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政治表现及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报告篇一
以《高考大纲及说明》为依据,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夯实基础,通过综合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
一、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本届高三文科有3个班,其中将高二的一个艺术班的学生均分到三个文科班中去。学生的整体基础较差,基础知识掌握不好,缺少解题能力。
二、备考依据:
《2012广东文综高考大纲及说明》,《金榜夺冠2012高考地理总复习》及相关练习,《区域地理》(自编资料),地理教材等。
三、工作目标:
地理学科涉及内容多,但是考试内容却有限,而且每年考试题都具有不重复性,因此一轮复习的重点就是全面夯实基础,要使复习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省时性。对于高考重点知识要大讲特讲,讲深讲透,而非重点知识少讲略讲,不考内容干脆不讲。避免走弯路.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
四、具体措施:
(1)钻研考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着眼教材,建立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1、分析考纲,把握考纲变化。
2、全面了解教材,把握重点。
3、突出主干,落实基础。知识系统化。
4、注重总结。特别是地理事物、现象规律分析。
(2)研究历年高考试题。
老师要对近五年的高考题进行研究,要将高考题做全、做透、做通。要注意搜集高考信息,了解高考动态。
(3)精心组织教学:
1、备课: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课,要在把握高考方向和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搞好集体备课,每一堂课都要做到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
2、上课: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上好第一堂课,上课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补差提优。要注意做到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3、课后反思:认真总结每堂课的得失,养成每课一反思的习惯,并能记录下来。本学期每篇讲读课文的备课中都能体现课后随笔。在反思中求进步。
(4)精选、精练、精评
进入高三,练习越来越多了。堂课要有练习,每个单元有小测验,每个月有月考。怎么样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好的题目,掌握最多的知识,往往成了成败的关键。
首先,教师对试题要精心挑选。所以老师要多做题,要分析试题,要把握高考题的特征,要学会自己命题。
然后,老师将自己精心挑选的试题在合适的时间布置下去。有的可能适合做课堂练习,有的可以做例题,有的适合做考试试题。而且要注意时间上的安排,要做到短、频、快。题不在多,关键要精。
试题讲解要及时,要讲透,要注重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培养,还要强调答题的规范化,用词的专业化。
五、高三地理复习时间安排
1、第一轮复习(2012年8月—2013年2月)
世界地理、中国地理(2012年8月—9月)
必修一(2012年10月)
必修
二、必修三(2012年11月—1月)
2、第二轮复习(2013年2月—4月)--地理专题复习
3、第三轮复习(2014年5月)---综合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二轮复习采用专题模式,主要是强化主干、构建体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针对学生的失分情况,首先,强调审清题意,做题时找出每个问题的关键词;其次,加强地理专业术语的规范,在讲授时用语要科学、规范、准确,要用地理术语来表达,切忌用方言;第三,要充分利用各种示意图,让学生建立形象的地理表象,提高地理图表分析能力;最后,培养答题技巧,如尽量少而精,如果没有把握则不如多答。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则可适度模糊。一定要做到条理清晰。
第三轮复习则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文综套题训练,查缺补漏。
思想政治表现及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报告篇二
转眼间已经进入高三,高三是广大学子奋勇拼搏的关键节点,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即将得到检验,学子们即将怀揣着梦想迈入大学去书写不同的人生。根据湖北省2006-2013年考纲,联系我们**七中2014届高三文科学生的现状,2014届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的工作计划是:夯实双基、落实重点,规范训练、提升能力,滚动式地精练精讲,科学备考、人文备考。
1、针对实际,认真备考。
我们高三地理备考组通过研究湖北省历年《考试大纲》及《新课程标准》,备考教师向上届高三地理教师取经,积极参加省市高三地理复习备考会,研究高考试题特点,精选、精炼试题,以计划为指导、调控,落实好各个阶段的复习目标和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注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回归课本,让学生把薄书读厚,认识到书本是练习题的“母亲”,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从源头抓起,把握高考方向,提高复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凸显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呈现目标突出选拔性、试题注重原创性、内容体现思想性的特点;综合题考查内容是区域性的综合,考查方式探究性居多,命题趋势具有时代性。针对学生看不懂、想不全、写不清的基本情况,新任高三教师整体把握高考特点,老教师探索落实具体知识的途径。整个备考过程,坚持以地理组教师合作为单元的备考策略,坚持集体备课,把个别优秀教师的经验转化为集体的财富,集体选题,集体交流归纳、总结和反思的答题技巧,提高地理备考效率。
2、步步为营,细化备考
高三地理复习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从2013年8月-2014年12月,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回归课本,对课本进行整合,按照合格高中生的标准和考试大纲提取知识的范围,建构和完善地理知识体系,能够融会贯通。
(1)明确课程思路
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构建新的知识观、教材观、教学观。第一轮复习是课程的复习,而不是教材的复习。
整个课程复习一定要贯穿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必须把整个教材作为一个整体,以区域为对象,以理论为指导,以综合为方法,注意内容的前后联系,注重知识的重新整合。
(二)强化课堂的开放性
第一轮复习要注重学生地理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真正认识地理学的核心价值。一是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动手、动脑,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二是许多地理知识可在实践活动中获取或得到验证;三是大量的地理知识可直接用于指导生产和生活实践。比如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演示、地理制作和地理专题研究等。
(三)形成正确的地理核心价值观
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和形成就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就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协调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的不懈追求,强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处理人地关系的最高境界,人地关系是地理教育的永恒主题,是地理学最重要的思想,也是一种哲学思想。
(4)以区域地理进行统整
以典型的区域地理为案例进行重点分析,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所以,综合性和地域性是地理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两个最显着的特征,也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
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的活动建议中提出了许多用高中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建议,如必修1中建议:收集家乡某条河流的资料,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流的治理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等;又如必修2中建议: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列举的典型区域为案例并有机结合区域地理内容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5)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进行复习
地理环境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立体空间,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区域性、规律性和动态性,体现了整体性、层次有序性和动态性这系统论的三大基本原则。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来认识和分析地理环境,把地理环境看成一个庞大的系统,是当今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学重要的学科思想。
(六)全面、辩证地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课程标准中关于宇宙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宇宙、天体及地理环境是运动和变化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运动与时空分布是有规律的,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地理环境具有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地理环境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人类在认识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保护环境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等都是地理哲学思想的具体内容。
比如在讲到台风、火山、沙尘暴、寒潮等内容时,不仅要强调其灾害性,还要全面、客观、辨证地分析其好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从宏观到微观引导学生全面、辨证地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问题,以培养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成因、分布、演变等,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个阶段从2014年1月-4月,通过专题复习,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在这个阶段按考试大纲的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加强知识联系与运用,完善综合能力结构,能够触类旁通。
(1)统揽全局、突出重点
地理学科内容多,考试范围广,如果实行的是“求全”的复习思路,似乎面面俱到,但实际上只能是浅尝辄止,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求全”导致不落实,不如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难点,就某些核心问题举一反三,不断训练,或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2)落实区域差异思想
区域差异思想是地理学的重要思想,在落实此方面的知识时使用比较法容易落实。特别是在复习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这部分知识时要尤其关注学生的两种倾向,其一是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学的得心应手,其二是对空间感比较差的学生,他们学的浑浑噩噩,不知身在何处。故在复习区域地理知识时要强化区域差异思想。
(3)紧扣图像、图表,强化单项能力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在高考试题中每年不乏大量图像、图表的内容,这些资料不仅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还包括现代信息技术产生的图像。由于试题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基本上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试题的切入口。一方面可以引用地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避免试题雷同和猜题押宝;另一方面有利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
在地理备考中特别强调熟练使用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在复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梳理知识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进行迁移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平时复习中,首先要认真地读好书及配套图册中的每幅图表,弄清图表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绘制方法,图表所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特征是什么,以及此类图表还可以表现哪些其他的地理要素以及此类图表的一些变式。
(4)关注热点,拓宽视野
目前地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大气污染与水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生态灾难等等。这些是世界和我国正在或已发生的重大事件,我们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三个阶段从2014年5月-6月,通过整理提升,查漏补缺,调整状态,达到从容应对。一方面通过对错题的自我总结:自己做题的思路与正确思路有哪些不同,高考中避免错误思路重现;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可再系统地浏览历次模考、作业和易错题集,调整心态,听听轻音乐,适当放松心情,轻装上阵,迎接高考。
3、合理筹划,人文备考。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高三地理复习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而且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高三地理复习备考中坚持人文备考,坚持地理复习三观:一是整理观(全年统一布局、年级相互协调、教师形成合力);二是学科观(内容进度统一、方法百花齐放、资料全员共享);三是现实观(学生智力水平、整体学习氛围、教师职业操守)。处理好高考备考过程中的重要关系:一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培优、提中、补差);二是讲课与练习的关系(少讲精讲、精讲精练);三是记忆与理解的关系(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四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主动观察与被动倾听);五是选题与出题的关系(精选精练);六是心理与生理的关系(劳逸结合、提升心理素质)。
如果说,高中三年的生活是一首歌,那么,高考就是这首歌最重要的音符;如果说,高中三年的生活是一首诗,那么,高考就是这首诗的诗眼所在;如果说,高中三年的生活是一篇文章,那么,高考就是这文章的点睛之笔。在这如诗似歌的岁月,希望我们能够成就更多的星。
思想政治表现及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报告篇三
地理学科是具有综合性的学科,在文科中又具有理科性质。这种综合性加大了它的难度。体现在高三复习中要求我们一方面应紧紧围绕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按照大纲规定的能力要求,通过原理分析、规律总结形成解题能力。
而对于特长班,在教学工作中发现,艺术特长班的学生整体的学习状况比较差,大部分学生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差。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艺术专业课上,因为大部分的艺术考生每年的十二月到第二年的二月都要停下文化课进行集中培训,然后又是专业课的统考,学习文化课的时间从四月份才算正式开始,到六月份高考,时间特别紧张。这就严重影响到文化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分析艺术特长班学生的特点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予以转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因此,特长班地理教学形式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五点:
一、认真研究考纲,学习高考考试说明,分析其变动情况,研究高考试题,把握命题动向,使复习有明确的方向。结合教研室的教学进度和学校的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复习进程,勤订计划,充分利用好每一节课,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与效率低下。
二、落实基础,突出主干,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普遍反映地理知识过于零散,其实这是因为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过于偏重知识细节的掌握,而忽视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我觉得首先应该给学生一个地理知识的大体系,然后我们所学的一切细小知识都可以用它来统领来分析,这样也提高了知识的智力价值。
三、重视图表教学,加强空间思维训练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地理试题的信息一般都来源于图表,从地理图表中正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是地理的切入点。教学中应对那些考察学生思维能力、体现地理特色的地图给与充分重视。指导学生图文转换,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加以描述,对图表的解读分析、绘制都应该成为学生经常性的活动。
四、优化训练,及时批阅,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有效的练习来锻炼。高三下学期,考试频繁,通过考试和评讲,规范专业术语,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样即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考试的结果中及时反思学生的失分原因及自己教学的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思路,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针对性。
五、勤于伏案备课,批改作业
高三学生本身时间有限,要想提高作业的效果,老是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批阅机会,及时全批面批,这要求我们的训练并不是越多越好,题目适量才能起到好效果。这样既便于定时训练,又有利于学生的实际落实。
下面再说教学中的三个细节问题。
一、每节课上课前必须起立。
高三的学生学习真是紧张,每天很早起床早读,白天十几节课,大脑高度运转,晚上自习又到很晚,虽说他们年轻力壮,但是也吃不消呀,所以一下课,班上一多半的学生就会趴在桌上休息休息,结果不少人就睡着了。那么下一节课就会受到影响,特长班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上课前的起立非常必要,一是唤醒,二是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教学体现“地理味”。
地理知识细碎冗杂,图表繁多,学习枯燥无味,很多学生反映地理很难,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很无趣,很无奈。但是有的学生认为地理很有规律可循,并不需要痛苦的背了忘、忘了背,成绩很好,越学越想学,形成了良性循环。这里,学习兴趣的培养,成功滋味的体会,自信信心的建立显得十分重要。三月份有一次考试,有一题问盐碱化的形成,学生答得很糟糕,现在的学生,包括农村的有几个还能见到盐碱地呀!评讲之前,我到一个偶然发现盐碱地的地方,用手机拍了照,还带回一些,先让学生看相片,上面一边是白色的,一边是绿色的麦苗,他们说白的是雪,我说这是刚拍的,现在没有下雪,然后又让他们尝一尝,问什么味道,咸、涩,这就是盐碱化,产生盐碱的地方麦苗都死了,没有的地方庄家生长良好。然后再讲解形成原理,学生听的津津有味,兴趣盎然,豁然开朗。课堂上有了“触地说理'的机会,学生的参与意识就会非常强烈。
三、惩罚注意技巧。
高三的学生确实学劲不小,但也有部分学生觉得大势已定,不思进取。特长班学生也是这样,有的上课看课外书,有的和别人闲聊,有的戴上耳机听歌,这些学生必须管教,甚至惩罚,但处理不当,会激化矛盾,让人难堪。手机问题,各个学校都是屡禁不止,封堵还是疏导,值得深思,今年北京高考作文《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学生在答卷上一定会畅所欲言。一次,正复习时,看到两名学生耳朵塞着耳机,示意他们取下,他们笑笑取下了,一会又戴上了,我很生气。就想发作,但我控制住自己,我说,学习累了,讲个故事吧,有个青年到部队当兵,部队领导让他养猪,但是前几个人都没有把猪养好,给猪吃的不少,猪就是不长膘,瘦不拉机的,部队指着猪长得肥点好改善伙食呢,如果他能把猪喂好了,就给他记功。他想这还不容易吗,就兢兢业业地开始干了,但真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猪吃的那么多那么好,就是不长肉。他着急得恨不得睡到猪圈里,夜里也去看看猪。这下发现问题了,原来夜里部队外面的野地里有很多狼,嗷嗷地叫,白天,狼不知道躲到哪去了,夜里就出现了,围着部队叫唤,高一声低一声的,猪害怕呀,一宿一宿的不能睡觉,所以长不肥。找到原因了,采取措施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吗?学生就开始出主意了,有的说,把狼赶跑,有的说让猪白天睡,有的说把猪耳朵堵住,我说对了,就是把猪耳朵堵上,让猪听不到狼叫,用什么堵呢,学生说用棉花,用泥巴,有一个学生说用耳机呀,让猪听着音乐睡觉,学生都笑了。我说从此后,猪就很快地见长了,又很快变成了部队的盘中餐,这也证明了那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后课堂上再也没有人戴耳机听歌了。
高三的学生毕业了,特长班的学生离开了,想想挺不是滋味的,对他们有严厉的约束,有宽容的理解,有批评教育,有殷切希望。不管如何,都祝愿这群孩子将来一帆风顺,前程似锦。
思想政治表现及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报告篇四
——高三地理备考复习体会
花开花落,冬去春来,又一届高三复课再次进入百日备考冲刺阶段。在紧张的复习备考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精神固然重要,但要想在高考中得高分、少丢分,光凭努力是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方法、独到的技巧、适当的策略,这样,教师教起来自如,学生学起来轻松。
(一)明确高考目标。
高考考点告诉我们怎么考?考什么?的问题,明确了目标,教师才能知道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贴近生活、关注热点是方向,其目标重在测试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能力和迁移能力,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强调对整体知识的把握,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考核目标有明显的梯度,尤其第36题和37题,以实现高考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适当的难度。同时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准确表述、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能力。
(二)细研考试大纲。
害问题也是重点提到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考纲把太空开发、宇宙探测重点提出,这与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有关;宝岛台湾、南海的气候、地形、资源、旅游及对环境影响等,把这作为热点;10年新疆北部普降暴雪,其原因及影响;世界地理点到了几个具体国家: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中国地理甚至具体到红水河水力资源的阶梯开发,接近越南凭祥的红木家具的开发等,这是以前没有的。
(三)立足地图材料,注重相关问题。
明确了目标,把握了方向,那么如何把浩瀚无边的地理知识理成条、串成线,使学生答题时运用自如、信手拈来,我的做法是立足地图材料,注重区域定位,认识相关事物的现象、特征、规律,分析发现其形成原因,认识人地关系的相互影响。
化,学生依图索文就容易掌握一些。
对于区域地理的复习,地图的作用更为重要。学生如何快捷地掌握并会运用地图是关键。
首先,强记经纬网。经纬网是区域认定的基础,借助它可以计算距离、确定方向、认定地区。记忆的办法是掌握足够的控制性事物,如几条特殊的经线(0°、180°、东西经120°、90°)、纬线(赤道、回归线、南北纬30°、40°)所走过的地形区、大洲、国家、城市、河流、山峰。掌握了这些,那么与试题给出的区域相对位置就可以认定出来。我在教室分别悬挂大幅中国、世界地图,并用红笔勾画出重要经纬线,使学生在课余也可以无意识记忆。同时记忆具有战略地位的地区,如马六甲、波斯湾、苏伊士、巴拿马、开普敦、多佛尔、土耳其等。
其次,运用逻辑记忆,即记住东可推知西,记住南可推知北。比较记忆,将东西半球经度相同地区比较,将南北半球纬度相同地区比较,海峡与海峡比较,河流与河流比较。分类记忆,将地理事物分成若干类,分类记忆地理事物的分布地区。
最后,建立思维地图是对付无图考图题的有效方法。如:“从北极黄河站往正南走可到达哪个地点”;飞机从甲地飞往乙地的时间换算等,做这类题必须胸中有图。思维地图是将许多直观地图抽象、整合在头脑中,运用时再现。为了让学生构建思维地图,在复习中不放过任何一幅图,凡图必画,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下边画,画得多了,便可将地理事物的点、线、面组合成完整的思维地图。
(四)综合整合地图。
在第一、二轮复习中,学生头脑中已积累了大量的各式各类的地图。后一阶段复习的重点任务是对地图的综合整合,并与政治、历史相互联系,形成文综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能快速、准确地读出图中潜藏的历史、地理、政治知识。如:能从一幅欧洲政治经济格局图中解读出欧洲区位、气候、地形等地理知识;与两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历史知识。综合国力、资本主义国家霸权争夺等政治知识。在东亚季风图中能读出季风成因、特点以及季风与农业、自然灾害的关系等相关地理知识,还可以读出中国历史上借助季风航海的方向、航线、到达地区,以及中国的海外贸易与沿海城市兴起的关系等历史知识;还可从季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利与弊引申到政治学科中矛盾的双重性、一分为二等辩证法的理论。让学生尽力从各种地图中挖掘整合文综知识,对那些横向联系明显的地图重点归纳,分类整理。
总之,在地理迎考复习中,牢牢把握地图这个地理学科的灵魂,教学才能有的放矢、胸有成竹。但教学有方,教无定法,各位同行一定会有更好更完善的教学方法,敬请不吝赐教。
思想政治表现及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报告篇五
2017年高考,我校共有95个学生选报地理(包括一个美术生和一个体育考生),生源较差(只有两个本科指标),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从期末考试到广一模、佛二模,再到高考,学生成绩一直稳中有升,在最后的高考中,虽然成绩在全区的排名仍不理想,但自己与自己比,现在与以前比,自我觉得对得住学校的信任,全面超额完成学校的指标。下面就备考过程中我们备课组教学工作做简单总结。
一、分析学生,因材施教。
地理专业班共有95个学生,其中重点班(7班和8班)5个,普通班(3班和12班)88个、体育和美术生各一个。普通班的学生很多都是被其他专业调济过来的,或者是其他科目都差,没有办法才选地理,基础非常差。针对学生的实际,我的策略是:努力培养学生的信心,立足基础,两轮复习。
在高三教学工作中,我把增强学生的自信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经常通过与学生交流、找学生谈心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平时我也注意在课余谈话和课堂讲课中用言语、眼神等给他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通过各种途径来锻炼自己、展示自己。
立足基础是着眼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而定的,有相当部分学生在初中的时候根本没有上地理课,没有任何空间感,地图感。所以我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通过扎实的基础知识复习培养学生的地理感觉,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从高三上学期起,我制定了两轮复习方法,第一轮复习尽可能的把相关的知识点讲细、讲清晰,把第一轮复习当作上新课。第二轮复习是专题复习,主要是突破重点与难点,但我还特别注重对知识结构的整理,把初中地理四本书,高中地理必修两本书及选修两本书进行知识体系的整合,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和完整的知识网络。
二、抓好高考复习中"讲"、"练"、"评"、"查"等各个环节。
"讲"是备考过程老师传授知识、方法、能力的最基本途径。因此,一方面要尽量讲详细,尤其是对一些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分析,尽量用地图或地球仪或其他实物进行讲解,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掌握。另一方面讲课时要注重对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例如,复习初中地理的区域地理时,对每个区域或国家的位置与范围都展开分析,由其位置联系到气候,再到植被、河流、地形等自然要素,使学生对每个区域都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练"是高考复习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通过练才能把课本上抽象的原理转为具体的问题,才能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答能力,才能使学生知道自己知识上的缺陷,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但是,不能因为加强练习而使学生沉浸在"题海"之中,因为过多的题目使学生没有时间消化、反思。所以对练习题目要精选,尤其是套题。我一般都是把三套题组合成一套题,尽量避免错题,有争议的题,价值不大的题,使学生真正地能通过做题反映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
"评"可以使练习落到实处达到最佳效果,只做练习而不评讲,则练习效果不大。在教学实际中,评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让学生评析,也可以由老师直接评析。学生的评析可以反映学生正确或者错误的解题思路,从而使老师鼓励或纠正学生的思路,但是这种方式需要较多的时间,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不宜使用,而应该由老师评讲,且应该非常细致的评讲,展开来讲,使学生不仅知道题目的答案,重要的是掌握解题的方法及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
"查"指老师对布置的作业进行检查,包括批改、抽查。对于学习基础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检查的意义不大,因为他们知道怎样学习。但我们这类学校的学生,学习的习惯很差,非常懒。记得在上学期的一天,我上一节练习评讲课,在讲评过程中,突然发现相当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完成作业,尤其是读图分析题,很多学生都是空白的,我问学生为什么不做完。他们很坦白地告诉我因为不用交作业,所以没有认真做。从这件事情我知道自己想法是错误的。后来我无论布置什么作业,都要收上来检查,不一定全部批改,主要是抽查一部分,了解学生答题的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从而起到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的目的。
三、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读图,析图,作图等地图综合能力.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学科最具特色的知识工具,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但是,学生普遍对地图不熟,尤其是区域地图,空间定位能力很差。因此,在培养学生地图能力的过程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动手,动脑作图、析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作图加深对地图的理解。如学习区域地理时,课后作业就是要求学生描绘世界各区,各国家的轮廓;学习地形剖面图时,课后作业就是给出任意纬线,经线或区域,要求学生描出大致的剖面图;复习地球运动、大气环流、洋流等重难点知识时,要求学生画出相关日照图、风向图、热力环流图、洋流图等。对世界上重要的经线、纬线经过的地形区、气候区、海湾、岛屿等全部在课堂上由学生指图分析,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地图的印象,形成良好的地图空间感。
《高三地理备考经验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完善地理知识体系。
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地理事物和现象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而散,因而部分学生觉得地理不难学,但很难做题,尤其是第二卷,感觉到不知如何下笔答题,其实就是知识没有转化成能力。所以应该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知识迁移等思维活动,把从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在最后的时间里要善于总结规律,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构建良好的思维模式,巩固学生的能力体系,如地图能力、地理计算能力、地理概念与原理的运用能力、地理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力、对热点问题与地区区域的分析能力、地理变式图像的判读能力、典型环境问题的说明分析评价能、学科内知识的联系综合能力、审题与解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五、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
1、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地理选择题相对较容易做,因为没有不定项选择与多项选择题,训练学生做选择题的方法,一是注意事物的因果关系,往往试题要求以果推因,有时是以因推果;二是采取排除法,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对于双项选择题,由于只答一个且如果正确的话有一分,我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尽量选两个,如果确实其中一个没把握,则只选有把握的一个,但是不宜太多。
2、综合题的`解答技巧。综合题一般以区域地理为载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不同侧面或者事物的不同层面来设问。因此必须用区域研究的方法,有整体性思维,围绕着"在哪里 ""有什么 ""为什么 ""做什么 "来思考回答。答题的书写要规范,字迹要清楚,高考评分细则的制定是便于阅卷老师操作。每道大题的分值大,解答的题中包含若干个踩分点,按得分点给分。这就要求考生规范答题。另外,高考阅卷采取流水作业,老师们要在短时间内阅完一定数量的试卷,答题是否规范,是否"踩点"便成了给分的依据,字迹工整清楚能给阅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
六、注重优生、临界生和差生的个别辅导
在高考之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定时间、定学生、定地点的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成绩。转眼间已经进入高三,高三是广大学子奋勇拼搏的关键节点,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即将得到检验,学子们即将怀揣着梦想迈入大学去书写不同的人生。根据湖北省2017-2017年考纲,联系我们**七中2017届高三文科学生的现状,2017届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的工作计划是:夯实双基、落实重点,规范训练、提升能力,滚动式地精练精讲,科学备考、人文备考。
1、 针对实际,认真备考。
我们高三地理备考组通过研究湖北省历年《考试大纲》及《新课程标准》,
备考教师向上届高三地理教师取经,积极参加省市高三地理复习备考会,研究高考试题特点,精选、精炼试题,以计划为指导、调控,落实好各个阶段的复习目标和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注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回归课本,让学生把薄书读厚,认识到书本是练习题的“母亲”,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从源头抓起,把握高考方向,提高复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凸显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呈现目标突出选拔性、试题注重原创性、内容体现思想性的特点;综合题考查内容是区域性的综合,考查方式探究性居多,命题趋势具有时代性。针对学生看不懂、想不全、写不清的基本情况,新任高三教师整体把握高考特点,老教师探索落实具体知识的途径。整个备考过程,坚持以地理组教师合作为单元的备考策略,坚持集体备课,把个别优秀教师的经验转化为集体的财富,集体选题,集体交流归纳、总结和反思的答题技巧,提高地理备考效率。
2、 步步为营,细化备考
高三地理复习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从2017年8月-2017年12月,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回归课本,对课本进行整合,按照合格高中生的标准和考试大纲提取知识的范围,建构和完善地理知识体系,能够融会贯通。
(1) 明确课程思路
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构建新的知识观、教材观、教学观。第一轮复习是课程的复习,而不是教材的复习。
《高三地理备考经验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整个课程复习一定要贯穿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必须把整个教材作为一个整体,以区域为对象,以理论为指导,以综合为方法,注意内容的前后联系,注重知识的重新整合。
(二)强化课堂的开放性
第一轮复习要注重学生地理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真正认识地理学的核心价值。一是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动手、动脑,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二是许多地理知识可在实践活动中获取或得到验证;三是大量的地理知识可直接用于指导生产和生活实践。比如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演示、地理制作和地理专题研究等。
(三)形成正确的地理核心价值观
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和形成就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就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协调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的不懈追求,强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处理人地关系的最高境界,人地关系是地理教育的永恒主题,是地理学最重要的思想,也是一种哲学思想。
(4) 以区域地理进行统整
以典型的区域地理为案例进行重点分析,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所以,综合性和地域性是地理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
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的活动建议中提出了许多用高中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建议,如必修1中建议:收集家乡某条河流的资料,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流的治理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等;又如必修2中建议: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列举的典型区域为案例并有机结合区域地理内容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5) 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进行复习
地理环境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立体空间,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区域性、规律性和动态性,体现了整体性、层次有序性和动态性这系统论的三大基本原则。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来认识和分析地理环境,把地理环境看成一个庞大的系统,是当今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学重要的学科思想。
(六)全面、辩证地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课程标准中关于宇宙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宇宙、天体及地理环境是运动和变化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运动与时空分布是有规律的,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地理环境具有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地理环境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人类在认识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保护环境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等都是地理哲学思想的具体内容。
比如在讲到台风、火山、沙尘暴、寒潮等内容时,不仅要强调其灾害性,还要全面、客观、辨证地分析其好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从宏观到微观引导学生全面、辨证地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问题,以培养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成因、分布、演变等,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个阶段从2017年1月-4月,通过专题复习,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在这个阶段按考试大纲的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加强知识联系与运用,完善综合能力结构,能够触类旁通。
(1) 统揽全局、突出重点
地理学科内容多,考试范围广,如果实行的是“求全”的复习思路,似乎面面俱到,但实际上只能是浅尝辄止,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 ,“求全”导致不落实,不如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难点,就某些核心问题举一反三,不断训练,或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2) 落实区域差异思想
区域差异思想是地理学的重要思想,在落实此方面的知识时使用比较法容易落实。特别是在复习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这部分知识时要尤其关注学生的两种倾向,其一是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学的得心应手,其二是对空间感比较差的学生,他们学的浑浑噩噩,不知身在何处。故在复习区域地理知识时要强化区域差异思想。
(3) 紧扣图像、图表,强化单项能力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在高考试题中每年不乏大量图像、图表的内容,这些资料不仅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还包括现代信息技术产生的图像。由于试题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基本上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试题的切入口。一方面可以引用地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避免试题雷同和猜题押宝;另一方面有利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
在地理备考中特别强调熟练使用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在复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梳理知识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进行迁移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平时复习中,首先要认真地读好书及配套图册中的每幅图表,弄清图表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绘制方法,图表所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特征是什么,以及此类图表还可以表现哪些其他的地理要素以及此类图表的一些变式。
(4) 关注热点,拓宽视野
目前地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大气污染与水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生态灾难等等。这些是世界和我国正在或已发生的重大事件,我们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三个阶段从2017年5月-6月,通过整理提升,查漏补缺,调整状态,达到从容应对。一方面通过对错题的自我总结:自己做题的思路与正确思路有哪些不同,高考中避免错误思路重现;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可再系统地浏览历次模考、作业和易错题集,调整心态,听听轻音乐,适当放松心情,轻装上阵,迎接高考。
3、 合理筹划,人文备考。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高三地理复习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而且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高三地理复习备考中坚持人文备考,坚持地理复习三观:一是整理观(全年统一布局、年级相互协调、教师形成合力);二是学科观(内容进度统一、方法百花齐放、资料全员共享);三是现实观(学生智力水平、整体学习氛围、教师职业操守)。处理好高考备考过程中的重要关系:一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培优、提中、补差);二是讲课与练习的关系(少讲精讲、精讲精练);三是记忆与理解的关系(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四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主动观察与被动倾听);五是选题与出题的关系(精选精练);六是心理与生理的关系(劳逸结合、提升心理素质)。
如果说,高中三年的生活是一首歌,那么,高考就是这首歌最重要的音符;如果说,高中三年的生活是一首诗,那么,高考就是这首诗的诗眼所在;如果说,高中三年的生活是一篇文章,那么,高考就是这文章的点睛之笔。在这如诗似歌的岁月,希望我们能够成就更多的星。
期中考试是同学们步入高三以来的首次正式考试,结合近几年的期中试题,我们不难总结出期中试题基本是以自然地理为主的,特别是大气部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在高考中大气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考察知识点非常全面,而且都是一些基础考点,如果这次考试我们没有考好,那就要认真总结一下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否牢固,做题时在基础知识还有考试状态方面都出现了哪些问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认真总结积累经验,写出自己的试卷分析还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咱们才能为期末考试和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向自己的目标更近一步。
除了总结期中考试的经验之外,我们还应该把握期末考试的方向。根据各学校的进度,期中考试之后我们马上就会进入人文地理的复习,人文地理主要是跟人和人类活动有关的知识点,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思想去理解,人口的变化、区位的分析既有自然的原因又有人为的原因,所以在分析区位因素的题目时要把握好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另外人和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特别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产生一些环境问题,为了避免环境问题的出现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必考点之一,所以复习时要认真把握。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联系较大,平时复习时多注意教材当中涉及到的重点国家和重点区域,对于北京的高考来讲,在综合题中还是以中国区域地理为主,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要着重把握中国区域地理的内容。世界区域地理只要把握一些重点国家即可,例如: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
人文地理部分在高考中简答题的分值较大,如果在简答题中我们仅回答出人文地理试题的一般模板,我们只能得到一半的分值,人文地理的答题必须要以试题中出现的国家为背景,脱离了实际的答案就是不全面的,这也是学生在简单题方面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得分率低,所以我们才将复习区域地理摆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