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计划中,我们需要明确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能力,以及教学的时序、内容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和借鉴。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一
本单元通过学唱《快乐阳光》、《飞吧,飞吧》、《翅膀》;聆听西班牙歌曲《鸽子》、罗马尼亚器乐曲《云雀》、法国器乐曲《天鹅》、秘鲁的《飞驰的雄鹰》;朗诵小诗《画太阳》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异国音乐的不同风格,初步了解音乐与诗歌、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放飞歌声的同时放飞自己的理想,从而达到激发想象力、增强音乐表现力的目的。
1.在聆听声乐作品《鸽子》时,能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特定情感;在聆听器乐作品《云雀》、《天鹅》、《飞驰的雄鹰》时,能感受到乐曲的速度变化对表达相应情绪所起的作用,能说出不同的乐器音色在塑造音乐形象时的差异,同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作品风格差异有粗浅的认识。
2.能用较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多声部合唱歌曲;能熟练地演唱《快乐阳光》。
3.理解拍号的含义,感受节拍的强弱规律。
本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飞吧飞吧》。
教学时间:
4月20日~4月22日。
教学内容:
1、听赏歌曲《鸽子》、《快乐阳光》。
2、学唱歌曲《飞吧飞吧》。
教材分析:
1、《鸽子》是一首优秀的男声独唱歌曲。诞生于十九世纪,由西班牙民间作曲家依拉蒂尔作曲,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广为传唱。歌曲的旋律悠扬婉转,其节奏及三连音的运用颇具特色,伴奏声部的探戈节奏型渲染出浓郁的西班牙音乐风格。
2、《快乐阳光》是一首欢快活泼,充满活力的童声合唱歌曲,大调式,两段体。词曲结合紧密,散发着时代气息,表现了当代儿童如同鲜花一样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幸福的生活。
3、《飞吧、飞吧》是一首古老的德国民歌。歌词借用小鸟的口吻,勉励学生在少年时代要养成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勤奋劳动的好习惯。歌曲音乐语言简练,结构规整,配以逐步加入的三部合唱,简单的和声浓郁丰满,增强了音乐的立体感、形象性和趣味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的:
1、《飞吧,飞吧》通过学生自己的配乐朗诵导入到歌曲,感受歌曲柔和、深远的意境;最后进行三声部的合唱,边练习边引导学生感受和声的美妙效果。
2、在聆听声乐作品《鸽子》、《快乐阳光》时,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特定情感;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对表达相应情绪所起的作用,能说出不同的乐器音色在塑造音乐形象时的差异,同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有粗浅的认识。
1、感受歌曲柔和、深远的意境。
2、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对表达相应情绪所起的作用,能说出不同的乐器音色在塑造音乐形象时的差异。
三声部合唱练习。
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唱问好歌,开始上课。
2、进行连音和断音的发声练习。
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二、欣赏“鸽子”“快乐阳光”
1.请同学们欣赏两首歌曲。说说他们的演唱形式。
2.播放歌曲《快乐阳光》、《鸽子》。
听赏两首歌曲,听辨他们的演唱形式。
男女声重唱。
童声齐唱。
三、教授新课:
师:在外国也是同样的道理。下面我们就来学唱一首德国歌曲《飞吧,飞吧》,它借用了小鸟的口来向大家讲述了这样的一个道理。
2、师播放录音歌曲。分析:
这首乐曲很简单,只有几句,但却有三个声部。我们可以很快的将歌谱和歌词学会,再进行合唱。
3、教师弹奏旋律。
4、学习歌词:
1)学生集体朗读歌词。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
3)播放歌曲伴奏。
说说诗句的意思。
和大家一起学习歌曲《飞吧飞吧》。
听赏老师播放的歌曲录音。
感受三声部的和声。
在演唱声音要统一,时边唱边听,注意各声部的音准以及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和谐。
集体朗读。
播放歌曲录音。
播放歌曲伴奏,跟唱。
五、课堂小结:
1、小结:同学们,从这首歌曲的学习当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是外国还是中同,都要在小时候就养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习惯,长大了才不会一事无成,碌碌无为,而流下后悔的泪水。
2、课后作业:学习了这首歌曲,你对今后的学习有什么打算?
在学习了歌曲后为今后的学习做做打算。
第二、三课时《翅膀》。
5月25日~5月29日。
学唱歌曲《翅膀》。
《翅膀》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采用比喻的手法,多侧面的反映出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为齐唱或领唱,第二乐段为合唱,具有副歌的性质。曲调欢快活泼,洋溢着青春的热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欢快的歌声,抒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及有远大的理想。
2、进一步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能,注意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及因色统一。
3、初步感受三、八拍节奏、音乐。
《翅膀》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结构特点,指导学生尝试合唱之前可运用柯达伊手势进行三度和四度的音程训练。
教学中既要追求声音的和谐、统一,又不可为达到此目的而进行过于枯燥、苛刻的训练。
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12345—54321—。
miyamiyo。
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
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口腔中的软腭抬起,气息通畅,声音具有头部气流感,注意韵母的口型。
二、体验三、八拍节奏。
1、复习三、四拍,认识三、八拍;
2、听音乐,用不同的拍击形式体验三、八拍歌曲;
3、创编三、八节奏及乐句。
和老师一起复习拍号。
体验三八拍的律动。
三、合唱练习。
1、利用柯达伊手势进行两声部的和声音程练唱。
2、练习合唱发声练习曲。要求一气呵成,韵母发音位置统一。
3、视唱二声部旋律。
做一做柯伊达手势。
和同学一起进行二声部音程练习。
四、新歌教学《翅膀》。
1、激趣导入,播放课件:
学生听赏歌曲《翅膀》。老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何感想?
小结;刻画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上,愉快歌唱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的真挚情感及远大的理想。
2、聆听范唱,划分乐段。
3、朗读歌词。
4、跟琴唱词。
5、找出曲谱中的节奏较难的乐句,跟师唱一唱。
6、跟琴唱一唱高声部歌谱。
7、小组练唱,并随即指导,主要是唱准确。
8、巩固演唱歌曲。
9、再引导学生唱一唱低声部的歌谱。
10、指导学生能分别演唱高、低声部的歌谱。
学生听赏歌曲《翅膀》。
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再次聆听范唱,分一分乐段。
朗读歌词。
和老师一起解决较难的乐句。
跟琴唱谱。
小组比一比谁唱得更准。
再唱唱低声部的歌谱。
指导学生能分别演唱高、低声部的歌谱。
五、歌曲艺术处理。
1、讨论、实践后总结:
这是一首带副歌的分节歌,高潮在副歌部分。我们在演唱时可以怎样处理呢?
2、各组按新的要求练唱全曲。
3、各组展示演唱。
4、评议。
合唱部分可用“mf”合唱部分用“mp”,总的是以轻柔、优美、舒展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小组展示、活动评价。
六、小结。
每个人都有很好的理想,让我们把握现在美好的时光,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首合唱歌曲的教学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能够完成分声部的歌谱和歌词的演唱。音乐是由心的表达,结合这首歌曲的情绪,我从和孩子们谈谈自己的理想入手,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畅谈、交流,师生间的情感也拉进了。歌曲学唱部分,我主要从引导学生感知乐曲的三拍子律动开始,因为这首歌曲的节奏很活泼轻快,我希望学生能从听觉、律动、感知等方面体会。在歌曲学唱环节,我主要用了听音模唱的教学方法,学生前面的聆听已经对这首《翅膀》有了整体的感觉,因此学唱部分继续调动学生的听力,从整体感受换到乐句的一句句仔细听辨,由这节的学习情况中发现,学生在前面四个乐句的演唱中最容易忽视的是最后一个五拍的音总是不唱足时值。所以在教唱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节拍的准确和气息的支撑。在副歌部分,我主要采用了学生自己视唱歌谱的教学方法,因为这首歌曲的合唱部分歌谱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适合的,里面绝大部分小节比较简单,只有个别小节需要老师指导,这里我也是采用了让学们多聆听、多模唱,还有由会唱的同学进行示范唱的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多自己探究学习的机会。歌谱演唱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演唱歌曲,所以在学唱歌谱中我主要经常强调学生要轻声唱谱,多听琴声。由于时间关系,在这节课中我对歌谱演唱的练习还不是很多,在后面的课中我还会引导学生多练。在歌曲处理方面,我认为这节课也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副歌部分“啦啦啦”的这些乐句应该有连贯和跳跃两种不同的声音表达,这样歌曲的情绪就更加活泼轻快了。总的说来,这节教研课中我对歌曲的技能训练比较偏重,对情感的渗入不够,在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有很多修改的地方。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二
通过学唱歌曲《牵牛花当喇叭》,学生能够产生热爱大自然之情,并能够树立环保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对歌曲进行表演。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跟随节奏运用合理的肢体动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重点是能够完整带有表演性地演唱歌曲。
【难点】。
能够加入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势律动。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课前老师展示牵牛花的图片,提问学生这是什么花?它的形状像哪一种乐器呢?
学生自由发言,牵牛花,喇叭花,像个小喇叭。
教师总结:哦!同学们都说它像个小喇叭,那它到底能不能吹出声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牵牛花当喇叭》,顺势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曲调活泼欢快的歌曲。
2.复听歌曲。
并设问: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中速的歌曲。
(三)学唱歌曲。
1.进行简单发声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进行发声;
2.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乐谱,并提示学生音准;
3.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并注意曲谱中的一字多音;
4.将歌词填入旋律中完整地演唱歌曲;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的情况下,加入歌词下方提示的肢体动作;
(四)巩固提高。
(1)教师带领同学做几个基本的舞蹈动作;
(2)学生们分小组自行创编动作;
(3)上台展评,教师给与鼓励性评价。
(五)小结作业。
最后老师留一个小任务,回家后把这首歌曲表演给爸爸妈妈看,与他们一起分享音乐的快乐。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三
《小牧笛》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富有情趣的儿童歌曲,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农村孩子赶羊、放鹅的热闹场面,抒发对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小牧笛》,感受民歌风格和农村孩子开朗活泼,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
1、能用朴素、明亮的声音歌唱带有民歌风的歌曲《小牧笛》,结合2/。
4、3/4拍指挥图示,巩固、掌握2/。
4、3/4拍节拍规律。
2、认识变拍子,理解变拍子的节拍特点。
1、自由组合、自主学习,通过2/。
4、3/4拍指挥图示、击拍方法、不同形式的演唱,了解变拍子的节拍特点。
【教学重点】。
注意不同节拍中的重音位置,掌握不同拍子的变换,做到节奏准确,情绪饱满。
【教学难点】。
了解变拍子歌曲的节拍规律,并能正确运用2/。
【教学过程】。
1、师:今天天气真好,老师想带同学们去郊外走走,看看在郊外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到什么?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
(播放录音《郊游》,老师带领学生边律动边走进教室。)。
设问:这是什么歌,是几拍子的歌曲,你知道它的强弱规律吗?歌曲的情绪怎样?学生讨论、交流,师小结:
《郊游》是一首四二拍的歌曲,强弱规律:强。
弱,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
(继续出发!再次播放《郊游》,老师带领学生拍击节拍,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四二拍的强弱规律。)。
2、师:看,是谁在田野里忙碌?
(播放录音《小蜻蜓》,师带领学生继续律动。)。
设问:这是什么歌,是几拍子的歌曲,你知道它的强弱规律吗?歌曲的情绪怎样?学生讨论、交流,师小结:
《小蜻蜓》是一首四三拍的歌曲,强弱规律:强。
弱
弱,歌曲的情绪:优美、舒展。师:我们一起帮帮小蜻蜓捉捉蚊子吧,再次播放《小蜻蜓》,老师带领学生拍击节拍,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1、师:现在我们来到小河边,听,你们听到了什么?
(播放《小牧笛》)。
设问:歌曲的内容是什么?情绪怎样?(抽生回答)。
2、复听《小牧笛》,师带领学生拍击节拍。
设问:歌曲的节拍统一吗?有变化吗?怎样变化的?
3、学习音乐知识:变换拍子。
4、再听《小牧笛》,学生拍击节拍,师引导学生注意不同节拍中的重音位置,掌握不同拍子的变换,做到节奏准确。
5、师带领学生用“啦”哼唱歌曲旋律,注意节拍变换时的衔接。
设问:歌曲的结尾处有一个音乐符号,你看到了吗?想认识它吗?
6、学习音乐知识:下滑音。
(1)讨论:最后一个衬词为什么加下滑音?该如何正确表现好它?(2)老师唱出几种不同的“哟”,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最好。(3)回答:加上下滑音唱法的优点?(更富于民歌风味)。
7、再唱旋律,注意唱好节拍变换间的衔接和下滑音。
8、学唱歌词,注意吐字要清楚。
1、歌曲的情绪有变化吗?怎样变化?
2/4拍旋律的活泼轻快,3/4拍部分比较优美舒展。
2、师:当羊儿长得肥又壮,鹅儿下蛋多又多时,两兄弟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我们要用怎样的感情去唱?(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心儿甜甜的)。
3、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根据歌词内容,启发学生自己创造设计表演唱。自己找伙伴商量研究,形式上也可让学生自己处理。
2、抽生表演。
3、评价与自我评价。
今天小牧童带我们来到美丽的农村,学唱了富于民歌风味的歌曲《小牧笛》,知道了这是一首变拍子歌曲,学会了下滑音的唱法,在课堂中,我们不仅掌握了新的本领,又了解了牧童们的生活。希望大家回家后与自己的父母分享这一动听的歌曲,分享牧童们的快乐。
【教学反思】。
《小牧笛》是一首变拍子歌曲,变拍子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是作曲者根据需要,在同一首曲子中运用两种拍号。多媒体的教学设计,加上歌曲教学前的拍击节奏,较好的解决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变拍子。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既要注意2/4拍旋律的活泼轻快,又要把3/4拍部分唱得舒展连贯,结束小节的衬词“哟”是发自内心的赞美。学生在学会歌曲后,自己辨别加下滑音和不加下滑音的唱法,从而体现歌曲民歌风味。我在教这首歌曲之前,遵循听觉领先的原则,尽量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让学生反复的听,熟悉乐曲,当大多数学生都有强烈的想唱这首歌曲的欲望时学唱,降低了学习难度。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只要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难点自然而然的就解决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以活动的形式加强学生的感受力,让学生体验这两种拍号用在同一首歌曲中的不同之处,能在活动中掌握并正确地表现出来。这样的教学安排淡化了音乐知识的教学,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提倡学科综合等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教学方法上,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歌曲教唱模式,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多种情景,和学生一起学唱歌曲。使学生在聆听和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获得了愉悦的感受和体验,也使他们能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无穷乐趣,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四
1、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及其不朽作品《黄河大合唱》,对作曲家表示敬仰之情。
2、更熟练、更富有表情地演唱《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
3、为下节课的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做好动员。
1、导人。
我们上节课学唱的歌曲《保卫黄河》是谁作的曲呢?(学生回答:冼星海。)。
2、师生共同阅读课本上的连环画:了解一下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为了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一连环画的内容,有必要简述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南京已经沦陷,中华半壁江山已被日军占领,抗日战争处于艰苦时期。而在延安这一革命根据地,却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成为全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中心,光未然的长诗《黄河吟》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3、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
(1)随范唱录音带歌唱。
(2)随歌曲伴奏带歌唱。
(3)随教师琴声歌唱。
(4)随琴声学习前16小节歌谱,学会的节奏。
(5)按课本上的规定,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随伴奏带歌唱,领唱可先由教师担任,后由学生担任。
4、复习歌曲《保卫黄河》。
(1)再次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
(2)随伴奏带齐唱几遍。
(3)随琴声唱二部轮唱。
(4)如有条件,可加入大军鼓和小军鼓、钹。
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的能力。
2、通过对音乐姐妹艺术的收集、欣赏、交流,拓展学习视野。
这一活动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的极好时机,可用多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小组擂台赛、游艺会、班级文艺节目展演等。
这一活动除可由教师主持外,也可由几名学生来主持,师生要共同参与,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大多节目应采用小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几个由个人表演的节目。
还更加提倡小组间的合作表演,例如一个小组舞蹈,另一小组伴唱,一个小组朗读诗文,另一小组配音,男生唱歌,女生伴舞,一些学生表演书法、绘画,一些学生为之操琴伴奏等。总之,要尽量组织得丰富多彩,在音乐活动进行过程中,还要将课本上的问题及时、巧妙地插入其中。还应该重视利用课本中的诗词、插图(照片)等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
随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能力的体现。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五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2.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第一课时:唱《堆雪人》;听《乘雪橇》。
第二课时: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
第一课时。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7.讨论: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
(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
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
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
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4.小结: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ケ硌。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六
2.学唱表演唱《小蜜蜂》。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表现歌曲,亲身的参与和体验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2.过程与方法:采用游戏、聆听、模仿的形式学习歌曲,理解、表现歌曲。
3.知识与技能:聆听《蜜蜂》、,感受旋律走向;用自然优美的音色演唱歌曲《小蜜蜂》,体会音乐表现“飞”的音乐形象。
通过歌曲教学,体会并表现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的表现音乐形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讲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来活动一下,大家准备好了吗?请全体起立!
二、导入:
1、师:同学们的动作真优美,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请同学们一。
起来听听它是谁?(播放,生答)。
2、同学们的小耳朵真灵!那谁能模仿一下蜜蜂的声音?(生模仿)那你知道蜜蜂是怎样发出声音吗?(生答)。
4、你们能模仿一下拉小提琴的动作吗?小提琴放在左锁骨上,左手握琴,右手持弓,让我们跟着音乐试着模仿一下,老师看看哪位同学模仿的最像!
5、同学们真像小提琴演奏家,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两条线,你认为哪条线符合小蜜蜂的飞行路线?为什么呢?(解释“八字”飞行路线)。
6、下面让我们跟着蜜蜂飞一飞吧!
三、新授课。
1、看着大家刚刚飞得这么卖力、这么勤劳,老师忍不住想唱首歌夸一夸大家。
2、大家想不想夸一夸自己呢?那先请同学们把歌曲的节奏来拍一拍吧!(教师领打第一段,其他两段由学生自行拍打)。
3、同学们的小手拍得真准确,请同学跟着音乐来唱唱吧!(从歌曲音准、节奏、休止符、咬字吐字来处理歌曲)。
4、同学们的歌声真动听!老师把旋律给大家画出来了,大家一起来找找相同乐句吧!
5、今天老师要教给大家一种用身体语言表现音高的形式,叫柯尔文手势。下面我们来学5、4、3这三个音。
6、用柯尔文手势试着唱一下旋律。
7、老师请大家一起来表演一下这首歌曲吧!(小组合作表演)。
8、分组表演(有唱有表演)。
9、同学表演得真好,真像一群小蜜蜂在飞一样!老师还给大家改编成了一首小合唱,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吧!(辅导学生二声部轮唱)。
10、小蜜蜂刚刚偷偷跟老师说它们刚睡醒,飞得很慢,请同学们按照mp渐慢的速度力度把第一句放慢速度演唱,这时候突然看见了鲜艳的花朵,速度变快了,第二句我们用f渐快的力度速度来演唱一下,最后采完花蜜小蜜蜂感觉累了,飞行速度又慢下来了,我们用mp渐慢的力度速度来唱第三局。让我们完整演唱一遍歌曲,体会一下小蜜蜂劳动时的心情吧!
四、拓展:
五、小结:
同样是演奏小蜜蜂,只是用了不同的乐器,大家是不是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感受呢?!老师希望大家要从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音乐、体会音乐,更要像蜜蜂一样热爱劳动,刻苦学习,最后让我们伴着优美的歌声飞出教室吧!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优美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
2、通过演唱感受音乐与自然的主题,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提高环保意识。
3、感受强弱记号,并能用不同力度演唱歌曲来表现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歌曲中强弱记号的感受和运用。
2、在演唱歌曲中,启迪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感受大自然美丽的景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4/40同学—/—0你好0//。
师:你们来试试看,注意空拍的地方把手向外翻。
4/40老师—/—0你好0//。
生练习,师生相互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生:回声。
师:真聪明,那么回声有什么特点呀?
生:重复了很多次,声音慢慢变轻了。
师:好,那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谷,你们来做一次回声(师生合作回声喊“喂,你好”)。
2、歌曲教学。
(1)学习第一乐段。
师:山谷里的回声如此有趣,山里的歌声更是美妙,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今天我们走进的山谷是怎么样的?歌曲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指与老师一起边听边划划旋律线(播放歌曲范唱,教师在黑板上画旋律线,请学生回答感受)。
生:活泼、欢快、优美、柔和、宁静又有点激动。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今天走进的山谷是怎么样的?今天的山谷是静悄悄的。
师:静悄悄的山谷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歌声,同时还在歌声里给我们带来了三个问题,什么在飘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是哪些神秘的东西呢?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能说说看自己认为什么在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吗?(请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说了这么多,让我们再来仔细听听歌曲里什么在飘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看跟你们想的一样不一样(听教师范唱,请学生回答,学生说出歌词,教师范唱单句)。
师:刚刚老师在唱的时候加了些动作,你们能不能跟着音乐做做看,轻轻哼唱歌曲并且加上动作(播放范唱)。
师:静悄悄的山谷加上同学们的动作更加美丽了,但老师希望能热闹一点,我们来给这句加上手鼓试一下(生跟教师练习,师请一位同学来用手鼓伴奏)。
师:好,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一下,老师唱黑色字部分,你们唱红色字部分,手鼓伴奏的同学继续在唱红色句的时候为我们伴奏(师生合作,如有唱不完整,教师及时纠正)。
师:好,同学们学唱得真快,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唱一唱山谷里的风景,注意山谷里特有的声音特点,轻轻的,立起来的,手鼓的同学还是继续伴奏,老师与你们一起来边做动作边唱(播放伴奏,完整唱)。
(2)学习第二乐段。
师:同学们把山谷的美景唱得特别动人,但是山谷里还有更美丽的声音,谁在把鼓敲,你们来听一听(播放范唱)。
生: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
师:对,没错,就是它们,小铁锤的声音是山谷里最动听的,地质队叔叔翻山越岭,经历重重困难,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进行探测,到深山里开采矿石资源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美德才是山谷里最美丽的风景线,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地质队叔叔工作的快乐吧(学唱最后句前面部分)。
师:下面我们跟着伴奏把前面会唱的部分唱一唱,老师来把小铁锤的声音加上来(播放伴奏,生唱前面,师唱叮咚)。
师:那我们一起把小铁锤的声音学下,伸出你们的手当作三角铁,敲空拍的地方(师敲学生练习一次,请学生敲,师伴奏)。
4/40叮咚叮咚0/0叮咚叮咚0/0叮咚—/—0叮咚0//。
三角铁xxxxxxx。
生:渐弱,越来越轻。
师:真是个喜欢思考的孩子,力度上变化越来越弱,从弱到很弱渐弱的过程,所以最后一个叮咚是所有叮咚中最轻的一个音,我们加上三角铁再一起来唱一唱小铁锤有弹跳力,又逐渐渐弱的过程(师伴奏,生演唱)。
师:大家学得真认真,那请你们跟着伴奏来完整唱一次歌曲第二乐段(播放伴奏,生演唱)。
(3)两个乐段一起唱。
师:加上地质队叔叔小铁锤的声音我们的山谷更加热闹了,那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山谷中来,完整感受山谷的美妙景色,体会了地质队叔叔工作的快乐,注意用山谷特有的声音来演唱,刚才两位伴奏的同学继续在需要的时候为我们伴奏,其他同学跟着老师做动作(播放伴奏,师生表演唱)。
四、课堂小结。
师:说得真好,看来大家都感悟很深,同学们在这个美丽的山谷里学会并能歌伴舞演唱这首动听的歌曲,美丽的大自然需要我们的保护爱心才会更加的美丽,让我们与美丽的山谷说再见!同学们,再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八
《牧羊女》是苏教版第五第六单元《牧笛声声》中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活泼、愉快的捷克民歌,3/4拍。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牧羊女的愉快心情。本首乐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是a+a+b+a格式。第一、二、四乐句很相似,第三乐句以欢快跳跃的节奏与其他乐句形成对比,描绘出羊儿叫声、歌声、流水声,使全曲更生动活泼,感人而又简练。
本课我以“听、唱、感”为主,以“律动、欣赏、想象”为辅的手段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感受牧歌和草原民歌的基本特点,使学生以音乐的情感为纽带,学会关注大自然、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劳动的人文情感。在演唱与欣赏中外不同节奏不同情绪的牧歌中,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学生体验、感悟音乐文化的多样与沟通。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自主参与到各项音乐活动中,感受牧歌和草原民歌的基本特点,使学生以音乐的情感为纽带,学会关注大自然、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2)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牧羊女》,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音乐特点,并从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劳动的快乐。
(3)欣赏、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独唱与齐唱。能自主地处理歌曲《牧羊女》,能用舒展的歌声、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2、知识与技能:
(1)学习音乐力度记号f与p,了解它们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在歌曲中加以运用,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2)比较相似乐句的异同,学习分析aaba曲式结构。
2)通过观察与比较,能利用已有的认知,发现歌曲结构的特点。
1)能对歌曲进行力度表现的处理2)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表达歌曲意境。
活动一导语:
设计意图:
活动二导语:
1、看美丽的大草原就在我们的眼前,听草原深处传来了歌声(律动听歌)。
2、我们都知道好听的歌儿是有一个个小音乐组成的,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3、生唱曲谱拍三拍子节奏。
4、看看老师拍的和你有什么不同?有变化的三个乐句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
5、唱第三乐句感受节奏的紧凑带来的活泼跳跃的感觉。
7、在唱曲谱过程中化解难点。
8、在第三乐句再做一个强弱的对比,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9、即兴表演唱。
设计意图:
感——以草原远景图为背景聆听歌曲旋律,并通过身体律动感受歌曲韵律特色;唱——视唱旋律了解歌曲结构特点。在演唱歌曲体会牧羊女的愉快心情及力度对比对歌曲意境的渲染。
活动三导语:
草原牛羊多,草原歌儿也多。热情的小主人又唱起来了。听《欣赏《草原赞歌》《牧场上的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学生体验、感悟音乐文化的多样与沟通。《草原赞歌》以歌词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牧场上的家》先景后词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用变化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积极聆听、主动感受。
设计意图:
欣赏《草原赞歌》《牧场上的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学生体验、感悟音乐文化的多样与沟通。《草原赞歌》以歌词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牧场上的家》先景后词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用变化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积极聆听、主动感受。
活动四导语:
设计意图:
《找朋友》活动是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一次梳理。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要素找到歌曲的共性。草原之旅我们一起唱了《牧童之歌》,又学会《牧羊女》还欣赏了《草原赞歌》《牧场上的家》根据节奏情绪等给它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吧!
结束语:今天我们欣赏了草原美景,唱了听了草原歌曲,我们的草原之旅也要结束,让我们唱着《牧羊女》这首歌和牧羊女和大草原再见吧!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九
教学过程:
一、教学组织。
二、故事导入:小朋友们,春天是那么的美,那么的春意盎然,小草、**鹃、小动物们尽情地欢唱、尽情地跳舞,这时,有一位诗人见此美景,忍不住作了一首诗(显示古诗《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这首诗小朋友们读过吗?
生:读过。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不止读过,还很熟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吧!
1、生读诗。(师在旁讲解诗的大意:春天的……)。
师:读得真美,可惜就是少了点什么?
生回答:音乐。
师:是呀,如果我们加上一点音乐的话,一定会锦上添花,给诗增添春意。老师这儿就有一段音乐(放伴奏音乐)。
现在,我们一起随音乐再次朗诵。
2、生随音乐再次有感情地诵诗。
【设计意图:诗歌结合,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新歌教授。
1、播放《春晓》的范唱。
(师生随音乐轻声哼唱旋律)。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呀?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那这么美的意境,我们在歌唱时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呢?
生:优美、柔和、抒情。
3、师:现在,我们就以这种轻柔的、优美的声音一起来演唱《春晓》。
(师边说边用各种素材表现春天的各种声音)。
师:听——春姑娘来了,一阵春风吹来(师用吹矿泉水瓶来表现春风并出示春风的节奏卡片×--),灵巧的布谷在枝头向人们传递美好的祝福(师模仿布谷叫并出示布谷鸟的节奏卡片0××),可爱的蜜蜂也挥动那轻盈的翅膀(师模仿蜜蜂叫并出示蜜蜂的节奏卡片×××××),哇,震撼的春雷打响了(用镲来表现打雷的声音),春雨也悄悄地下了起来(用自制的沙锤{即在各种瓶子里装入沙或米}来表现春雨的沙沙声),落在树叶上(师用笔轻轻敲打书本模仿雨滴落在树叶上的声音并出示树叶的节奏×-×),雨停啦!春天的小溪也快乐地唱起了歌(师用两只杯子相互倒水表现溪水潺潺流动的声音)……多美妙!
【设计意图:逐步过渡使学生进入到创造阶段】。
1、分组讨论练习进行创造。(师到各组指导,帮助。)。
(可有多种创造形式:
a、在书本节奏的基础上创编其他不同的节奏。
b、可利用各种素材创编出书本上没有的其他各种春天的声音。)。
2、将创造出来的各种春天的声音进行合作表演。
如:小鸟蜜蜂树叶小鸟。
小鸟风蜜蜂。
树叶……。
(不局限于以上两种形式,可视各班学生的情况而定)。
五、采集与分享。
师:我们就是春天,每个人的美好一面都会打扮我们的生活空间,使它春意盎然。那我们怎么来打扮春天?(生各抒已见)。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请小朋友们回去找一找春天的声音,唱一唱春天的歌曲,下节课带过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五、课堂小结。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
教学准备:
1、有关“曾侯乙编钟”的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通过老师介绍和视频资料了解曾侯乙编钟的故事。
教学目标:
了解编钟的故事,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调整情绪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始上课。
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
二、介绍青铜器(边看课件边介绍)。
1、青铜器的类别。
2、青铜器的用途。
a农具与工具b兵器c饪食器d酒器e水器f乐器。
a兵器b礼器。
在等级社会中,一部分青铜器被用于贵族间各种礼仪活动。
三、介绍编钟。
1、通过课本图片了解中国古代乐器—编钟,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将收集到的《国宝档案——曾侯乙编钟》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
1、对编钟这个中国古代青铜器乐器有初步了解。
3、通过视频资料了解曾侯乙编钟的故事。
a曾侯乙编钟的挖掘、历史。
b编钟的构造、发声。
c编钟的复制、保护。
视频时间较长,
分上、中、下三部分,根据课上时间灵活安排。
四、小结。
带领学生回顾这一课时所了解到的曾侯乙编钟的内容。
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六(1)(2)(3)(4)3/24~3/25。
教学准备:
有关“曾侯乙编钟”、“金编钟”的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通过老师介绍和视频资料了解曾侯乙编钟、金编钟的故事。
教学目标:
了解编钟的故事,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调整情绪。
用歌声和老师进行问候。
二、曾侯乙编钟的故事。
老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曾侯乙编钟的历史和它的挖掘工作。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往下看。
回忆上集的内容。
和老师一起观看中集、下集。
了解曾侯乙编钟的构造、发声。
以及编钟的复制、保护。
节选15分钟左右。
三、金编钟的故事。
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套金编钟,它是乾隆80大寿时送的大礼,关于这套编钟的故事让我们一起通过短片了解一下。
了解“金编钟”的故事。
15分钟左右。
四、小结。
编钟知识小竞赛。
用竞赛的形式检验一下自己对编钟的了解。
第三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六(1)(2)(3)(4)3/28~3/30。
教学准备:
1、编钟的`音响资料。
2、铜鼓舞的图片及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1、听赏乐曲《楚辞》片段。
2、了解铜鼓舞。
教学目标:
1、听赏编钟音乐作品片段,感受其音乐特有的声音效果,了解我国古代音乐知识,感受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2、认识铜鼓舞,并简单了解它的历史。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和老师用歌声进行问候。
二.欣赏乐曲《楚辞》。
1、学生视唱歌谱。
2、对较难的小节进行重点练习。
有相似的乐句,找一找,再对比唱唱。
3、听听编钟与众不同的音色。
4、编钟的演奏特色。
5、再欣赏,跟唱旋律。
慢速视唱歌谱一遍。
难点小节大家一起练习解决。
全曲有八行,每两行的节奏、音都比较相似。
欣赏编钟的音色。
它属于变音打击乐器,发音类似钟声,清脆悦耳,延音持久具有东方色彩。
跟唱旋律(唱歌谱)。
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节选一些乐句唱。
三.欣赏铜鼓舞。
1、欣赏表现舞蹈主题的青铜器作品。
2、了解《奏舞》。
3、先今的腰鼓舞、长鼓舞、太平鼓舞和莲湘舞等都由《奏舞》演变而来。
a周代青铜壶。
b战国青铜圆壶。
是一种与祭祀礼仪有关的舞蹈,它原来用于祭祀,后来也用于群众性的自娱和表演。
四.欣赏壮族等少数民族铜鼓的表演欣赏少数民族的铜鼓舞表演。
五、小结。
鼓励有兴趣地学生可以再自己收集一些资料。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一
《洗手绢》是一首具有民间童谣风格的歌曲,曲调短小、流畅,并具有节奏性强,运用衬腔等劳动特点的歌曲。全曲使用素材节省,旋律易唱易记,轻松活泼,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己做”的可爱形象。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感受音乐的欢乐情绪,使学生建立起从小热爱劳动的乐观态度。
二、指导学生用喜悦的心情、明亮的声音演唱《洗手绢》。
三、能够编创歌词,编创动作表演,以及“劳动”的主题的编创尝试,并表现“劳动”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劳动最光荣〉。
师:小朋友,让我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像小喜鹊、小蜜蜂那样爱劳动?
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你的画笔,把你想到的爱劳动的小动物画到书本上来。
学生解释画面,教师指导学生唱新创作的动物形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歌曲的开始就欣赏有关劳动的歌曲,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鼓励学生都爱劳动)。
三、律动创新游戏。
师:我来邀请小朋友来玩模仿秀,愿意的请一起来参加。
音乐响起,你可以跟着音乐模仿一个小动物劳动的动作,当音乐停下时,你马上摆好造型,让教师和小朋友来猜猜你演的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和学生一做游戏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学生参与。
四、学唱〈〈洗手绢〉〉,并表演。
1、由小动物爱劳动是光荣的引导小朋友,如果你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你肯定已经发现,在我们教室里放了很多劳动工具,请每组的组长去找一件劳动工具。
生找到扫把、小桶、擦布。
2、请小朋友说说劳动工具的用途,并有节奏地用一用。
3、师问拿水盆、擦布的同学:你知道怎么洗擦布吗?(搓)。
4、一起用洗手绢的动作“搓”来和着音乐边律动边听范唱。
5、小朋友看着自己把一块脏手绢洗得干干净净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确实很高兴,所以我们小朋友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看着劳动的成果,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一起来把这首歌唱一遍。
(设计意图:在劳动中学习歌曲,形式新颖,学生有种边玩边学习的心理)。
五、拓展、延伸。
歌词创编并表演。
小朋友除了能自己洗手绢,还有哪些劳动的本领?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厉害,能做那么多家务活,现在小朋友分组讲座一下,帮家长干什么家务活,然后编排一个节目,看哪组小朋友编行最好,演得最好。
学生创编,师指导。
学生表演,教师及时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散思维,想象创编,在编排过程中可以找自己的好伙伴也可以分组的形式,学生在编排中也认识到我们小学生要热爱劳动)。
课堂小结:略。
评语:
老师在熟悉音乐教材中,创造性地编排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注重音乐与自然,音乐与人文的结合,为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打下了基础。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轻松的音乐活动情境中合作,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学生学得较轻松,学得愉快。今天的教学效果是不错的,教师动情的演唱,生动、有趣的讲解,丰富多采的资料图片,为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发挥了主导作用。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能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能认真欣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主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
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如:三连音、附点)和力度变化(渐强、强音记号)。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我的祖国》。
1、导入新课:谈谈你对祖国的印象。
2、聆听《我的祖国》。
3、介绍歌曲相关知识。
(1)、介绍歌曲的首唱者—郭兰英。
(2)、介绍歌曲创作的背景。
4、跟唱《我的祖国》。
二、学习《国歌》歌词。
1、观看记录“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的图片资料。
2、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了解词作者田汉英。
3、学一学。
(1)、老师领读歌词.
(2)、齐读歌词。
老师提问;你认为哪一句体现了人民抗日的决心?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试着读歌词)。
(3)、学生领读歌词。
(4)、介绍田汉。
三、学习《国歌》旋律。
1、认识三连音:
(1)、聆听全曲。
(2)、拍一拍:两组三连音节奏。
(3)、听一听:
(4)、唱一唱:
2、体验力度渐强的乐句。
(1)、唱一唱:
(2)、说一说:学生讨论这句旋律的进行方向。
(3)、再唱一唱:注意力度变化。
3、学唱《国歌》旋律。
(1)、视唱旋律第一遍。
(2)、提示加入附点.强音记号的地方,再视唱旋律。
四、演唱《国歌》。
1、齐唱《国歌》。
2、跟唱《红旗飘飘》。
3、演唱《国歌》。
五、结束。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三
1、通过听、唱、表演《这是什么》,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创编动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创编节奏等音乐实践活动。
感受乐曲的节奏,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它的相同与不同、
1、表演《这是什么》。
2、欣赏《调皮的小闹钟》。
3、编创与活动。
小闹钟、录音机、同步音乐、钢琴。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师:老师今天让大家猜个谜语,看你行不行,“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猜一件物品。如果你猜不出,请听一首歌,听听歌中唱的是什么,请你用笔把它画出来。
2、放歌曲《这是什么》并重复多次,学生用笔画,大多数学生画出闹钟,有的学生画出表,教师加以引导,那种合适,并将画的好的进行展示。
二、学唱歌曲,感受表现音乐形象。
1、师出示各种小闹钟,请学生说说闹钟的功能(它能提醒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是我们小朋友的好伙伴。)。
2、听听闹钟走的声音(嘀哒嘀哒),提示学生要用轻松而弹性的声音来读唱,并用合适的动作来进行配合。
4、学唱歌曲难点解决:50505—和20205—这两句不同音高准确演唱通过比较、重复的方法来来学会。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6、师:用什么打击乐器来伴奏呢?怎样敲最合适?(双响筒,木鱼,碰铃,三角铁等)。
7、分小组表演歌曲,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锻炼学生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和表演的能力。
三、聆听《调皮的小闹钟》,进一步体会音乐表现的闹钟形象。
2、初听全曲,感受乐曲情绪,鼓励学生可以随着音乐用动作来表示。学生交流回答:大多数学生说修好了,因为听到了闹钟的铃声,闹钟恢复了正常,个别学生就说没有修好,因为觉得是快修好了的时候,听到最后结束是的一声滑音,表现闹钟里面的弹簧跑了出来,又坏掉了,所以没有修好。
3、师:小朋友在曲子中听到了闹钟走动的声音,还听到了闹钟的铃声,听一听出现了几次?再次欣赏乐曲,请学生用笔在书上画出来,看谁画的次数准确。
4、学生交流,师归纳小结。
四、结合歌曲乐曲中表现的闹钟的音乐形象总结归纳,认识时间的珍贵,懂得要珍惜时间。
1、让学生说说你该怎样爱护你的小闹钟,怎样珍惜时间的。
2、生回答交流,师总结归纳时间就象小马车,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将时间用在正确的地方,不要浪费时间。
3、表演歌曲《这是什么》及上节课学的《时间就象小马车》,唱着走出教室。
三、编创与活动:探索生活中的声音。
这是一个高低、长短、强弱的综合性练习。
1、教师事先准备好水桶、玻璃杯、易拉罐、木梳、纸等物品。
3、还可以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物品,敲击出声音,列举自己探索到的高的、低的、长的、短的声音,做出来给同学们听。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四
《洗手绢》是一首具有民间童谣风格的歌曲,曲调短小、流畅,并具有节奏性强,运用衬腔等劳动特点的歌曲。全曲使用素材节省,旋律易唱易记,轻松活泼,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己做”的可爱形象。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感受音乐的欢乐情绪,使学生建立起从小热爱劳动的乐观态度。
二、指导学生用喜悦的心情、明亮的声音演唱《洗手绢》。
三、能够编创歌词,编创动作表演,以及“劳动”的主题的编创尝试,并表现“劳动”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劳动最光荣》。
师:小朋友,让我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像小喜鹊、小蜜蜂那样爱劳动?
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你的画笔,把你想到的爱劳动的小动物画到书本上来。
学生解释画面,教师指导学生唱新创作的动物形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歌曲的开始就欣赏有关劳动的歌曲,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鼓励学生都爱劳动)。
三、律动创新游戏。
师:我来邀请小朋友来玩模仿秀,愿意的请一起来参加。
音乐响起,你可以跟着音乐模仿一个小动物劳动的动作,当音乐停下时,你马上摆好造型,让教师和小朋友来猜猜你演的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和学生一做游戏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学生参与。
四、学唱《洗手绢》,并表演。
1、由小动物爱劳动是光荣的引导小朋友,如果你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你肯定已经发现,在我们教室里放了很多劳动工具,请每组的组长去找一件劳动工具。
生找到扫把、小桶、擦布。
2、请小朋友说说劳动工具的用途,并有节奏地用一用。
3、师问拿水盆、擦布的同学:你知道怎么洗擦布吗?(搓)。
4、一起用洗手绢的动作“搓”来和着音乐边律动边听范唱。
5、小朋友看着自己把一块脏手绢洗得干干净净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确实很高兴,所以我们小朋友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看着劳动的成果,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一起来把这首歌唱一遍。
(设计意图:在劳动中学习歌曲,形式新颖,学生有种边玩边学习的心理)。
五、拓展、延伸。
歌词创编并表演。
小朋友除了能自己洗手绢,还有哪些劳动的本领?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厉害,能做那么多家务活,现在小朋友分组讲座一下,帮家长干什么家务活,然后编排一个节目,看哪组小朋友编行最好,演得最好。
学生创编,师指导。
学生表演,教师及时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散思维,想象创编,在编排过程中可以找自己的好伙伴也可以分组的形式,学生在编排中也认识到我们小学生要热爱劳动)。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五
1.通过学习歌曲,了解歌曲的藏族风格,体验少数民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能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表达热爱祖国的感情。
重点:有感情、准确地歌唱歌曲。
难点:歌曲中“太阳和月亮”的“亮”字和“他们的妈妈”的“妈”处的节拍。
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歌词具有民族风格,以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来比喻藏汉是一家,质朴而亲切。歌曲旋律具有藏族民歌的风格,调式为具有变宫的六声羽调式,旋律中充满了等藏族民歌惯用的音调进行和等具有转调性质的音调,这就使歌曲的旋律具有与歌词相吻合的民族的风格。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上句落在属音下句落在主音具有呼应关系,由于这两个乐句相似,学生容易混淆,教唱时需注意对比。第二乐段从全歌的最高音“6”开始,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向属调离调,随即又转回原调。第二乐句是全歌的主题,后半句重复第一乐段的音调,为典型的“换头留尾”的乐句发展手法。
阶段目标:初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感受歌曲情绪。
1.初次聆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请学生听后谈谈对歌曲的初步印象。
学生回答问题。
2.教师出示《一个妈妈的女儿》曲谱介绍歌曲,复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阶段目标:分段学习歌曲,对比歌曲乐句的旋律,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1.再次聆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请学生听出歌曲的高潮部分并为歌曲分段。
第一乐段(1、2乐句);第二乐段(3、4乐句)。
2.分乐段学习歌曲旋律。
学习歌曲第一乐段(1、2乐句)。
(1)教师分别弹奏第一、二乐句旋律,请学生进行分辨旋律不同的地方,出示第一乐句谱例、第二乐句谱例。
(2)教师带着学生打着拍子慢速模唱歌曲的第一、二乐句,先不看连线模唱,再加入连线模唱。注意根据学生情况加入颤音记号演唱,如觉得较难可以先不加。
(3)熟练后,回到原速完整地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学习歌曲第二乐段。(3、4乐句)。
(1)教师播放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第三乐句音响,并出示第三乐句谱例。
(2)教师带着学生打着拍子慢速模唱歌曲的第三乐句。
(3)出示第二乐句谱例、第四乐句谱例,请学生分别听这两个乐句的旋律进行比较,寻找两个乐句的相同与不同。
(4)教师带着学生打着拍子慢速模唱歌曲的第四乐句。
(5)熟练后,回到原速完整地唱歌曲的第二乐段。
3.完整演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1)加入歌词,连贯地演唱歌曲。
(2)随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伴奏完整并深情地演唱。
阶段目标:使学生了解歌曲中包含的藏族民歌惯用的旋律。
1.教师介绍歌曲中等藏族民歌惯用的曲调行进和歌曲中等具有转调性质的音调,使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具有与歌词相吻合的藏族民歌风格。
2.学生们试着唱一唱歌曲中含有这些旋律的乐句。
阶段目标:通过聆听熟悉的藏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民族风格和藏族歌曲惯用的旋律。
教师介绍一些具有藏族风格的歌曲如:《天路》《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等,请学生和教师一起视唱歌曲的谱例片段。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具有藏族风格的民歌。这首比较难唱的歌曲同学们学得很快,声音和表情上还要更一步提高。希望课后同学们多唱多听藏族民歌。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六
2、欣赏《天亮了》韩红。
3、欣赏《感恩的心》。
4、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1、通过欣赏学习《外婆的澎湖湾》《天亮了》、《感恩的心》《让世界充满爱》四首歌曲,使学生深刻感受要怀着干恩的心对待生活、对待亲人、朋友、以及陌生人,让学生充分明白社会是个大家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能学会《外婆的澎湖湾》,并动情演绎《外婆的澎湖湾》。
1、教师用自己的语言以情感人,以达到让学生明白用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所有人的目的。
2、《外婆的澎湖湾》歌唱、动情演绎。教具准备:电子琴、《外婆的澎湖湾》《天亮了》《感恩的心》《让世界充满爱》的flash动画课件(充分利用网上现有资源)。
学生伴随优美的音乐进教室(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一、课前调动学生的情感。“同学们,今天老师站在这里,心里呀又激动又胸有成竹,还有心里揣着一只小兔子似的(zhui)惴惴不安,谁知道为什么?”“”师生互动“谁能帮帮我,别让我惴惴不安,给想个办法,(有什么办法)。谁能?”“”“你们说得真好,现在我只有胸有成竹了,谢谢同学们。好了我们上课!”
二、师生问好!
(啦啦歌)15151535133322221232老师老师老师您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15151535133322221231‖同学同学同学们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三、新课教授:
导入。(屏幕出现和蔼可亲的外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昨天晚上我梦见外婆了,外婆没有变,一如往日的和谐温暖亲切,慈爱的看着我。在老家的厨房煮好饭,默默地等着我,感觉还是跟以前一样,一样的温情,一样的依赖,一样的笑脸,一样的容颜,(哦,不,应该说是更加的年轻了,梦见外婆真好。)同时,我也想起那首歌唱外婆的歌,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歌吗?想听吗?(2分)。
播放《外婆的澎湖湾》flash(2分)。
提问:
a、同学们能说说自己的外婆吗?
b、哪位同学能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外婆的澎湖湾》?
(1)随琴唱乐谱(师弹一句,生唱一句)(2分半)。
(2)随琴完整演唱乐谱(1分半)。
(3)加入歌词演唱。
(4)有感情演唱。
(5)随mtv伴奏有感情演唱《外婆的澎湖湾》(5分)。
歌曲学完了,哪位同学能说说这首歌曲是表现了谁和谁之间的爱?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经过多方联系,她领养了这个大难不死的男孩,并用这个故事创作了《天亮了》这首歌。大家想不想听啊!
2分播放《天亮了》flash2分。
请同学们说一说听这首歌的感受:
同学说创作背景。
请欣赏感人肺腑的手语歌曲《感恩的心》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的享受着每个人的关爱,父母的关爱、同学的关爱、师生的关爱以及像子灏这样得到的陌生人的关爱,让我们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面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让我们再欣赏一遍,请会这首歌的同学一起轻声唱并一起做手语。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我们的家人、朋友和他人。“孩子们,我们都是幸运儿,就是有或多或少的一点不如意,比起潘子灏来又算得了什么?我们要学会感受幸福,感受爱,更要学会爱他人,帮助他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请欣赏《让世界充满爱》(放《让世界充满爱》flash音乐动画)。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和学习了《外婆的澎湖湾》《天亮了》《感恩的心》以及《让世界充满爱》,我们明白了要用感恩的心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请同学们爱你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好!好了,这节课就到这儿。下课!(放《让世界充满爱》flash音乐动画)送学生出教室。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七
(一)通过对作品欣赏、演唱、配乐诗朗诵,体现文化艺术多元化的特点,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沉浸于浓郁的诗情画意中。
(二)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三)认识还原记号;学习三拍子的指挥图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轻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难点:掌握三拍子歌曲的韵律感。
教学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等。
预习要求。
看《把心儿种在春天里》的歌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校园的早晨》。
1、学生听教师演唱歌曲一遍。
2、学生跟随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反复播放《春之歌》a段旋律。
(二)导入教学。
比一比,赛一赛:
1、说出带有“春”的成语。
引导:同学们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师:提到春天,人们总喜欢用温暖、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等词语,写它带给人的美好。
2、说出古诗词中关于“春”的诗句。
3、配乐诗朗诵《推开春的大门》。
听到鸟叫了。
在城效,有几只报春鸟。
它们不敢进城。
只在效外欢呼和跳跃。
它们朴素得像乡下的农民。
让我萌发一种亲近。
它们是我的朋友啊。
又仿佛是我巧遇的亲人。
它们在寻找不知名的虫子。
向同伴发出亲和的声音。
在效外,我爱上了鸟的声音。
在鸟的争鸣中。
我推开了春的大门(音乐《春之歌》a段旋律)。
(三)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
1、跟琴轻唱a段主旋律。
认识还原记号:表示将已升高或降低的音恢复到原音高。
2、初听乐曲。
问:a、在听到主题旋律的时候作出表示。
b、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3、、再次欣赏。
要求学生用色彩表示听不同段落时的感受,并说明理由。
4、揭题、简单介绍乐曲创作背景及作者。
(四)学习歌曲《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1、让学生描述自己所做过的美好的梦,谈谈自己的理想。
2、听教师范唱歌曲。
3、学生用lu跟琴哼唱旋律。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歌词,感受歌词抒发的情感。
5、再次听录音范唱。
注意第一乐段各乐句的相似之处的区别,并唱一唱。
6、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
7、自学第二段歌词。
8、学习三拍子的指挥图式。
9、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划拍。
(五)表现歌曲。
1、讨论用什么样的力度来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情绪。
2、采用多种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比如:领唱,合唱;轮唱;接口唱等。
3、在歌曲后半部分用拍手为歌曲伴奏。节奏型“0__x”可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一组伴奏。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八
通过学唱歌曲《牵牛花当喇叭》,学生能够产生热爱大自然之情,并能够树立环保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对歌曲进行表演。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跟随节奏运用合理的肢体动作。
【重点】。
重点是能够完整带有表演性地演唱歌曲。
【难点】。
能够加入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势律动。
(一)新课导入。
上课前老师展示牵牛花的图片,提问学生这是什么花?它的形状像哪一种乐器呢?
学生自由发言,牵牛花,喇叭花,像个小喇叭。
教师总结:哦!同学们都说它像个小喇叭,那它到底能不能吹出声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牵牛花当喇叭》,顺势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曲调活泼欢快的歌曲。
2.复听歌曲。
并设问: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中速的歌曲。
(三)学唱歌曲。
1.进行简单发声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进行发声;。
2.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乐谱,并提示学生音准;。
3.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并注意曲谱中的一字多音;。
4.将歌词填入旋律中完整地演唱歌曲;。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的情况下,加入歌词下方提示的肢体动作;。
(四)巩固提高。
(1)教师带领同学做几个基本的舞蹈动作;。
(2)学生们分小组自行创编动作;。
(3)上台展评,教师给与鼓励性评价。
(五)小结作业。
最后老师留一个小任务,回家后把这首歌曲表演给爸爸妈妈看,与他们一起分享音乐的快乐。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九
《爱的奉献》这首歌曲在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首次演唱。歌曲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家庭帮助当小保姆的姑娘战胜病魔的动人故事,但歌词并没有具体地讲述情节,而是概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样的词句,发人深省。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16小节,音乐是叙述性的,优美而深情;第二乐段10小节,音乐是呼唤性的,在高的音区进行,是激动的倾诉,这也是歌曲的主题所在,听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爱的奉献》教育学生要有一颗爱心,懂得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奉献爱心懂得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感受音乐对人的情感的表达作用。
2、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划分乐段,感受两个不同乐段的不同情绪,能用不同的力度表现、演唱歌曲,简单认识歌曲的基本结构并体会歌曲表现的情绪、情感。
引导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和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的情感。
:引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及十六分休止符构成的节奏型。
:多媒体、网络资料、录音机。
1、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一组社会奉献爱心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2、教师:在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与爱有关的歌曲,名字叫《爱的奉献》,出示课题。
3、一起欣赏这首歌曲。
(一)介绍歌曲《爱的奉献》诞生的背景。
(二)教唱歌曲第一乐段。
1、先观察歌曲中出现的“八分休止符”和“十六分休止符”并说出休止符的唱法。
教师强调:“八分休止符”表示停半拍;“十六分休止符”表示停半拍的半拍。
2、教师唱谱,学生用“啦”模唱第一乐段,模唱两遍后教师唱谱,学生填歌词唱第一乐段。
3、师生齐唱第一乐段。
(三)学唱歌曲第二乐段。
1、教师提醒第二乐段有切分音符,同学们在演唱时要注意唱准切分节奏。
2、教师唱谱,学生用“啦”模唱第二乐段,模唱两遍后教师唱谱,学生填歌词演唱歌曲第二乐段。
3、让学生观察这个乐段中哪些地方相同,学生回答,“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前一句音低一些,后一句的音高一些。
4、学生随伴奏音乐演唱第二乐段。
(四)学唱尾声部分。
教师唱谱,学生用“啦”模唱尾声部分,模唱两遍后教师唱谱,学生填歌词唱第二乐段。
(五)跟伴奏,学生用“啦”模唱整首歌。
(六)请学生随伴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七)跟伴奏音乐填词演唱《爱的奉献》。
(八)为歌曲划分乐段。
(第一乐段分到“幸福之花处处开遍”;第二乐段就是剩下的部分)。为什么这样分呢?(因为第一乐段是充满深情的,第二乐段是充满激情的)。
2、再次演唱歌曲。(第一乐段充满深情地,第二乐段充满激情地)。
1、教师:这首充满爱的歌曲让我们感动,我感到同学们都是快乐的、幸福的,在我们幸福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爱,可是你们知道吗?还有很多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他们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课件边远山区同龄儿童渴望读书的图片:加上旁白(这是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他来自大别山深处,这双眼睛里闪烁着渴望,充满了忧郁,他看着你,也看着我,那忧伤的眼神像是在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故事,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一个个令人心酸的镜头,拨动着我们的心弦,从心灵深处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2、当你们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学生谈感受)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学生畅谈)。
3、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为他们祈祷、祝福,祝福他们将来和我们一样幸福、温馨,让我们用这首《爱的奉献》和祝福送给他们,老师相信,他们在遥远的地方能感受到、感觉到我们的祝福。一起跟伴奏再一次演唱《爱的奉献》。
4、教师:同学们让我们用感恩的心感谢那些有爱心,奉献爱心的人们,让我们一起演唱一首《感恩的心》结束这堂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