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范文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优秀作品的标准,有助于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分享范文之美:通过这些范文范本,你将能够与他人一同分享写作的乐趣和成果。
小学计算机课件(精选15篇)篇一
有关计算机的知识课件的内容分享给大家,计算机是一种自动、快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教学标题]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计算机基本概念。
计算机是一种自动、快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4.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71-现在)。
1.按性能分类:微机,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巨型机。
2.按使用方法分类: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网络计算机。
3.按职务分类:工作站(两种意义),服务器,主机。
1.科学计算天气预报、地震分析、导弹拦截等。
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数据库、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
3.计算机控制(实时控制)飞行控制、加工控制、vcd播放控制等。
5.嵌入式应用6.人工智能(ai)。
第二节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一、硬件和软件。
硬件构成计算机的实际物理装置集合。
软件为了运行、维护和管理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和文挡的总称。
二、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简单了解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1、cpu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功能是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运行存储器中的程序。
2、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相当于计算机中的记忆细胞。
3、i/o设备计算机和外界进行交互的设备。
4、总线cpu和内存及i/o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信号线。
(1)数据线cpu与内存和i/o设备间传输数据。
(2)地址线用来确定存储单元的地址。
(3)控制线用来控制外设的动作,比如读、写和时钟信号等。
一、操作系统。
定义:是自动管理计算机中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一组大型程序。
1.目的:(1)使系统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增强计算机处理能力。
(2)为用户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分类:(1)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如:dos。
(2)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如:windows。
(3)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如:unix、linux。
(4)网络操作系统如:netware,windowsnt,linux。
3.三大功能:
(1)硬件管理cpu管理、存储器管理、i/o设备管理。
(2)软件资源管理程序和数据管理。
二、程序设计和语言。
定义把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目的程序的软件。
1.翻译方式编译、解释。
2.低级语言机器语言程序、汇编语言程序。
特点:不容易理解和编写,执行速度快,常用来编写系统软件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程序,例如:驱动程序、过程控制程序等。
3.高级语言比较接近于人类语言的一种计算机语言。
特点容易理解和编写但是执行速度比较慢,常用来编写应用软件。
4.程序设计用各种编程语言设计制作程序的过程。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工具软件。
1.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foxbase、foxpro、access和oracle等)。
2.工具软件:为了方便软件开发,系统维护而提供的各种软件。
(如压缩软件、加密软件和反病毒软件)。
四、应用软件。
常用应用软件:文字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办公室自动化、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游戏软件等。
第四节数制与编码。
一、数制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数制是十进制,逢x进一就是x进制。
二、计算机中的常用数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注: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分别以b、o和h结尾。
三、数制之间的转换。
1.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位权相加法。
2.十进制和二进制之间的转换除二取余,自下而上。
四、逻辑运算非not、与and(逻辑乘)、或or(逻辑加)。
五、编码用来表示特定信息的0、1符号的组合称为编码。
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
七位二进制编码,可表示27即128个字符,分为控制代码和可打印代码,ascii码字符用一个字节来表示,最高位置零。
玛
3.汉字编码。
(1)汉字基本字符型6763,一级汉字3755,二级汉字3008;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计算机课件(精选15篇)篇二
学校:黎城职高姓名:魏彦苗。
电子计算机作为人类计算与思维的通用智力工具,使人类的智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类创造了电脑,反过来电脑帮助开发人脑。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因此,特别是对于我们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就显的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提高职业学校计算机的教学质量,使之能充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便是重中之重了。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涉及课程理念、课堂教学、作业评价等各个方面。可见,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做好教学反思!作为一名青年一线教师,我觉得应该在教学的各个过程中用适当的方法做好教学反思。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使我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学前反思: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主要强调学生实际上机的操作能力,但学生当中实际水平又有差异。有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某些知识早已掌握,而有的学生却对电脑刚刚接触,了解甚少。这不像其他的公共课程,大家基本都处于同一水平,所以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合理设计教学任务,能涉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比如,在《计算机网络》中讲到“免费电子邮箱”的申请这一节的时候。我们要求学生在网站上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邮箱。但是事实上有些同学老早已经会用电子邮件了,而有些同学甚至连什么是电子邮箱都不知道。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为此,我们可以让做的快的同学先用申请好的e—mail设置outlook的帐号。另外,还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练习。计算机教学最后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熟练的进行上机操作,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习,即所谓的“百讲不如一练”。教师可以通过任务的布置,让学生在操作练习中学会知识,巩固知识。上课前,要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由于计算机教学以传授实际操作为主,我们要针对某个教学目的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并且这些任务可以被学生所接受。我们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比如,免费邮箱的“发信服务器认证”功能等操作时,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能学生更好的掌握知道,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具体操作情况,如有些任务对大部分同学都有一些难度或出现一些悟操作时要及时的进行讲解更正或电子演示。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能起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教学后反思:有批判地在教学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教学后反思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1.教学中的精彩场面。课堂教学凝聚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进入“角色”,往往“灵感”顿生,创造出成功的教例。因而教师在课后教学情感还没有从头脑中消退之时,应立即进行反思,思考精彩场面的主观原因,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再创精彩场面等。必要时可作些局面记录,以便再教时运用。
2.教学中的失误之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因而教师的教学难免会出现疏漏与失误。出现失误后教师如果不进行反思,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且贻误了不少学生,给学生以思想上、思维上的误导。因而教师在课后一定要思考自己的失误所在,以及产生失误的原因,思考对失误的补救措施。
3.课堂中学生的反应。在计算机课的理论课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往往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表现出来。课堂上学生正聚精会神高度注意教师,或偶尔点头示意,或偶尔面带笑容而积极回答这说明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师教学得体、方法有效。反之,课堂表面安静,学生面无表情或坐立不安、交头接耳、目光愕然,这说明教师讲课不够精彩,空洞说教,教学方法呆板。教师上完课后,应及时反思课堂上学生的反应状况,以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计算机学科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也才能为培养21世纪实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完成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发挥能力。为培养21世纪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黎城职高魏彦苗。
小学计算机课件(精选15篇)篇三
有关计算机的知识课件的内容分享给大家,计算机是一种自动、快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教学标题]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计算机基本概念。
计算机是一种自动、快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4.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71-现在)。
1.按性能分类:微机,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巨型机。
2.按使用方法分类: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网络计算机。
3.按职务分类:工作站(两种意义),服务器,主机。
1.科学计算天气预报、地震分析、导弹拦截等。
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数据库、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
3.计算机控制(实时控制)飞行控制、加工控制、vcd播放控制等。
5.嵌入式应用6.人工智能(ai)。
第二节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一、硬件和软件。
硬件构成计算机的实际物理装置集合。
软件为了运行、维护和管理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和文挡的总称。
二、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简单了解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1、cpu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功能是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运行存储器中的程序。
2、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相当于计算机中的记忆细胞。
3、i/o设备计算机和外界进行交互的设备。
4、总线cpu和内存及i/o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信号线。
(1)数据线cpu与内存和i/o设备间传输数据。
(2)地址线用来确定存储单元的地址。
(3)控制线用来控制外设的动作,比如读、写和时钟信号等。
一、操作系统。
定义:是自动管理计算机中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一组大型程序。
1.目的:(1)使系统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增强计算机处理能力。
(2)为用户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分类:(1)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如:dos。
(2)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如:windows。
(3)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如:unix、linux。
(4)网络操作系统如:netware,windowsnt,linux。
3.三大功能:
(1)硬件管理cpu管理、存储器管理、i/o设备管理。
(2)软件资源管理程序和数据管理。
二、程序设计和语言。
定义把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目的程序的软件。
1.翻译方式编译、解释。
2.低级语言机器语言程序、汇编语言程序。
特点:不容易理解和编写,执行速度快,常用来编写系统软件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程序,例如:驱动程序、过程控制程序等。
3.高级语言比较接近于人类语言的一种计算机语言。
特点容易理解和编写但是执行速度比较慢,常用来编写应用软件。
4.程序设计用各种编程语言设计制作程序的过程。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工具软件。
1.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foxbase、foxpro、access和oracle等)。
2.工具软件:为了方便软件开发,系统维护而提供的各种软件。
(如压缩软件、加密软件和反病毒软件)。
四、应用软件。
常用应用软件:文字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办公室自动化、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游戏软件等。
第四节数制与编码。
一、数制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数制是十进制,逢x进一就是x进制。
二、计算机中的常用数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注: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分别以b、o和h结尾。
三、数制之间的转换。
1.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位权相加法。
2.十进制和二进制之间的转换除二取余,自下而上。
四、逻辑运算非not、与and(逻辑乘)、或or(逻辑加)。
五、编码用来表示特定信息的0、1符号的组合称为编码。
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
七位二进制编码,可表示27即128个字符,分为控制代码和可打印代码,ascii码字符用一个字节来表示,最高位置零。
玛
3.汉字编码。
(1)汉字基本字符型6763,一级汉字3755,二级汉字3008;
小学计算机课件(精选15篇)篇四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情况,提出了在教学方式上实行分级教学,教学内容上采取内容模块化,倡导开发新教材厦改革考试方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有一定启发和鉴借作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与传统的必修课程相比,在教与学上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其一,由于高校的生源情况复杂,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了各地计算机硬件设备条件及教育普及程度的差异,因此,学生在中学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深度及应用能力也有所不同。
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已达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要求,也有一部分仍处于零起点,所以,教学方式需要做出调整。
其二,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频率加快。
而高校由于配套使用教材、硬件环境等因素限制,使教学内容更新步伐迟缓,从而导致社会需求与学校培养相差甚远,此外,一些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局限于word、excel和windows,根本达不到就业单位的期望值,还有,学生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能学以致用。
类似问题在内地高校更为突出。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计算机课件(精选15篇)篇五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计算机是一种自动、快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4.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71-现在)。
1.按性能分类:微机,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巨型机。
2.按使用方法分类: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网络计算机。
3.按职务分类:工作站(两种意义),服务器,主机。
1.科学计算天气预报、地震分析、导弹拦截等。
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数据库、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
3.计算机控制(实时控制)飞行控制、加工控制、vcd播放控制等。
5.嵌入式应用6.人工智能(ai)。
一、硬件和软件。
硬件构成计算机的实际物理装置集合。
软件为了运行、维护和管理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和文挡的总称。
二、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简单了解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1、cpu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功能是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运行存储器中的程序。
2、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相当于计算机中的记忆细胞。
3、i/o设备计算机和外界进行交互的设备。
4、总线cpu和内存及i/o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信号线。
(1)数据线cpu与内存和i/o设备间传输数据。
(2)地址线用来确定存储单元的地址。
(3)控制线用来控制外设的动作,比如读、写和时钟信号等。
小学计算机课件(精选15篇)篇六
本学期使用的计算机教材是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计算机课本修订版第三册。
本教材主要内容如下:1、初识电子表格。
2、小小单元格。
3、我的工作簿。
4、工作表。
5、excel中公式的使用。
6、excel中函数的使用。
7、美化工作表。
8、数据的排序及筛选。
9、excel中统计图表的制作。
二、学情评价。
1、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浓厚,热情较高。
2、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
3、学生运用电脑的能力较差。
4、部分学生上机行为不够规范。
5、有些学生键盘操作不熟练,用一只手操作键盘现象较严重。
二、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2、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兴趣。
3、规范学生上机行为。
4、对学生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成绩指标:平均分80,及格率98%,高分率80%。
三、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精心备课2、仔细讲授3、耐心辅导4、严格要求学生。
授课时间:总第1课时。
课题:第一课初识电子表格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电子表格的启动与组成。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了解什么叫microsoftexcel。
2.掌握如何启动excel电子表格。
3.掌握excel窗口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excel启动,excel窗口的组成。
教法、学法讲演辅结合。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
1.怎样开机,关机?
2.学校机房计算机如何登录入网?
三.小结:。
1.启动电子表格的方法。
2.电子表格的窗口组成。
学生练习:
教学后记:仍有少数同学不按要求进行开机关机操作。
授课时间:总第2课时。
课题:第二课小小单元格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认识单元格及单元格的选取。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1.知道单元格的地址的表示方法2.掌握单元格的选取。
教学重、难点:单元格地址表示方法,单元格的选取。
教法、学法讲述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excel?功能如何?由哪些部分组成?
三.小结:单元格表示与选取方法。
学生练习:
教学后记:学生在选取单元格,特别是不连续单元格时,有困难。
教学总结。
小学计算机课件(精选15篇)篇七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理解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方式。
教学重点:
微机硬件系统组成。
教学难点:
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计算机技术指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来说一下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你所掌握的计算机的一些操作。
以上可见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对它的使用又掌握了多少呢?从今天开始,由大家和我共同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总计8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1.1计算机概述(20分钟)。
1、计算机的发展(5分钟)。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掌握三要素。
(2)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重点掌握所采用的元器件)。
2、计算机的分类(5分钟)。
多种分类方法:
按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可以将计算机分为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巨型计算机。
3、计算机的特点(5分钟)。
运算速度快: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具有存储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
教师应对以上每一部分特点进行扩展和讲解。
4、计算机的用途(5分钟)。
可采用提问的方式由学生来回答,最后由教师来统一进行总结。
1.2计算机系统组成(60分钟)。
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都有着一此初步的了解,教师应在学生已知的范围内进一步进行知识的讲解和细化。
1、观看系统结构图(由此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分步进行讲解,5分钟)。
2、计算机五大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5分钟)。
运算器:负责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负责对程序规定的控制信息进行分析、控制并协调输人、输出等操作。
存储器:实现记忆功能的部件,负责存储程序和数据。
输人设备:负责把用户的程序和数据输人到计算机中。
输出设备:负责从计算机中取出程序执行结果或其他信息,供用户查看。
3、计算机工作过程(5分钟)。
首先编制程序,操作人员通过输人设备将程序和原始数据送人存储器;运行时,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送到控制器中进行分析、识别;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控制存储器和运算器的操作;当运算器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序列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另外,操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控制台启动或停止机器的运行,或对程序的执行进行某种干预。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用来指挥计算机运行的各种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的数据和有关技术文档资料的集合。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组成。
5、微机硬件系统(重点,应采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对此部分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30分钟)。
(1)主机部分:(15分钟)。
主机部件包括机箱、主板、cpu、内存条、声卡、显示卡、网卡等。
(2)外设部分:(15分钟)。
外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6、计算机技术指标(难点,重在理解,不用太深入讲解,10分钟)。
(1)字长。
(2)存储容量。
(3)主频。
(4)运算速度。
(5)存取周期。
三、课堂小结(3分钟)(讲解法)。
四、课后作业(2分钟)(讲解法)。
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作业。
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2分钟)(激趣法)。
教师提出预习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小学计算机课件(精选15篇)篇八
我的教学设计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应用性特点,我采用“任务驱动、启发实践”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netschool电子教室的多媒体教学功能,实时演示、讲解。同时,为突破难点,精心进行练习的设计,以练习为任务,以任务为驱动,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而积极地进行自主实践活动。鼓励同学间围绕练习协同工作,既可以学习新知识,又增强了其相互间交流、合作的能力。
小学计算机课件(精选15篇)篇九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只是起一个点拨和引导的作用,新课的讲解我控制在15分钟内完成,随后,通过布置任务的形式进行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进行探索。力求以“任务驱动”的方法来体现“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活动时间超过了半节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力求培养他们思维的多方向发展,进而体现创新教育的精神。同时不忘进行学习结果的反馈和成果的交换,不同评价方式的应用,将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被肯定并被应用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感,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和培养其持续的学习兴趣。
小学计算机课件(精选15篇)篇十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钟,知道时针、分针,了解它们的运转关系,学会看整点,并初步学会记录整时。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并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使幼儿懂得珍惜时间,有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
1.大时钟一只,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你能猜出来这是什么吗?(闹钟)对了,是闹钟。闹钟是钟的一种。
二、出示时钟,观察感知钟面构造。
师:钟是计时用的,所以又叫时钟。它告诉人们几点了,应该做什么事,小朋友认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
1.读钟面上的数字。
师:现在我们来看这只钟。这个圆面叫钟面,钟面上最外面有些什么(数字)?钟面上有哪些数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数字从小到大按顺时针方向围成了一个圆圈。
2.认识分针和时针。
师:钟面上除了数字之外,还有什么呢?钟面上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还有一根细细长长的是秒针。今天我们来认识时针和分针。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就是按从1到12的方向转了一圈又一圈。现在时针和分针要进行跑步比赛了,你们猜猜哪根针跑得快?现在我让他们都站到了12上,开始了……谁跑得快?(分针)。
教师反复地拨时钟,让幼儿了解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的现象。你还发现了什么?(分针跑了一圈,时针只跑了一格。)。
师:对,分针长,跑得快,时针短,跑得慢。分针跑了一圈,时针只跑了一大格。分针跑一圈,时针跑一大格就是一个小时。
三、根据经验认识整时。
(出示7点钟的钟面)师:你能说出这个钟面上的时间吗?你是怎么知道这是7点钟的?
(出示1点钟的钟面)师:这是几点钟?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出示5点钟的钟面)师:这是几点钟呢?
(出示11点钟的钟面)师:这是几点钟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7点钟、1点钟、5点钟、11点钟。(同时出现刚才的4个钟面)小朋友看一看,这4个钟面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特点?(分针指的位置相同)。
师小结:如果分针走到12,时针指向哪一个数字,就表示几点钟。
四、拨一拨。
师:小朋友已经会认钟面上的几点钟,下面请你们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几点钟。
师:请小朋友拨3点钟。(幼拨,师巡视)你是怎么拨的?(幼说)。
师:在自己的钟面上拨9点钟。(幼拨)请一位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五、结合实际(课件演示)。
1.师:现在几点了?早上7点时小朋友起床了,你每天几点起床?
2.出示中午12点钟午睡图。
3.出示晚上8点钟睡觉图。
师:我们也要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小学计算机课件(精选15篇)篇十一
(1)了解有关计算机的法律和法规。
(2)认识病毒的危害性。
(3)养成良好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4)学会调整系统日期和时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遵守道德规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认为计算机不是我家的,可以随便地删除修改文件,造成计算机无法正常的工作,更有甚者随意破坏计算机的鼠标器、键盘等硬件设备。今天我们大家就来学习如何规范地使用计算机。
二、新授。
(板书:规范使用计算机)。
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讨论以下问题:
(1)在计算机安全方面我国有哪些法律和法规?分别是怎样规定的?
(2)什么是知识产权?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包括哪些?
学生带着以上问题以小组形式讨论。
学生汇报。不完整的,由其它小组来补充。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讨论地很好。在计算机安全方面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知识产权定义中的智力成果,例如利用计算机编写的软件,设计的小创造小发明等,均属于知识产权。
2.遵守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师: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使用计算机方面也有相应的道德规范。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部分内容。对照上面的规定,看看自己在使用计算机时,没有违返上述的规定。
学生阅读计算机道德规范。
检讨自己在使用计算机时不规范操作。
师:刚才这些都很好,都能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就是老师和同学喜爱的好学生。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许多同学在学校或在家里都可以在因特网上冲浪,可以利用网络查资料、聊天、发贴子等等。国家于xx年9月颁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此有相应的规定。请同学齐读“读一读”中的内容。
学生读“读一读”
师:“计算机病毒”对同学们并不陌生吧,在报纸、杂志、电视都能听到见到这个词,似乎它无孔不入。
师:计算机病毒是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计算机病毒是人为设计的程序,它具有生物病毒类似的特点:潜伏性、隐藏性、传染性、破坏性等。
(板书:潜伏性隐藏性传染性破坏性)。
(师讲解)计算机被感染之后,有的病毒会立即发作,有的病毒要达到一定的条件才会发作。例如:cih病毒,它在每月的26日发作,每年的4月26日是它发作的高峰期,使许多的计算机无法工作,有的甚至造到严重破坏,所有保存的数据均全部丢失,给计算机用户造成重大损害。我们平时用的磁盘都有可能携带计算机病毒,当你使用这些带有病毒的磁盘时,就会把病毒传播到另一个磁盘上。所以我们要增强“防病毒”意识,使用正版的杀毒软件,定期查杀磁盘中的病毒,并且随时升级查毒软件,使它的'杀毒功能更加强大。
(演示)国内常用两个杀毒软件“kv300”、“瑞星”简介及使用方法……。
三、小结。
提问:
(1)计算机病毒会传染给人吗?
师:计算机病毒不会传染给人。
(2)你用过哪些杀毒软件?
学生列举。
(3)我们使用计算机应具有什么样的道德规范?
学生回答。
四、作业。
用调整系统日期的方法,暂时“躲”过“cih”病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计算机课件(精选15篇)篇十二
课程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经过学习,使学生达到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要求,
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办公室软件(word和excel)的使用,掌握因特网的.简单知识及应用。
(二)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
1、知识目标。
(2)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掌握windowsxp的基本操作方法;
(5)掌握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3处理各种报表的基本方法。
(6)掌握使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制作各种演示文稿;
(7)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并取得安徽省计算机一级考试证书。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5)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6)使学生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内容。
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应计算机应用为主,同时也应适量介绍些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硬件知识,整本书中的内容分成七个独立模块进行组织教学,共计68学时。
教学内容改革。
主要是参照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大纲,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模块化教学,重点加强模拟练习。
教材的选用。
2.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最后全体参加安徽省计算机一级考试,取得证书。
教学方法:
学生在机房上机,利用一级模拟环境,对各个模块进行练习无纸化考试,可分模块进行阶段考试,期末进行综合练习,参加考证。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基础差别非常大,在理论教学中,很难都兼顾到,在上机时,分组实训,常用互帮互学,组长负责制。
四、教学效果。
通过安徽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通过情况最差的班级通过率都达到:80%以上。好的班级通过率:100%。
小学计算机课件(精选15篇)篇十三
[教学目的]。
2、了解亚、欧两洲的主要国家及民族,学会分析亚欧两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及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主要的河流、湖泊的分布。
难度:亚欧两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和原因,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亚洲地形图、亚欧两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法、读图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世界的陆地可以分为几个大洲?你了解哪些大洲?(学生根据所学回答)这七个大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各有不同,今天,就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乘着浩荡的长风,来巡游这些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洲名的由来。
1、学生结合预习,讲述亚洲、欧洲洲名的由来。
2、结合挂图,教师指出亚欧大陆的位置并提问:亚欧两洲的洲界线是什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说出。
(过渡)分析一个大洲,首先从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入手。
3、分析讲述:地理位置包括其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5、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2)亚洲的地理位置。
6、学生讨论完成p3活动题,讨论回答欧洲的地理位置特征,而后结合挂图强化。
6、提问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怎样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
[复习提问]学生上台,结合挂图说出亚欧两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二、亚、欧两洲的地形。
(1)亚洲的地形特征。
1、结合p5活动向学生介绍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
2、师生共同阅读“亚洲地形图”,从四方面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c引导学生计算青藏高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珠穆朗玛峰与死海的高度差,得出结论:地势高低悬殊,地面起伏大)。
e引导学生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弧形岛屿,并设问:为什么亚欧大陆东部会形成如此多的岛屿和群岛呢?(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说明)。
3、通过刚才的分析,由学生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教师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找重点。
4、教师板书小结欧洲的地形特征:
(1)平均海拔最低,仅340米。
(2)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3)中部低平。
(4)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测。
5、学生完成p6表格。
小学计算机课件(精选15篇)篇十四
第二课、windows98基础知识(3课时)。
4、桌面的布置。
windows98允许用户按照自己的习惯和使用风格来布置桌面。对于经常使用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将该应用程序设置为快捷方式放在桌面上,这样当需要使用时,双击该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就可以了。为了使桌面整齐、干净、用户可以将没有用的快捷方式删除。还可以重新命名、重新排列等。
a、创建快捷方式。
创建快捷方式有许多,这里介绍最常用的2种。
(1)使用快捷方式向导。
(2)使用拖放方法。
b、移动快捷方式。
如果希望将快捷方式放在桌面上的明显位置,只要将鼠标指针放到该快捷方式的图标上,然后按下左键并拖动图标到目的位置就可以了。
c、重命名快捷方式。
两种方法:
(1)选中图标,再用鼠标单击图标名,然后在编辑框中输入新的名称,输好后按确认键。
(2)将鼠标指向该快捷方式的图标,然后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在快捷菜单中选择“重命名”命令,输入新名称,然后按确认键。
d、删除快捷方式(教师演示)。
(1)选中图标,然后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命令,在出现“确认文件删除”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
(2)将鼠标指向要删除的快捷方式,然后按下左键将其拖到“回收站”图标上,松开左键,在出现“确认文件删除”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
e、排列快捷方式。
将鼠标指针移到桌面上的空白位置,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从快捷菜单中选择排列图标的方式,如可选择“按大小”“按日期”等。
5、“开始”菜单的使用。
a、“开始”菜单的内容。
(1)程序:主要用来启动程序。
(2)收藏夹:是windows98新增加的选项。该选项用来收藏从网上下载的文件、频道信息、软件更新信息等。
(3)文档:此选项包含了用户最近处理过的文档。
(4)设置:包含“控制面版”“打印机”“任务栏”“开始”“文件夹”“活动桌面”等,通过它可以使用户改变windows98的设置。
(5)查找:可以让用户查找文件、文件夹和计算机,也可以查找网上的资源和用户。
(6)帮助:为用户提供了各种帮助信息。
(7)运行:可以运行在“开始”菜单中没有列出的程序。
(8)注销:用来注销某一用户在系统中的登记,取消该用户。
(9)关闭系统;可以关闭windows98系统。
b、“开始”菜单的指定。
(1)向“开始”菜单中添加程序。
(2)从“开始”菜单中删除程序。
6、任务栏的.使用。
a、任务栏的组成。
一般情况下任务栏的左边有个“快速启动”工具栏,它可以让用户迅速打开internetexpress等主要应用程序。任务栏的右侧放置了一些图标,用来修改系统中常用的设置,如计划任务程序、输入法、音量等。
b、利用任务栏切换应用程序和窗口。
windows98系统有多任务处理功能,可以同时启动多个应用程序,每个启动的应用程序在任务栏上都有个相应的按钮,单击这些按钮,就可以在多个应用程序或窗口中切换。
c、改变任务栏的大小。
d、调整任务栏的位置。
e、自动隐藏任务栏。
单击“开始”按钮,打开“开始”菜单,单击其中的“设置”菜单项,并从其级联菜单中选择“任务栏和开始菜单”选项,这时回出现“任务栏属性”对话框。在该对话框的“任务栏选项”中选择“自动隐藏”,再单击确定。
msn(中国大学网)。
小学计算机课件(精选15篇)篇十五
1、歌曲:《小铃铛》。
《瑶家儿童爱唱歌》。
2、欣赏:弹拨乐合奏《快乐的哆嗦》。
二、教学目标。
1、让同学在不同活动、游戏中感受和体验“do、mi、sol”三个音的的音高。
2、通过学唱歌曲,复习巩固“do、mi、sol”三个音的音高,并参与歌舞扮演。
3、能用“do、mi、sol”三个音随意地组合成自身的歌。
三、教学重点:
学唱好歌曲《小铃铛》和《瑶家儿童爱唱歌》。
四、教学难点:
通过在活动和游戏中,让同学感受和体验到“do、mi、sol”三个音的的音高。
五、教学方法:
听唱法。
六、教学用具:
琴、录音机、录音带、三角铁、碰铃、课件等。
七、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瑶家儿童爱唱歌》。
1、创设情景。(播放背景音乐《瑶家儿童爱唱歌》)。
(1)、教师随着瑶族音乐跳起瑶族舞蹈。
(2)、邀请同学随着音乐也跟着老师跳起瑶族舞。
(3)、节奏语言引入,请同学用这样的步伐跟老师边跳边读:
ˇ××××|××××|。
小朋友喽去瑶寨喽(口念歌词手拍节奏)。
2、看:播放多媒体课件《瑶家儿童爱唱歌》,请同学观看瑶家儿童的歌舞。
3、唱:请同学一起唱《瑶家儿童爱唱歌》。
(1)、师生接龙游戏演唱。
(2)、分成小组进行接龙演唱。
(3)、比一比,看哪一组唱得既连贯又准确并评出红旗组。
4、动:播放多媒体课件音乐请同学模仿瑶族舞步跳起来。
5、忆:启发同学考虑这首歌由哪些音组成。
6、创:请同学用“do、mi、sol”创编歌曲。
7、汇报扮演,请同学演唱自编的歌曲。
一、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听赏《快乐的哆嗦》。
1、课前准备:请同学自制小铃铛。
2、玩玩、动动。
(1)、教师反复播放弹拨乐合奏《快乐的哆嗦》开头局部。
(2)、请同学听到:solsolmi|solsolmi|……的音乐时,向上挥挥手。当听到:domimire|doredola|……的音乐时,向下挥手。
3、游戏。
(1)、教师发给每个同学一张卡片,卡片上可能是do或mi或sol。
(2)、当老师弹奏do或mi或sol,听到弹奏的同学出示相应的卡片并打出手号唱出唱名。
(3)、请同学比较什么音高什么音低?
三、学唱《小铃铛》。
1、请同学轻轻敲击自制的简易铃铛。
2、教师也轻轻敲击《小铃铛》的旋律,让同学感受到原来“do、mi、sol”三个音也可以编成那么好听的歌曲。
3、让同学随着伴奏音乐一起唱《小铃铛》。
4、教师教同学唱唱名并打着手号。
5、请同学边唱歌曲边用自身自制的铃铛配上伴奏。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