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应当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重要要素。针对不同学科和学生群体,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范例。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一
2、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小黑板、多媒体展台。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一、回忆复习。
自己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二、基本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0.65-0.256+0.34。
1.6-0.44.5+0.50.82-0.42。
0.83-0.59.2-62+2.8。
3.4-3.117.6+3.93.6+2.4。
0.45+2.850.73-0.23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0.51-0.374-0.82。
5.26-4.7513-3.9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三、提高练习。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四、课后延伸。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八的第五题。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二
1、讲述自己的购物过程,学习用数字和符号记录。
2、学习用类推的方法,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活动准备。
1、超市场景及贴有1—4元价格标签的商品若干。
2、幼儿人手一张5元面值的人民币,1元、2元、5元面值的人民币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购物要求:
再说说你的5元钱是怎么用的。
2、用一道算式记录下来。
你有几元钱,用了几元钱,还剩几元钱。
3、鼓励幼儿在购物过程中边购物边讲述。
如:我用5元钱,买了4元钱的牙膏,还剩1元钱。
(用一道算式记录,并和同伴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
4、请个别幼儿根据所列的算式讲述自己的购物情况。
(如:5-2=3,我用5元钱,买了2元钱的食品,还剩3元钱。)。
二、带领幼儿进行购物猜测活动,学习用推类的方法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知道实物图上数字的含义,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测:
教师:我用5元钱,买了货架图上的两样食品,你们猜猜我买的是哪样食品?
让幼儿重新猜另一样食品。
(如:幼儿猜出的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糖,因为这两样食品合起来是5元钱。)。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三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实物投影、主题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1)、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2)、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估算方法。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学生汇报,归纳。
(3)、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检验以后学生汇报想法。
2、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1、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方法。
2、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六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加减法估算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四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计数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花果山和孙悟空,。
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到花果山去观光好吗。
二,探究知识。
a,小组讨论。
你们看,咱们的山上景色不错吧,看小猴子们都下山来欢迎呢,出示课件图。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吗请4人小组讨论并说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写加法的理由是什么。
请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说出加法的意思,树上有6只猴,树下有2只,一共有几只。
b评价,你认为谁写的好理由呢。
c小结:同样一幅图,我们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减法,只要能正确地说清图意,就能列出算式.
小朋友们上山一定口渴了吧,前面就有一棵桃树,结子很多又大又好吃的桃子.
课件出示:两棵桃树,一棵树上有7个桃子,一棵树上有2个桃子。
请你们用学具代替桃子来摆一摆,然后独立写出算式.
谁愿意向大家说出你的算式,。
评价:你认为哪个组写的好。
三,练习。
1,练习: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活动(1人记录算式)。
a,摆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小组摆再汇报结论)。
列式:7+2=2+7=9-2=9-7=。
b,摆6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6+2=2+6=8-2=8-6=。
c,摆6个红圆片,3个白圆片.
6+3=3+6=9-3=9-6=。
观察以上每组算式有何共同点。
a组用了2,7,9三个数,而且用了:9可以分成7和2.
b组用了2,6,8三个数,而且用了:8可以分成2和6.
c组用了3,6,9三个数,而且用了:9可以分成3和6.
2,学生分组拿出数字卡片,同组两人分别互相拿出相加得8,相加得9的两个数,然后根据这几个数说出2个加法2个减法算式.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得数是8和9的加法,以及8减几,9减几的计算.懂得了一幅图可以两道加法,两道减法算式,也就是看一幅图可以写成4个算式.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五
最初自己的设计为了体现简单的内容要上出内涵来,在练习中设计了很多高难度习题,结果第一次试上就发现,完全是我一厢情愿。同时因为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练习上,而显得主次不明。第二次修改后试上,张书蕾老师让我自己谈谈教学感受,其实我知道学生学的很轻松,主要是内容简单学生又有相当充分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因此回答时自信满满。张老师却问我说,既然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而从头至尾都牵者孩子走呢?我当时就被问住了。为什么备课时没有这样想法呢?最初是因为自己没有教学过三年级的内容,对于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没有把握。总担心他们会遇到困难,场面无法控制。因此加法、减法分开一步一步教学,加法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尝试笔算,学生介绍算法,接着练习几道题,减法直接进入笔算,请学生介绍算法,练习。如此这般以后,学生都能“较出色”的完成练习。但即使在我试上过两次后,在张老师提出之前,也从未想过将加、减法同时放给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和展示自己的空间。可能心理还是偏向于“教”,而忽视了自主的“学”。接受了张老师的指导意见后,重新思考例题的处理方式,其实当时心中依然没底,开放式的教学对老师的提问设计和现场问题的处理要求更高。但试上过后发现,对于加、减法的同时计算尝试,学生并没有任何的困难,相反还自己开始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自己的计算寻找根据。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在试上中我也遇到了其他的问题。初次教学时,我想请同学在介绍计算加法的时候能说明算理。因此我采用了打断汇报同学的方法,来帮助大家理解算理。比如当同学介绍他是先写0.5再写0.7时,我马上就问你是怎么对齐的,为什么这样对齐。当他介绍先算5+7等于12时,我又问为什么先算5+7。而到第二次教学时,我做了这样的思考。如果我在一位同学汇报算法的过程中提问他,虽然感觉追问的很及时。但那样不但打断的他的思路,使他的思维过程显现断裂而不连续,同时这样的追问也只有他一个人在思考。不如先让他全部说完,再将问题抛给全班同学,将所有同学都拉进思维的旋涡。这样是不是更好呢?第二次试上时,我就实践了自己的想法,但效果却并不如第一中方式好,显得老师的问题多而琐碎。要不要改回到以前的方式呢?就在我很困惑的时候,张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赞成我之前的思考价值。老师的肯定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觉得自己所做的每一次努力和奋斗,都得到了别人的帮助的认可。我是幸运的。因此在最后的教学时我仍然采用了,先请一个同学完整的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再引导全班探究算理的方式处理了例题。
课后我又在思考,既然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又与整数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如果让学生尝试验算,自我进行验算方法的从整数到小数的迁移,可能会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完整。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六
(1)教师:关于小数加法,同学都会计算了。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独立解决。
预设:
小数点对齐。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
(2)教师: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和小数加法相同,竖式计算时都要将小数点对齐;
生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3)教师: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吗?
预设:
生1: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即每一位都是在求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差。
生2: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比较内化,突出算理。
快速口算:5+20.5+0.20.05+0.02+。
5-20.5-0.20.05-0.02-。
你有什么想法?
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
无论是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还是分数加减法,本质都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加减,计算时,必须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巩固练习。
(1)口算:
练习十七第1题。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98+0.5612.53+4.676.07+4.89。
5.64-1.787.2-0.815.62-7.46。
强调:在计算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根据小数的性质划掉。
(3)下面是小明的体重统计图。
(1)小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5.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列竖式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然后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问题:如果小数部分的数位不同,怎么进行计算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试一试。
(三)课时作业。
1.计算并验算。
3.64+0.4821.56+6.747.85+9.19。
41.2-15.68.24-3.5611.65-7.39。
答案:4.1228.317.04。
25.64.684.26。
解析:【考查目标1】正确列出竖式计算并验算,注意计算的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2.小丽家两个月的电话费和上网费如下表,把表填完整。
答案:略。
解析:认真观察表格,分别计算出4月、5月两种费用的总数和每项费用两个月的总数。
3.解决问题。
(1)杯里的水有多少千克?
答案:0.95-0.35=0.6(kg)。
解析:【考查目标3】认真观察,第一幅图中空杯子的质量是0.35千克,装水后的质量是0.95千克,用0.95千克减去0.35千克就是杯子的质量。
答案:2.5-1.5=1(千克)2.5-1×2=0.5(千克)。
解析:【考查目标3】认真分析题意,先算出减少的质量就是一半蜂蜜的质量,再算出一整瓶蜂蜜的质量,用总质量减去蜂蜜的质量就是瓶子的质量。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七
教科书第76页的例1、例2,第7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八的第1-2题。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一、复习
让学生先解答,再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笔算。
4.67+2.5=6.03+8.47=8.41-0.75=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说一说自已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1)通过旧知识引出新课.
教师再出示一次复习的第l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稍作改动,变成例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意义。
(3)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师板书横式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竖式,并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2)整数加法应该怎样算?
然后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接着讨论:
(3)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2.让学生做第7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是否把小数点对齐了,最后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对齐。
4.学习例2。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小数减法的意义。
可以看出小数减法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让学生联系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说一说小数减法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然后教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并列出竖式,提问:个位上是几减几?接着让学生看小数减法竖式,提问: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来计算,以后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接着让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小数点是否对齐,被减数千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
5.比较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讨论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和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的关系是一样的。
6、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然后教师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完整地说一说。并让学生看书上的法则,齐读一遍。
7、做第78页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并验算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1.做第1题,教师先说明题意,要根据加法算式来写减法算式的得数,不用再列式计算。学生做完之后,可以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减得的差的?使学生加深对小数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关系的认识。
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可以要求学生验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订正时,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说一说。
板书设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例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
4.075千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3.735+4.075=7.81(千克)
答:一共采集了7.81千克。
7.81-3.735=4.075(千克)
答: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题卡。
教学过程:
1、老师第一次逛商场买了两件商品,一台电风扇198元和一个闹钟35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请大家用竖式计算。(课件)
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说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板书)
2、老师第二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支圆珠笔1。8元和一个笔盒9。5元,还是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课件)
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也有不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1、探究相同数位的小数加减法
喜洋洋第一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把雨伞53。40元和一个书包49。80元,孩子们能帮喜洋洋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课件)
(1)列式板书:53。40+49。80=
(2)列竖式计算
(3)验算
2、探究小数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喜洋洋第二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包薯片15。32元和一包大白兔糖17。5元,孩子们能根据喜洋洋给的两条信息自己提问并解决它呢?请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课件)
(1)根据学生的提出的问题有选择的选出两个问题:
这两件商品一共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钱?
(2)列式板书:……
(3)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使相同数位对齐
计算题卡,不计算。
……
小组讨论:什么情况下末位可以对齐?什么情况下末位可以不对齐?
汇报:在小数计算中,小数的小数部分数位相同就可以末位对齐,小数的小数部分数位不相同末位就不对齐。
观察在这些竖式里,小数点有什么规律?小数点都是对齐,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在相同数位对齐的后面(板书:小数点对齐)
学生在小组说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列竖式时有哪些不同点呢?
(4)计算时数位上没有数字怎么加或减怎么处理。
3、练习
把计算题卡片上的题快速计算。组内同学相互检查,师巡视。
4、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出示例二:(课件)
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在计算时小数数位不足的可以在末尾添上“0”后再进行计算。
(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我给算式治治病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九
课本第52页。
1.掌握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90%以上。
2.体会使用计算器工具进行计算更简单,更快捷,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3.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计算器上暗处纯小数的简便方法,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课件。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算一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共8题。
0.2+0.8=0.76-0.36=。
5+4.8=6.9-0.5=。
5.4+3.6=7.72-6.52=。
3.6+2.1=9.1-1.1=。
二、自学例3。(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尝试用计算器计算。(你遇到什么问题?)。
3.对照书本第52页例3的提示,自己的方法不同在哪里?怎样按键更简便?
4.模仿练习: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4.75+12.63=。
7.03-0.895=。
0.268+3.87=。
导学要点:
在计算器上输入小数,可以按照顺序依次按键。
用计算器再算一遍,进行检验。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是怎样在计算器上输入买铅笔的钱数的?
2.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还可以怎样按键?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第52页试一试,用计算器计算并验算。
点拨:可以直接利用例3的`得数来列式计算,也可以用100一次减去每种商品的金额。
2.第52页练一练,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同桌互相核对计算结果。
提醒:
要按照运算顺序连贯地进行计算。
(二)比较练习。
1.完成第53页练习九第1题。
每桌南边的学生用笔算或口算进行计算;
每桌北边的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完成第53页练习九第2题。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填表。
示范:
用上月余额减去9月2日买米、油等的金额等于9月2日的余额。
点拨:
用上次余额减去本次用去的金额就等于本次余额。将两次收入相加等于合计。
收入,7次支出相加等于合计支出。
(三)探索练习。
第53页练习九第3题。
用计算器计算上面三题。
思考:这三题有什么规律吗?
用计算器完成第四题。
(四)应用练习。
第53页练习九第四题。
先列式,再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创编练习。
1.小马虎在计算1.86加上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
果得到2.19,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答案吗?
2.用计算器计算,探索规律。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111111222222÷333334=。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09~1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九第1~2题。
1.让学生经历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一位小数加减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探索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视频展示台,挂图,小正方体等。
一、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
1.情境引入
教师:小明的妈妈今天到菜市去买菜。买肉用去6元5角,买蔬菜用去3元4角。
(教师边讲述,边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学生1:妈妈今天一共用去多少钱?
学生2:买蔬菜比买肉少用多少钱?
学生3:买肉比买蔬菜多用多少钱?
3.解决问题
(2)合作探索算法。
教师:这两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元,5角减4角等于1角,合起来就是3元1角。
减法那样,用竖式计算的。
6.56.5
+3.4-3.4
9.93.1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与整数加减法一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才能相加减。
4?尝试练习
二、进位加和退位减
1?情景引入
教师:学校举行运动会。跳远场上,几个运动员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比赛呢。(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
2?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1:张明跳了多少米?
学生2:朱红跳了多少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解决问题
(1)点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2.2-0.3=2.2+0.9=
(2)你们会计算吗?请先自己算一算,然后再与同桌交流。学生先独立尝试探索算法,然后与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4?讨论,明确算理
(1)这两道题与前面两题(例1)比较,有什么不同?
(2)十分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十分位上相加满10,怎么办?
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3)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作答。
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小数点要对齐;当十分位不够减时,要从个位退1,在十分位加10再减;当十分位相加满10 ,要向个位进1。
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
更清晰的认识和掌握。]
三、巩固练习
1.第111~112页练习十九第1题和第2题
以上两题由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第111页课堂活动:做游戏
先同桌的两位同学一起游戏,然后可以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
四、课堂总结
(略)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十一
2、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情景图正确列式计算。
1、 复习加法含义:
师:请小朋友们注意看,第一位来喵咪家做客的是谁呢?那第二位呢?(教师贴出2只小狗,3只小猪的图片)
师:哪个小朋友能根据刚才老师演示的情景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提出问题。
师:谁能帮这位同学解答?
生:2+3=5(只)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要用加法
师评价:说的真不错。
2、 复习连加:
生提问题。
师:该怎样解答?
生:2+3+1=6(只)
师:这次是把几部分的数合起来,求总数?引导学生得出:像这种把几部分数合起来求总数的问题,我们要用加法来解决。(板书:加法)
3、 复习特殊的加法问题:
生:6+4=10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解答呢?引导学生了解把吃掉的和还剩的合起来就是篮子里原来的苹果数。所以用加法计算。
4、 列举生活中的加法问题:
师:小朋友们,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这种用加法来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1、 复习减法含义:
生提出问题。
师:该怎样解答?
生: 10—6=4
2、 复习连减:
师:在咱们做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算式:10—2—3=这种算式有个名字,谁还记得?(连减),哪位同学能根据这个算式中的数字提一个连减的问题?指生提出几个连减问题并解答。
4、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减法问题:
师: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要用减法解决的问题,谁能举出几个?
指生边提问题边解答
师:刚才有许多同学都没有机会发言,特别着急,没关系下面就给每个人一次锻炼的机会,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加减法的问题?再请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解答,小组长要记录好你们组一共提了几个问题,一会儿咱们比比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十二
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有关习题。
2、 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课件 方形纸 色笔
(一)、复习检查
1、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分数单位?
2、填空:
(1)5/8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7/9 里有( )个 1/9 ;( )个1/8 是 7/8 。
(3)3个 1/4是( ); 6/11 是6个( )。
(二)、新授问题引入
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个大蛋糕。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小明吃了其中4块,爸爸吃了其中3块,妈妈吃了其中1块。
师:你能 用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说吗?
生: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1/8,小明吃了这个蛋糕的4/8,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3/8,妈妈吃了这块蛋糕的1/8。
师:你能根据刚才想到的分数知识,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说说怎么列式解决吗?
生 :妈妈和爸爸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1/8+3/8
生 :爸爸比妈妈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师:今天就一起来探索这类分数的加减法计算的方法。
(三)教学探究
1、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
那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有办法验证吗?
学生独立思考、探究。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1)从图上看结果。
(2)说理:1/8是1个1/8,3/8是3个1/8,1个1/8加上3个1/8是4个1/8,也就是4/8。
师:4/8可以写成多少?(1/2)
生:回答
(3)联想整数加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含义吗?(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反馈,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
(2)联想整数减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减法的含义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的含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归纳方法
师:观察这几道分数加、减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同分母)
观察这几道分数加、减法算式与计算的结果,又发现什么?
板书: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追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怎么办?
(计算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巩固应用
1、填空: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不变,只把 相加、减。
2、完成课本第105页第11题
3.下面在用今天学会的知识来解决两道实际问题.
(1)我有3/4瓶矿泉水,倒出了1/4,还剩多少瓶矿泉水?
(2)一个水池已经灌了5/8池的水,还要灌多少水才满?
4、拓展练习(口答):
5/( ) + 3/( )=8/( )
师:做了这道题,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得出:只有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才能将分子直接相加减;分母可以为任何非0自然数。
(六)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
(七)作业
教材第106页第2题、第108 页 第4 题
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8 + 3/8=4/8=1/2
4/8 - 1/8=3/8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十三
2、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进行简单的分数相加、相减。
卡片
2、再把它的3份涂上红色,再想一想:涂红色的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3、再把它的2份涂上绿色,也请大家想一想:涂绿色的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1、根据刚才前后两次所涂的颜色,你能想到怎样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在班级里组织交流。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两个数学问题。师作巡视。
5、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相应板书。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的第3题。
小红用一张纸的八分之五做红花,小明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的八分之二做小旗。
(1)两人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明比小红少用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再组织全班交流。
3.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的第4题。
一块地的五分之三种西红柿,五分之一种茄子,根据这两个条件,请同学提一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西红柿和茄子一共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西红柿比茄子多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或茄子比西红柿少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学生先自己解答提出的问题,再组织交流。
4.学习思考题。
先请学生同桌相互说一说,再填一填。然后组织交流。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3题。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十四
1、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2、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设计教案前的一些想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加减法,三年级已经学过,学生知道怎样计算,同时经过近五年的学习,学生也能很容易判断用什么方法计算。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外,能根据法则正确进行计算之外,我还认为要通过构建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法则,并能有条理思考的思考问题。由于这节课知识目标比较简单,我以为学生能够体验到自主学习成功的乐趣。)
1、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2、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单位
师:爸爸、妈妈吃的披萨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问题复习加减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1、根据妈妈吃了 个披萨,爸爸吃了个披萨,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1)一共吃了多少个?
(2)爸爸比妈妈多吃几个?
(3)还剩多少个?
2、你能解答这几个问题吗?学生独立解答,抽生口答 ,教师板书。
3、探究解决方法,渗透学法指导
(通过学生自主提问,整理解题思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能有序的思考问题,)
4、自主探究分数加减法的含义
(1) 第一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说一说分数加法的含义。学生齐读分数加法意义。
(2) 第二题与第三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你知道分数减法的含义吗?学生齐读分数减法意义。
(3) 比较分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有什么发现?
5、迁移旧知,归纳同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1)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强调计算结果要化简。
(2) 观察算式,有什么共同点,揭示课题。
(我希望学生能通过前面的复习,再思考为什么用加减法计算,说出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进而发现整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回答的结果和我相要的相去甚远,这是为什么?上完课后我认真地反思这个问题,原因1:可能是因为我可能太希望学生能准确地进行回答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而忽略了现行教材淡化法则意义;原因2:也许是我问题的指向性不太明了,学生不清楚从哪方面回答)
6、教师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发现通常情况下,解决问题要从列式和计算结果两方面进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清楚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完成题单第一题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明原因吗?
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说一说理由。
3、比赛。
4、生活中的应用。(随机)
你有什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时老师还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全面而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上完课后的感受:我觉得课堂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也没有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至于原因,我尚需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寻找。)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十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上的例1、例2,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会使用小括号。
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会使用小括号。
学情分析:在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选取了联系学生生活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解答方法。
教学准备:第2-3页上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提问:小朋友们在寒假里都去哪里玩了?
学生说自己在假期里游玩的情况。
提问:你们去游乐场玩了吗?
有一群小朋友也到游乐场来玩了。
(出示主题图)。
谁能说一说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先独立看图,再说一说。
在这幅图中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
1、出示例1的看木偶戏的图。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上发生了什么事?
个别回答:有6人跑去丢沙包,又来了13人看戏。
你能看图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说一说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1)原来有22人,走了6人去丢沙包,现在还有几人?
(2)原来有22人,走了6人去丢沙包,又来了13个人,现在有多少人在看戏?
如果有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就直接让学生口头解答。
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后,重点解决。
先请学生自己试着解决,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然后请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学生把自己的算式写到黑板上,说想法,其他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提问,学生进行解答。
2、出示例2的'买面包图。
提问: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1)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买走22个面包,还剩多少个面包?
(2)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买走22个面包,又买了8个面包,还剩多少个面包?
重点解决第(2)个问题。
让学生自己解答,在小组中说一说想法。
54-(22+8)=24(个)。
学生每说出一种计算方法,都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重点解决小括号的用法。让用第三种方法计算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如果没有学生想到第三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这道题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如果学生没有想出来,教师引出小括号的用法。
重点让学生明确:如果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完成练习一第1题。
让学生看图,说一说题意。然后独立解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
1、提问:今天学习的内容和以前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学生个别回答。
2、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十六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
一、折纸。
1、复习导入。
(2)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折纸与涂色的情况。
(3)现在要计算两张纸的涂色部分合起来是多少,你可以列出那些算式?
(4)想一想,根据分数的分母特点,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的,另一类是分母不同的。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2、自主探索。
(1)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请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
(2)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3)就分母不同的加法算法应该是什么样的,请学生们进行讨论。
(4)结合折纸的涂色部分,思考、验证哪一种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3、交流汇报。
“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当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直接相加。”
“每份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
“所以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再相加减。”
“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练一练。
第1题,看图填一填。
第2题,估计下列那些算式的结果比较接近1,,0,再算出来。估计分数加减法的得数大小比估计整数运算的结果要困难得多,为此,在开展本题练习前,再一次复习用分数表示直观图。
第3、4题,独立完成。
第5题,运用分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建议用线段图分析题意,作草图即可。
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当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直接相加。
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
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再相加减。
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十七
1、体验加减法运算的乐趣。
2、学习4的加减法。
3、能熟练地完成4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多媒体课件。
一、随音乐《我是汽车小司机》幼儿做开汽车动作入室。
1、教师引导语:"今天邹老师要开着小汽车搭小朋友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请跟随我来吧。
2、"瞧瞧,我们来到哪里了?"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画面,引导幼儿说出:"农场"。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农场。
二、学习4的加法。
1、播放课件,带领幼儿进入马棚,幼儿观看动画,引导幼儿列出相关算式题:1+3=4,教师引导幼儿看算式,交换其中两个数,得数不会变,还可以怎么列算式?大;考吧.幼,师网出处3+1=4,教师告诉幼儿,交换前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的得数不变,这种方法叫加法交换律。
三、学习4的减法
1、播放课件,带领幼儿来到羊棚,幼儿观看动画,并根据动画写出相应的算式题:4-1=。
2、播放课件,带领幼儿前往鸡舍,幼儿观看动画,并根据动画写出相应的算式题:4-2=2.
3、播放课件,带领幼儿前往猪棚,幼儿观看动画,并根据动画写出相应的算式题:4-3=1.
四、游戏"给动物喂食",复习4以内的加减运算。
2、游戏规则:根据动物要吃的食物,给动物喂食,没种食物身上都有一道算式题,只要把算式题算出来,可以给所需要的动物喂食了。
五、送动物们回家,复习4的加减运算。
播放课件,"天晚了,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帮饲养员把动物们送回家吧。"幼儿观看图画,每个动物的家都有一把锁,动物身上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把动物身上的密码解开了,动物们就可以回家了。
六、结束活动:
天快黑了,我们也要结束一天的农场生活了,开着我们的小汽车回家吧!
本次教学活动,教师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在互相启迪、互动互学中促进幼儿不断思考,不断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善”学。幼儿的兴趣被引发了,他们都争抢着参加各种游戏,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让幼儿通过实物演示、操作、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师也积极地参与活动中去,师幼配合得很好,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通顺、流畅。“热闹”而不“杂乱”,当时听课的教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赞叹这次活动很成功。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十八
教科书第82页练习十四第5—9题。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估算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能力。
教学光盘或自制投影片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请学生交流: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直接引起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回忆。)
1、口算:
2、解方程
x+=—x=
x—=x+=
3、出示练习十四第5题。
(1)学生先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合理猜测。(鼓励学生进行有根据地猜测和推想)
(2)学生每人选做两组题,计算后思考其中隐藏的规律。
(3)请学生先和同桌进行交流,再请几位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每组题中的两个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也是1,把这样的两个分数相加、减,得数的分母就是原来两个分母的乘积,而分子就是原来两个分母的和或差。(教师及时学生交流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练习,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1、出示练习十四第6题。
(1)理解题目意思后,学生先独立思考进行解答。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2、出示练习十四第7题。
(1)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看看哪几题的结果接近1/2,再计算。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及时。
3、解决问题。
(1)出示练习十四第8题。
学生认真看图后独立解答,然后进行交流。
(2)出示练习十四第9题。
学生认真看图,收集从图中获取的信息,然后独立思考并解答三个问题。
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解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讲评。
4、补充练习
2、张大伯收了1/2吨西瓜,第一天卖出总数的1/5,还剩总数的几分之几?
3、一个最简分数,分子减去1,约分后是5/6,原分数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同桌之间可互相解答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测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知识的检验,找出存在的问题,订正错误,并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练习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吗?
本节课是练习课,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还能运用已学的运算定律、性质等进行简便计算,效果比较好。但在拓展练习中,很多学生受思维定势,打不开思路,经提示和部分学生的引路,知道了很多的思考方法。另外在练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练习,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通过测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知识的检验,找出存在的问题,订正错误,并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十九
2、幼儿很多都是来自农村,留守儿童占多数。
3、本次教学活动会用到幼儿很熟悉的扑克牌、苹果卡片、梨卡片。
1、学习看图计算8、9的加减法,学会解答口头应用题。
2、认识表示加法、减法的图示特征。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认识表示加法、减法的图示特征。
难点:学习看图计算8、9的加减法,学会解答口头应用题。
苹果、梨卡片复习8的组成用的,每个幼儿1~10扑克牌。演示用范例图如幼儿用书第1、3题所示在黑板上画好,老师自编一些简单的加减应用题。
一、组织幼儿入坐,手指活动:十个小矮人。
二、复习:
1、游戏“开火车”复习得数是7以内的加减法。
孩子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动画城》节目你嫩看过吗?《动画城》里的聪明屋有位金龟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请我们到聪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谁是最聪明的孩子,你们想去吗?怎么去呢?我们坐火车去吧!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算式:2+2=幼儿算)嘿嘿!我们的火车的几点开?启发幼儿用加法算出结果(4)。我们的火车4点开,老师弹琴“开火车”音乐幼儿坐在位子上做动作。
2、游戏“又有苹果又有梨”复习8的组成。
呜……火车开到了聪明屋,看看,金龟子姐姐他们拿什么来招待我们呢?导出“又有苹果又有梨”的游戏。分组进行,老师举纸条出示苹果数、幼儿说梨数。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1个苹果几个梨3个苹果几个梨2个苹果几个梨。
4个苹果几个梨6个苹果几个梨5个苹果几个梨。
三.新课:
1、老师出示范例图。
提问指导幼儿观察思考:一共有几个三角形?(幼儿说,老师写出数字8)。画去了几个?(说明画去表示去掉,减去,拿走)从几里画出1?(从8里划去1)。
提问:应该列一道什么算式?用加法还是用加法计算。列出算式8-1=?算出得数,说出算式中数字的意义。
让幼儿说出算理,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得数,鼓励幼儿列出8-7=1。
指导幼儿看范例图2。
引导幼儿看图,列式计算,说出算理(划掉了表示被减去了或拿走了,应该用减法计算,减法首先要找到总数,减法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
2出示范例图3。
提问指导幼儿观察:
集合圈里一共有几个五角星?
讲解说明:注意看集合圈里还有一个小圆圈,里面有三颗五角星,告诉幼儿小圆圈住的是表示要去掉的,看到这种图示,就是到应该列一道减法算式。
指导幼儿列出算式:8-2=算出得数,说出算式中各数字的意义。
提示幼儿:列减法算式首先要找对总数,把它写在减号的前面。
3、出示范例图4、5:图4。
提示:列加法算式时,要把加号写在两部分数的`中间。
引导幼儿说出原先有几朵花,有卖来了几朵花,一共有几朵花?个别幼儿写出算式,集体评定。
指导幼儿观察图5。
引导幼儿找到总数,去掉的部分,剩下的部分。
个别幼儿列式计算,计算检查对错,个别幼儿说出算式里各数所表示的意思,提醒幼儿列减法算式时,要把总数写在减号的前面。
4、幼儿做教材上的练习:老师引导幼儿按顺序完成作业,把书本笔收拾好,放在桌子中间。
四、巩固。
孩子们,金龟子姐姐发现小朋友们真的很聪明,她还想给小朋友们玩一个“抢答”的游戏,小朋友们愿意吗?老师告诉幼儿游戏玩法是:老师口头说应用题,要求幼儿听清题目,记住已知条件(两个数)和问题,从而判断计算方法,在心里进行计算,说出计算方法,口头列式计算。
给答对的幼儿发星星鼓励。
五、小结活动情况: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聪明屋玩得怎么样,(很高兴),小朋友们表现的非常好,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写字姿势端正,金龟子姐姐要下班了,我们也给回去了,看题卡我们的火车几点开算出(9-5=?)算出结果4,提醒幼儿快到4点立了,我们给金龟子姐姐说再见,坐火车回家,全体幼儿起立开火车下课。
幼儿无实物操作来巩固练习。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二十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加深对分母概念的理解,数学教案-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加深对分母的理解,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两张同样的长方形纸。
1、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
2、看图中的涂色部分,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3是()个1/3()/()是()个1/()()/()是()个()/()。
3、(1)出示两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要求对折再对折,问把它平均分成几份?
(2)要求一张纸的四分之一涂色,另一张纸的四分之二涂色(涂好后问这一张是四分之几,另一张有几个四分之一)。
(3)一个四分之一拼到两个四分之一上能不能拼?这时就是几个四分之一?(3个)那么老师要问问看为什么能拼?(平均分的纸一样大,平均分的份数一样多)。
(4)如果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大小不一样能分吗?
3、导语:好,老师要问了,这个3/4怎么来的?(把1个1/4和2个1/4合起来)对,这就要用到加法,今天咱们就要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
4、出示课题(课件显示)。
1、出示例1。
一张长方形纸,做纸花用去2/5,做小旗用去1/5,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课件显示)。
(1)学生齐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课件根据学生回答一一显示)。
教师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2/5是什么意思?
1/5要用另外一张纸去表示吗?
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多少,只要把什么合起来?(做纸花用去的2个1/5和做小旗用的1个1/5合起来)。
(2)列算式1/5+2/5=3/5(课件显示)。
提问:这道算式中的分数各表示什么?还剩下几分之几?
2、出示例2(课件显示例2图形)。
教师提问:
(1)老师把第一只圆平均分成几份?(6份)取其中的几份?用分数怎么表示?
(2)老师把第二只圆平均分成几份?(6份)取其中的五份,用分数怎么表示?
(3)把1/6拼到5/6上,怎么拼?(学生讲解,课件显示)。
(4)要把1/6和5/6合起来用什么方法?(课件显示)。
(5)拼下来的1/6和5/6组成一个整圆,可以用一个什么数表示?(用整数1来表示)。
(6)(课件显示)1/6+5/6=6/6=1。
3、教师总结:同学们看看例1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例2的两个分数的分母也相同,这就是同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的什么一样?(平均分的份数一样,平均分的一个整体一样,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是把什么合起来?(是把几分之一的个数合起来,象例2中的1/6是一个1/6,5/6是把5个1/6合起来)在计算中,如果得数的分子和分母相同,就用整数1表示。
(一)填空。
1、计算2/7+3/7,可以这么想:2个1/7加上3个1/7是()个1/7,就是(),所以2/7+3/7=()。
2、计算3/10+4/10,可以这么想:3个1/10加上4个1/10,是()个1/10,就是(),所以3/10+4/10-()。
(二)计算下面各题。
1/4+1/4=1/6+4/6=5/10+2/10=。
5/8+3/8=3/7+4/7=1/7+6/7=。
(四)一块布用去5/9米,还剩下4/9米,这块布原来有多少米?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二十一
了小朋友和妈妈一起购物,通过计算两个物品的总价,计算找零两个问题引出例1、例2的内容。
把加减法验算同时放在加法、减法后面编排,有利于对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并且验算的方法也可以更加多样。
2.例1(加法的验算)。
重点突出验算方法的多样性(三种:交换加数位置,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隐含的数学知识:加法交换律、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
3.例2(减法的验算)。
同例1,突出验算方法多样性(两种: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
4.练习七。
第8题,鼓励学生提问题,如学生可以提出某两种商品总价是多少,某种商品比另一种商品贵多少钱。在解决问题时,注意体现开放性,如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时,第一个问题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然后再用精确计算解决第二个问题。
(四)和复习。
1.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
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加以解决。
2.运用计算解决问题的复习。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加以解决,体现开放性。
五、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
教学时,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上的题材,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情境。
2.放手让学生探索,自己完成计算任务。
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计算问题。
但有一点也要注意,如果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话,还可以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虽然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算理不难理解,但学生在学习时还是很容易出错,教学时还是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二十二
1、熟练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联系。
2、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算式
瞧,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松鼠
今天我们就到松鼠家里云做客吧。
课件出示小松鼠
1、课件出示松鼠过早
看,松鼠妈妈有6颗松子,小松鼠有4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那你能算出来吗?
2、你们可真聪明,小松鼠们要出门去采果子了,他们要动脑才能拿到自己的篮子,出示题卡。
小松鼠手上的数用10去减,得到的结果就是篮子上的数。
比一比,哪个同学做的快?
3、小松鼠提着篮子高高兴兴地出门去,在路上遇到了美丽的孔雀,花孔雀正在整理自己的羽毛。
课件出示p68孔雀图
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算算孔雀身上的羽毛是多少?
4、松鼠妈妈和儿子比赛捡松子,捡完了他们摆在地上比谁捡的多。
课件出示p68 8 独立看图并填空
5、p68 7 看邻居小白兔在忙啥呢?数一数屋后的冬瓜
第。68面的第9、10题 看松鼠来到了学校,你看图中哪些可用7+3=10来表示。
加减法教案(精选23篇)篇二十三
1. 理解分数、小数互相转化的必要性,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计算的方法。
2. 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
3. 通过对规律的猜想、验证和建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本课时是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中的第四课时,在学习本课时知识前,学生分别认识了分数与小数,也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与小数的大小,会计算同分母、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而本课的内容则是在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是本课时重点。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作好准备。
本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但几年来,我们一直抓紧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上有了很好的基础,又加上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好,教室内的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多媒体、实物投影使用方便,为教学的顺利进行了很好的保证。经过两年多的课改实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小数、分数的大小比较,为分数与小数的比较奠定了基础。
师(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请观察图表,说一说图的意义。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板书:林林 0.4 (小时);明明1/4(小时) )
师:请同学们比一比,谁用的时间多一些?
(评析: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面临的数学问题是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主动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比较时,可以先让学生估计,然后再精确比较)
生1:我们小组是把小时化成分钟来比较的。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大小的。0.4小时是24分钟,1/4小时是15分钟,所以林林用的时间多一些。
生2:我们小组用画图的方法来比较的。我画了10个同样的小格,0.4 涂4格,而只涂2格半,所以林林用的时间多一些。
生3:我们小组也是用画图的方法来比较的。我画了100个同样的小格,0.4 能涂40格,而只涂25格,所以林林用的时间多一些。
生4:我们小组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来比较的。0.4是4个1/10,也就是4/10,约分后是2/5,大于1/4,所以林林用的时间多一些。生5:我们小组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来比较的。1/4=1÷4=0.25,0.4>0.25,所以林林用的时间多一些。(评析:有效地利用课堂上即时产生的信息,引导学生,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引导学生从考察时间、考察目的等多种角度考虑问题,既关注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又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你们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生1:我喜欢分数化成小数那个小组的。因为画图太麻烦了,而分数化成小数,直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就可以了。
生2:我喜欢小数化成分数的那个小组的。分数化小数有的时候除不尽很麻烦,画图也很麻烦,比较时间能化成分钟来比,如果其它单位的还得又一种化法。所以我喜欢把小数化成分数的。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分数、小数大小的实际问题和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就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
师:谁来说一说第5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的?
生: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想到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化成小数的?
生:因为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而分母相当于除数。
(评析:给予学生适当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在自己的知识系统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性知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这个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就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从而找到了分数化成小数的另一种方法。)
师:请你把71页“试一试”第2题这几个分数化成小数。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师:老师问一下第4小组的同学,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把小数化成分数的?
生:我们是根据小数的意义把小数化成分数的。
师:能具体的说一说吗?
生:0.4是4个十分之一,也就是十分之四,约分后是五分之二。
师:那0.04,0.004呢?
生:0.04是4个百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四,约分后是二十五分之一;0.004是4个千分之一,也就是千分之四约分后是二百五十分之一。
师:说的真不错,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一直约分成最简分数。
师:请观察化简前的分数,分母与小数有什么关系?有没有规律?
(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
生1:小数的位数与分母1后面的零的个数一样多。
生2: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
师:请再观察分子与小数有什么关系 ?
生: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后的数作分子,
师:请按照找出来的规律,把课本第71页“试一试”的第1题做到练习本上。
1、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1题,分数化小数。
2、判断是否正确,如果不对,请改正。
3、数学游戏:你说我答:同桌之间一个说分数一个说小数,互相交换着说。
(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分数与小数互化的结果)
4、比较各组数的大小(主要是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进行练习)。
5、在直线上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
师: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在生活中寻找用分数或小数表示的信息。