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的完成需要经过多次修改和修改,以确保论文的逻辑性和准确性。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有挑战性和前沿性的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科研的兴趣和热情。
教育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21篇)篇一
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
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
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
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
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
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
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实效性的尝试。
22、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2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
25、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6、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27、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28、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9、小学低年级在新课改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30、家庭系统治疗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教育的启示。
31、小学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32、小学常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3、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为例。
3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35、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36、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37、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38、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39、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作用。
40、远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41、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
42、探索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新思路。
43、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45、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46、探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4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48、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革新。
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教育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21篇)篇二
[摘要]:幼儿正处在创造力的启蒙时期,教师应更新观念、重视在各种活动培中幼儿有真正的机会充分表达自己。是一种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通过角色游戏活动,幼儿从中能获得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创造力。充分发挥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开展角色游戏中要以遵循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来体现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从而来实现幼儿教育的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主体性角色游戏。
在知识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超过任何代,这种整体素质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全面发展,而且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品质”: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造精神。可以说,主体性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角色游戏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想象,幼儿再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创造自身的生活,其实体现了幼儿、教师、材料三向交流的可能性,为实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创造了自己学习的物质条件和形式,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一.角色游戏在幼儿主体性教育中的作用。
(一)角色游戏能激发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主动去学习。
能动性是构成主体性的根本特征,人的能动性是和动物消极适应环境的被动性相对而言。能动性表现在人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改革客体,人是主观能动的,幼儿也不例外。能动性强的幼儿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作出积极的反应,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角色游戏中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会去探索去创造。游戏前让幼儿自己去探讨确定游戏的主题,主动构思主题如何去延伸,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一次有趣的角色游戏就能在幼儿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开展下去。如:游戏“超市”,就是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情况下产生的,他们本来对现实生活中的超市就非常好奇,很想像爸爸妈妈那样去买东西,像服务呐喊那样去卖东西。所以孩子们的积极性特高,主动为超市取名、布置环境、制定工作人员职责等等,教师在一旁适当地给他们出谋划策,他们玩得可开心了。那一次的游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由此可见,角色游戏能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发挥了幼儿的能动性,使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不断尝试探索,获得更多的成功,学习更多的知识。
(二)角色游戏能促使幼儿的社会性,让幼儿主动与人交往。
社会化是人所必需的,如果个体不接受社会,不学习和适应他所处的社会和文化所需求的规范、规则和方法,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幼儿来到这个社会,就必然要学习这个社会和文化所要求的各种规范、规则和方法,学习这个社会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方式,包括如何称呼他人、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对待事物、如何处理问题等。
角色游戏是最能体现幼儿的社会性,角色间的交往在游戏中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快餐店中店员必须要主动去招呼顾客”,热情大方地介绍有什么吃的,这样才能吸引顾客,开好店子。在游戏过程,就连班上最不爱说话的幼儿,在这里当顾客也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要吃什么,可见,幼儿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与他人交往的角色中,由此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主动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主动克服困难。
我们把重视因势利导、启发想象、引导创造这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称为诱导天使的灵感。一个轻松、活泼,富有启迪性的氛围,可引导幼儿的想象,产生创造的欲望。在幼儿园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利用角色游戏是教师营建这种氛围的关键,因为想象、创造是角色游戏的特征。在游戏中多数是以物代物来满足幼儿对材料的需求,替代材料越丰富,幼儿选择余地越大,想象、创造的空间也就越大。如餐厅的顾客”提出要吃牛排,在讨论中幼儿提出可以用泡沫切成一块一块,涂上颜料来替代牛排,很快就解决了这一困难。又如:菜场的顾客要买“海带,可正缺货,于是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寻找合适材料(如纸条或布条)来替代或制作,由此激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幼儿想象、创造能力。
二、角色游戏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原因。
考察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教育活动的主体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这是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主要原因。不少教师严然以教育活动主宰者的身份出现,与孩子不是朋友关系、知心人的关系,而多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在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包办代替,超出主导范畴,即由教师确定主题,分配好角色,讲解各角色的玩法、规则,而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又过多干涉,让幼儿的思维随教师走。结果,角色游戏成为了教师导幼儿演”的表演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这样忽视幼儿主体性的活动,达不到其教育的作用。上述种种,突出地反映为孩子还没有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更没有成为发展的主体。孩子的主体性是一种自身的自然存在,3至6岁是孩子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黄金期。但决定其能否发挥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孩子的内因,没有孩子主体地位的真正回归与自身自然存在的主体性的释放,教师再怎么卖力对教育活动进行发动”也是没用的,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因条件;教师如果取代孩子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主体),视幼儿教育活动是一种我教你学”的过程,必将限制孩子主体地位的到位与主体性作用的释放,其主体性的发展尽管有其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难以真正成为现实。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幼儿是游戏主体的思想,在游戏中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三、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
兴趣不大,于是在讲评活动中,教师及时提出来,大家一起添置新的游戏材料,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对每个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如果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幼儿就能主动地,不断地创造游戏。
(二)让幼儿自由选择,放手开展角色游戏。
我们承认了“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那么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
1、自由选择主题:幼儿游戏主题的来源往往是幼儿周围生活中见过的或者体验过的事和物,从熟悉的家庭或者幼儿园的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人和事,如从”娃娃家”到”照像馆”、”图书馆”。教师在主题确定上要给幼儿选择的余地,平时多收集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主题,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如:许多孩子喜欢去麦当劳吃汉堡、薯条。利用此机会,教师为他们新增设了快餐店的主题,收集了许多有关的游戏材料,许多去过快餐店的幼儿就有了喜欢的新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在角色游戏中每个幼儿都能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意识。
2、自由选择情节:主题确定后,教师可组织幼儿讨论游戏怎样玩,以此来发展游戏情节,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情节,如:娃娃家里的妈妈总是在那里做饭,教师见到后就让妈妈去买菜,可是妈妈却不愿意,这时,教师就应尊重幼儿的意愿,了解原因,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游戏情节。
3、自由选择角色:在选择游戏的角色时,要体现按意愿选择角色,年龄小的幼儿可以问一问愿意担任什么角色,中、大班幼儿则鼓励幼儿自己商量分配角色。
4、自由选择玩具:角色游戏中的玩具就是游戏材料,在选择时,教师也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如我班的何青松小朋友在一次医院的游戏中,突然萌发了“做手术”的情节,因为没有口罩,他将理发店的毛巾当口罩,这是很有创意的想法,如果教师没有观察清楚而误认为他乱拿别人的物品,就会抹杀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
5、自由讲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会有许多开心的事情与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讲述的自由与时间,每次游戏结束后都可以让幼儿分组讲一讲,特别是大班的小朋友,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针对问题让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游戏,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三)坚持多样的指导方式。
合理运用游戏的指导方式,是实现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地位的需要保证,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有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常运用游戏外直接指导的方式,即以教师的身份指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方法常使幼儿的游戏出现中断,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教师可采取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指导,更好地融入游戏中,使教师和幼儿处于一种平等的人际氛围中。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如幼儿在开展”理发店”的游戏中,扮理发师的幼儿常弄错理发顺序,不知理发前该做些什么。为此,我扮成顾客去理发,提示”理发师”先帮我洗个头,这样剪的时候才不会疼。忘了围围布,就对”理发师”说:“想个办法别让头发丢在衣服上。在我的提示下,幼儿很好地完成了理发的过程。其效果比教师直接说步骤好得多。
说:“宣宣,你是娃娃的妈妈吧娃娃肚子饿了,你给她喂点吃的。引导她带娃娃上超市买,或到饮食店里吃。这样,明确了她当妈妈的角色,也调动了她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个体差异的随机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
(四)创设轻松的游戏氛围,让幼儿享受游戏的快乐。
游戏之所以受幼儿的喜爱,取决于它所具有的享受功能和教育功能。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身体和精神上能够得到放松。营造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以及教师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都能激发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主体地位。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多给幼儿说的机会,让幼儿自己与同伴交流,之后教师应以肯定的态度来看待每位幼儿,并且对幼儿出现的错误持接纳的态度。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孩子的自主权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在角色游戏中充分地体现出主体性。
成功的角色游戏不仅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同时还可以提高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思想上要克服怕常规乱的思想,多给幼儿参与的机会,以幼儿为主体,采用引导性的互动方式,积极引导幼儿的主动活动,使游戏过程成为幼儿自由交往、自由创造、自由探索的形式,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主动地参与角色游戏,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1.何磊:《角色游戏的理论与实践》,早期教育编辑部,1992年12月。
2.惠敏:《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优越性》,重庆出版集团,2006年11月。
3.金祥: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199年底1-2期。
4.建军著:当代主体性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版。
教育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21篇)篇三
3.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关系探讨。
4.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5.阅读教学对话研究。
6.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7.作文教学研究。
8.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9.培养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
10.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探新。
11.家庭文化氛围与小学生个性。
12.小学学科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13.小学学科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14.小学学科课程软资源开发研究。
15.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
16.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7.小学课堂的时间管理策略。
18.小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的养成。
19.小学学科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研究。
20.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1.试论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论的合理因素及其缺陷。
22.试比较儒墨两家关于人性论及教育作用问题的异同。
23.孔子关于师德的论述及现实意义。
24.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探析。
25.歌曲与童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6.游戏教学,适应天性。
27.浅谈“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28.激励英语学习兴趣之我见。
29.现代教育条件下的小学班主任素质结构研究。
30.独身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31.家庭环境对小学生优良个性养成的影响。
32.影响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因素的研究。
33.小学教师现状的调查研究。
34.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35.班主任素质与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相关研究。
36.学生厌学、辍学、出走、青少年犯罪的调查及其教育对策。
37.小学生理想、学习目的、兴趣、自主意识以及价值观、道德观的调查与教育研究。
38.小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的现状调查研究。
39."品行弱势学生"的教育策略。
40.网络不良文化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的研究。
41.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浅论。
42.洛克教育思想与当今新课程改革之异同。
43.洛克教育思想浅析。
44.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浅论。
45.小学写作教学策略浅论。
46.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策略浅论。
47.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策略浅论。
48.小学语文教学的训与练。
理论与实践。
50.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51.拼音教学与创新思维启蒙。
52.识字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发展。
53.词语教学与主动学习精神的培养。
54.句子教学与“阅读链接”
55.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
56.教学设计与以学定教。
57.阅读教学中的“悟”与“解”
58.如何使语文教学走向自主学习。
59.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机制。
60.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61.课程资源问题探究。
62.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是与非。
63.语感能力培养的策略。
64.初等教育学院06级本科毕业生数学素养对实习效果的影响调查。
65.初等教育学院06级本科毕业生基本教学技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66.小学“三角形三边间关系”的教学研究。
67.刍议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68.小学估算教学研究。
69.帮助学困生获取数学学习积极的情感体验。
70.数学教学应体现自然的过程。
71.高度决定视野——论小学教师的数学素养。
72.角度改变观念——也谈数学教学的效率。
73.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74.小学数学程序性知识教学初探。
75.小学数学陈述性知识教学初探。
76.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初探。
77.低年级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7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启示。
79.当代小学名师专业成长对职前教师教育的启示。
80.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分析。
教育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21篇)篇四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4、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5、教师的科研能力研究。
6、教师的素质研究。
7、教师的学历水平研究。
8、教师发展的教育需求思索。
9、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因探究。
10、教师发展对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研究。
11、教师发展对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12、教师发展对于学校课程改革的促进研究。
13、教师发展过程中可用资源的梳理与归纳研究。
14、教师发展进程中内在障碍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15、教师发展进程中外在困难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16、教师发展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17、教师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研究。
18、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研究。
19、教师发展在专业化进程中的价值探索。
20、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
21、教师能力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教育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21篇)篇五
abstract4-5。
一、导言9-17。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5。
1、瑞士职业教育的工读交替制产学结合模式17。
3、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双元制产学结合模式18。
1、工学交替形式19。
2、结合中后期形式19。
2、开拓创新阶段23。
2、职业教育学校布局、专业布局不合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加大30。
4、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特别是职业高中的教学质量亟需提高31。
2、地方经济与传统观念因素33。
4、坚持四个主动纳入43。
(一)研究结论48。
致谢52。
延伸阅读:论文提纲写作步骤。
1、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2、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3、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4、修改提纲。
提纲写好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疏忽,这就是提纲的推敲和修改,这种推敲和修改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合适;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先围绕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或者说明的主要议题,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是否合乎道理;各层次、段落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再进行客观总体布局的检查,再对每一层次中的论述秩序进行微调。
教育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21篇)篇六
摘要:
经济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由于经济学专业论文选题面宽、讨论问题与现实经济生活联系密切、切入角度千差万别等因素,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不同学校、不同教师质量评价标准不一、同样质量的论文成绩差别非常大的问题。
经济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经济学类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经济学类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步骤。毕业论文写作旨在检验学生对所学经济学类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水平,提高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养。
一、评价方法与原则。
在量化评价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评价结果宜粗不宜细。作为一门课程的成绩,经济学类专业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可以实行百分制,也可以实行等级制,但百分制的评价划分等级过多,评价结果过细,反倒是等级制更合适些。可以将毕业论文评为若干个等级,如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也可以评价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或abcdef等六个等级。成绩只能作为评价学生之间论文写作水平、层次、质量有差别的一个方式,所以评价宜粗不宜细。
(二)科学性。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构建要能够评价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特别是能够评价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毕业论文的写作态度、经济相关问题的研究能力、对经济学专业论文的写作能力等。影响经济学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作为一个课程作业的话,它没有标准答案,甚至连标准格式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要有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既要将重要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指标都找出来,在评价体系中体现,也要将非重要的因素剔除,避免因注重细枝末节而使评价有失偏颇。评价指标体系和结果要能反映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和差异。
(三)可操作性。毕业论文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要有可操作性,也就是教师根据学院的评价体系能够对学生的论文进行客观评价,而不能简单给出一些指标,却无实际可操作性。如有的学校给出的评价指标里有论文撰写水平,事实上毕业论文的撰写水平要体现在很多方面,这要有多个指标才能体现;有些学校评价指标里有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在论文的一些环节,需要通过对论文的评价来体现学生的'能力,而不能直接用能力来评价学生的论文质量。
(四)专业特色性。毕业论文的评价要因专业而有所差异。有些综合类高校往往对学校所有专业的毕业论文设定相同的评价指标和标准,沿用相同的评价方法和原则,忽视了专业特点和专业差异。事实上,经济学类专业的毕业论文与其他理工类专业、文史类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它与实际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具有显著的应用性特色。
二、论文选题质量。
选题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应将选题作为毕业论文评价指标。毕业论文评价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打分,是学生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是对教师分配题目进行研究,选题的质量是由指导教师的水平和责任心所决定的,跟学生无关,当然不能将选题质量的高低作为一个评价指标。但如果选题是由学生确定的,或主要由学生确定,那选题必然成为毕业论文评价的一个指标。
笔者认为,经济学类毕业论文的选题至少应有以下四个标准:一是要有研究价值,即论文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或能够指导经济生活的实践,这是选题的前提条件。二是选题要有实实在在的研究内容,避免空的问题。在经济社会中,虽然有许多有研究价值的选题,但受阅历、能力、见识、知识面等影响,学生往往找不到真实的选题,导致选题过空。三是大小适宜。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常见的是选题过大。过大的选题将导致没有研究重点,受学生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和论文篇幅所限,很难有真正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四是与专业的相关度。在论文写作之前的选题辅导中由指导教师把握,对于不合要求的选题不予开题,不允许学生写作。
三、论文结构。
作为本科毕业论文,一定要结构清楚、连贯,各部分之间要有逻辑上的联系,必须是标准的学术写作规范。但是否一定要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我认为作为本科学生,如果能够提出问题,并将问题论述清楚就可以了,并不一定要解决问题,或者并不一定要解决发现的所有问题。经济学类专业毕业论文常出现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三段式论述,看起来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能作为毕业论文评价的标准,更不能作为唯一的标准,应该允许学生写发现问题式的论文。
四、研究方法。
经济学类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很多,而现在数学化、实证化的趋势非常明显,现在高水平的期刊征稿时非常看重论文中数学方法、计量模型的运用。毕业论文指导和评价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实际问题,学会用事实反映问题,包括典型案例剖析、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实地调查结果等,而不必将是否用数学模型作为评判论文质量优劣的一个指标。当然,如确有能够用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的学生,可以给高分,因为这表明该学生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五、创新性。
创新是所有研究都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了研究价值,本科毕业论文也是如此。所以,在经济学类专业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中,创新性是不可或缺的。提出理论问题并解决往往会带来方法论上的创新并导致一个新的分支学科的诞生,这是创新;发现实际问题并解决也是经济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式,因为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应用科学,运用经济学理论来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是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同时,在解释或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原有的理论框架无法适用,就可能导致理论的创新。但在找创新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求的尺度,因为研究的创新可以体现在研究视角的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领域的突破、研究对象的差异。对于普通高校的本科学生来说,有哪怕一点的创新就足够,不能用研究生论文甚至经济学专家的标准来要求。
六、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效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所有的研究都是在前人成果上的延伸,都是对前人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或研究视角的扩展或修正。对于进行经济学问题研究的本科毕业生来说,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形成文献综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是可以检验学生对相关研究领域的了解程度,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二是可以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习到课堂所未能涉猎的专题研究;三是评价学生论文创新程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文献综述应该成为毕业论文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七、答辩环节的成绩评定。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事求是学风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考核,也是本科学生毕业考试的主要内容。作为辅导老师的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依据,应该以论文本身为主,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能力,而答辩环节成绩的好坏,一方面受学生对自己所研究领域和内容的熟悉程度、对相关问题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答辩环节的重视程度和准备的充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毕业论文作为经济学类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环节,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经济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为主,所以不需要将答辩情况作为毕业论文的评价指标,而应该更多通过对学生写作过程的评判来确定其论文成绩。
教育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21篇)篇七
3、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4、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机制。
5、网络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路径探析。
6、临床实习生医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7、基于新媒体的管理机制在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8、浅谈如何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9、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10、高考地理中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体系初探。
11、浅析初中生主体性教育。
12、素质教育视野下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13、在师德建设中催生教育正能量。
14、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15、优化中学生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探讨。
16、当代教育资源配置对教育公平影响研究。
17、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浅析。
18、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9、日本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连接。
20、小学班主任应细抓德育教育。
21、初中德育教育研究。
22、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23、高校信息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探析。
24、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学习干预模型构建。
25、我国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证要素差异性分析。
26、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学校环境教育。
27、当代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问题分析与教育引导研究。
28、全面开展阳光招生促进教育公平公正。
29、强化工程实习过程管理提高工程教育实践教学质量。
30、职业教育科技园无界化资源共享建设研究。
31、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32、浅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生命教育。
33、信仰形成与信仰教育的合理化。
34、关于《高等数学》立体化教材的几点思考。
35、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
36、网络教育中虚拟现实技术在机械学科的应用。
37、基于moodle平台《建筑测量》网络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38、“三互补”助推“四联动”远程教学凸显实效。
39、明清时期民间医学教育探讨。
40、元代医学教育初探。
41、浅谈口腔教学引入微课视频教学的应用。
42、基于医患关系浅谈对当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研究。
43、运用智能手机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高职外科护理翻转课堂教学的探索。
44、美术鉴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45、儿童文学对低龄儿童焦虑心理的干预。
46、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外语学习行为研究。
47、多媒体时代下高校书法教育教学定位研究。
48、动漫、游戏等网络流行文化对青少年审美取向的影响。
49、云南鲁甸震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50、论军队院校教育资源网络化建设。
教育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21篇)篇八
3、分析四腔心切面所见异常在产前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的应用。
4、磁共振诊断胎盘植入及植入深度的临床价值。
5、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主动脉缩窄的临床作用及预后探讨。
6、盆底超声在产后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分析。
7、妊娠期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8、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控制状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9、胎盘屏障对污染物母婴传递的阻隔。
10、高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其分娩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11、异常妊娠大出血的临床急救分析。
12、球囊仿生助产技术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3、探讨胎膜早破孕妇生殖道感染状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14、高龄孕妇微量元素分析。
15、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体成分分析及其与孕期血糖变化的相关性。
16、子宫压缩性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安全性。
17、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
18、经阴道分娩初产妇实施会阴侧切术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19、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观察。
20、维生素b1肌内注射联合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对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1、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临床结局分析。
22、益母草注射液对产妇产后宫缩强度的影响观察。
23、胎儿生长受限的胎盘因素及其临床诊治。
24、双胎妊娠胎盘特征及其临床预后。
25、胎盘异常的磁共振成像改变特征。
26、妊娠高脂血症血浆高密度脂蛋白亚类分布特征及相关脂酶改变研究。
27、被动吸烟与妊娠期母体并发症的关系。
28、孕晚期hbv-dna病毒载量与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关系的临床研究。
29、静脉高糖营养短期治疗妊娠剧吐疗效观察。
30、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31、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采取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32、妊娠各期及新生儿eb病毒感染情况及母婴垂直传播的初步研究。
33、胎儿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宫颈长度在早产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34、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在剖宫产术后再孕引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5、孕前口腔干预对预防妊娠期龈炎的效果研究。
36、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探讨。
37、浅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期待治疗与围生结局的相关性。
38、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39、剖宫产瘢痕妊娠应用平阳霉素联合甲氨蝶呤注射治疗的疗效观察。
40、产前孕妇心理状态对分娩方式的影响分析。
41、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并发症观察。
42、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
43、超声在子痫前期胎儿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44、浅析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意义。
45、胎儿肢体畸形产前超声诊断的价值分析。
46、妊高症采用硫酸镁和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临床分析。
47、中期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48、足月胎膜早破干预时机及妊娠结局观察。
49、轻重度子痫前期妊娠孕妇抗心律失常干预治疗模式的研究。
50、糖化血红蛋白和糖耐量在妊娠期糖尿病初筛中的价值。
51、清淤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观察。
52、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硫酸镁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妊娠结局及et、no的影响。
53、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分娩结局临床分析。
54、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效果。
55、缩宫素联合钙剂和米索前列醇预防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56、低分子肝素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57、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58、不同分娩方式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59、产后治疗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60、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61、药物流产联合刮宫术治疗瘢痕子宫妊娠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62、产科急症剖宫产与择期剖宫产的临床特征对比研究。
63、成分输血对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64、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产科处理。
65、临床路径管理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66、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治的临床分析。
67、产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疗效探析。
68、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
69、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术在产科的临床价值。
70、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探析。
教育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21篇)篇九
摘要: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开展美术欣赏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全面思维,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个性,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美术欣赏通过对学生的审美心理培养,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鉴赏美。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所产生的穿透力和震撼力,使学生达到明是非、知善恶、辩美丑,向往真善美,自觉放弃假恶丑,从而使学生达到人格完善的目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术欣赏;创造性思维;人的全面发展。
正文:
21世纪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发展为核心,以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为纽带,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对于美术的意义还在于是一个新的图像化(视觉艺术化)时代。视觉信息的便捷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审美品位,人们不再会仅仅满足于人工技艺产生的精湛,而更加注重作品产生的个人审美体验,这样艺术作品的多样化、个性化、生活化就是必然趋势,提高全民的审美素质也显得更为迫切。由于艺术作品更多地要满足人们高速增长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那种较长时间的纯人工创作显得极不适应,如果说摄影术的产生导致了美术步入现代,那么信息技术必然把美术推向未来。对于这个未来人们有着种种的前瞻和设计,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未来的人们都将有更高的艺术素质(这不仅是精神需要也是生存竞争的需要)相比现在来说人人都是艺术家。在这转型变革时期对我们美术教师提出了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体系都是全新的课题,也是急待理清思路投入实践的全新课题。
美术教育尤其是其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无法取代的智育、德育、美育等多方面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课题只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随着多媒体使用信息量增大,学科课题综合化都必将大大拓展美术欣赏的容量。高中开设的美术欣赏课程以列为必修课程,以及大学美术选修课等构成全民的艺术素质教育,突现了美术教育在现代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美术教育要在素质教育中找准位置就必须突出普及和审美二个方面,才能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取得主动。不能认为开了美术课就是素质教育了,观念不转变美术照样搞应试教育(如重技巧、轻欣赏,重课外、轻课堂,重特长生、轻多数学生等)。美术教育要跳出低层次,实现其阶值就必须改变以掌握专业技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美术欣赏(既使是技能技巧教学也必须更多融入欣赏内容,对于特长生更应当重视美术欣赏及文化素养),纠正作为艺术教育的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两大顽症:艺术教育不艺术(套用其它学科教学模式无新意)、普通教育不普通(“重技轻理”过于强调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赏评作品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审美知识结构,提高艺术素养,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直觉和情趣,努力构建起新的适合素质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
美术欣赏课是学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学校整体的教育环境中,以其特殊的内容,承担着人才培育中的特殊任务,当教育步入素质教育时代,美术欣赏课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几年来的美术欣赏教学使我积累了一些的经验,归纳出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四点重要作用。
一、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国的传统教育,包括解放后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的确不重视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几千年封建专制政策传统的和“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及近几十年经济的计划管理模式以及过多的_运动影响对人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视,这种社会结构偏爱有知识、有技能但因循守旧、被动驯服,因而忽视乃至压抑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不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类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创造,“创造”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学习”这种人云亦云的能力每个人(包括动物)都有,但遗憾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人类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重要目的是造就批判性思维的头脑、敢于验证问题的头脑,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头脑。”美术欣赏课利用美术作品的内涵不确定性,让学生大胆想象,并能以我为主、自圆其说,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极其重要的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世界的发展大多是从无形到有形的一个过程,美术欣赏所培养的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对相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能力。虽然这种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形成惊人的作品,但由于形象语言的多样性,也能开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成为一种广义的形象思维文化教育。这对于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是最为有益的。因为这种教育用于大多数,对于创造性思维普遍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如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提倡成品再创造和艺术的大众化、流行化,艺术家运用他们喜欢的材料,创造出一些简单的、有意义的作品,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创作的公有财产。1958年艺术家贾斯伯琼斯创作的《三面旗》画的是三面大小不一而又有渐变形式的美国国旗。这件作品力图使人人都熟悉的图像,复制出来让观者看,给人一种新的视觉形象和冲击力。这便是创作,既简单又富有联想,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创作,美术欣赏课正努力提高美术教育这方面的功能。如废物造型创作,从材料到构思,完全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化腐朽为神奇,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特别是结合社会实际,挖掘有价值的课题,使这种教育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素质。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力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新型材料与工具发掘新课题。如广告欣赏、标志欣赏、家具欣赏、店面欣赏、环境艺术欣赏等实用性强,想象空间大的课题,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体现,增强了学习兴趣参与欲。学生的创造力在恰当的指导下,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步骤过程到结果,感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如在我校五十年校庆之前进行庆徽设计,同学们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对标志的理解积极构思,细致描绘,整个过程都充满着创造性思维锻炼。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创造性思维比较常见,效果非常好。
二、审美能力的教育。
审美能力就是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到处存在着美与丑、对与错的对比。学生时代正处在豆蔻年华,感情自然而纯真,对世界的美丽与美好的事物有着发自内心的渴求。但对社会一些对立变化认识还是很肤浅,所以校园美术欣赏课的审美教育尤其重要。“美到处都有,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美术是视觉形象艺术,美术教育就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心灵情感的共鸣,思想冲击,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利用艺术的感染力,感召力,观尽大千世界中的艺术精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美的本质,美的真谛。从重视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获取知识的质量,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运用直观教具、模型、范画、录像、幻灯、电脑设计等,帮助学生感知美,提高审美能力。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视觉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者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在美术欣赏课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方能产生情感共鸣。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们不仅从蒙娜丽莎的脸上看到,透过那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双目,悄然地流露着一种恬静、淡雅而又神秘的微笑,同时,我们还能感觉到一种朴素、自然、纯真的人性情感透溢出来,表现出一种彻底挣脱宗教禁锢而苏醒了的人性与复活了的灵魂,体现出充满血肉情感的人本价值,从而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许多美术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的感人效果,是言语、文字所无法描绘的,只能用心去体验、去触摸。如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的魅力在于通过刻画劳动的美,表现出一种自然淳朴的情感,坚实而凝练的笔调描绘出法国农妇朴实、勤劳、诚挚的品格,优美的自然风光,饱含着一种宁静的生活意趣。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另外美好的学习环境,会使心情愉悦,激发学习兴趣;恶劣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心情郁闷,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通过美化育人环境,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广博知识的源泉。
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旁征博引,促使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任何的美术作品都来源于社会,并依社会而存在,所以,欣赏美术作品必须要了解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风俗、人文等。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诸种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这要求教者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如一位教师在讲雕塑的基本手段时,把“焊”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这在金属工艺发展的今天,大量合金钢雕塑作品的问世,“焊”恐怕要算是较重要的雕塑手段。倒是另一位教师在讲述雕塑特征时引用了“焰火”是否也可以把它看作雕塑作品--瞬间雕塑,反而引起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如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一定要涉及到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区别,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归纳出:山水画是散点透视,因为山水画是移步换景、边走边画,不是很注重客观现实,重写意;而风景画是焦点透视,因为风景画是站在一个点不动进行作画,注重对客观现实的描写,重写实。这几千年的艺术也造就了东西方人的性格差异,东方人重情感,西方人重理性。由此会延伸到很远、很深。好的美术作品,欣赏者要有一定的知识做前提,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外部的形式结构,作品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等背景,内部情感意蕴。所以在欣赏的同时,大大的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四、人格境界的提升。
情感境界在审美中是一个中心问题。美术作品主要是作用于人的。
情感境界。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起来可以陶冶情操,完善意志,使欣赏者的人格境界得以提升等。《长江万里图》如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民族自豪感;拉斐尔画的《圣母像》激起人们愉悦爱慕亲切的情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米开朗基罗雕塑的《大卫》表现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与勇敢、无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美术作品在引起欣赏者的激动和共鸣中,唤起了优美、崇高、悲哀、痛苦等种种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使欣赏者接受某种道德情感,受到某种精神品质的熏陶,从而改善人们的情感状态,影响人的行为。审美情感可以说是审美过程中的心理动力。现在全中国正在轰轰烈烈的推行素质教育,而美育教育思想品德的培养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决定了它在美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用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使他们学会创造,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能力;学会生存,具有拼搏、竞争的生活能力;学会学习,具有自学的能力;学会做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美术欣赏尽管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所要达到的目标,还有许多深入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我国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现状,也需要认真调查研究。美术欣赏在自身科研方面相对滞后的状态,应该努力以改善。美术欣赏真正切实地实施起来,还会遇到许多实际困难,需要进一步探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可以预期的是,通过我们共同努力,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会更加突出。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育,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创造美的能力。”这是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话,它确立了美育在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前所未有的地位,也赋予了作为美育内容之一的美术教育应担负的重要责任。因此,美术教育作为现代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的艺术索质的一种有效培养手段,是把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注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感情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教育。而且,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艺术素质方面,又有着其它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道德修养。
做人要讲人品,德行和操守,这是人类社会在个人修身方面的最高规范。尽管符个时代,各个地区的道德标准不尽相同,但在若干方面又是相通的。我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说:“才者,德之益也;德者,才之师也。”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德育先于智能。”在我国古代孔夫子办学起,就制订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历代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美术教育的价值。魏曹植说:“存于鉴诫者图画也”。近代鲁迅先生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通过美术教育,使人们自觉地服从本阶级的道德规范,并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美国教育家艾斯纳认为,美术教育家们不仅日益有志于让孩子们提高鉴赏能力,以培养对美的感受,而且他们也火心通过伟大美术作品讲述的故事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赫伯里德认为,教育唯有应用艺术,才能解脱人类心灵所承受的压制,才能真正达到完整人格。事实上,艺术的教育在完善人的思想品质和伦理道德方面的作用并不弱于说教,而在某种程度上,它又起到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这是因为艺术靠形象的感染,而艺术形象的塑造是艺术家费尽心血在灵魂上的升华,它不仅刻化了艺术形象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社会的客观要求。当复杂的人生与纷繁的社会浓缩在艺术作品中的时候,便容易看出是非曲直,进而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就如我们能从德德拉克洽瓦的《自由领导着人民》,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董希文《开国大典》等作品中,感受到人民对人类社会中美好事物与正义事业的热爱,对进步的信仰,对真理的渴望。而古希腊的雕塑《维纳斯》、罗中立的《父亲》、王式廓的《血衣》、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作品便能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崇敬,对苦难的同情,对罪恶的仇恨。因此,美术充分运用了视觉手段,把难以言传的东西形象化,调动人们的审美感受,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达到培养人的道德修养的目的。
二、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
人是社会的人,而对生活、社会、自然应具有欣赏、感受美的能力,才有生命的意义。阿恩海斯曾指出:“生活的唯一意义便是对生活本身最充实、最纯粹的体验。艺术是我们所能得到的完成生活使命的最有利的工具之一,如果不让人得到这一利益,实际上就是对他的剥夺。”的确,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种魅力,使人欣赏时能够完全沉醉,整个心情,精神都非常的愉快和满足。这种魅力或特殊的美感作用,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有美,这种美刊以唤起人们的美感,追求的美感作用正是美术的美所决定的。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美感能力,而美感教育的最先途径是从通过训练人的感觉器官而开始的,或者是首先应该培养人的审美的“眼光”,以审判的眼光去改变实用目的视觉态度。而要把普通人的眼睛训练成艺术家的眼睛,其重要途径就是美术教育,人们在接受美术教育时,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比较协调、对称、均衡、各样统一、节奏和韵律等规律的感悟和研究,从而获得对形式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审美感受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在理智上受到启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愉悦,达到身心健康、协调和美化社会的效果。审美能力,是人的素质发展的核心。在新世纪倡导素质美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世纪是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成为适应残酷的生存竞争环境的必要条件。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大众的创造思维和生活工作的应变能力。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发现,曾接受过良好的美术教育的人往往思维活跃,有自己的审美态度并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去完成任务。相反,没有受过美术教育的人,虽然工作认真踏实,但很少创意。许多著名的美术教育家都指出:艺术教育并非造就专业艺术家或进行一种职业训练,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发展他认识与智力,特别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独创能力。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培养创造精神的主要手段就是视觉的训练,通过视觉的训练,去建立感官与外界的和谐与习惯的关系,构筑一个统整的人格魅力。一个人的视觉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入具象向意象发展,对于一个普通人的眼睛是见什么像什么,要从这种“像”中培养对形体的比例概念,并善于将彼此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形体的大小、高低、粗细、方圆等以及色彩的冷暖、明暗、块面的大小等相互关系,之后,再动手描绘,由简及繁的物象写生,逐步认识明暗与色彩的规律,掌握观察和表现物象的方法,把握物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而获得完整系统的表现能力。随着视觉能力的发达,真实情景渲化为一种文化内涵,进入意象层次。因此,通过对大众实施美术教育,加强视觉能力训练,并着重意象训练,不仅提高了观察客观世界的深度,而且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美术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过程巾有着它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正如美术教育家阿恩海妙所言,“美术在更大强度上,应该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智能、身心等方面和谐发展的需要”,他把美术视为“整个文化的一部分”,是每个受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在现今素质教育的改革浪潮中,美术教育将发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注释:
[1]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十九世纪中叶,法国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一八一四至一八七五)。
[2]著名艺术家卡斯帕·豪泽尔(德语原名:kasparhauser,1812年4月30日-1833年12月17日)。
[3]扬·阿姆斯·夸美纽斯(us,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4]《开国大典》是中国画家董希文于1953年完成的著名油画,描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刻,为董氏最著名的代表作。
[5]罗中立(1948年——)于一九七八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深造。《父亲》一画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
[6]王式廓(1911—1973)字子容。山东掖县(今莱州市)西由村人。当代革命现实主义画家和人民美术教育家。早年学习美术,1930年入济南爱美高中艺师科学习西画,,开始学习西画,并关心革命。“九一八”事变后,担任爱美中学南下请愿团二大队队长,赴南京参加全国学生的联合示威游行,要求蒋介石政府抗日。
参考文献:
[1](美)拉尔夫·史密斯著滕守尧译:《艺术感觉与美育》,四川人民出版设,1998年版,第189页。
[2]张宝教:《天大以综合素质标准评价学生》,《中国教育报》1998年5月29日,第57页。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与职业》1999第7期,第76页。
[4]王大根:《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1日第1版,第95页。
[5]席勒:《美育书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35页。
教育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21篇)篇十
3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4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5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6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7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8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9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10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11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2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3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14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15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6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7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18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9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20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教育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21篇)篇十一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实践。
2、 实践的客观性与目的性。
3、 实践的结构与实践的社会性。
4、 主体与主体性。
5、 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
6、 认识的过程与真理的相对性。
7、 认识的客观性与真理的绝对性。
8、 真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9、 真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10、 真善美统一的内在价值。
教育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21篇)篇十二
3、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分析。
4、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5、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6、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
7、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浅探。
8、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9、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0、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成长式评价的研究。
11、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2、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注意小升初语文内容的衔接问题。
1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4、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15、关于"包容教育"的理性思考。
16、探究制约学校教科研发展的因素。
17、对合作学习热的"冷"思考。
18、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几种方法。
19、新课程理念下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20、谈"对话式"课堂教学。
21、数学学习也要"听说读写"。
22、《苏北农村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23、"留守孩儿"教育策略和实践研究。
24、"元认知理论"下优化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25、谈对话教学的现状要素及其理想定位。
26、关于小学骨干教师心理问题的分析。
27、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8、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29、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30、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31、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32、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33、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34、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35、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36、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37、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38、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39、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40、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41、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42、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43、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44、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45、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46、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47、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究。
48、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49、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50、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教育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21篇)篇十三
2如何管理班级中特别调皮的学生。
3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4小学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5浅谈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6小学主题班队会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的促进作用。
7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8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
9新课程背景下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策略研究。
10小学班级建设中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
11谈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12“角色扮演”在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
13品德课在小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研究。
14现代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教育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21篇)篇十四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职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愈加关注,从学前教育的内容上看,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以及教育实践过程中的综合素质均依赖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如何进一步以理论教学为指导、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成效,是现阶段相关教育人士的关注热点[1-2]。
学前教育实践课程主要指通过提供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的感性经验,从而达到帮助学生获得从事幼教工作的技能技巧,以及培养学生日后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及研究的工作能力的目的。从本质上看,学前教育的实践课程是属于教育中的综合课程,是教育专业课程中的重中之重;从内容上看,实践课程可主要可包括教育见习、模拟教学和教育实习以及综合实践等课程项目。
二、学前教育实践课程价值分析。
由于学前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低龄化、身体素质差、认知思维结构发展不完全、生活自理能力低等特征,因此,从事学前教育的幼教不仅应具备合格的教育技能,同时也应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积累育儿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而学前教育的实践课程属于教育专业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课程,从教师教育的发展方面来看,实践课程有助于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培养其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从实践课程内容上看,其涵盖了实践性课程、实践技能和实践活动等方面,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职前向职后教师,由新手向专业化教师的过渡发展,从而为实际教育技能操作奠定基础。
三、优化学前教育实践课程教学的策略探讨。
(一)见习的广度与深度并进。
教育见习是学前教育实践课程的基础阶段,是该专业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教育理论后,在学校的计划与组织下,以一定的学习目的为导向到托幼机构、幼儿园等进行实地参观的重要教学项目。通过见习的跟班观摩学习获得感官上的幼儿特点信息,从亲身实践中初步感受幼教工作,为其进一步将学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联系奠定基础。为了促进见习的有效发展,常态化是现阶段见习制度的发展方向,对此,笔者认为,学校可通过分散见习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将教育见习安排于每一学期的理论教学末端,见习时间以一星期为参考;对每次见习进行具体内容的计划与安排,根据其层次可首先使学生了解以及学习幼儿园的常规活动,并参与协助幼教的班级管理活动,观察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活动等,使其从具体内容中获得初步实践经验。
(二)丰富实习的规模与内容。
传统的学前教育在实践课程中通常以一次性实习为主,该模式不仅规模小无法达到预期的实践教育目标,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实践经验获取的客观性发展,具有较高的偏差度。为了避免一次性实习的缺陷,应对实习制度的规模以及内容进行丰富,例如,将实习模式分为三个环节,包括教育实习(小实习)、毕业实习以及研究性学习。首先,教育小实习属于毕业实习的初始阶段,应重在发展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基础技能,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加入到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帮助其积累具体的实践经验。其次,毕业实习作为实际岗位实习的一种,可安排在毕业前夕,应主要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工作;一般来说,毕业实习可囊括的教育实践活动应包括保育、教育、班级管理、家长与社区等工作,为学生参与幼教工作后独立从事幼教活动提供经验发展平台。在实习过程中,可实施“双导师制”,即由学院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全程指导,以保障学生实践课程能得到及时反馈。
(三)注重专业技能综合实践。
要真正培养起现代化学前教育领域的合格教育人才,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取得落实。一般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技能以教学基本功,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班级的管理,偶发事件的处理等内容为主。对此,教师可采取微格教学、模拟教学以及多媒体等各种途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另外,学校可组织包括高校专家讲座,幼儿园名师做客,典型教育教学案例观摩,网络资源共享等在内的综合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实践综合活动。活动教学时,教师应关注课外自主练习和课堂演练相结合,以观摩典例、演练、师生研习、再次演练为参考程序循序渐进达到教学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实践课程作为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桥梁,符合社会人才培养要求,也符合学生技能发展规律;学校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全程渗透式地开展实践教育,将职前幼儿教师的培养落在实处,从而达到提升了幼教人才实践能力的最终目的。
[1]粟华.浅析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现状及改进方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04):87~88.
[2]柳文.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新思路[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161~163.
教育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21篇)篇十五
3、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对《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新认识。
4、在某某课程教学中渗透教育----对小学德育的新认识。
5、论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6、论小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7、善待差异-----从一个教学案例说起。
8、语文教学如何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9、提高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数学教育----自己的尝试。
10、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1、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12、小学教师的新角色:由重传递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
13、小学教师的新角色: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14、小学教师的新角色: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15、小学教师的新角色: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16、小学教师的新角色: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17、小学教师的新角色: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18、小学教师的新角色:由教学模式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1、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小学生开展主动参与式学习。
22、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小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23、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小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4、小组合作学习在某某课程教学的体现。
25、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研究。
26、课堂教学的强化技巧研究。
27、对课堂教学中变化刺激技巧的研究。
28、对课堂教学中控制学生吵闹的技巧的研究。
29、对课堂教学中提问学生技巧的研究30、对小学生分组活动技巧的研究。
31、对在小学教学中运用教学每体的技巧的研究。
32、对课堂几哦啊学中沟通与表达技巧的研究。
33、对创设课堂情境的技巧的研究。
34、对课堂教学中结束技巧的研究。
35、对课堂教学中补救教学技巧的研究。
36、善用鼓励---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37、某某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38、小学生的向师性的问题研究。
39、高年级小学生逆反心理研究40、离婚家庭子女学习心理研究。
41、小学生学习动机问题研究。
42、小学生学习习惯问题研究。
43、小学生注意力障碍问题研究。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社会----案例分析班队建设刍议今天如何来班主任。
班长在班级中的作用问题研究。
教育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21篇)篇十六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32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36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
见
海峡两岸小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比较研究。
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
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
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比较。
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角色浅析。
厦门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
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94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
浅谈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等教育质量观述评。
学校管理中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研究。
学校情景下儿童肥胖症的综合防治模式研究102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策略研究。
“先行组织者”与古诗教学词句疏通。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106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
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
浅析另类儿歌的思想倾向及形成原因。
浅析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英语快乐教学的误区及其原因探讨。
晏阳初的平民教学观及其当代价值。
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之比较与思考113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
现代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教育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21篇)篇十七
3..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4.某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
6.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7.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8.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
9.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
10.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11.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
12.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
13.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14.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
15.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
16.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17.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18.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9.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21.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23.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4.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25.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
26.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
27.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
28.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
29.某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
30.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31.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32.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33.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34.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
3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36.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37.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
38.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39.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40.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41.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
42.放飞语文课堂开辟求知天地。
43.“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
44.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
45.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46.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47.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8.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
49.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50.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
51.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
52.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
53.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
54.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
55.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
56.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
57.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
58.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
59.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60.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6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2.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
63.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64.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65.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66.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67.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68.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69.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70.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1.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72.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
73.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
74.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75.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
76.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78.“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79.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
80.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
81.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82.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
83.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
84.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85.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
86.浅谈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87.高等教育质量观述评。
88.学校管理中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研究。
89.初探新课改下的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厌学的关系。
90.小学语文教师“口语交际”课专业素养问题初探。
91.关于师范生教育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92.学校情景下儿童肥胖症的综合防治模式研究。
93.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
94.新课程背景下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策略研究。
95.“先行组织者”与古诗教学词句疏通。
96.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
97.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
98.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
99.浅析另类儿歌的思想倾向及形成原因。
100.浅析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01.小学英语快乐教学的误区及其原因探讨。
102.晏阳初的平民教学观及其当代价值。
103.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之比较与思考。
104.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105.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课程方案的分析与思考。
106.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
107.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校长的用人艺术研究。
108.中小学科学教育人文化的思考。
109.小学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
110.现代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教育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21篇)篇十八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台湾电视节目对大陆中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
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例。
小学英语快乐教学的误区及其原因探讨111晏阳初的平民教学观及其当代价值。
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之比较与思考113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育。
(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标准研究。
5、行走在“大语文”教育之路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再思考。
6、论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
7、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8、让儿童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品质训练。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平等对话”的实践和思考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设计。
(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3、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关于小学语文考试操作与评价研究的思考。
4、人文性基础性生活性综合性——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几点思考。
3、小学语文教学牵手现代教育技术——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整合。
4、当前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的不平衡成因分析。
5、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以儿童诗为例。
规范标题举例:
职业道德素质。
学识素质。
能力素质。
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
教育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21篇)篇十九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3]张法。中国艺术_历程与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王瑞成、宋清秀。中国文化简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6]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8]孔六庆。中国画艺术专史_花鸟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9]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10]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11]张建军。中国画论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12]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5.
[13]顾丞锋。西方美术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4]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6]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17]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18]朱狄。当代西方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9]邓福兴。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20]徐书城。宋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教育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21篇)篇二十
3、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4、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家庭义务教育决策的影响。
6、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7、绿色教育视野下华德福课程思想研究。
8、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研究。
9、hw公司互联网教育商业模式研究。
10、浅谈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11、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12、教育信息化中数据处理与数据可视化研究。
13、基于教育传播学视角的高中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研究。
14、家庭因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5、远程教育运用于羽毛球教学的方法研究。
16、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管理问题研究。
17、盲聋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18、后平权时代美国原住民教育政策研究。
19、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20、高中生异性交往中理想异性的特征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21、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政府角色研究。
22、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23、初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城乡差异分析。
24、视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5、铁岭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6、高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27、基于体感交互的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
28、心理游戏在中小衔接心理教育中的策略探究。
29、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30、数字化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课堂实践研究。
31、云南边疆地区卫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干预研究。
32、县域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3、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34、县域政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35、二战后台湾原住民语言教育政策变迁研究。
36、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37、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
38、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39、孟子人性论在当代道德教育中的价值。
40、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41、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探究。
42、基于儿童本位理论下学龄前儿童教育类app的交互设计研究。
43、农民工随城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44、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45、新媒体环境下中学语文教育网站建设研究。
46、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社会支持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
47、美国“家庭学校”教育方式在中国的推行方案研究。
48、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能力需求与胜任的分析。
49、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课程观形成的叙事研究。
50、凉州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51、智能教育物理平台中基于前向推理的解题子系统的研究。
52、农村学前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改进路径研究。
53、我国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问题研究。
54、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55、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56、我国义务教育政府支出责任分担机制研究。
57、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58、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性研究。
59、教育救助法律制度研究。
60、中国民办培训教育办学规制问题研究。
61、微视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研究。
62、湖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分析。
63、基于情境创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
64、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65、美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路径研究。
6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农村教学点发展案例研究。
6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求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68、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69、中芬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比研究。
70、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71、湖北省黄梅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
72、聋哑学校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73、盘锦市农村贫困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74、后现代视角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
75、延边州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调查研究。
76、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
77、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78、毛泽东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研究。
79、黑龙江省教育考试机构发展改革研究。
80、武威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
81、民国时期公民教育研究。
82、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特岗教师教育信念研究。
83、财政性教育经费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84、基于政策视角的广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85、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制度研究。
86、游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87、教育管理视角下的高中生学习倦怠研究。
88、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89、解构基础教育的性别迷思。
90、人际与群际视角下青少年慈善捐助归因的特点及其教育干预。
91、中国和新加坡的英汉双语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92、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93、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有限性研究。
94、台湾新移民子女教育政策评述及启示。
95、教育转移支付对义务教育供给及均等化影响的研究。
96、基于信息技术的`义务教育阶段酸和碱教学研究。
97、全球化时代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公民教育研究。
98、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99、农村失学儿童的受教育权保护现状及救助对策。
100、我国城镇居民教育投资收益与风险研究。
101、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102、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青少年逆反心理研究。
103、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研究。
104、我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保障问题研究。
105、教育不公平的影响机制研究。
106、无锡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107、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108、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流入地义务教育同城待遇研究。
109、洛克的自由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影响。
110、孔子与耶稣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研究。
111、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义务教育供给的影响。
112、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失范归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113、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失范预警模型构建研究。
114、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困境研究。
115、基于增值评价的教育公平研究。
116、呼和浩特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问题研究。
117、基于教育技术学语境的先秦儒道技术思想价值阐释。
118、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119、我国青少年的孝道问题与教育对策研究。
12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供需关系研究。
121、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研究。
122、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影子教育治理的政策研究。
123、日本对非洲数学和科学教育援助研究。
124、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25、s教育培训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126、民国时期福建省教育视导制度研究。
127、基于学校教育视角的家校合作的个案研究。
128、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教育发展的困境和出路。
129、论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
130、课堂教学中的性别教育研究。
131、消费文化语境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
13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研究。
13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学教师计算机焦虑的状况研究。
134、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惩戒问题研究。
135、社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研究。
136、杜威的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当代启示。
137、教育手段的正当性研究。
138、同侪互助在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的案例研究。
139、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资源设计与开发。
140、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141、江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142、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建筑更新改造的设计研究。
143、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教育观念的变迁。
144、家庭教育方式、家园合作共育对幼儿自信心、独立性的影响研究。
145、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研究。
146、基于罗尔斯正义思想的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147、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148、农村人口迁移对城市教育投入的影响研究。
149、新疆沿边经济带教育、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150、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研究。
151、沈阳市民办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152、大连金州新区教育综合改革案例研究。
153、话语视角下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反思。
154、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155、精神分析思潮的道德观及其道德教育价值。
156、论教师的教育习惯及其更新。
157、国家教育考试舞弊防治及其改进研究。
158、外来务工者子女自信心的问题及教育策略。
159、秦皇岛市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160、夏邑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161、中美教育游戏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162、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163、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仿真平台设计与开发。
164、中韩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
165、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学校道德教育研究。
166、我国农村离异家庭儿童道德教育研究。
167、城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168、经验道德认识论及其道德教育启示。
169、学校礼仪教育的失落及其可能出路。
教育毕业论文大纲参考(模板21篇)篇二十一
3.教师使用新教材出现问题的研究。
4.教师思想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5.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6.教师知识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7.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界定与标志的思考。
8.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9.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10.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11.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12.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知识储备研究。
13.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专业思想形成研究。
14.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角色转变过渡的相关研究。
15.教育实习后的专业认同变化研究。
16.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17.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18.课改背景下的学生作业的研究。
19.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20.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21.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22.课堂教学新境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