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的自我检查和评估,也是对教学成果的客观评价和总结。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需要更加客观和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8篇)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学习排比句、认识双关句。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教学重点:读熟课文,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师: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课件播放开国大典盛况)。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3、说说课文大意。
师: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品读感悟,梳理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含义。(大典:盛大的典礼;开国:建立国家)。
(1)生认真读文。
(2)小组讨论。
(3)指名交流。
(课件展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师:这几个部分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四、读中感受,品味理解。
1、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
(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2、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师生合作读)。
4、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平静……)。
5、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关键词“直奔”“赶”等。)。
6、男女生合作读。
7、女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男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读出语气。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
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
请看图片,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生自读)。
师小结:,课文主要事件写了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
第5节:重读“排山倒海”,它表现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重读“一齐”,它表现了人们想急切看到毛主席的心情。
第6节:你对哪句话感受最深?为什么?
(因为毛泽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媒体再一次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全班齐读第7段)。
四、,总结布置作业。
板书:
大典前 会场。
大典中 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大典结束 充满光明。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8篇)篇二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提纲。
(一)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按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并列出段落提纲。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生字。(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泽”注意右半部“”的下面是“”,而不是“丰”。)
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听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3.列出段落提纲。(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第2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第3段:阅兵式盛况。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五)作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8篇)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掌握"容纳 诞生 肃静 检阅 率领 瞻仰 飘拂 。
风招展 排山倒海 五颜六色 陆续 协商、擎着 秘书 电钮 聂容臻 徐徐 隆重、规模巨大 盛况"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3、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4、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简要了解新中国的发展,激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
5、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
2、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an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板书课题并齐读)。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词句要多读几遍。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列出段落提纲。
(3)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写生字词。
大典、擎着、瞻仰、旗帜、飘拂、检阅、肃静、秘书、隆重、电钮、排山倒海等。
2、我会理解了其中一些词的意思,并会用之说话,如排山倒海等。
3、我会较流利地读课文。
(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师及时到学生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生1:我知道了课文写了三个场面:"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
生2:我知道了典礼前这部分:一写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者;二写会场的布置;三写群众入场。
生3:我知道了典礼时(从"下午三时正"到"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写了两个方面:一写典礼(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的情景;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二写阅兵式(交代了检阅司令员及阅兵总指挥;受检阅部队入场次序及情况;领袖和群众的热烈反响)。
生4:我知道了典礼后写了两个方面:一写天an门广场群众游行情景;二写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三)创作性展示。
1、读了课文,我知道开国大典的场面庄严、隆重。
2、我想朗诵最令我激动的句子。
3、我想有感情地朗读典礼这部分。
……。
三,激发知识冲突(结合课时而变)。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2、搜集、摘抄关于描写场面的成语等。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提出新的目标。
1、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我们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场面庄严、隆重,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感受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激动、兴奋、喜悦的心情。
2、提出学习目标。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情感。(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3)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4)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针对学习目标,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
2、展示朗读。
小组内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
3、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
生1: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我体会到这句话的历史意义是: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生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我从这句话体会到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生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我体会到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生4:"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我体会到"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三、激发知识冲突(可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为什么课文写了典礼顺序后又写群众情绪?
四、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1、搜集资料的展示。
(1)交流描写场面的成语。 。
(2)交流有关开国大典的诗歌。
2、个性创作展示。
(1)读后的感受。
(2)朗诵改编的诗歌。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an门广场上……。
五、布置作业。
1、试着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可以抄录有关句子。
2、选取其中一个场面片断练笔。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8篇)篇四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学习《开国大典》这一课,对于学生来说意义深远。
为了上好这一课,课前我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紧扣文本的重难点,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
课堂上,首先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课文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国旗,国歌等相关知识链接。然后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与条理,把整个开国大典分成几个环节,让人们从中体会当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第三就是重点学习阅兵盛况的段落,逐字逐句分析,让学生理解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从课堂情况来看,学生们听课比较认真,有一定的积极性,能够及时做批注,课后作业完成良好,并能够仿写文中点面结合的手法进行了小练笔。课堂效果良好。但个别后进生依然存在学习上的困难!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8篇)篇五
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学情分析: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理解课文,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情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进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初步训练;领悟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面向的是五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由于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趣味性浓,动手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乐于探索、勇于创新。
开国大典距今六十一年,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这篇课文的关键。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按照从整体——部分——回归整体的教学方法学习课文,先初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然后抓住部分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最后再浏览全文回归整体。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入情景,深化体验。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再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自学生字、新词;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朗读,想象,谈体会,即通过谈——读——想——体这四个环节,来学习课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效地展开了与文本的对话。
(一)、激趣导入:
(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短片)
揭题:26、开国大典(板书课题)(边指导书写“典”)
解题。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读文情况,扫除障碍:
(出示文中难读的字、词、句,练习朗读,从音准、停顿等方面指导正音。)
2、长文短读: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写了哪些场面?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会场情况”部分。
刚才咱们从课题已经知道课文写的是一次大典,一次隆重的典礼。请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想想课文中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是隆重的、盛大的典礼?人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画出有关的句子。再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1、四人小组交流。
2、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深入研读,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3、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引导想象写话。
5、再朗读第四自然段。
四、总结布置:
1、总结“隆重”,感悟人民群众的心情。
2、回归课题,再读课题。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书写生字及词语。
3、练习读熟全文。
六、教学评价设计
1、让学生自己阅读找出老师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水平。
2、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3、因我所教的学生是聋哑孩子,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较困难,所以要在让他们观看电影,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4、对于聋生自主学习还是较为困难。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8篇)篇六
《开国大典》一文的教学,让学生重温1949年的开国大典盛况,激发爱国之情。使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使学生自己体悟课文,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习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以练习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感知每一段落时,总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或思考题让生边读边想,自己去学习获得知识,把握一段的大意,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2.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还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评价。对课堂上出现的失误及时进行自我批评与反思。课堂的开放、民主,平等得以体现。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教学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授法,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法。语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我们能使阅读变“苦”为“乐”,就会“读”得轻松愉快,“读”得扎实牢固。体会文章用词之确切,则采用了比较品读遣词造句的方法。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导生领会人民当时的心情与情感,并有意识地安排了“让生自读课文,理解加评注”这一教学环节,让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阅读技能。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8篇)篇七
课文《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了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本课重在体会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教完《开国大典》一课后,我反复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自己有了可贵的进步,也留下了些许遗憾。我作出以下反思:
整节课,我时时留意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教师的教态,语言都比较得体,学生在相对放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和谐课堂”。
执教过程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较明确。在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概括出开国大典的几个场面,然后直奔重点,学习“典礼”这一部分。既整体把握,也紧扣重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习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学生能准确抓住重点词,体会人们因新中国成立激动而兴奋的心情。如学习“升国旗”部分,学生也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体会句子包涵的情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体会“站”字背后的言外之意,对文本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再如课文第5自然段到第14自然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在这部分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体会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接下来让同学们交流,彼此启发,使思想拓展,思维活跃起来。同学们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合作交流中,情感得以交融,从而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些都与我的预想一致。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还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评价。对课堂上出现的失误及时进行自我批评与反思。课堂的开放、民主,平等得以体现。
课后反思时,我深刻地意识到: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离不开教师的指朗读指导。“细节决定成败”,是我上课后得到的教训。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生成才能别样精彩。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8篇)篇八
《开国大典》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第三篇课文。本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落实这一要素的要点是:引导学生聚焦“阅兵式”体会整个场面的恢弘气势和各个方阵的不同特点,感受点面结合描写的好处。对毛主席的直接描写虽然不多,却很典型,通过对毛主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对群众激动的心情描写,也向我们展示了这位领袖的伟大形象。
1,抓住时间词,理清结构。
2,逐段概括主要内容。
1,找一找都有谁。
2,画画场地。
文章写了哪些场面?这些场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围绕一个问题:想想哪些句子让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庄严,热烈,激动。
1,学生交流,重点指导两个句子。
这庄严的……。
体会这个句子,抓住句子中的句号,思考能不能换成分号?“分号代表左右两个句子,从并列关系是可以交换位置,但是在这里句子中间用的句号说明了句子不能交换顺序。所以不能交换,因为是把声音传到会场,后者是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认识到这一点,再指导朗读。
每一门炮响,都……。
体会54和28这两个数字背后的含义。继而明白,“起初,是一片肃静”的原因。
2,从字句中去发现描写毛主席的句子,品读。
3,品读每次毛主席出场,观众的表现。(抓三“一齐“和一个“同时“)。
4。感悟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
1,过渡:
在这太平盛世,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战士们流血牺牲换来的。
出示:狼牙山五壮士、丰碑等图片。
他们为我们创造了美好幸福的生活。我们不能忘记这一串串名字。
出示:董存瑞等名字。
还有一些没有留下名字的烈士。
出示:军需处长……。
2,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阅兵式中那个个飒爽英姿。
3,学生自读。
4,研读句子。
“白马连,清一色白马……”
(1)清一色白马,清一色红马的句子是不是啰嗦?
(2)资料拓展: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
(3)品开国大典的不易,体会句子中的民族自豪感。
1,这就是点面结合。
2,运用点面结合手法,完成习作:开国大典结束后的场面。
《红星照耀中国》。
反思: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8篇)篇九
《开国大典》一课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课文很长,所描写的场景繁多,课前准备时,给我第一反应是必须把课文读短,力求达到“长文短讲”。
继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清文顺序,概括描写场景,开始了《开国大典》第二课时的教学,一节课下来,我反复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总感觉教得不顺手,磕磕绊绊的,似乎又回到了“老套路”上去了。
复习导入中,设计回顾课文的主要场景,教师板书似乎还很顺手。顺势从整体入手,学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四个场景的情况,旨在高度概括,尽量读短文章。最初设想这一环节只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就能完成,不需要提到合作学习这一高度来解决问题。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在课堂中出现了学生概括不准确,五花八门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课文读得不够,在这一环节,应设置为小组内细读课文。二是,开国大典这历史事件与学生认识有一定的时间差距,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相关的历史了解不够,没有亲身经历的感受,更谈不上感同深受,或许课前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图片、影相、声音信息资料,对于这一环节的教学会迎刃而解了。
课堂中针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设置了两个小组合作探究点,一是典礼中人们的表现怎样?划出相关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二是阅兵式中,从语言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些什么?学生在小组探究的过程,对相关的句子画得比较正而且迅速,结合具体的语句谈感受时组内比较片面,没有将所划出来了句子放在一起,去研究,去品读,只是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从学生的展示交流发现探究深度不够,究其原因:一是老师方法提示不够明确,二是时间给得不够宽余,总是想在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展示时,对学生划出的句子,老师利用课件,将其排列在一起,与学生一起分享、品味语言了,“30万人”、“一起”、“欢呼”、“掌声”,反复出现表达效果及表达的情感,老师似乎真正“包办”了学生的行为。也未能品出味道来。
在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卡壳、不全面、不到位、语言不规范的问题时,随解决问题的行为不能灵活的去处理。总一味尽量去完成基本的任务,有不断往前赶的味道,或忽略了提醒、或默认了学生言行。
长文短讲,我“讲”的时间少了,学生“学”的时间自然就增加了。他们在阅读时就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感受、理解、欣赏,并真正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细节决定成败”,是我上课后得到的教训。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生成才能别样精彩。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8篇)篇十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学习排比句、认识双关句。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读熟课文,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师: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课件播放开国大典盛况)。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3、说说课文大意。
师: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品读感悟,梳理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含义。(大典:盛大的典礼;开国:建立国家)。
(1)生认真读文。
(2)小组讨论。
(3)指名交流。
(课件展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师:这几个部分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四、读中感受,品味理解。
1、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
(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2、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师生合作读)。
4、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平静……)。
5、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关键词“直奔”“赶”等。)。
6、男女生合作读。
7、女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男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读出语气。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
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
请看图片,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生自读)。
师:课文主要事件写了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
第5节:重读“排山倒海”,它表现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重读“一齐”,它表现了人们想急切看到毛主席的心情。
第6节:你对哪句话感受最深?为什么?
(因为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媒体再一次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全班齐读第7段)。
四、总结布置作业。
板书:
大典中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大典结束充满光明。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8篇)篇十一
教学理念:
1、实现“长文短教”,抓住“大典”,达成两个层面的对话:大典的程序、大典的重点段和关键句的品读,力求体现教学设计简洁明朗。
2、采用图文、音像拓展方式力求帮助学生走进那个时代人们的内心世界,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感情,实现语文教学之人文性特点。
教学目标:
1、用概括小标题的方式了解开国大典的过程,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提升学生概括小标题的能力。
2、抓住“大”,聚焦课文5―10自然段,通过朗读、比较、想象等方法品析句子,感受作者用反复的写法和语言描写有层次,写出了大典的隆重和人们的心情、感情。
3、通过图文、音像的拓展感受人们激动、自豪、喜悦的心情和热爱新中国、热爱毛主席的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
播放《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首歌唱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
课件显示,学生齐读: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祝你永远没有忧患永远宁静。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愿你月儿常圆儿女永远快乐。
课中:
一、开门见山,揭题解题。
1、今天,就让时间回到62年前,回到我们的祖国诞生那神圣而庄严的时刻。
我们来学习(课前板书:开国大典生齐读)。
2、“大”是什么意思?(板书:隆重、盛大)――再次齐读课题,读出这是大典。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0分钟)。
1、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描述这隆重、盛大的典礼的呢?这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昨天已经预习了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大典进行时的盛况的?(5至14自然段)。
2、课件显示: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开国大典的全过程有哪些程序?用小标题的形式写在相关自然段旁的空白处。
(教师提醒:大典从第5自然段开始,小标题可以从第5自然段开始写。)。
3、学生交流小标题。
教师引导可以说得更精练,并粘贴小标题的卡片,如下:
主席出场阅兵仪式。
宣布开始群众游行。
宣告成立。
升国旗。
鸣礼炮。
宣读公告。
4、请同学们读读第9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你们发现哪两个小标题需要调整?(升国旗和鸣礼炮是同时进行,应并排放)(教师调整)。
5、要是把这六个字的小标题也提炼成四个字的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就有了一种工整的美。能提炼吗?(学生提炼,教师调整为:升旗鸣炮)。
6、同学们,开国大典的全过程都在黑板上了。我们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7、5至14自然段是写典礼时的盛况,那么1至4自然段就是写(典礼前),第15自然段就是写(典礼后)。(粘贴:典礼前典礼后)。
8、教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就是按照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这样的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其中典礼时写了这些程序,把隆重、盛大的典礼写得清清楚楚、有详有略。
(同学们,有一种设计师叫作家,作家是语言的设计师。这么隆重的大典,作者是怎么构思的呢?作者就是按照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这样的顺序来写的,其中典礼时写了这些程序,把隆重、盛大的典礼写得清清楚楚、有详有略。使得我们能够如此清晰地把整整四面长的课文内容一网打进在黑板上。)。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8篇)篇十二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课时。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
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
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xx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8篇)篇十三
(一)学习课文第1、2段,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结合课文,训练朗读,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四)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四)按要求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段课文。
1.指名读第1段课文。(老师强调朗读要求,有感情地一句一句地认真读。)。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指出文章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待了以上五个问题。)。
(2)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
(4)“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学生对第1段课文质疑,老师解释。(擎着:举,往上托。宣读:在公开场合向众人朗读布告、文件等。)。
4.齐读课文第1段。
5.归纳:(课文第1段写出了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先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和总人数。然后描述了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入场的热烈场面。)。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在第2段课文,主要写了开国大典进行中的三件事,请说出是哪三件事?(第一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说出“排山倒海”“一齐投向”的意思。)。
(3)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意义?(这句话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4)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三十万群众表现得怎样?这说明什么?(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说明他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5)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会场上的情景怎样?(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3.齐读第2段课文。
4.归纳:(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主要写了以上三件事。)。
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这段课文的背诵共6小节,难度较大。引导学生一小节一小节地背诵。每小节在背诵中要反复读,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边记。背诵前学生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先质疑。两个同学互相背诵。)。
1.男生背4、5、6小节。女生背7、8、9小节。男女生交换背。
2.然后指名背诵。
3.用投影做填空练习。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主席台。
(2)毛泽东主席宣布:()。
(3)这()的宣告,这()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传到(),使全中国人民的心()。
(4)他读到()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观礼台上同时()。
(四)小结。
(五)作业: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8篇)篇十四
xxxx年11月15日,语文名师工作组的教学研讨活动如期在xx小学举行,我执教了五年级的《开国大典》。
课前我作了精心的准备,熟悉教材。准备让学生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找出四个隆重而盛大的场面:典礼前的会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xxx。心想学生读了课文就能弄懂的就不用花费太多功夫了。应该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教学”,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课文重点、难点的突破上,透过典礼仪式中一个个场面(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的场面,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场面、群众听到宣告欢呼欢悦的场面、群众瞻仰国旗升起的场面),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可事与愿违,由于对学情的把握不充分,课堂的起点没有找准,刚上课第一个环节就卡壳,学生找不出场面描写。在能容纳100多人的多媒体教室里坐满了听课语文老师,看着他们的眼神我紧张了,有些局促不安,语无伦次的走完了过场。时间也过了一大半。匆匆忙忙进入典礼仪式中去感受毛主席伟人的风采以及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为了紧扣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突出新课标中的“语用”。我简单的理解为抓住典礼仪式中的某些语句、词语反复地读,对比着读,创设情境地读,想象画面来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就可以了。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了“截句”模式化的教学中去了。对文本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对场面描写的方法只字未提,本末倒置。所以副校长在评课时指出: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截句体会,要考虑文章的整体感;不是所有的句子都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要考虑具体的语言情境。这就是当头棒喝。课后细细反思,自己的教学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
1、用好教材,挖掘文本。如本课中场面描写的方法在课文教学分析中就要渗透。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就构成了场面。如果在学习典礼前的会场再铺垫,在下功夫,可能场面的概念学生就清晰明白了。其次,场面描写的方法在学习典礼仪式时也要点明:毛主席的宣告和升国旗就是一点一面的结合。把方法讲清楚了,在本单元作文训练中“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才不会盲目的迁移。
2、加强学习而不盲目模仿,探索一条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之路。语文的课改一浪又一浪,专家名师众说纷纭,可谓是百家争鸣。有时课听多了,竟不知自己要怎么上了。怎样用他山之石来攻玉,怎样把新课标中“语用”的理念具体落实到每一堂语文课中,让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与情感态度的结合恰到好处还得再摸索。
3、抓住学生学情,找准起点,努力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如本课在导入新课后,我检查了预习的情况,问学生课文读熟了吗?学生说三遍。当时我心里就咯噔了,却还言不由衷地鼓励学生们肯定读得滚瓜烂熟。浏览课文成了无效的过场,如果在这里给学生再多一点读书的时间,学习的效果可能就会好得多。而不是一味的背着自己的教案走。
4、情感朗读的指导要紧扣文本特点,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我往往是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忽略了文本的特点,叙述平淡的语言也加以了有感情朗读的指导。情感态度的泛滥,冲淡了课文语言文字的运用训练,收到的却是一种做作、无病呻吟的效果。
虽然说没有完美的课,但提高课堂效率,打造有效的语文课堂,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责无旁贷的。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有心,把课后的反思运用到今后的语文教学中。百尺竿头一定会更近一步。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8篇)篇十五
《开国大典》是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中”的第三篇文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全文共15个自然段,篇幅较长,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的。这篇课文我分两课时来讲授,第一课时先从题目入手,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我从上学期的遨游汉子王国当中“典”字的来历讲起,再讲“大典”即隆重庄严的仪式,引导学生发现“大典”与隆重、热烈,庄严等词语的联系。让学生有了顿悟的感觉,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准确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依次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语文情操的感染。在解题这个环节做的还是比较满意的。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了解开国大典的总体情况,并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练习第一题,提示学生在书上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有助于孩子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小标题进行概括,(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在五年级我们已经讲授过)学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加以概括。原本我以为文章太长,孩子概括起来会很难,可在课堂反馈过程中,学生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大部分同学还是能够通过在文中画关键句概括出各个场面,只是用简练的语言说开国大典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不够简练。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表达。疏通完文章的顺序后,我们学习课文的前四个自然段,大典前的盛况。我根据课后第三题的要求,让学生从前四个自然段中画出能够反映典礼热烈,庄严氛围的句子,从字里行间体会热烈,庄严隆重的气氛,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学生虽然写的不是那么标准,但大概意思很接近。然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些精彩语句,感受感受大典热闹庄严的氛围。
第二课时,我把重点放在场面描写上,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先让学生交流开国大典仪式中的前几个场面,关键语句感受大典的庄严隆重。然后直奔课时的重点——学习体会“阅兵式”中场面中点面结合的写法。
研读“阅兵式”
让学生认真读一读11到13自然段,聚焦“阅兵式”场面,先让学生说说这个场面描写了什么,内容,谈一谈对这一场面的总体感受,引导学生按阅兵的顺序了解这个场面,写了几方面的内容,初步感受人民军队阅兵时气势威武,庄严隆重,和人民群众欢喜激动的心情。汇报交流环节:引导学生再一次研读这一部分,可以边读边勾画,思考课文是怎么描写阅兵这一场面的?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关注不同兵种描写的重点不同。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哪些是总体描写的句子,哪些是具体描写的句子,感受大典的庄严隆重,气势恢宏。从而体会到这种点面结合的方法,既有整体感受,又能突出重点,然后通过学生整体朗读,感受各个方阵的气势。这个环节随即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阅兵式的庄严隆重,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看到群众观礼时的画面,通过人们的动作欢呼去体会人们的自豪,激动的心情。唯一不足之处是,朗读时间不够,不能有效体会场面的庄重和群众的激动之情。
群众游行。
这个环节我则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利用刚刚学过的方法去感受场面描写的气势恢宏,通过朗读和交流,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和自豪的心情。
纵观这节课总体上来说达到了相应的教学教学效果,不足之处过重的看重场面描写,忽略了情感教育和体会理解。虽说“金无足赤,课无完美”,但也希望每一节课能更完善一些。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对课堂上出现的失误及时总结反思,尽力让课堂上不留遗憾。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8篇)篇十六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步骤】。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
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
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xx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8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耸、渠、钮、枳、聂”;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枳、融、司、缓”;理解“典礼、城防部队、擎、徐徐上升、缓缓、就位、肃立、瞻仰”等词语。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要求:
1、帮助学生掌握11个生字,理解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
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
大典:隆重的典礼。
3、介绍时代背景。
(放一段《开国大典》电影片断然后介绍。)中国共产党自19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
1、自己读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写的。)。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重点句。
“总数达三十万人。”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向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到会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抄写生字新词。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8篇)篇十八
1、学会3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学习排比句、认识双关句。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读熟课文,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一、激情导入。
1、师: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课件播放开国大典盛况)。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3、说说课文大意。
师: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品读感悟,梳理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含义。(大典:盛大的典礼;开国:建立国家)。
(1)生认真读文。
(2)小组讨论。
(3)指名交流。
(课件展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师:这几个部分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四、读中感受,品味理解。
1、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
(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2、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师生合作读)。
4、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平静……)。
5、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关键词“直奔”“赶”等。)。
6、男女生合作读。
7、女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男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读出语气。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
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
请看图片,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生自读)。
师:课文主要事件写了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
第5节:重读“排山倒海”,它表现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重读“一齐”,它表现了人们想急切看到毛主席的心情。
第6节:你对哪句话感受最深?为什么?
(因为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媒体再一次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全班齐读第7段)。
四、总结布置作业。
大典前会场。
大典中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大典结束充满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