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提前安排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条理和系统。下面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样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制定自己的计划。
最新时间的计算教案反思(专业15篇)篇一
新课标教材中有关时间的内容安排都比较靠前,因此,相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难,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有关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计算等内容。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算太难,至于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1、“时间”和“时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而书本p62上的2时=()分却没有这样的区分。
2、另一个比较困惑的地方是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
3、“计算经过时间”,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我感到很疑惑。学生对于几时~几时的`经过时间掌握没有问题,但对于几时几分~几时几分中分不够减(如4:20~5:00、4:45~6:10等)的情况掌握得不够好,只有少数思维好的同学能够掌握,其他同学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都是木然。如何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懂呢?我把这一知识结合到生活实际中去,让学生每天算一算如做作业所用的时间、在校的时间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时间的计算教案反思(专业15篇)篇二
学习经过时间的计算这节课时,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按照由易到难的过程分别提出2个关于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一个是时相同,容易计算的和时不同、分不够减教难算的两种,让学生自由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有目地的解决时间计算,可有利用减法计算,也可以推算,只要正确对学生的方法都给予肯定。
但在这节课上,我也感到有点困惑,如果停留在只让学生感悟经过时间的推算,不让学生形成固定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估计作业中的错误率会很高,特别是差生,缺失了方法会无从下手,特别是碰到分段计算经过时间会更棘手,如果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后,所有的经过时间都套用这一公式去算的话又显得太呆板。
如何才能在有限的40分钟里既能让学生充分感悟,又能很快的掌握一般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我想学生的学具应该得到进一步改进,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感悟出经过时间就是分针和时针在钟面走过的一段时间,然后得出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有些题目,如分减分不够减要向小时借1小时再减,再用这方法比较麻烦,最后还是决定让学生改过来,列成几时几分-几时几分的算式,列竖式来计算的方法,特别要强调60进制。要让每个孩子掌握这种方法,习惯用这种方法,一定能大大提高正确率。
只是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难点。教师也只能对这部分内容,特别是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更多的练习,讲解。
最新时间的计算教案反思(专业15篇)篇三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年、月、日》的内容,经过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84页例3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数出经过的时间,还可以通过观察线段图来理解,为了让大多数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这两种方法,上节课我讲解了如何看钟面来解决本题,本节课我将讲授如何画图以及通过观察线段图来解决此题。本节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浓厚,我先讲解例题,后让学生自己练习一道相应试题,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反馈,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学习知识的帮助很大。
但是,一节课下来,问题还是有很多:
1、讲解线段图时,我并没有讲解清楚、讲解透彻如何观察线段图算出经过时间,我看似教给学生了如何画、观察线段图,然而计算时还是走的老路——结束时间减开始时间。这是由于我在课前自己就没有掌握如何观察线段图计算时间的精髓,今后我还需注意上课前一定要多研读教参、教材,把握不住的多向老教师请教。
2、教师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太少。我讲课的短处一直都是总喜欢自己讲解,总认为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虽然一直都在注意,尽量去改正可是一站在讲台上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今后为我应多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相信学生能够完成,课上也要多多展示学生的想法,抓住学生的生成并能利用好学生的生成。
在平时教学中应时刻清楚本节课将要培养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这样在课上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
最新时间的计算教案反思(专业15篇)篇四
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难、但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点的难度。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课本出现了数格子和列式计算的方法。从整堂课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能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把握适当。现将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好的方面。
1、利用猜谜游戏引入课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休息兴趣。
2、本节课重在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新课时、我能把题目抛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小组交流活动探究、结果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也能体现出数学算法的多样化。
3、教学中、比较关注对学生的评价、从评价中得到启发。
二、不足之处。
1、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探究例2的解题计算方法,学生的参与度不够,不会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好想法,小组长写出了算式就直接给组员看,合作学习还是流于形式,没能达到合作的效果。
2、课后巩固不到位。如:在完成“小红去商店”的解决问题中,学生都会列式计算“9时-8时40分=20分”在学生口算的过程,如果能把它转化为“9时-8时40分=8时60分-8时40分=20分”把这一个过程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在今后的计算会更深刻。
总之,本节课我觉得上的比较成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你结合教材将练习内容进行了拓宽,教学效果也较好,师生配合和谐,是一节另我满意的数学课。
最新时间的计算教案反思(专业15篇)篇五
教学目标:
2、了解时间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会通过观察、数格子、计算来知道所经过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时、分、秒进率。
板书:1时=60分1分=60秒。
2、填空题。
2时=()分2分=()秒。
180分=()时120秒=()分。
1时40分=()分6分=()秒。
3、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看一场电影要2()。
(3)小东跑一100米要用16()。
二、探究新知。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学作息时间表”学生自读问题,依次解决问题。
(1)上午第一节课是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你是怎么知道一节课的时间,你有什么方法?你会不会列算式。
(老师讲解列算式计算)。
板书:8:50–8:10=40分。
8:50。
-8:10。
40。
答:这节课上了40分钟。
(2)反馈练习:学生板演,说说自己怎么想的。
下午第七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3)深入探究,10:50~11:30第四节上了多少时间?
学生先试做,问在计算中发现有什么问题?
重点讲解分不够减,到时退一作60分。
(4)反馈练习:1.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路上经历了多长时间?先看钟表,再请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学生板演并订正错误。
三、巩固练习。
1.王老师看一场电影时刻表如下,请问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最新时间的计算教案反思(专业15篇)篇六
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有关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计算的教学内容,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算太难,虽然学生还没有学到整十数乘一位数,学生还是可以正确计算出来的。但是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因此,相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难。
1、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反复强调了“现在时间”和“经过时间”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现在时间,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是经过的时间。我还把课本上的几时=()分,改成了几小时=()分。因此在教学中为了纠正学生的不规范说法,可是费了不少的时间。
2、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如: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应该怎样列式呢?但是我以为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和11:20+25分=11:45,这两种写法都可以,后来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答案: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因为如果写成11:20+25分=11:45的话就是时刻加时间等于时刻,这就不对了,而写成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话,就是时间加时间等于时间,但是11时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因此这样的书写比较合理。
3、“计算经过时间”,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我感到很疑惑。学生对于几时~几时的经过时间掌握没有问题,但对于几时几分~几时几分中分不够减(如4:20~5:00、4:45~6:10等)的`情况掌握得不够好,只有少数思维好的同学能够掌握,其他同学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都是木然。虽然在教学中也让学生用学具表去拨钟表,进行计算,但是效果不算太好。如何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懂呢?看来还得花时间让一些比较差的学生去理解了,我相信到了期末这部分知识已不是绊脚石,每个学生都能够很好的掌握它。
最新时间的计算教案反思(专业15篇)篇七
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的时间的计算,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难,对于课本上时间的计算学生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还能接受和理解。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练习题上应该扩展到什么程度为止,比如学习巩固中有这样的题:
2、小艳周末的.作息时间是12:40午休,到下午2时25分弹琴,午休多长时间后开始弹琴?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计算这样难的题,学生能掌握和理解吗?所以我认为学习时间的计算是不是放到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和《24时记时法》以后才学这些内容。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也没有这么多的错误了。
最新时间的计算教案反思(专业15篇)篇八
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的时间的计算,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难,对于课本上时间的计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计算经过多少时间?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我感到很疑惑。因为生活经验有限,而且三年级学生考虑问题还不够全面,比如练习册中有这样的题:
2、小艳周末的`作息时间是12:40午休,到下午2时25分弹琴,午休多长时间后开始弹琴?如:7:30——9:05。学生对于几时减几时的经过时间掌握没有问题,但对于几时几分减几时几分中分不够减(如4:20~5:00、4:45~6:10等)的情况掌握得不够好,只有少数思维好的同学能够掌握,其他同学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都是茫然。
最新时间的计算教案反思(专业15篇)篇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发现学生对于时间的计算存在几个问题:
1.对一个时间表示的是时段还是时刻不明确,没有详细地思考计算的结果究竟是时段还是时刻,从而造成表示的错误,如用电子表的格式表示经过的时段。
2.学生没有分析计时方法是否一致,没有考虑是否应该转换计时方法。
3.学生不会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最优化的方法进行解题,甚至有些学生对各种方法存在混淆的认识。
分析学生的作业与练习,我认为在教学计算时间的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在读题的基础上,要注意题目中时间表示是用了哪一种方法。
2.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准确地表示时间,如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的时段,让学生对时刻和时段有更清晰的认识。
3.让生明确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在读题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题目条件与要求,选择相对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如填空题,如果求经过的时段并不是很长,而且开始和结束时刻都是整时且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可以选择用数手指的方法。
4.利用箭头的方法求时间时,应该采用三到四个箭头,这样有利于将难度降低。
5.如果时段的计算跨越到第二天,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将难度降低,分别先算出第一天经过的时段和第二天的时段,再进行相加。
最新时间的计算教案反思(专业15篇)篇十
新课标教材中有关时间的内容安排都比较靠前,因此,相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难,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有关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计算等内容。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算太难,至于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在上了这个单元的内容后,我对于以下三点有一些困惑:
1、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反复强调了“时间”和“时刻”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我还把书本p62上的2时=()分,改成了2小时=()分。事实上,2时就是我们平时口语中的2小时,2小时规范的说法就是2时。因此在复习课是,一定要纠正这个不规范的说法。
2、另一个比较困惑的地方是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如: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应该怎样列式呢?这是我在教学时与别人有分歧的地方。后来我问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答案: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因为如果写成11:20+25分=11:45的话就是时刻加时间等于时刻,这就不对了,而写成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话,就是时间加时间等于时间,但是11时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因此这样的书写比较合理。这个问题在复习课上也是要重点纠正的。
3、“计算经过时间”,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我感到很疑惑。学生对于几时~几时的经过时间掌握没有问题,但对于几时几分~几时几分中分不够减(如4:20~5:00、4:45~6:10等)的情况掌握得不够好,只有少数思维好的同学能够掌握,其他同学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都是木然。如何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懂呢?看来还得花时间让一些比较差的学生去理解了。
最新时间的计算教案反思(专业15篇)篇十一
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的时间的计算,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难,对于时间的计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容易接受,我在这节课上是这样设计的:
我主要是用了教材上的例1和例2,在情境的设计上有所改动,例1通过去物资交流大会上游玩了两小时,让学生感受“经历时间”和时间段,同时引出1小时等于60分的进率关系,这是计算的基础。教学例2时,学生出现了数学格子和列式计算的方法。这是课前有所预设的。从整堂课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把握适当。
但教学完例2,是否应该进一步拓展,展开跨小时段的计算呢,考虑到习题中有个别这样的题,我只是在课堂上稍加渗透,即由看少儿节目从5:20到6:00,学生得出可把6时看作5:60分进行减法运算的方法后进一步追问,那5:00至6:05分呢?即得出可先算出6时以前的40分钟,再得出6时后的5分钟,最后把两个部分加起来40+5等于45分钟,那从学生的反映即掌握情况看,应该可以进一步层层深入,可水到渠成的将这个知识点学懂,即可继续出题:5:20到6:15呢,5:20到6:20呢,5:20到6:30呢。但我还是按照原有的教学程序继续教学,从而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提高的机会,所以我觉得,课堂上应该即时地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出更有效的教学安排,当然,这需要在课堂对本节课有充分的预设,以及对学生知识基础的了解。
第二大部分练习部分,设计时,我尽量地想做到习题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从具体情况看,学生的`参与面还是不够,也就是应该让大部分的同学都有练习的机会,所以,练习的形式出可以更多样,如出现一些一放题,即与3:10分相差40分钟,会是什么时刻呢?那学生即可往前算得2:30分,也可往后算得3:50分,这样,学生就可活学活用了,而且还可有效地训思维,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同时,还可进行一些小活动,如一个同学说前一个时刻,后一个同学说出与前一同学时刻相隔20分的时刻,这样,同学们就可能会有更高的参与积极性,在玩中学。同时,教师应该即时抓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回答和思想上的闪光点,进行一步拓展,或给于肯定和评价,会使课堂更具生命活力。
最新时间的计算教案反思(专业15篇)篇十二
2、讲解线段图时,我并没有讲解清楚、讲解透彻如何观察线段图算出经过时间,我看似教给学生了如何画、观察线段图,然而计算时还是走的老路——结束时间减开始时间。这是由于我在课前自己就没有掌握如何观察线段图计算时间的精髓,今后我还需注意上课前一定要多研读教参、教材,把握不住的多向老教师请教。
3、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太少。我讲课的短处一直都是总喜欢自己讲解,总认为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虽然一直都在注意,尽量去改正可是一站在讲台上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今后为我应多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相信学生能够完成,课上也要多多展示学生的想法,抓住学生的生成并能利用好学生的生成。
4、在平时教学中应时刻清楚本节课将要培养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这样在课上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
最新时间的计算教案反思(专业15篇)篇十三
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在上了这个单元的'内容后,我对于以下三点有一些困惑。
1、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反复强调了“时间”和“时刻”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我还把书本p62上的2时=()分,改成了2小时=()分。事实上,2时就是我们平时口语中的2小时,2小时规范的说法就是2时。因此在复习课是,一定要纠正这个不规范的说法。
2、另一个比较困惑的地方是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如: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应该怎样列式呢?这是我在教学时与别人有分歧的地方。后来我问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答案: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因为如果写成11:20+25分=11:45的话就是时刻加时间等于时刻,这就不对了,而写成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话,就是时间加时间等于时间,但是11时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因此这样的书写比较合理。这个问题在复习课上也是要重点纠正的。
3、“计算经过时间”,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我感到很疑惑。学生对于几时~几时的经过时间掌握没有问题,但对于几时几分~几时几分中分不够减(如4:20~5:00、4:45~6:10等)的情况掌握得不够好,只有少数思维好的同学能够掌握,其他同学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都是木然。如何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懂呢?看来还得花时间让一些比较差的学生去理解了。
最新时间的计算教案反思(专业15篇)篇十四
今天上的“时间的计算”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材设计了两个例题——例1:2时=()分,简单的单位换算;例2:7:30到7:45中间经过了多长时间。
对于例1的教学,我是这样处理的:除了教学教材中的例题,还增加了一些其他的单位换算,如:120分=()时、150秒=()分()秒。这两道题的`出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最后一题,充分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不仅更好的掌握了时间之间的单位换算,而且也培养了能力。
本节课,我还注重将新课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如:对于例2的教学,我将题目变成实际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很快学生便发现了计算中间经过的时间的方法。还有学生利用我手中的钟表,发现了用“数大格”的方法计算出经过的时间。对于例2的教学,我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借此机会将怎样计算“从家出发”的时间、怎样计算咱们这节数学课“下课”的时间。由于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所以,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求“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的计算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本节课我还增设了一道判断题——体育课上跑400米,小明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谁跑得快?快多少秒?这一题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多数学生也正确解答出了此题。
总之,本节课我觉得上的比较成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教师结合教材将内容进行了拓宽,教学效果也较好,师生配合和谐,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
最新时间的计算教案反思(专业15篇)篇十五
新课标教材中有关时间的内容安排都比较靠前,因此,相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难,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有关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计算等内容。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算太难,至于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1、“时间”和“时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而书本p62上的2时=()分却没有这样的区分。
2、另一个比较困惑的地方是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
3、“计算经过时间”,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我感到很疑惑。学生对于几时~几时的经过时间掌握没有问题,但对于几时几分~几时几分中分不够减(如4:20~5:00、4:45~6:10等)的情况掌握得不够好,只有少数思维好的同学能够掌握,其他同学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都是木然。如何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懂呢?我把这一知识结合到生活实际中去,让学生每天算一算如做作业所用的时间、在校的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