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论文(实用19篇)

时间:2025-01-04 作者:纸韵

通过研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不同题材的优秀作品,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大学生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论文(实用19篇)篇一

在当今知识信息时代,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谋生存、求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国要建设一个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更是需要健康和谐的人力资源配置做保障。高校是社会的人才高地,其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在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以及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落后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就业制度改革的新发展。因此,本文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原则进行了探索和思考,初步构想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八大原则”。

一、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

教育要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相适应,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这是长期以来在教育学上被公认的正确命题,也是教育工作的一个根本出发点[1]。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都离不开社会需要,从营销学角度来说,就业指导工作就是要帮助学生采取适合自身的营销策略将自己推向市场。高校应充分了解社会当前和未来对人才的要求,为大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就业指导。“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要求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能通过全面而广泛的就业市场调查研究,号准用人单位的用人之脉,为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职业信息。比如职位分析就是不能被忽视的指导内容,用人单位和学生都会考虑职业与个体的匹配、个体是否能胜任相关岗位等问题。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首先要强调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脱离就业和社会需求的就业指导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对学生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二、强调领导作用。

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主要负责人强调:“各高校党政一把手’要把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职能部门和院系目标责任制,加强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高校的书记、校长要深入职能部门和院系,加强指导;院系负责同志要深入班级进行具体指导,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服务真正明确、落实到每一位毕业生。”强调领导作用,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实现“全员化”的前提,领导的重视会影响到师生对就业指导的重视,有助于促进全体教师都参与到就业指导工作中来,进而有益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总之,强调领导作用,将毕业生就业视为“一把手’,工程,有利于确立统一的宗旨及方向,有利于激励全体教师的充分参与,有利于激起全体学生的高度重视,有利于确保就业指导工作能获得必要的资源,有利于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重视全员参与。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只是就业指导工作者的事,也不仅仅是就业指导部门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事,而是需要在“一把手”的领导下,全体教职工通力协作、全员参与来实现的,同时还要尽可能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力量。在就业指导系统中,学生主动参与,全体教师积极响应,以及家庭、校友、用人单位、其他社会支持的积极配合都显得非常重要。

调动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来,特别是调动各专业教师成为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力量,是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有益举措。应当看到,专业教师在对专业分析、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的分析、相关专业的就业行情、形势分析等方面有着其他人员无法替代的作用。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便于把就业指导渗透到专业教学之中,有利于就业指导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能传授给学生更多、更实用的技能,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领域的“软实力”,帮助学生树立就业信心。贯彻“全员参与”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在多方位的影响下逐渐树立起正确、理性的就业观、职业意识、择业观,加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意识,进而积极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进程,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强调全员参与,除要求高校利用自身拥有的教师资源外,还应积极吸引社会资源,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教学,与相关政府机构、社会人才服务机构、用人单位等进行合作,将企业hr、成功校友等社会人士请进课堂。他们了解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向,熟悉企业的用人需求和用人标准,熟知职场的生存法则等,能够将最新、更实用的信息传递给学生通过这些形式和途径,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和实用的信息,让他们更直接、更客观地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职业、了解企业。因此,重视全员参与,高校应积极调动和发挥学校内外资源的力量,促进两者在就业指导工程中相辅相成,形成合力,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进程和发展,提高高校就业率,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四、注重全程指导。

个人对职业的选择与决定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过程,作为对应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应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传统的仅面向毕业生开展的,明显带有“季节性快餐’’特点的就业指导,希望在短短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就业观、客观认识自我与职业、作好职业生涯规划、创造各种条件实现职业目标等,这样的就业指导很难保证指导的质量和效果。对处于“职业探索与准备期”的大学生来说,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对象不应只是毕业生,还应面向全体学生,就业指导应贯串于整个受教育期间,根据不同阶段、层次学生的发展特点和主要任务,开展有计划的并不断深化的就业指导活动。因此,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应重视“全程化”。

全程化就业指导,是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核心,根据其从入学到毕业的不同阶段的职业认识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提出具体要求,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和指导大学生不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走向社会成功就业,并对其未来职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就业指导过程。全程化就业指导突出时间上的“全程性”,即从大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程中,可将就业指导划分为专业与职业认知阶段、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阶段、就业准备阶段、就业实施阶段和职业适应阶段等,根据各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和主要任务连续不断地开展就业指导活动。注重就业指导的全程性,有利于大学生科学地规划和实现职业目标,有利于大学生理性择业和就业,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成才与发展。

五、采用系统指导。

就业指导的目标系统、内容系统以及实施保障系统等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结与互动,构成了就业指导的高度系统性。系统指导需要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结合大学生个性特点、兴趣、愿望等,通过职业咨询、就业指导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自我,探索职业世界,树立职业理想,澄清职业价值观,内化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而能够在就业时作出合理选择,适应工作并能在任职中获得发展。同时,就业指导是沟通教育与职业、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与学生的重要桥梁。它可以协助用人单位选择所需人才,促进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并且加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协调与联系。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系统指导有助于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和效率,有助于协调和整合各类资源,减少人力与物力等资源的浪费。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象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象不仅仅是毕业生,而应拓宽就业指导对象,把全体学生都纳入到系统的就业指导中来。就业指导根据各阶段、各层次学生的特点、需要,进行循序渐进的、由浅入深的引导与教育。

二是主体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体应是全员性的,像就业指导这样综合性强、涉及领域广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级、各部门、用人单位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形成就业指导合力,共同协作保障就业指导工作高效、优质展开。这样有利于将有关就业指导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资源加以综合运用,将高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互利的“三赢”关系,使就业指导工作富有成效。

三是从内容上。个性化就业指导是要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发展其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这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内容丰富、细致的系统指导。显然,系统的就业指导不只是局限于毕业前的.几场就业讲座、临时抱佛脚式的求职技巧传授等活动,还应该涵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咨询、就业能力培养等多方面的内容。可见,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该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分阶段、分层次的系统指导过程。

六、与时俱进地持续改进。

由于社会的需求、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生的需要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提高的。所以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持续改进也是大势所趋,并应成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专业教师、辅导员和其他管理人员永无止境的追求。持续改进的目的,在于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学生不断变化的需要,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激励高校不断创新就业指导理论、内容、方法和实践,培养学生持续改进的意识,主动关注职业世界的变化、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新需求等,从而客观认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比如大学生应培养和提高众所周知的智商(iq)和情商(eq)外,近年来又流行一个新概念——挫折商(aq)。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事业成功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这三个因素。在智商和情商都跟别人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挫折商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因此,在当今金融危机形势以及就业形势严峻的实际情况下,大学生也应“与时俱进”地有意识培养自己的高挫折商。可见,就业指导工作的持续改进应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同时,持续改进的原则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创新的要求,需要高校在就业指导理论、方法、内容、实践等各方面进行创新。比如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强烈愿望,高校应强9a~,j业指导服务,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等“一条龙”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应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就业指导工作中,形成传统有形就业市场与无形网络就业市场相辅相成、互相弥补的更全面、更完整、更有效的就业市场。为了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增加各类科学、系统的标准化心理测评、职业测评工具的使用。

七、以信息为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招聘手段的革新,就业信息已成为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载体和有效保障[4]。就业信息是能对个人的职业选择、适应与发展带来影响的信息,又是个人理解社会实情,推敲自我能力、能力倾向、兴趣等自我概念,开拓自身职业发展前途,促进自我职业志向形成的素材[5]。就业信息的主要功能是:

(1)能促进大学生进一步思考自身的职业兴趣、能力、个性等,树立理性的职业目标,自觉地制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2)引导大学生客观认识自我的同时认识职业世界,并使自我与职业匹配地结合。

(3)让大学生提前了解未来职业世界的现实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预期,开阔个人就业视野。

(4)提高大学生辨别各类职业信息的可靠度、价值度的能力,培养大学生有目的、自觉地收集、整理与利用职业信息的能力,并且能把有效的信息应用到自身的职业规划、职业选择及职业决策中去。

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应客观地、有选择性地、批判地筛选、判断信息,及时更新信息,并且信息不能只局限于自己所关注的职业领域,而要开阔个人就业视野。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失去其他相关职业领域所提供的机遇。由于当今社会信息日新月异,量大面广,而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因而在搜集信息时,要做好记录、加工和分类工作,以利于及时筛选、更新过时的信息,补充新鲜信息,必要时能迅速、准确地获得相关信息。

八、互利的“三赢”关系。

就业指导是沟通学校与社会、教育与职业、知识与劳动、大学生的职业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的桥梁。互利的“三赢”关系,主要是指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三方在就业过程中能各取所需、共同发展。学校实现高就业率,高质量的就业势必会提高学校的声誉、地位,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生源,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用人单位挑选到适合于企业文化、适合于岗位要求、适合于工作性质的人才,有利于节约用人成本利于企业发展;毕业生获得与自我兴趣、能力、个性、愿望等相匹配的职业,有利于其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胜任、适应与发展。

毕业生是否建立起合理的就业观念、是否具备就业能力、是否顺利就业、是否适应职场并获得职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看用人单位对其的认可度。用人单位的认可度主要是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职业素质以及工作表现等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效果的检验,主要来自于市场而不是学校考试、考查的成绩,用人单位才是最权威、最有效的评价者。因此,从用人单位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有利于指导的有效性,也更能使学生清楚用人单位需要怎样的人才,进而主动积极、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也可使学校获得大量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需求,进而能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有效调整专业结构、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对高校来说,与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和人才交流机构建立互惠双赢的长期合作关系,逐渐建立相对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形成强强联合,也无疑是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乃至引导其成功步入社会的一次有效尝试[6]。到实践基地实习有助于学生更直观、感性、深入地了解企业,在接触优秀企业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提升就业竞争力。因此,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够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提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满意度,实现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三方互利、共赢。

大学生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论文(实用19篇)篇二

[论文摘要]专业教师是专业、行业的专家或学者,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着指导功利性、专业化等问题,文章分析了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并从有利于引导和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角度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论文关键词]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育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主要是由高校学生工作人员或就业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针对毕业班学生开展就业政策、就业程序、应聘技巧等方面的指导。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进和自主择业的施行,以及大众化教育程度的深入和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就业指导的功利性。

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各高校应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为了有效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近十年来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围绕着“如何让毕业大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找到一份工作”为目的开展,而该工作与其本人就业意愿的契合度、今后的职业发展潜力和空间等则被放在了次要地位。这种做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导致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确实找到了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但却不一定是适合自身条件、符合他们职业生涯发展意愿的工作(岗位)。高校通过这种功利主义的做法,虽然能够迅速提高本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但却不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核心目标的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通过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指出:“学习和职业的方向指导,应看成是一个连续过程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每一个人在教育上和职业上作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核心目标应为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可持续全面发展,给予毕业生更为长远的帮助和安排,帮助他们寻找到合适的、长久的、有更大发展机会的工作,从而帮助实现职业选择与自我价值的有机结合,而非只重就业率不重就业质量的功利主义行为。

(二)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

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队伍主要由学校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院(系)党总支副书记、学生辅导员等组成,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法全面掌握从事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心理学、劳动人事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占有信息方面和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满足就业指导专业化、专家化的工作需要。目前国内许多高校虽然已经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由于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其他行政岗位转岗而来,他们没有受过专门的职业指导训练,专业素养、职场经验和指导咨询工作实务缺乏,教学方式单一,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帮助甚小。

国内许多高校未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咨询机构,部分高校虽设有“就业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等,但多是挂靠在学生处或就业处等职能部门,俗称“两块牌子一帮人马”,其专业化、专家化程度依旧不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的效果。

(三)就业指导的全员化。

面对在校生人数多、就业指导师资少的现状,为了达到教育部关于就业指导课程的学时要求,各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基本上是采取大班教学和兼职授课的方式讲授,效果欠佳。其实,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学生进入大学伊始,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就已与大学生就业息息相关了,因此除了要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外,大学生就业指导还应包括专业导论、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体验、择业咨询、求职服务等相关内容,其中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体验、择业咨询等,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个性化就业指导单靠学校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学生工作人员来实现是不现实的,大学生就业指导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高校就业指导全员化问题已迫在眉睫。

要解决好上述问题,高校除了要正视并纠正过去在就业工作中只重数量(毕业生就业率)不重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短视行为外,还应积极培养和建设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数量充足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这支队伍的来源,不能局限于学生工作队伍,而应将视野投向人数比例最大的、具有深厚专业知识背景的专业教师群体。因为,专业教师不仅人数多,而且熟悉专业前沿动态,了解市场需求。有资料显示,毕业生在求职择业决策时对专业教师信任程度普遍高于学生工作人员,因此,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索和尝试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二、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势。

相对过去单一依靠学生工作人员或就业部门工作人员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模式来说,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指导的针对性。

专业教师更熟悉本专业的应用价值、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更直接,更有针对性。专业教师是本专业、行业的专家或学者,他们比学校其他就业工作人员(职能部门专职人员和学生工作人员)更了解本专业的课程特点、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以及本专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能牢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指导效果佳。

专业教师有更多接触用人单位的机会,更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的需求变化,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效果更佳。专业教师对学生就业的方向了解全面,接触用人单位的机会也比学生工作人员多,他们既能够将本专业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学生的特长等及时传递给用人单位,也能够将最新的市场信息、最贴近实际的企业用人标准传递给学生,指导学生在了解市场的需求基础上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三)签约的成功率高。

专业教师的社会资源丰富,收集的用人需求信息针对性更强,推荐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率也更高。专业教师经常对外承揽研究课题、技术服务、生产实践等,与许多的用人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在与校外研究所、企事业单位合作的过程中,有机会获得这些单位的用人信息,而这样得来的用人信息针对性强、可靠性高,毕业生前去求职的成功率相对也会更高。

(四)指导具有个性化。

专业教师的人数多,专业教师的参与就业指导工作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人均指导教师的数量,更符合就业指导个性化的要求。在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如果仅仅依靠辅导员和就业部门的专职就业人员来完成就业指导工作,人手明显不足,而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则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如果能广泛动员专业教师参与,则每个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将屈指可数,高校“全员参与就业”和“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目标也就不难实现了。

三、推动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为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质量所尝试的一种全新的就业指导模式,在推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诸多问题和困难,应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

(一)推动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要循序渐进。

在动员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之初,专业教师对此接受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因为之前专业教师只要上好课或指导好毕业实习、实践就可以了。现在学校要求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专业教师除了教学,还需要对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和就业指导,他们会认为这是学生工作人员的事情,不该让他们来做,这也就是常说的教学、学生工作“两张皮”现象。要想让专业教师接受“学生就业工作是每一位专业教师的分内职责”的观念,需要高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试点,同时要在校内积极营造全员参与就业的氛围,制定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的相关政策,提高专业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不宜太多,以利于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实现。

高校除了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完善的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培养外,还应根据大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以及个性特点,给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要实现个性化指导,单个教师指导的学生不宜太多,如果一个导师带的学生太多的话,则难以达到个性化教育和个别指导的目的,进而难以保证就业指导的质量。学校可以先安排专业教师指导毕业班或高年级的学生,也可以适当聘请部分退休教师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三)对参与就业工作的专业教师要进行职业指导方面的培训。

要实现职业指导教师专家化、职业化,一方面可以通过选送相关人员外出学习、参加培训等形式,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其综合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和聘请有经验、业务水平高的校外职业指导人员来充实和弥补师资的不足,努力实现职业指导队伍专家化,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能力突出、研究水平较高、具有奉献精神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价值观树立、职业道德养成以及职业定位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强的职业指导咨询,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和成才发展。

(四)健全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制度保障。

高校尝试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的时间尚短,与其配套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奖罚不分明,导致专业教师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感较低,影响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另外,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爱心、耐心和细心,但由于个别导师的责任心不强,工作方法简单,未能真正起到指导和帮困的作用,造成一些毕业生的怨言和牢骚,降低了毕业生对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的认同度。为更好地推动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学校应建立配套的鼓励制度,不断修订和完善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提升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实现“新生入学指导—教学过程引导—毕业生求职推荐”的专业教师全过程参与,以达到全面提高就业指导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目的。

总之,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是高校就业工作“人力资源成本最小化”和“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效用的叠加,受益最大的是学生;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也是高校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就业和全程参与就业的标志,继续探索和发挥专业教师在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对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转变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有着深远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论文(实用19篇)篇三

贫困生问题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社会问题,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贫困生的问题,这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以及贫困生家庭、个人共同努力构建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资助体系。目前,大多民办高校在贫困生资助方面形式单一,如:奖学金、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还有近几年出现的助学金,但大部分同学主要还是依靠银行的商业贷款.来缓解燃眉之急。但是由于商业银行担心将来的还款风险,不太愿意贷款给学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商业贷款,因此,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贷款无门、欠钱上学的情况。就把包袱转嫁给无国家财政拨款的民办学校了,长此以往,欠费学生数量增多,必将影响高校教学的正常运转。各民办高校一定要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建立健全本校的资助制度体系,探索新形势下的贫困生帮扶新模式。

3.2注重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深入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校方,自新生进校起,就要建立详细的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便建立一套完整的贫困生在校期间信息库,同时,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情况,为帮扶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其次,要注意提高贫困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眼前的贫困是暂时的,明白国家、社会、学校在帮扶工作中所做的努力.要让他们知道只有坚定信念,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并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实践,才能真正改变他们贫困的现状。再次,及时掌握贫困生的思想动向,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培训与辅导活动,增强他们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经济脱贫”之前做到“心理脱贫”。

3.3帮助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拓宽贫困生就业渠道。

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高素质的人才必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社会不会以为其是贫困生而降低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的选拔标准,因此,高校在对贫困生帮扶时除要教育和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摆正心态,给自己合理定位以外,更要注意贫困生能力的培训.主要是个人进入社会的竞争力.如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生涯决策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等等。学校要为这些学生多提供和创造时间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将勤工助学与教学、科研等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增加社会竞争力。

3.4加强贫困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保障解决“就业难”问题。

要提高贫困生的就业率,除了在技能上给与帮助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之外.还要给他们提供就业方面的服务,帮助他们调整就业的期望值,已确立自己的就业定位,顺利就业。根据贫困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就业指导,帮助消除择业恐慌心理,同时通过举行专题报告、讲座对他们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还要有争对性地为他们收集和反馈用人信息,积极地向用人单位进行推荐。

综上所述,要想贫困生早日摆脱、改变自身贫穷的命运,去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其就业指导工作不容忽视,为了使我们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社会.得到社会认可,我们就必须在资助的同时关心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为社会造就合格有用之才。

大学生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论文(实用19篇)篇四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xx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xx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xx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表明,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

一、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xx年至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三、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四、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五、假招聘: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06年是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毕业生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将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再次是结构性就业不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相当明显;,我们相当部分高校毕业生仍抱着进国家大学读书,要解决户口和干部身份问题,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最有保障的观念。

最后,来自农村的学生、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气质和性格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成功有很大影响。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

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开阔眼界、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原则。

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大学生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论文(实用19篇)篇五

(一)不同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这三者都不是同步发展。gdp增长率为11.4%,我国失业率下降0.1%,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与上年持平,gdp增长率为9%,失业率上升0.2%,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下降5%;gdp增长率为8.7%,失业率上升0.1%,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下降3%。如今毕业大学生就业难影响深远,一些学生在报考志愿时将未来就业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他们会选择容易就业的专业。根据《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的调查显示,从专业来看,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是工学为90.2%,最低的是法学为82.3%;企业校园招聘计划总量和招聘岗位,比上年减少10%左右。据统计,本科毕业生中工学类毕业生就业率最高,为95.09%;其次是经济学类,为94.77%;第三是教育类,为94.43%。哲学类毕业生就业率最低,为82.64%;第二低是法学类,为89.26%;第三低是医学类,为92.64%。专业的不同也意味着不同的就业率。通过对―20我国三次产业就业比例、劳动就业弹性及第二、三次产业用人需求比例的统计分析(见表1、表2)得出: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如年,第二产业贡献率为48.7%,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5.6%,而第一产业贡献率只有5.7%。2.三次产业就业比重相差不大,如2012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33.6%,第二产业为30.3%,第三产业为36.1%,同时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在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均在上升,但是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仍大于第二产业。3.三次产业劳动就业弹性不同,第一产业为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正,但是不稳定,近三年来呈现下趋势,可以看出就业难度在加大。4.三次产业用人需求变化与优化产业结构背道而驰。优化产业结构应当是第三产业的就业需求以及弹性高于第二产业,但是结果却不如人意。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我国大学毕业生大幅度增加,由于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断降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具体反映是就业弹性系数越来越低。若按贡献率分配就业人数,目前的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分布并不合理。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就业比重和就业弹性之间的结构性差异导致我国虽近年经济快速增长而大学生就业率却在下降。而正处于发展阶段的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数最多,应鼓励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该产业的劳动需求。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的缺陷首先,大学生就业市场制度不完善,企业与劳动者供求关系不稳定。如由于近年来国际油价一直高升,中石化为控制成本而与20校招千名大学毕业生解聘,但是被解约的那批大学生已经错过了考研、出国以及参加其他校园招聘的最佳时期,这对他们来说是措手不及的,毫无预见性的。同样在年四川郎酒集团与大约300名应届生解约。这些事件明显表明大学生就业市场缺少保障制度,就业市场缺少监管。还有一些企业为了实现融资会与大学毕业生签订虚假雇佣合同,或利用大学毕业生对签约知识的欠缺签订侵害大学毕业生利益的合同;有些不法劳务中介对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散播一些不真实的招聘信息之后乱收费,甚至有的骗子公司利用网络冒充大型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欺骗毕业大学生。其次,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从微观层面上讲,用人单位岗位的数量是一定的,但对于大学生来说,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大学毕业生一般能够了解到的都是定期招聘信息。另外,在大学生应聘的过程中企业又很难通过短短几分钟的.面试和笔试了解到毕业大学生自身条件是否符合招聘岗位。从宏观层面上看,我国大学教育在实践方面仍未明显提高,往往不能直接培养出企事业单位所需的人才,在学校和社会的衔接上我国的政府、企业以及大学毕业生三方都有所欠缺。如今的大学生就业一般都会接受上岗前培训,而培训成本一般由招聘单位承担,这使招聘单位用人成本增加,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实践培训,企业可节省成本。

(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最直接的反应是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减少,外商直接投资减少,使就业岗位减少,不利大学生就业。虽然一直以来制造业是吸收劳动力最多的行业,第三产业也是具有潜力吸引劳动力的行业。但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中小各类外资企业近年校园招聘人数明显减少。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投资项目数在20之前保持高位,但自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外商直接投资数目大幅度下降且维持在低位,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很大影响(见图1)。另外,国际金融危机,国内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减少,导致出口企业以及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大量倒闭,也加大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压力。

二、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以充分扩大就业第三产业是投资小、吸收快、劳动力吸纳能力大的产业,但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还没有第二产业多。因而可以通过多渠道对第三产业进行投入来促进第三产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在政府推动产业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首先,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应当严格控制好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例,大力支持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其次,各行业的企业在发展多元化业务时要注重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政府应出台相关鼓励措施,特别是能吸引大学生就业的企业。第三,规范第三产业涉及的市场,比如金融行业,在大力支持资本市场运作的同时要注重资本市场运作的规范性。

(二)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企业招聘信息要通过多渠道向外界公布,在招聘信息中表明各种相关信息,政府、企业和高校要做好各方面衔接工作,特别是在大学生毕业之时,高校要及时与相关企业联系,同时企业也要与高校做好各方面沟通工作,政府对各种校园招聘信息要做好支持工作。政府应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和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特别是招聘单位与大学生之间已签订劳动合同,若招聘单位突然违约应有相应的制度和法规保护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防止他们的利益受到侵害。

(三)完善金融市场机制,防范金融危机我国是个贸易出口大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国内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等要引入风险分散机制,促进金融业有序、稳定和健康发展,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应当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共同建设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在经济改革大背景下,促进经济向好、向快发展,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

三、结语。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因素,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是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是就业市场不够成熟和完善;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来看,一国的经济应当要稳健,做好防范金融危机的各种工作,保障大学生就业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总之,我国的社会各界应当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让我国的教育对经济的发展更有贡献。

大学生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论文(实用19篇)篇六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了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各高校为了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i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尤其在贫困生的就业工作方面,更是加大投入力度,帮助贫困生顺利就业,国家、政府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帮助解决就业问题。

1.贫困生产生原因分析。

贫困生,就是“在校期间月收入(包括奖学金和各种补贴)低于学校所在地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水准线、本人基本的学习生活费用无法支付的学生,称之为生活困难学生(简称贫困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招生并轨制度和收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高校中一个特殊群体——贫困学生群体正在形成。

现阶段高等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期望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就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使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但大发展就必须大投入,而面对穷国办大教育的现实,缴费上大学就成了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选择。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决定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又明确指出“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要适当增加学费在成本中的比例,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财政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机制。”

在此一系列的背景条件下,民办高校应运而生,虽说解决了一部分学生上大学的问题,但是由于民办高校是自筹资金办学,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学生的学费来保证学校的运转,从而造成了民办高校相比较公办学校来说,学费高是一个突出的特点,没有政府资金支持的民办高校,相对应的也缺少一些“奖、助、补、减、免”制度,那么每年少则五六千多则上万元的学费。使绝大多数中低收人家庭难以承受。还有一些“财力十分有限”“绝大多数是一些贫民小户人家的子女”而又“力图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加之农民增产不增收、城镇下岗职工增多等诸多的社会因素使家庭收入下降。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在校贫困生的`增加。

2.民办高校贫困生的特点。

2.1物质贫乏生活困难。

民办高校贫困毕业生大多来自穷乡僻壤或城镇低保家庭,没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大部分同学通过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获得学费进入学校学习,生活困难是贫困生面临的首要问题。加之民办高校由于是自筹经费办学,学生受资助渠道较少,每年仅有少数的同学通过奖学金或者助学贷款获得一些基本的资助,因此一些学生的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威胁,有的贫困生身体营养不良、有病不敢去医院、无力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和辅导班.经济窘迫使他们在学校生活的很压抑。

2.2心理压力较大。

贫困生绝大多数深知生活的艰辛,从小养成了勤奋好学、艰苦朴素、坚韧不拔的优良品格.高中时成绩较好。但是,升人大学以后,发现成绩好的同学比比皆是.另外由于城乡经济差别及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差异,贫困生感觉与其他学生存在着知识面、语言表达能力、接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文艺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在差异面前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形成了自卑心理,因此造成有些贫困生没有信心去战胜生活中的困难,觉得生活无意义。思想上不求上进,缺乏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消极地对待人生。

2.3综合素质能力较弱。

不少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农村或者是低收入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所受到的教育有限,素质教育更是无从谈起,从而导致从这些地方出来的学生在某些方面先天不足。进入大学后,面对窘迫的经济状况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他们无法购置更多的学习资料,参加学习培训。因此,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目标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无力追求更高的目标,从而制约着他们顺利成长和成才。另外,由于经济困难,一些贫困学生为筹集学杂费、生活费而奔波,四处打工挣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学业受到影响;有的学生则因为本身就是借贷上学而倍感压力,至于考研、考证、考托等大额投入的考试,更是无暇顾及。一系列的原因使贫困生在学习方面陷入一个很无奈的境地。再加上当前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贫困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可以依赖,自身在言谈、举止、行为处事方面也缺乏优势.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有些贫困生会因此悲观失望、得过且过,不注意自身能力的培养,怨天尤人,进而成为就业的“弱势群体”。

大学生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论文(实用19篇)篇七

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促进就业成才为最终目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大学生就业工作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

1.1大学生彭凶卫观的内涵。

对大学生就业观这一概念的阐述,包含三个内容:第一,大学生的就业观研究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包括全日制的本专科学生。第二,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是大学生在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等过程中形成的。第三,大学生彭凶仑观的内涵主要包括就业心理动机、就业理想、就业认知、就业价值取向、就业实现途径等方面。

1.2.1时代性。

大学生彭观的形成和发展,与时代的变化紧密相连。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大学生开始有了自己选择职业的意识,80年代的大学生就业标准,第一位是社会地位,第二位是社会意义,第三位是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90年代以后,大学生认为要在个人和社会两个价值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21世纪的大学生则受市场经济竞争浪潮的影响,在双向选择之间寻找就业机会,同时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队伍愈加庞大。

1.2.2差异性。

纵向看,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教育体制转变,大学生就业观也有较大落差,呈现出不同的'差异性。从横向分析,大学生就业观因就业单,位分布的地域不同、工作领域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所学专业不同、男女性别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1.2.3矛盾性。

社会的发展强化了跨世纪青年的改革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等,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在就业时往往表现出诸多的矛盾心理。既想主动竞争谋取理想职业自主择业,又担心竞争失败;既想去自己当老板一自主创业,又害怕遭受挫折;既想通过社会人际关系促就业关系就业,又害怕不正之风;既渴望早日工作又担心难以适应;即想满足生活需要、又想寻求利于个人发展空间。

1.3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和现状,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中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因素为外部因素,来自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为内部因素。

1.3.1外部因素。

1.3.11社会因素。

第一,社会上流行的价值观和社会舆论影响着他们的就业观。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第二,社会通过人际交往、人际关系以及权威知名人士的示范作用来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第三,社会习俗和才象统职业观念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政治、道德型文化,因而社会习俗和传统耳业观有着强调“学而优则仕”,这也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

1.3.12高校因素。高校扩招和就业制度改革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观。高校扩招造成毕业生高存量,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面对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更有部分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欠佳,容易出现问题。

1.3.13家庭因素。

大学生自身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内部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大学生自我定位不准,自我认知程度较低,特是与就业有关的专业倾向、个人兴趣等认识不足。另外,对环境认识不足以及心理素质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尤其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是在家庭过多宠爱、照顾下长大的,有很强的优越感,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艰苦环境的磨练,面对挫折和新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不强,从而影响就业工作。

2.1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大学生进行早期的就业观教育。

就业观教育是我们高校要从早期就要着手教育的重点,也是全社会和家庭都应重视的问题。在新生一人学,我们就要开始进行就业工作动员,从早期向学生渗透正确的就业观,尤其从新生开始进行实践,增加社会阅历和实践能力,从而早期体会就业工作,做好就业准备。

2.2教育学生在就业工作中要争取主动。一是主动走出校门,参与市场竞争,争取用人单位的信任和支持。二是教育学生具备强烈的主动自荐意识,敢于和善于积极地推销自我、展现自我,沉着自信,树立自主自强、自我创新的就业观,这对毕业生顶利完成就业工作剥必要。三是主动完善自我,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学习面试的着装艺术和语言表达等艺术,以便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四是教育学生毕业后自己主动创业,主动开辟就业市场,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

2.3通过开展就业相关主题活动,提高就业储备意识。

要通过举行就业工作总结研讨会和就业招聘会,将就业工作的宝贵经验及时反馈给在校的学生,如面试技巧的掌握,简历的制作,与用人单位的交流等。学院在和分别举行了就业招聘会,在校全体学生者惨与了这次招聘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早期与就业市场接触,第一时间储备就业相关资历,为就业做好铺垫020我院还举行了个人简历大赛,指导简历的重要性和关键点;另外,在级学生中广泛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体学生都制定计划,规划大学四年如何度过,取得什么样成绩,将来拿什么找工作,找什么工作等。这些活动有利地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工作。

2.4拓宽宣传渠道,增加就业影响度,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牢牢把握各种有利的宣传口径,作为广告效应,要通过各种国际和国内大赛的参赛资格,把握获奖的宣传效应,增加学校和学院的良好社会声誉,从而拓宽就业的信息渠道,为学生争取就业招聘信息,进一步增力目就业祛码。把握各种专业展览、论坛以及国际影展等大型活动的宣传途径,将专业优势凸显出来,赢得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举办各种专题讲座,让学生大开眼界,满足对专业的渴望,同时为就业奠定基础。

2.5走出去,了解市场;引回来,借鉴经验。

就业工作实现走出去一主动争取就业机会,把握就业市场的脉搏,推荐学生,促进就业;引进来--邀请前来招聘、开办就业讲座,借鉴市场用人需求,合理培养人才。学院的实习基地走访,更加结合金融危机后就业市场的不稳定等因素,了解单位的人事情况,分析艺术专业的就业前景和用人需求等现状,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工作。

2.6教学改革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要加决专业调整和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育和劳动力市场接轨,教学中多增加实习实践的课程,延长实习时间,让学生充分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7积极开展健康心理教育辅导。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个别谈心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心态,敢于正视现实,有勇气面刘.失败,始终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

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观特征非常明显,影响因素也多种多样,作为高校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践行利学发展观,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大学生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论文(实用19篇)篇八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本文从市场就业环境、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分别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尤其是高校扩招学生涌入就业市场后,无论是政府、社会、学校、还是家长、学生都感到了就业形式的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就其原因及其应采取的对策进行探讨。

1、从市场就业环境看

(1)毕业生供需矛盾加剧。据教育部统计,随着大学扩招的展开,大学毕业生人数正以每年近百万的数量高速增长。200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280万,2007年已增至495万,2008年到达559万,而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将超过600万。毕业生人数每年的超多增加造成市场供过于求,势必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2)就业模式的转变与就业市场不完善间的矛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的“双向选取”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其一方面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

2、从高校来看

(1)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从总量上看,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并不算多,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具体到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就突出起来。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一哄而上,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环境标语)

(2)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但是硬。许多高校扩招后学校的各项软、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需要,其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短缺,教师队伍的素质下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从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指导,导致许多毕业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取适合自己的职业,而是在人才市场上盲目找工作,这样自然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高校就业指导缺乏对学生在求职方法、技巧、何如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3、从用人单位看

(1)盲目提高用人标准,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用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吸纳、储备人才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有些单位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按需求才,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不仅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也极大的挫伤了毕业生的用心性。

(2)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能及时置换冗员。有的单位在招聘时个性看重工作经验,明确表示不好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潜质差,招聘后需要经过长时刻的培训才能正常上岗。因此,他们更青睐那些有必须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用人单位的这种短期行为,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4、从毕业生来看

(1)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和落后的择业观与现实的需求反差太大。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以前——高薪、大城市、环境优越。大学生的这些就业观念与新形势下的就业需求是极不相称的,它们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一部分人找不到相应的工作位。

(2)部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欠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企业期望所招收的大学毕业不仅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交协作潜质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潜质。而一些学生在大学里只满足于完成应学的课程,缺乏广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质,思维狭隘,动手潜质差,语言表达潜质欠佳,适应性不强。社会的期望值与学生自身素质的这一差距也影响着学生的最终就业。

1、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带给政策支持(保护环境的广告语)

(1)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超多的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另外,政府要用心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带给一些优惠政策。

(2)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准确、高效、全面的收集、筛选、分析评估各类信息,实现供需双方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网络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应抓紧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需求信息库,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2、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

(1)要根据需要引进不一样层次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高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科研、技术开发的人才,中低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具体使用操作方面的人才。只有合理地引进不一样层次的毕业生,才会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

(2)要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企业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军,尽管许多企业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潜质不强,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因此,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用心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

3、高校要适应市场办学,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贴合社会需要。高校务必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资料,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

(2)加强就业指导,广开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择业平台。高校要透过就业指导课、就业咨询、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毕业生求职择业指导,为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设计,帮忙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同时,要广开渠道,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联系,充分发挥自身既了解学生,又熟悉用人单位的优势,用心主动地为他们牵线搭桥,为毕业生带给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4、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

(1)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务必自觉地透过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质,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绿化环保)

(2)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毕业生要不断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意识。

大学生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论文(实用19篇)篇九

从1998年的高校“并轨”、扩大招生开始,能够说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之而来的,是对于高校的评价之中,大学生就业率成为一项重要的指标。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我国宏观就业形势趋紧。有关调查显示,目前的经济形势变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已产生相当程度的不利影响,在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需求相对缩减的状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那么作为一所普通高校,就应如何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本文试从几个方应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论述。

1、更新办学思路求发展

准确定位办学思路已经成为各个普通高校办学的重要指导思想。要坚持“教育为社会服务”、“办学适应社会需求”、“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实现专业设置由追求扩大招生效果到适应社会需求的根本转变,明确以行业、专业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拓宽专业口径为主线,以同类专业转向为补充,全面、协调的发展思路,平衡供求关联,实现健康发展完成办学以就业为导向的舆论阶段向办学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质阶段的转变,构成传道与育人的结合,课程设置与技能考核标准同步,学生管理、教学质量与就业管理并重,学生思想教育与就业教育接轨的良好格局。

2、统筹兼顾,构建和谐校园

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至上而下的齐心协力,更需要部门间的支持、配合与默契。坚持以人为本,重点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我们用这个核心来统一思想,实现各项措施的相辅相成,围绕中心工作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就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发展中各项工作的相互关联。我们要认识到把社会调查、研究与专业设置、专业发展方向结合起来,提高办学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把专业评估与专业建设及调整结合起来,提高专业设置及办学规模的科学性把新生人学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结合起来,明确学生的奋斗目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含金量把学生日常管理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学风校风的建设。

3、指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如今,每年的大学生就业工作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牵动着大众的神经。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性的话题。其实,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这天,大学生就业难,只是一个相对而暂时的难题。对广大高校学子而言,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摆正求职心态,以用心向上的态度应对就业。“自主择业、双向选取”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制度环境,这个环境既蕴含着参与竞争的无限机遇,也意味着大学生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就业环境的挑战;既意味着个人拥有选取工作的主动权,也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职责和风险。大学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应当明白择业的首要因素不是高收入、高地位,而是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最佳结合。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把就业当作职业发展历程的起点,不好过分计较短期内的利益得失,不好与别人盲目攀比。

4、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潜质

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潜质建设,不断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和就业率,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家庭等各方面的发奋和参与,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潜质。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理调整专业,不断增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第二,坚持特色育人,着力提升人才培养对社会需要的适应性;第三,强化就业指导,全面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5、鼓励学生勇于自主创业

为发奋促进大学生创业,有必要从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就业的高度入手,发奋培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高校能够透过一些成功案例的示范作用,加强创业培训与创业指导等措施,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潜质与创业知识,不断促进大学生创业。

6、建立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人员队伍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做好就业指导工作,除了设置独立就业指导机构之外,还应建立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人员队伍。所谓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应由一批具有学科前沿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这种模式的用心作用在于:一方面,选拔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准确把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能不断依托科研来系统总结就业经验,进一步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就业指导实践更全面、更系统,最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动。

7、重视和加强心理咨询与服务机构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这是人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处于成型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情绪也不稳定,在面临就业等一系列困难和挫折时,心理的冲突和矛盾便会发生,从而产生迷惘、烦躁、紧张、忧虑等不良心理现象,造成心理失衡。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是心理障碍毕业生求职就业的有效指导者。对于在求职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毕业生而言,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是他们倾诉郁闷的地方,从事心理咨询服务的老师是他们的倾诉对象。具有熟练心理辅导技巧和就业指导知识的心理教师可根据毕业生求职的身心感受,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帮忙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因素影响,使他们坚定信心,再鼓勇气,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用心参与竞争竞聘,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8、开展就业拓展教育

就业拓展教育就是依托就业工作在全体学生中开展系列就业教育,我们能够透过检验就业拓展教育的效果来评估就业工作的效果,这对发挥就业工作潜能,引导和推动学风建设具有重要好处。普通高校能够透过就业工作建立学生实训中心等机构,为学生带给优质资源,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潜质。同时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保证学生的就业,带给提前一年熟悉岗位的平台;依托校内外讲座团、网络课堂、企业人力资源服务等资源为学生带给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增强学生职业规划的主动性,对学风建设构成有力支撑;就业拓展教育能够成为丰富学风建设的载体,提升工作的有效性;就业拓展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9、桥梁和纽带作用

由于党员毕业生通常都能较早落实就业单位,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来协助老师开展就业工作。一方面,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每个党员对口几位就业弱势的同学,及时了解就业困难学生的求职意向和求职心理,带给就业信息并解决思想困惑。另一方面,由于四年级学生大多数都处在离校实习阶段,学校与学生的沟通不通畅,此时学生党员便充当班级的就业联络员,利用网络等信息平台将学校的就业信息有针对性的发布给到需要的同学。

总之,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上的'定位,对学生的就业具有直接决定性影响,学生能否就业关联学校的生存力和发展力,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顺利就业具有用心作用。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把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任务之一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求“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具有深远愈义。大学生就业问题关乎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个人的发展,随着高校扩招,全国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就业工作应本着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实现全体学生的顺利就业。在用心采取有效措施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工作。

大学生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论文(实用19篇)篇十

面对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有计划地调整企业就业需求;鼓励学生创业,开拓新市场,分散就业压力。如今,当世界在讨论“创新”和“变革”时,提及“忠诚”、“奉献”和“主动性”等话题将是枯燥和过时的。但这些标签是ccw的老同志们所内化的奉献精神、高执行力和主动性的绝对美德,他们希望将其传承下去。青年就业的“法宝”是大学生所缺乏的宝贵素质。

1、就业竞争环境十分激烈。

从许多门户招聘网站的信息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有招聘工作经验。这两个词是最常被提及的,这就给高职学生竖起了一堵双重的墙。与本科生相比,大专学生只有三年的学习过程,这在就职经验上略低于10%。每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数量都达到新高,这使得招生市场对学历的需求上升。多年来,只要在六月,新闻总是无一例外的口号“历史上最困难的就业季节”。对于就业学生来说,这个日益正常化的问题似乎“不是最难的,只是最难的”。

2、结构性矛盾突出。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差距也有扩大的趋势。北方及周边地区已成为学生就业的首选,导致这些地区竞争激烈,其他城市“就业不足”。此外,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专业差异较大。大多数本科院校专业布局大、宽、深,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相对有限。因此,专业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文科。一段时间以来,对外贸易和外语的招生一直在蓬勃发展,但就业难。行业。

3、就业预期错配。

根据max公司对近期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分析,80%以上的毕业生更喜欢大公司、大企业或企事业单位,认为福利待遇好,发展前景好。这一方面体现了企业效益带来的人才驱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学生的期望。要使期望值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是很困难的。总结当前就业形势,从外部环境看,有效需求不足,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招聘信息不对称,难以优化配置;从学生个人因素来看,最大的问题是知识能力的不适应性和思想准备不足。根据问题导向,海关和工委可以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实现有效就业。

2、三是体现工匠精神,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

大学生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论文(实用19篇)篇十一

高等的学历、丰富的知识为大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求职面试时,许多有知识、有潜质的大学生,往往正因一些细小的问题而与工作失之交臂。

当今大学生进行面试时,除了常规的问题之外,还会碰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而招聘单位也正是从这些千奇百怪的面试中,选拔出他们所需要的人才。最近就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档节目:一家公司在对三位大学生进行面试时,搞了一次活动,让三位大学生到一家幼儿园,分别向小朋友们解释“竞争”这个词的含义。招聘单位不仅仅从三位大学生在这次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更是从他们在细节处的表现,去评价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组织潜质、沟通潜质、表达潜质、创新潜质、应变潜质,是否诚恳、认真,是否具有爱心、耐心,是否尊重对方、把服务对象放在第一位等等,由此他们总结出三位面试者综合潜质的高低,从而选出一位最佳的人才。正因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是综合型的、应用型的人才。只具备了高等的学历和丰富的知识是不行的,还要有潜质。从必须好处上说,潜质比知识更重要。因此招聘单位也都期望得到这样的人才。但面试时刻很短,因此他们就从面试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进行决定。一位礼仪专家曾说:“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正因一些小事情或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往往会透露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显现出一个人的本质,招聘方就能从中迅速产生决定,结果就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前程。而这些都不是大学生短时刻靠突击就能具备的,需要长时刻的培养。如果你拥有良好的全面素质,你就会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遇。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想把握住更多的机会,就务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知识面广、专业技术精通、业务潜质强的基础上,还务必提高个人的修养,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避免正因一些细节问题而影响自己的前程。要想提高个人的修养,就务必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

首先是个人礼仪。虽然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但要想塑造良好的大学生形象,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务必注意学习一些个人礼仪知识。比如修饰、化妆、仪态、服饰、谈话等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下,每个组织都在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其中就包括员工形象。一位打扮不合时宜的、或粗心的、或邋遢的大学生与形象良好的大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参加面试,前者肯定是落选者。正因员工的不良形象也有损组织的形象,给组织带来损失。就有这样一位大学生,他在面试时穿了一身刚买的深色西装、一双黑色的皮鞋和一双白色的袜子,期望自己形象不俗,能给主试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他不知自己已违背了西装着装的基本规则。他虽然穿上了深色的西装和黑色的皮鞋,却不合时宜地以一双与前者反差过大的白色袜子同其搭配,而且在他所穿的西装上衣的左侧衣袖上,本当先行拆掉的商标,依旧赫然在目。本想给考官留下良好印象的这位大学生得到了相反的结果。因此,大学生参加面试时,必须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皮肤要洁净,指甲要及时修剪,头发要整洁,口腔要卫生,要有正确的站、坐、走相,服装要合时宜,鞋要擦干净,不好随便打断主考官的谈话,谈话时要注意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等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面试过程中要始终面带微笑。这些细节都是体现大学生素质修养的,掌握了这些礼节,将有助于大学生求职的成功。

其次是公共礼仪。公共礼仪是大学生介入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工具,更有助于大学生的求职就业。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金利来品牌的创始人曾宪梓在面试应聘者时,出了一道搞笑的测试题:将一把用来打扫卫生的扫把斜放在办公室门口。

应聘者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应聘者都能把扫把扶起来。曾宪梓最后录取的是那些到达条件并主动将倒在地上的扫把扶起来的人。他的道理很简单,应试的人进出时看到了倒在地上的扫把,虽然自己不会跌倒,但可能会碰到其他的人,并且看着也别扭,而他却不愿意弯一弯腰把扫把扶起来,说明这个人不习惯为他人着想,或是不灵敏,而且很懒。如果有潜质的大学生正因这件事而与将要到手的工作失之交臂,实在是太可惜了。

还有一位品学兼优、精明强干的女大学生,被一家外资企业看中了,但就正因她不知道有关轿车座次的礼节,而大意失荆州。根据礼仪规范,当轿车的主人亲自驾车时,一名搭车者只有在轿车的前排与之平起子坐,才是尊重对方的做法。但当那位外资企业的外方总经理亲自驾车时,这位女大学生却坐在了轿车的后排座位,这通常被明白为有意怠慢亲自驾车的主人。这样一来,其结果便可想而知。如果掌握了公共礼仪知识,大学生就不会正因这些细节问题而阻碍求知就业了。比如要有良好的公德心,尊重、关心别人,真诚待人,能正确称呼对方,掌握握手的礼仪,乘坐交通工具的礼仪,能正确使用现代通信工具,懂得一些国际礼仪等等。

应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也是复杂多变的。透过几年大学生活,同学们在知识、潜质与人格方面有了用心的显著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用心的就业动机,为能尽快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而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为大学生就业带给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许多大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所学专业领域一展身手。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

大学生就业的一般心理问题:

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具有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人”地位,处于“心理延续尝负期”,多重价值观、人格的再构成等心理内在原因;同时存在着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个体一生中的其他阶段人群及处于这一时期的其他群体明显要低。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靠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为了帮忙广大毕业生同学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调适,我们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大学生就业时一般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一)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都存在。清华大学2000年的调查显示,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学生就业压力体验相当严重,尤其以心理体验最为严重。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取、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而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释放方式则过于内向化,主要是自己解决和求助于同学朋友。

(二)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

许多大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因此对择业的期望相当高。大学生大多期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小单位,过分地思考择业的地域、职位的高低和单位的经济效益。高期望驱使毕业生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渴求高收入、高物质回报率,并一厢情愿地对用人单位提出种种要求,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得很高,即使找不到适宜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比如,有一些学生就说:“非北京、上海、深圳不去。”但是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完美,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产生偏执、幻想、自卑、虚伪等心理问题,并可能导致择业行为的偏差。

(三)就业观念不合理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但由于处于择业观念的转型过程,因此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着,并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顺利就业。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潜质、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思考,因而极易选取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2、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一些毕业生同学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一样等级,而不思考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

3、求安稳,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大学生仍然喜爱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期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取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4、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在求职时,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联不密切的职业就不思考,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

5、职业好处认识不当。许多大学生从观念上来说,还是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好处。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但这些问题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应对心理问题时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应对细节问题时只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礼仪知识,并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问题中层现出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和礼仪素质,坚信有知识、有潜质的大学生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学生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论文(实用19篇)篇十二

大数据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崇尚个人价值,因此新时期高校在积极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改进的过程中应构建体现学生个人价值的指导模式,从而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接受就业指导。构建全新就业指导模式,就要在工作过程中将中心设置为学生个人,首先对学生的就业心理、需求等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统计和记录,并结合不同专业的市场人才需求量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一来,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就能够包含多个方面,同时还能够体现针对性,提升就业指导工作价值[7]。这一过程中,就业指导教师还应当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深入学生内部,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对待就业的态度,同时还应当积极对互联网等大数据时代的产物进行掌握,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拉近同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新兴媒体展开工作,加强同学生之间的沟通。高校当中的就业指导部门应同教育部门进行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价值观等受到广泛而正确的影响,同时还应当促使校内媒体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功能,逐渐将正确的、理性的观念向大学生进行传递。现阶段在积极构建全新就业指导模式过程中,应当建立在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基础之上,更多的转变应当产生于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内部,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应积极对互联网等大数据时代内容进行充分掌握,运用自身的经验及思维能力,对网络当中、大学生思想深入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沟通的方式进行转变。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微信群的方式加强同学生之间的交流,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并以平等的地位同学生进行对话,工作过程中将学生作为中心,重视其对就业指导工作提出的意见,并及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8]。

3.2加强对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的应用。

新时期,我国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应将核心放在学生的自我发展之上,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其逐渐构建起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并通过实践逐渐完成自我目标、实现自我价值。同时,高校相关部门还应当注重对高科技的应用,充分应用互联网对海量的学生个人信息进行记录和掌握,同时积极掌握劳动市场相关信息,在应用计算机系统对多种数据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个性特点,运用适当的就业指导服务方式对其进行引导,促使就业指导服务能够体现量身定做的特点,并将就业指导服务内容融入学生移动智能终端内部,例如,对其进行职业倾向的在线测评和引导、对其面试过程进行在线培训和在线分析等[9]。在线就业指导和在线面试培训等方式非常符合现阶段学生的特点及爱好,在提升学生对就业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促使其掌握更多的就业和面试技能,对于提升求职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接受就业指导培训的过程中,还可以凭借个人爱好,对不同的就业指导教师及模式进行选择,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就业指导转变成积极主动的根据自身需要接受就业指导,对于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高效相关部门应当在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加大数据挖掘力度,不断掌握不同学生主体的需求,不断将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利用,促使就业指导服务越来越全面、积极、有效。

3.3构建就业指导服务绩效评价体系。

新时期,高校在积极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质量和力度的过程中,应当确立新的目标,即构建就业指导服务绩效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不仅符合大数据时代对个人价值进行倡导的特点,还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质量。构建就业指导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即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各种新兴媒体对高校相关教师的就业指导服务进行评价,首先构建统一的就业指导平台,该平台的构建以学生对教师就业指导的满意度评价为中心,同时还包含家长模块、单位模块和实时模块等,多个模块构成该评价体系,在该体系当中学生、家长和企业能够对教师的就业指导状况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关建议,教师可以利用该平台及时的同待就业学生进行沟通,对其就业心理进行辅导,并通过加强同各地企业的联系,为学生及时的提供相关招聘信息及要求[10]。加强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兴媒体的充分利用,促使高校领导、家长等多方面对就业指导内容及进展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对于提升就业指导力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结论。

综上所述,大数据的到来势不可挡,同时其还在以较快的速度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促使大学生在面临就业的过程中既迎来了更多的机遇,也存在更多的挑战。因此,新时期高校在积极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应对大数据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转变传统就业指导模式和理念,应用多样化的方式和内容对大学生心理产生正确的影响,促使其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及就业观,从而能够将个性化的服务提供给大学生,促使其能够积极择业、勇敢创业。

参考文献:

〔1〕蒋黎妮,谭秋萍。网络辅导员体制建设下的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研究[j]。电子制作,2014(19):171―172.

〔2〕陈诗琪。浅析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就业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商论,2015(z1):193―195。

〔3〕肖璐,白光林,王俊。演化变迁视阈下新生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6):29―33.

〔4〕李超颖,宋清萍,刘宏山,林立宏,董赫。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精细化就业指导模式的迫切性研究[j]。价值工程,2015(24):192―194。

〔5〕周红霞,楼世洲。基于就业信心指数的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实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04):71―76。

〔6〕杨锐,夏红。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数据信息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0):119―120。

〔7〕毕伟林,钱威。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9):96―98。

〔8〕胡维芳。后危机下“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成因与对策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0(06):72―75+144。

〔9〕陈迎明。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研究十年回顾:2003―2013―――基于cnki核心期刊文献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3(04):35―44。

〔10〕韦良。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路径选择―――大学生就业问题思考之一[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02):14―21。

大学生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论文(实用19篇)篇十三

摘要:高校毕业生现阶段超多失业,对江苏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负面影响。江苏地区属于中国经济较发地区,为什么经济的高增长并没有带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平稳增长呢?其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的身份转换功能扭曲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与社会需求总量失衡;三元经济社会结构堵塞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人才市场发育不完善导致用人需求信息不对称。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失业原因

最近几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在70%~80%之间徘徊。2005年,全国新增高校毕业生失业者约92.6万人,2006年这一数据估计超过100万。就江苏而言,2007年约有26.625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了当年毕业初次就业,仍有约8.875万人在毕业当年失业。2007—2008年间,江苏地区累积的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总量超过11.73万人。高校毕业生的超多失业,对江苏经济与社会发展至少产生以下负面影响:造成了中高层次人力资源的浪费;挫伤了城乡居民投资教育的用心性;影响了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江苏地区属于中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为什么经济的高增长并没有带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平稳增长呢?笔者经过一年多的调查与课题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如下:

高等教育的身份转换功能是指,理解高等教育能使一个农村青年有机会改变农民身份,转为城镇居民,进而成为正规部门的劳动力;或者使城镇居民从非正规部门就业转换到正规部门就业。正规部门的特征是,工作相对稳定、工资和福利比较好、具有完备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少数大型外资企业等单位。非正规部门的特征是,工作相对不稳定、工资和福利一般、没有什么社会保障,主要包括中小私营企业、部分外资企业等单位。目前部分正规部门雇佣的合同工、临时工,也属于非正规部门就业人员。两个部门劳动力的收入具有天壤之别,比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还大,相当于白领阶层与农民工的收入差别。

过去,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实行统一分配,任何人只要考上大学,就能够实现这一“惊险一跳”。此刻,随着扩招和就业的市场化,只有部分大学毕业生能实现这一转变。从2005年的有关调查数据推算,只有44%左右的高校毕业生进入了正规部门就业。过去中国农民要转换为城市居民,除上大学外,还有参军、国企招工等途径。目前国有企业不再向农村招收正式职工了;部队复员转业人员也不必须能改变身份,进入正规部门工作。理解高等教育,个性是理解公办高等教育,成为了广大农村青年改变身份的主要甚至唯一渠道。这凸现了高等教育身份转换功能的价值。

高等教育转换功能扭曲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一般来说,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是随着教育年限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即小学的投资回报率大于初中的,初中的大于高中的,大学的最低。在中国,由于高等教育具有身份转换功能,改变了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曲线,大学教育的真实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人们按照这种投资回报率曲线对理解教育的状况进行选取,从而扭曲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首先,上大学成为城乡居民理解基础教育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一般来说,劳动力选取理解什么程度的教育,是权衡投资收益后的理性行为。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身份转换功能提高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民工工资太低,上大学预期收入还是比较高的,上大学还是有吸引力的。很多家庭存在就业预期滞后,认为上大学后进入正规部门的就业概率是100%,不会想到2005年这一概率就降到44%。在他们心目中,上大学的预期收入,比上大学后实际收入要高。这势必增强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因此,在现有政策不调整的状况下,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还会十分旺盛。其次,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比例过低。此刻很多人认为,职业教育落后,与普通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有调查显示,在江苏省中职毕业生,无论什么专业,就业后待遇普遍偏低,一般也就是每月几百元收入,月工资不足1000元。他们的收入远远低于江苏省2005年职工1746。4元的月平均工资,与正规部门就业人员的工资差距更大,如果算上住房、医疗、养老等各种福利保障收入,差距就更大了。在苏北中职毕业生的工资就更低了,很多人的月工资不足500元。高等教育的身份转换功能,逼迫多数青年不能理性地选取上大学,导致整个社会高职生比例过低,普通毕业生过多,毕业生供给结构与社会的需求结构不匹配,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高等教育转换功能持续了公办高等教育的实质性垄断地位,提高了城乡居民理解高等教育的成本。虽然允许民办高校的存在和发展,但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是没有资格进入正规部门就业的,比如转户口,考公务员,进入国有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等等,这样,公办高校透过垄断高等教育的身份转换功能,持续了公办高校的实质性垄断地位。民办高校的毕业生与中职毕业生一道,甚至与农民工一样,在与公办高校毕业生进行岗位竞争时,不是输在潜质上,而是输在资格上、输在起点上。为此青年只有在考不上公办高校时,才会选取民办高校。

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导致人们普遍存在高回报预期心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但是其改革的效果与其他行政性垄断行业的改革一样,尽管收费实行了市场化,但其带给的服务和产品还是计划经济下的做法,比如,教育内部改革停滞不前,高校毕业生的质量不贴合市场的需求。也就是垄断提高了培养成本。首先,从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例来看,美国和日本两国该比例在5%~10%之间,加拿大的比率为7。2%,江苏为46。15%。其次,从学费占人均收入来看,在世界范围内,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一般在20%左右,如果过多超过这个比值,就意味着家庭的生活质量下降。在欧美发达国家,公立高校生该比例为10%~15%左右。在2001—2005年期间,江苏省人均上大学的学费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分别为66%、59%、54%、48%、43%;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92%、184%、174%、155%、140%。这一比例实际被低估了,正因它是以2003年的生均收费4557元计算的。而有调查研究证明,2003—2004年度,减免后生均学费支出约为5327元,务必支出生均约为9800元。因此,在苏北地区,上四年大学要花费一个强壮劳力35年的纯收入。这远远高于国际上的一般水平,使高等教育成为很多家庭的重大包袱。更重要的是,过高的受教育成本,使得许多大学生的“精英意识”很强,存在“有业不就”现象,即有些大学生在现有岗位或职业不能满足他们的择业理想时,主动放下就业。在这种眼高手低的就业心态驱使下,许多高校毕业生过分偏好高薪、高门槛的工作,排斥低门槛、低报酬的工作,结果落入失业的境地。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属于劳动力市场的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失业最根本的原因,应当源自于市场的力量。中国作为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与完善正是成功转型的关键之一。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奋,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相对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尽管由于户籍制度以及其他的一些因素,劳动力市场还远非完善,但相对计划体制下是有效率的。尤其是针对高素质人才的一级劳动力市场相对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属于这个一级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务必从这个市场的供需两方面来思考。

高校连年扩招造成高校毕业生超多过剩。从供给方面看,连年扩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有人认为扩招与就业难并没有必然联系,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自己就应当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但事实上大规模扩招从以下几个方面看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工资溢价的下降以及蛛网效应;过快的扩招导致高等教育信号发送机制作用削弱。在短时期内进行大规模的扩招,必然会使上述比率有必须程度的下降;高等教育大规模的扩招并不意味着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数目的同比增加;扩招内部结构不合理导致相当程度的结构性失业。事实上,此刻的就业状况是求大学生、硕士生容易,寻高级技师却很困难。据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城镇企业共有职工1.4亿左右,其中技术工人约7000万,高级技师只占0.41%,技师也只占3.1%。而另一项对全国3000多家企业进行的调查则证明,58.5%的企业管理人员短缺,却有近80%的企业缺乏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级技术人员。这是造成当前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产业发展用人需求与高校毕业生求职需求失衡。现阶段,江苏省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流向将是第三产业。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当年普通高校毕业生84.5%都流向了第三产业。另一方面,必须时期的就业是与必须时期的宏观经济状况息息相关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必然与相应时期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密切联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第二、三产业都有十分迅速的发展,但主要仍是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无论从绝对数量上还是从增长速度上仍然明显落后于第二产业的发展。从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来看,中国三个产业增长的绝对数字都高于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近几年有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gdp总体增长较快。但如从三次产业增长贡献的相比较来看,中国的gdp增长三分之二以上都是由第二产业的增长带来的,第三产业的贡献则不到1/3。而发达国家中除韩国外,其他国家都恰与中国相反,gdp增长的2/3以上甚至90%以上都是由第三产业的增长带来的。应当看到,作为大学生的主要需求方第三产业,其发展是比较落后的,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瓶颈。

三、三元经济社会结构堵塞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从各个部门劳动力所能享受的待遇来看,中国经济社会不是二元结构,而是一个三元结构,它包括城市正规部门、城市非正规部门和农村。如前所述,在城市正规部门就业的劳动力享受高工资和完备的福利;在城市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劳动力仅享受低工资和部分福利;农民的工资更低,能享受的福利甚微。三元结构主要不是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而是由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福利体制演变而来的。城乡经济社会的三元结构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首先,三元经济社会结构是高等教育身份转换功能存在的基础。上述三个部门,存在巨大的收入和福利差距。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状况下,在三个部门就业的劳动力的实际收入和福利会趋于一致。目前非正规部门与农民的实际工资是差不多的,原因是农民基本上能够自由选取在农村还是在非正规部门就业。同样技术的劳动力在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的工资却相差很大。问题是,在正规部门岗位有限的状况下,如何选取进入者?进入这些行业的一个基本条件是理解公办的高等教育。并且是进入正规部门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从过去的要中专、大专生,到此刻的要本科生,甚至要硕士生、博士生;从过去的一般大学毕业生,到此刻的重点大学毕业生,甚至海归生。尽管此刻进入正规部门就业的大学生的比例在下降,但是,不读公办大学是几乎没有机会进入的。个性是,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存在巨大的工资和福利差距,尽管进入的可能性下降到了44%,但是这一预期收益比普通劳动力预期收入还是要大很多。可见,经济社会三元结构能给理解公办高等教育的人带来巨大的预期收益,从而赋予了公办高等教育的身份转换功能。

其次,三元经济社会结构挡住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路。由于非正规部门没有健全的用工制度、合理的工资和福利体制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其待遇对大学毕业生还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目前私营个体经济占了江苏省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是吸收的大学毕业生与此很不成比例。2005年当年毕业的已就业的大学生,只有16。3%到私营企业,9。5%到三资企业就业。从全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来看,这一比例更低。截至2004年底,江苏省目前只有4。7%的本科毕业生和2。7%的研究生到私营个体企业被雇佣就业。因此,有一部分人觉得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就业,是其就业难的原因。其实,这些人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没有看到更深层次的原因,即经济社会的不合理分割,导致经济快速发展的部门不能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去就业,挡住了许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处。

四、人才市场发育不完善导致用人需求信息不对称

高校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高校毕业生需要透过各种途径获得用人单位的信息,同时用人单位也需要充分了解求职人的信息,二者是双向选取的过程。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求职需要了解用人单位所需人才、薪资待遇、具体工作等实际状况;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则需要了解高校毕业生求职的真实信息,包括其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等。由于目前江苏省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就业信息不对称、不充分的缺陷,就业信息往往满足不了劳资双方的要求,这就会导致以下两种状况的发生:第一,高校毕业生进入了不适合自己的企业,理解培训后没有多久就主动“跳槽”,或者是根本适应不了该企业的工作环境而被淘汰,从而促使企业招工风险加大而很少敢招收毫无经验的应届毕业生。第二,一些高校毕业生缺乏对企业的了解,进入企业后发现“事与愿违”,但某些企业会依靠占有档案非法索取高额违约金,很多毕业生宁愿失业也不愿与这类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江苏省的人才信息市场建设相对滞后。人才市场竞争激烈与就业信息缺乏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造成高校毕业生择业的盲动性加大,提高了其就业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毕业生不了解人才市场行情,对市场上的某些用人需求信息缺乏比较和综合分析,也难以辨别真伪,就业期望自然就会偏离实际,降低了其求职成功的概率。

大学生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论文(实用19篇)篇十四

大学生就业难这是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样的,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能够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

1、大学生就业观束缚于传统观念,就业市场化意识薄弱。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联和权力等级,“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就业选取还有很深的影响力;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之上又加上了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大都要求去大城市的好单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同时,社会缺乏创业氛围。社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舆论,优秀人才不能在商界脱颖而出;用人单位注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许多用人单位都只看到人才使用的短期行为,不愿作长期投资。大学生缺乏创业观和市场化观念,如果换个思维,将开辟就业的崭新天地。

2、大学生面试技巧潜质有待提高,缺乏求职技巧训练。由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人们一向都很少关注到求职技巧这一领域,就像没有被微波信号覆盖的“盲区”一样被人遗忘。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是一样,我们学校对求职技巧同样没有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重视,根本不存在求职技巧的问题,计划经济时期学生一毕业就被国家分配到企事业单位工作,无需要理会什么求职技巧,只要学好书本知识即可,不需要掌握求职的技巧的知识。虽然到了市场经济的这天,毕业生就业双向选取的状况经过几年,但求职技巧的训练仍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过去的计划经济对“求职技巧”的要求是淡泊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这天,劳动力的价值务必透过市场来实现,有市场存在就会有竞争,而劳动者在竞争过程中,如果不掌握必须的“自我推销”艺术,纵使有一身好“功夫”,也有可能被招聘单位冷落,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3、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与结构性失衡,高等教育质量难以保障。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扩大供给的问题,而是如何扩大有效供给的问题。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上,能够透过价格机制来调节某种商品的供求平衡,而在高等教育市场上,价格机制很难奏效,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其原因在于供应主要由政府控制。政府垄断高等教育造成“市场失灵”与结构失衡,高等教育的个人投资回报率没有到达均衡点,私人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过高,致使高等教育有效供给不足,大学生内在质量下降,国有高校出具名不符实的文凭,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4、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没有市场化。当前,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首先,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过窄过细,导致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较窄,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就业机会就少。其次,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教材陈旧,与时代脱节,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潜质,思维模式等方面与社会的需求有着较大差距,使人与职匹配产生错位,构成了结构性就业矛盾,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最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就业指导资料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就业指导过程过短的问题,在必须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原因中找到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对策来引导大学生就业,这个关联到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我们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针对化的指导工作:

首先,引导职业社会化观念,循序渐进地改变传统就业取向。大学生就业观的构成需要一个过程,职业选取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到个人兴趣和志向的转变以及就业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要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应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用心性,把就业指导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任课老师不仅仅要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阐明它们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引导学生选取正确的职业方向。同时,各专业学院可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号召教授、副教授担任学生导师,带领学生进入项目组,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潜质,并利用自己在做项目和做科研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建立的联系,用心向有用人需求的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全员促进就业。

第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实践潜质,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太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出的“教育产品”,在教学活动中,大学就应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为就业早做准备。我们应当为学生带给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就提前做好准备。

第三、进行求职技巧的训练,提高面试成功率。面试一般有较为固定的程序和模式,但招聘者在招聘人才时往往要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巧妙地向应聘者提出各种不期而至的怪题难题,令你防不胜防,从而使你褪去包装露出“庐山真面目”,迫使求职者临场发挥潜质的现显。这时,你不仅仅要有备而来,更要沉着冷静,不卑不亢,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潜质,真实地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被挑选出来。

最后,大学生要善于自我调适,进行科学职业规划。大学生也应应对市场需求,做出用心的调整,在心态和观念上,并发奋提高自身的就业技能。大学生自身的心态应逐步调整与完善: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认清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其次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既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有对社会长远的认识和决定,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构成开放的大职业观。客观认识竞争,持续良好心态。良好的心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正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和不一样的分工,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应对求职失败,就应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发奋争取新的机会。在对部分成功就业毕业生调查中,绝大多数都谈到自己在择业过程中,注重发现自己的“卖点”、自身的优点或长处,并设法在应聘中突出自己的“卖点”,最终到达目的。

大学生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论文(实用19篇)篇十五

即将面临就业的我们,是背负着家长、社会和自身的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但对自身的就业问题常常懵懵懂懂。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等一系列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职业规划;就业能力;心理素质。

近年来随着高校迅速扩招和我国当前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供求不匹配而造成的结构性供求矛盾,即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今年的经济形势更是使就业问题雪上加霜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等一系列问题。

今年我也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因为提前了解了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我在暑假和刚开学的时间做了很多准备,如提前从网上、往届毕业生处搜集了很多简历作为自己制作简历的模版,观看面试过程的视频等。但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充满坎坷。但我最终还是寻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回首往昔,我将我求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番总结。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我在求职过程中有数次面试仍然以学生的心理状态去参加面试,结果铩羽而归。

对很多大学生来说,在毕业季到来时,对自己求职的要求没有充分的认识。我曾经问过很多同学这样一个问题:“你想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能给我一个满意答案的人寥寥无几。我也曾经对这样一个问题毫无头绪。那时的我每天去看招聘会,逢会必到,每到必投简历。但那时可以说是我求职过程中最为黑暗的时间,屡屡被拒,也有数个面试机会,但都没有成功。好在我及时反省,认真思考了自己的求职要求。很快就签到了一个令我满意的单位。

提升学生职业品质的过程,也是帮助他们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这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所在。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已认识到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已为就业者的职业品质注入了新的内涵。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品质需求从某种角度讲,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诸如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沉着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许多职业已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开始我在求职过程中没有考虑到针对性的问题,总是以相同的简历,相同的自述去面对不同的单位,但效果并不好。然后我开始转变思路,针对不同的单位,对简历进行相应的修改,面试时也及时调整自己的答案。如应对矿山类企业,我会告诉他们我父亲是在矿山工作的,自己对矿山有充足的了解,应对建筑类企业,我会着重介绍自己在建筑公司实习的内容,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大学生作为各种就业压力的实际承受者,谁也无法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败,但是能够选择对待就业失败的态度。就业成功是蕴藏于每一位毕业生心底的一份强烈渴望,然而,生源地的差距、教育的缺失、时运的不济等往往会使他们置身于失败的困境。但是,在现实世界里心灰意冷,举步维艰时,却常常忘了还有另一条可经由“想象”而抵达的成功之路。当一个人一无所有却胆敢“想象成功”时,他就拥有了一份严谨而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能使心智不断提高,而积极的心理状态,更能给人生带来快乐的心理体验,并不断催人奋进,这就是自信给人带来的力量。由此可见,乐观自信是促使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心理动力之一。其次,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心理条件,大学生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决策的果断性,避免在关键时优柔寡断、丧失良机。性格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性格对于正确思维、理性处事有巨大作用。所以,大学生要善于听取意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实践中防止和克服怯懦、自卑、孤僻、狭隘、忧郁、狂躁等心理。

如果说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那么大学生就业就像是在浩瀚无边的沙漠中寻找绿洲,机会到处都有,看你怎么把握。我想,只要我们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满意工作。

大学生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论文(实用19篇)篇十六

中等职业教育从八十年代开始已有二十多年了,虽然培养了大批的一线技术工人,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较大贡献,但目前的中职教育并不乐观,每年有大批职高毕业生走出校门,而企业却出现严重的“技工荒”,难以招工到技术较熟练并能适应本岗位工作的技术工人,许多中职毕业学生因某些职业潜质不够而得不到企业的青睐。长期以来,在普通高中热度依旧的状况下,绝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是正因进不了普通中学而被迫到职业学校就读,学生在心理上存在对学习的自心信不足,另一方面,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普遍不足,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师资、设备等办学条件虽然在国家的重视下有所改观,但与普高相比也普遍较差,而且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中的领导与教师在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上也不十分清楚,重理论教学轻职业潜质的培养依然存在,教育质量不容乐观。有些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的工作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素质不高,很难培养成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把造成中职教育的困难因素很大程度上推给了学生方面,根据目前状况,中职教育困难主要并不是正因学生的“差”而造成,而是在于教育管理者等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相关人员思想观念上。转变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是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潜质的关键,也是促进职高学生的就业潜质提高的关键所在,作为职教工作者务必认真分折教育对象,思考职教的教学方法,端正教学理念,明确教师教学潜质,应从下方几点思考。

职业教育的师资不一样于普通高中的师资,有自己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潜质,务必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在中职教学工作中务必牢固树立培养学生职业潜质的教育思想,高素质的教师能够言传身教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目前中职学校我们仍提倡具有理论和技能双项潜质的“双师型”教师。在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潜质为核心的新型教育理念下,“双师型”的要求是既要有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学潜质,又要有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实践潜质。以培养学生专业潜质、社会潜质、学习潜质和方法潜质为课程目标的条件下,需要教师除了具有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对该专业岗位的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十分了解,教师如果没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就不能合理地设计课程项目和行为的过程,无法适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我们能够借鉴先进国家职教教师“教一门专业、会两门专业、学第三门专业”的做法,教师只有处于高瞻远瞩的地位,才能设计出好的课程实施方案,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潜质,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要重视对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教育,要把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教育同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具体地结合起来,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自己今后将要从事的职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在主观上的学习用心性,给学生一个强大的学习动力。

职业教育主要应以培养学生的潜质为主。职业教学的理论学习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不求过深、过精的理论讲授,而是根据不一样岗位的需求来确定。因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基本素质,参照不一样专业就应到达的基本理论水准来确定,做到因材施教。目前,我们中职学校的课程基本上按学科划分,采用学科系统化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的教材往往具有难度深、知识全、资料专的特点。中职学生与其同龄人相比,大多是学业上的失败者,是应试教育的牺牲者,他们的抽象思维潜质较差,在注重逻辑思维的教学环境中存在着比较强烈的畏学、厌学情绪,但形象思维不错,这就要求我们的课程思想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基础和兴趣的基础上,把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生产活动过程中的规律所表现出的形象思维为特征,按照工作过程的循序,贴近实际生产需要,精选学习材料,把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绝不讲空洞的抽象的而与实际操作没有关联的理论知识。也要求课程方案的描述直观、生动和搞笑,打破学科体系,开发直观形象的教材为学生带给适应劳动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减少“文本知识对学生拷贝”的诱发条件,促使教师多思考如何促进学生职业潜质发展的方法。中职教育的课程应以人的潜质为本,并与终身学习的思想相结合,提高适应现代社会的潜质,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终身发展的社会人。以完善个体人格、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标,认真落实“宽基础”和“必需和够用”的原则,根据培养要求,降低知识深度,拓宽知识广度。增强职教课程的实用性,摆脱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存在不足的卑端,培养学生职业综合技能的潜质。

良好的职业潜质能使学生在工作生活中终生受益,他体现了职业教学的整体质量,也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观念。目前,中职教育现普遍存在着以知识为本位(口头上高呼以潜质为本位),而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缺乏思考,教师在教学时追求最大限度地将知识传递出去,衡量老师讲课好差的重要标准就是灌输了多少知识,学生理解了多少知识,认为教学就是智育,认为教学就是让学生取得一份知识行囊,而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教师追求在一节课内让学生在潜质方面尽量提高,并不局限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因此如何将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职业潜质为本位转化,是我们中职教学必做而且要做好的课题。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潜质,要求我们的教学重点放在具体的行动上,务必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和眼睛,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学的立足点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营造友好、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不一样意见和观点,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和争鸣,让学生透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人相处,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到达培养学生职业潜质的目的。职业潜质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同一回事,都是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和学生的“做人”与“做事”培养,只有强调以职业潜质为本位,才能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快速增长,要求也在不断上升,企业不仅仅需要员工掌握必须职业技能,而且要求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开拓和创业精神等职业潜质,这就要职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潜质,还要提高学生的社会潜质、方法潜质和学习潜质,也就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潜质。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潜质,务必要求从事中职教育的广大工作者抛弃传统陈旧的教育理念,认真地客观地分析教育对象,变革教育方法,只有学生的职业潜质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就提高,企业欢迎,学生就业质量满意,中职学校才能得到发展。

大学生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论文(实用19篇)篇十七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逐步实现智能化的发展,这种环境背景下,要想获得好的就业,就需要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明确新形势下大学生群体的变化情况,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不足,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调整与改进,给予大学生科学的指导与帮助,使其能够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以及目标,能够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绽放光彩。本文就对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一、引言。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其实就是政府的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以及下属的人才市场、高校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等对高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传统的就业指导方法存在着同质化的、程序化的特点,当前就业市场逐渐实现信息化,并日趋完善,在这种新形势下,传统的就业指导方法是无法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需要的。所以需要一种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就业指导方法,使就业指导的内容更加丰富,涉及的单位更广,发挥的作用更大。

二、移动互联时代对大学生群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机遇。学生生活层面。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群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会使用到互联网,比如学生之间的日常休闲娱乐、出行订票、网上订餐等,使用互联网能够使其生活更加便利。同时互联网的应用也使得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这种变化是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的,而且在大学生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群体也开始应用互联网,使其应用更加广泛,为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学生思维模式层面。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等也逐渐开放,相比于上一辈,他们的思想认识更加新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于问题的看待和处理方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外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化也涉及他们的职业观念,学生在就业时自我认识比较强,他们知道只有强化自己的素质水平以及实践技能才能够被社会所接纳,才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合适的工作岗位。对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需要高校就业指导的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审视,对其就业指导的内容以及方法进行科学的调整与设计,了解学生的就业指导需要,并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进行就业指导。知识获取渠道层面。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获取的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并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依旧是阅读,新媒体时代,阅读逐渐发生成为立体化的阅读方式。新媒体时代,阅读注重将文本和读者作为中心,传统的阅读方式注重的是传统媒体对于信息的采集与发布,新媒体时代注重的是读者参与到阅读中,并实现良好的互动,实现参与性的阅读。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是一种“浅阅读”。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量逐渐增多,大学生要想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一般不会深入的阅读,只是浏览性的阅读。“浅阅读”通常是由于学生的兴趣引起的,学生更加注重的是感官上的享受,对于阅读的实际效果以及知识性内容并不重视。此外,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知识获取的方式还呈现出“杂阅读”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网络化的阅读速度逐渐加快,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并且网络上的阅读不会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局限,使得读者阅读的内容比较宽泛,甚至出现一些低俗的阅读内容,影响读者的阅读品味。总而言之,大学生的知识获取方式的变化也使得就业指导工作遇到了一定的挑战。

第二,挑战。移动互联网时代也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容易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崇洋媚外等不良的思潮。集体主义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泛滥。此外网络上还有很多不良的黄色信息以及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使得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倾向出现偏差。

第一,指导模式缺乏创新。通常来讲,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方式主要是就业信息的获取、面试指导、人才招聘会以及就业报告会等。就业信息的获取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等多样化的方法获得就业求知的信息。面试指导就是为大学生模拟真实的面试场景指导学生的面试行为。人才招聘会就是邀请企业到学生举办招聘会。就业报告会是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召开与就业有关的专题报告会。这些方法都是传统的就业指导形式,这些方法虽然对于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是活动的指导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学生在就业指导中处于被动地位。而且传统的就业指导缺少人性化的理念,在指导过程中缺少针对性,千篇一律,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就业指导提出的要求。

第二,指导内容过于单调。对国家的就业政策进行解读、提高学生的面试以及信息获取能力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高校会为学生讲解国家以及地方的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落户政策等,为靠公务员、村官以及事业单位的学生梳理流程。此外还有对学生进行简历制作、面试着装以及沟通等内容指导。这些就业指导内容只能解决就业过程中的一部分内容,不能从根本上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也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对就业方向。移动互联网时代,就业指导内容应更加宽泛,传统的就业指导流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且新时代学生在就业时不再一味地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他们想自主创业、出国深造等,如果就业指导内容依旧局限于考试上的指导,会使指导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

第三,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是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就业指导人员的能力水平将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近些年来,高校加强对辅导员依旧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教师队伍的理论以及实践能力在不断提升,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目前教师队伍达到的能力水平还不够。现阶段,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知识结构更新缓慢,而且比较单一,简单的培训一下辅导员之后,其就变成了就业指导人员,这种能力水平的教师是不能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就业指导的实际需求的。需要指导教师能够科学的、充分的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第一,创新就业指导方法。新时期,为达到理想的就业指导目标,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必须创新现有的就业指导模式,其中“第三屏”就业指导方法称为正确之选。“第三屏”与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有区别的,将手机作为主要代表的“第三屏”,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第三屏”已经成为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进行信息沟通交流的主要手段。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第三屏”的积极作用,将就业指导与互联网相结合,促进就业指导的有效性,能够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准确性的指导。同时将手机作为主要的载体,在就业指导中进行“第三屏”信息化建设,实现就业指导的微信、微博等软件平台的建设,这样学生能够通过手机会当前的就业形势、相关数据等信息进行及时了解,能够对就业理性地对待,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及目标,为就业做好准备。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努力实现“第三屏”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使就业指导实现现代化的发展。

第二,丰富就业指导内容。新形势下,要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科学的指导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就业指导内容,这是需要做的首要工作。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更加青睐于不受时空限制的信息传播方式,愿意从手机中获得丰富、趣味性的信息,喜欢碎片式的信息获取和阅读方式。对于大学生的这一特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加强内容的丰富与更新,不能只是单纯的对国家的就业政策、现状以及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大学横村官的考试流程等进行讲解,这些枯燥的内容与时代发展是不相适应的。新时期,学生更愿意听到的是高校对于未来就业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

第三,重视就业指导团队建设。加强就业指导团队建设,强化其能力水平。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使用互联网的技术水平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传播能力等。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是否具备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努力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能力水平,积极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培训,使其更好的了解、参与和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让他们使用微信、微博,努力接受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对就业指导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线上以及线下的求职招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高效的就业指导。

五、结束语。

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也逐渐广泛,对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移动互联时代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优化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大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此高校应明确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特点,加强“第三屏”信息化建设,丰富和更新就业指导的方式与内容,全面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使得传统的就业指导不足得到弥补,使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失业情况等有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明确自我的发展方向,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论文(实用19篇)篇十八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就业,没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所需不相符,专业技能掌握得不够到位,与社会实际就业情况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很多学生由于不能尽快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而无法顺利完成就业。而对于高校来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知名度、声誉与社会影响力,也关系着高校未来的发展,所以,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势在必行。就业指导工作主要表现在“就业安置”思想上,它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目的。然而,我国很多高校在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实践不能与现实接轨。当前,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学者们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怎样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使他们能满足当前人才市场与企业所需。

(二)社会劳动力市场饱和。

1。劳动力市场比较封闭,存在一定的不公正待遇。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的封闭性指的是就业信息的强关系流动性。权利的一种表现手法是信息,它在国内缺乏应该存在的公开性与流动性。各种信息被圈禁在指定的范围内(规定的范围内或强社会关系之间)进行流动,就业信息也是如此。对于那些缺乏社会关系的大学毕业生,因为无法了解就业相关信息与社会资源的支持而与合适的工作失之交臂。2。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较少,经济发展的层次也比较低下,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不是很多。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正处于战略性调整时期,传统企业已从当前的数量扩张转变为追求一定的质量与效益问题,所以需要转岗分流。这使得经济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大多数都是低层次的廉价工人,对于那些技术人员、管理人才、科研人才等的需求却不是很充分,劳动力市场无法接纳那些高校迅速扩张而增加的大学毕业生。在从中央到地方近几次的机构改革中,分流人员大多在事业单位之间找工作,但是事业单位因为经费不足、编制的有限性等自身也面临着精简裁员的问题,特别是最近几年各个省市都不断出台了相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方案,进一步减少编制人数、缩减进入事业单位的人数。此外,国有企业因为自身经营体制不足,市场结构也不完善,加大了个人创业成本的费用,这些都会影响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热情度。

现在,很多大学生没有一个科学准确的自我定位,对未来比较迷茫,没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与动力,他们还没有感觉到就业的严峻性,心中缺乏危机观念。大多数毕业生基本没有对自身的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进行科学评估,在选择工作中往往只是意气用事,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工作中高不成低不就,大多不愿意从基础开始做起。大多数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对大量的招聘信息不知怎样抉择,盲目地乱投简历。根据调查显示,现在大约有70%的大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就业规划,使得他们在就业中缺乏竞争意识,离职的比例也在持续上涨,很难做到人尽其才和人职相符合。很多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没有考虑到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在校期间只是机械地完成理论教学任务。等到临近毕业的时候才发觉自己与用人企业之间的差距,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不能满足用人单位之所需。找工作的普遍盲目性,在校期间对本专业的掌握不充分,求职时对企业所设的岗位不熟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与未来的发展。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以人为本”也就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动力,以人为基本出发点。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以学生就业为中心,在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上,树立使“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人生的最崇高目标是为满足他人和社会所需而做出的各种贡献与服务,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人存在的真正价值与意义。这对于毕业生养成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与高校的就业指导的目标达成一致,不断满足毕业生的相关需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极大地实现人职匹配的原则。在对人的主体地位肯定的基础上,说明人存在的真实含义。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择业观与坚定的理想信念。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人的工作,在指导中应用道理来说服人,用感情去打动人。要做好求职困难学生尤其是就业与家庭都比较艰难的双困户的指导扶持工作,以使学生们高质量、高效率的就业。为学生们做好职业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在学习、择业与创业上指明一定的方向,使他们少走弯路,顺利就业。

人力资源开发指的是一种内涵型的开发,它主要强调的是人力资源的质量的强化。高校的就业指导也应该做到上述目标,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技术的开发与培训。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的开发培训教育活动,全方位地强化大学生的专业基本素养。以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作为业务指导部门,让学校与各院系的学生管理人员当作就业指导的核心师资力量,逐渐演变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机构体系。学校的相关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多方合作,共同促进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实施,各院系学生管理人员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征分门别类,逐一进行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就业指导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为其打造一支专业化与科学化为一体的师资队伍,对社会就业市场与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要进行仔细调查研究,科学预测当前市场的最新变化动态,使指导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化与具体化。

(三)改变毕业生的就业理念。

通过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逐步强化大学生关于就业的危机理念与主动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自主性。首先,对学生进行个性分析。个性分析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与职业相关的主要层面。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一对一对其进行辅导等为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指导,在求职过程中才能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明确自身的职业生涯目标,高效率地完成就业工作。其次,重视特殊学生的就业工作的指导。高校中由于出身背景的不同,大学生的经济状况也是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想要自主择业、出国深造、考研等,对于这些特殊类型的学生,高校应该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设置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通过为他们创造各种创业环境,减轻大学生的创业中所遇到的各种阻力,减少创业的成本费用,鼓励与支持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在正确处理好就业问题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平台。

(四)构建科学的信息平台。

增强就业信息收集工作的力度,科学准确地搜集相关就业信息,注重从就业市场来分析问题,以使信息搜集工作变得越发具体化与高效化。作为大学生大学期间明确自己学习方向、考取各种技能证书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就业信息,也是大学生得以顺利就业的基本出发点。高校只有充分掌握多方就业信息,才能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做到有张有弛,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大学生在人力资源市场占据着一定的竞争优势。高校应将就业信息的搜集、整理与预测工作当作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日常工作内容。高校应与各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人事代理机构构建良好的相互合作机制,充分运用高校有利的社会资源。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可以引荐优秀的毕业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或者应聘。信息搜集工作还应该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观念,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等选择适合他们的职业。与此同时,高校可以运用就业信息网给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提供信息查询、网上交流等信息,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他们定期输送优秀合格的毕业生。高校可构建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库与毕业生求职信息库,可以借助一些宣传栏、网络等媒介搭建就业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就业工作的顺利实施。

大学生就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论文(实用19篇)篇十九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应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状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带给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超多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能够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必须影响。”[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到达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带给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超多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取上:选取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取乡镇企业、大中学校、群众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取上,选取大城市的有20。8%,而选取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潜质差,难以贴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质,加之语言表达潜质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个性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贴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说,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十分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十分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4]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5、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务必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发奋。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发奋。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超多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能够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取策略,从现实出发选取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潜质、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必须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带给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用心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潜质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超多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坚信透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发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必须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必须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大学生自我鉴定可以帮助他们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学生自我鉴定范文中的优秀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写作中可以加以运用。在为怎么写大学生。自我鉴
写心得体会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进行总结和概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了解到写心得体会
当买方需要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时,他们会向供应商提出供货要求。接下来,小编将向大家介绍一些提高供货效率和质量的方法和技巧。尊敬的xxx管理有限公司领导:经过近4年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得出的一些宝贵经验。在学习和理解心得体会写作的过程中,参考一些范文是非常有益的。电子琴是一种普及度非常高的乐器,在学生、业余爱
写个人总结不仅可以使我们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还能够激发我们继续努力的动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个人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20_年,在公司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历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方式。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文段,读完后或许可以给我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第一段:引言(200字)。反贪案
更多申请书的质量往往关乎我们能否成功地获得理想的机会或职位。我们可以从这些申请书范文中学习到如何合理安排文段的顺序和选择恰当的词汇。**支行**:有限公司创建于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某一事物、经历或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形成的个人体验和领悟的文字表达,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事物的理解,提升自我认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与工作、
在写作中参考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思路,提高我们的写作效果。下面是一些经典范文范本,让我们一起欣赏并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风格。尊敬的学校领导:因本人**
通过月工作总结,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和待提高之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优秀的月工作总结吧,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的空间。我从进入公司接管行政、人
写作是我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和理解的重要途径,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很多事情的本质和价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范文范本,供大家学习和借鉴,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
国旗下,我们心怀感恩,憧憬未来,为祖国的繁荣而努力奋斗。请看以下精选的国旗下的仪式,让我们一起感受祖国的力量。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一段经历的总结和概括,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经验的要点,从而更好地应对类似的情境。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在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时的
写助学金申请书时,我们应该注重突出自己的亮点和特长,同时也要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和需求。以下是一些助学金申请书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提高申请的成功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长经历进行回顾和反思的重要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培训心得体会分享,希望对大家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有所助益。为期整整两天的
对于许多奖学金申请者而言,精心书写申请书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阅读这些优秀的更多申请书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大学是个崇尚知识的地方,塑造专业个
合同协议是在法律框架下,以书面形式约定各方在特定事项上的权益、义务、责任等内容的文件,它在商业和法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合同协议的相关知识了。
一个好的月工作总结能够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带来一些启示和建议。时间过得很快,转
一个成功的演讲稿范文应该具备逻辑性强、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表达准确等特点。下面是一些关于教育改革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教育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在实施任何项目或活动之前,都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策划方案。以下范文是根据多年的策划经验总结出来的,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1、了解母亲节的来历。2、为母亲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心得体会让我明白,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所以我决定在学习上更加用功,相信付出的努力必定会有回报。"
承包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双方应当遵守合同约定,按时按质完成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责任。以下是一些成功项目的承包合同案例,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修建方:(以下简称甲方)
计划书要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过于虚泛或过于具体,要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执行。如果你正在准备一份计划书,建议先阅读以下范文,了解一些成功项目的实例和经验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反思,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下面是一些写作心得和技巧的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近日,在我的心中留
月工作总结是我们对自己工作的一个回顾和反思,有助于我们找到不足并进行改进。如果你对写月工作总结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时光荏苒,转眼
活动总结是在一个活动或项目结束后,对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方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为大家整理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总体来说,这次
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能够达到更高的境界,追求更大的梦想。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
演讲稿的结构应该清晰,逻辑严谨,使得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结束语:希望大家在写作演讲稿范文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创作出一份令人满意的演讲稿。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的一个分析和评估,有助于我们形成合理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
编写小学教案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小学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参考。
总结是一种对自我进行反思和审视的方式,它不仅可以概括经验,还能够发现错误和改进之处。如果你正在寻找写心得体会的灵感和素材,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会有所收获。
运动会是学生们学习和运动的结合,通过参与运动会,同学们可以更好地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运动会总结,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中付出和收获进行回顾和评估的过程。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路。镜头演绎精彩,新闻传递
军训总结能够帮助我们确定个人在军队发展中的方向,制定更好的训练计划和目标。以下是一些关于军训总结的亮点和成功经验的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民主生活会是党内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党员民主集中制的生动体现,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次全面检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形式。通过民主生活会,可以加强党内民主,完善党
通过写教师心得体会,教师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以下是一些教师心得体会的案例,希望对大家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所启发。尊敬的各位领导
发言稿的语言应该具有条理性,让听众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个观点和论证。发言稿的范文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了解发言的结构和语言技巧。尊敬的公司各级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通过转正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梳理自己在实习期间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下面是几篇成功转正员工的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我于20__年_月_
活动总结是我们对过去活动的一次审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所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思路和灵感。
在个人总结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借鉴他们的观点和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水平。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
意见建议可以激发创新和改进,帮助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实现更好的效果和成果。在以下意见建议范文中,可以发现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建议表达方式。一、脉络分明,层次感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提炼重点,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启发大家对于这个主题的深入思考。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是我
竞聘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过程,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求突破和提升。以下是一些竞聘面试的常见问题和回答技巧,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面试准备材料。大家好,现在我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图文结合的方式,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实用的心得体会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好
调研报告是对所获得数据进行整理和概括,并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一些调研报告写作的技巧和要点,希望对您提供一些启示。局台合一体制的县级广播电视台采编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认识和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进自己。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价值。审管办作为对接上级法院与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和经历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给大家在工作和学习中提供一些思考和借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政治作业设计是每位政治学者在求学
在写年度总结时,我们应该客观、全面地评估自己的表现,寻找改进的空间。这篇年度总结范文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展示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规划,给人以希望和信心。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下面的范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对自己的思考和经验的深刻总结和概括。随着暑假的来临,学生们
事迹材料的写作需要客观、真实、详尽地记录所发生的事实和经历,避免主观色彩和个人偏见的介入。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事迹材料,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月工作总结参考样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高林社区在街道党工委
安全工作总结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安全管理的必要举措。通过阅读他人的安全工作总结范文,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本学期小学为进一步增强小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如果你正在写心得体会,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灵感和思路。近日,在朋友的推
军训心得是对参加军事训练所感受到的压力和快乐的总结和表达,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以下是一些优秀军训心得的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能够对同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积累下来的经验与感悟,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反思。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典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思路和灵感。自律对于高中学
编写策划方案时可以借鉴成功案例和经验,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改进和创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策划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过去经验的思考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升自己。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参考。
教学计划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总结的教学计划,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中总结的一种宝贵财富,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北京”,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宣布20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和提炼自己的思维和见解。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是一些优秀的案例和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读后感是读书后对所读内容的思考和感受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籍内涵。读后感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共同欣赏和学习。最近,我读了几篇有关初中教育的
述职报告是一种对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正式文件,对于评估个人职业发展非常重要。这些范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述职报告的结构和要点。尊敬的领导:20xx年,做为
心得体会的书写过程是一个思考和整理的过程,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是一些来自各行业的实践者的真实心得体会,值得我们共同学习和思考。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
读后感不仅是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还是自省和思考的过程,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思维和观念。接下来,小编选取了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一起欣赏和学习。
社会实践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与社会实践活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更多地思考,思索自己的所得和失落,从而获得更多的收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学期快要结束了,是时候对幼儿园小班的表现进行总结了。下面是一些幼儿园小班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给孩子的教育带来一些启发。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寒假来临
在借贷关系中,合同协议是确保借款方和出借方权益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合同协议参考案例,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和思路。卖(供)方:xxx有限公司以下
检讨书能让人深入思考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从而促使个人进一步成长和改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出一份完美的检讨书,小编特意收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采购管理的核心是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和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采购软件和工具,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采购活动。本着”互利共赢,长
合同协议可以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保护,防止纠纷的发生,并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如果您需要一份具体行业的合同范本,可以参考以下的合同协议样本,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定制。
写总结范文有助于我们回顾过去,总结经验,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依据。为了方便大家写总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我是大学生了太不可思议了。这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收获和感悟,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自己。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小编对各个领域的心得体会进行了分类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抓住重点,找到问题根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你正在写心得体会,可以参考一下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够找到一些新的写作思路和技巧。
社会实践报告是一种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思和总结,它能够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接下来,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些精选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
随着工会工作的不断深入,工会工作总结也成为我们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工会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有越来越多的工会组织意识到总结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些成功的
阅读范文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我们应该多加利用。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迪。为了积极构建平安甘肃、和谐甘肃、幸福甘肃,坚决维护文明甘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和教训。这些心得体会的范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和思考。近年来,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和竞争形势的日益复
总结心得体会对于提升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医学学术专题讲座是一种非常重要
年度总结是对整个一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进行梳理和总结的重要方式。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分享了几篇精彩的年度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有业内人士预测,在未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反思和解决的渠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能够对培训心得体
三分钟,是指时间的短暂,我们需要在短短的三分钟内做出决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三分钟的个人成长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的思考和反思,是对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阅读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优秀范文,希望对大
实践报告还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并为今后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在实践报告范文中,我们可以学习如何组织材料、构建逻辑和展示实际成果。“畅、洁、绿、美”的公路环境既亮化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它是家校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对于学生的成长成绩和学校的教育工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次家长会都是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一
心得体会是一种思考和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最后,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让我们共同进步和成长。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也变得越来
读书心得是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能够拓展我们的思维和视野。下面是一些读书心得的实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撰写自己的读书心得有所帮助。。暑假期间,我读了法国著名的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思考和反思的结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灵感。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一直非常仰慕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得与失、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对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提
自我介绍需要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的核心信息,使他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请参考以下的自我介绍样本,它们是一些成功者在人际交往中的得心应手之法。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
拥有一份完整、清晰、有针对性的个人简历,是求职者成功获得工作机会的重要前提。在下面的范例中,你会看到一些出色的个人简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启发。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历和行为的反思,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以下是一些通过写心得体会能够提高学习和工作效果的案例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会计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他们依靠财务报表做出决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会计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学期计划是在每个学期开始前制定的一份规划,用于指导学习和生活的安排。如果你对学期计划的写作和制定有些困惑,不妨看一看下面这些范文示例,或许会有所启发。
良好的作文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传递正能量和价值观,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范文范本展示了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范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写作技巧。
购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在市场调研、产品设计、销售管理等方面形成有力的竞争力。如果你对购销有兴趣,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购销案例分析,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优秀作文要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细腻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体验文章所传达的情感。推荐大家阅读以下优秀作文范文,它们展现了不同层次的写作能力,对写作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优秀作文具有扎实的文采和准确的表达,能够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这些优秀作文涉及的主题广泛,既有关于生活的思考,也有关于社会的关注。。我们终于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