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一份具体的教育实施计划。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教学计划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
三字经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一
教学要求:
1、熟读《三字经》中的8句话,理解并背诵。
2、阅读短文,理解文中的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3、让学生当众发言,引导学生发言时,声音洪亮,中心明确。
4、围绕写人进行习作训练。
教学重、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当众繁衍,作到中心明确,习作训练。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读背的部分。
1、导语:中华五千年历史,流传着许多文化精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字经》,就是古人推崇倍至的。
2、自由读句子,仔细体会句子的意思。
3、小组讨论,理解意思。
4、全班汇报交流。
5、比一比,谁背得快。
6、指名背诵。
二、进行阅读短文训练,
1、学生自由阅读短文和课后题,明白要求。
2、指名说说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出示句子: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1)读句子:为什么说选择是艰难的?
4、出示句子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读句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在身处绝境的时候,要把生死置之度外,只有不把生死名利太防在心上,才能重新看到希望,得到幸福。)。
5、从短文中你受到什么样的启发?
第二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金色的脚印》一课,老师有很多收获,想跟大家说说。
板书:读书。
读了《金色的脚印》一课,老师有很多收获,想跟大家说说。板书:读书收获。
二、教师示范。
1、从哪几个方面来谈呢?同学们帮我出个主意。
2、师生交流讨论,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谈。
(1)文章的题目与内容。
(2)体会和感想。
a、文章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或者事情。
b、你学到的知识或懂得的道理,受到的启发。
c、你学到的写作文的方法。
d、读完文章你还留有哪些问题?
3、老师以《金色的脚印》为例,谈自己的读书收获。
三、学生交流。
1、你也谈谈你印象深刻的一篇文章及收获。
2、小组互说,互相评议,推荐准备发言。
3、指名在全班发言。
选出最好的几位同学,评为读书能手。
4、总结:今天同学们都畅所欲言,谈自己读书后的收获。读书就要像这样,读过之后,仔细想想,你从中有哪些体会和感想,才会有成效。假如你能把体会与感想写下来,就是读书笔记。
希望同学们能坚持作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三字经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课文内容的层次。
能力目标。
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思品目标。
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和事例,从中吸取对自己成长有益的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字、词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给课文正确地划分层次。
教具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查阅有关资料。课件制作。
第1课时。
1、谁会背诵三字经?给我们大家展示一下。
2、你对三字经还有哪些了解?给大家说说。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学者王应麟编撰,后经明、清学者补充。它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一)检查预习。
1、谁来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订正字音窦燕山读一声教五子读一声方少时读四声择邻处读三声。
2、俩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把“琢惰杼”等字音读正确。
3、指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4、生字我们已经都认识了,字形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吗?
乃得笔顺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杼不要多写一撇。琢不要忘记写点。窦是上下结构,注意把字写匀称。
提起笔来把字组成词语写一遍。
1、自己看注释,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集体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性:人性,天性。相近:相同;相似。相远;差别大。
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异。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对儿童进行教育,他们善良的天性就会因为外界的不良影响而改变,对儿童进行教育,最重要最宝贵的规律就是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有良好的环境,曾经几次搬家,选择好的邻居居住、安家。有一次,孟子不好好学习,逃学回家,孟母十分生气地折断了织布机上的梭子,以此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掌握了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因此,他教育出的五个儿子,都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材。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对儿女只是养活而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对学生光教育而不严格要求,是做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你不学习是不应该的,小时候不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玉石不经过打磨就不能成为有价值的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知道做人的道理。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第2课时。
1、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几方面来谈做人做事的道理的?
2、集体交流,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层:(第一行)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异。
第二层:(2——5)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接受教育,教育者要讲究教育方法。
第三层(6——10)人要学习,要知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3、指导学生按照层次背诵。
第一层比较简单,学生问题不大,直接比赛就可以。
第二层以提问形式进行背诵练习,如“人生下来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孟母是怎样教育孟子的?”窦燕山教育成果怎么样?……”在此基础上男女生对背,最后进行背诵比赛。
第三层方法同上。
谈谈你学习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推荐三字经全文,让有兴趣的同学练习背诵。
继续练习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文档为doc格式。
三字经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三
设计理念:
将厚重的中华文化融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
学情分析:
《三字经》体现了文化的浸润,这是纯样的民族文化的浸润,不仅是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们身边,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就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发展过程中。
《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两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吗?
你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吗?这段故事就来源于三字经里的“昔孟母,择邻处”意思是从前的孟母为了儿子有个能有出息,选择合适环境的事。其实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能够成才,给你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我们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爱亲人、孝敬父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段关于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有帮助的《三字经》。
二、新授感悟。
1、出示《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两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两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生自主识字,“允、籍”
3、老师配乐朗读《三字经》。
4、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接读、全班齐读。
5、师生共同解释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像苏洵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6、教师读故事:苏老泉发愤读书。
7、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讨论、交流:
(1)为什么苏老泉到了27岁还要用功读书?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8、请学生思考问题:
(1)苏老泉27岁才用功读书,你觉得他做得对还是不对?
(2)试着想一想: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苏老泉到了二十七岁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年纪轻轻,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3)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后天教育及时,方法得当,也可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才)。
9、配乐集体齐读。
10、指导学生背诵。
三、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或者讲其中故事也可以。
三字经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四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1、让学生懂得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3句三字经。
一、复习已学语句。
1、两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2、全班随音乐传球诵读《三字经》。游戏规则:每人诵读一句(6个字),接过球后,起立大声诵读,然后再转身传球。
3、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二、揭题:
【故事】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三、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3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3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这3句三字经的含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同样的道理,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师〗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师〗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四、讨论、交流:
(1)你认为哪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小结: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五、扩展活动:
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字经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含义,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学难点:
学生会判断《三字经》中的精髓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吗?
二、初读感知。
1、师出示《三字经》范读。
师:大家自己读一读这几句《三字经》,把字音读准,注意正确停顿。(生自己读)。
三、学文晓理。
1、才一会儿功夫,大家就读得琅琅上口了!这两句三字经虽寥寥二十个字,但背后却藏着动人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下面老师给大家讲讲《孟母教子》、和《五子登科》的故事。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着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一样,一旦前功尽弃就毫无用处了。”
五代时,有一位窦禹钧(又称窦燕山),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因此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都能光耀家门。
作者仅仅用了几个字就把这连个故事写出来了,让我们读一读: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说说你自己的感受。
其实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能够成才,给你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我们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爱亲人、孝敬父母。
2、三字经中还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越来越大。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至于教育方法,应注重在使孩子专心,有定力。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要希求广博。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着重在记忆,之后理解力逐渐成长,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念诵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是作父母的失职。老师教导学生,不只是知识、技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做事有方法,活得健康愉快有意义。因此对于学生的要求一定要认真严格,不能偷懒怠惰,才能教出好学生。严师出高徒,严是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四、配乐诵读。
1、师配乐范读、朗读。
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请学生结合《三字经》的内容,谈谈学习后的收获。
五、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办一份手抄报。
三字经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六
设计理念:
将厚重的中华文化融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
学情分析:
《三字经》体现了文化的浸润,这是纯样的民族文化的浸润,不仅是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们身边,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就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发展过程中。
教学内容:。
《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两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吗?
你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吗?这段故事就来源于三字经里的“昔孟母,择邻处”意思是从前的孟母为了儿子有个能有出息,选择合适环境的事。其实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能够成才,给你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我们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爱亲人、孝敬父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段关于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有帮助的《三字经》。
二、新授感悟。
1、出示《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两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两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生自主识字,“允、籍”
3、老师配乐朗读《三字经》。
4、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接读、全班齐读。
5、师生共同解释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像苏洵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6、教师读故事:苏老泉发愤读书。
7、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讨论、交流:
(1)为什么苏老泉到了27岁还要用功读书?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8、请学生思考问题:
(1)苏老泉27岁才用功读书,你觉得他做得对还是不对?
(2)试着想一想: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苏老泉到了二十七岁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年纪轻轻,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3)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后天教育及时,方法得当,也可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才)。
9、配乐集体齐读。
10、指导学生背诵。
三、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或者讲其中故事也可以。
教学反思:
此堂课中,我教学的内容是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材中的《三字经》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这一部分。课前我积极准备,查阅了一些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相关知识,以应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力争课堂教学上有一定的突破。在教学中,首先,我从什么是《三字经》引入,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次,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品德教育,从“孟母三迁”的故事,启发学生:每个父母为了儿女能够成才,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第三,在课堂上使用配乐朗读不仅活跃了气氛,更使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国古典音乐和古典文化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轻松地背下所学内容,得到教育。总之,在课堂上,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他们能很快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会初步背诵,教学目的达到,课堂效果良好,但还出现一些问题,因为现在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许多的知识,课堂上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出现各种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灵活的课堂教育机智,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三字经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七
将厚重的中华文化融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
《三字经》体现了文化的浸润,这是纯样的民族文化的浸润,不仅是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们身边,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就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发展过程中。
《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两句。
1、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一、激发兴趣,导入揭题。
你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吗?这段故事就来源于三字经里的“昔孟母,择邻处”意思是从前的孟母为了儿子有个能有出息,选择合适环境的事。其实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能够成才,给你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我们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爱亲人、孝敬父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段关于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有帮助的《三字经》。
二、新授感悟。
1、出示《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两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两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生自主识字,“允、籍”
4、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接读、全班齐读。
5、师生共同解释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像苏洵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6、教师读故事:苏老泉发愤读书。
7、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讨论、交流:
(1)为什么苏老泉到了27岁还要用功读书?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8、请学生思考问题:
(1)苏老泉27岁才用功读书,你觉得他做得对还是不对?
(2)试着想一想: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苏老泉到了二十七岁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年纪轻轻,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3)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后天教育及时,方法得当,也可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才)。
9、配乐集体齐读。
10、指导学生背诵。
三、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或者讲其中故事也可以。
三字经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八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十二支子至亥。”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五行。
3、知道古时候计时标记有两种:十干和十二支。
一、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了解孩子们对上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导入:《三字经》讲完“三”和“四”,自然要接着讲“五”。
三、学习新句子。
1、诵读新句子。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先扫除生字: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解释字义,此课生字比较多,要多读几遍,便于记忆,然后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如果因生字读得不流畅,可以变换方式多读两遍。
2、【故事】。
古时候的人,看见天下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事物,觉得太复杂了,便想到用金、木、水、火、土这五种观念来概括所有的事物,也就是认为天下的事均和五行有关。
当时,有个叫邹衍的人大力提倡五行之说。他认为作天子的一定要拥有五行中的一德,这样地位才能稳固。
五行中是一行克一行,等到一德衰了,就用另一德取代。所以有人说皇帝的了土德,因此当了皇帝,他所代表的颜色就是黄色。
后来,土德衰了,克土的木德兴起,就是夏朝的禹。
3、【解读】。
水火木金土是古人所说的`五行,古人认为天下的种种东西实在太复杂、太深奥了,使用五行来函盖一切事物的得失。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跟一、二、三、四、五的数字一样,十分复杂,但似乎也十分有条理。“五行”的道理有点复杂,小朋友稍微了解一下就够了。
古时候计时标记有两种,一是十干,又叫“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二是十二支,又叫“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相传是皇帝制定的,主要是用来计算年、月、日。以天干配上地支,如甲子,就是第一年,一年一年的搭配,到了第六十年,干支全部配完了,再从甲子开始算,所以六十年就是一甲子。
五行和天干、地支,在古代时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本:根源、依据。
4、再次集体诵读一遍。
5、小结:这几句介绍了组成万物的五种重要的东西。
三字经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九
设计理念:
将厚重的中华文化融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
学情分析:
《三字经》体现了文化的浸润,这是纯样的民族文化的浸润,不仅是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们身边,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就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发展过程中。
《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两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吗?
你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吗?这段故事就来源于三字经里的“昔孟母,择邻处”意思是从前的孟母为了儿子有个能有出息,选择合适环境的事。其实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能够成才,给你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我们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爱亲人、孝敬父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段关于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有帮助的《三字经》。
二、新授感悟。
1、出示《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两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两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生自主识字,“允、籍”
3、老师配乐朗读《三字经》。
4、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接读、全班齐读。
5、师生共同解释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像苏洵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6、教师读故事:苏老泉发愤读书。
7、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讨论、交流:
(1)为什么苏老泉到了27岁还要用功读书?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8、请学生思考问题:
(1)苏老泉27岁才用功读书,你觉得他做得对还是不对?
(2)试着想一想: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苏老泉到了二十七岁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年纪轻轻,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3)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后天教育及时,方法得当,也可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才)。
9、配乐集体齐读。
10、指导学生背诵。
三、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或者讲其中故事也可以。
教学反思:
此堂课中,我教学的内容是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材中的《三字经》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这一部分。课前我积极准备,查阅了一些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相关知识,以应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力争课堂教学上有一定的突破。在教学中,首先,我从什么是《三字经》引入,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次,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品德教育,从“孟母三迁”的故事,启发学生:每个父母为了儿女能够成才,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第三,在课堂上使用配乐朗读不仅活跃了气氛,更使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国古典音乐和古典文化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轻松地背下所学内容,得到教育。总之,在课堂上,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他们能很快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会初步背诵,教学目的达到,课堂效果良好,但还出现一些问题,因为现在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许多的知识,课堂上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出现各种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灵活的课堂教育机智,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
三字经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课文内容的层次。
能力目标。
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思品目标。
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和事例,从中吸取对自己成长有益的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字、词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给课文正确地划分层次。
教具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查阅有关资料。课件制作。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谁会背诵三字经?给我们大家展示一下。
2.你对三字经还有哪些了解?给大家说说。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学者王应麟编撰,后经明、清学者补充。它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二、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
(一)检查预习。
1.谁来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订正字音窦燕山读一声教五子读一声方少时读四声择邻处读三声。
2.俩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把“琢惰杼”等字音读正确。
3.指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4.生字我们已经都认识了,字形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吗?
乃得笔顺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杼不要多写一撇。琢不要忘记写点。窦是上下结构,注意把字写匀称。
提起笔来把字组成词语写一遍。
三、看注释,查字典理解短文内容。
1.自己看注释,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集体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性:人性,天性。相近:相同;相似。相远;差别大。
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异。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对儿童进行教育,他们善良的天性就会因为外界的不良影响而改变,对儿童进行教育,最重要最宝贵的规律就是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有良好的环境,曾经几次搬家,选择好的邻居居住、安家。有一次,孟子不好好学习,逃学回家,孟母十分生气地折断了织布机上的梭子,以此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掌握了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因此,他教育出的五个儿子,都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材。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对儿女只是养活而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对学生光教育而不严格要求,是做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你不学习是不应该的,小时候不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玉石不经过打磨就不能成为有价值的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知道做人的道理。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四、把课文连起来读一遍。
第2课时。
一、理清课文层次,练习把课文背下来。
1.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几方面来谈做人做事的道理的?
2.集体交流,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层:(第一行)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异。
第二层:(2——5)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接受教育,教育者要讲究教育方法。
第三层(6——10)人要学习,要知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3.指导学生按照层次背诵。
第一层比较简单,学生问题不大,直接比赛就可以。
第二层以提问形式进行背诵练习,如“人生下来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孟母是怎样教育孟子的?”窦燕山教育成果怎么样?……”在此基础上男女生对背,最后进行背诵比赛。
第三层方法同上。
二、思考。
谈谈你学习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三、背诵。
推荐三字经全文,让有兴趣的同学练习背诵。
四、作业。
继续练习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三字经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含义,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师:大家自己读一读这几句《三字经》,把字音读准,注意正确停顿。(生自己读)。
1、才一会儿功夫,大家就读得琅琅上口了!这两句三字经虽寥寥二十个字,但背后却藏着动人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下面老师给大家讲讲《孟母教子》、和《五子登科》的故事。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着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一样,一旦前功尽弃就毫无用处了。”
五代时,有一位窦禹钧(又称窦燕山),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因此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都能光耀家门。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说说你自己的感受。
其实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能够成才,给你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我们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爱亲人、孝敬父母。
2、三字经中还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越来越大。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至于教育方法,应注重在使孩子专心,有定力。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要希求广博。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着重在记忆,之后理解力逐渐成长,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念诵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是作父母的失职。老师教导学生,不只是知识、技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做事有方法,活得健康愉快有意义。因此对于学生的要求一定要认真严格,不能偷懒怠惰,才能教出好学生。严师出高徒,严是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1、师配乐范读、朗读。
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请学生结合《三字经》的内容,谈谈学习后的收获。
五、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办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人性本善严格教育。
孟母教子五子登科。
不教父过不严师惰。
三字经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十二
这堂课本身是课外阅读课,主要是为了增强孩子的阅读面以及知识的拓展,《三字经》中的容量很大,学生能背下来就很不错了,对它的全面理解,我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我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侧重点。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课外阅读的时间了,又能在《三字经》理畅游了,你们开心吗?
1、安排学生串背三字经:顺背。
2、老师提高一点难度,你们怕不怕?谁能接着老师的这句话往下背。指名背。
现代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实施差异性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在对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不同的学生平等考虑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对象,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进行课堂时空资源的有效、平等、适切的配置,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机会发挥其特有潜力。所以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先来背背三字经,调动起所有孩子的积极展示的兴趣来,再稍加难度,达到推动孩子再进一步的目的。
出示:你猜,我猜,大家猜。
这个环节有必答和抢答两部分,答对有加分,答错要扣分哦。必答题请三个组分别推选出一名选手来。
必答题:
1、谁在四岁的时候就懂得了谦让的道理,把大梨子让给自己的兄长?请说出有关句子。
2、《论语》有多少篇,是什么人记录下了孔子的言论?请说出有关句。
3、(书名)是古时候小孩子最先要学习的一本书?你能背诵有关内容吗?
4、(谁)在九岁就孝顺自己的父亲,为他温暖被褥?你能背诵有关内容吗?
5、三字经中头悬梁是说的谁的故事?请说出有关句子。
抢答题:
6、南京是六朝古都,三字经中的那几句提到了我们古都金陵?
7、你们知道《三国演义》中说的三国是哪三个国家吗?请说出有关句子。
8、苏老泉说的是谁?他从多大才开始发愤读书的?你能背诵有关内容吗?
9、你能说出两本三字经中提到的书籍来嘛?
10、“如负薪,如挂角”这一句中暗藏着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为了在课堂上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我采用了活泼的教学方法——猜猜猜的环节。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起所有孩子,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题题答对,但在竞争中又一次加深了对三字经的了解。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愿意学,并积极地在学。我依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总结。一要以总结成绩、表扬鼓励为主。表扬时要注意策略,体现层次性、多样化,使优生不断进步,后进生也能看到自身价值。
出示:你说,我说,大家说。
生:我在三字经里知道了很多的知识,人有七种情感,喜怒哀惧爱恶欲,古代有八种制造乐器的材料,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和竹子。
生:对,我也从三字经里知道了自古我们人类就能种出六种粮食,稻子,谷子,豆类,小麦,黍子和高梁。
生:我喜欢历史,三字经背到现在我比我爸爸知道的历史都全了呢。我们南京在历史上曾经是六个朝代的都城,我是南京人感到很骄傲。
师:同学们们在背诵《三字经》中知道了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
生:我从三字经里懂得了好多道理,孝顺父母、热爱老师,所以我喜欢三字经。
生:我也知道了我们做人的五条准则,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师:原来《三字经》中还藏着这么多做人的道理啊,你们说的好。
生:我们现在已经背到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我很敬佩古时候的那些孩子,他们学习条件那么不好可还是刻苦学习,比我强多了。
生:孔子还拜七岁的项橐为师呢,所以我们更要好好学习了。
生:三字经里有许多故事,我喜欢听故事,读故事,所以我喜欢。不仅是老师教我们的时候说的小故事,我自己也从自己的三字经书上读到好多故事呢。
指名说三个小故事。
利用差异,开展学习活动。在课堂上仅靠教师一个人来照顾学生的差异,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是有困难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差异,发挥优势同学的作用,有部分语言理解能力强,口头表达好的孩子,我就让他们在背的基础上说说故事,讲讲道理,在课堂上我设计的讲故事环节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锻炼,又是一种展示。对能力稍差的孩子只要求他们背原文,听故事,能适当的增强他们的语言感觉也就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
1、小刚是家里的“小霸王”,经常跟爸爸妈妈回嘴,这可急坏了他的妈妈,小刚的同学常说他太不尊敬父母,你能用哪句话来教育他呢?(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2、亮亮读书总是有口无心,常常是刚刚读完就忘,他自己也知道这样读书效果不好,于是他想写幅字挂在桌前,提醒自己,你们说说他该写哪句呢?(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3、大雨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他太贪玩,不肯勤奋学习,你们想想办法,用哪句话劝劝他,最合适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4、铃铃九岁了,可她总说自己还小,不用急着学习,时间还长着呢,爸爸十分担心,该怎么教育玲玲呢?(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老师想请你们能用《三字经》中的句子来做个小书签来帮助他们,你们愿意吗?
那我们就一起进入——。
出示:学以致用――大家都来帮帮他。
这项任务要靠大家合作用智慧完成,小组合作完成四张小书签,比比哪组合作效率最高,合作得最愉快。
小结,出示正确答案,再读读这些话语,让它也成为我们的努力的方向。
你们看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依然散发出璀璨的光芒。老师希望真正地让我们古代的蒙学教材《三字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启迪我们的智慧,培养我们的品德,在传统文化的沐浴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茁壮成长。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科书应该是教学活动展开的文本和载体”。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达到其中所蕴涵的知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因此,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体现差异性。我创设出四个情景让学生用《三字经》中的句子来做个小书签来帮助他们。这样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真正做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同时也不忘关注学生的差异。
三字经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十三
《三字经》中的“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1、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文内容明白只要努力用功读书,就会取得好成绩的道理。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并且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
3、明白学习别人的优点可以使自己进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对“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内容及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文、理解大意。
三、明理品读。
四、拓展升华。
五、总结。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两篇小故事,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这两个故事讲的都是什么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述祖莹吟诗、李泌赋棋的故事)。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讲的是什么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道理?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这两个故事有关的“三字经”。
(1)教师范读(教师语速适中,使学生听清字音)。
(2)学生自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读准字音)。
(3)指名读(多种形式:拍手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接龙读……)。
(1)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讲解:赋棋、彼、尔、效等字词的意思。
(2)指名讲解诗文的意思(学生尝试讲解,教师适时补充)。
(3)教师对诗文意思进行小结: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你现在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地读书。
1、北齐的祖莹、唐朝的.李泌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成绩?
2、我们应该向他们俩学习什么?
3、让我们再来把这两句三字经有感情的读一读(自由读后齐读)。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北齐的祖莹、唐朝的李泌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能效法他们,从小就努力用功地读书,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三字经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一、谈话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2)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四、复习: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一、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回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二、讲解课文内容。
1、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2)小结: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3、小结;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三、总结。
教学目标:
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
3、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熟读三字经。
教学难点: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二、学习新课。
1、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你知道,这些句子里都讲了写谁的故事吗?告诉你吧,古时候的圣人孔子不但勤奋好学,还能不耻下问,向神童项橐请教。我们现在的学生,要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勉励自己勤学。汉代学者路温舒,曾经用蒲草编织成席,代替纸来抄写《尚书》;丞相公孙弘曾经用刀削去竹青,抄录《春秋》。他俩贫穷而无书,但好学不倦,终于功成名就。今天的读书人,书本易求易得,如果不好学,简直是贻误自己的前途。
2、彼既仕学且勤。
3、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晋代人车胤幼年好学,因家中贫困,夜读无油点灯,便捉许多萤火虫用纱囊包好,悬在桌前取光读书。孙康寒夜读书无油,便到庭前映雪光而读书。二人不因贫困而废学,终成大名。现在的学生多有父母资助读书,更应该刻苦勤奋。
汉代人朱买臣家庭贫困,但他不忘读书,上山砍柴时,边走边背诵书本。隋代人李密少年好学,把未读完的《汉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牧边阅读。两人勤劳而苦学,最后终成为有用之材。
三、总结。
4、师生。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课文。
2、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3、了解课文中的名人故事。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教具准备:幼学琼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冰是由水生成,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学生称赞老师的教诲,可以比喻为如同坐在春风里沐浴一样;学生感谢老师的培育,可以比喻为如同仰面承受时雨的滋润一般。
三、学生讨论:你们应该怎样尊敬老师吗?
四、总结。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2、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古诗文。
教学难点: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植物在供给人类氧气、食物的同时,还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朋友。让我们去了解生活中的花草吧!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海棠被看作化中神仙,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梅花冰肌玉骨,傲然清奇。兰花清香无比,菊花高雅不俗。竹子被誉为有气节的君子,松树被比作傲然不媚的大臣。萱草能使人忘记忧愁,屈轶草能分辨奸佞小人。
三、总结。
让我们去认识花草,做他们的朋友吧!
四、拓展。
你还知道那些花的名称?到课外书或网上查一查,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三字经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十五
将厚重的中华文化融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
《三字经》体现了文化的浸润,这是纯样的民族文化的浸润,不仅是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们身边,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就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发展过程中。
《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两句。
1、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一、激发兴趣,导入揭题。
你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吗?这段故事就来源于三字经里的“昔孟母,择邻处”意思是从前的孟母为了儿子有个能有出息,选择合适环境的事。其实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能够成才,给你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我们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爱亲人、孝敬父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段关于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有帮助的《三字经》。
二、新授感悟。
1、出示《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两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两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生自主识字,“允、籍”
4、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接读、全班齐读。
5、师生共同解释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像苏洵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6、教师读故事:苏老泉发愤读书。
7、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讨论、交流:
(1)为什么苏老泉到了27岁还要用功读书?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8、请学生思考问题:
(1)苏老泉27岁才用功读书,你觉得他做得对还是不对?
(2)试着想一想: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苏老泉到了二十七岁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年纪轻轻,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3)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后天教育及时,方法得当,也可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才)。
9、配乐集体齐读。
10、指导学生背诵。
三、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或者讲其中故事也可以。
教学反思:
此堂课中,我教学的内容是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材中的《三字经》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这一部分。课前我积极准备,查阅了一些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相关知识,以应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力争课堂教学上有一定的突破。在教学中,首先,我从什么是《三字经》引入,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次,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品德教育,从“孟母三迁”的故事,启发学生:每个父母为了儿女能够成才,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第三,在课堂上使用配乐朗读不仅活跃了气氛,更使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国古典音乐和古典文化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轻松地背下所学内容,得到教育。总之,在课堂上,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他们能很快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会初步背诵,教学目的达到,课堂效果良好,但还出现一些问题,因为现在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许多的知识,课堂上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出现各种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灵活的课堂教育机智,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
三字经教学设计范文(16篇)篇十六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三字经的片段。
2.知道《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从故事中明白“孝”与“悌”的道理。
3.在日常生活中能学会感恩,孝敬父母,学会友爱、谦让,形成美好的品德。
教学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教学过程:
1.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名称叫“动作猜猜猜”。准备好了吗?(请你跟我这样做:拍手、坐神气摆好手、认真倾听状、举手)。
2.你从刚才的动作中,猜出老师想告诉你们什么?
a、上课要坐神气。(评:瞧,就坐的很神气,老师喜欢)。
b、认真听。(评:是呀,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回答)。
c、积极举手。(评:老师就喜欢你两眼放光,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认真样。)。
4.对了,就是《三字经》(课件图片),读过《三字经》的小朋友请举手。
评价:你们可真爱读书呢!
《三字经》中藏着许多小故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听听《三字经》中的故事,学学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本教学环节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不仅是对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上课要认真倾听、积极动脑举手发言等的提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
1.【出示】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2.听范读录音。
3.想学吗?老师读一句,小朋友们跟读一句。
4.下面借助拼音,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看谁能把它读熟了。
指名读2位(评:你把每一个字音都读准了;你读的很有节奏感。)。
5.在这几句中,藏着两个小朋友呢,你能找出来吗?
香九龄中的“香”就是黄香;融四岁中的“融”就是孔融。
设计意图:毕竟孩子才一年级,对文本的把握还在起始阶段。本段学习内容,第一个字是人名,第一句话中藏着故事,第二句话则是道理。因此,从全局把握,让孩子有个整体的了解。
三、学习“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过渡:让我们先来听听黄香的故事,小朋友可要听仔细喽,待会老师会提问题来考考你们的。
1.视频《黄香温席》。
2.故事中的黄香做了什么事情呀?冬天给爸爸暖床——温席,夏天给爸爸扇凉席子。
4.从故事中,我们知道,黄香母亲生病了,他就照顾他母亲。母亲死后,冬天他为父亲暖被窝,夏天为父亲扇凉席子,对父亲十分体贴。这就是孝顺父母的表现。
(1)【出示】“孝于亲,所当执”,在这句中,“孝”就是孝顺、孝敬的意思。跟老师读“孝”,孝敬、孝顺。
(2)那你知道“孝于亲”是什么意思吗?(孝顺父母亲)。
(3)从孩子出生起,爸爸妈妈就为了孩子操劳,那作为子女孝顺父母,就是理所应当要做到的。“执”就是做到的意思。
(4)亲爱的孩子们,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孝顺父母的吗?
评:会做家务,你是个能干的孩子;知道父母上班辛苦,你是个体贴的孩子;学学习上让父母少操心,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请你读好这句。
5.看来,在我们班有一群孝顺的好孩子,你们像黄香一样,处处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父母们的关爱、关心和孝敬。把掌声送给自己。
6.喜欢小黄香吗?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把黄香的品质牢牢记在心里。
(1)男女比赛读。
(2)四小组合作读。
设计意图:本节教学环节以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入手,视频播放了故事,听故事前还提出了“听”的要求,目的明确。结合故事,讲解本句三字经中何为“孝“,继而拓展到生活中。在明理的基础上熟读而成诵。
四、学习“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过渡:《黄香温席》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孝顺父母的黄香,懂得了“孝”的道理。孔融身上也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1.竖起小耳朵,让我们听一听《孔融让梨》的故事。(生上台讲故事)故事讲的真好,掌声送给她。
2.看图。
(1)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评价:刚才的故事你听的真仔细!
(2)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4)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要把大梨让给哥哥,这是对哥哥的敬爱,【出示】悌于长,宜先知。“悌”,在古代就是尊敬、敬爱得意思。跟老师读“悌”。“长”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哥哥,“悌于长”的意思懂了吗?(敬爱哥哥),跟老师读:悌于长。
孔融4岁就懂得把大梨让给哥哥们,这个道理他知道,我们也应该从小就要明白这道理。跟我读:悌于长,宜先知。(男女生读)。
(5)指导读好整句:我们一起四小组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评:你也懂得了《孔融让梨》中的道理,奖励你读好这句。
扩大“悌”的内涵:班级里排队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坐公交车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4.一(4)班的小朋友多懂事,让我们齐读这段文字。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加入了,我们一起合作吧。我读前面的,你们接后面的。交换过来读。拍起手儿一起读。
5.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我们班的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经做到了,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把这首《谦让歌》送给你们。全体起立,跟着老师读一读。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6.小结:孔融四岁能让梨,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齐读,把孔融的品质记在心中。
设计意图:《孔融让梨》的故事,让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讲出来,孩子们听的可认真了。再结合图片讲解“悌”的道理,继而将“悌”的内涵扩展,引进社会生活中,让孩子们明白道理。
五、熟读成诵。
1.我们从故事中认识了孔融和黄香两位小朋友,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孝顺,友爱,谦让等)。
2.聪明的小朋友一定不会放过任何学习道理和知识的机会。自己练练,看谁能背得又快又好。指名背、比赛背、齐背。
3.听了你们的背诵,老师也想加入你们,和你们一起背。不过,老师想找个搭档一起来,谁来?(对拍手读)。
4.这样既有趣,记起来又容易,和同桌一起练练吧。
5.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古时候的人是这样读书的,咱们也来学一学古人的读法。(评:还真是有点古韵呢!)。
总结:
小小的《三字经》节选中,藏着许多的道理。难怪这么多人喜欢诵读《三字经》节选呢。让我们再次用朗读表达我们对经典文化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