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进一步改进的方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篇章,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有所启迪。
幼儿园日常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实用22篇)篇一
一日常规的建立对幼儿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到陌生、有纪律约束的集体环境之中,难免有些不适应,他们不能像在家里那样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要受集体规则的制约。从孩子入园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要重视对幼儿进行一日常规的培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我们每一个幼儿教师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琐碎而具体的。通过学习,我静下心来仔细回顾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从幼儿进园及晨间活动到游戏活动)及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时,我收获良多。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主要包括: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生活活动主要包括:入园、盥洗、餐点、如厕、喝水、午睡、离园等基本环节。这都是些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和教育价值,是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称得上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润滑剂。因此认真做好幼儿生活常规管理活动,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幼儿在加点前及餐前便后的洗手,洗手时应该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午睡前自己整理衣物和鞋袜,午睡后整理被褥等,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还能够让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爱说爱问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提出的各类问题,老师要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花一点时间同他们进行讨论,并认真做出解答,以后他们就会大胆地表达想法。在教育过程中,不能过多地限制幼儿说话,老师要围绕教育内容积极引导,选择有吸引力的话题。引导得当了,孩子们就不会说题外话,而是围绕教育内容向老师左问右问。这样不但不会影响教学,而且能使教育内容在幼儿头脑中打下更深的烙印。
比如在主题活动《我会串珠》中,让幼儿知道分类可以按大小分、可以按种类分、也可以按颜色分,站在不同角度想问题,老师可以把图片拿出来让幼儿用自己方法试着分,让幼儿边操作边回答。通过不断的探索,幼儿增加了对故事的认识,能够比较清晰地表达出故事的内容,并积极考虑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
孩子是一个有别于大人的独立个体,他们总想挣脱大人的控制。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意识,还提高了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在幼儿办错事或自己能处理事情时,尽量让他们自己处理或参与,使他们成为主角。一天学习活动中主要的形式是操作和游戏,这样对操作前的要求、操作中的提醒和操作后的常规培养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在活动中随时教育幼儿活动所需物品,从哪里拿,还要归放到哪里去;离开座位时应随时将椅子放好;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别的小朋友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帮助等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来渗透对幼儿的常规教育。
通过一日活动常规的学习,让我更进一步明白了幼儿园一日常规的具体要求,也体会到了一日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强一日活动的整合,更加重视孩子们的养成教育,日渐完善并持之以恒地做好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工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将自始至终地伴随一个人的成长,贯穿于一个人的终生教育之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处处做个有心人,要学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在一日活动中合理地开展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为幼儿创设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条件与环境,从而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幼儿园日常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实用22篇)篇二
一、教师与教师要密切地配合。
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因此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两位老师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统一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
1、对幼儿做到要求统一。
在一个班集体中,两位教师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上幼儿园自己进入活动室;自觉向老师问好,和家长再见;喝奶、吃饭、入厕时都能有序进行;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等。
2、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
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两位老师总是会把活动要求提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展活动,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常规,比如:在情景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在讲解之后,就请幼儿在座位上做好,等教师提清楚以后再动手操作;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在出去以前向幼儿说好走路的方法和要求,在活动前,再将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向幼儿提清楚。
二、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的、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让调皮的孩子不敢随便钻老师的空子。比如:上课前我们就要求幼儿听课时不讲话,不做小动作眼睛要看老师,当我听到说话声或看到做小动作时我就立刻停止上课,等没有任何声音或没有幼儿在做小动作了,再继续上课,这样几次孩子们就会感觉你在注意他,没办法了只好认真听课了。
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的小,自控能力比较的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的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4、利用榜样促进常规。
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整齐的叠好,利用这位幼儿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自觉的折叠毛巾,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幼儿是都很喜欢模仿的,也特别的会受到鼓舞,所以慢慢地都想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5、做个勤老师也能促常规。
大班的幼儿虽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了但是毕竟自控能力比较的差,不能较好地遵守规则,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为此,教师就要勤字当头了,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可以反复地练习、讲解,直至幼儿能遵守相应的规则为止。
三、家园同步教育的关键。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把家长工作也同样放在工作重点中来抓。幼儿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单靠教师在幼儿园的引导,取得的效果一定不会很明显,只有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继续进行教育、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我们就通过家园联系栏将一些教育方法、经验介绍给家长,以便让他们在家中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通过短信平台、通过家长来园接送孩子时简短的谈话,能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幼儿在园情况。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的参与,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的更好。
总之,常规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它是利用规则促进幼儿良好发展的一种教育,规则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常规不是不变的,常规教育应该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提高教育效益,才能把幼儿园的常规和常规教育做得更好。
幼儿园日常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实用22篇)篇三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深知班级的日常管理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在平凡的日常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细致入微的管理、及时有效的反馈都能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细心观察,满足个体需求。
幼儿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需求多种多样。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细心观察并满足他们的个体需求。例如,有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安抚;有的孩子喜欢与同伴互动;还有的孩子需要挑战和刺激。在班级中,通过观察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第二段: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氛围。
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我始终努力与每个孩子建立真诚而亲近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向孩子表达真实的情感,我给他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能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我也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这样的和谐氛围中,孩子们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学习和成长。
第三段:精心安排的日常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在幼儿园班级中,日常活动是我们让孩子培养各种综合能力的机会。通过精心安排的游戏和活动,我们能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我们会组织一些团队合作的游戏,让孩子们学会互相协作;我们也会开展一些创意手工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在每一个日常活动中,我们都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认知能力,让他们全面发展。
第四段:时刻关注安全,维护稳定的环境。
安全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我们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并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教师巡视制度、防止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等。此外,为了维护稳定的环境,我们也注重规范管理和行为规范的培养。我们教导孩子们尊重他人、共同分享和用语文明,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情绪管理能力。只有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孩子们才能安心学习与成长。
第五段: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
在幼儿园班级中,家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在日常管理中,我们与家长分享孩子的进展和困惑,共同探讨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通过与家长的有效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发展,共同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总结:
在幼儿园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我们需要细心观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精心安排日常活动、关注安全和维护稳定的环境、与家长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这些都是构建一个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的重要因素。通过我们的努力,孩子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积极进取、实现潜能的最大化。
幼儿园日常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实用22篇)篇四
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教导的工作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管理让班级能在良好的氛围下不断的成长。为此,我也在工作中做了很多的学习。现对这段时间来自身工作的心得总结记录如下:
班级是由老师们来一起引导的,而并非是班主任一人来主导。为此,在工作中我非常的注重班级间老师的团结!在工作中,我们xxx班的老师经常聚集在一起召开教学会议。做到在教育前,我们几位老师能提前统一教育方式,做到教学一致,共同来引导学生的成长方向。
除了在教学上,我们在各项活动中也同样是一致规划,让幼儿们能在学习中感受到一致的方向,不至于出现因为老师管理的分歧导致班级学生的分化。
在教学当中,我们作为老师积极的互相讨论教育问题,通过与各位同事们的探讨,我不仅对班级的幼儿们有了更更多的了解,在个人方面也有了很多的进步!也许,这正是所谓的团队力量。
在幼儿的教导上,我们一直都以引导和鼓励为主。我们会在教学中设定明确的规定,并一步步的帮助幼儿们学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来遵守规定。并且,我们还在推出了“积分制度”,通过孩子每天的表现来发放分数卡,累积了一定量的分数可以的兑换奖品。在老师们的引导以及奖品的吸引下,慢慢的同学们也能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在平常的活动中也更加的活跃。
幼儿的教导不仅仅幼儿园老师能完全做好的,对于家庭方面,我们也一直在加强联系。不仅通过网络来展示幼儿们在学校的表现,还同时会联系幼儿父母,和幼儿园的教学建立互动关系,让幼儿们在家中也同样能锻炼自己,加强学习的巩固。
不知不觉间,我们班的孩子也都长大的了。在下个学期的教学里,我作为班主任,也同样要引导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让幼儿们能在xxx幼儿园里开心快乐的成长为一群出色的幼苗!今后,我们老师也会共同努力,共同建设好xxx班。
幼儿园日常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实用22篇)篇五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请参考!
1、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常规教育时存在着以下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的常规教育。
一是自由型常规教育。教师强调让幼儿自由地发展,认为常规教育是对幼儿主体性的限制。所以,教师较多地考虑如何让幼儿“活”起来,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由活动,却忽视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要求,结果滋长了幼儿自由散漫的习性。
二是管制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将“常规教育”和“如何管理幼儿”等同看待。常规教育成了对幼儿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以督促、提醒和提要求为主,对违反常规的幼儿进行惩罚,其结果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使幼儿成为了“木头人”,甚至使有些幼儿从心理上抵触教师,不喜欢幼儿园。
三是说教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通常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并且这类教育方式以限制性的常规居多,如“不许大声说话”“不能乱丢玩具”等,却没有引导幼儿去理解行为被禁止的真正原因,忽视了幼儿通过体验习得常规的特点。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
2.2班级基本的常规有哪些。
和谐。
学习常规是保证幼儿顺利、有效完成启蒙阶段知识学习任务的要求,包括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话,回答问题先举手等。
2.3.1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3.2幼儿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3.2常规教育要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常规管理的工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学生,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4.1用音乐让幼儿规范活动。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美化人的心灵;音乐可以让吵闹变得安静。
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幼儿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我们在区域活动结束时,用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响起就自觉地整理玩具等等,等音乐换到欢快时,幼儿的玩具就要整理结束,跟着老师做不同的动作。在进餐时我们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钢琴区,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餐。活动结束后,播放一些柔和的摇篮区,让幼儿得座位上休息等。相信这样的方式是现在已经普及的方式了。音乐在幼儿常规建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要注意,所使用的音乐不要经常更换,让幼儿习惯成自然。
4.2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幼儿进餐常规。
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快速、干净地用餐也是教师常会碰到的问题,我们班的孩子在以前进餐前这几个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现在通过餐前小故事的方法幼儿的进步很大,每次餐前我们都会根据幼儿昨天的进餐情况或者是当日的食谱,自编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当然在故事中还少不了进餐的必要要求。这样不仅能让幼儿安静地愉快地进餐,而且还让幼儿自觉地改正了一些进餐的不良习惯,大大提高了我班的进餐质量。
4.3重视家长工作,使良好的常规在家庭中能得以强化。
有一句话,从我接触幼儿教育以来,是一直记着的:“学校家庭,5加2”.它的意思是说,在幼儿园里的5天,不管孩子有多大的进步,在家的两天要是松懈,效果将会大大减弱,甚至适得其反,可见家园合作有多么重要。也就是说家庭是幼儿的另一个学习园地,家长是另一位老师。很多幼儿能在幼儿园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习惯,但在家中却成了另一副样子。因此我们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在家中也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平时除了在家园联系栏中张贴一些资料外,还发放一些先进的家教资料,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中得到强化。
5、自主参与常规管理互动化。
5.1体验生活情境。
幼儿对遵守常规的被动,重要一点也是因为他们对常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因此,我注意抓住日常活动中的情境,有意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萌发遵纪的意愿。通过情境讨论,大家知道了破坏环境的危害,一种保护环境,不随意乱扔纸屑的常规教育也在此时无声胜有声中得到了完成。
5.2宣传同伴亮点。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相互的“控诉”、“告状”不绝于耳。而相互的赞美、表扬却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应该是缺少发现,正如著名大师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为了把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加以隐身、弱化,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现形、强化,我设立了“大拇指”宣讲台,定期请孩子上台宣讲、表扬身边同伴的闪光点。宣讲完后,由老师给表现好的幼儿额头上粘一个“大拇指”贴花,同时,也给发现别人优点的幼儿奖励一个“千里眼”图标,通过这个宣讲、贴花活动,有效放大了幼儿的闪光点,增强了幼儿遵守常规的主观能动性。
6.1紧密合作。
班级常规工作的建立是教师之间的配合工作。两教师配合密切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与否。教师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常规建立成功的关键。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老师们要保持一致性,特别是幼儿的常规制定,应共同讨论,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级常规,并且要求大家共同去执行,千万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6.2保持一贯性。
只有做到规则的一贯性,幼儿才便于照章行事,规则才便于成为行为的准则。这就要求我们的班级老师在常规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一旦制定出规则,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按照同样的标准去引导幼儿。像我们班,根据活动室面积大小、划分为三个区域,这样既可以提醒幼儿该在什么地方进行这些活动,又能暗示幼儿要排队进行这些工作。在一日活动中,每一位老师对幼儿的要求应是一致的。总之,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它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班级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也关系到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所以,做好班级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与教师密切地配合,这样才能让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色。
我们不能把常规当成一种强加在儿童身上的外部要求,总是刻意地去提醒、督促儿童遵守,而需要把常规本身看成是儿童主体意识的觉醒,把常规意识看成是儿童主体品质之一。只有将常规视为儿童主体的一种品质,把它当成是儿童内在的并在儿童积极的自我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东西,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向,才能真正培养出儿童的常规意识。
幼儿园日常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实用22篇)篇六
从七年级开始,给班级学生按顺序制定名册,班级名册和上交给学校的花名册顺序一致,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学号,这个学号会跟随学生整整一年,新学年会根据生源流动有所改变。
那么班级名册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可以为我们的工作提供哪些便利呢?
1、快速报名。
开学初,家长汇报学号,根据学生学号可以快速找到上学年花名册上的学生名字,及时订正花名册上的信息,提高开学报名工作效率。
2、作业检查高效。
每次作业检查都要花费老师很长时间,不检查吧,有些学生就会钻空子。如何使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那么就可以借助班级名册。给每个学生的作业、练习册、学习与评价等所有作业按照班级名册上的学号编号。每次检查作业只要按照学号登记就好了,使作业检查高效有序。
3、班级活动井然有序。
班级所有活动都要查人,每一次查人都要登记,那么,请用班级名册吧!查人只需要班干部对着名册叫学号,来的同学答到,没有来的学号空着,检查完了就知道谁来谁没来,让工作方便快捷。
4、班级奖励、记录明晰。
5、平时测试有据可查。
每次单元测试或是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登记都用班级名册,任课老师人手一份,让学生考试时在名字的后面写上学号,批完卷子登分就很快,而且做成绩总表时只要按任课老师的成绩单顺序往下抄成绩就行了,很快捷。这样,一学期下来孩子成绩从第一次单元测试一直到期末考试成绩一对比,很容易看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退步也能及时发现,为培优补差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依据。
是学生就会犯错误,犯了错误好像就应该写检查,但是在我们班,从来就没有一个人写检查,每次学生要是犯错误了,我就会及时和孩子沟通,看是什么问题导致这样的错误发生。比如孩子作业没写,我第一句话问的是家里没事吧?而不是为什么作业没写?有时候你会发现,在你纠结孩子作业有没有完成或者是孩子怎么这么逆反老干坏事时,孩子面临的可能是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等等的问题。我相信一次作业不做毁不了一个孩子,但是误解和不体谅却会让孩子偏离正轨,毁了孩子。因此,只要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教育目的就行了,我从不逼着孩子写检查。
选举班长的时候提前让孩子们做好准备,毛遂自荐,只要有想法的都给机会,成为我们班的值周班长。我将他们每三人分为一组,一个人负责纪律、课间操等,为纪律班长;一个人负责监督、检查卫生,为卫生班长;一个人负责检查作业,利用班级名册记录作业完成情况,为学习班长。在交代工作之前,必须告诉学生工作要求。学生就有据可查。例如:卫生班长检查卫生时,要按照桌面干净没有灰尘;垃圾桶及时倾倒并清洗,拖布要摆在教室西南角头朝上;笤帚要倒放在桶里;桌子要摆放整齐;凳子要放在桌子底下;门窗要擦洗干净等等。让班长们各司其职,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开学初,为班级制定值日表,表格里选定好值日组长,每组成员名单。男女生分工细化到谁拖第几组,谁摆桌椅,谁整理班级卫生角等等,值日组要求一周换岗,这样孩子们就不会为自己偶尔忘记值日而自责,也不会因为班级哪里没打扫干净而找不到负责的人。
总之,班级工作很琐碎,但是就是这琐碎的事情一件件的累积起来,才培养了孩子,成就了老师。只有我们不怕苦,不怕累,多反思,勤动脑,使班主任工作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这样,我们才能用我们人格魅力为孩子指引一条通往真、善、美的阳光大道。
幼儿园日常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实用22篇)篇七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做到热爱二字。一是创建宽松、愉悦的家庭式氛围。新教育理念倡导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因此,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应该注意这种氛围的创设。年龄越小的孩子其情感依恋越强烈,这就要求我们营造与家庭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物质环境,以便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自由、快乐的发展。与此同时,我着重创设心理环境,和孩子们近距离的接触,用自己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童心,以此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孩子们很快会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对老师的亲近上,如摸摸你的衣服、牵牵你的手、坐坐你的大腿,这些动作都是他们表达对你的接受。
除了动作,他们还从语言上来表达对你的认同与爱,当大家说到新衣服时,孩子们会说老师,我给你买一件漂亮的衣服当爬上窗户擦玻璃时,总会听到老师,小心点当不小心撞了椅角,孩子们会投来关心的眼光老师,你没事吧?。虽然只是短短得一句话,但在我看来却无比激动,这是我们共同创建宽松、愉悦的氛围的作用。二是事事关注、事事细心。如教学活动时,从教态到语气都应真挚、亲切,使幼儿感到舒服、温暖;教学活动后,主动亲近、爱抚幼儿,跟他们交流感兴趣的事,和他们做朋友。既关心幼儿的教育问题,又注重幼儿的养护问题,从睡眠、起床到用餐、喝水等一日各个环节。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幼儿园教师母爱般的师爱。
一是教师做到为人师表,严格遵守幼教法规和幼儿园的一切规章制度;二是对幼儿严格要求。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因此,在常规管理上做到严要求,包含两个方面:两位老师统一认识,统一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在一个班集体中,两位教师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上幼儿园不再哭闹,自己进入活动室;自觉向老师问好,和家长再见;喝奶、吃饭、入厕时都能有序进行;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等。
新《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一个班级管理工作成功与否,还要看家长工作做得是否到位。我们做到了热情周到、真诚接待每一位家长,选择家长容易接受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是教师的事;另外,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娇生惯养,因此有些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好。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每学期初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开学来的一些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
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长助教活动等。在家长园地中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以及幼儿的表现,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其作用。
总之,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营造健康向上、个性张扬的班集体。
幼儿园日常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实用22篇)篇八
一、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养成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形成。
一日常规的建立对幼儿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到陌生、有纪律约束的集体环境之中,难免有些不适应,他们不能像在家里那样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要受集体规则的制约。从孩子入园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要重视对幼儿进行一日常规的培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我们每一个幼儿教师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琐碎而具体的。通过学习,我静下心来仔细回顾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从幼儿进园及晨间活动到游戏活动)及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时,我收获良多。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主要包括: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生活活动主要包括:入园、盥洗、餐点、如厕、喝水、午睡、离园等基本环节。这都是些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和教育价值,是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称得上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润滑剂。因此认真做好幼儿生活常规管理活动,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幼儿在加点前及餐前便后的洗手,洗手时应该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午睡前自己整理衣物和鞋袜,午睡后整理被褥等,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还能够让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二、一日常规中的教学活动,可以启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爱说爱问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提出的各类问题,老师要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花一点时间同他们进行讨论,并认真做出解答,以后他们就会大胆地表达想法。在教育过程中,不能过多地限制幼儿说话,老师要围绕教育内容积极引导,选择有吸引力的话题。引导得当了,孩子们就不会说题外话,而是围绕教育内容向老师左问右问。这样不但不会影响教学,而且能使教育内容在幼儿头脑中打下更深的烙印。
比如在主题活动《我会串珠》中,让幼儿知道分类可以按大小分、可以按种类分、也可以按颜色分,站在不同角度想问题,老师可以把图片拿出来让幼儿用自己方法试着分,让幼儿边操作边回答。通过不断的探索,幼儿增加了对故事的认识,能够比较清晰地表达出故事的内容,并积极考虑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一日常规中的区域活动,可以培养幼儿自己处理问题、想办法的能力。
孩子是一个有别于大人的独立个体,他们总想挣脱大人的控制。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意识,还提高了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在幼儿办错事或自己能处理事情时,尽量让他们自己处理或参与,使他们成为主角。一天学习活动中主要的形式是操作和游戏,这样对操作前的要求、操作中的提醒和操作后的常规培养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在活动中随时教育幼儿活动所需物品,从哪里拿,还要归放到哪里去;离开座位时应随时将椅子放好;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别的小朋友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帮助等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来渗透对幼儿的常规教育。
通过一日活动常规的学习,让我更进一步明白了幼儿园一日常规的具体要求,也体会到了一日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强一日活动的整合,更加重视孩子们的养成教育,日渐完善并持之以恒地做好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工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将自始至终地伴随一个人的成长,贯穿于一个人的终生教育之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处处做个有心人,要学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在一日活动中合理地开展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为幼儿创设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条件与环境,从而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幼儿园日常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实用22篇)篇九
班主任工作总是费力不讨好,认真,不受学生欢迎;松懈,领导不满意。低年级的班主任更让人头痛,学生年龄小,不懂事,又初离父母,一切规矩都得从头学起,事必躬亲。经过几年的低年级班主任工作,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二、尊重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也许人们认为小小一年级学生,乳臭未干,为什么还要尊重他呢?可一年级学生也是人,也有被尊重的权利。大家都知道,爱告状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其频率之多,有时也确实令人烦,如果粗暴制止不让学生告状,或是置之不理,都有些不妥,于是不管哪个学生告状,我都要耐心地听完,然后告诉他今后应怎么做,待会儿老师来处理这件事。其实有时候你并没有去处理这件事或某个人,可告状的孩子呢,他总是心满意足地离开。我想他倾诉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他感到自己被老师重视,内心已经平衡了,早就出去快乐地玩了,老师又何必非去查个水落石出呢?当然情节特别严重的另当别论。
三、是非分明,精练果断是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当班主任就要做到是非分明,慈而不软,决策果断,做事干练,这样才能充分显示出班主任的组织领导才能,从而让学生心服口服。我班有个出了名的调皮学生刘昊,有一次他和平时较文静的向文琪发生了争吵,不善言语的向文琪被叫到办公室后,面对着我眼泪直流。而当我了解事情的原委时,两人各不相让,都说是对方的错,拒不承认自己有错。我并不因为刘昊一贯的调皮和向文琪看似委屈的泪水而轻易表态说是刘昊的不对,而是果断地从事情的源头找起。经调查,竟是向文琪错得更多,当我向他们逐点指出双方的错误时,两人都低头承认了错误。事实证明,班主任需要具备精练果断的能力。
四、抓养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心。
搞好班主任工作应利用每周一次的的班队会,一周训练一个主题,让学生能在强化训练中逐渐潜移默化,形成习惯。如:我从一年级班主任起,每周一都要问学生:“哪些学生洗过澡了?”教室里,洗过澡的学生叽叽喳喳,没洗过澡的却闭口不言,可都低下了头,我没有批评这些孩子,可我知道:下周,这些孩子一定会洗澡。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让人“痛并快乐着”,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时也难免急躁和冲动,但只要我们秉着一颗爱学生的心,把学生的一切放在工作的首位,我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文档为doc格式。
幼儿园日常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实用22篇)篇十
第一段:幼儿园班级是孩子们开始接触社交和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班级的重要性,因此我常常关注班级的日常经历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观察和体验,以及我对幼儿园班级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我注意到,在班级中,孩子们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他们在团队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他们学会了与同学一起解决问题,学会了相互扶持和支持。这样的经验和体会不仅对于他们现在的幼儿园生活有益,也对以后的社交生活有很大的帮助。通过班级活动,孩子们学会了与人合作,也更加容易与他人建立友谊。
第三段:在班级中,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参与各种活动。从绘画到手工制作,从唱歌到跳舞,孩子们总是充满热情和活力。他们天真活泼的笑声充满了整个教室,散发着快乐和幸福的气息。我很欣赏他们对每一项活动的投入和专注,那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他们的参与和努力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段:除了学习和活动,班级中的孩子们也经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他们可能会遇到学习上的问题,也可能会遇到与同学之间的冲突。我一直鼓励他们正视问题,并从中学习。我指导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我看到他们每一次的进步和成长,心里都感到非常欣慰。这种积极的态度和自信心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段:在整个字数限制内,我无法详尽地描述幼儿园班级的所有日常心得体会。但是通过观察和体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班级对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性。在这个小小的班级社群里,孩子们学会了合作与分享,学会了面对困难与挑战。他们的快乐和成长无疑是我们教师最大的骄傲和动力。我相信,班级中的每个孩子都将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茁壮成长,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结:幼儿园班级是孩子们学习和社交的重要场所。在班级中,孩子们学会了团队合作、共同成长。他们的参与和努力不仅培养了兴趣爱好,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他们学会了正视问题并从中学习。幼儿园班级是一个小小的社群,但它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每个孩子都可以茁壮成长,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日常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实用22篇)篇十一
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因此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两位老师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统一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
1、对幼儿做到要求统一。
在一个班集体中,两位教师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上幼儿园自己进入活动室;自觉向老师问好,和家长再见;喝奶、吃饭、入厕时都能有序进行;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等。
2、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
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两位老师总是会把活动要求提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展活动,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常规,比如:在情景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在讲解之后,就请幼儿在座位上做好,等教师提清楚以后再动手操作;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在出去以前向幼儿说好走路的方法和要求,在活动前,再将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向幼儿提清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的、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让调皮的孩子不敢随便钻老师的空子。比如:上课前我们就要求幼儿听课时不讲话,不做小动作眼睛要看老师,当我听到说话声或看到做小动作时我就立刻停止上课,等没有任何声音或没有幼儿在做小动作了,再继续上课,这样几次孩子们就会感觉你在注意他,没办法了只好认真听课了。
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的小,自控能力比较的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的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4、利用榜样促进常规。
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整齐的叠好,利用这位幼儿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自觉的折叠毛巾,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幼儿是都很喜欢模仿的,也特别的会受到鼓舞,所以慢慢地都想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5、做个勤老师也能促常规。
大班的幼儿虽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了但是毕竟自控能力比较的差,不能较好地遵守规则,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为此,教师就要勤字当头了,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可以反复地练习、讲解,直至幼儿能遵守相应的规则为止。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把家长工作也同样放在工作重点中来抓。幼儿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单靠教师在幼儿园的引导,取得的效果一定不会很明显,只有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继续进行教育、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我们就通过家园联系栏将一些教育方法、经验介绍给家长,以便让他们在家中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通过短信平台、通过家长来园接送孩子时简短的谈话,能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幼儿在园情况。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的参与,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的更好。
总之,常规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它是利用规则促进幼儿良好发展的一种教育,规则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常规不是不变的,常规教育应该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提高教育效益,才能把幼儿园的常规和常规教育做得更好。
幼儿园日常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实用22篇)篇十二
今天,听了胡园长的《幼儿园一日常规》。深受启发,胡园长首先由“什么是一日常规”导入正题,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一日常规的内容。
胡园长对幼儿的一日常规将的特别细,她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讲的非常透彻。比如;晨检工作、老师必须面带笑容,并且还要评价微笑家长、微笑老师。检查幼儿的身体情况,老师必须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五登记。加强晨检,注意传染病。幼儿教师打水时要注意的事项,还有水的温度,讲的都特别好,特别细。胡园长特别注重细节问题,可见他对孩子的喜爱和关怀。
另外,还有教室的清理工作。也有分工,讲解了大、中、小班不同的分工。列举了他们大中班值日活动的安排,各班由各班的特色。
特别是新入园小班时的学习技巧。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技巧。比如说:给新来的小朋友都用小名片写上孩子的名字,贴在孩子的衣服上,然后把孩子在学校一天的表现如何,都写在小名片上,来获得家长的共识。我认为这个方法很有特色。
胡园长把教育活动环节讲得特别细致。包括他们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根据大纲选内容。另外要求老师备课要充分,认真,目标要符合幼儿不宜过高,让孩子带着原有的经验进入课堂,要批判性,针对性选择教材,上课时要关注每位幼儿,要及时反馈孩子在园情况做好家园共育。
另外,对孩子的喝水环节,讲解的也非常细,连孩子喝水的温度,喝水的次数,要求都非常严格,还有孩子的午睡情况,午睡前一定要散步,睡前入厕并指导幼儿将自己的衣物叠放整齐。离园环节,老师要给孩子整理衣服,把一个干干净净的孩子交给家长。做到见卡放人。
幼儿园区域活动每日安排半小时,设有建构区、生活区、图书角、医院等诸多区域。各个区域都布置合理,动静分开,制定相关的游戏规则,并保证材料要丰富,满足幼儿学习兴趣。游戏结束后让幼儿学会整理。
总之,听了胡园长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我一定要做好一日常规中的每个细节,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让家长朋友满意放心。
幼儿园日常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实用22篇)篇十三
班主任工作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也是奥妙无穷的。所以,前国家总督学柳斌说过,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家。每个成功的班主任都有他管理上的独到之处,由于每个人的个性、阅历、工作与家庭环境的差异,在我们看来很多优秀班主任的做法却是无法复制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爱心与责任感,我觉得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带好一个班集体的首要条件。
班主任管理班级要做哪些事呢?从常规方法层面结合自己的做法和心得谈以下几点:
1、认真选拔使用班干部。
标准:选拔班干部的标准要考虑这几个方面,一是学习行为和成绩,行为要规范,成绩中等以上;品德上要好学上进、为人公正;有一定的能力与特长,尤其是文艺委员与体育委员;不可忽视“差生”------可选一两个人当小组长。
产生与管理:对于一个新集体,班主任可通过观察与了解任命班干部,半个学期过后可让学生自己选举。班干部产生后要让学生明确:班干部在班级学习与生活中要带头、要服务、要更换;其次,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第一学期开始要半个月开一次,后半学期至少一个月开一次,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点评,以后可由班委自己组织,就班级的学习动态、纪律情况、卫生环境、舆论动态进行汇报建议,并由他们去开展工作。
2、为班级定一个目标。班级发展目标具有导向、凝聚作用。学期之初,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实际为班集体定一个总目标。要总目标下可分解为纪律、学习、卫生、活动等具体目标。为全学期开展管理提供方向保证。
3、多组织活动。活动具有聚合学生情感的功能,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班级各种关系,锻炼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集体观念。活动包括学校组织的征文、演讲、文艺汇演、运动会等,对这些活动,班主任要注意渗透进去进行指导,让学生体会班主任为了班集体的发展在努力工作。同时,班主任要利用班会等时间开展一些诸如学习经验交流、对集体的希望的畅谈等活动。
班主任管理班级有许多纪律与制度可用来进行管理,大到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小到学校的校纪校规。但班主任最好能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确定一个适合本班开展工作的“班规”,这个班规的出台可由班主任先围绕如作息、上课、课外、作业、就餐等方面定一个简单的初稿,然后让全体学生讨论确定。学生亲自参与班规的制定,他们就会对班规很快熟悉并自愿遵守。
有了班规后,要注意强制与教育相结合,把班规用好用活,如果只有强制没有教育,学生不会长久信服的。对班规的执行要及时总结和评比,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多表扬有进步的“差生”和其他优秀的学生,以达到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
1、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个自我内驱力,一是外在的压力(家长、社会、老师),第三是表扬所起到的强化效果。因此多表扬学习进步的同学,多找亮点进行表扬,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可以成立学习兴趣小组,通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3、每学期开一至两次学习经验交流会。
4、调动教师积极性,树立教师权威。
5、与家长沟通,就学校的作息时间、学习任务和要求、学习评价与家长进行沟通,这对学生的学习将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1、净化班级卫生环境。班级卫生环境本身具有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要求学生搞好班级的卫生,黑板、讲台要干净明亮,课桌、卫生工具的摆放要整齐。
2、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师生、生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会受到积极的情绪感染,会积极投入到班级的学习与工作中去。良好的人文环境具有激励作用和价值导向功能,有助于学生相互影响形成一种效应。
3、文化环境。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班级黑板报、学习园地、悬挂的条幅,要具有引导学生发展的启发作用。因此班主任在这些方面要下功夫指导,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文化环境。
即使是一个整齐的学生群体,经过一段时间后,一般会自然分化为不同的学生类别,一般可分为后进生、优秀生、中等生、性格特异生(生理、心理和精神上有缺陷的学生),主抓两头带动中间,对优秀生要进行目标教育,防止自满、自私;对后进生和性格特异生要给予关爱,甚至是多一点偏爱,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避免因教育的不当对学生终身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1、家长本身是一种教育资源,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班主任通过与家长的健康交往,能飞快了解学生的个性、成长历程、生活背景、家长的愿望等信息,为开展教育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
2、家长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家长负有教育责任,学生与家长的亲缘关系决定了家长的教育具有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家长是孩子的校外班主任。
3、与家长建立感情,这将有助于一些特殊事件的处理。
幼儿园日常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实用22篇)篇十四
幼儿园的班级是幼儿园进行保教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幼儿正式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第一个场所。常规就是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则,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必须学会遵守规则。对于幼儿园来说,班级的规范是幼儿园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工作。
幼儿从不同家庭来到幼儿园,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再加上教师的许多要求与家庭不一致,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因此,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宽松、宛如家庭的.环境是保证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前提。
1.保教人员要密切配合、要求统一。
班级中的教师与保育员要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要求要统一,否则容易让幼儿产生误解,无所适从。如要求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手脏了随时洗,不论是教师还是保育员在组织幼儿活动时都要对幼儿提出统一要求,让幼儿保持手的清洁卫生。
2.保教人员态度和蔼可亲、精神饱满。
孩子离开家庭和亲人,在幼儿园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老师通过温暖的拥抱、鼓励的眼神、甜蜜的微笑、轻轻的抚摸等表情、动作,消除他们的分离焦虑,让幼儿知道老师像妈妈一样爱他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幼儿会心甘情愿地听取与遵从老师的建议,会自觉甚至不自觉地遵守那些有益于自己和整个集体进步的规则制度,慢慢地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
3.寓规则教育于环境之中。
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进行常规培养的时候,可以采取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将对幼儿的要求在一些明显的地方设立图示、标记等,让幼儿参照执行。如在盥洗室张贴洗手的图示,让幼儿按照步骤来洗手;在楼梯上贴上小脚印,提醒幼儿顺一边上下楼梯;在安静的游戏区张贴一个嘴巴前竖着食指(表示“嘘”)的标志,告诉幼儿在游戏时不要大声喧哗,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可以指一下标志,孩子慢慢就会适应规则等等。
教师也可以将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主要内容和规则通过不同的标志(或照片)张贴在班级内,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应该怎样做,使各项活动有序地进行。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接受并遵守幼儿园的规则。
在常规建立时,教师应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与孩子平等、合理讨论建立幼儿园班级常规。
1.师幼共同制定常规。
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例如幼儿午睡时脱衣服。
因此,在幼儿遵守常规基础上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教育最高境界,可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每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孤立的,它离不开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日常生活活动,就餐、睡眠、如厕等日常生活行为对幼儿来说是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活动。研究表明,一个好的习惯需要21天才能养成,因此,保教人员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要目标一致、坚持不懈地对幼儿提出要求,直到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
2.家园密切合作,养成幼儿良好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要做到有效家园沟通,延续幼儿园的某些常规制度,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直到新习惯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如要养成孩子早晚刷牙的习惯,父母在家中要给孩子提供幼儿用的牙刷、牙膏,要自己主动与孩子一起刷牙,直到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总之,在中,保教人员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日常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实用22篇)篇十五
1、教师能热情地接待幼儿入园(离园)并及时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情况。
2、让幼儿喜欢我们的幼儿园,能高高兴兴来园,能愉快地和家人道别。让幼儿学会简单的的礼貌用语,如:老师早、你早、你好、再见、谢谢等,遇到熟悉的人会问好。
3、入园时主动向周围的人问好,愉快接受晨检,按号数插好自己的晨检牌。
4、将自己的物品放在指定的地方,值日生主动帮助排好桌椅、摆放玩具,整理活动室。
5、离园时,带好自己的物品,自觉整理好自己的仪表,不独自离园,不跟陌生人走,主动跟周围的人道别。
6、注意引导家长带幼儿观察班级周围的环境创设,了解本月的活动安排。
1、教幼儿整理好自己的服装参加活动。
3、教幼儿正确使用活动器械,不争抢,安全地玩,活动后将玩具归类收放整齐。
4、加强个别、小组幼儿活动情况的指导。
5、教幼儿主动擦汗,休息后自觉补充水份。
6、活动结束诗能按老师的指令回班级,不逗留,能提醒幼儿注意上下楼梯的安全。
1、做好活动前的一切准备,包括幼儿活动安全、教玩具、幼儿学具的选择。
2、课前能稳定幼儿情绪,教幼儿听信号坐好。能形成良好的常规。
3、活动中教幼儿应保持端正的坐姿,专心倾听别人讲话,不随便插话,积极思考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回答时声音响亮。
4、正确操作学具材料,爱惜物品,操作完放回指定地方并摆放整齐。
5、写、画时姿势正确,握笔姿势保持正确。
6、能坚持带教具进教室,注重幼儿实际动手操作活动寓教于乐,应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注重个别幼儿的指导。
7、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8、值日生协助老师收拾整理学具及材料。在活动结束诗能引导幼儿整理教室。保持桌面和周围环境整洁。
1、有秩序地盥洗,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擦手,不玩水,洗好后关紧水龙头。
2、值日生协助分发餐具、点心,餐后主动擦桌子,整理桌面。
3、专心进餐,不挑食、偏食,尽量不掉饭粒,保持桌面干净。餐后正确使用毛巾擦嘴、脸,用凉开水漱口。
1、入厕后安静进入寝室,换好拖鞋、衣服,将拖鞋摆放整齐后有秩序地上床。
2、保持正确睡姿,不蒙头睡,不趴着睡,不玩棉被、草席,不影响同伴。
3、起床后,先穿好衣服,叠好被子,换好鞋子,再将拖鞋放回鞋架上。
4、整理好自己的仪表,自由饮水。
1、选择自己喜欢的区,与同伴商量后,自觉围靠区角再玩。
2、积极参与游戏,爱惜玩具材料,遵守游戏规则,不发出噪音,不影响同伴。
3、与同伴友好合作,主动想办法克服游戏中的困难。
4、活动后将玩具材料分类摆放整齐。结语: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谢谢!
幼儿园日常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实用22篇)篇十六
要当好初中班主任不容易,上了初中,由于学生身心的迅速发展,独立心理、逆反心理增强,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老师、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降低。你也不可能再像初中那样对他们哄哄吓吓了。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向老师闭上心扉。这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我也经常思考现在如何才能作好班主任工作呢?
台湾作家席慕蓉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别人是怎样地把儿女托付到我的手中,他们用着谦卑热切的态度,希望我能够,请求我能够,使他们的子女进入一种境界,达到一种要求,实现一个从几十年前便开始盼望着的幻梦与理想。
是的,我们肩上的担子是多么的重啊!我经常自问:我尽了力自己尽力吗?我知道对我来说,学生送走了一届又会再来一届,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可是百分之一百的希望和寄托。所以,我暗暗地对自己说,决不要把后悔遗憾留给自己。我常以王安石的一句话自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几乎是每天早晨7点我就到学校,晚上差不多10点才到家。我觉得责任心是班主任做好任何事情的一个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才能够尽心尽力地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班集体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正气充盈、积极向上的班级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良好的班风学风,其它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但良好的班风学风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幼儿园日常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实用22篇)篇十七
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常规的内容及意义。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及幼儿发展本身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常规培养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顺序的规定;
2.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的规定;
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
二、常规培养中发挥着三种作用
1.常规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
2.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
3.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
三、一日常规中包括哪些内容及要求
每一位老师应该会合理地组织好一日常规活动,一日常规活动包括:晨间及离园活动;生活活动;户外活动及自由活动;教育活动;游戏及区域活动。
对幼儿的要求
1)衣着整洁,愉快来园,接受晨检,带手绢(餐巾纸)
2)有礼貌地向老师、小朋友问好,向家长说再见
3)将外衣、帽子等叠整齐,放在固定地方(整洁、条理的生活是舒畅的,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好习惯,注重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好习惯,提高常规活动的教育性)
4)进行简单劳动:会搬自己的椅子(小班)
5 )擦个人桌椅,摆放玩具等简单劳动(中班)
6)在完成自己的事情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值日生制度,培养孩子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大班) 教师应做的:
持空气新鲜,能有效防止幼儿疾病的发生。
2).接待家长,做好交接手续,其中如有幼儿服药一定要交接清楚。
3).晨间检查:看孩子的身体情况,观察情绪等。(有助于一天的活动更好地开展。)
4).提醒幼儿做简单劳动,要让幼儿在劳动之后感到劳动很光荣。可以利用早操之后的晨间谈话时间对参加劳动的小朋友的行为加一肯定和表扬,幼儿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
5).组织晨间游戏活动。教师参与和孩子一起玩晨间活动,特别需要注意孩子的安全!许多活动器械存在潜在的危险,如小女孩在很好地玩高跷,而调皮的男孩却挥舞起高跷来了,这个时候,万一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并制止,那么危险就来了。其次还可以在晨间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各种运动动作的要领,发挥好指导和调整的作用。晨间活动5个以上,可让幼儿自选,控制孩子的运动量,学习收拾活动器械。在整个晨间或者户外活动中,教师都必需时刻观察幼儿的活动量,特别是天冷以后,更是要注意不让孩子满头大汗,当汗水冷却之后,冷水进入刚打开的毛孔,很容易就生病了。一些提醒胖的幼儿很容易出汗,这时候我们可以先帮他们擦去汗水,然后用干毛巾隔离棉毛衫和皮肤,让毛巾来吸水。组织幼儿早操(冬天例外),精神饱满与幼儿共同锻炼。教师需要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教师的示范能激起幼儿模仿兴趣,另一位老师在后面个别指导及组织管理。
教育活动
对幼儿的要求
1)听从教师要求积极参加活动
2)坐姿自然端正,会搬椅子,学会正确的姿势最安全和省力的搬椅子,知道危险的搬椅子方式,如扛在头顶放下椅子时会砸着其他小朋友,钩住椅背后面更容易碰撞其他幼儿的腿步。
3)学习正确看书姿势
4)举手发言,不插嘴,不告状(养成倾听的习惯很重要,包括听老师讲和听同伴发言)
5)说话、走路、拿东西三轻
教师应做的:
1)做好活动前准备(包括活动内容、场地安排、材料组织教育活动)
2)以游戏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3)选材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容量适当
4)为幼儿提供较充分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
5)集体活动与小组活动结合,使幼儿相互影响
6)注意卫生保健要求
7)做好作业准备,可指导值日生协助做事
三、点心、饮水、 入厕、盥洗
对幼儿的要求
1)便后洗手,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2)需要时能随时入厕
3)给孩子的水杯做记号,用自己的水杯按时喝水。将水杯放在固定位置(标记)
4)活动或口渴时随时喝水
5)自己接水排队不拥挤,喝水的地方常会造成拥挤,以至打翻水杯,我们要组织幼儿有秩序的排队喝水。
6)不浪费水
7)安静吃完点心,不乱扔,不浪费。
教师应做的:
1)提醒幼儿入厕
《幼儿园一日常规的管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幼儿园日常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实用22篇)篇十八
日常规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是发展幼儿内在的自由,以帮助幼儿形成积极主动的纪律意识。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在了解幼儿园常规的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通过常规教育可以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以及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以及不应该怎样做。同时也有利于老师的工作,以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那如何对幼儿进行一日常规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由于幼儿年龄小在生理、心理方面发展不成熟,经验能力不足,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内教养工作综合的质量,尤其是班级保教人员的护理和引导水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九条“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要求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其中明确了良好常规在幼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因此建立合理的常规是幼儿一日活动的保证。为幼儿制定常规,并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保证教养质量的关键。
在制订常规时,一要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同时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因地因时制宜;二要考虑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合理负担;三要考虑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四要考虑应有利于幼儿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为幼儿充分的、自由的活动创设条件;切忌规定过细、限制过多、管得过死、操之过急和一刀切的偏向。
有的孩子天生活泼、好动,这些孩子虽然性格开朗、爱说、爱跳,给班级带来了生气,但同时又由于他们好动,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某些常规行为习惯养成上较欠缺。例如:我要求幼儿每次离开座位前都要把小椅子轻轻推到桌子下面,可总是有许多孩子顺手把椅子一推,使桌子、椅子互相碰撞,发出很大的响声,根本没有达到“轻轻”的要求,我强调了多次,效果也不是很好。我就利用幼儿时期模仿能力特别强这个特点,每次都拿一把小椅子用很夸张的动作轻轻把它推到桌子下面并且嘴里还要说一声:轻轻,然后才让幼儿放小椅子。人们常说:孩子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孩子们的“监控”之中,来不得半点虚假,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慢慢地,班里再也没有出现乱放、乱推小椅子的现象,幼儿都是很自觉地用夸张的动作轻轻把椅子推到桌子下面。还有不随手扔垃圾、和幼儿说话也要讲礼貌等等细节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老师一定首先不做。
幼儿园日常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实用22篇)篇十九
从进入幼儿园工作开始,我便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提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力图给孩子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班级有了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自己去建立常规。比如,在解决幼儿入园时间太晚的问题时,我创设了一个巧妙的情境。今年我班的孩子每天早晨入园时间都很晚,在家长会上我和家长也进行了沟通,但收效甚微。
我于是决定自己也迟到一次,让孩子体验等待的焦急和痛苦。我选定一天早早来到学校并躲起来,请隔壁班老师帮忙把自己班的孩子们带到她们班。孩子在别的班级里等了半天,活动也不好意思去参与,着急地不停问:“周老师什么时候来啊?”“她怎么能迟到呢?”在大部分孩子都入园之后,我突然出现,孩子们兴奋不已,都询问我刚才的去向,还有孩子说:“你去哪里啦?我都想你了。”我顺势说道,每天老师早早就来了,可是也要等好久才有小朋友来,老师也很想你们,能不能早点来呢?孩子点点头。通过这一类方法,调动孩子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在无形中达到自我管理的效果。
2.切合幼儿的实际特点。
工作以来,我深知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本班幼儿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和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上、生理上和家庭教育所带来的各种差异,教师如果能熟悉每个幼儿,了解他们各自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他们的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的目标和方法。
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常规管理重点,例如,小班或小小班的孩子有年龄小、入园时间短等特点,应采用“从小处着手”的常规管理策略。中班的孩子变化很大,活动能力增强,学习、游戏的兴趣表现得愈加明显,这时就需要及时帮助孩子改进和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学习、游戏规则。大班则要考虑到孩子已有三年多的集体生活的经验,又即将升入小学,所以把常规管理的着重点放在学习习惯、团队精神、安全教育这三个方面。
3.注意教师的言传身教。
在常规教育中,言传身教很重要。在幼儿园里,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幼儿最爱模仿老师,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他们模仿。因此,老师平时一些好的、坏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及平时所讲的话,一些口头禅都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并学会。
比如,普通话是我们要求孩子使用的语言,老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都能坚持。可是在同事之间进行对话时,往往会使用方言,似乎觉得那样显得更亲切。然而正是因为老师的疏忽,孩子都会模仿老师之间的一些方言对话,甚至在家长面前表现出来,令老师很难堪,由此可看出老师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这一点,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的严谨有序。
虽然以上是班级常规管理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而应该巧思妙想,寻找出适合自己班级的新方法。
1.用故事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孩子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于是我们便将需要幼儿改进的地方编成一些小小的故事,比如针对幼儿不仔细倾听同伴发言、喜欢插嘴的情况,我给幼儿讲了《爱插嘴的波波》的故事。通过故事告诉小朋友,波波是因为没有仔细倾听朋友的发言,所有的事情只能一知半解,最后一事无成。通过这个小故事,孩子知道了仔细倾听同伴的发言不仅是对同伴的尊重,更是加深理解的最好方式。每当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孩子之间就会自发地进行批评:“你想当爱插嘴的波波呀?”那个严肃认真的态度,让我们老师都不得不佩服呢。
2.全体参与,一起讨论。
我有时会利用20分钟组织一次小小的“辩论会”,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话题,大家展开讨论。例如,最近一段时间,班里的很多家长朋友觉得孩子已经大了,不需要亲自送到老师的身边,经常让孩子一个人从幼儿园大门口走到教室。而我们幼儿园非常大,班级又在幼儿园最东北角的三楼,路途中孩子要经过很多容易分散注意力的“兴奋点”,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便让孩子自己讨论“如果没有家长陪伴可能会遇到的危险”,他们仔细想了半天说出了一大堆。“可能会掉进小池塘。”“也许会被坏人带走。”“爬楼梯的时候万一摔倒怎么办?”……孩子自己说完以后也觉得很害怕。我顺势要求他们回家将这些严重的后果告诉家长。从此以后,每位家长都能亲手把孩子送到老师身边,拿了接送卡才离开,大大增强了孩子们入园环节的安全性。
3.旁敲侧击,举一反三。
班里有好几个孩子在婴儿时期养成了含奶、含饭的坏习惯,以至于到了中、大班的时候牙齿完全被蛀空,变成龋齿,同时他们的体质因为口腔的原因变得很弱,每年的例行体检结果都是营养不良。对于这个问题,我和家长一样都很头疼。
后来,我拿了两个洁白的瓷盘,一个盘子里盛上清水,另一个盘子是空的,饭后,我请孩子每人吐一口漱口水到空盘子里,孩子觉得很新鲜,饭后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地吐了一口漱口水,等全班的孩子吃完饭,我便请孩子聚到一起,观察、比较两个盘中的水有什么不同,结果肯定是“一个盘子里的水很干净,另一个盘子里的水很脏,有很多白乎乎的东西,还有青菜等”。这样孩子都知道了饭含在嘴里会导致很多问题,因此顺利改掉了个别孩子饭后不爱漱口、爱含饭的坏习惯。
幼儿各项常规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常规培养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地进行。因此,在任何活动中教师都要注意让幼儿明确规则,逐步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重复中得到强化,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日常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实用22篇)篇二十
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常规的内容及意义。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及幼儿发展本身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常规培养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顺序的规定;
2、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的规定;
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
二、常规培养中发挥着三种作用
1、常规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
2、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
3、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
三、一日常规中包括哪些内容及要求,每一位老师应该会合理地组织好一日常规活动,一日常规活动包括:晨间及离园活动;生活活动;户外活动及自由活动;教育活动;游戏及区域活动。
对幼儿的要求
1)衣着整洁,愉快来园,接受晨检,带手绢(餐巾纸)
2)有礼貌地向老师、小朋友问好,向家长说再见
3)将外衣、帽子等叠整齐,放在固定地方(整洁、条理的生活是舒畅的,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好习惯,注重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好习惯,提高常规活动的教育性)
4)进行简单劳动:会搬自己的椅子(小班)
5)擦个人桌椅,摆放玩具等简单劳动(中班)
6)在完成自己的事情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值日生制度,培养孩子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大班)
教师应做的:
1)早晨来教室第一件事情就是做好室内外清洁工作及室内通风,与户外保持空气对流,保持空气新鲜,能有效防止幼儿疾病的发生。
2)接待家长,做好交接手续,其中如有幼儿服药一定要交接清楚。
3)晨间检查:看孩子的身体情况,观察情绪等。(有助于一天的活动更好地开展。)
4)提醒幼儿做简单劳动,要让幼儿在劳动之后感到劳动很光荣。可以利用早操之后的晨间谈话时间对参加劳动的小朋友的行为加一肯定和表扬,幼儿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
5)组织晨间游戏活动。教师参与和孩子一起玩晨间活动,特别需要注意孩子的安全!许多活动器械存在潜在的危险,如小女孩在很好地玩高跷,而调皮的男孩却挥舞起高跷来了,这个时候,万一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并制止,那么危险就来了。其次还可以在晨间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各种运动动作的要领,发挥好指导和调整的作用。晨间活动5个以上,可让幼儿自选,控制孩子的运动量,学习收拾活动器械。在整个晨间或者户外活动中,教师都必需时刻观察幼儿的活动量,特别是天冷以后,更是要注意不让孩子满头大汗,当汗水冷却之后,冷水进入刚打开的毛孔,很容易就生病了。一些提醒胖的幼儿很容易出汗,这时候我们可以先帮他们擦去汗水,然后用干毛巾隔离棉毛衫和皮肤,让毛巾来吸水。组织幼儿早操(冬天例外),精神饱满与幼儿共同锻炼。教师需要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教师的示范能激起幼儿模仿兴趣,另一位老师在后面个别指导及组织管理。
教育活动
对幼儿的要求
1)听从教师要求积极参加活动
2)坐姿自然端正,会搬椅子,学会正确的姿势最安全和省力的搬椅子,知道危险的搬椅子方式,如扛在头顶放下椅子时会砸着其他小朋友,钩住椅背后面更容易碰撞其他幼儿的腿步。
3)学习正确看书姿势
4)举手发言,不插嘴,不告状(养成倾听习惯很重要,包括听老师讲和听同伴发言)
5)说话、走路、拿东西三轻
教师应做的:
1)做好活动前准备(包括活动内容、场地安排、材料组织教育活动)
2)以游戏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3)选材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容量适当
4)为幼儿提供较充分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
5)集体活动与小组活动结合,使幼儿相互影响
6)注意卫生保健要求
7)做好作业准备,可指导值日生协助做事
四、点心、饮水、入厕、盥洗
对幼儿的要求
1)便后洗手,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2)需要时能随时入厕
3)给孩子的水杯做记号,用自己的水杯按时喝水。将水杯放在固定位置(标记)
4)活动或口渴时随时喝水
5)自己接水排队不拥挤,喝水的地方常会造成拥挤,以至打翻水杯,我们要组织幼儿有秩序的排队喝水。
6)不浪费水
7)安静吃完点心,不乱扔,不浪费。
教师应做的:
1)提醒幼儿入厕,允许幼儿按需要随时大小便
《幼儿园一日常规管理方法》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幼儿园日常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实用22篇)篇二十一
在实践中,我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常规教育时存在着以下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的常规教育。
一是自由型常规教育。教师强调让幼儿自由地发展,认为常规教育是对幼儿主体性的限制。所以,教师较多地考虑如何让幼儿“活”起来,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由活动,却忽视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要求,结果滋长了幼儿自由散漫的习性。
二是管制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将“常规教育”和“如何管理幼儿”等同看待。常规教育成了对幼儿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以督促、提醒和提要求为主,对违反常规的幼儿进行惩罚,其结果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使幼儿成为了“木头人”,甚至使有些幼儿从心理上抵触教师,不喜欢幼儿园。
三是说教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通常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并且这类教育方式以限制性的常规居多,如“不许大声说话”“不能乱丢玩具”等,却没有引导幼儿去理解行为被禁止的真正原因,忽视了幼儿通过体验习得常规的特点。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
2.2班级基本的常规有哪些。
和谐。
学习常规是保证幼儿顺利、有效完成启蒙阶段知识学习任务的要求,包括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话,回答问题先举手等。
2.3.1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3.2幼儿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3.2常规教育要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常规管理的工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学生,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4.1用音乐让幼儿规范活动。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美化人的心灵;音乐可以让吵闹变得安静。
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幼儿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我们在区域活动结束时,用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响起就自觉地整理玩具等等,等音乐换到欢快时,幼儿的玩具就要整理结束,跟着老师做不同的动作。在进餐时我们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钢琴区,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餐。活动结束后,播放一些柔和的摇篮区,让幼儿得座位上休息等。相信这样的方式是现在已经普及的方式了。音乐在幼儿常规建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要注意,所使用的音乐不要经常更换,让幼儿习惯成自然。
4.2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幼儿进餐常规。
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快速、干净地用餐也是教师常会碰到的问题,我们班的孩子在以前进餐前这几个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现在通过餐前小故事的方法幼儿的进步很大,每次餐前我们都会根据幼儿昨天的进餐情况或者是当日的食谱,自编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当然在故事中还少不了进餐的必要要求。这样不仅能让幼儿安静地愉快地进餐,而且还让幼儿自觉地改正了一些进餐的不良习惯,大大提高了我班的进餐质量。
4.3重视家长工作,使良好的常规在家庭中能得以强化。
有一句话,从我接触幼儿教育以来,是一直记着的:“学校家庭,5加2”.它的意思是说,在幼儿园里的5天,不管孩子有多大的进步,在家的两天要是松懈,效果将会大大减弱,甚至适得其反,可见家园合作有多么重要。也就是说家庭是幼儿的另一个学习园地,家长是另一位老师。很多幼儿能在幼儿园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习惯,但在家中却成了另一副样子。因此我们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在家中也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平时除了在家园联系栏中张贴一些资料外,还发放一些先进的家教资料,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中得到强化。
5.1体验生活情境。
幼儿对遵守常规的被动,重要一点也是因为他们对常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因此,我注意抓住日常活动中的情境,有意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萌发遵纪的意愿。通过情境讨论,大家知道了破坏环境的危害,一种保护环境,不随意乱扔纸屑的常规教育也在此时无声胜有声中得到了完成。
5.2宣传同伴亮点。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相互的“控诉”、“告状”不绝于耳。而相互的赞美、表扬却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应该是缺少发现,正如著名大师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为了把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加以隐身、弱化,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现形、强化,我设立了“大拇指”宣讲台,定期请孩子上台宣讲、表扬身边同伴的闪光点。宣讲完后,由老师给表现好的幼儿额头上粘一个“大拇指”贴花,同时,也给发现别人优点的幼儿奖励一个“千里眼”图标,通过这个宣讲、贴花活动,有效放大了幼儿的闪光点,增强了幼儿遵守常规的主观能动性。
6.1紧密合作。
班级常规工作的建立是教师之间的配合工作。两教师配合密切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与否。教师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常规建立成功的关键。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老师们要保持一致性,特别是幼儿的常规制定,应共同讨论,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级常规,并且要求大家共同去执行,千万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6.2保持一贯性。
只有做到规则的一贯性,幼儿才便于照章行事,规则才便于成为行为的准则。这就要求我们的班级老师在常规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一旦制定出规则,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按照同样的标准去引导幼儿。像我们班,根据活动室面积大小、划分为三个区域,这样既可以提醒幼儿该在什么地方进行这些活动,又能暗示幼儿要排队进行这些工作。在一日活动中,每一位老师对幼儿的要求应是一致的。总之,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它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班级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也关系到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所以,做好班级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与教师密切地配合,这样才能让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色。
我们不能把常规当成一种强加在儿童身上的外部要求,总是刻意地去提醒、督促儿童遵守,而需要把常规本身看成是儿童主体意识的觉醒,把常规意识看成是儿童主体品质之一。只有将常规视为儿童主体的一种品质,把它当成是儿童内在的并在儿童积极的自我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东西,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向,才能真正培养出儿童的常规意识。
幼儿园日常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实用22篇)篇二十二
一、教师要做好一日活动内对幼儿的安全管理,随时让幼儿在教师视线范围内活动。
二、教师要经常教育幼儿有序地玩,不互相争抢玩具,不拥挤、推、拉、打闹或玩危险的游戏,及时制止幼儿的过激行为。
三、随时清点幼儿人数,做好交接班工作,防止幼儿私自出走或丢失及其它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每天坚持对室内、外环境、设施的安全检查,特别是户外活动前,要检查场地有无石块、玻璃碎片等危险物品,检查活动材料、设施是否安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幼儿活动安全。
五、班上热水壶、保温桶等要放置安全,严禁让幼儿提开水壶、靠近汤菜桶,避免幼儿烫伤。
六、所有消洗用品和剪刀、小刀等尖锐物品要上锁保管,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七、教育幼儿不把异物放入口腔、鼻、耳内;不佩戴项链、耳环、别针等危险物品。
八、所有电器用后,马上切断电源。
九、随时对幼儿进行案例教育,讲解和宣传安全科学知识,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十、午睡值班要勤巡视,勤观察,及时发现生病的幼儿,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十一、严格执行认人接送制度,严禁对教师不熟悉人来接孩子时,必须与家长进行身份核对,与家长确认后签字才可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