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我们回顾成长的过程。在写心得体会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些范文,从中获取一些写作的技巧和经验。
专业书籍设计心得(案例19篇)篇一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书籍的阅读受到了很大的挑战。然而,书籍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蕴含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在这个时代,对于书籍的设计,更需要关注书籍阅读所带来的舒适和体验感。就笔者在设计书籍时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设计师提高书籍设计水平。
第二段:封面的设计。
封面是书籍最为重要的视觉呈现方式,也是推销书籍的关键元素之一。在设计封面时,要考虑到书籍定位、风格、主题、目标读者等一系列因素。封面过于简洁或者过于花哨都会影响到读者的购买欲望。因此,有效的封面设计需要通过对目标读者的了解,找到恰当的平衡点,使封面既能够吸引人眼球,又能够准确地展示出书籍的内容和定位。
第三段:版式的设置。
版式设计是书籍内部的视觉呈现方式,也是决定书籍可读性的关键部分。一个好的版式设计应该能够营造出舒适的阅读环境,让读者不至于感到厌烦或不适,同时也能够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因此,设计师需要考虑到文字的排布、文字的大小、行距、字距等各种因素,让读者能够流畅地阅读,并且具有美感。
第四段:配色与字体的选择。
配色与字体是影响书籍整体视觉质感的重要因素。配色的选择应该根据书籍的定位和主题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字体的选择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同的字体适合不同的书籍类型。书籍中的图片和插图应该与主题相符合,且和文字能够完成一个统一的视觉风格,给读者带来完整的阅读体验。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书籍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创新的过程,需要设计师在考虑书籍内容外,还需要考虑观看者的阅读习惯、文化背景、以及审美取向等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合适的封面、版式、配色,字体和画面的精心搭配,设计师可以呈现出一个完美的书籍设计来。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鼓舞读者看书的兴趣,更能够完成合适的阅读效果。
专业书籍设计心得(案例19篇)篇二
书籍设计是一个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过程,不仅仅需要视觉美感,还需要考虑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内容传达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在参与若干的书籍设计项目中总结了一些体会,希望能够对此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灵感和经验。
第二段:字体和排版。
字体和排版对于书籍的设计非常重要。我们需要选用清晰易读的字体,并结合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排版方式。例如,对于诗集和小说,我们可以使用比较大的字符和较小的行距来突出其文艺性;对于技术类书籍,我们可以使用更小的字符和更紧凑的行距来更好地表达其内容。
第三段:封面的重要性。
书籍的封面是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关键。我们需要根据内容和读者的需要来设计吸引人的封面,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形象。这需要在设计中融合抽象和具体的元素,例如,大胆的颜色、标志性的图片和对比明显的字体。只有通过巧妙的设计,才能自然而然地让读者产生阅读欲望。
第四段:图像和插图。
图像和插图是书籍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帮助阐释、解释和表达复杂的主题和内容。在设计中,我们需要精心挑选图片和插图,并考虑它们对于内容的作用。例如,对于一本历史类书籍,我们可以使用照片和图像来增强读者的历史感受和视觉印象。
第五段:总结。
在书籍设计中,我们需要通过字体、排版、封面、图像和插图等元素来传达文本的精髓和情感。尽管每本书籍都有其特殊的需求,但是定制和精心设计的过程都是复杂而重要的。只有通过良好的设计,我们才能够创造令人难忘和影响深远的书籍,给读者带来愉悦和深刻的阅读体验。
专业书籍设计心得(案例19篇)篇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出自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海上劳工》。它深刻表达了书籍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书籍设计师,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无论对于文化传承还是成就行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关于书籍设计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从观感入手,注重细节。
设计就是展示美感和展示文化的艺术,所以我们在设计中更应该注重观感。一本好书的设计应该既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又要符合读者的审美需求。这就需要设计师注重书籍字体、颜色、布局等方面的细节,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同时,我们也要考虑人性化设计,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
第三段:风格独特,个性鲜明。
书籍设计也是一种文化艺术的表现,应该在设计上体现出文化的风格和特点。我们可以采用独特的设计风格来突出书籍的品牌特性,展现出书籍的主题和内涵。例如,在设计小说的封面时,可以用挖空的手法表现主人公的形象,或者采用抽象手法表现其中的情感。
第四段:让设计彰显实用性。
不同类型的书籍应该考虑不同的设计风格,更应该让设计彰显实用性。例如,在设计教材时,我们应该注重细节与易用性并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而对于研究方面的书籍,我们则要注重陈述和阐述内容,尽可能简明扼要地表达内容。
第五段:创新是灵魂,不断学习是基础。
书籍设计是一种永恒的艺术,它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学习,以保持更好的设计效果。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的设计思路和技巧,不断挑战自我。当然,市场前景也必须把握好。务实创新,才能在书籍设计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结尾:
总之,书籍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在设计书籍时,我们不仅要注重美观,还应更多考虑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文化场景,以此实现创新和个性。当你在设计出一本让读者满意的书籍时,是一种极为满足的感觉,这就是书籍设计师的魅力所在。
专业书籍设计心得(案例19篇)篇四
书籍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是人们获取知识和娱乐的重要途径。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书的兴起使得纸质书籍面临着新的挑战。然而,纸质书籍作为一种实物,依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书籍实物设计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外观设计。
书籍的外观设计是吸引读者的第一要素。一本精美的书籍,不仅仅是内容的呈现,还要有一个独特的外观。首先,书籍的封面设计应该与内容相符,能够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知道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其次,封面要特别,可采用独特的设计手法,例如视觉冲击力强的图案或照片。最后,裁剪和装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为书籍增添一份贵气和精致感。
第三段:纸质选择。
纸质是书籍的灵魂,它直接关系到书籍的质感和阅读体验。不同的书籍需要选择适合的纸质,比如对于厚重的学术著作,可以选择一种厚度适中、白度高的纸质,以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而对于轻松的小说或儿童读物,可以选择一种柔软、色彩鲜艳的纸质,以增加亲和力。此外,纸质的质量也非常重要,要确保纸张的质地光滑,使得读者在翻阅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不适感。
排版是书籍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合理的排版能够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和信息传递效果。首先,字体的选择要合适,要保证清晰可辨,同时适应书籍的风格和内容。其次,段落和行间距要适当,以便读者能够舒适地阅读;同时,标题和正文之间的区分也要明显,方便读者浏览。最后,配图和插图的排版也需要考虑到文字的周围留白,使得内容更加美观整洁。
第五段: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是指在读者和书籍之间建立起互动的设计环节。如今,很多书籍都会引入互动元素,以增加读者的参与度。这些互动设计可以是一些简单的动画或弹出式图片,也可以是一些复杂的游戏和解谜。通过这些互动设计,读者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书籍的内容,还能够提升阅读的乐趣。
结尾:
总结来说,书籍实物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考虑到外观设计、纸质选择、排版设计和交互设计等多个因素。一本好的书籍设计能够为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并更好地传递内容。作为一位设计师,我深刻体会到了书籍实物设计的重要性,并将持续努力创造更具吸引力和价值的书籍。
专业书籍设计心得(案例19篇)篇五
平面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无论是在广告、印刷品还是数字媒体等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封面设计也是整个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地方之一,因为它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让人对其中内容产生兴趣。所以设计师在设计书籍封面时需要慎重考虑各个细节。
第一段:设计封面的目的。
设计书籍封面的目的是让读者产生兴趣,吸引他们进一步阅读内容。封面的设计应该传达出书籍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同时要在外观上吸引人们的目光。因此,设计师需要通过封面的图形和颜色、文字风格、排版和布局等因素来构建一个有效的视觉语言,以增强封面的视觉冲击力。
第二段:封面设计的作用。
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封面可以引导人们了解书籍的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封面的设计还可以强调书籍的主题和意义,以及书籍中的重要信息,激发人们对其感兴趣,因而更愿意购买和阅读。此外,封面设计还可以提高书籍的销售率,吸引更多的读者,帮助书籍在市场上取得更好的销售成绩。
第三段:封面设计的要素。
封面设计的要素包括颜色、形状、字体、元素等等。其中颜色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因为它能够引起人们的情绪反应。光鲜亮丽的颜色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情绪,而灰暗沉闷的颜色则会让人感到压抑。形状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因为它可以引导人们的视线。一个好的设计可以使用形状来突出书籍的主题和意义,引导读者对书籍内容进行一定的猜测和思考。此外,字体和元素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帮助传达书籍的主题和意义。
第四段:封面设计的误区。
封面设计有一些常见的误区,例如使用过于复杂的图案和元素或者使用过于花哨的字体。这些误区会让封面变得混乱、难以理解图案内容,也会影响读者对书籍的理解。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在封面上直接使用照片,尤其是过度修饰的照片,这会导致封面看起来很普通,也失去了设计的意义。因此,设计师需要遵循封面设计的简洁、明了、直接和直观等原则,以确保封面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力并且突出书籍的主题和意义。
第五段:总结。
好的封面设计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产生兴趣,想要继续了解书籍的内容。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一本书籍的封面时应该按照书籍的主题和意义来选择颜色、形状、字体和元素等,以确保整个封面布局易于阅读、简洁明了、整洁有序、线条流畅、辅助主题等效果。同时也要避免常见的设计误区。只有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一个简洁、流畅、有力的视觉体验,引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促使他们购买和阅读。
专业书籍设计心得(案例19篇)篇六
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产品需求的不断提高,设计行业的发展迅猛。设计书籍作为设计师的必备工具之一,对于提高设计技能和业务水平具有极大的帮助。我在阅读设计书籍的过程中深受启发和感悟,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阅读设计书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种设计风格,掌握设计规律,更好地理解设计师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及应用的实践,让我们具备了更高层次的审美和设计能力,拓宽了我们的设计思路,提高了我们的设计水平,同时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在我阅读设计书籍的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是,这些书籍所提供的不仅仅是美的视觉享受,还有设计师的思想和经验的分享。从书中可以学到更多的方法和技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设计的本质和意义。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设计客户的需求,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和趋势。
第四段:个人的阅读体验。
我在阅读设计书籍的时候,往往会去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思考和学习。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复的学习,我逐渐掌握了设计的规律和技巧,对设计的理解深入了很多。同时,我也会根据书籍的内容,去思考和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了解更多的设计理论和应用技巧,更好地应对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通过阅读设计书籍,在提高个人设计能力的同时,我也更加了解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变化。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市场的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设计技能和能力,跟上趋势和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和市场。因此,我希望自己能够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与时俱进,迎接设计行业的挑战。
专业书籍设计心得(案例19篇)篇七
设计作为一门充满创造力、美感和思考的艺术,早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阅读设计书籍,则是了解和提升设计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我的设计之路上,不论是学生时代还是职业生涯中,我都时常阅读设计书籍,获取灵感、技巧和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下自己阅读设计书籍的心得体会。
读设计书籍,最好的收益便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思维,提供各种不同的信息和观点。一本好的设计书籍不仅可以帮我们掌握视觉设计规则和技术,还可以鼓励我们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挑战我们的认知界限。例如,在读完IDEO的《创新者工作手册》之后,我不仅掌握了创新设计的方法论和工具,更加深入了解到了平衡创造力、可行性和用户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深层次地思考设计的本质。
设计的本质是创作,而创作则需要有灵感。而设计书籍中蕴藏的各种信息和案例,则是获得灵感的重要途径。设计师可以借鉴各种精美的设计,模仿学习别人的技法,重新创作并获得更加独特的作品。在读完「LOGODesignLove」之后,我获得了不少对于商标设计中颜色、形状和比例的启示——这些灵感都促使我在实践设计的时候更加灵活、创新地进行设计。
阅读设计书籍,远不止于收集知识和获得灵感。还需要将阅读所得贯彻到实践中,进行练习和探索。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意思考和审美能力。在读完「图形设计基础」这样的书籍后,我会进行一些练习,使用所学的知识来设计自己的作品,让自己的设计能力得到实际的增强。
五段:书籍共享与反思。
最后,我认为读书应该热爱分享,这样才能够促进自己的及他人的成长。在书籍共享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获得其他设计师的视角和思考。同时,书籍也需要引起我们对于设计本质的思考。阅读是一种开启心灵的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在读书的同时保持反思,思考自己的成长和未来的方向。通过反思,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体验和收获,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总之,设计书籍在设计师职业生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并且阅读设计书籍是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书籍,我们不仅可以拓展思维、获得灵感,还能够将它所学知识贯彻于实践,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那么,加入阅读设计书籍的行列吧,让书籍成为我们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并将它所带来的启示带到实践中去,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助力。
专业书籍设计心得(案例19篇)篇八
书籍作为人类的智慧结晶,承载了丰富的知识与信息。而书籍的外观设计也是一门艺术,它与内容相辅相成,为读者提供顺畅的阅读体验。在这次实物设计课程中,我对书籍实物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包括书籍封面设计,版式设计,装帧设计,封面材料选择和创新设计方法。
首先,书籍的封面设计是吸引读者的第一步。一个吸引人的封面设计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书籍的世界。在这次课程中,我学到了一些有关封面设计的技巧。首先,封面设计要与书籍内容相符。无论是主题、风格还是色彩都应与书籍内容呼应。其次,封面设计要简洁明了,不过度装饰或过于繁琐。最重要的是,封面设计要有视觉冲击力,吸引读者的眼球,让他们产生购买欲望。
其次,版式设计是书籍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好的版式设计可以使得内容更加清晰易懂,提高阅读的舒适度。在课程中,我学到了一些基本的版式设计原则。首先,要合理安排文字与图片的位置,使得版面不显杂乱。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字体与字号,使得阅读者能够轻松辨认。最后,要注意段落与行间距的设置,使得版面具有良好的呼吸感。
此外,装帧设计也是书籍实物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一个好的装帧设计可以让书籍更加有质感,同时也提高了读者的审美享受。在课程中,我了解到了一些常见的装帧形式,如平装、精装和软装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在选择装帧形式时要考虑书籍的性质与读者需求。同时,要注意装帧的细节处理,如线圈的强度、书脊的设计等。这些细节在整体设计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另外,封面材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不同的封面材料给人的感觉也不同,直接影响到读者对书籍的第一印象。在课程中,我学到了一些常见的封面材料,如纸质、皮革和布艺等。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质感与气质,可以根据书籍的内容与性质选择相应的材料。同时,封面材料的质量也要考虑,如抗氧化性能和耐磨性等,以保证书籍的品质。
最后,创新设计方法是书籍实物设计的灵魂所在。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有别具一格的设计理念。在课程中,我学到了一些创新设计的方法。首先,要多角度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寻找新的设计灵感。其次,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了解读者的喜好与趋势,为他们提供独特的阅读体验。最后,要善于借鉴他人的设计,但不盲目模仿,要有自己的独创性。
总结而言,书籍实物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与技术,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考虑与处理。通过这次课程,我对书籍实物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我相信,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细节,注重与读者的共鸣,为他们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专业书籍设计心得(案例19篇)篇九
我选择的题目是”xxxx书籍设计,从”书装”的整体意义上来认识,可以说没有书装就没有书籍,就像精神离不开躯体,之所以选择该题目是因为“xxxx”尤其是中国xxxx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世界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市场对该类书的设计大多都是简装,单册,封面设计也比较单一,因此我决定做该书的装桢设计让xxxx文化得以完美得以展现。
我在设计中的一些想法都可以通过材料、颜色、形式、版式、字体、插图等都可以通过书籍装桢设计表现出来,而我以“xxxx”为主题因为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经久不衰的,它必定是会受到喜欢此文化的群众的收藏,同时“xxxx”书籍设计可以表现的独特,生动而富有意义,从不同的视角将其更加完美地展现出来,必定吸引更多人阅读和购买。
书籍是现在世界上用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主要途径。书籍从人类文明产生至今,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传播工具越来越发挥着它自身的作用,书籍的装桢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并形成了专门的科学。
从世界的发展来看一个国家书装水平的高低,书籍种类的`多少,印刷量的大小已经成为衡现在社会进步和发达的一个标志。书装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路径,而由于不断的发展现在书装已不再是简单一页页的装订,而是装桢设计者对书籍的二度艺术创作,是装桢艺术家思想和智慧的结晶。
书籍设计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门类,在具有展示性的同时还有吸引读者的功能。
首先要了解xxxx的内容实质,并通过自己的阅读加深对自己所要装桢对象的内容,性质,特点和读者的需求并做出正确地分析和判断。
书籍装桢即是立体的也是平面的,这种立体是由多个平面而组成,不仅外表上能看到封面,封底,和书脊三个方面,而且从外入内,随着人的视觉流动,每一项都是平面的,所有这些平面都要进行装桢设计,给人以美的感觉。
对“xxxx”书的设计我采用以材料、形式、版式、字体、插图等多个方面整体、独特、而全面的来展现其内容。
专业书籍设计心得(案例19篇)篇十
处在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的现代社会中,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公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公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地丰富。作为公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书籍时刻与公众文化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科学技术广泛运用以及经济发展的推动,图书出版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书籍装帧艺术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成为现代图书市场商业化表现形式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公众选择书籍的一种重要参考方式。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在多种书籍形式充斥其中、书籍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不仅需要在吸收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而且还应该学习国外优秀的经验做法,寻求变革和创新。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开展对日本设计艺术哲学对中国改革开放后书籍装帧艺术影响的研究。
本选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本文以日本设计艺术哲学对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中的优秀经验做法以及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存在的不足,丰富了对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的理论研究,能够为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的改进提供理论指导。
(2)本文在论述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存在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日本设计艺术哲学的优秀经验做法,提出了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改进对策,有助于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改进,进而推动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
2.1日本设计艺术哲学概念。
日本设计艺术哲学是指运用于日本国内的,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凸显出设计的特色与内涵,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1]日本设计艺术哲学最早始于20世纪20年代,通过不断的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后步入世界前列,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
2.2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与中国当代设计艺术哲学之间的关系。
2.2.1相互影响的关系。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由于历史的渊源,在传统上有诸多相似之处。虽然在文化深层上实际上是大异小同,但在处理传统与现代设计的问题上,为同样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参照系统。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在文化思想方面,中国与日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以我国的佛教思想为例,我国的佛教禅宗思想传入日本之后,对日本的设计艺术有了深刻的影响,日本在吸收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2]我国在设计艺术上对日本的先进设计艺术方法予以借鉴,体现出了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与中国当代设计艺术哲学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2.2.2相互促进的关系。处在当前国际社会的大环境中,国家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一国内部,还体现在国与国之间。这种国际发展环境,为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无论是在经济交流,还是在文化、艺术等交流方面都得到了实现。这些有效的交流,使得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与中国当代设计艺术之间相互促进,体现出了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
3.1借鉴。
3.1.1细节层面的借鉴。
在书籍装帧艺术方面,我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艺术可以从细节层面对日本设计艺术哲学进行借鉴。日本设计艺术哲学往往注重艺术内涵的表现,这种艺术内涵的表现常常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选择的设计素材、线条与颜色的运用等。我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艺术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从融入艺术内涵的层面对日本设计艺术哲学进行借鉴。
3.2影响。
日本设计艺术哲学在设计思想上,往往表现出了精巧、力争完美的设计思想,这种设计思想极大地提高了日本设计艺术哲学的品质,同时也影响到了我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艺术。我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艺术可以从设计思想上进行改进,除了在注重书籍装帧艺术的表现内容之外,还应该从设计思想上予以改进,也就是从设计品质层面提高我国改革开放后书籍装帧艺术的质量。
3.2.2装帧材质的影响。
在装帧材质方面,日本除了运用传统的设计材质之外,还将现代社会中的高新材质运用到设计艺术当中,使得整体设计艺术不仅拥有传统的元素,而且还体现出了现代化的设计特色。在这一方面,我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艺术可以从装帧材质方面予以改进,可以在选择传统的装帧材质时,还可以选取高新材质,如纳米材料、铜书、石玉文书、浮雕纸、图文纸等,从装帧材质方面提高书籍装帧艺术的品质与感官效果。
3.2.3意境构建的影响。
从意境构建层面来提升设计效果,是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中的特色体现,这种注重意境构建的设计特色赋予了设计艺术更多的内涵,能够让公众充分地感受到其中体现出了的认为关怀与艺术特色。日本这种意境构建的设计艺术哲学能够推动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从单纯的书籍装帧设计向意境构建的设计艺术转变,进而帮助读者更为全面地理解书籍装帧艺术的设计内涵。
3.2.4整体布局的影响。
书籍装帧艺术的特色并不只是单个部分的特色体现,而是各个部分的充分结合之后的特色体现。在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中,非常注重从整体布局的角度来表现设计艺术的特色,能够将设计的内容全面地表现出来。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可以从整体布局的角度进行改进,包括字体的选择、图片的选择、线条的选择以及材质的选择等,将这些充分地结合起来,使之构成一个完整而又统一的整体,进而实现对书籍装帧艺术的表现。
作为我国文化中的表现形式,书籍装帧艺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书籍装帧艺术不只是一种设计艺术的表现,而且还有着显著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表现在:选题的定位、营造书籍外在的形态以及经营书籍内在的信息以及与读者的互动。由此,书籍装帧艺术作为设计的一个门类,不只是对一本书籍进行的创造性行为,它还包括了与这本书的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对此,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应多借鉴国外设计艺术的优秀经验,从材质、表现内涵、整体布局、画面效果等方面进行改进,进而提高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的设计水平与艺术内涵,推动书籍装帧艺术在表现书籍所固有的精神性、人文性、创造性的时候,将书的精神与人的思想充分地结合起来,使之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专业书籍设计心得(案例19篇)篇十一
在电子时代的今天。工业技术的发展与文化商品的设计、市场销售息息相关,书籍设计不再是个体的设计,它是一个集体合作的结晶,它对视觉感官美要求越来越高,材质及印刷工艺美在图书销售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书籍设计者,要了解并抓住市场信息,抛开陈旧的运作方式,跟上时代的步伐,转换观念,虚心学习,敢于创新,注重传统与现代科技的探索,为书籍设计概念注入新的活力。
书籍设计;“uv”现象;文化市场。
说起“uv",当今的平面设计界几乎都很熟悉。走进林林总总的图书市场就会发现,近年来新版畅销图书的封面大多采用了此项工艺。其视觉和触觉效果的特殊魅力正在书籍设计领域广泛流行。近两年从全国书市上我们观察到,采用"uv”工艺印制的图书品种和数量正在迅速增加,几乎占据新版图书市场的六成。在这六成中,主要是旅游、消费型和欣赏型书类使用较多,而且呈上升态势。科技资料、科普类书籍、教材、政治政策类、文学、历史类书籍使用较少。据北京图书大厦20xx年3月社科类图书销售排行榜显示,居前10位的图书中有8种采用了特殊工艺印制,其中7种采用了不同的“uv”工艺。(见附表)。
另据20xx年4月公布的深圳书城畅销图书排行榜,前10位中现代出版社的《生死遗言》封面采用特种莹彩纸张印制;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商道》采用烫银、模切工艺印制;工人出版社的《血酬定律》采用烫黑工艺印制。而去年风行一时的《我们仁》亦采用特种艺术纸张和印白工艺印制。出版界这一迅速兴起的材质、工艺设计现象正日益影响着图书外部形态的变革,应引起我们书籍设计者的关注和思考。目前书市上消费类和休闲类书籍不仅从印刷上,装帧设计上要求一种新奇、多样,同时在文字、书名上也已一种非直观或非正常的语言从侧面给读者以诱导,以吸引和扩大读者群,获取更多的利润。如:《谁动了我的奶酪》、《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的》、《做人不要太老实》、《河南人惹谁了》等。
uv(ultravioce,紫外线)是印刷领域的一项新型上光技术,是指在印好的印刷品表面覆盖一种特殊的透明材料,这种材料即uv油墨,又称紫外线固化油墨。是一种非色彩油墨,无色透明。它与普通油墨通过溶剂挥发的干燥方式不同,uv油墨在印刷过程中能在一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瞬间的化学反应,可在几秒钟从液态变为固态。因此可在印刷品的表面形成光滑的层面,使之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
uv油墨在固化过程中因不同的加工工艺会产生光滑、磨砂、皱纹、冰花等多变的装饰效果,使平凡的油墨焕发出神采,使观者的审美体验不仅可从视觉感知更可立体的通过触觉进行体验。极大丰富了设计师的设计语汇及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恰当地使用可使设计作品在优雅的氛围中透出悠悠的高贵气质。
uv上光技术与之前的覆膜、贴塑等印刷工艺相比,不仅具有上述艺术表现力,其还具有价格低、易操作、污染小、固化后无毒性、利于环保,可再回收的`特点,而且其稳定性强,可擦洗,无覆膜工艺常出现的翘边、起泡、脱层等缺陷,大有替代传统上光工艺之势。
uv工艺的迅速兴起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力,为装帧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对设计理念亦有较强的冲击。设计的艺术创意固然重要,但是其表现的载体和形式也同样重要,工艺设计已成为创意设计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过去近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平面设计从来都是以机器印制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它从未脱离过大机器生产而独立存在。即使在国际各种设计比赛中,设计作品的机器生产工艺水平也是评判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件艺术品都离不开材质美、工艺美。如今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的应用都不断冲击着设计观念的变革,书籍设计艺术同样也要靠装帧材料的美感、印制工艺的美感来丰富、创造书籍设计的美感,创造出更美、更新的图书外部形态。因此作为一名设计师不仅应懂得基本设计原理,还必须掌握机器生产的相关工艺,了解各种材料的种类、性能,使其作为一种设计手段更好地为艺术创意服务。
前两年图书市场上艺术特种纸的流行和最近uv工艺的迅速兴起,以及平装图书领域烫金、凹凸等工艺的广泛应用都说明材质及工艺因素对装帧设计的影响力。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装帧设计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设计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它囊括着工效学、心理学、材料学、印刷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一个书籍设计工作者,应当顺应时代,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书籍设计的前沿技术和设计要求。事实说明,恰当的材质运用及工艺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会提升图书的艺术品位、创造良好的出版形象。如曾风行全国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藏地牛皮书》一书,封面采用特种艺术纸,内文选用蒙肯轻型纸,切口刷黑,书籍两侧栓绳洞的设计就是将材料、工艺之美融与人文的设计范例。而近年来以卓而不群的图书品味而备受业界关注和读者好评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河北教育出版社,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其对图书外部形态的创新和对装帧材质、工艺设计的考究。
因此,设计工作者在从事图书设计工作时,应在必须掌握图书内容的同时还需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出版工作中的作用,客观审慎地看待工艺设计。不可盲目追求“奢华”的工艺设计,也不可忽视工艺设计带来的艺术美感,要敏锐地捕捉和把握当今社会的审美需求和走势,融合适当的工艺设计将艺术创意完美的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内外兼优、相得益彰的视觉形态。一本理想的书应该体现和谐之美,既为读者创造精神需求空间,又能体现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的阅读愉悦。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审美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读者对书籍外部形态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高。仅仅简单满足于阅读的朴素之美已不能顺应时代的需求。科技的进步也为考究的装帧工艺提供了可能,此时的图书编辑理念在书籍的表达方式上也更加注重了装帧设计和工艺设计。毋庸置疑的是,在图书出版的整体运作过程中装帧设计工作日益引起出版业界的重视,但与图书形态息息相关的材料、工艺设计却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近年来编辑行业从畅销书的运作分析结果中提出了“编辑含量”的延伸概念,即充分调动图书作为商品的各个元素,创造读者注意程度高,符合“眼球经济”时代读者需求的图书外部形态。这是市场对新时期编辑提出的要求。过去出版社对编辑的要求更多地强调其文字功底。现在看来,图书市场对编辑素质的要求已不限于此,编辑对图书外在表达方式的审美判断则显得越发重要。编辑的审美素质对其产品(图书)的品质具有重大的影响,而这种审美素质显然要基于其对相关设计知识的认知水平。编辑要走出传统图书的固有模式,与美编共同肩负起创造美的图书形态的任务。现代图书形式的灵活多变影响着现代编辑理念,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的工作分工不再明晰,往往是一种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工作状态。一本成功的图书必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编辑所承担的文字工作的外延不断地扩大,这就要求编辑要了解许多相关的设计知识和工艺知识,并具备非凡的审美素质。因为这些知识的积淀会直接影响到其编辑作品的最终品质。当然,这并非要求文字编辑去替代美术编辑的工作,而是由于图书外部形态设计在图书策划出版的各环节中越发重要,而不断更新的材质及印装工艺又不断影响和作用着图书的外部形态。书籍设计不再单纯是美编的工作,编辑只有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不同印制工艺的效果才能更好的参与出版工作,全面掌控图书出版的整体流程,在激烈竞争的图书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知道图书的印制环节大多由出版社的出版部门负责运营实施。换句话说,图书最终的形态体现与出版部门的决定也是息息相关的。如今我国的印制工艺水平进步很快,新材料、新工艺的更新速度也很快,如果我们的设计观念跟不上、信息不够灵通,就会直接导致我们的图书设计水平在整个图书市场的相对滞后,影响竞争力。所以,了解并运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是设计师与编辑及出版部门共同的任务。
诚然,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推广都势必会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诸如观念、成本等。这就要求出版社各部门间要相互沟通、协调,根据图书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工艺设计进行表达。从本文前面列出的图书销售榜中,我们虽不能说图书的工艺设计与图书的销售之间有必然联系,但至少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读者对当代图书形态的审美取向。图书是文化的商品,因此书籍设计应体现一种文化审美价值。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图书的附加值也日益成为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内容,而书籍的外部形态正是其附加值的具体表现。据查,美国一家出版社的《致命的巧克力》一书未注重装帧设计,销路平平。后经专业图书包装公司—肯尼图书公司重新设计之后,销量顿时增加了25万册。事实上,在这个商业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商业操作的低成本、高回报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了。试想,当年《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在早期的运营时,若不投入大量的资金又怎能在竞争激烈的期刊市场杀出一条血路。而细观近年来称雄市场的畅销图书,哪个不是给读者以装帧精美、印装考究的审美体验。这其间图书成本固然增加了,但也促进了销售,增加了利润,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出版形象。
纵观东西方书籍设计发展史,从西方的石块书、泥板书,到东方的简策装、卷轴装直至明清的线装书,其发展莫不伴随着材料与印制工艺的发展与革新。所以,关注当今的新材料、新工艺的更新发展对我国的出版工作也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透过时下兴起的“uv”现象和凹凸、烫金银、印白、烫黑等工艺在平装图书领域的广泛应用,我们应该看到材料设计与工艺设计对装帧设计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曾因《老照片》系列开启了新一轮图书出版时尚的著名出版人、山东画报出版社总编辑汪稼明在考查了欧洲出版业之后就感叹“我期盼着中国图书向工艺化转变:更加注重包装与营销,把活儿做细、做巧”。
当然凡时尚的东西都有兴衰的发展过程,任何事物,有它优势的一面,就有劣势的一面,不论现在还是将来uv等其它新工艺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应用在所有出版物,因为它对技术、纸张、书籍种类等有一定的选择性,同时对书籍的经济成本有一定的限制,出版者、书籍设计者应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工艺设计,否则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uv工艺将来肯定会被更新的材料和工艺所替代。但uv现象带给我们的革新启示却是亘古不变的发展规律。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书籍设计工作者如何去把握利用现代材料与工艺设计来提高图书的销售市场,是作为一个有责任的设计师应重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我们需要开拓设计观念,对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有全新的感受,领悟书籍设计的新概念,寻找新的设计语言,做出与作品相吻合并具有独立书籍艺术价值的新作品,才能使书籍在文化市场中有一席之地。
专业书籍设计心得(案例19篇)篇十二
书籍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大大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古今中外,中国的线装书、西方的羊皮书、苏美尔的石板书都是颇具时代和地域特色的书籍样式。据考证,早在魏晋时期,我们士大夫阶层接十分重视书籍的外观和整体外型。陶渊明说过“书若其人,面甚为重”,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古人对书籍外观造型的重视,这些,其实也就是当下书籍装帧的雏形。
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物质产品不断丰富,人类对事物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实用性,而对美学等因素的考虑越来越多。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人类科技的飞速进步,传统事物正面对新生事物的冲击都加快了变革的步伐。一方面装帧很差的书籍即使内容充实也很可能压在书店积灰,很多读者甚至连翻阅的兴趣都没有。另一方面电子图书的兴起对传统书籍形成了巨大冲击,其丰富的图像影音内容和高度的互动性使得传统书籍望尘莫及,时代的剧变使得书籍的装帧必须要朝着更高的“非实用”层次发展,让书籍的装帧精美化、美学化,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正是由于此,书籍的装帧在当下的环境既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更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
诚如前文所言,基于物质资料和科技水平的限制,虽然早在20xx多年前的罗马时代就出现了专门的书籍装帧部门,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书籍装帧不论社会调查报告是在范围还是形式上的发展都非常的有限,具体来说,传统的书籍装帧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使用范围有限。传统的书籍装帧使用的内容范围和人群范围都十分有限,基本集中在政府或一定的社会组织编订的书籍,如中国的《四库全书》,西方的《圣经》。同时使用装帧较好的书籍的人群,基本为上流社会的贵族或富商。
2.形式单调。一般来说,东方的书籍装帧以线装书为代表,而西方以羊皮书为代表,同时内容以文字叙述为主,形式十分单调且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
3.技术含量低。传统的书籍装帧基本就是将书籍组装和保护起来,高级一点的装帧也只是使用金银等贵重金属装饰,本质上装帧的技术含量和设计理念处于很低的水平。
时代在飞速发展,书籍装帧在这个剧变的时代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注意以下要素:
1.改变传统书籍装帧的观念。传统观念将书籍装帧的思维局限在书籍的装订、保护、封面扉页的制作等方面,但当今时代对任何一件事物的`要求都变得综合性和复杂性,在装帧过程中,如果我们将思维局限在装订和封面这些方面,那对提升我们书籍的整体质量是非常不利的。根据新时代的观点,书籍装帧包括了书本中所有与文字、图形、色彩、形态的有关系的设计和制作。
2.结合时代背景,书籍特色增强书籍的美观性。
美观是书籍装帧十分重要的一个作用和要求,在当下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熹榜书千字文》为例,来看看这个问题。这套书的装帧给读者的视觉冲击是非常强烈的。首先,他用木盒制作了书的外套,并创造性地将朱熹文章片段运用现代激光雕刻工艺反雕凸刻在面板上,让读者光是看到这震撼的封面便对书籍里面朱熹的大作充满了渴求和期盼。而反雕的千字文,完美的与朱熹生活的时代宋朝结合起来,展现了宋代印刷术的跨越式发展,使读者的思绪一下飞回到千年以前。这样的书籍装帧,带给读者完美的想象空间和意境,创造惊人的销售量自然不足为奇。
3.突出民族特色。
时代的发展使得任何一样东西都可以一夜之间世人皆知,然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却是无法复制的,这正好给了我们书籍装帧的一个思路,那就是彰显民族风情,使我们的书籍“仅此一家”,具有极强的独有性。
我们之前展示了《小红人》的装帧设计,这本书至今也是中国书籍进攻国外市场的典范制作,当年在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取得了惊人的销量。我们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小红人》几乎处处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元素装帧设计理念。线装模式、封面的窗花剪纸、扉页的中国结设计、还有整本书的黑字红底的对联模式,可以说是页页有景,片篇有情。
书的材质早就不能在局限于纸张,所以材质的多样化也是我们现代书籍装帧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为了吸引读者或者更好地体现书的内容或时代特征,我们可以使用木、铁、塑料等多种材质。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把书籍的现代装帧理念用1个图表示,对书籍装帧的进一步研究对于我们提高书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整合将具有重大的帮助。
[2]郑军华慧.书籍装帧设计[m].上海书店出版社,20xx.1―46。
[4]杨永德.中国古代书籍装帧[m].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
专业书籍设计心得(案例19篇)篇十三
岗位职责:。
日常主要工作是出版社图书装帧方面的设计,包括封面、内文版式、图书工艺等,如精通海报(包括图书宣传、电视电影海报)的设计,则待遇会相应提高。
任职要求:。
熟练使用相关设计软件,懂图书印刷、装订、纸张相关知识,能和客户沟通。
专业书籍设计心得(案例19篇)篇十四
:互动设计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儿童书籍互动式体验设计是为了探索出新的儿童书籍设计道路,通过书籍与儿童进行互动,达到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本文将展开基于互动体验的儿童书籍设计研究,分析了感官互动体验设计、行为互动体验设计和其他互动体验设计,使儿童书籍更具现代化特色,增加儿童书籍的吸引力。
:互动体验;儿童书籍;设计。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儿童书籍设计相比较,我国儿童书籍的设计无论是在艺术手法表现上,还是在色彩的搭配上,亦或是在材料的使用上,都显得过于单调和拘谨。因此,本文从书籍互动体验的角度来探索儿童书籍设计的创新,从结构、材质等方面进行改造,使儿童书籍设计更具现代化发展特色。
麦克卢汉认为,传统的书籍并没有立体地展示其内容与形状,显得十分呆板、不平衡,若是能够将多张纸折叠起来形成多个空间,形成三维度的物体,那么就可以为书籍设计提供更多的创意空间,提高书籍内容的传播效果。该理论基础为互动式体验在儿童书籍设计中的应用埋下了伏笔。交互式体验最先起源于人机交互,在不断地发展中逐渐渗透到书籍设计中,意在从交互体验中达到预期的交互效果。我国书籍互动设计的理念起步相对较晚,吕敬人先生提出在书籍中注入时间概念,塑造书籍的三维模型,使读者能够参与到其中,与书籍产生互动,从而获得更多的感受和体验。该理念的提出使得我国书籍设计向着互动体验方向发展,摆脱了传统书籍设计的束缚,让书籍更具现代化特色。
感官设计是加强书籍与儿童之间互动的桥梁,在书籍中从视觉、触觉等方面来设计,会为儿童带来趣味十足的互动体验。第一,视觉互动设计。视觉互动设计需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纸张形式、色彩搭配、文字互动等,通过冲击力十足的视觉体验来加强儿童对书籍内容的认知。比如:传统书籍纸张的大小基本上为8开、16开以及32开,为了改变这些千篇一律的`开本为儿童带来更多互动体验,日本艺术大师赤羽末吉所设计的图书《苏赫的白马》,该书采用了24×64cm的超长横开本,且使用的色彩明艳,展现出辽阔的大草原,并配以悲壮的故事,通过视觉的震撼效果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加强了儿童与书籍内容之间的互动。第二,触觉互动体验设计。尽早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目前,我国儿童书籍材料仍以纸质材料为主,选择性较为单一,就此方面来看西方发达国家所选用的材料则更为多样化。我国一些书籍设计者也参照了西方国家的做法来进行适当的改善,出现了一些以丝织品、布料或是化纤材料为书籍材料的书籍设计作品。比如:《小唐诗》泡泡书的出版,该书针对儿童的喜好,采用软性塑料泡沫作为材料,整本书质地柔软,色彩鲜艳,儿童可以在其中体验无穷乐趣,增强了互动体验。
行为互动体验设计是书籍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增强书籍的行为互动体验设计能够为儿童读书增添更多乐趣,吸引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籍的阅读和体验中。行为互动的方式包括翻动、撕裂、洞开等方式。第一,翻动。翻动包括正反方向翻动、组合式翻动、基于视觉残像的前后融合翻动、切口翻动等体验模式。比如:布鲁诺蒙纳瑞的作品《一夜的黑》,该书选用了拷贝纸,纸张具有一定的透明程度,内容相互映透,随着书页的翻动,小飞虫若隐若现,草也深深浅浅,儿童完全可以融入到书中所描绘的场景中亲身感受,利用视觉残像的前后翻动模式增强了儿童的体验。第二,撕裂。多数人都不会主动去撕裂一本书,本文中所指的撕裂不能理解为破坏,而是一种互动体验的方式。该方式是指设计者忽略掉书籍剪裁的部分,让读者亲自去体验。最具代表性的撕裂设计书是朱赢椿所设计的《不裁》,该书没有进行裁剪,而是需要读者自己动手裁剪才能继续阅读下去,在儿童书籍设计中融入这种方式能够加强儿童参与书籍的体验,并使其更具探索知识的精神。第三,洞开互动体验设计。该方式是在书籍的适当位置打洞,增强儿童的体验。比如:英国较为出名的手指布偶书《摇摆的虫子》,造型独特,儿童可以通过洞中探出的毛毛虫来体验乐趣,加强与书籍的互动。
其他互动体验设计对书籍整体质量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加入书籍附属物。书籍附属物的设计与时俱进,更加具备人性化特点,在儿童书籍上增加附属物能够让儿童感受到由书籍到玩具过渡的乐趣,将儿童带入到多维世界中,增强书籍的体验。“有色眼镜”读书是一种较为有趣的附属物设计,其能够通过不同颜色的透明卡片来帮助儿童解读更多文字、图画等,使用起来十分有趣。第二,印刷油墨引发创意。该方式是通过印刷油墨改造的方式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图书信息,通常在书籍的插画中使用。比如:在图书中使用光敏油墨材料绘制插图,只有在黑夜中才能够看清图画的内容,像黑夜舞动的精灵一样,提升了书籍的表现力,增强了儿童与书籍的互动。总之,书籍是打开儿童对世界认知的重要工具,在书籍中使用互动体验式设计能够增强书籍对儿童的吸引力,通过感官体验、行为互动体验以及其他一些互动体验的设计来加强儿童与图书之间的互动,让儿童置身于书籍场景中,亲身去体会书籍所传达的内容。
专业书籍设计心得(案例19篇)篇十五
近些年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也有着更高的需求,价值观和审美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也越来越关注。通过对我国书籍装帧进行深入调查发现,以往在装帧的过程中没有或缺少情感化设计元素,对于书籍装帧领域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相关从业人员迫切需要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如何在书籍装帧中利用情感化设计元素呈现出更具情感化的设计,为书籍装帧增添新的生命力,增强书籍的吸引力,使书籍也可以更加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可。
书籍装帧;情感化设计;设计元素。
纵观我国书籍装帧的发展历程,即便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对于书籍装帧工作非常喜爱,并且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在不断地思考如何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书籍装帧过程中体现情感化设计元素,是书籍装帧领域的又一场新的革命,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书籍设计水平,还能使得众多设计人员的才华得以展现,使得书籍装帧更加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所以对于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体现进行深入的思考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最早提出情感化设计这一概念的是唐纳德诺曼。他认为情感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感官层面,第二个层面是行为层面,第三个层面是反思层面。这三个层面代表着人们对于事物认知的三种层次,就阅读书籍而言首先人们看到的就是书籍的外表,也就是视觉对于物质的第一感官。然后人们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具体的感受就代表着行为层面,是书籍使用功能和易用性的具体呈现。人们在阅读书籍后,思想上会对于书籍产生一定的情感,人会因为书籍的内容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又或者对自身进行深刻反思。对于书籍的整体装帧而言,要立足于我国书籍装帧发展现状。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体现,就是以书籍整体装帧的物质性作为重要基础,再将其具有的精神功能充分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情感,从中也可以体会到和感知到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所具有的整体性和持续性的特点,这种书籍装帧中的情感化设计元素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散。书籍整体装帧设计与书籍中的内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书籍装帧中的情感化设计需要具备引导性,能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情感世界与书籍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一定的积极效果。如果书籍装帧设计只是一味想要吸引读者的关注,而将众多色情、暴力的因素都放入到书籍装帧中,不仅会使得读者忽略或误读书籍中的内容,甚至还会对读者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误导。
对于我国的图书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图书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书籍装帧的形式也呈多元化趋势。图书装帧想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对于图书装帧设计必须要给予更多的情感关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书籍更加具有感染力,才能更加吸引读者。书籍装帧中融入情感化的设计理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人们从对于书籍的本体认识已经逐渐上升到行为水平或更高的层次,可以说情感化设计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想要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找寻有效的措施,加强情感化元素与书籍装帧的良好融合,这是一条必经之路。书籍整体装帧设计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体现,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的情感、认知心理等众多角度出发,如果不能坚守这一原则,那么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也终究是徒劳的。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体现,是装帧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也随之应用在书籍装帧中去,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使得技术体系越来越成熟,同时还需要尊重新技术提出的要求。如果新技术的融入并没有使得书籍装帧领域发生任何的变化,那么新技术的应用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所以随着装帧工艺的不断发展,书籍装帧也必定会融入情感化设计理念。
(一)材料的情感化设计。
1.传统纸张具有的情感魅力。
纸张是书籍表现的重要媒介,传统纸张具有属于自身的独特魅力,纸张材料具有的质感使得书籍的美感得到了强化。厚度、纹理都是纸张所具有的特性,能够对人的多种感官发起冲击,使得人们对书籍产生了情感,是纸张架起了人与书籍之间沟通的桥梁。纸张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对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先人的伟大智慧,纸张也成了书籍装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纸张也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中国传统的纸张,这种纸张是利用传统的造纸术,通过手工加工制作的。另一部分就是欧洲纸,这种纸张是利用机械设备生产制作的。在我国纸张与学术领域和艺术领域发生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纸张不仅仅只能被应用,同时还能被触摸和感觉到,因为手工纸张在制作生产的过程中,应用的原料和制作工艺都会存在巨大的差异性,纸张也是以碱性存在的,是非常适合承载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一些纸张能够散发出清香的气息,能够激发人们对于书籍的喜爱,更能帮助人们良好地融入到书籍所构建的情感世界中去,这也正是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重要体现。
2.新型工业材料中的情感创意。
纸张的机械加工技术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材质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工业发展迅速的今天,人们在纸张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选用工业材料代替传统的`纸浆,生产的纸张更加适用于现代印刷技术。除了这些经常会应用到的纸张外,一些特殊性的纸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能够体现出情感化设计元素,例如:现在的一些儿童书籍,为了能够满足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将一些仿毛皮的材质融入到儿童书籍的画面中去,增强画面的立体感,提升儿童书籍具有的吸引力。
(二)印刷的情感化设计。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纸张的材质也呈现着多元化的特点,能够支持不同的印刷工艺,使得在书籍印刷中也能体现出情感化的设计。首先,需要讲述的就是凹凸印刷工艺,凹凸印刷能够使得图形的立体感觉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能够支持二次印刷,这对于纸张的材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印刷技术和纸张材质的良好契合,才能将凹凸印刷所具备的优势最好地呈现出来。这种凹凸印刷方式在书籍的封面设计中经常可以看到,可以使读者的触感更加强烈;其次,需要讲述的就是3d印刷技术,这种印刷技术在我国的印刷领域属于先进技术,该种印刷技术将立体成像与印刷技术进行良好结合,使得平面印刷能够呈现出来的效果更加强烈和奇特,打破了以往传统印刷技术所呈现的平面和静止的形式,使得平面形象更具生动效果,为平面赋予了生命力。
书籍是承载文化、智慧的重要媒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书籍装帧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将书籍装帧与情感化设计理念进行完美融合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地提升书籍在图书行业的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还能有效地增强图书具有的吸引力,使得书籍与读者的情感世界产生更美好的共鸣。
[1]芦扬.浅谈中国发展中的书籍装帧设计[j].艺术科技,20xx(12).
[2]甘芳芳.交互体验在立体出版物中的应用与探究[j].艺术品鉴,20xx(3).
[3]李永霞.书籍装帧中的封面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xx(1).
专业书籍设计心得(案例19篇)篇十六
绿色设计发展趋势是使用天然的、绿色材料,如低能耗、少污染的材料,可再生材料及可回收材料,有毒、有害和有辐射性的材料必须避免。众所周知书籍设计材质中纸张运用最多,在幼儿的书籍设计中市场上采用最多的是铜版纸双面覆膜,但这种覆在印刷品表面的薄膜和其他塑料制品一样难以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覆膜后的纸张也无法再次回收利用。据英国《经济学人》一篇统计报道,中国人的一年纸张消耗是人均1.81棵树,所以纸张的过多运用并不环保;幼儿的理智判断能力差,行为冲动性强,如果纸张的韧性和牢度不够也会被幼儿撕坏、咬坏。因此,幼儿书籍的材质设计与成人书籍设计不一样,既要满足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又要满足社会生态环境保护。那么棉布作为幼儿书籍的材料运用,似乎可以协调这一问题。布质书在发达国家十分普遍,在我们国家20xx年开始问世。如是一本名为《苹果的故事》的布书,书采用的材质是棉布,在棉布上可以印刷文字、图案。书的每页都在棉布里面填充海绵,以此增加棉布的厚度,方便幼儿胖乎乎的小手拿、抓、握、翻、压等,可以训练幼儿手指肌能和触觉。柔软的书籍页面对儿童的阅读也是一种保护,不像纸质书籍会出现由于纸质太硬、太薄而划伤幼儿手指的情况。棉布材质的幼儿书籍反射率低,对儿童眼睛不刺激,嘴咬不坏,手撕不坏,脏了可以清洗,既能减少幼儿尘埃过敏几率,又可以反复使用,提高书籍的使用寿命,甚至可以完好无损的传给下一代。与纸质的幼儿书籍相比较,棉布幼儿书籍具有质量轻、无毒害、天然、环保、柔软、安全、易清洁等优点,材料运用的安全性、无毒性、易操作性、耐损性等都体现了幼儿书籍设计的绿色设计和人性化处理,相信这种棉布材质的书是很多家长给幼儿的第一选择。
二、幼儿书籍的绿色印刷。
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于世界的感知除了动手以外,有时候会通过嘴巴,喜欢什么或对什么好奇会用嘴巴舔或咬,这势必是传播疾病的渠道,所以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接触一切物品都需要极高的安全性,同时又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他们通过书籍来了解世界。在成人的书籍阅读中有时候手上也会粘上油墨,而油墨中含有有害身体健康的物质,所以在幼儿书籍设计中还要特别强调绿色印刷。绿色印刷是指印刷中要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保护人体健康,消除印刷中由于环保问题造成的危害,给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印刷工艺中油墨是必不可少的。传统采用的矿物油墨颜料中含有铬、汞、钳等重金属元素。如果把含有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油墨用于幼儿的书籍印刷,与幼儿密切接触,而有些幼儿又喜欢吃手或用嘴接触书籍,可以想象这对幼儿的健康会产生多大的危害,比如有些幼儿血液里查出铅中毒,就是因为幼儿书籍、玩具中含有超标的重金属元素、挥发性有机物等。因此,我们应该追求一种“印以墨为先,墨以质为本”的原则,幼儿书籍的印刷尤其提倡使用环保型油墨。环保型油墨目前是以植物油为主体的油墨,如水性油墨、紫外uv油墨、大豆油墨等新型环保油墨。大豆提取的植物油属非矿物油,这种油墨不含污染大气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臭、无毒。这样的油墨应用到幼儿书籍的印刷中可以保护幼儿的健康,除此之外,在满足信息识别、保护、方便等功能的条件下,还应该提倡用量最少、工艺最简化的适度印刷,对印版版材、印刷材料、后期加工等方面都要优先考虑环境的效益以及人体的健康。
三、幼儿书籍功能的再设计。
绿色设计思维概念中包含产品的多种用途设计,包括通过变化可以增加乐趣的设计,避免因厌烦而替换的需求,其能够升级、更新,通过尽可能少地使用其他材料来延长寿命,使用“附加智能”或可拆卸组件。至于幼儿书籍设计中如何进行这方面的绿色设计,可以借鉴产品设计的例子。图2是一个产品废弃物的功能再开发的例子,ywater是针对孩子的一种低卡路里饮料,喝完饮料后扔掉这个形象生动的y型瓶子实在可惜。设计师通过一个y结(yknots)将这些瓶子连接起来,可以进行各种立体形态的组接,训练孩子的立体空间思维想象,所以很多瓶子就可以成为lego(乐高)一样的玩具。由废弃物到玩具物,通过巧妙的设计拓展其使用功能,延长使用的生命周期,这也是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思维。在幼儿书籍的可持续性发展中,也可以从书籍功能方面入手,让一本书不仅具有阅读的功能,还能通过设计来延伸、拓展其功能,提高书籍的使用价值和周期。
我国儿童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陈鹤琴曾说过:“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当幼儿书籍遭遇玩具,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也是一种不错的设计理念。玩具书既有书的内容和形式,也拥有玩具的趣味和功能。比起一般的传统幼儿书籍,其寓教于乐,好看好玩,可以长久的保留下来。一些儿童立体书甚至引起成年人的喜爱和收藏。图3是一本幼儿布书,讲诉农场里小动物的故事,整个设计是一个可以储物的布袋,里面装满了农场里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有魔术贴,打开布袋之后。小朋友可以按自己的想象随意安排小动物的位置关系,形成一幅幅图画,可以互动玩耍,看图说话等,侧面还有文字对应收纳小动物的口袋。这样的幼儿书籍设计让孩子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书籍内容兴趣有所改变,也不会丢弃它,因为它闭合以后还可以当储物的提袋或抱枕。
四、幼儿书籍视觉的人性设计。
除了将绿色环保意识引领书籍设计之外,以人为本,尽量减少盲目的视觉刺激和视觉污染,加强人性化的视觉设计也属于绿色设计的范畴。幼儿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还不能进行系统性阅读,他们的书籍设计中以图形为主,文字为辅。色彩一般都采用高纯度的色彩,在幼儿书籍的整体设计中首先应考虑如何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将这些信息要素简洁直观地展示给幼儿读者,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幼儿阶段的认知为,过于复杂、繁琐的图形很难在第一时间引起幼儿视觉的共鸣,所以在图形的设计上不宜太复杂,多以具象为主,形式简约,才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空间设计上要注意图形、文字的面积、位置、空间关系,善于空间的留白处理,让幼儿的眼睛可以得到短暂的休息,在色彩的处理上注意色彩三要素,即明度、纯度、色相之间的对比和调和的关系。虽然儿童的色彩以高纯度为主,但仍然要注意高纯度的色彩之间尽量减少大面积的强对比以及强刺激,以保护儿童眼睛视力的健康。图5是名叫《噼里啪啦》的图画书,书中文字和插图都是日本知名童书作家佐佐木洋子专为幼儿编绘、设计的。在图形的设计上,三个主角动物的造型类似幼儿简笔画,形象简洁、生动,一下就能引起幼儿的共鸣。在色彩的设计中,从明度、纯度、色相中寻求对比和协调,如主角动物色彩小面积的高纯度与背景大面积的低纯度调和,以此让画面主体在突出的同时避免产生过分的色彩视觉刺激。文字的字号大小适中,适合幼儿的阅读,从书籍整体的空间布局以及编排设计上都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性化的阅读空间。
五、结语。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的使用和再利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幼儿书籍设计中引入绿色生态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理念。从设计与人、设计与环境的角度去思考幼儿书籍设计;从书籍材料、印刷、功能、视觉设计等方面倡导绿色设计和绿色消费,让它在满足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的同时具有安全、自然、环保、人性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书籍。
专业书籍设计心得(案例19篇)篇十七
一.前言部分:
今天是20xx年3月4日,我们经过了快乐的假期,这学期开学第一周是我们最爱上的是专业实践课程。这学期上的是书籍装帧的实习。我们对专业实习充满了激情和好奇,我们的目的是让我们平面的学生更好地了解书籍装帧的一些详细。首先老师给我们安排了任务和这次实习的目的。
1.实习时间:20xx年3月4日至20xx年3月8日。
2.实习地点:长春市新华书店和长春市卓展购物中心等。
3.实习任务:外出实践看看关于书籍的样式以及商品宣传册的装帧和样式。
4.实习目的:更好的了解书籍装帧的样式流行趋势。
二.实习的具体内容:
1.实习地点。(见下图)。
长春市红旗街新华书店。
长春市卓展购物中心。
2.实习的具体内容:
首先,我们去了长春市红旗街的新华书店,在那里我了解了太多的关于书籍的样式。
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儿童类:
有生命力的图形和新颖鲜活的字体,儿童书籍的艺术感染力就呈现出来了。
(2)艺术类:首先艺术就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书籍,所以不管是封面和还是里面的纸张内容都和别的有所不同,书的装帧都蕴含了很浓烈的艺术气息。
(3)文学类:一听文学就知道这类书籍的装帧和内容都是文字量比较大些,图片要相比上面的书籍小些。
(4)杂志类:这个不用说,大家都众所周知。一定是娱乐性高些,它的纸张也不一般的.书籍要好些。其次:我们还去了长春市的卓展购物中心,在那里我也看到了一些关于产品的宣传册,为了展现产品的宣传,那些宣传册都特别有艺术感,让人有购物的欲望。
3.书籍装帧的理论内容:
(1)封面设计: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在当今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书籍的封面起了一个无声的推销员作用,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儿童类书籍形式较为活泼,在设计时多采用儿童插图作为主要图形,再配以活泼稚拙的文字,来构成书籍封面。
2.画册类书籍开本一般接近正方形,常用12开、24开等,便于安排图片。常用的设计手法是,选用画册中具有代表性的图画再配以文字。
3.文化类书籍较为庄重,在设计时,多采用内文中的重要图片作为封面的主要图形,文字的字体也较为庄重,多用黑体或宋体,整体色彩的纯度和明度较低,视觉效果沉稳,以反映深厚的文化特色。
4.丛书类书籍整套丛书设计手法一致,每册书根据介绍的种类不同,更换书名和主要图形。这一般是成套书籍封面的常用设计手法。
5.工具类图书一般比较厚,而且经常使用,因此在设计时,防止磨损多用硬书皮;封面图文设计较为严谨、工整,有较强的秩序感。
(2)正文设计:
正文版式设计是书籍装帧的重点,设计时应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正文字体的类别、大小、字距和行距的关系。
2.字体、字号符合不同年龄人们的要求。
3.在文字版面的四周适当留有空白,使读者阅读时感到舒适美观。
4.正文的印刷色彩和纸张的颜色要符合阅读功能的需要。
5.正文中插画的位置以及和正文、版面的关系要恰当。
6.彩色插图和正文的穿插要符合内容的需要和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3)扉页设计:
书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因而在封面设计中,哪怕是一根线、一行字、一个抽象符号,一二块色彩,都要具有一定的设计思想。既要有内容,同时又要具有美感。达到雅俗共赏。
扉页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不断发展的需要。一本内容很好的书如果缺少扉页,就犹如白玉之瑕,减弱了其收藏价值。爱书之人,对一本好书将会倍加珍惜,往往喜欢在书中写些感受或者缄言之类的警句,若此时书中缺少扉页,该是多少的遗憾。
书中扉页犹如门面里的屏风,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提高,扉页的质量也越来越好,有的采用高质量的色纸;有的还有肌理,散发出清香;有的还附有一些装饰性的图案或与书籍内容相关并且有代表性的插图设计等。这些对于爱书的人无疑是一份难以言辞的喜悦,从而也提高了书籍的附加价值,吸引更多的购买者。随着人类文化的不断进步,扉页设计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真正优秀的书籍应该仔细设计书前书后的扉页,以满足读者的要求。
(4)插图设计:
插图设计是活跃书籍内容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了它,更能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和对内容的理解力,并获得一种艺术的享受。尤其是少儿读物更是如此,因为少儿的大脑发育不够健全,对事物缺少理性认识,只有较多的插图设计才能帮助他们理解,才会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目前书籍里的插图设计主要是美术设计师的创作稿、摄影和电脑设计等几种。摄影插图很逼真,无疑是很受欢迎,但印刷成本高,而且有的插图受条件限制而通过摄影难以达到,如科幻作品,这时必须靠美术设计师创作或电脑设计。在某些方面手绘作品更具有艺术性,或者是摄影力所不及的。总之,各有所长。
4.实践报告结尾语:
这一个星期的内容过去了我们虽然都很累,但是我们正的学到了好多书籍装帧方面的知识。为以后这学期里的书籍装帧做了铺垫。我们也相信经过了这一个星期的实践课,我们在以后的书籍装帧课上能更好地发挥自己。
专业书籍设计心得(案例19篇)篇十八
论文摘要:中国是个几千年文明艺术古国,有着更多自己优良的文化艺术文明,所以在我们的书籍设计中更能对自己国家的艺术特,点触手可及,同时也让它更好的给我们指引设计之路,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展现自己的内在气质!
中国的书籍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书籍的装帧形式,也是随着文字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演变着。中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设计在经历了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正在向传统回归,正因为把握了这种时代特征,才使得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更具迷人的魅力。发展自己独有的特色就须有自己的东西,所以在中国发展书籍设计更需认真学习和融合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体现自己的个性与气质。
任何一种文化或学科都是在传承历史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书籍设计是一门艺术学科,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同样也是如此。但是,现在我们对书籍设计的继承认识是非常不够的,导致目前书籍设计方向混乱不清的状况。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全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但很多从事书籍设计的人,已经理不清设计的路子该怎么走了。一所谓新的东西充斥着我们的头脑,在迷茫中,自觉不自觉地倒向了完全商品化的方向。对于书籍设计来讲,这个趋势是非常危险的。书籍设计丢掉了传承的观念,而去模仿一些流行的东西,看起来这很省力气,能够吃饱饭。但是,如果这种状况一旦成为一种普遍,并在设计界扎根的话,终究会被读者所抛弃。
设计师们必须经过图形、色彩、文字等诸多设计元素的组合与编排来传达设计的某种意念,全方位的了解、学习、发展传统文化,注重对传统艺术语言的继承,同时又必须掌握现代的审美趋向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实验性探索。书籍设计无疑需要带着民族文化的自尊,但也应该尊重世界一切优秀文化的精神,汲取各国之长,使图书版式设计保持创新的态势,走向现代的书籍艺术世界。我国著名设计师吕敬人先生的《朱熹大字千字文》和《梅兰芳全传》;张守义先生的《春明外史》;王序先生的《意匠文字》;张志伟的《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等,像这些优秀的书籍设计经典之作,它们的创作根基就是来自传统,又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是传统的而不是古板的,是时代的而不是浮华的。这样的作品是可以使读者读时悦目,品时赏心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指导书籍设计的发展方向,成为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脊梁,将优秀的中国文化艺术继续传承下去。
首先,我们应立足本民族的文化,从中寻找属于自身文化标记的设计特质,建立对传统设计文化的自信。我国传统书籍装帧文化从书籍形态到印制工艺都有着极为丰富的表现形式,这些传统设计思想和经验是我国装帧艺术文化的灵魂。仅以装帧形态为例,在已发现的敦煌遗书中,古籍的装帧形式就有卷轴装、梵夹装、绳装册叶等多种样式,除此之外,我国古代装帧形式还有龙鳞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袍套装、线装、毛装等多种形制,每种装帧形式都各有其特点,如明末清初的学者周二学在《赏延素心录》中记录:“卷册用旧锦做囊或紫白檀做匣。匣内衬宣德小云鸯白绩。以檀末掺新棉花为胎,不但展舒发香,且能避虫”。由此可见这种纸板木胎的古代锦囊匣不仅工艺精致而且极具艺术内涵与实用价值。这些凝结了古人设计智慧的艺术构造为现代书籍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形态参考。
其次,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局限于简单地使用几个中国元素;而学习国外先进设计思想,也不是照搬几个外国纹样。在学习与继承中,真正的核心是文化。我国著名设计师赵健对此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表述:“对于当代的设计师来说,传承不是简单的加减法的问题,而是借鉴西方人对现代设计原理的理解,来挖掘我们中国人原来没有从现代设计的角度完全整理好的中国的视觉遗产。”原“世界最美的书”评委、德国柏林出版社、布鲁斯帕瑞出版社制作总监雷纳特?斯蒂芬女士在评论中国书籍设计时曾说“我认为你们国家有很好的书籍设计师,并且我希望他们不要受太多的西方国家书籍影响,而要注意你们有自己的文化的书籍设计。”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传统文化修养才是创作优秀设计作品的根本。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强大包容性的文化,应当学习运用国外设计领域内科学的理念、先进的技术来完善传统设计思想、丰富技术工艺表现。设计者只有把自己的作品纳人社会的文化系统中进行考虑,体现艺术设计的个性特征,将会给设计作品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这将有待于设计者从认识上不断升华、积淀。只有明确所担负的文化责任,并站在历史的基础上来设计未来,才是新的时代赋予广大设计者的光荣使命与职责。我国著名装帧设计师吕敬人先生结合传统装帧形式和现代工艺创作出的函套装《子夜》和夹板装《朱熹千字文》,是完美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科学的设计作品代表,特别是《朱熹千字文》,将三分册大型版本统一装在由两块木板组成的夹板装中,这种夹板装是从古籍梵夹装演变而来,运用现代理念加以创新变异,使传统艺术形式得以再生,同时设计师还在封面封底两块木板上用激光雕刻了反相的1000个汉文字,这不仅是图书主题“千字文”最直观的体现,更是以现代设计工艺完成了对古代木板印刷形式的演绎和致敬。
每个国家的书籍设计都要有自己的与众不同,否则就会被异国的设计而同化,从而失去自我。书籍本身的含义就是一种艺术,要把它作为一种精神文明进行传承与发展。中国是个几千年文明艺术古国,有着更多自己优良的文化艺术文明,所以在我们的书籍设计中更能对自己国家的艺术特点触手可及,同时也让她更好的给我们指引设计之路,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展现自己的内在气质!
专业书籍设计心得(案例19篇)篇十九
通过这五周对书籍装帧课的学习我觉得我学到了很多,从对书籍装帧一点都不了解到学习后,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一个吸取知识的过程,在通过老师给予的一些解释和指导,现在我对这门课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
书籍装帧是平面设计里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书籍装帧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很多方面。书籍装帧在现代形态中包括精装书、半精装书和瓶装书。书籍设计在我国已经有了很久远的历史了,由于现在技术的越来越进步,制作书的材料也很多,像是布、皮料都已成为书籍装帧用到的材料,而不仅仅只局限于纸了。
书籍设计的核心是准确的传达书中的主题内容,设计一本书离不开图形、色彩、字体、材料和加工工艺各方面的设计。这也可看出书籍装帧是一项综合的设计。书籍装帧是根据数的内容对开本、封面、封底、书脊、扉页、字体、版面、插图等综合的设计。书籍装帧的任务是要恰当而有效的表现书籍内容,考虑读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民族、地区的不同需要和使用方便,照顾我们的审美水平和欣赏习惯。
面标题字体的设计形式必须与内容以及读者对象相统一。好的封面设计应该是再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繁而不乱,就是要有主次,层次分明,简而不空,意味着简单的图形中要有内容,曾加一些小细节来丰富它。
扉页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不断发展的需要。一本内容很好的书如果缺少了扉页,就如白玉之瑕,减弱了其收藏价值,扉页就犹如门面里的屏风,由于技术的进步,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采用的纸有的是有机理的有的是会散发出清香。有的还附上装饰性的图案与书籍内容相关且具有代表性的插图设计等。真正优秀的书籍应该仔细设计书前后的扉页,以满足读者的要求。
目前书籍里的插图设计主要是美术设计师的创作稿、摄影和电脑设计等几种。摄影插图很逼真,受欢迎,但是印刷成本高,而且有的插图受条件限制,在某些方面手绘作品更具艺术性,或者是摄影力所不及的,总之各有所长。
总之一本好的书籍不仅要从形式的吸引上打动读者,同时还要经的“耐人寻味”,这就是要求设计者具有良好的立意和构思,从而使书籍的装帧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对书籍设计有了更对的了解和深入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实践,在这次作业中我也深深体会到了要做好一本书的不容易,考虑细节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