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案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而编写的系统性教学设计。小编精选了一些高中教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2023年高中重力的教案(通用14篇)篇一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是:g=mg,g为比例系数,大小约为9.8n/kg,重力随着纬度大小改变而改变,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重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重力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或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
地面物体所受的重力只是万有引力的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种表现。
2023年高中重力的教案(通用14篇)篇二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产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用力的图示表达力的三要素.
2.了解重力的产生;理解重力的三要素.
3.能测量重力的大小,确定重力的方向.
4.能解释稳定等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并能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问、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建立重力的概念.
2.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重力概念的建立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的作用.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力的分解,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合作找出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逐步养成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分享的团队精神.
2023年高中重力的教案(通用14篇)篇三
(1)将一只木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重力教案。
(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
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不论小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了地面。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指向地面的力――重力的知识。
二、新课学习。
和大家想的意一样,地球和月亮之间的确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苹果落地和万有引力。
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universalgravity),万有引力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他是看到苹果落地受到启发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地面附近的物体也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gravity)。
通常还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1.想一想、你还看到过什么现像是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产生的。
比如现在流行的蹦极、美丽的瀑布、荡秋千等,还有课前的实验,木球无论怎样运动都最终落到地面,就是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2.想想做做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你知道重力能为我们做什么吗?
盖大楼打地基时,就是把夯举高释放,夯由于受到重力而向下运动就能将地基夯实。跳水运动员走到高高的跳台上向下跳时也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才能在完成各种动作后入水。人和各种动物是由于受到了重力的作用才能安然地在地球上生存,如果没有重力,可能就只能像在飞船中的宇航员一样到处漂了。
(二)重力的大小同学们还记得力的三要素吗?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我们就先来研究重力的大小怎样确定,它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1.重力的大小同学们可以先大胆猜想一下物体的重力和什么有关?
然后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交流实验的情况。
谁知道重力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如果指标没有指零还要先进行调零,然后将被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物体静止时,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指示的值即为被测物体的重力。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知道每一次测出的重力与其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比值大约是9.8。
实验结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我们用g表示重力,g表示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同学们实验的结论就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
请大家自己表示出来,并想一想单位是什么。
g的单位可根据重力g(n)和质量m(kg)的单位得出:g=9.8n/kg。
在使用公式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用kg。
重力(g)的单位必须用n。
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取10n/kg。
2.练习练习。
1.一块钢锭的品质是4t,计算它所受到的重力。
g=4×1000kg×9.8n/kg=39200n注意:质量的单位必须用kg。
2.质量是50g的鸡蛋,重是多少牛(取g=10n/kg)?
g=50÷1000kg×10n/kg=0.5n注意:质量的.单位必须用kg。
3.根据自己的体重,估算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质量称为重量,同学们应注意区别。
(三)重力的方向知道了物体重力的大小和它的质量有关,接下来我们来了解重力的第二个要素:方向。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我们已经了解了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持时都要落到地面。
(1)观察拿在手中的小球自由下落的方向。
(2)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观察静止时线的方向。小球受重力自由下落时的方向及悬挂的物体受重力作用使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的方向,这一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1)两条重垂线的方向。它们方向是否相同?
(2)重垂线与水平桌面的方向是否垂直?
(3)重垂线与斜面的方向是否垂直?
两条重垂线的方向平行,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重垂线检查我们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窗台及课桌面是否水平。说说你们检查的结果和根据。
如果重垂线和墙壁是平行的,说明墙壁竖直,如果重垂线和桌面及窗台是垂直的,则说明桌面和窗台是水平的。建筑工人之所以用重垂线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竖直,就是因为重垂线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因为地球是球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指向地心的方向叫“向下”,背离地心的方向就应该叫做“向上”。正因为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都受到地球指向地心的重力作用,所以各个地方的人们都能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地球表面。
(四)重心接下来我们来研究重力的第三个要素:作用点。
出示一根粉笔,这根粉笔受不受重力的作用?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粉笔也受重力。将一根粉笔分成几段后。各段粉笔受不受重力?将粉笔分成几段后,每一小段粉笔仍然受重力作用,物体的每一部分都会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centergravity),也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如何确定物体的重心呢?重力的作用线一定通过重心,所以可以用类似重垂线的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
请同学们确定一块方形薄板的重心,并交流自己的做法。
交流:先用细绳系住木板的一点悬挂起来,沿着细绳的方向在木板上画出一条线;再用细绳系住木板的另一个点悬挂起来。按刚才的方法在木板上画出另一条线,两条线的交点就是这个木板的重心。物体的重心位置和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用悬挂法可以确定各种物体的重心。一般材料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
(出示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和木球)如这两种物体的重心在哪儿?
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木棒的中点,均匀圆木球的重心在它的球心。
如将一粗细均匀的长棒从中间弯折成90°角,重心还在棒的中点吗?重心在哪儿?弯折后重心不在棒上,重心的位置可以用悬挂法确定。
如果身体不动,抬起一只脚后就站不住,要想一只脚稳,身体就必须倾斜,身体倾斜时,人体的重心位置也会跟着移动。走钢丝的演员的重心位置必须落在钢丝上时才不会倾倒。人走路,脚下不稳时会自然地伸开双臂保持平衡,因此我觉得走钢丝的演员手握一根长杆是为了借助加长了的手臂调整重心,保持平衡。不倒翁身体的下部有一个很重的物体,上部几乎是空的,因此它的重心很低。将不倒翁扳倒后,重力的作用就会使它回到原来的位置,所以扳不倒。
三、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曲线图做出来。
通过我们研究发现,重力和质量成正比,用来计算大小,g=9.8n/kg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023年高中重力的教案(通用14篇)篇四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学生能用计算式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
(2)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共和能的关系,推出重力势能表达式
(2)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一一控制变量法
(3)通过对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观察、讨论,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难点: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及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
1、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把水泥桩打进地里;
2、20xx年,俄罗斯某村庄发生雪崩,造成至少100人失踪。
教师引导:重力势能具有巨大的能量,有些可以为我们利用,也有些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更加主动的改造自然。从而引入新课——重力势能。
环节二:概念建立
(一)重力做功的特点
回忆功与能量的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势能发生变化,很明显示重力在做功。由此引导学生探究重力做功的特点。
提出问题:重力做功与什么因素相关?
给出如下三种情况:
(1)物体竖直向下运动,高度从h1降为h2;
(2)物体沿倾斜直线向下运动,高度从h1降为h2;
(3)物体沿任意路径向下运动,高度从h1降为h2。
让学生分别求出三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对于第三种曲线运动的情况给出提示可以将曲线进行无限等分,每一份近似看成直线)。
环节五:小结作业
总结本节知识点,要求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总结势能的其他种类。
2023年高中重力的教案(通用14篇)篇五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2》(必修)中,第7章第4节“重力势能”中的内容。“重力势能”是下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知识基础,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本节进述重力势能及其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以及与重力做功的关系。由于与动能定理的表述不一致,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教学时最好能结合一些实例,从功能关系、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解开学生的困惑,为下节讲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做好准备。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视频画面来支持。
2.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要定量的学习重力势能及体验建立过程。
3.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
设计思想首先,引入重力势能概念时着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概念,通过一些自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高处物理具有潜在的能力——重力势能。通过实验,体验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得出重力势能的公式。
接着,以例题计算引出高度具有相对性。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在研究重力势能时应选取参考平面或零势能面。在零势能上,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解释重力势能“+”“—”号的含义。
最后,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得出重力势能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推出的wg=mgh初–mgh末,得出结论,正功势能减少,负功势能增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回忆前面的知识,为新的学习打下基础;。
结合已有工具,配合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推导关系,发现新的学习;。
过程中配合练习,加深学生对公式、结论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发现新的知识。
[情感目标]。
1.本节课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铺设、引导,鼓励学生发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物理的研究过程,对物理产生更大的兴趣。
2.渗透社会公德教育:预防高空坠物的危险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引入新课播放雪崩视频?
提问:为什么圣洁漂亮的雪一旦形成雪崩,就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
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带着问题引入新课。
3分钟展示目标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重点)。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重点)。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难点)。
听教师解读,并记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1分钟。
进行新课。
什么是重力势能?阅读课本。从而引出重力势能的定义。
重力势能:物体处于一定的高度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用ep表示。
并提出问题: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有哪些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进行分析得出定义。
猜想与假设通过对运动实例的观察与分析。2分钟2、重力势能大小。
在一个透明的塑料瓶子内装上沙子。
实验一:将同一个沙袋从不同的高度释放,观察泡沫片在沙子中下陷的深度。
实验二:用大小不同的两个沙袋从同高一度释放,观察泡沫片在沙子中下陷的深度。
学生回答观察的现象:沙袋的释放高度越大,泡沫片在沙子中下陷的深度越大。沙袋的质量越大泡沫片在沙子中下陷的深度越大。
归纳上述演示,我们可以定性得到: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且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物理学中就用mgh这个式子来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
(板书):重力势能公式:ep=mgh。
5.相对性(板书)。
例题:
一个质量为10kg的投影仪,把它吊在一张高1m的桌面上空2m处,这个投影仪是否具有重力势能呢?此投影仪的重力势能是多少呢?(取g=10m/s2)。
重力势能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有关,其数值由参考平面的改变而改变。
(板书)。
上方。
参考平面。
下方。
计算重力势能之前需要先选定参考平面。
例:如图,质量0.5kg的小球,从桌面以上h1=1.2m的a点落到地面的b点,桌面高h2=0.8m.请按要求填写下表.(g=10m/s2)。
结论:
重力做功的多少和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面的选择无关。
动手计算,让两个同学上讲台把答案写出。
认真听讲并记录笔记。
认真做笔记。
思考、动手计算。
训练学生的观察及总结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学与致用的能力。
2023年高中重力的教案(通用14篇)篇六
重力的概念比较复杂,而且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重力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而且有些认识是不科学的,例如有的学生认为重力是物体自己施加的,这样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因而在进行“重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层次进行.
(1)从观察入手,手中的物体离开手以后竖直下落,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向上抛出的小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升高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向下降落.
(2)分析思考,物体下落速度越来越快,向上抛出的物体速度越来越慢,物体升高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3)物体下降时速度越来越快,向上抛出时越来越慢,升高到一定高度改变了运动方向,说明物体受到了向下的力.
(4)有受力物体必然有施力物体,这个施力物体就是地球,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了力.由此得出重力的概念.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关于重力的方向,在学生中易出现两个错误说法:一是把竖直向下说成垂直向下,或者误认为与接触面垂直.由于学生对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可以沿斜面下滑有感性认识,因此认为这时重力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下的,为了解决上述学生中的问题,建议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方法.
(1)认真观察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然后向学生明确,这个方向被人们称为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从数学知识可以知道,垂直是两条线、两个平面,或者是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但是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桌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因此讲垂直向下或者讲与接触面垂直是错误的.
3.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当一个物体的几何形状及质量分布不发生改变时,它的重心位置相对物体来说也是确定的,并不随物体放置的位置改变而改变.但如果形状发生了变化,其重心位置一般也将发生改变,如一个人在运动时其重心位置就会不断发生变化.
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如球形,正方体,圆柱体等.
重心的位置不一定都在物体上,例如一个圆环其重心就不在环上,而在圆心上.
对于不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观察手中的物体离开手后自由下落,向上抛出的物体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改变方向自由下落,通过分析这些现象得出重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4.小实验,确定重心的位置.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重垂线、弹簧秤、钩码。
教学设计示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进行实验,反复几次,然后请同学回答上述问题.
小球下落,它的速度越来越快,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见小球受到了力的作用.
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回答出“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实验二:教师向上抛出一个小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情况.
教师进行实验,反复几次,请同学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提问:为什么小球在抛出以后运动的速度越来越慢,为什么小球会改变运动方向?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以上现象都说明小球受到了一个向下的力,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抛出小球以后、小球向上运动,速度越来越慢.上升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向下运动,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小球受到了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了力.这个力我们叫它重力.
(二)新课教学。
1.重力的方向。
[学生]都受到重力.
[老师]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
[学生]是地球.
[老师]在地面附近有没有不受重力的物体?
[学生]没有.
[学生]这些方向都是一样的.
我们把这个方向叫竖直向下,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重力的大小。
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小的,这里有两个金属球,一个大一个小,我们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把这两个金属球放在手心感觉一下.
请一位同学到前边来拿起金属球.
[老师]这两个金属球哪个质量大?
[学生]大金属球.
[老师]根据你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哪个金属球的重力大?
[学生]大球.
[老师]金属球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是什么关系?
[学生]质量越大的金属球,它的重力也越大.
[老师]回答的很对,但这只是一个定性的结论,下面我们定量的研究这个问题.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下,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把大小两个金属球用胶条固定两根小线,并挂在两个弹簧秤上)大金属球弹簧秤示数大,挂小金属球的弹簧秤示数小,弹簧秤的读数就等于物体的重力.我们每个同学的课桌上有一个弹簧秤和3个100g的钩码,请同学们分别测出100g、200g、300g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并计算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把测量值和计算结果填在教材p96的表格中.下面开始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了解实验情况,实验结束后请同学说出自己测出的三次重力值和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比值,将学生测得的值写在黑板上.由于弹簧秤不十分精确以及测量中不可避免的误差,计算出的比值不会正好等于9.8n/kg.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测量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值不准确的原因.
大量的实验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告诉我们,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9.8n/kg,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9.8n/kg,那么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
请同学考虑一下g=9.8n/kg,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这个结论如果学生一时说不出,教师应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逐步进行引导)。
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已知质量计算出物体的重力,也可以已知重力求出物体的质。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练习结束后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将学生回答内容写在黑板上,最后形成正确解题过程的板书.
例题质量是450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已知。
求g=?
解
4.重心。
请同学们把直尺、钢笔、铅笔放在手指上并且让它们能静止不动.
学生进行小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提问.
是不是随便怎么放,直尺、钢笔等物品都可以在手指上静止不动.
不是,对每一样东西总是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如果这个点正好在手指中间的位置,物体就可以不掉下来,这点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我们叫它重心.
老师:刚才实验中同学们是否注意到,直尺重心的位置与钢笔、圆珠笔等物体重心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没注意的同学可以再试一下.
[学生]直尺重心的位置正好在中间的位置,钢笔、圆珠笔就不在中间.
[老师]同学们观察的很好,这说明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
外形规则,密度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如球心、圆心、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
现在同学们的课桌上都有两块不规则的纸板,大家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迅速、准确的找到它重心的位置.
组织学生讨论,最后引导大家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这一物理规律,利用几何中两条。
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的数学规律归纳出用吊线法来确定不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
(三)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研究了重力,实际研究了两个问题,首先,我们研究了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概念比较复杂,初中只能作一般的了解.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引力称之为万有引力,地球与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就是一般我们所说的地球引力,但是一般地说重力并不等于地球引力,所以我们的教材中在讲重力时只说“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并没讲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也没有给出重力的定义.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今后到高中还要作进一步研究.今天研究的第二个问题是重力的三要素,即重力大小的计算、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这三个问题对于今后学习物理十分重要,因此一定要掌握.
2023年高中重力的教案(通用14篇)篇七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1.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方形薄板、木球、投影仪。
(一)导入。
教师进行如下演示:
(1)将一只木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
(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
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不论小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了地面。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指向地面的力——重力的知识。
(二)新课讲授。
1.重力的概念。
a.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做如书中图所示的实验,说说你的感受。
[投影]苹果落地和万有引力。
引出万有引力的概念: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universalgravity),万有引力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他是看到苹果落地受到启发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地面附近的物体也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gravity)。通常还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c.想一想、你还看到过什么现像是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比如现在流行的蹦极、美丽的瀑布、荡秋千等,还有课前的实验,木球无论怎样运动都最终落到地面,就是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b.思考并实验:同学们可以先大胆猜想一下物体的重力和什么有关?然后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交流实验的情况。
谁知道重力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如果指标没有指零还要先进行调零,然后将被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物体静止时,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指示的值即为被测物体的重力。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知道每一次测出的重力与其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比值大约是9.8。实验结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我们用g表示重力,g表示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同学们实验的结论就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请大家自己表示出来,并想一想单位是什么。
g的单位可根据重力g(n)和质量m(kg)的单位得出:g=9.8n/kg。在使用公式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用kg。重力(g)的单位必须用n。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取10n/kg。
(三)巩固练习。
1.一块钢锭的品质是4t,计算它所受到的重力。
=4×1000kg×9.8n/kg=39200n。
注意:质量的单位必须用kg。
2.质量是50g的鸡蛋,重是多少牛(取g=10n/kg)?
=50÷1000kg×10n/kg=0.5n。
注意:质量的单位必须用kg。
3.根据自己的体重,估算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质量称为重量,同学们应注意区别。
(四)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可以实验来研究一下。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曲线图做出来。
我们研究发现,重力和质量成正比,用来计算大小,g=9.8n/kg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五)作业:
找出身边的重力现象,并使用所学知识尝试出三道题。
2023年高中重力的教案(通用14篇)篇八
本节课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等知识。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4)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2)经历探究过程得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培养学生的实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意识,激发起较高的求知欲和探索自然的兴趣。
1、教学重点: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2、教学难点:重力概念的建立
通过对实际现象的观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分析讨论,找出其共同原因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从而引出重力概念;指导学生经历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探究活动,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及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结论;通过联系实际,知道重力方向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观察被举高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工作”,感受重力势能的存在。
1、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泥、线、小球、铁架台。
2、演示器材:重物一个,沙箱一个,小木桩一个。
3、课件:瀑布、跳伞、水力发电站、打夯机等视频资料及练习。
4、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一、情景引入
观察教材三幅图的视频课件,然后学生再亲手操作,观察重物下落。
师问:这些现象有何共同原因?
学生观察现象,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得出物体都受地球的吸引的共同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出重力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实际现象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重物下落原因的认识,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求知欲。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力现象的体验,并且在小学时就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因此他们对课件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重物的落地是由于重物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这样引入新课很自然,体现了物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
二、讲授新课
1、关于重力
根据以上分析教师板书重力概念
[板书]: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强调指出重力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物体受到的重力也叫物重,物重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师问:如何测出物重?
学生回答: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示数
[做一做]:(学生分组活动,测出重物的重力。教师可强调测力计要竖直,至于为什么,告诉学生与下面要学习的重力方向有关。)
[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将测得的数据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行复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并测量物重,同时感知重力的方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对重力概念的理解)
2、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1)提出问题
师问: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学生进行猜想。
猜想1: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2: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2)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一步修正。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先用弹簧秤分别称出质量为100克、200克、300克的钩码分别受到的重力,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然后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跟质量的比值,使学生自己“发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个定值为9.8牛/千克,由板书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形状无关,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4)交流与评价
让学生学会总结实验结果,并加强相互交流,相互改进。并对学生的探究结果给予一定的评价。
[板书]: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g=mg(g=9.8n/kg)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探究来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好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地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体现自主性原则;二是再次练习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重力的方向
(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归纳]: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强调]: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指的是与水平地面相垂直,不能笼统指垂直方向。
[练一练]:(出示课件)请画出下列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
1)空中飞行的飞机
2)正在爬坡的汽车
(学生板演完成)
[应用]:重垂线
[做一做]:如何用重垂线来检查桌面是否水平?
(学生分组动手探究,加深对重力方向的理解。教师
巡回指导。并要求学生课后去检查教室的墙角是否竖直,窗台是否水平?)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再通过练习和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重力势能
[课件演示]:从大坝流下的水发电和正在工作的打夯机。
师问:请大家观察课件,从大坝流下的水和正在工作的打夯机都具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点?
学生们展开丰富的联想讨论、交流,从中归纳出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即重力势能。
[归纳]: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物理上把这种能量叫重力势能。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展示,让学生联系生活,从中归纳出知识,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课题引入中,以众多的事例、图景创设学习情景,勇于激发学生兴趣、点燃思维火花,使学生以积极态度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重力方向教学中,设置实验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科学的氛围中感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在课堂中构建了“变教为诱”,“以诱达思”的教学意场。使教与学和谐一致,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由于八年级学生刚接触到力,对利用力的知识来研究常见力,所以本节课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完成教学,并获得了成功。通过实验探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了综合思维能力。
2023年高中重力的教案(通用14篇)篇九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重力的产生。
(2)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重心。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3)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象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重力的现象。
(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力的方向、大小。
探究学习法、观察分析法。
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重垂线、制作的不倒翁、乒乓球。
一、引入课题。
二、新授:
(一)重力的来由。
天上的月亮能绕地球转动也不会跑掉,它们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再看课件,宇宙中的各个星体的运动都有一定的轨道,它们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这些力都是万有引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地球上的物体是否都受到了重力的作用呢?
3、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会出现哪些合理的场景呢?请讨论。
前面学习我们知道力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3个要素有关。下面我们就对重力的三个要素进行研究。首先,我们来研究重力的方向。
2、重垂线的应用:我们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这个性质,常用重垂线来做什么?看课件。
(三)、重力的作用点。
知道了重力的方向,下面我们来学习重力的作用点,请看书,了解重力的作用点在是哪里?
1、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如何确定呢?看课件。
2、如何找到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请大家课后尝试着去做一做?
3、再看前面的不倒翁,不倒翁被扳倒后又会自动立起来,为什么呢?看课件。
1、请大家做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上面的几种猜想中,其中体积和密度对重力的影响都可归纳到质量当中。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密度越大,质量越大,所以只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即可。其它的以后再去探讨。)。
2、设计实验。
要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需要哪些测量工具呢?如何来做实验呢?
3、进行实验。
4、分组实验,并完成书中的表格、数据。
5、展示:
6、结论。
看课件,根据表中的数据与图象,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7、用公式表示为:出示课件。
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g=mgg——重力——单位(n)。
m——质量——单位(kg)。
g=9.8n/kg质量为一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看课件。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1、推出去的铅球仍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铅球具有,在空中飞行时,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则铅球受到的作用,这个力是由施加的。
2、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的作用。
3、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的奥妙是()。
a、重力太小,可以忽略。
b、重心较低,不易倾倒。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
4、下面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人教版《重力》教案,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后有没有觉得有用呢?有用的话就收藏起来吧。
2023年高中重力的教案(通用14篇)篇十
教师进行实验,反复几次,然后请同学回答上述问题.
小球下落,它的速度越来越快,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见小球受到了力的作用.
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回答出“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实验二:教师向上抛出一个小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情况.
教师进行实验,反复几次,请同学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提问:为什么小球在抛出以后运动的速度越来越慢,为什么小球会改变运动方向?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以上现象都说明小球受到了一个向下的力,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抛出小球以后、小球向上运动,速度越来越慢.上升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向下运动,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小球受到了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了力.这个力我们叫它重力.
(二)新课教学。
1.重力的方向。
[学生]都受到重力.
[老师]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
[学生]是地球.
[老师]在地面附近有没有不受重力的物体?
[学生]没有.
[学生]这些方向都是一样的.
我们把这个方向叫竖直向下,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重力的大小。
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小的,这里有两个金属球,一个大一个小,我们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把这两个金属球放在手心感觉一下.
请一位同学到前边来拿起金属球.
[老师]这两个金属球哪个质量大?
[学生]大金属球.
[老师]根据你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哪个金属球的重力大?
[学生]大球.
[老师]金属球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是什么关系?
[学生]质量越大的金属球,它的重力也越大.
[老师]回答的很对,但这只是一个定性的结论,下面我们定量的研究这个问题.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下,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把大小两个金属球用胶条固定两根小线,并挂在两个弹簧秤上)大金属球弹簧秤示数大,挂小金属球的弹簧秤示数小,弹簧秤的读数就等于物体的重力.我们每个同学的课桌上有一个弹簧秤和3个100g的钩码,请同学们分别测出100g、200g、300g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并计算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把测量值和计算结果填在教材p96的表格中.下面开始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了解实验情况,实验结束后请同学说出自己测出的三次重力值和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比值,将学生测得的值写在黑板上.由于弹簧秤不十分精确以及测量中不可避免的误差,计算出的比值不会正好等于9.8n/kg.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测量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值不准确的原因.
大量的实验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告诉我们,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9.8n/kg,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9.8n/kg,那么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
请同学考虑一下g=9.8n/kg,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这个结论如果学生一时说不出,教师应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逐步进行引导)。
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已知质量计算出物体的重力,也可以已知重力求出物体的质。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练习结束后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将学生回答内容写在黑板上,最后形成正确解题过程的板书.
例题质量是450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答物体受到的重力是4.41n.
4.重心。
请同学们把直尺、钢笔、铅笔放在手指上并且让它们能静止不动.
学生进行小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提问.
是不是随便怎么放,直尺、钢笔等物品都可以在手指上静止不动.
不是,对每一样东西总是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如果这个点正好在手指中间的位置,物体就可以不掉下来,这点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我们叫它重心.
老师:刚才实验中同学们是否注意到,直尺重心的位置与钢笔、圆珠笔等物体重心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没注意的同学可以再试一下.
[学生]直尺重心的位置正好在中间的位置,钢笔、圆珠笔就不在中间.
[老师]同学们观察的很好,这说明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
外形规则,密度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如球心、圆心、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
现在同学们的课桌上都有两块不规则的纸板,大家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迅速、准确的找到它重心的位置.
组织学生讨论,最后引导大家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这一物理规律,利用几何中两条。
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的数学规律归纳出用吊线法来确定不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
(三)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研究了重力,实际研究了两个问题,首先,我们研究了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概念比较复杂,初中只能作一般的了解.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引力称之为万有引力,地球与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就是一般我们所说的地球引力,但是一般地说重力并不等于地球引力,所以我们的教材中在讲重力时只说“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并没讲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也没有给出重力的定义.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今后到高中还要作进一步研究.今天研究的第二个问题是重力的三要素,即重力大小的计算、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这三个问题对于今后学习物理十分重要,因此一定要掌握.
2023年高中重力的教案(通用14篇)篇十一
1、第二站我们去“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去听一听。
2、感受音乐特点(带问题听音乐)问题导入:
(1)歌曲曲调、节奏和唱法分别有什么特点?
(2)本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伴唱有何特点?学生回答:
(1)歌曲曲调缓慢、悠扬,每句节奏前紧后松,唱法柔和松弛。
(2)表达对心爱的姑娘的深切思念,是一首优美的情歌。歌曲以固定音型“啊,星星索”作为伴唱。(“星星索”是划船时伴随船浆起落节奏的哼声。)。
3、介绍克隆宗。p72。
4、歌词有什么特点呢?四句一段,句子首尾都押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高中重力的教案(通用14篇)篇十二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重心的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5.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
新授课(2课时)。
[新课导入]。
[多媒体投影]。
学生观察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
师:通过以上的观看,大家可以总结出这几个物体的共同点吗?
生1:这几个物体都在运动.。
生2:不对,有的在运动,有的静止,比如说人推物体时并没有推动物体.。
生:是因为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新课教学]。
一、力和力的图示。
[演示实验]。
演示用手压锯条、拉橡皮条等等,提出问题.。
师:类似这些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实例?
师:所有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要使物体形状发生变化,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师: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称为形变,从刚才几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生: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
生2:汽车停下来,首先要刹车,可见要使物体从运动变为静止,需要力的作用。
生: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师:结合上面的分析,再加上我们初中所学的知识,大家给力下一个定义.。
生: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
师:当我们向东拉一个物体和向南拉一个物体时,同样大小的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单位,力的单位是什么呢?
生: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师:要想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呢?
生:可以用测力计(弹簧秤).。
师:要具体描述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可以用力的图示的方法.。
师:要想画力的图示,需要了解哪几个问题?
生: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师: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下力的图示的练习.。
(多媒体投影例题)。
[参考例题]。
解析: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选定标度.。
[课堂训练]。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
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
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投影展示物体下落的几幅图象)。
下落的物体可以有从树上下落的苹果、跳高运动员、飞机投下救援物资等等.。
师:这样几个物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它们都落向地球.。
生:是受到重力的作用.。
师: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师:要研究一个力,首先要研究这个力的三要素,重力的三要素应该怎样进行研究呢?
生: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进行测量.。
生: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生l:如果是规则形状的物体,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学生设计实验,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
[参考案例]。
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
生:可以用悬挂的方法来确定这块薄木板的重心位置.。
师: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呢?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寻找薄物体的重心)。
[课堂训练]。
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
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答案:cd。
作用.。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第56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阅读的内容总结一下.。
师:它们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生:有.。
[小结]。
一、力和力的图示。
1.定义。
2.单位。
3.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1.重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三要素。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万有引力。
2.电磁相互作用。
3.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2023年高中重力的教案(通用14篇)篇十三
《重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得教学内容,“重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得一种力,重力得知识对学习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得学习非常重要,又是学习压强、功得基础。“重力”是“力学”中得基础,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得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得运动有无影响。本节课由“重力得大小”“重力得方向”“重心”“重力得由来”四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从力得概念和力得三要素两条线来认识重力。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举足轻重得地位。
2、教材处理。
在授课中本人认为把“重力得由来”由最后学习内容调整为首先进行学习再学习重力得概念比较符合知识得认知逻辑顺序。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得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对重力得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得认识基础。农场孩子,纯朴上进,通过半年得物理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得实验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得能力。但他们缺乏一定得探索问题得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因万有引力而产生得。
2、了解重力得作用效果,会由质量计算重力大小。
3、认识重力得方向,理解“重心”得含义。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牛顿关于“地球吸引月球”得理论思想,知道万有引力得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得大小与质量得关系”认识并掌握求重力得公式。
3、通过“重锤实验”“找重心实验”理解并感受重力得方向与作用点――重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认识“质量”与“重力”关系。
2、通过对重力产生得原因得探究,了解牛顿得贡献,激发学生向科学家学习得意识,树立探索太空奥秘得理想和信念。
根据教学目标和我校学生得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得重点、难点为:
重点:掌握重力得“三要素”;能进行重力大小得计算。
难点:重力得方向;重心得含义。为更好完成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得实际情况,我采用得教学方法是: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读书自学和讲解法等,多种方法配合使用,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上教师讲解,将达到“教”与“学”得优化组合。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得教学理念。
1、选择教具依据。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得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得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得重要途径。教学用具及设备选取得当有利于使教学过程从抽象到形象。使学生在生动形象得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重力和质量得关系。还能激发学生们得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得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得目得。
为此,我选择以下得教具及设备:
2、教具:下落物体视频、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重锤线、钩码、三角板、坐标纸、铅笔、细线、橡皮。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导学内容:
播放视频:石往山下滚,水往低处流,雨从空中下落,月球围绕地球转,抛物下落。演示系绳橡皮圆周运动,撒手后运动情况。
2、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引发思考;阅读教材,p9导读与p12重力由来,回答问题。
3、设计意图:
从生活情境中寻求规律,形成理论,树立探索太空得理想,激发向科学家学习意识,让学生自然进入课题。
(二)实验探究,寻求规律。
1、导学内容:
托起不同得钩码,感受它对手得压力,提出问题,猜想质量与重力之间有何联系?分组实验,用测力计和钩码探究质量与重力之间遵循什么规律,总结结论。设计,填写表格。以m为横轴,g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点绘图像,计算g/m,小结g=9.8n/kg.总结重力公式。
2、学生活动:
学生感受后回答,质量大得钩码对手得压力越大,说明重力越大。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测力计测量相应钩码重力,利用直尺铅笔描点、作图,分析规律;填入表格并计算比值,总结g=mg。(一次函数类型)。
3、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学会正确得探究规律、方法、步骤和基本操作思想,引导学生建立理论来源于实践,规律就在身边得认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分析归纳,理解应用。
1、导学内容:
2、学生活动:
学生即时解答例题,板书解析;学生阅读重力方向与重心部分内容,回答问题,学生小组讨论重力得方向应用及规律。学生寻找规则物体重心。
3、设计意图:
熟悉公式,规范解题步骤;理解力与重力关系,掌握重力三要素;提高学生阅读学习能力,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四)课堂训练巩固新知。
1、下列分析哪些是正确得?
a.物体被抛出后总要落到地面,是重力作用得结果。
b.篮球拍到地板上有弹起,是重力作用得结果。
c.地球上各地得重力方向都是相同得,均指向地心。
d.宇宙飞船离开地球很远后,可认为不受地球得重力了。
2、关于物体重心,下述正确得是?
a.物体上各部分受到得重力,都作用在物体得重心上。
b.一个均匀铁环,它没有重心。
c.篮球打足气后,它得重心也在球心处。
d.向一个杯子中慢慢地加水,杯子和水得重心会越来越高。
3、某同学用弹簧秤称一盒牛奶,示数如图,则这盒牛奶。
得质量有多大?(g=10n/kg)。
4、某同学得“体重”(质量)为50kg,则他得重力是多少牛顿?当他乘坐飞船,离地球较远时,质量是多少千克?(地面附近g=10n/kg)。
设计意图:检测从基础巩固、能力提高、发展思维三个层次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强化训练。使不同层次得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得快乐。
(五)课堂小结感悟新知。
(一)重力产生得原因――万有引力。
(二)重力大小g=mg,g=10n/kg。
(三)重力得方向和作用点: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是重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得知识点进行回顾、梳理,这样做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理解又可以在学生得头脑中建立一个知识点得整体印象及物理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形成情况,教师根据情况再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呈现本节课重点内容,便于学生系统掌握本节知识。
2023年高中重力的教案(通用14篇)篇十四
a.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
b.物体重心就是重力作用点。
c.物体重力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地面上的任何物体都有重力。
2.重力约4n的物体可能是[]。
a.物理教科书。b.一枚图钉。
c.一个鸡蛋。d.一只母鸡。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重力与质量是相同的。
b.粗略计算时1kg物体的重力是10n。
c.重力的施力体是地球。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对g的说法正确的是[]。
a.1kg等于9.8n。
b.1n等于9.8kg。
c.1kg质量的物体,受到重力9.8n。
d.1n重力的物体,质量是9.8kg。
5.质量是2.5kg的物体,受到重力是______n,约______n。一个物体受到重力是4.8n,则物体质量大约是______g。
6.地面附近或地面上的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引力,这个力叫______,方向总是______。
7.质量为1.2t的重物,所受重力是______n,当其被吊车加速向上吊起时,物体重力将_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吊车吊升距离与地球半径相比可忽略不计)。
8.一个质量为40kg的学生,在地面上时,对地球的吸引力大小约为______n。
9.斜面上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a,沿斜面下滑时(图1),画出物a重力的图示。
10.质量为12kg物体受到竖直向上、大小为160n。
1.c2.a3.c4.c5.24.5,25,480。
6.重力,竖直向下。
7.11760,不变。
8.400。
9.略。
10.略,标度选40n,要两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