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反思(精选21篇)

时间:2025-01-04 作者:雨中梧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石,对于建设高质量课堂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范文为我们提供了不同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思路和角度,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反思(精选21篇)篇一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能力训练目标。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教学设想。

一、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养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要求学生阅读这篇新闻报道,弄清其结构特征,以之为范本,进行新闻写作练习。

三、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互相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二、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三、分析与探究。

1.【提问】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反思(精选21篇)篇二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课一个课时就讲完了。因为市教研所要来听课的缘故,所以本来不会讲的这一课就当做了第一册的最好一节新课。但是,今天我讲的有好些瑕疵。

四班是第一节,由于害怕教研所的来听课,我有些紧张,说话都不利落,声音颤巍巍的。在四班讲课时表情僵硬,语言贫乏,实在是无趣的很。不过教学任务倒是完成了的。

三班忘记展示教学目标,直接跳到飞天梦一节去了。有了四班的前车之鉴,再加上没有了听课的压力,整个状态都比在四班时好,所以课堂气氛比较好。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三四班都没有讲文章的首尾圆合结构。

近来我发现三班的课堂气氛越来越好,四班就有所下降,而且作业情况四班也颇有些敷衍的意思。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田老师说的“状态不好”,但可以肯定的是四班学生放松了自己,三班整体有了显著的改变。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反思(精选21篇)篇三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反思(精选21篇)篇四

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反思(精选21篇)篇五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能力训练目标。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教学设想。

一、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养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要求学生阅读这篇新闻报道,弄清其结构特征,以之为范本,进行新闻写作练习。

三、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互相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反思(精选21篇)篇六

教师:我国从古至今对飞天的梦总是抱有很深很浓厚的憧憬,这个梦想终于在2003年10月17日得到了实现。这一天可以说是全国上下万众瞩目的一天,也是我们的自豪感得到空前提升的一天。这一天,让我们用一些定语来给它下定义。

同学们看书,自己找词语,或者自己形容(时间为3分钟)。

教师归纳、概括、点评:中国第一位宇航员、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了几百年的梦想……(这些词语可以由同学们自己找、自己说,主要的目的是让他们对这一天的意义有所了解)。

教师:在课文的开始,开头的三段,给我们介绍了本篇新闻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叫作新闻的导语。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的精辟议论组成。

明确: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

教师: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以本文为例来看这些部分的作用。标题,告诉我们新闻的内容;电头,告诉我们时间和发布新闻的报社等情况;导语,刚才说过了,是介绍本篇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围绕导语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结语,就是结束。

新闻中,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次要的信息放在后面,这种结构叫作倒金字塔结构。

教师:同学们,再从整体上看看课文,课文结构的安排很有特色。前面和后面都是记述“神五”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对中国航天史的回顾(这个回顾是简要的),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这是一种首尾四合型结构。

(提示:按照时间顺序。)。

参考答案:。

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提示,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并概括。)。

教师:困难是巨大的,但是我们总算走过来了,我们相信未来我们的国力会更强,未来蓝天上将会有很多中国人的影子,有很多的飞机上都写着“madeinchina”。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反思(精选21篇)篇七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能力目标: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自主合作。

多媒体网络视频。

一课时。

一、导入——视频导入。

利用神舟五号发射的`网络视频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神舟五号的发射状况。

二、神舟五号发射的相关资料介绍。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1、根据新闻结构,理清本文脉络。

主体:(4—26)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

结尾(27—30)呼应开头,回到导语重点内容——中华民族迎来飞天梦圆的时刻!

2、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时间事件。

1957年,苏联发射卫星,激励中国也立项研究;

1958年,提出“人造卫星”计划,专家学者制定发展规划方案;

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关键)。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

1980年,返回式卫星和原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

1986年,“863”计划出台。

1992年,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1999——2002年、“神舟系列(一至四号)”成功飞天。

2003年,“神五”成功飞天,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作者是如何说明“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数字列举法。

3、文章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在哪儿?为什么这么说?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自己选题,就身边的热点新闻做一不少于三百字的报道。

(略)。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反思(精选21篇)篇八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以及新闻在结构上的特点。

2、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把握新闻真实性原则。

2、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钱学森讲“万户飞天”

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的“万户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

那是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万户。他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万户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

万户问道:“怕什么?”

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万户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们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只见蓝天上万户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户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

“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万户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倍受列强的欺凌。但是,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

“实际上,早在明代我国便发明了二级火箭。多级火箭为我国首创,是人类火箭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多级火箭的先河。”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

20xx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如今,科技实力是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20xx年,中国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想——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骄傲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回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重新感受那份自豪与骄傲以及重温那段艰难的航天历程。(写出课文标题)请同学们看屏幕画面,以自豪的神情去回顾我国的航天历程。(放映幻灯片)。

二、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前学过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即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主体(4—26段):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1)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3)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结尾(27—30段):(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三、解决几个问题: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州五号”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这篇新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例说明。――用了大量的数字来体现真实性。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今天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一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4、谈谈本文的结构特点。

一般的文章可以分为三种结构:线形结构、网状结构和圆形结构。本文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结合本文,课外搜集资料编写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反思(精选21篇)篇九

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让学生按照新闻的结构来整体把握并提取信息概括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点拨。通过图、文、视频,让学生把握新闻主体中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直观生动的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史,体会民族自豪感,对科学技术产生浓厚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成就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与数不清的付出,我们在激动与兴奋之余,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以及集体力量的可贵。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反思(精选21篇)篇十

培养阅读和写作新闻的能力,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如报刊、电视、网络等)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航天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并品读相关词句,感受语言背后作者的情感。

2、析标题的含义。

3、体会新闻选材的时效性和目的性。

【教学课型】自读课。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钱学森讲“万户飞天”

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的“万户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那是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万户。他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火药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万户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

万户问道:“怕什么?”

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万户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们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只见蓝天上万户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户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

“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万户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

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倍受列强的欺凌。但是,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

实际上,早在明代我国便发明了二级火箭。多级火箭为我国首创,是人类火箭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多级火箭的先河。”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

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如今,科技实力是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2003年,中国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想——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骄傲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回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重新感受那份自豪与骄傲以及重温那段艰难的航天历程。(写出课文标题)请同学们看屏幕画面,以自豪的神情去回顾我国的航天历程。(放映幻灯片)。

二、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前学过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即找出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主体(4—26段):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3)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结尾(27—30段):(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三、解决几个问题:

1、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有两层含义:其一,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州五号”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这篇新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例说明。――用了大量的数字来体现真实性。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今天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一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4、谈谈的结构特点。

一般的文章可以分为三种结构:线形结构、网状结构和圆形结构。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结合,课外搜集资料编写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反思(精选21篇)篇十一

10月15日清晨,朝阳晖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这是人类航天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__在中共__届__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今天,已经可以透露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但正是这8000米的距离,为中国后来的卫星上天开辟了通路,使中国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漫漫远征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1970年4月24日。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而对航天员的挑选则早在1969年就开始酝酿了。1970年,19位优秀的飞行员被列入了预备航天员的名单。他们都经过了近乎苛刻的各种身体测试。

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这年3月,由4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__批准。这就是的“863计划”。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__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新征程。

然而,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太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首先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第二是安全返回技术;第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中国已经有了解决的基础:1970年,“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至今,“长征”系列火箭已经形成五大型谱,成功发射了60多次,其中“长征”二号丙火箭的发射成功率达,“长征”三号乙火箭可以把5吨以上的卫星送上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早在70年代,中国就掌握了卫星返回技术,1980年发射的返回式卫星已经和原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横亘在中国科学家面前:载人飞船上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尽管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

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它意味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仅仅三个月后,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船“神舟”二号的发射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神舟”二号飞船为全系统配置的正样飞船,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

1月9日,在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的时候,“神舟”二号发射成功,这是“飞天”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致意。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

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了我国航天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进入新的一年,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这一时刻的早日来临。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反思(精选21篇)篇十二

各位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本课的教学设计。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2)完整性。 (3)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扭转乾坤一鼓作气不同凡响。

翌年 横亘酝酿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本文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反思(精选21篇)篇十三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难点:

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一、导入。

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也只到了今天,梦想才变为现实。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三、知识链接。

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法,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和场面,形象的再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报道形式。它不像通讯那样要求写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只是选取全过程中最富特征的一两个片段、场景来加以刻画,将它们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它所刻画的,是新闻事实的“横断面”,是“一串葡萄”中的“特别硕大的葡萄”,是“一串珍珠”中“一颗特别明亮的珍珠”。因此,其报道面比通讯更为集中、更为细腻。在表现方法方面,新闻特写的主要手法是描写。它采用细描为主、白描为辅的手法,对所要报道的事物、人物或景物进行精心刻画,再现新闻现场的具体情景。它当然也使用叙述。有时还采用议论手法,但这些手法处于次要位置。

四、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2、分析思考:本文标题的含义。

天梦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探究1:本文按什么顺序行文的?

明确:时间顺序。

探究2:作者用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表现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的心情。在那一刻,梦想将变为现实,传达出一种无法自制的激动和欣喜。

3、学生展示自己列出的各时间段的重要事件。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1986年出台的“863计划”,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1999年11月20日,“神州”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

20xx年1月9日,“神州”二号发射成功。

20xx年3月25日,“神州”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20xx年12月30日,“神州”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20xx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太空。

……。

幻灯片显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五十年代末开始对人造卫星的探索。

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

神舟一号至四号的顺利升空。

神舟五号升空飞天梦终实现。

神舟六号返回,飞天梦更进一层。

神舟七号成功出舱。

4、分析本文结尾的特点和作用。

家契诃夫曾说:“我要等到想出一个跟开头一样好的结尾才写它。”可见人们对结尾的重视。本文的结尾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文章锦上添花。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6、学会写新闻。

首先,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

其次,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新闻的标题。

再次,注重新闻的结构。例如本则新闻为首尾复合型结构,原因为本则新闻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五、课堂小结。

本文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材料丰富,条理清晰,学习完本文,不但增长了知识,更增添了民族自豪感。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反思(精选21篇)篇十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大事,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使之树立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培养其多读报纸,增长见闻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耐心阅读较长篇幅新闻,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线索,获取有用信息;

【教学难点】。

1、初步学习撰写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的模仿与创新。

2、体会本新闻的写作特色:标题的双重含义,背景材料占导主体地位,首尾圆合型结构;

【教学准备】。

彩图系列《万户飞天》《嫦娥奔月》《太空风光》《“神六”双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远古时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屈原的仰望宇宙发天问,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闻名中外的“爱国飞行师”冯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只有到了这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明白梦想到底是如何变成现实的。这天,我们有幸了解到这个历程,解开先前的种种疑惑。那么,就让我们立刻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盼已久而骄傲自豪的“飞天”历程。

(二)整体把握,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

主体:(4―26)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时间为线索,特点为“时间为经,事件为纬”)。

航天大事记。

1957年,苏联发射卫星,激励中国也立项研究;

1958年,毛泽东提出“人造卫星”计划,专家学者制定发展规划方案;

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关键)。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

1980年,回到式卫星和原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

1986年,“863”计划出台。

1992年,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神舟系列(一至四号)”成功飞天。

“神五”成功飞天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结尾(27―30)呼应开头,回到导语重点资料――中华民族迎来飞天梦圆的时刻!

(干净利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锦上添花)。

(三)情感教育指导:引导学生了解成就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与数不清的付出,我们在激动与兴奋之余,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以及群众力量的可贵。

明确:“我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航天员……。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付出”――智慧和心血、精神和个人力量……。

点评:他们将几千年来民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用自己的努力和心血为我们创造了奇迹,谱写了一曲飞天壮歌。以前有那么多朴实无华却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

(1)“神四”发射时工作人员为了扶住即将倾斜的仪器而双手严重受伤亦无怨无悔;

(2)“非典”隔离时期的电话指挥、坚决不下火线,保证“神五”的成功发射;

……。

所以,我们要为他们鼓掌,要感谢他们的付出。这倒是让我们想起了魏巍作品中的一句话:“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看来,他们不仅仅是最可爱的人,还是最敬业、最伟大、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人。

2、航天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一系列强而有力的保障,除了技术与人员的投入以外,其实还需要什么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提及的`知识进行再深入思考分析)。

明确:(1)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和决策。如:毛泽东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邓小平的“863计划”、江泽民的“下决心搞载人航天”等关键时刻作出的正确决策,极有力地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

(2)厚实的物质基础――强而有力的物质保障。这是离不开改革开放,更准确来说是离不开辛勤劳动创造出一切物质财富的全国劳动人民。没有经济实力,根本谈不上航天工程近十亿的经费。梦想的实现,没有劳动人民的付出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过去就是因为经济跟不上而无奈地让飞天梦想尘封在一张张构图中;如今最后有条件实现了,是因为经济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说,正如一首歌曲所唱的:“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航天事业的成功,有国家的功劳,更有人民的功劳。

小结: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要具体指出谁的功劳最大,确实很难,就应说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说这是一个团结的群众、一个有理想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里的一个建设成就。

(四)探讨文章的写作特色:作为新闻报道,忠实地传递现场信息是其不容推卸的职责,但是这篇新闻关于“神五”升天的现场报道似乎不多,更多的篇幅让给了背景材料――中国航天史的叙述,仅在首尾谈及现实场景――“神五”升天。这样的新闻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你怎样理解这样的写法呢?能够回想前面几篇新闻(个性是《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写作特色,结合本文思考。

预设:补充过去的重要事件更有说服力/把更多的背景放进文章使文章更有历史厚实感/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航天史……(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潜力)。

明确:(1)背景材料虽然不必须是最新的消息,但是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的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建立在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应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拥有自豪感,同时也迫切想明白当中的一些细节,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艰辛的历程到底是怎样的。所以,针对这样的状况,本文带给了翔实的资料以及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且把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此刻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这就体现了本篇新闻的价值所在。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好处更加突出,从而反映出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就应只是关注现实的场景,还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2)文章的结构分析: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神五”发射是重大新闻,关于它的现场报道千千万万,如果只把目光聚在这个现实场景上,那就没有太大的特色了。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在安排结构上巧动脑筋,以飞船发射作为线索,以“神五”发射为引子巧妙地回顾了中国航天史,让读者较全面地了解有关信息后,又以“神五”的发射作为结束。这样,首尾都是最新消息,体现出新闻的时效性,中间部分合理安排背景材料补充说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就使得文章的资料充实,结构合理了。这样首尾呼应的写作结构又叫“首尾圆合型的结构”。我们明白,“圆”给人的感觉是和谐、圆融、平稳的,在中国文化中,它也代表着一些特殊的含义,个性是和谐圆融,它正是不少人所追求的完美的象征。所以,这篇文章也就给人舒适平稳的感觉了。

(五)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

明确: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千年不懈努力最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点拨:俗话说:“画龙还须巧点睛。”如果把写文章比喻成“画龙”,那么拟题就是“点睛”,这对于新闻来说就更为明显,因为新闻的最大目的是供人阅读,标题的吸引度往往决定了文章的阅读率,所以标题就是新闻的“眼睛”。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新闻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的必要要素。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反思(精选21篇)篇十五

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教学方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必修1新闻单元的最后一篇新闻报道,同时,课文是针对中国航天事业这样一个重大题材的报道,既记录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更着力揭示了几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凸显了国人的喜悦和自豪。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图片激趣法、信息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新闻写作,关注国家大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运用图片激趣法)。

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都反映了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只有到了这一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

二、回忆旧知。

1、回忆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2、结合本单元的第一篇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理解并区分新闻中的“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

三、理清结构、熟悉内容。

1、对照新闻的一般结构,理清本篇新闻的结构,完成表格:(运用信息归纳法)。

读新闻析结构。

段落结构内容1-3导语??“神五”发射,举国关注,不同凡响?4-26主。

体新闻。

事实??“神五”发射成功?30结尾??中华民族飞天梦圆2、重点学习“主体”部分(运用合作探究法)。

解决思考题:一、背景材料部分回顾了哪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二、给主体部分拟个对仗式标题。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反思(精选21篇)篇十六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三、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四、分析与探究。

1.【提问】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

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反思(精选21篇)篇十七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四、课时:一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

(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2)完整性。(3)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扭转乾坤一鼓作气不同凡响。

翌年横亘酝酿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三)合作学习-----教师质疑,学生讨论。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四)分析与探究。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本文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反思(精选21篇)篇十八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了解新闻结构上的特点。

2、掌握课文整体结构、体会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3、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2、学习科学家不断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整合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新闻报道就回顾了这一段历史。

今年的10月24日,我国的“嫦娥一号”飞天,开始月球之旅。这是我国航天之路的继续。四年前,我国的“神舟五号”第一次将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我国的太空之旅,可谓喜报频传。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四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回味一下那个曾让十三亿人倍感自豪的经典时刻。

(二)感知课文。

1、几位学生连读全文,思考:本文真正写新近发生的事件是在哪些自然节?

[第1、2、3和最后两节。]。

2、除此而外的共计24个自然节是写什么内容的?

[背景材料,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三)鉴赏全文。

1、研究探讨本文的标题有哪些含义?

2、第4~28自然节,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有何作用?

3、请同学们自己介绍还知道哪些“中国航天大事记”。(课后研讨与练习三。学生如果说不全,应该鼓励学生课后查资料,同学间交流所查资料――此题意促使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附: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05)――可将此材料打印发给学生。

1、根据此文,总结新闻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四)小结全文。(此教段宜放手让学生自己小结在本课中所学的知识要点。)。

在课文第14节提到:“这年3月,由4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四位科学家是:

(五)、问题探究。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新闻的真实性特点。

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明确: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六)、作业:写一则400字左右的新闻。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反思(精选21篇)篇十九

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教学方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必修1新闻单元的最后一篇新闻报道,同时,课文是针对中国航天事业这样一个重大题材的报道,既记录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更着力揭示了几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凸显了国人的喜悦和自豪。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图片激趣法、信息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新闻写作,关注国家大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运用图片激趣法)。

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都反映了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只有到了这一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201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

二、回忆旧知。

1、回忆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2、结合本单元的第一篇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理解并区分新闻中的“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

三、理清结构、熟悉内容。

1、对照新闻的一般结构,理清本篇新闻的结构,完成表格:(运用信息归纳法)。

读新闻析结构。

体新闻。

事实??“神五”发射成功?30结尾??中华民族飞天梦圆2、重点学习“主体”部分(运用合作探究法)。

解决思考题:一、背景材料部分回顾了哪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二、给主体部分拟个对仗式标题。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反思(精选21篇)篇二十

学科语文教材名称高中语文必修1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飞向太空的航程》年级高一学期上期学段第一学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闻稿的基本特征;2.了解并学习本文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下,学生结合史实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心时事、热爱祖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树立攻坚克难、坚持不懈的航天精神。

教学重点新闻特点:时效性和目的性。

谈论法。

读书指导法教学资源教材。

多媒体。

国外媒体对“神舟”五号升空的报道;。

“神舟”五号发射视屏;。

一、新课导入1.(ppt展示相应图片和视屏)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再次回顾这段历史!

2.(ppt展示国外媒体的相关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称中国首次载人飞行具有里程碑意义;法国《解放报》一篇报道写道:“神舟”五号的成功再次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的伟大,但是中国不太可能在未来空间站的探索中独自行动;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看看中国记者又是怎样报道这一伟大事件的。

1.在图片展示和视屏观看中,感受中国的航天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阅读课文,对比国外媒体的报道。

1.用图片和视屏导入,非常的直观,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神舟”五号发射的过程有一个了解。

2.将这篇新闻报道与国外媒体的新闻进行对比式阅读,从中发现出不同之处。

二、研读课文。

1.(探究新闻结构)同学们读了这篇新闻,一定发现了这篇新闻并没有按照事件顺序简单的记录“神舟”五号发射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梳理全文,给文章分段并概括大意。

2.(小结新闻结构)这篇新闻的结构非常有特点:主体部分没有继续叙述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发展史的回顾中,这样就使得本文与一般的新闻在写法上有很大不同,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我们在前面的两篇新闻里接触到了。同时这种由现实回顾历史、又从历史回到现实的“饺子式”结构,不仅展示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实现的艰辛过程,而且使得事件的意义和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

1.(1-3)新闻导语:“神舟”五号飞船发射,举国关注。

(4-26)新闻背景:中国航天历史回顾。

(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3)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30)结语: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使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结构都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反思(精选21篇)篇二十一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能力训练目标。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教学设想。

三、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互相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二、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介绍。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三、分析与探究。

1、请根据导语、主体、结尾的结构将文章划分成三个部分。

1~3——导语。

4~29——主体。

30——结尾。

2、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3、按照时间顺序,概括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

1958.5.17,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幕;

1960.2.19,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1970.4.24,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天空;

1986年出台的“863”计划,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1992.9.21,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

1999.11.20,“神舟”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

19,“神舟”二号发射成功;

325,“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1230, “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1015, “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太空。

4.【提问】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5、分析本文结尾的特点和作用。

7、探讨交流 : 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呢?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的事情进行总结和归纳的重要方式。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彩心得体会,或许可以给你一些灵感。办公室管理是组织工作高效运行的
活动策划的成功与否也取决于组织者的领导能力和执行力。以下是一些专业的活动策划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1、使学生知道保护环境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使命,须从我做起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教训,从而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个人成长和职场发展方面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样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质量月活动通常包括各类质量控制、问题解决、培训学习以及奖励制度等方面的内容。随着质量月活动的举办,许多单位都积累了宝贵的质量管理经验,以下是其中的一些范例。
我们能够借助申请书向招聘者展示我们的理念、才能和潜力,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以下是一些顶尖大学申请者的申请书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敬的校领导:您们好!我
对于一份出色的申请书来说,逻辑清晰、内容丰富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更多申请书示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如何写作更多申请书。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xxx酒
月工作总结是一种对自己工作情况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状态和问题。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这些范文通过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展示了在工
心得体会是对某个经历或者感悟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心得体会是一个个人经历的见证和总结,以下是一些写得很好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开展班级工作中很重要的
通过做好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实用写作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合同协议是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违反合同协议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您需要制定合同协议,可以参考以下范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订制。甲方(赠与人):___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中总结的一种宝贵财富,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充实的一年已经过去了,回望过去,我充满感慨和收获。这一年,我在工作中不断挑战自我,提升了自
在现代社会,申请书已经成为了各种机构和组织对外公开征集信息和评估申请者的常用方式。学习这些申请书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可以提高自己的申请书写作水平,增加成功机会
心得体会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学习和成长的态度。接下来将分享一篇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对于每个人而言,经历是
合同协议是商业谈判和交易的成果,是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产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大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快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教学工作计划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规划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商业交易中,合同协议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法律工具。合同协议范文的精选和整理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启示,拓宽我们对不同行业和类型合同的认知。甲、乙双方本着合作共赢
经营需要全面考虑市场需求、消费者心理和竞争对手等因素。以下是一些经营成功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乙方:以下简称乙方。兹因甲方经营销售业务,乙方愿提供
随着实践活动的进行,我们需要写一份实践报告来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巩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实践报告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实践报告时提供一些素材和思路。
不论是职场发展还是学术研究,更多申请书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个人目标。最后,祝愿大家在申请书的写作中取得好的成果,实现自己的目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有更清晰的认识。接下来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炎炎夏日随之而来,2016年已经在不知
工作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工作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工作中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优秀作文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独到的观点,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小编精选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上午写完作业,感
通过工作心得体会的撰写,能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工作表现,并找到进一步提升的方向。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工作心得体会的范文,从中了解和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提升自己的工作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和改进的空间。通过以下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团队合作的协调度和完成度。为落实《关于开展20xx年职业病防治法
培训心得体会的撰写可以提升个人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培养综合素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当我听到耳熟能详的品牌名字
贫困申请书应当突出贫困原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申请人的困境能够引起关注和关怀。接下来是一些案例贫困申请书,供大家阅读参考,理解不同申请人的困境和需求。
说明是一种通过解释原因和道理来阐述问题和现象的方法,它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事物的内在逻辑。通过阅读以下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总结的重要性和写作的技巧。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有助于将来的成长和发展。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我校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开展20__年“12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积累,它记录了我们的成长轨迹和收获。以下是一些来自各行各业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借鉴。在参加催眠课之前,对催眠这个神秘
通过这段时间的经历,我体会到了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这将成为我未来发展的动力。在下面的范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事物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不妨一读。人生之中婚纱摄影
学期工作计划是在每个学期开始时,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安排进行规划和总结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你对学期工作计划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能在其中找到答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航空的
读后感是我们在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对书中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名家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和思考方式
优秀作文不仅能够展现作者的才华和悟性,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下面是一些来自优秀作文选辑的片段,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示。山青水秀的西湖公园是潮州市最美丽
聘用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组织的人才素质和发展。下面是一些聘用指南,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进行人才选择。本合同期限自________年___
在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回顾自己在某个阶段或某项任务上的表现。下面是一些写作水平较高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示。高中物理对学生的要求,从定性走向定量
教师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和引导学生的学习。下面是一些教师心得体会的精选案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绪,总结经验,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一些优秀的施工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规律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优秀作文应该注重细节描写,用生动的语言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摘抄,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最近,我读了一篇叫《粉笔头大
转让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市场需求、交易价格和法律风险等因素。在实际操作中,转让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障碍,需要灵活应对和解决。本合同由甲方与乙方就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事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思辨和思考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自己的经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参考和借鉴。
心得体会是一次自我思考的过程,通过文字的呈现,我们能够更好地理清思绪,理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范文4:在工作中,我发现与他人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只
家长会是学校和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通过家长会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的紧密联系。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家长会的总结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尊敬的家长、同学们:大家
销售工作计划是在销售部门为实现销售目标而制定的一份详细计划。需要制定销售工作计划吗?以下是一些成功企业的案例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在制定计划时提供一些实际操作的启发
通过心得体会的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早解决,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总结心得体会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我巩固所学知识,还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经过精心收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这些范文
竞聘可以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通过阅读这些竞聘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上午好!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对自己的写作进行评估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以下是一些历年来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7月14日以来,受第4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通过总结和反思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总结一段时间的培训经历,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能够对你有所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总结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精心撰写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作为***一名新进员工,今天我有幸参加了
活动方案的编写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预算、人员安排、场地选择等,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以下是一些关于活动方案的参考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活动策划有所帮助。
通过总结心得,我们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策略,充分发挥自身优点,改进自身不足。想要写一篇生动有趣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范文,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通讯稿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事实真相,激发共鸣和思考。如果你对通讯稿写作感兴趣,不妨阅读以下这些通讯稿范文,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灵感。重视和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是我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更加深入思考,提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以下是一些在工作中总结的心得体会,其中包含了一些职场技巧和个人成长的经验分享。暑假是学生们放松和休
教师应以身作则,秉持高尚的师德师风,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请注意,以下是一些师德师风相关的新闻报道和评论,希望大家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信息。通过这次暑假师德师风
选择购房的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关注市场的价格走势和政策变化。学习他人的购房经验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和陷阱。甲乙双方经过平等、充分协商,就双方共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进一步消化和思考读到的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以下是一些普通读者对于某些畅销书籍的读后感,他们的真实感受和观点或许能够与大家产生共鸣。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和教训。请大家认真阅读以下这些心得体会,或许能够给你一些新的触动和思考。政治进步是每个国家和社会的永恒主题,它不仅
月工作总结是我们提升自己并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致辞是在重要场合或特殊事件上,用口头形式向听众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讲话形式。致辞是在特定场合中,为了向听众传达特定信息、表达感谢或者发表观点而进行的公开演讲。致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于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的再次思考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如果你正在写心得体会,可以参考一下下面这些范文,说不定能够解决你的困惑。
演讲稿需要具备清晰的逻辑结构和吸引人的开场白,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让他们对主题产生兴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编写计划书可以使团队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避免重复劳动和混乱。以下是一些优秀学生撰写的计划书范文,展示了他们的创意和才华。为做好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和灾后重建工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目标和计划,为个人发展提供清晰的方向。接下来,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写作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我们学校是写字教学实验校,教师
活动策划的关键是要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偏好,设计吸引人的内容、形式和活动互动环节。接下来是一些创新的活动策划实例,希望对大家在进行活动策划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参
合同协议是重要的法律文件,有助于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希望以下这些合同协议范文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帮助您更好地编写合同。承租方:浙江中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
通过实践,我明白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的差异。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路和灵感。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
这段时间的学习过程,让我认识到了自身在这个领域的不足之处。培训心得体会是在参加培训活动后,对所学知识、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
申请书的开头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的兴趣。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更多申请书范文,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尊敬的民盟组织:今天,我怀着无
助学金申请书的内容应紧密围绕学习和发展的需求,突出个人的学术目标和追求。这些助学金申请书范文中,有的强调了家庭的经济困难,有的突出了自己的特长和成就,各具特色。
心得体会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是一些优秀的案例和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第一段:引言(包
读后感不同于读书笔记,它更注重个人的感受和理解,是对书籍的情感回应和思维反思。下面是一些经典的高中生读后感范文,读完之后,你不仅会对书中的故事情节有更深刻的理解
演讲稿中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幽默元素等来增强表达的效果。每一篇演讲稿范文都有其独特之处,从中可以学到不同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机会常常是一闪而逝!把握机会是每个人
心得体会是一种回忆与思考的结合,可以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类似情况。接下来,小编将分享几篇关于心得体会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实训周是大学教育体系中非常重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经历的一种回顾和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改进自己。希望这些心得体会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引发更深入的讨论和交流。第一段:婴幼儿期是
心得体会是我们经历过成功和失败后的一种深刻思考和领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经过一个阶段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接下来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实例和思路,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发。第一段:引言(200字)
通过发布通知,我们可以及时地传达重要信息,确保事务的顺利进行。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力解答和支持您。亲爱的`小伙伴们,感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经验。以下是一些心理学家的心得体会,他们对于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的思考和观察可能会给我们启示。随着互联网的飞
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公正、公平,以及求实的原则。通过学习和理解规章制度,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组织的要求和规定。为了维护学校稳定,确保全校师生饮食饮水卫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总结。接下来是一些培训心得体会的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我是宁夏__市河西中心学校的一名数
通过准备和展示汇报材料,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请阅读以下汇报材料范文,了解如何通过准确的表达和逻辑的展示来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共鸣。科室护理工作目前
合同协议可以为商业合作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防止双方出现纠纷和争议。请大家留意以下合同协议实例,这些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合同协议的编写与应用。甲方:高桂时,男
入团申请书是展示个人才能和意愿的重要材料,需要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这些入团申请书的范文展示了青年团员对共青团事业的热爱和承诺。共青团是一个具有
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和学习经历进行思考和总结的一种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接下来是一些心得体会的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
心得体会是在工作、学习或者生活中获得经验后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写作形式。想要写一篇生动有趣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范文,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一特定经历或事件中的感悟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在当今社会,执法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的重要工作之一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记住和巩固所学和所做的事情,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从三年前,走进江
在撰写申请书时,应该注重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清晰性,避免使用太过复杂或晦涩的词汇和句子结构。领悟范文背后的写作思路和目的,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更多申请书的写作技
在班级工作计划中,我们可以明确班级的目标和任务,为实现班级发展提供指导和依据。这些班级工作计划范文来源于不同学校和班级的实际经验,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我可以系统地整理和总结自己在培训中的所学所感,使之更有条理和逻辑。读完这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后,希望大家能够对自身的学习和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和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更有条理地组织思维,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心得体会范文,通过比较和分析,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和水平。第一段:引言(15
更多申请书是指在申请学校、公司、奖学金等时所需提交的书面材料,它是展示个人能力和潜力的重要途径,我觉得我们需要准备一份更多申请书了。希望以下这些申请书的例子能够
讲话稿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会议、庆典、演讲比赛等,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讲话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本报讯1月8日,全国税务工作会议
开学典礼上,学校会为优秀学生颁发荣誉证书,鼓励他们在新学期里保持努力和进步的态度。最后,希望大家通过这些开学典礼的范文与案例,可以有更好的思考和创新,为学校教育
在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事例和感受,使其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在这里,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案例和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主要有如下认识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