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应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从而促进教学的科学性。在参考这些教学计划范文时,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实用16篇)篇一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视对两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
和归纳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8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
2、笔算乘法。4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把练习十四第2题制成香蕉形的口算卡片。注意补充相关的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题,如:32×20、13×300。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口算下面各题。
40×460×530×3300×7200×8。
12×424×213×332×311×5。
自己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需要用整十、整百数解决的问题,可以是与教材上完全相同的问题,也可以是不同的。
例如:“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对于学生想出的方法,尽可能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全体同学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例如:300×10300×9+300=2700+300=3000。
100×10×3=1000×3=3000。
300×303×3=9→300×3=900→300×30=9000。
300×10×3=9000。
教师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比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23×30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样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方法。例如:42×10→42个10→420;
42×10→40×10+2×10→420……。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次体验成功。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完成教科书第58页“做一做”中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结合订正过程,有意识地选择两、三道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小精灵儿童网站]。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结合“做一做”中的口算,引导学生总结口算方法,发现规律。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开始做题前,提出:看哪一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能全做对。
完成后,集体订正。对全体都对的小组给予表扬,奖励小红旗一面。
3.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十四第3、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和小伙伴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
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香蕉形口算卡片,组织学生做“摘香蕉”游戏。说明游戏规则:谁算对卡片上的题,就把香蕉摘下来。
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请学生谈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实用16篇)篇二
教学内容:设计新校园(课本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学校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在课前教师要先让学生为本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以调查形式写出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调查的内容,可以用平面图的形式画出,也可以用文字来记录。最好要说明位置。
2、教师要准备一些平面图。
(1)小组设计时用的。
(2)教师讲解时用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我们每个人都是校园的小主人,你喜欢自己的学校吗?相信你们对学校的每个地方都很熟悉,校园这样设计你满意吗?你想让校园的那些方面得到改进和完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的知识一起来设计一下我们的校园,让我们的校园更美,更有特色,富有生机。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2、让学生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规律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调查、收集、整理、分析信息。
(出示某校园的平面示意图)。
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师:这样的校园设计你觉得怎样?
师: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你满意吗?你还有什么建议?
开展小组活动:
1、小组交流: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了解到其他校园的情况。(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
3、小组讨论:我们的学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4、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三、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手设计)。
提示:根据新规划画出新校园的平面图。为了把图画得美观、合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各建筑、设施在图上的方位(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注意各建筑、设施在图上的大小,比例要适中。
(3)先用铅笔画,再涂上合适的颜色。
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四、展示各小组设计的作品。
1、各小组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个设计的优点和不足,再说一说你喜欢那一个设计,为什么。
2、板报展示每人的校园设计图,让同学们去参观交流,评出最优秀校园设计奖。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谈谈你的收获?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实用16篇)篇三
练习目标:通过各个方式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过程:
一、个人加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不管是不是有余数,只要是平均分我们就用除法来解决。
现在老师有12个羽毛球,我要分。
给5个同学,那么先请同学们想想能不能刚好分完,如果不能,那么每人能分到几个,还剩几个?(解决第1题)生做完后老师实际分分,验证学生的答案。
先请学生读第2题,然后让学生用。
圆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写出算式,并把结填在书上。最后说说为什么选择那种装法。
先读第3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在独立做,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第4题,也可以留在课后独立做。
师出示:35÷8=4---3。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5里面有4个8还多3个。也就是4×8+3就能得到35。
也就是说除数×商再加余数就能得到被除数。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验算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结果。学生用这种方法来完成第5题。学生先试着做,老师提示这道题目是平均分的。帮助学生理解彩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正5边形的周长,一部分是剩余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实用16篇)篇四
三维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
三、全课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实用16篇)篇五
第一、加强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
有不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单地模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变化了情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义,而不能全面掌握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
第二、重视和加强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
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三年级下册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
第三、观察活动:
所谓观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注意。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察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实用16篇)篇六
1.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官”等14个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西门豹的资料。
2.投影片。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挂图(或播放课件),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揭题谈话。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绸”是翘舌音,“尚”是后鼻字,“麻烦”的“烦”读轻声。
认清字形。“渠”是上下结构,“灌”是左右结构,不要和“罐”相混,注意“溉”与“概”的区别。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
课文释疑,学习“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
问题: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读后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四次问答的内容。
2.在学生自读、讨论及教师点拨的基础上,概括出西门豹四次发问的主要内容:
a.了解原因。
b.了解作恶的坏人及其头目。
c.了解受害者。
d.了解漳河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
4.引导学生探究。
a.从哪里可以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b.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
c.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研读探究,学习“破除迷信”部分(第10~15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
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记下读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讨论。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a.西门豹怎样惩治巫婆的?
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的有关重点语句,让学生体会西门豹的巧妙之处。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关键,是说新娘不漂亮,这个借口既救了新娘,又为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提供了理由,一举两得。一句“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就客客气气而又坚决地叫卫士抱起巫婆,将她投进了漳河。
b.西门豹怎样惩办官绅头子的?
启发学生体会假戏真做的妙处:西门豹待巫婆“沉下去了”后,还“等了一会儿”,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又叫卫士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c.西门豹怎样教训其他官绅的?
引导学生读有关语句,体会西门豹讲究策略、区别对待:“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请你们去催催吧!”“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官绅一个个求饶,西门豹还说“再等一会儿”,显得煞有介事,最后才让官绅们“都回去吧”。达到了惩办首恶、教训胁从的目的。
d.教育了广大老百姓。
要引导学生知道西门豹不仅惩治了恶人,让百姓看清巫婆、官绅骗钱害人的真面目,还破除了百姓心中的迷信,明白要防涝必须治水、兴修水利。
3.观察插图,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读文看图,抓住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对照插图,发挥想象,说说他们怎样“求饶”,“求饶”些什么,让学生借官绅之口说出河伯娶媳妇的真相,加深对官绅们丑态的了解,进而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所达到的效果。
[《西门豹》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实用16篇)篇七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三分钟)。
真聪明!今天我们就利用数学课研究研究生活中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可能性)。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既活跃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身边到处是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玩一玩:
1、活动一----转盘(五分钟)。
同学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转盘)现在老师想转动它,大家猜一猜指针最有可能停在哪种颜色上?(学生说)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转动转盘,验证。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转盘,想不想再猜一猜?(出示两个转盘,学生观察,判断)。
班内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说可能性大的原因。
设计意图:在判断的基础上说明理由,是锻炼孩子判断说理的能力,初步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某些事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会不同,同时体会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活动二----抛纸杯(十二分钟)。
1)问:老师这里有一个纸杯,如果老师把纸杯抛出去,掉到桌面上,大家猜一猜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猜,引导学生补充完整三种情况)。
2)问:出现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一样大吗?(学生猜)。
3)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抛纸杯,验证一下。
活动要求:
a、先独立活动,每人抛5次,把抛的结果记录在抛纸杯表格中。
b、抛完以后,小组长汇总,把你们小组出现每种情况的次数进行合计。
c、组长统计完以后,观察组长记录的表格,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d、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小伙伴之间的合作,仔细观察,认真操作,认真记录。
4)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到小组中,指导学生的活动。
5)班内反馈。
a、请学生在班内说说自己的发现,用出现次数的多少来证明可能性的大小。
b、看到这种情况,你有问题吗?(如果学生提不出,教师问)为什么纸杯躺着的可能性大呢?(让学生说说)。
c、与我们的猜测怎么样?看来,同学们的猜测能力很棒!
过渡语:我们平时都玩过纸牌,现面咱们看一看纸牌中有没有我们要研究的可能性。
3、活动三----摸纸牌(六分钟)。
第一步:摸纸牌。
1)教师出示盒子,内装1黑桃2红桃。“盒子里有1张黑桃,2张红桃,任意摸出一张,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那种花色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2)盒里再加3张梅花。“如果老师再放入3张梅花,任意摸出一张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那种花色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为什么”
(出现三种可能性与牌的颜色有关)。
第二步:讨论。
1)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会有哪些结果,填在表格里。
2)班内反馈:三种情况(黑黑、红红、黑红)“哪种可能性比较大?”
3)摸牌验证。9个人上前抽牌验证,组长纪录。
4)观察摸牌记录,说说发现。“观察你们的摸牌记录,是不是我们猜测的三种结果,哪种可能性最大?”
第三步:练习(四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两个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人文性的教学内容能有效的接轨学生的生活现实、有效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通过小组探究,学会合作学习,进一步验证可能性发生的大小与什么密切相关,从而为推理和猜测提供理论依据,弥补各自知识上的缺陷。
4、活动四---抛骰子(八分钟)。
师:同学们真棒,都可以当猜测家了。可能性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来读一读这个小知识。课件出示“你知道吗?”,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瞧,在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可都是有心人,那比赛中,会怎么样呢?下面请同桌小朋友,一个当甲、一个当乙,进行比赛,以抛骰子决定胜负,每人抛一次,如果抛到骰子数大于2,甲胜,在这里打个钩,如果抛到小于2,乙胜,在这里打个钩,如果抛到2,重新来一次。
请同桌小朋友一边玩一边填写记录表。
活动结束,师:哪一桌小朋友愿意把你们玩的结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
师:你喜欢当甲,还是当乙?并说说为什么?
(甲胜的可能性大,乙胜的可能性小)为什么说甲赢的可能性大,乙赢的可能性小呢?
(甲抛到3,4,5,6就赢,乙抛到1才能赢)。
师:我们小朋友真聪明,从实验中发现,甲只要抛到3,4,5,6就赢,有四次机会,乙只有抛到1才能赢,只有一次机会,结果是甲赢的可能性比较大,乙胜的可能性比较小。那你们觉得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不公平)。
师:那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他们的比赛变得公平?
小结:我们同学多会动脑筋啊,用自己的智慧,使比赛变得公平而有意义!
设计意图: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游戏的公平与否,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实际基础出发来解决,使学生发现问题并很好的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人文性,因为学生需要的不是复制别人的数学,而是去构建自己的数学。
三、返回生活,巩固延伸(两分钟)。
师:这节课的学习,你快乐么?为什么?
师:小朋友今天学到的还真多,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说说生活中摸奖的现象吗?
师:那你想跟周围摸奖的人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你快乐吗?”我们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而且更加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用数学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现象,进一步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保持好奇心继续去学习,这才是我们最理想的.数学课堂。
四、思考。
1、盒子里装9个白球,3个黄球,1个红球,闭上眼任意摸出两个球,结果有几种可能,请列举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有了充分的感官认知,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让学生把感官认知与理论结合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事物发生可能性的理性认识和思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实用16篇)篇八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具体安排如下页表。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
标题具体内容及要求。
主题图校园场景图。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四边形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及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周长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估计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四边形的认识:1课时。
平行四边形:1课时。
周长:1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
周长的练习课:1课时。
估计:1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实用16篇)篇九
三维目标:
1、通过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的正确率。
2.复习运用计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32页例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订正。
师:笔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小结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八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几题进行验算。小结验算的方法。
三、解决问题:教学第32页例2。
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后提出数学问题。
上层和下层共有几本?上层比下层多几本?
上层和中层共有几本?上层比中层少几本?
上、中、下共有几本?下层比中层少几本?
2、对提出的数学问题先估算,再笔算。讲评订正。
四、练习八的第2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讲评:你是怎样想的?
3、师:还剩下这些鸡蛋对吗?怎样验证?学生进行验算。
4、订正: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五、全课小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实用16篇)篇十
教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卡片、尺子等测量工具。
教学方法:
教法: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课件演示,交流感受、互动合作等方式教学。
学法:“玩中学”、“趣中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动物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小灰兔(显示)和小黄狗(显示)。它们俩都说自己跑得快,这不今天就来比赛来了。小灰兔围着这个花坛跑一圈(动画演示),小黄狗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跑一圈(动画演示)。结果小黄狗跑得慢,可是它却不服气,说:“不公平,因为我跑得路远”。小灰兔却说:“不对,不对,我跑得路才远呢!因为长方形还比正方形长呢!”小黄狗说:“我跑的正方形还比长方形宽呢!”它们吵了起来。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一)长方形的周长。
1.提问:什么是周长?周长指的是哪里?举例说明。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2.提问:老师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8米(显示),宽是4米(显示),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教师利用课件形象直观的演示可能有这三种:
(1)8+4+8+4=24(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依次相加求周长。
(2)8×2=16(米),4×2=8(米),16+8=24(米)。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道理,用2条长的和加2条宽的和求周长。
(3)8+4=12(米)12×2=24(米)。根据一条长加一条宽的和就是长方形的一半,那么两个(长+宽)的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
有的学生还想出了第4种,第5种方法……。
6.比较这几种不同的算法。
接着,我让学生比较这几种算法,哪种方法最简单?通过比较,找出区别,暗示性的让学生注意策略的最优化。
7.举例应用知识:黑板4.1课桌100.40打印纸30.20等。
(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已经解决了,那正方形游泳池的周长该怎么算呢?我们来看,当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件演示长方形变为正方形)正是小黄狗跑的游泳池的图形。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6米,四条边都相等,那算出他的周长就很容易了。
学生汇报。说说道理,四边都相等,可以快速的求出6×4=24米,运用边长×4来求正方形的周长。
(三)小节。
通过开始的猜想,然后我们用多种方法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
三、知识应用、深入研究。
利用课件出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一、计算小兔子长方形奖状框的周长。巩固了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应用能力。
活动二、计算小兔子正方形手帕的周长。巩固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活动三、求菜地篱笆的长。一块长方形菜地,一面靠墙,三面围篱笆,求篱笆的长。课件出示长方形菜地图。
活动四、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领奖台正面这样一个不过则的图形该怎样求它的周长呢?学生思考交流,让学生注意看,好好想,课件演示图形变化过程。当图形变成长方形的时候,学生们计算图形周长。
四、知识拓展、动手实践。
动手测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现在请你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它的周长。
(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卡片、铅笔、记录纸、尺子或三角板等进行操作)。
五、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能把你今天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回家后请选择你喜欢的物体,比如数学课本,测量并计算出它的面的周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实用16篇)篇十一
使学生了解和基本掌握用扑克牌算“24点”的方法,能根据4张扑克牌上的点子数,选择计算。
算方法和过程,算出“24点”的结果。
使学生经历学习、计算得数“24点”的过程,了解通常可以用不同的牌算出24点,相同的牌可能算出“24点”的不同方法,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培养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等品质,发展学生数感。
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合作、交流算法,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感受计算游戏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用四张扑克牌算“24点”。
教学准备:a-10的扑克牌。
故事导入,激趣引新。
同学们,瞧,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什么?你对扑克牌有哪些了解?课前,就让我们跟着水木宝宝来了解一下扑克牌吧。
可以利用几张牌?其中的a看作1。
每张牌只能用1次。
用加减乘除进行计算。
最后得数是24。
你能从这些牌中拿出几张牌,算出24点吗?
小结:刚才有的同学拿出2张牌算出24点,有的同学拿出3张牌、有的拿出了4张。看来要算出24可难不倒大家。
但是为什么有的同学拿的。快,有的同学却算的慢呢?算24点有没有什么方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计算24点的方法上。
复杂的问题,要从简单的研究起。
新手任务,对对碰。
师:拿两张牌,刚才同学们拿了哪两张牌?你是怎样想的?
也就是说当同学们看到4的时候就想几?(板书:4×6=24)。
是呀,4和6是算24的一组黄金搭档。
看到8的时候又想几呢?(板书:3×8=24)。
3和8也是算24的一组黄金搭档。
师:现在你看到了几?只要想几?
小结:4和6,3和8是两组好搭档,算24点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用到它们。
升级任务,凑凑乐。
(一)活动。
刚才我们是随意拿牌算出24的。如果现在老师规定拿3张牌,你行吗?动手拿一拿。
生反馈。你拿了哪几张牌,是怎样算的?
这个算式中有几?只要想几?这个算式呢?这些算式都是想了黄金搭档。
这些算式呢?多了就减去,少了就添上。
我们可以说这就是去多补少法。
(二)巩固练习。
同学们,现在像这样给你三张牌,每张牌用一次,通过加减乘除你能算出24点吗?
第一组:2,3,4。
你看到了几,要想几?
看到3,想到三八二十四,2×4=8,
看到4,想到四六二十四,2×3=6。
看到2,想到2×12=24,三四正好是十二。
小结:总而言之,这些方法都是用连乘来计算的。算24点的时候,可以想想能不能连乘。
第二组:3,8,9。
你是怎样想到的?
看到3,9和8凑不出8,不行。
看到8,找3,9÷3=3。8×3=24。这里的3是算出来的3,不是题目中的3。
第三组:10,5,9。
这一组中,没有黄金搭档中的数,那么我们怎样算呢?可以用去多补少的方法。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认为怎样能算出24点呢?有没有经验分享?
小结:看来在三张牌中,如果有2、3、4、6、8这些数,我们可以优先考虑黄金搭档法,如果不行,或者没有这些数,我们就考虑去多补少法。黄金搭档法和去多补少法都是可以的。那么这两种方法有没有优劣呢?咱们继续来研究。
挑战任务,提升技能。
(一)尝试探索,理清思路。
大家已经能用三张牌算出24点了,四张牌你们能算吗?
出示:1,2,5,8。怎样算出24点。小组交流。
这个同学是用什么方法来做的?他看到了几?想几?
虽然题目中没有4也没有6,但是咱们凑出了4和6,是啊,当四个数计算时,咱们还要注意有没有这样隐形的黄金搭档呢!
小结:现在,你有没有新的经验想和同学们分享?
小结: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想3×8=24.也可以想2×12=24,还可以利用隐形的黄金搭档算出4×6=24。
同学们咱们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式子来计算24点,其实归根结底都是运用了黄金搭档法。
(二)练习巩固,灵活运用。
下面,我们就来1分钟抢答,看看同学们能想出哪些方法?
同学们听,他是用什么方法来算的?
4、5、7、8。
2、4、7、9。
2、6、1、8。
你有什么心得?
看来要快速还是运用黄金搭档法几率高,咱们可以优先考虑。
终极任务,能力比拼。
播放视频。六人一组,将牌打乱,任意发四张牌,谁先算出24,获胜,牌就归谁。如果算不出,则换牌再算。
每一组哪些同学获胜了,分别赢了多少牌?老师采访你一下,你是怎样算的这么快的?与没有什么秘诀。
五、全课总结。
(一)回顾总结。
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是呀,这节课同学们不断挑战自我,不仅算出了24,还发现了计算24中的这些小秘密呢!
(二)你知道吗?
提问:那么为什么人们算24,不算18、36等等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注意:你们知道为什么咱们玩的这个游戏叫24点,不叫20点或者23点呢?
经计算机准确计算,一副牌(52张)中,任意抽取4张,有1820种不同组合,其中有458个牌组算不出24点。如果从a~10(40张)中任意抽取4张可有715种不同组合,其中有566种组合可以算出24点。
24可真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24,一天有24小时,就有了24计时法,24节气等等。数学知识不仅有趣还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数学家陈省身说:世界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实用16篇)篇十二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1、体会面积的意义。
2、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一)拍手游戏。
(二)比一比手掌面。
(一)认识物体的表面的面积。
1、找一找: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身边物体的面。你找到哪些物体的面?
2、摸一摸: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物体的面,现在就来摸摸这些物体的`面吧!
3、比一比:同学们,摸了这些物体的面,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物体的面有的大,有的小,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课件出示: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4、说一说:谁来说说其他物体的面积?
(二)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什么是封闭图形。
2、辨一辨:(课件出示五个图形)师:请大家判断一下。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封闭图形,哪些不是封闭图形?(把不封闭的图形隐藏)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课件出示)。
(三)总结面积的意义。
师: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课件先出示: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出示: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全班齐读两遍。
(四)基本训练。(课件出示:课本41页练一练第1题。)。
(一)(课件出示)探密游戏,激发比较的乐趣(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大小)。
(二)小组汇报。师: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的呢?
(三)师小结比较的方法,比一比哪种方法好。
(一)小小设计师。(课本40页画一画)。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
1、明确比赛要求,创意要求:在方格中画3个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7个方格那么大。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2、小组内交流作品,数数他的作品是不是占七格?然后欣赏他的作品!
3、投影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4、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二)数一数;课本41页练一练第4题。(课件出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实用16篇)篇十三
电影院。(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经历估算的过程,会解释估算的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法:引导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电影院吗?电影院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借助“电影院”来继续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板书课题:电影院)。
投影出示教材第36页的“电影院”情境图。
师:这幅情境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
1.估算的方法。
师:通过观察,我们能知道哪些信息?电影院的座位够用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生1:我们知道看电影的共有500人,这个电影院的座位共有21排,每排可坐26人。
生2:电影院的座位够用,如果电影院的.座位仅有20排,那么电影院里就共有20×26=520(个)座位,520500,所以够用。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电影院里的座位想成20排,每排想成25个,共有20×25=500(个)座位,500=500,所以座位够用。
师小结: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估算出电影院的座位总数,然后把它与学生的总数进行比较。若学生总数等于或小于估算的座位总数,则坐得下;若学生总数大于估算的座位总数,则坐不下。
师:总结一下,座位总数是如何估算的呢?
生:估算时,把座位排数或每排可坐的人数(即每排座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几十五的数,然后用“座位排数×每排座位数”求出座位总数的估值。
师小结:把已知的数据想成稍小一点儿的数据后,结果大于或等于要求的数据,那么原来数据的结果一定大于要求的数据。
2.计算方法。
师:那么大家一定想知道这个电影院具体一共有多少个座位,那怎么列式呢?
生:把每排的26人×排数21就可以了。(师板书:26×21=)。
师:怎么算呢?
学生既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同桌交流。
生1:先算前20排共有520个座位,后面还有1排有26个座位,一共是546个座位。
20×26=520(个)1×26=26(个)520+26=546(个)。
生2:我是用上节课学到的列表的方法算的。(教师用投影仪演示列表法)。
生3:我是列竖式算的。
学生叙述,教师板书。
师:太好了,你们的这三种方法都很好,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
师:用竖式的计算方法简便易学,大家一定要掌握。
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2。
师:刚才我们通过估算知道了电影院的座位大致是多少。那这道题怎么估算呢?
学生和同伴讨论,师巡视辅导。
生1:我觉得应该比380多。我是这样估算的,我把12看成10,38×10得380。(师板书:38×10=380)。
生2:我觉得应该比480少。我把38看成是40,40×12得480。(师板书:40×12=480)。
师:大家看一看,为什么会出现两个估算答案?
生:一个是取38的邻近的整数来估算,乘数变大了,所以得数比较大;一个是取12的邻近的整数来算,乘数变小了,所以得数比较小。
师总结:得数应该是在380和480之间。
师:我们用竖式算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然后指名学生板演。
小结:估算可以快速估出得数的大致范围。
三、师生归纳总结。
师: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吧。
生1: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乘,最后把两个积相加。
生2:也可以列竖式计算,先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师:这个计算方法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熟练掌握。
板书设计。
电影院。
26×21=546(个)38×12=456(元)。
答:电影院有546个座位。答:买电影票需要456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实用16篇)篇十四
练习内容:
练习九第2(2)、3、4、5题,了解“你知道吗”的内容。
练习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表象认识,进一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练习量边长、比角,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不同之处。
3、练习用七巧板拼图,培养学生的相象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练习重点、难点。
第3、4两题,即平行四边形与正、长方形、梯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另别。
练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找出下面图形中的四边形打上“”,给平行四边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二、练习。
(1)第4题。
观察说出3个四边形的名称。
用学生尺分别量一量这3个四边形每条边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3个四边形的各个角,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角有什么不同?
汇报小结。
(2)第3题。
观察回答:下边画的是平行四边形吗?
用手比一比,怎样改能使它成为平行四边形?
动手画一画。
(3)第5题。
模仿拼图。
三、练习小结。
四、课后延伸。
用七巧板拼出自己想象的图形,越多越好。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实用16篇)篇十五
三维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同时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2、联系实际,初步渗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到云南去旅游。(出示例图)。
昆明的旅游景点是石林、大理的旅游景点是三塔、丽江的旅游景点是玉龙雪山。
1、你还观察到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师:大理到丽江有多远,我们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来理解。
3、3、学生估算大理到丽江,汇报估算的方法。
4、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在小组中讨论。
517十位退1后能减4吗?怎么办?
—348百位退1给十位,这时十位上是几?
169十位上的6是怎样算出来的?
5、“做一做”
6、学生讨论计算的方法和注意点,教师小结后揭示课题。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六的第1题,把小蜜蜂和相应的花连起来。
2、用数学:第2题。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道题,订正时说计算过程。
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两个问题,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教学后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全册(实用16篇)篇十六
学生已具备知识点是二年级已经会求两位数的近似数,已经学了几百几十加减加几百几十。.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新课导入。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教材习题。
提问:这里接近200的有几个数?其中最接近200的是哪个数?小结:估计时看实际情况,有时候是需要估到整百,有时候需要估到几百几十。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a、求准确数解答问题。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
b、估算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
师: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c、阅读教材。
d、教材投影板书,师生一起进行书写格式的训练。
e、做一做。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196+226<441200226196+226<441200230小结:和例题比较,例题是尽管把数据难看小点,和还是大于441,所以座位不够。做一做是尽量把数据看大点做比较,结果和还是小于441,所以座位一定有多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8题。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