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的编写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材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小编整理了一些小学教案实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设计(专业17篇)篇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动数学列车——复习铺垫。
1、口算(指名说得数并说出怎样口算的)。
30×40=80×30=900×10=60×70=。
21×20=88×10=13×30=32×20=。
2、笔算:
24×3=38×2=。
同学们乘坐数学列车的方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完成准备题。』。
二、进入儿童乐园——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63页例1的情境图。
(1)学生观察: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要算一共付多少钱,该怎么列式呢?(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3、分小组讨论,尝试计算。
4、全班交流,整理算法。
6、生尝试用笔算方法计算。
7、师生共同分析24乘12的笔算方法。
说明:在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方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8、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1)相同数位要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回顾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五第1、2题。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设计(专业17篇)篇二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二·教学要求: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四·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的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的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设计(专业17篇)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41。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
2、在头脑中能够建立起周长的概念,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以及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每个小组操作材料:树叶图片各一张,红线一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月牙形图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1、看一看,感知边线、一周的意义。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跑步比赛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到蚂蚁王国的跑步比赛现场,去看看蚂蚁的跑步比赛。
(播放课件:蚂蚁王国跑步比赛。一号蚂蚁沿着枫树树叶的边线跑完一周回到起点,小猴裁判示意顺利通过。接下来是二号蚂蚁沿着银杏树树叶的边线跑完一周回到起点,小猴裁判也示意顺利通过。)。
(2)你们看到了什么?一号蚂蚁、二号蚂蚁它们是怎么跑的?(引导学生得出边线、一周的概念;板书:边线、一周)。
(3)树叶的边线在哪里?教师拿出树叶图片请两位同学上台指一指。
(4)请同学们继续看课件(播放课件:三号蚂蚁出场了,它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只跑了一半就停了,小猴裁判示意犯规)。
(5)三号蚂蚁是怎么犯规的`?(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三号蚂蚁没有沿树叶边线跑完一周)。
谁愿意当当三号蚂蚁跑一跑,让它能顺利通过!(指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用树叶图片指一指、说一说,以巩固一周的概念)。
(6)揭示课题。
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跑完树叶的一周又回到起点,树叶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周长)。
2、描一描,感知树叶周长的意义(1)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三号蚂蚁比赛的场地,(教师拿出三号蚂蚁比赛的树叶图片)老师给每个同学们也准备了一张树叶图片,请同学们拿出树叶图片并在白纸上描出它的周长(指名一位同学在实物展示台上描)。
(2)议一议,感知起点。
你们的起点在哪里?(引导学生得出边线上任何地方都可作为起点)。
(3)归纳描树叶周长的方法和树叶的周长。
刚才我们描了树叶的周长,说说你是怎样描的?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描树叶的周长起点可以不同,但相同的是都要沿着树叶的边线描完树叶的一周,又回到起点,这样描出的都是树叶的周长)。
二、贴近生活,体验物体的周长。
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1)树叶的周长,同学们都知道了,那么桌面的周长在哪里?请同学们确定好起点摸一摸桌面的周长。
(2)你还能从我们的身边找到其它物体表面的周长吗?请你先找一找、摸一摸,再和同桌说一说。
(3)汇报交流。
三、动手操作、认识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1、想一想。
(1)刚才同学们找到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图形?(教师在黑板上贴上长方形)。
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正方形、三角形等)。
(2)谁来说说怎么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长。
(3)师:如果是圆形、月牙形这样的图形呢?怎么求它们的周长。
2、小组合作,探索图形的周长。
每个小组选择3-4个图形进行探究,并将结果填入记录表中。
3、汇报交流:你是用什么办法量出周长的?
四、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评价一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设计(专业17篇)篇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2、熟练地写含有两级的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小黑板出示:写出下列各数十二万三百零五万四千零六万五千。
2、这些数你是先写哪一级的?再写哪一级?
3、请你回忆一下数位表,你能说出数位表在写数时能给你什么帮助?
5、学生回忆亿以内数的.写法。
6、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写出由下列各数组成的数。
(1)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2)六千万、九万和五百。
(3)八千万和四十反馈:这些数的最高位是什么数?怎样写出这些数?
3、学生写数(3人上黑板写)学生说一说万级和个级上的数是怎样确定的。
4、学生写数后大家评议。
四、作业:
练习二:10、11。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设计(专业17篇)篇五
《笔算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第一课时。
笔算乘法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对容易一些。
数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
2、通过两位数乘三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对比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规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顺序。
难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积的的定位。
说教学互动环节。
1、旧知铺垫:
引导学生回忆两位、三位数、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
复习旧知:一方面巩固学生的知识,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新课学习做铺垫。
2、点出例题:
“145×12”知道这是一个新内容。先让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两位数三位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生自己探索交流处“145×12”时,问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根据什么列竖式计算的?290表示什么,145又表示什么。这一过程学生经历了探索,掌握了三位数两位数的算理和积的`定位。
3、巩固练习。
当学生自己探索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式时,这一内容还不够扎实,所以及时给出练习,学生思维得到更深刻的认真!
给出四道练习题,都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分小组上台版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集体订正,加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掌握,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迁移,类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
再巩固。
我设计了三道:“小马虎”做的题目,让学生发现错误并改正,“小马虎”的计算可能就是我们学生中容易犯的错误,这样为我们的学生提了醒,当学生找出了“小马虎”的错误时,是快乐的,可能有类似的学生得到了提醒。
4、课堂小结。
学生简要回顾,叙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感受所学的知识价值。
反思。
本节课得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探索的空间,注意了学生的互相交流,启发共同提高的能力培养,在这里教师创设情意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讨论、探索。引导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自己解答,教师适时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知、探索的能力。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设计(专业17篇)篇六
教学目标:
1.在认识几个几的基础上学习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能初步用乘法概念观察现象,在与加法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3.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算,认识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实物等,生准备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自己的学校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动物学校去参观。(演示课件)。
2、算式分类:
(2)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二、认识几个几。
1、难题解决了,让我们进入动物学校,看,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
2、从图中你了解到兔子有几只?你是怎样数的?
为什么要这样数?(引导学生说一说兔子是几只几只站在一起的)。
有几个2只?(板书:3个2)。
3个2只是几只呢?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算一算。
板书:2+2+2=63个2是6。
3、鸡有几只呢?你是怎样数的?
为什么要这样数?(引导学生说一说鸡是几只几只站在一起的)。
是几个3?(板书:4个3)。
4个3是多少呢?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来算一算吗?
板书:3+3+3+3=124个3是12。
4、小结。
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第一个算式中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中加数都是3。两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这些小动物每一堆都是同样多的,每堆有3只,有这样的4堆,我们就说是4个3,每堆有2只,有这样的3堆,我们就说是3个2。
5、摆一摆。
像这样的几个几,你们会用手中的花片摆一摆吗?
(1)请大家拿出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圆片,摆4堆。看看摆了几个2?(4个2)求一共摆了几个圆片,用加法怎样列式?(2+2+2+2=)。
(3)请学生自己摆,自己先想好几个一堆,摆这样的几堆。
先自己摆一摆。再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摆了几个几,求一共摆了几个几,加法算式是怎样的?
再指名说:一堆摆几个,摆了这样的几堆,是几个几?算式是怎样的。
6、动物学校的动物也摆了一些花片。
小动物们一共摆了多少个花片?你是怎样看的?怎样列式?是几个几?(横着看,每排5朵,有3排,一共的朵数是3个5相加。5+5+5=15;竖着看,每排3朵,有5排,一共的朵数是5个3相加。3+3+3+3+3=15)。
请学生观察:这两道题的得数相同吗?为什么呢?
小结:不管是3个5相加,还是5个3相加,他们的得数是相同的。
三、认识乘法。
1、师:我们再来参观动物学校的电脑教室。
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是2、4、6、8这样数出来的;我是加出来的;)。
根据回答板书:2+2+2+2=8,这里有几个2相加?板书:4个2相加。
求4个2是多少,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计算。(板书:乘法)。
可以写成24=8,也可以写成42=8,带学生示范写。
看了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
请小朋友一起来课件上小豆夹的话,找到后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
这个符号叫什么?(板书:乘号)。
24怎么读?(板书:2乘4)。
42怎么读(板书:4乘2)。
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叫什么?(分别板书:乘数)。
=后面的数叫什么?(板书:积)。
2、这间电脑教室有多少台电脑呢?是几个2?(10个2)。
用加法和乘法你会列式吗?
用加法算:2+2+2+2+2+2+2+2+2+2。
用乘法算:210或者102。
3、在动物学校还有一个更大的电脑教室,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呢?(显示100个2)。
你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
小结:看来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四、应用拓展。
1、试一试。
动物学校的小动物邀请小朋友来玩长绳。每组有多少人?(5人)。
你能看图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独立填写69页的下面的算式。
指名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一起读一读,比较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2、想想做做1。
小朋友们在参观中学到了不少本领,动物们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是什么呢?
师:1盒钢笔有几枝?一共有几个2枝?用加法怎样列式?用乘法呢?1束花有几朵?一共有几个5朵?先用加法列式,再列乘法算式。
学生填书、汇报、交流。
3、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请12位学生上台扮演小动物,台下学生一齐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说2点钟,台上小朋友就2个2个站在一起,3点钟,台上小朋友就3个3个站在一起,请台下小朋友说一说台上小朋友站成了几个几,乘法算式是怎样的。
请12位小朋友到台上,老狼分别说2点、3点、4点、5点、6点,学生活动并列式。
师小结:小朋友们游戏做得真棒,听听大灰狼对我们说什么?(播放录音)。
五、沟通联系。(机动)。
联系欢迎牌上的算式和新课学习中的主题图(鸡和兔),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些算式可以怎样用乘法来表示。
六、应用升华,巩固新知.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它叫乘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种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乘法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如,一双筷子有2根,一家3口人就用3双筷子吃饭,也就是3个2根。乘法算式是32=6或23=6;一只手有5个手指,一双手就是2个5只可以用25=1052=10计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设计(专业17篇)篇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鼓励性的情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难点:
懂得要解决最后问题必须先找出隐藏的中间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桃园参观,你们想去吗?(课件演示)。
今年的桃子大丰收啊!这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谁会算一算?(学生口答,说一说怎样想的?)。
如果第一棵树上有80个桃子,第二棵树上有60个桃子,两棵树上一共有多少个?
谁会列式解答?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二、探索新知。
(1)你们真了不起,遇到的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妈妈和猴宝宝在桃园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请你们帮忙。
媒体演示例题。
(2)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猴: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你能根据两只猴子的采桃情况提出问题吗?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先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3)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23=36(个)。
36+6=42(个)。
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
教师归纳:有的同学这样想: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题目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猴采了多少个,所以必须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个,然后把大猴采的.个数加上小猴采的个数。这是从问题想起。还有同学是从条件想起,根据大猴采3筐,每筐12个,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再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并起来,就是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这两种想法都很好。
我们在解决问题后要写出完整的答语。教师板书答语。
(4)教学试一试。
刚才有同学还提了一个问题,你会解答吗?
先在本子上独立解答再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
指明汇报,板书算式。提问: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要先算什么?
比较:在解决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相同的是两题都用两步计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题求两只猴一个采了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计算,而第2题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减法计算。
三、拓展练习。
(1)参观了桃园后我们再去森林公园看看,进公园先买票。我们来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体出示条件和问题)。
谁说说这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汇报,说一说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别忘了写答语。
(2)我们进公园去。这里有2个小朋友在浇树呢!这里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会做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后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我们继续参观森林公园,看,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根据这些条件你会提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再让学生分别解答。
解决这两个问题分别是怎样想的?都要先算什么?
四、全课总结。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设计(专业17篇)篇八
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生2:(个)。师:比较一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设计(专业17篇)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引入。
1.师生谈话,通过谈话引出游乐场,并出示情景图。
同学们,十一放假,假期你们都去哪里玩了?谁来说一说?
同学们,有一些小朋友利用假期去了游乐场,他们玩得可开心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好,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游乐场景图。
2.同学们,有的小朋友在玩摩天轮,有的小朋友在玩过山车,有的小朋友在玩小火车。我们先来看玩过山车的小朋友:过山车上每两个小朋友坐一个车厢,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用红色的圆圈把过山车上的小朋友两个两个圈起来。)我们一起来两个两个的数一数(师生共数)我们数了几个2?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书:2+2+2+2+2+2=12(边板书边问:几个2相加?6个2相加是几位小朋友?)。
3.我们再来看玩摩天轮的小朋友:摩天轮上每四个小朋友坐一个吊厢,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用红色的圆圈把摩天轮上的小朋友4个4个圈起来。)我们一起4个4个的数一数(师生共数)我们数了几个4?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4+4+4+4=20(边板书边问:几个4相加?5个4相加是几位小朋友?)。
4.我们接着看玩小火车的下朋友:小火车上每三个人坐一个车厢,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用红色的圆圈把小火车上的小朋友3个3个圈起来。)我们一起3个3个的数一数(师生共数)我们数了几个3?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书:3+3+3+3=12(边板书边问:几个3相加?4个3相加是几个人?)。
二、自主探究,认识乘法。
1.观察写出的所有算式,启发学生发现相同加数算式的特点。
同学们,真了不起,解决了游乐场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写出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意见,如果学生发现不了特点,教师可引导:第一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第二个算式,第三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教师概括: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小结:像这样算式中,每个加数都一样,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加数叫:“相同加数”(板书),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成“几个几相加”。
2.让学生找一找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3.引导学生用几个几来表达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算式。
4.由困惑引发思考。
那我们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这样的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呢?你能用更简便的方法表示这个加法算式吗?(这里说的算式是:2+2+2+2+2+2=12)。
动脑想一想,同桌互相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方法,指名板演。(对于合理的方法给予鼓励)如学生能写出乘法算式6×2或2×6,教师给予鼓励表扬:你真了不起,和数学家们想的一样,数学家们就是这样表示的。
如学生说不出,教师直接告诉学生:6个2相加,还可以这样表示:6×2=12(板书)。
5.揭示课题,顺学而导(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
这是一种新的方法,乘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6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6×2=12来表示,那这里的6表示什么?2又表示什么?它们和原来的加法算式有什么关系呢?(看着加法算式想一想,说一说)。
小结:对,2就是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2,6表示有6个2,也就是2的个数,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算式就表示6个2相加(教师手指着前面板书的“6个2相加”来说)。
谁能向老师这样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多指几名同学说一说)。
6个2相加还可以这样表示:2×6=12。
这里的2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谁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小结:这两个算式中的2都表示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2,这两个算式中的6都表示相同加数2的个数,有6个2,这两个算式都表示6个2相加(教师手指着前面板书的“6个2相加”来说)。
这两个算式中间的符号叫什么?谁知道?(板书:乘号)。
乘号像什么呢?
小结:乘法和加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有这样的加法得来的,所以,数学家们把加号一斜就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符号--乘号。
乘号怎么读呢?读的时候就读一个字“乘”,这个算式(6×2=12)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6乘2等于12)。
第二个算式(2×6=12)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2乘6等于12)。
同学们注意:乘号只读一个字“乘”,一起把这两个算式读一遍。
同学们看,用乘法来表示这样的加法,感觉怎么样?
小结:对,用乘法来表示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非常简便。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6.鼓励学生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巩固所学知识。
你能把黑板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交流学生学习的成果,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的因数表示什么意思?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再次强调: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用乘法计算非常简便。(板书:简便)。
三、简单应用,形成能力。
同学们,操场上可热闹了,有的同学在玩跷跷板,有的同学在玩荡秋千,我们一起去看看有没有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的问题。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小朋友荡秋千的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教科书练习九的第1题(小朋友玩翘翘板的情境图):先让学生独立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在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给予鼓励肯定。让学生体会到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
3.课件出示练习九的第四题(熊猫图):先让学生观察图,说出是几个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然后,让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4.课件出示判断题:
4+4+4=4×3()。
6+6+6+6=6×4()。
3+3+3=3×3()。
7+7+5=7×3()。
(学生判断时,让学生说想法,说到3+3+3=3×3时,让学生说一说两个3表示的意思,并说说为什么只能写一个算式?最后一题7+7+5=7×3让学生说错的理由,从而明确只有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
5.能力提高:能照样子用画一画的方法表示出另一个算式吗?
3×2。
5×2。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设计(专业17篇)篇十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挂图。
1、接着数数。
1998、()、()、()。
9997、()、()、()。
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9961008。
()()()。
205306402。
()()()。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出示例8的主题图。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小组汇报: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个别汇报:
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92人接近10000人,
b、我写的是约9990人因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位写的呢?为什么?
师生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学习,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感受到近似数的作用,同时掌握近似数的写法。
2、请你说说身边的近似数,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数。按照教师的要求,先独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3、组织活动3猜一猜。
(1)(练习十六第9题)。
提出题中的要求。
请大家独立动脑筋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看你们手猜的一样吗?互相说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猜。
(2)组织进行集体交流。说一说你猜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猜的?
及时肯定回答好的学生,并帮助学生总结应当怎样猜。
说一说:再互相说一说对方所摆事出的数的组成;
比一比: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猜一猜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近似数与生活的联系。
1、组织数学游戏猜价格/。
(1)电视节目幸运52猜商品价格的游戏大家看过吗?
其实这样的游戏应用的也是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这样的猜数游戏。
(2)游戏规则:老师给你一个提示,比如这个数几千几百的数,然后就开始猜,老师提示手中的数比你猜的数大还是小。同学们再根据这个提示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
(3)进行第一轮猜数游戏。
[设计意图]此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设计(专业17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从身边算起,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适当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并熟练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远古时代,都有哪些计数或计算的工具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用哪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
2、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计算器?
3、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这个神奇的计算工具,并利用它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二、展开。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每人都带来了计算器,各种品牌的计算器,大小、功能都不太一样,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计算器的功能比较复杂,而这一个比较简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字区、加减乘除符号区和开关键、归零键这些基本的按键,其它按键以后再学习。今天我就想请你以推销员的身份来介绍你的计算器。试想,如果你是这个品牌计算器的推销员,你应如何介绍这个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和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可以举一个例子计算演示。
比一比谁是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标准为。
(1)声音洪亮,语言能够表述清楚。
(2)能够有条理的进行介绍,两人一小组试推销,互相取长补短。
2、比赛。
出示。
第一组:15+23=。
1000×5=。
第二组:7861+3492=。
35×21=。
师问:那么,什么样的计算用口算比较快,什么样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快呢?
请你用合适的计算方式来计算下题:
4698+1836。
0.5×60。
1596÷38。
汇报:每道题分别用哪种计算方式来算的?结果是多少?
不要所有题都依赖于计算器,同学们还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这样大脑才能越来越灵活。3.环保问题。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数据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出示:“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浪费16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
现在我们把这些水利用起来:“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水约重20千克),大约能装多少桶?”
你家每月要喝几桶水?
“算算这些水够你家喝几个月?合多少年?”
合作要求。
(1)先想一想,再在本上试着进行计算。
(2)如果有困难,四个人可以进行讨论,最后由一人进行汇报。
看到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小结:有句宣传词这么说:“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想想,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通过计算器的计算,使我们懂得了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3、身边算起。
那么你最想用它来算算身边的什么呢?
课前以同桌四人为一组,调查了一些数据。现在就来汇报一下你们最想算什么。(汇报)。
四人一组,用计算器来算一算你最想知道的数据吧!
问:哪一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计算的情况?
一人说题目,一人汇报,一人补充。
三、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总结。
计算器发展到今天,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老师希望你们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之才,去更好的完善计算器的功能。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设计(专业17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并会分析、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2、能力目标:学会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意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把握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过程:
师生共同领会: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要有: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
国庆节就要到了,我们来做些花布置教室吧!出示黄花25朵,紫花18朵,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并解答。
如果添上“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讨论:这一题中知道些什么,求的是什么;用你们小组最喜欢的方式把题意表示出来。[手势、图形、线段];请你们互相说一说,题中哪句话最能表示出问题和条件的联系;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个条件即“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你们能编出怎样的应用题,请试试看;学生汇报创造的成果。
完成课后“做一做”;同桌合作互相分析其中一道题。
请你们阅读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发现。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设计(专业17篇)篇十三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6.03、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8.785、7.602、4.003、2.897、3.996。
3、计算0.38×1.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二、新课。
1、教学例6:
教师出示例6,口述图意,再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为什么?(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教师问:表示计算到“角”需要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应该约等于多少?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我们学习班了求积的近似值和求商的近似值,比一比这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p32做一做: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三、巩固练习。
3.81÷7、32÷42、246.4÷13。
2、p36第1题。
四、作业。
p36第4题。
课后小结。
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都有什么样的收获?
课后习题。
1、计算下面各题(商保留一位小数)。
14.36÷2.78.33÷6.27÷0.033)。
2、计算下面各题(商精确到百分位)。
32÷421.25÷1.22.41÷0.74)。
3、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到百分位)。
板书。
1.看——需要保留几位小数或整数。
2.除——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3.取——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设计(专业17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对物体进行整理分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与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标准来分类。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标准来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思: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有自己的房间,想不想去看看?
这是淘气的房间,这是笑笑的房间,你想说点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淘气整理房间。
二、启思。
1、都说笑笑笑房间整齐,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整理的?学习她的好方法来帮淘气整理好吗?生:好!
2、看看笑笑房间里都有些什么?这么多东西,她是如何摆放的?
3、你知道她为什么把球和玩具熊放在一起吗?仔细想想他们是干什么用的?(引出三类:服装类、学习用品类、玩具类)。
4、我们看到笑笑是把有相同用途的物品一类一类来摆放的,分成了“玩具类”“学习用品类”“服装类”。
这就是:分类。
三、展思。
1、再来看看淘气的`房间,看来淘气像你们大多数人一样还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
例如:这个是铅笔,学习用的,所以放在学习用品类。
2、看看这是什么?应放在哪一类?为什么放在这一类?
(袜子、玩具熊……)。
师:现在淘气房间的其余物品都在你们手上了,拿到物品的同学请你想一想,你要把它贴在哪一类?为什么贴在这一类?准备好了来站队,把这些物品在黑板上分类贴好。
5、我们来看看淘气的房间中每一类都有哪些物品?(生读)。
6、经过你们的整理,看看淘气的房间变成什么样了?
7、淘气要用铅笔该去哪一类找?玩具小汽车呢?
8、淘气的妈妈又买来了故事书,放在哪一类?为什么?
9、冬天来了,妈妈给淘气买了一条围巾,应该放在哪一类?为什么?
10、现在你觉得分类有什么好处?
四、促思。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类也有许多分类,我们共同阅读(欣赏生活中的分类)。
五、拓思。
1、今天学习了分类,帮淘气整理了房间,你收获大吗?敢不敢接受挑战?
2、那就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阳光之旅吧!
(1)一缕阳光:
你能按照会飞和不会飞来给下列动物分类吗?
(2)光芒闪耀:
小组合作:你能给下列物品分类吗?温馨提示:
1、拿出学习袋里的学具,小组内说一说都有哪物品?
2、小组讨论,你想怎样给他们分类?说说你的理由。
(3)潜能无限:
请你给下列图形分类。(形状,颜色、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收获不少,用你智慧的双眼和灵活的大脑去发现生活中的分类吧。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设计(专业17篇)篇十五
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11页。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课时。
一、教学例1。
出示图片2:南京的气温是0摄氏度。
师:南京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3:北京的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
师:和南京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呢?
6、练一练。
(2)小小气象记录员。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练一练(p6的1、2两题)。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练一练。
2、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p6第3题。
3、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设计(专业17篇)篇十六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集智式备课。
(一)基础训练。
【口算】24×5=32÷4=8+27=900÷3=。
【解答题】用小棒摆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3、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5、教师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
【小结】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2、划出下面题目的计算顺序并计算任意两题。
3、啄木鸟医生(判断并改正)。
=19=145。
【提高练习】。
1、先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
240÷12=236+70=237+263=。
125×14=1750÷25=25×36=。
2、列综合式计算。
(1)4除900的商减224,差是多少?
(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
(3)比一个数的3倍少12是60,这个数是多少?
3、课本p8练习一4、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小张有8张10元的。小王有18张2元的。?
【拓展练习】。
1、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只要求列式不计算)。
(2)。
2、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案设计(专业17篇)篇十七
3、培养学生的推理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数学教案-小数乘法的教学。
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于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投影仪、小卡片等。
(一)、复习引入。
1、按运算定律填空:
15×12=×。
(18×4)×25=18×(×)。
(36+64)×7=×+×。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478×465×201。
3、计算下面各题:
2.5×4.78×40.65×201。
4、引入。
这两道题用竖式计算要很多时间,谁能想个办法使这两道题计算比较快呢?
(二)、教学新课。
1、刚才几位同学说的对不对呢?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出示: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〇1.2×0.7。
(0.8×0.5)×0.4〇0.8×(0.5×0.4)。
(2.4+3.6)×0.5〇2.4×0.5+3.6×0.5。
学生口头回答后提问:“把上面几题与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比较简便。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4题。说出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把左右两边结果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0.25×89×465+65×0.01。
1.25×68×0.84.5×10+4.5×0.1。
65×1.01100×4.5。
78×4.5+22×4.50.25×4×89。
4.5×9.912.5×0.8×68。
(四)小结:
学生相互之间讨论,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