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所设计的一份教育方案。好的教学计划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利用课堂时间,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22篇)篇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篮球赛吗?说到篮球就会让我们想到一个人,你们知道是谁?
(姚明)这里有一项关于姚明的数据统计。
(出示)。
据统计:姚明在nba比赛中的罚球命中率一向很高,前两个赛季罚球命中率高达81%,但上赛季下降到了78.3%。
(出示课题:认识百分数)。
教师:关于百分数的知识,你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二、例题教学,引出概念。
1、出示例题,引发探究。
例1: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练习,王老师对其中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教师:我们来看看比赛的数据显示。
(出示表格)。
姓名。
投篮次数投中次数。
李星明2516。
张小华2013。
吴力军3018。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想法。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如:谁投中的次数多,谁的成绩就好一些;谁失球的次数最少,谁的成绩就好一些;算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投中的比率),再比较这几个分数,谁大就表示谁的成绩好一些。
引导学生比较这些方法,并明确最后一种方法是合理的,并在表格的右边增加“投篮的比率”一栏。
2、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学生独立计算三名队员投中的比率。
指名报计算结果,教师完成统计表。(出示书上完整的表格)。
让学生说一说16/25、13/20、18/35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
提问: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你能比较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方法。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学生的方法可以是把三个分数,先两个两个比较,再确定哪个分数最大,或者先把三个分数一次性通分,再比较大小,也可以把它们都改写成小数再比较大小。
谈话: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改写。
指名口答改写的结果,教师板演。
提问:64/100表示哪两个数量比较?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再让学生说一说65/100、60/100的实际含义。
提问:现在能很快看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学生:张小华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说明:像上面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提问:百分数怎样写,怎样读呢?
学生自学课本99页“试一试”上面的内容。
组织学生说一说读法和写法,教师进一步示范64%的读、写法。
提问:百分号相当于分数中的什么部分?用百分号形式写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模仿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照样子表示出65/100、60/100,先写出来,再读一读。
提问:读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
说明:百分数不读作“一百分之几”,而要读作“百分之几。”
提问:你能说说黑板上百分数是什么意思?(尽量引出投篮命中率为后面的“百分率”作铺垫)。
教师:请大家在规定的时间里写些自己喜欢的百分数,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记时开始。(停,时间不是很长)。
师:如果老师要求写十个,请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描述一下你写了几个。
学生1:我写了5个,我完成了50%。
学生2:我写了7个,我完成了70%。
教师:如果不直接告诉别人,让别人猜猜你写了几个?
学生1:我还有70%没有完成;。
学生2:我写好的接近50%;。
学生3:……。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22篇)篇二
教学内容: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第十一册p77~78)。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交流、整理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感受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解释百分数的实际意义,体会百分数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信息收集、交流和表达的过程,促进个性化的数学理解和表达。
4、学会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个人的学习成果,初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意义。
1、谈话引入:下个月就要举行达标运动会了,同学们都在加紧锻炼、争取达标。体育老师对班上三个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测试,采集了如下信息:
组别。
全组人数。
达标人数。
第一小组。
10。
9
第二小组。
25。
23。
第三小组。
20。
19。
哪个组的达标情况更好呢?
单从全组人数或从达标人数上能不能判断哪个组的达标情况更好?引导学生思考达标人数与全组人数的关系,发现计算“达标人数占全组人数的百分之几”最合理。(将表格最后一栏补充完整)。
2、教师指出,像90/100、92/100、95/100这样的数就是百分数。
让学生再说一说这几个百分数的含义,并小结:这几个百分数都是(达标人数)与(全组人数)相比较的结果,表示(达标人数)是(全组人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是表示几个数之间的关系,怎样的关系?揭示百分数的意义并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上面几个数还有一种表示方法,你知道吗?“%”叫百分号,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会读这几个百分数吗?板书:90%读作:百分之九十。
[设计意图]“达标运动会”是学生熟悉的情境,“怎样判断哪个组的达标情况更好”也容易激发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探究欲望。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发现单从全组人数或达标人数上不能判断哪个组的达标情况更好,进而萌发寻求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思路。通过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发现计算达标人数是全组人数的几分之几不容易看出结果,算出百分之几才便于比较。这样,不仅揭示了百分数的实质,而且使学生强烈感受到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对百分数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二、交流信息,加深理解。
1、读一读下面含有百分数的信息。
(1)青岛啤酒厂七月份的啤酒产量是六月份的140%。
(2)我国耕地面积仅占全世界耕地面积的7.1%。
(3)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一次性筷子的出口大国。
(4)据了解,西欧某国家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为90%,我国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是100%。
(5)学生的近视率应引起高度重视。据统计,某市学生的近视情况如下:小学生18%,初中生49%,高中生64.2%。(附条形统计图)。
2、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写百分数。老师喊“停”后,以10个为标准,你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几?(两人板演)。
3、观察上面的信息,百分数的分母都是多少,它有什么优点?分子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所以便于比较大小;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100。)。
4、举例,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百分数?(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实物,请学生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
5、老师也找了几个数,出示:
(1)一堆煤97/100吨,运走了它的75/100。
(2)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
哪几个分数可以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哪几个不能?为什么?
说一说百分数与分数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这几个环节都是紧密围绕百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解释、表达、交流,同时不露痕迹地练习了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学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信息量,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且初步学会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进一步认识了百分数的特点,加深理解了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可谓一举多得。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2、用百分数表示下面的成语。
百里挑一十拿九稳百发百中一箭双雕。
3、下面的说法对吗?
(1)分母是100的分数一定是百分数。
(2)百分数是分数的一种,所以3/4吨=75%吨。
(3)“小明的身高是89/100米”与“小华身高是小明的89/100”两个分数含义相同。
(4)一件衣服降价30%,意思是现价比原价少了百分之三十。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特别注意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高练习效率。
四、总结反思,升华提高。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激励学生努力学好数学。同时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22篇)篇三
他的教学思路独特,简洁。出示几个简单的分数,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乘法算式并尝试计算,在有了多种方法算出答案后进行横向比较,得出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与化成小数进行计算最后的得数是相同的,由此说明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这种方法是可以计算。然后又通过纵向比较得出,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的方法计算分数乘法不仅适合全部这种类型的计算,而且比较简便。紧接着徐老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画图来验证这种方法为什么可行,给予学生明确的探究目的,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与空间。与前一节课有着截然不同的探索步骤。
探索步骤的不同,是因为今天有了前一节课做铺垫。课一开始徐老师就展示了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然后就很自然地引出分数乘分数的一道题,让新知识与旧知识相联系,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上,发展新知识,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促使学生形成优化的认知结构。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就水到渠成,但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计算,恰恰是学生所不理解的,所以这才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徐老师采用了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画图验证,从中也让学生有探究的需求,让我们刚刚得到的抽象知识用直观的图画,形象地展示、说明。这是一个学生主动探索、解释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着学生进行反复的验证,说明,解释,然后归纳,概括,最终反映出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算法的真正含义,不光突破了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探究精神。最可贵的是,在懂得这个算理后,徐老师引着学生又回到起点,看看整数成分数的乘法,原来它也适用这种方法,使学生更加了解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是反映计算分数乘法普遍规律的一般计算法则。
虽然学生要学的知识是前人发现的,书上写的明明白白,但对于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来形成,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接受,而必须以再创造的方式进行;作为数学教师也不能简单地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经历这个再创造的过程。由此可见,在新知生长点的教学环节中,留下适当时空,让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很必要。
文档为doc格式。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22篇)篇四
教学目标: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分数乘以整数的算式题。
2.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问:怎样计算?(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1)5个12是多少?
(2)3个14是多少?
列式:
(1)12+12+12+12或12×5。
(2)14+14+14或14×3。
题中的两个式子哪个简便?(12×5,14×3)。
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5个12是多少?3个14是多少?)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吗?(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这是整数乘法的意义,它对于分数乘法适用吗?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题纲,让学生自学课本。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2)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例1小新和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
吃多少块?
(1)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第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2)分析,问:块是什么意思?(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9分,
取其中2份。)。
听回答,老师边重复边电脑演示(三层复式演示)。
把一块蛋糕(出示一个圆)平均分成9份(覆盖平均分的9。
份),取其中2份(覆盖2份是红色的)。平均分成9份取其2份。
师:(结合图)说:“那块”是多大?(边说边演示)。
师:每人吃一块(出示一块),3人一共吃了多少块?(再翻出两个块的投影。)。
问:3个块是多少呢?(边说边翻投影)。
平均分9份,取6份。
(3)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问: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相同。)。
问:还可以怎么列式?(×3)。
问:为什么?(三个加数相同)。
问:这个算式你们学过吗?它是什么数乘以什么数?(分数乘以整数。)。
×3的意义。(讨论)。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3就是求3个是多少。)。
(1)推导法则。
我们了解了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你想知道怎样计算吗?
a.导出计算方法。
你会计算吗?看哪些同学不用老师讲解就能依据转化思想把分数乘以整数这个新知识转为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来进行计算。(可以互相说互相看。)。
如果学生写出这个步骤时,老师继续追问。
问:这道只是3个可以这样写,如果是100个或更多个,那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又可以转化成什么式子呢?因为分子2+2+2=2×3,分母9=9,所以,可以转化成。
只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上虚线框。
b.归纳法则。
通过以上几个式题的计算,想一想分数乘以整数怎样计算呢?师: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同学总结的语言准确又简练。小组讨论,总结出法则。
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c.应用法则计算。
计算(做本上,投影反馈)。
(约分数位对齐)。
讨论,这两种方法哪种简单?为什么?
强调:能约分,要先约分;结果是假分数一定要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三)巩固练习。
投影出示练习题。
(四)回顾整理: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届所学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的题目。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被乘数和乘数各表示什么?
2.计算:
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被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的个数。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通过将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引出课题。
二、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例题图示:
例题: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代数跳一下的。人跑三步的距离是代数跳一下的几分之几?
(1)首先让学生分析题意,试着描述场景图。
师:我们用线段帮助我们理解:画一条线段,表示袋鼠跳一下的距离。“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要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求“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是多少?(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将线段图逐步表示完整。)。
(3)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开展讨论与交流。(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提出加法和乘法两种解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如何计算。因为分数加法的计算学生已经掌握,重点讨论×3如何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强调: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2、延伸强化。
教师出示例题2:,让学生先计算,再讨论。
问题: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你是怎样约分的?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教师总结:通过不同约分方法的比较,我们知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
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块)。
方法2:×3=++====(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3=和++=×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巩固、发展。
(一)巩固意义。
1.改写算式。
+++=×()。
+++++++=()×()。
2.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二)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4×6×21×4×8。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应用题。
(三)对比练习。
1.一条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六、课后作业。
(一)的3倍是多少?的10倍是多少?
(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
七、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xx+xxx(块)。
用乘法算:x×3=++xxx(块)。
答:3人一共吃了块.。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22篇)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及计算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出示一组算式.(课件出示.)。
观察以上6个算式,讨论.。
1.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是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根据算式的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
二、新课(小组合作,研讨新课.)。
第2个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汇报.。
学生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1.依据计算步骤分为:
两步计算的有:
三步计算的有:
2.按算式中数的特征可以分为: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22篇)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交流、整理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感受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解释百分数的实际意义,体会百分数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信息收集、交流和表达的过程,促进个性化的数学理解和表达。
4、学会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个人的学习成果,初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意义。
1、谈话引入:下个月就要举行达标运动会了,同学们都在加紧锻炼、争取达标。体育老师对班上三个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测试,采集了如下信息:
组别。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百分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百分数》教学设计3、观察上面的信息,百分数的分母都是多少,它有什么优点?分子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所以便于比较大小;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100。)。
4、举例,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百分数?(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实物,请学生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
5、老师也找了几个数,出示:
(1)一堆煤97/100吨,运走了它的75/100。
(2)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
哪几个分数可以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哪几个不能?为什么?
说一说百分数与分数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这几个环节都是紧密围绕百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解释、表达、交流,同时不露痕迹地练习了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学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信息量,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且初步学会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进一步认识了百分数的特点,加深理解了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可谓一举多得。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2、用百分数表示下面的成语。
百里挑一十拿九稳百发百中一箭双雕。
3、下面的说法对吗?
(1)分母是100的分数一定是百分数。
(2)百分数是分数的一种,所以3/4吨=75%吨。
(3)小明的身高是89/100米与小华身高是小明的89/100两个分数含义相同。
(4)一件衣服降价30%,意思是现价比原价少了百分之三十。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特别注意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高练习效率。
四、总结反思,升华提高。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22篇)篇七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很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送给大家一句名言作为见面礼。请看大屏幕“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百分数的认识”。(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提出研究问题。
师: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想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预设:(1)百分数的意义。
(2)生活中的百分数。
(3)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有哪费?
师: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课件出示例题)。
你认为哪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
生:一号-25/100二号-28/100三号-22/100。二号种子发芽情况最好。
师:谁能说一说25/100、28/100、22/100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
生1:表示一号发芽种子数古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十五。
生2:表示二号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二十八。
生3:表示三号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二十二。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25/100、28/100、22/100表示什么?
生:这三个分数表示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六个分母是100的分数表示什么?(学生如有困难,可小组合作完成)几。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师指名学生板演80%、84%。
师:请大家在本子上把100100100用百分数的形式写表示。
下来,并读一读。
师:这句话中提到了几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数的一种什么关系?
生:这句话中提到三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倍数关系。
师:百分数还有两个名字。百分数又叫百分比、百分率。这一点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渐了解的。
3.生活中的百分数。
师:百分数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说明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搜集的百分数的资料可能有:
(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
(2)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2%。
小组合作研究,全班交流后,师归纳总结。
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影关系,也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
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三、巩固练习。
1.读出下列百分数:1%、100%、103%。
教师指名回答,然后集体订正。
2.写出下列百分数:百分之二点五、百分之十八点八、百分之零点三。
指名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3.教材第40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请学生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内容?
五、作业设计。
1.课本第40页1,4,5题。
2.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22篇)篇八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复习旧知.。
(1)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投影)。
问:是几个?是几个?是几个?
(2)填空。
是4个是是个是个.。
(3)口算并说明计算理由.。
30+28056+6139+20。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授.。
这样的分数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分数加法.。
(板书:简单的分数加法)。
2.教学例1.【演示课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出示例1。
一张长方形纸,做纸花用去,做小旗用去,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道题应该怎样想呢?(演示动画分数加法例1)。
是2个,是1个,2个加上1个是3个,就是.因此。
(板书:)。
(3)计算并说出思考过程。
3.教学例2.【演示课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演示动画分数加法例2)。
提问:怎样列式?
(板书:)。
思考:得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师出示图片,板书。
(3)再让学生说的思考过程.。
4.练习.。
(1)口答:
(2)计算并说思考过程.。
提问:1用分数怎样表示?(可表示为、、、)。
小结: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写成分子、分母相同的任意分数.。
三、随堂练习.。
1.填空。
(l)2个加上3个,是5个;就是。
(2)3个加上4个,是个,就是。
(3)2个加上7个是个,就是.。
2.判断正误,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3.计算.。
4.一块皮子,做皮包用去这块皮子的,做皮鞋用去这块皮子的,一共用去这块皮子的几分之几?(列式计算,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法,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五、课后作业.。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22篇)篇九
教学内容:
探索与实践、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对百分数意义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对策:课前要注意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调查活动,并把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前准备:
1、师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上面带有百分号。
2、学生课前收集一些百分号。
3、学生课前了解自己家一个月食品支出的金额和总支出。
教学预设。
一、了解情况。
2、调查自己家或亲戚朋友家食品支出的情况。
二、探索与实践。
1、你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中收集到哪些百分数?它们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在小组中交流。(2)小组中推荐出有代表性的百分数在全班交流。
2、算出自己喜欢的科目的'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百分比。
(1)你喜欢上哪些课?
(2)出示周课程表,在表中分别数出它们的周课时数。然后分别算出它们的课时数占一周总课时数的百分比,填在书中的表格里。
3、用计算器操作。
(1)在计算器键盘上找出%键,想想它有什么功能?
(2)如果要把38的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你认为可以怎样操作?自己试试。
(3)交流方法。
(4)用计算器计算:3680=%11897()%。
4、算家庭中的恩格尔系数。
(1):你调查的家庭中,一个月食品支出的金额及总支出的金额大约各是多少元?
(2)介绍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
(3)用计算器计算出恩格尔系数。
(4)引入你知道吗内容。
三、评价与反思。
自己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公正的评价。
四、课后作业:第13题。
教学后记:
课前思考:
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索与实践中的一系列活动前,要先布置学生做好很多准备工作。如课前收集一些百分数,这之前在学习百分数意义时,我也组织学生收集过,很多学生找了衣服上的成分标签和饮料瓶上的商标纸等,我想有了这些天的关于百分数的学习,应该指导学生眼光放远些,视野开阔些,可以从报纸、杂志和电视新闻、网络中收集更多的百分数。
关于恩格尔系数应该是学生们感兴趣的,但课前一定要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中食品支出情况和总支出情况,而且,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家的调查情况进行比较。
第13题可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布置他们在做实验的同时可以写一篇数学。
课前思考:
探索和实践共安排了五个活动,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调查统计、动手操作和简单实验,进一步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对百分数意义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的理解。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一些百分数和了解自己家庭一个月食品支出和各项总支出的金额,为12题做准备,13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七天后算出发芽率,并交流做实验的过程和体会。
课后反思:
上节复习课中还留下第6、7、8题来不及完成,因此,本课中,我先组织学生完成这三题。练习过程中,先要求学生思考题中所将到的百分率合格率、正确率和含糖率是什么含义,然后再列式计算。对于少数学生来说用语言来表达这些百分率的含义还是存在一些困难。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22篇)篇十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新课程要求下,数学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形式,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操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本节课我在学生对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已经认识了分数,对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已经了解,并且知道分数是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进行平均分。在以往有关分数的教学中,感觉同学们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不是很清楚。学生也觉得分数这个东西很抽象,存在理解的误区。学生对于分数的感知很少,好多就是靠背下来的,没有亲身体会过分数的真正含义。由于分数与“除法”、“比”都有着直接的联系,意义不理解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
四、设计思路: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智慧的生成需要一个理想的“融炉”,而这个融炉就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具有挑战新问题情境的结合体。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五、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分数形成的过程,探索分数的意义,充分感知体验分数概念中的各要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西瓜图)现在要把这个西瓜合理的分给每一个同学,应该怎样做?(平均分)每位同学得到多少?()。
对于这个分数你有哪些认识?(关于这个分数,我已经知道了)。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22篇)篇十一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练习练习,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
难点重点: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准备
挂图
环节过程
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2.指导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1)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交流计算结果。
(2)指导探索规律
教师指出: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子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子的差。
(3)请学生举出几个类似的可以用这样的规律计算的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左边两组题的计算。
学生进行观察,并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发现,再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学生明确规律后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右边两组题的结果。
学生举例,互相交流。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练习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通过第6,7题的练习提高学生估计及对计算结果的把握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实物图进行估计,再利用估计的数据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
1.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学生判断后教师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分数是否接近1/2,看分子是否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是否接近0,看分子是否接近0;分数是否接近1看分子与分母是否很接近。
2.完成第7题。
教师组织汇报交流,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自己的估算是否正确。
3.指导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1)理解题意,明确两个量杯中各有多少毫升水。
(2)指导方法:400毫升和800毫升应该等于多少升呢?你是怎样想的?
4.指导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1)理解题意。
(2)指导方法:估计一下每种蔬菜摆放的面积大约各占货架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3)让学生独立完成(2)(3)题的计算,教师组织交流结果。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第41页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3=(2+3)/(2×3)
1/2-1/3=(3-2)/(2×3)
接近0:1/10,2/25
接近1/2:4/7,9/20,7/15
接近1:8/9,11/13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判断,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中先估计,然后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与估算结果比较估算是否正确。
学生观察图片,先得出两个量杯中分别有2/5升,4/5升,再独立完成(1)(2)问题的解答。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指名上台指图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2)(3)题的计算,并进行汇报。
学生自由发言。在分数大小比较的练习中可以渗透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用运用估算的方法比较大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22篇)篇十二
掌握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利用几何直观,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板书这些分数。
2.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里分别包含几个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由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测推想,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图。
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
(2)从上面的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弟弟吃了)。
(3)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问题3: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
2.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1)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同桌讨论:+等于多少?
(3)操作验证答案。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不同的答案吗?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集体验证:
方法2:是2个,2个加1个是3个,也就是。
……。
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用课件进行示范。
(4)引导辨析:+的结果为什么不是?
【设计意图】。
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时出现了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停留在直观感知层面,第二种思路是根据分数的意义从抽象的加法关系进行分析的。显然,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直观感知的层面是不合理的,这时,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比较,不要急于在此时的教学中就把学生的思路统一起来,可以在后面的练习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
2.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
(1)观察课件: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2)猜一猜:-等于多少?
(3)小组讨论:-等于多少?
(4)汇报算法,思路可能有:
方法1;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比1份多1份,也就是;。
方法2:2个减掉1个还剩1个,也就是;。
……。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
(5)讨论:爸爸吃了,同学们想想,他们一家人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可以用几种不同的结果表示?(1,)。
【设计意图】。
通过“他们一家人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一问题的讨论,既巩固练习了前面的分数加法,又为后面学生自学1减几分之几这一环节中对于“1”的理解做好了铺垫。
3.探究1减几分之几。
(1)自学第97页例3,把你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
(2)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怎样想的,是把“1”看作多少来减的?
(3)“1”还可以看成分母是几的分数?请写出几个。
(4)巩固练习(指名让学生板演)。
1-1-1-。
计算并思考,这几道题中的1分别应该看作多少来计算?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1在不同的算式中表示的分数不同,意义亦不同。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第97页“做一做”第1、2、3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2题。
【设计意图】。
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组织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你是怎样计算的?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22篇)篇十三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
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掌握积与因数的关系,能灵活运用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判断。
3、极度热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10页。
2、计算。
3、我能辩对错。(对的打“ ”,错的打“ ”)。
1)、求1/6的5倍和求5个1/6的和列式都是1/6×5。 ( )。
2)、分数乘整数是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
3)、4/21×3=4×3/21=4/7 ( )。
4)、2根1/4米长的铁丝比1根1米长的铁丝长。 ( )。
二、合作探究:
2、分数乘分数,这里的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计算时先把带分数化成( ),然后按( )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学以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
2)、分数乘分数,应该( )乘( ),( )乘( ),能约分的可以( )再乘。
3)、一根木棒长7/8米,它的2/7是( )米。
4)、一个长方形的宽是3/7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2、计算。
7页。
3、列式计算。
4、动手画一画。
5、解决问题。
1)、要修一条长3/4千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1/8,第一天修了多少千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4/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22篇)篇十四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同样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以直观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直接发现结果,然后根据折出来的结果探索计算法则,放弃了教材中两次折、画的方法。刚上完课,表面上感觉按部就搬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教学过程有点脱节。在评完课又听完其他老师的课后,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1、敢于冲击教材。
一是改变了情景中的主人公,把教材中的王芳改成了老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样更能激起学生质疑的兴趣;二是我放弃了教材中两次折、画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通过一次折纸理解了意义发现了计算结果,然后观察发现了计算方法。这样,为学生探索与交流保证了充足的时间。
2、关注动态生成。
在课的开始,我激活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面对“老师每小时织围巾1/4米”的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产生疑问,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冲动。在学生形成的关于问题的多种原始想法中,我关注了动态的生成,抓住鲜活的生成资源,筛选出了关键的问题,使本节课的目标及教学重点成为学生的探讨焦点,体现了教与学的双主体地位。
3、敢于放手研讨。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以折纸涂色活动为主线,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观察交流,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问题。折纸是为了理解意义。当学生由1/2×2的意义推测出1/4×1/2的意义是表示求1/4的1/2是多少时,我知道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这样说。正是通过折纸,学生理解了1/4的意义,1/2的意义,才能理解1/4×1/2的意义。因为学生只有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才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通过数形的结合,学生在理解意义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分数乘分数时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学生经历了抽象---直观---抽象的探索过程。
4、合适的支点能贯通整个课堂。
这节课表面上感觉按部就搬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教学过程有点脱节。听了同事的数学课,我茅塞顿开!
在折一折的过程中,我直接让学生折1/4×1/2,虽然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在少数同学的带动下折出了1/4×1/2表示1/4的1/2,可是有的迁强。听了刘虹老师的课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的课堂脱节,是因为我丢掉了课本提供的支点:先折1/4×2。因为学生由整数的意义得出"1/4×1/2表示1/4的1/2是多少"那只是推测,并不知道为什么,只有体会出1/4×2描2个1/4,才能知道半(1/2)个1/4描1/4的一半,这样才真正明白为什么说1/4×1/2表示1/4的1/2是多少",所以说,折1/4×2是成功完成1/4×1/2的支点,很重要。
5、学具的准备是无声的引导。
要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具。只有让学生准备好学具了,学生才可以探索得更深入,更全面。比如:如果只给学生准备一张纸,那么学生是不是也就只会折纸,如果再为学生准备尺子和笔,那学生是不是也就想到通过画图的方法来进行探索和研究,再为学生准备彩笔,学生是不是也就能向导通过画、涂的方法来研究。总之学具准备的充分,学生探索的才更自由,更全面。
而我只让学生准备了两张纸和两只彩笔,拘限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致使学生只用了折纸感受意义,理解计算方法。限制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22篇)篇十五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
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的、的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教学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长方形纸,学生观察。
2、依次呈现长方形图,逐步提问。
(1)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出示斜线。问:画斜线的`部分各占的几分之几?
追问:的、的又各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明确:的是,的是。(板书)。
3、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的呢。
口答。
4、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5、完成填空:
6、比一比:
这两个算式与以前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分数乘分数。
7、猜想:观察这2个式子,猜猜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么计算的?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直观图,逐步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不断的追问、交流中形成完善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获得独特体验,同时建立了初步的计算方法的猜想。)。
(二)验证猜想。
谈话:这个猜想很有价值,对不对呢?我们还要举一些例子来验证。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
2、结合题意提问。
(1)说一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2)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学生完成填空。
3、操作验证:。
(2)学生操作活动,一生板演,师巡视。
(3)组织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三)比较归纳。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问: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2、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再在小组里交流。
3、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设计意图:计算方法的得出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则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试一试。
1、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核对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1、出示:请用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提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3、学生尝试解答完成填空。指名板演。
4、追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5、说明: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教师示范:
6、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照上面的样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四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2、完成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小时耕地公顷,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
3、完成练习九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
4、完成练习九第4题。
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最希望得到应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练一练、改错比一比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新知,并学会反思,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本节课学习了分数乘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设计意图:必要的学习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提升学习方法。)。
练习九第2题、第5题。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22篇)篇十六
教科书第10~11页例3、例4。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1、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纸。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板书1/5×4)。
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汇报。(根据“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板书)。
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是求什么?(1/5的3/4是多少?)。
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5的34。怎样计算?
(板书)。
根据板书的两个计算算式讨论归纳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反馈提高,巩固计算。
出示例4,读题。
师: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由学生讨论得到: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3/10×2/3。
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结果交流计算情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22篇)篇十七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4出现教材中的图形。
然后问:画斜线部分是1/2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由此明确:1/2的1/4是1/8,1/2的3/4是3/8。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求1/2的1/4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
求1/2的3/4呢?
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
打开书p45完成。
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学例5。
(1)让学生说说23×15和23×45分别表示23的几分之几?
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计算这两道题吗?
学生试做。
订正完后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
(2)验证比较。
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23。
再画斜线表示23的15和23的45。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观察比较。
3、归纳总结。
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
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练习。
1、完成p46的试一试。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在计算。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同学们,下面着几道题你回计算吗?
出示:2/11×3=。
4×5/6=。
请同学们先完成p46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教师进行示范如p46。
2、练习。
完成p46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综合练习。
1、做练习九的第1题。
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2、做练习九的第3题。
说出错的原因。
3、做练习九的第4题。
看谁算的最快。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七、作业。
练习九的第2、5题。
教后记: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基本达到教学要求。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22篇)篇十八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3、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感受画图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直观性。
教学课件、长方形彩纸。
教师说明折纸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课件演示折纸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
1、课件出示问题,根据题意出示图示。
2、提出问题(1),继续出示图,使学生明白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出算式,并结合图得出:1/31/2=(11)/(32)=1/6.
3、提出问题(2),方法和过程同问题(1)。
师生共同总结出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完成试一试的四道题。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3、练一练第3题。
4、练一练第4题。
5、练一练第5题。
由折纸引入学习活动,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分数乘法问题的准备。
结合课件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理解题意,明白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为总结计算方法作铺垫。
先让学生观察两个算式,自己总结方法,教师指导归纳,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交流。
其中的指谁的?理解这个问题,学生就知道了是求1/4的2/5是多少。
通过面积计算,巩固分数乘法计算方法。
关注比较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抽象描述。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
生: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面积的1/4.
师: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的一半的几分之几?
生:折出的纸片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的一半的1/2.
师:也就是说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师边口述题意边出示课件。
师边口述题目边演示课件。
师: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怎样计算?
生: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1/31/2=(11)/(32)=1/6.
师:观察两道题的计算过程,分数乘分数,我们是怎么计算的?
生概括归纳。
师:大家用你们自己归纳的方法试着计算试一试的题目。
交流时说说计算方法和过程。
师:说说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师:丫丫吃了其中的2/5,是谁的2/5?
理解后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列式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注意学生比较的方法。对于好的方法给予表扬。并归纳总结比较方法。
集体订正。注意得数后面要有单位名称。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22篇)篇十九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算理与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两个教学目标。
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先教学例4,以1/2×1/4和1/2×3/4为例,让学生先根据图形理解算式的意义,再根据图形写出计算结果。
三、然后教学例5,以2/3×1/5和2/3×4/5为例,让学生根据算式在图中画斜线表示计算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让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四、最后通过观察例4和例5算式和结果,概括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今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纵观教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不同的层次,数形结合能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要将“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让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22篇)篇二十
苏教国标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8—99页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第100页练习十九第1—3题。
1、让学生体验百分数的产生过程,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的练习与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能用百分数的知识描述、处理生活中的有关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感。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搜集百分数,ppt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设境。
师:(出示课件)请看“新闻播报”,谁来读。指名读。
(1).高邮市在邮文化节期间,与外商正式签约项目数量占投资项目总数的73.3%。
(2).三垛镇今年的工业产值是去年的215%。
2、引题。
师:同学们认识这些画横线的数吗?(认识)是什么数?(百分数)。
怎么读?指名读。
师: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置身情境,探究意义。
教学例1。(出示课件)。
1、探究。
(1)、请注意观察,如果只看投中数,你们认为谁投篮最准?为什么?
(2)、这种方法公平吗?(不公平)为什么呢?指名说。那么,怎样找出投篮最准的人呢?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3)、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出示:先求每人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__分之__。各是多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你们能直接看出谁投篮最准吗?(不能)有办法进行比较吗?(通分)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那么,64/100表示的是的__________占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65/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数都表示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____________。
(4)、求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百分之几,而不求几分之几,这样有什么好处?
(5)、你们课前看到的百分数是像92/100这样写的.吗?可以怎样写?试一试。
(6)、(出示课件)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7)、指导写法:写百分数时,例86%,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写分子86,再写%。在写百分号时,也要注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写左上角的小圆,接着写斜杠,最后写右下角的小圆。这样一个百分数就写成了。
让学生练写这三个百分数。
2、交流。
(1)、师:刚才,我们借助了百分数选中了投篮最准的人;看来百分数真是个好帮手。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搜集的百分数。指名说。小组内交流。
(2)、师:我们再来说说新闻播报中百分数的实际意义。指名说。
3、概括:
生交流汇报,出示意义,齐读。
(2)小组讨论:
1、百分数为什么又可以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2、百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什么?
3、为什么百分数不能用来表示某个具体的数量?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4、对比。
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a运用百分数时要注意哪些?
b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小组交流、汇报。
三、组织练习,巩固提高。
(一)、读读写写。
1.读出下面的百分数(导学案第5题)。
指名读,齐读。
2.写出下面各数(导学案第6题,为了方便,可在加一二题,如百分之零点八)。
你写了几个百分数,同学们能用刚学的百分数说说他完成题数的情况,完成了___%,还剩____%没完成,希望你能达到100%。
现在请写好的同学举手。好,同学们都完成了作业,可以说“这次作业我们班完成了____%。
(二)会读、会写,更要会用,请看下题。
3.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50%3.9%120%100%。
(1)武宁小学学生每月所用零花钱占学校买图书钱数的25%,开展节约活动后,明显减少,现在只占()。
(2)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3)只要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个单元考试的及格率一定能达到()。
(三)读出下面每一句话,你能体会句中百分数要表达的意思吗?你又能想到什么呢?
一本书已看了40%。
自行车厂上半年完成了全年生产计划的60%。
(四)轻松一刻。生活中有许多成语也和数学有关,请看——————妙解成语。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22篇)篇二十一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分数与分数相乘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
1.复习迎新。
口头列式。
(1)80的是多少?(2)的是多少?
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
课中进行预习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三、目标引领,探究导学。
(一)、创设情境。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4出现教材中的图形。
然后问:画斜线部分是12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由此明确:12的14是18,12的34是38。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求12的14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求12的34呢?
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
打开书p45完成。
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学例5。
(2)验证比较。
3、归纳总结。
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练习。
1、完成p46的试一试。
同学们,下面着几道题你回计算吗?
出示:211×3=4×56=。
请同学们先完成p46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教师进行示范如p46。
2、练习完成p46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巩固练习,反馈练学。
1、做练习九的第1题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2、做练习九的第3题说出错的原因。
3、做练习九的第4题看谁算的最快。
五、课堂总结,拓展思学。
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教后记: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22篇)篇二十二
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感受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的乐趣。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整数。
课件。
一、谈话导入。
1.观察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出示生日会分蛋糕情境图)。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7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这学期我们还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1。____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____表示什么。____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先让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实际上就是求3个是多少。)。
2.学生独立列加法算式解答。____++==(个)。
3.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1)提问:这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都相同。)。
(2)追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启发学生得出:3个相加,用乘法表示是×3或3×。)。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3个相加的和,也可以列成算式×3,那么×3样计算呢?
(2)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观察。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是个,2个乘3就是6个,所以就是。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情况进行板书:×3=++====(个)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虚线框起来的思考过程可以不写;分数线要用直尺画。
4)学习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子用“2×3”得来,说明分子中含有因数3,而分母是“9”,也含有因数3,所以将“3”和“9”进行约分,即:____×3==____(个)。
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5)提问:如果把算式“×3”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变成“3×__”
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尝试计算后组织交流。
(6)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
指名回答,多让学生参与交流。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5.练一练。
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投影交流。
教师强调:分数与整数相乘时,一定是整数与分母约分。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这道题是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第三小题是整数乘分数,通过这道计算题,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师也可以借此来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练习。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3.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kg的衣物就需要5个洗衣粉。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哪些疑问?
1.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
一、谈话导入。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指名列出算式:12×3。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想:求3个12l,就是求12l的()倍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