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尽量做到简明扼要,清晰明了,以方便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和修改。我们特意收集了一些优秀的二年级教案,以供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参考和借鉴。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第84到8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4、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一:
师讲述:小朋友们都知道每天做操可以锻炼身体,做操时应先排好队。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呀也在做操了(课件演示例题图)。看,它们的队排得多么整齐啊。咦?小猴小熊它们好象有话要说,听听(课件演示:小猴举起右手说:“我在第1排第1个。”小熊说:“我在第2排第3个。”)。
(1)从小猴和小熊的话里你想到了什么?
(2)自由讨论。
(3)小结:我们生活中习惯由前往后数第几排,从左向右数第几个。
(4)找找小狗弟弟在哪?穿蓝裤子的小兔排哪?蓝猫站哪?(每种小动物被点时右手摆动)。
(5)第4排第4个是谁?
二、情境二:
师:“元旦”节快到了,到时候家里会来亲戚,亲戚们想了解一下你在学校的情况。
(1)你能先给他们介绍一下你在教室的位置吗?第几组第几个?(请几个小朋友到讲台前表演)。
(2)你的好朋友是谁?他坐哪?你会介绍吗?
(3)你还能怎样介绍他的位置?
(4)我们班第4组第4个同学是谁?从右数第5组第4个是谁?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位置的相对性)。
三、情境三:
(1)小猴住第几层第几号?(屏幕显示“我住在第2层第3号。”)。
(2)生活中怎样数楼层?
(3)我们现在要去小青蛙家(点小青蛙,青蛙张张嘴),它住几层几号?
(4)第5层第2号是谁家?
(5)你还想去谁家?它住几层几号?
四、情境四:
(课件演示书房——书橱图)。
师:对了,小明让我帮他借本《数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放在哪?
五、情境五:
(课件演示:欢欢、小红买票,进电影院发现有两个门单号门、双号门。)。
讲述:欢欢和小红一起去看电影,欢欢的票是“5排8座”小红的票是“10排15座”。他们进电影院后发现有两个门。他俩急了:“我们该进哪个门?”谁能帮帮他们?为什么这么走?(讨论)。
(课件演示电影院内座位)。
(1)这些号码是怎样排列的?
(2)学生讨论。
(3)学生总结:从中间向两边是从小到大排,单号在右边,双号在左边。
(4)谁能很快的帮欢欢找到位置?先找什么?再找什么?(找对后欢欢的位置闪动)。
(5)谁愿意帮小红?(小红的位置闪动)电影院是公共场所,我们去看电影时不能喧哗,要做个文明的小市民。
(6)老师有一张4排2号的票,请小朋友们找一下我的位置在哪儿?(生先说进哪个门,再用鼠标点具体位置。)。
六、游戏:“回家”
在地面上画一方格图(如85页第3题)(共画四个)。学生按要求站进去,例如:老师宣布小红家在3排4号,小红便站到相应位置。
(1)师生合作。
(2)分小组进行。
七、自主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开心吗?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空间与图形这方面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直观形象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概括出一些数学概念,掌握一些数学规律。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的空间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所以在教学这一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并获取知识。
教材分析:
“确定位置(一)”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掌握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空间的新视角。本节课内容是由主题情境图、说一说和练一练三部分组成,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比较灵活的运用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2、能力目标:使学生亲身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按照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等。
设计理念: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1.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位置。
2.揭题。
怎样才能准确、简洁地表示出每个同学的位置呢?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继续来研究有关确定位置的问题。(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层层推进,探究新知。
1.认识“列”和“行”
这是小青班上同学的座位图,我们该怎样来描述小青的位置呢?
你知道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吗?(竖着的一排是列,横着的一排是行)。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列”和“行”,那哪儿是第一列?第一行又在哪里了?
2.用“列”和“行”来确定位置。
现在你能描述一下小青的位置吗?
对,现在我们就可以说小青的位置在第3列第2行。(板书:第3列第2行)。
3.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现在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跟我们刚才的方法相比,怎么样?
你能把“第3列第2行”换成一种更简洁的方法吗?
学生创造数对,想法展示、交流。
数学上先写一个3,表示——第3列,再写了一个2,表示——第2行,中间用逗号隔开,因为他们是共同来表示一个位置,还需要用一个括号括起来。数学上把这样的两个数叫做数对,今天我们要学习就内容就是用数对来确定位置。(板书:用数对)。
现在我们来看屏幕,这两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你会吗?
看来数对中两个数字的顺序是有讲究的,能随便调换吗?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字呢?——表示第几行。
4.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刚才我们都是在用数对表示别人的位置,如果用数对表示你自己的位置,你会表示吗?
我们首先要确定第一列在哪儿。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最左边在这儿,因为你们和老师是相对,老师的最左边就是就是你们的最右边。
我们已经确定了第一列,第一行呢?
现在可以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了吗?请把你表示的数对写在你的作业纸上,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写得对不对。
都写对了吗?谁来说说看,你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多少?
三、走进生活,感受用途。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地方有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的'例子呢?
1、学校附近的地图,找出图上有哪些建筑物,用数对表示建筑物的位置。
2、游乐场平面图。
3、公园的平面图。
四、契领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三
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因此,作为班主任应始终把学生的安危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二、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46名,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安全意识薄弱。虽经过1年的集体生活,但仍有大部分学生需要教师的.督促,所以教师要加强责任心,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保证每位学生的安全。
三、工作目标。
通过安全教育活动,在学生中树立起大安全观念,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教育内容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防中毒、防传染病、防盗窃、防侵害、防突发性事故为重点,加强自防自救教育与防火防灾教育,食品卫生与健康教育等,增强全班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提前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力争本年度不发生安全事故。
四、工作任务。
校园安全事故的防范,宣传教育,制度构建,应急预案,多管齐下,让安全警钟长鸣。关于珍爱生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教育工作活动要经常开展,要时时讲,处处讲。这学期继续坚持每周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知识,法纪知识以及自我保护等知识教育。特别是让出险学生“现身”演说,收效更显著,教育效果更大。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6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简洁地表达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6的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总结出6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要到儿童乐园里去玩一玩。(课件呈现儿童乐园的场景并定格在木马转盘上)。
2.提出问题。
(1)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个人?
(2)哪6位同学愿意在一起骑木马?让学生自由结合,组建6人小组。
(3)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个6人,共是多少人?让2个小组的学生走到教室前面来,大家看一看。
二、经历过程,自主探索。
1.自己尝试。
2.出示表格: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自己尝试计算、填表。
3.交流探讨。
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班内汇报:各组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结合学生的汇报,组织探讨:
(1)表格中填出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板书:1个6相加、2个6相加6个6相加)。
(2)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积是多少?怎样知道的?让每个学生都写出6个乘法算式,写好后相互检查。
4.编口诀。
(1)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
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
(2)整理口诀。
这些口诀,你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写出来吗?写好后小组内相互检查。
(3)记口诀。
把口诀读一读。说说哪几句容易记住,哪几句难记?相互介绍自己记口诀的方法。
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记口诀。
师生对口令记口诀。
5.用口诀。
口算:62656361。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各自做题,把得数填在书上,共同较对。
2、做想想做做第二题。
3、做想想做做第四题。
a6个2相加是多少?
b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多少?
4、做想想做做第5、6题,让学生去观察图再进行讨论并集体讨论。
5、课堂作业,做想一想第三题。
四、总结评价。
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作业设计:
1、62=36=64=65=。
46=66=56=63=。
2、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五
(一)、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共分为4个部分:
1、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其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其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小数的除法、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四单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其主要内容有: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第七单元“倍数与因数”,其主要内容有:倍数、因数、2、3、5的倍数特征、合数、质数。
2、空间与图形。包括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其主要内容有: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设计图案;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其主要内容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估算,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3、统计与概率。包括第六单元“可能性”。其主要内容有: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大小。
4、综合应用。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个领域的内容进行综合性的运用。主要内容为:“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设计抽奖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2、3、5的倍数特征、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
难点:判断一个较大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准确地求出两个书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估算。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乘除法运算,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
2、掌握小数乘除法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小数乘除法中保留积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保留积或商的近似值。
5、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循环节的形式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6、知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小数混合运算(以2步为主,不超过3步),并能在计算的过程中灵活使用简便算法,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知道什么是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特征。
8、知道什么是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9、知道什么是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0、认识平方千米、公顷,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11、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12、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13、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
14、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15、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16、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会在具体情境中作出判断。
17、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18、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计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来和孩子们的共同学习,本班的44名学生,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作为小学高段起始年级,学生在思维方法和技能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数学情感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更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能力上,学生能够综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起来,空间感知能力也扩大了。计算上,学习了整数的乘、除法,计算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统计方面,有了生活中一些最基本的统计方法;在几何方面也奠定了基本的知识。但学生个性的突出和身体迅速的成长容易形成浮躁、不踏实的个体特征,在教学中一定要加以重视。从学生期末考试来看,多数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一)计算技巧性不强,准确性有待提高。(二)学习方法科学化、高效化;解题方法多样化方面要在平时加强。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六
数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间常常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教学的内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形。二年级教材中的“确定位置”的数学原形在生活中就很常见,教室中的座位,电影院中的座位,乘坐火车、飞机,超市中物品的摆放等都需要确定位置。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从一幅幅场景图中获得直观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为高年级再学习“确定位置”奠定基础。
教学时我将“第几排第几个”作为教学重点,后面的“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还有“第几组第几个”都与“第几排第几个”有相似之处。只要第一个环节教学到位,后面的内容我就更多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体现教学的梯度和层次性。其中在楼房图的教学中,我渗透了生活中门牌号,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在教学书柜书的摆放时,将重点放在《少年百科全书》在第3层倒数第3本的突破上,让学生自由说说,大多数学生还是会说“第3层第12本”,但也有孩子会想到用“第3层倒数第3本”,这是我让大家说说:“你喜欢哪种说法?为什么?”
我刚一问完,有一学生就这样回答:“我觉得第3层倒数第3本,数起来简单。”这时就可以很顺利地引出“像这样,在最后几个的,我们也可以直接说成是倒数第几,最后第几。只要让大家一听就知道指的是哪一本书就可以了。”强调了说法的多样化。在电影院中找座位我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电影院座位号排列的区别,让学生知道有的电影院是分单双号的,进而让学生讨论“座位号是四排5号,四排6号两位小朋友能坐在一起吗?”探讨之后学生得出在不分单双号的电影院是能坐一起的,分单双号的电影院就不能坐一起了,得弄清楚电影院座位号的排列方法。最后,我设计了画图形的操作活动,从直观到抽象,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直角坐标系的雏形,既巩固了新授的知识,也为下节课学习“认识方向”作了铺垫。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较强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与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理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培养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七
教科书第13~14页的教学内容。
1、经历编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知3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进行口算。
3、能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讨论、交流、推理、归纳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
学具盒(小棒)。
一、引出新课。
学生:3的乘法口诀。
(板书:3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观察例1插图,把例1补充完整。
教师: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分组的?你能根据1,2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把例1的表格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思考,把例1补充完整,教师指定一学生上台(黑板上)补充。
(2)探索口诀的编法,促进口诀理解。
课件显示完整的例1。(随机抽取图或算式、口诀)。
教师:表格中的哪一个数可以表示8个组跳绳的人数?
教师:说说哪一个算式可以表示4个组跳绳的人数。
教师:7个组有几个人在跳绳?可以用哪一个算式来表示?
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表示9个3是27;它表示9个组跳绳的人数;应对应39=27(或93=27)这个算式。
(3)读3的乘法口诀。
学生全班拍手齐读3的.乘法口诀。
(4)找特征,总结规律。
教师:3的乘法口诀有哪些特征和规律?
3的乘法口诀共有7句。
口诀的第一个字都是三。
口诀的第二个字从上到下依次增加1。
口诀的积从上到下依次增加3。
教师: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规律?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自己找出了这么多的特征,总结出这么多的规律。你能利用这些特征和规律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出示:三七二十一。
三四十二。
三八二十四。
三五十五。
(5)熟记口诀。
学生集体拍手背口诀一生当小老师,抽大家背同桌互相打电话背分4人小组抽背集体拍手背。
2、教学例2。
教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学例2。
教师板书出示例2:36=□73=□。
教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计算这两道题各用哪句口诀?计算结果是多少?再把积填在方框里。
学生独立思考,在书上填出得数,教师指名在黑板上填写。
学生:我填出的积各是18,21,各用的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这两句口诀。
3、小结。
教师:刚才同学们合作学习了例1,自学了例2。下面老师要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熟练地、灵活地运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的第1题、第2题、练习三第5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3的乘法口诀,学会了编3的乘法口诀,了解了口诀的特征,知道了用3的乘法口诀可以求积。
五、板书。
3的乘法口诀。
三三得九。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八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12~14页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和实际操作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学具准备:分组准备各种食品、每人一张卡纸、圆片(18个)、作业纸。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桔子等贴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联欢会情境,让学生感受平均分。
1、让学生感受什么叫平均分。
(2)让学生分组分一分食品。
(3)让学生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
(4)师: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1)(出示多媒体课件)刚才老师和一组同学一起“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个苹果。”
(2)让生把分苹果的过程读一读。
(3)让学生用这句话把本组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
3、巩固练习:判断哪种分矿泉水的方法对。
二、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1、在活动中学习书中例2。
(1)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
请同学们分组把15个桔子平均分到5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分完后请学生分组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并上黑板演示。
(3)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组分食品的过程。
2、拔河比赛:师请8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比赛中适当穿插德育渗透,如集体主义教育等。
3、给获胜选手发奖品:12支铅笔平均发给4个同学,每人几支?
请学生用/代替铅笔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再集体核对。
4、集体游戏:我们班有40位同学分8组做游戏,平均每组几人?
让学生按分好的组在歌曲声中向自己的同伴说新年好。
三、迎新年队列展示活动。
(1)让学生观看以往队列展示活动的照片。
(2)请同学们帮我们班设计出一个队形来参加这个活动。
要求:每班18名学生参加,每行人数相等。
(3)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之后在卡纸上用18个小圆片贴出来。
(4)师选择几张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让全班同学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四、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九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ppt课件。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十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确定位置,抽象方格图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正确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
cai课件,一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用第几组第几个确定位置)。
1、介绍玩具,做游戏。
2、做游戏。
a、生藏,师找。找不着,请同学们帮忙,板书:第几组第几个。
b、师藏,生找。
问:为什一下就找着了?确定位置是很讲究方法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确定位置。
你能用这样的信息来描述一下自己的位置吗?
二、用数对确定位置:
1、认识数对。
同学们会介绍自己的位置,你会介绍大屏幕上小青同学的位置吗?板书:第三组第二个。
其实,表示小青的位置还有一种比这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研究数学的人所用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他们的方法是用两个数来表示位置,先写第几组的数,再写第几个的数,中间用逗号隔开,这样的两个数表示一个人的座位,所以,要用括号把这两个数括起来这样的一组数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数对。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数对中的两个数读作:三二。让我们一起用数对介绍小青的位置吧:小青的位置在哪里?小青的位置在三二。
三、应用数对:
1、用数对说说屏幕上其他同学的位置。
2、用数对表示教室里同学的位置。
3、用一个数能不能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
(2,5)(4,3)(6,6)。
(5)当我喊道这里时,同学们会不知道该站还是不站。从而总结出,一个数不能确定位置。
四、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1、介绍方格纸。
一个组可以用这样的一条竖线来表示。一横排可以用一条横线来表示,一位同学的位置可以用一个交叉点来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就可以用不同交叉点来表示。例如:小青的位置是(3,2)就先在横线上找第三组,再在竖线上找第二个。
2、在方格纸上标出自己的位置。
五、巩固练习:
书81页第一题,第二题。
六、生活中的数对:
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请看大屏幕:火车票国际象棋的棋盘,地球仪的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数对。
七、总结。
不知不觉一节课快要结束了,我们在这节课中认识了数对,会用数对来确定自己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中标出自己的位置,这节课大家表现的很棒。希望作业能完成的更棒。
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简单,但要上好、上活,让学生不要感到无聊,有些难度。所以,在导入部分我用游戏进入,即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又活跃课堂气氛,很自然开心就导入正课。
在一个数能不能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这一知识点突破上,我采用小游戏这一环节,使学生经历对这一知识通过对比到产生冲突,再到产生质疑,最后解疑这样一过程,来强调知识点并产生解疑后成功的喜悦。
在难点突破上,我讲的有点不够,我应该给学生多多强调方格纸上横线表示什么?数线表示什么?交叉点表示什么?数字表示什么?这样,个别学生在做题时就不会将两个数字写反。
课备的再好,上完后总是有些不足,多与同事讨论交流来完善自己。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十一
1、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上学、放学不准在学校和路途中逗留、玩耍。
2、教育学生不践踏学校的草坪,不损坏学校的花草树木。不爬墙,不爬树,不爬学校的篮球架,不爬阳台上的栏杆。
3、教育学生不玩火、不玩电、不玩爆竹,不带危险的物品到学校。
4、加强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上下楼梯靠右轻走,严禁在楼道、走廊里奔跑追逐。
5、尽量不带钱和贵重物品来校,自己的物品保管好,拾到或丢了什么东西,及时报告老师。
路队安全。
1、学生上下学时戴好红领巾和校牌,放学时路队整齐,中途没有散队、并排走、购物等,不在上学和放学路上玩耍、逗留。
2、要教育学生行车走路不闯红灯、不抢道、不骑快车、不搭摩托车和无牌照的车辆;不在公路上踢球、游玩、奔跑、戏闹等,时刻处处注意交通安全。
饮食安全。
教育学生不要在路摊边购买三无食物。不吃不洁净与变味发霉的食物,进餐时注意带刺带骨食物安全,以及乘热菜热汤时的安全事项。
家庭安全。
向家长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孩子学校的安全教育活动,请家长积极配合孩子学校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及家居生活安全与家居活动环境安全(如:烧伤、烫伤、触电、中毒、摔伤等预防教育工作)。千万不能私自到水沟、水塘、鱼塘、游泳池里戏水、游泳。
交通安全。
家长和学校一起教育孩子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例如:红绿灯等标志),让学生意识到安全第一,健康第一。
简单自救方法。
识别特殊号码的用途(如110、119、120),同时教育孩子不可随意播打这些号码。熟记自家住址、电话号码、父母姓名等,训练引导孩子识别方向,告诫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若一人在家,不可随意开门。遇到危险时,教育孩子学会躲避(如:发生火灾时的自救方法)。培养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会自理。大力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和自护教育。
我将不遗余力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学校的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和生活。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十二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2、出示学习目标。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小组讨论: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三、展研结合,师生互动
1、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十三
1、在抛硬币、摸球等游戏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进一步体会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一定发生的。
2、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等探索活动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初步形成统计意识。
3、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件确定性的.描述,提高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和判断力,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多媒体课件、一元硬币、白、黄球若干等。
一元硬币、摸球游戏工具。
1、联系生活,解决问题。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抛硬币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从而形象地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道理。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经验,以分组教学、合作交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自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尊重学生,和谐发展。今天的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以上新课程理念的基点便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营造一种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学形式。
创境设疑——组织探究——启发巩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玩中学、学中用。
游戏1:抛硬币。
师:(出示一枚1元硬币)大家看,这是一枚1元的硬币,(将其放在投影上)这一面写着1元,我们叫它正面,(翻面)这一面我们叫它反面,咱们做的第一个游戏就是抛硬币。
(板书:抛硬币)。
师:猜猜看,我们要怎么玩?
生:把硬币在桌上一转,再用手一按,看是哪面朝上。
师:说得差不多,咱们的玩法就是把硬币往上一抛,猜它落地后哪面朝上。
(二位学生上台)。
师:你们的任务就是观察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并大声给班上同学汇报,明白吗?
(生点头)。
师:好了,老师要抛了,猜猜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
生:正面朝上。
生:反面朝上。
(师抛硬币,台上二学生观察后给其他同学汇报)。
师:老师又要抛了,再猜猜哪面朝上,跟小组同学说说看。
(生在小组内热烈地猜。师抛硬币,二生再次观察汇报)。
师:谁愿意也来玩一玩?
(一位学生抛硬币,同桌猜,共进行3次)。
师:好了,我们不玩了,静下来回忆一下,刚才抛了这么多次,你们看到的是什么情况呢?
生:一会儿是正面,一会儿是反面。
生:第一次是反面,后来又是正面、正面、反面、正面。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样的情况在数学上可以说硬币落地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板书:可能也可能)。
师:谁能也像这样说一说?
生:硬币落地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游戏2:摸球。
师:(出示盒子)现在咱们来玩一个摸球的游戏。看,这是什么?
生:正方体纸盒。
师:(摇一摇盒子)知道里面有些什么吗?
生:球。
师:(指盒上标签)对,里面有三个白球和三个黄球,谁愿意上台和老师一起玩?
(生踊跃举手,一位学生上台)。
师:咱们两人这样分工:我摸,你猜我摸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球。
(台下同学聚精会神,饶有兴趣地看。师动作夸张地做出不看盒子的样子,摸出一个球捏在手上)。
生:-。
(师展开手掌正好是-。台下同学鼓起掌来,猜中了!第二次、第三次过程同上,猜中的学生鼓掌,没猜中的有点失望)。
生:不能看。
师:第二,每人连续摸4次,摸出来之前其他小组成员先猜摸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在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摸出来以后放进去搅一搅,再摸第二次。(生积极地投入到摸球猜球的游戏中,师巡视并参与到各组的游戏中,直到各组游戏完毕)。
师:同学们摸了这么多次,也猜了这么多次,我想问问大家,1、你们每次都猜对了吗?
生:没有。
生:有时猜对,有是没猜对。
师:2、怎么这么多同学都没有全猜对呢?是什么原因呀?小组内讨论一下,想想是什么原因。
(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生:球装在袋子里,看不见。
生:里面有白球和黄球,有时摸到的是白球却猜成黄球,有时摸到黄球却猜成白球。
生:里面有黄球和白球,我们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师:可能从这个袋中摸到黑球吗?
生:不可能。
师:可能从这个袋中摸到红球吗?
生:不可能。
师:可能从这个袋中摸到除白球和黄球以外其他颜色的球吗?
生:(频频摇头)不可能,因为里面只有白球和黄球。
师:同学们真聪明,因为袋中只有黄球和白球,所以呀,我们不可能从中摸到除黄球和白球以外其他颜色的球。
(板书:不可能。)。
(一位学生上台)。
师:不过这次是你摸,老师猜,好吗?
(生摸出一个球,学刚才老师的样子捏在手上。)。
师:白球。
(生再摸,师再猜:白球。生又摸,师想都不想地猜:白球。)……。
(生纷纷举起手来。)。
师:怎么了,你们想说什么?
生:老师知道里面有什么球。
生:里面都是白球。
生:可能是一种巧合。
师:很多同学都说对了,老师的确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师打开袋子,拿出里面的6个白球,展示给学生。)。
生:(小声嘀咕)里面装的是6个白球,当然每次摸出来的都是白球了。
师:里面装的是6个白球,我摸出一个——。
生:肯定是白球。
生:一定是白球。
师:如果袋里装的是6个黄球呢?
生:摸出一个,一定是黄球。
(师板书:一定。)。
生:愿意。
师:第一个要求就是在袋子里放8个球,摸一个,一定是黄球。
(一位学生上台数出8个黄球放进袋里,台下学生给予了掌声,表示认同。)。
师:第二个要求还是在袋里放8个球,摸一个,不可能是黄球。
(一位学生上台从拿了8个白球放进袋里,台下学生有给予了掌声表示认同。)。
师:第三个袋里仍然放8个球,摸一个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一位学生上台从两种球中里各拿出4个放入袋里,台下学生再次给予掌声。)。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可以放5个白球,3个黄球。
生:可以放6个白球,2个黄球。
生:可以放1个白球,7个。黄球……。
师: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什么事情可能发生?
生:可能发生地震。
生:可能发生洪水灾害。
生:明天天气可能更热。
师:那什么事情一定发生?
生:人一定会老,头发会白。
生:地球一定在转。
师: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
生:公鸡不可能下蛋。
生: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
师:好了,同学们,咱们今天就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小调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查查资料,看看生活中哪些事情可能发生,哪些事情一定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十四
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这一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教材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建立1厘米的表象。
1、量一量我们的课桌面有多长。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质疑:为什么大家得到的结果不一样?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的测量结果相同呢?(用同一种测量工具)看来,只有在测量时使用同一种测量工具,才能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你知道生活中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尺子)对了,尺子就是生活中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1、认识尺子。
请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细观察,尺子有些什么?
师小结:尺子上都有长短不同的线(刻度线),都有一些不同的数字,0刻度,还有cm两个英文字母。其实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做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2、认识1厘米。
(1)尺上指
1厘米有多长呢?谁来猜一猜。(点击课件,出示“1厘米”) 生:从0到1。
师:对了,这就是1厘米。(课件出示)除了这一段,你还能找到哪段也是1厘米吗?
师:(小结)我们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距离叫做一大格,(板书:1大格)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板书:1厘米)也可以写作1㎝(板书:1㎝)。
其实,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这个我们以后来认识。
(2)用手比
请小朋友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指给同桌看。
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比划得正确吗?用尺子去检验一下。
(3)生活中找
睁开你的眼睛,找一找我们生活中有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吗?
师:现在,老师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注意听清楚,这个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我们的食指宽度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学生说一句奖励一个贴画。(田字格的边长,橡皮的厚度,数学书的厚度,文具盒的厚度--)
3、认识几厘米
学生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3厘米、4厘米的长度,教师巡视指导。归纳出: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板书)
4、学习用厘米量。
(1) 先让学生尝试自己量一量一根小棒有多长。让学生说出答案。
师:究竟谁量得对呢?请同学们来看看老师量的。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量时,先把小棒放平,使尺的0刻度对准小棒的`左端,再看小棒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这根小棒就是几厘米。现在这根小棒的右端对着5,那么它就是5厘米长。”
(3)学生再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一次。
(4)判断。
课件同步,出示几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那种测量方法对。
(5)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板书)
五、板书
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
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十五
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虽然在生活中他们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在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
3.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重视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区分克与千克.
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梨(或播放视频"谁重谁轻"下载),掂一掂.再提问:哪个重一些?(学生意见不一.)
教师指出:天平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拿出一个2分币,提问:
这个2分币有多重?说明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单位.
板书:克.
1克有多重?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那么这个2分币重多少克?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2分币,用手掂一掂.
现在我们来称出1克黄豆.
提问:这些黄豆重多少?
请一位学生来数一数1克黄豆有多少粒.
接着把1克黄豆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拿出15个图钉:这里有15个图钉,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有多重.
15个图钉有多重?
接着把10克图钉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2.一支铅笔重7克,8支这样的铅笔重多少克?
3.37克45克36克6
60克-28克8克4
练习十一第1题.让学生向家长或售货员了解题中物品的重量后把得数填在练习中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十六
1、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课件、统计图表。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
1、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动物运动会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电脑展示动物运动的情景)。
师:看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你想知道什么?
师: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这些情况?
2、揭示课题:。
板出:统计。
二、自主探究,学习复式统计表。
1、探讨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师:要统计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首先应记录、收集这些信息,各学习小组议一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些信息,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一些呢?(学生活动)。
2、汇报:(让学生体会用“正”字法记录、收集信息更简便、更科学一些)。
3、学生用“正”字法记录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电脑展示动物赛跑过程、学生记录)。
4、汇报、整理数据并填入以下相应的统计表里。
各种动物参加跑步情况统计表。
种类小兔小狗小牛小猫。
只数。
各种动物参加跳高情况统计表。
种类小兔小狗小牛小猫。
只数。
1、识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好见解?
师:把这两个表编成一个表,那么这个表应反映哪几个内容?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学生活动)。
师:哪个学习小组愿意汇报?
只数种类项目小兔小狗小牛小猫。
跑步。
跳高。
2、填写复式统计表。
师:怎样把数据填入表里呢?请同学试一试(学生填写、汇报、检查)。
3、比较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统计表与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比较简单,它们反映运动项目只有1项,我们称它为单式统计表,而后面这个统计表反映2项运动项目,我们称它为复式统计表。
4、简单的分析、交流。
师:从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参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
师:参加()的()只数最多?参加()的()只数最少?
师:你还能发现了什么?
5、结:(略)。
三、应用、拓展。
1、统计各种动物参加跑步的的成绩。
师:你还想统计什么?
师:那我们来统计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绩。(电脑出示统计表)。
小兔、小狗参加跑步成绩情况统计表。
只数时间种类1秒-2秒3秒-4秒5秒-6秒7秒-8秒8秒以上。
小兔。
小狗。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兔、小狗1000米跑所用的时间,那同学可要记好!(电脑逐步展示裁判员汇报运动员的成绩,学生记录,并填入表中)。
你还想知道小牛和小猫的成绩吗?
师:那我们在这个表再添上两行,同学们会填吗?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略)。
五: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一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十七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认识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角,好吗?
揭示课题:认识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
学生指角时,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师: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看屏幕。
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
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4.练一练。
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大)。
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
生2:角在变大。
师:再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小)。
生:角在变小。
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老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师:(出示一个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学生操作,教师注意指导)。
师:能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学生操作)。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第二个例题。
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最大。
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
生1: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
师:到底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师:你有办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
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
师:现在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
生:第四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为什么第一个图形中只有1个角。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请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在书上填空。
师:比较填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
生2: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师:是的,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那你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师:八边形呢?
生:八边形有8条边、8个角。
师:下面的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生:第一个角最大,第二个角最小。
师:你会比较第三个角和第四个角的大小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十八
1、引导学生学会读简单的统计图表,学会从统计图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表示1个单位)及统计表。
3、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使学生会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预测。
使学生对数据的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那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呢?那老师调查一下都谁喜欢看卡通片呢?还有别的节目吗?呀!老师忘了刚才调查的情况了?怎么办哪?好!我们就来看看这张统计图。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获取信息,也就是怎样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板书:读统计图表
1、读统计图
(1)读纵向统计图。
课件显示“二(1)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小组内交流
这幅统计图告诉你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
a、“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是这幅统计图的名称。
b、横着看:新闻、卡通片、体育、电视剧、歌舞等词表示节目名称。
c、竖着看:左边从下往上依次有0、1、2、3、、、、、、13,这些数代表具体的人数。
(或每行都有13个格子,1个代表1个单位)
左上角“人数”一词还告诉我们这里使用“人”做单位名称。
d、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最喜欢某种电视节目人数的多少。它的特点是能直观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e、直条用不同颜色表示,相邻节目之间的空格是为了更直观、更鲜明地表示各个数量,同时也起了美观作用。
举例说明怎样根据直条的高矮读各个节目的最喜欢的人数。(配合课件演示)
(2)读横向统计图。
(介绍横向统计图。
(获取信息。
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再与同伴交流,看谁从图中了解的信息最多。
(全班交流。
(讨论。
如果班上要组织单项体育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会最受欢迎?为什么?
2、读统计表
课件显示课本第88页“某地1995~20xx年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
(1)指导观察,获取信息。
让学生认真观察,再在小组内讨论: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又想到什么?
(2)全班集体交流。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
a、“某地1985~20xx年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是这张统计表的名称,它告诉我们本表的统计内容。
b、统计表的第一行是年份,从1985年开始,每隔5年统计一次。
c、统计表的第二行是这个地区安装电话的部数。
d、从表中看1985年安装电话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5年统计一次,电话数量逐年增加。
(分别解释其数量)
(提出问题
现在这个地区可能有多少部电话?
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3、认识统计图、统计表的作用。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到了统计图表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
下面,我们就来实际地体会一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要进行调查的一些简单要求。(大屏幕显示)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你们小组同学的睡眠时间。
2、用你喜欢的方法作记录。
3、根据你的记录制作统计表、统计图。
4、组内交流你的统计图表。并选出代表汇报。
全班汇报、交流。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十九
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正确地辨别这四个方向。
2、在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语描述所在的方位及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位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对数学的兴趣。
在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和描述其他三个方向。
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1.师生齐唱儿歌《东西南北》。
全班齐诵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老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怎样辨别方向的?
3.板书课题:东南西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演示:例题图《小明上学》。
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同学们起立,面向太阳站好。你能说说自己的面前是什么方向吗?你的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自己先指一指、说一说,再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并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师:我们前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后面是()。
全体起立:面向(),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又面向(东面)。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转过身来坐下,我们看屏幕:小明也像同学们一样,在一天早晨,面向太阳站立。你知道(课件出示:小明面向太阳站立图)小明的前面、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吗?(根据学生回答,把课本上的四句话填完整)。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教学“试一试”。
下面我们来做个指方向游戏好吗?
(1)游戏示范:请一个学生上来,先跟老师合作。
由老师发出口令,学生指出方向。
(2)学生活动:同桌学生先由一个人说口令,另一个人做,再进行交换。
(3)谈话: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豆荚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你能帮助解决吗?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二十
1、知识与技能:结合本班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进行统计,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对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有所体验。
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统计格子纸片。
一、激发情感,引入新课。
师:大家看,小男孩在做什么?(过生日)。
1.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4,5,
6,7,8,
9,10,11,
12,1,2,
2.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呢?(生猜测)。
教师贴春,夏,秋,冬。
3.学生欣赏四季景—片。
同桌记一记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4.每位同学选代表自己生日的纸卡。小组内相互检查每人是否拿对了。
5.老师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
二、亲自调查,收集数据。
1、调查准备。
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调查呢?(生汇报)。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站排的方法来统计。调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生答)。
2、合作调查。
3、汇报交流。
三、分析统计结果,解决问题。
打开书90页。涂一涂。注意每个小格代表一人。
师:仔细观察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自由说。
四、可能性教学渗透。
师:老师听说我们班要转来一名新同学,你们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呢?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拓展应用。
小明看到同学们都表现这么棒,想邀请大家一起参加今天晚上的生日聚会,可不知该买什么口味的蛋糕。各组用喜欢的方法调查,分组统计,完成统计图。
六、游戏。
同学们经常玩剪刀石头布,今天我们每人玩10次,看自己赢了几次,输了几次,平局几次,用自己的方法来统计。(学生每人1张白纸,用来记录)。
七、拓展延伸,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
师: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呢?(自由说)。
板书设计:
生日。
3,4,5,春。
6,7,8,夏。
9,10,11,秋。
12,1,2,冬。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二十一
教材第106—108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二第一、第二题。
1、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课件、统计图表。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
1、激趣导入。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动物运动会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电脑展示动物运动的情景)。
老师:看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你想知道什么?
老师: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这些情况?
2、揭示课题:。
板出:统计。
二、自主探究,学习复式统计表。
1、探讨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师:要统计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首先应记录、收集这些信息,各学习小组议一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些信息,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一些呢?(学生活动)。
2、汇报:(让学生体会用“正”字法记录、收集信息更简便、更科学一些)。
3、学生用“正”字法记录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电脑展示动物赛跑过程、学生记录)。
4、汇报、整理数据并填入以下相应的统计表里。
1、识复式统计表。
老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好见解?
老师:把这两个表编成一个表,那么这个表应反映哪几个内容?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学生活动)。
老师:哪个学习小组愿意汇报?
2、填写复式统计表。
老师:怎样把数据填入表里呢?请同学试一试(学生填写、汇报、检查)。
3、比较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老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统计表与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比较简单,它们反映运动项目只有1项,我们称它为单式统计表,而后面这个统计表反映2项运动项目,我们称它为复式统计表。
4、简单的分析、交流。
老师:从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参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
老师:参加只数最多?参加只数最少?
老师:你还能发现了什么?
5、结:(略)。
三、应用、拓展。
1、统计各种动物参加跑步的的成绩。
老师:你还想统计什么?
老师:那我们来统计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绩。小兔、小狗参加跑步成绩情况统计表。
老师:那我们在这个表再添上两行,同学们会填吗?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略)。
五: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一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二十二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数学教案-认识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
(二)引入: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与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与钝角,保留直角)。
象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
(三)讲授:
(1)观察物体表面的直角,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认识直角》。
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与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
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
(2)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3)学画直角。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与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与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要画上直角符号。
学生边画边说。同桌相互评一下。
学生按操作画,教师巡视。
(4)分组进行比赛,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选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的第二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与一个三角形。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领?
(六)板书设计:直角。
(七)课后作业: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用三角板画)。
(八)后记及反馈:
本节课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现困难,所以课堂节奏有些慢,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直角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的物体表面都有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效果不错。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教案(热门23篇)篇二十三
1.知识与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
2.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情境中,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在具体活动中认识钟面。
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教师准备:钟面、挂图、电子表。
钟面学具。
分析法。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出示挂图。
教师提示:中国人盼了多少年了,北京申奥终于成功了!让我们永远记住申奥成功的这个难忘的日子---(师指图上时间)。
2、教师出示钟面:拨出10时零8分。
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面上的时间。
二、探索新知。
a、观察钟面。
1、师举钟面:请拿出学具钟面,仔细看一看,钟面上都画有些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2、教师指名汇报:关于钟面,你知道些什么?
钟面上有3根针——时针、分针、秒针。
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有序地进行板书。
b、拨一拨。
1、老师示范拨:让时针从1走到2,时针走1大格是几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2、老师再拨:让分针从12走1小格是几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
(让分针从12走到1),走1大格是几分?
分针走1大格是5分。
3、设疑:请自己拨一拨,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走了多远?
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走了一圈。
你能把拨的情况给大家看看吗?
4、引导讨论:(教师边拨弄,边提问)1圈有多少小格?
有12大格,60小格。
是多少分钟?
分针走1圈有60小格,就是60分钟,时针只走了1小时。
得出结论:1时=()分。
c、我拨人认。
1、教师在钟面上拨出不同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2、教师引导讨论:你是怎样认的?
先看时针,再看分针。
时针走到几就是几时。
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时分。
3、组织活动: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认,再交换。
5、我说你拨:师说一个时间(如9时),学生在学具上拨出来。
6、教师出示电子表,你知道电子表上是如何显示时间的吗?
(两点)前面的数表示几时,后面的数表示几分。
三、练习巩固。
1、组织学生观察85页第1题,说一说每副图的意思。
组织分组,读一读钟面上的时间,并说说这个时间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
再说一说:这个时间你在干什么?
渗透按时作息的教育。
2、引导学生看懂85页第2题,再让学生独立连线,再相互检查。
3、独立、快速完成65页第3题,集体评议。
4、游戏:我拨你读。
同桌,一个人拨时间,一个人读出来是多少。
四、拓展性学习。
把自己一天起床,吃早饭、上学、放学、睡觉……的时间说给小伙伴听听,并把它记下来,制成简单的日程表。给爸爸妈妈看,也可以帮爸爸妈妈设计一个简单的日程表。
五、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我们赢了——认识时间。
钟面上有3根针——时针、分针、秒针。
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走1大格是5分。
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走了一圈。
1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