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理解整理出来,形成独立的见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彩读后感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最热读后感名人传(通用13篇)篇一
自从读了《贝多芬传》,我被贝多芬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所震撼,所折服。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经历了一场激烈而残酷的斗争,但是,他依然艰苦的活了下去。
贝多芬的童年是不幸的,父亲急于开掘贝多芬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稍长大,厄运又再一次降临他的头上——他失去了最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他只有写信向朋友倾诉心中的痛苦。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在法国大革命爆发时,他曾遇见过莫扎特,俩人相互交流,后来,贝多芬拜海顿为师。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可是,当他正在享受成功的甜蜜时,不幸却悄悄降临在他身上。渐渐地,贝多芬觉得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这时也受着剧痛的折磨,但是他一直瞒着所有的人,直到耳朵彻底聋后,他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不过,贝多芬的耳朵并没有完全聋,可以说,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在他耳聋后完成的。
以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暴躁的贝多芬遭到了爱情的拒绝。在承受着肉体上的折磨时,他又必须承受另一种痛苦的折磨。
贝多芬遭到了身体的“背叛”,他先后患上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众多的疾病折磨着贝多芬,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是,他却从未放弃过音乐。这是难以想像的,面对这么多坎坷,贝多芬毅然选择了活下去,继续投身于音乐中。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已经病入膏肓,他渴望治愈,渴望爱情。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了世界的名人,他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罗曼·罗兰也想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最热读后感名人传(通用13篇)篇二
人们经常说: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能让我们认识世界,还会让我们深刻的了解人生。”《名人传》即“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它们的主人公分别为音乐家、雕塑家、小说家,不过虽然他们的职业和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做出的努力。
最热读后感名人传(通用13篇)篇三
普坦汉姆说过:“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近代中国的国共内战便是这样的战争。
为了了解更多关于内战的详情,我翻阅了毛泽东传读完毛泽东传,我第一感觉是深深的长叹:遥远的历史长河,滚滚的内战。在毛泽东传中说到,因为内战,我国伤亡士兵将近几百万人,经济退回了抗战前的老样子。同时,我通过内战,了解到毛泽东在军事指挥上高超的战略战术。
令人最为关注的是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部队军主力,以出乎军预料的突然行动,在山东西南150千米的战线上,一举突破黄河天线。接着,刘邓大军经过近一个月的连续作战,歼灭大量敌人后,迈开大步南下,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战略上最敏感而又薄弱的地区。解放军只要能占据大别山区,就可以东慑首都南京,西逼长江中游重镇武汉,南扼长江,控制整个中原地区,从而迫使蒋介石调动其他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部队回援。
毛泽东在此的战略用得真是妙极了!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时候,中央采取了诱敌深入、寻找有利时机、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出其不意,冲出后追的重围,进入大别山区,把尖刀插入的胸膛。而我在欣赏毛主席的智慧的同时,更被刘邓大军的坚决、勇敢,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所感动。
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十几万人渡过黄河,统帅部一片震惊蒋介石根本摸不清解放军的战略意图。直到刘邓大军越过陇海路,穿越宽达30多千米、遍地淤泥计税的黄泛区,渡过沙河后,蒋介石才如梦初醒,发现解放军的进军方向是大别山。他急忙集动兵力,企图阻止刘邓大军度过汝河。在前有敌军阻拦、后有重兵追击的险恶形势下,刘邓大军能否在几个小时内强渡汝河,关系到整个战乱行动的失败。刘伯承、邓小平亲临汝河渡口指挥,刘伯承号召大家:“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直到我们坚决、勇敢、不怕牺牲,就一定能冲过去!”指战员们冒着战机低空轰炸和河岸敌军的疯狂扫射,勇往直前,终于度过了汝河,闯过了千里跃进途中的这个险关。
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读了毛泽东传让我明白了更多:在我们遇到阻碍时要冲破一切障碍,就必须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制定战略,让后在朝自己的目标追求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最热读后感名人传(通用13篇)篇四
我读的是《贝多芬传》,他是著名的音乐家、指挥家、作曲家、钢琴家贝多芬。他出身于贫寒的家庭,他父亲强迫他学习了音乐。因为他从小对音乐有天赋。经过他的'努力,最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名人。
这个道理让我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都要付出努力。
最热读后感名人传(通用13篇)篇五
在这个假期里,我看了不少本好书,《名人传》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这本书描述了不同年代,不同国家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美,让我感觉到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吃苦难的经历。
这整本书讲述了三个名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在那不平等的社会中怎么样挣扎与存活。
贝多芬,一个在音乐范围德高望重的人,但也是一个不畏强权的人。
米开朗琪罗,一个著名的雕塑家,为我们的作品挥洒了无数不朽的杰作。
托尔斯泰为后人留下了经典的文学作品,用文字传播爱的种子。
他们三个虽然在不同范围进步,却有一个一同的特征,就是在苦难中坚持自己对理想的追求。这是多么让人敬仰啊!
在这三人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众人皆知的贝多芬。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畔的小城———波思。他出生于佛拉芒家族,一个音乐世家。
他的爸爸一直用暴力迫使贝多芬学习。在他四岁的时候,爸爸就把他和一把小提琴关在一块。11岁时,他加入了剧院的乐团。13岁时,他当上了管风琴手。
后来,贝多芬发现我们的耳朵听力愈加弱,直至完全失聪。这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人是多么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放弃,他依旧追逐着他的音乐梦想,创造了是他的一个无声的音乐世界。在这个音乐世界里,他谱写了很多闻名中外的作品。
贝多芬告诉大家:“热爱与坚持是成功的秘籍。”他还说过:“艺术是高于所有的上帝!”可见贝多芬对艺术发自内心的崇敬。
贝多芬过世了,他给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丰富的音乐遗产,更多的是巨大的精神财富。
从这本《名人传》里我受益良多。原来,在这部分大人物的风光背后有着很多难以描述的苦难和艰辛。
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在将来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把握好目前,把理想化为宏图,把计划付诸行动,荡起理想的双浆,与同学们同舟共济,破浪前行!
最热读后感名人传(通用13篇)篇六
贝多芬,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创作了许多辉煌的名作。但是,他的经历却是非常悲惨的。他的.音乐天赋被发现后,他的父亲便用暴力来逼迫他学习音乐,在他心中留下了伤痕,但贝多芬没有因此沉沦,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他的音乐事业上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他很快就出名了,他沉醉在音乐事业中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最热读后感名人传(通用13篇)篇七
这是一本书,更是一个躁动不安的社会呼吸英雄气息的窗口。
合上书,脑海里留下三个名字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
三个名人,三位英雄,各自在建设辉煌,食就悲哀,锤炼着三幕伟大的悲剧。
一个是音乐天才,一个天生妙手,另一个为杰出的灵魂思考者。
一个抬头已经目睹到了自己的辉煌,低下头后却仍要面对生活,贫苦多难。其音乐让人们为之痴狂,但被人描述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却几乎无人问津他那破乱不堪的俗世生活。
一个也是才华横溢,脚蹬绘画和雕塑两座山的顶峰,但却要违心向教皇展示他那精彩绝伦的艺术。因为他的技艺足以媲美神话中的造物之神,所以他又招来了一堆跟在他后面诋毁他的人。
另一个从小就被视为自己所处阶层的怪胎,拥有穿透灵魂思考的能力,却由于时代和信念在烛光暮年离家出走。呵,一个先行者却被教会宣布为“邪教徒和叛教者”
仰天长叹:“何等不公!”
但他们是怎样面对的?
一个耳聋后仍坚持创作,一个在临终前仍站着完成自己的“最后晚餐”,另一个留下了无数弥漫着书香气的卷轴,直到今天,仍能穿透灵魂的迷雾。
一个世界,一条路,三个人。
钦佩作者,因为他的着眼点不是名人们那些卓与人类的成就而是在揭示这些成绩背后的道路:布满艰辛,坑坑洼洼。
走这条路的行人该会是怎样的艰难?岂易于行蜀道,上青天?
上帝该对这三位大师开了多少命运的玩笑?在这光荣的荆棘路上,他们该跌倒过多少次?
但回答上帝和荆棘丛的,却是他们永不停息的斗争,奋斗,直到光明到来。
到了这里,我们开始明白,作者写此书,恐怕并非只用情在一个“难”上,应该是激励后人来“斗”。
身有病痛,被时代排斥仍然执着于远方,前行。磨难碾压信念,却磨出了伟人。他们虽早已乘着岁月的舟逝去,但却给人留下了深深的动力。
看窗外,有不少壮年乞丐,也有不少青年骗子;打开任意一家网吧的门,就可以看到80%的顾客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精神病院病人的人数火箭般上升,美国金门大桥下已被自杀者的鲜血染红;越来越多的人学会哭,学会了在跌倒和创伤自己的地方躺下·······太多的人只是使生命昙花一现,太多坚持和毅力的美已经丧失。
人们都在说或在想:“我苦啊!”
人们多在感叹:“不公平!”
于是就在历数自己的多灾多难,倾倒自己的一腔苦水。
社会压力大!生活压力大!心理压力大得不能再大!
难道就没人想要站起来吗?那些站在社会顶端的人就难道不苦吗?
你用痛苦换取的是什么?
此处无声胜有声。人生路终要自己走,自己品。
笔落此处,不再多言。请允许我用两位名人的话来结尾:
在伤心的隐忍中找栖身,愈苦愈使我喜欢。
最热读后感名人传(通用13篇)篇八
今之成大事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
——题记。
听着《命运交响曲》,我读完了《名人传——贝多芬传》。合上书,闭了眼,贝多芬那不屈于命运的面庞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令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贝多芬——上帝造人的失误。当他一步步向上攀登,挥洒汗水而成功近在眼前时,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双耳失聪。可想而知,对于一个视音乐为生命的人,这是一个何等大的打击!一瞬间,世间万物一切美妙的音律都离他而去了,他每天都活在绝望、痛苦与无奈之中。然而,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开始抗争,开始重新攀登。就在这时,《第三交响曲》、《悲伤交响曲》在世人面前诞生了,伴随着贝多芬不屈的信念诞生了。
贝多芬就是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去磨练出来的。他的童年可谓悲惨,他的命运可谓坎坷。内心的孤独,生命的苦楚,这些都成为创作的来源,不是吗?在生命中挣扎,在痛苦中创作,谱写着他那非同凡人的命运。贝多芬这一生有多少人能牢记着,让人铭记于心的是那流传于世的乐章。或许当世人听到这宏伟的乐章,会记起做曲人坎坷的一生。
是啊,没有风雨雷电的彩虹,不是美丽的彩虹;没有挫折的人生,不是精彩、美好的人生。
最热读后感名人传(通用13篇)篇九
读完《名人传》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一种其他书籍都不曾带给我的震撼感——书中各个“名人”的经历故事,他们的各种遭遇,他们的奋斗历程,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罗曼·罗兰所写的《名人传》一书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传》三篇人物传记,描写了这三位传奇英雄人物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奋斗历程。这里的“英雄”指的并不是在战争中歌颂和平与正义的江湖英雄,而是指勇于与命运斗争、勇于抗击悲惨现实的不屈豪杰。
尽管他们三人所处的文学领域各不相同,这部作品仍然生动地表现出了各个人物的伟大精神。
贝多芬是一位命运曲折的音乐家。他生性有些狂傲,但却有着被后人所发现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他在作为音乐家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双耳损坏后,他不敢表露出来,不敢让人知道他的弱点,只好选择离群索居。他没有知音,甚至连朋友都没有。但是最终贝多芬接受了现实,承受了上天给予他的痛苦的命运,并且“死死扼住命运的咽喉”,承担着这份痛苦创造着美妙的音乐,为世上的其他人带来更多的快乐,成为了一名“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
米开朗琪罗是一名技艺高超的雕塑家,同时也是一名忧郁症患者。而他在生活中更是一名恨不得把雕像刻出生命、精益求精的工作狂。他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弱者和懦夫,只能埋着矛盾而复杂的心理来舍弃一生的欢乐时光——他无休止的的劳作使他的一生饱受折磨,但他接管这份痛苦,承担这份痛苦。米开朗琪罗确是一位“舍弃欢乐,享受痛苦”的英雄。
列夫·托尔斯泰又与他人不同。他的人生很早就拥有了财富、名誉与地位,却一定要自己打破安宁的生活,不断地为自己忏悔,以至于抛弃家庭、抛弃人生、抛弃了世俗的欢乐,成了一名离家出走的耄耋老翁。但他的行为是正面的,是成功的——他创造出不朽名篇,成为一名文学巨匠,追寻到了他执着追求的人道主义思想。他是一名“创造痛苦,思考人生真谛”的英雄。
他们各有各的成就,却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承受着异于常人的痛苦。他们的苦痛在常人看来是难于想象的,但他们坚决地相信:只要自己的魂灵能够坚忍果断,不因哀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就能活出高人一等的境界。而现代生活中的我们也一样——如果我们不为生存的痛苦而情愿悲叹,就一定能成为优秀自强的人,燃起生命的烈火!
最热读后感名人传(通用13篇)篇十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名人传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名人传》描述了处于不一样时代、不一样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英雄的伟大人格,感受他们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义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令我们启示更多,获得更多。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能够总结他的一生,能够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到达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能够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最热读后感名人传(通用13篇)篇十一
在我未读这部作品之前,我一直以为贝多芬是一个很幸运的人,没想到他是这么的不幸,是啊,他的一生是坎坷的。 原来,名人也并不像我想象之中的那样美好,也许正因为重重困难,种种阻碍、挫折和不幸的命运才让他们勇敢地站起来而成为世人传颂的名人吧!他们要战胜这么艰险的困难究竟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毅力啊!他们的勇气和毅力使我很佩服。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用感人肺腑的文字,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精神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他这样总结贝多芬的一生:“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快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名言:“用痛苦换来的快乐。”
列夫.托尔斯泰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他是贵族出身,地位优越,衣食无忧;他身体健康,婚姻美满,有深爱的妻子儿女;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评如潮,他是巍然耸立的文学高峰,他不仅为读者展示了俄罗斯近代历史的广阔画面,还精彩地谱写了俄罗斯民族之魂,他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一个都让人们点点头说:“是的,俄罗斯人就是这样的。”
总之,他是一个一般人看来什么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而生。他天性善良,悲天悯人,他为城市贫民的凄惨处境感到镇静,为农民的生活贫困,精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质富有,生活优裕而内疚,为自己不忍心摆脱家庭羁绊去过苦行生活而苦恼……总之,他的博爱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受苦受难,他渴望天下大同,人民昌盛,他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安详的生活。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他首先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让自己和农民生活劳动在一起,他在自己的庄园里实行改革,解放农奴,把土地分给佃户,他推行“爱的宗教”,提倡“不以暴力抗恶”,甚至提出“敌人要打你的左脸,要把右脸也伸出去”,到了晚年,他的想法更加变本加厉,他甚至打算捐出自己的所有财产,想法遭到家人的拒绝之后,他以八十二岁高龄离家出走,最后孤独地死于出走途中人的苦恼和感情!
最热读后感名人传(通用13篇)篇十二
他是怪人又是天才,他噬人的精力使他每时每刻都在使他生活在一种忧伤或癫狂的状态之中。“我的快乐,就是忧伤”。
他的偏执性格来自不被人认可的童年——我似乎找到了打开心门的钥匙——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果当初他的家人鼓励他的雕刻爱好而不是漫骂瞧不起,他也许不会埋下痛苦的种子,之后也许不会如此纠结而坠入痛苦的深渊。
他的很多作品被损坏,他个人受教皇的逼迫不得不完成他不想完成的任务。他必须工作工作工作,完成他不喜欢不擅长甚至毫无意义的工作。
又是一个被上帝捉弄的可怜的天才,他甚至把自己完全献给艺术。但家庭的拖累,政治上的迫害,挚友的亡故等等将他折磨得不像人样。我只能感叹造化弄人,我无法评论他的作品——我实在对雕刻没有鉴赏能力,也无法评判他的人生,甚至依我之见连罗兰都在试图更为准确地感慨——他也说不出什么。暂且认为他就是单纯为了受苦而生的人吧,但苦难也使他磨砺了个性,激发他的创作欲,使他创作出了很多传世不朽的作品如《大卫》等。但我坚信如果没有苦难他会创造出更美的雕像。
“他终于安息了。他到达了自己所向往的目的:他从时间里超脱出来了。”
这是一种解脱,对我来说,没有如此骄傲的才华,没有如此噬人的苦痛,没有如此疑虑沉郁的生活——学会满足吧,天才不过如此。
最热读后感名人传(通用13篇)篇十三
现实的苦难,磨砺坚强的意志;时间的洗礼,沉淀伟大的传奇。
——题记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使我有了莫大的感触。这本书写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以及列夫·托尔斯泰的伟岸事迹。他们虽不是驰骋沙场的英雄,也不是独步江湖的侠客,但有一点,他们都在与命运做着顽强的斗争。
其中,最令我印响深刻的,是贝多芬。
同时,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也是不朽的伟人。他们的一生同样充满坎坷,饱受磨难。但是,坚强是他们唯一活下去的勇气,是他们动力的源泉。它们用生命的姿态告诉我们:必须坚强!
《名人传》是一本心灵的书籍,他让我们懂得了:在困难面前,坚强是唯一拿的出手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