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是教师进行教学前的重要准备工作,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们可以通过研读这些范文,提升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编写能力。
时分秒教案(通用12篇)篇一
在()里填上时间单位。
1.一节数学课上了40。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
2.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课间休息10()。
3.小明吃饭用了20()。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4.爸爸每天工作约8()。王艳跑50米用了10()。
5.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6.看一场电影用了90()。做一次深呼吸大约7()。
7.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5()。夏天午睡大约1()。
8.脉搏跳10次用了8()。跑100米需要13()。
9.小红下午在学校的时间是2()。一集电视剧的.播放时间是50()。
10.小惠每天晚上睡觉9()。小芳早晨起床穿衣服大约用了5()。
11.学生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爷爷每天晨练1()。
12.运动会上,小明跑60米用了12()。
时分秒教案(通用12篇)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了1分、1秒的时间观念,并且学会了时间单位之间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4时=()分9分9秒36分2时。
5分=()秒150秒2分400分4时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
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的第10、11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时分秒教案(通用12篇)篇三
一、填空:
1、在钟面上,时针从7走到8的时间是()小时,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圈,是()分。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个小格。
2、在钟面上,秒针走一圈是()秒,分针走了()个小格,是()分。秒针走一小格是()秒,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走()小格。
3、7时30分到10时30分,经过()小时。时针从7到11,经过了()小时。分针从2走到6,共走了()分钟。
4、学校下午2时上第一节课,每节课40分,第一节下课是()时()分,课间休息10分,第二节是()时()分上课,()时()分下课。
5、看一场电影用了2(),早上小明8()上学。
6、1时=()分1时20分=()分7分=()秒。
120分=()时100分=()时()分6时=()分。
240秒=()分360分=()分。
7、钟面上有3根针,分别是()、()、()。
8、我们现在所学的.时间单位是()、()、()。
9、时针指在4上,分针指在12上,表示()时。分针从12走到12,是()分,是()小时。
二、看钟面再填空:
三、看钟面填空,并在()里写出从一个钟面到下一个钟面中间经过的时间: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小明吃午饭用30()。2、王老师每天工作时间是8()。
3、飞机飞行1000米需要2()。4、一节课上40()。
5、上午再学校的时间是4()。6、小牛每天休息7()。
7、我们8()出发。8、跑100米用了60()。
9、18()开始吃晚饭。10、我们放学的时间是11()30()。
五、在里填上“”、“”、“=”:
50分1时3分45秒3分半时40分。
100秒1分2时120分4分40秒。
100秒2分300分3时1时15分115分。
90秒1分30秒4时200分3分180秒。
六、判断:
1、分针走一圈是1分。()2、妈妈早上7:00起床。()。
3、100秒=1分()4、晚上7时新闻联播开始。()。
5、小明下午2:00到校,4:30分放学,下午在校的时间是2小时30分。()。
6、分针走一大格是1分。()7、钟面上最短的针是分针。()。
8、时针、分针和秒针重合的时刻是12时。()。
9、看一场电影的时间是1小时。()10、飞机是上午8时起飞的。()。
11、时针从5走到9,走了40分。()12、小芳做早操用了5分钟。()。
13、秒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14、妈妈每天工作8小时。()。
15、吃午饭的时间是11时30分。()16、半小时就是30分。()。
17、小明写一个大字需要60分。()。
18、电子表上显示6:45就是6时45分。()。
七、应用题:
2、王师傅每分钟做8个零件,从8:00到8:15分,一共可以做多少个零件?
3、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40分钟,在7;30到学校,小明在什么时间从家出发?
4、老师从9时40分开始开会,开了40分钟,会议应在什么时间结束?
时分秒教案(通用12篇)篇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我们赢了》。
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秒。
2、感受一分钟的长短。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教学重点:
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教学难点:
体会1分钟的长短,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01年7月13日晚上,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揭晓了。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在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这个万众期待的消息传至北京,使整个北京城沸腾了,数以百万计的北京人不约而同地从城市的各个角落发出震天的欢呼。“我们赢了!”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让全国人民激动的时刻是10时零8分,同学门看这有一个钟面,它指向的时刻就是10时零8分。上学期我们认识了时钟,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出了几道思考题,请拿出你们的学具,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研究研究钟面。思考题:
1、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时。
3、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
(指名汇报)板书:1时=60分。
师用教具拨出一个时间问学生:这是几时?(9时18分)。
电子表显示是这样的:9:18。
二、认识秒。
师拿出两种不同的表(有秒针的、没秒针的)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区别。
再让学生分组观察、研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
指名汇报观察结果。
师板书:1分=60秒。
师:1秒钟有多长时间呢?请同学们随着秒针的走动拍手。
师:"1秒的时间短不短?"在今年的()雅典奥运会上我们国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其中有一块金牌让世界震惊,他打破了在这个项目上黑人垄断的历史,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生:刘翔)你们知道他的成绩是多少吗?(生:12秒96)让我们一起体会一下刘翔这不到13秒的时间。
师:我喊开始,就是刘翔开始跑,我喊停,就是刘翔夺得了冠军。
四、练习。
1、独立完成数学书65页第2题。(集体订正)。
2、2、独立完成数学书67页第2题。(集体订正)。
3、独立完成数学书67页第3题。(集体订正)。
五、小结。
1、同学们你这节课学习了那些知识?
2、我们可不能小看这短暂的一分一秒在第十四界世界碑足球赛上,德国队就是在最后一分钟进了一球,从而赢得了冠军。在今年的雅典奥运会上皮滑艇队员孟关梁、杨文军就是以比亚军提前不到1秒的速度赢得金牌的。老师还找来了一些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钉子是敲进去的,时间是挤出来的”。“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了所有的时间。”
第2节一分钟能干什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67页《一分钟能干什么》。
教学目的: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各种具体的活动,使学生对一分、一秒具有亲身感受,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2、知道1分=60秒。
3、尝试估计经历的时间。
4、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活动亲身感受一分、一秒能干什么。
教学难点:
尝试估计经历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钟面上的知识,知道了1时=60分,那么一分有多长呢?我们来听一听1分钟的音乐,边做口算题。统计一下自己在1分钟内共做了多少道口算题。
2、1分钟你能做哪些事情呢?(学生们各抒己见。)。
二、探索新知。
1、充分感受一分钟、几分钟的长短。
(1)活动一:
请同学们数一数自己的脉搏次数。一分钟能跳几下?
教师计时开始,学生开始数数,指明汇报次数。
(2)活动二:试一试。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配合活动,按各自要求进行拍皮球、写字、读书、走路等进行统计汇报。
(3)活动三:(估计一分钟的长短)。
2、实践活动:
(1)选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估计用了一分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一分。
(2)唱一首歌,估计用了几分。
(3)猜小朋友跳绳1分钟能跳几下?
三、认识分与秒的关系。
1、认识秒针(出示钟面)。
(1)让学生指出时针、分针、秒针及它们的区别。
(2)小结:时针是又矮又胖的最短的(走得最慢),秒针是最长的(走得最快),另外的是分针(走得不快不慢)。
(3)秒针是一格一格的走,它走一小格是一秒。
2、秒与分的关系。
(1)秒针可以记录比1分钟还短的时间,让学生说出分针、秒针的所在的位置。
(2)小结: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一格。
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所以秒针走1圈就是60秒。
(3)教师演示:分针和秒针同时出发,秒针走完1圈,分针正好走1小格,就是一分。
(4)结论:1分=60秒(板书)。
(5)让学生拨一下自己的学具钟,观察一下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正好走1小格。
四、巩固练习。
1、读一读、写一写。(不足10分要用0占位)。
2、通过时、分、秒的关系,引导学生完成单名数与复名数间互换的关系进率为60。
3、让学生结合实际填写,再交流。
4、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体会1分钟能干什么。可以鼓励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数据的收集、记录并相互交流。五、全面小结。
1分钟很短暂,但也很重要。
举列说明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做时间的小主人。
第3节作息时间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作息时间表》。
教学目的:
1、能够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2、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制定作息时间表和由此引发的问题探究。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每天上午几时开始上课?每节课多长时间?
二、合作探究。
1、介绍学校的作息时间:
从上午早读课是8:00开始,读20分钟,休息5分钟,一节课40分,课间休息10分,课间操是15分,眼保健操5分钟。根据这些信息填写68页的作息时间表。
2、小组的同学合作制定作息时间表。教师巡视,参与制作过程。
3、学生到展示制作的作息时间表,师生共同修正,并与学校的作息时间对照。对有特色的作息时间表给予表扬鼓励。
4、提出问题并解答。
(1)第一节课的下课时间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2)从第二节课到第三节课下课,这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多长时间?
(3)从上午7:40到上午放学,经过了多长时间?
(4)让学生根据作息时间表,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指定同学解答。教师巡视并加以引导。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从9:00到11:00,经过_____时。
(2)从10:00到10:00,经过_____分。
2、从3:00到4:30。
(1)经过了_____时____分。
(2)昨天这段时间你正在干什么?
3、6:30起床,25分钟后,6:55用早餐,过了35分钟,7:30去上学。
4、实践活动:说一说今天几时从家出发上学,几时到校?算一算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第4节月球旅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71页《月球旅行》。
教学目的:
1、通过创设“月球旅行”这一情境,使学生综合应用前几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2、能从“月球旅行”这一情境中,提出其它的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4、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合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创新学习的过程,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月球旅行”这一情境,使学生综合应用前几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教学难点:
能从“月球旅行”这一情境中,提出其它的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合作探究。
1、看,智慧老人、淘气和笑笑已经进到了飞船里,淘气心里可高兴了,他迫不及待的问大家:“还有多少分发射?”
(1)引导学生认真看时间。
(2)你是怎么想的?
(3)从8:55到9:00经过了5分,从9:00到9:15经过了15分,所以还有20分发射。
(4)小朋友们能用所学的知识帮助淘气和笑笑,那我们就和他们一起去月球旅行吧!(板书课题)。
2、我们安全地来到了月球的快乐城堡,进入城堡的门有2个,你觉得智慧老人、淘气和笑笑走哪个门省钱呢?快来根据两个门的门标价钱帮他们算一算吧!
(1)你帮他们选择哪个门?为什么?
要求学生列出数学算式,说明理由。
他们走第二个门省钱。因为如果走第一个门他们要用:3×8=24(元),走第二个门他们要用:10+6+6=22(元),所以说走第二个门更省钱。
(2)想进入快乐的人可不只智慧老人他们三个,看又来了一家三口人和一家两口人,下面我们来个比赛,男同学帮三口人的算,女同学帮两口人的算,看谁最先让他们走进城堡,而且最省钱。
男生:走第一个门省钱。第一个门要花:3×8=24(元),第二个门要花:10+10+6=26(元)。
女生:两个门都可以走。第一个门要花:2×8=16(元),第二个门要花:10+6=16(元)。
(1)一共需要几艘飞船?
(2)飞1圈需要3分。
(3)最多乘2人。
(4)票价5元。
谁来帮淘气解决他的问题?
飞4圈需要12分。我列的算式是:3×4=12(分)。
谁来解决“一共需要几艘飞船”这个数学问题?
一共需要4艘飞船。我列的算式是:8÷2=4(艘)。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智慧老人的要求是:同桌合作完成校园的设计,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说完整图的位置方向。
6、哪位同学能把自己设计的月球学校展示给大家看看?
三、小结:
1、月球旅行就要结束了,通过你们的表现,我知道你们的收获一定不少,谁愿意来说说?
时分秒教案(通用12篇)篇五
教学目标:
1、从“审奥情景”引入钟面,使学生认识钟面。
2、初步了解时、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及按时作息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认时间、了解时、分的关系。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
钟表模型(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申请奥运会成功情景图。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场面?
在什么时间?
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得出:从文中的文字和钟面上知道的。
师:还可以怎样知道具体时间?
3、日常生活钟表的种类很多,(教师出示一些钟表)你能说出哪些关于钟面上的知识来?
二、问题探究。
1、引导学生观察钟面:教师拔出9时整。
问:现在是几时?
时针指着几?
分针指着几?
2、教师再拨一时刻继续问:这时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
再拨几个整时一次类推……。
问: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板书: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时就是几时。
4、教师拨出9时10分问:
现在是几时又过了几分?
这时时针怎么样?分针指着几?
5、教师再拨一时刻继续问:
这时时针怎样?分针指着几?再拨几个一次类推……。
问:你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分针刚走过几,分针走过几个小格就是几时几分。
7、教师出示9:00,9:08。
问:这样的时间你认识吗?引导认识电子钟面上时间的方法。
8、完成“试一试”其他题目。
三、体验感悟。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教师出示四个带有时间的钟面,说一说是什么时间?那时你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后得出:
7:45上学。
9:05做课间操。
10:25正在上课。
3:25正在踢球活动。
3、完成第2题的“连一连”。
汇报交流。
四、实践应用。
1、完成第4题的游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
教师拨,学生说。
学生拨,教师说。
2、作业:完成第3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会认电子表上的时间,能用电子表显示方式写时间;初步认识了钟面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时针走过几时就是几时,分针走过几个小格就是几分)。
时分秒教案(通用12篇)篇六
儿童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且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角的家,让学生在角的家族里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在哪里。学生先自己探索,然后和同桌交流,准确地找出屋顶上的角是直角的哥哥,屋檐上的角是直角的弟弟,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几何角),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在有趣的综合活动中巩固和应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活动化、个性化是课堂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演绎数学,我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把练习九的第2题的一个直角设计为学生用眼睛不能很快看出来的钝角。有的学生说直角,有的学生说钝角,产生争辩。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了难点。然后通过“找平面上的锐角和钝角”“走进生活找锐角和钝角”“小组合作做锐角、钝角和直角”“用巧巧手画出锐角和钝角”和“数图形中直角、锐角和钝角的个数”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兴趣盎然,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让学生应用锐角、直角和钝角以及所学过的图形设计一副美丽的图案,学生思维活跃,有的画导弹,有的画汽车和房子,有的画坦克,有的画浇花机器人,有的画书,还有的画闹钟,等等。既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时分秒教案(通用12篇)篇七
1、知道1小时有多长。
2、知道1秒有多长。
3、简单的'换算。
1、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分针走小格呢。
2、1小时是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么?
1、教学例3。
1小时是60分,那有多长?
1小时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举例。
学生看书。
2、教学例4。
你的脉搏1分钟跳多少次?那条一次是多少时间?
有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吗?
那1秒有多长?
学生回答。
观察钟面,认识秒针,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那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
观察秒针走一圈后分针走了多少。
得出1分=60秒。
1、10秒你能派多少个球?
学生活动。
2、完成4题。
课后记:
时分秒教案(通用12篇)篇八
1、通过观察,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分钟”,知道,1(小)时=60分(钟),在掌握进率的基础上,熟练进行时、分单位之间的换算。
2、通过读钟等活动,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几分,渗透一一对应,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多种活动,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逐步形成估测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活动,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懂得珍惜时间的习惯。
1、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理解1小时=60分钟。
2、学生感知1分(钟)的量感。
课件、练习纸。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复习“几时”和“几时半”(我们的'时刻)。
(1)复习“几时”(8时)。
(2)复习“几时半”8时半。
2、出示9:20。(有的学生会,有的学生不会)。
3、小结:哦,有的同学已经会看这个时刻了,真了不起,有的学生还不会,没关系,实际上生活中很多时候,不能只用我们一年级所学的几时、几时半表示。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更多关于时间的知识。揭示课题:时、分。
二、探究新知(一)观察“分针”
1、我们可以看到钟面上平均分布了很多大格,每个大格都有一个数字,而1~12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是固定的。
2、我们再来看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媒体演示,同学们和我一起数一数)那么钟面上到底有几个小格?(60)。
3、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每小格表示1分钟。那么分针走一大格?从数字1走到2呐?从12走到2呐?从12走到4?12走到9?从12走到11?分针走一圈呐?分针走一圈,走了60小格,就是60分钟。
(三)“小时”和“分钟”的关系。
1、观看媒体,分钟走一圈时,时针从哪里走到哪里?走了几大格?(时针从12走到1,走了1大格,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分钟走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所以一小时=60分钟。(出示板书)师:总结:搞清楚了这些大格,小格代表的时间,我们就能更准确、更详细的表达时间啦!
(四)认识时刻1、10时15分、10时50分。
(1)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
(2)分针指着数字几,就用这个数和5相乘。
总结:时针走过了(),分针走过()小格时,就是()时()分。
总结:当时间在10分钟以内,通常在读的时候,要读出“0”,电子方法表示的时候,也要用“0”占位。
3、说一说,写一写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师:如果分钟不是正指着数字,不到或者超过某数怎么办?比如(难忘的时刻,神舟十号发射)。
1、发射时刻:下午5:38。
2、进入轨道:下午5:47总结:当分针不是正好指向某个数时,我们可以看分针靠近哪个数,然后通过()个5加()或者()个5减()的方法得到精确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
(1)钟面上同一时刻,可以看作上、下午两个时刻,下午的时刻要加上12小时。
(2)当分针快走完一圈时,时针也快走完一大格,这是时针要仔细看。(重点分析6:55)。
2、画分针3:10;10:08;6:57;14:45。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拓展练习。
1、小丁丁和小亚因为早上谁更早到学校争论了起来。小丁丁说:我每天早上7时30分走出家门,经过25分钟到达学校。小亚说:我每天7时15分走出家门,经过35分钟到达学校。
问:他们出发的时刻不一样,经过的时间也不一样,谁到的更早呢?
六、板书设计时、分、秒时分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时分秒教案(通用12篇)篇九
1、知道1小时有多长。
2、知道1秒有多长。
3、简单的.换算。
1、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分针走小格呢。
2、1小时是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么?
1、教学例3。
1小时是60分,那有多长?
1小时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举例。
学生看书。
2、教学例4。
你的脉搏1分钟跳多少次?那条一次是多少时间?
有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吗?
那1秒有多长?
学生回答。
观察钟面,认识秒针,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那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
观察秒针走一圈后分针走了多少。
得出1分=60秒。
1、10秒你能派多少个球?
学生活动。
2、完成4题。
课后记:
时分秒教案(通用12篇)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了1分、1秒的时间观念,并且学会了时间单位之间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4时=()分9分9秒36分2时。
5分=()秒150秒2分400分4时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
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的第10、11题。
时分秒教案(通用12篇)篇十一
1、知道1小时有多长。
2、知道1秒有多长。
3、简单的`换算。
1、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分针走小格呢。
2、1小时是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么?
1、教学例3。
1小时是60分,那有多长?
1小时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举例。
学生看书。
2、教学例4。
你的脉搏1分钟跳多少次?那条一次是多少时间?
有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吗?
那1秒有多长?
学生回答。
观察钟面,认识秒针,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那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
观察秒针走一圈后分针走了多少。
得出1分=60秒。
1、10秒你能派多少个球?
学生活动。
2、完成4题。
课后记:
时分秒教案(通用12篇)篇十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3.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放映课件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情景
生:秒。
师:你们已经认识时和分了,有谁认识秒吗?向大家介绍介绍
秒是一个比“分”小的时间单位,计量很短的时间时解药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板书:秒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1.认识时间单位秒。
(1)放映课件,展示钟、表模型
这些钟表可以表示秒吗?哪一部分表示的是秒?(秒针又细又长,走得最快)
你觉得1秒有多长?一起来感受一下吧!(课件演示1秒)你有什么感觉?
走一小格就是1秒,钟面里一共有几小格?(板书:一小格--1秒)
生:60小格
出示课件:
火车每秒约行55米
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
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
……
师:看了这么多的介绍,你觉得1秒的作用怎样?(作用很大、很广泛、一秒很有价值)所以呀,我们可不能小看这短短的一秒!那么现在你们对时间有什么新感受呢?谁来说说(珍惜每一秒、珍惜时间)对了,鲁迅爷爷说得好:“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画面演示)同学们要珍惜分分秒秒。刚才我们了解了一秒钟能创造那么大的价值,如果我们把一秒一秒地积累起来,我们就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2)认识几秒。
生:(抢答)10秒。
师:你怎么看出是10秒的?
生:秒针从10走到了12,经过10个小格就是10秒。
生: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5个小格,就是5秒。
师:谁能象老师一样出题考考同学们?你做了一件什么事,秒针从钟面上的几走到了几?
生:我写一个“针”字,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几秒?
生:我系红领巾的时候,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几秒?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拿出你的钟表来考考你的同桌好不好?
小组活动:我们就来小组活动,每小组2人,可以一人做事;一人当裁判,喊“开始”、“停”;同时用钟表计时;计时时要看清秒针的起点和终点。
汇报交流
2.探究分、秒之间的关系。
(1)探索1分=60秒
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听一段音乐,听的时候,可以在心里数数,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一起来估算这段音乐大约是多少秒?(播放1分钟的音乐。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估算时间,或点头估算,或拍手估算,或没有声音的在心里数数等等)(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1分=()秒)
生:(齐读)1分=60秒
生:30秒。
(2)体验1分的长短。
咱们来做个拍手游戏,男同学拿笔,在练习本上写数字,从1开始写起,看女同学拍完1分钟后,你们写到了数字几。
(学生活动:男生写数字,女生拍手。教师带领拍手,掌握好节奏。然后交换。)
师:(统计结果:最快的可以写到72,最慢的写到31。)一分钟的时间,我们写字的话可以写这么多,积少成多后就比1秒钟干的事情多多了。
看看这些小朋友1秒钟能干些什么事啊!(播放课件)
三、巩固内化,应用新知
1、估计时间
全班深呼吸用了()秒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用了()秒
2、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系红领巾大约20()煮饭大约25()
3、填上合适的数
1分=()秒90秒=()分()秒
180秒=()分5分=()秒
4、小刚和小强读一篇文章,小刚用了115秒,小强用了2分05秒,谁读得快?
5、趣味智力题:
(1)一个人唱一首歌要3分钟,5个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全班合唱呢?全校合唱呢?
(2)5人各唱这首歌要多长时间呢?(学生汇报,教师肯定)
(3)拓展延伸,感受比秒更小的时间单位。
(画面演示:秒的悄悄话,呈现秒表的实物投影,让学生了解有比秒更小的单位。)
四、总结全课
(重新回到主题图,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图)
生:老大徒伤悲!
师:让我们再一次倾听新年的钟声,倾听时间远去的脚步声……(放映课件:全体倒计时,新年的钟声敲响)
教学反思:秒的认识这一课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已经认识很多了,所以这一节课的教学不像是新授课,反倒像复习课,因此如何挖掘本节课的深度是比较困扰我的,越是简单的课就越是需要老师去充实它,深入挖掘潜在的知识,学生能学到多少就看你老师有多少水平能给予多少。
一、导入部分
以进入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情景引入秒,在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轻松地引出秒,再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对秒的认识,这样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就可以在学生原先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以免重复简单知识,让学生得以真正的提高,而不是将自己会的知识再学一遍,原地踏步了一番,没有太大意义。
二、新授部分
主要是让学生感受1秒以及几秒的长短,重点是知道1分=60秒,感受时间的长短可以很快地让学生体验一下,然后说说感受就,我也添加了许多让学生亲身体验的环节,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时间的长短,比如我就现场让同学们写字、画画、自由活动等,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让学生感受几秒之余,还让学生自由发挥讲讲从哪走到哪也是10秒,走一小格就是1秒,有这样的60小格(为1分=60秒做铺垫)。走一大格5小格,就是5小格,也就是5秒,有这样的12大格。充实课堂,让课堂尽可能地变得丰满。
1分=60秒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关键是使学生掌握分和秒之间的转化,特别是几种变式的题目,如:80秒=()分()秒115秒和2分05秒哪个时间长,若学生能掌握此类变式题,那么分秒之间的转化就基本没有问题了,所以需要提供学生充足的独立练习的时间。
三、练习部分
一堂好的数学课一般都要保证15到20分钟的练习时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让学生去做,这样才能使其掌握地更加扎实。当然练习一定要有层次性,从易到难,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但是最后的拓展可以适当地加大难度,这样也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其开动脑筋。
这一节课学生的课堂气氛和效果都不错,但是也还是有一些遗憾,我一直想要充实这堂简单的课,巴不得把我想要将讲得内容全都安排进去,所以显得有点凌乱。我虽然一直在挖掘,但是总觉得还是没有抓住本质,没有挖掘到深入的东西,还是比较表层的没有透,如何能做好可能还是需要经验的积累和自我的反思总结吧!如何把握充实课堂的度?还是需要我不断地去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