演、综合评价这几个部分。下面以歌曲《小红帽》(人音版二上第六课)为例,详细说明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操作。
2.1确定主题。只要是儿童感兴趣的,或是一个艺术作品、一个想法、一个事件,都可以作为儿童音乐剧创编的素材。本次主题选自音乐教科书。
2.2创编剧本。在熟练掌握歌曲基础上,请儿童根据歌词大意创编故事情节并记录。
2.3确定剧本结构和场次。剧本结构设为“起始、发展、矛盾、斗争、高潮、结局”,一个结构一个场次。起始:小红帽的外婆病了,学校放假了,妈妈答应让小红帽去看外婆,还特地让小红帽带去了外婆最喜欢吃的糕点。发展:小红帽兴高采烈地到了外婆家,却发现病床上的外婆怪怪的;矛盾:小红帽的外婆被大灰狼吃了;斗争:小红帽努力使自己冷静,想法设想誓要救出外婆;高潮:小动物们纷纷帮忙出主意智斗大灰狼;结局:大灰狼被击败,小红帽一家脱险,正义终究还是战胜了邪恶,大伙儿都很高兴。
2.4搜集音乐素材。《小红帽》的主题音乐延用同名歌曲,唱段歌词自行创编。例如高潮情节:小动物们纷纷帮忙出主意智斗大灰狼,这里创编的歌词为:我们一定要打败他,齐心对抗定要打败他。有智慧有胆量,越战越坚强,众人的力量必能打败他!特殊音效及背景音乐、舞蹈音乐等由每个人推荐自己认为合适的,一一播放,全体学生投票选出《森林狂想曲》、《鸟飞》、《长江七号》、《小叮当》、《世纪帝国》等最佳音乐片段。
2.5分工排演。(1)导演:经自荐、民主投票而出,负责排演的统筹调配;(2)舞美道具组:篮子、有色小方块(代表糕点)、头巾,头饰;(3)表演组:小红帽、外婆、妈妈、大灰狼、小动物们;(4)伴唱组、伴奏组、舞蹈组、旁白组、音响调控组;(5)教师:拍摄排演过程。
2.6综合评价。通过观众评论、自我评论、相互评论等各种评论方式,评选“最佳”。课后交流中有儿童描述说自己以前很害怕在公众面前表演,通过这个活动逐渐地挑战、适应,慢慢地面对观众不害怕了,能够很自信的表现自己;另有儿童表示通过亲身参与编排到表演的各项流程,更深入了解、喜爱上了儿童音乐剧……能有这般良好的反响,笔者甚是欣慰。儿童音乐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教育形式,具备了它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教育价值。它激发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既面向全体儿童又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鼓励儿童自由地进行艺术创造,在做中学、学中做,完全顺应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要求,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深受儿童的喜爱。因此,重视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儿童音乐剧教学是十分有必要更是十分有意义的。
作者:陈敏慧单位:台州市文华小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通用21篇)篇九
摘要:音乐鉴赏课是普通高校艺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增强学生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然而高校音乐鉴赏课存在授课形式单一、教学内容不系统等问题,需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结合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进行创新与改革,逐步完善高校音乐鉴赏课。
高校教育的任务是以大学生为核心,培养综合性、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在综合类高校中,音乐鉴赏课是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得到大部分学生的喜爱。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要选修音乐鉴赏课,全面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人文素质。此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对促进高校审美教育的意义特别重大。
一、审美教育的核心。
审美教育是蔡元培先生最早提出的“美育”,它是心灵教育和情操教育,既可以有效增强人的审美素养,也能够在不知不觉间影响人的胸襟、气质、趣味、情感。我国关于美育的诸多文件中均指出:美育和体育、智育、德育相互支持、共同发展。蔡元培先生指出,美育的实施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而音乐鉴赏课学校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国家长期教育发展及改革要求,将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现在高校审美教育中,促进学生树立良好审美观、提升思想情操、增强民族情感、培养创新意识与想象力,获得宽阔的胸怀与眼光,造就出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普通高校的审美教育遵守面向全体、育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与美育特点,在促进审美教育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推动多科学有机融合,科学利用美育资源,达到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知情意一齐发展,人格崇高的高素质人才。
二、普通高校开设音乐鉴赏课程的意义。
科学证明,人的左脑与逻辑分析、抽象思维、语言能力有重要关联,右脑与形象思维、知觉相关联,具有雕刻、音乐、绘画能力。而开发右脑能够有效的带动左脑发展。因此鉴赏音乐可以提高人的智力水平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安宁、恬静的音乐能够缓解压力,使人获得愉悦感受;深远而淡雅的音乐能教化人心,让人的境界得以提高;清幽柔和的音乐能净化心灵,让人格更加完善。音乐提高人的意志力、让人的思维更加敏捷,对人的德行、性情、情操有良性作用。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成长经历各异,他们在欣赏音乐时的联想与感受各不相同。因此欣赏音乐能开发学生想像力,因此音乐鉴赏课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在推动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发展出重要作用。
三、普通高校开设音乐鉴赏课程的现状。
(一)大学生音乐知识薄弱。
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艺术类课程在初高中就很少出现在课堂,以至于现在一些大学生基础音乐知识知之甚少,对音乐发展史的认识较薄弱。据相关数据显示,只有10%的高校学生在高中时期接受过正规音乐课程,大部分高校学生欣赏音乐时不识谱、无音高概念,教师只能借助于简单的音乐旋律进行教学,此教学模式使教师面临着较多的障碍与困难,而学生之间也无法进行互动与评价。
(二)教学授课形式单一。
高校开设音乐鉴赏课通常选择中外名曲,没有根据大学生知识结构及年龄特点对作品蕴含的人文思想和审美内涵进行分析与拓展,课程内容较单调。很多高校教师选择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相结合的措施,将音乐作品介绍给学生,重听、重看而轻讲解,学生难以参与其中,不能深刻的认识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人文精神和时代意识,难以引发学生的互动与思考,难以有效增强学生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现阶段,我国出版使用的音乐鉴赏课程教材数量较多,编写重点却各不相同,任课教师自己选择教材,部分学校教材没有经过审核而由教师编印,教材存在很多漏洞和缺陷,如部分教材专业性较强、理论知识过多,学生难以消化和理解;部分教材随意性较大,相关介绍较少,难以有效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一些教学主管单位没有制定规范、统一的教材,教材重视欧洲音乐,忽视我国传统音乐,不利于学生认识我国音乐文化、提高民族意识与审美情趣。
(四)普通高校艺术课教学师生比严重失衡。
音乐鉴赏课程在高校并未得到重视,一些高校音乐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存在着学历低、业务水平差的情况,甚至有的高校将拥有音乐知识与音乐特长的其他部门人员组织起来担任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师,其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较差,难以进行系统性教学。另外,师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衡,在教学时只能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艺术课教师在学习深造、相关待遇、特别是职称评聘方面与其他老师有一定差异,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就影响了教师教学的动力和创造力。
四、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策略。
(一)以“审美”为基础制定课程教学内容。
普通高校开设音乐鉴赏课的作用是借助聆听、理解、感受、评判音乐,增强学生审美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借助音乐欣赏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想象与创新思维。高校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兼顾中外优秀音乐,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渗透音乐知识,如:乐理、调式调性等,还可适当增加艺术体验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教师要在欣赏作品前对照实例传授音乐乐理知识。适当减少音乐曲目,对重点作品进行反复聆听和细致分析。将音乐与科学、文化相结合,根据高校学生特点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二)创新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
第一,预发式方法。高校教师在授课前,要介绍音乐作品、作曲家信息及作品时代背景,让学生在了解基本知识后聆听作品,根据自己的感受提出问题,进而更好地体会作品的艺术与文化内涵。第二,实践与理论兼顾的教学方式。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可以有效的升华理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课堂上教师既要对音乐表现方式、基本特征、曲式结构、旋律和声等理论进行讲解,也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体会与感受。审美能力也是“进行审美观察和审美反映的能力”,只有当观察主题的愿望与观察客体的形象达成一致,当能最终形成审美体验。
(三)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教材的选用和开发。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普通高校要重视审美教育教材建设,推荐学生喜闻乐见、特点鲜明、高雅的艺术教育教材。要满足大学生的认知能力、生理及心理特征,建议增加审美品味较高的音乐作品。要根据高校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在编写教材时彰显出开放性、系统性、针对性原则,在内容组织方面要彰显出文化性、思想性、时代化原则。以上述要求为前提,编写出的教材一定要由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的教育、音乐专家严格、全面的审查后,才可以应用在高校音乐鉴赏课教学上。
(四)加强高校艺术课师资队伍的建设。
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者,师资队伍的水平决定着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成为高校艺术审美教育的关键。高校要从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结构,老、中、青搭配等方面考虑来引进人才;要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让更多年轻的优秀教师担当起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重任;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艺术修养;要建立公平合理、符合教育教学实际的职称评聘机制,既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又要提高其科研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具有崇高敬业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五、结语。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高校音乐鉴赏课程在培养复合性人才方面体现出其他学科难以取代的价值及作用,全面彰显出音乐的审美规律与特征。高校应针对音乐鉴赏课中出现的问题,以“审美”为基础制定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发与选择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让音乐鉴赏课程在新时期高校人才教育系统中体现出积极影响,在人才培养战略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振军.我国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材的发展及现状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05).
[4]朱英萍.以审美为核心的大学音乐鉴赏教材实践研究[j].音乐创作,2014,(11).
[5]李夜雪.普通高校公共音乐鉴赏类课程教学之审美解释[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04).
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通用21篇)篇十
今天我所说课的题目是《这个世界的音乐》。它是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二册第三单元(说明文单元)的第四篇。从单元的安排上来讲,前面已经有了三篇文章对如何抓住学好说明文的关键问题作了铺垫,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上就更需要体现出较强的目标训练意识,突出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和素质。《这个世界的音乐》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不仅带着我的学生们再一次走进了神秘的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而且还为他们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的大自然奥秘。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参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领会“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懂得自然界一些生物的“音乐”表现形式。
2、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
3、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勇气和信心及热爱自然、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这个世界的音乐”的含义。
教学难点: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教授新知识时,自然要考虑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计划,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个世界的音乐》这篇课文时新教材的新课文,同时它也被确定为“自读”课文,再加上学生刚刚进入高一,他们大都不喜欢读说明文,感觉枯燥无味,这就有可能使他们读不下去课文,或者虽然读下去但也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针对学生的一系列心理状态,我思考:怎样在40分钟时间里将学生的注意力尽量吸引到课文本身上来,完成对这篇科普说明文比较深刻的解读,选择一个有特点、有吸引力的教学切入点是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1、注意高视点、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实到实处,再深入实施其他教学方式和手段。
2、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材施教。
其次采取以下具体方法:
第一、充分预习课文。印发预习材料,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内容包括: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标出段落、划分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认知能力。
第二、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课时。
第三、分解重难点,以确保学生做到一课一得。
作为自读课文,大部分的课堂活动还是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教师如何才能完成这样的“引路人”的角色,那就是“问题”。一环扣一环的问题,是将学生带到新境界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本文主要采取提问式的教学方法,然后通过“讨论”和“辩论”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通过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但由于说明文中某些内容较为抽象,所以我上课时利用录音机录制了一部分来自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亲身品味、体验。同时还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将几个需要讨论和理解的问题显示了出来,并要求学生紧紧围绕它们去思考。
课时安排:1课时。
指导学习:课前自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设计依据:课前预习是学习每一篇课文前的要求,且本文是自读课文,自学是必须的;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和辩论可以推动学生思考,感受文章内容,发挥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1、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中国古典音乐《梁祝》,再听几段来自大自然的音乐。
明确:除了人类的音乐外,自然界的生物也有音乐。我们应该懂得尊重任何形式生命。
提问:
1、“这个世界的音乐”究竟指的是怎样的一种音乐?
(思考——讨论——发言)。
2、这种声音是否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
(在原文中找答案)。
3、作者的观点,人类作为地球生物,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思考——发言)。
作者把音乐创作视为人类的生物性本能,也就是把动物与人类看作有某种质的类同,这是否抹杀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学生先讨论,再发表自方观点)。
(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事例加以证明)。
(兼文学性和趣味性)。
1、听好的音乐可以使人身心舒畅。
2、聆听古典音乐最有益于人的健康。
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通用21篇)篇十一
1、能学会演唱《别来接我》,并能深情地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2、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深情地演唱歌曲《别来接我》。
教学难点。
歌曲的衔接及恰当的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是四年级的孩子了,很多的事情我们都愿意自己解决,可是也有的孩子有的想法却不敢和家长交流,他们用歌声来向爸爸妈妈倾诉,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播放cai,学生聆听歌曲《别来接我》。)。
二、进入主题。
1、交流、讨论。
(播放《别来接我》音乐及画面,学生边看边听自由表现。)。
2、学唱旋律。
a、学生分别用mu、lu等母音跟琴模唱。
b、学生跟琴轻声识读乐谱。
c、采用比赛的形式,比比谁的读谱能力,能识读一乐句也很棒!
3、学唱歌词。
a、学生轻声跟唱歌词。
b、以小组形式分乐句自学歌词,再互换学唱。
c、请部分学生当“小老师”带唱或采取一帮一的形式。
4、指导演唱。
指导学生用“心”去演唱,以情带声,用最美的歌声表现内心真挚的情感。
(小博士顿音记号:顿音也叫断音。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奏)得短促而有弹性。)。
三、情感的升华。
1、分组排练。
(学生分组自由练习,由小组长负责,老师整体调控,分组指导。)。
2、综合表演。
a、鼓励学生大胆表演。
b、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
c、拓展引申。
a、拓展:平时家长是怎样娇惯你们的?
b、引申: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将如何做才能让长辈放心呢?(学生自由发言,老师作鼓励性、表扬性小结。)。
c、小结。
第二课时。
1、能学会唱《我怎样长大》,并从中体验到合唱的乐趣。
2、能认真聆听《幻想飞行》,感受乐曲情绪,并用形体动作或画画的形式将自己的想象展示出来。
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通用21篇)篇十二
教学目的:
一、以甜美的声音用充满爱的情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音乐带来的浪漫气息。
二、能够通过欣赏合唱作品感受艺术歌曲带来的美感,并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三、能够通过歌唱和欣赏,学会运用简单的音乐语言评价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一、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
二、掌握八六拍子的节奏,注意音符的时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教具:钢琴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放音乐,让学生轻松走进教室。
二、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舒展婉转、优美动听。〈放音乐,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1、教师讲解乘着歌声的翅膀也有译为歌之翼的,原为一首独唱歌曲,德国诗人海涅诗作曲家门德尔松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作品中流传zui广的声乐作品。
2、介绍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3、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简介词作者海涅,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4、学唱歌曲。
1)随音乐哼唱曲谱及歌词。
2)请学生把跟唱过程中认为zui难唱的地方找出来。
3)根据学生找出的难点进行范唱歌词,讲解6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
4)学生随教师伴奏演唱歌曲,注意艺术处理。
5、理解歌曲:
1)小组讨论这首歌曲有哪些音乐特点?
2)请学生思考此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情绪来演唱?
3)找出主要节奏型,并随歌曲用手拍打,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欣赏群星演唱的《乘着歌声的翅膀》,让学生体会不同版本演唱的同一首歌曲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7、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风格来演唱歌曲。
三、找唱的好的学生给大家表演。
四、教师小结,组织下课。
【课后反思】。
本节课体验6拍子的节拍韵律和强弱规律,再加上歌曲中的难点比较多,像是弱起小节、变音记号、倚音、长音、大跳音程等,学生比较难掌握。多听是学习歌曲的关键,毎听一遍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任务。重难点地方教师多范唱,提示、指导学生学唱,运用钢琴辅助教学,让学生听旋律的音高,特别是变化音等,解决重难点。歌曲中强弱的处理要通过歌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充分展现歌曲的美感。
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通用21篇)篇十三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什么事物都很感兴趣,但对于音乐知识的了解又显得比较浅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注重教学常规,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音乐习惯的养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明白要保护大海、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2、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了解音乐,并在音乐实践中学会鉴赏音乐,聆听音乐,进而喜爱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1、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并在体验中充分展开想像,获得自己独特的音乐理解及感受。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创造,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3、利用集体表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初步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和“x.x”这个节奏型,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编活动,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简单恰当的动作,用体态语言或律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让学生感受大海的声音并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聆听歌声时能学生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3、学生能够在律动、音乐游戏和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规律和“x.x”这个节奏型。
四、教材工具。
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课件、电子琴(钢琴)、教案。
五、教学过程。
(一)听声、看大海沙画表演,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一段大海沙画表演的视频,问学生: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大海)。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大海的声音。)。
教师问学生:你见过的大海是怎样的?(学生:有沙滩、有鱼、有海浪、涨潮退潮、海水打在礁石上,贝壳、海螺、帆船等)。
2、教师播放介绍大海风景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与神奇。导入这节课的主题——《大海》。
(二)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大海》(学生跟着老师做简单动作,体验三拍子律动。)。
2.欣赏后教师提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教师出示四三拍节奏规谱并要求学生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
3.出示歌谱,复听歌曲,再次感受四三拍强弱规律。(使学生对歌曲旋律、对四三拍节拍加深印象)。
4.出示“x.x”这个节奏型,让学生感知附点节奏,并掌握附点节奏。
5.出示歌谱,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完整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出现了几次附点节奏。
6.按节奏读歌词,学生试着读,读不准确的句子,教师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7.教师出示歌谱,一边弹琴一边范唱,学生跟老师小声哼唱。(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8.学唱歌曲。
(1)学唱前半段歌曲,教师弹琴范唱歌曲,积极鼓励学生试唱,唱不准确的乐句教师及时给学生进行纠正、指导并示范演唱,让学生多演唱巩固几遍,能更好的掌握。(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听好音乐节奏“x.x”并注意歌唱姿势)。
(2)教师引导学生对前半段歌曲进行感情分析、处理,教师弹琴提示学生融入情感演唱前半段歌曲。(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听音乐节奏和速度,注意歌唱姿势,用声音表现出大海的“美“感)。
(3)学唱歌曲后半段,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用心聆听。(教师提示:注意歌曲中歌词的演唱速度与节奏)。
(4)教师弹琴,鼓励学生自己演唱。教师听后指导纠正学生个别乐句和歌词节奏的演唱,尤其是高音部分和最后一句歌曲的节奏多重复练习几次,加以巩固。(教师提示学生演唱时注意气息和声音的控制,切记扯着嗓子大喊)。
(5)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后半段歌曲,教师提示:注意听准音乐及歌曲的节奏。
教师弹琴,提示学生融入情感演唱歌曲后半部分。
(7)出示全部歌谱,教师弹琴,学生跟琴声完整演唱全曲。(教师提示:注意歌唱情绪及节奏,听好音乐,注意歌唱姿势)。
(8)教师播放歌曲范唱,学生合音乐完整演唱歌曲。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肢体动作随着音乐即兴创编能表现出大海的律动动作进行表演。
9.分小组表演歌曲《大海》,教师做几个简单动作,鼓励学生大胆创编动作为歌曲表演。
10.分组表演:一组演唱歌曲,一组用身体的律动来表现。
(三)课堂拓展。
(课堂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说出学习的内容,想到的事物。然后出示“海洋污染“的几幅图片,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最后教师总结:要好好保护环境,不要乱丢垃圾,热爱我们的海洋,热爱我们的地球,一起努力争当一名保护地球文明的小金星。
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通用21篇)篇十四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必须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本事。更要使一部分学生转变思想,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基本情景分析:
(一)、唱歌部分。
1、紧扣教材、课程标准,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没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学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当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教师及时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音高;运用不一样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时坚持音高,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综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本事,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反思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
2、因材施教,对不一样的学生注意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进取性。
5、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五、教学进度安排:
课次周课题课时。
第一课《朝夕》——3。
第二课《农家乐》——4。
第三课《足迹》——4。
第四课《可爱的家》——3。
第五课《故乡》——4。
第六课《欢乐的少年》——3。
第七课《雨花》——4。
第八课《冬雪》——4。
第九课《对花》——3。
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通用21篇)篇十五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捷克大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名言。他在首倡普及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百科全书式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四阶段学制(幼、小、中、大)、确立学期、学年、寒暑假、班级制、直观性、自觉性、系统性、量力性等等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原则的同时,还提出了兴趣教学的至理名言,对后世及全世界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起到了硕大和深远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以学生的兴趣所在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同时更大程度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这是高中学生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逐步完成一首小乐曲的“创作”:输入主旋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教师设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节奏型)中选择相应的,调整各轨的音色、音量并不断回放、修改。教师则利用电子课堂系统进行监控,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将自己的音乐主张转变为乐曲,体会创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学们学习得愉快而主动,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使这些高中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并被推广吗?它是否预示了今后音乐课发展的一个方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2][3][4]。
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通用21篇)篇十六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二)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二、重点、难点:
重点:《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掘,音乐旋律、情绪、声部层次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指导读谱,聆听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及黄自在中国音乐史的地位及影响。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以聆听、鉴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曲目,《玫瑰三愿》《山在虚无缥渺间》《花非花》为拓展曲目。
(二)以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向学生介绍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清唱剧”。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教参、课件资料,教师组织好要精讲、聆听、观赏的教学资料。
(二)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黄自、萧友梅的资料,查阅其主要作品的资料及贡献。
(三)学生注意听赏mp3资料《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体会作品的基本情绪,并阅读课本相应介绍。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教学方法:(针对教师)。
1.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从作品内容、音乐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艺术表现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充分利用对比法、归纳法与前一课作品进行比照。
3、指导学生去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努力通过赏析,去归纳、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2.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音像资源,在感知、理解得基础上,努力提出有深刻思考性的问题。
3、努力用演唱、读谱、分析作品深刻体会作品的音乐表现。
六、教学过程:
略
七、教学评价建议:
1.学生能够相对独立完成本节“拓展与研究”相应内容。
2.能够有一定表现地歌唱《问》,初步学会读合唱谱欣赏合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通用21篇)篇十七
(一)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二)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重点:《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掘,音乐旋律、情绪、声部层次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指导读谱,聆听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及黄自在中国音乐史的地位及影响。
(一)本节以聆听、鉴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曲目,《玫瑰三愿》《山在虚无缥渺间》《花非花》为拓展曲目。
(二)以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向学生介绍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清唱剧”。
(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教参、课件资料,教师组织好要精讲、聆听、观赏的教学资料。
(二)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黄自、萧友梅的资料,查阅其主要作品的资料及贡献。
(三)学生注意听赏mp3资料《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体会作品的基本情绪,并阅读课本相应介绍。
(一)教学方法:(针对教师)。
1、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从作品内容、音乐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艺术表现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充分利用对比法、归纳法与前一课作品进行比照。
3、指导学生去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努力通过赏析,去归纳、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2、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音像资源,在感知、理解得基础上,努力提出有深刻思考性的问题。
3、努力用演唱、读谱、分析作品深刻体会作品的音乐表现。
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通用21篇)篇十八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表现,上课尽量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多用鼓励的言语来激励学生,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好的教学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个别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以讲道理的形式批评,使他改之。
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一些适时有效的设问,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通过生活方面的东西相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在课堂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平时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唱结合,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上是对本学期思想工作的一点点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扬长避短,使自己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不断增强,各项工作更加出色。
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通用21篇)篇十九
1)课程名称:音乐鉴赏2)教材使用情况:
3)任课班级:高一(1),(2)班。
4)本学期周课时:1课时。
5)计划教学时数:15课时。
6)已完成教学情况:已完成八个单元的任务。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1)课程教学主要目的要求:
本学期的音乐欣赏主要包括了中国民间音乐中国创作音乐亚非拉民间音乐和西方专业创作音乐四个方面.让学生学习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和了解学习世界音乐文化同时也了解了音乐文化与其他艺术形式其他人文文化的同构关系有益于学生开阔文化视野.
2)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素质提高的目的。
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通用21篇)篇二十
锡林浩特六中艺术教研室音乐组王一石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对高中音乐的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通过教学,使我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高中音乐教学的新理念和教学特点,我将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大胆组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对乐曲及相关新知识的主动获得和检验,进行音乐的情感体验,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通过学习和实践,有了很多感受与反思,总结如下: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想教给学生很多内容,觉得必须用很多语言才能将作者生平、作品风格等等讲述清楚,结果我说了很多,学生听进去的却很少,最后根本总结不出学习重点。可以说是费力不讨好。这主要是我的教育理念还处于教师是以教为主的旧理念、旧思想。通过对新教学改革理念的学习,我将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从以教师授课为主,转为学生本位,按照学生所喜欢的手段方式进行教育。
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将改变上来就介绍作者、作品、创作背景的传统流程,换位教学,让学生通过视频,通过阅读书本自主学习、归纳总结视频与书本的知识,即减少了枯燥的讲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总结知识的能力。转换老师讲,学生听的旧教学模式,老师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总结知识,学习自主学习的方法。实践证明,转变师生教学模式后,学生更爱主动参与教学中,课堂气氛不再沉闷,教师也不用死记硬背生硬的概念,学生反而记得更多,学的更深。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会学生欣赏书本里的音乐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音乐鉴赏方法的学习,学生学会欣赏、学会鉴赏音乐。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提升个人艺术审美品位,为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拥有良好的音乐鉴赏素质打下基础。
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将着重强调对音乐欣赏方法的培养,从音乐要素出发,每节课都将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运用到音乐鉴赏过程中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赏析作品先从分析形式要素开始的音乐鉴赏习惯。在本课中,对和声、织体、曲式等比较复杂的形式要素知识进行新授。采用了分声部演奏主题的对比聆听和比较形象的线条动画来展示音乐声部扩展、发展的步骤与过程,让学生学会并掌握这些复杂、枯燥的音乐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枯燥绕口的概念。学生掌握赏析音乐的步骤和方法就等于掌握了更广阔的音乐鉴赏空间。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克服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重点、难点等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放慢、有重点、有感情的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并且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真正做到师生互动,让学生用心倾听,积极参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形成良好的课堂文化。
以上三点是我在本次学习后的一些反思。经过这次学习,意识到要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首先,要深入学习教学新理念。掌握各项文件、精神和最新理念。还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音乐教师。
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通用21篇)篇二十一
一、学术情况分析:
学校为高中生开设了一门音乐课。学校从学生的实际发展出发安排了一定的课时,使得音乐课生动活泼。高中音乐教学第一卷以欣赏为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培养高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我在教学中安排了欣赏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提高学习热情,爱上高中音乐课。
二、教学目标:
1、让高中生掌握一定的欣赏能力,独立欣赏音乐作品。
2、使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演奏技巧和音乐成就。
3、加强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理论与技能同步发展。
三、教学措施:
1、加强作品数量欣赏,从教材入手,参考当时的时代特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
2、利用音乐课堂进行更多的实践教学,教师要演示和讲解欣赏的要求。选择对学生有帮助的音乐作品。
3、培养现代音乐欣赏能力,从学生熟悉的流行音乐入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进度:
第一周:音乐的发展;
第二周:亚洲民俗;
第三周:亚洲民俗2;
第四周:进入非洲和美洲;
第五周:欧洲民间音乐;
第六周:中国音乐之光;
第七周:会唱歌的公鸡让世界变白;
第八周:从宗教到世俗的音乐;
第九周:从古典到浪漫的音乐;
第十周:从印象到现代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