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是孩子拓展视野和培养兴趣爱好的阶段,需要我们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和活动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幼儿园大班教师整理的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大家享受游戏乐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请客(专业20篇)篇一
1.了解10以内各数的组成,理解加法,培养幼儿的运算能力。
3.练习加法和组成,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了解10以内各数的组成,理解加法。
难点:练习加法和组成,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扑克牌5-6副,并将牌中的(10,j,q,k及大王,小王)拿掉。
导入部分:示范玩法。
幼儿分成5人一组玩石头,剪子,布游戏,确定首先摸牌者(用其他方法来指定也可以)。
基本部分:教师指导幼儿游戏。
1.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轮流摸牌,每人摸5张。
2.从桌上的牌中再翻开5张摆放好。
3.确定出要凑的数目(如凑10)。
4.幼儿观察自己手中和桌面上的牌,寻找是否有可以凑成“10”的牌(用两张或三张牌凑成“10”均可)。
5.由能凑成“10”的幼儿出牌,并将凑成“10”的牌收为已有;不能凑“10”的小朋友可随意出一张牌放在桌上。
6.依次出完牌后,再轮流摸牌,将手中的牌补齐始终保持5张牌,桌上的牌也保持5张牌。
7.根据以上规则继续玩游戏,最后得牌多的为胜。
小朋友分组按以上玩法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在家庭或活动区中继续玩此游戏。
这一活动属于游戏型活动。这一游戏,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定出要凑的数目,按对幼儿年龄特点,一般从5开始比较合适,以后逐渐增大到10;在游戏中可启发幼儿用多张牌凑出规定的数目如,3和2凑成5,也可用两个2和1凑成5,以培养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敏捷性,提高幼儿的运算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这节课也可以做减法游戏,方法与其相反,另外,把这节课用别的教材来讲也可以,如;用各种水果模型来玩也可以,反正,无论用哪种方法来讲,幼儿理解而实际生活中运用每节课所学的内容,才能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请客(专业20篇)篇二
1、让幼儿通过实践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使幼儿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的次数越多。
3、初步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能力。
1、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笔、积木、筷子、布条、纸条等)2、记录测量次数的纸、笔。
1、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教室里的每一样物品有多长吗?
2、学习自然测量。
(1)幼儿尝试自由测量,记录结果。
(2)交流,教师请个别幼儿测量从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并引导幼儿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测量工具要和起点对齐,在测量工具的另一头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时,要从记号开始接下去量。
(3)教师与一位幼儿合作,再次进行测量,并做好测量次数的记录,最后说出测量结果。
(3)幼儿自由结伴,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线路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适时进行辅导。
(4)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测量的结果。
3、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师:“我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条线路,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2)请两位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结果的数目为什么不同,说出用长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少,用短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多。
4、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使用各种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比较各种不同的结果。
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了解其用途,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2、初步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1、ppt课件:各种各样的尺
2、幼儿每人一把尺子。
1、课件:各种各样的尺
(1)请幼儿将自己认识的尺子给小朋友介绍。
要求说出叫什么尺,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教师讲解各种尺的特征。
2、讨论交流
请幼儿说一说比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二、比较尺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1、找出尺的不同点。
(1)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
(2)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状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
2、找出尺的共同点。
尺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小结: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1)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
(以各自的尺为单位测量。)
(2)请幼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
(3)引导幼儿小结测量长度的方法:
测量时尺与被测量物的起点要对齐,每量一尺要做上记号,
接着量时尺的一端要与记号对齐,要记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计,
也不能多计,最后的测量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
2、实际测量:测量课桌的长度(120厘米)。
(1)幼儿用自己的尺测量。
(可让幼儿反复测量,说出测量距离。)
(2)讨论:为什么你们测量的课桌长度会出现不同的数字?
小结:尺的长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3)教师帮助幼儿测量课桌的长度(120厘米)。
在活动区域投放各种直尺,供幼儿选用。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请客(专业20篇)篇三
3、运用分析、判断、推理等方法,对已知条件进行二维推理,发展思维的逻辑性。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1、多媒体课件
2、自制图片两张活动名称:魔术机器,各种颜色的小树卡片、小正方形卡片
3、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张
一、导入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请来了一位特别神奇的客人,你们一定非常喜欢。我么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
二、播放课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神奇的客人是谁呀?
2、你们喜欢孙悟空吗?
3、孙悟空的本领可大了,看它的金箍棒有魔法,想要变啥就能变啥,不信,你们瞧。
三、初步感知逻辑推理
播放课件
2、我们来看看新房子和原来的房子比较,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
3、小树们看着新家说:“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想请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吗?(出示图片,幼儿操作)
播放课件
图形宝宝看见小树的新家很漂亮,也请孙悟空帮它们也变了一座。
谁能把图形宝宝也送回家呢(出示图片,幼儿操作)
四、神秘的魔术机器,进一步感知逻辑推理
播放课件
1、孙悟空说咱们小朋友表现这么好,送给咱们一件神秘的礼物“魔术机器”,它呀特别神奇,总是能让物体发生变化,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机器会把下面的物品怎么变。
3、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猜对了吗?
5、我们一起来看猜对了吗?
五、运用逻辑推理进行练习
1、孙悟空说小朋友们真聪明,要交给你们一个任务,有没有信心完成?
播放课件
2、猜猜孙悟空会把这些物品怎么变?
3、我们一起来看孙悟空吧客车和轮船变成了什么样子?那它会把飞机变成什么样?
4、我们再来看包子和西瓜发生了什么变化?那苹果和土豆应该怎么变化?(幼儿动手完成操作材料)
5、小朋友们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孙悟空很高兴,现在孙悟空要回花果山了,我们一起和孙悟空说“再见”吧!
六、结束语
你们说孙悟空的本领大不大?我们下次再请孙悟空来做游戏好不好?现在让我们听着歌曲到户外做游戏吧。
在今天的活动中,小朋友表现得特别棒,从整个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兴趣浓,参与的积极性高,较好的实现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活动中,通过幼儿喜欢的孙悟空导入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感受、体验数学推理带来的快乐,幼儿能在我的引导下自主完成练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请客(专业20篇)篇四
1、幼儿初步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2、学习辨别10以内的单双数。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单双数的含义,辨别1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难点:
辨别10以内的单双数。
五子棋若干,数字卡片两套,蓝色、红色圆形卡片若干。
演示法 游戏法
指导幼儿两个两个做朋友
一、游戏导入,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好,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出示五子棋。数一数,我一把拿了几个五子棋?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
复习数字与物品数量一一对应。
二、探索单双数
1、现在,老师要给他们找好朋友,要二个二个做朋友,看他们能不能都找到好朋友?
2、教师示范:1,2,3,4个数字的找朋友方法,全部找到朋友的用笔画对号记录。
1 2 √ 3 4 √
3、发放操作材料和记录单,幼儿分组探索。
剩下的数字宝宝,我想请小朋友们来给他找朋友,还要做好记录。
明确小组分工,谁摆圆形卡片,谁记录等。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汇报结果。
谁愿意把你们组的结果告诉大家,那些数字宝宝全都找到了好朋友?
5、请个别幼儿扮演,检验幼儿的探索结果。
三、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1、全部能找到朋友的数字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双数。我们来把他们装进红色圈圈里。
2、不能全部找到朋友的数字卡片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单数。我们来把他们装进蓝色的圈圈里。
四、教手指游戏
边学习单双数儿歌,边做手指游戏。
拉大锯、扯大锯,1、3、5、去看戏,7也去、9也去,就是不带双数去。双数宝宝不生气,2、4、6、来演戏,8也去、10也去,羞得单数不看戏。1、3、5、7、9单数好朋友;2、4、6、8、10双数好朋友。
五、操作幼儿用书,教师巡回指导
这节活动课,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参与性,通过教师示范引导,让幼儿明白了怎样去操作,而且强调必须两个两个做朋友,进一步让幼儿明确摆法,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来完成,并在摆的过程中把双数用红笔圈起来,把单数用蓝笔圈出来,总体效果较好,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层次性,但在幼儿操作中总担心幼儿会乱,不敢大胆放手尝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请客(专业20篇)篇五
1.学习自己选择调查、记录的方法,统计小组同伴中不同入园方式的人群。
2.完成本班的调查统计结果,感受表格在统计中的作用。
3.积极参与调查、统计方法的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具:各种入园方式的标记,统计表
学具:分类盒,笔
1.选用标记表示各自的入园方式。
(1)教师:小朋友平时都是怎样上幼儿园的?
(2)讨论:我们可以用什么标记来表示这些入园方式呢?
(3)请幼儿每人选择一个标记表示今天自己的入园方式。
2.选择不同方式进行调查统计。
(1)教师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讨论,并明确记录“本组同伴入园方式”的要求。
(2)师幼讨论调查的方法。
(3)师幼讨论记录的策略。
通过讨论使幼儿明确用数字“2”表示两个人,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下方。
(4)完成小组调查统计表。
教师:请你们试用这些调查方法,将你们这组各种入园方式的人数统计在记录单上。
(5)同组幼儿相互交流统计的结果。
(6)请个别幼儿介绍在自己的统计结果和调查方法。
请幼儿与同伴商量,将小组里每个人上幼儿园的叫交通方式统计在一张记录单上,然后相互交流记录单。
3.师幼共同完成全班的调查统计结果。
(1)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的调查结果。
(2)讨论:怎样才能知道全班每种入园方式各有多少人呢?
(3)出示全班统计表。
(4)每组选择一名幼儿在表格中记录本组幼儿的统计结果。
(5)师幼共同读表格。
教师:从这张表格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请客(专业20篇)篇六
1、操作中发现物体不同的组合方法,发展幼儿的初步推理能力。
2、感知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
1、动物头饰小猴、小松鼠各一张。
2、每组一个小筐,每人10颗纸糖。
3、蛋糕纸杯5个、4个空易拉罐、3个饼干袋。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小猴。
1.教师:小猴弟弟过生日,要请好朋友来做客,准备了许多糖果。
为了让每个朋友都可以吃到,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一个或者两个糖果。
朋友来了,小猴真开心!可是直到朋友走了,它也没有搞清楚今天来了几位小客人,它在整理房间时发现,小客人在废物筐中剩下10张糖纸。
2.提问:客人一共吃了几个糖果?
3.帮小猴弟弟算一算,今天可能来了几位小动物?请小朋友想想?
4.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一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
5.如果客人每人吃两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
6.如果每个客人可以吃一个糖果也可以两个糖果,那来了多少个客人?
7.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每人拿10颗纸糖,算一算来了几个客人?
8.比较三种分法,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
二、再次出示图片。
1.现在小刺猬也要请客了。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两个或者三个食品,直到客人都走了,小松鼠也不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它发现废物箱里有蛋糕纸杯5个、4个空易拉罐、3个饼干袋。
2.现在请小朋友猜猜看来了多少客人?
3.客人一共吃了几个食品?我们一起来数数?
4.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两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教师操作。
5.如果每个客人都吃三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我们也来算算,请幼儿操作。
6.现在请小朋友想想还有没有有另外的分法,如果每个客人有的吃两样、有的.吃三样食品的话,那来了几个客人呢?现在请小朋友动动脑,算一算。请幼儿上前操作。
7.请小朋友比较一下,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
三、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帮小猴和小刺猬解决了难题,他们都夸小朋友聪明,下次有困难还请你们来帮忙,如果小朋友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算。
教学反思:
从整个活动看,我认为整个活动设计紧凑,幼儿在活动中学到了目标所要达到的目的,幼儿在课堂的参与情趣不是很高,这可能是因为我设计的不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活动设计的有些偏高,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多加改进的,让我的活动适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到知识。我还会多加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使自己普通话说的更好。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请客(专业20篇)篇七
通过"动物运动会""捉迷藏""小动物找家"等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会用不同方向辨别数序,并通过动手操作,轻松获得1--5序数认知经验,同时,让幼儿把序数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如: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亲身感知和体验序数在生活中的存在,知道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1、幼儿通过学习5以内的序数,进一步感知序数的顺序性,会用不同方向辨别数序。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建立良好的秩序感。
1、运动会跑道一副,5种小动物各一个。
2、楼房图片每组一副,5种小动物每人一套。
3、小动物胸卡10个。
游戏1:一、导入活动,比赛前。
师:小朋友,森林里要小动物要开运动会,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了。他们开始做准备前的有关工作了。你看。
他们在:1、比赛开始前先点名:参加赛跑的有5只小动物。(教师依次出示小动物:共5只,为小猪、小猫、小狗、小象、小虎)2、(这里必须告诉幼儿:从左往右数,排在最前面的是第一,第一后面的是第二,后面依次类推。)。
师:哪只小动物排在第一?你是从哪里开始数的?(引导幼儿说出从左往右数的顺序)哪只小动物排在第四?排在第五的是什么小动物?(这里让幼儿巩固一下新学的概念:xx排在第一,xx排在第二……)二、现在比赛开始了。(这里先让孩子看一下一共有几个跑道,5道。从左往右依次是第一跑道,第二跑道……)。
师:请幼儿看图说出小动物站在第几跑道?
师:还可以问第几跑道站的是谁?
师:哪个小动物跑在第一?第二?……(老师随意摆放)三、比赛结果怎么样呢?(与原来排队的顺序不同了)××小动物跑在第一,××小动物跑在第二……。
游戏2:四、游戏"捉迷藏"小动物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师:咱们看看第几只小动物不见了?小动物是谁?(从左往右排队,从上往下排队,让幼儿找。)(难点)五、游戏"帮小动物找家"出示:楼房图片。让小朋友从下往上数一数有几层楼,并贴上数字。
师:请将××小动物送到第一层楼房里……。
游戏3:六、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
幼儿戴好胸卡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5个小朋友,听口令做完动作排队,看一看你的队伍从前往后数,是谁排第几?变换形式,游戏反复进行。
小结:(今天小朋友学会了按照数字排顺序,排在最前面的是第一,接下来是第二……,还学会了从左往右,从前往后,从上往下,从下往上按照不同的方向排顺序。生活中还有按照数字顺序排列的物体,比如看电影的座位,站队的位置等等,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可以找到,请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大家哦!)。
结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请客(专业20篇)篇八
近期班级增加了自然测量的区角,孩子们利用树枝、树叶、石头等自然物对身边的事物进行了测量的活动,孩子们的测量兴趣十分的高。但是在孩子们测量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孩子并没有掌握正确的测量方式,大多数孩子们在测量时均出现重叠、间断的现象。《数学核心概念》中提出,测量的核心经验之一是:比较必须是“均等的”,即计量单位的大小必须相等,且必须是不间断或没有重叠的。还有就是:计量单位的大小与测量出的单位数量之间是一种反比关系,也就是说,当计量单位越小时,测量的物体包含的单位数量就越多。这样一个复杂的数学概念,如何能让幼儿理解呢?因此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就可以帮助孩子轻松理解这个难题。
1.学会用收尾相连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初步了解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要有统一的标准。
2.大胆尝试,体验用身体测量的乐趣。
物质准备:ppt、跳绳(若干)、桌子、椅子等物品、纸、笔。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引导语:最近我们增加了一个测量区,小朋友们都利用了哪些材料进行测量呢?除了可以用这些材料进行测量,还可以怎么来测量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乐乐,她的妈妈有一种很特别的“尺子”,这把尺子可以测量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及方法。
引导语:乐乐长高了,衣服、裤子都短了,妈妈想要为乐乐做一件连衣裙,织一件合身的毛衣,除了毛线和织针,还需要什么?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尺子,妈妈是用什么来当的尺子?妈妈是怎么用手来测量的?请小朋友们也来试试看吧!
重点提升: (1) 只手这么量:手伸直一柞,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小指按住不动哦。再来, 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又一柞。
重点提升:人有两只脚,一个脚印量完了,后面一个脚印可以接过来,脚跟去靠脚尖。
小结:原来我们的脚也这么管用,不但可以走路做运动,还可以做一把漂亮的尺子。
3.初步使用首尾相连的方法进行测量。
(1)幼儿探索测量,教师巡回观察。
引导语:今天教室里有桌子、椅子、跳绳等物品,一会儿请小朋友们4人一组用刚刚我们学会用身体测量的方法去量一量这些物品的长度。
幼儿进行测量,教师巡回观察,重点观察了解幼儿用手或脚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如:重叠、起点终点没有对齐、测量时测量物之间存在空隙等。
(2)分享交流,梳理测量经验。
小结:在测量时,要从起点开始,一只手(或脚)接着另一只手(或脚)进行测量,测量时不能有空隙,也不能重叠,最后数一数一共量了几次就能知道绳子的长度了!
4.掌握测量的正确方式方法。
(1)幼儿再次探索测量,教师巡回观察。
幼儿再次探索测量,教师巡回观察,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正确掌握测量的方法。
引导语:现在请小朋友们再次用用身体测量的方法去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并将你测量的方法和结果记录在纸上。
(2)交流巩固,巩固测量经验。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可以用尺子、自然物测量,今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的手和脚也一样可以测量,小朋友们回家后也可以请爸爸妈妈想一想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像尺子一样,去试一试,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带回班级分享!
1.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家与幼儿一起继续探索寻找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像尺子一样进行测量及测量的方法。
故事选自数学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绘本中融入的数学元素主要是自然测量,这个故事告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即使不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进行测量;许多标准化单位都源于人体,我们的身体具有数学价值,数学其实离我们很近。本次活动,我们预期幼儿能够获得的经验是“有学习用手及脚作为自然测量的工具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体验身体真有用”。
《我家漂亮的尺子》这个绘本很长,内容涉及比较多,在自然测量工具上,涉及了手柞量、脚印测量、步子测量、胳膊“庹”量、胳膊“抱”量等,下子将内容拓展给大班上学期的孩子,对孩子来说,要完全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绘本的内容进行节选,通过引导幼儿知道原来我们身体的手和脚可以当做尺子一样测量物品,在绘本的后半部分我将以活动延伸的部分进行拓展延伸。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绘本学习了如何正确的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测量后,大多数孩子们都学会了如何正确的用身体进行测量的方法。通过此活动发现孩子们对测量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孩子们不仅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测量,同时还寻找了很多生活中的自然物对自己的影子进行了测量,因此这个点上教师又将有了一个新的突破点,如何测量自己的影子?用哪些材料测量?等问题与幼儿一起探究。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请客(专业20篇)篇九
“石头剪刀布”是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游戏。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把原本由两个幼儿玩的游戏变为由一群幼儿两两结对轮流玩的游戏,并以雪花片为游戏“筹码”,提高活动的挑战性。随着游戏输赢结果的产生,幼儿手上的雪花片的数量在不断变化,于是,这个活动就自然而然地与“数运算”核心经验的学习结合起来了。
该活动的重点是每轮游戏后的推理过程,即让幼儿推理“输完了”和“赢得最多”两种极端情况形成的过程,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推理过程。这个推理过程涉及对三个方面关系的思考:即游戏前的雪花片数量、游戏输赢规则、游戏后的雪花片数量。例如,幼儿原本拥有3片雪花片,每输一次失去一片,每赢一次得到一片。如果某幼儿三次游戏后所剩雪花片数量为0,那么他应该是连输了三次。如果某幼儿三次游戏后雪花片数量为6片,那么就要先去掉他原先拥有的3片雪花片,其余的3片雪花片就是他赢得的,根据每次赢1片的游戏规则就能推断出他赢了3次。
该活动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介绍玩法和规则,并试玩一次,以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其次是开展两轮游戏,每轮游戏后引导幼儿进行判断推理和表述,并用磁性黑板上的磁铁块表征雪花片数量的变化过程,帮助幼儿直接感知和验证。对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在推理过程中会自然运用“分解与组合”这一数学核心经验,但对“三个方面关系”的思考需要幼儿先在头脑中表征出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再用语言加以表述,这对大班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提出了挑战,有利于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雪花片数量变化的过程,尝试根据雪花片数量结果,推导出雪花片数量与游戏输赢结果以及游戏规则之间的关系。
2.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准备:
雪花片三筐(数量多于幼儿人手6片),磁性黑板一块,磁铁块12~15个,粘纸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数倍)。
过程:
一、回忆熟悉的游戏,了解新的游戏规则
1.回忆熟悉的游戏。
(1)回忆游戏“石头剪刀布”的玩法和规则。
提问:“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是怎么玩的?有什么规则?
(说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梳理“玩法”,强调“规则”,比如,要同时出手势,一旦出了手势就不能更换,如果出了同样的手势要重新来一次,等等。)
(2)介绍新的游戏玩法。
提出要求:下面我们要把原来的两人游戏变为集体游戏。每个小朋友边念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边拍手,念完后迅速找到一个朋友和他面对面,一起念“石头剪刀布”的指令后同时出手势,比出胜负。每一对朋友只能玩一次游戏、比出一次输赢,然后更换一个朋友再游戏。
2.试玩新的集体游戏。
(1)请幼儿在活动室中间空地上两两找朋友轮流玩游戏,引导幼儿一起念儿歌、一起说“石头剪刀布”的指令。
(2)提问:谁赢了?谁输了?出了一样的手势该怎么办?比出一次输赢后就要怎么样了?
(3)待游戏比出输赢后,请幼儿回座位坐下。
(4)帮助幼儿理解新规则:一轮游戏中,每个人要换3次朋友,也就是每人要玩3次“石头剪刀布”。
(说明: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念儿歌、说指令以及提问等,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游戏中,教师重点关注的是幼儿能否理解和遵守新的游戏规则,是否已做到一对朋友在一次游戏中只有一次输赢,从而为幼儿在之后的推理中思考输赢关系做好铺垫。)
3.了解增加雪花片后的新玩法。
(1)讲解新的玩法和规则:游戏前每个小朋友只能拿取3片雪花片,游戏中每一次输的小朋友要给赢的小朋友一片雪花片。游戏中每人要想办法保管好自己的雪花片,不要掉落和丢失。
(2)在活动室中间空地上放三筐雪花片,请每位幼儿上来拿取3片雪花片后回到座位上坐好,然后与旁边的同伴互相验证有否拿对。
二、第一轮游戏,体验3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并进行推理
1.尝试游戏,体验3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
(说明:一轮游戏进行三次,一般三次后就会有幼儿输完3片雪花片。教师要重点关注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即每次输赢后能否正确拿出一片雪花片,以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关注自己手上雪花片数量的变化及其与输赢结果之间的关系。)
2.游戏后分享交流,展示推理过程。
(1)请输完雪花片的幼儿上来,肯定其能“遵守规则”。
(说明:游戏有输赢是正常的,幼儿将自己手里的雪花片都输完时,可能会有挫败感,教师要注意幼儿的情绪,及时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游戏心态。)
(2)请大家一起来尝试推理。
(说明:对于“3片雪花片怎么会一片都没有了”的推理,基本上所有幼儿都会说“因为他输了”,而后的教师追问“那么他一共输了几次”,目的是帮助幼儿思考输赢结果与雪花片数量之间的关系,接着教师可以再追问“为什么是输了3次”,以帮助幼儿在雪花片数量与“每次输赢1片”的游戏规则之间建立起联系。)
(3)提问:谁认为自己手上的.雪花片最多?有几片?
(4)请手上有6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与其他幼儿一起来推论他们的雪花片变为6片的过程。
(说明:对于“每人赢了几次”这个问题,幼儿可能会给出两种答案,即“赢了3次”和“赢了6次”。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前者既记住了自己原先就有3片雪花片,又知道每次赢了会得到1片,而后者只记得自己每次赢了会得到1片,忘记了自己原先手上就有3片。当教师追问幼儿为什么说自己“赢了6次”时,幼儿可能会用“3+3=6”来作答,教师可以视情况再深入追问幼儿:“这里有两个3,这两个3有区别吗?”以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原先手上的3片雪花片加上游戏中赢得的3片雪花片才是6片雪花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
(5)幼儿作出推理后,教师呈现磁性黑板,请手上有6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在集体面前描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输赢过程,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上来根据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变化过程。
(说明: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可先向幼儿a提问:“你原先手上有几片雪花片?”然后让幼儿a在磁性黑板上正确摆放出磁铁块加以表征。随后,幼儿a每描述自己赢了一次,就让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b在3块磁铁块的后面加上1块磁铁块。这个摆放过程既是验证的过程,又是操作的过程,可让全体幼儿直观地看到由磁铁块所表征的雪花片变化过程。教师在这个环节要重点关注幼儿对雪花片变化过程的描述和表征,以及推理结果的差异,以了解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不同思维水平。)
三、第二轮游戏,体验6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并进行推理
1.尝试游戏,体验6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
(1)调整规则:游戏玩法不变,每人改为拿6片雪花片游戏,共玩3次,每次输的人给赢的人2片雪花片。
2.游戏后分享交流,展示推理过程。
(1)请输完雪花片的幼儿上来,肯定其能“遵守规则”。
(2)请大家一起来尝试推理。
(说明:对于这个问题,幼儿可能会给出两种答案,即“输了3次”和“输了6次”。当教师追问幼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时,有幼儿可能会用“2+2+2=6”来作答,即每次都输掉2片雪花片,输了3次2片,就输完了6片;有幼儿则可能忘记了游戏规则,会说因为输了6片雪花片,所以输了6次。)
(3)请输完了雪花片的幼儿描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输赢过程,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上来根据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变化过程。
(说明:教师可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a上来,根据输完6片雪花片的幼儿b的描述,来摆放磁铁块。教师可先向幼儿b提问:“你原先手上有几片雪花片?”并让幼儿b在磁性黑板上正确摆放出6块磁铁块加以表征;幼儿b每描述自己输了一次,幼儿a就去掉磁性黑板上的2块磁铁块……这个摆放过程既是验证的过程,又是操作的过程,可让幼儿直观地看到由磁铁块所表征的雪花片的变化过程。)
(4)请手上有12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与其他幼儿一起来推论他们的雪花片变为12片的过程。
(说明:对于这个问题,幼儿也可能会给出两种答案,即“赢了3次”和“赢了6次”,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前者既记住了每人原先手上就有6片雪花片,又知道每次赢了会得到2片,而后者只记得每次赢了会得到2片雪花片,忘记了每人原先手上有6片雪花片,或者是把游戏规则记成了每赢一次得到1片。当教师追问幼儿为什么有这样的答案时,有幼儿可能会用“6+6=12”来作答,即原先手里有的6片雪花片加上赢得的6片雪花片就是12片雪花片,所以赢了6次。有幼儿则可能会用“6+2+2+2=12”来作答,他的解释是,因为除了原先有的6片雪花片,后来每赢一次得到2片,一共赢了3次,得到6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
(5)请手上有12片雪花片的幼儿描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输赢过程,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上来根据同伴的描述,在磁陛黑板上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变化过程。
(说明:教师的具体引导方法同前。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关注幼儿对雪花片变化过程的描述和表征,以及推理结果的差异,重点引导幼儿思考游戏前的雪花片数量、游戏输赢规则、游戏后的雪花片数量这三方面的关系。)
(6)根据本班幼儿的推理水平,选择开展以下环节的活动。
提问:谁的雪花片不是最多也不是最少?他到底有几片?
为什么只剩下了这几片?你在游戏中的输赢情况如何?
你能不能用磁铁块摆放出你的雪花片输赢过程?
如果两个小朋友手里剩下的雪花片数量是一样的,他们的输赢过程也会是一样的吗?
(说明:以上问题是针对个别幼儿的,可根据本班幼儿的推理水平,选择性地开展该环节活动,目的是引导他们尝试回忆或推论自己雪花片的输赢过程,并用语言加以表述,同时尝试用磁铁块加以表征。最后一个问题意在引导幼儿基于摆放磁铁块的过程,尝试思考和理解“输赢的不同顺序”与“相同答案”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请客(专业20篇)篇十
1、能在游戏中感知平面图形与立方体的不同。
2、能探索、发现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
3、能认真细致的进行制作活动。
学具准备。
1、操作卡p1、2。
2、正方形毛巾一张、大正方体积木一块。
活动过程。
一、活动观察:找不同。
1、出示一张张方形毛巾和一大块正方体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冰大胆谈论这两件东西的外形有什么相似?(毛巾是平面的,积木式立体的。)。
2、看看活动室里那些东西和毛巾相似是平面的,那些东西和积木块相似是立体的?
3、图卡操作:请幼儿看操作卡第1页;说一说图中有些什么物品?哪些物品的外形与毛巾相似,哪些物品的外形与积木块相似?给它们画上连线。
二、数数看有几间房。
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操作卡第2页的两个动物房制作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分一分。两个动物房里分别住着哪些动物?各有几个?分别属于哪一类?(野兽、禽类)。
4、说一说。野兽动物房是由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的;禽类动物房是由4个一样大的长方形和2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的。
三、制作活动。
1、猜一猜。剪下制作卡上的图形黏合后,会变成什么样?
2、做一做。请幼儿剪下制作卡上的图形黏合成立方体动物房。(也可请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制作。)。
3、说一说。野兽动物房的形体叫什么名字?(正方体)像什么?
禽类动物房的形体叫什么名字?(长方体)像什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请客(专业20篇)篇十一
2.能结合自己已有经验,创造性的运用数字。
3.对数字感兴趣,积极关注身边事物。
生活中有数字的物品(衣服鞋子、时钟、日历、图书、有生产日期保质期的食品包装袋等)
1.出示火警图片,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一组什么数字?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打了119,谁会来呀?那让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火警叔叔会来!
师:原来这些数字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1.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数字,今天就有许多数字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寻找身边的有数字的东西)。
2.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师:你是在什么东西上发现了数字,它表示什么意思?我们请个小朋友上来,把他的发现告诉大家?衣服鞋子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大小)图书上的数字表示什么(页码)钟面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时间)尺子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长度、宽度、高度等)。
3.猜想老师提供的物品上面的数字有什么意义。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关于数字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抱抱团,小朋友们都很熟悉了吧,原来数字还能给我们的生活中带来这么多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请客(专业20篇)篇十二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1、材料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实物:饼干
3、数学练习册
一、集体活动
1、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魔术师,现在请魔术师为我们表演变魔术,好吗?
2、教师出示一根绳子。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绳子)多少根绳子?(一根)小朋友想学魔术师变魔术吗?
师:魔术师可以将一根绳子变成四根,你们信吗?
(1)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先将一根绳子变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
3、教师示范圆形的四等分。
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材料纸,请幼儿示范。
4、幼儿操作,请幼儿探索各种图形的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5、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用笔将图形四等分。
二、个别活动
师:请小朋友把练习册打开到43、44页。
师讲述操作要求:
1、下列每组图中的物品是四等分吗?把正确的圈起来。
2、将下列图形四等分,有几种方法?用笔画线。
三、活动评价
师:请做好的小朋友和好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幼儿交流)
师:真会动脑筋,讲得真不错。
四、延伸活动
师:请小朋友课后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玩一玩《卖饼干》的游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请客(专业20篇)篇十三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对对碰(复习5的分解和组成)。
师:我说5.幼:我对5。
师:5可以分成1和几幼:5可以分成1和4。
(......)。
师:5可以分成4和几幼:5可以分成4和1。
2、复习2、3、4、5的分法与几种,引导出6有5种分法。
3、今天这节活动课,我们一起来学习《6的分解与组成》。(出示课题,领读两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动手操作积木,探索6的五种分法,并把探索的结果记录在作业纸上。
2、小朋友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汇报操作结果。哪位小朋友来把你找到的6的分法告诉老师?
(请小朋友发言,并把他们的记录结果板书到黑板上,并比较)。
4、引导幼儿观察6的分合式,有什么发现?(提示:两边的数字有什么变化)左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多1,这叫递增,而右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少1,这叫递减。还有两组数字位置互换了,但总数没有变。这就是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
5、请幼儿演示6的5种分法。
6、领读6的分合式。
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起来就是6。
三、结束部分。
1、小问号的时间到了:他要检查我们小朋友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的数字。
(2)(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点。
2、做游戏:今天这节活动课小朋友们学习了6的分解与组合,知道了6有几种分法?(5种)我们一起再来做个游戏。
老:小朋友,告诉我,6可以分成1和几?
幼:刘老师,告诉你,6可以分成1和5。
四、延伸活动。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请客(专业20篇)篇十四
1.体验数量为5的物体分成两部分有多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标记和数字等符号记录分的结果。
2.能与同伴协商,学习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体验分享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理解什么是每次分的数目不相同。
2.语言的完整描述。
苹果卡片10张男孩图片1张女孩图片1张操作单若干张梨卡片若干张。
一.分水果。
1老师家里来了两个小客人(哥哥和姐姐),请小朋友帮老师把五个苹果分给两个小客人,在操作单上记录下来,并给大家完整地讲述分的结果。
2.出示五个苹果请小朋友来分一分,要求要和刚才分的不一样,并记录下来,并完整地讲述分的结果。
3.引导小朋友讨论:两次分的结果一样吗?帮助小朋友理解什么叫每次分的不一样。
4.再将五个苹果分给两个小客人,要和前两次不一样,可以怎样分?
二.操作活动:分水果。
1.发放梨卡片和操作单。
2.两个小朋友自由结合,分工合作。引导小朋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一人分水果,一人记录结果)。
3.展示小组操作单,并向大家讲述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记录结果,同时学习同伴的记录方式。
4.集体检查是否按要求完成,记得和分的是否一致。再次感受5分成两份有多种不同的分法。
三.活动延伸。
1,带领小朋友玩“对口令”的游戏。
2.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分东西的游戏。
在活动的开始我运用了家里来了客人,要给客人分水果,可我不知道怎么分来引导孩子进入课堂,孩子的积极性很高,也很踊跃。
在操作活动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是一小部分孩子在操作过程遇到了困难,大部分孩子在分工和合作上还是做得很好的,孩子在讲述自己的学习成果是也非常的勇敢大胆。
再重新上这节课的时候,我会把操作活动这个环节加上逛超市,准备各种各样的水果,让小朋友先去超市买水果,然后再分水果,这样会让学习更加贴近生活,不但学习了生活常识,还给小朋友一个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请客(专业20篇)篇十五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并理解任何6个东西或事物都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各种水果模型,动物模型,课件,主题图一幅,豆子,玉米若干。
一、看图引题引导幼儿说出图上有什么?各有几个?
二、学习6。
1、出示课件:
2、动手数数:每人数6个豆子,6个玉米。看谁数的又快又准。
3、指名学生上前拨珠:先拨出5个,再拨出1个。回答一共是几个?
师问:5添上1是几?(5添上1是6)数一数:教室里面哪些东西的数量是6。(每排有6张桌子、6把椅子、每扇窗户上有6块玻璃……)。
4、摆一摆:每人拿出5根小棒摆在课桌上,再添上1根,一共是几根?自己小声地从1数到6,再从6数到1。
师问:你们谁能用这6根小棒摆一个图形?指名一人到前面摆,其他人在自己的课桌上摆。
师问:你们摆的是什么样的图形?(6边形)用几根小棒摆成的?(6根)你们还可以摆出别的图形吗?(自由摆)老师行间巡视,随时表扬摆得好的。
三、说一说:
让幼儿用6说一句话。
四、找一找:
在教室里找六个一样的物品,比一比谁找的多。
五、游戏:《听音举卡片》:
教师往杯子里扔石子,幼儿听一听扔了几个,然后举起相应的数字卡片。
六、画一画:
在树上画六个果子。
七、活动评价。
1、数学:认识数字1—10。
2、6以内数的守恒。
3、2——7的相邻数。
4、:学习5的组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请客(专业20篇)篇十六
1.知道故事名称,主要情节及人物间的对话。
2.知道要向小猴学习,做有礼貌的小主人。
3.学习词汇:“又红又大” 。
活动准备:
ppt、故事磁带。
一、老师介绍故事名称,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1.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中有谁?
2.今天小猴为什么特别高兴?
3.哪些朋友到小猴家来做客了?
二、老师出示ppt,再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
1.客人来了,小猴请客人吃什么样的桃子?自己吃什么样的桃子?(让幼儿练习说“又红又大” “又青又小”)
2.小猴请大象、小熊、小兔吃桃子时,它们是怎样说的?小猴、又是怎样说的?吃桃子时客人是怎样说的?(练习礼貌语“谢谢!”“不用谢”)
3.小猴为什么不吃有红又大的桃子?
三、完整讲述故事《小猴请客》进一步练习使用礼貌用语。
四、幼儿分角色练习对话,教师指导。
五、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家里来了客人是怎样做的'?
小结:小猴是个有礼貌的小主人,其他小动物是有礼貌的小客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延伸活动:分散活动时,可建议娃娃家请客,别的幼儿可到娃娃家去做客,练习礼貌交往巩固当小主人和小客人的语言和行为要求。
附:故事《小猴请客》
多么美丽的树林啊!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小鸟在树上吱吱喳喳地唱着。
今天小猴特别高兴,朋友们要到家里做客,“笃笃笃”,大象、熊猫、小白兔都来了。
小猴有礼貌地请客人们坐下,把篮子里的桃子拿出来请朋友们吃。
小猴先拿了一只又红又大的桃子请大象吃,大象说:“谢谢!”小猴说:“不用谢!”小猴又拿了一只又红又大的桃子请小白兔吃,小白兔说:“谢谢!”小猴说:“不用谢!”
最后,小猴才拿了一个又红又大的桃子给自己吃。大象问小猴:你为什么最后才吃呀?”小猴说:“又大又红的桃子应该客人吃。”
朋友们都说:“小猴真好!”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请客(专业20篇)篇十七
1、让幼儿通过实践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使幼儿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的次数越多。
3、初步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能力。
1、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笔、积木、筷子、布条、纸条等)
2、记录测量次数的纸、笔。
1、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教室里的每一样物品有多长吗?
2、学习自然测量。
(1)幼儿尝试自由测量,记录结果。
(2)交流,教师请个别幼儿测量从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并引导幼儿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测量工具要和起点对齐,在测量工具的另一头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时,要从记号开始接下去量。
(3)教师与一位幼儿合作,再次进行测量,并做好测量次数的记录,最后说出测量结果。
(4)幼儿自由结伴,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线路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适时进行辅导。
(5)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测量的结果。
3、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师:“我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条线路,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2)请两位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结果的数目为什么不同,说出用长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少,用短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多。
4、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使用各种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比较各种不同的结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请客(专业20篇)篇十八
活动目标:
1.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七种分法。
2.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3.体验数学的奇妙有趣,喜欢数学活动。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七种分法。
难点是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活动准备:
小路背景图一张、活动教具小树8棵、1至7的数字卡若干张、教师用大记录纸3份、幼儿每人一份拼板学具、每人8个小钉、记录纸、铅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以“碰球”的游戏复习7的组成。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碰球”的游戏,我要找一个和我的数字合起来是7的数字做朋友。”(儿歌: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嘿嘿,你的1球碰6球!)。
二、幼儿操作:探索8的组成。
“森林乐园里新修了一条马路,小动物们准备在路的左右两边种上小树,这样马路看起来就会更漂亮一些。那请你看一看小动物们可以怎么种呢?把你的种法用分解式记录到纸上吧。”
1.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记录结果,教师在白板上呈现。
“请你们看一看并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一边的数慢慢变大,另一边的数慢慢变小。)。
小结:数字8一共有七种分法。
三、再次探索8的组成,引导幼儿学用互换规律找出8的几种对应的组成。
1.出示活动教具:请小朋友一起来数数小动物们一共要种的树?(8棵)。
2.教师示范演示教具,其他幼儿根据操作在纸上查找分解式,并说说每个数字代表的意思。
“8棵小树,种在马路的左边1棵,种在马路的右边7棵,8棵树可以分成1棵和7棵。1棵树和7棵树合起来是8棵树。8棵树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1棵树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7棵树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3.教师在黑板上写出8的分解式,并带幼儿说说: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
“看到这个分解式,小朋友还会想到哪一个分解式”
引导幼儿说8还可以分成7和1。
“小朋友看,8可以分成1和7,也可以分成7和1,它们数字没变,还是1和7,只是数与数的位置交换了一下,合起来的总数也没有变,都是8。”
4.以此类推,找出8的另外两组对应分法。
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5和3……。
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找出了8的七种分法,还运用互换规律快速的找出8的3组对应组成。小朋友只要记住这些规律,以后学习数的组成就会更加简便、快速。
四、结尾。
出示车票:1—7数卡若干,老师现在给小朋友发车票,请你去找和自己手中数字合起来是8的车票的小朋友牵好,只有找对的才能上车哦!
“现在我们就坐上观光游览车,在刚种好小树的马路上看看美丽的森林乐园吧!(检查一遍组合正确与否),出发!”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请客(专业20篇)篇十九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活动分析:
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二、活动准备: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三、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4、谁看出了其中的秘密?为什么五根火柴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因为它们有一条公用边,它叫“公用边”)。
(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个别幼儿示范)。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1)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正方形。
(2)将你搭出的图形画出来。
(3)记录你所用的火柴棒的数量。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四、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三角形。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猴请客(专业20篇)篇二十
1、了解蚕豆的生长过程。
2、能根据蚕豆的不同特征学习5的组成,并作特征标记。
3、在活动中能积极参与,细心作业。
1、课件:蚕豆;
2、排序卡5份;
3、蚕豆5篮;
4、作业卡5种;
5、点、数。
牌每人一张;
6、音乐:“挪威舞曲”“找朋友”。
(一)蚕豆一生——了解蚕豆的生长过程。
过渡语:软软的泥土里睡着一粒种子宝宝,你认识它吗?
1、看课件提问:小蚕豆是怎样长大的?
2、小组合作进行蚕豆生长过程的排序。
3、看课件了解蚕豆的生长过程。
4、用动作随音乐表现蚕豆的生长过程。
5、用歌曲演唱蚕豆的一生。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课件、身体动作、图片排序、歌词演唱等多种形式使幼儿清晰地掌握了蚕豆的生长过程。
(二)蚕豆分家——学习5的分成。
过渡语:小蚕豆长大后变老了,变成了蚕豆的种子,农民伯伯就把它们采下来,剥出来。
1、比较观察:蚕豆种子有什么不一样吗?
2、分类记录:帮助蚕豆宝宝来分家。
(1)请幼儿介绍和猜测作业纸的做法。
(2)幼儿自选作业:
难度一:看图分类并记录和作标记。
难度二:根据特征标记把蚕豆宝宝送回家。
难度三:分类盒分类记数。
难度四:分类粘贴记数。
难度五:分类记数并做标记。
3、讲评作业。
评析:各种难度和做法给了各种层次和能力的幼儿以选择的机会,他们还根据蚕豆的。
许多不同进行分类,无形中又学习了5的组成,又学习了制作特征标记,幼儿的收获很多。
(三)蚕豆游戏——复习5的组成。
过渡语:我们帮助了蚕豆分了家,它要和我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呢?
1、游戏玩法:每人先把卡片贴在胸前,随音乐找朋友,要找和自己相应的卡片合起。
来是5,然后一起玩炒蚕豆的娱乐游戏。
2、交换牌子再进行游戏。
3、老师出示炒熟的蚕豆:蚕豆炒熟了,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吃好吃的蚕豆吧!
总评:首先整个活动围绕蚕豆,把科学和数学巧妙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领域内的有机。
整合;其次整个活动体现了幼儿自主性、主动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另外,活。
动还体现了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风格,使幼儿学习得自然、轻松。
1、根据作业情况进行纠正或交换作业卡进行活动。
2、在自然角继续观察蚕豆的生长过程,并学习照顾蚕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