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展现出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能够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学生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范文(15篇)篇一
一、课题的提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其要求与国际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要求是一致的。可是在社会经济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部分人群为了追逐自己的利益而使诚信丧失如:食品安全、贪xxx、造假制假.....时刻发生充斥着人们的价值观也影响着正在形成价值观的小学生;家庭方面由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执行,这一代的儿童少年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做错了事闯了祸面对责任和担当时往往是逃避、推脱如说假话、找替身、拿父母当挡箭牌.......他们缺的不是爱,而是责任和诚信;在学校教育方面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德育这一块仍处于被忽视或被轻视状态对于小学生诚信习惯的养成有一定的影响.......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小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如何,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诚信教育已是学校非智力教育的一项重要德育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
大多数小学生对“诚信”的含义和“诚信”的价值已经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由于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而且还不成熟,所以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来帮助孩子达到全面的知、情、意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
诚信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教育规律,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诚信品格所进行的教育,包括三层内涵:首先,指培养诚信之人的教育,即使受教育者成为富有理念和诚信品质的教育。其二,指教育本身是诚信的,即教育自身对受教育者、社会和国家是诚信的。其三,指教学自身的诚信,即在自觉和自在中教学诚信的教育。
本课题将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从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实施养成教育。特别是作为诚信教育重要内容的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的教育,包括说和做相一致,对自己、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真诚待人和乐于助人的教育。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包括真诚地理解、对待他人,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富于爱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动地帮助他人等。通过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学校继续开展以“我做合格小公民”的“五小”实践活动为主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道德习惯,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等等。
三、研究目标。
研究的目标放在学生对诚信的落实行动上。不要求学生有多么伟大的诚信事例,但是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判断事情的错与对,并能正确选择有意义的解决办法。在生活中对同学、朋友、老师、家长,甚至是善良的陌生人,能够以诚挚的心来对待。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做讲诚信、讲道德的人。
四、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助人为乐的好习惯;2、培养学生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勇于负责、知错能改的好习惯;4、培养学生作业认真、考试不作弊的好习惯。5、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运用讨论法、榜样激励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构建育人网络,在教师的指导与家长的大力配合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做到说话算数、不说谎话,对别人交代的事情不敷衍了事,自己做错了事情主动承认,借了别人的东西及时归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人格修养。
1、讨论法让师生分析目前诚实守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存在问题的根源。
2、榜样激励法开展“诚信银行”实践活动,每月评选出“诚信之星”在学生中树立学习好榜样。
3、调查法本课题以探究学生诚实守纪习惯培养为出发点,在全校师生及家长中展开调查,收集比较客观的信息,通过对资料的处理,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念,形成新理论,提高教育实效性。
4、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法。我结合我校教学和德育工作,把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学校教学教育工作中,并结合个案做好案例分析。通过定期开展评价活动,有效地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中构建学生主体地位。
5、定期召开学生交流会、家长学生座谈会,及时总结经验,反馈研究信息。调整试验方案,定时定期完成研究部署。
本课题经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收集相关资料,为课题研究进行可行性论证。
(3)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召开课题开题会,邀请专家进行课题研究指导。
(2)通过调查、测试,对小学生诚信现状和小学诚信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形成调查报告,为后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3)设计初步的实践措施及方法。
a、诚信每一天。
诚信每一天是诚信教育环节中的一小部分,可以让学生们搜集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或者阅读相关的小故事,每天在黑板上写一条诚信名言,或者是课前讲一个诚信小故事,同学听了故事有什么感想可以说一说、写一写。
b、诚信对待学生。
人的交往是相互的,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等都在发展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师益友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诚信待学生,学生也会耳濡目染的学习,渐渐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c、与语文课程的课堂教育紧密联系。
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中,有很多是可以作为诚信教育的素材的,在进行课堂教授的同时,把握好的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
d、与课后诚信活动整合。
理论的东西讲的再多,学生也不见得会懂,要在具体的事情当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理解诚信的含义与意义。
(4)在实践中继续完善研究措施与方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全面达到方案制定的研究实践目标,总结出可供推广的小学生诚信教育和诚信品质培养的途径、方法、实践活动,形成论文及课题研究报告。
1、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实现课题实验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课堂教学是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本次实验中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寓德于教的作用,将课题实验的内容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采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办法。显性教育即挖掘教材中的教育点,将诚信教育有机地融入其中。而隐性教育则是本次教育的重点,特别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过程。可以说,寓德于教无处不在。
2、坚持常规教育,坚守道德教育阵地。
(1)、召开“诚信从我做起”动员大会。号召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并向全体同学发出诚信倡议书。
(2)、对学生开展诚信调查问卷。然后根据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写出调查报告,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
(3)、课题研究和读书活动结合,让有关诚信的优秀书籍浸润学生的心灵,做到用优秀的文化塑造人。
a、让学生收集并背诵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b、编辑绘制《诚信名言警句集》。内容均由学生搜集整理,搜集整理的过程就是诚信思想渗透的过程。
c、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故事会。
(一)、小学生诚信教育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及梳理我校学生诚实守信的现状,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设计的问题以学生的学校主活为圆心、家庭和社会生活为半径展开,主要涉及对同学的诚信,对家长的诚信,对老师的诚信,在金钱面前的诚信,对自己学业报告的.诚信。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凡涉及到学生的自身利益或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密切的事物,学生的诚信度就比较低,且与眼前利益关系越密切,学生诚信缺失的状况就越严重。比如:向家长报告自己的在校情况通常是报喜不报忧,成绩考得不理想时不告诉家长,和自己要好的同学犯错误时不如实向老师汇报,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等。第一次调查表的数据统计出来后,我们课题组对这些数据进行了专门的分析与研究,并请各班班主任老师协助课题组对自己班级的数据情况作了进一步详细的分析,召开了学生座谈会,找一些学生进行了个别交流,还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在调研中,我们得出结论,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是:
1、社会原因: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整个社会诚信道德的缺失。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短斤缺两,假冒伪劣,以次充好,尔虞我诈,人才市场上的假文x,文艺界、体育界的假唱、假球、假哨,学术界的剽窃等等现象给了孩子们巨大的负面影响。“老实人吃亏”,“不讲假话,办不成大事”这些言论似毒蛇一样吞噬着孩子们纯洁的心灵。
2、家庭原因: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行为以及自身的一些不诚信行为影响了年幼的孩子。孩子涉世之初,父母亲往往“谆谆教诲”:“社会很复杂,老实人要吃亏的,你的脑子可要活络点。”父母亲在给孩子言传时,又往往辅以身教,部分学生家长经常采用先哄骗孩子说出实情,应允孩子绝不责怪,待孩子诚实相告后立即破口大骂,动手就打的“教育方法”,造成孩子撒谎,不愿说出实情,报喜不报忧。这也是当今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3、学校原因:学校教育中某些弄虚作假现象,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欺骗。像公开课前的反复操练,甚至连回答问题的同学都事先指定,考试前故意让成绩差的学生坐在成绩好的学生旁边,让学生“互相帮助”等等。教育工作者的不当言行,“熏陶”着涉世不深的学生们稚嫩的心灵,加深了学生对诚信教育的困惑。在他们看来,只要是对学校、对班级、对个人有好处,说谎是没有过错的。认知发展到这种程度,在行为上当然要体现出来。这也是学生诚信缺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学生的自我抵御力不够导致诚信缺失。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非观念淡薄,意志品德不坚,敌不过外来的不良引诱,例如: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
(二)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研究,撰写了论文《浅谈学校教育中的诚信教育有效策略》《浅谈社会对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浅谈家庭教育中的诚信教育》,论文从学校中的诚信教育,家庭中的诚信教育,社会中的诚信教育三个层面进行了阐述。
九、收获与反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年来,诚信教育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一件件小事中依然可以看到诚信教育已经在学生心中扎下根,家长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也不断有所感悟,不知不觉间,“诚信”已成为衡量自我发展的尺度。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范文(15篇)篇二
在我们所在县域的西北边,有一所规模不大的农村初级中学———景安初级中学。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当下,这所学校从校长到教师,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充当“弄潮儿”。走进他们的教学课堂,可以说是别有风味,给人以别样的风采。他们课堂教学的效果应当有待于检验,但作为走进其教学课堂的老师应该有着自己的相关思考。现拙于笔端的仅是自己对教学课堂的一孔之见,极不成熟和深刻,权且抛砖引玉。
一、学生座位发生变化引起的思考。
景安初级中学的课堂,可以说是令人耳目一新,教室的南北墙壁上多了四块小白板,水笔、黑板擦一应俱全。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面对面坐着。对这样的教室安排,我们会怎样想呢?也许人们会这样去思考,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学生如此安排座位合适吗?也许人们会做出如此意义上的判定———形式而已。窃以为,这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主义,应当是一种彻底意义上的对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座位安排的颠覆。我们应当做出这样的思考,传统行列式的座位安排,学生一律面向黑板,关注的是老师的手舞足蹈,是老师课堂讲授的精彩,作为教师也完全因之而把所有的精彩自己操纵、把持着。学生面对面坐着可以获取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合作探究之情感的首先融洽,事实也正是这样,走进景安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学生们愉悦地坐着,快活地交流着,还不时自主地走到小白板的面前将自己的相关感悟或者就是疑问用水笔写出来,更有人充满自信地将别人的相关内容进行修正。这让我们感到,课堂是由学生探究、学生展示、学生质疑、学生解答组成的。一切都由学生的互动学习小组去完成,学生在较小范围的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学生得到了充满自由和自主的释放,学生真实意义上“动”起来了,也才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学生之间互动探究引起的思考。
应当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景安初级中学已今非昔比,已经成为如东乃至南通课改的一面旗帜,它作为一个小区域内教育的品牌,已经逐步打出去了,到景安初中学习、取经乃至切磋的人也日益增多。在景安初中所开放的随堂课中,给人以很多深刻的启示。那次,有一节课是初二语文,教师教授的是诗歌。课堂伊始,师生问好,学生便进入互动合作学习中。学生互动学习的整个过程应当是真实的,因为它体现出了真学课堂的构建。学生互动合作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从班级互动之情形看,这班学生真是了不起,令人刮目相看。对此,笔者的思考是:学生如此意义上的互动学习,我们的教师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上需要去做的是什么?窃以为,教师必须做实和做好的事情是让学生充分做好前置性的学习。对初中学生阅读感悟的前置性学习,人们通常忽略的都是学生的学习问题。虽然我们教师经常会提出学生前置性学习的要求,但事实上,不少要求是一种阅读感悟的机械灌输。我们多喜欢出些预习提纲,这提纲近乎将文本的内容和阅读感悟的内容都告诉学生。学生这样的前置性学习大都是一种形式,不过是依据提纲到课本上找找相关的词句罢了,达不到学生真实意义上前置性学习的效果,互动合作的真性也大打折扣。针对景安初中的学生互动探究模式,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模式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自主涉猎文本,让他们以单元组合,能够以一反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与其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还不如让他们围绕教材文本之内容、体裁、作者进行广泛意义上的博览。
三、师生之间互动探究引起的思考。
在景安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上课之初学生显得特别忙乎,而教师却有些“无所事事”。这引起我们的担忧:我们的老师干什么?说实在的,在所听的这堂课里,学生与老师之间也没有出现什么精彩的互动。窃以为,这种方式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有学者这样说过:“懒教师教出勤学生。”因此,课堂教学无需教师好高骛远地不着实际地去追求精彩,平平实实的课堂其本身就应当是一种沉默的精彩,因为学生完全可以在沉默中“爆发”。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妥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我们需要让学生课堂学习中体现其主体地位,但也不能因此忽略了教师自身的主导地位。如果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互动,那学生的互动及创新感悟就有可能大打折扣。对景安初中采用的学生互动合作的方式,我们不能冒然否定,而需进行冷静的思考,从而促使这种学习方式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教师必须合理控制学生小组互动的时间,必须提高小组合作互动的质量。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小组互动合作中学生的学习问题。对问题学生,教师在小组进行互动合作时应当给予适当的关注,教师可以和这些问题学生一起参加相关小组的合作学习,帮助他们克服难关;同时,教师可以在班级互动时给问题学生更多进行展示的机会。总而言之,对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应当完全予以肯定,其教学效果也是能够引以自豪的。据所能知晓的信息看,这所农村初中的中考成绩斐然。但是,我们不要去观待人家的科研、课改成果,我们要做的是,借他山之石,攻自身教育教学之玉。
作者:董红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童店初级中学。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范文(15篇)篇三
1.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养学生创新意识。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克服“满堂灌”、“一言堂”行为,去掉老师的架子,以学生为中心,要善于和学生交朋友,使学生处于轻松、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中。
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做,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温暖的教学环境,从而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
学生的发明创造精神,往往体现在他们的自尊、自爱、自强和好奇心之中。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或操作演示,即便是错的、失败的,也不要直截了当地批评和职责,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只有这样,使学生遇到失败也不会气馁,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新知的热情。
再者,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要不断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培养他们坚定不移的超前意识。
如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讲述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以及青少年发明创造的实例。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的机会、创造的环境,提供成功的条件,以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重视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活动的起点,创新活动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培养发散思维是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所谓发散思维是一种搜集多种思路、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这种思路是多层次的、多元化的。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关键所在。
在科学课堂上,学生讨论研究,同学之间相互争辩,相互启发,生动活泼,达成共识,发散思维得到训练,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归纳能力得到提高。
3.注重探索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探索与实践是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
要让学生去创新,教师就必须放手让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正是这个道理。
只有让学生多实践,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充分利用课堂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会在操作中自然而然发现和获取新知。
实验探索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
学生生在农村,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长大,对一些自然现象耳闻目睹,了然于胸,这是不可多得教学优势。
在教《土壤的种类》,讲解土壤的特点时,本计划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用探究的方式解决,可问题刚刚提出,同学们马上举手发言:“河边的土壤沙土颗粒大、渗水快;黄土岗上的土是细末组成的,渗水慢;菜地里的土,菜地里的土手一抓湿乎乎的,不易散,成型……”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对于较难问题的理解,生活阅历同样功不可没:《保持水土》一课的教学中,植被在保持水土的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怎么办?我又想起农村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来。
经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记忆如决提之水,使抽象问题具体化,难点迎刃而解。
这是城市里的小学生所不具备的优势,任凭你动画展示,实验操作,都不如学生在大自然中的亲身所体验深刻。
2.利用农村丰富的教学材料搞好教学。
农村天地广阔,可供教学材料很多,可以信手拈来,在教学《各式各样的叶》时,我带学生到野外,分头采集各种叶子。
凯旋时,学生收获真不小:榆叶、杏叶、桃叶、玉米叶、红薯叶、蓖麻叶……然后按书上的分类把收集的叶子进行分类,对于无法分类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老师进行讲解,加以解决。
为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还用收集的叶子进行一次拼图比赛。
学生看着拼成的“金鱼、小鸟、帆船……”指点着,评说着,脸上漏出了兴奋的表情。
同样,教学岩石的内容是,可以把课堂搬到野外,到河边去拾石子;教学昆虫时,到草地上逮蝴蝶、蜻蜓……总之,科学教学和农村特色结合起来会收到较好的成效。
3.利用环境优势,搞好科学教学。
科学学科强调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规范的操作习惯、互动交流能力、有效的合作习惯,这些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对以上目标的实现很有成效。
农村特有的环境为这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如做“小白兔的生活习性”的课题,农村丰富的蔬菜、瓜果、庄稼、树、草为小白兔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农村真实的自然环境,为小白兔生活习性提供了最好平台。
这样能够使实验持续进行下去,为学生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提供了优越条件。
当然,农村在科学教学的优势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还远远没有认识到位、利用到位,但只要我们在科学教学中,扬长避短,发挥我们的优势,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同样有一番作为,使农村的小学生和城里的小学生同样出色。
作者:安庆敏单位:河北省邢台县城计头中心学校。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范文(15篇)篇四
摘要:文言文是中学语文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难点所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分析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将结合农村中学的文言文教学特点进行其教学方法的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文言文。
学古文难,教古文更难,对于目前的教学改革而言,文言文教学几乎是它的一个死角,尤其是农村中学,不管是公开课还是评优课,很少有教师会选择文言文进行讲授,文言文教学变成了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成绩必然会受到影响与波动。对此,本文将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希望对提高农村中学的文言文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兴趣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科成绩,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文言文授课质量,第一步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从死记硬背的状态中解放出来。首先,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中一讲到底的授课方式,转变课堂重心,不能一味的以教师为中心,而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更多的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表现与发挥的余地,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文言文中一些简单问题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探究完成,比如对照注释进行初步翻译,存在的疑问进行讨论,教师对于简单知识只需要进行点拨,对于重难点知识则需要详细讲解。例如教师在讲《三峡》这篇文言文时,可以将重点实词与虚词进行板书,让学生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自己找出答案,而对于有异议的词则可以提出来,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这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将极大的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相关词汇进行查找与整理归纳能力。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遇到的自己不懂而又没有注释的词汇应优先选择工具书查找,尽可能的遇见问题自己解决,而不是完全依赖老师;此外,对于一些常见的重难点词汇要养成对其归纳整理的习惯,这样日积月累,学生认识的词汇会越来越多。学生这些习惯的培养一方面需要自律性,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例如,教师可以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拥有一个记录本,并让学生对课程要求的实词、虚词掌握进行整理归纳,建立一套属于学生自己的“文言知识库”。需要注意的是,词汇的整理归纳并不是进行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在积累的同时学会联系与比较,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而不是机械式学习。总而言之,就是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各种学习方式的创新与运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文言文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二、创新学习方式,激活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的文言文授课方式往往带给学生死气沉沉的学习环境,这无疑制约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厌学情绪滋长,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对课堂气氛进行调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文朗诵会、知识竞赛、古文化知识猜谜会等等这些都是可行性比较高的课堂活动形式,教师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将文言文学习转变成文言文游戏,这也极大提高了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拓宽了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渠道,有助于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在课程进入了总复习阶段,教师可以专门抽出一两节课时间进行“文言文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当然,在竞赛开展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复习范围,让学生有一个充足的准备,另外,教师可以设置形式多样的答题方式,如轮流答、抽查答、推荐答等等,这样做即梳理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
三、重视学生文言文朗读情况。
朗读自古以来就是语文课堂上最常见最重要的知识习得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俗语的存在无一不在证明朗读的重要性。农村中学条件限制比较大,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为学生传授知识,朗读作为一种传统、基本的教学方式,它对外界的要求条件很低,只要学生有空间、有时间即可进行文章的朗读,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进而增加学生语感与理解能力。很多人感觉朗读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其实它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实现自读与范读的结合、齐读与个体读的结合、讲前读与讲后读的结合,以及朗读与背诵的结合,只有将这四结合落实到位,才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更好把握。让学生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进行自读,并且要带着感情去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力。学生在朗读当中经常出现语音、重音、停顿、节奏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教师要特别留意,并给予及时纠正,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在学生长期的朗读中,文言文语感自然会得到提升,与此同时还能强化学生“角色”意识。
四、强化学生文言文主旨领悟能力。
很多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上出现了教学偏差,教师常常一味的将时间与精力过度的花费在字词的理解翻译上,而忽略了学生对文章“文”的理解,学生不能文章主旨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例如,在《捕蛇者说》这一课当中,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但是如果学生不理解历史背景,不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便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笔下的这些人物形象,更不懂文章中提倡的“舍生取义”观,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怀也会淹没在学生的似懂非懂中。对此,语文教师应进行及时的引导,让学生真正走进文章“文本”中,教师在结合时代背景的分析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旨与精神内涵。学生在弄懂文章主旨的前提条件下,在对文章进行反复诵读,从而感悟历代迁客骚人的崇高精神。
五、利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方式。
六、结语。
中学文言文可以说是古人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以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言文讲授的时候,一定要还原历史,不偏不倚,让学生在感悟古人情怀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另外,通过以上方法的介绍,希望教师能够“为我所用”,突破传统,让学生在享受学习的快乐的同时,得到情感的真实体验,进而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
作者:汤莹单位:渤海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唐锐.农村初中文言文教法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
[3]谷明磊.运用诵读法改善农村中学文言文教学状况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4]阳建忠.农村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d].四川师范大学,.
[5]刘爱华.认真研读考试说明把握文言文复习方向[j].考试周刊,,(37):1.
[6]徐明月.对农村中学文言文翻译教学的策略探究--以文昌市锦山中学为考察对象[d].海南师范大学,.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范文(15篇)篇五
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课堂中的探究,但是却忽略了“课外探究活动”,或者说把“课外探究”看成一块“鸡肋”,只是象征性的布置一下,课外探究活动很多情况下在无组织状态下进行,课外探究活动并没有真正开展下去。
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科学课外探究的误解。
科学课外活动探究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部分科学教师往往认为既然这个探究活动是课外的,就理所当然是学生自己的课外行为,所以只是给学生一个参与课外探究的提醒,而对学生科学课外活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体现在没有具体的研究方案,没有在学生心中生成任务或是兴趣,没有促使学生形成课外探究的行为习惯,很容易导致学生课外探究活动中途而废或者对探究活动不加以理睬,阻止了他们课外科学探究的步伐。
二是学生自我探究能力弱。
农村小学生年龄小,兴趣不稳定,意志力弱,做事不易持久,解决问题能力弱,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同时受家长重视“语数”而对学生探究活动不重视等因素影响和干扰,往往不能保障充足的课外探究时间,容易出现“心动没有行动”、“半途而废”等现象,课外探究活动对他们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有效开展课外探究活动的策略。
制订探究计划才能使探究活动的`方法更明确、思路更清晰、过程更科学。
农村小学生自我制定探究活动计划的能力往往较弱,所以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前,教师必须对探究计划作精心的布置。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并印制看得懂、易使用的探究计划。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铁生锈了》,就需要制订一个“研究铁生锈原因”的实验计划。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探究实验计划表,在第一面上设计这样几栏:研究的问题、我们的假设、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在计划表的反面通过表格方式反映空杯子里、水杯子里、菜油杯子里等情况下铁钉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变化情况。
这样的探究计划表清楚呈现探究实验的方法,便于记录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和分析得到的结果,能有效减低探究的难度。
其次要指导控制实验变量。
在许多对比试验中,由于有些变量的差异,会导致各探究小组得到的数据差异性很大,甚至可能会使探究失败。
所以在学生设计探究计划时,就要引导学生考虑某些变量的控制。
如“研究铁生锈原因”的实验中,在水杯子中怎样放铁钉?是整个铁钉浸入水中,还是一半铁钉浸入水中。
这时,就需要教师指出明确的做法,可以在杯子底部放上餐巾纸,并倒上水,使餐巾纸充分湿润,然后让铁钉“躺”在湿的餐巾纸上,这样铁钉生锈的现象会更加明显。
1.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在进行某些探究活动时,常需要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
课外探究实验由于持续时间长,往往需要学生在家中开展,此时在组建实验小组时,就要考虑学生居住的地域性,可以让学生根据同村或就近的原则自由组建,且不能拘泥于每组的人数多少,学业成绩优劣等。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范文(15篇)篇六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要板块,也是一项综合性训练,既包含语言文字的训练、文体意识,还有思维、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学生遇到诸多难以解决的写作顽疾,如缺乏兴趣、害怕写作、无以成文等,这些问题也深深让教师感到头疼。改进小学作文教学,切实提高作文水平,已经成为当前作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本人以语言知识、文体和能力训练为切入点,谈谈在教学当中如何做到三者的有机统一。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瑰宝,流传下来的经典诗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和诗人词人处于情境当中是密不可分的,诗人只有在情境中才能萌发情感,正所谓境中生情。在情感的驱动下浮想联翩,情动而辞发,使诗人留下了动人的诗篇,流传至今,虽然小学生作文不能和诗人做诗,作家写文相提并论。但是同样需要情感,为学生提供作文题材,创设情境。我们可以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做亲密接触,去看壮丽的日出,落日的余晖、璀璨的明星、丝丝的细雨、飘扬的雪花……这些都是令人深思飞扬、流连忘返的`,大可带着孩子去读这本多姿多彩的“教科书”。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去阅览室、科技馆、图书馆、海底世界参观,体味静谧的阅览室读者们专心致志研读的情境;惊叹于科技发展而创造的神奇世界;游走于洋溢书香的园地;留恋于奇妙未知的海底世界。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们玩游戏,演小品,做实验或社会体验等,然后习作成文。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作为参与者,写作是参与体验后的记叙与总结,这样的作文课既是体验,也是享受,更是创作。像这样的情境我们还可以创设很多,而每一种情境中,绝不像是上课,而是在玩,快乐地有滋有味地玩,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会迫不及待地告诉老师,他们的所见所想。在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词语伴随着形象,带着形象色彩进入他们的意识,这些词语贮存在他们的大脑里,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色泽,那样的富有气息。在这里孩子们一步步去认识世界,体验世界,描绘世界,在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去体验客观情境,在情感的驱动下,想象力、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也会得到出乎意料的发展。因此,写作的内容、教材要出新,有情有趣,就要关注现场感,改革以往一些陈旧的教材内容,多做实事,重体验,让学生找到语言文字的乐趣。
关于文体,具体来说,有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为主的记叙文,有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为主的说明文,也有论述,评判为主的议论文,还有自由灵活、形散神聚的散文等等。教材通过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达形式,来阐述不同的思想观点,明晰文体有助于了解写作目的。但对于小学的作文教学,文体可不作高要求,若叙事,则只要求能诉说清楚。因而,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文体教学,则只要求初步了解,而不要刻意套写。而在作文教学中过于拘泥于文体的刻板形式,而不重视内容的表达,会对孩子的写作兴趣以及思维有所限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就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教师应去除强加在学生身上的“枷锁”,如主题鲜明、思想境界、结构清晰、逻辑合理等条条框框,也应摒弃单一的标准,作文教学应从模式化走向个性化。如此,小学生的思绪才能飞舞,火花才能碰撞,童真才能盎然,文采才能飞扬,文章才具有灵性。其实作文教学应当让学生放飞思想,挣脱“枷锁”,写其所见,写其所想,写其所悟,把看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如结合创设情境教学中进行的《参观图书馆》就不是一般的纪实,体验一次到图书馆当小读者的乐趣,当一回专心的小读者,内心的感受是真切而细腻,学生也会在纪实中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有的甚至会自然而然地穿插议论,抒发情感。让学生将“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主体性得以高扬提升,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表达心里所想所悟,淡化文体意识是一个有效途径。其实灵性的跳跃和诗意的残缺就是一种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言,指的是文章中优美生动语言,而在平时学习优美生动语言的同时,也可加以作文技巧的训练。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在阅读中既能知晓课文主旨,也能从阅读中借鉴文章写法方法,在模仿和创造中,使学生的写作逐步达到“得法于课内,活用于课外”。在观摩长沙市小学语文“爱阅读善表达”教师素养大赛中,在钟老师所执教的《猫》这一堂课。通过让学生找出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这一环节,老师就巧妙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技巧相结合了。当学生说出关于老舍先生语气词这一段话时,老师“故意”将语气词去掉来读,通过对比,让学生来体味语气词的神奇之处,并在下一个环节让学生模仿语气词的写作,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当然很高!一来一回,“巧用语气词”也这一写作手法也就深入学生脑海,相信在接下来的写作课上,孩子们就会适时适当地运用语气词这一写法了。“仿写”,是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的直接有效作文教学法之一。初学者,要把课堂上学到的写作知识化为己有,不可一蹴而就,中间需要经过一定量的模仿与借鉴。在阅读时,课文分析得越透,理解得越深,写作时学生便有“据”可依,有“模”可“仿”,写作起来也就可以“依葫芦画瓢”。仿写可以仿好词、好句、好段,也可以仿写作技能、技巧。小学生宜模仿句子、片断等局部着手,逐步过度到篇章。平时阅读教学当中我们可以根据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明白这种写作方法,并且慢慢地有意识的运用。换句话来说,重点是抓住每一种作文的训练点进行训练,让学生学会这一种方法写作,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也在日积月累中得以突破。从低年级的“乐于说写”顺利过渡到中年级的“自由写”再到高年级的“学会写”,与阅读教学是分不开的。
作文讲评课也是作文教学的一大环节,不容小视。作文的反馈对于学生写作积极性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作文评价应具有多元化,摒弃以老师价值取向主宰课堂传统形式,走向开放式多样式,可以书面评、口头评、他评、自评与集体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首先,诵读赏评与张贴展评相结合。在学生写作、二次习作完毕后,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可自我表现,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评价;也可以在小组内朗读,组员欣赏,他人评价;还可以在全班朗读,大家一起赏析。在学生誊清作文后,可在班级的“芳草地”中展出,让学生相互观赏,师生共同欣赏。其次,口头讲评与笔墨点评相结合。口头讲评是指教师在批阅完学生作文后,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口头讲评。讲评时应欣赏学生的个性化、独特之处,肯定其言语劳动成果,渗透着鼓励与欣赏之意,并且对独特之处可直接进行圈画评点。具体评价有记号评价,如用圆圈重点标出使用独特的、鲜活的词语,用波浪线或横线标出优美的、形象的语句等以明示其用得妙、写得好;图画评价,即在个性化的词句处画五角星,画笑脸,,或者画大拇指等以示表扬。最后,二次习作也是很重要的,在作文讲评课之后,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各自按照合作评改所提建议,进一步修改,完成二次习作。可将学生的二次习作在班级手抄报上发表,或装订成册等等,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一篇篇供同学赏析的作品时,一定会自豪,倍受鼓舞。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范文(15篇)篇七
摘要:化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中学教学条件普遍较差,很多学校连课本上的化学演示实验都无法保证完成,而实验对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提高技能又有很重要的作用。那农村中学怎样才能做好实验教学呢?对此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想方设法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畏惧、畏难心理;二、加强化学实验理论的指导,进行“想象实验”教学;三、阐明实验规律,对化学实验进行总结,指导学生解题。
关键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实验规律。
一、想方设法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畏惧、畏难心理。
目前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差,很多化学演示实验都无法做,更不用说让学生做分组实验。仪器也只是拿给学生看看,学生根本没做过实验,实验大都是靠教师讲解,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加以实践,对化学实验的畏惧、畏难心理较为严重。在日常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畏惧、畏难心理。老师应该告诉学生,我们没条件做实验,不等于我们就不用学化学,不用学化学实验。中学化学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的实验。既然是验证性实验,如果我们能掌握好相应的理论知识,我们就可以想象出整个实验的情形,就可以学好、掌握好实验。目前各学校的教学条件差别很大,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只有我们掌握好相应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的讲解,弄懂实验原理,进行理论推导实验,我们才可以学好化学、做好实验题。在日常教学中要安慰学生并增强学生学好化学实验的信心。
二、加强化学实验理论的指导,进行“想象实验”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化学实验理论的指导,这是学好化学实验的保证。我们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推导,想象整个实验的过程,再由老师进行演示,若无法进行演示的实验,可由教师讲解实验或观看实验录像来验证。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比直接由实验获得结论的教学效果好得多。在综合性实验题中,有很多的实验都是学生没做过的。要完成这样的实验题也只能由学生通过想象来完成。如果学生不会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适当的推导,那是不可能很好完成这样的化学实验题的。
那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实验”教学呢?现在所表述的“想象实验”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想象”实验,而不是盲目去想象实验。下面我就以金属钠和水这个实验为例来加以说明。先指导学生学习一些理论知识: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钠的熔点较低,在化学反应中会放出大量热量,并让学生回忆实验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情景。如果将钠放入水中,根据理论知识不难推导出:钠会浮在水面上,在反应中会熔化成小球。接下来要求学生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和氧化还原观点来推导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钠在反应中要失去电子,那会转移给谁呢?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谁能得到电子呢?产物是什么?学生不难推导得出:有强碱和氢气生成,得出另一现象:溶液变成红色。我们还可引导学生考虑一下,钠和水反应时,与水接触的各部分产生的氢气量是否相同?若不相同,那会怎样呢?我们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观看录像加以验证。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学生记忆也深刻。
三、阐明化学实验规律,对实验进行总结指导学生解题。
化学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在讲解实验时,先向学生分析每一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再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实验”,然后做演示实验或观看实验录像。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通过对实验进行总结,阐明化学实验规律和注意事项来指导学生解题。
1.综合物理知识进行相关的复习。
物理与化学的关系非常密切,解答化学实验题时需要结合相关物理知识,特别要注意压强与实验的关系。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地方都跟气体的压强有关。这在日常教学和复习中,需特别关注。
2.结合一些物理和化学常识进行复习。
学生在解答实验题时经常会忘记以下一些常识,在复习实验时需注意:一些易挥发的物质会挥发出来混在生成的气体中;气体从溶液中经过会带出水蒸汽;所给的物质很难百分之百都反应完(特殊情况例外);大多数的化学实验都是在空气中做的等等常识。对这些常识要求学生在解答时需特别注意。例如,在实验中有使用到盐酸来制取气体的,hcl气体就会挥发,混在混合气体中。如果学生不懂得这个知识,他就不知混合气体含有hcl,就无法很好解答此实验题。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这几种方法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定不足,主要是中等程度以下的学生没有太大的改变,他们还是学不好实验,这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以上是根据我校化学实验教学情况总结出来的几点经验。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范文(15篇)篇八
我校教学成绩的取得,有多方面的因素:教师队伍稳定,有一支踏踏实实抓教学的领导班子,有一批敬业精神好、肯钻研的中青年骨干队伍……其中最关键的是,我校历年以来,一直重视教学研究工作,狠抓教研课题的研究和实验。____年,教育局领导创造性地提出了“分层教学,选班学习”、“小班额教学”和“同时异课”三大课题,我校被定为全县五所“同时异课”课题实验学校之一,在这个课题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____年秋季开学参加课题实验的五年级三个班经过两年的实验,到____年小学毕业阶段检测考试时,立竿见影,语文成绩有由两年前全县排名第18名上升到全县排名第3名,数学由原来的全县排名第16名,上升到全县排名第4名。可以说,这个年级是“同时异课”课题研究的受益年级,我校是“同时异课”课题实验的受益学校。
1.求同。
(1)求得教师认同:同时异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是休宁县的独创,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模式可找,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摸索。刚开始,许多老师都不能接受,不接受的原因就是怕增加工作量。我们____小学,虽然是超编的学校,但是,和所有超编学校一样,富余的人员基本都是不能够进课堂或者进了课堂上不好课的,而教学骨干还是缺乏的。课题研究,不可能找那些连课堂教学都勉为其难的老师承担,能够做好课题研究任务的恰恰是一线的教学骨干。所以,他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为此,学校召开了专门的动员会,让参加实验的教师吃透“同时异课”的内涵和目的,了解课题的基本操作程序,打消因课题研究增加了工作量的顾虑。学校向试验班级教师承诺,如果真的因课题研究增加了工作量,学校一定会给予相应的补偿。这样一来,在课题研究方面,求得了教师的认同,课题研究也就迈开了第一步。
(2)求得学生认同:同时异课,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学生原来的班级被打散,在课题研究的时间里,学生会被临时编为不同的班级进行授课,会遇上不同的老师和不同的授课模式,甚至会人为造成给学生分快慢班的迹象。为此,学校又组织专题的学生会议,说明课题的研究,是为了照顾不同学习基础的同学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不会在小学阶段就在学科上产生偏科“跛脚”,不会在小学阶段就掉队。我们告诉学生,班级的设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调整,教师也是动态管理的,所有的学生都会在同一个教学模式中得到不同的感受。这样一来,打消了学生被分成等级的心理,使他们都乐于接受这个崭新的课题带来的崭新的模式。每次到了同时异课那个下午,学生都很愉快,兴致都很高。
(3)求得其他年级教师的认同:同时异课研究的终极目的不是提高某一个年级的教学效果,也不是结题之后就束之高阁的'事。同时异课,是要先试验后推广,边实验边推广的。如果其他非实验班级无动于衷,在一旁看热闹,那么,课题实验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我校要求,每一个老师都要加入到课题研究实验中来,人人都动脑筋,想办法。非实验班级的老师必须到试验班级听课,也可以到试验班级上课;非实验班级要把“同时异课”的做法带到自己班级,在小范围内进行一个班的“同时异课”。____小学的校长室里,有一个匾额,上面书写着两个字“浸润”。意图就是,校领导正确的思想必须在全体老师中得到贯彻,这个贯彻不是强制性的,而是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慢慢渗透,最终得到全体老师的认可。我们在“同时异课”研究中,就是采用这种“浸润”,在半年的时间里,使“同时异课”的概念深入到每一个教师的脑海中。
2.求异。
(1)与领导的意图适当相异:“同时异课”是一个全新的模式,领导提出来了,领导也没有做过,所以,我们对领导的指向是既贯彻,又变通。比如,在教研室第一次课题会议上,领导的建议是实验以班级为单位的,回来以后,我们认为,以班级为单位,没有氛围,老师没有压力和动力,所以,我们选了当时有三个平行班的五年级。又比如,最开始时,领导的建议是,同一个时间不同的学科,我们认为,实验是有一个过程的要循序渐进,所以我们采用的是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学科不同的内容。
(2)与一些任务性的课题研究相异:目前,许多学校都在进行课题研究,可是,有些课题研究的程序是不可取的,他们把课题研究当做一种任务来完成,一般都是先立项,再确定人员,做资料,积累资料,到了一定的时间,申请验收。验收组看看资料,听听课,就基本通过了。然后,这个结题的课题就成为历史,新的一个课题又应运而生。可以说,这样的课题研究是在浪费纸张,欺骗自己,整个过程中,几乎没有学生参与。我校在“同时异课”研究中,与任务性的课题研究不同的是,我们把研究的重点摆在学生一方。关注学生在实验中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的变化,关注学生的进步,以学生的变化作为下一步实施的依据。我们认为,研究的结果如何不能由验收组说了算,要以学生的进步为评价标准,资料再完美,都没有学生的发展说服力强。
3.求效益。
课题研究,也是一项科学实验,和所有的科学实验一样,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有效益。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如果没有效益,那就是白费心血。所以,我校在课题研究时,在全体老师中形成了一种共识:要研究,就要务实,有研究,就要有效果。我们的课题研究,在经历了一年以后,在五年级的学年度结束考试中,效果并不明显,也就是说,试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没有明显区别。于是,不少老师对这个课题的研究价值提出了异议,甚至有打退堂鼓的想法。对此,我们进行了专门分析,结果出来了:我们的研究,虽然没有给这个年级的成绩带来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原来的学科“学困生”身上起作用了,与实验伊始比较,“学困生”人数由原来的30人减少到12人,减少了半数以上。原来双科不合格的学生占全年级的20g,一年以后,双科不合格的学生比例降到了8g。原来语文不及格的学生平均分从50分上升到57分,数学不及格学生的平均分从38分上升到49分。这就是效益,这就是课题研究给予我们的回报。为什么没有大面积的提升呢?我们分析的结论是:课题研究是一个反复的曲线的过程,要有较长的时间段作保证,全面提高学科的平均成绩时间大约在六年级学年末(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分析是正确的)。我们所有参加实验的老师在效果分析之后,又一次达到了共识,大家又恢复了课题实验初期的热情,后来,每一个月的实验下来,老师们发现,课题研究实验的效果像一个个五彩的石头,逐渐浮出了水面。
同时异课,是一个创造性的课题,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四个:
生的个别辅导。
2.研究了两年,我们依然没有形成对同时异课的理论性的定义,使它既有点像初中的“分层教学”,又有点像十几年前有个叫黎世法的人提出的异步教学,还没有形成同时异课自身的特色和个性。
3.实验班级老师没有把同时异课贯穿于每一天的教学工作,而是在学校指定的时间里统一进行实验,这样,就使得课题研究成为了一种孤立的活动。
4.学生确实受益了,但是,教师的工作量与非实验班级相比,加大了。因为我们的同时异课班级分为a、b、c三个班,教师轮流上课,光是备课一项,教师就增加了好几个课时的工作量。
既然在试验班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就说明这个课题是有实用价值的,有生命力的。有效的课题,就必须推广。下一步我校的打算是:
2.在其他非重点实验年级逐步实施同时异课;
4.把原来已经取得成功的一些课题中有价值的做法融入同时异课的研究中。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范文(15篇)篇九
摘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是维护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构成高等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部分。由于岗位职责和工作性质的要求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作为以德育工作为主的高校辅导员应该而且也能够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本文从一位大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实践出发,阐述从角色定位中挖掘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潜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辅导员。
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更是转折期。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学习压力加大,就业竞争激烈严峻,人际交往紧张,大学生现今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往往产生一些心理困惑。辅导员肩负维护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任,因此深化其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是保障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之必需。
一、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必要性。
1、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做好大学生心理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灵健康的守护者,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应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遇到问题冷静客观地了解事情的真伪,积极倾听;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接受能力、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长善救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坚持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在高校中,大多数学生遇到的问题关乎自身的健康发展,关乎学业与人际交往,关乎个体成长与成才等。辅导员坚持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是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个性特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问题,协助他们应对在大学生活中各个阶段遇到的心理困扰。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在内容的构建上体现人本主义潜能观,方法上以预防性干预为主、反应性干预为辅,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3、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成长中心理断乳的关键期。在这段时间里,大学生离开家庭,摆脱高中时期对家庭父母的依赖,独立完成自我心理世界的构建。同时,这段时间也是成长过程中心理矛盾集中、频发的阶段。辅导员应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增强大学生战胜困难、抵御挫折、经受考验的能力。
二、辅导员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既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的介绍和普及,也包括对心理调适方法的传授与应用;既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呈现、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的体验,也包括对学生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
1、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自觉完善心理健康不仅是大学阶段的任务,而且是终身学习的任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掌握有关预防、识别、调节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学会自我心理保健,缓解、消除在学习、生活及成长中的心理困惑和心理矛盾。
2、优化心理品质,提高适应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在于课堂书本知识的'传授,更在于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及大学生应对能力的培养,提高科学应对当前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辅导员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活动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他人;认识并适应环境;了解并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合理应对学习、生活、交往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变化;学会自我分析、自我调控,学会排除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大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3、开发心理潜能,促进自我实现现代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潜能远远未能得到良好地开发与利用。作为现代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不仅在于对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消解,更在于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心理潜能的开发及自我价值实现的促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形成恰当的成就动机,具备人际交往的基本观念与技能,建立健康的情爱观,初步理清价值追求,帮助大学生在明确规划中找到目标,在和谐人际交往中获得社会支持,有效管理情绪,保持乐观心态,脚踏实地的完成学业。
4、网络认知教育网络的运用现今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和交往等各个方面,网络也应该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媒介、新手段、新环境。网络信息传播的内容良莠不齐,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恰当利用网络资源,正确辨别网络信息。同时,提高大学生的选择、判断、鉴别与自控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侵蚀,增强自我约束能力,遵守网络规范,做遵纪守法的文明网民。
三、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途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既可以通过有目的和内容明确的显性教育方式,也可以通过潜在教育因素,依靠受教育者自身特点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隐性教育方式。显性教育方式和隐性教育方式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方式的完整体系。1、显性教育方式一是课堂教学。随着大学校园内恶性的不断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受到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5月,国家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明确了该课程的性质、教学的目标、教学包含的主要内容。教育部要求所有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成大学生必修课程。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辅导员要承担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任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制订心理素质培养方案,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二是专题辅导。面对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或频繁出现的心理困惑,诸如环境适应问题、学习动力不足、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心理问题、网络成瘾、挫折应对问题等,通过专题辅导和心理讲座的形式,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辅导员可以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的主题班会上结合大学生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以专题辅导的形式开展,以此解决大学生中经常出现的心理困惑,拓展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空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优化。三是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形式上主要包括个体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辅导员可以及时发现某一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疏导错误认知,排除负面情绪,纠正不良行为等,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品质,提升其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团体心理辅导有别于个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中给具有相同或类似心理困扰的某一群体进行心理指导与帮助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辅导员针对大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主要以分组的方式进行。它是通过团体内各位成员之间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团体中的每一位成员在互动中通过观察、体验、学习、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接纳自我,调整人际关系,学习新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改变改善不良行为,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要建立互助机制,团体成员之间相互的鼓励和支持对咨询效果有较大的帮助。心理辅导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当前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而且能通过处理眼前问题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矫正其不合理信念,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2、隐性教育方式隐性教育方式是相对于显性教育方式而言的,隐性教育方式主要是指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蔽的、无计划的、间接的、内隐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和影响的教育过程。它把教育目的渗透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中,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态度、情感、思想、观念、价值、道德等产生影响。大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朝气蓬勃,积极热情,爱好、兴趣十分广泛,他们渴望通过参加校园活动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辅导员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群体活动,诸如拍摄心理微电影、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故事会或演讲比赛、心理沙龙等活动,将心理健康的理念贯穿活动始终,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交流思想、加深了解、开阔胸怀,这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直接、最生动、最为有效的方式。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范文(15篇)篇十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受各种新思想、新潮流、新观念的影响,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同先前的学生相比,已不再单纯幼稚,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性特征。综观现在所带班级学生的种种表现,有以下几种:
其一,表现为个体意识鲜明,敢说敢为,爱争论,不愿循规蹈矩,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愿望和意识。但理论素养较差,思想片面,比较偏激。
其二,表现为自我意识强,凡事较多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己的感受,较为自私,渴望别人的爱,而又往往只顾自己、不爱别人;赞赏“人人为我”,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却缺乏“我为人人”的内驱力;在实际生活中很少关心别人,整体合作意识差;需要别人的理解,而往往对他人的情感漠然。
其三,表现为有成才意识,他们崇拜名人,却无吃苦精神,好高骛远。
其四,表现为崇尚正直、厌弃邪恶,但由于自身修养不深,个人阅历浅,社会经验少,缺乏免疫力,所以在看待事物上,往往不能明辨是非,易受外来影响。他们当中普遍存在比吃、比穿、比享受等攀比心理,爱赶时髦。
二、中学生纠正不良习惯、养成优良习惯的方法探究。
青少年学生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未来的路还很长,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慢慢形成的,所以,如何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习惯,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1、明理。明理即明确道理,也就是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端正认识态度,进行内在激励。明确道理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意向,端正行为态度,产生良好的行为。
(1)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保护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因此,激发和保护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如广播、电视、报纸、黑板报、网站等宣传工具,采取专题课、讲座、故事会、主题班会、看电影、参观展览、举办知识竞赛、组织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社会生活,追求真、善、美,培养高尚情操,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2)学习有关知识,寓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于各科教学中。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本身并不是道德品质,而是培养道德品质的一种工具。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每天要用大量时间在课堂上学习各科知识,因此,在各科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特别重要。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要在各科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3)教给学生有关的方法,寓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养成教育实践训练,是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
2、立标。立体教育目标体系包括纵向、横向、交叉三个方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教育目标体系,既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又能使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
(1)纵向目标体系: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根据不同特点和教育目的,确立不同阶段的.教育方法,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2)横向目标体系:将行为规范内容分成德、智、体、美、劳五大板块,分块实施,整体组合。
(3)交叉目标体系:在学科活动和教学活动、学校活动和家庭社会活动中建立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体系,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交叉进行,保证对学生全方位地实施养成教育。
3、示范。示范,即树立榜样。在学生明确了“为何做”和“如何做”的基础上,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示范形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据着一种极为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其行为习惯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4、训练。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训练,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是更为重要的一环。强化训练时可采用以下五种训练方法:一是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训练于各科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们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二是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训练于各种课外活动之中,充分利用班团会、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时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受到熏陶,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体验;三是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训练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之中,通过参观访问、社会公益、社会调查等活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加快学生个性的社会化发展;四是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训练于日常生活之中,强化学生的卫生防疫观念、科学生活观念以及科学锻炼观念,日积月累,使学生养成良好、科学的生活习惯;五是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训练于家庭教育中,通过建立“家校联系卡”,使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其它情况,同时也将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反馈回来,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家庭和社会上都得到严格的监督和锻炼。
5、反馈。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正反馈是良性行为习惯养成的评定,它能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从而产生新的良好的行为动机,具有强化作用;负反馈是对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评定,它可以用来调节和控制不良行为,使其符合规范和目标,具有矫正作用。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范文(15篇)篇十一
今天,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忽然,我看见两只蚂蚁找到了食物,它们的触角碰了碰,好像在窃窃私语,只见一只蚂蚁留在食物旁,另一只蚂蚁爬回洞穴,带领着一条长长的黄色的队伍来搬食物。
蚂蚁为什么能靠触角传递信息?我带着这个疑问翻阅了《十万个为什么》,原来,蚂蚁的头上的触角不但是感觉器官,而且还是十分灵敏的嗅觉器官。触角上面有许多微小的小孔,小孔里有非常灵敏的嗅觉细胞;蚂蚁们碰到一起时,总要用这两根触角碰一碰,气味传递过去了,消息也传递过去了。
虽然我知道了原因,但没有实验过,我想让自己尝试一下做实验的滋味。我在蚂蚁回家的路上的中间,擦去一段距离,然后观察它是怎样回家的。蚂蚁带着食物走到擦去的地方停了下来,一边来回地走动着,一边用触角寻找着什么;过了一会儿,蚂蚁就顺利地找到了回家的路。
我轻轻地捉了一只蚂蚁,用镊子把它的触角去掉,再把它放回原处,只见蚂蚁在原处打转,不知所措,找不到回家的路。
通过实验,我明白了蚂蚁触角的作用。我长大了一定要做个探索家,去探索人类未知的秘密。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范文(15篇)篇十二
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中一部分人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脏话、痞话以及不文明的行为,一学就会,可以毫不顾忌地说,对事好坏不辨,待人长幼不分。很多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连作业做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有些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没有一个好的习惯。有些学校有些教师只管学习,也忽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乌申斯基有一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如果一个人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1.举止文明的习惯。(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2.诚实守信的习惯。(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数。
3.尊重他人的习惯。(1)耐心听别人说,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3)不打扰别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休息,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4)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5)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
4.守时惜时的习惯。(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5.懂得感恩的习惯。(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5)要尊重劳动者的劳动。
6.勤俭节约的`习惯。(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
7.遵守秩序的习惯。(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2)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3)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遵守公共场合纪律,不吵嚷。(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
8.勤于动手的习惯。(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9.锻炼身体的习惯。(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3)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10.讲究卫生的习惯。(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2)饭前便后洗手。(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5)不在桌子上、凳子上、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6)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1.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可以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校长、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班级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
2.教师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
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对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自己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作用,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
3.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着眼细节,从学生点滴抓起,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如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等等。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4.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严”,突出“爱”,不见实效不收兵。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两次仍不佳,但不能灰心。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
5.养成教育要有家庭的配合,齐抓共管。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三字经》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我们的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就比较困难,进步得比较慢,甚至有的还会变坏。因此,我们应当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养成教育,开办家长学校或家长会,每学年至少上课两次,共同研讨教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家长的科学文化、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素质。同时利用家校联系卡做好家校的沟通工作,班主任和学科任课教师在平时还要多和家长联系,摸清学生校外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
总之,要抓住关键时期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训练,只要长期、反复、不断的强化,加深烙印,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范文(15篇)篇十三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的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就作了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教师要给予恰当的带有启蒙性、准备性、基础性的引导和帮助,这样小学生的行为能力才会迅速发展起来。
【课题的界定】。
一年级在开学伊始,就举行入学礼,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系列活动,使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能力有所提高,家长能够与孩子建立相互信赖的亲子关系。
一年级入学礼活动与古时人生的首次大礼“开笔礼”相似,是指小学课外的探究活动,与课堂内的探究活动相对。
入学礼活动的开展,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一定的提高)。
【研究目标】。
1.关于开笔礼的研究;
2.对一年级学生现状的调查;对一年级家长的调查;
3.对学生、家长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的研究;
4.让生诵读经典书籍,提出要做到的行为习惯的要求。送给家长教育书籍,提出要求,共同教育好孩子。
5.在学校,教学儿歌,规范行为;言传身教,指导行为;表扬鼓励,激励行为;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6.关注学生的变化及发展。
【活动过程】。
一、开笔礼的研究。
开笔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在古代,学童会在“开笔礼”,即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一仪式俗称“破蒙”.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对每个读书人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我校毗邻古老的文庙,在那里举行“入学礼”仪式,用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熏陶孩子,目的是激发他们求学求知的欲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神圣感情,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好准备。
二、对一年级学生与家长的调查。
开学伊始,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附问卷调查)。
三、调查问卷小结。
通过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我们经过统计汇总、仔细分析,发现以下情况:
现在很多家长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上学前要做些什么呢?往往会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自己家孩子认识了多少字,会写几个字,报着什么课外班,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他的学习兴趣、不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抗挫折的承受能力等。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基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所以在我带的年级也开展了“入学礼仪式”.
四、开展入学礼仪式及调查。
入学礼仪式举行完了,效果如何呢?我们又对学生的家长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
五、在校具体措施。
面对低年级的教学,我们深切地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靠老师们长期、细心的训练逐渐养成的。
1.诵读儿歌,规范学生行为。
低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方方面面,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儿歌,而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对学生又具有吸引力。为此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边唱:“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每节课后,在小干部的“课间执行三步骤”的.口令下,学生齐说:“备书本、清杂物、对桌椅。”这样,孩子的习惯养成了,边说边做,把下节课的书本准备出来,随手捡起地上的杂物,摆好自己的坐椅。当学生握笔姿势不规范时,可以用以下儿歌来诱导:“两指握住笔,中指托下底,笔杆小淘气,连忙往后移……”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适时诵读,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了规范和强化。
2.以身作则,培养习惯意识。
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得好:老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孩子是很有影响的,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中储存起来,然后指导他的行为。教师以自身的行动树立起来的教师形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长久而深刻的影响。我认为在这期间,教师的身教更重于言教,教师身上的不少品质、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所以,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该首先要做到。当教室中有纸屑时,我主动把垃圾拾起来;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每日进入教室,我会坐在那里安安静静的,认真地批阅作业、备课,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为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地上有纸屑时,会有学生去打扫干净;桌凳乱了,会有学生主动摆放整齐;读书、写字都有正确的姿势;而且他们还学会起立、坐下时轻轻的。学生在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3.表扬激励,促进学生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心理不成熟,控制情绪的能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平时,班级里通过“冠军榜”活动,评出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进行表扬。另外,墙上张贴班级创建目标、班主任寄语等,这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调整他们的心态,激励他们好学上进、积极团结,无形中激励他们积极进步。
4.家校合力,提高成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无数事实证明,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校联系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有利于老师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我利用每天两次接送孩子放学的时机,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并且经常与家长联系,通过“飞信”“班级qq群”“校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地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六、阶段总结。
经过一年的学习,我们的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我们将会持之以恒地将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继续进行下去,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范文(15篇)篇十四
摘要: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愈来愈严峻,“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每位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基本诉求,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渐渐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改进和加强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对策:一是从观念入手,加强教育认识;二是以特色学生活动为依托,改变教学手段。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养老服务专业;职业道德。
1养老服务业人才需求的背景。
1.1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从我国当前现状来看,大部分养老机构采用“医养分离”的照料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相互独立、自成系统,此种模式有其固有的缺点。一是老年人患病具有常发性、易发性及突发性的特点,养老机构的医护水平低,难以满足老年人医疗方面的特殊需求;二是医疗机构的就诊病人偏多,医院人满为患,老年人就诊的方便性、及时性都无法解决;三是有些患病的老年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长期住院治疗,成了医院的“常住户”,此种做法使真正有住院需求的患者无法接受更好的治疗,同时也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在此基础上,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二为一,成为众多老年人及亲属的共同期盼。,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35号)文件,为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产业、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文件中指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简称“医养结合”)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中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可以同时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问题,节省大量的照料成本与医疗开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1]。
1.2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现状。
1.2.1从业人员数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从国际标准上看,一个养老护理员可同时照顾34个老人,但据我国底的统计,有些城市老年人与服务人员配置比例达到了6.8:1,差距较大[2]。
1.2.2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较低。
大多数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总体水平不高。一是从业人员不够专业,缺乏基本的养老服务理念和基本经验[3];二是从业人员学历偏低,多来自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失业下岗人员,受教育程度和知识结构的限制,缺乏技能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高职院校教育的更是寥寥无几,无法满足更高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三是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有些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对老年人不但不细心照顾,反而行为恶劣,需要规范治理[4]。
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缺口大、素质低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也突显出来,要为养老服务行业培养出更多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些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不但要具备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高职院校既承担了培养基础技能的任务,又要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目前,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
2.1职业道德养成观念滞后。
一些高职院校偏重道德知识及行为规范的传授,基本上只教授学生基础性技能,这些高职院校除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外,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上基本处于空白,内化道德的效果不够理想,缺乏对学生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无所适从。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最主要的是要学习更多的职业技能,而非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在工作之后有专门的培训来进行学习,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了学生对职业道德养成的忽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职业道德领域有很大的冲击,引出许多道德困惑,高职学生对社会现象比较敏感,乐于讨论社会热点问题,而对教条内容及课堂上老师的说教兴趣不高,此时教科书上的内容往往不能很好地解惑,这使得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过于表面、浮浅,与实际需要脱节。
2.3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缺乏岗位针对性。
大多数高职院校局限于“一般职业道德”教育,选用的职业道德教育教材为通用性教材,专业性不强,脱离了职业和岗位特点,缺乏岗位针对性,不能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入职后的各种复杂人际关系及利益关系,学生对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评价较差、满意率低,无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4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手段过于单一。
高职院校一般会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放在思想道德教育当中,不单独列出进行系统培训,讲授的过程中大多是采用课堂授课直接灌输的方法,泛泛而谈[5]。这种传统授课的形式过于单一与单板,缺乏一定的实践性。
3提升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
高职院校需通过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老年行业的特点及发展前景,了解老年人的价值,增强学生从事老年行业的信心,提高其职业认同感,鼓舞其为养老事业做出更多贡献。因此,在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是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应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并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1从观念入手,加强教育认识。
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职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学生对该课程重视程度较高,在基础性的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并有针对性地凸显其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起崇高的道德风尚[6]。同时,高职院校需结合自身特点,联系实际,模拟职场求职场景,观察学生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并进行引导,逐渐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育认识。
3.2以特色学生活动为依托,改变教学手段。
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的服务对象为老年人,老年人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些特点要求养老服务从业者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改变教学手段单一的缺点,高职院校需打破传统纯理论教学的模式,开展多种特色学生活动作为辅助。
3.2.1开展主题的征文活动。
经过专业课学习,养老服务专业学生对老人的心理、生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更好地加深其认识,可开展“应该如何关爱老人”等相关主题的征文活动[5]。
3.2.2组织“孝道”文化辩论赛。
高职院校可以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中的孝”、“什么是孝?什么是爱?”等为主题组织“孝道”文化辩论赛,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理念,把“孝道”文化与养老服务的理念相融合。
3.2.3举办摄影展。
把专业实训课程与“走进老人”摄影摄像活动结合在一起,在全校范围内展览相关照片与视频,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老人、热爱老人,加强对老人的情感认同。
3.2.4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将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与平时课程成绩、量化考核标准等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动力,使其在活动过程中领会老年服务职业本身的意义及价值,激发学生从事养老事业的信心与激情。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eb/ol].
[3]李洁,徐桂华,姜荣荣,蒋高霞.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现状及人才培养展望[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236.
[4]李青,靳大伟,邢峰.唐山市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3):6.
优秀小学生科学研究论文范文(15篇)篇十五
活动背景: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校园文化和小学生精神风貌的缩影,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的作用。“讲卫生、爱劳动,”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都知道要爱劳动,讲卫生,但是要求学生知道爱劳动讲卫生是文明行为,并且具体地该怎样去做,就有一定的难度。依据长期观察发现我校普遍的学生缺乏卫生习惯、卫生知识和卫生素质。长此下去,势必会影响少年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种状况很令人忧虑,而坏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要改掉它也不能希求一蹴而就。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以“全心全意为学生终生健康发展服务”为宗旨,以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阶段的'新的划分所提示的特征和规律为理论依据,进一步贯彻落实我校礼仪教育活动的精神,切实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校园环境的净化与美化,培养师生文明卫生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目的,深化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二、主要内容。
我校大队部为培养少先队员文明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为目的,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开展以“人人讲卫生,个个爱劳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启动实施、加强学习、完善制度、专项活动、班级评比,引导学生讲究个人卫生,保持校园环境卫生,并在此基础上,带领身边的伙伴、家人共同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形成我校优良校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开展。
三、活动形式。
1、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升国旗仪式、班队会、手抄报、专栏、专题作文竞赛等形式,大力宣传“讲卫生”的内容和意义,让文明好习惯深入师生的意识,以形成一种指导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理念。
2、专项活动。大队部通过启动仪式、开展知识讲座、观看影片、开展专题比赛等活动,引导教育少先队员遵守礼仪规范,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量化评比。在开展专题比赛活动中,以评比打分的方式评出“个人单项奖”或“优胜班级”。在整个活动中每学期将所有评比活动结果和平常量化检查汇总评选出“文明礼仪班”,并加入评选“文明班集体”量化考核中。
四、活动安排。
(一)启动实施加大宣传。
1、开展“养成文明好习惯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的启动仪式。
通过倡议书、演讲、宣誓和学生签名活动,倡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明确目的,提高思想认识。
2、大队部在校园里开设“文明礼仪窗”、“卫生小知识”栏。
在校园内加强壁间文化的宣传力度,开设“文明礼仪窗”、“卫生知识宣传栏”等,以小报、漫画、图片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保证每月更换一次)。
3、红领巾广播站开设“美德教育伴我行”和“校园110”栏目。
红领巾广播站周一、周三分别增设“美德教育伴我行”栏目和“校园110”栏目,使不文明现象无处藏身,树立教师和学生中的榜样和典型,促进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加强学习活动实施。
1、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集中学习“讲卫生、爱劳动”相关知识。
大队部和校卫生保健室集中制定出“长缨路小学卫生细化标准”各班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集中学习,从思想上让学生们引起重视,从而对照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
(三)完善制度检查监督。
1、大队部开设并实施“红领巾监督岗”。
“红领巾监督岗”以红纠队员检查和值周教师检查为监督体制,实行班级轮流制,在校园内分别设置八处“监督点”,在课间活动期间对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涂写乱画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帮助督促全校学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同时加强对“红领巾监督岗”的红纠队员和少先队大队部委员的教育与培训,充分发挥其监督和示范作用,采取每日检查,每天小结,每周公布(在“红领巾广播站”---“校园110”栏目公布)的方式,引导全校队员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学期末汇总分数并加入“文明礼仪班”考核之中。
2、加强“两扫一维护”制度。
卫生保健室制定“两扫一维护”的检查制度,组织老师认真学习制度内容,同时学生利用班队会活动认真学习“两扫一维护”清洁儿歌,使学生明确环境保护应从那些地方做起,进一步增强环保的意识。其次卫生保健室制定检查方法,加大检查力度,从而也督促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两扫一维护”,提高效率,避免有些学生边扫边玩、打扫不仔细的现象。
(四)专项活动巩固强化。
1、开展“绿色小课桌”活动。
1、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特别是对课桌抽屉卫生的保持习惯的养成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班主任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学习“如何保持课桌抽屉的卫生”相关内容。
2、学校每周值周领导及教师都会对此项进行每周定期检查一次,不定期抽查两次,根据检查结果将纳入评选“文明礼仪班”的考核之中。
3、中、高年级以“课桌椅的自述”为主题,开展一次征文比赛。
低年级以“绿色小课桌”为主题,开展绘画比赛。
2、开展“伸伸手、弯弯腰”活动。
1、利用班队会集中学习大队部创编的“弯弯腰行动歌”,引导学生在校园内、社会上养成不乱扔垃圾、看到垃圾能主动捡起扔到垃圾箱里的好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带领身边的伙伴、家人共同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好习惯。
2、我校大队部成立“弯弯腰”特色小队,给学生佩戴统一标志,课间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主动捡拾地面垃圾,从而带动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伸伸手、弯弯腰,主动捡拾垃圾,为净化美化校园作贡献。
3、充分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检查监督作用,树立典型,加大表扬或批评力度。经监督岗或值周教师观察发现,对能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并扔到垃圾箱的学生,进行点名表扬,并利用周一升旗集会活动奖励“微笑”徽章。对于随手乱丢弃垃圾的同学,将在广播站“校园110”栏目或晨会上公布批评,并以加分或减分的形式记入“文明礼仪班”评选的量化考核中。
3、开展眼保健操比赛活动。
为了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校大队部和卫生保健室联合开展一次眼保健操比赛。通过活动,进一步做好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的工作,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参赛,评委由校领导、卫生保健老师,教师代表组成采取打分制的形式进行评比。
4、开展征文、绘画、儿歌创作、手抄报主题活动比赛。
1、“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主题征文比赛。
2、“环保连着你我他”主题演讲比赛。
3、“我环保我时尚”主题手抄报设计大赛。
4、“我是环保小卫士”儿歌创作大赛。
(五)班级评比展示成效。
1、“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中队主题队会展示。
2、“爱护环境是美德保护环境是责任”大队主题联欢会。
各班主任组织学生根据自己身边与卫生好习惯有关的生活小事创作节目;节目形式可从故事,配乐朗诵、歌唱、快板、小品、舞蹈、课本剧、哑剧等艺术形式着手。
3、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沟通,使家校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家校互动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来参加中队主题队会,大队主题联欢会活动。
大队部每学期汇总各项检查和竞赛活动分数,依据结果评选校园“文明礼仪班”及“文明之星”,并予以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