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对作者的创作和作品的赞美,也是对自己阅读经历的总结和记录。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经典读后感,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写出更加出色的文章。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优选(优质19篇)篇一
国旗飘飘,阳光明媚,硕果累累,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中国有五千年文明,中国越来越强大,做个中国人是多么骄傲。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读完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书讲述了4个女孩的故事,结论是在金钱和权利面前永远都不要低头。作者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然后自己自杀,让社会去重视家庭暴力和儿童的问题。
这世界有个奇怪的现象,总是等到作者离开世界,人们才去读她的作品。这个社会还有个奇怪的规律,总是等到人以命相逼,才意识到事情不小。希望推动社会重视家庭暴力和,甚至推动立法,这也是林奕含在天上愿意看到得。希望这个社会不在有房思琪、郭晓奇和伊纹了,好好保护女孩和女人。
读她的书,让我感受她写这些文字的时候一定很痛苦,看着她那华丽的语言不得不倾佩作者的才华,感受来自内心的勇敢和坚强还有善良。带着好奇我去追寻她的故事,看着她美丽的芳颜、出身于名门世家,学霸,不得不觉得惋惜。希望她在天堂做一个天使女孩。
让我想起《看见》的一句话: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中挣脱,这才是活着。
人生短暂好好活着,自尊和忍耐都是有极限的,活着要有底线和原则。
该生气的时候就该生气,不要让自己受到伤害,人生的路只有自己独自走,我们的人生应该健康快乐痛快并没有遗憾的走完。过去了就过去了,活在当下。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优选(优质19篇)篇二
道貌岸然的李老师自视清高,这样一个变态,人渣,内心的扭曲令人毛骨悚然,简直比凶杀案的嫌疑人来的还要恐怖,可是人渣不就是这样吗?永远也想不到他们内心有多恶心,有多肮脏。怡婷跑去找李国华的时候真的让人心痛,同样的痛苦也在我身上发生吧,请让我和她一起承担。我想,如果思琪当时立即告诉了怡婷又会怎样呢。
自尊心这种东西让人渺小又卑微我想世界上最美好的样子应该是伊紋姐姐那样的吧,她善良勇敢有涵养,可为什么要让那所谓的“教养与忍耐”丢失了自我,这是悲哀的。我想,毛毛先生和怡婷的存在可能是她们还能活下去的动力了。社会真的悲哀,家庭也让人心寒,性侵与亲情之间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因为性侵而无法活下去,选择死亡。
还是说因为亲情,甚至于任何一种感情能支撑着你活下去?性侵是社会的悲哀,是社会性的原因,那些人冷漠无情的人千万不要忘记自己干过什么。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优选(优质19篇)篇三
“我要问的是,所有这些学中文的人,包括我,包括胡兰成,包括李国华,我们都知道人言为信。我甚至今天没有要谈到所谓大丈夫,所谓仁,所谓义,所谓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所谓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浩然正气,没有,我要谈的是比较小情小爱的。
我们认为一个真正的文人应该有的千锤百炼真心,到最后回归只不过是食色性也而已。所以我在这里要问的,甚至不是艺术它可不可以是不诚实的,不要问思琪她爱不爱,思琪她当然是爱的,我甚至相信李国华在某些时刻,他是爱的。但是他不是爱饼干,爱晓奇,或是爱思琪这些小女生,他爱的是自己的演讲,他爱的是这个语境,他爱的'是这个场景,他爱的是这个画面。
“她恍然觉得不是学文学的人,而是文学辜负了她们。”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优选(优质19篇)篇四
个人眼界有限,且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着眼点却有不同,李国华,一个骨子里自卑有自大的人。
李国华也许曾经因为受到规矩约束,又或者没那么自信而只能混“儒雅”人设的老师,但是人红就忍不住地膨胀。因为补习班红了,人自信了,也更加忍不住卖弄自己,拜访一维伊纹的时候,跳过一维伊纹家客厅里不认识的“好多西洋美术”,对于熟悉的玉雕观音大谈特谈,真的是“话语本能地在美女面前膨胀,想阳具一样”,这倒更像是一个骨子里自卑有自大的人。想到他后面因为被晓奇(李国华欺凌过的女孩)威胁转而将房思琪蟹绑、拍照,从而将房思琪直接逼疯,这种被逼着露出真实面目的男人,真是一个伪善的恶心男人。
语言,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描绘时间至善至美之事,也能成为作恶的工具。
不得不感叹语言的蛊惑力,能将邪恶且恶心的行为描述成完全不同的、甚至浪漫的故事。李国华在逼迫思琪的时候,又不断地通过自己引以为傲的文学知识给思琪洗脑,这可不就是生理欺凌和精神暴力同时进行!一个受害者如果完全被洗脑了,那么她就真的没有什么是属于自己的了。
人,面对无力改变又不愿接受的痛苦,总愿意选择自欺欺人。
事实总是那么痛苦,令人难以接受。就像我本人刚失恋的时候,总会给对方找借口,他是爱我的,只是他真的忙,所以没时间找我,给自己希望,可实际上呢,过去六个月了,他还是没来,我还能骗自己吗?
这本书让我再次看到,有才能不等于人品好,高智商的人,有可能内心种着“罪恶之花”,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作为约束,这些人会伤害更多的人。另外,即使是2020年,某些标题和“美女”挂钩,都好像跟色情、八卦挂上钩,女人还是被某些固有观念束缚着。性侵女性事件发生后,女性反而得不到支持和维护,往往可能是社会观念的无形之手是扼在了女性的喉咙。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优选(优质19篇)篇五
期末事情很多,但不知道为什么又拿起房思琪读了一遍。韩丽珠是对的,她写得太漂亮了,不止是写思琪还有伊纹长相出身那种同人文式的漂亮,以及与之伴生的对怡婷的残忍,更是遍布全文的那种装饰性的漂亮。我明白她,要掖好每一个书角,烫平每一个褶皱,直到修辞之间没有空白没有暧昧,也没有把柄才行。
网上的讨论均质地流过,从一个话题奔向另一个话题,而那场关于林奕含是否脆弱的争论一直停在我心里。只是放在那里,久了也会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脆弱的概念本身就是千人千面,而勾连出的全是林奕含的文学以外的东西,那些在生活的“正确性”(费兰特语)之上附着的概念。而她一半身体在书里,一半在书外,不知道要不要探出头来。
我想到一个画面,当林奕含写完这本书,划下最后一个句点时,她心里一定是有一点快乐的。她知道这部作品是什么样的分量,她将被阅读、被感知、被称许。不是功利,是创作者的天性。正是这一点快乐让我心痛不已。不得不用比喻的话,用一个思琪的比喻,它就像李国华胸口凸出的那颗肉芽。
乐园中天使、傀儡和被放逐者。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乐园,没有一处缝隙。
文学是粉饰黑暗的蜡笔,而思想是受难者的裹尸布。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幼女被性侵的悲剧,而是潜藏在这个精致社会蛋壳之内的烂疮。小男孩不会被侵犯吗,性从业者不会被侵犯吗,一家人内部不会被侵犯吗……正如n号房间所掀开的一角,人关于性的欲望,在社会文明的束缚中,被成倍的放大,甚至夹杂着伦理与道德的失禁,像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一打开,就只能越陷越深。
而我们自己也信以为真,把社会上新长出来的烂疮微笑地掩饰下去。光明之下的土地,成为了日后的乡愁。此刻,每一秒都有人在死去,又有人降生,有人在昏暗的小旅馆窥探自己内心的秘密,也在觊觎他人的秘密。
不断有人在发声呀,不断有新闻在报道呀,不断有人在咒骂呀。
就像我们习惯了喜剧,在悲剧偶尔上演时,也永远对悲剧里的痛苦缺乏想象力,间或言辞刻薄,间或选择沉默的逃避,间或拥有微博热搜一般的记忆。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乐园,没有一处阴影,每天,太阳都照常升起。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优选(优质19篇)篇六
终于懂得为什么我一直不想翻开这本书。确实一直不想翻开,知道读了会感到压抑。最终还是读完了,如愿以偿地压抑,但不止于此,还有愤怒。
思琪是一个美好的少女,正如现实中的林,但没有攻击性。不全是因为她的天性,也因为后天她的父母也只教她bealady。
没有攻击性,就没有生命力。再多的才华,再多的美貌,都好似脆弱的琉璃灯,不堪一击。这种攻击性当然是指对外的,匹夫尚且有一怒,不能把什么都忍下来,向内杀死自己。
当然,没有攻击性不代表她就活该被欺侮。我们的世界不是童话,不是有花香鸟语小仙女的粉红色水晶球,这个世界的珍贵就在于它很完整。恶也是自然存在的一部分。我们尽可能地消除恶,但恶永远存在。如果没有了恶,也就不存在善。既然如此,那么生为玫瑰花就必须长出刺来。才能保护好自己,保护好他人。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优选(优质19篇)篇七
2020年4月27日是作者林奕晗去世三周年的日子,在看这本书之前看过很多相关的报道,关于作者这一生与性侵斗争的故事,站在受害人的角度告诉了大家她当时茫然扭曲的想法,不断催眠自己性侵是老师对她的爱。也正是因为得知真人真事的存在,让我迟迟不敢打开这本书,好像就可以不面对已经发生了的悲剧。
三年过去了,网友们对这本书的文笔还是赞不绝口,看完之后我一边惊讶她的文笔,一边惊叹她的人生。思琪也曾问过她的妈妈,“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而房妈妈认为思琪还小,不需要接受性教育,懂事的林奕晗没有直面揭穿房妈妈的回避,只是在书中轻描淡写的叙述“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我不禁天真的想着,如果当时房妈妈细心点,敏感点,关心思琪,她是不是就会放下强烈的自尊心跟妈妈坦露心声?书中另一个主人公刘怡婷,大概是林奕晗在正常精神状态时的幻想伙伴--以另一个自己的身份切入将故事细细道来。
“生活里有电影,电影里有戏剧。生活里也有戏剧。”思琪并不孤独,她还有伊纹姐姐,这个命运同样坎坷的弱女子,二十多岁嫁给了有钱的钱先生还以为自己嫁给了真爱,钱先生不是不爱她,只是他喜欢喝酒,一喝醉就会打人,从此伊纹姐姐苦不堪言。不论春夏秋冬都是穿着高领长袖,生怕别人知道这个公开的秘密。
林奕晗表达方式十分的细腻,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在想什么,联想什么,事实上又发生了什么事都写得合情合理,细腻通透。
“老师喜欢她的羞恶之心,喜欢她身上冲不掉的伦理,如果这故事拍成电影,有个旁白,旁白会明白地讲出,她的羞耻心,正是他不知羞耻的快乐的渊薮。”写到性侵,仿佛事情就在发生在眼前,那种禽兽行为即使是文字叙述,都让我有种想吐的感觉。更别提林奕晗在写作过程中要反复的回忆,咀嚼,用词,造句……除了心疼,更多的是不忍。
这本书清楚的表达了人性,邻居们明知钱先生有家暴行为还介绍伊纹给钱先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房妈妈认为如果老师和小女生发生关系,那个女生就一定是骚货。“自尊心往往是一根伤人伤己的针,但是在这里,自尊心会缝起思琪的嘴。”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优选(优质19篇)篇八
这本书传达出来的东西是强奸犯多么可恶,小女孩一辈子就完了多么惨,利用煽情代替思考。其实这种思想观念是没有太高价值的,它没告诉你们到底怎么保护自己,没告诉你即使遇到这样的悲剧你也同样干干净净活得精彩。主题依然囿于被侵犯者被毁掉是个十足的可怜虫。
她不是错了才被侵犯,而是被侵犯才犯了错,很多人不愿意提起她的错,不代表这个错误就不存在。当我们的不勇敢以及可怜的自尊心干扰了正常生活甚至发展成抑郁等不健康的心理时,那么我们的软弱和自尊就是仅次于侵犯者的一种错误。只有大胆面对这样的错才能减少犯同样错误的几率,而不是一有人接开这个伤疤就用一套“反被害者有罪论”或“男女对立论”互相攻击,比如李星星事件里很多人就容不得半点猜疑即使有着明确的证据。
施暴者固然可耻,固然要被严惩,但即使他们得到应有的惩戒,在女孩自己已经认为自己失去所谓的清白变得肮脏不配被爱的前提下,他们的惩戒又有什么意义?全世界都把施暴者当做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严惩,并把被害女性当做无比可怜一辈子都毁掉的可怜虫,这并不是保护,这是让女性无法真正痊愈的原因,让女性忘不掉她们痛苦的经历。
我认为这本书意义所在是教会孩子以及家长要有防范意识,要小心身边每一个潜在危险分子不被外表欺骗,告诉这个世界的确有这种悲剧在某个角落发生,而不是一味强调共情,聚众呼喊侵犯者多么可恶,被侵犯者多么惨。小说的出版并不能减少李国华的诞生,这种煽情drama式的反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优选(优质19篇)篇九
不行,因为思琪很乖,她有一张犊羊的脸,她温驯,她不会拒绝长辈。为啥李老师不选刘怡婷,不止因为她丑,更因为她会和大人叫板,她不容易驯服。
也因为思琪很聪明,因为聪明,愈加敏感,就像她自己说,别人的痛苦在她身上,就会放大一百倍,所以她有更强烈的羞耻心和自尊心,不允许自己错了,不允许自己脏了,所以,她要继续去李老师那里,冠以“爱”之名。
更是因为,作为文学少女的骄傲,书中的文字过分雕琢过分譬喻,这是一种内心深处的自以为是。她读得懂陀思妥耶夫斯基,她超脱凡尘,她反过来怜悯自己遭遇的痛苦,甚至怜悯李老师,于是,她甚至主动跌入更深的深渊,上瘾似地沉迷其中,正如她所说她已经在13岁的时候死了。她的灵魂在体验着她的肉体的苦楚,期待获得升华。所以,当李老师最终丢掉她的时候,她彻底崩溃。肉体早已死去,当痛苦不再继续的时候,灵魂也会死去。
林奕含的写作那么的坦诚,那么的毫无保留,她试图通过书写,跟过去告别。但是,回顾这个过程,她愈发自我否定,否定那时的软弱,否定那时的自尊,甚至可能否定了自己热爱的文学。作为旁人,无法得知最终她决定离开的决心,正如她说,对旁人的痛苦我们总是缺乏想象力。
我自身也是一个特别敏感的人,曾经觉得敏感,让我更充分地去感受这个世界。但是现实告诉你,还是带点滤镜好。没有滤镜的现实,会让人很绝望。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优选(优质19篇)篇十
今天在蜗牛读书时,看到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书。也看到了众多名人推荐与书评,于是也带着疑惑走进了这本书。
起初看的时候,并未觉得有什么惊艳之处。第一章只是平平淡淡以刘怡婷为视角讲述了与两个好朋友之间的趣事。一个是“灵魂双胞胎”,还有一个是年纪大一些的姐姐伊纹。第二章从“失乐园”开始,开始描述主线房思琪--一个未成年、喜爱文学的妙龄少女被五十多岁的秃头补课老师李国华诱奸,姐姐伊纹被丈夫家暴却又隐忍的故事。
文章看到一半,犹如一颗巨石压在心底,让人喘不过气来。真的想钻进书里去,枪毙了那些道貌岸然、禽兽不如的“老师们”。他们以文学为幌子,诱骗她们,让她们去崇拜他,甚至还将这些龌龊之事当成炫耀的资本。导致了这些花季少女错误的认识了爱情,丢掉了信仰,毁了一生。
理解了作者在这五年时间所受的屈辱与痛苦,也就明白了作者为何要自杀,自杀才能真正的解脱,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看完之后,想起来去年因老师猥亵而得抑郁症跳楼自杀的庆阳姑娘。
她们曾有机会自救,比如伊纹在遭受家暴的时候能够勇敢一点,离婚或报警,比如房思琪给父母说“为什么家里里什么教育都有,唯独没有性教育”的时候,父母能够问她原因,又或者自己敢对父母坦白此事,法律能给她们应给的答复,给坏人应得的惩罚,也许悲剧就会少点发生。
但是,事实就是事实,这种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警醒的不光是教会女孩对侵犯行为说no,要对那些亵渎教育的下流无耻之徒做出严厉的惩罚,还要更早的进行性教育,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身体。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优选(优质19篇)篇十一
早有耳闻的一本书,曾被新闻推上风口浪尖的作者和书。看新闻的时候就已觉够沉重,躲着没敢看这本书,没想到我还是会看了这本书——在新闻热度退了以后。
作者在写这些的时候,内心一定安静又失望,有道不明的失落,就像是努力了一场期待已久的考试,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伤心之后,无所适从,不那么难受,也不开心。作者的心情应该比这些更压抑吧,对,压抑。
我们的社会不讲性。房思琪的妈妈说,性教育是需要性的人才会讲。是吗,在思琪的冗长的被剥夺的那几年,她的父母缺位了,以至于最后都不知道自己的女儿为什么会疯。
诱奸,多么恶劣的手段,是的,李老师才是坚强而勇敢的,多讽刺。沉重的,沉痛的内心诉述。你不忍心读下去,那么漂亮的女孩子,那么美那么纯洁干净的女孩子。
连心疼都觉得是残酷的,更明白,存天理灭人欲,是多么不顾一切的虚伪的口号。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性教育上,我们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有很多功课需要去做,希望世上只有一个房思琪,希望,所有的为人师表是真的为人师表。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优选(优质19篇)篇十二
五二的下午,就是一直看这本书。看得时候,感觉心里有千言万语,看完了,心里仍有万分感慨,但就是不知道该如何描述。
这本书讲了一个本该有美好前程的少女,却被补课老师诱奸,乃至最后疯掉的故事。
了解的人应该知道,这本书是基于作者真实故事改编,而作者在两年前在家中自杀身亡了。所以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就会愈发感到惋惜。
“她知道一定哪里出错了,从那一刻开始失以毫厘,以至于如今差以千里。他们平行、肩并肩的人生,思琪在哪里歪斜了。”
从十三岁开始,当她第一次被补课老师侵犯的时候,她就开始失去了她的未来。会有人说,如果她反抗,也许她可以重新把握未来。她何曾没有尝试过呢,但是各种原因都导致了她的悲剧发生。
·她的自尊心。
“最终让李国华决心走这一步的是房思琪的自尊心。一个如此精致的小孩是不会说出去的,因为这太脏了。自尊心往往是一根伤人伤己的针,但是在这里,自尊心会缝起她的嘴。”
她受到的教育告诉她,这件事是肮脏的,就算是别人的过错,她却要为此说对不起。
甚至她还“爱上”了强奸犯,这有点像“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当她发现自己无法从困境中解脱时,她自然而然地把自己与代课老师紧密联系起来。
“这几天,我唯一想出的解决之道,我不能只喜欢老师,我要爱上他。你爱的人要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
“不只是他戳破我的童年,我也可以自己戳破自己的童年。不只他要,我也可以要。如果我先把自己丢弃了,那他就不能再丢弃一次。反正我们本来就说爱老师,你爱的人要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
所以为了不让自己的自尊心破碎,她骗自己说,这是爱。所以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故事中这五年来发生的事情。一直不过是房思琪在与她的内心,她的自尊心作斗争,或者说是自欺欺人。可是架设在这“虚假”、“脆弱”、“丑陋”、“肮脏”上的爱怎会牢固,终会有分崩离析的一天。
在与自尊心斗争的日子里,她早已经伤痕累累。书的后记中,作者在描述她吞药自杀未果,在医院病房里的经历中写道:“自尊?自尊是是什么?自尊不过是护理师把围帘拉起来,便盆塞到底下,我可以准确无误地拉在里面。”
·她的家庭。
尽管粗心的家长从来没有发现女儿的异样,但是当房思琪想要主动寻求他们的帮助时,他们却间接把女儿的路给堵死,给她判了死刑。
“刚刚在饭桌上,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性教育不就是这样吗?’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思琪在家一面整理行李,一面用一种天真的口吻对妈妈说:‘听说学校有个同学跟老师在一起了。’‘谁?’‘不认识。’‘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思琪不说话了。她一瞬间决定从此一辈子不说话了。”
在她第一次被性侵,当她想起父母时,她想到的是:“我抬起头,觉得自己看透天花板,可以看到楼上妈妈正在煲电话粥,粥里满满是我的奖状。”她的父母给了她太多期待,期待她变得更加优秀,可是这期待更多只是满足他们炫耀的虚荣心罢了。当思琪疯了之后,他们想到是把她送的远远的。
“医生的诊断刘怡婷听不清楚,但她知道意思是思琪疯了。房妈妈说当然不可能养在家里,也不可能待在高雄,大楼里医生就有好几个。也不可能待在台北,资优班上好多父母都是医生。折中了,送到台中的疗养院。”
当她陷入绝境,父母本可能是她可以抓住的最后的一根稻草,显然稻草最后放弃了她。
书中还有几个主要的女性人物:怡婷、伊纹、饼干、郭晓奇。不知怎么,阅读过程中总觉得她们都是一个人,可能都是作者想出的思琪的分身。
·怡婷,在书中被称作是思琪的“灵魂双胞胎”,她们各方面都很像,唯一不同是:思琪很漂亮,而怡婷却不那么漂亮。书中反复强调了怡婷很喜欢、崇拜李老师,每次作文课她都很期待、很认真去上。
“怡婷很喜欢每周的作文日。单独跟李老师待在一起,听他讲文学人物掌故,怡婷都有一种面对这满汉全席无下箸处的感觉。因为不想要独享老师的时间被打扰,根据同理心,怡婷也从未在思琪作文日敲老师家的门。”
如果怡婷真的是没有被性侵的思琪,那她是真的很喜欢这位老师。但是我觉得这喜欢,绝对不是爱,只不过是十三岁少女对博学的老师的崇拜罢了。但是因为性侵,这份“喜欢”最终扭曲、演变成了畸形的“爱”。
·伊纹,本是一位文学博士,但是因为“爱情”,放弃了她本来向往的道路。书中多次写到她和思琪很像。“交响乐大奏,掌声如暴雨,闪光灯闪得像住在钻石里。她们后来才明白,她们着迷的其实是新娘子长得像思琪”。但是她的婚姻是不幸的,也许是作者在借她的经历,在描写思琪的另外一种人生,依旧悲惨的人生。
但是书中,伊纹最后好像是和毛毛在一起,看读者的书评,好像毛毛是以作者现实生活中的丈夫为原型。希望她在书中可以一直幸福。
·饼干和郭晓奇是书中另外两个被李老师诱奸的女学生。
我个人对书中描写的社会不是很理解,老师们聚在一起高谈阔论的居然是关于小三、嫖娼、诱奸女学生这种话题,似乎在他们眼里,这才是常态、常事。甚至,书中的女性班主任居然会把女学生送上门给禽兽李老师。。。当然我觉得仅一海峡之隔,对岸的宝岛不至于这么混乱,我就权当是作者作的艺术化处理吧。
饼干是李老师诱奸的第一个学生,饼干在这件事情后就和他男朋友坦白了,结果换来的是男友的唾弃与厌恶。
“饼干的男朋友抽烟,三根烟的时间,他就决定跟饼干分手。饼干哭得比在小旅馆还厉害,问为什么?男朋友把第四根烟丢在地上,才抽了四分之一。烟是饼干男朋友唯一的奢侈品。‘我干嘛跟脏掉的饼干在一起?’饼干求他留下。‘所以你刚刚才给我!脏死了,干’饼干跟地上的烟一起皱起来、矮下去、慢慢熄灭了。”
而郭晓奇就是那个被女班主任亲自开车送到李老师公寓的学生,在这件事发生后,她选择了沉沦,然后她被学校退学,然后她的父母知道了,然后是典型的场面。
“两秒钟后,郭爸爸的声音如泥石流,淹埋了整个家:‘你以为做这种事你以后还嫁的出去?’‘什么叫‘这种事?’‘乱伦!’那两个字像石头一样击中了晓奇的眉心,晓奇倒在长藤椅上,藤椅痒痒地嘎吱响。妈妈把喉咙都吼出来:‘你跑去伤害别人的家庭,我们没有你这种女儿!’”
不同的是在这之后,她选择了反抗,她把她的经历放在了论坛里,希望能有所改变。
“她心中只有一个想法:这样的事情应该停下来了。论坛每天有五十万人上线,很快有了回复。只不过与她想象的完全不同。”
“所以你是拿了他多少钱?”
“当补习班老师真爽!”
“第三者去死!”
“可怜的师母!”
“对手补习班工读生发的文吧?!”
……。
她接受到的是恶俗舆论的暴力,也许这也是作者在世的时候,每天必须面对的吧。
也许她们都是思琪的分身,作者借用她们的经历表达,不管思琪怎么选,结果都是相似的。
在某种程度上,房思琪或者作者的悲剧结局,其实是一种必然。
她们自己或者这个社会,终究是没放过她们。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优选(优质19篇)篇十三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一本我一直想看,但一直不敢看的书。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总是很容易触动到人心最脆弱的部分,更何况故事中的“房思琪”、现实生活中的台湾作家“林奕含”已经选择与这个世界诀别了。
我想先把所有的主观情绪抛开(尽管这真的很难),单纯将这本书视为一本文学小说看待,林奕含的文字真的太特别了,且不论遣词造句的能力、行云流水的修辞格,她的文笔带着一种痛苦而残酷的气质,这一行是一把在心脏表面来回刮蹭的一把利刃,而下一行就是被尖刀划得鲜血淋漓的皮肉。除了文笔,林奕含丰富的文学阅读储备也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有掉书袋之嫌。但我却觉得无论是出众的文笔,抑或是顶尖的文学素养,对于写书是一种祝福,但对于林奕含的人生却是一种诅咒。
因为热爱文学、热爱语文,才让“房思琪”被“李国华”捕猎的陷阱选中,而也因为长期地与这位“业务能力超群”的语文老师“在一起”,才让“房思琪”的文学素养更加优异。现实生活中的林奕含竟然需要用最恨之人教授给自己的一切去写一本控诉此人的书,想来真是荒诞至极,悲怆至极。
书中的“房思琪”总是会忘记很多事情,突然从陌生的马路上醒来,却不记得之前自己在做什么,这种“解离”的情况,林奕含在她的婚礼致辞中曾描述解释过:
所谓的解离呢,以前的人会叫它精神分裂,现在有一个比较优雅的名字叫作思觉失调。但我更喜欢用柏拉图的一句话来叙述它,就是灵肉对立。因为我肉体受到的创痛太大了,以至于我的灵魂要离开我的身体,我才能活下去。
来展开故事的叙述。就好像林奕含的灵魂远远地望着自己破碎的躯壳,也看着自己身边所有没有伸出援手的人,从各种角度全面分析这种“社会性强暴”发生的原因,她,其实比任何人都看透了事件的本质。但就算是这样,痛苦仍然不仅压垮了她的躯体也摧毁了她的灵魂。
写出如此有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一本书,代价却需要一个人付出无价的生命。如果有可能,我宁愿林奕含只是一个普通人,而不是那个用鲜血书写自己人生的人。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优选(优质19篇)篇十四
女孩,都是幸存者。看到《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想起小学里有个女生特别可爱,体育老师总是不理跑得更快的我,而喜欢和她聊天,甚至有时候会打她屁股。
回想起此后种种,就像路口遇到的无数个紧急刹车,很危险,可最终还是有惊无险地通过了马路,顺利长大。非常非常幸运。幸运,但并不是完全免于...大概没有一个女孩子,可以完全免于“性”的伤害。01.小学初中都是在城里上的,家却在城乡结合部,好几年的每一天都是独自来回,家里人怕我受欺负,总是让我把头发剪得很短,打扮成男孩子。就这样,有一次骑车回家,竟然有一辆自行车和我并排,那个男人猥琐地笑着,摸住了我的胸。
我骂了他一句神经病,飞速地骑走了自行车。
很多年,回想起那件事,我都会想,是不是当时头发太短,短袖里面又穿着一件小背心,所以会让那个人对我的性别产生疑惑,产生了想要验证的冲动。
我26了才明白,那和我的外形,和我的一切都毫无关系。那一切只是因为,对方是个变态。除此之外的一切,都只是在为他掩饰,做更多的合理化而已。
02.大学之后,学会留长发和打扮,遇到了更多变态,但伤害终停留在可以承受,并且过几天就能变成玩笑的程度。
但仍然有一件事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忍不住回想“怎么会这样”?
一位系里年长的教授,主动加了我的微信,在一个暑假里,我们几乎日以继夜畅谈诗歌文学,当时我觉得是师长对一个还算有灵气的学生的欣赏(当时也的确在他的鼓励下读了很多书,发现很多欣赏的新角度)。
后来听说彼在花园和学妹接吻,又带了几个女学生去外地采风。想起他已经脱落无几的头发,以及学校里很多其他年迈教授与女学生之间风花雪月的故事。瞬间理解,你把他当成老师,他只把你当成一个“女人”。
什么“发乎情,止乎礼”,什么“传道受业解惑”,大概都只是一种用来包装和伪饰的猥琐。
03.有大概在几年前,谈了很久的ex带我去一次social,他的一位同学是某大学的辅导员,还管着一些食堂之类的差事。一路上,他们讲着黄段子(我对这其实并没有什么所谓)正巧看到一个过马路的空姐,他根本不认识生活里具体的空姐,就开始对她们的生活形态展开种种居高临下的评论(为了搞笑),再之后,几乎引申到所有从事文艺工作的女性。
整辆车陷入死寂,没有任何人和我对话。在他们眼里,可能我也就是个自以为是的傻逼。ex虽然没有批评我,但也在事后指出我那样让所有人都很尴尬,并不得体,以后他和他们相处也会很难。之后因为其他事情我提了分手,他觉得我毫不知足,痛陈xx(也就是车上那位男性)那些人都去找鸡,而他从来都不。
这样的说法并不是杞人忧天,这几天上有个浙大女博士自杀的帖子很火。她受到了博导的性骚扰,家人让她隐忍,因为差一点就可以毕业了,而相恋7年的男朋友因此和她分手了。
你看女孩子的身体会“脏”,所以我们必须要为了别人守护好自己。被害是污点,所以侵犯人的是李国华戴飞,而被骂、道歉的却是郭晓奇、房思琪。
这个世界,怎么会这么糊涂!?
05.也暗自庆幸,在一切的机缘巧合中,但凡有一些事情稍微发生偏差,可能就会发展出完全不一样的故事。
被骗炮,被占便宜,遇到露阴癖,被家暴,被pua,"被小三"……凡此种种,大概也可以写一个《9x年生的xxx》,例数一个普通女孩在长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伤害。所有这些词,哪怕每一个单拎出来都会让一个成年女性感到崩溃。而女孩子却可能从小就要独自面对这些没有人告诉她过的坑。
感谢林奕含,用如此疼痛的方式诉说了自己身上的伤痛,于是当我们再讲起李星星的案子,只要说,她经历了房思琪那样的事,就可以解释很多。浙大女博士以死明志,也会让更多女孩警惕,让更多隐秘的狼师收起手来。
可是可是,为什么死的总是女孩?在她们死后,坏人却继续被机构保护,转身化名,重新做人。不,不要这样!我们当然应该义愤填膺地让所有色狼和王八蛋都下地狱,但是当我们发现了风险的普遍,就要拿出母大虫的气势,让自己也变得粗糙一点。允许自己做个不完美的普通人,不迷恋伤痛,说出来,忘记他,更放过自己。
不要通过爱情来寻觅传奇,先强悍地活下来,让坏人去死才对。
林奕含真的很棒你也清楚吧人生其实有很多光明和浪漫的地方,比如怡婷和思琪学法语,对彼此说“我爱你”到笑翻,还有毛毛先生的“我愿意堕入面团地狱里,生生世世擀面皮。用一辈子擀一张你可以安稳走在上面饿了就挖起来吃的面皮。”
另也要提醒自己除非从我做起,我们的梦想就不可能实现。要努力守护认识的不认识的女孩!希望我们都能平安顺遂地长大。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优选(优质19篇)篇十五
看这本书时的感觉犹如,我在山崖上看见黑暗一点,一个极其小的黑洞,黑洞外面是贯通天地与两级的大厦,形形色色,灯火通明,大厦里有许多的窗户,每个窗户里都是一种人生,而毫无力气的我还在被黑夜追逐,我终于丧失了所有力气,就坐在那,分不清是悲伤还是绝望,只是看着她们,我甚至不再幻想我以前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在此以后,无论我拥有多少财富,多少亲人朋友的陪伴,都如无物。我有自己感知快乐的方式,我的快乐不再分泌,因为无论正确的真实的我该怎么想,我已经失去了我以为的我。不是自怨自艾,伤时的感怀,是没有意义。
她觉得只要真心爱上了老师,那么这一切都是合理的,对师母她心存愧疚,她暗暗地觉得老师和她的恋爱是一种带有悲剧性的恋爱,在相爱之前已经有了阻隔这爱的身份栅栏。显然,她觉得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没有真正的说服她的思想,她想要把老师当作真正的恋人,她习惯了与老师做的每一件事情,甚至在她不该出露性的时候,已经不自觉地有了对性的渴望。
她选择收回火与光。她终于不再困囿于文学与爱的真实性,文学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工具,大多数时候,它被用作教化引导启蒙我们的工具,在另一些时候,它是一层带刺的伤痛的外皮,那刺令人想象成浑然天成玫瑰般的美。
贞洁的确不该与性挂钩。我觉得这是生理上的不可控的想法。很多人都明确的知道是处女与否不能当作评判一个女人是纯真还是廉价。很多受到侵犯的当事人也明确得懂得,但懂得不是钥匙,不是答案。为什么我受到了这种伤害?正如书中所言,没有人该被这样对待。在难以改变的思想中,性侵害一旦受到,这种羞痛无法弥补,继续生活下去的人是坚强的人,没有选择继续,沉溺在黑暗里的人不是不坚强的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一的思维,我们对外界的敏感度不同,我们思考的黑洞不同,枝枝节节,谁的思想延伸到哪棵树的枝桠上?每份伤痛都需要我们沉静的考究。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优选(优质19篇)篇十六
这是一本台湾出版的书。刚翻开第一章就看到那些太过直白的语言,有点震惊,思考着是不是发达点儿的地区性教育都是这么普遍。然而看完后发现完全不是这样。至少那时的台湾跟几年前的大陆没什么两样。
整个故事分了两条线,一条家暴,一条性侵。很多人评价这本书都说社会意义大于文学意义。可能是我太过冷漠,看书过程虽极其压抑,但也觉得事情走到最后她们自己也有责任,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这两个女生都长得很漂亮,大概因而也有一种别样的虚荣心和自尊心。
家暴线的女生(伊纹)已经是个大人了,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其中还牵扯到一个人结婚前后的反差如此巨大,谈恋爱的时候却什么都不去了解,罢了,这段暂且不提。男人每天抱着你说爱你,喝了酒就拳打脚踢,还打掉了自己的孩子。直到这时被伊纹才幡然醒悟早就应该离开。
无知的女生在爱情里的付出都是沉没成本,这是我对恋爱最深的感悟。自己付出时间精力爱情,得到一点甜头就会立刻自我催眠,他爱我。即便被冷热暴力相向,第二天男人痛哭流涕道歉,无知女生百分之八九十还是会原谅,这也是中国有这么多悲剧婚姻的原因。
所以家暴线走到这一步,我无法不说是她自己太懦弱太愚蠢。
性侵线是一场自我约束道德的博弈。人坏就要坏到极致,最怕不好不坏,每天用世俗那些道理折磨自己。这个原则放在这个故事也一样成立。被性侵的女生(房思琪)是被迫的,但是学着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已经这样的自己很重要。接受才能反抗,不接受只会一味的自我否定。
他插进来,而她为此道歉。
后期,思琪的道德感越来越强,知道自己跟老师李国华的关系不正常,她总认为她应该爱上李国华才能逃脱内心的指责,这种自我催眠,自我拷问,自我厌恶,自我洗脑最终导致她被自己的道德感和无法自我反抗的性爱逼疯了。
很多人看这本书都在替受害者惋惜,谴责社会环境和那些连狗都不如的牲畜。而我关注的点却在,我们要防患于未然,但若真的发生了,怎么才能让自己走出来。可能这一席话太过天真,但若本已伤痕累累,我绝不愿再给爱自己的人平添更多伤口,死了疯了是解脱,好好活着是另一种解脱。
作者已于自杀身亡,在她去世后,她的父母发表声明证实书中所写即是女儿13岁时遭补习班名师诱奸的真实记录。
希望她安息,希望她勇敢。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优选(优质19篇)篇十七
这本书因作者自杀而进入大众的眼球。这两天时间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略沉重。
想起高中语文老师说过,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是把美好毁了给人看。林做到了。小思琪的美,像圣洁的天使。李老师的魔爪像一只黑手,把她拖入无底的深渊,直至毁灭。
阅读的过程,能感受到字里行间充斥着的痛苦和纠结。在气愤李老师无耻的同时,多希望思琪能勇敢地说不!能对家人和朋友说出李老师的行为。也希望思琪的朋友和家人能够花点时间去关心她的异样,多跟她沟通,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吧!
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让更多的思琪免离魔爪。这也许是作者忍痛把自己的故事剖露出来的力量之源吧。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优选(优质19篇)篇十八
书里的伊文姐姐说:“看法国电影要吃马卡龙,看英国电影要吃司康,看纳粹电影什么都不能吃。”
那我看这本书都时候呢,我该搭配的是什么?是被褪下的简单款的亵裤,是少女处女膜破裂的血吗,我该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去读这本书呢,感觉以什么心情读,都像是对这群不幸的女孩的消费,没法真诚的去对她们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因为创伤就是创伤,这种事是没法欺骗的。
“温良恭俭让,温暖的是体液,良莠的是体力,恭喜的是初血,俭省的是保险套,让步的是人生。”
“那些被性侵的女孩最后都怎么样了?”“死了。”
被性侵不是三流情色小说里的欲拒还迎,师生恋也不是禁忌之下的快乐果实。爱情是应该两方平等的,不该是一方的强制,另一方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那是病,爱情不是那样的。那些被性侵的男孩女孩怎么样了?
他们坏了,他们曾经也哀求了:“别弄坏我”。可是坏人没有听,我们也充耳不闻。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优选(优质19篇)篇十九
世界上有那么多书,我偏偏打开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完之后陷入了深深的抑郁和愤怒。整夜难眠地想着故事里看似大团圆的结局。坏人没有得到惩罚,而思琪的人生永远被定格。
“我不是对你失望,这个世界,或是生活、命运,或叫它神,或无论叫它什么,它好差劲。我现在读小说,如果读到赏善罚恶的好结局,我就会哭,我宁愿大家承认人间有一些痛苦是不能和解的;我最讨厌人说经过痛苦才成为更好的人,我好希望大家承认有些痛苦是毁灭的;我讨厌大团圆的抒情传统,正面思考是多么媚俗!可是,你知道我更恨什么吗?我宁愿我是一个媚俗的人,我宁愿无知,也不想要看过世界的背面。”这也是我的感受。
一直以来我都讨厌所谓的洛丽塔情节,在阅读《洛丽塔》时我曾写下“最近刚好也在读李银河,本想试图用金西的性观念更加包容和不带偏见地看待整个故事,但事实是我做不到。利用认知差异占有洛丽塔,用恐惧和威胁绑架她的想法,再给予些许的恩惠让洛丽塔深陷其中,还自认为宠爱。这是什么脑回路?在自诩为爱情和深情中,掌控才是亨伯特的夙愿,除此以外毫无温情。金西的性观念里有一条叫做性是一种人类本能,不能以年龄为界限划分。即便确实如此,也不应该打着美的旗号去掠夺孩子的纯真。恋童就是罪恶。没有借口。”而在这本书里连所谓的温情都不存在,有的只是占有和掠夺。我无数次地想到思琪在自我厌恶中试图和自己和解,不断给自己洗脑这就是“爱”。让我在恶寒中更加愤怒。
在幼稚园小孩都会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年代里,我们仍然耻于谈性。而当一个个受害者终于勇敢站出来诉说时,我们依然在对女性进行荡妇羞辱。这是个魔幻的时代。存在即合理,看不到就假装没发生。多巧妙的逻辑自洽。
读伊藤诗织的《黑箱:日本之耻》时,诗织小姐冷静客观地从记者的笔触讲述整个故事。虽然同样是受害者,对诗织小姐更多的是心生敬意。而林奕含的笔下,在隐忍和近乎残忍的幽默里,无时无刻都透露着绝望。更像是黑洞,仅仅是擦肩而过都会被拉入深渊。
我们没有资格谈和解。我们只是在矫情和自我感动中找存在。
写下这些东西,仅只是一个情绪的发泄口。我自知渺小也无法发声,但希望女性真的能帮助女性,至少不要成为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