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需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篇文章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教案的实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实用16篇)篇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关于“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看一看,说一说你的教室。
1、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室前后、左右、上下有什么?先自己说一说。
2、同桌说一说。
3、全班同学交流。
三、想一想,说一说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1、想一想,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
2、说一说,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介绍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说一说,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五、介绍火车站路线。
1、出示火车站的挂图。
2、学生用箭头画一画去火车站的路线。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用上前后、左右、上下。
六、巩固练习。
1、书上63页第3题,看图回答问题。
2、完成随堂练习。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实用16篇)篇二
1.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具体环境里体会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要求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习惯,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能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难点:通过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能按上下.左右.前后方位的要求体会一个物体的位置是与另一个物体相对的。应用所学知识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课件教室挂图。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学具盒。
1.启发诱导,激发求知欲。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促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小学生就有日常生活中上下、左右、前后方位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主导作用,抓住儿童年龄特点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以及想一想练一练,开展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领悟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一.情境导入:
2.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位置,看一看.比一比谁学得最棒。
3.板书:认位置。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教室图。
(1)。
a.图上画的是仕么地方?画上画了些仕么?
b.上课时同学们要发言,我们要举哪一边的手?
同学们回答的真棒!现在请大家举起右手,好那另一边的手是……。
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课桌上的作业本在书本的哪一面?那么书本又在作业本的哪一面?
c.谁还能像这样看着图说一说呢?
(2)谁能完整的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说一说教室里都有些什么?
(3)教师小结:
今后我们还会经常用到上下、前后、左右等等,希望小朋友们要分析清楚,认清位置。
2.想想做做。
{1}做游戏。
a.教师示范。
b.师生共同游戏。(教师下口令,学生根据口令做一做)。
(2)想想做做2。
说一说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3)想想做做3。
分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各种物品摆放的位置。
(4)想想做做4(摆一摆)。
a.帮助孩子理解题意。
b.动手摆一摆.同桌交流说一说。
(5)想想做做5。
a.教师示范说一说。
b.集体交流,说一说,看其他小朋友可以怎么说。
(6)想想做做6.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位置,今后在日常生活种经常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小朋友们要分清楚。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都认识了哪些位置,并用手指一指?(让小朋友们自主发言,想一想说一说,今天都学了些什么知识,便于总结也可以及时反馈信息。)。
四、板书设计:
认位置。
上下、左右、前后。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玩具坦克在小男孩的()边,小狗在小男孩的()边,剪刀在小狗的()面,小狗在剪刀的()面。
六、教学反思。
《认位置》这一单元教学原以为很简单,学生在生活中早就接触过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也能分清楚这些方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实用16篇)篇三
1.例题的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
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而且从其中的一句话可以推理得出另一句话。要体会这两句话之间的.必然联系,但不要求学生同时说两句话,不要刻意进行这样的练-。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如果说出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2.联系自己的身体作出判断。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要反复进行,让学生学会辨别左右。
想想做做第2、4、6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
3.在开放的情境中练-。
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苹果上面是鸡蛋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观察和表达。教学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地说。图中的五种物体放在冰箱的四层里,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机会。二是语言结构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什么的上(下)面是什么,也可以说什么在什么的上(下)面。在注意语言准确、完整的同时,鼓励说法多样,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但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三是收集一些相关的语言,如苹果的上面是鸡蛋,鸡蛋的下面是苹果;面包的上面是苹果,面包的下面是白菜;牛奶在苹果的下面,牛奶在白菜的上面等,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实用16篇)篇四
1、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准备预设过程。
教学重点:
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激情引入。
1、师:小朋友们,上个星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
生:上下、前后、左右。
师:谁来说说你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
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还有吗?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指出讲台的位置,在小朋友们的前面。
师: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叫小明,坐在第一组第二个,你能找到他吗?
学生在图中找小明。
师:老师是从左边开始数的。谁的左边?
生:我们的左边。(师:你认为呢?)。
师:说的真好。这里一共有几个小组?第二小组在哪里?
第5小组在哪里?
师:现在老师指一个小朋友,他在第几组第几个,知道的小朋友举手,看谁反应快!
老师指,学生说。再老师说,请学生上来指。
这么多小朋友,你想认识哪一位,说说他的位置。
3、师:小朋友,你能告诉大家你的位置吗?第几组第几个?同桌两个人先互相说一说。
学生反馈,说自己的位置。
师:那你能说说你的前面的同学、左边的同学、右边的同学、后面的同学的位置吗?
完成练习,你有什么发现?(前后同组,左右同个)。
学生提问并回答。
二、发展练习。
1、情境说明。
课件展示一幢楼房(由p9第7题)。
师:这是一幢漂亮的新楼,数一数一共有几层,几个单元?
每一楼都有两户人家,靠左的为左室,靠右的为右室。这幢新楼里住着解放军叔叔、王爷爷、音乐老师、两位小朋友等很多人。
2、活动。
看一看,是谁住在2单元4层右室?(音乐林老师)。
(1)师:春节快到了,林老师要请两名能歌善舞的同学到解放军叔叔家慰问,如果老师要你们去通知小刚、小红,因为他们也想去,你们能找到他们的家吗?(1单元5层左室,1单元1层右室)。
师:找到小刚小红,现在谁能带他们到解放军叔叔的家?(2单元5层)。
(2)师:谁愿意到王爷爷、李奶奶家打扫卫生?(1单元2层左室,1单元3层右室)。
(3)师:医生也想跟你们一起去,别忘了去请他?(2单元2层左室)。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活动中产生问题,再由“问题”的探讨而进入一种新的学习活动中,这是新课程理念的反映。让学生在交流中,自己体会、总结根据“行”和“列”来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必须首先得有一个标准,或从左,或从右,或从前,或从后,都得先有一个参照。在让学生找出小明的位置这个教学片断中,是学生自我感悟得到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有利于促进学生经验的提升。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实用16篇)篇五
大家对小学一年级说课稿了解吗?下面小编以《位置》说课稿为例,跟大家探讨一下写说课稿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教学内容: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
2.教材简析:
《位置》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上下、前后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即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的情景中,根据行、列具体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等活动,使学生能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行、列具体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探究的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5.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学内容是丰富的、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精彩纷呈的。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创新,让更多的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达到最高层次。
新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方位概念,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物体的位置也有了比较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我借助本节课中学习环境的改变,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座位引出本节内容—位置。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我让学生先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在班内交流。在学生知道如何确定自己的座位后,让学生观察思考前后、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座位的关系,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从而揭示出前后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组,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排这一规律。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真正做好组织、引导与合作者上。学生真正感受到主人的地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会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实用16篇)篇六
(上下、前后)。
教学要求: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1、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
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的前面。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前面。
——在——的后面。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给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景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景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景3:(投影演示冰霜)。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景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后记:1学生对于前后、上下的区分较易掌握,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2学生对于左右就比较难掌握。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实用16篇)篇七
2)所用教材版本:苏教版。
5)课时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使学生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比较正确的用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对今天的知识而言,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也已经接触过了,他们能够正确地说出谁在左边谁在右边,但是今天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右边),谁在谁的前边(后边),在语言的表达上更加科学和完整。更重要的是“谁在谁的左边”、“谁的左边是谁”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会让学生产生比较严重的混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成为小学生已经四天了。周老师想要考考你们,课堂上想发言怎么办?(先举手,老师让你说,再站起来说)对啊,如果一起说,谁都听不清你说的是什么了。但是,你一举手,老师就知道你想发言了。那么,想发言,举手要举哪只手呢?(学生:右手)你知道哪只手是右手吗?知道的小朋友举手示意老师。那老师请你举起你的右手向周老师打个招呼。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可能会说到右手写字,右手拿筷子)那另外一只手,我们叫它什么呢?(左手)。
现在,你知道哪边是左,哪边是右了吗?周老师要来带你做一个游戏!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第一遍的时候,教师背对着孩子来做。第二遍的时候教师巡视学生做。
我们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之后,我们就可以用它来认识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出示情境图)。
2你知道小刚的左边是谁?地球仪的右边是什么?你能这么说说吗?
3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还可以怎么说?你还能再找一找吗?书本和粉笔是怎么放的呢?
4刚才,我是用左右来形容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你还能找找什么是前后关系的?
谈话:我们刚刚观察了课堂上的画面,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人与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下面,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是哪一位同学?
点名回答。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食品橱。
提问:
(1)谁能按顺序说一说橱子里都放了哪些食品呢?
(2)苹果上面是鸡蛋,你还能怎么说(鸡蛋在苹果的上面,苹果在鸡蛋下面)?
(3)你看图还能怎么说?例如什么的下面是鸡蛋?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2)同桌位互相检查摆的对不对。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图中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依次取名为:小绿,小红,小紫,小蓝,小橙,小黄)。
(2)小红说:“我前面有1个同学,我后面有4个同学。”她说的对吗?
(3)假如你也是里面的一个小朋友,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情境图。
提问:图中有几朵红花?几朵黄花?红花的左边有几朵花?右边呢?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说一说吗?虽然在教《认位置》一课前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四)、效果检测:
学生基本能认清位置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位置问题。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我们生活的空间,学会描述空间中物体相对位置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从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而且对于今后各个领域数学内容的学习都可以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
导入环节,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这几个方位词的含义,而一年级学生在这方面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我两次组织学生做游戏,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这几个方位词的认识。考虑到可能有些学生还分不清左、右,所以把认识左、右放在后面,作了比较细致的教学安排。
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涉及谁去判断,以什么作参照物去判断,是把图中的人或动物作为观察主体去判断,还是把看图的人作为观察主体去判断作为答案,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尽量使问题简单些。教学时,把图中的教师隐去,以免使问题复杂化。而且教学中由扮演图中的人物作出判断,到作为看画人作出判断,还让学生联系实际,自己在教室里的座位,呈现真实情境,进行描述自己在谁的哪一面,按要求说出一位学生在另一位学生的哪一面,使学生加深体验。
在做书上的“想想做做”练习时,安排了两种形式的数学活动。第一种是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握拳、拍手、摸耳朵,说自己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谁,以及按方位要求在课桌上摆放书籍和文具等具体的现场操作和实践,进一步加深对几个方位词含义的认识,体会物体简的相对位置关系。第二种是看图判断,通过画面的观察,描述物体简上、下、前、后、左、右,还让学生给图中人物起名字,这样便于表述,也增加对所学内容的亲切感。
课上下来觉得还可以,但在做课堂作业时,还是发现不少问题:比如,有学生这几个方位词不会写,写错别字;还有的题目看不懂,也导致填错方位词;有些学生用这种方法提问会,换一种方法提问就糊涂了。例如:谁的左面是什么,什么在谁的左面。这些方面还有待加强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看题、解题能力。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实用16篇)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
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
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m3cm,1m30cm,1.3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
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
(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
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m3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师生一起测量。)。
师:你真善于观察,连我刚才测量的动作你都没有放过。
师:比较是估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也是一种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软尺、小尺子等测量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迅速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
(二)活动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学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师:测量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你们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请我们班的2位同学到前面来,请你估计他们的身高。
(2名学生同时上台。)。
师: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学生测量。)。
师:你们测量的结果和你们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师:看来,我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还真管用。我们再来试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师: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动三:练习。
师:那就自己完成吧!
(学生独立完成。)。
(四)活动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实用16篇)篇九
课堂实录:
1、初步感知左和右。
学生举手。
生:右手。
生:右手写字。
生:右手画画。
……。
师:小朋友可真聪明!左右手可是一对好朋友,你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别的好朋友吗?
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左、右的方位。
2、通过同桌间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
小朋友,人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
生:有。
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明和小红,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生:能。
师:有小朋友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生:(有些不敢确定)不对。
讨论思考,交流。
生:不行。只说谁在左边或右边我们就不知道在谁的左边。
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3、联系自己。
我们已经认清了画面上的位置关系,那你能不能说说你的左右各是谁吗?
生自由说。
4、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生:好像有点不一样。
师:为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原来我们握手时面对面,所以看上去不一样。
自我反思:
围绕学生间座位关系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所以在描述两个物体位置时,应说清谁在谁的左边(右边)。再通过学生相对而立,伸出右手握一握,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对面的同学与自己的方向不一样。初步感知对面同学的左右方向和自己的左右相反。进一步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这样的组织教学联系实际,操作性强,能够充分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实用16篇)篇十
“位置”的教学内容是第一学段相应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提高。学生在低年段已经学-了如何根据行、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中年级“位置与方向”的学-,知道了在平面内可以根据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结合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借用教材的情境与问题这一思路,先从学生自己班上的座位情况这一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练-时的城市街区图、火车票、电影票、地球的经纬线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与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效果较好。
二、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氛围,活动形式多样有趣。
让学生感受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1、结合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借用教材的情境与问题这一思路,从学生自己班上的座位情况这一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练-时的城市街区图、火车票、电影票、地球的经纬线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与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效果较好。
2、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氛围,活动形式多样有趣。
让学生感受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实用16篇)篇十一
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前后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下面是我对《位置》的教学反思。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正是通过生活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在教学这节课时,由于学生对“上下”、“前后”并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所以我设计了“捉迷藏”,“发散思维找朋友”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认知水平,展示自己的认知个性,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学生主动学-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结论等,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学-,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有趣。但是我发现,这样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有个别同学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探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有所欠缺,这说明我这节课的设计还存在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在这方面,我会更加努力,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点。
位置》这节课根据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的小组活动。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前后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下面是我对《位置》的教学反思。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正是通过生活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在教学这节课时,由于学生对“上下”、“前后”并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所以我设计了“捉迷藏”,“发散思维找朋友”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认知水平,展示自己的认知个性,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学生主动学-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学-,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有趣。但是我发现,这样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有个别同学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探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有所欠缺,这说明我这节课的设计还存在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在这方面,我会更加努力,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点。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实用16篇)篇十二
本单元要让学生学习行、列时,既要明确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还要弄清数数的顺序: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综合性比较强,这就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和领会。本单元的教学让我体会到:
1、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
引入部分,我分别采用了观察班中几名同学排队顺序变化和观察几张以班级其中一个小朋友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新课教学时,我还用了学生非常喜欢喝的饮料瓶子,让学生小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顺序是不同的”,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情景。
2、游戏活动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上、下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听反口令拍手的游戏活动,当看到自己拍的和别人一致时,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发现自己“上当”的同时,他们就会赶紧纠正。如此设计,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第一课时《上下、前后》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这节课内容并不陌生,老师讲起课来也不费劲,但是在处理课堂作业大本时却出现了困难。比如:小猫在( )的上面,( )的下面。如果这样问:“小鸡的上面是( ),小狗的下面是( )。”学生都没有问题,但是语句颠倒了,学生一下子顿悟不过来。我想应该是和学生年龄特点有关系。
第二课时《左右》教学反思:
对于“左右”的教学,学生有点困难,在老师的印象中总是以为学生对于左右分不开,现实情况确实不是分不清左右,而是具体表现在不知道以什么为标准上。在判断时可以告诉学生以动或者静态为准:运动中的物体以物体本身左右为准;静止的物体则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课时《位置》课后随笔:
第四课时《整理和复习》反思:
学生灵活运用能力还有待加强,在实际生活中加强与数学的联系,让学生做一个细心的人!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实用16篇)篇十三
教学要求: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
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的前面。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前面。
——在——的后面。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给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景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景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景3:(投影演示冰霜)。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景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后记:1学生对于前后、上下的区分较易掌握,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2学生对于左右就比较难掌握。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实用16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
教学目标: 。
1、 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
2、 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2、揭示课题 。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
二、探究新知 。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
(2)出示主题图课件 。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
指名口答订正。 。
三、活动 。
1、拍手游戏 。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
2、小组活动 。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
四、小结 。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
作业布置: 。
板书设计: 。
课后小记: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实用16篇)篇十五
教学内容:
《认一认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汉字,读准字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理解本课汉字的字义。
教学重难点:
本课所要认识的汉字中大部分是孩子不太常见的,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引导孩子理解其意思并认识其字型显得较为重要。
教学准备:
课件、汉字卡片。学生准备小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刀戈弓矢牛马车舟”八个汉字。
2、理解汉字的意思,尤其是“戈”和“失”。
一、教学“刀戈弓矢”
1、放一段古时候打仗的视频。你看到了什么?
古时候,战士们打仗需要用到很多兵器,瞧,你认识吗?
(出图)。
2、这些武器的名字你会读吗?自己借助拼音认一认,读一读。
强调“矢”是翘舌音。
3、你知道每一种武器在战场上都有什么作用吗?
刀:你还知道什么刀?
戈:同学们看,这也是一种兵器,叫做“戈”,是用青铜制成的,突出的这部分上下都有刃,可以横着用,也可以钩杀。
弓箭:大家看,这两种兵器是同时使用的,你知道它们怎么用吗?
(可以拓展“杯弓蛇影”“惊弓之鸟”“离弦之箭”等成语)。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武器?
矛、盾、枪、剑、镖等(认识图片和文字)。
二、教学“牛马车舟”
1、离开战场,来到生活中,如果你想出门,会乘坐哪些交通工具?
古时候的人怎么出门呢?(出示:图)。
我的十分钟:
1、认图,识字。
2、说一说在哪里见过?有什么作用。
3、汉字组词。
三、认读8个汉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羽角齿革瓜果麦豆”八个汉字。
2、理解汉字的意思,知道这些动物身体的部分由什么用,及农作物的特点。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授。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八个汉字朋友,还记得吗?(出示)。
多种形式认读。
2、今天我们要认识8个汉字,[出示:图和字]仔细看一看,读一读。
二、互学:认识汉字。
1、谁会读?做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2——3组)。
2、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小组活动:
1、学习“羽角齿革”。
读一读:读准字音。
说一说:说一说在哪里见过,或有什么作用。
想一想:给汉字找到词语朋友。
2、“学习瓜果麦豆”
读一读:读准字音。
说一说:瓜有哪些种类,果实有什么,豆有那几种,有什么用。
想一想:给汉字找到词语朋友。
3、游戏:“谁的眼睛快”老师指字,学生抢读。
3、齐读。
四、总结。
1、16个汉字一起出示。
读一读,读出韵味。
2、学生拓展阅读。
板书设计:
认一认5。
刀戈弓矢。
牛马车舟。
羽角齿革。
瓜果麦豆。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实用16篇)篇十六
知识与技能:知道在生活中如何根据示意图找到位置。
过程与方法:理解可以用一组数来确定位置关系,通过确立一个坐标图形来找准方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数学的亲切感,把位置关系的学习与生活场景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通过示意图找到物体的具体位置。
难点:理解用一对数来确定位置的方法,并把它用于实践中。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和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等。
学情分析: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学习这节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学生回顾在生活所见的示意图,回答教师问题,。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复习,以及具体的直观演示和具体的情景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二、例题展示。
1、出示例2。
学生读题,明白示意图,初步了解题目中的每个位置是用一个坐标的形式来表示的,每一个游览区和一对数相对应。
2、学生可提问质疑,可小组讨论,可互相回答问题。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示意图,知道它们是如何标示各区域所在位置的。
小结: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就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
每个小区域所对应的数值就是整个动物园这个大范围的一个坐标点。通过这些坐标点,我们就能够确定某个游览区的具体位置。
3、组织学生说说其他场馆的位置,同时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场馆位置与坐标中各点对应的关系。
5、练习:在图上标出这些场馆的位置。
6、小结:通过例题我们把一个区域的示意图用坐标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对应的坐标位置就可以确定所要找的地方的位置。
三、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知识。
出示练习,引导学生完成练习。
四、反馈练习。
五、课堂总结。
在练习中,要紧紧把握图形,从题目入手,寻找位置与坐标数值的对应关系,明确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互相判断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