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而制定的一份计划。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妨从编写教学工作计划开始,以下是一些范文供你参考。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理念(通用17篇)篇一
教材分析:
这则成语故事描写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实际意义。
重点、难点:
1、认读文中2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头饰、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过程。
一、检查复习。
出示生词卡片认读生词卡片。
二、导入新课。
2、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们之间的故事。
3、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你听明白了什么?1、汇报听后的收获。
(2)理解“窜”字的意思。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图画。
2、学习2—5自然段。
(1)理解“骨碌一转”1、学生上台做动作。
(2)质疑: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
说明了什么?
(3)理解:扯着嗓子。
(4)指导朗读2、尝试读。
(5)师做“一愣”的动作,3、指名读引导学生理解“一愣”的意思。
(6)质疑:老虎为什么一愣?4、联系生活实际,陈述原因。
(8)指导朗读5、加上动作朗读,
6、指名上台读。
(9)师松开手: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3、学习6—8自然段。
(1)这时,你是狐狸,你会怎么做?1、自由发言、交流,加动作朗读。
(2)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3)师:走吧!我们到森林里地看看!2、自由读课文马上,老师找几个同学来演一演。3、表演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样子。
(4)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意思。
(5)问狐狸,你什么要这样做?
4、生表演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样子。
(6)理解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意思。其余学生齐读。
(8)问百兽:你们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你们有什么感想?
(9)理解“纳闷”一词的意思。
(10)你们为什么跑?你们怕谁?
(11)师小结:所以,我们说狐狸自己没有什么本事,它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12)指导朗读6、尝试读。
7、齐读。
4、学习第9自然段齐读第9自然段理解“狐假虎威”中“假”的意思。
四、师生共同总结。
质疑:你喜欢这只狐狸吗?为什么?讨论、交流。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理念(通用17篇)篇二
本课是一则成语故事,讲了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
初读课文时,可从看图入手,教师一边让学生看图,一边以讲故事的语气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细读课文,要抓住关键词句,指导朗读,让学生明白,真正厉害的是老虎,狐狸那神气活现的吓唬百兽不过是借了老虎的威风罢了。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认识“把”字句。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一、导入。
1、(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
2、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一件事,今天我们要学第8课狐假虎威(板书课题)。
3、学习题目中的生字。
4、齐读课题。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读完后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自由站起来把所画生词读一读。
3、自学生字词。
4、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五、指导写字。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剩余的生字。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图。
(2)故事的起因是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怎么知道的?
(3)请你读出狐狸那害怕的样子。指读,齐读。
2、教学第2——5自然段。
(1)在这关键的时候,狐狸怎么做的呢?自读第2——5自然段。
(2)你觉得狐狸和老虎怎样呢?从哪些词读出来的呢?
a.狐狸在想什么主意?怎样说才算“扯着嗓子”?有感情地读出狐狸那装腔作势的样子。
b.老虎被蒙住了,从哪儿可以看出?
c.这时狐狸越发胆子大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能读出它那装着不怕老虎的样子吗?练读,指读。
(3)这时,老虎开始上当了。
(4)分角色朗读第2——5自然段。
3、教学第6——8自然段。
(1)老虎既然松开了爪子,狐狸为什么不赶快逃命,反而要带老虎在百兽面前走一趟呢?
(2)自读第6——8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呢?(这时老虎还是半信半疑的,如果狐狸逃跑,会被老虎看破,所以狐狸装作“神气活现”,带老虎去百兽面前走一趟,这样老虎就会信以为真了)。
(3)师引读第8自然段,这时森林里百兽看到狐狸这样,都很(),再往它身后一看,()。
(4)这里该读出什么语气,为什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5)老虎看到这,会怎么想?
(6)有感情地齐读第6——8自然段。
4、教学第9自然段。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再来看看题目是什么意思?
5、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教学生字。
教学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会复述课文。
2、初步认识把字句,并能试着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
二、指导复述。
1、看看图,想想故事,说一说。
2、看看老师的板书来记忆,说一说。
3、同桌互相说。
4、指名复述课文。
5、自由组合排练这个课本剧,指名上来表演。
三、认识“把字句”。
1、读读课后第4题的要求。
2、自读第一组的两个句子比较在说法上有什么不同。
3、小结:像在句子中用“把”的,通常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把字句。
四、小结。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加偏旁组字组词。
瓜____()假____()爪__。
__()。
昔____()元____()旦____()。
二、将句子补充完整。
1、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歌唱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夫热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将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
1、狐狸的话蒙住了老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室被我们扫干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你的朋友听。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理念(通用17篇)篇三
3、理解本文的寓意。
教学重点:传情达意地朗读,读出狐狸的狡猾。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寓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成语故事两则》,请同学来说说: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是成语?
小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它往往用精练的语言表现出丰富的内容。
今天我们所学成语故事的主人是两只动物。(贴画)一只是狐狸,另一只是老虎。
2、在大家的印象中有没有关于这两种动物的成语呢?比如说“如虎添翼”,谁能说出它的意思?(同学说成语)。
老虎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凶猛)。
狐狸呢?(狡猾)。
4、今天我们所要学的是《狐假虎威》。
“假”是什么意思?借。
“威”是什么意思?威风。
知道这个故事的同学请举手。谁能说说这个故事?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的原文,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做到传情达意地朗读古文。
二、朗读。
1、朗读首先要做到正确清楚、自然流畅,请大家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看看,有没有读不准的地字及不清楚的解释。
有没有?谢老师来考考大家!
长百兽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以为然畏。
2、散读,做到正确清楚、自然流畅。
3、齐读。
三、分析。
大家都已经能做到正确清楚自然流畅,但要传情达意的朗读还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起因。
文中那个句子写出了故事的起因?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1、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抓住关键字词就能把意思说出来)。
2、你猜想一下,此时的老虎和狐狸各自的心情如何?
老虎:凶狠、得意。
狐狸:害怕、紧张。
3、怎样才能读出老虎的凶狠得意?关键词语应读重音。
哪些词语?求、得、食。
如果加上些停顿,就显得更加抑扬顿挫了。
范读、小组读、齐读。
(二)结果。
1、文中哪个句子交代了故事的结果?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请同学用现代文说出它的意思。
2、我们常说思想是指导行动的,老虎之所以这样做,它心里在想什么?
认为狐狸是对的。
老虎不知其中的奥秘,还蒙在鼓里,朗读时要读出;老虎的糊里糊涂,语速如何?
慢
范读。齐读。
“兽见之皆走”走是“跑”的意思。为什么要跑?
害怕。
“跑“是慢慢的吗?不是,逃命自然越快越好,所以语速应怎样?
快、急切。
现在老师来做这只傻老虎,同学们扮百兽(范读)。
男同学扮演老虎。女同学扮演百兽,朗读。
(三)议论。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翻译句子。
3、范读,小组读,齐读。
(四)经过。
1、我们先来看第一句子无敢食我也。”
a、请一位同学翻译。
b、我们前面说过狐狸被老虎抓住时很害怕,它为什么敢说这样的话?是他的胆子很大吗?不是,它是假装镇定。虽心里十分慌张,但语言坚决肯定,所以朗读时应重点突出“无敢”
c、范读,分读。
2、光凭这一句话,老虎会相信它吗?显然不够,所以狐狸滔滔不绝的说出了它的理由。
a、它的理由是什么呢?请用现代文把这个理由说出来。
b、狐狸找到了谁做靠山?天帝。
那么狐狸肯定要在老虎面前突出自己的靠山,强调自己的位置,还要突出后果的严重性。“天帝”“长百兽”应读重音,语气要傲慢些。
范读。
3、a、请学生翻译。
b、狐狸的方案中哪些词语突出了狐狸的狡猾?
“先行”“随后”
所以这两个词语要读重音。
c、狐狸不但提出了方案,还预言了结果。是哪个句子?翻译。
反问句语气更强烈、肯定。
e、狐狸的反问充分表现出这时它已经由开始的恐慌变得十分自信了,它的花言巧语已经达到了预期目的。
4、根据幻灯片传情达意地散读、互读。
5、看图一起朗读。
四、总结。
2、了这个故事后,你对开始下的定义有没有修改和补充的意见呢?
在这个故事中,老虎有凶猛的一面,也有愚蠢的一面。狐狸虽狡猾,但也有可取之处,它急中生智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正体现了它的聪明。
3、最后请大家谈谈上了这堂课的收获或体会。
a、朗读古文要主义重音、语调、停顿,做到传情达意。
b、我们不能像愚蠢的老虎那样上当受骗,要学会识别别人的阴谋。
c、我们要学习狐狸的聪明机智,但不能利用花言巧语欺骗别人,更不能仗势欺人。
五、作业: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可参考:
(1)老虎俯首称臣了。
(2)百兽揭露狐狸的诡计。
(3)老虎明白受骗了。
六、板书。
成语故事两则。
借威风。
狡猾凶猛。
聪明愚蠢。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理念(通用17篇)篇四
1.理解故事内容,明白“狐假虎威”的寓意。
2.丰富词汇“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3.尝试用语言、神态、动作表现角色特征,感受经典成语故事的魅力。
课件、音乐、头饰。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虎之威”和“狐之猾”。
尝试用语言、神态、动作表现“狐之猾”,明白”狐假虎威“的寓意。
1.出示“狐”和“虎”,谈话导入课题。
“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对狐狸和老虎的感觉吗?”
“森林里的小动物害怕狐狸还是老虎?”
2.完整讲述,幼儿倾听,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小动物到底害怕谁?老虎认为小动物害怕谁?”
3.播放课件,分段讲述,理解感受角色特征。
(1)“狐狸被老虎逮住了感到怎么样?”
(2)“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喊?”
(3)“狐狸和老虎走起路来什么样?”
幼儿分角色表演。
4.梳理线索,引出题目,理解“狐假虎威”的本意。
狐狸:害怕—谎言—神气活现—得逞。
老虎:凶猛—蒙住—半信半疑—上当。
5.配乐讲述,发表看法,引导健康的价值取向。
“你认为故事中的狐狸是狡猾的还是聪明的?为什么?”
6.借助“申公豹”,理解寓意,激发对成语故事的兴趣。
“申公豹借着谁的威风吓唬谁?”
“狐假虎威”是一个成语故事,类似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什么?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它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噌”,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一把就逮住了狐狸,“哈哈,我可以美餐一顿了!”
狐狸害怕极了,它眼珠骨碌一转,嗯,有办法了!狐狸扯着嗓子喊:“你敢吃我?”“嗯?不敢?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所有的小动物,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难道它真的是老天爷派来的?”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狐狸松了口气,摇了摇尾巴,说:“你要是不相信,我就带你到动物们面前走一趟,保证它们见了我,没有一个不赶紧逃命的,到时候让你看看我有多威风!”
狐狸真有那么大的威风?老虎不太相信,可是,看着狐狸的神气劲儿,又有点相信。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狐狸今天怎么这么神气,这么威风啊!”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快逃命啊!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吓跑的。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理念(通用17篇)篇五
首先,我对教材中的故事进行了删减修改,精炼语言,抓住故事发展的两条线索即角色的心理变化,层层推进。狐狸从害怕—谎言—神气活现—得逞;老虎从凶猛—蒙住—半信半疑—上当。从而更加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虎之威”和“狐之猾”。
从完整语言、整合教育、活动教育的观念出发,遵循《纲要》对语言教育“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的要求,教学中紧紧围绕两条线索,通过讲述倾听—梳理讨论—角色表演—配乐讲述,引导幼儿感受角色的心理变化,理解寓意。对狐狸的角色特征的讨论,既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也引导健康的价值取向。最后,借助申公豹,进一步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
1.运用动画,形象刻画“虎之威”和“狐之猾”。
借助多媒体动画来表现老虎一把逮住狐狸的凶猛、“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的狐狸和“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老虎,形象生动,从而帮助幼儿充分理解角色的心理。
2.设问引思,充分理解“虎之威”和“狐之猾”。
“老虎一把逮住了狐狸,狐狸感到怎么样?”
“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喊?”
“小动物到底害怕狐狸还是老虎?老虎觉得小动物害怕谁?”
层层设问,引领幼儿围绕主题,积极思考,理解“虎之威”和“狐之猾”。
3.置身情境,感受表现“虎之威”和“狐之猾”。
“狐狸,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老虎,你东张西望在看什么?”
“小鹿、小兔,你们为什么跑啊?到底害怕谁啊?”
将幼儿置于情境,融入角色,他们想说,敢说,会说,乐说;角色表演,配乐讲述,他们设身处地用语言、动作、神态演绎着对角色的理解和感受。
1.理解故事内容,明白“狐假虎威”的寓意。
2.丰富词汇“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3.尝试用语言、神态、动作表现角色特征,感受经典成语故事的魅力。
课件、音乐、头饰。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虎之威”和“狐之猾”。
尝试用语言、神态、动作表现“狐之猾”,明白”狐假虎威“的寓意。
1.出示“狐”和“虎”,谈话导入课题。
“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对狐狸和老虎的感觉吗?”
“森林里的小动物害怕狐狸还是老虎?”
2.完整讲述,幼儿倾听,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小动物到底害怕谁?老虎认为小动物害怕谁?”
3.播放课件,分段讲述,理解感受角色特征。
(1)“狐狸被老虎逮住了感到怎么样?”
(2)“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喊?”
(3)“狐狸和老虎走起路来什么样?”
幼儿分角色表演。
4.梳理线索,引出题目,理解“狐假虎威”的本意。
狐狸:害怕—谎言—神气活现—得逞。
老虎:凶猛—蒙住—半信半疑—上当。
5.配乐讲述,发表看法,引导健康的价值取向。
“你认为故事中的狐狸是狡猾的还是聪明的?为什么?”
6.借助“申公豹”,理解寓意,激发对成语故事的兴趣。
“申公豹借着谁的威风吓唬谁?”
“狐假虎威”是一个成语故事,类似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什么?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理念(通用17篇)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简单的方法积累自身喜欢的成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重点:指导同学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课件老虎和狐狸的贴图同学做自身喜欢的小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狐假虎威。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狐”和“虎”分别指什么?(分别贴图)。
二学习课文。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它们的故事。先来复习一下生字词(出示)(开火车读)。
三:精读课文。
过渡:大家读的很好,所以老师要奖励小朋友看课文的动画片,想看吗?(想)。
师:看完以后,请你简单的说一说,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放动画片)。
(老虎在森林里逮到了一只狐狸,狐狸为了不让老虎吃了,所以就想了一个方法骗老虎)师:原来啊!真正有威风的是谁?---(是老虎)。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激趣导入,培养同学概括以和说话的能力)。
(板书:威风)。
四.学习第一小节。
1、下面就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指名读第一节)。
2、从这节中我们知道是谁更加厉害?(老虎)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逮、抓)。
3、尽管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还是逮到了它。狐狸为什么是“窜过”呢?(狐狸看到老虎比较紧张跑的很快,或者说还有一点害怕)。
五.第二、三小节朗读训练。
1、被老虎逮住的狐狸眼看小命就不保了,可是狡猾的狐狸并没有乖乖等着老虎把他吃掉,而是------(师引读第二节)。
出示课文内容: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2、狐狸的眼珠子-----(同学:骨碌一转)什么是眼珠子骨碌一转?.做做看。
3、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让你想到什么?(狐狸正在想鬼主意)。
4、想好了主意他就怎么问老虎的?(扯着嗓子问)什么是扯着嗓子,?是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请你来扯着嗓子来问老虎!(同学读:你敢吃我?)。
6、老虎有没有被吓住呢?(有点吓住了)你是怎么知道的?(老虎一愣)(指导读)。
师:请男生读狐狸的话,女生读老虎的话,旁白老师来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
过渡:假如你是老虎,你想知道狐狸的鬼主意吗?
六:指导朗读四、五小节。
2、那狐狸怎么说的?请读一读!评价。重点读好哪些词?(老天爷,违抗,多大)。
3、请小朋友们自由练读狐狸说的话,看谁读得最好?
4、你知道狐狸的主意吗?(让老虎相信他是老天爷派来的百兽之王,老虎就不敢吃他)。
5、老虎有没有被他给蒙住呢?(蒙住了)你怎么知道的?(它松开爪子)。
(同学读第五段)。
(设计理念:让同学在读中自悟,真正做到与文本对话,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第六段的朗读指导。
过渡:是啊!老虎原来是紧紧地抓住狐狸的,现在他已经被狐狸蒙住了,这时候狐狸就逃跑,行不行呢?所以狐狸为了进一步证明自身说的话不假,他摇摇尾巴主动提出-------(出示第六段狐狸说的话)。
1、看看图,狐狸是什么表情?什么样的动作?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同学读)。
2、请一个小朋友演大老虎!另小朋友来当狐狸,看这只狐狸能不能把老虎给蒙住!
3、现在老师来当大老虎!你们都是狐狸,现在就来蒙一蒙我,看能不能把我蒙住,蒙不住的话,我可要吃了你们!分角色读第2―6小节段(拿书读,可以加上动作)。
八.朗读训练第七段。
过渡:不会吧!我还没老呢!老天爷就不让我当大王了吗?我不相信!我还是跟着狐狸去森林里看看吧!(出示课文的图)。
1、你看!狐狸走在前面,老虎走在后面。一个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还有一个是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理解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2、能通过你的朗读,分别表示他们不同的样子吗?和同桌一起读一读,练一练。
(设计理念:让同学在读书中,理解成语的意思,有效防止老师“空讲“和一言堂”现象)。
3、指名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假如他读的很像老虎和狐狸,我们就送给他掌声!
九.读第八段并扮演这七八段。
他们一出现,(师手指图)森林里的----------。
出示: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1、小动物们看见狐狸和往常不一样,都很(纳闷)什么叫纳闷?(很奇怪)。
2、大家为什么感到奇怪?(因为狐狸和平时很不一样,平时他胆子都是很小的,也不怎么出门,今天却是大摇大摆大走来,所以小动物们很奇怪)。
3、现在狐狸带着老虎到森林里走一趟,你们都是森林里的小动物哦,看!狐狸和老虎来了。。。。
4、哎呀!你们怎么都那么害怕呀?我要采访采访几个小动物。
(1)老虎大王,你看到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很害怕的样子,你是怎么想的?
十学习并朗读最后一小节。
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1、是谁借谁的什么?(狐狸借老虎的威风)(板书:威风)(板书:吓跑百兽)。
2、你现在知道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了吗?(是借)。
(让同学联系上下文反复诵读课文,引导同学在课文中找到“假”的意思是“借”,通过扮演,采访和诵读的多种形式让同学理解成语中“假”的意思,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3、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
4、谁来告诉我,课文的哪一小节说的就是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最后一节)。
十一一起读课文。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读了故事,又扮演了故事,大家都学得很快乐,让我们一起拿起书,齐读这篇课文!看谁能能把书读在嘴上,又能把书读在脸上,让我们教室里所有的老师一起倾听你们的声音,欣赏你们的感情,分享你们的感受!
十二拓展说话训练。
师:课文学完了,相信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故事!你想对狐狸或者老虎说点什么吗?
出示说话训练:我觉得狐狸很(),我想对它说:“()!
我觉得老虎很(),我想对它说:“()!
(设计意图:训练同学的说话能力和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同学自由发挥,可以随心所欲的说出心里话)。
十三读后感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生:有的人没有真身手,却喜欢借用他人的威风来吓唬他人....)。
师:那你喜欢谁呢?
(生:我喜欢狐狸,因为他很聪明,因为他遇到了那么强大的敌人,却一点也不害怕,还想出了方法来对付他,我们也要像他一样,遇到坏人不能着急要想方法)。
(生:我不喜欢老虎,因为老虎太愚蠢了,我们不能像他一样,随便轻易相信他人的话...)。
(设计意图:让同学自由的说一说读后的感受,充沛允许同学有出人意料的答案,因为"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老师不可把自身的感受强行加在同学的身上")。
十四作业设计。
1.和爸爸妈妈扮演这个故事。
2.读两个成语故事《亡羊补牢》和《叶公好龙》。
十五板书设计。
狐狸(图)借老虎(图)的威风吓跑百兽。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理念(通用17篇)篇七
一、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1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本领。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全文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的狡猾,老虎的威风,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
4、指导书写“食、眼”生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并能灵活应用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
教学以读为准,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体验课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因此本课采用诵读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媒体为辅助,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读、感悟课文。
五、教学准备:头饰、相关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动物朋友,谁想和他们打个招呼,一起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它们之间的故事。来,一起读课题(知道停顿处)。
二、整体感知。
1、想读读这个故事吗?请同学翻到97页,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这个故事,并想一想这个故事讲了什么,谁能用文章中的一句话将这个故事概括出来,找到了用笔划一划。(读完的同学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2、这句话用一个词语概括就是:狐假虎威。
“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借)。
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
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齐读)你发现了什么?(第一排是描写老虎,第二排是描写狐狸,第三排是描写百兽。)我们再来合作读一读,老师读动物,学生读与动物有关的词语。
4、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看能不能用上刚刚的词语。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三、精读课文。
《狐假虎威》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呢?谁来读?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1)老虎和狐狸谁更厉害?你从哪看出来的呢?(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贴图片:大家怕不怕它?头带王字,高大威猛,森林之王,多么的威猛啊!)板书:威猛(“微”用红色粉笔写)。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了它的凶猛呢?多么凶猛的老虎啊,你能读一读吗?
这时“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回答“跑”。师问: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查字典)。
(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逃跑)。
字典真是我们的好老师,有了它的帮助,小朋友一下子就理解了“窜“的意思。那么老虎来了,狐狸为什么要逃跑呢?(紧张,害怕)你来紧张的读一读,你来害怕的读一读。
2、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但它才不甘心成为老虎的美餐呢,于是,它想出了一个坏主意。大家自己读读2~6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板书:(狡猾)。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呢?(结合指导读词、读句)。
(1)“眼珠子骨碌碌一转”“骨碌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狐狸眼睛骨碌一转。)这就是“骨碌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2)“扯着嗓子”“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拉”
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呢?(故意装得很凶,想吓到老虎,给自己壮胆,让老虎不敢吃它)。
请你来帮狐狸吓吓老虎,看你能不能吓住它。(学生读)。
老虎有没有被吓住呢?(有点吓住了)你是怎么知道的?(老虎一愣)为什么“一愣”?(老虎觉得很奇怪。)(指导读。)。
(3)“老天爷派我来……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狐狸看到老虎一愣,更是计上心头,狐狸对老虎说了什么?(展示句子)。
这段话有点难读,要读好它我们先要看看最后的标点符号是(!)读的时候,语气要强烈。长句子我们要抓好停顿点,老师还给大家一个提示语。能读好了吗?自己试一试。(练读,范读,指名读)。
(4)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你的话我才不信!
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学生接不出来的老师评价:这只狐狸还不够狡猾哦。学生接出来:你比书上的狐狸还狡猾。)。
(5)分角色朗读:还想读吗?谁愿意当老虎,狐狸(配上表情,动作。同桌练习、请同学读,全班合作读)。
四、学习生字:
老虎正在寻找食物,逮住了一只狐狸,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想到了办法,就有了我们狐假虎威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字。
食眼(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有哪些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
强调:“食”是一点,“眼”是一捺。用红色粉笔标记)。
五、小结:(展示两幅图片)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总结板书)看狡猾的狐狸是如何在森林中借着老虎的威风,达到“狐假虎威”的目的的。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理念(通用17篇)篇八
《狐假虎威》写的是一只狐狸狡猾地骗过老虎,不但使自己逃脱了危险,而且还借着老虎的威风让其他动物纷纷逃窜的故事。《狐假虎威》是一个传统的寓言,成语“狐假虎威”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吓唬欺压他人。
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演结合,把文本的内容演绎成情感丰富的角色对话和情境表演,让语文课堂洋溢快乐,充满情趣。
1.通过寓言故事,知道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表演这个故事。
3.认、写生字表中的生字。
2.生字卡、词语卡。
3.狐狸、老虎和其他动物的头饰。
2课时。
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动画片,你们想一饱眼福吗?师播放《狐假虎威》课件。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已经编入我们的课本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狐假虎威》。板书课题,读题。
2.读了课题,你们想说什么?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多读几遍课文,读正确、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想象一下,此时老虎心里在想什么?自己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老虎的凶猛、狐狸的紧张。(生练读)。
2.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狐狸被老虎抓住了,它甘愿成为老虎口中的美餐吗?
(1)指名读第2~4自然段,看看故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危急时刻狐狸做了些什么?体会“眼珠子一转”和“扯着嗓子说”所表达的意思后朗读狐狸的话。(“眼珠子一转”写出了狐狸的诡计多端,“扯着嗓子说”写出了狐狸装出理直气壮的样子。)。
(3)听了狐狸的话,老虎有什么反应?联系上下文理解“犹豫不决”和“冷笑一声说”后朗读狐狸的话。(“犹豫不决”写了老虎似信非信,拿不定主意;“冷笑一声说”写出了狐狸装作胸有成竹、毫不在乎的样子。)。
3.学习第5自然段。
(2)指名读,引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词语。
1.自主选题,自由说话,师生评议。
(1)狐狸,我想对你说……。
(2)老虎,我想对你说……。
2.课外练笔。
展开想象,续编故事:一年以后,受骗的老虎又遇到了狐狸……。
1.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名读,师生评议。
1.想一想。你对哪个角色最感兴趣?想扮演它吗?
2.读一读。画出描写你最感兴趣的角色的句子,反复朗读。
3.说一说。说说你对“狐狸”或“老虎”的认识。
4.演一演。你认为该怎样表演好这个角色呢?自己演练演练吧。
5.学生自主选择角色,选择合作伙伴进行排练。
6.指名戴动物头饰表演,评选最佳演员。(自我推荐,同学评选,说明推荐评选理由,在推荐评选中引导学生加深对狐狸和老虎的认识)。
1.检查、巩固认读生字(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这些生字,可再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词语卡。)。
2.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特点。“狐”右边的“瓜”不能写成“爪”。“冷”的部首是两点水,第2笔是提,起笔重,收笔轻;右边偏旁是“令”而不是“今”。“信”字注意“言”字三横的长短变化。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3)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在《写字》中练写。
3.将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自选词语货车上。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理念(通用17篇)篇九
1、欣赏成语故事,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尝试用语言、神态、动作表现角色特征,感受经典成语故事的魅力。
2、丰富词汇“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讲述故事内容,丰富词汇。
1、幻灯片课件。
(一)图片导入。
出示狐狸、老虎图片,引导幼儿用一个词语来说一下对这两种动物的感觉。
(二)看图讲述。
1、出示图一,与幼儿互动:
(1)这是在哪里?
(2)图中都有谁?
(3)老虎和狐狸在干什么?
(4)狐狸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2、出示图二:
(1)老虎和狐狸的表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图中又出现了谁?
(3)狐狸和老虎可能互相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3、出示图三:
老虎的表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出示图四:
1、你又看到了那些小动物?
2、他们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3、狐狸此时什么表现?
(三)故事讲述。
教师根据视频完整讲述一遍故事,并与幼儿互动:
1、大家觉得小动物们跑,是害怕谁啊?
2、老虎是这么想的吗?老虎觉得小动物害怕谁呢?
3、教师小结:老虎上了狐狸的当了,让我们来看一下狐狸是怎么骗老虎一步步上当的?
4、出示老虎一把逮住了狐狸图片,让幼儿理解狐狸和老虎此时的心情。
5、出示老虎愣住的图片,引导幼儿回忆此时狐狸又说了什么。
6、出示图片老虎被蒙住的图片,引导幼儿理解,此时老虎只是愣住了,还没有完全相信他,狐狸又说了什么话来让老虎上当呢?(鼓励幼儿说)。
7、出示狐狸和老虎向森林深处走去的图片,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此时狐狸“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和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表现。
8、模拟此情景表演,进一步理解狐狸和老虎现在的心情。
9、教师小结: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吓跑的。出示故事名字:狐假虎威。
(四)情感延伸。
1、互动:你喜欢这个故事里的这只狐狸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请说说喜欢与不喜欢的理由。
2、你们还知道哪些成语吗?
3、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理念(通用17篇)篇十
2、借助听录音、参与故事表演,丰富故事表演的语言表现力。
3、能与同伴合作表演,在角色分配时能服从负责人的安排。
1、字典。
2、投影片、电脑。
3、故事录音。
(一)呈现画面,幼儿猜测成语内容。
1、教师:谁来告诉客人老师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成语?
3、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听成语故事录音,幼儿进一步了解成语的内容及含义。
1、幼儿熟悉故事情节,学说角色语言。
教师:这个成语到底说的是什么,请你们来听一听。
教师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提问。
2、再次听故事,幼儿学习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教师: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这次听的时候会说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录音一起说,看谁说得像狐狸和老虎的声音。
(三)幼儿了解成语的含义。
1、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
教师:狐狸是靠什么来吓唬小动物的?
教师:“狐假虎威”这个成语说的又是什么意思?
2、借助字典,进行解释。
教师:大家说了很多,准确的意思是什么陈老师也说不清。不过,有一位好朋友可以帮我们的忙,教师在词典上找到注解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让幼儿观看同时读出注解。
(四)表演成语故事。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排练表演。
3、幼儿在集体中表演。
4、根据幼儿的表演情况进行讨论。
可从幼儿的动作设计、语气语调、衔接等诸方面进行评价。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理念(通用17篇)篇十一
首先,我对教材中的故事进行了删减修改,精炼语言,抓住故事发展的两条线索即角色的心理变化,层层推进。狐狸从害怕—谎言—神气活现—得逞;老虎从凶猛—蒙住—半信半疑—上当。从而更加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虎之威”和“狐之猾”。
从完整语言、整合教育、活动教育的观念出发,遵循《纲要》对语言教育“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的要求,教学中紧紧围绕两条线索,通过讲述倾听—梳理讨论—角色表演—配乐讲述,引导幼儿感受角色的心理变化,理解寓意。对狐狸的角色特征的讨论,既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也引导健康的价值取向。最后,借助申公豹,进一步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
1、运用动画,形象刻画“虎之威”和“狐之猾”。
借助多媒体动画来表现老虎一把逮住狐狸的凶猛、“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的狐狸和“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老虎,形象生动,从而帮助幼儿充分理解角色的心理。
2、设问引思,充分理解“虎之威”和“狐之猾”。
“老虎一把逮住了狐狸,狐狸感到怎么样?”
“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喊?”
“小动物到底害怕狐狸还是老虎?老虎觉得小动物害怕谁?”
层层设问,引领幼儿围绕主题,积极思考,理解“虎之威”和“狐之猾”。
3、置身情境,感受表现“虎之威”和“狐之猾”。
“狐狸,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老虎,你东张西望在看什么?”
“小鹿、小兔,你们为什么跑啊?到底害怕谁啊?”
将幼儿置于情境,融入角色,他们想说,敢说,会说,乐说;角色表演,配乐讲述,他们设身处地用语言、动作、神态演绎着对角色的理解和感受。
1、理解故事内容,明白“狐假虎威”的寓意。
2、丰富词汇“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3、尝试用语言、神态、动作表现角色特征,感受经典成语故事的魅力。
课件、音乐、头饰。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虎之威”和“狐之猾”。
尝试用语言、神态、动作表现“狐之猾”,明白”狐假虎威“的寓意。
1、出示“狐”和“虎”,谈话导入课题。
“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对狐狸和老虎的感觉吗?”
“森林里的小动物害怕狐狸还是老虎?”
2、完整讲述,幼儿倾听,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小动物到底害怕谁?老虎认为小动物害怕谁?”
3、播放课件,分段讲述,理解感受角色特征。
(1)“狐狸被老虎逮住了感到怎么样?”
(2)“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喊?”
(3)“狐狸和老虎走起路来什么样?”
幼儿分角色表演。
4、梳理线索,引出题目,理解“狐假虎威”的本意。
狐狸:害怕—谎言—神气活现—得逞。
老虎:凶猛—蒙住—半信半疑—上当。
5、配乐讲述,发表看法,引导健康的价值取向。
“你认为故事中的狐狸是狡猾的还是聪明的?为什么?”
6、借助“申公豹”,理解寓意,激发对成语故事的兴趣。
“申公豹借着谁的威风吓唬谁?”
“狐假虎威”是一个成语故事,类似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什么?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它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噌”,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一把就逮住了狐狸,“哈哈,我可以美餐一顿了!”
狐狸害怕极了,它眼珠骨碌一转,嗯,有办法了!狐狸扯着嗓子喊:“你敢吃我?”“嗯?不敢?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所有的小动物,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难道它真的是老天爷派来的?”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狐狸松了口气,摇了摇尾巴,说:“你要是不相信,我就带你到动物们面前走一趟,保证它们见了我,没有一个不赶紧逃命的,到时候让你看看我有多威风!”
狐狸真有那么大的威风?老虎不太相信,可是,看着狐狸的神气劲儿,又有点相信。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狐狸今天怎么这么神气,这么威风啊!”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快逃命啊!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吓跑的。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理念(通用17篇)篇十二
1·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
用表演法,理解词语“神气活现”“东张西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生活中有些人只会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根本没有本事。
理解课文,弄懂“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法:以看图·朗读·表演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学法:续编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课件·课文插图。
学生:阅读成语故事。
一·复习。
课件出示:狡猾·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课文内容。
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老虎多么凶猛,眼看狐狸就要成为老虎口中的美味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自由读2至6自然段)。
(1)出示句子: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2)指名读”骨碌一转“,从这个词你看出了什么?狐狸这样做是在干什么?(狐狸在想主意,想点子。)。
(3)它为什么要”扯着嗓门“问呢?为什么要故意装得这么凶呢?
(4)指名读第2自然段。
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老虎有没有被吓住呢?
(1)什么是”一愣“(呆住了)老虎心里在想什么?(狐狸为什么说我不敢吃它?)。
(2)齐读。
学习第4·5自然段。
师:老虎走进狐狸设下的圈套,接下来他又是怎么骗老虎呢。
(1)轻声读第4·5自然段,(2)交流。
(3)老虎有没有被狐狸给蒙骗住呢?
学习第6自然段。
(1)出示第6自然段狐狸说的话引读。
(2)指名读,齐读狐狸的话。
学习第7·8自然段。
(1)出示图片,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2)它们往森林走的时候各是什么样?
狐狸是——。
老虎是——。
(3)朗读。
(4)引读:森林里的野猪啦······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1·小动物们看见狐狸和往常不一样,都很——(纳闷)(就是感到很奇怪)。
2·大家为什么会感到奇怪?
3·交流·讨论(看图)。
4·理解”假“(板书:借)。
2·展开想象,编续编故事。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理念(通用17篇)篇十三
1、理解故事内容,能比较生动地讲述故事。
2、体会成语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1、狐狸、老虎图片和动画故事及录音带。
2、《语言》下p.5.
--教师出示狐狸和老虎图片,引出教育活动内容。
--引导幼儿说说狐狸和老虎的外形及其他方面的特征。如:狐狸很狡猾,老虎很凶猛是兽中之王等。
二、听听它们的故事--教师播放成语故事,请幼儿倾听。
--播放动画故事请幼儿欣赏。
三、
想想其中的道理。
--指导幼儿阅读画册,练习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
--请幼儿讨论:小动物们是被狐狸吓跑的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思考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小动物们的道理。
《狐假虎威》一则非常让幼儿感兴趣的成语故事,里面的狐狸跟老虎也有许多对话,词语生动形象,性格鲜明对比,而且也非常适于幼儿来进行表演。所以,在设计活动中,特注重幼儿运用动作、表情、语气、语调、眼神来大胆的表现。同时,对于故事的内容幼儿也更容易理解,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应该更善于启发幼儿来大胆的猜测故事情节发展,并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来表述,在环节过渡中应注意语言的衔接,不要跨度太大。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理念(通用17篇)篇十四
正当学生急于了解故事内容时,教师让学生闭目静听故事,要求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象故事内容,在头脑中浮现出生动有趣的画面。讲完故事老师问学生,“你们刚才看到了些什么?”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然后,老师让学生翻开书,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一)幻灯再现生活,了解故事起因。
教学课文第一节,引导学生思考:第一节有几句话?假如要把第一节的内容画成一幅画,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操作组合活动的幻灯片,依次展示“茂密的森林”“老虎寻食物”“狐狸窜过”“老虎把狐狸逮住”四个分镜头组成的连环画面。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狐狸行骗的原因,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进行连句成段的训练。
(二)朗读再现生活,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戴头饰,分角色读课文。
3。采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有关语句和内容,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的前两个问题,并找出描写狐狸、老虎和百兽神情、动作的词句。
(三)表演再现生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让两位学生戴头饰分别扮演狐狸和老虎,再让四位学生分别戴上头饰扮演野猪、小鹿、兔子和斑马,在音乐声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七、八两段描述的情形。
2。启发提问。
(1)问“观众”:“‘狐狸’和‘老虎’站的位置对不对?‘狐狸’为什么要抢在先?”
(2)问“狐狸”:“你刚才为什么那样神气活现摇头摆尾?”
(3)问“老虎”:“你刚才为什么那样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4)问“百兽”:“你们为什么纳闷?为什么撒退就跑?”
(5)问“观众”:“你们想对‘狐狸’和‘老虎’说些什么?”学生入情入境,很自然地理解了狐狸的进一步行骗,老虎的进一步受骗,以及课文最后一节概括的寓意。
教学结束阶段,教师要求学生边看书边完整地听一遍配乐课文朗读,提示学生不仅要将语言文字与音乐对应起来,而且要根据音乐的节奏和力度想象人物形象,从而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整体地理解课文。
课堂实践证明,体裁是童话或寓言的课文,在教学中适当辅以游戏,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疲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将语言文字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理念(通用17篇)篇十五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词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表演。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假虎威”的字面意思及深刻含义。
1.以读为主,结合挂图,展开想象,理解故事。
2.抓住重点,读议结合,明理拓展。
1.正确识字、写字。
2.读懂故事,明白“狐假虎威”的现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
一、激情导入。
出示动物动态图片,畅所欲言,你心中它是什么样子的?
初步去感知课文出示提示内容;课件所示。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課文,激趣导入,培养学生概括以及说话的能力。)。
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过渡:谁更厉害?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从这段中我们知道是谁更加厉害?(老虎)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扑、逮)。
4.“窜”是什么意思?(出示“窜”的意思:逃跑)。
(二)精读2~6自然段。
1.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但它才不甘心成为老虎的美餐呢,于是,狡猾的狐狸——(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课文内容: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2.狐狸的眼珠子——(学生:骨碌一转)什么是眼珠子骨碌一转?做做看。
3.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让你想到什么?(狐狸正在想鬼主意)。
4.想好了主意,他就怎么问老虎的?(扯着嗓子问)什么是扯着嗓子?(把声音拉长)请你来扯着嗓子问老虎!(学生读:你敢吃我?)。
5.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问呢?(故意装得很凶,想吓到老虎,给自己壮胆,让老虎不敢吃它。)请你来帮狐狸吓吓老虎,看你能不能吓住它。指名读、齐读第二自然段。
6.老虎有没有被吓住呢?(有点吓住了)你是怎么知道的?(老虎一愣)为什么“一愣”?(老虎觉得很奇怪)(指导读。)。
7.狐狸见老虎一愣,更是计上心头,它接着对老虎说了什么?(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8.听说狐狸是老天爷派来的,这时老虎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奇怪,一向见到我就怕得不得了的小狐狸,今天胆子怎么这么大?说话这么凶?说不定它真是老天爷派来的,我可不能吃它呀!)。
9.老虎原来是紧紧地抓住狐狸的,现在它已经被狐狸蒙住了,这时候狐狸就趁机逃跑,行不行?所以狐狸为了让老虎深信不疑,狡猾的狐狸摇了摇尾巴说——(引读第六自然段)。
10.看看图,狐狸是什么表情?什么样的动作?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
11.现在老师来当大老虎,你们都是狐狸,现在就来蒙一蒙我,看能不能把我蒙住,蒙不住的话,我可要吃了你们!分角色读2~6自然段。
(三)精读7~8自然段。
过渡:不会吧!我还没到退休的年龄呢!老天爷就不让我当大王了吗?我不太相信!我还是跟着狐狸到森林里去看看吧!
1.你们看,狐狸走在前面,老虎走在后面。一个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还有一个是(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能通过你的朗读,分别表现出它们不同的样子吗?和同桌一起读一读,练一练。
3.指名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如果他读的很像狐狸和老虎,我们就送给他掌声!
4.它们一出现,(师手指图)森林里的——(引读第八自然段)。
5.野猪、小鹿、兔子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和往常很不一样,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哪个词写出了不明白?(纳闷)。
这时,它们会怎么想呢?(过去狐狸可没这么威风,今天怎么这么神气活现,走路的样子都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呀?)。
6.现在你们往狐狸的身后看,那是谁?(呀,一只大老虎!)(指导读出惊讶、害怕的语气)。
7.当老虎看到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时,会怎么想?
那你想对老虎说什么?(老虎,你被骗了。)。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1.过渡:其实百兽是看到谁才跑的呀?(老虎)根本就不怕狐狸。所以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引读(把百兽吓跑的)这就是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2.你现在知道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了吗?(借)。
(五)一起读课文。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读了故事,又表演了故事,大家都学得很快乐,让我们一起拿起书,齐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在嘴上,又能把书读在脸上,让我们教室里所有的老师一起来倾听你们的声音,欣赏你们的感情,分享你们的感受!
二、作业设计。
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这个故事。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理念(通用17篇)篇十六
正当学生急于了解故事内容时,教师让学生闭目静听故事,要求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象故事内容,在头脑中浮现出生动有趣的画面。讲完故事老师问学生,你们刚才看到了些什么?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然后,老师让学生翻开书,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一)幻灯再现生活,了解故事起因。
教学课文第一节,引导学生思考:第一节有几句话?假如要把第一节的内容画成一幅画,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操作组合活动的幻灯片,依次展示茂密的森林老虎寻食物狐狸窜过老虎把狐狸逮住四个分镜头组成的连环画面。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狐狸行骗的原因,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进行连句成段的训练。
(二)朗读再现生活,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戴头饰,分角色读课文。
3.采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有关语句和内容,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的前两个问题,并找出描写狐狸、老虎和百兽神情、动作的词句。
(三)表演再现生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让两位学生戴头饰分别扮演狐狸和老虎,再让四位学生分别戴上头饰扮演野猪、小鹿、兔子和斑马,在音乐声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七、八两段描述的情形。
2.启发提问。
(1)问观众:狐狸和老虎站的位置对不对?狐狸为什么要抢在先?
(2)问狐狸:你刚才为什么那样神气活现摇头摆尾?
(3)问老虎:你刚才为什么那样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4)问百兽:你们为什么纳闷?为什么撒退就跑?
(5)问观众:你们想对狐狸和老虎说些什么?学生入情入境,很自然地理解了狐狸的进一步行骗,老虎的进一步受骗,以及课文最后一节概括的寓意。
教学结束阶段,教师要求学生边看书边完整地听一遍配乐课文朗读,提示学生不仅要将语言文字与音乐对应起来,而且要根据音乐的节奏和力度想象人物形象,从而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整体地理解课文。
课堂实践证明,体裁是童话或寓言的课文,在教学中适当辅以游戏,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疲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将语言文字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文档为doc格式。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理念(通用17篇)篇十七
1、理解故事内容,能比较生动地讲述故事。
2、体会成语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1、狐狸、老虎图片和动画故事及录音带。
2、《语言》下p.5.
–教师出示狐狸和老虎图片,引出教育活动内容。
–引导幼儿说说狐狸和老虎的外形及其他方面的特征。如:狐狸很狡猾,老虎很凶猛是兽中之王等。
二、听听它们的故事–教师播放成语故事,请幼儿倾听。
–播放动画故事请幼儿欣赏。
三、想想其中的道理。
–指导幼儿阅读画册,练习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
–请幼儿讨论:小动物们是被狐狸吓跑的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思考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小动物们的道理。
本次活动的教育在于促进幼儿音乐表演技能的提升,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例如: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幼儿学习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对话一共有五句,每句都是诗歌体裁,语言简练而概括,幼儿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为此,我运用了引导幼儿联想回顾、有意倾听、图文匹配的方法,使幼儿主动积极地理解和记忆对话内容。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选择角色,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狐狸和老虎。我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回忆比较狐狸和老虎的形象特点和性格,自主地运用不同速度、力度、音色的声音艺术性地表现出狐狸、老虎的角色形象。总之,幼儿音乐表演技能的提升,是以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