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借鉴。如果你正在为毕业论文苦恼,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会有启发。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通用19篇)篇一
“5.30印花税调整”事件的法学思考。
行政规划基本问题的法学分析。
从分析法学视角阐述债权的性质。
我国消防行政法学初探。
法学视野下的歧视与反歧视。
论我国劳动法学学科的构建。
政治思想制约下的先秦儒、法学派求富思想分析。
从中世纪商人法到现代商法的历史演进。
行政法学视角下的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行为。
工资优先权的经济法学分析。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法学考察及愿景。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通用19篇)篇二
论文题目:
浅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在当代,判例不是我国法律的渊源,但在司法实践中,判例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新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成文法自身的缺陷也表现得比较明显,对判例法进行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中国当代法制建设仍然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制约,而中国古代法律具有鲜明的判例法传统。在这种背景下,考察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能够为当代法制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研究我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形式的演变,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判例存在的原因、条件及价值,进而加深对于中国古代法律的特征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传统法律文化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影响,并从判例法角度为当代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选题研究现状。
我国法律史学界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的讨论与研究是多角度的,学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论述:中国古代判例的存在形式、效力及发展演变情况;判例与制定法的关系;中国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形成的原因;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启示。
总体上看,学术界就该问题进行专项研究的论著较少,往往是在论述其他相关问题时间接有所涉及;研究某一具体朝代中判例的论著比较多,从宏观的角度把握中国古代法律判例法特征的论著比较少;虽然对中国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形成的原因作了一定解释,但切入点比较陈旧,原因分析比较肤浅;研究方法多拘泥于历史分析法,缺乏将中国古代的判例与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进行比较性研究的成果;关于古代判例法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影响也缺乏辩证的分析,也未能提出更多的建设性意见。
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思路、框架、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等)。
一、基本思路。
笔者将依据古籍资料,从中国古代法律中所存在的判例入手,阐述其发展历程,分析出其存在原因,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价值,进而总结出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征。而后联系实际,结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判例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影响及启示。
二、论文框架。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论文写作:第一部分分析我国古代法律中所判例的演变过程和存在原因;第二部分分析我国古代法律中判例法的地位与作用;第三部分总结我国古代法律判例法特征的表现;第四部分阐述古代法律的判例法传统对我国当代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
三、主要研究方式。
本文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研究,首先从制度层面着手,介绍我国古代法律中的判例,而后理性分析其存在原因,并深入阐述其地位与作用,在前文基础上,归纳我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的特征,最后,结合现实,阐述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二)比较分析法。将中国古代法律中所存在的例与律进行比较,将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例与普通法系中的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更清晰展示中国古代法律中判例法的特征。
论文提纲(含论文选题、论文主体框架)。
浅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
一、中国古代法律中的判例。
(一)中国古代法律中判例的发展历程。
从奴隶社会的法制入手,并从封建社会各朝代中撷取代表性法律形式,梳理出古代法律中判例法的演变情况,为后文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判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长期存在的原因。
从立法技术、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等角度入手,分析判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长期存在的原因。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通用19篇)篇三
一是“超越”法。
在写作毕业论文的选题中,也可以选择大家都论述过的题目,在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超越前人所有的论述,做出自己的分析和结论。我把这种方法叫做“超越法”。
这种方法与“夹空法”正好相反。夹空法是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东西,包打胜仗。超越法则是对大家都说过的东西,说出比别人更高明的意见,超越前人的议论。这种方法选题有其难处,这就是要在研究了全部、所有的同类著述以后,才能够做出这样文章来。因此,用这种方法选题,写作时下的功夫就要更深。没有实力,用这种方法选择题目,做起来很艰苦。但是,在现在,我国学术界的法律研究是很深入的,绝大多数的题目都被别人做过,要选择一个别人没有做过的题目,是很难的。大概在行政法和商法中,这样的题目还很多,但在传统民法、刑法中就很少见了。因此,在毕业论文选题中,超越法是经常用,当然也很难做好的一种方法。
运用超越法选题,首先要很好地看书,积累资料,掌握这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各家各派的学说观点,综合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个问题上,能不能超越各家各派的理论,自成一说,自成体系,别有新义。如果有这个能力,就可以选择这个题目。现在的积累资料掌握学术动态,方法简单多了,上网、googl、百度,等等,一搜,有关的论文就出来了。不像我们那时候,天天蹲在图书馆,一张一张地记卡片,没有多少天的苦读,选不出来好的题目。
在实际的学术研究中,经常是运用这种方法来选择题目的。特别是选择做驳论的文章,更是要用这种方法,把要反驳的问题说透,然后提出自己的主张。我有一个老师,在讲课的时候,经常是批判了这个学者,再批判那个学者,几种观点都批判完以后,至于自己是什么观点,他说:“那还没有想好。”我反对这样做学问。但是也有人主张这样的做法也是必要的,因为不破不立,先破了大家的观点,然后给别人立论就打下了基础。还有一位老师讲课,每次都是“某某说”不对,“某某说”不对,“某某说”也不对,“我的观点永远是折衷的意见”,即“折衷说”。这种说法也不值得提倡,然而这种说法实际上就是超越法的应用,不过是没有应用好而已。
应用这种方法选题,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写的《论人身权的延伸法律保护》这篇文章,发表在《法学研究》1995年的哪一期上,可以查一查。这篇文章就是用的超越法选题,对以往的这类学说都做了分析,提出了延伸保护的主张。从题目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可以成就一篇较大的文章,因而就写了。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中,规定的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的制度中,选用的就是我的人身权延伸保护的理论。这也是我的一个很得意的研究成果。当然也有人在批评,但是,这种观点的认识,总还是比以前的一些说法有所进步。
二是“夹空”法。
所谓“夹空”,其含义,就是选题尽量在理论的夹空中选择,在别人都没有选择过的空间当中选择。在现在的理论研究中,大量发展的是边缘学科,最引人注目。而且研究边缘学科最容易取得成功。在传统的学科中,也有这种“边缘”的题目。比较形象地讲,就是挨近的两个问题都有人研究了,但是,在这两个题目中间,还可以发掘出一个既与两个题目有联系,又与两个问题不同的题目。这就是夹空中的题目。选择这样的题目,我曾经说过,就像林彪的“一点两面”战术一样,是包打胜仗的战术,是包打天下的题目。我在部队的时候学过军事学。林彪的“一点两面”战术,批判尽管批判,但打仗是非常管用的。它的核心,就是攻击一处敌人,首先要选择一个点,作为主要的攻击点,然后再选择至少一个或者更多的“面”来配合,辅助进攻。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人,一个军队,如果腹背同时受敌,那他就只有一个选择:“跑”。所以说,“一点两面”是打的击溃战,不是歼灭战,但是确实如林彪所说,是包打胜仗的诀窍。“夹空理论”也是包打胜仗的诀窍,应用于选题上,选得好,题目确定得好,文章就有了一半以上的成功率。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通用19篇)篇四
2、论预约合同违约的法律职责。
3、论买房“跳单”行为的法律定位与职责。
4、论网约车平台公司的法律职责。
5、小区车位归属问题研究。
6、论所有权行使的限制。
7、论快递服务合同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8、快递丢失与毁损的赔偿职责。
9、论快递服务合同之保价条款。
10、网约车违约的法律问题研究。
11、论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
12、论“恶意差评”行为的法律定位与职责。
13、小区道路公共化的民事问题研究。
14、论不可量物侵害的认定与赔偿。
15、论有限合伙人的管理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通用19篇)篇五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1.我国财政风险问题研究。
2.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3.我国外债风险问题研究。
4.国家宏观调控的内涵与手段研究。
5.中国经济周期问题研究。
6.宏观调控主要目标研究。
7.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货币增长研究。
8.失业问题研究。
9.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
10.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省经济的影响。
11.影响汇率的因素分析。
12.经济发展与社会(伦理、幸福、价值等)关系的分析。
13.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研究。
14.通货膨胀问题。
15.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或增长因素分析)。
16.新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
17.公共财政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或技术创新)。
18.中国地方财政体制改革与经济转型。
19.中国的县乡财政(或基础教育的财政制度)--以浙江省为例。
20.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通用19篇)篇六
知识产权融资是债务人和第三人用自己合法的知识产权出质,向债权人做出担保债权实现,获得贷款的融资方式。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法律依据见于:《担保法》第75条第3款规定:“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着作权中的财产权可以质押,并签订合同,相关本门登记自登记起生效。”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十分普遍,在我国则处于起步阶段,《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指出要“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
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的融资需求大,而信用低,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价值少并且未被充分利用,而银行和中介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传统的负面影响,知识产权的未来使用费的风险大,贬值高成为了其担保的障碍和观念的误区,并且法律的相关漏洞使融资得不到保障。在我国,中小企业拥有的专利占总量的65%,新产品占80%,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国民生产总值)60%,上缴税收占税收总额53%。所以知识产权的融资的市场和机会很多。并且加强知识产权的融资,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的能力,减少政府的负担,符合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提高整体对外的竞争力和适应力,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创新能力的增强。
(一)知识产权的法律规范不清,权利界定过于笼统
我国虽然有相关的《担保法》,《专利法》,《商标法》,《着作权法》的出台,但是对如《担保法》:
第七十九条以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着作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其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第八十条本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权利出质后,出质人不得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但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可以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出质人所得的转让费、许可费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者向与质权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
规定过于笼统,对于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其操作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并不能完全涵盖。但对于专利、商标、着作权之间的交叉问题应适用何种法律也没有完整的规定,质押融资事件中面对复杂问题更无所适从。并且其规范的范围过于狭窄,没有商业秘密权,商号权,植物新品种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并没有包括在内,也没有专门或集合立法,导致很多权利的真空和争议侵权的产生。还有担保法与物权法的衔接性较差。如《担保法》第79条对知识产权质押合同生效的表述是:“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而《物权法》第227条则规定:“以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着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质权自有关主管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从严格的语义角度解读,“设立”与“生效”是两个法律后果截然不同的概念,两者相互矛盾,不利于法律的适用。
(二)知识产权融资的评估不完善
知识产权的资产评估的是整个融资担保的核心和关键,知识产权评估的内容包括:所含权利及限制、知识产权的价值、确定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是否明确和规范三个方面,但是由于我国的评估水平较低,标准的不统一,形式的不一致,并且缺乏权威性和稳定性,又没有使用不同类型的评估,使得评估并不科学风险的不确定性加大。
(三)知识产权的市场交易不成熟
由于知识产权的担保价值主要是它的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而知识产权本身的变现的难度大,风险和贬值的可能性高,而公开的市场交易规则不规范,其融资成本高。并且专利的时效性使得很多专利可能濒临浪费和报销,而且没有市场的交易的统一规范,是知识产权的交易秩序十分混乱,风险上升。还有就是知识产权难以转化,或转化条件高,例如专利权很可能依靠大的机器和设备进行,使得成果转化的效率很低。
(四)知识产权融资的中小企业和银行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身内控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使得银行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了解和信息甚少,自身的信用等级很低,很多的银行不敢把钱贷给中小企业,而又缺乏相关的调查和咨询,双方的沟通和联系并不紧密。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会提高融资的门槛和费用,并且对于其的流动性和用途进行细致而有限定性规定,大大影响了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五)我国的知识产权的登记制度混乱
我国的知识产权的登记程序十分复杂,难度极大,有数十个部门进行监管,而且权力过大,费用过高,有些担保重复,而有些担保没有,不允许“未来财产”和“数量浮动的财产”作为担保物,使得登记的难度和成本增加。并且不同的知识产权种类,如专利和商标进行双重的质押,其流程和所经和部门就更难以操作。加之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着作权因交易而移转或设定质权时,因缺乏公示机制。使情况更加复杂。
(六)知识产权的担保形式单一
对于专利的有较强的时间性和实用性来说,专利的质押不利于整个专利的使用和专利的升级,其的价值被大大限制,而且,知识产权担保物的担保价值不完全基于担保物的转让,更多地基于知识产权的预期现金流量;知识产权担保价值更接近于抵押价值,而非转让价值。因此,知识产权质押是值得质疑的。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通用19篇)篇七
2、美国贸易法“301条款”探析。
3、论我国应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策略。
4、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意义及中国的实践。
5、论国际经济法中的国家经济主权原则。
6、论我国的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
7、倒签提单的法律性质及后果分析。
8、信用证欺诈及相关问题研究。
9、一带一路”区域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
10、wto争端解决机制与icsid机制的比较分析。
11、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法律问题研究。
12、外国对华出口商品反倾销比较研究。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通用19篇)篇八
2.国际海底遗传资源法律地位探讨。
3.论设立公海保护区的国际法基础。
4.论“冰上丝绸之路”的国际航运法律挑战。
5.美军“航行自由行动”之国际法合法性分析。
6.论海平面上升对海洋法的影响。
7.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制度探析。
8.论网络主权原则。
9.论网络犯罪国际合作的新趋势。
10.朝鲜半岛停和机制转化的国际法探析。
11.英美法对叙利亚动武与“人道主义干预”的未来。
12.恐怖主义犯罪与“或引渡或起诉”义务。
13.论国际法上的审慎义务(duediligence)。
14.国内法院解释国际公约的路径分析——以中国实践为中心。
15.南海仲裁裁决中“岩礁”裁决理据之国际法分析。
17.东帝汶与澳大利亚强制调解案的国际法解读。
18.国际法院查戈斯群岛咨询意见案之咨询管辖权研究。
20.应对iuu:渔业补贴规则最新进展。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通用19篇)篇九
2、浅析我国奴隶制时期“礼”的思想。
3、《唐律疏议》在中国封建社会法制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4、唐代两税法研究。
5、试析唐代赋税制度的变迁。
6、从唐代法典看儒家思想对古代立法的影响。
7、洋务派“中体为用”法律思想评价。
8、论汉律中的礼法融合。
9、论董仲舒政治法律思想。
10、从“春秋决狱”看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
11、对“亲亲得相首匿”合理性思考。
12、容隐行为出罪化思考。
13、论投匿名文书告人罪。
14、唐代官吏职务犯罪研究。
15、唐律共同犯罪论。
16、唐律中涉外法律规范的意义。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通用19篇)篇十
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下文为大家介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在小学(某某)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某某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试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数学,语文,自然....)自学能力培养。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试论小学生自然课实践能力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生爱家乡品质的培养。
试论学生中独生子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通用19篇)篇十一
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游戏化学习软件的设计研究。
4、基于图像的计算机物体识别研究。
5、中职计算机生态课堂高效教学策略的实践性研究。
6、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胶囊缺陷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与方法研究。
8、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表面缺陷检测及应用。
9、擦窗机伸缩臂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究。
10、基于乳腺癌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病理图像分析。
11、面向创新创业的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2、中职学校计算机类课程作业提交与评价系统研究。
13、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与开发。
14、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皮革测配色研究。
15、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杂草种子鉴别。
16、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花卉分级系统研究。
17、计算机辅助景观表现研究。
18、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水面智能监控研究。
19、计算机辅助飞机铆钉连接优化设计。
20、非相似平台管理计算机的余度管理技术研究。
21、基于图像形状特征量的计算机辅助肝硬化检测研究。
22、乳腺肿瘤超声剪切波弹性图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
23、面向老龄用户的计算机界面交互模式研究。
24、培养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措施研究。
25、基于动态部分可重构fpga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平台设计。
26、三值光学计算机解码器中并行感光阵列的设计。
27、基于中国虹计算机的文件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
28、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9、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油菜生长过程自动识别研究。
30、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火焰三维重建算法的研究。
31、企业内网计算机终端软件补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32、治安监控中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异常行为检测技术研究。
33、集成无线体域网穿戴式计算机设计。
34、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疲劳驾驶检测技术研究。
35、基于mri的肝脏病变计算机辅助诊断。
36、基于模糊认知图的计算机在线证据智能分析技术研究。
37、基于录像分析的高职计算机微课设计的案例研究。
38、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39、计算机视觉中可变特征目标检测的研究与应用。
40、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单体猪喘气行为视频特征表达方法研究。
41、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指针式电表校验的关键技术研究。
42、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车牌识别系统的算法研究。
43、乐山计算机学校学生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44、基于计算机视觉微测量技术研究。
45、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枸杞分级方法研究。
46、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外膜厚度测量方法的研究。
47、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车道偏离预警算法研究。
48、节能监管计算机联网多参数计量控制系统。
49、点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计算机辅助编制系统研发。
50、大学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1、肠癌计算机辅助识别算法的研究。
52、计算机联锁安全关键软件可靠性设计。
53、计算机视觉在织物疵点自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54、数字水印技术在计算机辅助评卷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55、某信息技术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6、计算机集群节点的状态测量与节能优化的研究。
57、免疫系统的计算机模型研究。
58、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研究与应用。
59、基于脑电的计算机辅助自动睡眠评分系统。
60、计算机辅助水墨画分类系统设计与实现。
61、浙江中医药大学计算机房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62、基于web的高校计算机机房作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3、江西省电力公司计算机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64、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研究。
65、计算机视觉式刀具测量仪的研究。
66、计算机基础课的过程性测评系统设计。
67、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鱼类三维行为监测研究及应用。
68、基于小波变换和分形维数的计算机生成图像鉴别算法。
69、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石油桶桶口识别技术。
70、露天测绘计算机辅助系统设计与实现。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通用19篇)篇十二
89、近亲属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90、女性权益保障法律问题探讨。
91、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之竞合在中国合同法上的立法构想。
92、网络环境下版权侵权法律问题研究。
93、连带责任论。
94、我国新闻侵权诉讼面临的困境及其应对。
95、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之我见。
96、因果关系的学说与意义论占有保护制度。
97、共同侵权行为探析。
98、精神损害研究。
99、论特殊侵权责任的类型。
100、各论特殊侵权责任。
101、论诚实信用原则。
102、法人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103、无效合同的司法认定标准研究。
104、预约之法律问题研究。
105、司法实践中诉讼时效问题研究。
106、表见代理法律问题研究。
107、物权合同问题研究。
108、担保物权竞合问题研究。
109、违约责任中的赔偿范围研究。
110、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问题研究。
111、涉他合同研究。
112、侵权责任之免责事由研究。
113、监护人责任研究。
114、债务承担法律问题研究。
115、侵权法中的连带责任研究。
116、个人劳务关系中的责任研究。
117、产品责任相关问题研究。
118、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研究。
119、高空坠物损害责任研究。
120、占有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121、合同法公平原则的适用问题研究。
122、论公序良俗原则。
123、格式合同研究。
124、论利益第三人合同。
125、表见代理研究。
126、侵权责任法中的补充责任研究。
127、民事行为意思表示问题研究。
128、留置权研究。
129、保证制度研究。
130、论非债清偿。
四、刑事诉讼法方向。
1、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诉讼权利的保障。
2、刑事错案的防范机制构建。
3、浅析新刑诉法证人制度的若干问题。
4、试论刑事申诉制度。
5、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及其在我国的适用。
6、证据开示制度引入我国刑事诉讼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7、论刑事羁押制度与人权保障观念。
8、浅析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法律地位。
9、浅析证人免证权。
10、诱惑侦查所获证据研究。
11、试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12、辩诉交易制度的本土化改造。
13、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
14、技术侦查及其规制。
15、论新刑诉法对律师辩护制度的完善。
16、禁止刑讯逼供的对策探讨。
17、论陪审制。
18、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
19、超期羁押的司法救济机制。
20、沉默权与打击犯罪的价值平衡。
21、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22、“刑讯逼供”的成因与防范对策。
23、新刑诉法刑事和解制度适用问题研究。
24、羁押机构独立化问题研究。
25、论刑事诉讼的简易程序。
26、我国审前羁押司法审查制度的构建。
27、论沉默权制度。
28、取保候审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9、刑事赔偿制度研究。
30、恢复性司法制度相关问题探析。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通用19篇)篇十三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法学毕业论文选题。
法学视角下的资产证券化比较研究。
“5.30印花税调整”事件的法学思考。
行政规划基本问题的法学分析。
从分析法学视角阐述债权的性质。
我国消防行政法学初探。
法学视野下的歧视与反歧视。
论我国劳动法学学科的构建。
政治思想制约下的先秦儒、法学派求富思想分析。
从中世纪商人法到现代商法的历史演进。
行政法学视角下的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行为。
工资优先权的经济法学分析。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通用19篇)篇十四
婚姻法回归民法的重点在于协调好婚姻法与物权法、合同法等关系。就其回归的基本思路来说,需要重点判读债权性质的法律手段去协调夫妻双方的财产关系。如此,夫妻双方和外部第三方既有财产关系,及及其对应的财产法规就不会受其影响。在法定夫妻财产制的设计上,我国《婚姻法》基本是运用物权性质手段去协调夫妻双方的财产关系。相对于夫妻财产归属来说,也就进一步对物权法以及交易安全产生了冲击,同时对《婚姻法》也有不利影响。就债务归属问题来说,这也就致使夫妻双方共同债务被错误解释成了夫妻连带债务,其内部归属规则也不易理清。
一直以来,婚姻法回归民法是当前法学界基本共识,而在论婚姻法如何实现回归及其具体思路上,往往又流于形式,对婚姻法进行纵向的改革,是当前学术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从宏观角度分析,在调整对象框架内,婚姻法和民法所涵括的基本是趋同的,其法律性质无明显差异。故而,婚姻法从属民法本质上其实属既定事实,不存在回归现象。
1、婚姻法与民法的关系
《婚姻法》是保障婚姻秩序的基础,有着严肃的公正性、公平性。追本溯源,婚姻法的实质其实是在于对夫妻双方的调节功能,其中包括婚姻中双方及其亲属间的诸多问题[1]。调节内容涵括了人身与财产关系。《民法》就是市民法,是保障民众各种不同权利的法律法规,法律的使用对象是所有人,因此,民法法律有着广泛的适用性。民法的实施性质,就是为了创造无等级的社会法律。
对比之下,婚姻法绝非是独立于民法体系之外而存在的,反而婚姻法更需要完全融于民法体系中来。究其原因,每一个家庭、婚姻,其形式本职上都属于“小与私的关系”。而“小与私的关系”在民法的性质上,是其大纲中的一个支流,因此,让婚姻法回归民法,从法理依据上是理所应当,不存在矛盾。并且,质的回归,即从社会形式转移到社会体制,也进一步实现了法律价值的最大化。
2、夫妻财产法的基本原则及夫妻财产法的保护原则
2.1、夫妻财产法的基本原则
说明法定夫妻财产关系问题,是研究婚姻法回归民法的基本问题和原则。任何时代、任一家庭,夫妻财产活动都需要实施严格界定。夫妻财产伴随着时代变化在体现在各个方面上,从古时的道德约束发展到了法律约束,之后再从立法的基本原则层面上,就需要体现夫妻财产绝对平等。法律是对夫妻财产的重要支持,法律规范以外的夫妻财产可以说是静止。婚姻关系与家庭关系需夫妻共同维持,而夫妻婚姻中的共同财产就变成了法律争议。夫妻财产法不仅有规范社会的功能,更是社会关系的一种体现,也是夫妻、家庭、以及社会关系的体现。
2.2、夫妻财产法的保护原则
夫妻双方在法律的约束下平等的,对于财产法保护原则也基于双方平等、尊重当事人以及保护弱者利益等。不难看出,即便是夫妻而言,在法律原则下依旧属于独立的个体,而非以一体而论。当前,对于夫妻财产怎样进行保护已经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在我国婚姻法法规持续调整的关系中,家庭关系特别是亲属关系,成为了其中重点。换言之,就变成亲属间的财产关系只是依赖于家庭维系,而假如婚姻关系消灭,则婚姻法回归民法的学界争执也会随之消失。
在我国法律规定中,关于夫妻财产共同制规定是明确的,夫妻婚后的财产为共同财产。基于此可见,共同财产也就能够粗算为夫妻婚后的所有的共同财产。对此,笔者认为学界可以通过不同物权方案施以调整,在某种程度上把夫妻一方的财产,划分为另一方。而让被划分的一方,在婚姻中变成共同拥有财产的另一人。那么在夫妻面对离婚或是继承的法律情景时,夫妻理论上就需要划分、分享夫妻共同的婚后财产。
3、夫妻财产利益
3.1、共同财产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的婚厚财产,其中包括薪酬工资、各类奖金,个体生产与经营所产生总体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与获利[2]。
婚姻法规定中,工资和奖金是并列存在,非附属关系。国家或单位所给予的优秀奖励,皆属于奖金。但婚姻法又强调,奖金属个人所得,并非工资。由于婚姻关系的特殊性,奖金一般来说都属夫妻共同财产。只要处于婚姻延续时间内,都是夫妻共同所有。
对于个体创业夫妻,婚姻法强调,夫妻双方的劳动收益、收入与工资性质一样,同样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一部分。随着婚后财产的共同制,夫妻投资债务也是由夫妻双方一起偿还。其中,夫妻双方的个人财产投资和共同财产投资没有区别。
3.2、债券方案与物权方案
就婚姻法中夫妻内部关系来说,物权方案与债权方案基本一致:无论在涉及离婚、继承等法律情境,夫妻均能在经济上实现财产分享;在婚姻存续期,夫妻又都没有作为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债权方案并非等同于分别财产制,债券方案对分别财产有明确的实质修正;第二,夫妻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所得财产,也许是婚姻存续期是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而分享,涵括以夫妻双方按份共有或共同共有的形式,以及一方要求另一方的债权请求权形式,但这些都并不能当成证成物权方案。究其原因在于,债权方案下,考虑下财产法规则,例如民事合伙、雇佣合同等因素,在婚姻存续期同样可能发生;第三,夫妻婚后财产属于夫妻共同所有,但这不意味着在婚姻存续期,夫妻相应财产也会在婚姻法中属于夫妻共有。因为无论通过何种方案,相应财产在离婚、继承等法律情境下皆会在经济上为夫妻分享,这也是伦理或观念上的共同“所有”。其完全可能有别于物权法上“所有”要义。此外,如果实施物权方案,婚后夫妻所得财产在婚姻存续期为夫妻所有,就更加“符合”原本模糊的伦理或观念。
3.3、债务归属
夫妻债务归属是我国的司法实务中的重点问题,但在具体规定上又显得错综混乱。这主要是基于我国现行《婚姻法》第41条对于夫妻债务部分非常简陋、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表述,这也直接显现了我国实务与学说环节对这个问题的要旨一直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换言之,《婚姻法》、《合同法》、《侵权法》等债法在调整夫妻债务归属时,相互间是属于何种关系?只有解决了这点,才有可能直指问题的本质。概而言之,本文提出两方面的法律解释思路:一是基于外部关系:夫妻的共同债务必定需要被规定成为是“夫妻共同财产+债务人的夫妻个人财产”承担的债务,抑或是说债务人配偶及其所拥有的夫妻共同财产为限,对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债务人配偶的夫妻个人财产不为夫妻共同债务负责。二是,基于内部关系:夫妻的共同债务、夫妻个人债务需要进行有别区别即分别是夫妻共同财产的债务、夫妻个人财产债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婚姻法成立至今并在持续修正过程中,学界均有争执的声音。怎样维系婚姻存续期的财产安全,怎样规定财产自制,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不断演化的法律问题。婚姻法回归民法的基本思路,绝大部分上是婚姻法和物权法、合同法、侵权法等财产法协调的一个过程。而这种协调,必然会由婚姻法独力承担,这注定是婚姻法的一场独角戏。这也是婚姻法和财产法的调整范围所决定的:婚姻法重视是力在调整夫妻内部夫妻的财产关系,而财产法则是在调整任何人与任何人的财产关系。因此,财产法也并没有去考虑夫妻这一层社会关系的“特殊性”,婚姻法却也无法真正兼顾与财产法规则下适用性原则。可以明确,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关系的调整,除了间接的、债权性质的手段、重点还是物权性质的手段。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通用19篇)篇十五
(一)专科护理知识缺乏,预见性差。
儿科护理中的风险首先表现在专科护理知识缺乏,预见性差。这方面的风险主要是因为儿科患者在入院的时候,护理人员没有全面的专科护理知识以及没有综合的分辨能力所造成的。如果儿科患者在入院的时候,护理人员因为缺乏专科护理知识,造成儿科患者错过最佳的恢复时间,这方面的风险所造成的风险是相当严重的。再加上儿科患者的情况比较复杂,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够熟练地掌握抢救的程序,反而只是机械的遵照医嘱,没有一个变通或者是综合分辨的能力,儿科患者的一些病症表现是很容易被忽视的。这种情况必定会致使严重的后果,并且这种后果是无法挽回的。
(二)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儿科护理中的风险还表现在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之中,制定相关的制度不仅是对护理人员的负责,同时也是保障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护理人员不仅是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直接体现者,同时也是护理活动的直接执行者,如果护理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必定会影响到护理的'质量和水平。在儿科护理中,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也是护理的风险之一。护理规章制度设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医疗安全以及患者的康复,如果落实不到位,不仅会影响到医疗安全,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情况。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不按章程办事,在值班或者是轮班制的过程中总是出现空缺档,还有就是操作违规等,都是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的体现。
(三)缺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以及护理人员素质低。
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还表现在缺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以及护理人员素质低。
在儿科患者入院之后,其家属难免会出现焦急的心理状态,其情绪都是很不稳定的,如果这个时候其护理人员不能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反而是运用比较生硬的话语或者是不友好的与其与患者的而家属沟通,会起到反作用的,对以后的儿科护理工作也是极为不利的。此外,在儿科护理中,护理人员没有责任心,并且素质低下,也必定会导致儿科护理工作存在风险,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针对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如何应对儿科护理中的风险。
(一)加强医学以及专科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要应对儿科护理中的风险,首先就应该加强医学以及专科知识的培训与教育。要加强儿科护理人员预见性以及综合能力的教育,强化其对儿科患者的抢救程序的熟练程度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规避儿科护理中由于人为理由所导致的护理风险。再者医院应该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的训练与培训,在对儿科患者而进行的抢救的时候,要逐步的训练护理人员的敏锐观察力和处理能力,增加她们的临床经验,专业技能,从而进一步加强她们在以后的儿科护理工作中有效的处理每一个病历,强化护理的能力与水平。
(二)加强制度的落实工作。
其次,还应该加强制度的落实,规避因制度落实不到位所引起的儿科护理风险。规章制度是预防出现事故的重要的保障和基础,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该充分的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每一位护理人员应该严格认真地贯彻规章制度,遵守规章制度。医院的管理人员也应该督促规章制度的落实,定期的检查规章制度落实的情况。如果出现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应该给予记过或者是处分,从而来督促每一位护理人员遵守规章制度。
(三)积极与患者而家属沟通以及提高自身素质。
除此之外,儿科护理人员还应该积极地与儿科患者的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沟通中尽量的使用和缓的预期,安抚家属的情绪,并且还应该主动积极地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运用温和的语气讲述患者的情况,让家属不要过分的担心。并且护理人员还应该努力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护理的责任心和积极心,并且在儿科护理中的工作中要有爱心,更加负责人的去做好自己的护理工作。
三、结语。
虽然在现在的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是这是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考验与挑战,如果医院的护理人员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就会提高医院儿科护理的水平和质量,进一步的推动医疗护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文章从几个方面对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以及相应的策略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与探索,不仅对现在的儿科护理工作有着积极地现实作用,同时也会引发以后儿科护理工作的反思,为以后儿科护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做了更好地参考。
参考文献。
[1]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j]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05.
[2]李艳玲;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河北职工医学学院学报,2003.4.20.
[3]缪微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通用19篇)篇十六
随着人们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行政管理的法治要求随之增加。行政人员承担着服务、协调、管理的重要职责,其自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服务与管理水平的高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单位发展。
摘要:科研院所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研实力的竞争。
行政管理工作是科研院所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院所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文章主要分析了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提出应加强对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培训,促进科研院所科技实力的提升。
关键词: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培训。
0引言。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若要立于不败之地,科研院所必须坚持“科技兴所”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科研院所整体综合实力[1]。
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与行政管理的高效服务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行政人员承担着服务、协调、管理的重要职责,其自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服务与管理水平的高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单位发展。
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能该如何定位,行政管理人员本身又该具备哪些素质,如何促进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是需要人们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这些方面作一些探讨。
1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能。
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2]。
科研院所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单位的职能部门,管理是工作的主线,协调是工作的核心,服务是工作的根本,其职责主要是协助领导制定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规划计划等,在管理活动中主要担任组织协调作用。
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主体,行政管理人员在传达领导的指示、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的同时,更要主动做好各个方面的沟通和协调工作,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内外的枢纽作用。
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以工作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单位科技工作的发展。
2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2.1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行政管理人员是各种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或者是上传下达者,首先自身必须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科研人员服务的精神。
开拓进取、敬业奉献、严谨求实,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这样才能把每一件细小的工作做好,才能提高整个科研院所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2.2管理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
作为行政管理人员,科学的管理,高效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为科研人员服务,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在工作岗位上不仅需要掌握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技能,还要掌握管理专业知识结构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科研院所自身性质决定工作的专业性很强,作为行政管理人员,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站在发展前沿对科研形势、研究方向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为本单位的科研活动提供指导性建议。
国家、省、市各级科技方针政策以及本单位的政策规定是影响科研工作的重要因素,行政管理人员应当努力学习政策精神,把握方向,为科研人员做好参谋。
2.3组织协调能力。
科研工作是一个群体行为,涉及多学科、跨专业、跨单位的科研项目的实施,离不开行政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非技术障碍,如设备、人员矛盾等,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在于协调项目实施中人员、设备、物资的调配,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
出现意外情况,管理人员应积极地寻找对策,需要政府或其他部门的支持。
可以说,娴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是行政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素质,也是保障科研工作正常运作的关键。
2.4创新意识。
约瑟夫•熊彼特认为管理创新是指组织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3]。
创新是科研发展的动力之源,行政管理同样离不开创新。
行政管理人员应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研究科研管理工作规律和特点,探索和建立适应科研发展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对阻碍科研发展的政策办法进行必要的修订。
建立有特色的学科和人才量化考核指标,制定合理的科研奖惩机制,既要把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又不能束缚科研人员的手脚。
2.5服务意识。
科研院所行政管理工作是为一线科研人员提供服务的,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自身岗位职责,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积极地为科研一线服务。
要做到服务下行,服务前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管理和服务部门,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深入科研一线,了解各学术梯队构成及研究方向、研究进展,提高换位思考的意识,在制定各类规章制度时要替科研人员多考虑,在下发各类通知时要谦虚谨慎,以理服人,全方位提高素质。
3加强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培训。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4]。
科研院所应重视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培训,提升其管理和服务能力,从而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提升单位综合竞争力。
这一类人员对管理工作较为熟悉,对科研工作则相对陌生;三是直接从学校毕业的管理系学生,这一类人员掌握基本的管理知识,但对科研工作比较陌生,对实际管理工作也不熟悉。
行政人员的培训应当因人而异,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全面素质的复合形人才。
3.1加强科研院所管理知识的培训。
科研院所应多安排行政管理人员参加各类管理专题培训,使之掌握必要的管理知识,提高专业管理能力,可采取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进行讲座的形式,也可提供机会让行政管理人员赴国内外同类院所进行学习、交流,参加系统的理论培训,了解相应的规则,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等。
行政管理人员应主动利用人脉优势,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沟通,学习最新的理论,培养自己修养,锻炼自己的能力。
3.2加强科研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既要熟悉管理工作,又必须全面了解科研院所总体科研形势和最新研究进展,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这样才不会在管理中出现脱节现象。
行政管理人员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进行知识的积累,同时多深入一线与科研人员沟通交流,了解院所各个相关学科的发展规划。
3.3加强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人员个人素质的培训。
科研院所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管理知识,适当的科研知识,同时还需要拥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管理效益的重要因素。
科研院所应鼓励行政管理人员加强继续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也应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全面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英语能力、伦理素养、人文底蕴等。
3.4加强对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人员的激励。
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的价值很难用具体的指标来衡量,如果只讲奉献,只会使管理人员疲于奔波,忙于应付,严重的会心理失衡,从而导致管理效率低下,造成队伍的不稳定。
科研院所应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注重对他们实际能力的考核和评估,在相关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倾斜,对于业绩出色的管理人员,要加大宣传,给予表彰,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行政管理队伍中。
4结语。
总之,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一门综合性管理工作,它不同于普通单位的纯行政管理,而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
科研院所综合科研能力的提升,无不凝结着管理人员的辛勤劳动。
文档为doc格式。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通用19篇)篇十七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是达到培养目标的必要步骤。
因此,毕业论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时间安排。
2、一般在毕业前一学期,社会调查完成之后进行。
三、选题原则。
1、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在法学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法律专业的特点;。
3、鼓励学生对当前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四、写作要求。
1、论文应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述清楚、文笔流畅,符合规范的格式;。
2、论文应达到一定的字数。
本科:8000字以上。
专科:6000字以上。
3、论文应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的、有学生自己观点和见解的学术性论文。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要虚心学习,尊重导师,严谨为学,诚实为人。收集资料、占有材料均要实事求是,摘录要符合作者原意,不能断章取义,资料要注明出处。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应培养严谨的学术作风。
4、学员应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论文写作应有计划地进行,论文内容应包括:
(1)前言含简要说明选题的意义,主要创新观点、见解、对策和结论;。
(2)论证分析部分这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思路清楚、逻辑严密、文字通顺、结论科学。全文应论点层次分明,要分章节或大小标题,标题要简洁醒目;论文不能只是材料的堆积,要言之有物,运用材料说明问题,论据充分、材料丰富且运用得当;论文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3)对策建议创新见解要在这里总结、表述清楚。
(4)结束语。
(5)参考资料目录(包括:专著、著作、学术论文等)。
五、写作计划。
论文应制定写作计划,包括:论文大纲,大小标题,基本论点和论点句;进度计划(社会调查计划,资料调研计划,时间进度表)。
学员撰写论文可以参照以下程序:
1、准备阶段:
(1)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学习;。
(2)了解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及要求。
2、选题阶段:
(1)收集、阅读、分析资料和文献;。
(2)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命题和构思论文。
3、读书报告阶段:
(2)写出30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最后与论文一并交指导教师)。
4、撰写论文初稿阶段:
学生在读书报告基础上,撰写提纲并进行写作论文初稿。
5、论文修改完善阶段: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论文做进一步的充实、修改与完善。
6、论文提交阶段:
(1)根据导师最后提出的定稿意见做最后的完善;。
(2)检查论文的格式和文字等细节;。
(3)按照论文的统一格式排版并将最终的论文定稿打英装订;。
(4)提交的论文为一式三份;。
(5)提交论文定稿的电子版给导师。
7、论文评审与答辩阶段:
(1)由相关部门组成毕业论文评审、答辩小组组织毕业论文评审、答辩。
(2)答辩在江苏大学或符合条件的校外教学站进行;。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通用19篇)篇十八
3、有关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探讨。
4、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5、关于集资经营资金的分析。
6、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督。
7、论金融风险与会计监督。
8、浅议会计发展的新领域--网络会计。
9、试论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和发展趋势。
10、有关或有事项会计问题的浅析。
11、从企业的安全性谈偿债能力分析。
12、论当前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
13、企业并购中的价值评估和财务风险防范。
14、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15、关于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的思考。
16、浅谈作业成本法规在现代企业的应用。
17、浅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失真。
18、浅谈财务报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9、浅议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治理对策。
20、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21、关于提高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性的思考。
22、浅论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
23、试述公司财务假帐及其防范。
24、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关系。
25、浅谈应收帐款管理。
26、论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
27、浅谈固定资产减值引起新会计问题的思考。
28、论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的界定。
29、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30、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作用。
31、应收帐款管理对策研究。
32、战略管理会计概念和实务研究。
33、对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现状的思考。
34、浅谈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与研究。
35、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
36、论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
37、浅谈企业应收帐款动态管理。
38、浅谈我国网络会计的发展。
39、浅谈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
40、论会计监督。
41、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42、企业常见利润操纵方法的会计分析。
43、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
44、如何有效实施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45、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46、浅谈erp在会计中的应用。
47、浅谈会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策略。
48、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策略。
49、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50、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51、浅谈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
52、浅谈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
53、对管理会计应用中问题的思索。
54、论管理会计在我国现代企业中的应用及对策。
55、信息化与商业企业资金流程再造。
56、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经济分析。
57、浅谈现代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58、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及其局限性探讨。
59、建立我国统一财务会计理论结构。
60、完善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创新。
61、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对策探讨。
62、二十一世纪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
63、加强连锁超市的财务管理。
64、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65、关于对会计做假账问题的探讨及治理办法。
66、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
67、试论企业负债经营。
68、关于会计委派制的思考。
69、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
70、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会计监督的思考。
71、浅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72、企业财务状况分析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73、二十一世纪审计模式的创新。
74、对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
75、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模式探讨。
76、论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
77、论销售环节的财务管理。
78、作业成本控制探讨。
79、论市场经济下政府如何依法理财。
80、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
81、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通用19篇)篇十九
摘要:本文从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五年制高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然后在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从理论基础、课程设置的连贯性、教学内容的融合三个方面,具体分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可行性分析。
高职会计专业是向社会输送会计人才的重要渠道,通过对五年制高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使毕业生能适应市场需要,并快速转变为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
一、五年制高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
(一)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xx﹞19号)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质量。20xx年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要求加强会计教学教材研究与改革,推动管理会计的应用。可以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信息技术、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必要要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数据的普及,互联网的发展,加剧了企业管理高层对信息系统的需要,使得管理会计越来越重要。但是无论经济怎样发展,管理会计都必须借助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因此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信息与网络技术、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必要要求。
二、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以我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为例,财务会计属于会计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属于必修课,14学分,分两学期学习;管理会计属于专业拓展类任选课,4学分,一个学期学习。从课程设置看,五年制高职普遍存在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的现象。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管理会计的环境背景下,高职教育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的共性与个性,研究课程融合的的可行性。
三、五年制高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基础一致性。
1.基础相同。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以传统会计为基础。传统会计主要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记账方法,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定期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外部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深入,管理会计逐渐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会计学科,主要是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分析财务会计中的信息,为管理当局的相关计划、决策、控制等提供依据。
2.本质相同。
会计的本质是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系统是基础,管理会计则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经营管理上的要求,结合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外取得的有关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形成管理层需要的管理会计信息。一般认为,财务会计是对外会计,而管理会计是对内会计,按照各自的方法和分析工具,进行双重核算。无论经济怎样发展,管理会计都必须借助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
(二)课程设置的连贯性。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顺序一般都是先学习会计基础,学习会计基本理论与核算;然后是财务会计,学习具体的经济业务的核算,并编制相关报表;在学完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安排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其他专业课程。从课程设置看,五年制高职普遍存在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的现象。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消,企业需要的是高层次的管理会计人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在以财务会计为核心课程的同时,应重视管理会计,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融合,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财务会计知识,而且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快速成长为企业需要的高层次的会计人才。
(三)教学内容的融合。
五年制高职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以生产的会计信息为主线,按会计要素设计学习内容,从财务会计内容认知,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收入、费用和利润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最后是财务报表编制。管理会计的教学,以管理会计能力体系为主线,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分析工具、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最后是责任会计。会计的本质是为企业管理活动服务的一种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在这个会计信息系统中,有两个环节,即信息储存和信息输出,信息系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信息确认、核算和信息应用,财务会计着重的是信息确认和核算,而管理会计重点是信息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都离不开会计信息这条主线,它们是相互融合的主体。
四、结语。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会计理论、信息与网络技术、经济的发展,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是向社会输送会计人才的重要渠道,研究高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xx﹞19号)。
[2]王雍欣,何秀贤,姚光宪,主编.管理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3]刘鲁忠.基于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可行性探究[j].管理观察,20xx(28).
[4]徐光华,沈弋,邓德强.环境嬗变下的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j].会计研究,20xx(12).
[5]沈艺峰,郭晓梅,《全球管理会计原则》背景、内容及影响[j].会计研究,20x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