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这些教学反思范文呈现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追求和对学生发展的关注。
七年级生物教学总结及反思(汇总16篇)篇一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自然学科。这门科目科学性和生活性很强,不能用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法教学,采取现代式教学方法。本学期,我担任七(3)、(4)、(5)班的生物课,在教学中,除了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我还以学生的各种活动(如实地考察、设计实验、指导生产等)为中心,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注重学生对各种事件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下是我个人对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备好教材,必须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非常熟悉,绝不是现买现卖。必须认真阅读有关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这样才可以确定每个章节的学时数。一堂课该讲多少内容是有科学依据的,决不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在熟悉教材全部内容并按教学大纲确定了章节学时后,便可以开始准备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其次,备好学生,考虑的是教材的内容,学生是否熟悉,在学生的阅读经历和生活经历中是否曾经遇到过,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运用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要上好一节课,导入新课也很重要。熟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探究型新授课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如果教师在新授课教学中能运用新颖、奇特、惊险的实验导入新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以“故事导入”,“实验导入”“游戏导入”“视频导入”
三、
合作式课堂教学,“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教学思路的设计最能体现授课者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和把握程度,但是,教学思路的设计却不能脱离学生主体的考虑,教学设计必须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更重要的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要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之,新课程呼唤的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成为教学的主人,对自己的课都能够有一个自己的评价标准。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评课文化来哺育、来滋养我们的教师,使得我们的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成长起来。
七年级生物教学总结及反思(汇总16篇)篇二
在本学期中,我逐步尝试将“目标导向师友互助合作教学”理论应用于我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师友互助合作教学”的大框架是“导标——导学——导练——导评——导结”五段式,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不分对象地、机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来说。初中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的学习特点:(1)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弱,而学习依赖性强,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表现更明显;(2)思维特点上起主导的还是形象思维,随着年级的上升抽象思维迅速发展(3)学习上容易对教师生动形象的事例介绍感兴趣,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厌烦。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看到分解的许多小目标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时还会感到厌烦,就开始慢慢走神、不感兴趣,因此在学习动机不强的情况下,试想一下练习的效果会怎样,达标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针对初中生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可灵活采用这几个环节,即“引趣——尝试——反馈——总结”。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生物演示实验或是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的生物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解释生物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后,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才能专心研读,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一节时,先课前让学生分组捉鼠妇,分发一系列的讨论题给他们,如“一般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什么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你怎么跟别人验证你的结论是对呢?”等问题,通过这样的一个探究实验设置了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了下一环节。
——让学生学习自学:教师分发自学提纲,即分解后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按自学提纲,个体独自阅读教材,或四个人一组小组讨论的形式,有时用老师将学习目标用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教师作巡回点拨,对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诱发启导,但不能包办代替,主要在于了解自学情况。比如在介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这一节时,可简单地将目标呈现给学生:(1)举例说出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2)举例说出一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3)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认同保护生物的观点。接着采用学生依据要求:4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举出许多例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纠错与讲解,注意引导学生紧扣讨论题目来进行讨论。对个别学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问题,教师应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指导他们在课外去阅读有关书籍,以防讨论漫无边际,影响教学进度。当然,也要注意保证讨论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估计学生讨论没有余力时,再予以指导、启发和补充,切忌匆忙讨论,仓促结束。接着,教师组织全班学生,针对普遍性的问题,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因为通常重点、难点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学解决的)以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的教学目标。检测的形式一般采用提问形式或书面练习检测,当然尽量可多用一些书面检测,这样涉及的学生比较多,效果更为有效。在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可适当选择一些“小、精、活”的练习加以检验,以确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根据检测中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小组或个别辅导,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教学中反馈的信息,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控制,这样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注重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促进者,指导者,应该引导学生针对某些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尽可能地去暴露学生思维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结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使学生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展能力的过程。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匪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七年级生物教学总结及反思(汇总16篇)篇三
20xx-20xx学年度,我担任初一(5、6、7、8)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上学期过后我有下面一些思考:
是面向初一学生,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一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结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我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七年级生物教学总结及反思(汇总16篇)篇四
引导语:成绩不理想的背后,就是问题的暴露,自己必须找出问题所在,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补救。以下是百分网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最新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总结,欢迎阅读!
旺盛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益。进入初一下学期的教学后,发现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在一天天的削减。从刚进入初一时的兴趣昂然到现学生在课堂上思想不集中、对教学内容索然无味,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使学生在课程深入的同时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呢?为了今后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益,增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反思一年教学的点点滴滴,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原因并提出对策如下:
第一、教学方式未能适合学生的发展要求。
由于初中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各方面都处于发展的态势,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有较强的可塑性,是介乎于小学生与高中生的一个特殊、可变化群体。初一上半年学生仍保持着小学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较认真并服从教师的安排、学习方法以模仿为主、自我独立意识尚未萌发,自学要求较低。下半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伴随逆反心理的产生,学生开始改变服从教师的学习习惯并尝试通过自身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并提高科学素养。
在初一上学期的教学中,虽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利用生动有趣的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教学中仍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学习为主的方法,提供给学生施展才能的空间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没能充分体现,没有体验到通过努力自主获得知识的正向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得学习兴趣、欲望在不断的下降。
第二、学习态度没有端正。初中生物由于不参与中考,在学生心目中是一门边缘科,因此对生物学习不太重视,如果能提高心理上的重视程度,学业成绩必然有较大的提高。正确的归因倾向恰好能产生良好的动机,并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培养较差。
由于考虑到学生中有部分识字水平较差及课时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求,因此教学中依靠教师讲解学习较多,放手提供学生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少,致使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薄弱,虽获取了知识但不牢靠,过后即忘较多。
第四、课前预习设计不足、课后巩固练习不及时,造成课前准备差课后遗忘较多。
以至于到下半学期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上神游的、张望的、睡觉的开始逐渐多起来了,课时内的学习效益下降,在积累作用下导致了学生出现了分化现象。
(1)加强生物学科的理想前途教育,明确学科地位。
1)适当介绍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
例如,当人们的器官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生命受到威胁时,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就是器官移植。为了解决器官的来源问题,也为了预防移植后出现的排异现象,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带有人类某些基因的动物。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事实证明,适当介绍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生物学与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从而提高生物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当今生物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让学生观看录像了解影响环境保护,资源问题,能源短缺等都与生物有着紧密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证欲望和学习兴趣。
(2)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成功体验。
成功容易使人产生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因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动机,最终导致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及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取得成功体验,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有了成功的经历后,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更高的期望,并愿意为学习付出更大的努力。
(3)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在失败时往往归因于努力不够,即使失败也不灰心,相信努力与结果之间有依随性,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人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于能力不足,容易灰心丧气,认为努力也不会带来相应的结果,容易产生无力感。所以,应该关注和承认的是学生的努力。因为努力这一内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有意增加或减少的。从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角度考虑,使学生学会积极努力的归因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后进生,应把他们的成败归因引导到努力程度这个因素上来,我们通常说的“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归因观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来完成。归因训练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观察学习法,即让学生观察、模仿身边由于学习努力而导致成绩好的同学,学会正确归因。二是团体讨论法,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学业成败的原因,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引导,指出归因误差,鼓励符合实际的归因。三是强化矫正法,老师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对有归因偏差的学生予以暗示和引导,鼓励作出正确归因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归因。
(4)教给学生科学学习的方法。
学生学习上的一些问题仅是靠增强努力是不够的。如果学生更大的努力仍然不能带来进步,就会陷入更大的无力感中。所以,我们不仅要告诉学习需要努力的道理,还需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实际困难或问题,进行具体的帮助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如:
(1)在学习新知识时,采用五段学习法,即是将学习过程分为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五个阶段。
(2)记忆方法的指导:
a、是采取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记忆就应该先密后疏。
b、是编制记忆口诀。
c、是联想记忆法,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
d、是形象记忆法。
(3)阅读方法指导:在阅读时让学生做到眼、口、脑、手并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可要求学生阅读后能提出问题并能提纲挈领地归纳大意,形成知识结构。此外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图表的阅读,明确其意,领会其质。
(4)加强课前预习,课中突出重、难点,课后巩固。
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不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减少过高要求和过多的学习容量,突出重、难点,让学生能清晰领会学习内容。
七年级生物教学总结及反思(汇总16篇)篇五
生态系统是初中生物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而且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是联系比较紧密的。如说今年年初的南方雪灾,还有五月十二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以及生态农业的建设都不同程度的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影响到了我们现实的生活。所以说关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以及学习对于学生了解现实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通过现实的例子去掌握新知识。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在这里要让学生真正明白生态系统的含义,知道它既包括特定区域内的生物,还有这些生物所生活的无机环境。我们可以把学生领到学校的小池塘,在池塘边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总结什么是生态系统,当然老师要有相应的总结,从而使学生真正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关系。
1、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有四个主要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我们可以在池塘边让学生去发现哪些因素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那些属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学生的寻找,最后老师总结,像水、空气、温度、湿度,包括池塘里的泥沙、石头、无机盐等等都是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一范畴的;像绿色植物、浮游藻类等呢我进行光合作用的都是在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者;而水塘中的小鱼小虾等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都是消费者;当然其中还有像细菌真菌这样的生物都是分解者,还包括蚯蚓、秃鹰等腐食性的动物也是分解者。这样的话既可以让学生联系到现实生活,又让他们学到了知识。
还有在这里要重点向学生讲解生态系统这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2、营养关系。
所谓营养关系实际上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池塘里自己找出食物链,画出食物网。在这个内容重要重点让学生探究的是什么是食物链,食物链中第几营养级和几级消费者的关系,知道是哪一级的消费者就知道是第几个营养级。还有就是在食物网中人一种生物的消失对其他生物的影响,是增加还是减少。当从不同的路线分析出现不同的结果时,应当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就近原则。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答案,最后老师总结。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两个方面: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1、能量流动。
让学生思考“没有人像池塘中投过食物,为什么鱼儿还是能够快乐的活着?”这样学生们就会主动的找出能量的来源,老师可以主动引领他们去寻找能量流动的过程,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一切生命都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流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是服从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因为热力学就是研究能量传递规律和能量形式转换规律的科学。
2、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化学元素,从周围的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回到周围环境的周期性循环。这一概念最好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通过提问“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这个池塘中的物质没有消耗尽?”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最好老师要强调地球上物质循环的过程(碳循环和氮循环)。
七年级生物教学总结及反思(汇总16篇)篇六
本课的成功之处有两点:
1、利用难点启发思维,在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能力得到了锻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本课始终一环扣一环地贯穿着知识的因果关系,运用逻辑思维抓住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如无机物、有机物概念的给出,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以及细胞生活需要能量等。
(2)本课运用了形象的比喻、举例和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物质”、“能量”这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与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
(3)本课还通过看图、阅读、讨论、答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培养。
本课通过微观知识的教学和一些隐藏的悬念,如:“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的进出”等,培养了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本课的抽象知识都是从事实中得来的,如细胞有物质的进出和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都是通过宏观的生命现象推导出的,又如细胞中确实有叶绿体、线粒体这样转换能量的结构等事实都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不足之处是学生活动方式不十分丰富,若有一些动手的活动,效果会更好一些,但这节课动手活动的设计有一定难度,望同行共同商榷。
七年级生物教学总结及反思(汇总16篇)篇七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得进行教学反思,然后在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经过这一年的磨练,我对七年级的生物的教学有一些心得,现表述如下。
一、七年级生物科学的教学对象是面向全体中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七年级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
七年级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
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的专题讲座,在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在七年级生物教学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教学反思,一切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
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七年级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上面是我经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反思,然后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七年级生物教学总结及反思(汇总16篇)篇八
作为一位生物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新课标要求我们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知识目标。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知识的学习大多是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互动学习。例如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围绕三个问题导入:1.什么是呼吸,请说出你身边的呼吸现象?2.人或动物在呼吸时,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3.植物有没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讨论。有位学生提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存在?教学内容就这样自然的延续。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身边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要求的分组实验有具备条件,一个个都要开展,实验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七年级开展的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实验,发现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出乎意料,对实验也非常感兴趣,当场给以表扬。当然对学生的肯定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也是很有帮助。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在学习七年级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同学们植物标本可帮助我们认识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科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为植物做些什么呢?请我们大家一起来爱护花草树木,以后不会再出现有的同学践踏学校的草坪这现象。学生也意识要爱护一草一木。
七年级生物教学总结及反思(汇总16篇)篇九
成绩不理想的背后,就是问题的暴露,自己必须找出问题所在,立即采取。
措施。
加以补救。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
教学。
反思。
总结。
希望大家喜欢!
旺盛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益。进入初一下学期的教学后,发现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在一天天的削减。从刚进入初一时的兴趣昂然到现学生在课堂上思想不集中、对教学内容索然无味,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使学生在课程深入的同时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呢?为了今后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益,增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反思一年教学的点点滴滴,总结。
经验。
教训,查找原因并提出对策如下:
a、经验教训:
第一、教学方式未能适合学生的发展要求。
学习态度。
较认真并服从教师的安排、
学习。
方法。
以模仿为主、自我独立意识尚未萌发,自学要求较低。下半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伴随逆反心理的产生,学生开始改变服从教师的学习习惯并尝试通过自身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并提高科学素养。
在初一上学期的教学中,虽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利用生动有趣的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教学中仍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学习为主的方法,提供给学生施展才能的空间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没能充分体现,没有体验到通过努力自主获得知识的正向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得学习兴趣、欲望在不断的下降。
第二、学习态度没有端正。初中生物由于不参与中考,在学生心目中是一门边缘科,因此对生物学习不太重视,如果能提高心理上的重视程度,学业成绩必然有较大的提高。正确的归因倾向恰好能产生良好的动机,并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培养较差。
由于考虑到学生中有部分识字水平较差及课时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求,因此教学中依靠教师讲解学习较多,放手提供学生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少,致使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薄弱,虽获取了知识但不牢靠,过后即忘较多。
第四、
课前预习。
设计不足、课后巩固练习不及时,造成课前准备差课后遗忘较多。
以至于到下半学期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上神游的、张望的、睡觉的开始逐渐多起来了,课时内的学习效益下降,在积累作用下导致了学生出现了分化现象。
b、今后教学上的决策和思考。
(1)加强生物学科的理想前途。
教育。
明确学科地位。
1)适当介绍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
例如,当人们的器官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生命受到威胁时,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就是器官移植。为了解决器官的来源问题,也为了预防移植后出现的排异现象,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带有人类某些基因的动物。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事实证明,适当介绍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生物学与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从而提高生物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当今生物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让学生观看录像了解影响环境保护,资源问题,能源短缺等都与生物有着紧密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证欲望和学习兴趣。
(2)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成功体验。
成功容易使人产生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因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动机,最终导致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及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取得成功体验,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有了成功的经历后,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更高的期望,并愿意为学习付出更大的努力。
(3)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在失败时往往归因于努力不够,即使失败也不灰心,相信努力与结果之间有依随性,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人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于能力不足,容易灰心丧气,认为努力也不会带来相应的结果,容易产生无力感。所以,应该关注和承认的是学生的努力。因为努力这一内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有意增加或减少的。从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角度考虑,使学生学会积极努力的归因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后进生,应把他们的成败归因引导到努力程度这个因素上来,我们通常说的“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归因观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来完成。归因训练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观察学习法,即让学生观察、模仿身边由于学习努力而导致成绩好的同学,学会正确归因。二是团体讨论法,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学业成败的原因,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引导,指出归因误差,鼓励符合实际的归因。三是强化矫正法,老师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对有归因偏差的学生予以暗示和引导,鼓励作出正确归因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归因。
(4)教给学生科学学习的方法。
学生学习上的一些问题仅是靠增强努力是不够的。如果学生更大的努力仍然不能带来进步,就会陷入更大的无力感中。所以,我们不仅要告诉学习需要努力的道理,还需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实际困难或问题,进行具体的帮助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如:
(1)在学习新知识时,采用五段学习法,即是将学习过程分为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五个阶段。
(2)。
记忆方法。
的指导:
a、是采取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记忆就应该先密后疏。
b、是编制记忆口诀。
c、是联想记忆法,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
d、是形象记忆法。
(3)阅读方法指导:在阅读时让学生做到眼、口、脑、手并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可要求学生阅读后能提出问题并能提纲挈领地归纳大意,形成知识结构。此外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图表的阅读,明确其意,领会其质。
(4)加强课前预习,课中突出重、难点,课后巩固。
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不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减少过高要求和过多的学习容量,突出重、难点,让学生能清晰领会学习内容。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生物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潜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潜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但是,如果生物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理解、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认识到这一点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十分注意从。
教学方法。
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两方应对学生兴趣和潜力的进行培养并进行了反思。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导课即一堂课的开始,心理学研究证明:精彩而艺术的开课,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受,不仅仅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新课的导入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导课激趣激疑,激活学生的“动情点”,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采用问题型、娱乐型、直观型、实验型和说课型等开课方式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振作学生精神,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这样,在师生互动配合下,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教师把课前精心准备的相关教学资料以思考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并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看书自学,独立思考,寻求答案。同时,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创设简单、愉快的教学情景,帮忙学生。
消除紧张。
压抑沉闷的情绪。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变异”等,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作答,并相互修正,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进行启发诱导,既要引导学生进行。
发散思维。
又要启发学生进行聚合思维同时还要赞赏学生的大胆见解并及时指正整个过程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讨论时的气氛组织好课堂秩序。最后师生一齐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将课堂训练引入竞争氛围以不同方式让学生作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防止学生对教师的依靠性防止养成思维隋性。
环境中的信息,教学资料单调。
在本周的学习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很多优点,他们有了很多的进步!我看到了学生们对期中考试有了紧迫感,看到了学生们的激情,看到了学生们学习的劲头!这周讲的裸子植物和珍稀植物这一课,在课上只有一名学生没听讲没有写,其余的全部在自学,在填导学案!而且在课上学生总是积极、踊跃、争着回答问题,学生们的这种状态,看得我很欣慰!而且在展示时竟然一个后进生跟我说让他展示下一题!当时都给我震住了,我就马上答应了他!作为一个实习生我很担心他们不好好配合我,我也担心他们的成绩,而在课上竟出现这种情况,我还担心什么呢?即使后进生他们的成绩不会迅速提升,但他们的学习劲头让我看的很舒服!我也很感谢他们这样积极的配合我!
虽然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毕竟人无完人,他们身上也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1、学生的导学案整理得不够全面、不够好,有待提高导学案的质量2、纠错本不能好好利用,总是马马虎虎的写上,也不能很好地利用双色笔3、还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写作业的热情还是不够高4、有的生物小组长还不能做好自己的职责,不能及时的收作业判作业!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5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5篇针对学生出现的缺点,我初步设想了一下改进措施:1、在课上一定要让39名学生都动起来,慢慢的那一名他就会有触动,慢慢地会被感染,达到全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很重要,大家拥有一个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希望他们珍惜吧!2、纠错本要每天坚持,这是项作业,但更是一种习惯,这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开始!3、小组长一定要负起责任来,认真检查作业,督促组员认真完成作业!
七五班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他们有着一个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学生,关心学生,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优秀班主任!在这样的班主任的带领下,培养出了一批很懂事的孩子,一批优秀的学子!期中考试就要来了,寄语五班的学生们:每位老师都很喜欢你们,用你们的努力,发挥出你们自己最出色的成绩来吧!
加油吧,相信通过一步步改进努力,我们会越来越好的!
在新的学期里本人将继续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生物教学工作,为了出色的完成本学期的工作,特将本学期的。
教学。
工作计划。
如下:
一、教学总体要求和教学目标。
继续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该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该在认真学习和领悟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进行教学。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公民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在思想方面教育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教学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学,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实验的操作能力,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具体目标:知识方面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能力方面初步学会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进度。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三、教学措施。
教师通过上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主要包括: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的评价。
四、教材及学生分析。
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生活情景图片化;进一步加强了可读性。
七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应增加趣味性。学生比较喜欢动手在教学中应增加学生实践内容。让学生初步具有良好的生物学习思维。
新的学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在开始将工作一步一步努力做好,用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七年级生物教学总结及反思(汇总16篇)篇十
《消化和吸收》是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二章的内容,该课在从整体了解人体构成的基础上,围绕消化系统帮助学生学习食物在被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所经过的主要器官及食物变化(分解和吸收)过程,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给消化系统带来的危害和造成的疾病,通过设计制作模型进一步熟悉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同时激发学生关注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这一节课教学时,我注重了以下三点:
以往很多教学情节都只是为导入新课而设计,1分钟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在后面的环节又重新设计一个完全没有关联的情节。这样就显得很造作了。这就范了教学情节设计大忌:为情节而设计,太过牵强,生命力太短,意义不大。
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意避免了生硬的情节,而是设计了一个故事情节贯穿整一节课教学。一个故事情节贯穿始终,既有开启课题,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完成知识能力目标,又能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最终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社会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所有环节一环扣一环,逐层深入提升。
首先,我让学生看一段有一小孩吃饭不定时、暴饮暴食、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最后肚子疼送医院的一段视频,画面最后停留在医生给这个小孩作完检查。
这时我让学生来当一回医生,给小孩诊断一下他有可能得什么病。我赶紧趁热打铁引发学生思考消化系统构成与消化、吸收过程,从而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然后再通过一段小孩消化系统器官的“对话”,引发学生如何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讨论,从而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从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对这一情节非常感兴趣,也较为投入,通过第一个视频学生的兴趣得到很大的调动,发言非常踊跃,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基本上都能准确地诊断出病情,有些同学还能指出病因,并开出药方。第二个视频将小孩体内的消化系统类比成工厂,拟人化的对话,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考、讨论。同时因为贴近学生生活的原故,学生也较容易容易理解,便于分析、讨论。
在探究消化系统的结构时,我设计了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拼图的游戏中认识各种消化器官及其在人体中所处的位置。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了解消化系统,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如在让学生进行拼图游戏的基础上,小组之间互相按顺序说说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其作用。从而认识到消化与吸收的过程。在教学消化系统与日常生活习惯时,让学生在教师所设置的故事情境中去分析病因,有利于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思考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护我们的消化系统等。
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纵使课前千锤百炼,实际教学中也会出现不确定的因素,给教学带来一些遗憾,有遗憾就要反思和改进。反思本课教学不足之处关键在于:
首先,最大的失误还是备学生不足。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备课时,没有“吃透学生”,没有正确估计到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困难。探究式教与学的基本要求应该是要从学生“所在位置”出发,了解他们困难所在。但在教学设计中,却高估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接受能力,错误估计了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困难。以为只要通过一个简单的拼图游戏及几分钟的视频解说,学生便能轻而易举的理解消化系统的全过程。因此,当要学生复述消化与吸收的过程时,就成了有些生拉硬拽的感觉了。
其次,探究教学过程略显僵化,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仍不够紧密。
探究式教学要使学生的学习基于他们自己的亲身在经验并发展他们好奇求知的天性。在这一课教学时所设计的故事情节虽然学生也容易理解,并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本质基本上还是“要我探究”,没能充分体现“我要探究”的主动性。试想,如果课前直接让学生先进行早餐,一边细嚼慢咽,一边去感受食物从嘴里一步一步进入消化系统被消化与吸收的过程,更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也将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以及消化与吸收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如此,才激发教师们不断地反思、改进,在课堂教学中一步步成长。也以此勉励自己在反思中进步。
七年级生物教学总结及反思(汇总16篇)篇十一
岐山县第三初级中学董玉田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生物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生物教师对传统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又自己对教学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呢?所以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认识到这一点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非常注意从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两方面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进行培养,并不断进行反思。。
作学生精神,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这样,在师生互动配合下,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教师把课前精心准备的相关教学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并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看书自学,独立思考,寻求答案。同时,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压抑、沉闷的情绪。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变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等,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作答,并相互修正,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进行启发诱导,既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又要启发学生进行聚合思维,同时还要赞赏学生的大胆见解,并及时指正,整个过程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讨论时的气氛,组织好课堂秩序。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将课堂训练引入竞争氛围,以不同方式让学生作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防止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防止养成思维隋性。
堂教学的各种模型、标本、教具,那里有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氛围,所以我有很多课是把学生带到实验室上课,效果很好,学生可以动动手,培养操作能力,学生可动动眼,培养观察能力,学生也不是一直坐着,根据需要时站时坐。再如:参观大棚蔬菜种植和管理,是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两者关系及受哪些因素影响,最理想的地方,我试着把同学们带到农民大棚里或果园里,为他们上课,使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对知识学习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且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求知欲增强,教学效果如愿以偿。改变教学环境,对活而有效课堂教学的作用表现在:(1)教室是学生必需去又有所厌倦的地方,适当更换教学环境具有调节作用;(2)在新的环境里,有新的情境,易激起学习热情和求知欲;(3)在教室里可能接触不到新环境中的信息,教学内容单调。
1、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来就“组成”了一条神经纤维。像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再加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概括,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真正被接纳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深刻的领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索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教学材料,生活实际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学习了传染病知识后。我就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现流黄鼻涕和头昏的现象,请学生分析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把上述实际实际问题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教师可行引导学生思考感冒属于哪一种传染病?是由什么病原体引起的?学生在这种经常性问题解决过程中,领略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
对知识的系统梳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系统规律,及时对知识进行梳理。如在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时,总结为操作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看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整个口诀易记而且实用)。在学习心脏的结构时,可启发学生结合实物。
七年级生物教学总结及反思(汇总16篇)篇十二
吴xx:本节课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上课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占三分之二以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物学的肤浅认识。多数学生感悟较深:原来生物学有这么大的用处,认识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邓x:课堂上学生气氛还算活跃,对很多新的生物学知识都很好奇,要注意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生物课大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时间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可多举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蔡xx:个别班学生气氛很沉闷,因为对课本和老师介绍的话题不感兴趣,他们没有接触过,要注意调动不同班级的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邓x:课本的标题下面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关“观察”的,过去我对这些内容没有单独处理过,而是感觉这些方法可以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辨认各种生物时,所用到的就是“观察”,但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再进一步强调注意事项。仔细研究教材、反思自己的教学,感觉有必要首先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个正确的认识,这对于以后进行“观察”,以及最后总结科学探究的几种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单独作为一个问题来解决。
蔡xx:首先设计的问题是让学生自由的说出自己认识的生物和非生物,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每个人都能罗列出很多,在看似游戏中,实际上是给学生传达一种信息——用我的标准来判断哪些是生物,那些是非生物,而我的标准是什么,当时并没有说,等每个人都说了自己认识的生物或者非生物之后,再综合起来分析众多的生物的特征,更有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吴xx:受课后练习的启发的,我设计了一个“考考你”环节,既是对“生物的特征”的巩固,也是一个拓展练习。尽管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基本掌握,但实际应用还是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于能够生长的如钟乳石,能够运动的如海浪,有时把握不准,所以,课本后面给出了两道练习题,一个是判断“机器人在弹钢琴”、“钟乳石在漫漫长大”是不是生物,说明理由;一个是一段关于“珊瑚”的文字介绍和由此引发的问题。
蔡、吴、邓:有的班没有说明细节,学生不明确调查的意义和方法,把抓昆虫等作为调查的主要目的。户外活动时纪律不好管,男同学一堆,女同学一堆,调查到生物种类虽然多,但事后发现很多生物不是真正看到的,是联想到和想到的,缺乏科学精神。因此在户外活动前要多强调各种规章制度,考虑问题要面面俱到,不然学生不了解活动的规则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邓x: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上课伊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和所学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的欲望进入角色。
这节课利用多媒体出示课件,并用激情豪迈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容易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情境。
吴xx:这节课上下来让我兴奋不已,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总让我惊喜不已,每谈到一个问题。学生就争先恐后的要回答,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想,这是缘于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由于鼠妇不好找,建议将鼠妇换成蚯蚓,进行实验。
蔡xx:这节课的内容从知识点来看,就是搞清楚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就可以了,全文不过400字;从能力培养来说,这节课有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但要进行探究实验,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探究实验的目的基本要求,漫无目的的到了实验室肯定不行。所以,最好单独拿出一节课交给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如何进行探究实验。
邓x:课本中这么少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可以向外延伸的地方,可以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分析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可以在分析这些关系中慢慢领悟生物界的和谐以平衡,为后面将要学习的生态平衡、食物链、食物网等打下基础,让学生感受到简单的生活现象背后是多么丰富、有趣的知识。这样想来,视野就变得开阔,思路打开了通道。但另一方面,紧紧依靠老师距离讲解,学生则是被动的参与,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短暂的兴趣和印象都会有,但不宜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旺盛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才是目的,因此,整个课堂还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尽情展示、充分举例进行分析,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学习的参与中。
七年级生物教学总结及反思(汇总16篇)篇十三
反思一:有的知识并不是学生学不会,是教师从前没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学。
反思二:有些知识学生个体学习可能是无效的,但形成群学的氛围后,学生的思维可能很容易被激活,从而产生思想的碰撞,知识就是在这种反复的碰撞中融会贯通的。
反思三:不要害怕出现错误,真理就是伴随着谬误而生的,学生的学习就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必须不断地尝试错误,在尝试错误中自觉地建构知识。
反思四:教师的职责是“教学”,而不是教“教材”,在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处理方面,切不可只局限于教材的文本,重要知识绝对有必要拓展延伸,不要以为这样浪费了课堂时间,其实有效的拓展会是你以后教学最高效的捷径,所以教师切不可“照本宣科”,学生的能力,学生的知识贮备都是在这种积累中逐步形成的。
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1、学情分析不到位,“备学生”这一环节准备不足,缺乏换位思考,想当然认为学生应该掌握一些知识,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才发现学生知识的匮乏,在补充知识的过程中耽误了一些时间。
2、没能根据时代发展去考虑问题,如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无法突破这一知识点。今后教学时,应充分结合实际去思考问题,多挖掘教材上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的知识点,利于学以致用。
3、适度拓展。本节课教材将以往的许多知识点都删掉了,力求降低难度,但授课时考虑学生理解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又将删掉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拓展,有些影响时间。今后拓展知识时要充分考虑教学时间的需要,做到既拓展知识,又优化教学时间。
七年级生物教学总结及反思(汇总16篇)篇十四
本节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讨论为辅,没有很好的用到比较法去区分一些概念,没有很好的把前后所学的知识衔接起来,例如比较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复习前面的植物组培的过程以及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再让学生结合本节所讲内容去比较,那结果就一目了然。
在我所设计的问题中有这么一个题目:动物细胞培养取材时,一般是取胚胎。
组织或幼龄动物的'组织或器官,请解释原因?有个同学是这样回答的:分化程度低的组织细胞易于培养,原因是分化程度低细胞全能性高。听到这个答案和我的标准答案不一样,我立马就否定了他的答案,把正确答案公布了出来,然后继续按照我自己的预设过程往下讲解。课后我反思到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焦点,他会这样回答说不定还有大多数都是这样认为的,因为我们前一节正好讲到的植物组织培养中涉及到了全能性这个概念,而我的匆匆讲解错过了一个最好的讨论时机,如果我采用请一个小组评价,让学生不断思考、不断争辩直到找到正确答案。我想这样学生一辈子也会记得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了。也真正能区分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区别了。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还是自己对教材认知不够对学生了解不够所引起的,这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充分的意识到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学会随机应变,结合学生的实情适当的调整教学过程。
七年级生物教学总结及反思(汇总16篇)篇十五
这两天,给学生做第一章“人的由来”检测试卷,发现了一些自身的问题。
一是关于“青春期男孩女孩身高的生长速度曲线图”,讲这个内容的时候,只是对课本上的讨论题做了分析,并总结:在青春期,男孩女孩的身高生长速度都加快,而且女孩一般比男孩早两年!考试题目是:分析图,进入青春期后,男孩的生长速度——?学生们的答案基本都是“快”或“加快”,我自己做的答案也是“加快”,但给出的答案是“先上升再下降”,这个答案我没有想到,更别说是我教的学生了,他们没做出来,不是他们的问题,是我这个老师的问题,我的分析图的能力由此看来是有限的,对知识点的把握也没有经验,这些都是我要加强的,所幸的是,我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还可以在讲评试卷的时候再给学生补充:“女孩男孩在青春期的生长速度都是加快的,从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女孩男孩在这个时期的生长速度同时也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的”!
可能因为年轻,对生物课本还不熟悉,对整个初中的生物知识还串联不起来,对知识点、考点的把握还有待提高,希望在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后能尽可能做得完美!
七年级生物教学总结及反思(汇总16篇)篇十六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学生的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三种血管的结构,让学生体会实验的直观性,并渗透对应思想教育。从学生平时的.生活导入,不仅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血管对人体的重要,同时以巧妙地提问自然地引入到知识学习中;通过自主探究时,活跃学习气氛,使学生顺利了解了人体的三种血管;通过课件,由抽象的情境到形象,由浅入深,利于学生接受。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师生提问,自主探索,分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学习形式,有序、渐进地组织教学。从谈话交流到启发思考,从自主探究到巩固拓展,从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让学生讨论人在受创伤时的出学情况),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应用中提高。教学的重、难点在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中得以分解,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也一点点积累起来。
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本节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然的接受新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思考、探究、概括的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