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和突出强调的知识点或技能要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四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教学思路。
四年级数学秋游的教案(精选13篇)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并能解决简单调动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通过具体情景及实际操作运算,体验改商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重难点:
掌握试商改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咱们学校组织了哪些大型活动了?你觉得那里玩,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
课件出示学校组织秋游的照片,帮组同学回忆秋游当天的美好时光,将学生引入带秋游情景里。师:还记得我们去了多少人吗?做了几辆车?引出当天乘车的方案,进入课堂状态。
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2、解决问题,独立完成分车方案,并完成列式计算,前后桌讨论方案及如何计算,赶快动手吧!
3、课堂巡视,老师参与讨论,捕捉有用信息。
4、方案一:全部乘坐小客车,共需多少辆?
列式144÷24=。
师:算式列出来了,是不是应该算出结果呀?嗯,先在动手算算吧!算完的举手!
师:好,那你能把你的计算过程跟同学们说说嘛?其他同学注意听哦!
生:我先把24四舍五入成20,然后取7来试商,发现7和24的乘积是168大于144,所以把7改成6,继续运算,得出了结果。(教师演示其改商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他说的得怎么样啊?还有不同计算方法吗?
阶段小结:在刚才讨论方案及计算时候,你们与到什么新问题,咱们的解决办法你能否用自己语言表述了?(在试商过程中,发现开始试的商和除数的乘积比被除数大了,要把商改成比原来商小1的数)。
5、方案二:全部乘坐大客车,共需多少辆?
列式144÷36=。
师:现在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跟大家谈谈他的计算过程。
生:我先把36四舍五入成40,然后取3来试商,发现3和36的乘积是108,但是144-108=36,余数和除数相等,所以要把3改成4,继续运算,得出了结果。(教师演示其改商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说的得怎么样啊?你们有遇到同样的问题吗?
阶段小结:在刚才讨论过程中你与到什么新问题,咱们的解决办法你能否用自己语言表述了?(在试商过程中,发现开始试的商和除数的乘积和被除数相等了,要把商改成比原来商大1的数)。
三、巩固练习。
1、帮忙红星小学288名师生解决乘车方案,如果他们学校要乘坐大客车,要安排几辆?
2、361÷54=342÷43=272÷46=448÷89=。
生:估算时候,除数经过四舍五入去近似数,导致定的商会偏小或偏大。
师:那么我们的解决的办法是什么了?
生:如果是试的商太大了就改小,如果是试的商太小了就改大,知道合适。
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谈谈本节学到那些知识。
五、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
四年级数学秋游的教案(精选13篇)篇二
学习内容:
教材p4-5。
学习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
问题引导错误改正及整理。
(必须抄写题目)。
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知识连接:用竖式计算。
二、预习检测。
1、观图,获取信息。
(p4图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并解决问题。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三、合作探究-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1、(p4图2)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2、(p5第3题)机灵狗不小心把订报刊的统计表弄脏了。
(1)哪个班订的报刊最少?
(2)三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
(3)四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多少本《小故事》?
四、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
1、(p5第1题)。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张阿姨还剩下多少元?
2、用竖式计算。
五、课堂小结。
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能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
四年级数学秋游的教案(精选13篇)篇三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通过观察,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以发展。
略
四年级数学秋游的教案(精选13篇)篇四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学生预习、准备量杯、滴管、量桶、水等。
一、了解预习情况:
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随学生回答板书:毫升
学生可能会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认识1毫升
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大约是1毫升。
3、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取生活中最常见的勺子,舀满1勺水,倒入量筒,测得大约是10毫升
指出:这勺子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东西,现在你会利用它找适量的药水了么?
三、完成想想做做1、2: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四、升和毫升的进率
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请同学们观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两杯)
3.问: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5.练习:20xx毫升=( )升4000毫升=( )升
9升=()毫升10升=()毫升
五、完成想想做做3、4、5:
1、说说下面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请学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个的时候指名说说列式理由。
先交流:做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喝?然后多请几个学生自然地喝这100ml水。算一算。
3.完成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六.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课后小记:“1毫升概念的确立”,让学生观察1毫升在量器、瓶盖中的情况、用滴管装,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学生感兴趣。认识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约10毫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寻找、认识毫升,是一个非常好的学具。
授后小记:
前两课时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学容量单位应该以动手操作及实物演示为主要的教学及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前我利用学生群体收集了大量练习中出现的容器实物,在课上展示给所有学生看,学生通过观察,切实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及各种小容量容器的实际大小。
四年级数学秋游的教案(精选13篇)篇五
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连减时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寒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多媒体演示)
《自助旅游》这本书共234页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问: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那就试试吧。
2、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第一种解法:234—66—34(从总页数中减去昨天看的,再减去今天看的。)
第二种解法:234—(66+34)(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中减掉。)
第三种解法:234—34—66(先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再减去昨天看的。)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就请你从这三个算式中任选一个计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4、小精灵(动画人物)总结。
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计算。(板书课题:简便运算)
5、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认为怎样计算简便?
(学生思考回答)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谁的方法简便。
621—82—18560—178—22756—189—156
3、提出可以用连减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小精灵总结全课
同学们在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连减计算的不同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发现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四年级数学秋游的教案(精选13篇)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体会文章内容情感,指名读、范读、自由朗读等达到不同方式读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朗读的方法使孩子会读书。
2.通过读文、组词、用词说话、讨论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里的字只识不写。理解能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有的xx,有的xx,有的xx”说一句话,在反复练习中巩固认知,做到会认会写会用,在老师的指导下书写生字,达到规范、端正、整洁。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法学法:
1.示范朗读,引导点拨。
2.看图、想象与品读相结合。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还记的我们刚刚学到的《秋天到》这首诗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解题。
1.读课题,“秋游”这个课题什么意思?
2.拓展:春天,我们到郊外游玩叫什么?在天朗气清的秋天里能去郊外游玩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呀!带着这种欢乐的心情齐读课题。
3.孩子读了两遍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带着问题读书,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观察图画,初读课文。
2.田野上同学门在干什么?
(用“有的??,有的??,有的??。”回答)。
课文预习的时候我们标出了小节,画出了生字词。让我们分小节来读读课文吧。
指名读,评价。
听你们评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读这篇课文了。
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交流板书。其实,课文的第一小节就告诉了我们课文主要讲的事情。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课件比较:天气凉了和天气渐渐凉了,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准确?“郊外”什么意思?到城市以外的田野游玩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呀,让我们一齐读读第一小节。瞧,孩子认真读书就会有收获。
四、认识生字。
1.相信读好了课文,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课文的生字宝宝。
2.课件出示词语,同桌互读,遇到不会读的字怎么办?
3.指名读。
4.四人小组读字组词,讨论记字办法。
5.交流。
6.开火车读字组词。
五、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田字格,看看哪个字容易写错,给大家提醒。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生自由说,师作适当补充。)。
2.按笔顺表书空。
3.师范写生字,生书空。
4.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5.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四年级数学秋游的教案(精选13篇)篇七
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垂线的距离。(课文第66页的例2、练习十一中的地3、4的相应小题,第5、6题。)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三角板、直尺。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1、68页4题画一画。
2、69页5题。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3、69页6题怎样修路最近呢?
3、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四年级数学秋游的教案(精选13篇)篇八
本节内容是在三年级观察由3个、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三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的基础上,添加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所摆成的物体,从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形状不变。
在学习新知识的开始,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所摆物体的正面的形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添加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从正面看形状不变,想一想,该怎样摆?这当中强调要有各自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里讨论,待有结果以后,再尝试拼摆,通过自己亲身实践,验证自己的设想,这样设计一是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猜想,富于实践。二是亲身经历数学学习历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由猜想、假设到操作验证,既掌握了知识,又形成了能力。
得出各种不同摆法以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难发现摆在原物体某一个正方体的前面或后面,对齐着摆就行了。摆在后面,如果允许不对齐,就会出现更多不同的摆法。
此刻,我又作了拓展;可以再添加相同的小正方体了吗?学生回答:可以。可以添加多少个?1个、2个、3个……一直到无数个。学生的思维很发散,很有创意,真了不起,他们已经发现拼摆中的规律:只要在原某一个小正方体的前面或后面即可。
从上面、侧面看形状不变,改变了教学的策略,先研究侧面,后研究上面。因为侧面的摆法和正面摆法有相似之处,仍然有无数种不同的摆法,在教学中直接让学生拼摆,再借助多媒体演示多种不同的摆法。当研究从上面看时,要求学生直接通过展开丰富想象无需拼摆,直接借助电脑上拖动小正方体展示不同的摆法,同时还提问:有不同的摆法吗?学生举出了多种不同的摆法。
整个探究过程,大胆放手、扎实有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数学秋游的教案(精选13篇)篇九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1、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1课时。
1、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时速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
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16×3=。
(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
4、汇报交流。
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60×3=,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
2、引导学生对比16×3=和160×3=,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6×30=。
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1、练习六第1题。
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树叶)的旁边,然后让部分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
2、练习六第2题。
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发学生的生活美感。
3、练习六第3题。(开放题)。
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
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秋游的教案(精选13篇)篇十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
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和相同之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因此,让学生充分应用旧知来自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学时,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激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已有知识经验,并尝试用它来计算小数加减法;让学生明确列竖式时应如何对齐数位,懂得道理何在;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主尝试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2、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为了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学时应注意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法。如,教学例1中解答“第二轮动作完成后中国队领先多少分?”的问题时,教师不宜作任何提示,而应让学生根据自身经验找到适当的解题方法。又如,教学例3、例4时,不需要将教材中出现的各种解题思路率先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四年级数学秋游的教案(精选13篇)篇十一
知识目标: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让学生自己想法设计包装的方法,并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相同的课本、包装纸。
一、创设情境
提问:现在,老师要把26本数学课本用包装纸包起来,怎样保才能节约包装纸?
学生讨论交流方法,说一说怎样包装好。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习新知识
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纸?
2、学生探索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根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3、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方案。并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尽量减少面积的面——最节约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 包装的学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表面积等知识,继续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怎样包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能节约用纸?
二、实践活动
第1题:
(1)要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空间想象来解决包装4盒磁带的问题。
(2)亮出一盒磁带的长、宽、高,根据这个尺寸选择表面积最小的包装方案
(3)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4)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总结交流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学生班数自己的计算情况)
四年级数学秋游的教案(精选13篇)篇十二
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
一、创设情境。
1、欢欢和笑笑给同学们发来请贴,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但路上有两道关卡,只有顺利通过才能得到通行证.
第一关:准确地认出他们,并说出他们的特征.(课件出示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二关:给他们取个形象又合适的名字.(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顺利过关,来到了数学王国.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老师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生自由讨论,给三角形分类.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从你们的学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找出等边三角形并证明.
三、实践应用。
1、画三角形。选择你最喜欢的三角形画下来,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个直角。
出示一个钝角。
出示一个锐角(能不能正确猜出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填一填。
4、找一找:在孔雀图中找出你喜欢的三角形说一说。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四年级数学秋游的教案(精选13篇)篇十三
师生谈话引出生活中的乘法话题。
1.经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的过程。
2.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1.出示例1。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2.学生自己试着用竖式计算,指一人板演。算完后用计算器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3.完成后说说是怎样算的。
同桌说说后,在全班说说。
4.用计算器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68 × 19= 292× 46= 109 × 37=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简便算法的过程。
2.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口算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谈话,引出旅游团就餐问题。
1.经历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简便算法的过程。
2.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口算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
1.观察情景图说说了解到的信息。
2.分别计算选择两种自助餐各需要多少元钱。
3.学生试着笔算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找不同选择的同学各一人板演,其余的写在本上。
交流计算的方法。
重点交流乘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试一试。
先估计积是几位数再口算。
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采用书中的练习题。
第三课时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
(2)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3)估算、计算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培养估算的习惯,培养数感。
设计意图教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更新和反思的艺术,只有牢牢搭住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具进,才能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这朵艺术之花才会永不凋谢。
谈话引入(也可用其他形式引入)
1.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
2.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图并说出图中的信息,再提出问题:估算这列火车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2.展示:说说这列火车大约有多少个座位,你是怎样估算的。先小组内交流,再班级交流。
试一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采用书中练一练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