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历程的综合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和解决类似问题。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西安碑林心得大全(15篇)篇一
碑林,是指保存有众多古代碑刻的场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西安碑林则是我国历史最长、保存最完整的碑林之一。去年暑假,我有幸到西安旅游,亲身体验了一次西安碑林之旅,并深受启发和感悟。
第二段:细节描写。
当我踏入碑林时,面前展现的是一片浩瀚的碑林林海,古迹密布,堪称“碑林山海”。这里的碑石不仅保存了历史文化的瑰宝,更见证了古代文化发展历程。在每一块碑石前,我都深感一种肃穆之感,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熔炉中。比如,那座被誉为“书法第一碑”的“玄秘塔碑”,它上面刻有唐代名将李靖的书法作品,此外还有像“李冰父子碑”、“韩愈碑”等等著名碑刻,每一块碑石都不仅是一件具有极高艺术观赏价值的精品,更是我们了解历史文化、感受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
第三段:文化积淀。
若说西安碑林具有什么文化积淀,那当属“多元文化融合”的理念。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宗教寺庙等多种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共生,源远流长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技艺都在这里集聚。此外,在碑林中,更能明显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以诚待人等精神。例如“儒家”小院,展示了儒家学派的关于礼教、伦理、修身等的思想;“道家”小院,则展现了道家对于自然、道德、修行等的见解。而在碑林的街头巷尾,还能听到各种语言的交融,全球各地的游客在这里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增进了跨文化交流与了解。
第四段:历史变迁。
碑林不仅保存着不少传世珍品,更见证了我们国家的历史变迁。例如唐朝时期,碑林曾是大慈恩寺的外院,相关史料表明,那时碑林内有着2000多块碑石;而到了隋唐时期,由于文化的繁荣,碑林中的碑石逐渐增多,目前已经有近3000多块碑石被保存下来。显然,“碑林”文化之所以能够历经沧桑,储存文化之海,缘于政府和老百姓的共同爱护,所以现在的“碑林”,真正地成为了一种文化遗产或者说文化景观。
第五段:结尾。
细品西安碑林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我深感中国传统文化之深厚,让我在这座城市里领略到了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智慧和内涵。有句话说得好,“千年碑林,一生必游”,不论你是否文化艺术从业者,不论你是否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来到西安碑林,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内心的震撼和历史的感叹。相信未来,西安碑林将会继续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更会因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而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拜访、探秘。
西安碑林心得大全(15篇)篇二
西安碑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石刻艺术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精华的象征。这座博物馆建于明朝时期,保存了大量的石刻碑,其中最有名的是被誉为“全国第一碑”的赵佶七律诗碑。在参观西安碑林的过程中,我深度体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对这些文化遗产的珍贵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二段:展现碑林的艺术价值。
进入碑林,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绘制精致、题材广泛的石刻画。这些画面生动地描绘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元素,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宝贵资料。此外,在碑林中展示的丰富的碑文也充分体现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卓越水平。刻在碑文上的文字流畅、工整、有力,无一不彰显着古代书法家们的高超技艺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第三段:凸显碑林的历史意义。
西安碑林所传承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座博物馆不仅是中国石刻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块碑文都记录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依据。同时,这些碑文还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精华,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
第四段:探究碑林的文化内涵。
参观西安碑林,可以感受到其中蕴涵的深厚文化内涵。在这个古老而有着丰富文化历史的馆内,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古老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在石碑文化的熏陶下,我们更能够体悟到中国古代思想的精髓,体会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同时,西安碑林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灵气,激发我们对于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兴趣和热爱。
第五段:总结。
通过参观西安碑林,我们不仅仅是看到了一堆古老的石头。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追溯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的曲折沧桑,并从中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这让我更加热爱中国文化,也让我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充满信心。我相信,在弘扬中华文化这条道路上,每一位有志于中华文化的人,都可以在西安碑林中获得极大的启发和帮助。
西安碑林心得大全(15篇)篇三
西安碑林,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碑林的各陈列室,以棂星门中门为主轴线,自南而北对称排列。前半部为临时性专题陈列室,自轴线正中上有“碑林”匾额的碑亭以北为碑林陈列室,西侧为石刻艺术室。进入西安碑林大门,可以看到一座四角形两层飞檐的亭子,里面竖立着著名的《石台孝经》。这是由四块石板组合成的长方形石碑,高5.1米,安置在三层石台上。《孝经》是宣扬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加注,并用隶书行文。
第一陈列室。
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修盖的碑亭。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陈列室里主要陈列,内容包括《周易》6卷,《尚书》13卷,《诗经》20卷,《周礼》11卷,《礼仪》17卷,《礼记》20卷,《春秋左氏传》30卷,《春秋公羊传》12卷,《尔雅》3卷,以及《公羊春秋》、《孝经》、《论语》等12部经书,共计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清代补刻的17面3万余字也陈列于此,合称。12部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因为当时印刷术不很发达,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并能永久保存,就把这12部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我国自东汉开始,曾先后7次刻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第二陈列室。
第二室陈列着许多具有史料价值的石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立于公元781年,后世才从地下发掘。此碑记叙了古代罗马景教传入中国的盛况,石碑侧面用叙利亚文刻写了70位景教人士的名字。石碑记载的史实中外史书全无记载,因此弥足珍贵。清代丹麦人荷尔漠来西安用重金偷买未遂,只好托人刻一假碑(现存伦敦)。它是研究中外关系的宝贵资料,其拓片早已辗转国外。《中尼合文陀罗尼经幢》是一种柱状石刻,有六角柱形、八角柱形和圆柱形,用中国和尼泊尔两种文字刻成,反映中尼两国佛教的交流。《不空和尚碑》反映了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史实。《明德受记碑》记载了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建立的农民政权“大顺国”,并反映了当时陕西灾后“人食人”的惨状。《曹全碑》虽是为汉代曹全树碑立传,却无情地记载了他镇压黄巾起义的事实。
第三陈列室。
石刻艺术室和游廊收集了陕西各地的石刻石雕珍品,如东汉的石兽、画象石,唐代的蹲狮、犀牛。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有四骏保留在这里。这里陈列的唐代供应石灯十分引人注目,灯分九层,无论造型还是灯案的图案,都十分精美。日本奈良附近通往“春日神社”沿途的石灯就是仿此唐灯所造。此外,还有出土移此的东汉石刻墓门,唐代石椁。石椁阴刻的星相乐舞,仕女图,椁外浮雕彩绘文武侍从和骑龙驾凤仙人,都是历史和艺术珍品。来到碑林,不要忘记这里还有一个高2.5米、重6吨的景云大钟。每年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发出的钟声就是出自这个巨钟。
西安碑林心得大全(15篇)篇四
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中国书法的艺术,也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气息。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进,有着“石质书库”和“书法故乡”之称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大家都知道碑林是由于碑石耸立如林而得名的,那么我们西安碑林是在中国古代文庙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从1087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900多年的历史。收藏的碑石有3000多方,所以在全国来说是一个最大的碑石博物馆了。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孔庙。站在孔庙当中,最先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这座高大的牌楼了。它叫做“太和元气坊”。在上方还有非常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整个太和元气坊,我们可以用,高大而又不失精巧来形容它。
在太和元气坊的底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水池,叫做泮池。中间有一座非常窄的小桥称泮桥。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有资格在泮池里洗笔,并且走过泮桥。
走过泮桥之后,出现在我们眼前非常古朴独特的门就叫做“棂星门”。在门的中间可以看到两个大字“文庙”。左边有“德被天地”,右边有“道贯古今”,这两句话、八个字都是出自于《论语》。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穿越棂星门,我们即将跨越的第二道门叫“戟门”。在古代,想要祭拜孔子,文人走到这个地方要下轿,武官走到这个地方要下马,在两边的房子整理衣冠,才可以拜见孔子的。
穿过戟门之后,大家可以看到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匹石马,它就是大夏石马了它的雕刻风格属于圆雕形式线条粗旷简洁给人一种古朴与凝重的感觉,大家都知道马的四蹄应该是直接立在地上的,可是大家看这匹马的前面和后面之间都有一定石头的处理,为什么呢?就是为了防止战马倒塌,大家仔细看这匹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兴六年”等字样,这匹战马是唯一的有大夏纪年的文物,所以非常珍贵,属于国宝级文物。
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下对面的另一件国宝级文物——景云钟,我相信大家都有听过这口钟的钟声。在哪听过呢?就是每年除夕之夜12点响起的钟声。景云钟因刻于唐睿宗景云二年而得名景云钟。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三绝:这第一绝就是它纹饰非常精美。它分为上中下三段,每一段有很多的格子,每个中有不同的图案。第二绝就是它的声音清脆悦耳洪亮。第三绝就在于它的这段文字。它是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写的。李旦曾经写过三处的书法,但是流传至今的只有这口钟上的书法了。所以这段文字非常珍贵。它讲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宣扬这口钟的钟声。另一个则是道教的奥秘了。
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就碑林广场了。大家看到道路两旁这六座对称的八角亭是清代建筑,里面陈放的碑石,主要记载的是当年康熙、乾隆平定战乱的一些经过,我们称其为御碑亭。现在大家随我来看这个亭子,它就是我们碑林标志性的建筑和象征了。我们可以抬头看到苍劲有力的两个大字“碑林”。他就是由当时著名的大将军林则徐亲自书写的。
在“碑林”两字下方,迎面而来的,就是体积最为庞大、制作最为精美,并且最早迁至西安碑林,被誉为“迎客第一碑”的——《石台孝经》。
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撰写,并且注释,又建立于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想必唐玄宗将这样的孝经刻在碑石之上,主要是想告知天下他要以孝来治理天下。
整个《石台孝经》高近6米,碑身,碑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得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下面请各位游客随我一同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开成石经》。因刻于唐文宗开元二年,而得名的《开成石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一本书了。
在我们来到碑林之后,就会看到这样一个明确的记载:他一共有65万252字,主要的内容有我们众所周知的《论语》、《尔雅》、《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等。最初只有12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13经。也是当时所有的知识分子,科举考试所必读之书。由于在古代印刷术还不是十分的发达,为了避免手抄的错误,所以讲经文科到石头上作为范本供认们校对。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我们就步入了碑林的第二陈列室了,这个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可谓是精华荟萃之地。在众多的碑石当中,我们着重的来看颜真卿的作品。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大唐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在44岁的时候,所著作的。说道颜真卿,相信大家对他的字都不会感到陌生,“颜筋柳骨”,颜体字也是一字值千金的。在这,我们还可以对照着另外一块碑石—《颜氏家庙碑》,来看一下,这是颜真卿在72岁时所写的。
有这样一个说法: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的早期作品,而颜氏家庙碑则是他的成名作和成熟作了。所以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多宝塔感应碑的字显得非常的清秀、瘦小,而颜氏家庙碑的字,就显的成熟了许多,肥厚了许多。
说道中国的书法家,都是“字如其人”。颜真卿可以说是“字如其人”的典范。在他77岁的时候,奉命劝喻参加叛乱的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在以死相胁和高官厚禄的利诱下,当面痛斥李希烈,并给自己写好了墓志铭和祭文,立志以死报国,最终被李希烈缢死。颜真卿向我们展示了一代书法宗师的气节与风范。
好,我们就来到了第三陈列室。在这里,主要欣赏到的是草书的代表。来看一下张旭的《肚痛贴》、和怀素的《千字文》。说道张旭,他被后人称为“张癫”。有一个爱好,就是喝酒,并且是逢酒必醉。酒醉之后,会拿着头发沾上墨汁,挥“发疾书”。
讲到怀素,和张旭是一样的,虽然身为和尚,可是却有着共同的爱好,就是喝酒,并且也是逢酒必醉。两位书法家的字体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说都是非常的洒脱、非常的奔放。两通作品都是草书的代表,同时也是国宝级的文物。
接下来,展现在眼前的就是第四陈列室当中的两幅图画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副《关帝诗竹图》,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它并非一幅简单的竹子图,而是由一首五言绝句所组成的。叫做“不谢东君意,甘心独立明。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写照了。整幅图充满了诗情画意,非常有趣,也是非常之精美。
接着我们再看一下旁边的《魁星点斗图》,主人公是以一个小鬼的身份出现的,他脚底下踩着一个鳌,手里点着一个斗,希望自己可以高中的意思。同样是由两句话八个字所组成的,叫做“正心修身,克己复礼”,是说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都一样会做的到。
在请大家随我这边,我们进入了碑林的最后一个部分——石刻艺术室。
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陵墓石刻,一部分是宗教石刻。我们先来看陵墓石刻的代表——“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墓前的石刻,相传是由著名画家阎立本所作。它们分别是白蹄乌,特勒彪。拳毛騧,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是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曾骑过并壮烈牺牲的坐骑。唐太宗为显示自己的赫赫战功和对者流匹骏马的思念才诏令立昭陵六骏。但是今天有一个遗憾之处,就是我们看到的这六匹马当中有两匹马是复制品,也就是大家看上去比较完整的两匹,一个叫做“拳毛騧”,一个叫做“飒露紫”,他们是1914年被美国人盗走的,现存于美国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六骏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他们造型依就健美,神态逼真。是唐代接触的艺术珍品之一。
好,我们进入宗教展区参观。大家看到的这个叫“皇兴造像”。“皇兴”是北魏的年号,它采用浮雕手法来体现犍陀罗雕艺术。犍陀罗是古印度的一个地名,它集中了犍陀罗与古希腊两地雕刻技法的精华,它的特点是姿态生动,线条简洁,衣纹质感强。
好了各位朋友,到这里,我们的游览就全部结束了。但愿今天的参观能带给您一些收获。谢谢大家!
西安碑林心得大全(15篇)篇五
西安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城市。而在这个城市中,有一处可以让人对于历史文化更好地了解和感受的地方,那就是著名的西安碑林。在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体会到了繁荣与衰落之间的微妙变化,收获颇丰。
第二段:印象深刻的碑刻。
在碑林里,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些绚丽多彩的碑刻。这些碑刻中有的记录了历史,有的记录了文化,有的则记录着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生活和美好的追求。其中一块印象最为深刻的碑刻是《大唐西域记》中所记载的“漏壶铭”。这个有趣的故事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官员为何要把一只漏壶送给皇帝,也是对于良好风俗和高尚品德的强调。这样的碑刻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历史,也让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三段:历史沉淀的风采。
但是在碑林中除了那些闪闪发光的碑刻,更能对于历史的沉淀和发展有所了解的就是整个碑林的氛围和建筑风格。从院落到建筑,无不体现着那个时代的风采,每一块碑都是历史的见证。经过千年历史的沉淀,碑林中的建筑和碑刻已经显得格外古老和庄严,却也更能够让人明白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
第四段:文化底蕴的深厚。
在碑林中,除了看碑刻,还可以体验到另外一种文化的底蕴,那就是碑林中呈现出来的文化氛围。通过这些碑刻,我们可以想象到那个时代的生活、工艺、礼俗和信仰等等。同时,碑林中还分布着许多文化衍生品和手工艺品,例如中国画、书法、蜡染等等。这些让人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又能体验到现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西安碑林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无疑是对于中华文明的一次绝佳展现。在这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也能够体验到历史文化对于现代文化的影响。相信在未来的时光里,人们也将会通过这样的碑林,不断体会和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西安碑林心得大全(15篇)篇六
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其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时任陕西转运副使。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点之一,也是历代名家书法艺术荟萃之地。“碑林”由于碑林丛立如林,蔚为壮观而得名。碑林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已它独特的收藏而成为中外驰名的艺术瑰宝。
西安碑林现收藏有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近3000件,展出1089件,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为全国之最,且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xx多年。这里碑石如林,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备,名家荟萃,精品林立,令人惊叹不已。
碑文。
碑林中还有许多碑文,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如中外驰名的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录了景教(古罗马基督教的聂思脱里派)的教旨仪式,在中国的传播及景教僧在唐朝一百五十年中的政治活动情况,碑侧及下端刻有古叙利亚文记事和僧徒多人题名,在研究宗教史及中国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由唐代名书法家徐浩书写的《不空和尚碑》,碑文记述了佛教密宗的传承历史,以及荣任唐王朝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国师不空和尚的业绩。唐天宝二年(公园743年)大温国寺寺主思庄等,为纪念其师怀恽建立的《唐阐法师碑》,记载了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善导大师和怀恽法师弘扬净土的事迹,弥补了历代史籍记载之不足。驰名的《汉曹全碑》记载了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以及在陕西合阳一带的活动。还有“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位”,及“和德面缚归死”等事实,均可弥补和订正史书的缺憾。
墓志。
西安碑林内,还收藏了九百余块从晋至清的墓志。墓志是为了防止陵谷变迁,桑沧更替,将死者的姓名、籍贯、官职、生平事迹、埋葬地点等,刻于石上、砖上,使后世有所稽考。这些墓志所记事实,可以考证史籍之异同,补充史籍记载的缺漏,研究各民族及各国的交往,考证古代郡县乡里之所在,以及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等等。
书法碑。
碑林对人们的最大吸引力,还在于它集中了许多杰出出发家的传世名作。如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刻的《曹全碑》,笔画圆润而精气内涵,体匀整秀而飘逸多姿。
碑林保存的名碑中,以唐碑最为突出。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险劲精绝,格局峻峭,间架结构端整劲秀,笔力刚劲,“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自成一家。褚遂良书写的《同州圣教序碑》,被誉为笔势如铁划银钩。他的书法流畅多姿,气势刚健,颜妙超纵,弥觉珍贵。欧阳询之第四子欧阳通,幼年失父,刻意模仿父书,得父法而险峻过之,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传世石刻,除河南开封博物馆收藏得《泉男生墓志》外,就数碑林所藏的《道因法师碑》了,他的书法刚劲,结构严谨,与其父各臻其妙,而又一脉相承。
碑林碑林还保存了唐代杰出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五通丰碑。其中有他四十四岁时写的《多宝塔碑》;五十六岁时写的《郭家庙碑》;六十二岁前后写的《藏怀恪碑》;七十一岁时写的《颜勤礼碑》;以及他七十二岁时写的《颜家庙碑》。这使我们有幸欣赏一个伟大书法家,三十年间各时期的杰作。颜真卿的字被称为“颜体”,他的楷书端庄雄伟,行书遒劲郁勃。他用笔均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屈折处圆而有力。
《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是唐代晚期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杰作,书体严谨浑厚,笔势挺拔遒劲,势如削竹,骨力遒劲,历来有“颜筋柳骨”的赞誉。
碑林最著名的书法碑,还有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刻的,由唐弘福寺和尚怀仁集王羲之墨迹中的字组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怀素写的《草书千字文》,篆书在唐代,推李阳冰为首,被誉为“若古钗倚物,力有万钧,李斯之后,一人而已”。他的篆书《三坟记》和《先茔记》,运笔合理,矩法森森。
石刻。
碑林中还有许多引人注目的石刻,更使碑林锦上添花。如宋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刻的《唐王维画竹》,以它的挺拔潇洒之态,清妍高雅之神,博得人们的喜爱。明代刻的《达摩东渡图》和《达摩面壁图》,是西安风颠和尚的手笔,画面以粗线条写意,局部用工笔细描,画出一印度僧人的虔诚形象,及其生动传神。
西安碑林心得大全(15篇)篇七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石台孝经》和公元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
碑林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石台孝经》修盖的碑亭。《石台孝经》是碑林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篡,专门讲孝道的。前面一部分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序。玄宗为孝经写序的'目的是表示自己要以“孝”治理天下。后面是孝经原文。小字是玄宗为孝经作的注释。底座由3层石台组成,上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蔓草、狮子花等,是唐中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上面是浮雕卷云瑞兽。此碑由4块石头组成,底下有石台,因而称“石台孝经”。
碑林第一陈列室主要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计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清代补刻的《孟子》17面3万余字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12部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因为当时印刷术不很发达,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并能永久保存,就把这12部经书刻在石碑上,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我国自东汉开始,曾先后7次刻经。《开成石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西安碑林心得大全(15篇)篇八
陕西省西安市南城墙魁星楼下的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这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写西安碑林的。
导游词。
欢迎大家浏览。
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文庙就是孔庙,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
请大家看这个牌坊,它叫“太和元气坊”。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进入孔庙应先经过“太和元气坊”,但因为“太和元气坊”的南面是城墙,不便人们出入,所以在东西两面开了供人们出入的“礼门”和“义路”。中间有座是半圆形的池子。这就是泮池。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接着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门额刻有“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有三门,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其他人员出入的。戟门,又称仪门,是进入孔庙的第三道门。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
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此钟重约6吨,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钟身最顶端蹲有蒲牢,传说它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善鸣,所以伏于钟顶。钟上铭文共292个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写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以及钟的铸造经过。铭文外,钟身分别布着雕刻精美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这座钟移被选入世界名钟之列。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
这是一件唯一有大夏记年的文物,称为“大夏石马”。大夏即为大夏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族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家,拥有陕西北部和内蒙部分地区。赫连勃勃命其长子赫连镇守长安,这匹马便立于赫连璝的墓旁,便是大夏国铁骑神骏征战南北的纪念与见证。石马由整块石料雕刻而成,肌肉丰满,马腿间有两组石柱,使马站的很稳,这也是它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中国书法的艺术,也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气息。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进,有着“石质书库”和“书法故乡”之称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大家都知道碑林是由于碑石耸立如林而得名的,那么我们西安碑林是在中国古代文庙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从1087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900多年的历史。收藏的碑石有3000多方,所以在全国来说是一个最大的碑石博物馆了。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孔庙。站在孔庙当中,最先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这座高大的牌楼了。它叫做“太和元气坊”。在上方还有非常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整个太和元气坊,我们可以用,高大而又不失精巧来形容它。
在太和元气坊的底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水池,叫做泮池。中间有一座非常窄的小桥称泮桥。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有资格在泮池里洗笔,并且走过泮桥。
走过泮桥之后,出现在我们眼前非常古朴独特的门就叫做“棂星门”。在门的中间可以看到两个大字“文庙”。左边有“德被天地”,右边有“道贯古今”,这两句话、八个字都是出自于《论语》。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穿越棂星门,我们即将跨越的第二道门叫“戟门”。在古代,想要祭拜孔子,文人走到这个地方要下轿,武官走到这个地方要下马,在两边的房子整理衣冠,才可以拜见孔子的。
穿过戟门之后,大家可以看到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匹石马,它就是大夏石马了它的雕刻风格属于圆雕形式线条粗旷简洁给人一种古朴与凝重的感觉,大家都知道马的四蹄应该是直接立在地上的,可是大家看这匹马的前面和后面之间都有一定石头的处理,为什么呢?就是为了防止战马倒塌,大家仔细看这匹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兴六年”等字样,这匹战马是唯一的有大夏纪年的文物,所以非常珍贵,属于国宝级文物。
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下对面的另一件国宝级文物——景云钟,我相信大家都有听过这口钟的钟声。在哪听过呢?就是每年除夕之夜12点响起的钟声。景云钟因刻于唐睿宗景云二年而得名景云钟。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三绝:这第一绝就是它纹饰非常精美。它分为上中下三段,每一段有很多的格子,每个中有不同的图案。第二绝就是它的声音清脆悦耳洪亮。第三绝就在于它的这段文字。它是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写的。李旦曾经写过三处的书法,但是流传至今的只有这口钟上的书法了。所以这段文字非常珍贵。它讲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宣扬这口钟的钟声。另一个则是道教的奥秘了。
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就碑林广场了。大家看到道路两旁这六座对称的八角亭是清代建筑,里面陈放的碑石,主要记载的是当年康熙、乾隆平定战乱的一些经过,我们称其为御碑亭。现在大家随我来看这个亭子,它就是我们碑林标志性的建筑和象征了。我们可以抬头看到苍劲有力的两个大字“碑林”。他就是由当时著名的大将军林则徐亲自书写的。
在“碑林”两字下方,迎面而来的,就是体积最为庞大、制作最为精美,并且最早迁至西安碑林,被誉为“迎客第一碑”的——《石台孝经》。
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撰写,并且注释,又建立于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想必唐玄宗将这样的孝经刻在碑石之上,主要是想告知天下他要以孝来治理天下。
整个《石台孝经》高近6米,碑身,碑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得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下面请各位游客随我一同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开成石经》。因刻于唐文宗开元二年,而得名的《开成石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一本书了。
在我们来到碑林之后,就会看到这样一个明确的记载:他一共有65万252字,主要的内容有我们众所周知的《论语》、《尔雅》、《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等。最初只有12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13经。也是当时所有的知识分子,科举考试所必读之书。由于在古代印刷术还不是十分的发达,为了避免手抄的错误,所以讲经文科到石头上作为范本供认们校对。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我们就步入了碑林的第二陈列室了,这个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可谓是精华荟萃之地。在众多的碑石当中,我们着重的来看颜真卿的作品。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大唐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在44岁的时候,所著作的。说道颜真卿,相信大家对他的字都不会感到陌生,“颜筋柳骨”,颜体字也是一字值千金的。在这,我们还可以对照着另外一块碑石—《颜氏家庙碑》,来看一下,这是颜真卿在72岁时所写的。
有这样一个说法: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的早期作品,而颜氏家庙碑则是他的成名作和成熟作了。所以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多宝塔感应碑的字显得非常的清秀、瘦小,而颜氏家庙碑的字,就显的成熟了许多,肥厚了许多。
说道中国的书法家,都是“字如其人”。颜真卿可以说是“字如其人”的典范。在他77岁的时候,奉命劝喻参加叛乱的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在以死相胁和高官厚禄的利诱下,当面痛斥李希烈,并给自己写好了墓志铭和祭文,立志以死报国,最终被李希烈缢死。颜真卿向我们展示了一代书法宗师的气节与风范。
好,我们就来到了第三陈列室。在这里,主要欣赏到的是草书的代表。来看一下张旭的《肚痛贴》、和怀素的《。
千字文。
》。说道张旭,他被后人称为“张癫”。有一个爱好,就是喝酒,并且是逢酒必醉。酒醉之后,会拿着头发沾上墨汁,挥“发疾书”。
讲到怀素,和张旭是一样的,虽然身为和尚,可是却有着共同的爱好,就是喝酒,并且也是逢酒必醉。两位书法家的字体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说都是非常的洒脱、非常的奔放。两通作品都是草书的代表,同时也是国宝级的文物。
接下来,展现在眼前的就是第四陈列室当中的两幅图画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副《关帝诗竹图》,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它并非一幅简单的竹子图,而是由一首五言绝句所组成的。叫做“不谢东君意,甘心独立明。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写照了。整幅图充满了诗情画意,非常有趣,也是非常之精美。
接着我们再看一下旁边的《魁星点斗图》,主人公是以一个小鬼的身份出现的,他脚底下踩着一个鳌,手里点着一个斗,希望自己可以高中的意思。同样是由两句话八个字所组成的,叫做“正心修身,克己复礼”,是说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都一样会做的到。
在请大家随我这边,我们进入了碑林的最后一个部分——石刻艺术室。
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陵墓石刻,一部分是宗教石刻。我们先来看陵墓石刻的代表——“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墓前的石刻,相传是由著名画家阎立本所作。它们分别是白蹄乌,特勒彪。拳毛騧,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是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曾骑过并壮烈牺牲的坐骑。唐太宗为显示自己的赫赫战功和对者流匹骏马的思念才诏令立昭陵六骏。但是今天有一个遗憾之处,就是我们看到的这六匹马当中有两匹马是复制品,也就是大家看上去比较完整的两匹,一个叫做“拳毛騧”,一个叫做“飒露紫”,他们是1914年被美国人盗走的,现存于美国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六骏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他们造型依就健美,神态逼真。是唐代接触的艺术珍品之一。
好,我们进入宗教展区参观。大家看到的这个叫“皇兴造像”。“皇兴”是北魏的年号,它采用浮雕手法来体现犍陀罗雕艺术。犍陀罗是古印度的一个地名,它集中了犍陀罗与古希腊两地雕刻技法的精华,它的特点是姿态生动,线条简洁,衣纹质感强。
好了各位朋友,到这里,我们的游览就全部结束了。但愿今天的参观能带给您一些收获。谢谢大家!
西安碑林心得大全(15篇)篇九
今天,我们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是石碑的森林。它既是书法的殿堂又是艺术交结的中心,记载了自汉朝到清满的2000年历史。
石碑虽然是无声的,可它却带领我们领略汉字的魅力。一点一横、一撇一捺,小小的汉字非常神奇。他们像一群群可爱又淘气的孩子,在石碑上跳跃着,像一株株小花朵儿一样出现在你眼前;他们像一条条清澈的小溪流过笔尖;他们像浩瀚的大海从你面前奔流而过。它已经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可他永不退役。
我最喜欢《曹全碑》,因为它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的洗礼,依旧耸立,乌黑发亮,它只有二十行,却记载了东汉末年张角率领大名鼎鼎的黄巾军起义时的轰轰烈烈和之后的战果。
我们遨游在书法与艺术之间的海洋,也飞翔在知识的天空。碑林这个并不大的地方,却使我们受益匪浅。
西安碑林心得大全(15篇)篇十
在这个假期里,我和我的家人们走进了碑林,一起去探索了中画五千年的文字秘密,收获了文字的果实,在这段时间里,我感到无比的开心与自豪。原来,中华民族的文字秘密是多么神秘,多么奇妙。不妨跟我去看看走进文字的秘密里去探索。
西安碑林建于1087年,至今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碑石收集最多得地方,石碑如木,众多石碑如林。所以才以碑林成名。我最喜欢的还是魁星点斗图,它是画,不如说它是画又是字,它源于1862——1874年马德昭绘图。古代科举以五经取士,每经首选一人成为“魁”所以当时学宫多筑有魁星楼,塑造魁星点斗像奉祀,此图以“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个字组成小鬼,一脚立在“鳌”字上,取“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意,形象生动,拼字巧妙。我还喜欢“石台孝经”它立在碑林博物馆的大门口,人们一看到它,就会庄严起来。《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记述他与孔子的交谈语录,主要讲的是孝、悌之道。此碑碑身由四石合成,上有浮雕云纹碑额,下有刻饰精美的三层石台,造型宏伟庄重,玄宗的隶书雍容华丽,世称“开元体”。这个碑志距今已经有九百余年,是碑林最早的藏品之一。
探索了两个上下五千年的中国碑志,你们也有所感受吧,也可以去碑林在探索一下,也写一遍感受吧!
西安碑林心得大全(15篇)篇十一
碑林(forestofsteles),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碑林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类第1号)、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18个特殊旅游景观之一,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十五号。
西安碑林博物馆,原名为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11个展室,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
碑林的源头可追溯至唐代立于帝都长安务本坊国子监内的《石台孝经》、《开成石经》,正式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始建于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后经历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现收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种(组)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有四骏藏于碑林。
博物馆的各陈列室,以棂星门中门为主轴线,自南而北对称排列。前半部为临时性专题陈列室,自轴线正中上有"碑林"匾额的碑亭以北为碑林陈列室,西侧为石刻艺术室。
进入西安碑林大门,可以看到一座四角形两层飞檐的亭子,里面竖立着著名的《石台孝经》。这是由四块石板组合成的长方形石碑,高5。1米,安置在三层石台上。《孝经》是宣扬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加注,并用隶书行文。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孔庙旧址,其建置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保存至今的照壁、牌坊、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等多为明清的建筑,并遵循着孔庙固有的建筑格局,组成了一个绿树掩映、古朴典雅的庭院式建筑群。陈列于小殿两侧的'唐景云钟、大夏石马都是国宝级的艺术精品。前者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其音质纯美,钟声清晰宏亮,钟上还铸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铭文一段,是李旦鲜有的传世字迹中的佳作。后者大夏石马,是十六国时代匈奴族铁弗部建立的大夏国的作品,他继承了我国汉代时刻艺术雄浑深沉,体魄巨大、生动传神的特点,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水平,同时也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珍贵民族文物。
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61年3月4日,碑林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碑林心得大全(15篇)篇十二
陕西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西安碑林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碑林。
导游词。
欢迎参考!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最初是漕运使吕大忠等人为保藏因唐末五代战乱而委弃市井的唐《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及颜真卿、柳公权等所书的著名石碑而兴建的,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碑林不只是以历史悠久、保存碑石之多、规模之大著称于世,而更重要的,还是这些碑石文字珍贵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碑林(forestofsteles),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碑林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类第1号)、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18个特殊旅游景观之一,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十五号。
西安碑林博物馆,原名为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11个展室,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
碑林的源头可追溯至唐代立于帝都长安务本坊国子监内的《石台孝经》、《开成石经》,正式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始建于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后经历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现收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种(组)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有四骏藏于碑林。
博物馆的各陈列室,以棂星门中门为主轴线,自南而北对称排列。前半部为临时性专题陈列室,自轴线正中上有"碑林"匾额的碑亭以北为碑林陈列室,西侧为石刻艺术室。
进入西安碑林大门,可以看到一座四角形两层飞檐的亭子,里面竖立着著名的《石台孝经》。这是由四块石板组合成的长方形石碑,高5.1米,安置在三层石台上。《孝经》是宣扬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加注,并用隶书行文。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孔庙旧址,其建置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保存至今的照壁、牌坊、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等多为明清的建筑,并遵循着孔庙固有的建筑格局,组成了一个绿树掩映、古朴典雅的庭院式建筑群。陈列于小殿两侧的唐景云钟、大夏石马都是国宝级的艺术精品。前者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其音质纯美,钟声清晰宏亮,钟上还铸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铭文一段,是李旦鲜有的传世字迹中的佳作。后者大夏石马,是十六国时代匈奴族铁弗部建立的大夏国的作品,他继承了我国汉代时刻艺术雄浑深沉,体魄巨大、生动传神的特点,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水平,同时也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珍贵民族文物。
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61年3月4日,碑林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文昌门附近,馆内由碑林、石刻艺术等部分组成,其中由历代碑石、墓志组成的碑林是馆内的亮点,其中包括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等书法名家的碑刻,还有《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唐代碑刻。
在碑林博物馆内,你能够欣赏到历朝历代的碑刻和墓志,这里收藏的碑刻和墓志时间跨度长达20xx多年。其中的珍品有: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是标准的“颜体”;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是“柳体”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和尚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著名草书家怀素的《。
千字文。
》,笔意奔放。
除了书法大家的石刻外,最受游客欢迎就是《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碑刻。《石台孝经》,是儒家经典,碑文由两个皇帝以四种字体书写的,即:唐玄宗李隆基以隶书书写碑文,又以楷书作小字注释,又在碑刻成后在碑侧用行书作批注,而此这块碑的碑额是由唐肃宗李亨用篆书所写的。《开成石经》刻成于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一共包括诗,书,礼,易,春秋等十二部经书。在碑林博物馆浏览时,还可以在馆内的“石刻艺术馆”中观赏到四神墓门、唐昭陵六骏图。
西安碑林心得大全(15篇)篇十三
国庆“十、一”假期,我和几个同学约好一起去碑林。在路上我听阿姨介绍:“西安碑林博物馆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的一座艺术宝库。而且西安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呢!”
来到了碑林,我们请了一位讲解员,讲解员先带我们来到石台孝经,石台孝经是在一个漂亮的亭子里摆着,亭子中间写着两个工工整整、黄色发亮的“林碑(碑少一撇)”讲解员说:“这个碑它不是错别字,它是异体字,是古人为了平行,所以去掉了这个撇的。这两个字要从右往左读,那就读作——碑林”我们又走近看,讲解员说:“这个碑最上面的是碑额,中间的是碑柱,最底下是碑托。”我仔细一看,哇碑额做工好精致呀!每一笔都是精刻细雕的。碑上的字大大小小都是从右向左读的。
我们还去了碑林展室,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碑林,上面刻着很多大书法家所刻的精致书法。
过了一会,我们来到了一个有很多刻画精致的墓的地方,其中有一个像古代宫殿的一个棺材,听讲解员说:“这是一个古代小公主的棺材,大家本来都很爱她,但是她因病而夭折了,她的妈妈很伤心,就把她之前住过的房间缩小成了棺材,人们发现它时,发现里面有她的尸体和四百多件金银财宝。”我们都吃惊极了。
这次游碑林,让我知道了更多的古代的悠久历史,看到了更多的精美的书法刻碑。
西安碑林心得大全(15篇)篇十四
碑林(forestofsteles),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碑林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类第1号)、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18个特殊旅游景观之一,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十五号。
西安碑林博物馆,原名为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11个展室,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
碑林的源头可追溯至唐代立于帝都长安务本坊国子监内的《石台孝经》、《开成石经》,正式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始建于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后经历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现收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种(组)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有四骏藏于碑林。
博物馆的各陈列室,以棂星门中门为主轴线,自南而北对称排列。前半部为临时性专题陈列室,自轴线正中上有"碑林"匾额的碑亭以北为碑林陈列室,西侧为石刻艺术室。
进入西安碑林大门,可以看到一座四角形两层飞檐的亭子,里面竖立着著名的《石台孝经》。这是由四块石板组合成的长方形石碑,高5.1米,安置在三层石台上。《孝经》是宣扬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加注,并用隶书行文。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孔庙旧址,其建置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保存至今的照壁、牌坊、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等多为明清的建筑,并遵循着孔庙固有的建筑格局,组成了一个绿树掩映、古朴典雅的庭院式建筑群。陈列于小殿两侧的唐景云钟、大夏石马都是国宝级的艺术精品。前者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其音质纯美,钟声清晰宏亮,钟上还铸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铭文一段,是李旦鲜有的传世字迹中的佳作。后者大夏石马,是十六国时代匈奴族铁弗部建立的大夏国的作品,他继承了我国汉代时刻艺术雄浑深沉,体魄巨大、生动传神的特点,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水平,同时也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珍贵民族文物。
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61年3月4日,碑林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碑林心得大全(15篇)篇十五
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文庙就是孔庙,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
请大家看这个牌坊,它叫“太和元气坊”。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进入孔庙应先经过“太和元气坊”,但因为“太和元气坊”的南面是城墙,不便人们出入,所以在东西两面开了供人们出入的“礼门”和“义路”。中间有座是半圆形的池子。这就是泮池。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接着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门额刻有“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有三门,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其他人员出入的。戟门,又称仪门,是进入孔庙的第三道门。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
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此钟重约6吨,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钟身最顶端蹲有蒲牢,传说它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善鸣,所以伏于钟顶。钟上铭文共292个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写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以及钟的铸造经过。铭文外,钟身分别布着雕刻精美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这座钟移被选入世界名钟之列。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
这是一件唯一有大夏记年的文物,称为“大夏石马”。大夏即为大夏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族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家,拥有陕西北部和内蒙部分地区。赫连勃勃命其长子赫连镇守长安,这匹马便立于赫连璝的墓旁,便是大夏国铁骑神骏征战南北的纪念与见证。石马由整块石料雕刻而成,肌肉丰满,马腿间有两组石柱,使马站的很稳,这也是它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