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摘要(模板19篇)

时间:2025-01-05 作者:文锋

调研报告不仅可以用于学术研究和政府决策,也可以在企业和市场调研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写作调研报告而言,经典范文是我们宝贵的参考资料,下面是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范例。

专业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摘要(模板19篇)篇一

居住在本社区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调研目的。

调查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带给决策依据。

对辖区空巢家庭老年人进行了问卷和入户调查。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70岁以上的占多数。本次调查对象24人,男性9人,占被调查对象的37.5%,女性15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2.5%;60-69岁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9.2%,70岁以上1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70.8%,其中80岁以上的6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单位的,生活来源靠退休金的占多数。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单位的20人,占83.3%,无工作单位的4人,占16.7%;以领取退休金为生活来源的20人,占83.3%,靠社会救助的2人,占8.3%,靠其它生活来源的2人,占8.3%。无一人靠子女资助。

(3)小学及肿恣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在被调查中,文盲1人,仅占4.2%,小学11人,占45.8%,初中6人,占25%,高中5人,占20.8%,大专1人,占4.2%。

(5)子女状况及导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状况不好的5人,占20.8%,一般的7人,占29.2%,精良的10人,占41.7%。无子女的2人,占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别处的17人,占70.8%,其它的5人,占20.8%。

可见,“空巢”老人家庭构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学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老人或子女长期在外地。

1、日常生活的帮忙:在被问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认为无急需解决的问题,有20.8%的老人,急需解决生活、就医等各种问题。

2、出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思考,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愿与儿女同住,82%的表示愿意到敬老院过群众生活。

五、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这种照料就应来自两方面。一是家庭成员照料,二是组织照料。调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没有与老人住在一齐,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几乎都没有得到本人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于组织机构、设施、人员等因素,导致关照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组织照料还做得不够。如何透过轨制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不只是空巢老人的热切期盼,也是许多老龄工作者和城镇基层工作者深入思考、用心探索的问题。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们价值观改变的成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亟待我们透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推荐。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首先应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轨制。其次,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在调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体个性不好,他们没有生活来源,只靠低保维持生活,且身体不好,视力差,他们十分期望政府、社会组织的关怀,所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能够适度缓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医压力。

(二)处理好居家养老及社会养老的关系。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养老方式是此刻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几千年文化习俗的影响,目前我们就应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要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赞誉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首先要思考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添休假期等。在社会养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强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力度外,还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数据库。将社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齐全、资料齐备、一人一档的数据库。二是建筑空巢老人关爱服务网络。透过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队、展开“空巢老人关爱结对”活动,互助服务活动、抓好日常生活服务工作等,矫捷展开关爱服务工作。三是完善帮困救助体系。整合各种帮困资源,为生活艰巨的空巢老人带给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帮忙,坚持做到“重大节日面上帮、特困对象重点帮、突发事件及时帮”。四是健全应急预案机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结对关爱管理制度、上门察看制度、电话慰问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等,以保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难,避免意外状况发生。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区各级党政领导支持下,调整充实社区老年组织机构,采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老年人展开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电大、短途旅游等资料的各项活动,个性要鼓励、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充分发挥老年活动中心的作用。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消除孤独寂寞感。

(四)加强家庭监护,确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常使老人处于无人照顾,突发疾病抢救不及时,生命受到威逼状况,这是“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社区要分工专人负责“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调查摸清辖区内“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状况,并建立家庭档案。组织社会闲散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定点、定人为“空巢老人”带给买菜煮饭、购物、打扫卫生等低偿家政服务;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等成立爱心互助队伍,采取结对帮扶办法,对高龄、体弱动作不便且经济拮据的“空巢老人”带给无偿服务,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怎样体会到学生的反应。有了这份动力,才会想出设计出更好更科学的方法,应用于教学过程,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才能很好的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次是要设定较高的目标,同时又要思考到效果不佳时,自己的反应。就是预先想到效果不好时,自己应承受这份压力,较好期望固然很好,但若由于自己的潜力所限以及各方面的变化,引起教学效果不佳,自己应理解这一现实。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破坏了整个活动。当我第二次课效果不好时,当时实在难以理解,尔后的两天为下次的备课则没了兴趣,没有了热情,自己前两次作了充足的准备为什么会这样我在思考这些,思虑再三,还是备课不充分,没有更好的调动学生,既没有预计学生的反应,又没有思考可能发生的状况,比如第二次课的板书问题,这都是没有预计到的。

而当我在第三次课时,情绪平淡而又有热情,坦然应对一切。这样就好了许多,语速较前两次慢了一些,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少了许多。

总的说来,实习让我收获许多。不仅仅仅是对教学,做任何事情都满怀热情。我抵制住了第三次课前的不良反应,作了充分的准备。对事情结果期望高,严要求,又要以最坏的结果来思考,坦然应对。这是我较深的体会。

最后,我还想说的事,感谢张老师的悉心热心感怀。每课必听,不管是试讲还是上课,更重要的事提出学生的问题,以一个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来发现这些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与帮忙。同时,我们这一团对也是值得学习的。互相帮忙,照应,共同进步。

专业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摘要(模板19篇)篇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xx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供养的占81.9%,自己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专业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摘要(模板19篇)篇三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全县老年人口7652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9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0、179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逐年加快。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全县农村60岁以上空巢老人32753人,占老年人口的39、86%,其中:男性15828人,占48、3%,女性16925人,占51、6%。配偶健在18377人,占56、11%,与孙子们同住20012人,占61、1%,(主要留守照顾孙子所至),单身独居8176人,占25、14%,失能或半失能10900人,占33、27%。(主要是80岁以上空巢老人5534人,占50、77%),必须参加劳动生产的13906人,占42、46%。

既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11925人,占36、41%。有经济收入4321人,占13、1%,依靠子女提供16887人,占51、5%。感到寂寞孤独8340人,占25、4%,需要生活照顾7454人,占22、7%,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2690人,占3、6%,空巢老人身体健康良好的10523人,占32、13%,健康一般、较差、非常差的占大多数。

1、经济状况。

经济支持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安度晚年的物质基础。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农村空巢家庭老人大多依靠田间劳动所得获取经济收入或依靠子女给予的生活费作为生活来源。

其收入分布不匀,36、4%的老人收入在3200元以上,24、2%的老人在1200元以下,贫困的还有12925人,占39、4%。享受低保的1231人,占3、75%。因此有78、8%的农村空巢老人仍然经常参加劳动和既劳动又照看孙子。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状况差(虽然子女外出打工但其收入主要用来供养孩子上学,对家庭里日常生活开销主要还是老人耕种所得)。

2、健康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中96、49%的老人生活能够自理,32、13%的老人身体健康,55、8%的基本健康,12、07%为较差或非常差。当遇到疾病时,多采用简单治疗,小部人因为经济原因放弃治疗。99、3%的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8%以上的老人对新型农村合作比较满意,认为能解决看难问题,尤其是“复明工程”对农村白内障老人来说是福音,免费摘除白内障,普遍反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真好。

3、需求状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空巢老人有权益保障要求8491人,占25、9%,感到寂寞孤单8340人,占25、4%,需要生活照顾7454人,占22、7%。从老人们的需求程度上看,主要是精神慰籍,子女常回家看看,基本医疗保障,养老金和需要人照顾,分别占52、3%、49、2%、41、3%、33、8%和22、7%。由此可见农村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精神慰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4、闲暇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因文化水平较低和经济有限原因,绝大部分老人以串门聊天为主,家庭经济好点的以打p为次之。加之村级老年协会的文体活动中心、室、场地不健全,不配套等原因,老人们户外活动只好如此。

在精神层面上,76、5%的老人感觉生活有压力,压力主要来自经济收入,照顾孙子,忙于种地、又怕生病等几个方面,因为子女多在省外务工,所以子女们主要是给生活费和打电话来慰问老人,很少能亲自照顾,几乎都是一年回来一次,空巢老人中有49、2%的人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

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外出打工。

子女外出打工是全县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全县93、1%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只有4、2%。所以,78、8%农村空巢老人必须劳动和又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都会“活到老,干到老”。

2、自然空巢。

所谓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经去世,有的只一个女儿,女儿一旦出嫁之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回家照顾老人就有次数了,老人就成了空巢户。全县单身空巢老人就有8176人,占25、1%。

3、代际差异。

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老少两代人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自由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这种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一旦子女成立了小家庭或进入城市,农村的父母一般都不会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而是选择独自居住或留在农村老家。

当然,农村老年型“空巢”家庭的产生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儿子在外打工、婆媳、公媳关系的.沟通缺少联系的中介和桥梁,家庭不和、矛盾增多,迫使老人同儿媳和孙子分开住,子女赡养老人的观念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等等。

农村老年人问题是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云梦,幸福云梦的重要高度,积极应对,综合治理。要遵循“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党和国家优待政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建议如下:。

1、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全面推行协议养老、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同时,商业养老保险应得到推广和发展。逐步落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五保”老人全额财政供养。完善乡级养老院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2、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从这次调查中看出,全县村级老年人协会建设不足40%,老年活动中心、室、场地更少。村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影响老龄工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村级老年协会是关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组织,能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

加强乡村两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各级党委政府应刻不容缓地摆上议事日程。为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老龄工作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报刊阅览室、棋p室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3、进一步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助老,营造敬老氛围,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县直各部门、各单位、企事业单位,要积极组织本单位本部门在职的年轻人和社会“志愿者”,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联系一个空巢老人家庭长年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帮助他们疏通渠道,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乡村两级可组织低龄“老年志愿服务队”,就近为高龄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残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务。

专业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摘要(模板19篇)篇四

xx村,一个坐落于泉州南安市的小村庄,建立于群山之中,一条条小道崎岖蜿蜒,一座座民楼错落交织,一道道梯田井然有序,幽,静,美,是xx村的真实写照。然而在这宁静的小村庄,却反应着严重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现象。据初步统计,xx村70岁以上的老人便有近170人。朝阳牵晚霞社会实践队总计用了近两天的时间,走访了80多户人家,接触了100多位老人,其中近半是空巢老人。在与老人们的交谈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了老人们的状况,对老人们空巢的原因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改善这一情况。

走访情况:

一、子女情况。

1.多数老人都有3个或3个以上儿女,但大部分都有未成年夭折情况。

2.一类是子女家庭不富裕,子女为底层工人,过年过节才回家,主要是电话联系。一类是子女优秀有所作为,除过节过年,平时会常抽空回家陪老人或带老人出去旅行。但都有对老人不是很照顾的情况。

二、身体情况。

1.身体健康或有些小病,能自己干农活养活自己。

2.长期卧病在床,需要人照顾。

3.腿脚实在不便或其他病症较严重,不怎么出门。

三、医疗保障。

1.每家子女都有为老人办医保,每年上交100元。

2.医疗保险报销医药费,但老人病进口药报销少。

3.村里老人生小病治疗都联系村医王永涛,王医生上门治疗;大病会去镇上找医生或者到市里大医院治疗一次,回村依旧靠王医生定期上门检查治疗。

四、发现问题。

a,交通、安全。

1.地势高,坡度大,山路多且曲折陡峭,大公路水泥路少,出行费劲。

2.由村到镇,村民的交通工具为摩的,对于老人搭乘不安全。

3.走访时有许多老人是因为摔跤跌倒而腿脚失灵,观察发现村里许多危险路段没有防护栏,存在安全隐患。

b.医疗。

2.村里仅有一个小诊所,没有完善的医疗设备和先进医疗技术。

d.部分老人会定期到城里子女居住,但更喜欢回乡下生活,一是因为乡下空气环境好,二是不会讲普通话,和邻居无法沟通。

e.老人渴望老有所为,想得到社会认同,不想成为儿女负担。村里很多老人虽年迈,仍天天下地干活,种小菜养活自己;走访时有老人因行动不便成为子女负担而难过哭泣。

五、xx村已采取的措施,实行的政策。

1.每年都有组织村里老年人到镇里体检。

2.重阳节组织村里老人聚餐活动。

3.有个小型娱乐场所,有运动器材,老年人可以下棋打牌。

4.“危房翻建”,帮助贫困家庭危房重建。

5.给老年人有先天性障碍的子女安排放牛等轻松工作,间接给予老年人帮助。

6.每月给予老年人补贴,70岁开始,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补贴金额。

空巢原因:

一、xx村的状况。

2.因xx村年轻人80%都到外务工或经商倒致几十年的xx小学关闭,滞留的小孩在村里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都被父母带到城镇学习,长期下来便留在城镇,剩下老人留在村里.

二、老人自身原因。

三、子女的原因。

1.子女为生计在外打工,收入不高,在城里生活成本太高,子女没办法支持自己和父母在城里的开销,无力接父母同住,只能留父母在乡下生活。

解决措施:

一、通过经济建设,让子女就地工作。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xx村更适合现代人居住。

2.建设更多的娱乐休闲设施,老年协会青年协会等多举办活动,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3.提高xx村的医疗水平,解决村内看病难的问题。

三、改变观念,增进两代人间的沟通。

专业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摘要(模板19篇)篇五

据实地调研,全县共有60岁以上老人13.27万人,其中空巢老人5.1万人,这些老人80%以上都身患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病、糖尿病、偏瘫、老年痴呆、耳聋眼瞎以及其他慢性病,他们过着重病缠身无钱治,是死是活无人问,生活居住无人管,遇到难事无人帮的窘困凄凉日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情况和问题。

一是重病缠身,治病较难。空巢老人在70岁以上的95%都患有上述各种疾病,因居住偏僻,行走不便,无人联系,加之经济困难等诸多因素,使得治病艰难;再者村级卫生站名存实亡,缺乏有效监管,全县611个村,仅有近十分之一的村卫生站符合标准,其余的设备简陋,或摆在家中当副业,还有的乡村医生常住场镇开诊所,有的长期在外挣钱,离岗离职不尽责,有的年老多病,根本无法行医;有的村上不管,放任自流,报酬照领等。医生因患得患失,不在岗位履职,使治病难的问题更加突出空巢老人关爱情况调研报告空巢老人关爱情况调研报告。

二是生活孤独,死活无人知晓。因外出打工人员多,有的村社院落只有两三户人家,三四个空巢老人居住,平时很少往来,生疮害病无人知晓。如金山乡三村九社74岁老人张泽举,因突发脑溢血病,一天晚上几次从床上晕倒在地,后被小孙子发现后求助邻居送往医院才得救。近年来,双凤、义兴等地先后发生过痴呆老人出走后下落不明者有之;槐树、多扶等地还发生过老人病死家中腐烂发臭后才被发现有之;古楼、晋新等地发生老人因病未及时施救而亡者有之。

三是生活无助,寂寞无奈。因年老多病体弱,有钱也难买回生活品,致使生活枯燥无保障;未实施人饮工程的地方,因挑不起水,老人吃水都困难;因居住分散且偏僻,老人十天半月无人说话,只好与猫狗作伴;还因有的地方电视信号不好,广播不通,老人文化生活枯燥乏味、寂寞冷清、无助无奈。

四是子孙不孝,生活凄凉。空巢老人中有的因子女不尽赡养义务,外出打工长期不与老人联系;有的因打工效益不好,也不给钱给物,撒手不管;有的甚至消息全无,杳无音信。这类虽为数不多,但情况极差,生活艰辛凄凉,仅靠低保农保过日子,若生了病,只好等死。

五是空巢老人苦中熬,个个期盼受关爱。一盼加大尊老爱老宣传教育,营造尊老爱老良好风气;二盼建立关爱窝巢老人服务组织,实现有病有难有人帮;三盼建立乡村卫生医疗组织机构和服务监管机制,用活政策实现就近就医;四盼建立村级老年协会和老年活动室,填补情感空白,改善孤独冷清;五盼农村社保扩面提标,减轻政府及家庭负担;六盼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业主建立养老服务场所;七盼改善村社人行通道,实现路畅车行人走快捷方便;八盼搞好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看,填补精神空虚,无言无语;九盼子女常回家看看,哪怕电话问候一声也可;十盼村社党员干部多关心,上门询问,讲些政策,送点爱心。

全县关爱空巢老人取得的明显成效。

全县5.1万空巢老人,每个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主要以乡镇为主体,村(居)党组织具体实施,其内容包括姓名、健康状况、年龄、病史、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并将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划分为健康、一般、较差、失能四个类别,及时更新登记,档安一式三份,由乡镇党委备案、村(居)党组织留存,乡村医生使用。

凤鸣镇双龙桥村空巢老人何致芬来到村委会旁的卫生室看病时说:我得了小感冒,来看病开药,只用了三分钟不到,不仅方便,而且药价便宜,平时有个急事,村医生也一喊就到。全县乡村医生有统一制发的巡诊签到簿,空巢老人现场签字确认乡村医生巡诊情况,乡村联动考核小组,结合巡诊签到情况,每季度对乡村医生集中考核,以各季度平均分作为年终考核得分。对考核分值低于80分的扣除奖励资金,对不驻村行医、不履行职责的,由村委会提出书面解除意见,报县卫生局依法注销行医资格;县卫生局和老龄办组建督查小组,对各乡镇村医巡诊情况进行明察暗访,督查督办。

专业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摘要(模板19篇)篇六

随着中国现代化程度的快速推进和城镇化加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我国城市空巢老人现象也呈日益加剧状态。根据20xx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有1.77亿万人,是总人口数量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有1.19亿,约占总人口的8.87%,这就是所谓的“银色浪潮”现象,而伴随着这种现象的则是本报告所讨论的“空巢现象”。所谓“空巢现象”是文学上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喻子女在成长或成年后像鸟儿一样离开家庭,仅留下老年成员居家生活。城市老龄人口“空巢化”形势正呈大大加深的趋势,因此关注空巢现象,关爱空巢老人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空巢现象也由此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丧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身边没人照顾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或者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二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三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城市空巢老人则是指生活在城市区域范围内的无子女,丧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身边没人照顾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城市空巢老人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来自人口内部结构的因素,也有来自个人主观观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对城市空巢老人的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1.物质经济基础。

“家庭养老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以家庭代际关系为基础。伴随着工业化的到来,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增长,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逐渐被打破,家庭养老的功能被大大削弱。”由于教育、医疗、住房等诸方面的支出,导致人们的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平时家庭收入大多用于抚养下一代,等到中年又要为孩子的成家而大量投入,老年时期则没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来实现自助养老。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新的一代越来越重视物质追求,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导致自己入不敷出,使得新的反哺代际关系难以形成。物质经济方面的原因主要存在两方面:其一是部分城市家庭收入水平增高,居住条件的改善,使得子女纷纷离巢自居。其二是很多城市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比较单一,收入较少,满足自己的生活都已经很是困难,子女不得不出外打工用来维持生活和赡养老人,原来他们在城市生活却只能住在一起,他们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另购住房,子女出外打工以后在新的城市生活,从而导致他们隔城生活,长时间的分离。这些经济和物质原因,从根本上导致了核心家庭的强化,客观上造成了家庭空巢化的发展趋势,物质经济原因是城市空巢老人产生的根本原因。

2.年轻人外出就业或求学。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传统封建社会中的子承父业、守家待业已经不能再满足当前年轻一代的就业需求。社会的发展使很多人不在害怕远行,人们的生活也从单一地域向多区域发展延伸。背井离乡的求学或就业不再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它同时也包含了年轻对实现梦想的渴望,包含了老人对儿女有更好发展的期盼。同时传统家庭的教育功能逐渐弱化,很多原来由家庭承担的责任改由学校代为承担,很多年青一代很早就开始在学校寄宿,家庭的空巢阶段就这样被提前了。

3.代际观念的冲突。

随着西学东渐、中国某些传统观念的瓦解,使得年轻一代的观念日益与老年人拉大差距,致使青老之间得隔阂与矛盾日益加深。他们不再仅仅依靠家庭来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他们特立独行追求自我,即使有的仍与父母长辈同居,但他们对自己的关注要远远大于对父母,随着他们经济的独立,他们会更加专注于自己梦想的实现。有些老年人在心里是想和儿女住在一起的,但由于双方价值理念、生活习惯均存在差异,很容易产生代际矛盾,为了避免矛盾激化,这些老年人只能无奈选择独居:有的老年人故土难离对自己居住得社区有了依赖,从心理上并不愿意离开常年生活的区域;有的老年人选择独居是因为心疼自己的儿女生活不易,不愿意加重子女的负担;有些城市空巢老人多年为家庭、子女奔波,在子女离开后,渴望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老年人与青年人之间代际观念的差异也是城市空巢老人的重要的成因之一。

4.传统养老观念的瓦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文化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而“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为内核的孝道文化为传统的养老形式奠定了一定基础。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掀起了文化意识大解放的浪潮,使东西方文化重新交织在一起,人们对社会形态的认识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加快了社会的前进步伐,改变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大大增强了社会对物质的期望,大批的年轻人为了事业、为了成功不惜抛弃传统家庭的牵绊,纷纷踏上追梦的旅程当年轻人全力追求事业,奋力迈向成功的时候,家中老人在年轻一代心中的地位也被大大降低了,对老人关心与关怀的缺失,也导致了空巢老人问题的大量产生。

5.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保障不足是法律政策原因。

我国多年来持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城市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子女,这使得我国的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家庭空巢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在家庭中的年青一代不断减少,年轻子女长大后纷纷脱离家庭独自生活,直接导致了空巢家庭和城市空巢老人的增多。同时,国家政策的推行和法律制度的保障力不足则是城市空巢老人产生的法律政策原因。以家庭传统代际关系为代表的传统力量是受传统家庭秩序的影响而建立起来的,这种传统的观念以固守的方式和国家法律体系发生这你攻我守的角力,导致法律的强制性很难发挥他的正确功能,反而使老人在行使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失去了亲情的'慰藉。

1.物质生活困难。

根据城市空巢老人物质方面的成因可知,有一部分城市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外出打工以及自身经济收入单一,所以这部分城市空巢老人的物质方面生活是十分艰苦的。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空巢老人中有1/4以上是单身老人,其中有一定数量的老人是经济困难者,属于生理性社会弱者和社会性社会弱者。随着独生子女家庭迅速增长,社会将面临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抚养一位子女的艰巨情况。如何向老人提供更具保障性、更具品质行的生活照料,对于他们的子女来说,这将是一个非常艰巨的生活负担。因此,对于子女外出打工的这部分城市空巢老人来说,物质生活方面是属于困难群体的。

2.缺乏必要的生活照料。

由城市空巢老人的定义可知,城市空巢老人是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而随着老人的年龄逐年增长,身体机能越来越弱,因此老人的生活需要一些必要的生活照料。当老人身体依旧健康时,生活方面尚能自理;一旦生病,以及子女不在身边时,就会有产生诸多不便,如若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空巢老人的生命就会受到严重威胁。随着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家人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自身脆弱性越来越强。如果老年人身边缺少照料人和监护人,他们与家人及社会之间的信息发生了断层,将导致老年安全带出现松弛甚至断裂。近年来我国城市空巢老人病死在家中的事件多次发生,正是缺乏生活照料的体现。

3.缺乏精神慰藉。

据调查发现,城市空巢老人经常会出现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等精神状态。老年人的性格及精神生活质量与老年人健康有很大的关系,与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对许多空巢老人来说则是一种更巨大的伤害。空巢老人无法享受大家庭的天伦之乐,与邻居和朋友的交往能力减弱,部分老人不能启发自己的兴趣爱好,容易产生孤独感。心里话没处叙说、有时间没事可打发,这样老人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经常独处、很少与人交流的老人往往更容易产生悲观情绪,从而导致他们的生活品质降低了一定程度。

如何切实解决城市空巢老人所面临的诸多方面的问题,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是应对“银色浪潮”和“空巢现象”挑战的艰巨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根本上说,解决城市空巢老人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的长期协调和配合。

1.加快推进社会养老保险,逐步健全社会养老体系。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而有效分散风险的制度。目前,城市空巢老人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家庭赡养,而子女的外出务工并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援助,这就意味着留守的城市空巢老人如果依旧保持单纯依赖家庭养老模式则有着较大的风险和不可预见性。社会养老保险推进的过程中,尽管目前还有不少困难,同时在实际运行中也遇到了许多挑战,但只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城市空巢老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以不断调整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就会逐渐从中受益。

2.加强各大社区引导作用,发挥社区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作用。积极发挥社区的作用,使得邻里交往频繁,社区人际关系亲密,从而形成较强凝聚力的社区。社区成员能较好地被动员起来实行养老互助,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可以在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解决上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例如,为不能出门的老人提供钟点工、保洁、送饭、洗澡等日常生活照顾和生活护理方面的服务;建立社区家政服务站,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维护身心健康,摆脱空巢综合症的阴影;可以采取大众传媒手段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或举办娱乐活动等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帮助他们建立健康行为。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来积极发挥各大社区的作用,从而使社区为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解决贡献一定的力量。

3.通过“两微一端”加大宣传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家庭是我国的解决老龄化和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基石性载体,今后在中国社会仍占主要地位。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人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当然,我们强调家庭养老,其主体内涵是子女尽到赡养的义务,而在养老形式上正日趋多元化,不能简单地将“居家养老”看作是家庭养老,或将“敬老院养老”看作是社会养老,因为两者只是养老地点的形式问题,而并没有说明养老的支持来源。在子女格尽赡养义务的前提下,“分而不离”也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家庭养老模式,但要教育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情感,照料生活。此外,要在各中、小学中开展孝敬主题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4.提高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扩充他们的社交领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许多老人没有自己的爱好,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这只能增加自己的寂寞和孤独感,这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晚年培养自己的爱好、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很重要。城市空巢老人闲暇的时间较多,可以鼓励他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社会活动,增设适合老人的活动场所和设施,还可以大力组织青年人群体和低龄老人群体为高龄老人群体服务以实现互动,这对于保持不同年龄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愉快有着积极作用。

5.政府加大财政投人,制定扶持规划。一是财政要加大对老龄工作经费的投入,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努力为老人安享晚年生活创造条件。二是加大对城市社区财政支持力度,切实改善工作条件,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大力提高服务质量。三是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社区干部、工作人员待遇,确保各项工作有人做、愿意做,提高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城市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涉及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共同的努力。面对迅速发展的老龄化趋势,仅依靠家庭养老也是不够的,还应该在积极推广家庭赡养老人的基础上,适当发展福利设施,建立老人活动设施,来满足老人的不同需求。此外,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城市空巢老人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照顾和关爱。

6.建立各类社区民间组织,为城市空巢老人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对城市空巢老人来说,物质生活的困难是一个方面,而精神空虚和孤独感的问题也是值得重视的另一个方面。所以,一方面,要发挥老人协会作用,利用这一平台,组织老人开展邻里互助、互相结对等活动,让一些谈得来、相互信任的老人结成互帮伙伴,彼此交流,增进感情,减少精神空虚和孤独感;同时更应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发动青年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联谊帮扶,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利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可以建立老年聊天茶吧、老年真情关爱热线、老人健康教育基地,对一些社区还未建立老年秧歌队、老年健身公园的应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尽快建立起来,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城市空巢老人大多数都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奋斗历史,他们见证了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繁荣,同时,他们也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一切,所以,我们不能忘了那些城市空巢老人,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专业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摘要(模板19篇)篇七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处境逐渐受到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社会现实的挑战。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的“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

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对于并不遥远的父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空巢老人孤独离世的悲剧。

相关资料显示,“空巢老人”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尤其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收入非常低。他们大多数没有社会养老保障,他们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而老人劳动所得很有限,子女补贴缺乏稳定性且标准低,也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总的来说,老人的经济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且收入偏低。

这种状况一旦出现了额外的支出,比如,“医疗费支出”,而医疗费又占大多数老人生活开支的很大部分,这种矛盾造成了老人“看病难…‘托病…‘怕看病”等各种心理、生理问题。所以,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会的经济支持,尤其在医疗费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会政策倾斜。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

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

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

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

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专业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摘要(模板19篇)篇八

优秀作文推荐!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全县老年人口7652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9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0、179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逐年加快。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全县农村60岁以上空巢老人32753人,占老年人口的39、86%,其中:男性15828人,占48、3%,女性16925人,占51、6%。配偶健在18377人,占56、11%,与孙子们同住20012人,占61、1%,(主要留守照顾孙子所至),单身独居8176人,占25、14%,失能或半失能10900人,占33、27%。(主要是80岁以上空巢老人5534人,占50、77%),必须参加劳动生产的13906人,占42、46%。

既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11925人,占36、41%。有经济收入4321人,占13、1%,依靠子女提供16887人,占51、5%。感到寂寞孤独8340人,占25、4%,需要生活照顾7454人,占22、7%,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2690人,占3、6%,空巢老人身体健康良好的10523人,占32、13%,健康一般、较差、非常差的占大多数。

1、经济状况。

经济支持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安度晚年的物质基础。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农村空巢家庭老人大多依靠田间劳动所得获取经济收入或依靠子女给予的生活费作为生活来源。

其收入分布不匀,36、4%的老人收入在3200元以上,24、2%的老人在1200元以下,贫困的还有12925人,占39、4%。享受低保的1231人,占3、75%。因此有78、8%的农村空巢老人仍然经常参加劳动和既劳动又照看孙子。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状况差(虽然子女外出打工但其收入主要用来供养孩子上学,对家庭里日常生活开销主要还是老人耕种所得)。

2、健康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中96、49%的老人生活能够自理,32、13%的老人身体健康,55、8%的基本健康,12、07%为较差或非常差。当遇到疾病时,多采用简单治疗,小部人因为经济原因放弃治疗。99、3%的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8%以上的老人对新型农村合作比较满意,认为能解决看难问题,尤其是“复明工程”对农村白内障老人来说是福音,免费摘除白内障,普遍反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真好。

3、需求状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空巢老人有权益保障要求8491人,占25、9%,感到寂寞孤单8340人,占25、4%,需要生活照顾7454人,占22、7%。从老人们的需求程度上看,主要是精神慰籍,子女常回家看看,基本医疗保障,养老金和需要人照顾,分别占52、3%、49、2%、41、3%、33、8%和22、7%。由此可见农村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精神慰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4、闲暇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因文化水平较低和经济有限原因,绝大部分老人以串门聊天为主,家庭经济好点的以打p为次之。加之村级老年协会的文体活动中心、室、场地不健全,不配套等原因,老人们户外活动只好如此。

在精神层面上,76、5%的老人感觉生活有压力,压力主要来自经济收入,照顾孙子,忙于种地、又怕生病等几个方面,因为子女多在省外务工,所以子女们主要是给生活费和打电话来慰问老人,很少能亲自照顾,几乎都是一年回来一次,空巢老人中有49、2%的人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

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外出打工。

子女外出打工是全县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全县93、1%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只有4、2%。所以,78、8%农村空巢老人必须劳动和又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都会“活到老,干到老”。

2、自然空巢。

所谓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经去世,有的只一个女儿,女儿一旦出嫁之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回家照顾老人就有次数了,老人就成了空巢户。全县单身空巢老人就有8176人,占25、1%。

3、代际差异。

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老少两代人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自由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这种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一旦子女成立了小家庭或进入城市,农村的父母一般都不会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而是选择独自居住或留在农村老家。

当然,农村老年型“空巢”家庭的产生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儿子在外打工、婆媳、公媳关系的沟通缺少联系的中介和桥梁,家庭不和、矛盾增多,迫使老人同儿媳和孙子分开住,子女赡养老人的观念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等等。

农村老年人问题是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云梦,幸福云梦的重要高度,积极应对,综合治理。要遵循“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党和国家优待政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建议如下:。

1、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全面推行协议养老、签订。同时,商业养老保险应得到推广和发展。逐步落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五保”老人全额财政供养。完善乡级养老院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2、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从这次调查中看出,全县村级老年人协会建设不足40%,老年活动中心、室、场地更少。村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影响老龄工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村级老年协会是关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组织,能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

加强乡村两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各级党委政府应刻不容缓地摆上议事日程。为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老龄工作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报刊阅览室、棋p室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3、进一步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助老,营造敬老氛围,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县直各部门、各单位、企事业单位,要积极组织本单位本部门在职的年轻人和社会“志愿者”,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联系一个空巢老人家庭长年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帮助他们疏通渠道,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乡村两级可组织低龄“老年志愿服务队”,就近为高龄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残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务。

专业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摘要(模板19篇)篇九

关爱空巢老人,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社会、家庭和每个公民的应尽责任,也是妇联组织履行职责、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新浦区妇联对全市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及时掌握情况,为妇联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依据。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增加、高龄化趋势加快、"空巢"家庭的增多,许多家庭无法承担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要提供社会服务的老年人和"空巢老人"比例在逐步上升。调查显示,造成"空巢老人"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子女工作原因不在身边;二是儿子自然分家、女儿出嫁;三是老人和子女不和,不愿意住在一起。

(一)经济条件相对较差。

城镇"空巢老人"生活条件相对好些,大部分的老人家庭靠退休金,10%左右靠社会救济,9%左右为其它来源。而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少,经济非常拮据,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他们的生活简陋,穿的都是好多年前的衣服,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和蔬菜,平时也很难吃上一次肉,逢过年过节,人来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并且大多农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但收入菲薄,子女们平均每月每人给老人生活费用不到150元,有些家庭甚至在一年当中也没有给足老人150元的生活费。

(二)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三)生活孤独情感空虚。

"空巢老人"都存在生活方式单调的问题。城镇"空巢老人"的主要娱乐活动是打扑克、玩麻将牌,晚上一些老年妇女会到社区广场跳健身舞。而农村"空巢老人"则因居住分散,有些因条件有限,没有供老人休闲娱乐的固定场所。不管是城市老人或农村老人,他们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常有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状态下,孤独地出去,孤独地回来。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老人有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他们常年劳累,情感孤独再加上思念亲人等复杂的情感因素,对老年人的身心造成了的伤害,使他们加速了进入老年痴呆的行列,大部分老年人存在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现象。

(四)安全问题存在隐患。

由于"空巢老人"年龄较大,行动不便,极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针对老年人的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也较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受到一定影响。同时,一些老人身体素质差,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危险信号,身边又没有亲人在,很容易出事,每年"空巢老人"因心肌梗塞、脑血栓等急性病抢救不及时病逝的都有十几至几十例。

(一)发挥妇联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呼吁政府部门建立完善保障机制。

1、要继续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府要进一步拓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范围,对无生活来源,长期患病,久治不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且符合定期救助或低保条件的"空巢老人",及时把他们纳入救助对象,给予定期救助或享受低保待遇,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2、加大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扶持。要适当提高政府补助的比例,加大政府扶持的力度,通过一系列政策激励,吸引农民参保。制定并完善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养老保险措施,促进农村家庭孝心养老向制度养老的转变。

3、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一是由政府投资在每个社区建立一所可容纳100人左右入住的福利院,工作人员工资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加强以村、社区为基本单位的老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增加报刊、杂志等阅读资料和必要的健身器材,为老有所乐提供场所。三是各乡(镇)、街道要成立基层老龄组织,村、社区要建立"空巢老人"家庭档案,大力倡导和组织志愿者队伍,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文化生活等各项服务,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二)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发展居家养老模式。

尽管多数"空巢老人"独居在家非常寂寞,但仍都希望住在家里,而不想选择入住老年公寓,家庭养老仍然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养老方式。因此,一方面要从以德治家入手,从家庭细胞开始,积极营造以家庭养老、敬老为荣的良好风尚,弘扬敬老爱老亲老的传统美德。各级妇联组织要加强"尊老爱幼、孝敬老人"传统美德的宣传和教育,呼吁成立基层老年协会,督促儿女们细心周到地照顾老人,对不孝敬老人的子女,社会舆论要予以谴责,子女所在单位和组织要严肃批评教育。各级妇联组织要联合有关单位继续开展好"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孝亲敬老模范"、"好儿女、好媳妇、好婆婆"等优秀家庭角色的评选表彰活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行协议养老制度,对子女不及时履行赡养义务的,基层老年协会、妇女组织要及时督促和帮助落实,必要时可以帮助老人采取法律手段解决,为"空巢老人"养老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要加大对不履行赡养义务,不孝敬老人的行为曝光力度,让全社会都来谴责这种不孝行为,引以为戒。三是要积极探索以家庭为核心,以村居、社区为依托,从城市向农村辐射,为居住在家的"空巢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卫生保健、法律援助、精神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养老模式。

(三)履行维权职责,创新维权服务手段,依法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

"空巢老人"反映较多的仍然是维权问题。无论是来自社会的歧视、欺侮老年人的违法行为,还是来自子女相互推诿、拒不赡养老人的失德忘本,均可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老人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各级妇女组织应积极助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把《老年法》等有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政策落到实处,做好"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建立老年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制度,抓住侵权的典型案例,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和舆论支持,帮助老年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开展巾帼志愿者活动,建立社会关爱机制,发展老年服务事业。

1、开展巾帼志愿者爱心服务活动。各级妇女组织组织巾帼志愿者、党员代表,针对空巢老人积极开展爱心服务活动,实行结对帮扶,定期上门家访并进行跟踪服务,及时了解掌握"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积极为空巢老人排忧解难,使他们真正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及时发现、挖掘典型人物及感人事迹,营造巾帼志愿者帮扶"空巢老人"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激发巾帼志愿者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2、发挥老年人互助作用。大多数老年人在进入晚年后,最怕精神孤独、寂寞,怕成为社会和家庭的"累赘",要关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多为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创造条件。通过在社区建立老人互助小组,提倡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健康老人为体弱老人服务,从而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优势互补。对身患疾病、缺乏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开展入户服务,切实解决多病、体弱、"空巢"老人的后顾之忧。开展医疗、生活照料等入户服务,建立家庭病床,提供无偿或低偿医护服务。

3、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积极鼓励下岗女工、失业女性从事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在社区开办老人日托所、聊天所、家政服务机构,设立求助热线,提供聊天、日常护理、买菜做饭、陪医送药、保姆服务等多种社区服务方式,及时为老人排忧解难。建立社区婚姻服务机构,独居家庭夫妻双方一旦失去其中一个,经济和生活照料都会出现问题。而再婚是失偶老人实现夫妻互养的先决条件,要为"空巢"独居老人牵线搭桥,营造欢乐之家,使之过上安祥健康的晚年生活。

专业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摘要(模板19篇)篇十

曹凯丽、曹凯伦。

前言:空巢老人这个家庭问题的广泛社会化就会发展成为社会问题,再者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区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的数量快速增长,那么由此而产生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聚彻底改变了我国社会面貌和居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但面对社会中各种竞争的压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在职的青年人不得不把自己的精力集中于工作和积极的不断“充电”,这使得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经营自己的家庭,这就造成了一些家庭问题的产生。

社区“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水坪镇油坊梁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社区“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社区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沟通的对象就是社区干部。为此,社区里要求社区干部或老人的亲属与社区签订联系责任书,联系者承诺经常到被联系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访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依赖子女、政府和社会救济等其他外在因素,老年人经济自主的能力也随之下降。

在我们社区,每年有5%的老人获得的赡养费用低于500元,25%的处于500元到1000元之间,65%的老人每年获得的赡养费位于1000至2000元之间,有5%的老人每年从子女处获得的赡养费高于2000元。

当老人生病需要照料时,有65%的受访者表示是依靠老伴照料,有30%的子女会轮流回家照料,有5%的子女不回家,采取请人照顾的方法。在调查中发现,有能力照料生病的老伴的时候,都采用老伴照料的方式。

有45%的老人主要把照看孙辈作为休闲娱乐方式,认为孙辈是自己的精神寄托,40%的老人选择与人交流、打小牌的方式休闲放松,10%的老人表示自己没有精神慰藉。

对于现状的建议:

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水平。

政策上优惠老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福音,年满60岁以后每月至少55元的养老金给空巢老人带来的不止是物质收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建议探索其他针对老年人的优惠政策,提升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晚年生活。

建立完备的老人健康档案和医疗救助制度。山区“空巢老人”看病较为困难,建议为“空巢老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进行村级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疗机构共享,通过上级医疗机构对村级卫生室的指导,针对老人的身体特质尽量以村级照料为主,减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同时避免因老人觉得看病不方便而小病拖成大病的事件发生。

探索社区照料模式。倡导以家庭照料为主、政府照料为辅、社会照料为有益补充的照料模式。生病之后无人照料是“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一大难题,鉴于山区农村山大人稀的现实状况,建议以社区为单位,组建照料老人的小组。在社区内招募热心公益事业的、长年在家的中青年人员组建一支互助组,在平时帮助组内的老人进行买东西、跑腿办事、心理慰藉等服务,在老人生病,子女不能及时回家照料的进行短期护理,对互助组成员则根据日常服务表现和老人们的满意度由子女和相关部门进行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在老年人较为集中的地区或社区增设老年人活动中心,中心设置一些健身器材或是适合老年人观看的音像制品,给老年人提供一个在一起交流的场所,排解一些老人因子女不在身边等原因而产生的孤寂感。

加强孝老敬亲的传统思想教育。

强化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教育。从小孩抓起,把孝敬老人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宣讲抓起,多宣讲一些关于家庭赡养的案例,以法律知识约束人;从表扬先进抓起,对孝敬老人的模范要加强宣传,树立榜样,引导人们争相效之;从惩处抓起,对农村极少部分不赡养老人或是虐待老人的现象要坚决查处,给予处罚,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子女加大对父母的关爱。

一是号召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不要所有子女都外出,尽量留一个在家里照顾父母。二是在情感上关注父母、理解父母。子女在外地则要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回家看望父母,尤其是节假日时间,要加强同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让父母知道自己的近况。三是积极履行赡养义务。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持。四是子女尽量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交给空巢的父母照顾,一方面会增加父母的经济、生活压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调整心态,快乐安详过晚年。

一是要正确看待子女“离巢”。子女成年以后离家独立是正常现象,也是社会发展趋势,父母不需为此感到悲伤。二是如果思念子女,可以加强同他们的联系,多沟通交流,达到精神上的认同。三是转移思维重心。“空巢老人”要逐渐转变以子女为重心的精神状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四是保持精神愉悦,老年人操劳了一辈子,晚年正是应该放松的时候,老年人过得轻松也可以给在外的子女以心理安慰。五是正确处理矛盾。对于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泰然处之,如果在教育孙辈的看法上和子女观点不尽相同,也不必过于悲伤。

专业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摘要(模板19篇)篇十一

镇有22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3.2万多人。其中六十岁以上的人有5302人,占总人口比例16.1%,其中空巢老人占老年人的30%,他们的生活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党的各项重大决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

这些农村的老人,属于贫困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依靠家庭的供养,然而由于我们的农业生产落后,使得以农为生的他们收入微薄,他们的家庭通常子女超标,中青年农民供养老人成为他们很大的一大负担,另外,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中青年越来越多的流入城市,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携带妻儿进城谋生。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种地收入,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特别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尽管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同时,农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对待小病,他们总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干脆不治了,万一遇上病情突发,家中无人,又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难以治愈的严重后果,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镇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3、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空巢”最难熬。

“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万家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全镇部分村、社区活动室只是作为摆设,活动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镇合江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

有些老人还为教育子孙伤脑筋。教育孩子,这本是年轻父母的事,可是,由于子女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这项任务全部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双河村的王世清老人无奈的告诉我:“我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放下两个孙子在家读小学,要管吃、管住、管监护,教育孙子不但责任大,而且极为操心,今天不是孙子生病,明天就是孙女闹别扭,又是隔代教育,加之性格孤避,不听话,又不争气,时不时还给你惹祸上身,再加上我们没文化,无法辅导读书,怕影响娃娃终身。教育不好又怕儿女埋怨,真是心烦”。

由于改革开放,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涨,农村的经济收入已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于是产生了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外出务工来补贴家用,近年农村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宽松,农民工地位明显提升,种地与务工收入比对,形成明显差距,加上近年来打工人员中部分人员已成为外地老板留用人才,工薪较高不愿返乡等因素,造成空巢老人。

2、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女化造成空巢老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优育观念逐步形成,使农村产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规模缩小,也使得代际重心发生倾斜,“宠幼厌老”的现象有所抬头。有人预测,到21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60%—7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而农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3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

一是老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产生冲突与矛盾,而选择独立生活。二是子女压力大(子女的子女读书等),无暇照顾老人,老人也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而选择独立生活。三是受住房紧张等条件制约,无法与子女同住。四是极少数子女具备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

4、老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和习惯难以改变。

一些进城务工的年轻人,在城市购买了房子,也乐意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享福”。但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层的单元套房、相对淡薄的人际关系,使得一部分老人对久居的农村生活充满怀念。也有的农村老人虽然希望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但觉得双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共同居住与子女产生冲突而选择返回农村居住。总之,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留在农村。

专业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摘要(模板19篇)篇十二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养老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20xx年的全国两会,就有一批提案涉及这方面的问题。空巢老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务、精神慰藉问题。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不同的地区呈现不同的现实情况。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对武汉市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据全国老龄办数据统计,我国现在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而就整个武汉市而言,据其老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止5月,武汉市有老年人130余万人,空巢老人约占30%,约39万人。并且随着独身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可以预见,武汉市老年人家庭的空巢化也将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近年来,以汉口百步亭社区为代表,武汉的一些社区正在大力倡导空巢老人关爱服务,开展了针对空巢问题的结对子等志愿服务活动,引起了社会的积极反响和政府的关注,但是目前关于武汉市空巢老人的研究却鲜见报道。因此,对武汉市空巢老人目前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今后关爱空巢老人这一方面,具有可参考的现实意义。

调查地点及调查对象。

我们走访了武昌的珞桂、方桂圆、广八路、仪表厂、四眼井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汉口的荣东、荣西、荣华、玉带、集贤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汉阳的自立、青石桥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共获得有效问卷284份。其中a卷58份,b卷142份,c卷84份。在a部分针对空巢老人的调查中,男性占46.6%,女性占51.7%,其中60-70岁的占39.7%,70-80岁的占44.8%,80-90岁的占22.4%,其整体文化程度较低,高中及以上的只占12.1%。信息缺失1.7%;在b部分针对18岁以上不同群体的调查中,男性占54.2%,女性占45.1%,初中及以下的占49.3%,高中的占26.8%,大学及以上的占23.2%,信息缺失0.7%,而在年龄分布上,18-25岁的占22.5%,25-35岁的占18.3%,35-45岁的占14.1%,45-60岁的占36.6%,60岁以上的非空巢老人占8.5%。

调查限制。

首先,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我们此次调查虽然遍及了武汉三镇,但都是局部调查,主要以武昌的洪山区、江夏区,汉口的硚口区,汉阳的汉阳区腰路堤为调查范围,因此调查出来的结果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参考,并不能详尽地代表整个武汉市的情况;其次,为了避免空巢老人对我们的突然来访存在着心理上的惊恐和不信任,我们小组成员决定采取户外调查的形式,在社区及其周围寻找调查对象,这种调查方式的局限是难于调查到那些高龄行动不便的或卧病在床的空巢老人,只能通过在调查其他空巢老人的过程中间接获得他们的信息。最后,受老人们年龄和知识的局限,调查问卷绝大部分需要我们调查组成员根据其回答内容代填,且受其吐字的清晰度和本地武汉方言的影响,每一份问卷和一份心理测量表的题目问下来所需时间过长,平均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因此在单独调查空巢老人群体这一部分,我们只能根据不同的空巢类型,有针对性地调查了武汉三镇的58位空巢老人,其样本容量不够充足,调查出来的结果也只能是代表性意义的参考。

在生活来源和医疗保障方面。

因为武汉市的空巢老人大都年轻时候在某企业上班,退休之后享有退休金,其生活来源63.2%来自退休金(只有剩下的.极少部分是来自子女负担和自己的积蓄),大致在1000-1200左右,但退休老干部或者公务员的退休金一般都较高,在-3000左右。且部分较贫困的空巢老人享有国家的200-400元不等的低保。而在医疗费用问题的解决上,有56.1%是来自医保,但每个月的医保费用只有90块钱;29.8%是单位或者街道社区部分报销;极少部分是由子女负担的。空巢老人们普遍觉得医疗费用高,生不起大病。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

从整个情况上来看,武汉市的养老措施实行得较好,基本上满足了老人们的生活需要。另外,我们还了解到:武昌、汉口和汉阳区的空巢老人们的生活水平差别较大,武昌汉口的空巢老人大多退休金较高,生活水平较高,而汉阳区的空巢老人大都退休金较低,且医保也较低,生活大都只处于温饱水平。

专业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摘要(模板19篇)篇十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很多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06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那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景,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本事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本事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景,靠子女供养的占81.9%,自我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我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能够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我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很多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所以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经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仅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能够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仅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可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忙十分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景不在少数,由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本事的研究,“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仅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杯具。

(一)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当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研究到农村的实际情景,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景,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仅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本事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资料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贴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到达基本生活水平。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忙,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景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能够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本事。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当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研究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立完美的生活。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能够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景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提议采取以下措施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

1.当地政府能够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能够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受访者中覃克阳老人,生育1男1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已外出务工近5年,母亲已是94岁高龄,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期望政府搞好野马河两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还有黄玉林老人,平时酷爱跳广场舞,可是场地有限,期望政府帮她们硬化场地等等。所以,政府应因地适宜加大农村健身活动场所投入,让喜欢运动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锻炼身体。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举办晚会,开展适合老年人在文体活动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作为子女,应当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2.还应加强孝道宣传。一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进取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忙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忙的力度。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坚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六)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所以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景,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忙,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结束语: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向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日,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齐努力,帮忙、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欢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专业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摘要(模板19篇)篇十四

优秀作文推荐!随着中国现代化程度的快速推进和城镇化加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我国城市空巢老人现象也呈日益加剧状态。根据20xx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有1.77亿万人,是总人口数量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有1.19亿,约占总人口的8.87%,这就是所谓的“银色浪潮”现象,而伴随着这种现象的则是本报告所讨论的“空巢现象”。所谓“空巢现象”是文学上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喻子女在成长或成年后像鸟儿一样离开家庭,仅留下老年成员居家生活。城市老龄人口“空巢化”形势正呈大大加深的趋势,因此关注空巢现象,关爱空巢老人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空巢现象也由此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丧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身边没人照顾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或者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二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三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城市空巢老人则是指生活在城市区域范围内的无子女,丧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身边没人照顾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城市空巢老人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来自人口内部结构的因素,也有来自个人主观观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对城市空巢老人的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1.物质经济基础。

“家庭养老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以家庭代际关系为基础。伴随着工业化的到来,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增长,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逐渐被打破,家庭养老的功能被大大削弱。”由于教育、医疗、住房等诸方面的支出,导致人们的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平时家庭收入大多用于抚养下一代,等到中年又要为孩子的成家而大量投入,老年时期则没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来实现自助养老。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新的一代越来越重视物质追求,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导致自己入不敷出,使得新的反哺代际关系难以形成。物质经济方面的原因主要存在两方面:其一是部分城市家庭收入水平增高,居住条件的改善,使得子女纷纷离巢自居。其二是很多城市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比较单一,收入较少,满足自己的生活都已经很是困难,子女不得不出外打工用来维持生活和赡养老人,原来他们在城市生活却只能住在一起,他们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另购住房,子女出外打工以后在新的城市生活,从而导致他们隔城生活,长时间的分离。这些经济和物质原因,从根本上导致了核心家庭的强化,客观上造成了家庭空巢化的发展趋势,物质经济原因是城市空巢老人产生的根本原因。

2.年轻人外出就业或求学。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传统封建社会中的子承父业、守家待业已经不能再满足当前年轻一代的就业需求。社会的发展使很多人不在害怕远行,人们的生活也从单一地域向多区域发展延伸。背井离乡的求学或就业不再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它同时也包含了年轻对实现梦想的渴望,包含了老人对儿女有更好发展的期盼。同时传统家庭的教育功能逐渐弱化,很多原来由家庭承担的责任改由学校代为承担,很多年青一代很早就开始在学校寄宿,家庭的空巢阶段就这样被提前了。

3.代际观念的冲突。

随着西学东渐、中国某些传统观念的瓦解,使得年轻一代的观念日益与老年人拉大差距,致使青老之间得隔阂与矛盾日益加深。他们不再仅仅依靠家庭来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他们特立独行追求自我,即使有的仍与父母长辈同居,但他们对自己的关注要远远大于对父母,随着他们经济的独立,他们会更加专注于自己梦想的实现。有些老年人在心里是想和儿女住在一起的,但由于双方价值理念、生活习惯均存在差异,很容易产生代际矛盾,为了避免矛盾激化,这些老年人只能无奈选择独居:有的老年人故土难离对自己居住得社区有了依赖,从心理上并不愿意离开常年生活的区域;有的老年人选择独居是因为心疼自己的儿女生活不易,不愿意加重子女的负担;有些城市空巢老人多年为家庭、子女奔波,在子女离开后,渴望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老年人与青年人之间代际观念的差异也是城市空巢老人的重要的成因之一。

4.传统养老观念的瓦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文化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而“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为内核的孝道文化为传统的养老形式奠定了一定基础。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掀起了文化意识大解放的浪潮,使东西方文化重新交织在一起,人们对社会形态的认识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加快了社会的前进步伐,改变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大大增强了社会对物质的期望,大批的年轻人为了事业、为了成功不惜抛弃传统家庭的牵绊,纷纷踏上追梦的旅程当年轻人全力追求事业,奋力迈向成功的时候,家中老人在年轻一代心中的地位也被大大降低了,对老人关心与关怀的缺失,也导致了空巢老人问题的大量产生。

5.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保障不足是法律政策原因。

我国多年来持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城市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子女,这使得我国的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家庭空巢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在家庭中的年青一代不断减少,年轻子女长大后纷纷脱离家庭独自生活,直接导致了空巢家庭和城市空巢老人的增多。同时,国家政策的推行和法律制度的保障力不足则是城市空巢老人产生的法律政策原因。以家庭传统代际关系为代表的传统力量是受传统家庭秩序的影响而建立起来的,这种传统的观念以固守的方式和国家法律体系发生这你攻我守的角力,导致法律的强制性很难发挥他的正确功能,反而使老人在行使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失去了亲情的慰藉。

1.物质生活困难。

根据城市空巢老人物质方面的成因可知,有一部分城市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外出打工以及自身经济收入单一,所以这部分城市空巢老人的物质方面生活是十分艰苦的。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空巢老人中有1/4以上是单身老人,其中有一定数量的老人是经济困难者,属于生理性社会弱者和社会性社会弱者。随着独生子女家庭迅速增长,社会将面临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抚养一位子女的艰巨情况。如何向老人提供更具保障性、更具品质行的生活照料,对于他们的子女来说,这将是一个非常艰巨的生活负担。因此,对于子女外出打工的这部分城市空巢老人来说,物质生活方面是属于困难群体的。

2.缺乏必要的生活照料。

由城市空巢老人的定义可知,城市空巢老人是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而随着老人的年龄逐年增长,身体机能越来越弱,因此老人的生活需要一些必要的生活照料。当老人身体依旧健康时,生活方面尚能自理;一旦生病,以及子女不在身边时,就会有产生诸多不便,如若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空巢老人的生命就会受到严重威胁。随着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家人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自身脆弱性越来越强。如果老年人身边缺少照料人和监护人,他们与家人及社会之间的'信息发生了断层,将导致老年安全带出现松弛甚至断裂。近年来我国城市空巢老人病死在家中的事件多次发生,正是缺乏生活照料的体现。

3.缺乏精神慰藉。

据调查发现,城市空巢老人经常会出现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等精神状态。老年人的性格及精神生活质量与老年人健康有很大的关系,与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对许多空巢老人来说则是一种更巨大的伤害。空巢老人无法享受大家庭的天伦之乐,与邻居和朋友的交往能力减弱,部分老人不能启发自己的兴趣爱好,容易产生孤独感。心里话没处叙说、有时间没事可打发,这样老人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经常独处、很少与人交流的老人往往更容易产生悲观情绪,从而导致他们的生活品质降低了一定程度。

如何切实解决城市空巢老人所面临的诸多方面的问题,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是应对“银色浪潮”和“空巢现象”挑战的艰巨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根本上说,解决城市空巢老人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的长期协调和配合。

1.加快推进社会养老保险,逐步健全社会养老体系。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而有效分散风险的制度。目前,城市空巢老人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家庭赡养,而子女的外出务工并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援助,这就意味着留守的城市空巢老人如果依旧保持单纯依赖家庭养老模式则有着较大的风险和不可预见性。社会养老保险推进的过程中,尽管目前还有不少困难,同时在实际运行中也遇到了许多挑战,但只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城市空巢老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以不断调整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就会逐渐从中受益。

2.加强各大社区引导作用,发挥社区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作用。积极发挥社区的作用,使得邻里交往频繁,社区人际关系亲密,从而形成较强凝聚力的社区。社区成员能较好地被动员起来实行养老互助,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可以在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解决上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例如,为不能出门的老人提供钟点工、保洁、送饭、洗澡等日常生活照顾和生活护理方面的服务;建立社区家政服务站,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维护身心健康,摆脱空巢综合症的阴影;可以采取大众传媒手段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或举办娱乐活动等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帮助他们建立健康行为。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来积极发挥各大社区的作用,从而使社区为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解决贡献一定的力量。

3.通过“两微一端”加大宣传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家庭是我国的解决老龄化和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基石性载体,今后在中国社会仍占主要地位。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人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当然,我们强调家庭养老,其主体内涵是子女尽到赡养的义务,而在养老形式上正日趋多元化,不能简单地将“居家养老”看作是家庭养老,或将“敬老院养老”看作是社会养老,因为两者只是养老地点的形式问题,而并没有说明养老的支持来源。在子女格尽赡养义务的前提下,“分而不离”也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家庭养老模式,但要教育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情感,照料生活。此外,要在各中、小学中开展孝敬主题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4.提高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扩充他们的社交领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许多老人没有自己的爱好,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这只能增加自己的寂寞和孤独感,这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晚年培养自己的爱好、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很重要。城市空巢老人闲暇的时间较多,可以鼓励他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社会活动,增设适合老人的活动场所和设施,还可以大力组织青年人群体和低龄老人群体为高龄老人群体服务以实现互动,这对于保持不同年龄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愉快有着积极作用。

5.政府加大财政投人,制定扶持规划。一是财政要加大对老龄工作经费的投入,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努力为老人安享晚年生活创造条件。二是加大对城市社区财政支持力度,切实改善工作条件,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大力提高服务质量。三是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社区干部、工作人员待遇,确保各项工作有人做、愿意做,提高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城市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涉及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共同的努力。面对迅速发展的老龄化趋势,仅依靠家庭养老也是不够的,还应该在积极推广家庭赡养老人的基础上,适当发展福利设施,建立老人活动设施,来满足老人的不同需求。此外,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城市空巢老人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照顾和关爱。

6.建立各类社区民间组织,为城市空巢老人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对城市空巢老人来说,物质生活的困难是一个方面,而精神空虚和孤独感的问题也是值得重视的另一个方面。所以,一方面,要发挥老人协会作用,利用这一平台,组织老人开展邻里互助、互相结对等活动,让一些谈得来、相互信任的老人结成互帮伙伴,彼此交流,增进感情,减少精神空虚和孤独感;同时更应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发动青年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联谊帮扶,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利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可以建立老年聊天茶吧、老年真情关爱热线、老人健康教育基地,对一些社区还未建立老年秧歌队、老年健身公园的应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尽快建立起来,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城市空巢老人大多数都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奋斗历史,他们见证了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繁荣,同时,他们也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一切,所以,我们不能忘了那些城市空巢老人,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专业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摘要(模板19篇)篇十五

这些农村的老人,属于贫困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依靠家庭的供养,然而由于我们的农业生产落后,使得以农为生的他们收入微薄,他们的家庭通常子女超标,中青年农民供养老人成为他们很大的一大负担,另外,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中青年越来越多的流入城市,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携带妻儿进城谋生。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种地收入,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特别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尽管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同时,农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对待小病,他们总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干脆不治了,万一遇上病情突发,家中无人,又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难以治愈的严重后果,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镇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3、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空巢”最难熬。

“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万家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全镇部分村、社区活动室只是作为摆设,活动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镇合江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xx年轻父母的事,可是,由于子女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这项任务全部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双河村的王世清老人无奈的告诉我:“我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放下两个孙子在家读小学,要管吃、管住、管监护,教育孙子不但责任大,而且极为操心,今天不是孙子生病,明天就是孙女闹别扭,又是隔代教育,加之性格孤避,不听话,又不争气,时不时还给你惹祸上身,再加上我们没文化,无法辅导读书,怕影响娃娃终身。教育不好又怕儿女埋怨,真是心烦”。

1、经济环境差造成空巢老人。

由于改革开放,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涨,农村的经济收入已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于是产生了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外出务工来补贴家用,近年农村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宽松,农民工地位明显提升,种地与务工收入比对,形成明显差距,加上近年来打工人员中部分人员已成为外地老板留用人才,工薪较高不愿返乡等因素,造成空巢老人。

2、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女化造成空巢老人。

xx年代以来,农村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优育观念逐步形成,使农村产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规模缩小,也使得代际重心发生倾斜,“宠幼厌老”的现象有所抬头。有人预测,到21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60%—7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而农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3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

一是老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产生冲突与矛盾,而选择独立生活。二是子女压力大(子女的子女读书等),无暇照顾老人,老人也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而选择独立生活。三是受住房紧张等条件制约,无法与子女同住。四是极少数子女具备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

4、老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和习惯难以改变。

一些进城务工的年轻人,在城市购买了房子,也乐意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享福”。但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层的单元套房、相对淡薄的人际关系,使得一部分老人对久居的农村生活充满怀念。也有的农村老人虽然希望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但觉得双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共同居住与子女产生冲突而选择返回农村居住。总之,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留在农村。所以,除了那些进城务工尚无多少发展的大量青壮年的父母而外,即便是那些在城里站住了脚的少数青壮年的父母,也一样多半会不得不自守农村的“空巢”。

农村老年人问题是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幸福的重要高度,积极应对,综合治理。要遵循“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党和国家优待政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家庭养老任然是养老的主要模式,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村青壮年能留在家乡,既能养家,又能照顾老人。镇作为“农特之乡”,可以依托传统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传统工艺“手工面”和“盐花生”,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来带动农村的经济和减少农村的富裕劳动力。其次,镇内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政府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引导农村青壮年引进产量高,效益好的优质农作物,实现规模种植,吸引广大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从而从根本上改善“空巢老人”的现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专业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摘要(模板19篇)篇十六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很多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下头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我国农村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和老年人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高龄老年人和老年空巢家庭比例的较快增长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及农村老龄问题的综合解决。为了解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发展情景及其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2007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了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调查运用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00年和2006年实施的两次中国老年人口状况调查数据,结合北京、河北、江苏、浙江、黑龙江、江西、河南、安徽、重庆、甘肃等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典型调查,调查对象为农村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即老年人无子女(包括儿媳、女婿),或有子女但不一样吃同住者。

老年空巢家庭包括两类:1、独居户;2、夫妻户。

老年类空巢家庭包括三类:。

1、隔代户(老年人与未成年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同住,多称“留守家庭”);。

2、两代老人户(老年人与父母同住);。

3、与其他人同住户(老年人与其兄弟姐妹或照料者等同住)。

2006年,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年人家庭总户数的48.9%,比2000年的44.9%提高了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年人占38.3%,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占5.6%。除隔代户从2000年的4.4%下降到2006年的3.7%外,其余几类家庭户的比例均有所上升。独居户从13.3%提高到14.7%,夫妻户从26.7%提高到27.7%,与其他人同住户从0.5%提高到2.1%,两代老人户从0.4%提高到0.7%。

空巢、类空巢家庭分布呈现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对较高,如山东、河北、江苏的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比例超过了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辽宁等也超过了50%。西部一些省份如陕西、广西、云南不足30%。各省份内部的分布差异也较明显。严重的地方,村外出青壮年比例到达90%,留在家里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

随老年人年龄提高空巢、类空巢家庭比例呈减少趋势。农村60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中有50.2%居住在空巢、类空巢家庭中,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中减少到40.5%。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以有配偶同住为主占64.9%,丧偶的占28.8%。

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内部差异明显。约有25的老年人自愿与子女分开居住。这类家庭以夫妻户多见,低龄老年人为主,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相对较好。有48.3%的老年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其中,有30.7%的老年人想与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关系紧张,或子女外出发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独守空巢。有17.6%的老年人愿意入养老院,但因经济条件不允许加之不是收住对象,或当地没有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中的问题既有作为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有因子女“缺位”带来的特殊问题。

(一)养老保障不稳定问题。

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从事生产劳动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近5个百分点,占47.4%,得到子女经济帮忙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低6.6个百分点,占59.5%。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2373元,约为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我养老本事以及子女自身经济状况和养老意识淡薄等影响,39.6%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感到经济困难,49%的人认为经济上缺乏保障,得到政府和团体救助的只占13.6%。

(二)基本医疗缺乏保障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中健康状况差的占27.2%,患慢性病的占65.5%。57.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多数反映合作医疗报销起付线高,报销比例低,报销程序过于复杂,门诊取药花费多但不能报销,住院治疗又需要先垫付大笔押金。因为上述原因,有70%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患病后不去就医,“拖”病现象比较普遍。

(三)照料服务供求矛盾突出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占20%,约948万人。7.5%的老年人需要照料,其中11.3%的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8.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靠配偶,占52.3%,国家、团体、养老机构上门服务合计仅占2.9%。与此相对,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子女,占64.1%。

(四)独居老年人面临高生活风险问题。

独居老年人(包括散居“五保”老人)约1004万人。其中,觉得经济困难的占52.4%,需要照料但无人照料的占18.4%,经常感到孤独的占53.6%,感到不幸福的占21.0%,有过自杀念头的占7.5%,这些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老年人。统计分析显示,有60%的农村独居老年人生活中面临着经济十分困难、健康状况极差、需要照料和孤独寂寞中的至少一种问题,近19%的独居老年人面临两种以上的上述生活风险。

(五)隔代户和两代户老年人生活压力大问题。

子女外出务工,留下祖孙在家的“留守”老年人占农村老年总人口的3.7%,接近400万人。他们既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又要照看孙子女,身心压力很大,健康状况也最差,54.7%的老年人认为健康状况较前一年变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调查前两周处于带病状态,这些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两代户老年人既要自养还要赡养其高龄父母,他们参与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得到子女经济支持的只占44.3%,医疗费开支最大,年人均住院费支出到达1827元,远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1068元。

(一)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态势仍将持续。

造成农村老年人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原因一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人口,同时也是70年代以来实施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相继进入老年,老龄化加快发展。二是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三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很多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四是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增多。上述因素的持续存在,必将推动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继续发展,空巢、类空巢将成为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一种重要居住形态。

(二)子女“缺位”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作用。

老年人劳动自养、夫妇互相扶养和子女赡养是传统家庭养老的三大支柱,由于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丧失了支撑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地表现为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独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养,与孙辈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抚育负担,两代老年人户则是“以老养老”,困难相对更多。

(三)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发展滞后导致部分老年人养老和照料服务的“真空”。

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水平低,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短缺,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使老年人的养老异常是服务需求得不到保障。调查发现,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需要上门家务服务的占32.8%,而当地有此服务的仅占7.0%,需要上门护理的占35.4%,能供给上门护理的仅占6.3%,需要入住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的占17.6%,离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很大。

(四)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缺位”。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景的政策较少。二是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三是缺少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基于以上原因,老年空巢家庭增加带来的照料服务等问题在许多地方没有摆上议事日程。

(五)敬老意识和赡养观念淡化。

农村“重小轻老”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子女视老年人为累赘,一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诿赡养义务。婆媳关系紧张,“媳妇当家,养儿防不了老”。外出务工子女忽视家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与老年人缺少联系。还有“外嫁女儿不养娘”的传统习俗,等等。这些因素导致部分老年人的赡养得不到落实。

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在城镇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因素影响下,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依靠老年人劳动自养、子女赡养和土地保障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进一步挑战,需要从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的建构上综合研究和应对。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是新时期保障包括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在内的广大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务需求,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生活供给制度保障。

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贴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研究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研究免除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参合费用,并对参加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在个人账户计入金额及报销比例等方面予以优惠,适当扩大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门诊报销的病种。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进取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要。

(二)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在服务好“三无”老人等传统服务对象的基础上,把服务对象扩展到高龄、病残、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的社会老年人。

施院0托老年群众i在农村社区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活动设施,以此为依托为老年人就地就近供给生活照料、文体娱乐、法律服务和宣传教育服务,逐步构成住养、定点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村团体要进取出资设立养老服务公益岗位,同时进取倡导邻里互助、志愿者帮扶和老年人互助,以独居户、隔代户、两代老人户异常是高龄、贫困、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为重点,建立联系和帮扶制度,制定紧急事件的有效应对办法,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三)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推进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签订工作,巩固家庭赡养,督促外出务工子女妥善安排好留守老年人的生活和生产。加强涉老法制教育和敬老道德宣传,把敬老孝亲纳入礼貌家庭和礼貌村镇的评选表彰资料,转变不良习俗,和谐家庭关系。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帮忙老年人加强生活安全的自我保护,掌握紧急情景下的应急处置办法,提高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本事。

(四)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和解决。要制定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发展规划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将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发展农村为老服务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供给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职责。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在农村基层,要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进取调解涉老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专业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摘要(模板19篇)篇十七

据实地调研,全县共有60岁以上老人13.27万人,其中空巢老人5.1万人,这些老人80%以上都身患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病、糖尿病、偏瘫、老年痴呆、耳聋眼瞎以及其他慢性病,他们过着重病缠身无钱治,是死是活无人问,生活居住无人管,遇到难事无人帮的窘困凄凉日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情况和问题。

一是重病缠身,治病较难。空巢老人在70岁以上的95%都患有上述各种疾病,因居住偏僻,行走不便,无人联系,加之经济困难等诸多因素,使得治病艰难;再者村级卫生站名存实亡,缺乏有效监管,全县611个村,仅有近十分之一的村卫生站符合标准,其余的设备简陋,或摆在家中当副业,还有的乡村医生常住场镇开诊所,有的长期在外挣钱,离岗离职不尽责,有的年老多病,根本无法行医;有的村上不管,放任自流,报酬照领等。医生因患得患失,不在岗位履职,使治病难的问题更加突出空巢老人关爱情况调研报告空巢老人关爱情况调研报告。

二是生活孤独,死活无人知晓。因外出打工人员多,有的村社院落只有两三户人家,三四个空巢老人居住,平时很少往来,生疮害病无人知晓。如金山乡三村九社74岁老人张泽举,因突发脑溢血病,一天晚上几次从床上晕倒在地,后被小孙子发现后求助邻居送往医院才得救。近年来,双凤、义兴等地先后发生过痴呆老人出走后下落不明者有之;槐树、多扶等地还发生过老人病死家中腐烂发臭后才被发现有之;古楼、晋新等地发生老人因病未及时施救而亡者有之。

三是生活无助,寂寞无奈。因年老多病体弱,有钱也难买回生活品,致使生活枯燥无保障;未实施人饮工程的地方,因挑不起水,老人吃水都困难;因居住分散且偏僻,老人十天半月无人说话,只好与猫狗作伴;还因有的地方电视信号不好,广播不通,老人文化生活枯燥乏味、寂寞冷清、无助无奈。

四是子孙不孝,生活凄凉。空巢老人中有的`因子女不尽赡养义务,外出打工长期不与老人联系;有的因打工效益不好,也不给钱给物,撒手不管;有的甚至消息全无,杳无音信。这类虽为数不多,但情况极差,生活艰辛凄凉,仅靠低保农保过日子,若生了病,只好等死。

五是空巢老人苦中熬,个个期盼受关爱。一盼加大尊老爱老宣传教育,营造尊老爱老良好风气;二盼建立关爱窝巢老人服务组织,实现有病有难有人帮;三盼建立乡村卫生医疗组织机构和服务监管机制,用活政策实现就近就医;四盼建立村级老年协会和老年活动室,填补情感空白,改善孤独冷清;五盼农村社保扩面提标,减轻政府及家庭负担;六盼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业主建立养老服务场所;七盼改善村社人行通道,实现路畅车行人走快捷方便;八盼搞好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看,填补精神空虚,无言无语;九盼子女常回家看看,哪怕电话问候一声也可;十盼村社党员干部多关心,上门询问,讲些政策,送点爱心。

全县关爱空巢老人取得的明显成效。

专业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摘要(模板19篇)篇十八

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02亿,占总人口的14.9%。据预测,到205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87亿的峰值,占总人口的34.9%,届时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超过90%。2013年,贵州老年人口501万,空巢老人150.3万、比上一年净增36.36万,并保持高增长势头,同时凸显的矛盾问题多,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也大。为此,我们对贵州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报告整理如下:

1.空巢老人的概念。所谓“空巢”,指无子女或不与子女共居一舍独自生活的老年人家庭。空巢期与鳏寡期对老年人来说是生活中容易发生困难的两个重要阶段。在统计上,通常将只有老年夫妇的家庭及老年人独居的一人家庭户合计作为空巢家庭户的数量。本文所指的空巢老人既指无子女或不与子女共居一舍独自生活的老年人家庭,也指有子女其子女已经超过60岁且共居一舍生活的两代老年人家庭。

2.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近年来,贵州空巢老人逐年增多,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家持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前集中出生的人较多,现在那部分人开始变老,由于变老人群的增多,计划内出生人口(低龄人)在减少,即老龄化不断加剧,空巢老人相应增多。二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我国现阶段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多元化经济结构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由于经济结构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及快节奏的发展,催生了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只有“小型化”家庭更适应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节拍。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精神生活,不只是年轻一代人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本身不喜欢和子女合住,导致老年人从大家庭中分离出来,致使空巢老人增多。如在贵阳市调研发现有47.43%的空巢明确表示不愿意或不很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三是现代生活竞争加剧的结果。随着现代生活竞争的加剧,很多年轻人在外经商或在别的城市工作或打工,由于长期工作、居住在外,一年难得回几次家,甚至有的子女为节约车费和减少误工损失,一年或几年都不回家。老人们因子女工作忙无暇照顾自己,又不愿给子女增添负担,最终选择单独居住,结果推进老人空巢化程度。四是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结果。随着城市居住条件的显著改善,越来越多子女另有新房,子女搬入新家,离开原先一起居住的父母,迁入新住宅往往成为代际之间分离的契机。如都匀市类似独居的老年人占该地空巢老人总数的38.3%。五是社会转型变迁引发的结果。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年轻父母为照顾子女求学,部分曾经居住在乡镇或工矿企业的,都到县城或省城买房落户解决子女入学,让老人独立居住在原地。如福泉市类似的空巢老人有2763人,占该市空巢老人的45%。六是部分子女不孝造成的'结果。有些老年人没有子女,或有子女但因不孝而使老人不得不独自生活。这类老年人一般经济状况不好,由于子女之间互相推诿、嫌弃,不得不独居空巢,初步统计类似老人约占2.3%。

2013年,我省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150.3万,占老年人口数的30%,比上一年空巢老人总数净增36.36万人。本次调研除从面上了解全省的基本情况外,还为进一步深入调研空巢老人生活情况,选取九个市(州)各具代表性的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一)生活保障状况。一是经济收入情况。全省空巢老人生活来源靠退休金的占14.1%,享受低保的占25.9%,通过其他救助的占10.7%,还有3%的空巢老人无生活保障。走访的空巢老人年平均收入为2701元,每月225元,年收入在2300元贫困线下的占53%,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约占30%(不含政府及社会的各种补助);依靠本人/配偶的劳动所得的占调查总人数的12.02%;依靠子女支助的占调查总人数的11.02%。被调查的空巢老人收入用于吃穿599人,医疗465人,生产或经营33人,代养孙子/孙女22人。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认为经济宽裕55人,较宽裕50人,够用300人,较困难153人,很困难41人。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负担仍然比较大,空巢老人的经济收入十分有限,可供支配收入很少,生活比较艰苦,以“低保”为生的空巢老人比重较大,不能享受“低保”的大部分空巢老人,遇到天灾人祸,最基本生活都很难保证。二是老年人住房情况。据调查全省还有9%的空巢老人无住房。在黔东南通过问卷和访谈,发现空巢老人有自有住房的占75.96%,属子女房产的占17.2%,无房的占调查总人数的6.84%;同时发现,空巢老人个人独住占调查总人数的22.2%,与父母(两代空巢老人家庭同住)占调查总人数的2.34%,与孙子或孙女同住占调查总人数的3.84%,与其他亲戚同住的占调查总人数的0.67%。三是主要负担情况。在黔西南晴隆县调研发现,有61.83%空巢老人要照顾外出子女的孙辈,且孙辈大多有3至5人;在照顾孙辈的老年人中,感到负担很重和比较重的占87.97%,有近四成的老人不仅要照看孙辈,还要承担孙辈部分或全部教育及生活费用;感到经济宽裕的空巢老人只有2.6%,感到比较困难的占48.03%,感到很困难的高达33.49%,可见空巢老人的负担比较大。四是老年人参加社保情况。走访的空巢老人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占调查总人数的58.1%,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占13.02%,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占17.86%,参加商业保险的占0.33%,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有10.68%。

(二)医疗保障情况。一是就医情况。人老了,病痛自然多。除城市空巢老人就医条件好一些外,农村空巢老人虽然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空巢老人“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普遍存在。空巢老人生病在家,由老伴照顾,老伴年纪大,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费力,如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困难会更大。独身空巢老人生病后,几乎无人照料。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乡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很不方便,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据调查,只有49.31%的空巢老人认为看病方便或比较方便,有21.55%的空巢老人认为到医院看病便利或程度一般,另有近三分之一(29.14%)空巢老人认为到医院看病不方便或不很方便。二是医保情况。受访对象有87.16%的空巢老人享有社会医疗保险、公费医疗或合作医疗。参加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的占48.91%,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占17.03%,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占30.38%,无医疗保障的占6%。医疗报销仍然是空巢老年患者的主要问题,报销比例高的医院,治不好病,治得好病的医院报销比例很低,在省外看病难以报销。除大病外,只有不足一半(47.94%)的空巢老人能够或基本承担得起日常的医疗费用。

(三)身体健康状况。一是身体健康状况。调查显示,身体非常好的空巢老人占6.18%,身体较好的占18.36%,一般的占57.93%,较差的占11.52%,非常差的占6.01%。生活基本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只有60%,有相当多的空巢老人生活要靠别人的照顾才得以生存,还有4%的空巢老人已完全失能。可见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较差、生活不便是必须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七星关区市西办事处翠西社区雷钵组68岁的董孝英女老人,下肢残疾,行动不变,这类老人的生活,虽有社区不定时的照顾和服务,但生活中确实困难重重。二是养生保健状况。据调查,去年只有35.7%的空巢老人参加过体检,而54.1%的空巢老人去年没有参加体检,还有将近10%的老年人从未参加过体检,有10.7%的空巢老人长期处于生病。这些数据表明,老人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我保健、自我服务、独立生活的意识。当前,老年人护理和生活照料问题开始凸现,渐成严峻态势。全省60岁数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的只有16890人,还有近70%的老年人未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同时,老人档案不全,信息不详等情况不乏存在。

(四)精神慰藉状况。调查显示,全省23%的空巢老人经常感到精神空虚,走访中发现有41%的空巢老人对生活感到不满意、92%的空巢老人在子女外出后感到孤独。农村空巢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更为贫乏,城镇有31%的空巢老人表示子女外出后精神生活变差,农村则高达51%。近三分之一空巢老人表示儿女不在身边,心里想法无倾诉对象,特别是丧偶独居老人感觉到精神更空虚,甚至害怕自己会“孤独死”(一个人在家死了无人知道)。空巢老人患病时缺乏亲人照顾,有的卧床数天无人照顾,外出子女用电话慰问和慰藉空巢老人,10天至2月(即经常)慰问一次的只有53%,一年一次有15%,长期未联系还有8%。

(五)社会参与状况。空巢老人参加活动较少,经常参加的比例仅为8%,很少参加的比例高达46.6%。调研发现空巢老人活动领域,只有48.15%的空巢老人经常去室外空场走走,29.51%的空巢老人常去广场公园,除此之外,分别有17.44%、4.51%、1.74%和1.4%的空巢老人经常去老年活动室(麻将室)、老年大学(学校)、托老所和老年人协会参加活动;在文体活动方面,经常参加的占13.02%,偶尔参加的占37.06%,不参加的占49.92%。在参加老年社会组织和参与社区服务管理活动中,受访者有99人参加、有178人偶尔参加、还有322人不参加。有17.37%的空巢老人偶尔到邻居家串门,仍然有28.33%的空巢老人从不串门。有13.53%的空巢老人可能出于健康或性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原因而基本上待在家里或没有任何兴趣爱好,这部分空巢老人应成为老龄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

专业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摘要(模板19篇)篇十九

二、调研目的。

调查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三、调研方法。

四、调查成就。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70岁以上的占多数。本次调查对象24人,男性9人,占被调查对象的37.5%,女性15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2.5%;60-69岁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9.2%,70岁以上1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70.8%,其中80岁以上的6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单位的,生活来源靠退休金的占多数。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单位的20人,占83.3%,无工作单位的4人,占16.7%;以领取退休金为生活来源的20人,占83.3%,靠社会救助的2人,占8.3%,靠其它生活来源的2人,占8.3%。无一人靠子女资助。

(3)小学及肿恣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在被调查中,文盲1人,仅占4.2%,小学11人,占45.8%,初中6人,占25%,高中5人,占20.8%,大专1人,占4.2%。

(5)子女状况及导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状况不好的5人,占20.8%,一般的7人,占29.2%,精良的10人,占41.7%。无子女的2人,占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别处的17人,占70.8%,其它的5人,占20.8%。

可见,“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学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老人或子女长期在外地。

1、日常生活的帮助:在被问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认为无急需解决的问题,有20.8%的老人,急需解决生活、就医等各种问题。

2、出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考虑,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愿与儿女同住,82%的表示愿意到敬老院过集体生活。

五、调查总结。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这种照料应该来自两方面。一是家庭成员照料,二是组织照料。调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没有与老人住在一起,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几乎都没有得到本人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于组织机构、设施、人员等因素,导致关照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

组织照料还做得不够。如何通过轨制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不只是空巢老人的热切期盼,也是许多老龄工作者和城镇基层工作者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的问题。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心得体会是对于所学知识的一种思考和总结,有助于加深自己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一名教育行业的从
写心得体会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负责,也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一种尊重。以下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摘录,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动力。枫桥工作心得体会是一种实践性
人生是一段充满起伏的旅程,每个人都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不同人生阶段的总结,希望能够给你一些思考的角度和启示。我糊里糊涂生存了二十二年
汇报材料的撰写需要明确目标和受众,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结构,使读者能够读后有所收获。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汇报材料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汇报的质量和效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是对自身成长的深刻理解。这是小陈分享的一篇旅行心得体会,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和讨论。学校制度建设是一个学校成功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一名
心得体会是对经验和教训的深入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段落,希望能够启发大家的写作创造力和思维深度。连锁课,这是一种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种文体或作品类型的典型样本进行整理和归纳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文体的特点和要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经典总结范文,希望能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隐藏在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家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景区是人们休闲、游玩的场所,也是旅游
转专业申请书是一个机会,通过写作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向学校展示自己的实力和不懈追求更好教育资源的决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成功的转专业申请信,希望能够给大
感恩是一种赋予生活意义和价值的力量,它让我们对生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验。以下是一些感恩的实践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有人说奉献是一种感恩,也有人说奉
范文范本是一种指导文体,能够为我们提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下列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有所借鉴。丙方:马宗果(身份证号612524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制定更好的计划。下面是一些备受好评的作文范本,这些作品在内容深度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亮点,希望对大家有所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历程。请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起到一些启发和提升作用。2、其次要训练的便是
年会策划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游戏、抽奖环节、精彩表演等方式,增强员工的参与度和乐趣感。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年会总结范文,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灵感和借
自我介绍要简洁明了,要能够精确地传达自己的要点,避免啰嗦和冗长,以免给他人留下负面印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自我介绍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尊敬的领导:您
通过写教师工作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并进行改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若干份优秀教师工作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一转眼一个学期过
金融业是银行在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银行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银行的作用。新的一个月也是要到来了,而疫情的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某个经历或者活动中的个人感悟和领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篇章,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有所启迪。军训似乎成了我们成长的证明,每新
培训心得体会的写作要注意结构合理,条理清晰,用词精准,语句通顺,力求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会。请大家看看下面这些精心整理的培训心得体会,或许能够给你们一些启示
活动方案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同活动的需求和特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活动方案,相信它们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回顾自己的经历,思考得失之间的道理和教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邪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问题,导致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阅读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优秀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月饼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
感谢信是一种表达感激之情的方式,可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感谢信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亲爱的xx老师:您好!人人都说老师像蜡烛,燃烧
合同协议是商业合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有利于双方的合作和共同发展。针对不同类型的合同协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希望能为您的合同撰写带来一些帮助。
合同协议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同时也为第三方提供了可依据的参考。为了方便大家了解合同协议的写作方法,下面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买方:(以下简
心得体会是个人对于某个问题、经历或者感受的主观认识和体验的总结,它能够反映出个人的思考和成长。每一次经历都值得我们进行反思和总结,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改进的方向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于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的再次思考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以下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验分享,愿大家都能从中受益。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红歌让我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第一段:引言(200字)。作为一名学生,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个人成长提供指导。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
心得体会是我们经历过成功和失败后的一种深刻思考和领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思想和观点,增加我们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下面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范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党史是一本厚重而
一个好的个人简历应该清晰、简洁,并突出与目标职位或学校的匹配度。在浏览以下的个人简历范文之前,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下自己的亮点和优势,以便更好地与这些范文进行比较和
心得体会是通过思考和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的提炼和归纳。下面是一些大家常用的心得体会模板和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诗和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长久的历史中,中华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附上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与帮助。新疆四史是近年来中国历史
开学典礼是学生们相聚重逢的时刻,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亲切。下面是一些开学典礼成功的案例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在筹备典礼时提供一些有用的经验。今天下午,我校在操场
优秀作文的背后往往有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力,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对比不同的优秀作文,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技巧。暑假,是所有小学生,应该是所有学生期
写心得体会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更加明白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引导自己的未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面对各种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所做事情的回顾,对未来的规划提供指导。这些心得体会的范文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打磨和锤炼的,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我读了《神笔马良》这本
通知通常具有正式、简洁、明确的特点,以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效率。希望大家在写通知时能够借鉴这些范文,写出更加准确、简洁和易于理解的通知。甲方:乙方:甲、乙双方
教学计划的编写应该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为了追求完美而忽略了实际操作的难度和可行性。如果你正在纠结如何制定一份优秀的教学计划,以下是一些建议和范文供您参考。
通过心得体会的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早解决,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请大家阅读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写作心得。现代社会,职业对于
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题材和文体的写作特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
范文范本是古代文人学习写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模仿和学习范本的优点,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小编精选了一些写作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20xx-20
通过写更多申请书,我们可以更好地准备面试,让招生官或评委对我们的印象更为深刻。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更多申请书,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从中获得灵感。我是校学生会女生部的
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总结下来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现在,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
范文范本能够为我们提供示范性的写作思路和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作文。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的范文范本,相信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作计划范文的写作要准确、清晰、具体,避免模糊和主观性的描述。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启发。新的学年,写满新气象,孕育新希望。美舍
通过签署合同协议,双方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避免了争议和纠纷的发生。阅读这些合同协议范文可以拓宽我们的合同意识和法律意识。__方:法定地址:乙方:法定地址:_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提升自己的处理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近年来,单杠运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进一步提升自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心得体会范文合集,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启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教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总结已经有的经验和知识。以下是小编精心编辑整理的几篇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曾经有个习惯——每天清晨,我都会到附近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接下来,小编将分享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帮助。童年是每个人都曾经拥有过的美好回忆,
写一份出色的更多申请书,能为我们的申请增添亮点,提高成功的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申请书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公安局交警大队:申请人:____性别____
在进行实践活动之后,写一份实践报告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并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接下来是一些实践报告的范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实践报告的写作水平。
写心得体会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提升我们的学习和思考效果。接下来,我们将阅读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一起来学习参考吧。近年来,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给国民经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思考和反思的结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如果你正在苦恼如何写一篇优秀的心得体会,那么不妨先来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工作心得体会是我们对工作中的收获和失误进行反思和总结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我们持续成长和发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写得非常好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为你
在撰写转专业申请书时,我们需要通过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展示自己能够融入目标专业并为其做出贡献。掌握了转专业申请书的写作技巧和要点后,不妨来看看这些范文,可以更好地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回顾,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成长机会。下面是一些值得参考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水是生命之源,全球
通过写工作汇报,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效率,寻找提升自己的方法。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的工作汇报范文,从中学习和借鉴一些写作技巧和思路。
教师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还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接下来是一些教师心得体会的案例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近年来,新疆地区的
二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与完整。范文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使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1)读题目,明要
幼儿园小班通过游戏和故事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了解幼儿园小班语文总结的写作技巧和范文?请看以下内容。1.你是一个聪明好学懂事的孩子。你非常的优秀
精选范文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表达能力,能够给我们带来阅读的享受和启发。精选范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阅读的快乐,更是对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的深入思考。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某个问题或某个过程的深刻理解和反思,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从中学习和借鉴一些写作
心得体会是一个系统性的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安排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小编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方便大家作为写作参考。时间过的挺快的,一转眼,我在慈心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接下来是一些写得非常有思考深度的心得体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
心得体会是一种反思和总结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一、通过学习使我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总结自己的体验和感悟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发展。心得体会的写作不仅可以让我们对过去的经历进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在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种自我反思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能力和质量。这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有所帮助。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的经历、感悟和收获进行总结和概括的文字材料,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和经验。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
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方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工作重点和优先级,避免盲目和漏洞。希望通过这些范文的分享,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以便更好地制定自己的工作方案。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学习和成长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以下是一些关于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
策划方案是指在实施某项活动或解决某个问题时所制定的一系列计划和措施。策划方案的写作可以参考以下范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作和改进。1.20__年,娅茜品牌获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所得到的经验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优化自己的行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各种经历中获得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珍惜和分享。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在实践中,侵权责任纠纷案件是司法实践中非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思维,提升学习和工作的效果。在这里分享一些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第一段:引言(介绍餐饮OJE的概
有了规章制度,员工可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要求,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规章制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教学计划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精心准备一份教学计划,是每位教师工作的重要一环,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范文供您参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心得体会是对内心真实感受的抒发和表达,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段落,希望能够启发大家的写作创造力和思维深度。
班级工作总结旨在鼓励教师和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班级工作的热情和创造力。班级工作总结范文中详细介绍了班级工作的目标、计划、实施和评估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反思,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总结心得体会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我巩固所学知识,还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
通过写述职报告,可以检视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找到问题所在并加以解决,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撰写报告提供一些借
小学生演讲稿的写作是培养孩子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下面是一些小学生自己写的演讲稿,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观点和思考。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
读后感是一个思考问题、表达观点的过程,它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还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接下来是一些令人感动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份美
范文范本是一种针对不同类型和领域的写作任务,提供参考和借鉴的示范性材料。这些范文范本涵盖了各个领域,可以给我们提供丰富的参考素材。第一段:引言(100字)。党史
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方法。参考以下心得体会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写作的要点和技巧。
写心得体会不仅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的方式,可以获得更多的启发和帮助。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心得体会,可以阅读一下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成长过程的回顾和思考,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在这里,小编整理了一些获奖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报告范文需要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避免冗长和复杂的表达。以下的报告范文涉及到不同领域的问题,对于我们拓宽知识和了解问题有很大帮助。在园内时刻关注孩子们的状态,幼儿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身成长和进步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方式。1.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一、引言段(150字)。保险销售作为一种特殊的销售行业,
通过这次经历,我体会到了时间管理对于工作效率的影响。推荐以下心得体会范文给大家,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写作有所帮助。第一段:引言(100字)。高中实践报告是一种对学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心撰写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
在编写大班教案时,教师还需要考虑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大班教案实例,希望对教师们
社会实践是学院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下是一些社会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大家避免一些常见的问题。
心得体会是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或工作后,对所获得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反思并从中得到启发。或许,现在是时候写一篇
在写转专业申请书之前,我们需要对目标专业的课程和要求进行充分了解和总结。掌握了转专业申请书的基本要点后,下面给出一些经典的转专业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同协议是双方达成共识并约定一系列权利和义务的书面文件,对于双方来说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协议的范文不仅展示了条款的结构和形式,更重要的是对各项约定进行详细解释。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类型作文的结构和写作思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一些总结佳作,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亲爱的朋友:今天是湘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