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通常是对某一种类型文体的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和概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范本,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启发。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一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我的说课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文本理解:
本文记叙的是一个中国维和观察员的儿子给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先生写的一封信。本文作者雷利的父亲雷润民于1994年牺牲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赴伊拉克—科威特作为军事观察员)。作者用饱蘸血泪的笔触回忆了远赴异国的父亲与家人的最后见面的情形,也以极其痛苦的语言描述了爸爸回来后的场景:“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作为儿子,父亲的逝去让其刻骨铭心的痛苦,也萌生了对和平的强烈渴望。于是,作者由此及彼,联系现实:在怀念父亲的同时也深刻地指出世界的不太平,战争还在时刻威胁、蹂躏着这个美好世界。为此,作者以一个中国孩子的视角,致信加利先生,强烈表达中国孩子的呼声——“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本文语言恳切,字字充满血泪。但是本文的叙述中充溢着较多的“官方语言”,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似乎显得过于老成持重。不管怎样,但是文本中透露出的对父亲的“真情”却是纯粹的,也让每一位读者为之动容的。
二、设计理念:
语文的性质决定语文不纯粹是人文的,如何体现语文“本体”,要切实注意文本语言,给予学生语言的滋养。语言与精神的发展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某一方面。本文的特性是情感浓烈、饱满,主题极为鲜明,教学中须恰当地把握情感的“度”,否则很容易浓了情感,荒了语言。如果一味地起“高调子”,极易滑向思想道德“说教”的泥沼。为此,“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策略,教学中要紧扣语言,引领学生入情、悟情、抒情、融情,让学生在情感与语言的和谐共振中诠释“和平”的内涵,建构“有意义的课堂”。
就这篇课文而言,文字就极具感染力,很多老师在范读课文的时候都会热泪盈眶。但是要在没有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的小学四年级孩子内心能产生强烈的.震撼,必须要借助恰当的媒体渲染。,是否使用血腥的场面,有过犹豫。因为现在的孩子里战争太遥远,让他们了解战争是一件难事。用上这样就能激发大家对战争的仇恨,从而对作者失去父亲的悲痛有更深的体会。但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对和平的向往,让学生接触过多的血腥场面,难免造成负面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凯旋、卓越、弥漫”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联合国维和的背景,在身同感受、切己体察中体会“我”失去父亲的悲痛,知道“和平”的来之不易,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内涵。
3、能边读边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材:
我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在读中领悟作者的感情,在读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五、说教学准备。
由于四年级学龄段的孩子接触事物直观、具体,喜欢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生活,本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自主感悟和平与战争两个对峙性强的概念还缺乏一定的感性基础。因此,在上课前,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2、准备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说教学程序及教学理念。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用心灵感受,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课堂才能在对话中充满活力,才能呈现出生动活泼、主动的“生命状态”。基于这样的想法,我设计了这节课。
第一个教学环节,借助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新课。
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缺乏深入的了解。无论是时间、空间,距离学生的实际都很远。这样,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障碍。为此,我利用下载的图片资源,经过选择,整和、加工后再现情景,让学生形象感知战争的残酷,从内心深处先唤起他们对战争的愤恨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之情,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接着我让学生谈感受引出了课题。导入新课。
第二个教学环节,学生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引出了:雷利发出了怎样的呼声?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相机板书:和平)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
第三个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解决问题,学上汇报解决问题的情况。
第四个教学环节品读感悟痛失父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我首先围绕雷利之所以发出了这样的呼声是因为他失去了父亲,那他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学生自由读书,找出相关的句子,并且勾画出来,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爱家庭、有知识、爱和平。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的用一句话自豪地介绍爸爸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即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拥有这样的爸爸是如此的令人骄傲与自豪。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假如爸爸凯旋归来时的幸福与快乐,与爸爸的灵柩归来时的伤心形成鲜明的对比。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迷惘到顿悟;由“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过程,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角色的换位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爸爸的回来,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使学生把自己摆进去,与文中角色合而为一,与作者一起怀念父亲,一起悲愤,一起渴望,一起呼吁。不知不觉中游历于文本之中,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再一次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痛恨战争,渴望和平。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缅怀,无限的渴望”这一感情基调,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渴望,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在原原本本地读中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平心静气地读中感悟父亲的崇高与伟大,在整体联系的读中理解呼吁的重要。比如,理课文的第三个自然段时,采取了创设情景朗读的方法,老师和学生一起呼吁,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妈妈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引领学生一次次的呼唤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读出感情,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
在此基础上,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爸爸虽然牺牲了,但他还挂念着和平。但世界就会因此而太平了吗?由此引出本课的难点问题,让学生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我给学生补充了大量的事实资料,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了战争的场面,学更具体的感受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更激发了学生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帮助学生解决这一疑难问题,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从而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维和观念。在此基础上,老师又让想象着战争中儿童的残象,向发起战争的人发出了和平的呼吁。体现了以读为本,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并相机板书:和平和平。
第五个教学环节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在朗读体会雷利的呼声后,我问到:作为新世纪的儿童,为了让世界充满爱,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你们想做点什么呢?让学生融入文本,进一步升华情感。接着又播放了全世界人们为维护和平而努力的媒体资料,让学生体会到“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不仅仅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而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让学生体会到在不远的将来,和平之花一定会开满全球,明天的世界一定会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文档为doc格式。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二
我们学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章,令我感慨,令我悲伤,令我发出维护和平的宣言。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孩子失去了父亲发出维护和平的事。我感到伤心、悲痛,失去父亲是多么令人难过的事啊!我想作者可能想到以后再也得不到父亲的关爱了,一定会失声痛哭的。世界各地现在还有地区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令人多么的悲痛啊!我讨厌战争,痛恨战争,反之,我喜爱和平。我在网上找到了伊拉克近来还在战争着,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没有和平呢?请大家吧要战争了,就算为了我们这些孩子吧!
我代表全世界的儿童发出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三
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上仍存在的不太平的硝烟*激发孩子们。
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酌情感。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
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屈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不少。
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可爱的孩子们。(引导。
生结合国际形势发育,例举目前的国际战况)。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什么?(引导生发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四
一、说教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是人教课标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本文情感强烈,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和的观念。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书信体文章。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语言朴实,情感强烈,读之催人泪下。但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首先是利用下载的图片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课件展示)。因为学生们均来自农村,信息资源渠道狭窄、闭塞,对于世界局势可谓是一无所知。教师把远程教育资源经过选择、整合、加工后再现情景,让学生形象感知世界局势,从内心深处先唤起他们对战争的愤恨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之情。
其次,根据新课标理念、教材和学生实际,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行适当选用:利用图片、数字、音乐等资料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大量系统的事实资料,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更深切地感悟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也更准确地理解“世界并不太平”,更易激发学生情感与作者达到共鸣,从而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维和观念。
(二)引导学生多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
教学中,通过学生读文质疑,教师梳理出三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特别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及信中“我”的呼吁重点理解体会、感悟交流。教学中还采用换位体验:假如你是雷利,你和爸爸相约时心情怎样?假如你是雷利,当看到爸爸的遗体躺在灵柩里时,你的心情会怎样?等问题引起孩子们情感的共鸣。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运用了多种手段,尽可能再现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如:“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什么”,让学生去想象:爸爸会呼唤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又如“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并补充一些材料如:《地球的呻吟》、关于战争的数据统计、《地球的呼唤》等,通过阅读课文和补充材料,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世界并不太平。
(三)加强指导多读,让学生在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情感。
当学生真挚情感急于表达时,读书是最好的表达方法。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尤其是重点语句,让学生读出感悟,并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缅怀”着一感情基调,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渴望,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如,“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应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读,表达悲痛的心情。爸爸临上飞机前说的话“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应用坚定的语气读,表达爸爸的坚定信心。“我”仿佛听见爸爸的“呼唤”一句是个长句,层层递进,朗读时语调应逐渐提高,特别是连用三个“和平!”更要重读,以表达强烈的感情。介绍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以及爸爸“为和平而倒下”这部分,应带着自豪、崇敬的感情来读。使本课的教学情感达到高潮。
三、说学法:
这篇课文的重难点语句较多,作者的情感学生从无体验,他们对此难以理解。因此我设计这样让学生去学习:
(一)观看图片,进入情境。
要让学生能体会作者情感,为他们创设一个催人泪下的情景很有必要。学生通过观看画面,听师解说,初步形成一种世界需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意识,也为课文的重点语句的理解学习打下了情感基础。
(二)质疑解疑,理解感悟。
通过学生读文质疑,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画、批注、体会、朗读),并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补充大量的事实资料(图片、数据等),让学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世界并不太平及渴望和平的感受,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一步从内心深处强烈地树立维和观念。
(三)升华情感,拓展练笔。
在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后,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除了从读文中倾吐自己的感情外,还有千言万语要倾诉,让学生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用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符号等尽情抒发自己此刻的心情,让学生的情感一泻千里,一吐为快,从而维和的信念更为坚定,并将化为今后的行动:如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或给战乱地区的儿童献爱心等。
(四)说教学程序: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寻找了有关的远程教育资源和教学资料,进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后,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书信的主要内容及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从而树立维和观念。
(3)技能目标:让学生结合远程教育资源理解重点词句和体会情感,以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这样,教学目标明确了,上课也就能有的放矢,较圆满地完成预期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程序的设计上,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尽量使课堂每一分钟能得到合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取舍、使用均要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它们的配合使用尽量能达到天衣无缝,为教学过程服务,使课堂教学因此而生辉添彩,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用图片和哀婉的背景音乐带领孩子入情入景,为本文的学习定下“基调”,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然后:提出三个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便于学生对课文大意的了解。
再进行小组汇报和全班汇报的方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部分用教师“引”和学生“找”的方法,为后文“突出重点”——感情朗读做一些准备。)。
接着:进行重点段落和重点句子的指导朗读,并利用“换位”的问题,“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并展示“万人送英雄,鲜花赠英模”的画面。加上背景音乐和孩子们对爸爸缅怀深情的朗读,使课堂气氛变得凝重、热烈。
再: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一段的同时教师出示战争中的有关数据帮助学生理解,进而引出课外阅读材料《地球的呻吟》,引发孩子们呼吁的渴望,自然过度到第八自然段的教学中。了解作者为什么呼吁?呼吁什么?将课文教学引到一个小高潮。这时孩子们对和平的渴望非常强烈,再自然过度到课外阅读《地球的呼声》,让孩子在尽情抒发情感的同时,理解我们要呼吁什么,我们可以为世界和平做些什么?让孩子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将全文教学推向高潮。
最后:多媒体出示:让和平永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全体教学人员一齐表达自己心中最美好的祝愿,使本课教学达到高潮,并结束教学,留给孩子更多的思考和回味的空间,进一步使“和平”的理念在孩子的脑海中根深蒂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说板书:
随机抓住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闪光点”及“相约”、“如约”、“失约”三条线索板书,使板书提纲列挈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层次、重难点,起到引领、启发等作用。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五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学会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和获取的材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学习重点:我能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和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到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学习难点:我能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学习过程:
一、我会读。我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至少5遍)。
注意读准下列字音 。
卓越、蓝盔、凯旋、灵柩、手腕、浸满、硕士、圣坛、硝烟、威胁、妻子、给予、执行、牺牲、征衣、经济、贡献、永驻人间、弥漫、罪恶、勇敢、呼吁、制止、健康。
二、我能写 3。
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正确朗读、书写。
执行、牺牲、卓越、凯旋、征衣、经济、硕士、贡献、永驻人间、弥漫、罪恶、勇敢、呼吁、制止、健康。(至少写5遍)。
三、我能理解 。
通过查阅资料书或工具书,我查阅了这些词语的意思:
词语 3。
灵柩:
卓越:
“和平之花”:
呼吁:
查资料介绍 3。
硕士:
维和部队:
蓝盔:
联合国秘书长:
四、我会思考 5。
3、他是为了什么牺牲的?雷利对于爸爸的牺牲作何评价?
4、雷利的呼声是什么?从呼声中你感受到什么?
5、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还能做点什么饿?
五、我能搜集 。
今天,世界哪些地方还有战争?简练介绍(可搜集文字、图片资料)。
六、学贵有疑。
我能将自己不懂得地方写下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六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我的说课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文本理解:
本文记叙的是一个中国维和观察员的儿子给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先生写的一封信。本文作者雷利的父亲雷润民于1994年牺牲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赴伊拉克—科威特作为军事观察员)。作者用饱蘸血泪的笔触回忆了远赴异国的父亲与家人的最后见面的情形,也以极其痛苦的语言描述了爸爸回来后的场景:“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作为儿子,父亲的逝去让其刻骨铭心的痛苦,也萌生了对和平的强烈渴望。于是,作者由此及彼,联系现实:在怀念父亲的同时也深刻地指出世界的不太平,战争还在时刻威胁、蹂躏着这个美好世界。为此,作者以一个中国孩子的视角,致信加利先生,强烈表达中国孩子的呼声——“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本文语言恳切,字字充满血泪。但是本文的叙述中充溢着较多的“官方语言”,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似乎显得过于老成持重。不管怎样,但是文本中透露出的对父亲的“真情”却是纯粹的,也让每一位读者为之动容的。
二、设计理念:
语文的性质决定语文不纯粹是人文的,如何体现语文“本体”,要切实注意文本语言,给予学生语言的滋养。语言与精神的发展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某一方面。本文的特性是情感浓烈、饱满,主题极为鲜明,教学中须恰当地把握情感的“度”,否则很容易浓了情感,荒了语言。如果一味地起“高调子”,极易滑向思想道德“说教”的泥沼。为此,“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策略,教学中要紧扣语言,引领学生入情、悟情、抒情、融情,让学生在情感与语言的和谐共振中诠释“和平”的内涵,建构“有意义的课堂”。
就这篇课文而言,文字就极具感染力,很多老师在范读课文的时候都会热泪盈眶。但是要在没有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的小学四年级孩子内心能产生强烈的.震撼,必须要借助恰当的媒体渲染。,是否使用血腥的场面,有过犹豫。因为现在的孩子里战争太遥远,让他们了解战争是一件难事。用上这样就能激发大家对战争的仇恨,从而对作者失去父亲的悲痛有更深的体会。但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对和平的向往,让学生接触过多的血腥场面,难免造成负面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凯旋、卓越、弥漫”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联合国维和的背景,在身同感受、切己体察中体会“我”失去父亲的悲痛,知道“和平”的来之不易,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内涵。
3、能边读边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材:
我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在读中领悟作者的感情,在读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五、说教学准备。
由于四年级学龄段的孩子接触事物直观、具体,喜欢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生活,本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自主感悟和平与战争两个对峙性强的概念还缺乏一定的感性基础。因此,在上课前,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2、准备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说教学程序及教学理念。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用心灵感受,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课堂才能在对话中充满活力,才能呈现出生动活泼、主动的“生命状态”。基于这样的想法,我设计了这节课。
第一个教学环节,借助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新课。
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缺乏深入的了解。无论是时间、空间,距离学生的实际都很远。这样,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障碍。为此,我利用下载的图片资源,经过选择,整和、加工后再现情景,让学生形象感知战争的残酷,从内心深处先唤起他们对战争的愤恨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之情,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接着我让学生谈感受引出了课题。导入新课。
第二个教学环节,学生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引出了:雷利发出了怎样的呼声?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相机板书:和平)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
第三个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解决问题,学上汇报解决问题的情况。
第四个教学环节品读感悟痛失父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我首先围绕雷利之所以发出了这样的呼声是因为他失去了父亲,那他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学生自由读书,找出相关的句子,并且勾画出来,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爱家庭、有知识、爱和平。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的用一句话自豪地介绍爸爸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即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拥有这样的爸爸是如此的令人骄傲与自豪。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假如爸爸凯旋归来时的幸福与快乐,与爸爸的灵柩归来时的伤心形成鲜明的对比。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迷惘到顿悟;由“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过程,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角色的换位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爸爸的回来,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使学生把自己摆进去,与文中角色合而为一,与作者一起怀念父亲,一起悲愤,一起渴望,一起呼吁。不知不觉中游历于文本之中,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再一次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痛恨战争,渴望和平。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缅怀,无限的渴望”这一感情基调,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渴望,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在原原本本地读中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平心静气地读中感悟父亲的崇高与伟大,在整体联系的读中理解呼吁的重要。比如,理课文的第三个自然段时,采取了创设情景朗读的方法,老师和学生一起呼吁,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妈妈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引领学生一次次的呼唤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读出感情,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
在此基础上,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爸爸虽然牺牲了,但他还挂念着和平。但世界就会因此而太平了吗?由此引出本课的难点问题,让学生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我给学生补充了大量的事实资料,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了战争的场面,学更具体的感受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更激发了学生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帮助学生解决这一疑难问题,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从而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维和观念。在此基础上,老师又让想象着战争中儿童的残象,向发起战争的人发出了和平的呼吁。体现了以读为本,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并相机板书:和平和平。
第五个教学环节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在朗读体会雷利的呼声后,我问到:作为新世纪的儿童,为了让世界充满爱,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你们想做点什么呢?让学生融入文本,进一步升华情感。接着又播放了全世界人们为维护和平而努力的媒体资料,让学生体会到“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不仅仅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而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让学生体会到在不远的将来,和平之花一定会开满全球,明天的世界一定会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七
一,说教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和的观念.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书信体文章.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语言朴实,情感强烈,读之催人泪下.但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首先是利用下载的图片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因为学生们均来自农村,信息资源渠道狭窄,闭塞,对于世界局势可谓是一无所知.教师把远程教育资源经过选择,整合,加工后再现情景,让学生形象感知世界局势,从内心深处先唤起他们对战争的愤恨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之情.
其次,根据新课标理念,教材和学生实际,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行适当选用:利用图片,数字等资料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大量系统的事实资料,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更深切地感悟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也更准确地理解"世界并不太平",更易激发学生情感与作者达到共鸣,从而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维和观念.
(二)引导学生多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
教学中,通过学生读文质疑,教师梳理出四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特别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及信中"我"的呼吁重点理解体会,感悟交流.教学中还采用换位体验:假如你是雷利,你会怎样介绍爸爸假如你是雷利,当看到爸爸的遗体躺在灵柩里时,你的心情会怎样……从重点语句(如"失父之痛"的句子,"世界并不太平"的语句以及"对渴望和平的情感"的句子等)的揣摩,情感体验中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三)加强指导多读,让学生在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情感.
当学生真挚情感急于表达时,读书是最好的表达方法.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尤其是重点语句,让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渴望,特别是"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和"让二十一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等语句的朗读,要达到本文情感的高潮.
三,说学法:。
这篇课文的重难点语句较多,作者的情感学生从无体验,他们对此难以理解.因此我设计这样让学生去学习:。
(一)观看图片,进入情境.
要让学生能体会作者情感,为他们创设一个催人泪下的情景很有必要.学生通过观看画面,听师解说,初步形成一种世界需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意识,也为课文的重点语句的理解学习打下了情感基础.
(二)质疑解疑,理解感悟.
通过学生读文质疑,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画,批注,体会,朗读),并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补充大量的事实资料(图片,数据等),让学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世界并不太平及渴望和平的感受,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一步从内心深处强烈地树立维和观念.
(三)升华情感,拓展练笔.
在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后,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除了从读文中倾吐自己的感情外,还有千言万语要倾诉,让学生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用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符号等尽情抒发自己此刻的心情,让学生的情感一泻千里,一吐为快,从而维和的信念更为坚定,并将化为今后的行动:如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或给战乱地区的儿童献爱心等.
(四)说教学程序:。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寻找了有关的远程教育资源和教学资料,进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后,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书信的主要内容及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从而树立维和观念.
(3)技能目标:让学生结合远程教育资源理解重点词句和体会情感,以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这样,教学目标明确了,上课也就能有的放矢,较圆满地完成预期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程序的设计上,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见教学步骤),尽量使课堂每一分钟能得到合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取舍,使用均要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它们的配合使用尽量能达到天衣无缝,为教学过程服务,使课堂教学因此而生辉添彩,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说板书:。
随机抓住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闪光点"及时板书,使板书提纲列挈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重难点,起到引领,启发等作用.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八
一、说教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课属于书信体文章,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在一起,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内容感人,由此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从教材所处的位置分析,其任务主要是在承接学生前阶段已掌握的“多读、多想、多体会”这一读书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与悟,获得真切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为本组课文后续两篇课文《黄河魂》《镜泊湖奇观》的学习作铺垫。
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以及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比较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缺乏深入的了解,也很难想象出作者雷利的痛苦心境这一认知实际,为了引导学生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我特在教学时利用配乐朗读、图片、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孩子们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初步了解战争,了解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据此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用两个课时来完成: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疑、解疑和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课文,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理解信中“我”的呼吁。
教学难点:加深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二、说教法: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作者呼吁什么?他为谁而呼吁?”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这些任务进行感悟交流,把教学重、难点循序渐进地解决。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总结讨论并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学法:
素质教育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人的精神作为核心内容,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应特别注重学法的渗透。本课在学法指导上,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的理念,课前通过收集资料;课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自读、自学、交流、概括、质疑、感悟、讨论等活动;课后通过情感朗读,全方位地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生发,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读、思、议、悟、写中,激励其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的统一。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兴趣是推动学生认识活动的巨大动力,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上课伊始,我们便以课前学生所收集到的反映我们生活现状的图片或资料展示作为导入,当学生正为幸福所陶醉时,屏幕相机切换至弥漫着硝烟的伊拉克战争片断、震撼人心的美国“911”事件现场,这一幅幅真实的画面将以强烈的对比冲击学生的感观,在一种视觉和心灵震撼中引导他们较为深入地了解战争,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而老师随之抛出的问题:看到这些情景,你们想说些什么?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题的引出埋下伏笔,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雷利呼声的兴趣与热情。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所以在初读课文环节,我们设计了任务型的初读方法,要求学生带着“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想想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等任务进行初读,而在随后进行的“汇报交流自读情况”环节中,则通过汇报自学生字的收获,提出易错之处,交流难记字的写法以及对字词的“检测读”、对文段的“正音读”等,引导学生在读的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识字的能力,达到将课文读通顺、读准确、读明白的初读目的。经过了对全文的自读、默读以及对印象深刻文段的“正音读”等多重铺垫,学生对课文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既降低了难度,也提高了环节操作的实效性。
3、自读感悟,交流讨论。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得以逐步实现和完善的过程,可以说,学生每一次的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与体会,如果说初读课文环节,是让学生“走近”文本,对课文形成整体的感知,那么再读文本,则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我们把着眼点放在了捕抓学生读文时情感的生成与问题意识,首先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在有感而发处写下感想,在不懂的地方作标识提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读书的收获与困惑进行组内交流探究,通过研讨,组内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进行问题发布。这样的形式与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反映了其独特的感受,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人翁意识。当各组把问题都呈现出来之后,我们并不急于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和疏理,将众多零散的问题整理为具有共性的三类问题: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作者呼吁什么?他为谁而呼吁?这样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指引,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也为第二课时围绕问题所开展的学习与感悟活动埋下伏笔。
4、三读课文,自主探究。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在本环节教学中,围绕师生刚才共同归纳整理出的三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以下的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围绕问题,再读课文,自主探究。这是学生个体层面的探究活动,它通过带着问题进行自读、静思,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及自主探究的空间,可以说这样的读与思,将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探究活动二:带着自己对问题的初探所得进行组内互动式的合作探究。相对而言,本次活动属于学生群体层面的探究行为,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探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中的交流互探,达到互相启发、共同促进的目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提高了学习的成效。
5、课后活动。
本节课安排了两项课后作业:“抄写生字新词”及“搜集现代战争的图片或资料”,意在继续巩固字词写法,并为第二课时读悟结合的教学作铺垫。
第二课时。
此课时的课堂结构是:质疑导向——感悟交流——总结讨论(学习升华)——拓展延伸。具体如下:
1、复习问题,质疑导向。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作者呼吁什么?他为谁而呼吁?”借此来明确学习方向,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埋下伏笔。
2、感悟交流,解决疑难。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在教学中尤其要注重情感体验、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所以在第二个环节,我特意以感悟交流的方式来理解学习课文。因为在第一课时时已经让学生就这三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了小组内讨论,因此在这环节中,让学生默读完课文后就直接在班上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当然每个问题汇报的方式侧重点有所不同:
(1)汇报交流对爸爸的认识,侧重于理解重点句子。
(2)汇报交流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侧重于情境的渲染,借助了学生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以及老师搜集到的电视报道录象。
(3)汇报交流作者在为谁呼吁,侧重于感情朗读。
3、总结讨论,感情升华。
语文即生活,生活实际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还原课文的本真,才易于使学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所以在有感情朗读全文后,抛出一个联系实际的问题;“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让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
4、拓展延伸。
让学生勤动笔,综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仍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大任务。基于此,我特意在这安排了一个动笔的练习:“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心。”这既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可更好地检验一下学生对本文思想感情的把握,可谓“一箭双雕”。
5、课后活动。
本节课安排了两项课后作业:“熟读课文,读出真情实感”及“把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意在整体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以及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阅读习惯。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九
[教材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属于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本文情感强烈,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不催人泪下。
[设计理念]:
如何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失去亲人的痛苦,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本教学将根据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以读促悟。以“指导阅读理解、指导朗读感悟、指导联系现实理解句子、指导读写实践”,架起学生和文本沟通的平台,使学生形成在与文本对话中主动理解和体验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深切怀念和失去父亲的痛苦,对和平无比的渴望。
2、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难点]:
深切体会失去亲人的痛苦,感受战争的残酷,热爱和平、呼吁和平。
[教学准备]:。
1.收集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争。
2.准备反映战争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件引入:。
1、师导: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幸福中,然而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师播放课件:配有枪炮声的有关战争场面的图片:无情的战火、坍塌的房屋、逃难的人群……)。
2、学生看课件后,谈谈对战争的认识或看图片的感受。(板书:战争残酷)。
3、师小结:残酷的战争夺走了无数人宝贵的生命,.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近一个中国孩子,一位曾被战争夺去父亲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呼声。(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整体入手,复习提问:
1、指名读全文,学生思考:
(1).雷利在呼唤什么?(板书: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2.)他为什么而呼唤?(课件播放: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
2、师小结:是啊,为了不再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为了拥有充满爱与阳光的美好家园,我们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三、了解爸爸,缅怀英雄:
2.指名读全文,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评价爸爸的句子。
3、课件出示句子:(1)“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2)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
4、学生结合句子来了解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练习用“卓越”说话。
5、师小结:爸爸为和平事业宁可舍弃一切,他是一个优秀的维和战士,他热爱和平,勇敢的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我们为作者有这样的爸爸而感到骄傲。
四、抓住重点语句,品读失父之痛:
1..师导:沐浴着明媚的春光,一家三口在涓涓溪流边散步,在美丽鲜花中嬉戏,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可这一切对文中的作者雷利来说,却永远的失去了。(板书:痛失爸爸)。
2.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失去爸爸而痛苦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来汇报你的理解.(课件出示三四自然段,学生看大屏幕谈)。
3、学生交流,老师补充、评价。
4、指导朗读,深切感受:
(1)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当时的场面:
师启发学生想象当时的场面:一家人期待着爸爸凯旋归来,雷利等着爸爸送他那顶蓝盔,可传来的却是爸爸牺牲的噩耗,突然失去亲人的痛苦让人撕心裂肺。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这种生离死别的场面怎能不催人泪下。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当时的场面。
(2)学生谈一谈想到了什么样的场面,自己什么感受,学生朗读。(课件播放一妇女因失去亲人痛哭的图片,给学生一具体的想象画面,引导想象。)。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来谈失去亲人的痛苦,学生再读课文,体会雷利内心的痛苦。
五、交流资料,了解世界并不太平,呼唤和平:
2、默读课文,用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3、课件出示:
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4、环顾这不安宁的世界,你能否列举具体的事例来谈谈?
5、学生汇报。
6、播放课件:有关伊拉克战争中儿童的情况。
7、大量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战争太残酷了,要和平不要战争……)。
8、小结学习方法:本节课我们还学会了联系现实,结合具体事例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运用。
9、师导: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拥有的快乐和幸福。正因为这样,雷利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加利先生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呼吁。
10、课件出示:课文第八自然段内容,学生齐读。
11、指导读:千言万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声音,再读课文。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这仅仅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喊吗?(播放课件:世界需要和平!)。
2、学了本文,谈谈你的收获。(启发学生多角度谈:结合本文内容来谈,从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来谈……)。
3、课后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想写在日记本上。(可供参考的题目: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懂得珍惜今天、我们是幸福的、我与伊拉克的孩子比童年……)。
4、师小结:世界并不太平,我们不能阻止战争,但我们可以壮大和平的力量!让世界充满和平,让生活更美好!
七、板书设计:
战争残酷。
痛失父亲。
维护和平。
制止战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十
一、说教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本课属于书信体文章,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所有热爱和平的人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在一起,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内容感人。
我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3、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是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二、设计理念。
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而新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必须凸现学生的主体精神,为学生开展探究、合作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所讲到的战争与中国学生的生活相差甚远,因此他们很难从文章本身产生对战争的理解。怎样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课前建立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网站,将战争的有关文字资料、视频录像等收集进去,引导学生主动上网探究、合作学习。这样,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和平的渴望,激发他们对战争的憎恨,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播放一组表现幸福生活的画面,老师配合画面描述,然后引导学生交流看了这些画面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舒缓轻松的音乐中,学生欣赏着一组组表现美好幸福生活的画面,感受到了和平生活的美好。这与战争地区的满目疮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下面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和平的渴望,对战争的憎恨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
我让学生根据专题站上的学习导航自学课文,并检查他们的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的环节中,我利用“学习导航”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目的是为了渗透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的目标,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网上学习的盲目性。)。
(三)精品细读,感悟内容。
1、这次,我让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上两遍,看看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更需要老师放开手脚,少讲、精讲,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再读课文,说感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既尊重了学生个体的感悟,独特的体验,又十分巧妙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网络环境的学习不会排斥朗读,否则网络学习会因为冷漠而没有情感与激情。当学生缺乏感受或是有一定的积累后,读书正是体会情感和宣泄情感的最佳方式。教学中,我抓住作者“巨大的悲痛、深切地缅怀”这一感情基调,让学生充分读书。要读出失去亲人的悲痛,读出对父亲的无比怀念,读出对战争的憎恨,读出对和平的呼唤。在读中真情流露,感染自身。)。
3、重点理解句子“今天,虽然我们中国孩子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1)不急于讲解,而是先让学生通过对专题站上的“战争及后果”和“视频资料”两大板块的浏览,加深对残酷战争的了解。
(2)接着引导学生交流刚才所看的和想到的。
(3)然后教师结合着首页上的几幅有代表性的画面叙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让学生认识到战争一触即发,随时随地都威胁着人们,威胁着像花儿般美好的平和环境。
(4)最后当学生感情蓄积充分时,引导他们呼喊出“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共同心声,将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也顺利地结束了教学任务。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中涉及的战争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距甚远。如果采取灌输的方法,将会是要学生硬记思想感情,无病呻吟。学生的情感、态度是肤浅的、淡漠的,很难达到价值观上的共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采用了文字资料的浏览,视频资料的播放等形式,创设了民主的学习氛围,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支持学习。使浅薄的感受变成深刻的体会,在探究中熏陶感染、迁移升华,灌输思想变成每个学生都是思想的源泉。)。
四、教学反思。
1、由于网络资源集文字、图形、声像于一体,形象、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的场面,所以学生很直观地了解到了战争所带来的可怕后果,发自内心的对和平的渴望,对战争的憎恨也就格外的强烈。
2、网络教学具有极强的自主性,这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在昂然的状态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因而课堂教学呈现出了朝气蓬勃的可喜局面,既省时又高效。
3、作为执教者,我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也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探讨,一起思考,由于情感的过于投入,在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哭了,让大家见笑了。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十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讲述的是一位来自中国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后,他的孩子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在极度悲伤之余,提笔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情感真挚而又充满期望的信。他在信中向全世界大声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表达了中国青少年的正义感和爱好和平的愿望。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倾诉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这篇文章深深地感染了我,每次读完,我都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同时也唤起我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我想,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动那些善良的孩子们的心?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跟我是一样的。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十二
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请同学们看投影图片吧。
(生边看图片边听老师解说,感受战争的场面。)。
师:看了以后,你们想说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自己的感受,还有的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来说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知道大家也和雷利一样,渴望和平,反对战争,会用自己的生命来保卫和平。现在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倒数两个自然段,更好地体会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
师:读后你们想想应该怎么做来表示呼吁和平,反对战争,把你们的做法写下来,每组派两个代表说说。
(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教师加以肯定。)。
评析:
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走出文本,用收集资料,利用图片的直观教学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特色。教师通过投影图片及生动的解说,把学生带进战争的境界,让学生自我感悟体会到战争的罪恶,保卫和平是每个人神圣的职责。教师明白了仅仅让学生读好教科书是不够的。因此教师的阅读教学不能停止在会文得意上,应该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情感的体验加深理解。教师用投影图片及生动的解说营造了有利于阅读主题轻绪化的情境,这样学生就沉浸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斗中,耳边仿佛听到那孩子的呐喊声,从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娇嫩”、“和平之花”等词的意思,突破字词难点关,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想想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不感慨万千吗?学生情不自禁地有一吐为快的表达欲,从学生的畅所欲言中,从学生愤然的眼神中体验到他们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一个孩子的呼声是代表着世界热爱和平的所有人的呼声。教师看到学生的内在感受,体验到这些感受来源于文本,又超越于文本,感受是多元的,是鲜明的。交流反馈实现了文本、教师、学生的互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十三
一、认识英雄: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第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雷利的爸爸是一位用生命捍卫和平的英雄。下边就让我们走进课文,透过语言文字来认识这位英雄吧。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画出有关雷利的爸爸的句子,一边读一边体会,雷利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爸爸是一名出色的观察员。能够得到联合国主席的称赞,多么了不起啊!)。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爸爸是一个充满信心的人。你能把爸爸的信心读出来吗?
爸爸就要远赴异国他乡,执行自己的维和任务了。从爸爸深情的目光里,你能读懂爸爸的心情吗?爱我,爱妈妈,舍不得离开亲人。可是,为了保卫和平,他必须远离自己的亲人,爸爸把什么看得更重呢?爸爸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热爱和平,为了保卫和平,可以放弃一切。多么伟大的英雄啊!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爸爸以身殉职,牺牲壮烈。从爸爸牺牲前还穿着征衣,我们可以想象到爸爸是在执行任务时牺牲的。)。
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
小结: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交流,谁能综合大家的意见说一说,雷利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爱亲人,爱和平,为了保卫和平,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
二、体会雷利的悲痛:
1.指导朗读: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他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同学们,请你们默读这几句画,在头脑中想象当时的情景。多么让人悲伤的场面啊!请你们想象着当时的情景,再来读这句话。指名读,评议范读,同桌读,再指名读。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声音是“和平!和平!和平!”自评。你认为这句话你读得怎么样?三个和平,语调逐渐提高,表达强烈的感情。用心去体会。)再读,看看你还能从这段话感受到什么?呼唤和平不只是爸爸一个人,还有……要表现这么多人对和平的呼唤,你认为该怎么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三、感受战争:
1.同学们,战争给雷利一家人带来了多么大的悲痛啊!20世纪以来,战火不断,数不清的难民流离失所,数不清的无辜百姓失去了生命。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段战争中的真实情景。
2.播放录相。(师叙述:1937年,日军占领了南京,12月18日,他们把五万七千多中国军押到草鞋峡,实行了枪杀。)。
3.中国人民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我们才拥有了和平、幸福的生活。但是,请看:
课件出示:(师读)。
但是五十一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今天,我们中国的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数不清的人在战争中失去了生命,数不清的家庭承受了巨大的悲痛。为了维护和平,制止战争,雷利拿起了笔,向整个国际社会发出了呼吁。同学们,请你们再来读一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通过朗读去体会雷利的感情。
同学们,让我们跟雷利一起,向全世界呼吁:……(齐读)。
雷利在20世纪末1996年写下了这封信,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如今,我们已经走进21世纪,我们的世界太平了吗?没有,2003年,战争的硝烟再一次弥漫了伊拉克。请同学们来看,老师搜集到的一组画面。
4.除了呼吁,我们还能为保卫和平做些什么呢?
交流讨论。(姚奇,介绍自己的爸爸)。
5.结束语:同学们,从你们的话语中,老师已经欣慰的感觉到,你们都是热爱和平的人,都是和平的天使,都是未来的和平之花,希望你们能尽自己的能力,为人类的和平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课外作业:
必做题:
把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
选做题:
请你为维护和平做一件自己能做的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2、了解信的格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理解“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前准备:了解国内外大事,关注仍弥漫着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联合国及维和部队的相关资.
第一课时。
一、初读:启疑导入,感知全文。
1、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的时候,你可曾想到还有许多人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个中国孩子面对战争发出的呼声,去感受一个被战争夺去了父亲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齐读课题。
2、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同学们,带着这些我们想弄明白的问题,自由地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请打开课本138页,轻轻读课文(生自由读文)。
二、细读:深入探究,感悟形象。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这个中国孩子是谁?(雷利)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文章的最后一行)。
2、这是一封书信,所以在信的署名处我们可以看出。
3、那他发出的呼声是什么呢?(要和平,不要战争!)。
他向谁发出了呼声?(联和国秘书长)这里指的是前任秘书长加利先生,而现任联和国秘书长是安南先生。雷利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因为他失去了父亲,他不想别的孩子也失去父亲。)默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4、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自己读读这篇文章,把介绍雷利爸爸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可以自己体会,也可以小组内交流。(生自由读文)。
三、品读:入情入境,潜心会文。
2、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同学们,带着这种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自由地读读,体会体会。(鲜血…凝固的血,看出爸爸以身殉职、牺牲壮烈.)。
4、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佩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雷利的心情是何等的悲伤,谁来读一读。谁再来读一读。
5、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老师跟你们一起读读这段,好吗?
6、我看到了同学眼里噙着的泪花,我知道这是对战争的控诉,对爸爸的深切怀念。爸爸就这样牺牲了,他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他希望世界和平)(爸爸的嘴张着……)(对和平充满渴望)相信大家能读好这句。(齐读)想想还有那些句子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位优秀的维和战士。(我的爸爸精通…)。
四、诵读:点题明理,拓展升华。
第二课时。
1、爸爸牺牲了,但他的心愿未了,因为世界并不太平。(今天……)(作者写信的目的)自由读读这段话。说说你对“世界并不太平”的理解可以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指哪些地区)(生自由说说)举例: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顷刻间倒坍,死亡两千多人;印度和巴基斯坦经常为克什米尔发生争端,长期的争端给当事国特别是当地的人民带来的灾难;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长期争端所带来的不断的仇杀;阿富汗的长期内乱给国家带来的破坏;还有车臣的战争,以及南北朝鲜的长期对峙等等。
2、下面就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吧!(点击课件)。
3、看到这儿,你的心里怎样想? 讨论:这些战争是必须发生的吗?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是啊,只要罪恶的子弹存在,这“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那么你如何理解“和平之花”。
4是的,我们需要和平,可恶的战争,残酷的战争,无情的战争,夺去了多少人宝贵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们禁不住要和雷利一同呼吁(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6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渴望,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心声(让明天的世界……)。
7总结.梳理全文,(问候与感谢、倾诉与怀念、发出呼吁)了解本文的写信的格式,准备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1)写信格式的复习。“称呼、问候、正文、祝语、署名、日期”这是一封信的基本部件,注意他们所在的位置。
(2)想想你要对这些孩子说什么?
a.鼓励他们不要灰心,要勇敢地维护和平。
b.告诉他们有许多人关心他们、爱他们。
c.谈自己对他们的帮助。
(3)可单独完成,也可几人合作。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十五
1、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时,你可曾想到还有许多人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个中国孩子面对战争所发出的呼声吧!
2、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我想知道那个中国孩子是谁?他为什么有呼声?他的呼声是什么?)。
同学们,带着我们想弄明白的这些问题,自由地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批划)。
二、细读:深入探究,感悟形象。
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你从哪儿知道的?(课文的最后一行。)。
那他发出的呼声是什么呢?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他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呼声呢?(因为他不想让所有的孩子都失去父亲、母亲。)。
那是因为他自己失去了父亲,那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再来自由地读读这篇文章,把描写雷利爸爸的句子勾画下来,读一读,可以自己体会,也可以同桌、小组间交流感受。
谁来说说雷利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人。)你从哪儿知道的?
(“两年以前……壮烈牺牲”。)。
(生齐读“卓越的观察员,在……”)。
还有谁有不同的体会?
(我觉得爸爸是一个爱自己的妻子,也爱自己孩子的人。)。
你是这样认为的,那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
(我觉得爸爸还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看出来的。)。
读出了对爸爸的无比自豪之情!评读。
三、品读:入情入境,潜心会文。
爸爸对这次出行充满了胜利的信心,有这样一位好爸爸怎能不让雷利感到自豪和骄傲?他是多么热切地盼望着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亲手戴在自己头上啊!
(出示课件,师配乐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我觉得如果我是雷利,我就会想爸爸是为维护和平而倒下的,他的死是光荣的。我会想:可恶的战争,你为什么要夺走我父亲的生命啊!假如我是雷利,我不仅会大哭一场,我还会说:“可恶的战争,你不仅夺去了我爸爸的生命,你还夺去了许多无辜人的生命。)(我觉得“鲜血染红了……”这句话让我感动。)。
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地方让你最感动?
(我觉得爸爸牺牲了,但他的心还在呼唤和平。)。
还有谁有不同的感受?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本来我们是高高兴兴地去接爸爸,可是我们却接到了爸爸的遗体。)。
是啊!我们日也盼,夜也盼,高高兴兴地捧着鲜花去迎接爸爸,没想到接到的却是爸爸那冰冷的遗体。
(这句话最让我感动:“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说明爸爸临死前都不忘和儿子的约定。)。
爸爸和雷利有个约定,虽然他牺牲了,还是不忘把那顶蓝盔带回来。
还有让你感动的句子吗?
(我觉得最让我感动的是“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爸爸流了那么多血,他还是想家。)。
流了那么多血,说明什么?
(说明爸爸死得很惨烈。)。
带着这些感觉,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段好吗?
(配乐,师领读第一句,生跟读)。
( 他还有个心愿,就是思念家人,希望世界永远和平!)。
可以结合我们收集的资料谈。
四、诵读:点题明理,拓展升华。
下面,就让我们来亲身感受一下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吧!
(课件显示战争场面,师解说)。
看到这儿,你们的心里怎样想?
(雷利。)仅仅是雷利的呼声吗?
(是全世界的呼声。)。
(生自由读)谁还想呼吁?(全班齐读)。
师: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为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能做点什么呢?
我也要写信给美国总统布什,让他撤回现在还驻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队。
……。
(课件显示和平鸽、世界人民祈盼和平的画面)。
让我们一起呼吁——。
(课件显示:让世界充满阳光,让和平永驻人间!)。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十六
这篇课文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战争与和平”。这篇课文属于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篇课文情感强烈,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是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这节课是四年级教材的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的具体体现,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培养,并带到将来的语文学习当中去。
二、说目标。
今天,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为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3、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教学难点是: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
1、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2、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习的愿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运用问题引导,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解决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
3、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战争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创设情境表情朗读法,尽可能地再现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利用真实可信的音像资料,通过阅读课文和补充材料,组织学生交流观后、读后感受,让学生真切感受世界并不太平。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的训练来表达“我”的感情,朗读时要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怀念”这一情感基调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
5、所用的教学用具:ppt课件和有关战争的录像资料。《明天会更好》歌曲。
学法指导的重点和依据。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习特点,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以“自读自悟――体会文章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表情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讨论交流,想象说话――发表自己对战争的看法”,抒发“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为学习主线,通过这条线索的学习清晰地把“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植入学生的思维中。
四、说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提弦定音。
上课伊始,我先用三个问题提起该节课的弦。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的呼声是什么?他向谁发出呼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立刻提起,然后顺势进入课文学习。
2、走进文本,感悟真情。
(1)开课在即,我用这个中国孩子为什么要发出呼声?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的学习。学生们先浏览课文,然后明确父亲“才华横溢,深爱家人,热爱和平”的三个特点,期间适时指导感情朗读。
(2)情感的弦已经被绷紧,然后水到渠成感悟英雄回归的悲痛。这个环节,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给孩子们以学法指导,采用范读,接读,配乐移情读等方式,抓重点词体会父亲为和平作出牺牲的悲痛。
(3)英雄走了,我们活着的人,要有所警醒,看看我们面临的世界,大家自由读课文5―――6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知道“和平之花”的深刻寓意。
3、拓展升华,凸显主题。
结合学生搜集的关于战争的资料,说明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从而明白和平的重要性。学完课文,再问大家“你觉得雷利仅仅只是向加利先生发出呼声吗?”“这只是雷利一个人发出的呼声吗?”让“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声音响彻全世界。
4、走出文本,延伸主旨。
联系实际说行动。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让他们写写自己“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方式,让思想左右行动。
5、作业布置,落实行动。
让孩子们小练笔: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关爱,引起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并熟悉信的格式。
五、说板书设计:
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文章的中心,并层层深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十七
今天,我学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知道了孩子的爸爸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爸爸的死是光荣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孩子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深切的怀念着爸爸临行前对他说的话。“孩子,等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然而蓝盔回来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他的嘴张着一定是呼喊着:和平、和平、和平。看着爸爸的灵柩,我和妈妈泣不成声,妈妈几次昏过去,我思念爸爸的心情无法形容,只是不住地流泪。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花并没有永驻人间。为了不让孩子失去爸爸,不让妻子失去丈夫,于是向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写信。“要求世界和平,不要让战争伤害这些无辜的孩子。”我也要向爸爸妈妈呼吁不要吵了。
爸爸、妈妈不要再吵了。
我的爸爸每天只知道喝酒。一回家浑身的酒味。不帮妈妈干活,还爱说大话、酒话。我妈妈天天在家里辛辛苦苦的卖东西,总希望爸爸少喝点,多干点活。这样既能对自己身体好,也能帮我减轻负担,不是一举两得嘛。爸爸一次喝到晚上11:00才回的家。妈妈很生气就打我爸爸说:“你又干嘛去了呀!”然后我爸就说:“我就买了些酒喝又没怎么着。”我妈跟发了疯似的特生气对我爸说:“你成天到晚的喝酒,家里又不是没有,喝酒了就知道睡,我还要给你做饭,你让我高兴过一回吗?”他们一直吵到4:00。妈说“你要烦了,你就和我离了吧!”我突然坐起来流着泪说:“那怎么行,如果这样我跟谁呀!跟我爸我就失去我妈,跟我妈我就是去我爸,我到底跟谁呀?”爸说“是呀,为了小雨别离了!求求你了。”妈说“可以,但你以后不能喝酒了。”我爸说“行!”我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绝不能再让妈妈失望了。”
后来我爸爸不喝酒了,我们家的吵架声也消失了。
2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十八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后做好解释。
2、雷利是说给谁听的呼声?都说了些什么?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形势发言。)。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3、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板书课题)。
1、抽读生字卡片。
2、辨字组词。
3、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5、说说文章主要将了什么?
(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信中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1、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
2、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世界的和平出一份力吧!
1、听写词语。
2、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
2、面对这些不必要的战争,作者说应该怎么做呢?
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3、了解写信的格式,准备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想想你要对这些孩子说什么?
鼓励他们不要灰心要勇敢地维护和平。
告诉他们有多少人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谈自己对他们的帮助。
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写信。
“和平”
一、案例背景在多年的中年段的教学中,我不断尝试以教师的“教授为主”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巨大动力,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发展。《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第八册的课文,本课属于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比较和平的圣土上,很难体会到“战争”这个可怕的代名词意味着什么!很难想象出作者雷利的痛苦心境。基于此,我特在此次的实验汇报课上执教了这一课,以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初步了解战争,了解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树立全球观,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观念。
二、案例描述本课共分两课时。
1、复习检查,引入新课。上课开始,先进行“三分钟小测”(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积累词语的能力,并在学习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评改,填写好小组评价表。再以问题“这个中国孩子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引入新课的教学。
2、个性阅读,琢磨品味。教学描写“世界并不太平”这个部分,我先让学生个性阅读,琢磨品味,自已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讨论解决,特别是教学“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两句,我让学生拿出自已课前收集的战争资料,进行交流讨论,认识当今世界和平环境。课堂上,他们从不同渠道得到信息的能力,令我惊叹!接着,我又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播放出伊拉克战争画面,学生目睹着这一幅幅血淋淋的画面,对战争的憎恶之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于是,我又趁势让学生当场把自已此时最想说的话表达出来,他们畅所欲言,充分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
3、激情朗读,呼吁和平。教学“雷利的呼吁”这个段落,我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始终以“你读懂了什么?”来贯穿整段的教学,再配以和学生一起激情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学生情绪高昂,仿佛与作者融为一体,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接着,我又特意把黑板的使用权留给了学生,让他们上台在黑板这个神圣的地方写出自已的心声,写出自已对和平的渴望。他们在《让世界充满爱》的乐曲伴随下,大胆地书写自已的情怀,达到了整堂课的高潮。
4、拓展延伸,自主综合实践。讨论:作为小学生,为了制止战争,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
三、分析反思读书,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所以,要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激起共鸣的火花。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用“心”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学“雷利的呼吁”部分,我引导学生把自已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课上,正如我想象的那样,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对文中感情的体会超出了我的预想,这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阅读教学中读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为教教材而教教材,应该更灵活的运用教材,为教学所用,适当安排。马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已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这两段话时,我让学生拿出自已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已的感想。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他们的回答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我想,当时,我如果能重视学生课堂上的一些生成性的资源,再让他们自由选择伙伴,合作讨论交流世界部分地区的局势,畅所欲言彼此的感受,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效果会更好一些。课堂应该是学生表达与交流的乐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多元反应,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的,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这一点。如:我设计了“你们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收获;小组探讨学习,质疑问难,解决问题;把板书的使用权留给学生;等等。这些都改变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师问生答”的现象,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问”的地位。语文即生活,生活实际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还原课文的本真,创设情境,才易于使学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们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是生活的再现和提高,应该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生活的过程。唯有此,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所以,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学习语文,实际上是为学生选择了一条学习语文有效的捷径。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十九
老师送来了一份礼物(出示鸽子图)这是什么?(鸽子),这不是一只一般的鸽子。它是一只飞跃了五湖四海到处播撒爱的种子的和平鸽。
1、你们知道什么是和平鸽吗?
2、这只和平鸽飞到了咱们,飞到一个孩子的心里和他一起共同呼吁。他们在呼唤什么呢?你们一定比我还想知道吧!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2课。齐读课题!
师:读了这个题目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这个孩子是谁?
生2:这个孩子在呼唤什么?
生3:他为什么要呼唤?……。
(师把生提的问题归纳在屏幕上。)。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
生:自由小声读课文。
1、师:谁来回答第1个问题?
生:这个孩子叫雷利。
师:你怎么知道?
生:因为这是一封信,在信的末尾写着他的名字。
师: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信的落款日期,念一念:1996年11月8日,原来这是一封九年前写的信。
2、师:那谁知道第二个问题呢?
生:他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要想答好第三个问题,咱们还要仔细读读课文,用笔勾一勾,画一画。
生:再读一遍课文。
生1:因为这个孩子的爸爸是一名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或战士,在执行维和行动中光荣牺牲了,这个孩子很悲痛,所以要呼唤和平。
生2:因为世界并不太平,许多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人民遭受着极大的痛苦,所以他要呼唤和平。
师
师:请你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在小组内再深入学习。
学习要求:
1、“我”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3、怎样朗读描写爸爸的句子?
生:小组交流、学习。
生:爸爸是一个热爱和平的英雄,爸爸还是一个优秀的人才,是一个慈祥的父亲。我们从第2段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对爸爸的看出爸爸是个优秀的观察员,从5自然段对爸爸的描写: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看出爸爸很优秀,很有才华。从他为维护世界和平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可以看出爸爸热爱和平,是一个为和平事业勇于献身的英雄。从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深情的目光看出爸爸是个慈祥可亲的人。读这些描写爸爸的句子时,一定要饱含悲痛的人心情,愤怒的心情,还有自豪的心情。
师:你来试试。
生:读3-5自然段。
师:他读得怎样?()。
生:自由。
师:女生一起来试一试,相信你们会读得好!
师:这么一位优秀的、出色的爸爸在维和行动中竟然壮烈牺牲,当他的遗体归来时,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出示课件)。
师:现在你们的心情一定和雷利一样,请你们用朗读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全班齐读3-5段。
生:自由发挥想象说。
师:我相信爸爸一定听见了孩子们的心声,他一定十分安详满意地离开人世,让我们再次回忆一下爸爸前的英容笑貌吧,让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全班齐读这一部分。
生:齐读。
师:深情朗读。
生:。声音有时低缓,有时高亢,后面声音逐渐提高。
师:愿意向教师这样再来读一读吗?现在我们只读4自然段。
生:其它国家仍然有战争,那里的孩子生活在战争带给他们的苦难中,他们没有幸福的童年。
师:请把你们搜集的资料拿出来与同方交流交流。
生:上台汇报搜集的资料。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请看(出示课件)。
生:谈看后的感想,愤怒、悲痛、向往。
师:用数据说明战争死亡人数。
师:是啊,人人都向往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平多么美好啊,就像鲜花一样,但它又是那么脆弱,那么容易被破坏,让我们一起来年看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吧!齐读6、7自然段。
师:孩子们为了世界和平,人民不再遭受苦难,我们应该向这个孩子雷利一样放声呼唤:“救救孩子们,预备起”。
师:引读后面,为了母亲……为了妻子……为了孩子。
师:这仅仅是雷利一个人在呼唤吗?
生:不是,他代表所有的孩子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
师:那么,现在你们也是人也是呼唤者之一,你们代表的孩子再来呼唤一次吧!齐读第8自然段。
师:这个呼声多么美妙,多么动听,它是世界上最和谐的音乐,是全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让我们全体起立(不要看书)再来呼唤一次吧!
师:引读:敬爱的加利先生……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
师:孩子们,为了和平,我们仅仅有呼吁够吗?我们还应该怎样?
生:不够,我们应该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生:展开讨论。
生:汇报。
师::你们谈得真好,个个都是和平小卫士,有了你们的行动,世界将变得充满阳光,鲜花和爱,整个世界会变得更和谐,更美好。
师:让我们一起来唱响和平之歌吧!(放课件:美好生活画面。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二十
各位老师: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战争与和平”。这篇课文属于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篇课文情感强烈,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是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这节课是四年级教材的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的具体体现,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培养,并带到将来的语文学习当中去。
二、说目标。
今天,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为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3、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教学难点是: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
1、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2、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习的愿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运用问题引导,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解决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
3、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战争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创设情境表情朗读法,尽可能地再现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利用真实可信的音像资料,通过阅读课文和补充材料,组织学生交流观后、读后感受,让学生真切感受世界并不太平。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的训练来表达“我”的感情,朗读时要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怀念”这一情感基调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
5、所用的教学用具:ppt课件和有关战争的录像资料。《明天会更好》歌曲。
学法指导的重点和依据。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习特点,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以“自读自悟——体会文章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表情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讨论交流,想象说话——发表自己对战争的看法”,抒发“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为学习主线,通过这条线索的学习清晰地把“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植入学生的思维中。
四、说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提弦定音。
上课伊始,我先用三个问题提起该节课的弦。
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的呼声是什么?他向谁发出呼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立刻提起,然后顺势进入课文学习。
2、走进文本,感悟真情。
(1)、开课在即,我用这个中国孩子为什么要发出呼声?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的学习。学生们先浏览课文,然后明确父亲“才华横溢,深爱家人,热爱和平”的三个特点,期间适时指导感情朗读。
(2)、情感的弦已经被绷紧,然后水到渠成感悟英雄回归的悲痛。这个环节,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给孩子们以学法指导,采用范读,接读,配乐移情读等方式,抓重点词体会父亲为和平作出牺牲的悲痛。
(3)、英雄走了,我们活着的人,要有所警醒,看看我们面临的世界,大家自由读课文5———6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知道“和平之花”的深刻寓意。
3、拓展升华,凸显主题。
结合学生搜集的关于战争的资料,说明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从而明白和平的重要性。学完课文,再问大家“你觉得雷利仅仅只是向加利先生发出呼声吗?”“这只是雷利一个人发出的呼声吗?”让“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声音响彻全世界。
4、走出文本,延伸主旨。
联系实际说行动。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让他们写写自己“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方式,让思想左右行动。
5、作业布置,落实行动。
让孩子们小练笔: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关爱,引起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并熟悉信的格式。
五、说板书设计:
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文章的中心,并层层深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二十一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感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重点: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观念。
教学难点:感受战争残酷,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维和部队遭阻击的课件。
2、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3、那些维护和平的人,有谁知道他们是谁?是从那些地方知道的?(学生回答)。
4、教师简介维和部队,蓝盔。
5、导入:很多威吓战士为了和平,把自己的鲜血洒在了异国他乡。雷利的爸爸就是其中的一员,失去父亲,他又是怎样的心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雷利的呼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出示课题,质疑。
(2)他发出了什么呼声?
(3)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
你们愿意帮老师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把信的正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作上记号。读完后,可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答案,互相取长补短。
3、学生读、交流,教师巡视。
三、解答质疑,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谁来说说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说,师生共同评议,引导体会感情并指导朗读。
3、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是老师还认为他的爸爸是个不守信的人:
(1)我们明明相约——。
当我和妈妈捧着鲜花如约——。
可爸爸却失约了,我们接到的是—— 看到的是——。
(2)看到这种情形。
如果你是雷利,你会——。
如果你是雷利的妈妈,你会——。
如果你是雷利的爷爷、奶奶,你会——。
4、失去亲人,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5、那爸爸,他为什么要失约呀?(板书战争)。
6、爸爸是个保卫和平的光荣战士,他用生命捍卫和平,即使牺牲了,他的嘴还张着,仿佛在呼唤什么,他会呼唤什么呢?(板书和平)。
7、指导朗读。
把你的选择大声呼喊出来,让我们每个人都听见!
9、老师听见了你们的呼声,失去父亲,心中万分悲痛的雷利又会发出怎样的呼声呢?(学生回答,大声呼喊)。
10、像雷利这样被战争夺去亲人生命的孩子,仅仅是雷利一个吗?(不是)。
11、是啊,从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到1996雷利写这封信的51年里,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甚至在作者写这封信之后的十多年里,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11、你还知道世界哪些地方的人们还在饱受战争的摧残?
12、请看一段影象资料,想一想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3、学生交流。
15、雷利发出这样的呼声是为了——。
16、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让更多人听见雷利美好的心愿。
17、这不仅仅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更是所有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世界人民的呼声,让我们再次呼吁——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四、拓展延伸。
2、小组讨论,订立方案。(写标语 画宣传画 给总统写信)。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展示。
五、小结:
老师相信世界人民都能听到我们中国人民和平的呼声,我们的世界也将是一个真正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的家园!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二十二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安宁、幸福、和平的环境中,可是,你们知道吗?还有许多孩子无法有拥有这一切!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中国孩子的内心,感受他的内心世界![师板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谁的呼声?
生:他发出了什么呼声?
生:作者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呢?
……。
师:是呀!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有同样的疑问(出示课件:谁的呼声?发出了什么呼声?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师:孩子们,刚才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谁来汇报一下。
生:是作者雷利的呼声。他发出了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为了让母亲不再失去孩子,妻子不再失去丈夫,孩子不再失去父亲。
(师相机出示课件:救救孩子们——制止战争)。
师:这是雷利发自内心的呼声,是浸满泪水的呐喊,怎样把他们的真情实感读出来呢?请同学们自由练读。
(指名读、齐读、师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这里饱含着雷利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因为是战争让他失去了最最亲爱的爸爸,所以他呼吁:
生齐: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体会痛失父亲。
师:那么他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件)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一会儿我们交流。
(生按要求完成,师巡视指导)。
(师相机课件出示有关语句,理解感悟,指导多种形式朗读。)。
生:我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精通”看出爸爸很有才华。
生:爸爸这么有才华就牺牲了太可惜了。
师:是呀!爸爸能为祖国做更多的事,却为维护和平牺牲了。可见爸爸是多么的渴望和平!请同学们带着惋惜的语气自由练读这几句话。
(生自由练读)。
生:我从“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染红”“浸满”中知道爸爸是为战争牺牲的。
师:是的,爸爸是保卫和平的勇士!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生:“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护和平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看出爸爸是优秀的侦察员。
(指一名读)。
生:我从“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爸爸深情的目光”看出爸爸是爱妻子的好丈夫,爱孩子的好父亲。
生:“一定”说明爸爸对维和任务充满信心。
师:蓝盔是什么?请你带着慈爱与坚定的语气读这句话。
(指名读,齐读)。
师:雷利是多么盼望爸爸亲手把蓝盔带在自己头上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爸爸凯旋归来的情景。可是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和平!(师导读,生跟读)。
生:爸爸,我很想你。
生:我为有你这样的爸爸而骄傲!
……。
师:说的真好!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一部分,想一想哪句话最能打动你。
(自由汇报)。
师:是啊!骨肉分离,这种痛产生的不仅仅是悲伤,还有力量,还有对和平的呼唤,让我们齐读这一部分,用心去感受小作者的悲苦吧!
(生齐读)。
师:爸爸呼唤的是“和平”,这里连续用了三个“和平”,去掉两个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说明爸爸对和平有强烈的渴望。
师:在牺牲前的刹那间,爸爸没有想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而是呼唤着:
生齐:和平!和平!和平!
(师指板,生齐:爸爸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可回望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世界和平了吗?
生:没有。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 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师:(出示7自然段)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和平之花”是什么意思?
生:只要有战争存在,就说明世界不和平。
生:现在,除了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地方还在战争。
师:对于战争,你又了解哪些情况呢?
生:我从电视上了解到伊拉克在战争。
生:我知道战争中的人生活很苦,他们有许多无辜的死伤。
……。
师:是呀!(师导51年前……永贮人间)。
生:战争太可恶了!
生:我讨厌战争!
生:我希望战争永远消失!
生:我要和平不要战争!
……。
四、总结升华。
生:雷利的呼声!
师:仅仅是雷利的呼声吗?
生:全世界儿童的呼声!
师:仅仅是全世界儿童的呼声吗?
生:全世界人民的呼声!
师:孩子们,虽然我们还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对和平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心声:
(课件出示:让那21世纪——最后)。
师:孩子们,你读出雷利对和平的渴望了吗?
生:“为战争敲响丧钟”是让战争消失,渴望和平。
生:“充满鲜花和爱”是让世界充满爱,渴望和平。
师: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为了让和平永贮人间,让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因为,我们拥有共同的心声:(师指板)。
生:要和平不要战争!
五、播放《让世界充满爱》教师总结:课下给生活在战争中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出你对他们的关爱和同情。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通用23篇)篇二十三
教材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属于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包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
3、感受战争的残酷无情,和平生活的美好幸福,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实现道德自勉。
教学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过程和方法: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通过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通过读,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学习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弥漫着硝烟的地区局势。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处理可用信息。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
1、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幸福、安宁的生活的时候,你可从想到还有很多人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世界上有不少地区正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近一个中国孩子,去聆听他面对战争发出的呼声,去感受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吧。
二、切题设问,检查预习。
1、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
2、通过预习,你自己解决了那些问题?雷利的书信中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板书:问候与感谢——倾诉与怀念——发出呼吁)。
3、你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困惑?请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梳理并板书)。
过渡:走进课文,置身于小作者的世界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同学们,沐浴着和曦的春光,一家三口在涓涓溪流边散步,在美丽鲜花中嬉戏,这是多么幸福、多么惬意的事情啊!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雷利同学来说,却永远永远地失去了。
三、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雷利“痛失父亲”的句子。认真读读,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2、集体交流;哪些句子描写了雷利失去可敬的父亲十分的悲痛?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指导学生体会。
(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a.从爸爸深情的目光和临上飞机前说的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爸爸很爱我和妈妈,对这次去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充满信心。)。
过渡:爸爸坚定的话语给了雷利美好的希望,可这希望破灭了,爸爸永远地走了。
b.雷利写信时回忆起爸爸那深情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十分悲痛) 应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语调低沉一些)。
c.指导朗读。
(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b.如果当时你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c.爸爸有没有未了的心愿?(有)。
d.爸爸的未了心愿是什么? (爸爸热爱和平,对和平充满渴望。)。
e.你认为这段话该怎样读?(读出雷利的悲伤和爸爸对和平的渴望)。
(语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a.“本来……却被”,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b.雷利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硕士,为和平而倒下,雷利的心情是怎样的?只有悲伤吗?(悲痛、崇敬、自豪)。
c.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请你默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并画下来。
2、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3、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4、你认为这句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赞美)。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过渡:雷利拥有一个如此优秀的父亲,本应该享受幸福的生活,可是战争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让他饱尝了失去亲人的痛苦。那么他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自己的父亲?倾诉自己的痛苦吗?(不是)。
1、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567)。
2、默读课文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雷利为什么要发出呼吁?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谈谈你的理解。
3、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但是,五十一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 你从以上两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b.请你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列举具体事例,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孩子,他们怎样呢?我这儿有一份资料,大家可以小声地读一读。
出示数据资料: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5、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7、这仅仅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吗?(是所有中国孩子的呼声,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
8、谁还想呼吁?(指名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呼吁吧。(齐读)。
10、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对和平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和平之化”一定会盛开的。
11、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四、全文朗读,升华情感。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再次体验一下雷利的内心感受!
五、课外延伸。
短暂的40分钟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和平永驻人间。
1、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对侵略战争的谴责。
2、也可以以“制止战争,保卫和平”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
救救孩子们,要 和平不要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