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自己的行动和决策是否合理有效,从而有助于自我提升和成长。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难忘的泼水节心得体会大全(14篇)篇一
一年一度的大桥泼水节又来到了,我妈妈的几个同学来接我和妈妈,一同前往大桥去度过这令人难忘的泼水节,一路上,我看见窗外的鲜花也盛开了,那么鲜艳,那么迷人。
经过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大桥村,我们先到旁边的小摊上去买一些水枪、脸盆等,一切都准备完毕,我们就从旁边的一个入口进入,还没冲进去,就“中弹”了,原来是被里面那些疯狂的人打的,他们不管是谁,只要看见谁就要打谁,我也顾不得什么,一定要向里冲,但被妈妈拉住了。她对我说:“要进去还得带上这‘武器’,要不然又要‘中弹’了,说玩就给我一个脸盆。”
我们一起往里走,不料才走几步,就被正中心的大马力水龙头看到并击中了,我和妈妈都被打得落花流水。水还冲进了我的眼睛,眼睛怎么也睁不开,妈妈马上用手把我眼睛里的水擦干了。突然我感到有人要在后面袭击我,我就装作不知道,先装了一盆水,然后突然袭击,一瞬间把水向后倒,倒到了三个叔叔的身上,他们像是洗了个澡似的。我高兴的不得了,就对妈妈说:“那我们两个一起进攻他们吧!”话音刚落,我们就展开了“战斗”,你一盆,我一飘,你一枪,我一炮,打得可激烈了,一会儿后,我累得手都麻了。突然其中一个叔叔发现了目标——一个胖叔叔,听说他很厉害,叔叔就说:“让我们攻打他一个人吧!”胖叔叔也同意了,我上了“战场”,可惜立刻就被打下场了,经过长时间的进攻,他也被打下场了。就只好认输了。我们玩过瘾后就去叔叔的妈妈家吃饭、洗澡、换衣服。
今天我们玩得非常开心,虽然我们都湿了,身上的东西都湿了,但我们玩得依然很开心。
文档为doc格式。
难忘的泼水节心得体会大全(14篇)篇二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令我最关注的是傣族,因为傣族的泼水节让我更欣赏。
这天傣族泼水节到了,我们哥哥穿上了泳裤,拿着盆子和水枪。音乐缓缓的停了下来,舞台上一下子喷出了许多五颜六色的喷泉。我们接了一盆水,就开始泼了。人们有的拿桶泼;有的那盆子泼;有的拿水枪;还有的甚至拿手泼。
眼前有一个戴着毛巾的阿姨,因为就只有她一个人的衣服没有湿,所以大家把目标都转向到哪个阿姨上面了。
那位阿姨被迫的成了落汤鸡,妈妈说过,泼水节那天,谁的衣服最湿,谁就带来好运,因为泼水可以洗去她身上的霉气。我相信这位阿姨来年一定有好运。
这一年的泼水节真让我难忘,希望下一年泼水节可以像今天一样开心、快乐、美好。
难忘的泼水节心得体会大全(14篇)篇三
今天,我妈妈带我去森林公园,去参加那里举行的泼水节。
进入公园后,我们参观了防空洞和民俗村,然后直接到了举行泼水节的地方。虽然不能和傣族的泼水节相比,但这里也够壮观了,我也不由自主地加入到泼水的行列中。
首先我看到两只大象正在喷水,水特别的凉,然后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盆,我就开始泼水了。
进入泼水场地,我看到许多大人和小孩不管认不认识,都嬉笑着互相泼着水。还有许多小和尚也手拿小盆,往路人身上泼水,弄得别人哭笑不得,真有意思。
更有趣的是,还有两个外国游客,开着旅游车,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小和尚们泼了一身水,浑身湿漉漉的。
我也和小朋友们一起泼起水来。地上有很多大盆,里面装满了清水,你泼我,我泼你,泼的浑身凉凉的。在炎炎的夏日里,泼着凉水,舒服极了。
已经到下午了 ,我的小盆也烂了,在我妈妈的催促下,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今天玩得真开心啊!
难忘的泼水节心得体会大全(14篇)篇四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泼、节、敬、瓣、鲜、毯、驶、炮、乐、祝、福、幸”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观察图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老一辈革命家敬爱的周总理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1.本课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
3.理解讲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解决办法:通过查字典,读讲课文,观察图画,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三、课时安排:2学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周总理是全国人民最爱戴的好总理,他已经去世二十几年了,人民还怀念着他,因为他关心人民,和人民心连心,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温暖》,还记得讲什么事吗?(周总理关心清洁工人的事)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歌颂周总理的课文,这是一篇看图学文,我们先看图。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提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从整体上了解图意,提问:
(1)图上有什么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
(2)他们手里拿着什么?(盆、碗、瓶)。
(3)男青年背着什么?(象脚鼓)。
(4)他们准备做什么?(准备过泼水节)。
2.师生共同小结。
这是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1961年过泼水节时情形。那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的,他们永远忘不了这个幸福的泼水节,今天我们就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共有几个自然段?(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共有8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段是讲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第三段)。
(2)哪段是讲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第四五段)。
4.听录音磁带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讲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1)教师出示傣族人民什么时候过泼水节?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看图,从人物的服装和周围的花儿、树来看)。
(2)分组讨论:“火红火红”“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特别红,一年一次)。
2.教师讲述: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过节的时候,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跳着舞,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过泼水节的时间是傣历六、七月。(农历的清明节后十日左右)(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2)课文中哪句话是说这个问题的?
学习读这段的后半句“因为……一起过泼水节”。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的意思。
(三)学习第三段。
1.读第三段,理解这段主要写什么。
(1)让学生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分组讨论:“四面八方”“赶来”“驶过”“一条条”“一串串”
“四面八方”:指各处,不是一地的意思。
赶来:生怕迟到,按时赶到的意思。
“一条条”、“一串串”课文里是形容船多、花炮多。
2.再读第三段,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从四点回答:一是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二是人们在路上撒满了凤凰花瓣,铺了“地毯”,三是江面上跑龙船,天空上放花炮,四是人们欢呼。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周总理穿着什么服装?(看图,读文以后回答)。
重点理解“对襟褂”“咖啡色”“水红色”等词语。
(2)他是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再次看图从图上周总理的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一词)。
(3)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指名读第二句回答)。
2.再读第四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穿着什么衣服,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五)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第五段,回答下面题: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读第二句)理解“祝福”一词。(祝人幸福,平安的意思)。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愿什么?
(读第三句)理解“祝愿”一词。(向人们表示良好的愿望)。
2.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1)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朗读,全段共三句话,第二句读出周总理满心欢喜地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的感情。第三句要读出傣族人民衷心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的心情。要慢读“健康长寿”四个字。
(2)背诵课文前,要弄清楚这段的三句话,先讲什么,后讲什么。
(六)学习六、七、八段。
1.指名读六、七、八段,提问: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开心?
(因为今年的泼水节与往年不同,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的,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节,也特别高兴。)。
(2)“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使人忘不掉)。
2.指导朗读、背诵。
(1)分段指名读,注意语气词“呀,啊”以及感叹号应表达的语气。范读,听录音。
(2)齐读,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3)齐背。
(七)总结。
读全文,提问:
(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节)。
2.学了这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
(知道傣族人民怎样过泼水节。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1961年亲自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他是人民的好总理)。
(八)作业练习。
1.读课后作业第3题,注意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从句子中提出“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练习造句。
3.读作业练习第2题,填空。
4.朗读全文,背诵课文5—8段。
(九)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一)。
泼水节。
敬 爱。
花瓣。
鲜花。
地毯。
驶 过。
花炮。
欢乐。
祝 福。
幸福。
难忘的泼水节心得体会大全(14篇)篇五
今天我读了《难忘的泼水节》这篇文章,本文生动地记叙了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动人情景。
这篇文章最令我感动的是: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的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难忘的泼水节心得体会大全(14篇)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挂图 音乐《爱我中华》收集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教学过程:
1、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二、谈话导入。
是的,你们看到的是居住在美丽的西双版纳的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每当泼水节到来时,傣族人民就载歌载舞地庆祝节日。今天我们再来感受傣族人民是怎样和敬爱的周总理过泼水节的。
二、读课文,了解人们用怎样的方式欢迎周总理的。
1、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人们如此的喜欢周总理,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迎接总理的,谁来把第三自然段的相关词语找出来告诉大家并加以理解(四面八方、一条条、一串串、欢呼)。
4、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啊!大家赶快读读吧。
6、指名说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7、听了这么多的故事,你认为总理是个怎样的人?你希望见到他吗?
8、指名说出对周总理的认识。
9、是的,傣族人民此时的心情和我们一样,也非常的想见到周总理,他们用自己所特有的方式迎接总理的到来,他们是那样的激动。此时,我们的心情和他们一样,让我们一起大声的、有感情的读读吧!
10、生自读第三段。
11、师生交替读,重点指导最后一句话:“周总理来了!”
三、看图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
1、 瞧!傣族人民期盼以久的总理真的来到了人群中,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穿着、表情、动作、人物的心理活动)。
3、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来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4、自读4、5自然段。
5、师:刚才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读的非常投入,但是从你们的面布表情中告呶遥?忝腔褂幸陕牵?芨嫠呶衣穑?br 6、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8、指名说。
9、问题解决了,我相信同学们会读的更好。
10、齐读第4——5自然段。
10、师领读,生模仿总理做泼水的动作,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并指名说一说。
11、男生读女生作动作,女生读男生作动作。
四、指导读课文6——8自然段。
2、生自读最后三段。
3、指名说我的发现:三段都是感叹句。
4、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5、生评价。说说感叹句怎样读?为什么?
6、分组比赛读。
五、拓展。
2、你还收集了哪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赶快告诉大家。
难忘的泼水节心得体会大全(14篇)篇七
今天,我很开心,因为父亲说:“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刚好我的表哥表姐也在,他们听了这消息高兴的'不得了”。
我们吃完了晚饭就去整理东西,表姐还一边整理东西,还一边哼歌这说明她高兴。
在路上我们一直催我父亲说:“什么时候到”?
到了泼水节的地方,我们看到了好多人在那你泼我,我泼你,我一看我就手痒,我立刻换好了泳裤,我一跳进水就开始泼人家太厉害了,不出一会儿,我就被泼成落汤鸡了。
表哥、表姐也来了,我来了个偷袭,表哥、表姐一来我就立刻往他们身上泼,他们也变成了落汤鸡了,看到他们的样子我就情不自禁的笑起来,他们听到了我的笑声就知道是我泼的他们。他们立刻来了个大反攻一下子把我泼的恨不得把我头伸进水里躲避。
我们一起泼来泼去,突然一个大水花飞过来把我们仨个人都泼到了,我们回过头来意看,原来是父亲。突然父亲又来了一个大水花,幸好我们及时躲避,要不然,我们又死定了,我们决定反攻,一起攻想父亲。父亲他来了一个大水花,我们一起攻结果是父亲成为落汤鸡了。
哈哈泼水节简直是太好玩了。
难忘的泼水节心得体会大全(14篇)篇八
我喜欢的节日有很多,比如元宵节呀,春节呀,中秋节……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泼水节了!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起了床,换了衣服,吃了早点就跑的阳台上去,我听到下面有哈哈哈的声音,看上去很热闹,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飞快的跑到一楼,向前一看,呀!简直是水的天堂。忽然,一盆水向我飞来,哗——哗——我的.衣服瞬间就变湿了。我们一直玩到中午,各自回家吃饭,在吃饭时,我问爸爸:‘’为什么有泼水节呀!爸爸说:是因为以前傣族有一个大火魔,火魔害死了不少百姓,他就找十二个小女孩做妃子,一天,妃子们在和大魔头喝酒,小女孩们问火魔,怎么才能杀了你,火魔说:“拔我头上的一根毛勒死我。”小女孩们杀死了火魔,不过山洞着火了,小女孩们用水熄灭了火。我说,那我以后要多泼水了。
大家听了乐得笑哈哈。
难忘的泼水节心得体会大全(14篇)篇九
听了何玲静老师一节《难忘的泼水节》,我真是收获良多,这是一节比较扎实的课,何老师的课让我感觉是眼前一亮,在此我就说说自己在这节课里的收获吧:
一、真实、有效、扎实:何老师上课不搞花架子,摒弃了以往公开课的虚假,还原真实的课堂,踏踏实实教学。
二、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老师一句句充满激情的话语,煽情的过渡语,每每把学生读书的热情调动起来。读的形式很多,有个人读、小组读、男女赛读、齐读等等。
三、重视了引导读忽视指导读。虽然老师一句句充满激情的话语,煽情的过渡语,激发学生读书但指导不够。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老师没有利用这些词语让学生发现总理的可亲,而是老师告诉学生总理是可亲来引导朗读。
建议:
一、忘记了词语句式的训练,也就是双基的训练。如“一条”跟“一条条”的比较,“一手······一手······”的理解,跟“一边······一边······”的.比较,等等。
二、课堂应变能力不够,没有很好把握课堂生成。
难忘的泼水节心得体会大全(14篇)篇十
《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1.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认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喜欢过节吗?为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一)识字。
1.充分自读,边读边悟。
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你就请教小海螺和大海参,借助拼音识字,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自主识字,交流方法。
(1)这么多的海螺和大海参都是生字,这么多的生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3)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多音字:(好像欢乐盛满天空)你们知道带点的字还读什么音吗?
生词:
凤凰。
傣族。
咖啡。
长寿。
(读后说一说是什么意思)。
3.巩固识字。
出示一棵大果树,树上长满各种各样的果子,摘下一个果子,读对了,这个果子就属于你。(学生读字音并组词)。
(二)写字。
1.出示小朋友写字图:大家看,这个小朋友写的多认真啊!你能做到吗?学生自主写字。先观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然后再写。
2.根据学生写字情况适时进行指导。小组内展示写字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
(一)这么快我们就和生字交上了朋友,现在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了,读给其他同学听,他读得好,你就竖起大拇指表扬他。(学生练读、互读)。
(二)细细品读。
1.读一、二自然段,体会周总理到来之前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学生个别读,其他同学当评委,评评他读得怎么样,也可以自己评评读得怎样。)。
2.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当时场面的热烈,人们兴奋的心情。
(1)学生个别读。(指导学生读好四面八方赶来一条条驶过一串串升上欢呼周总理来了!等词句。)。
(2)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眼前是怎样的场面。
(3)学生谈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
3.读四、五、六、七自然段,体会周总理和普通的傣家人一样,十分容易接近。
(1)多媒体课件展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场面。观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抓住描写人物服装、动作的词句反复朗读。(周总理一手一手一边一边泼呀,洒呀!等词句)。
(4)小朋友,总理为人民祝福,人民为总理祝福,大家笑哇,跳哇,多么开心。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体会幸福快乐吧!(放音乐学生读课文)。
(5)齐读后两句。
4.读全文。
四、课文扩展,强化表达。
你听说过或在电视里看过什么节日也很热闹?讲给你的好伙伴听。
五、课外作业。
把泼水节的热闹场面讲给爸爸、妈妈听。
一、读题设疑导入。
二、交流学习方法。
学习课文之前,你都做些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习?师生归纳整理:
1.读课文,学习生字词。2.
提问题。3.
找资料。
三、学习课文。
1.面对一篇新课文,我们先做点什么?(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见,顺应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内容大致如下:
2.学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要听清楚生字的读音。
(2)分组自学,学生自读,边读边画生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
(4)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喜欢哪一个就读哪一个。
3.读课文。
(1)请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做代表(分自然段)读,其他组同学当评委,评价读得怎么样?(引导学生学会赞赏他人。)。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重点抓住:赶来跳舞笑呀,跳呀!一条条驶过一串串升上一手一手多么令认等词句,体会热烈的场面,兴奋的心情,以及总理平易近人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读的方式采用:自读、指读、评读、仿读、范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感情朗读。(学生自评、互评)。
(5)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抓重点)。
(6)谈感受。如果你也是傣族人民的一员,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说说泼水节怎样难忘,为什么难忘?(创造性的积累,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7)读全文。
四、写好字。
引导学生自主写字,采用自评、他评等办法,互相帮助,写好字。
五、课文延伸。
同学们课前都查找了什么资料,把你了解到的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同学分享你的课外收获。(其他节日的热闹场面,对周总理的一些了解等。)。
【附言】。
条条道路通罗马,阅读教学过程、方法应当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愿将以上两种教学基本式与同行进行交流,共同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难忘的泼水节心得体会大全(14篇)篇十一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来到了,我和家人坐着车在下午5点之前飞奔到了东阳横店。爸爸对我说:“晚上9点钟是泼水节的开始,让我们慢慢的期待吧。”
于是我跟家人们先玩了前面的一部份东西。爸爸对我们说:“时间到了,该去吃晚饭,我们找了一家酒楼点了菜填饱了肚子,我们吃完了饭就来到了一个叫巨人城堡。我跑进去一看,哇!里面全部都是玩的,差不多跟义乌乐园一个样子,但是必须用钱买游戏币。我拿着游戏币把千投入到了一个投篮游戏的钱箱里,开始了我拿着篮球对准目标没击中,又投了一个中了。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眼看到了8点,8点时我们看了火山爆发的演出,让人胆战心惊。
晚上9点准时到了我跟家人朝着泼水场地目标前进,先看了一个法师正在求雨,让这个场地都是水,法师口口声声说到:“天灵灵,地灵灵,快下雨。”可我看了半天就是没看到半滴水,正到我感到绝望时,水一下冲来,我跟妹妹还有表姐马上逃到没水的地方。主持人响亮的说:“泼水节,开始了!”我跟家人们拿着水盆还有水枪冲向前方,大家你泼我,我泼你的别提多开心了。我把脸盆里装满了水,像每个人进攻。就这样大家都被泼的全身都是水,别提多舒服了。正当我不注意的时候,有个人向我泼水,我火了,就把整个脸盆的装满,朝他整个人泼去。那个人也不放弃,弄的我们两个成敌人了......
到了11点,泼水节结束了,我们告别了泼水节,换了衣服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难忘的泼水节心得体会大全(14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看录像,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属于哪个民族?(汉族)上节课我们参观了美丽的葡萄沟,见到了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那大家还想不想去看看其他的少数民族朋友呢?(想)。
那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傣族看看吧!
边放录像(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盛况),教师边讲解:每年清明节前后(傣历六月中旬),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族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乘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它到底特殊在哪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读文体会。
1、教师范读课文,生标出自然段。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要求读准生字,不加字漏字)。
3、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
4、师:在傣历六月份,什么花开了?说明傣族的什么节日到了?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理解“一年一度”即一年一次。
5、今年的泼水节与往年不一样,因为谁要来了?(生读第一段)答:周总理。
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生答)。
6、师:人们又是怎样迎接周总理的呢?(自由读第三段)。
a、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b、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c、指名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
7、那这天周总理穿的什么衣服呢?是平时经常穿的衣服吗?(结合图回答)。
a、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插图)(穿着傣族服装)他为什么穿着傣族服装?他脸上的表情怎样呢?理解“笑容满面”并造句。
b、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c、师: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
师:傣族人民一个个都因为能和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节日而笑容满面,现在也请同学们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段。
8、(1)师: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呢?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我们接着看第五段。(重点词语: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2)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句子。
(3)老师扮演周总理,拿着银碗和柏树枝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4)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他们——————。
(5)师: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
(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
四、分小组接读课文。男女生赛读课文。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要求读课文时始终要语调高、热情洋溢、幸福快乐;结尾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同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一个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我们知道了周总理和人民是心连心的。课后请同学们再去查阅一下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吧!
难忘的泼水节心得体会大全(14篇)篇十三
在柴老师的课堂上,我第一次知道了凤凰花象征着吉祥,用凤凰花铺成的“红地毯”,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水是神灵赐予的吉祥物,是幸福的、圣洁的、光明的象征。泼洒时,周的警卫怕他身体受不了要为他遮伞,被周挡住了――――――――这些资料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也不是华而不实,而是为了达到课堂目标:对周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解读文本前,柴老师交流泼水节和周的资料,知道了傣族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最隆重的节日;了解了这是一位艰苦朴素、舍己为人、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夜以继日的好。为理解感悟文本做好了铺垫。可以说是“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以课标为导航,设计教学。
1―2年级阅读,课标中指出“阅读中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柴老师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一段,再根据学情,选大家都喜欢的第3自然段展开教学,在读中交流中,感悟了傣族人民盛情欢迎周的壮观场面,感受到傣族人民多么热爱周,最终又让喜欢的学生读了自己所选段落。
这一段教学也较自然地指导朗读了“周来了”这句话,老师没有把此句单列出来让学生呼喊,而是在老师读了这一段热烈场面后,引导学生深情地欢呼出来,读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读的自然,读出了真情。此段老师解说了:“从天空五彩斑斓的绚丽景象,到地面鲜红的地毯,到水面船桨声,欢呼声,水声”的话语中,我作为一名听课老师豁然开朗这一场面原来是这样写的,无形渗透了场面描写。
课标中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柴老师充分利用插图不仅感受周的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风俗习惯,还抓住“满面笑容”这一词积累运用到写作中去,现场仿写老师、学生的外貌,培养了学生观察、表达、运用能力。
学完了“盛情欢迎的场面”后,开始学“敲鼓跳舞”“泼水祝福”两个场景,在让学生想象周祝福的话时,老师充分给时间并启发,我听到了异彩纷呈的答案“祝愿有很多人买他的东西”“上一个好的大学”“不要再淘气了”这样的课堂真实,有新课程课堂的气息。在泼水节的视频后,齐读“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一下子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人们欢快、激动、幸福的心情一下子通过读宣泄出来。
四、拓展引导妙。
此课结尾让学生说其他民族的节日,柴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各民族节日后,并说“一定会有难忘的那达慕节”“一定会有难忘的火把节”,这一环节设计,不仅拓展了民风民俗,还真让学生感受到周永远关心人民和人民心连心,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资料如何交流、如何引导。
课堂上我看到每位学生精心查找的资料,课在交流时老师没有充分让学生展示,或许是资料太长,或不重要,或和老师的一样,或怕学生难以读下来。课下和柴老师交流一下,课前了解啦,可没深入了解。所以我想,对于资料交流,课前或课上是否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一下,让每位收集资料的同学不失望,老师也充分了解,再重点选择几位表达能力强的,资料有价值的方方面面说一说,真正为教学服务,又不浪费时间。
对于二年级学生周太陌生了,老师的资料应再通俗些。如解说周时可通俗说:“周是新中国的第一任,他的职位就和我们现在的温家宝一样。周是新中国的第一位外交部长”这样周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中真正立了起来。
二、老师的评价针对性再强行。
学生读了文后,好,好在哪?不好,不好在哪?尤其是第一个读书的同学即使是不好的,也要表扬,鼓励,表扬他的勇气和自信,从而激发每位学生积极发言,形成民主交流的课堂。评价朗读,新课标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考察。声音不大,是不是发音时没做到字正腔圆?情感出不来,语调上是不是没注意高低升降变化?如果注意了语调的升级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才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感情。
难忘的泼水节心得体会大全(14篇)篇十四
今天,我在坟台中心校参加了太和县中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的决赛,让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有了飞跃似的提高。懂得了教学设计与多媒体高科技紧密融合的好几点技巧,更大的收获是张老师的《难忘的泼水节》课堂教学给我的启发和反思。
我总喜欢把自己和同行的人相比较,回归平静,才理解年轻的张芹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内涵:
一、课堂上年轻老师少有的平和大方的态度,常话说得好:“老不看三国,少不谈水浒”。张老师的课不张扬、不浮夸,教学流程像起伏的远山,平静的潭水一样有内涵和深度。丛生字词认读到句段文本的解析,环环相扣渐入佳境。哪怕是在开“小火车”的识字教学中也能用“火车火车从哪儿开?”的温馨的话语来导入。
二、张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有广度和深度,比如:对“祝福”一词两个字的偏旁的辩论,就蕴含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对多音字“铺”“盛”的注音和组词的拓展就开阔了小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巩固了原有的知识点。
三、同时,张芹老师对教材的开发和研读,有让我佩服的地方。张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可以看到,大胆的在课堂上展开对一个自然段文字的分析,能够弥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短文阅读的短板。比如:在解读第三自然段时,张老师大胆的提问:可以用“走来”代替“赶来”这个词语吗?为什么呀?再如:生活中你看到什么时候、在哪些场合要铺上红地毯呀?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又能锻炼小学生说话能力。达到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大语文目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