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范文范本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写作触角,提高我们的文学眼光。这篇总结范文的结构紧凑,通过段落和句子之间的过渡使文章更流畅。
最新三年级爬天都峰课文原文(通用16篇)篇一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力求达到学习成果最优化。
2、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
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合作、探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演,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要点,感受语言文字美,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2、透过重点句段的品味,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丰富语言积累。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各抒己见。预测学生心理:希望能亲眼见到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
现在,让我带领你们去欣赏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吧!(看课件:西沙群岛美景,边看老师边介绍)。
(创设情境,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具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自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而以此为切入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自主确立学习小组做好铺垫。)。
1、接上级通知,分别成立研究西沙群岛海水、海底、海滩和海岛的四所研究所,并聘请所长,举行授旗仪式,宣布所的成立。各所长带回老师交给的研究任务,组内合作学习。
(体现了开放性教学的优点,有利于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实现了学生主体的人人参与,个个投入,共同探讨,合作解决,相互激励以及信息共享的目标。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结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
2、提出研究要求:注意自主、合作、探究完成研究任务,听从所长指挥,研究中如有需要可派所长到老师这来咨询。
(明确合作学习要求,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促进同学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友谊。)。
3、研究完了,现在咱们就开一个研究成果展示会,各所派代表上台来汇报。
(打破传统的“串讲”的形式,集体交流汇报,由老师给的知识提示,再整合,跳出过去强调语文知识系统性的老圈圈。)。
4、水文研究所(海水)汇报:用优美的朗读和五彩的粉笔表现海水的美丽。
(充分让学生自渎自悟,即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老师范读描写海水的自然段,谁有信心比老师读得更好!
(努力创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挑战,培养学生自信心,竞争意识和竞争力。)。
同学们对海水这部分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向我们所提出,共同讨论。
(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核心。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空间,其他组员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回答,一改过去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同时交给学生主动向他人请教的学习方法。)。
5、海底探宝队(海底)汇报:你最喜欢这一段中描写什么的句子,为什么?(研究所组员分别有感情读喜欢的句子,并邀请其他组员根据所读内容模仿海底生物的动作。)。
(声形并茂,由单一的组内合作变为全班互动参与学习。)。
(重视在语境中学习、积累、运用语言。)。
西沙群岛的鱼真多啊。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真是这样吗?是为了形容什么?(学生根据课件理解回答)。
6、海滩游乐场(海滩)汇报:派代表上台点击电脑,向大家讲解有关贝壳和海龟的知识。
(大量资料的接触,既填补了课外知识的空白,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为多媒体电子读物,使阅读和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效率。)。
7、海岛观察站(海岛)汇报:鸟是人类的朋友,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为保护鸟类发出倡议。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真是个可爱的地方。它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真为祖国拥有这样富饶的宝岛而自豪,你们自豪吗?让我们饱含激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
1、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熟2、3、4自然段。
最新三年级爬天都峰课文原文(通用16篇)篇二
生字词:
爬、峰、顶、似、苍、仰、咱、奋、辫、勇、居。
顶峰、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仰起。
词语解释与运用:
(1)奋力:充分鼓起劲来,造句:我们奋力攀登,终于到达了山顶。
(2)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造句:平时很老实的小明,今天居然和同学打起架来。
(3)终于:最后,末了(跟“始”相对)。造句:经过几个月的锻炼,我的体质终于增强了。
(4)决心:坚定不移的意志。造句:同学们决心在学校运动会上为班集体争光。
近义词:
汲取——吸取。
奋力——努力。
鼓舞——鼓励。
居然——竟然。
纪念——怀念。
终于——终究。
反义词:
高——低。
仰——俯。
笔陡——平坦。
奋力——松懈。
本课易错字:仰、爬、勇。
需要掌握的句子:描写景物的句子、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
知识掌握:
背: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1)这段话写出了天都峰的两个特点:(高)和(陡)。描写天都峰高的句子是: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描写天都峰陡的句子是: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2)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气)。
(3)爬啊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终于”指在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的共同努力下爬上了天都峰顶。
最新三年级爬天都峰课文原文(通用16篇)篇三
铃声响了,开始上课。
我问同学们:“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知道!”“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吗?”
“当然祝贺了!”又是一片肯定的回答声。
“‘知道的’‘祝贺的’请举手!”
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我提高了声音,“啊,这么多啊!”
孩子们会感受爱了,但这还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我接着问:
“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
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过了一会儿,几位女学生沉静地举起了手。
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我的语气缓和下来,轻轻地问:“怎么才能知道爸爸的生日呢?”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先是一两声,继而就是七嘴八舌了:“问爸爸!”“不,问外婆!”“自己查爸爸的身份证!”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结束这堂课时,我给孩子们提了个建议:“为了给父母一份特别的惊喜,你最好用一种不被父母察觉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日,而祝贺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记住一点,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
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最新三年级爬天都峰课文原文(通用16篇)篇四
教材简析:
《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诗文的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文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设计理念:
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教学中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我想体现的是阅读与口头表达和写作相结合,整体感知与深入探究的结合,在深入感受的基础上,从书本向生活,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
教学目标:
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味、揣摩诗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1、诵读诗文,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2、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3、师生共同准备秋天的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叠翠流金,爱它的落叶缤纷,爱它的菊香满园,也爱它的天高气爽……但是相信你们所体味到的秋天只是城市中的秋天,乡村中独有的秋天是另一个世界,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乡村的秋之风采。
二、听读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
【设计说明】赏秋,旨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初步感受诗中美的意境、语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相信大家都会被诗中所描绘的美景深深打动。那么诗中描绘了哪些美景呢?
3、你们所描绘的景色又分别组成了三组画卷,谁能给三节诗起出漂亮而整齐的名字?
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教师板书)。
【设计说明】说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初步感受课文中秋天的美好,同时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4、师:通过你们的总结,相信在你们的脑海中已经组合成了三副美丽的'画卷,现在就请你们闭上眼睛再次感悟秋天的美好吧。师再次配乐朗诵。
三、初读课文。
1、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2、学生齐读诗文。
【设计说明】读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3、指名朗读。
师:学诗歌的关键是朗读,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一下?读的时候注意语调、语速。
指名朗读。
明确: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小组合作: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
5、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四、研读课文:
明确:伐木声丁丁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让人满口生香,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一层意思说,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设计说明】品秋,旨在使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化理解,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2、师:在对诗文的进一步理解下,让我们再齐读诗文,读时注意重音。
师: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都明确了读时应重点突出的字,但却千篇一律的把音读得很重。重读不是一定要把音读重,而是在读的过程中或轻或扬或缓或急,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
学生自由朗读,并品味诗句的读法。
师:哪位同学能根据你的理解读一下诗文,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诵读建议:
伐木声丁丁飘出幽谷——为了突出幽谷的深、静,“飘”可以读出拖音;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稻香”展示丰收的图景,要重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表明秋天舍不得离开农家,说明农家丰收了。“栖息”要重读,读出丰收的喜悦。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浆——“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安适的神态,“轻轻”要读出这种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写出渔民捕鱼时欢快的情景,可读的欢快一点。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写出了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都是秋天,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要重读,且“眼里”要轻读,表明诗歌将结束。
【设计说明】诵秋,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学习朗读的技巧;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文,品味优美的语言以及独有的语境。
3、师:请大家再次齐读诗文,可以背诵的同学,请背诵诗文。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比较与欣赏能力,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诗风,不同诗作不同诗味。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写一篇作文《岛城的秋天》。提示:可以运用拟人等多种手法,充分展开联想,写自己熟悉的、热爱的别于书本的美丽秋天;或选取诗文中一个诗节或几句话,发挥想象力,进行再创作。
【设计说明】从课本中得到启发,由课内到课外,发挥学生想象联想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激发表达兴趣,享受写作带给自己的快乐体验。
最新三年级爬天都峰课文原文(通用16篇)篇五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1、本课的教学准备,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可以启发学生对春天景物特点的了解,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或者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还可以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有关春天和燕子的`课件。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9个,注意和形近字区别。俏读qi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不要错读成f。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4个,书写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字: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聚的下面是,不要写成水;演字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倦字的右下部分是,不要写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还要指导学生记忆字形,如,尖,上小下大,稻与禾有关,漾与水有关。让学生根据字形规律记忆生字。
3、本课所描写的画面生动,语言优美,构成生动、感人的意境,教学时要把学生引入情境。可以结合课文插图来学习课文,加深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对春天的了解;也可以用媒体等其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特征和美丽。还可以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感受光彩夺目的春天,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教学中可以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第一自然段是从近处看到的燕子: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合成一个活泼可爱的燕子。第二、三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燕子各种飞行姿态。最后从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教学中还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展开想象,体会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学习课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
5、通过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全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图,倾注了作者对春天的深深的热爱之情,教学中要通过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在朗读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朗读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并体现读的层次。初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句大意。再读,让学生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和情景,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去。当学生难以进入这种境界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或是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展现课文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对春天美好景物的想象;或是用轻松优美的音乐渲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美感;或是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美景中去。最后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教师给予指点和解说,比如,抓住课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读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用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比如,指导朗读春天一段,要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6、要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比如,理解春天的特点和燕子的活泼可爱这一重点,可以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的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为春天增添了动势和情趣,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教学中还要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内容和体会表达的情感。例如,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要让学生想象花儿争相开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色。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燕子成了音符让学生展开想象,仿佛自己也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来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并体会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意思。从中了解作者对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特有偏爱,以及赞美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感情。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三年级爬天都峰课文原文(通用16篇)篇六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组以秋天为专题,从每个角度描写了秋天的特色,语言生动优美,洋溢着浓浓的秋意。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以及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从整体上带出了一个美丽、欢乐的秋天。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二年级两年的知识与能力的训练与方法的实践、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已经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够以文本为基础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具有初步的表达能力,能自信大方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是美的,因为语文的博大深沉,温情似水,因为语文的有情有意,有理有思,因为语文通向最广阔的领域,因为语文面向最真实的生活让孩子感受语文的美吧!感受生活的诗意,感受人生的价值感受语文的美,不仅仅是为了语文。我很喜欢这首小诗,不仅因为它本身的优美,更因为它深刻的内涵。教学《秋天的雨》,我力图通过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充分而真挚的美读,展开丰富而美好的联想,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下,将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与学生独特的个性感受融为一体,在读、品、想、谈、议的过程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平等的对话,在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平台、创设感知悟理的情境中为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生成学生个性的体验,并引导他们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深刻体会语文是美的这一不可磨灭的事实,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渗透并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标,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课件设计说明)。
《秋天的雨》一课的课件设计了五大板块:
封面:旨在让学生一边欣赏色彩缤纷的插图,一边聆听《秋日的私语》那优美绵长的乐曲,再辅以配制合成的雨声的曲调的播放,为学生创设有音有像的.情境,使学生融情于境之中,更快、更好、更深地置身于学习氛围之中。正如王崧舟所说过的:语文教育是感性的教育。它是一种形象化的教育,要求我们还语文以画面,还语文以旋律,还语文以意象。
欣赏:旨在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着眼点认识感受秋天的美丽。课件为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使他们在看、听的过程中,感从心出,情不自己,发出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的感叹。建议视频的播放能反映文本中的重点词语,使学生不但感悟文中的情,还能领悟文章的意。
认知:旨在使学生在抓住关键词语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美读,使学生在朗读方式的转化多样中,在朗读形式的自主选择中,在朗读评价的鼓励点拨中,达到情在读中感,理在读中悟,法在读中明,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语文底蕴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另外,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多角度的品味,旨在尊重和深化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既展示学生思维的过程,又使情感变为催化剂,推动着认知的过程,拨动着学生想象的翅膀,进而转化为追求真、善、美的动力。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运用知识,积累语言,因为儿童是最富有梦想的季节,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并将人文情感渗透其中。
最新三年级爬天都峰课文原文(通用16篇)篇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眼前: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眼前: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2.美丽的南沙群岛。
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浩瀚的大海上航行、捕鱼,在小岛上开垦、种植。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3.庐山的云雾。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相机学习练习一中的成语:
气象万千风云变幻奇峰异岭若隐若现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白云苍狗瞬息万变。
4.微笑着承受一切。
桑兰是我国女子体操队中最优秀的跳马选手。她5岁开始练体操,12岁入选国家队,曾多次参加重大国际比赛,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跳时发生了意外情况:她头朝下从马箱上重重地摔了下来,顿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经医生诊断,她的第六根和第七根脊椎骨折。这真是天大的不幸!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得知自己的伤势后,17岁的桑兰表现得非常坚强。前来探望的队友们看到桑兰脖子上戴着固定套,躺在床上不能动弹,都忍不住失声痛哭。但桑兰没有掉一滴眼泪,反而急切地询问队友们的比赛情况。
每天上午和下午,医生都要给桑兰进行两小时的康复治疗,从手部一直推拿到胸部。桑兰总是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主治医生拉格纳森感动地说:“这个小姑娘用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给所有的瘫痪患者做出了榜样。”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桑兰可以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吃饭了。但有谁知道,在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是怎样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
1998年10月30日,桑兰出院了。面对无数关心她的人,桑兰带着动人的微笑,说:“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
桑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她用微笑承受着一切,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5.雪儿。
我的腿跌伤了。爸爸、妈妈每天要去上班,家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爸爸说雪儿是一只信鸽。信鸽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能够飞越千山万水,忠实地为人们传递信息,所以人们称它们是“蓝天信使”。于是,我更盼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
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我望着它那金黄的眼珠,喃喃说道:“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
6.花瓣飘香。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看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摘花瓣做什么呀?”
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有利可图有机可乘。
有根有底有始有终。
有口难开有恃无恐。
有求必应有志竟成。
7.菩萨兵。
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也露面。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
一天,朱德同地把翻译找来,对他说:“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我去找找吧。”那位翻译对朱德司令说。
翻译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了山,过了大半天才回来。他对朱德同志说;“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朱总司令说;“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第二天的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看到红军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的时候,全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8.李广射虎。
唐代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这位“夜引弓”的“将军”,便是被人们称为“飞将军”的李广。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诗中描述的,就是他在镇守北方边境时发生的一件事。
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便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着。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广的随从便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9.少年王勃。
有一年,少年王勃到远方去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滕王阁刚刚整修一新。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儿就写成了。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萧伯纳是英国著名作家。有一次在莫斯科访问时,他遇到一个小姑娘。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萧伯纳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同她玩了很久。
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可是,出乎预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萧伯纳听了,不觉为之一震。他马上意识到刚才太自夸了。
事后,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
相机学习练习三中的成语:
风华正茂出类拔萃才思敏捷后生可畏文思如泉手不停挥笔下生花力透纸背处处留心啊!故乡,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终身难忘的地方。有我迷人的故乡。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桃园荡漾着孩子们的笑声,我愿驻守在风雪的.边疆。桃花映红了姑娘的脸庞。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春去秋来老将至。
明日何其多!朝看水东流,
我生待明日,暮看日西坠。
万事成蹉跎。百年明日能几何?
世人若被明日累,请君听我《明日歌》。
――钱鹤滩。
11.赶海。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喧闹的海滩渐渐恢复了平静,只有海鸥还沐浴着晚霞的余晖,在水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
相机学习练习七中的成语:
烟波浩渺一碧万顷一帆风顺风平浪静。
游人如织谈笑风生鸥水相依海波不惊。
12.荷花。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3.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绝句滁州西涧。
日照香炉生紫烟,两个黄鹂鸣翠柳,独怜幽草涧边生,
遥看瀑布挂前川。一行白鹭上青天。上有黄鹂深树鸣。
飞流直下三千尺,窗含西岭千秋雪,春潮带雨晚来急,
疑是银河落九天。门泊东吴万里船。野渡无人舟自横。――李白――杜甫――韦应物。
学完《望庐山瀑布》后接着学习练习4中的成语:
精妙绝伦炉火纯青梦笔生花浑然天成。
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斗酒百篇鬼斧神工。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
小骆驼觉得挺委屈,就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骆驼妈妈看出了小红马的心事,疼爱地对他说:“孩子,明天你跟我到沙漠里走一趟吧。”
最新三年级爬天都峰课文原文(通用16篇)篇八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三年级上册《灰雀》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三年级爬天都峰课文原文(通用16篇)篇九
1、能正确顺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星罗棋布”,“合壁”等词语。
4、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海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欣赏课件画面。
2、配乐解说:宽广无限的大海真美啊,浪花飞溅,蔚为壮观、一派“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的迷人景象、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结合学生朗读纠正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2、在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齐读这三个句子。
3教师小结: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不仅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且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生字。
1、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新词及其所在的主要句子、
浩瀚海域岛屿辽阔。
繁衍心旷神怡星罗棋布海龟。
(2)查字典,说说带点字词的意思。
星罗棋布心旷神怡繁衍碧波浩淼。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2、这节课请同学们放慢脚步,边读边想象,细细欣赏那蓝色宝库般迷人的海岛、
二、精读感悟。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什么?
(岛屿多)。
(2)南沙群岛有多少岛屿?齐读第二句,边读边想象、
(3)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师小结。
(4)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在南沙群岛上生活的?
u指名读第三句,其他同学注意听。
u评议朗读,结合朗读理解”浩瀚“,”生息繁衍“等词语的意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师小结、
4、了解南沙群岛的悠久历史后,我发给你们每人一把金钥匙,开动脑筋去打开这座蓝色宝库。
u学生自学第2自然段、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
u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u组织讨论自学方法和所学内容、结合句子理解”蕴藏“和”用之不竭“的意思、
u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宝库?请你通过朗读告诉我们。
u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蓝色宝库?
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指导朗读本段的两个比喻句。
用”……像……“的句式把这两句练习说一说。
练习试背第3自然段。
三、仿段练习。
1、课文的第2,3自然段都是围绕中心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南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
2、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以”公园真是鲜花的海洋“或”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四、布置作业。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根据课文写几句歌唱南沙群岛的歌词,老师为你们谱曲、让我们一同讴歌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
3、摘抄课文中的妙句佳句。
最新三年级爬天都峰课文原文(通用16篇)篇十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人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呀!”我们只好打消了这个想法。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三年级爬天都峰课文原文(通用16篇)篇十一
《瀑布》是一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
《瀑布》。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样子,学习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作者观察点的变化。
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瀑布的声音和样子,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你见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的?
3、讲解:瀑布就是从高山陡壁上或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布。
4、观看录像: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认真听,正音;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
根据讨论,板书:声音、样子。
最新三年级爬天都峰课文原文(通用16篇)篇十二
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浩瀚的大海上航行、捕鱼,在小岛上开垦、种植。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最新三年级爬天都峰课文原文(通用16篇)篇十三
今天上了《爬天都峰》这一课。开课时以《黄山奇石》一课为导入,本计划让学生把这篇课文回忆着背一下,结果学生都忘得差不多了,于是我只得引学生背了其中的一段,学生回忆起当时的金鸡叫天都了。
接着以爬的前后为线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理解。在找自然段时,学生先讲学生们说前两段是爬山前,三到七是爬的过程,我当时觉得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很赞同,然后我们就这样进行了练习朗读及指导,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抓住小女孩和老爷爷的对话和动作,说明他俩在比,这一点学生体会得较好,边想象了当时的.情况边述说,不少学生都觉得这两个人很有意思大笑起来。
惹得我和其余学生忍不住哈哈大笑,本想忍住笑再找几个说一说,但却和学生一样笑得肚子疼,这时候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了,过了一会儿我忍住笑说:“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老爷爷也很努力,所以他们爬呀爬,终于爬上了山顶。”然后进行读七八段,学生就学会了对比。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了解到课堂必须有一个主要目标把这个目标记在心里,让学生每上一节课就有一些收获。
最新三年级爬天都峰课文原文(通用16篇)篇十四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附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词语体会描写灰雀的句子用词的准确。
2、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体会列宁对生命的博爱,懂得知错就该也是诚实。
【评价任务设计】。
1、学生试着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找出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并进行感悟积累;
3、划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的句子并感悟体会;
4、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整体把握。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根据预习,看着“列宁、小男孩、灰雀”三个名字,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直奔重点,综合指导。
1、找出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学生读。去掉“来回、婉转”两个词,变成“它们在树枝间跳动,歌唱,非常惹人喜爱。”感觉好不好?为什么不好?体会用词的准确。
2、用横线划出列宁很喜欢灰雀的句子,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看看他有多么喜欢灰雀。预设:
(3)“列宁说……他怕冷。”从这句你能读出列宁的心里——(担心)担心它就是爱它,谁能读出这份爱!
三、比较人物,体验情感。
2、泡泡语问题:列宁为什么不问小男孩?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评价:
(1)知错就改也挺诚实。
(2)爱护小男孩,不伤自尊心。
四、角色朗读、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总结列宁对灰雀的爱,小男孩的内心活动,将这种情感带入课文,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小结及作业】。
列宁不但爱鸟,更爱——同学们,爱能让人知错就改,爱能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让我们记住伟大革命家列宁爱的故事,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美好的世界!
1、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2、搜集列宁的故事读一读。
最新三年级爬天都峰课文原文(通用16篇)篇十五
【教材分析】:
美丽的南沙群岛是一个偏正式的名词性短语,中心词是南沙群岛,美丽是用来修饰南沙群岛的。课文先介绍了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以及我们的祖先在那里生息繁衍的情况。然后分别从物产富饶和景色迷人这两方面具体描绘南沙群岛是美丽富饶的宝岛。寓情于景,流露出作者对南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渺”等,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积累。
难点: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两大奇迹——雄伟的长城和运河,今天我们一起再去祖国的`最南端欣赏那些美丽的岛屿。(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美丽的南沙群岛。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美丽”知道了南沙群岛一定很迷人,从“群”知道南沙群岛有很多岛屿)。
2那你能把南沙群岛之美,岛屿之多读出来吗?(指名读好课题)。
二.质疑课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提出问题:南沙群岛究竟有多少岛屿?南沙群岛究竟有多美丽?南沙群岛有哪些特色令人留连忘返?等等。
2.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以上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辽阔岛屿星罗棋布矿产仅曾母暗礁蓝玉合壁海龟。
(2)开火车读词语,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曾”,并组词。
(3)联系课文和日常积累,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
浩渺:形容水面辽阔。
(4)齐读词语,读好词语。
4.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5.交流答案。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划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2.全班交流。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阔”字是半包围,门字框里面是个“活”;“屿”的第五笔是竖折弯钩,“龟”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4.生描红生字,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最新三年级爬天都峰课文原文(通用16篇)篇十六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散文,讲述的是作者到公园看到荷花池中的荷花美景而产生了联想。
本文是沿着观赏荷花——变身荷花——又回到现实的线索展开。
第一部分讲述的是作者看到满池荷花是的景象,荷叶、荷花、花苞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虽繁密但却不冗乱。细节刻画也很到位,一句一句的读着文章,仿佛有一只大笔随着文章在你的面前描绘出了一幅清新脱俗的水彩画一般。
第二部分作者从观赏荷花而渐渐入迷,仿佛自己就变身成为了一朵荷花。随着作者自己变身为荷花,描写的角度也发生了转变,从刚才的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变为整个荷花池中众多荷花的一员,感受的又是另一种情趣——“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变身为荷花的作者也乐在其中了。在陶醉中,作者“过了好一会儿”,才记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呢。 ”
我们还是按照原来的套路,来分析一下本文的结构。
最后一句: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是全文的脚。
【写作、分析、阅读、积累是一回事】平时我们对孩子的语文,总会有什么写作、分析、阅读、积累等的要求。但我们要讲,写作、分析、阅读、积累,这是一回事,不是四回事。所谓的阅读,或者讲深度的学习,是需要分析的。分析,主要来讲,就是结构的分析,就是“作文头身脚,段落帽衣鞋”的分析。分析到位了,阅读就到位了;而阅读到位了,才有了所谓的积累。如果没有分析,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书、翻书、甚至是扫两眼地扫书,那是不可能有积累的。这个问题,也正是很多孩子看了很多的书,但一拿起笔来写作,就愁眉苦脸、下笔无文的根本原因。
当我们真正地有了分析,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和积累,写作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今天以及以前,甚至以后的分析、讲评和欣赏,都是在阅读,在积累,在讲写作。可以讲,如果写作有问题,说明分析有问题。如果阅读不到位,说明理解就不到位;阅读不到位 理解不到位,最后也会集中体现在写作上有问题。
刚才我们看了本文的头。开头的第一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天天在讲,就是要开门见山。开门见山,不是某个人的发明,而是从名家名作中,总结出来的规律与共性。开门见山是作文的正道。特别是孩子们刚开始学习作文,更不能一咕脑地给孩子灌输花里胡哨地开门之术。大道至简,就只需跟孩子讲--开门见山。
这篇课文题是《荷花》,所以本文的头--第一个自然段,就要提到荷花。这就开门见“花”。如果写荷花,开门见不了花,那孩子的作文必定写“花”了,写乱了,写跑了。
开头共有四句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朴素、准确的语言,这就是名家的文章。开头的四句话,写得很干净:时间(清早),事情(去公园玩),原由(因为闻到清香,结果……所以赶紧往池边跑。)
以前讲过一些孩子的'作文,有些孩子本来的作文,开头是写得很干净,但有些妈妈在辅导的时候,非要写个几月几日几时几分来到公园。想必《资治通鉴》也写不了这么具体的时间佳作赏析《荷花》(一)。交待清楚即可,不必过多赘述。在不必要赘述的地方,讲得过细过多,不仅是赘述还是赘肉。
那么,什么是必要的?什么不是必要的?《作文多大点事儿 基础篇》中,就讲了一个大原则:字为句服务,句为块服务,块为段服务,段为中心服务。本文的中心是荷花,所以一切就要为“荷花”服务。而不是为寅时卯刻服务。
【未见花影,先闻花香】本文的头,是开门见荷花,且是开得干净利落。四句话,写得很干净,不拖泥带水。在开头中,还有一个技法要讲,就是香法。未见花形,先闻花香,这是正理。以前讲过一个孩子的作文,叫《八月桂花香》。
我家院落里也有好几棵桂花树。离着几条街道,隔着几道院墙,都能老远闻到。寻香进院,桂花的香会扑得你醉。
桂花树,整个像一把大伞,撑立在院子里。树上开满了桂花,一团团、一簇簇。叶子再茂密,却也挡不住它们竞相开放。似乎黄花去抢那一片雪花花,也似乎白花去争那一分金灿灿。仔细一看,它们我挤你,你挤我,像线团、像棉花、像雪球,挤挤挨挨地聚在一起,亲密得不分开。吹来一阵微风,小小的桂花随风飘扬,洒落在我的身上,仿佛下了一场金银般的花雨。身上也像被它的香感染一样。我拾起落在地上的一朵,它有四片小小的花瓣,像小朋友张得大大的小嘴,可爱极了。
这篇文中的“寻香进院”与本文中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其基本的原理技法是一样的。
同样的,有一首唐诗:
《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如果说写花闻不到花的香,那花就不称其为花。写作文的道理就在其中。写作文描写一个东西,只是写这个东西长的样子,还不能称其为生动。有声音、有香味、有触摸的感觉、有想象,才能生动。这就是“六根六尘”的重要性。“六根六尘”之法,可以把一件事物写得生动、立体、多面。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