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下面是一些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所写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2023年桂林山水说课课件(优秀16篇)篇一
陈淼(1927—1981年),辽宁大连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文学系研究生部。历任全国文协创作员,中央文学研究所教务所秘书,研究员。中国作协秘书室主任,鞍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鞍山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辽宁分会专业作家。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早晨集》《春雨集》,中篇小说《劳动姻缘》,短篇小说集《炼钢工人》《红榜的故事》等。
2023年桂林山水说课课件(优秀16篇)篇二
1.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其爱美的情趣。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了解分号的用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学习本课11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荡漾、玩赏、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等词语。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指导学生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生自由描述。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我们快来读书吧,看看作者陈淼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桂林山水跃然纸上的。这一遍读书,请同学们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尤其要注意生字的读音,没读好的地方可以反复练一练。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一些较难读好的四字词要特别注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
3.指名读通课文。
三、整体感知,领略美感。
1.教师:同学们读得多认真呀!大家预习时读课文了吧,现在又读了课文,你最想说的感受是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表见解。)。
2.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美。(板书:美)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要充分领略桂林山水的美,这还远远不够。下面我们该怎样读书呢?(学生自由发言。)。
这就叫做“品味语言”。
四、精读第二段,品味语言。
1.大家自由地读一读第二段课文,这一遍读书,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咬文嚼字地一边读,一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能不能在脑海里再现桂林山水的.美丽画面。
你仿佛看到什么了呢?
学生若答:当我读到……,我仿佛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又看到了非常平静的西湖的水。
教师则教学:这里用了一个什么词?(水平如镜)不知道你是否发现,这个词含有什么表达手法呢?(比喻)。
指导读词。
教师:“波澜壮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海水一浪赶着一浪,奔涌向前。)声势浩大呀!大家再听我说一句话:“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波澜壮阔。”和刚才的意思一样吗?看来,理解词语要联系句子才行,有时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完全不同了。
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教师则教学:同学们都根据文中的词句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也是一种品味语言的好方法。
2.比较句子。
请看大屏幕,我们来比较一下??(出示一句就请同学读一句。)。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得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多绿啊,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哪一句用在这里比较好?好在哪里?(第三句好,它是用排比的句式表达的。使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它不仅用上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同时还用上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比喻非常具体,生动,形象,使我们一读就仿佛身临其境了……)。
3.指导朗读。
漓江的水美,作者写得也美,还得靠我们读得美呀。谁再来读?(教师指名读,教师先指导读好第一句。)。
这里的“真”是“真假”的“真”么???“多么”在这里是感叹、赞美的语气,该怎么读?大家都练练。
“我听出了一种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教师读。“我听出你控制不住对漓江的喜爱之情。”“你的声音很柔美,我感觉到你是生怕破坏了这江水的静谧。”“同学们的朗读虽然不一样,但都是在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感情啊!”一起读。
这一句我们一起读得多好呀!下面两个分句,老师不指导了,相信大家能读好,练一练吧。
教师再一次指名朗读。
教师范读:大家都读得这么美,我也忍不住想读了??(画面出示,教师范读。)大家觉得美吧!那么就练一练。(学生再自由读,又指名读。)。
4.背诵课文。
现在,我们这些游客已经来到了漓江边,坐在了竹筏小舟上,就等着导游来跟我们讲解了,谁来当导游?要当好导游,当然不能拿着稿子,请你准备准备,记一记导游词。(点名声情并茂地讲解。)。
小结:读到这里,你明白了这样的水是什么样的水了吗?静、清、绿。(板书)。
五、课堂小结,练写生字。
1.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漓江的水美,下节课,我们还要去看看桂林的山。
2.练习书写本课的生字词。对笔画较多、字形结构复杂的生字,如,“澜、瑕”等要让学生在看清字形的基础上认真书写。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全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023年桂林山水说课课件(优秀16篇)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1.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2023年桂林山水说课课件(优秀16篇)篇四
自驾车的游客最适合到兴坪去开始自己的漓江漂流。因为从兴坪是原地上下的,这样不用担心下船后见不着自己的爱车。兴坪段漓江属漓江精华段,水路约20公里,日韩旅游行程约2小时,水面广阔,景点之多,杨堤翠竹风光,羊角山,鲤鱼挂壁,童子拜观音,神笔峰,浪石仙境,雄狮上五指山,老人守苹果,八仙过江,鸡笼山,关公背大刀,马鞍山,甲天下,乌龟爬山,青蛙跳江,驰名中外的九马画山,雄狮回头看九马,狗熊观天,狸猫换太子,黄布倒影风光,美女峰,手套山,骆驼过江,20元人民币背景等。
2023年桂林山水说课课件(优秀16篇)篇五
在一部浪漫传奇里,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几乎寄托了中国人所有的梦想,无都市之喧嚣,无尘世之烦扰。传奇只留在纸上。但在中国桂林,沿桂花之路往阳朔,会有一个比桃花源更美、更真实的地方——世外桃源。烟雨,满山遍野的绿草、山花、溶洞、木楼,向往着一个民族高尚品质的风雨桥,和漂流在翠竹之隙的歌谣……所有的欢乐和所有的艰辛都在这里,找到归宿。世外桃源位于阳朔至桂林之间,自驾游的必经之地。
2023年桂林山水说课课件(优秀16篇)篇六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多层次、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和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2、想象画面,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桂林山水》,齐读课题说说“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强调阅读要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训练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和思考概括能力。
2、检查生字词(多媒体出示)。
波澜壮阔、水平如镜、无暇的翡翠。
峰峦雄伟、骆驼、危峰兀立。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利用电子白板的探照灯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借助多媒体和白板的切换功能形象而直观的理解部分词语。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出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进行简洁的板书设计。
3、知道了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那其他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呢?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的意思?(甲:位居第一)多媒体出示桂林山水图片。
【设计意图】: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不能亲身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是一大遗憾。因此我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让学生看到优美的桂林山水图片,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理解“甲”的意思。
4、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最后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用文中的那句话可以概括?(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多媒体出示桂林山水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和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总结本文的写作顺序。(总——分——总)。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结构,学习习作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文章中。
三、巩固提升。
1、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漓江水的句子,并用一个字来概括其特点。
(1)指名说漓江水的特点。(板书:静、清、绿)。
【设计意图】:有效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以及概括能力。
(2)指名读,教师给予评价。(播放漓江水的图片)。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使学生形象而直观的欣赏表现漓江水之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男女比赛读,老师学生接读。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4)总结作者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
(5)课堂小练笔(白板出示)。
a、贺兰山真高啊,高得()。
b、宁夏的沙湖真美啊,美得()。
【设计意图】:利用课文中对漓江水的描写,延伸到身边的自然景物中,进行有效的写话练习。
2、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汇报:那些句子是描写桂林的山的,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
(板书:奇、秀、险)。
(1)进行想象写话“像……像……”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桂林的山除了像“老人、巨象……”还像什么,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理解“奇峰罗列和形态万千”两个词语。
(2)看图片理解词语“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深入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读、师生接读描写桂林山的句子,给予评价。
(4)试背诵第三自然段内容。
【设计意图】:利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以及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四字词语,加深学生的记忆力而轻松背诵课文。
3、总结:是啊,这样的山为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四、作业布置。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2、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描写景物的作文。
总:甲天下。
水:静、清、绿。
分
山:奇、秀、险。
总:舟行碧波上,船在画中游。
2023年桂林山水说课课件(优秀16篇)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武松是个勇敢无畏、豪迈倔强的人。
2、能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通过讨论明白学习这篇课文与现在提倡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不矛盾,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的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武松打虎是怎样打死猛虎,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国古代有四大名著,《水浒传》就是其中的一部,它请讲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书中刻画了许多英雄人物,据说有一百零八位,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位。谈到武松大家想到什么事?对了,是打锰虎。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景阳冈》。
二、初学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完成课后填空1。
(分别是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2、检查自学情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填空题1。
(3)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精彩?
三、学习重点部分武松打虎。
分小组讨论。
1、武松是怎样打死锰虎的?用自已的话说说。
2、你从中体会到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3、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内容。
(1)自读练习。
(2)指名读,学生点评。
四、展开讨论,延伸课外,深化中心。
提供一则新闻。
一个饿熊闯进一家农户对其农人进行嘶咬,可是村民却束手无策,原因是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熊是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没有上级命令不能擅自伤害。待村长打电话请示上级后再去营救那村民,那村民已被熊咬死。
提出讨论题。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勇敢无畏的精神,并不是人人去打虎,而当人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还是应当机立断保护。
《景阳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由本站会员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3年桂林山水说课课件(优秀16篇)篇八
人们都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要栽倒下来,这样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山,再加上空中迷蒙云雾,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人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023年桂林山水说课课件(优秀16篇)篇九
经过一夜的行程,火车终于到站了,我们背着行李准备下车。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地方“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了。
下了火车,导游把我们带到了旅行社,稍事休息了一会,就迫不及待的起程去观赏了。
我们坐了一个多小时的汽车,来到磨盘山码头,乘坐游船准备出发。刚上船不久,窗外就下起了蒙蒙细雨。“秋北京,晴上海,雾南京,雨桂林!”这句俗话说得真好。来桂林就是要看雨景的啊!窗外,所有的山、水都像被纱罩笼罩住了一般。青山、绿水组成了一副美丽的山水画。
渐渐地,游船进入了景区,只见游船右上方出现了一些倒挂着的钟乳石,传说这是玉帝派来吸取桂花香精的神龙,因为被漓江风光和桂花香迷住了,所以常年留在这,组成了一幅幅龙戏水图,游船继续前进,我们看到前面山上有一块石头,外形像一位妇女背着小孩翘首遥望,这就是“望夫石”。游船仍在前进,只见前方的山上有着色彩斑斓的石纹,像一匹匹黄布倒映在水中,这一景被称为“黄布倒影”,我们也正好领略了“船在青山顶上行”之妙境。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真是妙在其中啊!”
漓江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可真不是名不虚传,欣赏桂林山水,就像在欣赏一幅画一样!
我爱你,!
2023年桂林山水说课课件(优秀16篇)篇十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cai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1.出示cai,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谈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2023年桂林山水说课课件(优秀16篇)篇十一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
教学重点 。
1.了解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
教具准备 。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
教学时间 。
2课时。 。
第一课时 。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的美景之中 。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的? 。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
3.体会最后一句 。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所陶醉的感情。 。
(六)朗读全文 。
(七)作业 。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
第二课时 。
(一)指名读课文 。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
(四)指导背诵 。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
(六)全班背诵课文 。
(七)作业 。
1.背诵课文 。
2.抄写字词 。
3.预习第三课《开国大典》 。
2023年桂林山水说课课件(优秀16篇)篇十二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到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023年桂林山水说课课件(优秀16篇)篇十三
一.复习巩固,整体再现。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桂林是文明遐迩的旅游胜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出示课题)。我们先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读准词句:出示词语和(抽测)读句子。
2.概括内容:先后写了什么内容?(屏幕出示)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为我们描述桂林山水的。
二.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师:孩子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复原辽阔,从茫茫的林海雪原到富饶的西沙群岛,从格具风骨的三山五岳到色彩分明的天山草场,可谓“江山如此多娇”!然而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我们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本篇课文的第一段却这样写道:(出示)生读——范读——这两句话有什么联系?——师:什么是观赏?“观赏”换成“观看”行吗?(观赏有欣赏的意思,因为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观赏)。
2.学习第二段 。
a:学习特点:
(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为什么不用“净”?(宁静)和水平如镜的西湖一样吗?(江水是流动的)。
师:漓江的水是什么感觉?(静 舒服)——再读。
(2)“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3)“漓江的水真绿啊……无瑕的翡翠。”
生:这句话是个(比喻句),把漓江的水比做……。
师:“无瑕的翡翠”指的是什么?(很纯净很绿的玉)。
师:漓江的水为什么像无瑕的翡翠呢?(联系上文:水静很清;联系下文:两岸的山像翠绿的屏障)。
师:美吗?——再读。
b:学习排比。
c:学习对比。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漓江这样的水。”
d:小结:
3.学习第三段。
a:学生汇报:
(1)“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桂林的山真奇啊……形态万千”
师:大家听出“奇”了吗?—范读—指名。
(3)“桂林的山真秀啊……倒映水中”
师:“秀”是什么意思?(秀丽)那就赞美它。—再读。
(4)“桂林的山真险啊……栽倒下来”
b:二、三段对比。
师:请你仔细看看二三两段文字,在构段的方式上有什么发现?(结构一样,都用对比和排比分别写出了水和山的特点)。
※生置疑:与文题不矛盾吗?(题目中的“山水”指的就是风景)。
4.学习第四段。
师:(出示第四段)作者在语言表达方面你有什么发现?(“这样的”)。
5.回扣第一段:齐读“桂林山水甲天下”——指导读第一段。
三.总结全篇。
1.概括全文:师: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2.总结:我们可以将全文这四个自然段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写了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荡舟观赏。第二、三自然段分别具体地描作者观赏到的桂林的山和水。第四自然段:写出了作者观赏后的感受。我们把这样段落布局称为总分总。 我们在习作时也可以采用这样的布局。这篇文章词语生动准确、句式整齐、段落清晰、结构严谨,堪称佳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篇很好的习作范例。
四.布置作业。
作业:背诵课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模仿这篇课文结构写写你熟悉的一处风景。
2023年桂林山水说课课件(优秀16篇)篇十四
俗话说得好:“甲天下。”利用这个暑假,我去了中国最美的城市——桂林。
桂林坐落于广西南部。我们一路奔波终于来到了桂林。刚下车,就感觉四周空气新鲜,天空湛蓝,绿树成荫,就连小草都夹道欢迎我们这些远方的来客。
桂林的山美。桂林的山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象山群、伏波山群,各类山数不胜数,其中最美的是漓江山群。漓江山群中璀璨的明珠是九马画山。九马画山像一块画板上刻着九匹马,它们有的仰望苍穹,有的低头不语,还有的驰骋沙场。让人无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桂林的水美。我看见过波涛澎湃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没见过像娃娃一样的漓江水。它开心时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只有船划出的波涛才让你感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它如果生气了,就会翻滚波澜,让人惊恐万分。大船行在漓江上,乘风破浪,让人有睥睨天下之感,好像自己融入大自然。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桂林风土人情美。玩累了,在农家小舍里稍微休息一下。主人会端上水果、特产,献上香茶来招待你,和你聊天,还会讲几个故事,唱几段山歌给你听,甚至会留你吃饭呢,这盛情难道你好意思拒绝吗?如果晚上有小晚会,主人叫你参加,你可千万别不答应,那是当地最热烈的欢迎会呢!
黄昏到了,落日映红了整个桂林。红色的山,红色的水,红色的天空真美啊。这时你划着小舟行于平静的水面,真可谓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023年桂林山水说课课件(优秀16篇)篇十五
教学重点: 。
1.了解桂林山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
教学准备:录像、收集有关桂林山的资料。 。
教学过程 : 。
一、谈话导入 ,启发情感。 。
1、见过山吗?能用词语概括其特点吗? 。
二、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
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板书:山 。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
2、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
3、朗读指导描写“奇”的语句。 。
(1)这段话该怎样读?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
(2)谁来读读描写“奇”的语句?(指名读) 。
(3)找到“奇”的感觉了吗?从哪儿找到的? 。
(4)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仅此而已吗? 。
(5)生:不是的。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 。
(7)老师也写了一首诗。师朗诵诗歌。 。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 。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
有山如姑娘织布,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
(8)你再试试,能不能读得更“奇”呢?自由读后齐读。 。
4、朗读指导描写“秀”的语句。 。
(1)描写山“秀”的语句谁来试试? 。
(2)听了你的朗读,使人眼前一亮,有一种清新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呀? 。
(3)还有别的理解吗? 。
(4)看,桂林的山多秀啊!(幻灯) 。
(5)齐读。 。
5、读指导描写“险”的语句。 。
(1)现在,谁愿意来动手画一画山的“险”?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
(2)感觉险吗?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读有关句子 。
(3)学着他的样子读。 。
6、录像。让我们随着录像,一起去感受桂林山的独特之美吧! 。
(1)指名背。 。
(2)全体有感情地背诵。 。
三、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
四、拓展阅读。 。
(1)类似优美的文章,还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
(2)摘录课内外优美语句,也可尝试写读书笔记。 。
泰山 。
香山 。
2023年桂林山水说课课件(优秀16篇)篇十六
都说“甲天下”,我来到了广西桂林,来观赏桂林的山水风光。
桂林的山十分独特,不像庐山那样连绵起伏,而是“一枝独秀”。瞧!山上长满绿树,从远望去如同一匹绿色的骆驼,有的像和蔼可亲的老人正对你慈祥的笑呢!有的像一头大象,低着头,对着漓江,仿佛沉醉在桂林的山水之中。还有的像一支大绿龟,静静地躺在碧波荡漾的漓江上,欣赏着桂林的美景。桂林的山仿佛被一位雕琢大师雕琢着,那么逼真、那么生动,我们如同进入了一个绿色的雕刻展览馆。
桂林的山不但独特,而且水也迷人。碧玉似的漓江如同一面漂亮的镜子,倒映着桂林的群山,竹筏在水面拨动着,画出月牙儿似的花纹,往山水深处“走”,山山水水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我们好似进入了一个翡翠的世界。抬头望去,郁郁葱葱的山上开满了光彩夺目的红花,好似一颗颗绯红的宝石。翠绿的山映衬着碧绿的水,碧绿的水倒映着翠绿的山,交相呼应,让人置身于绿色天堂般美好。
这时,让我想到一句话——“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把变得那么美,那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