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对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思考和总结的过程。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中医内科学体会(优秀19篇)篇一
作为一名中医内科学医生,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我深深感受到中医内科学在传统医学中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这一学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病因治疗学。
中医内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病因治疗学,即通过深入分析患者的疾病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中医特有的望闻问切病证分析方法,我能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并给予更科学的治疗。
第二段:从治疗症状到调理人体。
中医内科学主张“治未病”,即在未感染疾病前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营养补充,调理人体,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而在治疗疾病时,中医内科学也不仅仅是治疗症状,更注重调理人体内部环境,从而让患者得以恢复健康。
第三段:特色诊断与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学具有自己独特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例如针刺穴位疗法、草药配方疗法、巨细刚柔配合疗法等。这些特色的方法不仅高效,而且经济实惠,无副作用。在有些慢性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内科学的方法甚至比西药治疗更为有效。
第四段:根据病情,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我深感患者疾病的多种因素,多种病症交织,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我们的治疗方案中包括针灸、拔火罐、草药、中药内服、运动、调整饮食等诸多元素。在治疗过程中我们着重关注患者的身体变化,根据患者的反应,不断调整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增强疗效。
第五段:个体化治疗。
中医内科学主张个体化治疗,不同的人、不同疾病,需要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我们注重患者的体质、生活习惯、病史等多方面特征,个性化调整治疗方案。通过治疗,让患者获得全面的疾病管理。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学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我们不仅要关注病症,更要关注患者的身体整体,从根源、病因、患者情况等各方面入手,治疗患者的疾病,让患者免受疾病的困扰,重返健康生活。
中医内科学体会(优秀19篇)篇二
中医院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总结我院自2010年10月被确定为五级师承教育试点单位以来,在县卫生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医院领导重视,创新进取、继承发扬组织管理,落实带教任务,对推进我院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提升中医药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将今年的五级师承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管理师徒传授方式是中医药学重要的继承方式,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医院领导深知师承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管理部门,确定专人管理。由医务科负责日常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围绕师承教育,督导学术继承人跟师笔记、月记、临床医案、论文、平时考核表和阶段考核表等的完成,保证了师承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二、带教情况根据县乡村三级师承教育的相关文件,我院有4名带教老师,12名学术继承人。按照《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带教日志》《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的要求,做好每次跟、师随诊或实际操作记录,及时整理和总结跟师学习心得体会,认真写好月记。我院跟师学生12名,每位学生每年完成导师临床医案总结24份,学习心得24篇,跟师笔记96篇。公开发表临床经验的论文1篇,在省级、市级进行学术交流论文6篇。
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顾燕、王承芳、韩燕、王顺琴、屈小琴、王晓红,带教日志共完成576篇,其中顾燕在中国保健杂志发表论文1篇。不断创新师承教育工作,保证继承人在学习期间学习的连续性。
一是带教老师根据自身的多年学术经验认真对学生的日志、临床医案、跟师笔记进行批阅、修正,提出修改意见,指出辨证或用药的不足,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诊治疾病的能力。
二是开展专题讲座和病案讨论,学生通过整理病案讨论,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预后等都有详细的记录,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存在不足两年的师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个别继承人思想上不积极,态度不能始终如一,致使师承教学时间和继承人学习质量不高。
在抽查或考核中发现有的学生一开始时很认真负责,完成的跟师材料质量较高,到后期就出现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了事,形成虎头蛇尾的情况。个别学术继承人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原因。
四、今后的打算:
1.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完善教学计划,规范跟师笔记、月记等材料的书写和整理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2.落实师承教育既定的优惠措施,提高中医药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平时考核、阶段考核和年度考核,提高管理质量。
中医内科学体会(优秀19篇)篇三
中医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备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而西医则是医学发展的先驱,技术先进,治疗手段精准。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必然会具备更加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方式。因此,学习西学中医内科学成为我日常学习的一部分。
段二:学习方法。
学习西学中医内科学,我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我打好了西医基础理论,扎实了解身体解剖、生理、病理知识。其次,我在学习中医理论时,特别关注中医基本理论和诊断思路,例如阴阳学说,六经辨证等等,同时注意与西医学科的契合之处,使学习更加合理、深入。最后,在实践中,我尽可能多地接触病人,借鉴师兄师姐的经验,积累诊疗经验,从而更好地学习中西医结合疗法。
段三: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及实践,我逐渐明白了中西医学结合的优势所在。西医强调疾病具体的病因病机,通过检查、影像等医学检测手段获取细节数据。而中医强调疾病的整体观念,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综合了解病人的体质情况。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对疾病作出更为全面准确的判断,而且可以制定出更为综合、科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段四:与医患关系的影响。
在做好中西医结合的前提下,医生和病人的关系也应该随之改变。以前医患关系是单纯以医生为主,病人居于被动地位,可并不是这样。中西医结合需要通过双方的合作,医生需要解释疾病的解剖生理、病理情况,让病人了解诊疗思路,掌握治疗进程和作用规律。病人则需理解医生的治疗手段,及时反馈疗效,配合治疗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彼此信任,协力推动治疗成效。
段五:结语。
综合西学中医内科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系统性地掌握中西医结合的诊疗实践技能,将是临床医生走向成功的必然之路,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切实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和科学发展的贡献。希望我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和把握这个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从而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医内科学体会(优秀19篇)篇四
姓名:
大学生个人简历网。
性别:
女
出生日期:
民族:
汉
户籍:
中国天津市。
身高:
166cm。
婚姻状况:
未婚。
体重:
55kg。
政治面貌:
党员。
学历:
本科。
毕业时间:
毕业院校:
贵阳中医学院。
身份证:
500222************。
专业:
中医类中医学。
现有职称:
暂无职称。
第二专业:
无
现住地点:
贵州省。
求职意向。
应聘职位类型:
卫生医疗/美容保健类。
求职类型:
全职。
2000元(rmb)。
具体职位一:
具体职位二:
针灸。
具体职位三:
推拿。
具体职位四:
具体职位五:
中医美容。
希望工作地区:
重庆市重庆市。
其他工作地区:
重庆各区县。
相关工作经历及特长。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相关工作时间:
1年。
外语语种:
无
外语水平:
良好。
其它外语语种:
无
其它外语水平:
无
普通话水平:
标准。
计算机能力:
优秀。
教育/培训经历。
三月至6月于震宇电脑学校参加计算机培训并或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证书。
209月至12月于贵阳中医学院参加保健按摩培训并获得高级保健按摩师证书。
工作经验。
本人于1月至201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在此期间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并获得了带教老师及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
工作技能。
中医专业基础扎实,各科成绩好,能较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相互促进,初步建立了临床医学知识框架,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实习期间严格要求自己,掌握了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操作,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诚实正直的品格,使我懂得如何用真心与付出去赢得别人的肯定,我会用努力和智慧去争取我的空间,让社会来容纳我。(信息来源于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转载请注明)。
职业目标。
能在贵院从事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相关工作。
自我介绍。
自荐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垂阅我的自荐书,我是贵阳中医学院2011届中医学应届毕业生文月。
五年的大学学习,使我掌握了深厚的专业知识;每一次社会实践,令我养成了吃苦耐劳、坚定自信的品质,在不断成长的同时更加锻炼了我的意志,提高了自身修养。在学习的同时我积极参加院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通过党组织多次考察后已被接收为一名正式的中共党员。
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除了利用学习时间提升技能外,我还积极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我在具备了较强的'临床操作能力之余,还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五年的学习生活中,我积极进取,乐于助人的作风和表现赢得了领导、老师和同学的信任与赞扬,并在一年的实习期间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看到自己所付出的辛苦与汗水换回患者的康复与微笑,这是对我最好的奖励。
我始终坚持用自己最大努力、辛勤劳作,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有着敢于自荐、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精神。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能迅速接受新事物和适应新环境的人。诚实正直的品格,使我懂得如何用真心与付出去赢得别人的肯定,我会用努力和智慧去争取我的空间,让社会来容纳我。
尽管在莘莘学子中,我也许不是最出色的,但会是最努力的,只愿用行动来证明自我。愿贵单位给我一个工作的机会,一个施展自己的空间,我会竭尽所能发挥我最好的水平和才能。
最后,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祝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自荐人:大学生个人简历网。
联系方式。
更多相关信息: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求职简历、护士个人简历表格、针灸推拿师简历表格。
中医内科学体会(优秀19篇)篇五
治未病工作任务刚一下达,我院领导便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全院职工大会,对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了传达,并对有关政策进行了深入解析、学习,积极筹备成立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为我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在组织上给予了保障。
我院中医治未病科在业务工作上与专家门诊、检验、传统疗法等科室有机相连,以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为核心,规范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建成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载体。同时,在中医传统思想指导下整合为集健康体检、传统疗法保健治疗、健康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保健中心(由体检中心、传统疗法中心、健康咨询门诊三部分组成),确保了我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有效、稳步的开展。
工作中我院完善人才、技术保障,并把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科技兴院、人才培养作为全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与建立健全治未病服务机制有效地衔接,确保中医预防保健工作不出现断层现象。利用传统中医师带徒模式及西学中等方式大力培养了一批治未病优秀人才,完善治未病服务支撑条件。
xx年,我院中医专家多次深入社区、基层开展义诊和健康教育讲座,面对面的讲授让老百姓加深了对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普及了治未病知识,更弘扬和传播了中医药文化。我们还通过建立宣传栏,印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举办治未病健康讲座等多形式、多样化的方法,加强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宣传,xx年共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各类宣传材料共计xx余份,举办健康讲座xx期,以上工作确保了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思想理念深入人心。
预防保健工作中,我们还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整合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并开设饮食、运动进补等特色保健服务,并发放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食疗药膳手册等健康教育资料,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充分发挥了中医治未病优势。
xx年,我院的中医预防保健工作和科室的开设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并且在治未病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资金的投入、中医人才的短缺和人民群众思想认识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中医预防保健工作的发展,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步做实做强。
中医内科学体会(优秀19篇)篇六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国内外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学习中医内科学,这也是我个人十分感兴趣的领域。借着这次机会,我在国内一所知名中医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基于我所学的经验与体会,本文将就“西学中医内科学心得体会”阐述我的看法。
在进入中医院进行学习之前,我对中医内科学并不是很熟悉,除了一些基本的中医理论知识知之外,其他的都不了解。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开始逐渐理解中医内科学的种种特点和意义。内科学的重要性在中医中不言而喻,内脏也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疾病的防治是整个中医体系的基础,同时也是中医的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们知道,中医内科学与西医内科学是不同的,前者以中医为基础,包括的内容有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相比之下,西医内科学是以西方医学为基础,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方式。综合比较之下,中医内科学的优势便体现出来了。在临床过程中,中医内科学拥有一些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少用药、副作用小、治疗根源等,这些都是西医内科学所缺乏的优势。
在这一年的学习中,个人也有许多的收获。首先便是对中医内科学的一些理解和认识的提升。对于不同的中医方案,我惊讶的发现其疗效十分显著,对于患者的治疗也帮助我更加客观的了解中医内科学。同时,我发现中医内科学也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学科,它与现代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更加了解到现代医学中的一些奥妙。
第五段:总结。
在西学中医内科学的道路上,我走过了一段坎坷之路。但是,我的体会是显而易见的,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对于临床工作也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让我对于整个中医体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于西方医学和中医学的融合也有了更加宏观的视角。这段心路历程并不是没有挫折,但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懂得了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医内科学体会(优秀19篇)篇七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困扰着许多人的生活。我曾经长期备受腰痛之苦,不仅影响了我的工作与学习,还给我带来了心理压力。然而,通过接受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我逐渐缓解了这一困扰。在此,我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腰痛治疗经验和体会。
第一段:了解腰痛病因和中医内科的基本理念。
腰痛的病因有很多,包括肌肉骨骼损伤、内脏功能失调、肾虚等等。中医内科学认为,腰痛是由于肾脏功能失调造成的。肾主藏精纳气,肾气充盈则骨髓强健,脊椎骨强壮,腰部便不会疼痛。而中医内科的治疗理念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通过调理经络、活血化瘀、补养肾脏等方法,达到缓解腰痛的效果。
在中医内科治疗过程中,首先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情、仔细观察舌苔、测量脉搏等检查手段,综合判断出腰痛的具体原因。然后,医生会制定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中药口服、针灸、推拿等,以及针对不同病因的调理方法。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坚持药物的服用和其他疗程的进行。
通过接受中医内科治疗,我逐渐感受到了腰痛症状的减轻。首先,中草药的治疗效果温和而持久,不会像西药一样带来明显的依赖和副作用。我发现,服用中草药后,我的体力和精神状态都有所改善。此外,针灸和推拿疗法也给我带来了明显的舒缓效果,通过调理经络和促进血液循环,腰部的疼痛感逐渐减轻。
在治疗腰痛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一些注意事项和心得体会。首先,我发现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腰痛症状的改善非常重要。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可以增强肾脏功能,改善腰椎的健康状况。我还尝试了一些养生方法,如热敷、温泉浴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外,良好的心态也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坚定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能够帮助我们战胜疾病。
虽然中医内科治疗的效果已经得到了肯定,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我建议医学界加大中医内科的研究力度,进一步挖掘和总结治疗腰痛的经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我们也可以积极宣传中医内科治疗的优势和效果,鼓励更多的人关注中医内科学,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中医内科治疗腰痛的经验和体会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通过了解病因、接受中医内科的治疗,我成功地缓解了长期以来的腰痛症状,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我相信,随着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医内科治疗的优势,中医内科将在未来的腰痛治疗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中医内科学体会(优秀19篇)篇八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医生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和深厚的中医功底,才能够确诊治疗各种内科疾病。作为一名从事中医内科学多年的医生,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够干好这份工作。
第二段:在临床实践中的体会。
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患者出现的症状仍然是治疗的重点,因此在诊断上,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例如,中医学认为“各有所系”,病从五脏六腑发生,因此在诊疗中,也需要从脏腑的功能、气血的流通、阴阳平衡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第三段:治疗方法的选择。
在治疗上,中医内科学具有独特的方法和理论体系。中药是中医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其“辨证施治”的特点,对病情进行较为精准的判断,同时也满足了病人对治疗的信任和期望。同时,在中医内科学的治疗中,针灸、推拿、医疗Qigong等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选择,这些手段各有特点,通常与中药配合使用,从而在治疗上起到了很好的协同作用。
第四段:重视病人情况。
中医内科学的治疗不仅仅是针对病情进行治疗,更需要把病人的个人情况考虑进去。患者的性格、习惯、饮食、作息等方面,都会影响到病情的发展和治疗的效果。因此,在中医内科学的治疗上,重视患者的个人情况、注重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有益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第五段:总结与感悟。
作为中医内科学医生,我发现要想真正做到出色的治疗效果,首先要有一颗爱心,用心去关注每一个患者。同时,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实践、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技能和治疗质量,以便给更多的病人带去健康和希望。
总之,中医内科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在诊疗中需要注重病情的辨析,治疗中需要综合使用中药、针灸等多种手段,另外,还需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与快乐!
中医内科学体会(优秀19篇)篇九
中医内科学是指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诊治规律,并采用中医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以中医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反映辨证论治的特点,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专业课,也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是理论与临床相互衔接的一门桥梁课程,是中医专业本科后期的一门专业课程,不仅能为临床其他各科如儿科、妇科、外科等打下基础,更是本科生临床实习的坚实基础。其对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临床实践技能操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旨在探讨采用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循证医学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训教学、临床见习等几个方面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对我校级本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医学知识与药学知识,提高处方书写质量,确保患者临床合理用药。
1.1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方式俨然已经成为高校主要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课堂信息量大,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大量的文字、图片、影像和动画等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笔者在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前期阶段,主要采取的方式为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方式。基础理论为中医内科学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只经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但要将这些课程串连起来却比较困难。中医内科学是将这几门基础课程联合起来的一门学科,应将基础理论的学习放在本课程的前面阶段,同时配合多媒体技术,可使学生形成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后面的教学做准备。
1.2循证医学式教学。
循证医学教育观念及教育模式是当今医学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明确的临床实际问题,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证据;严格评价文献质量,找出最佳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及其结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应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教学,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模式转变成主动学习模式。学生在检索文献、收集证据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对某个疾病的印象,而且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将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指导临床教学,对学生在轮转实习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3案例式教学。
赵守真在其《治验回忆录》提到:“医案,乃临床经验之纪实,非借以逞才华尚浮夸也。盖病情变化,隐微曲折,错综复杂,全资医者慎思、明辨、审问之精详,曲体其清,洞悉病服何药而剧,更何药而轻,终以何方而获安全,叙之方案,揆合法度。”从原文中可见医案是临床医生进行辨证论治的记录,能客观反映出医生的中医临床思维。案例式教学区别于纯理论学习的枯燥无味,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案例式教学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医内科学时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疾病的印象,提高学生的中医辨证论治能力,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笔者在案例教学中,所采取的案例以经典性、真实性、过程性、分析性为主要原则,使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医内科对理法方药的印象,提高其中医辨证论治能力。
1.4实训教学。
医生为一个特殊的职业,身上肩任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职责,中医药高等院校旨在培养理论及临床操作技能都较为高超的复合型人才,理论必须联系实践,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多临床、多实习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临床操作技能。临床见习为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中最贴近临床的教学,通过临床见习,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的临床操作。在见习前对每个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同时开展模拟临床技能操作的考试。我校主要在中医内科学课程结束的`第二学期进行临床见习,在第二学期开学初前2个月让学生在学校附属医院进行临床轮转见习,选择每个科室的带教老师,让其带领学生进行见习。临床见习为进入临床实习前奠定了坚实基础。
2结果。
通过本校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大部分学生都具有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都能较快地适应临床轮转,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也相对较强。
3讨论。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其内容不仅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也包括辨证论治等中医临床技能,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中医理论学科。中医内科学为学生在本科阶段中最核心的一门课程,对于一名中医专业学生,能否将中医内科学的知识点掌握并消化,同时将其怡当地应用到临床中至关重要。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和方剂学不再是独立的学科,而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传统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继而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而笔者对我校2008级中医学专业学生主要采取的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方式为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循证医学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训教学、临床见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以及临床操作技能,学生均能较快地适应临床轮转,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也相对较强。
综上所述,采用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循证医学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训教学、临床见习等几个方面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值得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中推广运用。
中医内科学体会(优秀19篇)篇十
6.“寒包火”(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双解汤
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
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咳嗽: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风燥咳嗽: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
1.初期:清肺解表散邪-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益气养阴清热-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中医内科学体会(优秀19篇)篇十一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几乎是所有其他临床医学的基础,亦有医学之母之称。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精选试题2017,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外感表证的热型是:
寒热往来 恶寒发热 潮热夜甚 持续壮热
2.风热感冒的首选方是:
新加香薷饮加 荆防败毒散 桑菊饮 银翘散
3.壮热汗出,口渴引饮,面赤心烦,口苦口臭,舌苔黄,脉洪大有力,其最佳选方是:
大承气汤 大柴胡汤 麻杏石甘汤 白虎汤
4.痢疾初起,兼风热表证,发热,头痛身重者,应解表清里,选用下列何方为宜?
人参败毒散 麻杏石甘汤 葛根芩连汤 银翘散
5.治疗胃痛的基本原则是:
清热利湿 和胃止痛 散寒止痛 益气和中
6.外感咳嗽的.治法是:
祛邪止咳 祛邪化痰 解表止咳 祛邪利肺
7.哮病的病因:
以痰为主 久病体弱 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8.喘促气短,气怯声低,咳声低弱,吐痰稀薄,自汗畏风,易感冒,咳呛痰少质粘,口干烦热,咽喉不利,颧面潮红,舌红苔剥,脉细数。治疗选方为:
七味都气丸 五磨饮子 真武汤 生脉散
9.肺痈的病性主要是下列哪一项?( )
邪盛正虚 虚实错杂 邪盛证实 表热实证
10.肺胀的病变首先是在:
肺系 肺 肾 心
11.证见干咳为主,痰少而粘,痰中带有血丝血点,色鲜红,咳声短促,午后手足心热,盗汗,口干咽燥,胸部隐隐作痛,舌苔薄,舌边尖红,脉细数。其辨证属:
肺痨阴虚火旺证 肺痨肺阴亏虚症 肺痨气阴耗伤证 咳嗽肝火犯肺证
12.苓桂术甘汤是以下心悸哪一证的主方?
心阳不振 水气凌心 心血瘀阻 肾阳虚衰
13.记载用大剂量红花、桃仁、降香、失笑散治疗心痛的医著是:
《医林改错》 《金匮要略》 《证治准绳》 《世医得效方》
14.提出“无痰则不作眩”的论点的医家是:
张景岳 刘河间 朱丹溪 李东垣
15.中风病中经络阴虚风动证的代表方是:
大蓁艽汤 牵正散 镇肝熄风汤 天麻钩藤饮
16.张某,女,36岁,心烦不寐,入睡时寐时醒,胸闷脘痞,头重目眩,口苦,嗳气,泛恶,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数。代表方是:
龙胆泻肝汤 朱砂安神丸 黄连温胆汤 黄连阿胶汤
17.心脾两虚不寐的舌脉象是:
18.癎病的主要病因为:
七情失调 痰邪 脑部外伤 先天因素
19.胃痛的病因,在感受外邪之中,以下哪一病邪最易导致胃痛?
风邪 寒邪 湿邪 热邪
20.胃脘胀痛,攻撑连胁,胸闷嗳气,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加重,舌苔薄白,脉弦。治宜选用:
柴胡疏肝散 化肝煎 清中汤 良附丸
21.腹痛的治疗大法是:
通 泻 补 清
22.痰饮内停所致呕吐,若痰热内郁,呕吐而口干口苦者,可选用:
半夏厚朴汤 黄连温胆汤 苓桂术甘汤 小柴胡汤
23.泻下急迫,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腹痛拒按,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此证属于:
寒湿泄泻 湿热泄泻 伤食泄泻 肝郁泄泻
24.大便干结,腹部胀满,腹痛拒按,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舌苔黄燥,脉数。其辨证属于:
热秘 气秘 冷秘 血虚秘
25.身目俱黄,黄色欠鲜明,身热不扬或无热,头身困重,胃脘痞闷,呕恶纳呆,厌食油腻,腹胀便溏,小便短少而黄,口粘,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或濡数。治疗的主方是:
茵陈蒿汤 大柴胡汤 茵陈四苓汤 茵陈术附汤
26.患者水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不易复起,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弱,治疗用何方最佳:
实脾饮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胃苓汤合五皮饮 参苓白术散
27.治疗气淋实证的代表方是:
八正散 六磨汤 沉香散 石苇散
28.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苔黄,脉数有力。治疗首选方是:
消渴方 六味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 玉女煎
29.外感风寒头痛的主方是:
芎芷石膏汤 羌活胜湿汤 荆防败毒散 川芎茶调散
30.寒湿腰痛的主方是:
加味二妙散 身痛逐瘀汤 甘姜苓术汤 右归丸
中医内科学体会(优秀19篇)篇十二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辅导:心悸,欢迎大家阅读。
一、心悸的概念及源流
1.心悸的概念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2.心悸的源流
心悸的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和《伤寒论》, 称之为“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及“惊悸”等,并认为其主要病因有惊扰、水饮,虚劳及汗后受邪等,并提出了基本治则及炙甘草汤等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
清代《医林改错》重视瘀血内阻导致心悸怔忡,记载了用血府逐瘀汤每多获效。
二、心悸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一、心悸的常见病因
内因:体质素虚,饮食劳倦,七情所伤,药食不当。
外因:感受外邪。
二、心悸的主要病机及虚实的不同特点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
病理变化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滋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
三、虚、痰、瘀与心悸的关系
本病为本虚标实证,其本为心气不足,心阳虚衰,阴血亏虚。其标有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等。阴虚者常兼火盛或痰热;阳虚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者,易见气血瘀滞、痰浊。
一、心悸的诊断要点
1.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可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脉象。
4.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二、惊悸与怔忡的鉴别
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病势轻浅,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
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
心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三、心悸与奔豚的'鉴别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本病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一、心悸的辨证要点
心悸的辨证应辨虚实,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之类。
二、心悸的治疗原则
心悸的治疗应分虚实,虚证分别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
同时,由于心悸以心神不宁为其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入镇心安神之法。
【须牢记的架构图】
1.心虚胆怯证
主症: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 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加减。
常用药:朱砂、龙齿、琥珀、酸枣仁、远志、茯神、人参、茯苓、山药、天冬、生地、熟地、肉桂、五味子。
2.心血不足证
主症: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 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
3.心阳不振证
主症: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 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代表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附片、人参、黄芪、麦冬、枸杞、炙甘草、龙骨、牡蛎。
4.水饮凌心证
主症: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 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 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药:泽泻、猪苓、车前子、茯苓、桂枝、炙甘草、人参、白术、黄芪、远志、茯神、酸枣仁。
5.阴虚火旺证
主症: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 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 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常用药:生地、玄参、麦冬、天冬、当归、丹参、人参、炙甘草、黄连、朱砂、茯苓、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桔梗。
6.瘀阻心脉证
主症: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代表方: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常用药: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当归、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四、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
心血不足证,若五心烦热,血汗盗汗,胸闷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结代,为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血,滋阴安神,用炙甘草汤加减。
阴虚火旺证,若肾阴亏虚,虚火妄动,遗精腰酸者,加龟板、熟地、知母、黄柏,或加服知柏地黄丸;若阴虚而火热不明显者,可单用天王补心丹。
水饮凌心证,若见因心功能不全而致浮肿、尿少、阵发性夜间咳喘或端坐呼吸者,当重用温阳利水之品,如真武汤。
中医内科学体会(优秀19篇)篇十三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今天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2017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感冒,欢迎大家阅读。
一、感冒的概念及源流
1.感冒的概念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2.感冒的源流
感冒病名则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
二、感冒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一、感冒的常见病因 ——以风邪为主, 可兼寒热暑湿等。
二、感冒的病机及转化
感冒的'病位在肺卫;基本病机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一、感冒的诊断要点
二、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
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他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流行性。
三、感冒与风温病早期的鉴别
一、感冒的辨证要点
二、感冒的治疗原则
感冒的治疗原则为解表达邪。
【须牢记的架构图】
三、风寒束表、风热犯表、暑湿伤表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风寒束表证
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 咽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
代表方: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常用药:荆芥、防风、苏叶、豆豉、葱白、生姜、杏仁、前胡、桔梗、甘草、橘红。
2.风热犯表证
主症: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 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 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
代表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常用药:银花、连翘、黑山栀、豆豉、薄荷、荆芥、竹叶、芦根、牛蒡子、桔梗、甘草。
3.暑湿伤表证
主症: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 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 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常用药: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香薷、厚朴、扁豆。
四、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气虚感冒
主症:恶寒较甚,发热,无汗, 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 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
代表方:参苏饮加减。
常用药:党参、甘草、茯苓、苏叶、葛根、前胡、半夏、陈皮、枳壳、桔梗。
2.阴虚感冒
主症:身热,微恶风寒, 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
代表方:加减葳蕤汤化裁。
常用药:玉竹、甘草、大枣、豆豉、薄荷、葱白、桔梗、白薇。
五、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
风寒束表证,若表湿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身热不扬者,用羌活胜湿汤 加减。
中医内科学体会(优秀19篇)篇十四
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肉败血腐,形成脓疡,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咯吐脓血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接下来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辅导:肺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肺痈的概念及源流
1.肺痈的概念
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2.肺痈的源流
肺痈之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创用苇茎汤以清热排脓、活血消痈,成为后世治疗本病之要方。
二、肺痈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一、肺痈的常见病因
外因:感受风热,或风寒袭肺,内郁化热。
内因:嗜酒太过或恣食辛辣煎炸厚味,痰热素盛。如宿有痰热蕴肺,复加外感风热,内外合邪,则更易引发本病。
二、肺痈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肺痈的'病位在肺。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于热壅血瘀。
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壅血瘀成痈,血败肉腐而化脓。
病理性质:主要表现为邪盛的实热证候。
一、肺痈的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发病多急,常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吐黏浊痰经旬月左右,咯吐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相兼,身热遂降,症情好转,经数周逐渐恢复。如脓血不净,持续咳嗽,咯吐脓血臭痰,低烧,消瘦,则转成慢性。
2.验痰法
肺痈病人咳痰,吐在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如《医学入门·卷五·肺痈肺痿》说:“肺痈……咳唾脓血腥臭,置之水中则沉。”
3.验口味
肺痈病人吃生黄豆或生豆汁不觉其腥。
4.体征
可见舌下生细粒,溃后迁延之慢性患者,还可见指甲紫而带弯,指端形如鼓槌。
二、肺痈与风温的鉴别
一、肺痈的辨证要点
根据其临床表现,辨证总属实热之证。初起及成痈阶段。症见高热,咳嗽气急,咯痰黏稠量多等,为热毒瘀结在肺,成痈酿脓,邪盛证实。后期溃脓之后,大量腥臭脓痰排出,身热渐退,咳嗽减轻,但因痰热久蕴,肺之气阴耗伤,则可表现虚实夹杂之候。恢复期,即以阴伤气耗为主,兼有余毒不净。
二、肺痈的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祛邪为原则,采用清热解毒、化瘀排脓的治法, 脓未成应着重清肺消痈,脓已成需排脓解毒。
【须牢记的架构图】
三、肺痈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初期
主症:恶寒发热,咳嗽,咯白色黏痰,痰量日渐增多, 胸痈,咳则痛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
治法:疏风散热,清肺化痰。
代表方: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银花、连翘、芦根、竹叶、桔梗、浙贝母、牛蒡子、前胡、甘草。
2.成痈期
主症: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浊痰,呈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 口干咽燥,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代表方: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常用药:薏苡仁、冬瓜仁、桃仁、桔梗、黄芩、银花、鱼腥草、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甘草、芦根。
3.溃脓期
主症:咳吐大量脓痰,或如米粥,或痰血相兼,腥臭异常, 有时咯血,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卧,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或数实。
治法:排脓解毒。
代表方:加味桔梗汤加减。
常用药:桔梗、薏苡仁、冬瓜子、鱼腥草、金荞麦根、败酱草、银花、黄芩、芦根。
4.恢复期
主症: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痰渐少,臭味亦淡,痰液转为清稀, 精神渐振,食纳好转。或有胸胁隐痛,难以平卧,气短,自汗盗汗,低烧,午后潮热,心烦,口燥咽干,面色无华,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或见咳嗽,咯吐脓血痰日久不净,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迁延不愈。
治法:清养补肺。
代表方: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百合、玉竹、党参、太子参、黄芪、当归、川贝母、冬瓜仁。
中医内科学体会(优秀19篇)篇十五
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整理的`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辅导:咳嗽,希望大家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一、咳嗽的概念及源流
1.咳嗽的概念
2.咳嗽的源流
咳嗽病名最早见于《内经》 ,对咳嗽病因的认识,《素问·咳论》 篇指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二、咳嗽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一、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
外因:六淫之邪,侵袭肺系。 常以风为先导,或夹寒,或夹热,或夹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内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他脏及肺有饮食不调、情志不遂。肺脏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
二、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及转化
咳嗽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基本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一、咳嗽的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他脏见证。
2.辨证候虚实:外感咳嗽一般均属邪实;而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其中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肺阴亏耗咳嗽则属正虚,或虚中夹实。
二、咳嗽的治疗原则
外感咳嗽属于邪实,治以祛邪利肺。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以祛邪止咳,兼以扶正。
【须牢记的架构图】
三、风寒、风热、风燥咳嗽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风寒袭肺证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 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 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金沸草。
2.风热犯肺证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 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 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身痛,或见恶风,身热 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桑菊饮加减。
常用药: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大贝母、枇杷叶。
3.风燥伤肺证
主症: 干咳,连声作呛, 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 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汤加减。
常用药:桑叶、薄荷、豆豉、杏仁、前胡、牛蒡子、南沙参、大贝母、天花粉、梨皮、芦根。
另有凉燥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 加减。
四、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痰湿蕴肺证
主症:咳嗽反复发作, 咳声重浊, 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药:法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川朴、杏仁、佛耳草、紫菀、款冬花。
2.痰热郁肺证
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 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加减。
常用药: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杏仁、大贝母、瓜蒌、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
3.肝火犯肺证
主症:上气 咳逆阵作,咳时面赤, 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常用药: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山栀、丹皮、青黛、海蛤壳、粳米、甘草、苏子、竹茹、枇杷叶。
4.肺阴亏耗证
主症: 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 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 口干,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甘草、川贝母、甜杏仁、桑白皮、地骨皮。
中医内科学体会(优秀19篇)篇十六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临床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搜索整理的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知识点:哮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哮病的概念及源流
1.哮病的概念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临床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
2.哮病的源流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明确指出了哮病发作时的特征及治疗,并从病理上将其归属于痰饮病中的“伏饮”证。
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丹溪心法》有专篇论述,认为“哮喘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
明·虞抟《医学正传》 进一步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别,指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二、哮病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一、哮病的常见病因
外因: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或因吸入烟尘、花粉、动物毛屑、异味气体等。
内因:饮食不当,过食生冷,或嗜食酸咸甘肥,或进食海膻发物;体虚病后,素质不强,或病后体弱。一般而言,素质不强者多以肾为主,而病后所致者多以肺为主。
二、哮病的主要病机、“夙根”与诱因及转化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
基本病机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如朱丹溪指出:“哮喘专主于痰”。
一、哮病的诊断要点
二、哮病与喘证、支饮的鉴别
1.哮病与喘证的鉴别
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2.哮病与支饮的鉴别
一、哮病的辨证要点
发时以邪实为主,当分寒、热、寒包热、风痰、虚哮 等五类,注意是否兼有表证。而未发时以正虚为主,应辨阴阳之偏虚,肺脾肾三脏之所属。若久发正虚,虚实错杂者,当按病程新久及全身症状辨别其主次。
二、哮病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治疗原则
当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基本原则。
【须牢记的架构图】
三、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冷哮证
主症:喉中哮鸣如水鸡声, 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代表方: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射干、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大枣、甘草。
2.热哮证
主症: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 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代表方: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苏子、白果、甘草。
3.寒包热哮证
主症:喉中鸣息有声, 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 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
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代表方: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石膏、厚朴、杏仁、生姜、半夏、甘草、大枣。
4.风痰哮证
主症: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 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咯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舌苔厚浊,脉滑实。
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代表方:三子养亲汤加味。
常用药: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麻黄、杏仁、僵蚕、厚朴、半夏、陈皮、茯苓。
5.虚哮证
主症: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 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咯痰无力, 痰涎清稀或质黏起沫,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舌质淡或偏红,或紫黯,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代表方:平喘固本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黄芪、胡桃肉、沉香、坎脐、冬虫夏草、五味子、苏子、半夏、款冬、橘皮。
四、哮病缓解期肺脾气虚、肺肾两虚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肺脾气虚证
主症: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代表方: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白术、山药、薏苡仁、茯苓、法半夏、橘皮、五味子、甘草。
2.肺肾两虚证
主症: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咯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
治法:补肺益肾。
代表方: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常用药:熟地、山萸肉、胡桃肉、人参、麦冬、五味子、茯苓、甘草、半夏、陈皮。
中医内科学体会(优秀19篇)篇十七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 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胸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胸痹的概念及源流
1.胸痹的概念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 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2.胸痹的源流
胸痹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
《灵枢·厥病》有“真心痛”之说,谓“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二、《金匮要略》对胸痹证治的认识
《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 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且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 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在治疗上,根据不同证候,制定了瓜蒌薤白白酒汤 等九张方剂,以取温通散寒、宣痹化湿之效,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点。
三、本病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一、胸痹的常见病因
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
外因:寒邪内侵。
二、胸痹病机、发展趋势及虚实两者的'内涵及其转化
胸痹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
基本病机为心脉痹阻。
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一、本病的诊断要点
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可缓解。严重者可见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候,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二、胸痹与悬饮、胃痛、真心痛的鉴别
1.胸痹与悬饮的鉴别
悬饮、胸痹均有胸痛,但胸痹当为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可缓解。悬饮为胸肋胀痛,持续不解,多伴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并有咳嗽、咯痰等肺系证候。
2.胸痹与胃痛的鉴别
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位相近;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极易混淆。但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胃痛与饮食相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证候。
3.胸痹与真心痛的鉴别
真心痛乃胸痹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危重证候。
一、胸痹辨证:虚与实、标与本及其内涵
胸痹总属本虚标实之证,辨证首先掌握虚实,分清标本,标实应区别气滞、痰浊、血瘀、寒凝的不同;本虚又应区别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
二、本病的治疗原则及具体治疗方法
【须牢记的架构图】
三、心血瘀阻、气滞心胸、痰浊闭阻、寒凝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心血瘀阻证
主症: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 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桔梗、枳壳、当归、生地、降香、郁金。
2.气滞心胸证
主症: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 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 或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枳壳、赤芍、香附、陈皮、川芎。
3.痰浊闭阻证
主症: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 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代表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常用药:瓜蒌、薤白、半夏、南星、竹茹、人参、茯苓、甘草、石菖蒲、陈皮、枳实。
4.寒凝心脉证
主症: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 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代表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细辛、薤白、瓜蒌、当归、芍药、甘草、枳实、厚朴、大枣。
5.气阴两虚证
主症: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 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面色白,易汗出,舌质淡红,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代表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黄芪、炙甘草、桂枝、麦冬、玉竹、当归、丹参、五味子。
6.心肾阴虚证
主症: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常用药: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人参、炙甘草、茯苓、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远志、丹参、当归身、芍药、阿胶。
7.心肾阳虚证
主症: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动则更甚,面色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 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代表方: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常用药:人参、附子、桂枝、熟地、山萸肉、仙灵脾、补肾脂、炙甘草。
四、寒凝心脉与心肾阳虚之胸痹的证治区别及其治疗加减变化
寒凝心脉证,若阴寒极盛,胸痹重症,表现胸痛剧烈,痛无休止,伴身寒肢冷,气短喘息,脉沉紧或沉微者,当用温通,予乌头赤石脂丸。
五、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
气滞心胸证,气郁日久化热,心烦易怒,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者,用丹栀逍遥散,以疏肝清热;便秘严重者,加当归芦荟丸 以泻郁火。
痰浊闭阻证,若痰浊郁而化热者,用黄连温胆汤。
中医内科学体会(优秀19篇)篇十八
中医内科学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在这学期的中医内科学课程中,我们又再一次深入系统研究和学习了临床各常见中医内科疾病,收获颇多,在此,将自己对于应该怎样学习这门学科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中医学根植及生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土壤,从神农尝百草谱《神农本草经》,到黄帝岐伯问答出《黄帝内经》;从仲景演《伤寒论》、《金匮要略》,到孙思邈《千金方》;从金元各大家齐鸣,到明清温病各家学派学说,数千年来,古人们前仆后继,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宝库。
中医学经典古籍浩如烟海,这都是前代医家留给后世学者的宝贵医学财富,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研究,其理论学说及临床诊治思维方法对于如今仍然有重大的临床价值。我们作为研究生更要以严谨的态度去深入学习和诵读,通过多多诵读经典条文,不断充实自身理论基础,从而能更加全面的以中医角度去认识疾病、疾病病因病机及发展转归,更能博采众方,取各家之长,取前人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更好的指导当代的临床实践。
不知不觉已经在附一实习结束,这也是我在大学四年来,第一次真正的上临床,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离开了枯糙的书本,面对着的是活生生的病人,而我也充当了一回冒牌的实习医生。在我们下科之前经过简单的培训,可是这些培训对于我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临床工作的我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适应和学习很多东西。我把在中医内科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1、继承创新文明务实校训短短的八个字,就是出入校门前永远的记忆,所需继承的太多太多,前辈们的精神,乃重中之重,而后才是思维方式,最后才是药房等等,创新,思维方式与药剂的创新,文明,谦而有理,务实,踏踏实实,无论做哪一行,哪一业,做好脚下,我觉得这八个字不光是运用在学习医学,在各行各业中,都应该有这种精神,前辈们一步步辛勤的走下的路,我们应该走的更加辉煌。如此一来,这大学,也算得上并未白上了。
2、医人医心现如今太多病从心起,我们只能医人的躯壳,医人心,却是另一项浩瀚渺茫的工程,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不断的在思考这一问题,如何医人心?以佛心观人,人人为佛,以魔心观人,人人为魔,花开生两面,佛魔一念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最终的答案,是以自性悟本真。自己要做一个榜样,不是时代,历史的榜样,而是自己的榜样,做好自己,自然会有人来拜访你,你由着他拜访,给他提点,解惑,自然能够医人心结,路还很长,无论是否从医,应有一颗医者之心。
3、目标在医院实习的同学很多,有很多同学都有考研的打算,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好好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对于我来说,是把实习放在首位的,毕竟只有那么一次,时间是那么的珍贵,岂能浪费,正因为这样我下定决心一定在实习期间好好锻炼自己,无论自己今后是否从医,都要在学习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应对日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在实习期间订个目标很重要,没有目标,我们就没有进取的方向,而我的目标是:在实习过程中培养自己临床思维、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掌握各项临床操作技术、掌握各项急诊的处理,能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些杂病。定下目标之后,就向着目标努力,有目标的做事情比毫无目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适应医院的学习和课堂学习不同,刚刚实习的同学可能很深有体会,没有课室,没有教材,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我刚开始也晕了,感觉自己太多东西不会了,又有太多的活儿等着我们去做了。
我认为:边干边学,干就是学。既然在临床学习就是应该是“实践第一”,它意味着你要去干有关诊断、抢救、观察、治疗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在科里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干活,而不是在看书,这就需要我们去适应在临床上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像有些同学说的一样,在病房工作又忙又累,啥都学不到,其实这是方法不得当。我的适应方法是,看书结合临床,上班看病,下班看书;比如来了一个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我会先把类风湿关节炎这章看一遍,掌握其诊疗规范标准,然后再观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情况,对照书本,书本—实践—书本—再实践。事先看书可以指导你的临床实践,事后看书可以对你的临床实践予以校正、补充和深化。对于我们这些初出校门的实习生,在学校里看书是为了学习,而在临床工作中看书则是为了实践。
5、注重细节在病房里工作,不但要记住病人的主要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而且要记住治疗的具体方法和全部细节:药名、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注重细节。我们得经常去查房,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了解患者的既往史、药物过敏史等等。给血压高的患者量血压,给糖尿病患者制定膳食方案,给有损伤的患者包扎换药等等。
6、培养思维在临床工作,我觉得要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这点也是我有所欠缺的,临床思维是临床医生接触病人后形成初步临床诊断和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基本思维形式,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要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就要求实习医生详细正确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尽量掌握病人所有疾病的相关信息是进行正确临床思维的关键,尽管现在先进检查设备很多,但是辅助检查只能取到辅助诊断,印证结果的作用,只有详细的病史和可靠的体征才是对疾病推理性分析的客观依据。此外,还要建立严密的逻辑思考,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实习生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辨,但切忌不科学,不严谨的“联想”,应对病人信息进行选择性编码,结合病人主要表现及其相关的背景因素,将各个方面的“症状”整合起来思考,抓住问题的实质,有限度地寻找相关理论来解释,而最终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世人多疾苦,在医院实习的时间,自己看到了许多病人背后的事,家境,付出,责任,承担,辛勤,汗水,泪水,荣耀,使命。哎,以善人心观世人,世人皆善!以魔人心观世人,世人皆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心之所向,即为天堂。
本学期前,我曾上过武当山·太子洞拜访过洞中唯一的道人,贾爷爷,那双澄澈的眼神,放佛洞穿了我的灵魂,发自肺腑的言论,讲述着我们身上的责任,我心之所向,我心之所念,是为世界,人类,动物,植物,大的阴阳。历史留下精华,遗du,责任,都将一代代传下,由我们承担!
壮哉我大中医!以蓬勃的文化,思维,带这个世界走向光明。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为期十个月的实习生活已经结束。实习是我们将理论用于实践,用于临床所迈开的第一步,在此过程中我收获颇丰,心得体会亦不少,下面为我对本次实习的自我鉴定:
我
__。
市中医院实习,按照学校和医院的要求和规定,我分别到了内、外、妇、儿、五官、急诊、骨伤等七个科室学习,在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冻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十个月的实践我熟练掌握了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的书写;掌握了临床各科室的特点及各科室常见、多发病人的诊治;掌握了常见化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及和各类危、重、急病人的初步处理。较好地完成了各科室的学习任务,未发生任何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
此外,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与所在实习医院的党支部取得联系其间我踊跃参加了实习单位及各科室组织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和各项活动,使自己的实习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总之,我对自己实习期间的表现是较为满意的,同时我对自己未来的工作也充满了信心,也诚挚希望大家能给我提更多宝贵的意见各建议,帮助我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中医内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中医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即将结束内、外、妇、儿四个大科室的实习,回顾这些日子,是苦是乐,是酸是甜,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味道,在儿科近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我受益颇多,即将要出科了,却有好多的不舍,对于我们的实习,科里的老师们都很重视,每周的实习安排也谨然有序,从而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成长,在此,对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1、实习前对心内科的一些基本操作要掌握,如做心电图、测血压、心脏的体格检查等,不要小看这些,以最简单的测血压为例,很多人都没有规范的掌握。
2、搞熟心内科常见疾病的书本知识,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瓣膜病、冠心病等;然后再在临床上将上级医生的诊疗方案与书本相对应,看看如何与患者个体结合,不懂就问,水平会提高很快。
3、学会一些急诊处理,如高血压急症、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等,急诊的东西会处理了,后面慢的也不用着急,这样做到心中有数,“一切尽在掌握”,呵呵!
4、还有就是,医生不光要掌握高超的医术,同时还要很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与同事,平时多学学上级老师的沟通、谈话方法和技巧,等到真正工作了会很快上手。
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经过不断的努力,在心内科的实习很快结束,取得了很大成绩。首先,在基础理论方面,温故而知加强了巩固和提高;其次,在临床放面学到了新的知识和处理方法。总之。经过在心内实习,是我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提高,在突发病方面,学到了应对的知识和技巧。我一定把学到得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并不忘记老师的教诲,不断地学习进步。
不感叹了,我一定会好好把握实习机会的。不管别人拿什么眼光看我,我会坚持!因为我身后有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最亲爱的人!
中医内科学体会(优秀19篇)篇十九
1.下列常见内科病证的概念、沿革、病因病理、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及研究进展。
感冒、咳嗽、肺痈、肺胀、哮证、喘证、痰饮、血证,心悸、胸痹心痛、不寐、郁证、癫狂、痫证、痴呆、胃痛、痞满、呕吐、泄泻、痢疾、便秘、腹痛、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头痛、眩晕、中风,水肿、淋证、癃闭、腰痛、消渴、痹证、痿证、内伤发热、虚劳、厥证、关格、瘿病。
2.下列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
肺痿、肺痨、自汗盗汗、噎膈、呃逆、痉证、疟疾、遗精、耳鸣耳聋、颤证。
3.下列病证的比较鉴别。
中医内科病证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互相之间存在相似而又相异之处,正确地加以比较、鉴别对于提高中医理论、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感冒与温病早期。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3)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
(4)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
(5)风热咳嗽与肺痈。
(6)肺痈与肺痨。
(7)哮证与喘证。
(8)实喘与虚喘。
(9)肺胀与咳嗽、喘证、痰饮。
(10)肺胀与心悸、水肿。
(11)肺痨与虚劳。
(12)苓桂术甘汤与甘遂半夏汤治疗饮停于胃。
(13)自汗与脱汗、战汗、黄汗。
(14)相同病理,导致不同血证。
(15)相同处方,治疗不同血证。
(16)胸痹与真心痛。
(17)胸痹与胃痛、胁痛、悬饮。
(18)惊悸与怔忡。
(19)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
(20)癫、狂、痫证。
(21)中风、厥证、痫证、痉证。
(22)中风之中脏腑与中经络。
(23)刚痉与柔痉。
(24)暑厥、气厥、蛔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