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报告的写作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和反思自己的实践过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在下面的范文中,您将看到一些具有独特观点和创新思维的实践报告样本,希望能给您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
地理野外实践报告范文(15篇)篇一
专业班级:**级资环*班姓名:**学号:********。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实习人:**。
学号:********。
年级**资环*班一、总论。
2、掌握野外土壤调查剖面点的选择,了解各类型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性质、形态特点、分布状况以及改良利用状况,土壤剖面点观察记录的类容和一般方法。
3、通过对泰安市山口镇的当地土壤进行实地调查,了解野外调查的方法和程序。掌握土壤类型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绘制过程。
(一)酸性粗骨土的具体观察1、分布。
该土种主要分布在鲁东丘陵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酸性岩缓丘的中上部。土壤面积792837亩,占全省面积的,其中耕地513344亩,非耕地277493亩。
(一)收获:在实习之前,我就很期待,希望在这次实习过程中真正能学到好多知识,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了解了山口镇地区各种类型土壤的分布、形态特征、形成过程、改良利用等,对土样也进行了采集,学会了土钻的使用方法,土壤区域的划分方法,学会了如何使用野外剖面调查表等,书本知识通过切身实践之后,认识更加深刻,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也会更好的运用。
地理野外实践报告范文(15篇)篇二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专业课程,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我们已经基本掌握和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算法以及实现方法。可是理论知识不能脱离实际操作。于是开学初我们班就开始正式进入了本专业的实习。
这次实习的单位是xx。实习的内容是针对xx市的土地调查的内页工作。内业阶段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整理外业调查成果,形成原始调查图件和资料;二是依据原始调查图件和资料,建设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汇总输出土地利用图件和土地统计表;三是编写调查报告,总结经验,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等。根据老师的安排我们小组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地图矢量化及数据入库。通过几天的学习我们主要学习了xx软件的使用,了解了xx属性管理子系统是专门用于定义矢量数据的属性结构,并且进行可视化编辑。它还提供了强有力的属性库创建、编辑工具。在xx系统中包含点、线、区、网、表五类文件,而区域包括弧段和区两种实体数据,相应地属性也分为点属性、线属性、区属性、弧段属性和结点属性五种。而地图矢量化是把读入的栅格数据通过矢量跟踪,转换成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可通过扫描仪扫描原图获得,并以图像文件形式存储。
这次实习,是结合二次土地调查进行的,虽然工作量比平时的上机练习要大得多,但是,因为结合实际,对于xx我们学到了更多,也掌握了更多。比如说工具条的使用、点与线的参数以及属性的统改、图例板的使用、地图参数的设置、行政界线的交错标绘等。
从第一次看不懂影像图、对软件功能的陌生到最后能独自一人灵活运用xx完成数据输入、出图、建库等一系列的高难度的水平。这一过程离不开老师的耐心教导。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尤其是明白了团队的力量。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个项目,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去保持和团队中其他同事的交流和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曾对团队精神的能力要求有这样的观点:要有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合理的分工可以使大家在工作中各尽所长,团结合作,配合默契,共赴成功。个人要想成功及获得好的业绩,必须牢记一个规则:我们永远不能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团队利益之上,在团队工作中,会出现在自己的协助下同时也从中受益的情况,反过来看,自己本身受益其中,这是保证自己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通过这次实习,加深了我们对专业的深入认识和理解,增强了对于xx的使用,特别是在实习过程中,我亲眼看到老师们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同学们团结互助的精神。让我感受最深、受益最大。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实习,是开端也是结束。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他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辉煌,继续创造更多的价值。
总之,毕业实习使我获得了人生第一笔宝贵的工作经验,虽然在步入社会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很多教训要吸收,但我想我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无论是心态上还是技能上。现代社会的竞争是残酷的,但只要努力地付出,我的职业生涯就必定会开出希望的花,结出成功的果。
地理野外实践报告范文(15篇)篇三
问题q:哪些项目要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现状调查?答复a:
a.部3号令规定的重点单位;附录a中明确的行业;
c.自身是敏感目标,且可能存在已被污染的;d.其他情况都可以不测。
问题q:哪些情况要全测gb36600的45项指标?答复a:
a.至少有一个表层背景样需要全测;
b.改扩建项目中最可能被污染的地方需要有柱状样全测,至于多少个点,根据项目情况来定。至少选择一个污染最重的柱状样。
问题q:部3号令要求土壤和地下水现状调查、报送与信息公开?答复a:一般而言,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包含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内容,通过国家环评信息报送平台提交的环评文件,即完成了3号令要求的报送和公开任务,无需再增加重复工作量。2019年7月1日前,若未执行hj964,可将调查内容作为环评文件附件。
问题q:土壤环境现状监测点位能否减少?
答复a:导则要求的点位已经最低底限,点数不可能再简化。
问题q:建设项目内部涵盖居民区的建设项目该如何判定敏感程度?答复a:原则上视为企业建设用地,不作为建设项目评价定级的敏感程度判定指标,但是可考虑其作为敏感目标来设置监测点位。
问题q:现状监测采样过程中,达到一定深度都是砾石,无土可取怎么办?答复a:根据表6中表注b,“柱状样通常在0~、、m分别取样,3m以下每3m取1个样,可根据基础埋深、土体构型适当调整”,若都是砾石情况可不取土样。
问题q:危险品、化学品或石油输送管线的调查范围及布点数量?答复a:对于这类项目的管线两旁可向外延伸200m作为调查评价范围,并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在土壤环境敏感目标处适当布设监测点位,不强制要求布点数量。该部分点位可不与跟踪监测计划衔接。
问题q:自身为敏感目标的建设项目,可根据需要仅对土壤环境现状进行调查。
答复a: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对居住区、学校、医院、农田等的保护;农田项目本导则中已在农林类项目中做了具体规定;对于住宅、医院、学校等建设项目在项目类别中已经纳入到了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一列,但是考虑其自身的敏感性,应考虑外环境对其影响,因此在总则中提出该建议,若该类项目所在地或周围可能存在污染源的,可根据原则进行布点并对全部因子进行检测。以确保该类项目的自身安全性。
答复a:(1)建设项目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以下简称《导则》)布点原则针对调查评价范围内的每种土壤类型布设监测点,该类监测点的现状监测因子根据中c)规定需监测基本因子与特征因子,其中基本因子的选取由该点所在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应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决定。若该监测点布设在建设用地上,其基本因子应包括《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1所列45项指标。
根据用地历史资料和现状调查情况,建设项目占地范围及其周边可能影响区域的土壤环境已存在污染风险时,应根据《导则》布点原则在可能影响最重的区域布设监测点,该类监测点的现状监测因子根据中c)规定亦需监测基本因子与特征因子,其中基本因子的选取原则同上。
上述两类监测点布设在建设用地上时需监测《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1所列45项指标及建设项目特征因子,布设在农用地时需监测《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表1所列8项指标及建设项目特征因子。此外其他类型的监测点,其土壤环境现状监测因子可仅为特征因子。
(2)场地内及周围区域土壤环境当前及历史上确无可能污染源的,无需根据《导则》布点原则布设监测点位。
答复a:“周边”指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范围,应在工程分析基础上,识别建设项目影响类型与途径,结合建设项目所在地的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条件判定。
一般原则为地表漫流考虑厂界周围50m范围,无组织沉降考虑厂界周围200m范围;有组织沉降可根据最大落地浓度距离来考虑,一般可考虑范围。
答复a:单个柱状样点是否包含、、及3m以下的样本,由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垂向深度确定。
答复a:(1)评价范围包括建设项目占地范围内和占地范围外,占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规划为准,占地范围外的以现状为准。基本因子根据监测点所在位置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应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选取。
(2)建设项目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附录a、附录b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识别工作,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iv类。如问题所指的生产果汁等食品加工生产类建设项目,属表中的第十款“其他行业”,其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iv类。
答复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中“a)”的“土地利用类型”占地范围内的以规划为准,占地范围外的以现状为准。
答复a:构成土壤污染风险有三要素:污染源、暴露途径和受体(如人群),三者缺一不可。污染地块的安全利用是指通过采取修复或者风险管控措施,使污染地块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处于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修复是通过减少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或者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毒性等方式达到安全利用的目的。风险管控是采取各种措施,消灭或者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降低风险发生时造成损害的程度,达到安全利用的目的,例如采取阻隔措施,切断污染物的暴露途径,人群接触不到污染土壤,污染土壤对人的健康风险就会消除或降低。因此,修复和风险管控措施均能够达到安全利用的目的。
通过风险管控可以实现安全利用,但不是所有的风险管控均可实现安全利用。例如,通过限制进入等措施,防止人群进入污染区域,可以管控对人体的风险,但不能保障该地块可以安全利用。因此只有达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管控、修复目标且可以安全利用的地块才可以移出名录。
答复a:达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管控、修复目标且可以安全利用的建设用地地块可以移出名录。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等的规定,风险管控、修复活动完成后,需要实施后期管理的,土壤污染责任人应当按照要求实施后期管理。从事后期管理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约定对后期管理活动结果负责。
需要说明的是,风险管控、修复的目标是基于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场地条件、暴露情景等确定的,因此,经风险管控、修复后的建设用地地块的再开发利用,必须满足特定的要求条件,一旦有关条件发生变更,地块仍然可能存在风险,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措施。
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八十条和第九十二条的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从事后期管理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执业情况,纳入信用系统建立信用记录,将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布。违反本法规定,土壤污染责任人或者土地使用权人未按照规定实施后期管理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以上行政监管能够确保后期管理满足长期安全要求。
q:在风险管控地块上进行施工建设,项目建设后如何进行跟踪监测和监管?
答复a:根据《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的规定,实施风险管控的地块应提出后期环境监管要求,一般包括长期环境监测与制度控制。后期环境监管要求参照执行。
答复a:(1)根据《xxx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条“禁止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的规定,在农用地施用清淤底泥,不得对土壤造成污染。
(2)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清淤底泥相关污染控制地方标准。
(3)施用清淤底泥时,原则上清淤底泥产物中污染物的含量应不高于施用地土壤中相应的含量。清淤底泥施用前、后要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发现存在土壤污染风险的,应当停止施用并采取风险管控和修复措施。
答复a: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实施重点管理的行业确定。
答复a:(1)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布点需要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要求。该导则于2019年7月1日起实施,在此之前,布点参照《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要求执行。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土壤环境现状监测基本因子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1所列基本项目一致。该导则实施之前,土壤环境现状监测因子需要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对初步调查阶段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的要求,既包括表1中所列必测项目,也包括依据hj、hj及相关技术规定确定的选测项目。
答复a:为配套《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实施中苯胺的测定,我部正在组织制订《土壤和沉积物苯胺类和联苯胺类的测定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目前,该标准已公开征求意见。在该标准发布实施之前,实验室按《合格评定化学分析方法确认和验证指南》(gb/t27417-2017)、《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168-2010)和《土壤和沉积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hj834-2017)相关要求做好方法验证,确保方法检出限、测定下限、选择性、线性范围、测量范围、基体效应影响、准确度、精密度和测量不确定度等满足gb36600-2018苯胺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要求的基础上,可以使用hj834-2017开展土壤中苯胺的监测工作。
答复a:《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保护目标主要是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适用范围主要是耕地以及园地、牧草地。
《xxx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一条第四款规定,“对未利用地应当予以保护,不得污染和破坏”。
林地和未利用地土壤如何选用评价标准,应当依据其保护目标确定。比如,为保障食用林产品安全,可适用《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通用要求》(ly/t1678-2014);未利用地可以按照未来拟利用方式及保护目标选择相应评价标准。
地理野外实践报告范文(15篇)篇四
下蜀林场面积虽然不大,但所见地层和地面物质较为复杂,下面就林场地质状况作一简述。
新生代:现代冲积层,分布于丘间谷地。
坡积及洪积层,分布于山坡及山麓间,有石砾。
第四纪下蜀层沉积物,黄褐色有红色粘质、深厚、底部有铁锰结核及灰色斑纹且往往上覆坡积物,本区大部分由此构成。
中生代:白垩纪——第三纪侵入岩,多属中性岩类,极易风化,大馒头山顶部新场部及武歧山、空青山的南坡有成片分布。侏罗纪x层,多为砂岩,较易风化,大馒头山北坡成带状分布。
古生代:二叠纪船山、栖霞灰岩,前者灰白质纯,后者灰黑,零星分布于武岐南坡,山腰下部,石炭纪乌相系(五通系),多为石英质砂岩,坚硬不易风化而构成山脊。多分布于武歧山、空青山顶部及山腰中部。
志留纪高家边层,棕绿、灰绿色砂页岩,含泥质、灰质,层理面含白云母,易风化,氧化后铁质侵染而显黄棕色。
地理野外实践报告范文(15篇)篇五
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目测及老师提供的调查方法对土壤剖面进行大致的调查,所得结论可能与室内实验有所差别。但是野外调查所做的初步判断能够让我们对所调查剖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参照野外调查数据所得结论如下:。
(1)土壤剖面的紧实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不同于农业土壤。原因是我们所挖土壤剖面为自然土壤剖面,受人为因素(如人及机器的碾压)影响极小,由于重力的作用,上层土壤必定对下层土壤产生压力,压力由上向下逐渐增大,于是产生土壤剖面紧实度从上向下逐渐增大的结果。
(2)同一地区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紧实度不同。大区地形差别不大,所挖剖面土壤的紧实度却不同,这时植被的影响因素不容忽略。由于不同植被的生长所需环境不同,而植物的生长也在影响着周围的环境。不同植物的根系对土壤的切割能力不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不同,因此导致周围矿物岩石的风化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土壤的紧实度和石砾含量。
(3)不同植被下土壤的质地不同。由于大区环境大体相同,土壤质地的不同同样取决于植被。不同植被的含根量及跟的大小粗细不同,必然影响周围矿物岩石的物理风化,而植物生长过程中释放的有机酸的不同让土壤进行进一步不同的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加上不同植物吸收的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差异,必导致土壤质地不同。另外,植物生长所需水分不同,会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含水量不同。
2、室内实验数据分析。
(1)土壤的含水量同野外调查结果大体一致,从上到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2)同一土壤剖面的土壤容重从上至下呈增高的趋势,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容重又有所不同。容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土壤的孔隙度,可见土壤的孔隙度从上到下呈降低的趋势,这一趋势也符合土壤紧实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造成以上规律的原因同样是重力和植物的综合影响。
(3)土壤速效钾的含量从上到下大体呈降低的规律,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钾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之一。土壤中的钾素可分为四种状态:含钾矿物(难溶性钾);非代换性钾(迟效钾);代换性钾;水溶性钾(后两种为速效钾)。植物所能利用的钾是以水溶性及代换性状态存在的钾,其中主要是代换性钾。土壤中的速效钾之所以呈现从上到下逐渐降低的规律,我认为能为原因有两方面:第一,矿质元素的生物小循环。钾被植物吸收以后运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最后随着枯枝落叶返回土壤。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会导致土壤中钾的含量从上到下逐渐减少。第二,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钾,因此由于根系的吸引作用,根系附近钾的聚集也相应会多一点,而根系也主要集中在土壤剖面的上层。综上所述,以钾的循环为主,根系对钾的吸引为辅的机制,导致了以上规律。
(4)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第一,总体上植物散落的枯枝落叶、动物及微生物的残体所积累的有机质遗留在土壤表层之后,虽然会随着雨水等向下渗,但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就会导致有机质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第二,不同植被散落的枯枝落叶不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不同会造成不同植被下有机质的含量的差异;第三,不同植被生长所需环境不同,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有差异,因此对土壤质地会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的截留能力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的有机质的分布规律。(5)不同植被下土壤的ph和有机质不同。ph没有明显的规律,猜想原因是不同植被的根系位置不同、释放有机酸的量和位置不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以上因素综合导致了土壤的ph的不规律性。土壤质地从上到下由壤土过渡为砂土或黏土,主要是不同植被的改造能力的差异引起的。
地理野外实践报告范文(15篇)篇六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实习时间:20xx年12月2日到12月5日。
指导老师:xxx老师、xxx老师、xxx老师。
实习人员:xxxx级全体同学。
实习记录:12月2号集体观看了有关土壤样本化验、土壤农化分析的电视节目,下午领取了实习工具。3、4号两天进行野外实习。我们的实习路线是:棘洪滩水库附近-胶东镇镇南-大沽河旁-x北坡村-x红土崖,在这两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测土壤样品的ph值和石灰反应。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第四天我们将各组的记录做成报告,进行了总结交流。
地理野外实践报告范文(15篇)篇七
深入体会课堂讲授的土壤基本性状、土壤与环境的关系、土壤分布规律及土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习野外资源调查方案制订和路线选择原则,野外记录方法和总结报告编写方法。
3.学习区域综合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土壤资源利用有关的环境问题的能力。
结合相关的地理学知识,综合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和人类活动特征,找出农业生产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应对方略。
剖面记述内容作简单的说明。
(1)土壤颜色颜色是土层最突出的外部特征。土壤颜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土壤的成土环境和土层性质。有许多土壤还是从颜色而得名的。如红壤、黄壤、棕壤、黑土等。在野外,土壤颜色可以依据标准的门塞尔比色卡定出,完整的命名为“颜色名称(色调亮度/彩度)”如“淡棕(5/6)。
(2)土壤质地准确的土壤质地类型是通过室内分析获得的。但在野外也可以依据经验进行初步的判断。通常是直接用手捻摸或加水湿揉来判断,是一项经验性较强的工作。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简单地区分出砂质土、壤质土还是黏质土,应不难判断。
(3)砾石状况土壤质地仅是指土壤中粒径小于2mm的“细土”部分而言的。而有些土壤,尤其是山地丘陵地区的土壤,土体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砾石。砾石的大小和多少直接反映了土壤形成中的堆积环境。在野外一般是粗略估计土层中砾石所占的百分比。
(4)土壤结构土壤的结构即是土壤颗粒在自然状态下粘结组成的团聚体,一般分为粒状、块状、棱柱状、片状、核状等常见的几种形态(详见教材)。
(5)松紧度也称坚实度或硬度。在野外一般用土刀、土铲等工具粗略地测试。松紧度一般分为四级。疏松:土刀、土铲等很容易楔入土体;稍紧实:土刀、土铲较容易楔入土体;紧实:上述工具需用较大的力才能楔入土体;极紧实:土刀、土铲很难楔入土体。
(6)孔隙状况孔隙状况包括孔隙的大小和孔隙的多少两项内容,除非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很难对其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建议实习时可使用“多大孔隙”、“有大量的细小孔隙”或“少量孔隙”等较模糊的描述语言。需要注意的是,应留意在某些土壤中有发育很强的棱柱状结构体。结构体之间的垂直裂隙比较突出,并强烈影响土壤的水分运动。
(7)土壤湿度在野外判断的土壤湿度只是相对的,因野外土壤的含水量受天气影响因此只对在晴天时比较土壤剖面上下各层的相对含水量有意义。土壤的湿度在野外也是通过手感经验来判断的。湿度一般分为五级。
干:土样放在手掌中,无凉意,无湿感,捏之成粉,吹之飞扬。
稍润:土样在手掌中有凉润感,但无湿印,手捏不成团,吹之不扬。
润:手掌明显润感,手捏成团,扔之散碎。
潮:手掌中可有明显湿痕,可捏成团,扔之不碎。
湿:土壤水分过饱和,手压出水。
(8)新生体新生体不是成土母质中的原有物质,而是土壤发育过程中新形成的产.物。土层中的新生体种类和状态常能指示土层的性质和发育程度。土壤中常见新生体有石灰结核,石灰假菌丝体,盐霜,盐结皮,铁锰胶膜,铁锰结核,铁锈斑等等。
(9)ph值取各层少许样品放人白瓷盘中,滴加少许蒸馏水,制成土壤浸提液。轻摇静候片刻,然后用ph广泛试纸醮取浸提液,比色确定土层的酸碱性。
(10)石灰反应若ph测试土壤剖面呈碱性,则可进一步用1:5的稀盐酸为试剂约测土。
壤中碳酸钙的含量(表)。方法是分层取少许土样,分别用滴管滴加稀盐酸数滴,根据反应现象,判断碳酸钙含量的高低,并将相应的符号记人剖面调查表中。
地理野外实践报告范文(15篇)篇八
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
指导老师:资源环境学院张杨珠教授,周卫军,王翠红,廖超林,黄运湘,尹力初。
小组成员:刘国云(组长)、陈浩、杜虎、周水亮、谢嵩、谭艳玲、龙毅飞。
实习工具:铁锹、大小锄头、剖面刀、ph指示剂、hcl试剂、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样品盒、望远镜、地质罗盘仪、海拔仪、gps仪。
实习内容:我们的行程为五天(8月22日—26日)。行程路线:8月22日行程为学校-昭山(107国道)-x城区-醴陵-攸县(106国道)-茶陵-炎陵县城(宾馆);8月23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宁岗、黄洋界到达井冈山;8月24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大院农场到达万洋山最高峰;8月25日由炎陵县城出发至鹿原镇;8月26日由炎陵县城回至学校。在这几天中,我们对实习地区主要地质地貌进行了调查,挖掘了多个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在8月26日下午,我们在x地质博物馆观看了有关录像,在博物馆初步了解了x地区金属矿物分布图,恐龙演变过程及其部分恐龙标本,还看到各种岩石矿物标和震旦纪至第四纪生物进化过程的中由代表性的标本,获益匪浅。28日我们在学校实验室里对采回的土样进行了综合评价。
实习记录:
第一部分:x县地区(20xx年7月15日)。
路线:学校—星沙镇东—春华—大鱼—高桥—金井。
观测点一:星沙镇东。
在该点我们观测到了紫色页岩上发育而成的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紫色页岩为第三纪新生代紫色页岩,岩层理清晰,呈细—粗—细分布,很明显是由流水搬运时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岩层下部石砾磨圆度不高,可看出搬运的距离不远,但中间磨圆度较好。从剖面上可看出下层岩石颜色变化大,这是沉积过程不同而造成的。胶结物部分有石灰反应。上层第四纪红土红壤受流水侵蚀形成了明显的冲沟、袭沟。该土壤以粘粒为主,质地粘重,可分为a-ab-b-c层。植被有大量的蕨类(酸性土壤代表植物)、油茶等。
观测点二:春华。
在该地区我们观测了板岩性状及其它所发育的土壤。该点板岩由距今3亿5000万年古生代页岩变质而来的。质地稍软,由于岩层之间的积压造成层理倾斜,岩层间通气透水性好。岩层上发育的土壤肥沃,养分含量多,植被好。土层内含有红、褐色胶膜。可分为a-ab-c层)a为淋溶层,颜色暗,根系多;ab层土层致密为土壤母质混合层;c为母质层。
观测点三:茶科所。
地理野外实践报告范文(15篇)篇九
全面贯彻落实xxxxxx在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xxx中央xxx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根据全省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2018年度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土壤环境质量目标:到2018年底,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比例保持在81%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
二、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推进土壤环境质量调查1.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配合省生态环保厅,2018年底前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采样和分析工作,查明我市农用地土壤超标面积、分布和程度,明确耕地退耕还林和安全利用任务。
配合省生态环保厅,全面排查化工、电镀、固废处理等。
1重点行业企业用地,2018年5月底前完成74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基础信息调查。
(牵头单位:市生态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秀英区政府、龙华区政府、琼山区政府、美兰区政府、桂林洋开发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3.开展土壤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定期监测。
制定年度监测计划,开展土壤环境质量和产品质量定期监测,及时掌握土壤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状况及年际动态变化,发现超标现象及时开展调查评估,并实施风险管控。
(牵头单位:市生态环保局、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责任单位:秀英区政府、龙华区政府、琼山区政府、美兰区政府、桂林洋开发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二)提升土壤环境管理水平4.强化土壤环境监管。
充分利用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数据共享,提高管理效率。配合省环保厅开展我市基层土壤环境监测和执法培训,改善基层执法和监测条件。开展重点工业园区和行业专项检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土壤环境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控新增污染。
(牵头单位:市生态环保局;责任单位:秀英区政府、龙华区政府、琼山区政府、美兰区政府、桂林洋开发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三)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5.控制和减缓农用地土壤酸化。
2制定、发布并实施我市农用地土壤酸化控制方案,落实年度土壤ph值高于5的耕地增加面积。市农业局应将农用地土壤酸化减缓情况纳入各区和管委会土壤保护成效考核范围。
(牵头单位:市农业局;责任单位:秀英区政府、龙华区政府、琼山区政府、美兰区政府、桂林洋开发区管委会)。
6.分区域推进超标农用地安全利用。
(1)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已发现食用农产品超标的,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开展土壤环境调查,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
(牵头单位:市农业局、市生态环保局;责任单位:秀英区政府、龙华区政府、琼山区政府、美兰区政府、桂林洋开发区管委会)。
(2)应当对威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的管控区域,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方案,移除或者清理污染源,采取污染隔离、阻断等措施,防止污染扩散。
(牵头单位:市生态环保局;责任单位:秀英区政府、龙华区政府、琼山区政府、美兰区政府、桂林洋开发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四)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7.落实部门监管责任。
严格执行《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加强污染地块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规划、国土、住房城乡建设、环保及工信等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制定管理政策,明确管理职责,建立长效工作机制,防范人居环境风险。
3(牵头单位:市规划委、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保局、市科工信局;责任单位:秀英区政府、龙华区政府、琼山区政府、美兰区政府、桂林洋开发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8.建立调查评估制度。
自2018年起,重度污染农用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由市政府负责组织开展调查评估。调查评估结果报省环境保护、城乡规划、xxx门备案。定期向社会公布辖区内建设用地地块土壤环境质量情况。
(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生态环保局、市规划委;责任单位:秀英区政府、龙华区政府、琼山区政府、美兰区政府、桂林洋开发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9.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继续开展污染地块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建立并更新我市污染地块名录;划分污染地块的风险等级,逐步建立重点行业企业污染地块优先管控名录和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实施土地用途动态管理。
(牵头单位:市生态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责任单位:秀英区政府、龙华区政府、琼山区政府、美兰区政府、桂林洋开发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10.建立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制度。
4告,开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环境监测。
(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生态环保局;责任单位:秀英区政府、龙华区政府、琼山区政府、美兰区政府、桂林洋开发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五)实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11.优化重点行业企业空间布局。
各区和管委会要对辖区内现有重点行业企业进行排查,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的入园搬迁。重点行业企业新建项目原则上布局在现有工业园区内,禁止在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周边新建此类项目。
(牵头单位:市规划委、市科工信局;责任单位:秀英区政府、龙华区政府、琼山区政府、美兰区政府、桂林洋开发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12.严格控制新增重点行业企业污染。
严格审批排放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重点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强化重点行业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提出防范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防止新建项目对土壤造成新污染。
(牵头单位:市科工信局、市生态环保局;责任单位:秀英区政府、龙华区政府、琼山区政府、美兰区政府、桂林洋开发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13.矿产资源开发土壤污染防治。
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做好矿山排土场、排石场等的生态复垦,落实历史遗留和已关闭矿山土地复垦的年度任务。开展重点监管尾矿库安全风险评估和历史尾矿库排查,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历史尾矿库隐患治理和闭库措施。配合5省生态环保厅加强对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辐射安全监管,编制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目录并定期更新,有关企业应按法规要求开展伴生放射性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并每年对本矿区土壤进行辐射环境监测。
(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安监局、市生态环保局;责任单位:秀英区政府、龙华区政府、琼山区政府、美兰区政府)。
14.工业源污染防治。
(1)更新辖区内的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并与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明确相关措施和责任。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应强化内部管理,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保障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营,并于2018年起每年要自行对其用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并向社会公开监测结果。环保部门应定期对重点监管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数据及时上传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结果作为环境执法和风险预警的主要依据。
(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秀英区政府、龙华区政府、琼山区政府、美兰区政府、桂林洋开发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2)加强重点行业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化工、电镀等重点行业企业拆除生产设施设备、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要根据《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定》,制定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并报所在地环境保护、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备案;制定拆除活动环境应急预案及企业拆除活动环境保护工作总结报告,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安全处理处置,防范拆除活动污染土壤。
6(牵头单位:市生态环保局、市科工信局;责任单位:秀英区政府、龙华区政府、琼山区政府、美兰区政府、桂林洋开发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3)制定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控制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
(牵头单位:市生态环保局;责任单位:秀英区政府、龙华区政府、琼山区政府、美兰区政府、桂林洋开发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4)制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并督促企业制定大宗工业废物综合利用方案并有序实施。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科工信局;责任单位:秀英区政府、龙华区政府、琼山区政府、美兰区政府、桂林洋开发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5)加强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力争2018年合格率达到88%以上。
(牵头单位:市生态环保局;责任单位:秀英区政府、龙华区政府、琼山区政府、美兰区政府、桂林洋开发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15.控制农业污染。
地理野外实践报告范文(15篇)篇十
作为一名地理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按照学校的要求,我在暑期进行了两周实习。通过实习,初步了解了授课的基本流程,相信这次实习为我大三的专业课程学习会有一定的帮助,也为今后工作积累一点的经验。现在,对这十来天的实习生活做一个大体的回顾。
一、备课。
备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备课时不仅要对说讲述的内容熟悉掌握,而且要有主有次、重点突出。这样才能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完成自己的授课任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因为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和其它学科有很密切的联系。备课时不仅要注意对本学科知识的熟练掌握,还要注意其它学科的融会贯通。考虑到地理知识的理论性强,学生很难领会。我特地增加了一些图片模型,是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们便于接受。如讲到褶皱地貌时,因为我们地处平原,学生大多没看见过褶皱地形。如果在课堂上展示褶皱模型和做书本挤压成褶皱的实验,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褶皱地貌及褶皱地貌的形成原因。如在讲解民风民俗时,适当地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视频,当地的标志性建筑,节日活动时的视频录像等等,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对当地的民风民俗一目了然。
二、教学仪器的应用。
随着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学中越来越普及。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应用新技术。由于本人电脑知识的缺乏和操作不熟练,为了不在课堂上出差,这回我可把电脑知识恶补了一回。对地理模型的选用,也要注意大小,既要让全班同学都看得见、看得清,还要方便易拿,不给教学活动造成麻烦。在展示完后,要放到学生们看不见的地方,不要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在照片的选择上要注意它的数量,太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只注意图片,而不重视所讲内容,本末倒置。太少了容易忽略一些代表性的事物,学生不能更好地熟悉当地人文现象,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
三、授课。
站在讲台上和坐在下面感觉就是不一样。课堂授课使一项组织性的工作。在课堂上要适当地分配时间,对讲解内容有轻有重,既要面面俱到又要突出重点。不失适宜地展示一下教学模型、图片、视频等,不仅能缓解一下课堂的紧张气氛,还能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注意事项:
课堂纪律,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授课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上课时要注意那些开小差的学生,适时地提问他们一些问题,使他们的思绪回到教学能容上来。但注意不要太难,学生回答不上来,会打击他的自尊心,不利于他们对后来课程的听讲。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则要“严加看管”。
四、学习总结。
总结是对以前所学能容的重现与再认识。总结做得好,既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还有利于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掌握。教师在带领学生做学习总结时,还要引导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拓展和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要把知识学活、用活,应用到实践中去。
五、实践体会。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地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掌握了一定学科知识,但是面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和无限的想象力,也会感到迷惑不解,力不从心。因此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为将来走向教学岗位后,能更好地和学生交流。
地理野外实践报告范文(15篇)篇十一
一、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年7月8日—20xx年7月14日。
参与人员: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全体同学以及带队老师。
动物学指导老师:李巨勇、韩广欣。
植物学指导老师:王晓蕊。
随着本学期的结束,我们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学生开始了为期七天的野外实习。本次实习将在张家口小五台山的金河口管理区度过。在这里,我们将对课堂上学习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检验并初步综合运用于实践当中。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充分认知自己身边常见的动植物。
小五台山在太行山脉的最北端,居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蔚县与涿鹿县交界的地方。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山谷皆有溪河,水量充沛。小五台山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性山地气候。冰冻期长,无霜期短,降雨量大并集中在七月,四季更替明显。五台山地区植被类型为夏绿阔叶林,由于山势高峻,气候垂直分布显著,植被、土壤、垂直带谱比较完整,物种饱和度大,拥有杉、松、柏、杨、柳、槭、栎、花椒、樱桃、苹果、榛、忍冬、山楂、绣线菊等常见物种,特有物种有蚂蚱腿子、榛子、土贝母、地枸叶、小台黄芪、小五台柴胡等,还有苏铁、银杏等珍稀物种。动物和昆虫的种类繁多,其中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有20余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41种。有世界珍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金鸟;二级保护动物斑羚;还有豹猫、狐、狍、獾等。两栖类有中华大蟾蜍、中国林蛙等。
二、实习过程。
7月9号,我们前往东金河沟进行标本。由于天气原因,小雨一直不停,这导致我们采集到的动物标本比较少,以蝗虫为主,没有蝴蝶和蛾子一类的昆虫。植物采集的比较多,我们见到的植物有杨(杨柳科杨属)、柳(杨柳科柳属)等,采集的标本有石竹(石竹科)、胡枝子(豆科胡枝子属)、薤白(葱科葱属)等。当晚原本准备进行灯诱,但由于一直下雨,放弃灯诱,因此在最后灯诱的成果比较小。
7月10号,队伍前往章家窑采集标本,还是小雨天气。不过这次采集到了一些膜翅目和鳞翅目的昆虫。如:蜜蜂(膜翅目蜜蜂科)、泥蜂(膜翅目泥蜂总科泥蜂科)。由于捕捉过程中的行为不当和三角袋的使用不熟练,导致最终剩下的标本鳞翅目标本较少,翅膀有不同程度的损害。除了膜翅目和鳞翅目的昆虫以外,还捕捉到两栖纲的蛙类和蜈蚣等动物,最后放入毒瓶中的蜈蚣变为绿色,于是放弃了标本制作。植物标本的采集山丹(百合科百合属)、唐松草(毛茛科唐松草属)、紫荆(豆科紫荆属)等。此次的路程比较长,一直是小雨不断,路面比较湿滑,但是本小组成员相当团结,没有掉队和不满情绪,在今上午的标本采集中,大家热情都比较高。下午在王晓蕊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队两天来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了详细的鉴定,并且学会了使用植物志。在李巨勇和韩广欣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将采集到的昆虫标本进行鉴定,并挂牌。晚上上由于小雨不断,原本计划的灯诱又没有进行。今天蛾子标本的收获基本为零。不过代替灯诱的是小组内的活动,我们将第一天采集并压制的植物标本进行整理,丢弃了一些发霉和个体较大的植物,并对较好的植物进行压制。
7月11号,我们今天上山采集标本,其实只是西台山的山脚吧。由于前几天的雨,导致路面湿滑,淤泥很多,基本没机会追赶蝶类。不过采集到了蝽(半翅目蝽科)、飞蝗(直翅目蝗科)、蜜蜂(膜翅目蜜蜂科)、大蜘蛛(蛛形纲蜘蛛目)等动物。植物标本包括瞿麦(石竹科石竹属)、车前草(车前科车前草属)、山丹(百合科百合属)、珍珠梅(蔷薇科珍珠梅属)等。今天上山,同学们的热情都比较高,湿滑的路面在我们眼里似乎算不上是什么困难了。总体来说,除去以前采集重复的标本,今天的收获还是不错的。晚上进行灯诱,由于风比较大,基本上没有什么收获,只捉到了四只蛾子,当晚进行了展翅。
7月12号和7月13号,这两天我们分别前往西台山和金河口景区。在金河口景区,水流充沛,我们的任务是观察水生的动植物。在西台山,我们的任务是观察植被分布和采集标本。看到的植物有油松(松科松属)、中华落叶松(松科松属)、杨(杨柳科杨属)、柳(杨柳科柳属)、榛(桦木科榛属)、金莲花(毛茛科金莲花属)、蓝刺头(菊科蓝刺头属)。并且在爬山的过程中,观察了整个山体的植被分布情况。
2100米以上:是亚高山草甸带,由于随海拔的升高,植株逐渐矮化,木本植物减少,仅有金露梅、银露梅等小灌木及菊科和禾本科多种草类。
1400——20xx米:真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树种有华北落叶松、油松,阔叶树中有白桦、红桦、北京丁香、唐松草等。
1200——1400米:次生灌草丛带,主要棺木有沙棘、绣线菊,草类以禾本科、菊科、豆科为主。
1200米以上:主要农作物产区,主要果树为杏、桃、苹果、梨、核桃等。
三、实习收获。
1、学习收获。
动物学实习收获:采集和观察到的动物有蜜蜂(膜翅目蜜蜂科)、泥蜂(膜翅目泥蜂总科泥蜂科)、胡蜂(膜翅目胡蜂科)、丝带凤蝶(鳞翅目凤蝶科)、灰蝶(鳞翅目灰蝶科)、嵌带灰蝶(鳞翅目灰蝶科)、中国林蛙(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大蜘蛛(蛛形纲蜘蛛目)、水龟虫(鞘翅目水龟虫科)、蝌蚪(林蛙幼体)、飞蝗(直翅目蝗科)、瓢甲(鞘翅目步甲科)、螳螂(螳螂目螳螂科)、蚂蚁(膜翅目蚁科)、菜粉蝶(鳞翅目粉蝶科)等。
植物学实习收获:采集和观察到的植物有。
小根蒜,百合科,地下茎球形,鳞形,叶鞘长。
水蓼,蓼科,茎节部膨大托叶鞘圆筒状,膜质,褐色花穗状花序质生,花粉红色。
车前草,叶卵形近全缘果蒴果等。
2、思想收获。
在为期七天的河北省小五台山金河口的野外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是学习方面的,我们实习就是一个理论结合实际,巩固课堂知识的过程。我们从课本理论走向亲身实践,我们可以在野外观察、比较、分析动植物各大类群的典型代表种类,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充分认识了这个充满奥妙的生物世界。因而也验证、复习和巩固了书本上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检验我们对动植物分类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补充了课堂与实验教学中的不足。每天收获最大的就是下午在老师的帮助下鉴定动植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植物志的使用和昆虫标本的制作。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是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在这次实习中,由于天气原因给我们的实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不断的小雨使路面积水,变得湿滑。大部分的同学在这几天都是穿着湿的鞋外出采集标本,但是这没有打击同学们的积极性。在上山的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帮助,没有让一个同学掉队。在采集标本时,我们团队合作,各有分工,每人各有其所,采集动植物标本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这次实习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使班级表现的更为团结友好。
最后,在这次实习中同学们充分的见识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在西台山顶,同学们制造的垃圾都自觉的带走,可见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次的实习,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同学们的生活态度。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一笔大的财富将会一直留在我们的记忆和生活当中。也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在实习中对我的帮助。
地理野外实践报告范文(15篇)篇十二
实习时间:20xx年5月26日——5月31日。
实习地点:湖北广水市三潭风景区。
实习报告提纲。
)
1.采集、认识到的植物种类简介(学名、采集地点、小生境、数量,不少于30种)。
2.采集、认识到的动物种类简介(学名、采集地点、小生境、数量,不少于30种)。
3.论述动植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策略。四、实习体会与建议五、友情提示。
1.注意有毒性、易过敏种类。如蝎子草、漆树等,应慎重。大戟科、毛艮科等等都是比较有名的毒科。野外不要乱尝试没吃过的植物。
2.注意爱护资源,尤其是稀有种类。破坏环境和资源是不好的。
实习报告正文。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植物,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植物学教学和科研打下初步的基础。
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达到知识的升华。
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二.实习地简介:
1.采集认识到的植物种类简介。
2.采集、认识到的动物种类简介。
地理野外实践报告范文(15篇)篇十三
高一六班4号倪佳。
【背景资料】。
连江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夏长冬短、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温度16.7~19.4℃,无霜期304天,沿海基本无霜。年均日照1631.5小时,辐射量104.7千卡/平方厘米,蒸发量1263.2毫米。年均降水量1000~1740毫米,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山区递增,3~6月多阴雨,7~9月多台风暴雨,10月至翌年2月晴寒少雨。县城平均气压1014.5百帕,风速1.7米/秒,从内陆向沿海逐渐增强,黄岐半岛北茭年均风速6.5米/秒,马祖列岛最大风速8.1米/秒。全县淡水资源总量30.63亿立方米,人口和耕地平均占有量皆高于全国和全省。
1.农业发展近况:
连江县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突破了“以粮为纲”的单一经济,农业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市场经济导向下,推动海洋经济和高优农业迅速发展,并出现农工贸一体化觃模经营的新格局,具体产值数据如下:
20xx-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8.9亿元,比增6.5%。
20xx-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0.24亿元,增长5.0%。
20xx-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0.9亿元,增长5.0%。
20xx-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02.14亿元,增长6.0%。
20xx-预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4.0亿元,增长6.7%。
20xx-预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3.0亿元,增长10.0%;
20xx-预计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7.46亿元,增长8.3%,
20xx-预计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68亿元,增长5.4%。
2.农产品种类:
种植业方面有枇杷、葡萄、桃、玉米、龙眼等作物,水产养殖业方面,有鲍鱼、缢蛏、海参等各类海产品。
福建水稻产业体系推广优质稻,近五年累计推广4146万亩,助农增收49.75亿元。20xx年,福建省自产的优质稻总产量占全省口粮优质稻消费量的87.9%,极大提高了自给率,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
3.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1)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利用生物、微生物或其它农艺、工艺措施,使农业废弃物迚行无害化处理返回果园、农作物、鱼塘,达到资源充分利用,环境保护和土壤改良的目的。我县主要是抓好觃模化养殖场和农村个体养殖户的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通过迚行沼气发酵,使畜禽粪便产出优质的沼气能源和有机肥料,沼气作为用户的生活用能,肥料作为农业生产的增产来源,起到既减少环境污染,又增加效益的目的。模式主要是开展“猪—沼—果”、“猪—沼—菜(稻)”、“竹—牧—沼—鱼”等综合利用,起到以猪促沼,以沼促农(果、作物),以农促猪的良性循环生态格局。建设期间,本区域集约化养猪场的废弃物都实行沼气化处理,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取得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农产品基地集约高效生产模式。充分利用本区域的技术、资金和市场优势,运用设施农业、无害化农业等先迚科学技术,实行精耕细作,秸秆还田和先迚管理相结合,迚行基本农田环境保护,提高土地生产率,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扩大觃模化种植、集约化养殖和良种化品种的发展水平,从而实现农产品的无公害、优质化、高效率生产,有效地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3)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根据本区域的地理条件和资源开采等特点,我县采取以保持水土为基础,结合各种水保措施,实行植物防治和工程措施、治坡与治沟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迚行总体综合整治,减轻石、沙、泥的危害,缓解旱涝灾害。具体做法是山顶封山育林,山腰种植果茶,山沟筑坝蓄水,山下开垦农田,山边种植旱地作物和牧草,发展畜牧业,或者发展加工业,将水土流失区建成多元化复合型农业经济,从而形成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体系。
(4)以加工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本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交流量大,我县把这个区域作为茶叶、水果、大米、豆制品、笋制品等农产品加工重点,配套建设农产品贮运中心,建成了全县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逐步形成安溪特色的特产城。主要是采取“基地+农户+公司”等形式,对农产品实行专业化生产、觃模化加工、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5)“林果—粮经”立体生态模式。根据资源特点和市场条件,合理调整农、林、果的结构布局,优化各业内部品种结构,实现品种多元化。我县采取的方法是:利用作物和林果之间的时空之间差异和互补关系,在林果株行距中开阔地种植粮食、经济作物、蔬菜,形成不同类型的农林复合种植模式,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又能保护土壤、减轻水土流失。
(6)农业综合开发经营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产品效益为中心,依托当地资源,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培植粮食、经济林果、茶菌、竹林、经济作物、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采取“农户+公司、农户+基地+企业”等多种形式,实行专业化生产、觃模化发展、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形成生态农业的良性经营局面。
(7)庭院生态经济模式。充分利用该区域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我县主要选择种植型、养殖型、种养结合型、加工型、循环利用型等模式类型,不断迚行模式的优化组合,提高庭院的生态效益。引导农民利用房前屋后零星地,重点发展优质铁观音茶叶、绿色茶叶食品、柑桔、食用菌、竹木、畜禽、鱼塘、沼气等庭院产业,增加庭院经济收入,建设生态庭院。
(8)生态茶园建设模式。该区域的茶叶生产觃模大,我县对茶园管理的措施是:建立高标准茶园,推广生物防治,种植和保护茶园周边的防护林,调节茶园小气候,对部分茶园配套滴灌或管灌设施,严格把好茶园、大气的检测,不断降解和控制“农残”,严禁重金属污染。对新开垦茶园实行种草和豆科作物,减轻水土流失。对老茶园实行放养寄生蜂或捕食螨,减轻茶叶害虫的为害。
(9)高效生态林业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合理调整林分结构,在建设生态公益林的同时,结合林药、林茶、林果、林苗等基地建设和低产林改造,积极开发山地资源,实行长、中、短相结合,基地建设与加工利用相结合,建立一个高效的良性循环的林业生态系统,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
(10)茶—粮—林复合生态模式。充分发挥该区域的气候优势,在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基本农田的基础上,把高山出好茶作为发展绿色茶叶和无公害茶叶的重点,合理扩大茶叶种植面积,茶园顶部封山育林,调节茶园生态环境,不断发展特色茶叶龙头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还加大茶叶、竹木、粮食、经济林等产业的深度系列加工开发,使资源利用在良性循环基础上迚一步再生增值。目前,该区域已形成山下农田种植粮食,粮食秸秆覆盖茶园,茶叶增加效益,发展山顶防护林,防护林改善农田和茶园小气候的良性生态循环农业系统。
4.分析与建议:
从各种资料中可以看出,目前农业在连江整体的生产乃至对于经济贡献上看都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适宜的自然环境,属于季风气候,地形上多丘陵,降水充沛、日照充足,较适宜多种作物分布种植。粮食作物为水稻,为一年两熟制,人口和耕地平均占有量皆高于全国和全省。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连江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改革,我看到政府不但重视发展,也同样重视绿色环保,积极调整生产的方式、结构,如种植培育“超级稻”、最后摘录的文章中便可看出。政府也为了解决农民素质不高的问题,培养高素质农技干部迚行疑难解答,更在网络上设立了专门的农业科技网,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分门别类,使其他人能够借鉴。但连江既然作为一个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我认为政府对于农业方面惠民改革的落实还不够。从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无法准确获得每年的农业产值数据,政府文件中大多出现“预计”、“从初步统计中”等字样,往往统计确实有例行,但并没有公示结果,使得资料的搜集没能获得较多的确实数据。我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多用具体有力的数字,用事实来说话,工作的透明,不应有头无尾。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还应继续提高机械化、专业化程度。近年来对耕地的征收越来越多,政府也应在这一方面加以调整平衡。
地理野外实践报告范文(15篇)篇十四
了解定西市渭源县地形、地貌、地势以及植被分布状况,考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以及人口分布情况的影响。
定西市渭源县境内
罗盘、望远镜、岩石包等
1、实习区域概况:
渭源县位于定西市境内中西部,北靠安定区和临洮县,东接陇西县,南连漳县,西与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接壤,大致位于北秦岭向西部的延伸地带海拔在20xx—3000米,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属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7—8摄氏度,平均降水量为20xx—3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2、实习内容具体情况:
(1)天井峡丹霞地貌:
神奇美丽的天井峡:天井峡属丹霞地貌,(如图1)为一横亘十五里的史前峡谷、十五里画廊的天井峡,充满奇险、壮绝、清秀、幽静、古野等众多情趣。旅游开发开放以来,倍受各界人士及旅游者的青睐和赞誉。
图1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记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2)河流阶地:
在渭河流经的谷地形成了渭河上游的第一座县城——“渭源”,寓意就是渭河的源头,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分辨出由渭河河流形成的阶地,主要是由于渭河谷地底部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的两侧,阶地由阶面与阶坡组成,前者为原来谷地的遗留部分,后者则主要由河流下切作用形成,阶面与河流平水期水面的高差即为阶地高度,多阶地的顺序自下而上排列,高山河漫滩的最低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其他的由此向上逐级推移。
地理野外实践报告范文(15篇)篇十五
指导老师:朱炜成王晔立白玉琪。
实习目的:了解定西市渭源县地形、地貌、地势以及植被分布状况,考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以及人口分布情况的影响。
实习地点:定西市渭源县境内。
实习工具:罗盘、望远镜、岩石包等。
实习内容:
1、实习区域概况:
渭源县位于定西市境内中西部,北靠安定区和临洮县,东接陇西县,南连漳县,西与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接壤,大致位于北秦岭向西部的延伸地带海拔在20__—3000米,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属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7—8摄氏度,平均降水量为20__—3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2、实习内容具体情况:
(1)天井峡丹霞地貌:
神奇美丽的天井峡:天井峡属丹霞地貌,为一横亘十五里的史前峡谷、十五里画廊的天井峡,充满奇险、壮绝、清秀、幽静、古野等众多情趣。旅游开发开放以来,倍受各界人士及旅游者的青睐和赞誉。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记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2)河流阶地:
在渭河流经的谷地形成了渭河上游的第一座县城——“渭源”,寓意就是渭河的源头,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分辨出由渭河河流形成的阶地,主要是由于渭河谷地底部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的两侧,阶地由阶面与阶坡组成,前者为原来谷地的遗留部分,后者则主要由河流下切作用形成,阶面与河流平水期水面的高差即为阶地高度,多阶地的顺序自下而上排列,高山河漫滩的最低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其他的由此向上逐级推移。
河流的阶地主要分为三类:即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和基座阶地。渭河河谷则主要为侵蚀阶地,由河流长期侵蚀而成的切平构造面,渭源县城的大部分面积和人口就分布在这个切割平台上,即分布在渭河的一级阶地上,其向上海拔逐渐抬升,也就是说,随着阶地的上升,人口和建筑的数量分布呈一种下降的趋势。
(3)系云摩天太白山:
面,在这一带连灌木丛都少见了,大多为一些草甸植物。
在山顶向下俯视时烟雾飘渺,真有一种神仙畅游的感觉,此时的山顶已是荒漠,只有进存的一些苔原植物和几簇耐高寒的植物,显得特别荒凉,虽然这里没有终年积雪,但十月的天气已经让这里变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令人感觉毛骨悚然。
(4)石门水库和峡口水库:
这是在渭河源头的两条支流上所建的水库,渭河上游主要由三条支流汇集而成,站在水库的堤坝上,看碧波荡漾,让人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亲切感。
水库的主要作用有:
1、调节地方小气候,由于定西市内气候比较干燥,蒸发旺盛,这样的水库就有了增湿降温的作用,使得地方气候呈良性循环的态势。
2、水库可以用来灌溉,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这样就可以使得渭源县人口打破靠天吃饭的单一模式,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3、水库可以用来搞一些人工养殖,来发展地方经济,增加经济收入,从而提高人口生活水平。
4、修建水库不仅对气候、农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渭源县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5)三国古道双石门:
在海拔3941米的“雪山太子”露骨山下的双石门,位于渭源县城南部40公里处,距省城兰州164公里。这里集险峰奇石、草地野花、珍稀动物、历史传说于一体,是人们举行野营活动和探险的好地方。这里拥有11万亩的大草场,春秋季节,山花烂漫、牧草青青、牛羊成群,并有许多珍稀动物,生态环境十分优美。
在露骨山上有百年难遇的冬虫下草,在11万亩的大草场到处可见悠闲的牦牛、雪白羊群、以及几匹狂奔的牧马,双石门主要是断层构造在地质运动时一侧抬升,而另一侧下沉在露骨山脚下形成了形似山门的岩石——石门,因为有两道这样的石门,所以称这里为双石门。
在石门的岩壁上清晰可见那断裂岩石的层理结构,在石门的中间就是著名的“一线天”,在这里有一股流水从石门中潺潺流出,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6)首阳山原始森林:
首阳山与莲峰山遥相呼应,其山势巍峨高峻,古松郁郁葱葱。因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在这里曾留有伯夷、叔齐之遗骨,并有闻名中外的野生食物“白蕨”。
站在高大挺拔的千年古松下,让人不觉感叹到人类竟然是那么的渺小,通过悠远深邃的幽径,站在山顶“一览众山小”的时候,望着脚下郁郁葱葱的树木,有一种征服万物的快感,此时,又有赞叹人类之伟大的感慨油然而生。
3、实习小结:
通过对各种自然风貌的观察和身临其境的探究,使我深层次的领略了自然界的千姿百态和那包罗万象的环境,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和领悟,更使我对人生有了一定的思考和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