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学习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资源,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范文,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对写作的思考和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精选22篇)篇一
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朗读要求朗读者仔细看着语言材料,大脑想着其发音,然后专注地念出其声。英语朗读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朗读可以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要学好英语,必须先动口模仿,朗读所学的重点句型、课文等。通过朗读可以增强学生口头运用英语的能力,为大胆说英语奠定基础。
2.朗读有助于培养英语语感。
大声的、经常的、持之以恒的英语朗读有利于学生获得牢固的英语整体知识,更能培养其语感,发音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节奏感,为今后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朗读能够提高听力水平。
在英语学习中,获得语言听力的材料是短时记忆,仅依靠听,很难准确的把握听力内容,经常朗读,学生将会把习得的句子乃至文章通过朗读储存在大脑中,遇到听觉重现时,会迅速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提高听英语的效率。
4.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经常朗读英语课文及具有代表性的范文,能够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逐渐形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有了朗读基础,就能更快达到英语写作水平提高的教学目标。作为小学生,多朗读教材中的范文,对写作十分有益。
5.朗读有助于提高记忆。
朗读属于一种“运动记忆”,在大声朗读过程中形成的记忆,可以延续几年,几十年甚至终生。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同一份材料,进行纯视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住70%;进行纯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住60%;而视听觉并用,3小时后能记住90%。而朗读过程是充分调动学习者视觉、听觉、动觉的过程,可以达到综合记忆的`效果。
1.朗读的障碍,抑制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多姿多彩,如:歌曲,chant,听录音,模仿,做游戏等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乐此不疲。然而,当学生独自朗读课文时,他们却难以开口,不认识文章中的词句是学生顺利朗读英语的一个拦路虎。还有的学生能够读出来,但是读的时候缺乏节奏感,唱读,一词一词的停顿读等现象比较严重。集体朗读时,拖音明显;有时集体跟读听起来很整齐,声音宏亮,仔细听就会发现有的学生只是跟读一句的前几个单词,或者跳过几个词语只读最后几个词语;更有甚者,只是做做样子,动动嘴唇,其实根本没有出声。朗读的障碍,抑制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语言的持续发展。
2.学生朗读英语缺乏主动性。
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能跟随老师的指导参与教学活动,但是课下教师布置的口头作业,一些学生不能认真完成,有的甚至不把“读”当作业。造成学过的知识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对今后的学习造成了障碍。
3.英语朗读时间保证不了。
课堂上40分钟的时间,既要复习旧知识,又要学习新知,还要练听、练写。真正留给‘朗读’的时间相当少。
4.教师在教学时,对朗读的培养不够。
在小学英语课中,教师往往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来引入新词汇,新句型,然后进行大量的操练,但所呈现的图片只有画面没有单词,有时只是一闪而过,整个课堂教学在说唱、表演、游戏等活动中热热闹闹地进行并结束,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没有要求学生翻开课本认读单词以及相应的对话。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热闹,操练充分,但却把认字与读音完全隔离开来,对学生课后的复习造成了难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持续性差,兴趣易变、不稳定,如果不能以趣味吸引学生,学生会在反复的训练中感到枯燥,在朗读面前失去信心。为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要着力培养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提前预见,扫清朗读障碍。
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教师要提前预见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找出那些学生不认识的单词,及时处理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在领读单词,句子的同时讲述一些语音知识。如:领读abottleofpop时,讲述连读知识及单词的轻重音。
其次,指导学生怎样听录音。有的同学声音非常响亮但是不注意读音的重读弱读,还有的按自己的想法读,没有模仿录音,这样的跟读达不到听录音的效果。学生自己朗读时固然达不到语言的流畅与优美。因此,教师在听音过程中应从小处、细处入手,培养学生的倾听,跟读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朗读。
2.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带给学生朗读的乐趣。
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好动、争强好胜、爱表演的心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使学生乐于朗读。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将朗读声音洪亮,读音较准确的同学树为“小老师”,请他们领读,其他学生跟读,教师在一旁监听。利用小学生好胜心理强的特点,组织大声朗读比赛,鼓励学生大声、大胆、大方的朗读,教师为英语朗读或领读出色的同学给与鼓励。对高年级学生,可以采用朗诵比赛、角色扮演等形式来增强英语朗读的兴趣。只要持久坚持,英语朗读定会带动学生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3.家校联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由于小学英语课时少,训练项目又较多,课内朗读训练是有限的,所以朗读延伸到课外势在必行。目前英语学习机,复读机已经很普遍。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好这些设备,与家长取得联系,与孩子开展“我和妈妈比一比”的活动,激发学生听录音的兴趣。有些家长英语比较好,在听录音跟读的过程中可以指出孩子模仿时存在的问题,使孩子能精益求精;有些家长虽然没有英语基础,但能激发孩子的自豪感,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家访、电话等方式向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并给予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
总之,英语朗读教学是一项长期且需要耐心的工作,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坚持朗读,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朗读英语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金敏.“小学英语教学呼唤朗读训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
[3]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精选22篇)篇二
1.课堂上语言艺术时刻保持悬念。
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有节奏,有条理,有计划,要运用自如,随便更改话题可能会让学生一时间无法接受,这也就表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过渡语的作用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当一个学生提出问题,一个富有悬念且精彩的瞬间便可以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引领到课堂上。例如,在学习《普罗米修斯》这一文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你们可知道普罗米修斯为什么会被困在这吗?被困多久了?开头就设置悬念,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动动脑筋,更能激起学生对学习课外书的兴趣。总之,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重中之重,只有通过运用语言艺术才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才能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素质,所以需要教师有效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2]党志波.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学周刊,2013(1):5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精选22篇)篇三
前言:在高中语文教育当中,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了解基本的语法和语言的基本性学习,在学习中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而这其中的朗读教学是训练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语文教育当中,实际上朗读教学训练过程是一种语言运用的实践过程,学生们可以通过对范文的朗读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词汇以及优美的语言运用。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随着朗读时间的增多而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积累,会将朗读的内容以及语法的运用所消化,最终形成自己的东西。朗读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其学习语文基础性知识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如何的提升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传统性的朗读教学训练中,过分的注重于朗读形式的教学,而忽视了教师在朗读训练当中的指导性作用,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传统朗读教学的教学效率低的结果。所以,这需要教师对语文朗读教学方法进行改良与创新。
语文朗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语感的促进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素养的教学方法。为了能够在实际教学当中更为有效的开展语文朗读教学,进行一次调查分析。调查方式是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展开,调查对象是本市一所普通的学生,其调查学生的总人数为300人。调查统计如下:首先是对学生对朗读的喜欢程度调查与统计。调查结果为不喜欢朗读的人数为3人,占调查人数1%。选择一般的人数为50人,占调查人数16.7%。选择喜欢朗读的人数为128人,占调查人数42.7%。选择非常喜欢朗读的人数为119人,占调查人数39.6%。其次是对学生自己朗读水平的调查与统计。调查的'结果为选择朗读的非常好的有60人,占调查人数20%。选择朗读的还不错的有130人,占调查人数43.4%。选择朗读的一般的有100人,占调查人数33.3%。选择朗读的比较糟糕的有10人,占调查人数3.3%。第三,学生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朗读训练的调查与统计。调查结果选择自我主动的进行朗读训练的人数为160人,占调查人数53.3%。选择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朗读训练有102人,占调查人数34%。选择在家长的督促下进行朗读训练有12人,占调查人数4%。选择在同伴的帮助或提醒下进行朗读训练的有26人,占调查人数8.7%。第四,学生在进行朗读训练的过程中,主动的对词语、句段的积累程度的调查与统计。调查结果为选择能主动的进行积累有89人,占调查人数29.6%。选择有时能主动的进行积累有206人,占调查人数68.7%。选择不能主动的进行积累有5人,占调查人数1.7%。第五,学生是否喜欢将朗读训练与其他的形式相结合的调查与统计(例如:读写结合,朗读与表演结合等形式)。调查结果为选择喜欢的有82人,占调查人数27.3%。选择比较喜欢的有110人,占调查人数36.7%。选择一般的有79人,占调查人数26.3%。选择不喜欢的有29人,占调查人数9.7%。第六,学生是否喜欢通过教师的朗读指导来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的调查与统计。选择喜欢的有186人,占调查人数62%。选择有点兴趣的96人,占调查人数32%。选择一般的16人,占调查人数5.3%。选择没兴趣2人,占调查人数0.7%。通过调查统计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语文朗读训练还是能够接受的,其喜欢与非常喜欢的人数分别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42.7%、39.6%,并且学生自己的朗读水平也很高,占到了总人数的96.7%,这一人数基础为更好的开展朗读教学奠定了基础。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朗读训练,并且喜欢尝试多样性的朗读训练。但是在进行练习朗读的过程中主动的积累朗读朗读技能和其他的语文知识,还有待于提升。并且学生在进行朗读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而这些问题将是在日后进行提升语文朗读教学改良与创新的重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精选22篇)篇四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工农小学)。
摘要: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和重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体现。通过对语文课堂有效性朗读教学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并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为了迎合新课标改革,众多小学语文教师不得不重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必须不断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难以开展,无法取得预期理想的效果。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朗读教学,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或借鉴,并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1.学生的兴趣不足。
兴趣是学习中最大的动力,也是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好的武器。具体地说,正是因为学生对朗读没有兴趣,才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积极地进行朗读,只是在应付教师安排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学生很难在朗读中付出情感,很难在朗读中进行感悟,最终导致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较低。
进一步说,小学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没有对朗读教学的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具体地说,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机械地朗读课文,没有在朗读方式上创新,也没有在朗读内容上创新。这就导致学生在朗读中感到枯燥无聊,无法获得乐趣,自然也就无法提高兴趣。
正是因为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从主观上只是将朗读当作一种学习工具,是用来为阅读教学服务的。这种错误观念直接导致教师没有正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
具体地说,教师没有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进行安排和设计,()导致朗读教学缺乏层次感和针对性。在此基础上,学生只是在机械化地朗读,没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也就无法获得足够的收获。
1.从朗读内容和形式上创新。
从导致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较低的原因来看,教师要提高其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配合朗读教学工作,才能够提高有效性。
因此,教师首先需要从小学朗读教学的内容上进行创新。在传统的朗读训练中,教师通常按照教材中的课文开展朗读教学。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范围和对象较为局限。同时,虽然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一定的丰富性,但其始终只是一本教科书,在课文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较为局限。
基于此,学生在以教材课文为材料进行朗读练习时将不会得到较大的乐趣,无法感受到快乐,并且在机械重复的过程中甚至会出现厌倦或抵触情绪,最终导致学生不愿意参与朗读教学,只是在形式上敷衍教师的安排。
因此,教师必须对朗读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可以以课外的材料作为朗读教学的材料。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以《安徒生童话》作为朗读材料,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针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以中外名著作为材料,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三国演义》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对朗读的方式进行改革。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开展集体朗读,这种朗读方式效率较低,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展开多样化的朗读方式,如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开展朗读比赛等。
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变得多样化和趣味化,能够在完成朗读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兴趣。
2.制订有效的朗读目标。
同时,教师必须在朗读教学中制定科学有效的'朗读目标,能够引导学生在朗读教学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进而获得真实的收获,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目前,众多教育学者将朗读教学的目标分为四个层次,即认读正确,扫清朗读的基本障碍、使课文读得流利,感知语言的基本意思、精读有情感,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熟读记于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在此基础上,教师就能够引导学生从浅层次的基本朗读到深层次的感悟性朗读,进而引导学生能够在朗读过程中融入情感,在保证正确发音的同时对朗读的内容进行感悟。基于此,学生不但在朗读中能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普通话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完成了语言和素材积累,达到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总的来说,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它能够有力地支撑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因此,教师应该重点分析导致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较低的原因,并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这就需要众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和交流,完善朗读教学的计划,打造更高效率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精选22篇)篇五
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基本语言能力的养成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甚至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实现成为关注重点。有效教学,简单说来,就是使老师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甚至超额完成。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呢?下面我们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阐述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从教师角度实现有效教学。
1.精心备课和精编导学案。
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备课。对于小学语文来说,虽然其教授内容较为简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仍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理解和记忆困难的状况。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课堂上讲述的内容。以小学一年级课本为例,课本的主要内容是拼音的学习,教授内容较为单一,但老师不可因此而放松自己的备课。因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中大多数还尚未接触过拼音,对拼音的学习怀有某种由于未知而产生的恐惧感,所以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这种状况,不可因教学内容简单而盲目追求讲课进度,忽视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掌握状况。拼音的学习是学生进行日后语文学习的基础,老师应极为重视,争取使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拼音并能进行灵活运用。备课体现的是一名老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对备课内容的选择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掌握程度、对课本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自身教学水平,这是一门学问,也影响着接下来的讲课效果,不容忽视。
2.建立趣味课堂。
小学的语文教学应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激情,放松学生紧张的学习心情。以《乌鸦喝水》这一课为例,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场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将“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内容通过表演的方式讲述出来,然后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讨论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乌鸦的什么优点,或者让学生与乌鸦进行身份置换,让学生讲述自己作为一只乌鸦在那种情况下会作何反应,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通过这种方法,不仅活泼了课堂,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养成踊跃回答问题的习惯,从而紧跟老师的讲课步伐。这对实现学生课上集中注意力听讲来说也是一个可行性较强的方法。总体来说,建立趣味课堂对于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具有良好的助力作用。
3.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已被大量运用于各种学科的课堂中,小学语文课堂也不能例外。情境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具有较高的'带入度,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到一种特定的环境中,带给学生真实的体验感,也就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以《升国旗》这一课为例,老师可以在讲述课文之前向学生讲述国旗图案的来源,国旗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要升国旗。然后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向学生播放有关升国旗的相关视频,视频强烈的代入感可以触碰到学生心灵中的爱国情,有助于学生对于接下来课文的理解。在课文讲述完毕后,老师可以进一步向学生讲述在参与升国旗时的注意事项,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升国旗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升国旗,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对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老师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作文小学语文老师,要尤其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所以,我们要乐于学习,脚踏实地,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对此我觉得应该做到:(1)注意苦练教师基本功。基本功包括普通话、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讲课的技巧等方面。语文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2)丰富教学内容。对于教授内容的选择体现的是一位老师的整体能力,能不能将语文课堂打造的具有趣味性,能不能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点,能不能做到启发式教学等都在此能力范围之内。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应做到熟练掌握教材,广泛阅读书籍,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从学生角度实现有效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小学语文学习的前提是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所学内容,才能对知识点进行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到善于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可以为每个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欲望。在学习《孙中山破陋习》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在讲述课文前向学生讲述旧时“缠足”这一陋习的相关内容,然后向学生提问“缠足”应不应该被废除,为什么要被废除,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在新课教授完成后,可以进行更深一层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思考旧时逼迫妇女缠足的原因,老师可以在一旁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小小的提醒,问题可以设置成“缠足后会对妇女产生什么影响”“旧时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关系”等。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也加深语文课堂的知识深度,可谓效果颇丰。
2.引导讨论,释疑解惑。
开展课堂讨论应作为语文课堂的常用教学方法,其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其学习得到提升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应极为重视。讨论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与学生间的讨论,一种则是学生与老师间的讨论。以《谈礼貌》这一课为例,老师可以先分小组让学生之间讨论讲礼貌的重要性,生活中存在的讲礼貌的行为以及不讲礼貌的行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将自己的讨论总结进行阐述,根据学生的阐述,老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提问,将礼貌问题上升到道德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深度拓展到新的领域。可以对现在社会上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阐述,将其中的偏激观点收集起来,进行改正,向学生讲述正确的价值观,以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反思归纳,增强信心。
小学语文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某个故事,认识某个汉字,其最终目的是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的陈述能力是需要尤其注意培养的基本能力,课堂小结是锻炼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陈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课堂小结就是对所学知识点的总结概括,是对本节课重点和难点的汲取过程,所总结的正是学生需要重点记忆的地方,应被老师重视。而且,对老师应减少课堂小结的干预,将总结交给学生完成,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既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实现首次记忆,而且在总结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很多问题,可以进行查缺补漏,达到完善吸收。最后,老师要在此阶段帮助学生解决疑虑,并对学生总结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补充说明,使学生能够做到对知识点的真正掌握。
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教学,体现的不仅是老师的教学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发展能力。高效的语文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老师应极为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反应,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多变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学效果也才能完成得真正出色。
参考文献:
[1]于京京。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提问行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杜永强。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宁波大学,201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精选22篇)篇六
甘肃省静宁县余湾乡王坪小学仇雪婷。
小学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发展,为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母语使用能力和解读能力、能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从学生个体的鲜活生命体验出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的内容则表现出不同。在生命教育视角下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打破重知识传授的桎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内化程度和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三个方面作了论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精选22篇)篇七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大象舅舅的图片)(出示小象图片)这头小象与大象是什么关系呢?请你猜一猜。
答案就藏在一个故事里,故事的名字叫“为清晨吹喇叭”.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个故事,看谁最先找到答案。遇到不认识的字,你可以猜一猜,也可以跳过去。
二、共读故事,思考分享。
1.故事里的大象舅舅和小象在什么地方?它们在干什么呢?
2.把你觉得特别好玩的地方用“横线”标出来,然后和同桌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3.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特别好玩的地方?
三、听读故事,妙趣对话。
大象舅舅和小象玩得真开心!猜猜,大象舅舅和小象还会玩些什么?听老师讲给你们听,我们来边听边猜测这个故事的内容。
1.注意看屏幕,老师讲到哪里,你的眼睛就要跟着看到那里。
2.猜猜,大象舅舅会许什么愿?小象会许什么愿?如果是你,你会许什么愿?
3.继续听!再猜,魔法实现了吗?为什么?
5.故事听完了,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觉得这个故事哪个地方最好玩?
小结:虽然大象舅舅和小象的愿望都没有实现,但他们实现了蜘蛛的愿望,所以,大象舅舅和小象特别高兴。
四、分组阅读,共享智慧。
大象舅舅和小象真会玩,他们还做了其他有意思的事情呢!接下来我们分组读故事《穿衣服》和《算电线杆》,同桌的两个小朋友拿到的故事是不一样的,怎么读呢?眼睛看大屏幕,耳朵竖起来,听我悄悄说给你听。
1.自己读故事,边读边把你觉得好玩的地方用“横线”标出来。
2.读完后,把你觉得好玩的地方讲给同桌听,并且告诉小伙伴你为什么觉得好玩。
3.分享:
(1)《算电线杆》---大象舅舅算了哪些东西?算清楚了吗?
(2)《穿衣服》---大象舅舅怎么穿衣服的?你平常是怎么穿衣服的?看图:大象舅舅变成什么样了,读句子,学动作:微微笑了;哧哧笑了;捧腹大笑。
小结:看你们笑得多开心啊!大象舅舅和小象跟你们一样快乐。
五、纵向浏览,寻找快乐。
1.出示句子:我觉得悲伤……猜一猜,说说你的疑问。
2.听录音:我们来听听小象是怎么说的。
3.出示句子:海上有大风暴……如果你是小象,你的心情怎样?
小结:小象的心情跟我们一样,它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把所有的窗帘都放下,并关紧。在小象最无助和悲伤的时候,大象舅舅推开门走了进来。你看,大象舅舅和小象一样难过。
4.讨论:它们一直这样难过下去,天天以泪洗面,行不行?
小结:大象舅舅说:“我要想个办法,使我们快乐起来。”他们玩好玩的事情,做好笑的事情,因为他们相信,悲伤就像火车车窗外一闪而过的田野、房子、天地、电线杆一样,总有一天也会过去。最后,他们“忘记了要悲伤,让自己快乐起来”.
5.你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小结:真好!你们都是会生活的、聪明的孩子。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不开心甚至伤心的事情,这很正常。当我们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要向大象舅舅和小象一样,想办法让自己高兴起来,用快乐赶走悲伤和不愉快。
六、自读顿悟,体味快乐。
1.自己读《写一首歌》,看看大象舅舅写了些什么?
2.大象舅舅和小象还在唱歌呢!和你的小伙伴试着唱一唱,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唱到手舞足蹈都可以。
3.全班分享。
小结:你看,大象舅舅和小象是多么的快乐啊!
七、拓展阅读,延续快乐。
今天这节课,我们和大象舅舅、小象一起,经历了那么多好玩的事情。读完这几个故事,你们还有没有什么关心的问题想问一问小象呢?如果你想知道刚才所问的这些问题,请大家去阅读《大象舅舅》这本书吧,所有的答案都可以在书中找到。
教后反思:
选择这样的一个议题及文本,对我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挑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作品本身。文本选自《大象舅舅》,这本书是20世纪美国图画书历史上最重要的创作者之一阿诺·罗北儿的作品。阿诺·罗北儿是当代最尊重儿童智慧的作家。他的作品除了温馨、带点茶香的趣味之外,对于传统被认为是高层次思考才能解决的哲学论题,例如勇气、意志力、友谊的本质、死亡的恐惧、智慧等,都能够用具体的影像、说闲话的.语气数落出来,让读者常常会发出“啊”的感叹。他的作品,每篇都可以作为儿童哲学的题材。这位有着独特生命感怀和艺术天赋的图画大师用他手中的铅笔盒画笔为世界创造了一座被爱与盼望照亮的伊甸园,永久庇护我们脆弱的生命。另一方面是来自学生,尝试给二年级的孩子进行群文阅读的教学,我是第一次。对于刚刚开始练习默读的一群小孩子,要带着他们在40分钟内读完五个从未接触过的故事,我不知道我们的课堂会有怎样的对话。最重要的是,和二年级的孩子一起讨论关于至亲的离世、关于死亡的阴影,真不知该从何入手,又该讲到何处。
因为有挑战,所以更想尝试。如何找到突破口?议题的选择至关重要。议题是群文阅读的眼睛。群文阅读课,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读得更多、读得更广、读得更乐,更要让他们读得更深,让他们在多篇文章阅读中学会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为他们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五个故事的同质性很强,选择一个怎样的议题,才能既切合二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又能撞击孩子们的思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经过反复斟酌,最终将议题定为“快乐起来”,议题包含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勇气和智慧。课堂上,围绕议题,孩子们通过对五篇故事的阅读,与大象舅舅和小象一起共享快乐的时光,经历悲伤的情绪,最后达成共识:悲伤和难过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但不能让它左右我们的生活;没有谁可以代替你的快乐,在乎你的内心。在此共识建构的过程中,学生与故事中的角色不断对话,不断完善自我的认识,特别是在分享你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在不开心的时候高兴起来时,孩子们的精彩诉说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在定好议题、选好文章的基础上,还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依靠有步骤、有程序的阅读教学策略,尽可能缩短儿童天生能力间的差距。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期待,挑起他们的阅读欲望,我多次采用了猜读的方式。第一次,猜一猜:小象与大象是什么关系?让每一个孩子都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故事。第二次,猜一猜:大象舅舅和小象会许什么愿?如果是你,你会许什么愿?这些充满好奇感与极具代入感的问题,让学生对故事的发展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第三次,猜一猜:大象舅舅和小象的愿望实现了吗?故事一次次出乎意料的结局,让孩子们的阅读变得更加刺激、更加有趣。孩子们在和文本的对话中、与小伙伴的对话中、与老师的对话中,已经和大象舅舅、小象一样欢乐起来。
在学生阅读完四个故事之后,我让学生把这四个故事连起来比较,看看又有什么发现。这正是群文阅读的魅力,它总会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整合、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比较法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之后,学生很快发现,大象舅舅和小象并不是一直都是快乐的,他们也有伤心的时候。于是,第四次,猜一猜:小象为什么伤心?如果说,前三次的猜测都是将学生引向精彩的故事情节,那么,第四次的猜测则是将学生引向哲学层面的思考:如何面对忧伤?学生从小象的经历中,体会到伤心时让自己快乐起来是可以做到的事情。四次猜测,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期待、充满意外,让阅读变得格外吸引人。再比如,让学生演一演---像大象舅舅和小象一样吹喇叭、向花们问好;唱一唱---唱大象舅舅为小象写的歌,用自己熟悉的曲调、用任意编造的曲调,想怎么唱就怎么唱……所有这些教学活动,都基于孩子的年龄特点,释放了孩子的心灵,让他们从小象的经历中,顿悟到快乐的源泉是存在于自己的内心。感谢孩子们!我们共同完成了挑战!我终于相信,同二年级的孩子也可以讨论哲学的话题,这种信心是在群文阅读的课堂上找到的。期望这节课带给我和孩子们的记忆就如同大象舅舅和小象一起度过的那些“忘不掉也算不过来的日子”一样,温暖一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精选22篇)篇八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度逐渐提高,新课标不断改革,对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要求,教学目标也发生了改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语文课是高中需要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应顺应新课标改革的要求,消除传统授课模式的弊端,本文在分析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策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虽然目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问题依旧普遍存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的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之一。
一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用最短的时间,高质量的掌握知识,完成教学目标。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发展,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有效性教学的关键。有效性教学主要有以下特征:
1.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发展、进步为本。“以学生为本”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要达到有效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2.重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平衡。有效性教学是在师生的合理配合,共同努力取得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重要,只有师生配合达到教、学之间的平衡,才能达到有效性教学。
3.多采用激励性言语。教师适当的言语激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上进心,增强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性,提高课堂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
据调查,目前很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依旧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多教学弊端。
1.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目前很多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依旧是教师占主导作用,教师一味的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填鸭式”教育,学生知识被动的接收教师传达的知识,缺乏思考,于是就导致课堂上,教师讲的.激情洋溢、唾沫横飞,但学生却昏昏欲睡,课堂气氛压抑,学生的客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被压制,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具体实践不能有效结合。目前语文课堂的教学知识单纯的把书本知识毫无创新的传达给学生,导致学生缺乏思考,因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篇课文学了,也背会了,但并不没有真正了解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导致不能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3.知识传授过度重视应试成绩,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的教学是根据考试大纲制定的,只讲解高考要考的知识点,对于不在考试范围的内容就不予讲解,甚至有些教师会让学生背诵满分作文和答题模板,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
1.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对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习、进修等方式,促使教师的能力和素养不断提高,知识不断更新,注重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2.国家及教育部门应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继续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学校和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水平的增加,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
3.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学策略,更加注重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激励性、多样性。教学针对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任务展开,确定一节语文课堂中所要达到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要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激励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激励性言语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多数情况下,教师的激励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相反,教师的讽刺和批评性言语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降低学习动机,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要注重多样性,每个学生的性格、情趣爱好都是不同的,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客观差异,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教师要自觉学习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采取正确、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要学习教育改革体制,了解最新的教学改革动向,培养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生。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教学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论。
学校和教师个人应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用新的知识和教学策略武装自己,不断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精选22篇)篇九
首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大胆的实现学生自我朗读训练。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学课堂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以辅导的地位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所以在朗读教学中,应该大胆的尝试学生作为主体进行自我“教学”的训练。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将朗读课程的目的与主旨要求下达下去,然后由学生自主的进行朗读分析与实践,教师针对于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与错误进行修改与指导,在课堂的后期,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朗读教学模式,让朗读的形式变的多样化,比如在进行叙事性的朗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情节进行划分出几个角色,先让学生自己通篇的进行朗读,熟悉范文的整体结构,然后再请同学根据文章角色的特点进行朗读训练,以便于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朗读技巧。更重要的是使朗读训练成为一种“游戏化”,种角色扮演是的朗读联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学生根据自己所负责角色的人物性格配以相应的语气来朗读,并且乐在其中。由此,训练的过程变得乐趣横生,同时学生在分析人物性格和说话方式的时候,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方式大大增加了朗读教学的趣味性。最后,增强朗读教学效率,提高语文的整体学习素养。朗读教学在整个的语文教学体系当中并不是单一存在的。所以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尤其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朗读的过程中也要时刻的对语文中的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技巧的运用进行积累和总结。
结语: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应转变教学思维,不断创新朗读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从而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精选22篇)篇十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欲提高教学质量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课外补救了,这样就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种负面作用是很大的,从而使学生会感到心烦,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很强的抵触心理,老师会觉得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会再次加倍的增加学生的练习量。如此的恶性循环下去,工作量加大了,而且还没有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使师生身心疲惫。因此,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每个老师值得探索的问题,笔者就此问题在此谈谈个人的做法。
1.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是不可能达到40分钟的,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再多,学生是不可能完全听进去的,这就要求老师抓住重点进行讲解,不能从开始讲到结尾,同时要了解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尽量在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的时间段里讲解必须讲解的内容,其他的内容尽量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者探究式学习以及其他的学习活动。另外,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这样能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在现实的教学中,不少老师讲解的过多,整个课堂上只听到老师的讲解声,却很少看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有时候会发现不少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分散了,根本不在听讲的状态,但老师提醒提醒学生后,又继续开始自己的讲解了,这样的教学方式,貌似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并没有质量。如果说老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还不如说是老师完成了自己的讲解任务,教学是肯定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的。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是备课。
有道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件大事,因此,不做预先的准备,肯定会收不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的。老师进入课堂开展教学活动,一定要做到有准而来,只有有备,才能胸有成竹。也许能备好课,但不一定能上好课,但上好课,必定是先备好课的。因此,欲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要备好课。备好课,首先要钻研教材,对课文的各个方面都要研究的仔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老师还有查阅与课文有联系的`相关的资料,理解教材的编写目的,掌握课文的重点。其次,要研究教学方法,哪些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的,哪些内容是安排学生合作学习的,哪些内容是自己讲解的。在此基础上,老师要重视具体方法的设计,比如,合作学习是怎么开展的,是同桌合作,还是几个人一起合作?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问题是怎么引入的?讲解的时候是如何设置教学情境问题,来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有几个重要的环节,比如导入阶段,老师是怎么进行导入的?课堂中的过渡语言是怎么设计的?学生遇到某些问题的时候,老师又怎么点拨的?这些都要在备课中进行思考,力求每句话,每项活动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备课必须备学生,这是每个老师都知道的事,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还在培养之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要凭自己的喜好,有兴趣的话,就多参与,没有兴趣的话就思想开小差。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稳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备课的关键内容。比如,在进行《番茄太阳》一课教学时,为了能及时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想一想,番茄与太阳有什么关联的地方吗?学生在这样的问题面前,立即开动脑筋,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此时,老师可以再次的问学生:作为课文题目的番茄太阳,为什么加上引号呢?学生为了解开这个迷雾,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课文了!
3.用好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多媒体是最为常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之一,当前,各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用好多媒体却并不简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充分的运用好多媒体,发挥它应有的教学作用。多媒体课件,集声光电一体,它能有效的唤醒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与热情,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增砖加瓦。比如,在进行《雷雨》教学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文中的词句。如,“渐渐的,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如何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渐渐的”的一词含义呢?老师可以让学生听两种声音,一种是让学生听到的雷声从大到停,另一种是学生听到的雷声从大慢慢的变小。学生立即指出第一种的声音不符合课文内容,可见学生已经领悟了渐渐一词的含义。然后老师再播放几组画面,如,花朵慢慢的绽放,太阳从地平线上慢慢的升起……然后再请学生用渐渐一词造句、说话。这样,学生不仅领会了文本内容,还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4.指导学习方法。
当前,合作学习已经在日常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开展,这也是老师转变教学观念的表现,但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比较欠缺,需要老师监督与指导,否则,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不起来,甚至会为了某一个观点争吵不休!因此,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要做好指导工作,尽量将工作做细致点,毕竟学生还小。比如,对某些问题的合作探究,究竟是安排几个学生为一组?要视情况而定;各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究竟承担什么样的任务,老师也要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安排,小组成员的组成也是十分重要的,不能强强联手,要尽量使各组的综合能力差不多。总之,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既要考虑老师自身的因素,也要考虑学生的因素,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此外,老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用好各种教学资源,同时也要积极的与其他老师开展好各种合作活动,比如集体备课等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得到根本的保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精选22篇)篇十一
基于上述认识,并且根据“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中的“生命性”这一观点,我严格按照大纲精神和教材特点,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对实施开放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以下思考。
1.平等、和谐的课堂主体。
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要确立资源分享的同学型师生关系,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确立自我激励的评价模式,使享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要动力。
2.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
教师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使语文课堂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为了刻意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教师更多的是应该让学生突破原有的教学设计、教学模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突破固有的模式,得到解放。在某种情况下,一堂课的不完整,正是为了追求一个学习过程的完整,追求学生真正的有效学习。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材料,就得渗透更多的元素。比如说,可以让活动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开放型语文课堂中,教科书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而活动(包括讨论活动、实验活动、实践活动等)却成为学生获得学习材料的最有效形式。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通常都是教师讲解或者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致使绝大部分学生处在被动听“问答”的状态。然而语文教学不应模式化,而应是充满情趣、充满活力的。教师要把各种新鲜、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一文时,教师就可根据教材的特点组织学生表演,学生听后立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已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然后放手让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课文,讨论交流如何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己体会主人公廉颇与蔺相如的性格特点。轻松的教学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也达成了教学目标,还能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2.沟通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小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开放型的小学语文课堂可以根据教学所需,扩大学习场所,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去思考、观察和实践,使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拓展课本知识,丰富生活体验。()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金蝉脱壳》一文时,学生对昆虫的世界充满了兴趣,我就利用一节课让学生走出课堂,去校园里观察自己喜欢的昆虫,并做好记录,学生个个兴致盎然,回来后写出了一篇有又一篇精彩的文章。
3.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师生共同营造的。良好的课堂氛围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真诚的关爱,表现在教师对学生进步的鼓励和改正缺点的帮助,表现在教师对学生战胜困难的肯定和创造性想法的支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宽容和苦恼的理解。在开放型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用这样的话语来赞美学生:“你真聪明!”“你的问题提得真妙!”“我挺喜欢你!”“说得真好!感谢你!”使学生增加自信心并且感受到上语文课的乐趣。
1.学习语文知识,开拓广阔视野。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实施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既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又丰富了课堂形式。积极开展有效的开放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不仅对课文中的语文知识有了清楚正确的掌握,还能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无形之中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这种财富是灌输式的传统语文教学无法给予的。
2.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创造能力。
开放型的语文教学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无疑是让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索,这就促使学生把“教”建立在“学”上。这种开放型的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更造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提高思考意识,优化学习习惯。
开放的课堂,“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转化为教规律、教方法。这样在无形之中,教师帮助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渐渐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今后的语文学习都是至关重要和有益的。
总之,我们应该以课程标准的精神为主导,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开放型的课堂教学,努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思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其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3]温寒江,连瑞庆。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精选22篇)篇十二
一、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新要求。
我们先来剖析某些“启发式”的课堂教学过程。勿庸置疑,教师在备课上下了很大工夫,教学环节的`起、承、转、合,往往经过反复推敲,特别是一些公开课,那真可谓“精雕细琢”,不厌百回改,其中不少课也确实称得上漂亮。然而,这样的课,细一审察,不难发现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走,他们忙于应付老师的大大小小的各种提问,有的甚至连这人的回答为什么错、那人的回答为什么对也搞不清楚。试问,他们在课堂上还有什么主动性可言?充其量是老师手里的棋子而已。语文学习应该重诵读、感悟,但是我们常见一些课堂上充斥着各种问题,用回答问题来替代诵读与感悟,难怪学生换一篇文章又读不出什么来,或说不会读。像这样,又怎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着眼于人的长远发展,“满堂问”的教学形式显然不适应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要求。
如果我们从“发展学生个性”这个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的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严密的课堂结构、烦琐的提问,消磨了学生的个性,阻扼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的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按部就班,提问的答案往往是单一的。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入“我毂”,教师总是费尽力气引学生“入毂”。学生“入毂”了,教师就以为大功告成。常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课文的理解,不像数理化题目的答案那样精确唯一,而常常在正确与更正确之间选择。再说,教师脑子里的答案许多是从参考资料上拷贝而来,这些答案是否唯一正确呢?有没有别的理解呢?在我看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鼓励学生“旁逸斜出”,教学应该有思路,但这里路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它能根据学生的反映随时作出调整。这样,课堂教学才有生机,才有活力。
我们再来看封闭性课堂如何处理教材。常见的问题是,教师为了突出教学思路或“教学个性”而人为地肢解课文内容,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尽管大家都认为教师应当拥有个性,应当拥有解读课文、选择教学方式的自由,这诚然是不错的。但张扬个性必须以尊重美的原则为前提,如果破坏了课文的整体美,教师的个性不管怎样突出,都只能算是耍花枪,故弄噱头,不足道也。语文课堂仅局限于一些细枝末叶的问题,仅满足于老师问、学生答,而没有或很少美的感受与陶冶,那么,审美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学思想整体性。现代教学论强调整体发展观。就语文教学来说,整体性可以从多方面来考察,本文只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谈。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整体――局部――整体”,入手着眼于整体,注重从宏观上把握课文,领悟文章的主旨内涵,对局部的剖析建立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例如《内蒙访古》的教学,首先应当理清内部的相互联系,塞外风光、大青山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大青山南麓沃野的战略地位,赵长城的修筑原因、位置及遗址现状等,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如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是从整体上理解。如果一开始就在一些小问题上争执不休,诸如某个动词使用好坏,这个段落是引用史料,那个段落运用了对比手法等等,那么,即使课堂气氛是热闹的,也是不可取的,其结果容易把学生引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
[1][2][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精选22篇)篇十三
多媒体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将多媒体与教学相结合,可以使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活力,可以将书本上的“死知识”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学习的气氛,让学生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进行《盘古开天辟地》一课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教授学生生字和课文,可以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盘古开天的视频动画,色彩丰富的动画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视频动画将学生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那里是一片混沌,而盘古手拿巨斧将这一片混沌劈开了,形成了天地。此时,教师就会问学生“:同学们,如果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那么就请和老师一起来学习《盘古开天辟地》一文吧!”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引导,学生的兴趣充分地被激发出来,在兴趣的作用下,学习知识也更加的快,记忆更加深刻,学习效率自然得到了提升。
2.利用游戏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教师要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同时,还要扮演好组织者、领导者、指引者的角色,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游戏教学的运用恰好能达到这一目的,并且,游戏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例如,在学习诗词古文的时候,由于诗词记忆对学生来说是很枯燥的,学生对背诵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而教师可以将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带领学生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围成一个圈,用鼓棒敲击讲桌,学生传递纸花,敲击声停止,拿花的学生就要背诵一首古诗,如果背诵错误作为惩罚就要表演一个小节目。游戏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学习气氛十分高涨,都积极地进行着诗词的背诵,学生不仅在游戏中获得了快乐,同时,也在玩乐中掌握了知识。
3.知识联系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让课堂教学生活化,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经历和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来进行教学引导,不仅可以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还能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母亲关爱自己的事件,让学生讲述妈妈为自己的付出,在讲述亲身经历的时候,学生更能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母爱的伟大。通过联系生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及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语文知识的学习,同时,利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快乐,除此之外,还要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明白知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这一道理,懂得如何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教书育人的真谛,因为,我们不是在培养记忆的机器,而是要培养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去创造美好生活的高素质人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精选22篇)篇十四
为了制定“多样化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实验方案,并使方案中课题研究有明确、清晰、可行的思路,特随机进行了一次“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自己怎样做的等,从中分析当前农村小学教师是怎样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又是如何组织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以便为方案中的“研究基本设想”提供一些实践性资料。同时,也通过一些数据,引发研究者的思考。
二、调查情况。
1、这次调查围绕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应该做哪些具体事情,持什么态度、自己又怎样做等,从不同角度,共计命题十二组,每组有3个、4个或5个不等的选项,但都要求被调查者从每组的题目中只选择一项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其中调查对待学生自主学习态度的有六组,调查教师活动组织情况的也有六组。
2、本次调查是在一次“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交流会”上进行的,共有100人接受调查(实际94人,随后找乐亭一小的6名教师进行了答卷),其中农村教师6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二,实小教师39人。
3、调查的结果。
三、调查分析。
1、第一组题的“必须经常预习”和“有时可以预习”的人数分别为55和41。
2、第“二、五、六”三组题,从表面上看似不同,实质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即进行教学活动时,事先(备课)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可以随时调整,赞成这种做法的三组题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95%、74%和64%。
3、第“三、四”两组题,虽然是课上学生的一个“说”和一个“问”,但所反映的同时课上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赞成学生这样的,三组题人数为74人,四题人数为32人,分别占总人数的74%和32%,两个数据有些矛盾。
4、第“七、八、九”三组题,看似调查的两件事情,实际是调查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怎样去做。七组题人数多的选项为“教师带着”,八组题人数多的选项为“观察、倾听并参与”,九组题人数多的选项为“经常由学生自主参与交流,教师提出活动结束”,七组题的这项为93人,八组题的这项为95人,九组题的这项为78人,究竟教师应该如何去做,七、八两组题的结果是否有些矛盾。“八、九”两组题的结果还比较令人满意。
5、第“十一、十二”两组题,也是一个意思的两组题,课上如果“重过程又重结论”,必须“讲清要求并示范”,否则,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率,而十一组题选“讲清要求并示范”这个项的人数仅有26人,还有2人为“不讲不示范”,两组题的结果还是有些矛盾。
四、调查启示。
1、从数据上反映的'情况看,好多数据说明被调查的教师,自己心理想的和自己作的有矛盾之处,说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多是从自身出发,关注的多是结论(知识技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还不够。为此要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放下“包袱”,让学生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2、探讨创设问题情境的条件和原则,研究如何有的放失的组织学生进入情境,以便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
3、一种教学模式是否适合所有教学内容,还是一个教学内容要用几个教学模式,不管是怎样,需要研究不同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去组织学生去学习,研究如何促进他们的自主、主动、全面、和谐和持续发展。
4、思考之余,还是要加强实验教师的理论学习,组织他们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确定符合理论的基本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精选22篇)篇十五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好、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提高了有效性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又能还学生一个轻松的童年,从而让学生学好语文,热爱语文,真正实现教育教育的改革。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有重点的,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除了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应该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与板块。例如第一课时,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内容,理清文脉,应是它的份内目标。而读懂课文,品味词句,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无疑是第二课时的主要追求。对于低段而言应以识字学词为重点,慢慢学会理解,适当渗透欣赏;每一堂课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每课时都有自己的课时目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不按教学规律办事。每篇课文的内容很多,课时的目标也不止一个,分清主次我觉得很重要。因为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是“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要勇于放弃。因为暂时的放弃,是为了长远的取得。当目标精了,重点准了,教学效率自然就高了。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不可滥用预习。
居里夫人曾说:“好奇心是科学家的第一美德。”文学也往往隐含有悬疑、探索的因素。我扪现在的学生由于科技的进步,见识较广,我们小学课本本来就没有多少值得深究的作品,如果再布置大量的预习作业在课前、在课外,那课堂上,学生还有多少可学的、可问的?教师还有多少可讲的?那课堂上又干些什么呢?我们在大讲预习的同时欣赏到各路名师的课,个个叫好,但他们又有谁在让学生预习?我以为,当教材容量大、教学时间短或者课外搜集信息有利于教学时方可预习。否则,滥用预习只能使教学工作空心化,课堂教学无效化。
三、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四、教师角色重定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强调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必须从纯粹的知识传递者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转变。教学中提倡教师少问,学生多问,学生通过读、思、议,自由发挥、自由伸展,不必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凡事都得符合或趋近教师的解答,统一到标准答案上去,学生可以标新立异,大胆假设,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行,从中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教师不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学生读中相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在读中悟到的方法往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结合问题加以疏导,就水到渠成。
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做到:一是要提高学生课堂主体意识,淡化教师的“理性权威”意识,消除教师的“话语霸权”角色。二是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建构意识,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内在需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讲方法、讲规律,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四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搞“一刀切”,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到关注,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精选22篇)篇十六
今天和朋友一起吃饭,当谈到学生课堂听课注意力很难集中时,朋友便聊到他小时候听评书的事情。他说他小时候最爱听评书,像《杨家将》、《隋唐演义》等,一听就是半个多小时,兴趣盎然,从不感觉厌倦,而且还基本上能将当天听到的评述内容复述下来,这让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产生了思考。
“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学生就一定能接受”,中华书局祝安顺老师在评价儿童国学教育时说。的确,现在的小学课堂,虽然有各种先进的多媒体设备,途径拓宽了,但课堂的趣味性却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提升,学生上课的兴趣同样提高不起来,关键就在于我们所设计的课堂只关注到了课堂的知识性,只想到该传授孩子哪些知识,而忽略了该如何传授,忘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效课堂的打造,()也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兴趣,让学生们感受到课堂是他们参与活动和展示的舞台,在兴趣中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究竟该怎样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呢?我感觉可通过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备课时备“学案”,即学生学习的教案,从学生的学入手。老师要换位思考:“我”是学生,“我”会对这篇文章的哪个方面感兴趣。这个兴趣就是我们这堂课教学的突破口。备课中,要以怎样让学生感兴趣为主线,注重每个环节教学的方法,力求做到课堂教学方法和知识性、趣味性的统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还可以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来依托。
二、尊重学生,循循善诱。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受,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愿意参与,愿意表达。课堂上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见解,有的可能比较稚嫩、有的可能比较极端,老师首先应当尊重学生的见解,因为这些见解的背后跟这个学生的兴趣取向是不可分的,有因才有果。尊重学生的见解,就等于尊重了学生的'兴趣。但一些极端的、偏差的理解,我们也不能将错就错,还应当循循善诱,在肯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三、课堂形式多样化。
不同题材的课文,老师可以运用不同的形式来上课。如:《长城》、《威尼斯小艇》可以通过培养小导游的形式来教学;《巨人的花园》、《小木偶的故事》等童话故事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来教学;像《桥》、《金色的鱼钩》则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感悟;《观潮》、《火烧圆明园》则可以借助一些视频资料来教学;复习课甚至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教学……不同类型的课,应当采用不同的方式,精心设计,学生的兴趣才不会枯竭。
教虽无定法,但只要围绕着学生的兴趣展开备课、教学,那么你的课堂也一定会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一定会被你的课堂深深吸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精选22篇)篇十七
一、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我们先来剖析某些“启发式”的课堂教学过程。勿庸置疑,教师在备课上下了很大工夫,教学环节的起、承、转、合,往往经过反复推敲,特别是一些公开课,那真可谓“精雕细琢”,不厌百回改,其中不少课也确实称得上漂亮。然而,这样的课,细一审察,不难发现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走,他们忙于应付老师的大大小小的各种提问,有的甚至连这人的回答为什么错、那人的回答为什么对也搞不清楚。试问,他们在课堂上还有什么主动性可言?充其量是老师手里的棋子而已。语文学习应该重诵读、感悟,但是我们常见一些课堂上充斥着各种问题,用回答问题来替代诵读与感悟,难怪学生换一篇文章又读不出什么来,或说不会读。像这样,又怎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长远发展,“满堂问”的教学形式显然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如果我们从“发展学生个性”这个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的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严密的课堂结构、烦琐的提问,消磨了学生的个性,阻扼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的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按部就班,提问的答案往往是单一的。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入“我毂”,教师总是费尽力气引学生“入毂”。学生“入毂”了,教师就以为大功告成。常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课文的理解,不像数理化题目的答案那样精确唯一,而常常在正确与更正确之间选择。再说,教师脑子里的答案许多是从参考资料上拷贝而来,这些答案是否唯一正确呢?有没有别的理解呢?在我看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鼓励学生“旁逸斜出”,教学应该有思路,但这里路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它能根据学生的反映随时作出调整。这样,课堂教学才有生机,才有活力。
我们再来看封闭性课堂如何处理教材。常见的问题是,教师为了突出教学思路或“教学个性”而人为地肢解课文内容,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尽管大家都认为教师应当拥有个性,应当拥有解读课文、选择教学方式的自由,这诚然是不错的。但张扬个性必须以尊重美的原则为前提,如果破坏了课文的`整体美,教师的个性不管怎样突出,都只能算是耍花枪,故弄噱头,不足道也。语文课堂仅局限于一些细枝末叶的问题,仅满足于老师问、学生答,而没有或很少美的感受与陶冶,那么,审美教育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学思想整体性。现代教学论强调整体发展观。就语文教学来说,整体性可以从多方面来考察,本文只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谈。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整体――局部――整体”,入手着眼于整体,注重从宏观上把握课文,领悟文章的主旨内涵,对局部的剖析建立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例如《内蒙访古》的教学,首先应当理清内部的相互联系,塞外风光、大青山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大青山南麓沃野的战略地位,赵长城的修筑原因、位置及遗址现状等,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如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是从整体上理解。如果一开始就在一些小问题上争执不休,诸如某个动词使用好坏,这个段落是引用史料,那个段落运用了对比手法等等,那么,即使课堂气氛是热闹的,也是不可取的,其结果容易把学生引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当然,我们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并不等于拒绝细节分析。开放型课堂教学也注重词语的品味,语句的涵咏,只是不把它们割裂开来。或者说,开放型课堂教学在细部问题的探究上为学生提供更阔大的空间,教师只是作宏观上调控。
教学过程的随机性。封闭性的课堂追求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其信息流向的模式是“教师学生”。我们看那些观摩课,几乎没有学生主动向老师质疑,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少之又少,整堂课都是师生之间的问答。开放型课堂教学不是不要教学环节,只是不那么死板而已,它与封闭性课堂有本质区别。
首先,开放型课堂的信息流是多向的,其中当然有师生之间的,但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其模式应当是:
教师。
学生。
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挑起矛盾,引发碰撞,作出评判等方面。其次,开放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互动的,教师的点拨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努力又具有能动性,师生双方共同推进教学过程。第三,开放型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更加丰富多采,他们或答题,或争辩,或演示,或质疑,或诵读,在思维的碰撞中击出耀眼的智慧火花。第四,开放型课堂上应该而且鼓励“意外”出现。这“意外”是针对教师的备课设计而言。有许多课因“意外”而精彩,教师的素质高低也往往在处理这些“意外”的过程中得以显现。所以,开放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教材处理的自主性。开放型课堂教学侧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要为他们留有更多的自主空间,这就决定了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封闭式的“满堂灌”或“满堂问”因为要把许多内容传授给学生,从段落概括到主旨归结,从结构的分析到表现手法的评价,这就迫得教师唱“独脚戏”,也不允许课堂出现“意外”以打乱教学部署,其结果往往是什么都抓了,什么都没抓到。开放型课堂教学视过程的需要,或增添内容,或删除环节,决不拘泥于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表现手法等这些常规的教学内容。它完全可以在一个段落的内容概括上展开辩论而淡化主旨的分析,也完全可以沉浸在情感的体会中而放弃对表现手法的评价。开放型课堂对教材的处理体现充分的自主性。
当然,自主性不等于随意性。自主性要与学情、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联系在一起,也要与单元教学计划、学期授课计划乃至学年教学计划联系在一起,是在整体计划中的自主。各堂课的教学重点合在一起,应当涵盖学生语文素养的各方面。
教学评价的多元性。新的语文教学大纲突出了人文性,目前语文界虽然对人文性的理解各有编向,尚未取得完全统一的意见,但有一点应当是一致的,那就是语文教学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宗旨。我们现在评价一个学生语文学得好坏,过于看重考试分数,这也是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性。人文性是很难通过分数来衡量的,它完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积累,有的甚至在三年内不见得有明显效果,直到参加工作以后才显现出来。所以,教师要树立长效的评价观。此其一。其二,既然我们的教学以人为本,而人是有差异性的,性格、兴趣、天资、爱好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以单一的绝对的评价标准整齐划一,那么就像有的漫画所讽刺的那样,学生的个性没了,好像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一样。此其二。其三,文学作品是多元的,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往往产生不同的结果;每个人完全可以按个人的能力经验解读作品,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创造性”,往往在与众不同的理解环节中得到培养。硬将多元化变成一元化,不仅违背文学作品的欣赏规律,而且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基于此,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是多元的,学生的回答一般都有其可取之处(从他的能力层次上来判断),教师要尽可能地发现学生回答过程中的可取因素,坚持正面鼓励的原则,引导他们自由、和谐地发展。
以问题为引导的局部开放。开放型课堂教学要求设计的提问是开放的,要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例如《鸿门宴》的教学,一位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公元前2,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两万的兵力击溃秦军20万大军,何等威风,四年后,垓下之战,项羽四面楚歌,意气何其衰也,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项羽狂妄自负,他不听范增意见;他胸无城府,供出内奸;他为人不仁,沽名钓誉。有学生还从刘邦方面寻找项羽失败的原因。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师顺便点拨课文中相关语句,最后归结出项羽的悲剧是性格悲剧,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又如某教师执教《祝福》,最后提出一问题,祥林嫂在旧社会是那样无奈,假如她现在来到你们当中,你们打算怎样帮助她?一石击出千层浪,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有的劝她再嫁,有的要帮她上法院,夺回被她大伯收去的房子,有的说帮她寻找工作……点子层出不穷,教学出现了高潮。以问题为引导的局部开放形式,已在许多语文课堂上得以实施,而且常常涌现出动人的情景。
以课题为中心的全局开放。全局开放的课堂上,教师只布置学习、研讨的内容,既不设计课堂教学程序,也不设计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自己是以学习的伙伴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之间。例如某教师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课前把自己手头所有的关于这首诗的分析材料全部印发给学生,课上叫学生自学,然后发疑问,谈心得,例如有位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诗中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为什么诗人选狗与鸡,而不选牛与马。他的问题引发了同学的争论热情,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统一意见,诗人写狗与鸡,更能体现农村生活的闲适、安逸,如果换成马与牛,就显得太热闹,好像写的是集市或劳动场面。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含笑注视学生,不轻易表态。这堂课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如果说上述的课例,其开放性还是局限在一篇课文,那么,以课题为中心的开放教学还有另一层次,即“跨课”研习,“跨课”是指课题牵涉到几篇不同的文章,从这几篇文章中概括提炼,形成观点,这已经接近论文的写作。例如“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如果只读《荷塘月色》是不够的,必须读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以及有关的评论文章。这样的教学开放性更大,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如果研究能取得大面积丰收,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许能走出长期滞顿的低谷,迎来教学的新春天。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精选22篇)篇十八
(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摘要: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今天,毋庸置疑的是:开放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最有价值的教学方式。既然如此,坚持是唯一正确的选择。那么,如何在来自社会的压力、人们观念的束缚中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开放型教学呢?这就需要教师对此有深入的探究和思考,从而更好地展现出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精选22篇)篇十九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采用有效的提问方法,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提问的方式方法对于教学过程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课堂的效果。为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有目的性。一节语文课需要提多少问题?如何提问?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些都是教师应关心的问题。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遇到突发的情况,要能够及时化解;提问要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让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去考虑,提高问题解决的有效性。二是要有启发性。提问要能够引起学生的互动,引发学生思考,不能为了体现课堂的活跃度,设计一些缺乏质量、提问方式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想出答案,而不是张口就来。三是要难易适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结合学生层次的不同做到难易适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有所进步,避免让学生觉得不知所措、难以应付而产生抵触心理。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具体分解,以减少学生的压力,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自古就存在道理。为此,教师应从三个方面去指导学生学习。
(一)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没有预习的习惯,都轻视预习的作用,导致语文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告知学生预习的范围,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出文章的主要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带着问题去研读,从而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对于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要敢于提问、勇于提问,并做好预习笔记,以为进一步解决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再次,教师要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水平,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圈、点、批、注等做好标记,提高预习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小学生学习的核心环节,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果。如果学生会听课,在课堂上就能够消化知识,再加上课下巩固,学习成绩就好;相反,如果学生不会听课,不能当堂听懂,课下又不懂复习,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好。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听课的方法,让学生会听课,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精力集中,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在听课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动脑、学会记忆,提高听课的效果。
(三)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人的记忆规律都有遗忘的特点,对此教师要结合心理学的知识指导学生及时复习,根据不同的时间间隔安排复习的进度,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成绩,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是有帮助的。总之,课堂效率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广大语文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而不断努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精选22篇)篇二十
摘要: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注重教学的拓展,散发出生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度和深度。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挑战。
关键词:知识拓展;教学拓展;语文课堂。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既要立足课本,又要跳出课本,也就是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教学拓展。我就课堂教学拓展上谈出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拓展应当在学生的知识盲点上拓展。
语文课本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课本中涉及的一些知识,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知识积累较少,所以往往是一知半解。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一定要备学生,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如果学生有知识上的空白点,就要及时讲解,以拓展来填补空白,这有利于夯实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分析课文《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一句时指出,这个句子中的“犬”字有特殊用法。“犬”字本意是名词狗,在文中为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明白此知识后此句朗读停顿,也就好理解了。正确读法为:其一/犬坐于前。又如“投以骨”一句,既是省略句,又是介宾短语后置,即以骨投(之)。由于现在教材淡化了语法内容,教材中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我只能举例讲出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关系,这样学生才能较好地理解。
二、课堂教学拓展应当在文章的关键点上拓展。
文章的关键点,诸如字词句子和段落等,对解读文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及时抓住文章的关键点进行有效拓展,这样既能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能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比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陋室铭》中的关键句,为了让学生理解“德馨”是陋室不陋的原因,我引导学生用熟知的知识来进行拓展。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中的故事家喻户晓,诸葛亮知识渊博,少有大志,隐居隆中,住于茅屋之中,甘心过着简单的躬耕生活,以待明主。尽管诸葛亮的茅庐很简陋,但他的品德高尚,不以茅庐为陋。陶渊明厌恶官场,隐居乡间,虽然生活清贫却依然怡然自得。他能保持自己高洁的`操行,而不为五斗米折腰,令人敬佩。通过上述拓展,学生明白了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看重的是精神而非物质,从而很好地理解了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课堂教学拓展在于新旧知识连接点上拓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须以教材为轴心,把相关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拓展,通过举一反三的练习,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进而使其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
例如,马致远《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学生回想古诗中写乡愁的名句,再把它们归纳整理出来。李白《静夜思》中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有“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在教学《孙权劝学》时可以和《伤仲永》比较,进行教学拓展,让学生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仲永天资聪颖,少年时才华出众,善于作诗,其父得其利便“日扳仲永环谒邑人,不使学”,后来终于沦落为平庸的人。吕蒙当涂掌事,孙权劝其读书学习,他借故推辞,后孙权以自身实例再劝,蒙后始就学。后鲁肃与蒙座谈,发现他进步很大,感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伤仲永》从反面证明了不学习的坏处,《孙权劝学》从正面论证了学习的好处,都突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四、课堂教学拓展应当在课内外生活点上联系拓展。
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教学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巩固、活用和拓展课内所学的语文知识,并将它辐射到课外生活中去。
如,我在讲《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结合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方法,让学生在课后观察同学们的特点,找出两个人描写出来,后进行交流,看谁写得好。又如,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让学生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做一期手抄报,后挑选优秀作品张贴在教室里。这样的拓展既深化了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语文课堂就是要求教师构建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联系,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知语文,学语文,用语文,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语文课堂教学拓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以学生为主,灵活运用,应适时、适量、适度地进行拓展,切不可喧宾夺主,影响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只有合理科学地有效拓展,日积月累下去,才会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使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效率,锦上添花。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精选22篇)篇二十一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数实践证明:激发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语文教学,如让学生仅凭书面语言理解课文,一则无趣,二则浮浅。因此,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学理论的应用。诸如借助作用于视觉、听觉、肤觉等感官的图画、音乐、动作等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思维活跃。
感情自然,自觉、主动地去理解课文,挖掘深意。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高超的语言艺术,也是激发兴趣、自觉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教学本身即是语言教学,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声响美、方言美、色彩美、语符美、诗意美等等,让它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分分秒秒、每个细节,使学生把上语文课当成一种自觉的欣赏、参与,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精选22篇)篇二十二
【内容摘要】从当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拘泥于教本,机械地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不良现象依然存在。不少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认为开放型课堂是搞花架子,不能提高学生成绩;中青年教师认为不用多媒体就不是开放型课堂;大家普遍认为开放型课堂就是把课堂教学一分为二。笔者认为,要想让我们的课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应牢固树立新课程标准理念,精心选择和组织课堂上开放授课的内容,还必须抓住课内、课外教学资源与学生情感的结合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开放性作了深刻而准确的阐述:“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拘泥于教本,机械地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无法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只有进行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把教材与现实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效率才能事半功倍,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扎实语言功底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从笔者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当前一些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看,不少老师对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存在下列误区:
1.开放型课堂教学是花架子,不能提高学生成绩。因为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片面追求分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发展,也扭曲了学校对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每年的职称评定和绩效工资发放等,无不以教师教学实绩为根本标准。教师呢?放不开手脚,担心把社会生活中的事情或现象放进课堂,会影响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考试又不会考那些的”是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想法。语文本身的性质告诉我们,只要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得到真正的落实,只要学生的潜能和创新品质得到有效的发挥或挖掘,就会为他奠定坚实的认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基础,靠一时的记忆或许能让学生取得较好的分数,但却不能保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一路顺风”。从较长的学习时段来考查,只有坚持开放式教学,学生的语文技能和学习品质发展了、提高了,才能真正地持久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开放型教学就是把课堂一分为二。少数教师认为,只要一节课用一半的时间来教授新课,一半的时间用来讨论发言,谈谈实际生活中的事情或现象就是开放教学了。开放式语文教学并不是时间的机械分配,它更注重的是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强调的是课内课外对学生的技能和品质的最优化训练。事实上,在新课程标准中,教材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而作为教学内容的课文并不是固定的和唯一的,要求语文教师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和学生实际,合理地取舍增减。《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教学内容的优化才能让学生的技能和品质锻炼得到最优化。”所以机械地按时间的多少来评判课堂是否是开放的,显然是极端片面的。因为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引入新课、新授、巩固练习、小结、作业等每一个环节,只要能和当节课的训练目标有最紧密的联系,都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开放切入点。把时间一分为二仅仅是形式主义在教学上的体现,不会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走出对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认识的误区,接下来,我们就要思考,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做到开放呢?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牢固树立新课程标准理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自始自终视它为一种交际工具,其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和谐。开放教学,说到底就是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作为人际交往工具的语文,是人们思想感情的载体。因此,让学生学好语文,就是让他们能正确运用这一工具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在这一过程中使人际交往的能力得到锻炼,使其从中受到心灵的碰撞,向往并乐于追求人世间的一切美好。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树立新课程标准理念,至少应包括:[1]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积累、词句组织、表达技巧、语文习惯及阅读、写作及人文因素的提升等)。[2]语文是习得的,不是学得的。作为交际工具,不通过交际实践,仅仅是单纯的学教是绝对脆弱的,因此要十分重视语文实践(包涵其他内容的实践,而非单纯的语文)。[3]语文教学贵在语文品质的培养,语文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技能和学习方式等是支撑学生持续认识主客观世界的动力。只有树立新课程理念,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教学资源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彻底与旧的、落后的、粗放的语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决裂,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青春与活力。
二、精心选择和组织课堂上开放授课的内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应停留在教本上,要了解课程改革的前沿信息,不但要时时关注本门学科的发展变化,也要关注其他学科的改革发展,从新课程理念要求出发,精心选择、组合、优化教学内容。看我们选择、组合的语文材料是否符合下列要求:[1]是否有利于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发展学生健全人格;[2]是否做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整合;[3]是否让语文教学与现代科学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4]是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5]是否与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相一致;[6]是否有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7]是否做到了教学材料的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现实。
三、优秀的开放型语文课堂,关键还必须抓住课内、课外教学资源与学生情感的结合点。学生所习得的任何知识及从中受到的情感熏陶,一定是在这些教学资源唤醒和丰富学生的内部需要基础上完成的。所以我们在选择、组织教学资源和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要十分关注课内、外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在情感因素上能否引起共鸣,于学生内心结构产生冲击,在情感体验上得到升华,从而使人格得到发展和完善。比如,在教生字时,不是让学生记住它的部件、结构、笔画等,而让学生比赛“你是怎样来记住这个字的”。又如在揭示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时,让学生自己讨论发言“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要怎么怎么做”等等。既给了学生自我实践和创新的空间,又能与课文密切配合,更能让学生融入课文中人物的情感交织之中,在习得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净化。因此只有抓住抓好“情感”这个联接点,语文开放才能不偏不倚,恰入其分,提倡多年的愉快教学法、快乐学习法、体验学习等教学模式也才能真正实现,才能收到应有的功效。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潜力,努力使他们不但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字的功底,还具有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这才是我们开放式课堂教学所真正追求的。
【参与文献】。
2.开放型课堂的实践与反思,《广西教育》06期;
3.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农村教育》01期;
4.融入生活让语文更精彩,《新课程(小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